📖 ZKIZ Archives


中國加力穩增長 “鐵公基”或再成主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993

在當前經濟下行施壓的背景下,國務院及發改委近來均釋放穩增長信號,中國各地已響應行動,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中西部鐵路、節能環保等領域投資力度,有關部門還在加快推出促消費的擴內需措施。 據今年1月和2月經濟數據判斷,中國一季度GDP增速下跌幾成定局。近日國際投行集體下調中國增長預期,高盛和美國銀行均將增速下調至7.5%以下,全球最大共同基金之一PIMCO對中國增速的最低預期達到6.5%。7.5%左右是中國政府今年的官方增速目標。 日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抓緊出臺已確定的擴內需、穩增長措施。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提法明確了穩增長的信號。 中證報采訪的業內專家稱,“已確定的擴內需、穩增長措施”應主要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投資項目。這些投資項目所在領域已被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列為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的重點支持領域。 此外,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的鐵路投資項目成為穩增長的又一信號。公告顯示,有5條鐵路線路建設項目獲批,總投資額約1424億元。 擴內需方面,棚戶區改造這一新增長點將成為投資領域重頭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增加到4576億元,重點投向就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 投資加碼的同時,一批相關政策也將出臺。中證報了解到,商務部已制定“以流通促消費”的五大舉措,即促進便利實惠消費、家庭社區和農村服務消費、安全放心消費、新興熱點消費及綠色循環消費五個方面。 對於本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GDP增速目標為7.5%左右,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文章提到,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向東認為,7.5%更應當被看作是一個預期,而不是政府可以接受的最低增長率。 李克強在報告中也強調,這個目標“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但必須付出艱辛努力”。 此前,關於經濟增長目標有過多種猜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信息中心等政府研究機構均建議,將明年的GDP預期增速下調為7%,以便為經濟轉型、結構調整預留更多空間。 但高層似乎更傾向於7.5%的目標,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中曾提及,如此考慮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維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可以保障就業不出問題;二是擔心將增長預期調低後,市場預期也隨之變壞。 以下李克強本次政府工作報告要點為《工商時報》整理。 2008年中國政府的“四萬億”擴內需措施近來還受到美聯儲經濟學家肯定。美聯儲下屬聖路易斯聯儲近日公布研究發現,美國沒能避免本世紀經濟衰退給經濟帶來的長期傷害,之所以中國沒有像美國這樣是因為中國政府2008年推出了“大膽而有力的”刺激措施——“四萬億”。 聖路易斯聯儲的報告認為,中美兩國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兩種表現關鍵區別在於: 中國推行了大膽果斷的財政刺激項目,其他任何一個大國都不敢采取這樣的項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府高明地利用國有企業作為財政工具,用它們2009年實施激進刺激項目。這符合凱恩斯主義的觀點,即通過增加政府支出和財政乘數(fiscal multiplier)控制總體需求。 以下聖路易斯聯儲報告的圖表顯示,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同等規模和時點的刺激措施對中國比對歐美都更有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71

昨日重現? “相當長一段時間”再成美聯儲核心議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34

美聯儲2014年最後一次會議紀要即將在下周公布。在美國數據持續向好的情況下,市場對於加息預期也日益高漲。不過依然有一個大問題困擾投資者:美聯儲什麽時候會將“相當長一段時間”從前瞻指引中刪除。

關於“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描述,市場已經普遍認知為6個月左右。那麽移除上述措辭基本宣布美聯儲將會在半年內加息。這對於市場的前景走勢有很重要的指引意義。事實上,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這一刻到來只是時間問題。

擁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Hilsenrath認為,格林斯潘和美聯儲副主席Donald Kohn在2004年1月貨幣政策上的對話很有可能會歷史重現。

以下內容為當年兩人之間的對話內容:

主席(格林斯潘):我認為今天是時候調整我們的措辭了。“耐心”將取代“相當長一段時間”出現在貨幣聲明之中。我相信市場對此將反應劇烈(股市下跌),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壞現象。在(1月)非農就業強勁增長30萬人的情況下,繼續采用“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措辭並不合適。如果我們選擇“耐心”這樣的說法,那麽美聯儲未來的選擇將會更為豐富。

副主席(科恩):我認為移除上述措辭需要十分謹慎。利率已經處於極端低位過久,但是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目前利率還是需要維持低位。當下通脹率依然低下,產能缺口也沒有很明顯的改善,如果過早行動可能會讓複蘇付之東流。等待通脹回升之後再加息並不會帶來太多的麻煩。

盡管如此,我還是支持將“耐心”替代“相當長一段時間”。在我看來,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個完美時間來調整措辭。但是今天如果做出這個決定的話,意味著市場將會有一段時間來適應政策的最終變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那麽做。

Hilsenrath總結表示:

美聯儲並不希望傳遞明確的加息時間,但是他們也不願意見到市場因美聯儲政策變化而過度反應,導致經濟複蘇受損。在經濟數據的確改善的情況下,美聯儲明白他們最終將采取行動。與其“突然襲擊”不如給市場一個緩沖過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27

又再成焦點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426519

  上周市場的焦點股之一,肯定是中國天然氣(931),該股遭格勞克斯沽空機構狙擊,扼其目標價訂在0.08元,該股經過兩天停牌之後復牌,股價仍要下跌17%而收1.21元。

  本來預期之後中國可能出現戰,結果望,期待情況沒有出現

  今天對於公司昨日股價表現,簡氏公司股東有另一見解。他向本報表示,聲稱經過昨日後大部份股票落入大戶及專業投資者手上,成本最便宜在1.18至1.2元間,故認為股價低於這個水平,投資者不會沽貨,更宣稱公司一有重大通告發出,沽空基金真的會死得很慘。他又稱,上述入貨的投資者,有能力推高股價,自製出貨環境。如此看來,似乎頭。

  過去列入莊家一,原因正是股價平,永遠知道什麼時候」,知道」,果然,去年了。


  中國天然氣七月二十四日從0.67元的水平起步,八月尾開始幾乎是天天上升,不會下跌,而且天天上榜--十大升幅榜,令人嘆為觀止,九月二十五日就升抵3.02元的最高價,短短的兩個月就升了2.35元,升幅3.5倍,豈料就在高見3.02元的當天突然來個急瀉,一瀉就是71.5%而低見0.86元,隨後雖然曾經反彈至1.89元,然而今天仍然收於1.47元,較之其最高價的3.02元仍然低了51.3%,高價被綁者恐怕望鄉遙遙無期。


  文字正是去年的,原來了,股價仍然停滯前,經過之後莊家」,過去股價沒有」,經過橫行,公司突然宣布股,本來視為進一步前奏,如今機構狙擊,情況樣。

  同時,突然敵意收購(2312),資4.64元,為什麼這樣決定,機構宣戰錢,隨時你們氣慨。

  如今中國處於局面,要是股價機構願,低價貨,股價隨時顧慮」,未來如何部署頗為傷腦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08

縮量回調A股或回補缺口 地量有望再成反彈信號

A股市場縮量回調的走勢仍在繼續。8月24日,滬深兩市股指收盤漲跌互現,藍籌股走勢集體疲軟,而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走勢相對較強,成交也有所增長,但兩市整體成交量則繼續萎縮,已降至4491億元。市場人士預計股指將回補8月15日留下的上行跳空缺口,而成交量縮至地量之後可能引發新的一波反彈走勢。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股指全天呈現窄幅震蕩走勢,藍籌股走勢較為疲軟,而成長股走勢則相對較強。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85.82點,下跌3.89點,跌幅0.13%,成交1684億元;深成指報收10760.44點,上漲10.15點,漲幅0.09%,成交2807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92.17點,上漲18.01點,漲幅0.83%,成交802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491億元,較前一日有所縮小。

對於這樣的走勢,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鄔月婷認為,滬指反彈至3150點附近後,出現反彈乏力跡象。之前提到年線存在較大壓力;去年8月底展開的反彈,最終受阻於年線,並在今年年初出現大幅調整。此次再遇年線,心理壓力應該不容小視;近期市場一直被年線向下壓制。另外,上周一跳空上行留下跳空缺口在3052點左右,根據今年以來情況看,幾乎所有向上缺口都被回補,因此短期突破後箱體後,底邊上移到3050點附近比較合適。而3680點以來的千點下跌,到目前也幾乎反彈到半分位了,因此3150點可能形成短期箱體的上沿。再往上多方將進入熔斷套牢區;往下則仍受到政策維穩和無風險收益率下滑的支撐。因此,大格局上看,3050點-3150點可能形成一個短期的波動箱體,等待方向的選擇。

就未來幾日情況看,市場正在向下考驗新箱體的下沿,需要等到成交量萎縮到極致後,可能會重新進入反彈周期。而投資風格上,或許會繼續飄忽不定,時而藍籌走強,時而成長走強,但兩者空間均不大。創業板指在2250點形成了巨大的阻力,而藍籌的快速上漲或許也不是各方願意看到的情形,上周二部分品種遭機構大幅賣出或許可以看出此中的端倪。總體上看,雖然重心較前期有所提高,但仍屬是震蕩格局,投資者應靈活應對。

而中期調整趨勢尚未結束,投資者可保存實力、等待機會。 2015年5178點以來的調整趨勢尚未結束,主要原因是國內貨幣政策寬松余地下降,金融去杠桿和加強監管,使得資金驅動型行情短期難以啟動。其次,經濟增速仍在下滑,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亦在下降,業績驅動型行情也難以出現。因此,股價回歸基本面仍是大趨勢,考慮到目前市場的中位數市盈率仍在相對高位,未來仍有一定回歸的空間。

中航證券策略分析師董忠雲等則認為,上證指數近期上演的強勢抗跌走勢,主要源於大資金在金融、地產、煤炭、鋼鐵等權重板塊中逆襲吸籌,這有利於為A股中長期築底後的慢牛走勢奠定基礎。預計上證指數近期仍將在2950點至3100點之間以震蕩走勢為主。操作策略上建議“輕大盤,重個股”,板塊選擇方面,預計增存量資金均將青睞銀行、保險、證券、房地產等大盤藍籌及白酒、中藥等民族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67

B股暴跌突襲 人民幣貶值預期再成A股之殤

在10月第一個交易周收獲小紅包之後,A股市場走勢在第二個交易周開始突然變臉。盡管10月17日滬深兩市股指下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滬市B股指數午後突然大跌的拖累,但造成B股大跌的原因卻是投資者不得不認真思考的,而A股的反彈走勢是否會就此轉向也成為投資者不得不防的可能。

10月17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周一早盤滬深兩市股指呈現窄幅波動、略有上漲的態勢。不過午後開始風雲突變,滬市B股指數自下午1點半開始不斷走低,終於最後出現跳水暴跌,最大跌幅一度接近7%!受此影響,兩市A股指數也開始止升下跌,盤中最大跌幅一度達到1%左右,尾盤在抄底盤的介入下跌幅才有所收窄。

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41.17點,下跌22.64點,跌幅0.74%,成交1806億元;其中B股指數跌幅達到6.15%,創出年初熔斷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深成指報收10651.50點,下跌108.18點,跌幅1.01%,成交2843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67.86點,下跌26.37點,跌幅1.20%,成交753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64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對於滬市B股指數17日的突然大跌,綜合多位市場人士的觀點,大家普遍認為人民幣貶值預期或許是最大的誘因,其余如外管局放開6試點城市個人購匯限額、美國實施貨幣基金新規等也是導致B股下跌的因素;但具體到周一B股的突然大跌,很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是集中到周一這個時點突然集中爆發了。

由於目前B股市場整體規模較小,17日全天成交額僅為11.5億元,平時更是只有2~3億元的成交額,這也使得其成為較好的以小博大的做空工具,因此也不能排除有境外機構利用其特點大舉拋售影響市場整體走勢,從而在境內外衍生金融產品市場上獲利的可能性。

不管如何,滬市B股指數周一的大跌已經對其整體走勢造成了嚴重影響,不排除後續再創年內新低的可能性,而對於A股市場投資者而言,則需要考慮在其影響之下,原本上周運行良好的反彈態勢是否會就此轉向,股指後續是會繼續反彈還是再度尋底!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就表示,盡管B股整體規模很小,但其大跌還是值得重視。一方面近來美股見頂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其對A股走勢的影響不可不防;另一方面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升溫、人民幣貶值預期也在不斷高漲,這對作為人民幣資產的A股而言,同樣壓力不小。再疊加意大利公投、英國硬退歐等政治事件,A股短期之內大幅反彈的概率不大,倒是要嚴防再度探底的風險。

中泰證券策略分析師羅文波認為,經濟環比下行可能在四季度,短期利率驅動藍籌的邏輯受阻,趨勢仍需等待。市場運行趨勢判斷靠框架,頂部底部靠博弈,上漲趨勢的框架邏輯在弱化(企業盈利階段性頂點,貨幣政策寬松預期後延到四季度,類債券行情需要等待,市場監管越來越嚴,A股港股化特征明顯),市場處在頂部博弈區間,盤整時間越久,做多動能耗盡的概率越高。 上周改變預期的因素在於,經過8-9兩個月的下跌之後,市場出現一定的做多意願。盡管市場只有130個點左右的下跌,但部分個股尤其是成長性個股調整幅度較大。但市場中期缺乏趨勢性上漲行情,更多的是反彈中的結構性機會,尤其是最近政策刺激的熱點板塊與市場習慣的炒作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38

權重休息A股休整 何時再成資產配置風口

在經歷周一的突破上漲之後,滬深兩市股指暫時放慢了上攻的步伐,圍繞周一收盤點位進行震蕩整固,兩市全天成交5388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減少。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股指有望繼續震蕩上行,但也不得不防大M頭走勢的可能性!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周二全天基本圍繞前一交易日收盤點位窄幅震蕩整理,權重股的集體回調使得滬指走勢整體要弱於深市,但又回調幅度有限。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31.94點,上漲3.69點,漲幅0.12%,成交2209億元;深成指報收10871.50點,上漲28.86點,漲幅0.27%,成交3179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00.21點,下跌0.59點,跌幅0.03%,成交804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388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減少。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王稹認為,總體來看,指數周一的放量小陽突破基本確認了反彈延續,且指數有可能突破三角形整理區間。同時,市場主流觀點逐漸轉向多頭並看高至3300-3400點之間。但是值得註意的是,期權市場卻轉向謹慎,認沽隱含波動率不降反升,說明市場存在資金套保。從指數走勢來看,也要提防其再次做出8月16日的形態從而形成一個大M頭。

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楊華超等則認為,本周三季報密集披露,鋼鐵、煤炭等傳統周期性行業受益於供給側改革,去庫存效果明顯,業績環比改善為主。中小盤個股受益於內生增長和外延並購,業績也以預增居多。隨著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短期維持對市場持謹慎樂觀的判斷,預計市場震蕩向上。投資風格繼續仍然是穩健為主,相對看好受益政策推動與基本面改善的周期性行業,以及景氣度與業績兼備的大消費類績優股。主要關註三條投資主線:1)關註受益於穩增長加碼或供給側改革加速推進預期支撐的行業,重點關註軌交高鐵、環保。2)從穩健的角度,建議優選景氣度相對較高,業績穩定增長的汽車、農業、醫藥等大消費類低估值績優股。3)中小盤個股:關註中小盤個股估值切換,建議自下而上布局成長性行業中今年漲幅落後、業績增長穩定、估值相對安全的個股。近期重點關註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環保行業的投資機會。

至於A股會否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下一個方向?國開證券策略分析師孫征認為目前尚不到時機。一線房地產市場受調控後居民資產配置方向有向二、三線城市下移跡象,而低風險偏好資金則仍傾向於債券市場,A股今年既缺乏財富效應又缺乏安全特征,資產價格也難以在資金流出壓力下上浮,而且仍面臨結構性高估的環境,暫時還難以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目標。如果明年股票市場估值更具合理性,且其他投資渠道空間變窄,或許A股有望形成配置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75

反彈如期來臨 國企改革再成市場寵兒

預期中的A股反彈終於來了!滬深兩市股指周三雙雙出現小幅反彈,成交量也有所增加。在國海證券“假章門”事件得到初步解決的背景下,市場流動性有所恢複,國債期貨盤中甚至有品種一度出現漲停,這也使得股市的反彈後勁有所增加,具體能走多高則需要看成交量的配合情況。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在隔夜美股上漲和國海證券“假章門”事件得到初步解決的影響下,滬深兩市股指早盤高開後繼續反彈,國企改革概念再度領漲,市場人氣有所恢複,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37.43點,上漲34.55點,漲幅1.11%,成交2042億元;深成指報收10313.57點,上漲68.24點,漲幅0.67%,成交2253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91.70點,上漲9.40點,漲幅0.47%,成交541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295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對於股指此時出現的反彈,部分對此早有預期的市場人士認為,其實周二的盤面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跡象,以“中字頭”為代表的藍籌股開始止跌企穩,這註定了股指下跌空間並不大,3100點附近也是前期的密集成交區,市場自發會有一定的支撐。至於股指後續的反彈空間,主要還是要取決於成交量的配合情況,在年底流動性偏緊的約束之下,股指大概率還是以窄幅震蕩走勢為主。

平安證券策略組對明年股市整體表現則較為樂觀。他們認為,在資產荒的大背景下,類固收的產品收益率不斷走低,房地產面臨嚴格調控,股市在2017年將會成為資本青睞的對象。從基本面看,2016年上市公司整體盈利情況整體好轉,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提高,2017年的第一季度企業盈利狀況會有所回落,但2017年整體盈利表現將依然呈現上行。債市方面,進入2016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去杠桿、防泡沫多次被政策報告提及,並進一步將銀行的表外業務也納入了MPA考核。在以上兩個限制之外,是經濟的探底與轉型,因此在貨幣政策上,央行在照顧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在實操中顯示出了偏緊的狀態。

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谷永濤則通過對比A股主要指數與歷史估值情況,發現A股的藍籌股處於歷史低位,中小板和創業板也處於歷史中位數附近。但A股的估值分化較為嚴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中位數不斷擡升,行業估值和盈利差別同樣較大。橫向進行估值的國際對比,目前上證綜指處於我國主要關註指數的中位數附近,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處於低位。

谷永濤預計2017年市場將震蕩上行,主要推動力是在經濟平穩運行之下企業的盈利好轉,但流動性邊際緊縮或對股市形成一定的壓制。未來宏觀經濟將保持穩定,政策重點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在利率中樞擡升的趨勢之下,市場流動性將發生改變,前期估值中樞擡升帶來的系統性行情將發生轉變,盈利將成為驅動行業和個股上行的重要動力。2017年精選細分行業和個股的重要性大於對整體性判斷,選擇標的需要更加註重確定性、平衡估值和盈利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15

2017冬季達沃斯聚焦全球五大挑戰 中國聲音將再成熱點

冬季的瑞士達沃斯小鎮已白雪皚皚,往常的靜謐即將被打破——2017年1月17-20日,第47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俗稱“冬季達沃斯論壇”)又將召開。此次主題為“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Responsive and Responsible Leadership)。據了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確定將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

幾乎與往年一樣,每年的冬季達沃斯論壇都將聚焦新一年的熱點問題。去年論壇的聚焦點幾乎都集中在中國經濟放緩、人民幣波動之上,而今年也必將對習近平主席傳遞的中國經濟轉型、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等新的信息有所期待。外媒有評價稱,“習近平的出席將突顯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領導地位”。

1月20日,特朗普也將正式入駐白宮,其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擴大基建投資、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將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美國現任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美國現任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 Kerry)將出席此次達沃斯論壇;此外,英國脫歐後的談判進程仍模糊不清,歐洲的一體化進程遭遇挑戰,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也將出席論壇。美國的“新政”和脫歐對歐洲金融市場、貿易、經濟、移民以及政治產生的重大影響也可能成為本屆論壇的熱議話題。

根據議程,本次會議將圍繞四大全球面臨的挑戰展開:促進全球增長、重塑全球合作、改革市場資本主義和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

傳遞中國經濟新聲音

眼下,中國經濟的結構化轉型和改革仍在持續進行。與去年相比,無論是中國推進改革的決心(包括去杠桿、維持金融系統穩定、去產能等),還是中國經濟“L型”增長的前景,似乎都比2016年年初來得更加確定。

去年的達沃斯論壇上,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幾乎所有外媒和參會人士都在聚焦“中國經濟放緩會否拖累全球”、“人民幣貶值的溢出效應”。當時參會的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中國經濟放緩只是全球經濟同步放緩背景下的一個縮影。李源潮指出,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的影響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刻調整期,中國正在從數量高速擴張向質量和效益調整,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既有信心有能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也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例如,中國從國際市場進口的大宗商品數量和所占全球份額繼續增加。2015年,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增加了8.8%,創歷史新高;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增加了14.4%,既滿足了中國自身發展需要,也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超過1/4的貢獻。因此,中國發展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而絕非“拖累”。

今年,各界似乎也在期待著習近平主席在本次論壇傳遞中國經濟新的信號。2016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擴大改革受益面”的重要性,指出改革需要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思路或體現在未來幾年中國重點改革領域。“我們預計未來中國結構性改革將加快步伐,在效率和公平間謀求平衡。”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丁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主流觀點預計,2017年,中國政府將重點強調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或維持既定增長目標不變,通過政策支持將GDP增長維持在6.5%以上。在2017年美聯儲加息、美元或將進一步走強的背景下,“中國央行將力圖維持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穩定,使得人民幣逐步擺脫對美元的關註。”丁爽對記者表示,預計央行將維持市場流動性“緊平衡”並避免貨幣政策立場與美聯儲出現明顯分歧,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預計人民幣在3年內向自由浮動匯率機制過渡。

如今,世界的新秩序已經浮現,也必然在變動中將不再井然有序——英國脫歐令歐洲一體化前景堪憂,德、法大選將陸續在2017年展開;美國的未來也因為特朗普的出現令人難以預料,特朗普支持“美國優先”的貿易和安全政策,而中國此時呼籲的仍然是建立“國際關系新模式”,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等倡議,彰顯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聚焦全球五大挑戰

世界經濟論壇從來都是一個極具前瞻性的盛會,各界精英集會一堂並提出政策建言。除了聚焦中國之外,今年的全球熱點顯然是此起彼伏,且必須以長遠的視角來加以探討和應對。

圍繞“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這一主題,今年年會議程分設以下五個支柱議題,幫助領導者應對下一年中亟需面對的重要挑戰:

一、加強體系建設,推動全球合作: 更新、重塑國際合作體系,更好管控全球化影響;

二、提供積極描述,增進身份認同:激發樂觀、互信精神,共同面對更加錯綜複雜的未來世界;

三、振興全球經濟:培養技能、投入資本,積極應對全球經濟放緩與就業不足現狀,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四、改革市場資本主義:警惕短視、自利和腐敗現象滋生,創建新的商業與社會契約;

五、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調整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勞動者適應力,迎接科技進步與人文需求的碰撞。

“盡管當下的一些政治事件表現出孤立主義與去全球化傾向,但我們的世界繼續變得相互依賴。為抵禦這兩股勢力,我們要竭力打造更好的全球治理與領導力體系,及時回應社會包容性發展的需要,並有責任為全球面臨的各種挑戰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表示。

2017年年會聯席主席在會議的議題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分別是美國的布萊恩·莫伊尼漢,美國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巴基斯坦的莎梅·奧貝德·奇諾伊,SOC Films紀錄片制片人;英國的全球青年領袖赫勒·托寧·施密特,國際救助兒童會行政總裁;荷蘭的萬豪敦,皇家飛利浦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美國的梅格·惠特曼,惠普企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來自全球近100個國家的2500余位參會者將在會議中參與超過300場對話活動。其中主要的政府首腦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伊戈爾·舒瓦洛夫,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美國現任副總統喬·拜登和國務卿約翰·克里,南非總統雅各布·祖馬等。

此外,各行各業的中國參與者也將亮相此次達沃斯論壇,信息技術、娛樂、通訊行業參與者包括: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亞芳,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董事長楊傑,百度總裁張亞勤等;能源行業參與者包括: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傅成玉,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喬保平等;出行、制造業、食品行業參與者包括: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董事長徐念沙、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化龍,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於旭波等。

中國參會學者包括: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主任李稻葵,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林毅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明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等。

亮點議程搶先看

此次達沃斯論壇的議程也是一如既往的全面豐富且具有深度,熱點經濟、金融領域的議程包括(皆為瑞士當地時間):

1月17日(周二) 09:45—10:45,由世界經濟論壇與華爾街日報聯合舉辦題為“貨幣政策走勢”的會議。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未來利率走勢不確定性增強,各國央行應如何使貨幣政策正常化,並穩健實施政策?

同日13:00—14:00,由世界經濟論壇與《時代》雜誌聯合舉辦題為“美國前景展望”的會議。新任美國總統將在本周就職。在大選造成的分裂過後,美國將如何重新團結?

同日16:00—17:00,世界經濟論壇與第一財經聯合舉辦題為“全球成長型市場前景展望”的會議。自2016 年以來加速增長,但中國近四分之一的債務將於今年到期。有鑒於此,中國將如何維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本次會議將探討以下內容:
低利率環境與貨幣,金融和貿易去全球化
,穩定大宗商品和人口紅利。

1月18日(周三)15:00—16:00,世界經濟論壇與中國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題為“全球繁榮與中國角色”的會議。 在全球化遭遇抵制的背景下,中國在努力實施貨幣國際化、對外投資戰略和“一帶一路”計劃,旨在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互動交流。中國能否重振全球經濟?

同日15:45—16:30,世界經濟論壇與美國政治新聞網 (Politico)聯合舉辦題為“分崩離析的歐洲”會議。面對經濟、國際和民粹主義挑戰,歐洲的一體化進程遭受巨大壓力。歐盟如何才能維持自身權威,繼續在全球扮演重要角色? 會議將探討以下內容:英國脫歐之後,對歐元持懷疑態度的民粹主義;在移民和貿易問題上的脆弱外交;歐盟全球戰略前景展望。

1月19日(周四) 11:00—12:00, 世界經濟論壇與 CNBC 電視臺聯合舉辦題為 “全球銀行業:回到未來 ”的會議,並將深入討論下列問題:面對更加嚴重的不確定性,哪種銀行模式最能夠抵禦風險?在不同地區和監管環境下經營時,正確的全球戰略是什麽?

同日11:00—12:00,亞洲新聞臺將舉辦題為“亞洲的領導角色”的會議。 東盟成立已近五十年,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的前景似乎仍不明朗。亞洲將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怎樣的領導角色?會議將討論以下內容:區域貿易協定,東盟合作和中國的凝聚力。

同日15:00—16:00,世界經濟論壇與 CNN 聯合舉辦題為“全球能源前景展望”的論壇。 縮減補貼、發展多元經濟和投資可再生能源:著能源價格下跌,政府改革的成效如何?市場對此的反應又如何?本場會議由世界經濟論壇與 CNN 聯合舉辦。

同日16:30—17:30,Business Insider將舉辦題為“全球金融科技革命”的會議。亞洲吸引了全球半數的金融科技投資,哪些趨勢將會影響未來全球金融體系?會議將探討以下內容:數字身份識別,監管科技和推廣區塊鏈技術。

1月20日(周五)10:30—11:30,《華爾街日報》將舉辦題為“脫歐之後的英國 ”的會議。離開歐盟之後,英國發展的新願景是什麽?會議將探討以下內容:確定與歐盟的關系,制定增長與投資戰略和處理國際與歐盟移民問題。

同日14:00—15:15,世界經濟論壇將舉辦題為“全球經濟展望”的會議。2017 年,全球經濟的前景如何? 會議將探討以下內容:低利率環境下的經濟增長,開放型經濟的未來,新興市場的發展路線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55

藍籌發力再成市場風口 滬指再沖3300大關?

隨著上周末劉主席有關講話的廣泛傳播,A股市場走勢的基調也隨之更為明朗。滬深兩市股指周一再度上行,主板走勢明顯強於中小創,銀行、煤炭、釀酒等傳統藍籌板塊明顯漲幅居前,A股的風口明顯集中於藍籌權重股,這也使得股指後續走勢更為明朗。

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股指在開盤後早盤基本呈現震蕩走高態勢,午後上摸全天高點之後才是有所回落,但尾盤再度被拉起,使得股指最後以全天高位報收。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216.84點,上漲20.14點,漲幅0.63%,成交2362億元;深成指報收10270.83點,上漲84.45點,漲幅0.83%,成交2484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13.68點,上漲9.00點,漲幅0.47%,成交612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846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減少。

由於銀行、煤炭、釀酒、有色等權重板塊全天均有所表現,這使得主板整體走勢要明顯強於中小創,這也基本符合此前市場人士對於風口的判斷。

東吳證券策略組認為,市場震蕩上行,農業供給側、一帶一路,國企改革、周期收益中遊行業和“兩會”政策方向是關註重點。1)隨著“兩會”即將召開,國改、混改、“一帶一路”以及環保、食品安全依然會是熱門話題,預期“兩會”期間受關註度不會減弱。 2)之前央行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貨幣政策從“穩健偏寬松” 轉變為“穩健中性”。從短期來看,投資者普遍預期進入加息周期,這與實際貨幣政策將維持中性不符,將帶給市場“賺調控預期差”的機會,對於一季度的短期市場趨勢不用過度悲觀。3)新年以後居民購匯有所增加,但年初資本外流並未加劇,今年1月份外儲降幅均遠小於去年同期,說明今年1月份並沒有出現居民大規模購匯的現象,資本外流實際情況優於預期。4)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設備類投資見底的跡象比較明顯,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設備投資或將引來新一輪周期的增長階段,中遊行業可以逐步布局。5)當前市場整體仍處於調整階段,其對後續股市持中性樂觀態度。長期來講,國企改革、農業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和“兩會”重點政策方向等是未來關註的重點方向。此外,可關註周期收益中遊行業以及貨幣市場預期差及資本市場外流預期帶來的投資機會。

西南證券策略分析師朱斌認為,2017年的市場,註定不會一帆風順。經濟波動與預期差的波動,將對市場運行形成極大的幹擾。在塵埃沒有落定之前,分歧會很大;而當靴子落地後,投資者對於未來的分歧,可能不但沒有彌補,反而會更加劇烈。

從經濟本身的周期性因素來看,導致此輪複蘇的補庫存周期有可能進入尾聲。從國內的政策導向來看,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定調了“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2017年的貨幣環境大概率將比2016年更緊。從國際狀況來看,隨著特朗普上臺,其對抗性的政策將會逐步付諸實施,在金融與貿易兩方面對中國經濟構成壓力,預計這種沖擊將在2017年四季度逐步體現。

2017年,依然是市場股票供給壓力較大的一年。從投資策略來看,總體上在上半年可以配置各個行業龍頭,以及在中證500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中型成長股;在下半年,待成長股充分調整後,可以配置超跌、毛利率較高、產品具有競爭力的成長股。

從行業輪動的歷史比較來看,一般具有向上大邏輯,同時往年表現比較靠後的行業大概率會有不錯的表現機會。軍工、石油化工行業已經率先表現,預計將貫穿全年;鋼鐵、煤炭等周期類板塊將在新一輪去產能啟動前後有所表現;而交通運輸、公用事業板塊有望在二季度開始發力,表現將優於2016年。

主題配置方面,“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特別是資產註入板塊)將是貫穿2017年全年的熱門主題。此外,由於2017年將有大量的新股發行,因此次新股板塊仍然值得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262

結核病再成全球最致命傳染病 中國已50年未出現防治新藥

結核病再次成為世界上最致命的傳染病,2015年估計有180萬人因結核病死亡,超過了艾滋病毒/艾滋病。

如果你對肺結核了解不夠多,但是至少應該知道遠的肖邦、近的魯迅和林徽因,他們的生命都終結在了結核病上。隨著他們生命的遠逝,結核病並沒有消失,仍在我們身邊。

2015年,全球估算有1040萬結核病發病病例,結核病病例在各個國家之間分布不均,30個高負擔國家占全球估算發病總數的87%,發病數最多的6個國家(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和南非)占全球發病總數的60%,其中,中國、印度和印尼占全球發病數的45%。

中國每年新發結核病患者約91.8萬,位居全球第三位,每年新發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約5.7萬例。在防治層面上,中國還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結核病發病人數仍然較多,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結核病防治形勢嚴峻等,此外,結核病在藥物、診斷以及治療上也都還存在一定挑戰。

“我國現行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和防治能力還不能滿足新形勢下防治工作需要,部分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診治條件較差,防治所需設施設備不足,基層防治力量薄弱,流動人口結核病發現和治療管理難度大,公眾對結核病防治知識認知度不高,防範意識普遍不強。”中國防癆協會秘書長成詩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50多年沒有新藥出現

“結核病是全世界由單一致病菌引致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在20世紀40年代鏈黴素等抗結核藥物發明之前,結核病幾乎是不治之癥。20世紀初,結核病在我國嚴重肆虐,全國有癆病(結核病)的人數約1000萬人以上,全國每年死於癆病的患者數以百萬計,成為我國疾病死亡之最。”成詩明表示。

1944年,瓦克斯曼(Waksman Selman Abraham)發明的鏈黴素使結核病不再是不治之癥。此後,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藥物相繼合成,全球肺結核患者大大減少。1946年,結核病聯合化療方案確立。上世紀90年代,短程化療已經在臨床普遍推廣。

但是,自1966年上市的利福平成為治療結核病最有效的藥物以來,中國市場上尚未有治療結核病的新藥出現。

“由於缺乏市場激勵和投資,50多年來我國幾乎沒有任何專門治療結核病的新藥誕生,在結核病新藥研發領域已經產生了研發能力和知識的差距。目前主要的抗結核藥物我國均有廠家生產,但部分抗結核藥物,如對氨基水楊酸鈉片、環絲氨酸等,是耐多藥結核病治療所必需的,由於需求量小、市場定價低廉,廠家生產積極性不高,因此在采購中存在一定困難。”成詩明表示。

結核病多發在發展中國家,但是藥物的研發實力又多集中在發達國家,這無疑也給新藥的誕生帶來了滯後效應。

北京胸科醫院主任醫師高孟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結核病是一種貧困病,與免疫狀態有關,免疫力低下時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在發展中國家群體發病率比較高,發達國家發病率低,這也是治療結核病的藥物更新慢的一個原因。”

不過令人振奮的是,2012年12月,貝達喹啉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於治療耐藥肺結核,並寫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南。作為自1966年之後40多年以來第一個被批準的不同類的抗結核新藥,貝達喹啉可能為耐藥結核病患者帶來希望,同時有可能縮短藥物敏感的結核病患者的治療療程。

“貝達喹啉目前在中國已經獲得上市批件,不過醫院還沒有開始賣,這有望改變當前結核病藥物少的現狀。”高孟秋表示。

去年12月2日,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宣布,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批準將富馬酸貝達喹啉片作為聯合治療的一部分,用於成人(≥18歲)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作為比利時楊森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 N.V.)的重要科研成果,富馬酸貝達喹啉片是一種具有創新作用機制、治療結核病的藥物,有望顯著改善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效果,將滿足眾多患者的治療需求。

耐藥困境

“我國每年新發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約5.7萬例,耐多藥結核病成為新的威脅,特別是耐藥結核的治療,已經成為了患者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重要原因。”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助理張慧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根據WHO的評估,全球每年新增結核病患者900萬人,如果他們能夠得到正規的治療,近85%可以在6~9個月內被治愈。但是,全球每年由於治療不當而新增的多耐藥結核病患者有45萬人,對這些患者來說,治療周期要長的多、成本要昂貴的多。

“敏感患者一個療程的費用是4000元~5000元,6個月的治愈率達到85%以上,但是耐藥患者需要用二線藥物,一個療程是4萬,治療的時間需要2年,同時副作用更大。雖然有醫保報銷,但是多數地方還是以住院報銷為主,這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張慧表示。

張慧還提到,目前,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向患者免費提供最基本的一線抗結核藥物、胸部X片及痰塗片檢查,每人補助400元,其余費用由醫保或患者自己負擔。但總體來看,自付部分對貧困肺結核患者仍然負擔較重。

針對耐藥患者的增多,成詩明認為,這是在治療過程中忽視了聯合用藥原則而單一用藥,菌群中的敏感菌(占絕大多數)雖被殺死,但少量自然耐藥菌仍存活,並不斷繁殖,最後完全成了耐藥菌,這種情況必然導致治療失敗。藥品使用方面,部分醫療單位存在不規範用藥,肺結核治療方案不合理等情況,部分醫務人員亟待更新治療理念。

成詩明表示,“很多醫療機構的醫生結核病治療知識相對匱乏而采用了錯誤的治療方針和治療理念。制定的化療方案不合理是最突出的問題,其中藥物聯合不合理的情況最多,在不了解患者的藥物敏感狀況,也不問其既往用藥歷史的情況下,盲目制定化療方案,特別是反複采用了已耐藥的藥物聯合,導致治療的多次失敗,最終形成耐藥。用藥劑量不足、服藥方法不當也是造成耐藥的重要原因,醫生或患者都可能因懼怕藥物不良反應而長期采用低劑量或錯誤劑量的藥物治療,導致治療失敗。”

另外一方面,社會普遍對結核病關註度低,公眾防治知識普及不夠,防範意識差,還沒有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氛圍。調查顯示,2015年,全國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僅為74%,60歲以上年齡組總知曉率僅為67%,這也導致人們沒有認識到不正確的治療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患者在確診為結核病後未到結核病專業機構或正規醫院接受治療,而是到尚未經過結核病診斷、治療標準化培訓的機構就診;病人在就診時,醫生經常讓做痰培養結核菌和藥敏試驗,有時病人不理解,孰不知這能夠使病人的治療方案更加切實可行,做到用藥有的放矢,避免治療上走彎路,延誤了病情,這些都會導致耐藥的出現。”成詩明表示。

高孟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全球對於耐藥結核病的治愈率在50%左右,中國的情況也差不多。因為當前診斷手段還存在不足,能做到精準確診的患者只有30%,距離WHO要求的70%還有差距。精準確診需要培養細菌,對於實驗室的要求比較高,不是所有的醫療機構都能做,只有地市級的結核病專科醫院才能做,所以導致很多的病人先按照一線藥物治療,如果發現效果不好再去上一級醫院進行確診。”

近期發布的《“十三五”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中要求,精準診斷力求達到50%。雖然當前國內外對結核病診斷技術有了較大突破,出現了一批基於分子生物學的快速檢測技術,但由於這些新技術收費高、未納入醫保報銷目錄等原因,造成我國新技術推廣較緩慢。

除此之外,成詩明表示,我國結核病防治工作還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艾滋病與結核病合並感染,流動人口等都為結核病控制帶來了嚴峻挑戰。隨著我國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研發的診斷新技術的出現,只要按照正確的程序治療,會帶來疫情下降。但是如果不治或治療的方法不對,也會導致多耐藥結核甚至極耐藥結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