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展望2017】流動性拐點漸至:全球央媽“收水” 市場波動將加劇

如果說2016年全球流動性迎來拐點,可能還言之尚早,但站在2017年的門檻之上,全球“央媽”流動性邊際收緊的趨勢已經越發明晰——美聯儲料在2017年再加息3次;歐洲央行盡管延長了購債計劃,但月度購債規模將從4月起減少200億歐元;日本央行也再看不出擴大寬松的跡象。就連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同樣開始了對於加息可行性的討論。

面對全球風雲變幻,華爾街分析師們已經撣去了“水晶球”的灰塵,開始展望2017年的市場動向,但2016年的經歷告訴我們,任何猜測最終都會在市場巨變面前顯得渺小無力。不過,有一個預言似乎將長期成立——“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正在成為常態,對全世界的宏觀政策制定者提出了重大的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表示。

美聯儲率先“收水”

全球央行的“定海神針”無疑就是美聯儲,其也被稱為全球基準利率的設定者。

時隔一年,美聯儲於北京時間2016年12月15日宣布加息25個基點,使得聯邦基金利率從0.25%~0.5%上升至0.5%~0.75%。美聯儲主席耶倫預計2017年將加息3次(多於此前1~2次的預期),更明確不會容忍通脹過度超調。她還提及了未來收縮資產負債表的可能性,這一切似乎都劍指流動性拐點即將到來。華爾街機構紛紛感嘆——“這次美聯儲有點‘鷹’!”

一時間,美元強勢上攻,全球各國的神經也開始繃緊,因為美元走強也會對全球流動性造成收緊的效果。歷史上,美元走強曾引發了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經濟危機,以及始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美聯儲2015年底重啟加息後,美元又開始不斷走強,2016年12月一度突破103關口。截至2016年12月26日,美元指數仍牢牢守在103附近。

“美元指數已經突破了關鍵點位101.8,接下來要關註108.5這一點位。”資深外匯交易員崔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他表示,只要美元指數的周K線不能收在121.02(2001年7月最高點)~70.69(2008年3月最低點)的61.8%黃金分割回檔位101.80上方,那麽美元指數就有沖高回落的可能。可見,如今美元的上行動能已暫時確立。

“不過,2017年仍需要關註美聯儲第一次加息的時間,如果推遲或次數低於預期,那麽美元走勢可能會趨弱。”崔榮告訴記者。

此外,另一個偏“鷹派”的信號在於,美聯儲2016年12月提及了縮表的可能性。在經過三輪QE後,美聯儲要如何收縮高達4萬億美元的龐大資產負債表是擺在其面前迫切的問題。加息並不可怕,但一旦美聯儲開始“縮表”,這無異於吞噬流動性的開始,也必定會造成市場動蕩。

歐日央行緊隨其後

其實,另外兩大央行已經出現了“邊際收緊”的跡象。

放眼歐元區,歐洲央行的寬松計劃看似延長了期限,但實質上釋放的流動性已經縮水。

2016年12月8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三大主要利率不變,並宣布延長將於2017年3月到期的QE(800億歐元/月),從2017年4月到12月每月購買600億歐元資產。

從2017年1月起,歐洲央行將調整QE的參數,債券到期期限將涵蓋1~30年。歐洲央行將購買收益率低於存款利率的資產。QE將持續至通脹路徑符合目標(接近2%)的時刻。“如果前景惡化,QE可以擴大規模或者延長。”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

盡管整體寬松的格局並未改變,但從近期德拉吉較為積極的表態以及主流觀點來看,歐元區的經濟數據仍在好轉,即使延長QE,但未來更大幅擴張QE的可能性不大。

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三季度季調後GDP季率終值上升0.3個百分點,升幅和預期值與初期一致;制造業PMI維持在53,工業產出也以3年來最強勁的速度擴張,這來源於弱勢歐元和商業環境的改善; 10月歐元區失業率下跌至9.8%,創下7年來的最低水平。歐洲央行預計,2017年GDP將增長1.7%,9月份預期增長1.6%。

轉視近年來釋放流動性最為激進的日本央行,隨著國內通脹、經濟增速預期的走升,甚至被傳面臨政策收緊的壓力。

回顧整個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意外實行負利率,震驚全球,然而日元不跌反而暴漲;被暴漲的日元“折磨”了近半年(對人民幣漲幅一度高達30%),日本央行於7月29日宣布將擴大ETF購買規模至6萬億日元,但對通脹和刺激日元貶值的作用並不大;直到9月,日本央行徹底放棄擴大寬松政策,而是修改了政策框架,轉而將調控目標聚焦到收益率曲線之上:將繼續購買日本國債直至10年期債券收益率至零,並作出了通脹超調承諾,直到CPI超越2%的目標且穩定在2%的上方。

然而,近期由於全球通脹預期走升,各國國債收益率同步暴漲,坊間更是猜測日本央行會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由零水平上調。對此,該行表示否認,但這一潛在收緊壓力已經存在。從9月底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上漲了0.9個百分點,但同期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增長0.2個百分點。

可見,全球主要三大央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政策收緊幅度尚待觀察,但超級寬松的政策或將一去不複返。當金融市場不斷回歸基本面,波動性也將在此過程中不斷加劇。

中國貨幣政策料中性偏緊

值得關註的是,此前始終強調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中國央行也開始轉向,將防風險、去杠桿作為工作重心,貨幣市場利率也在四季度不斷上行——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持續走升,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從三季度的2.6%一度暴漲至3.3%的高點。

至於2017年貨幣政策的走向,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穩增長角度而言需要降息,從應對通脹壓力、資產泡沫和資本外流角度則需要加息。“通盤考慮,如果2017年就業整體還比較平穩的話,相對於物價上漲、資產泡沫和貨幣貶值這些方面,似乎穩增長的壓力對貨幣政策而言要稍微輕一點。因此在2017年,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政策會適當向緊的方面做一些調整,整體維持穩健中性。”

央行參事盛松成在2016年12月初曾提及,“一定時候,如果條件適合,我們也可以考慮加息。”經濟數據企穩和通脹上行更是進一步推升了各界對於加息的討論,以加息釋放維穩人民幣的信號也是各界討論的核心。

不過,中國是否能夠承受加息之重?

盛松成明確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了這句話的具體語境。“經濟剛剛企穩,又臨近年末流動性緊張的關頭,目前中國不必也不太可能加息。我們仍需觀測美聯儲2017年加息的進程和影響,以及中國通脹、經濟運行等數據的變化,才能判斷加息條件是否成熟。”

當然,盛松成也肯定了近期經濟複蘇的勢頭,因此他認為,未來中國加息的條件可能會成熟。

首先,經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告訴記者,“2016年11月CPI同比上漲2.3%,PPI同比上漲3.3%。如果繼續發展,的確可以考慮加息,現在一年期存款利率1.5%,加息25個基點,就是1.75%。2016年底CPI突破2.5%、2017年PPI突破5%也有可能。因此加息是有前提的——如果經濟好轉,通脹壓力加大,加息是可能的。”

其次,盛松成認為,適度加息有助於穩定匯價和房價。同時,盡管經濟仍有些許脆弱,但經歷了連續7個月的下滑後,民間投資增速已出現回升。

此外,由於房地產是2016年的經濟主線,各界也對2017年的房地產投資增長表示擔憂。但盛松成認為,無需對此過於悲觀。

“2016年房地產投資增速處於較低水平,較2013~2015年平均增速低4個百分點以上,兩者差距最大時達到14.5個百分點。考慮到開發商的補庫存需求和由此引發的投資積極性,以及2016年投資增速較低,同時地方政府為了調控房地產也可能增加土地供應,因此不必過度擔憂2017年房地產投資增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9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