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抗癌醫藥新時代 投資者熱捧“免疫療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66

癌癥治療中最火熱的領域今年開始走向主流。

2014年,腫瘤學中的“免疫療法”被證明可行。今年,多家公司在這一年銷量有望突破300億美元的市場展開競爭。這種被稱為“免疫療法”(Immune-Oncology)的治療方法分為兩大類——加強免疫系統反應(可治療黑色素瘤和肺癌)和修改免疫細胞(可治療血癌)。

Bristol-Myers Squibb Co腫瘤免疫部門主管Michael Giordano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我認為2015年免疫治療將告別開端、邁入新階段。2015年將會是一個轉折點,免疫腫瘤學將會擴展至黑色素瘤之外,成為主流。我們將看到免疫腫瘤學獲得批準,並被運用於大型腫瘤的治療中。

據IMS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nformatics去年發布的全球前景報告,目前全球有374個癌癥藥物的臨床實驗項目處在中期實驗階段。這相當於神經系統紊亂類項目數量的兩倍。而在癌癥藥物的項目中,約有25%-30%的項目數據免疫治療。

在藥物實驗中,Merck&Co和Bristol-Myers的藥物對一些患者產生了持久的、被腫瘤學家稱為“戲劇性”的效果。

而患者對此類藥物有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對許多患者來說,這類藥物將延長他們的生命數年。而這對於制藥公司來說,回報是驚人的。此類藥物每年的費用約為15萬美元,而個性化的治療方式將意味著更昂貴的費用。

投資者對Kite Pharma Inc、Juno Therapeutics Inc和Bluebird Bio Inc充滿了興趣。這些公司通過修改免疫系統細胞,讓這些細胞攻擊血癌。這種技術被稱為CAR。Kite和Bluebird去年上漲了四倍,而Juno自上月IPO以來,股價已經上漲超過一倍。這三家公司都將在下周在舊金山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大會上展示自己的技術。

QQ圖片20150113151437

QQ圖片20150113151549

QQ圖片20150113151639

據Kite的發言人Justin Jackson,該公司計劃在2016年為其治療方法申請許可。而Juno計劃在2016年末-2017年初之間提交申請。而Bristol-Myers和Merck正努力將其藥物擴展至黑色素瘤之外,它們預計將在今年獲得肺癌領域的許可,並正就一系列固態腫瘤(Solid Tumors)的治療方法進行測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57

麻疹強化免疫淪為“皇帝的新裝”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721

當地時間2015年1月28日,美國邁阿密兒童醫院醫生為兒童接種麻疹疫苗。美國此輪疫情2014年12月從加利福尼亞州迪士尼樂園傳出,現已蔓延至8個州,並波及鄰國墨西哥。 (CFP/圖)

北京“某大廈”的麻疹疫情表明,沒有保持“完全免疫”的白領們已經被國家免疫計劃遺忘。而8個月到14周歲的中國孩子,卻陷入了被連續免疫的“怪圈”。簡單粗暴的強化免疫,已很難控制麻疹病毒肆虐。

住在北京城東的年輕媽媽王瑤(化名)決定取消女兒的百日宴。最近有關麻疹爆發的傳聞太多,她不願意拿寶寶冒險。

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1月26日,北京“某大廈”共報告麻疹病例23例。雖然官方並未明確說“某大廈”具體在哪兒,但經過《北京晚報》等媒體報道,包括王瑤在內的許多北京人都知道,某大廈就是東城區的凱恒中心。王瑤從在金融行業工作的丈夫那得知:在一家投資公司的年會上,一個麻疹病毒攜帶者進入會場,感染了幾個同事,由此引發了全國矚目的麻疹疫情。

幾乎同時,美國加州也面臨著15年以來最嚴重的麻疹疫情:一個麻疹病毒攜帶者進入迪士尼樂園,將病毒傳染給了5名員工,這些人又將病毒擴散到了全美7個州,目前感染者超過85人。

“麻疹爆發,一定是國家免疫出了問題。”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對付麻疹要解決“免疫性保持”問題。但中國歷次針對麻疹的強化免疫似乎形成了一個怪圈——北京“某大廈”這些未保持“完全免疫”的白領們,被計劃免疫遺漏了。而8個月到14周歲的孩子,卻又被連續強化免疫。

麻疹100%的發病率和極強的傳染性讓人色變。2000年美國早已宣布消除麻疹,此次迪士尼樂園的麻疹病毒卻已傳到墨西哥。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一個麻疹病人能感染18個免疫力健全的人——同等情況下,埃博拉只能感染2人,艾滋病只能感染4人。

要對付麻疹,唯一的方式是加強免疫。國際公認,只有疫苗接種覆蓋超過95%,才能夠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斷麻疹病毒傳播。

北京“某大廈”中的麻疹疫情表明,中國還沒有形成免疫屏障,而新問題又出現了。麻疹的易感人群和計劃免疫人群都是兒童,此次感染病毒的卻都是成年人。在患病之前的幾十年間,沒有任何人提醒他們,應該去接種麻疹疫苗。

凱恒中心的白領們大多出生在上世紀70-90年代,當時他們或漏種疫苗,或接種了效果不好的疫苗,從一開始,就沒有產生足夠強的麻疹免疫力。

為了亡羊補牢,截至1月30日,凱恒中心內部已緊急接種4371人。有媒體報道,從27日至30日,未出現新增病例。

名詞解釋

常規免疫:按照確定的疫苗品種、免疫程序或者接種方案,在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

強化免疫:指國家或地區針對某種傳染病的發病或流行情況和人群對該傳染病的免疫狀況進行分析後,決定在短時間內對某年齡段人群進行的普遍免疫。

在反思此次疫情的時候,業內專家聚焦於此前實行的強化免疫政策。

2010年9月10-20日,中國開展大規模強化免疫,為全國所有8個月到14周歲的兒童接種麻疹疫苗。10天內,1.3億中國兒童參與免疫,免疫工作者平均每天接種1300萬人。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主管醫師陶黎納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共衛生行動”。

按照常規免疫政策,出生在2007年之後的兒童都會接種三次麻疹疫苗。但陶黎納根據全國麻疹疫苗出廠數量推算,中國兒童實際接種麻疹疫苗平均為5劑。

強化免疫由此開始遭到人們的質疑:接種第二劑、三劑是為了查漏補缺,第四劑、五劑究竟為了什麽?

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網站給出的解釋是: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的預防接種工作做得不太規範,人群麻疹疫苗接種率普遍不高且缺乏書面接種記錄證明。因此,對規定年齡組人群無論有無接種史都接種1劑麻疹疫苗,有利於簡化接種流程和迅速提高該人群的麻疹免疫力。 

換言之,查漏補缺太麻煩,幹脆全部再打一針。據統計,2004年到2009年,全國有27個省份進行麻疹強化免疫,五年間累計接種1.86億人次。

不過,這只會引發馬太效應——打過麻疹疫苗的兒童,不得不再次強化接種,那些本就沒有免疫記錄的人,也許照舊不會出現在衛生防疫站。

對從事計劃免疫的人來說,短短幾天的強化免疫,能夠將手頭的針打完就“很不錯了”。誰會去找真正漏種的人呢?

2010年9月7日,在中國疾控中心“麻疹強化免疫”線上訪談中,世界衛生組織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部醫學官員彼得·斯特雷貝爾為強化免疫做解釋:與中國類似的強化免疫,古巴、阿根廷、韓國等國家也曾多次進行。

“雖然都叫強化免疫,但每個國家的具體做法是不一樣的。”曾光反駁道。

事實上,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夠在第一次接種麻疹疫苗時,獲得完全免疫,進行第二次接種的目的,是為首次接種但沒有產生免疫的孩子“查漏補缺”。

於是,美國在孩子入學前增加一次麻疹疫苗接種,古巴則在第一劑疫苗的基礎上,每隔5年對特定年齡層進行強化免疫,目的都在於補足第二劑疫苗。

這兩種強化免疫做法都與中國的“強化免疫”不盡相同。中國一直沿用接種二劑疫苗的思路,還在2005年將疫苗劑量從0.2毫升/劑次提升到0.5毫升/劑次。因此2010年9月進行的“強化免疫”是“額外免疫”。

對多次強化免疫,更加靠譜的解釋是:為了履行中國對世界衛生組織作出的承諾。

中國曾在2005年承諾要在2012年“消除麻疹”,即將麻疹發病率降到0.1/10萬以下,並消除本土麻疹病毒傳播。

為此,原衛生部於2006年制定和下發了《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轟轟烈烈的強化免疫由此展開。

在成功消滅天花之後,世界衛生組織將消滅脊髓灰質炎和消除麻疹,列為另兩大目標。但陶黎納對這種動機不以為然:“如果中國2012年消滅不了麻疹,就應該實事求是,取消承諾。”

用大量接種去履行“承諾”,顯然並不成功。2012年,中國未能宣布“消除麻疹”,但麻疹強化免疫仍在繼續。其中原因也許更加惡俗——強化免疫由國家專項經費撥款,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陶黎納甚至把2010年那次全國性的強化免疫比作“皇帝的新裝”。

但據曾光判斷,此次北京麻疹疫情爆發將是一個轉折點,這將迫使各省份開展詳細調研,重新設計單獨的麻疹免疫計劃。北京“某大廈”的麻疹流行,讓詳細免疫調查變得更加緊迫,簡單粗暴的強化免疫,已很難控制麻疹病毒肆虐。

2013年起,中國已將“強化免疫”改為“補充免疫”。《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工作表》中,“強化免疫”被“補充免疫和查漏補種工作”取代。

不過,這或許也只是換湯不換藥的提法。細看該工作表後可以發現,2014年的麻疹接種任務量仍在2000萬劑左右浮動,與往年相比並無太大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34

怎麼吃 增強免疫力就能抗癌?多補充營養是對的? 讓專業的來!保健品的5個正確觀

2015-03-30  TWM
 
 

 

許多癌症病人會使用保健食品,希望能增加抗癌成功的機會,但是這些保健食品真的能如你所期待嗎?使用保健食品也需要正確的觀念。

撰文‧楊雅馨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病人常用的保健食品,包括營養補充飲品、維他命、麩醯胺酸等,使用這些產品,不外乎是為了增強免疫力、補充體力、減緩治療副作用。以下將針對癌友使用保健食品的說法,究竟對不對?試圖歸納出正確的方向。

Q.增強免疫力就能抗癌?

很多人以為免疫力低下是罹癌的主要原因,然而除了愛滋病、器官移植者等,絕大多數的癌症與免疫力無關,而是家族性的遺傳、環境的汙染、不當的飲食習慣及生活中過度壓力等因素造成,「癌症成因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陳啟明說。

至於是否可透過增強免疫力達到抗癌機會?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說:「癌症免疫治療已完成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其作用方式及效果得到證實,但僅限於極少數癌症。」若只想利用保健食品即達到增強免疫力,進而攻擊癌細胞的確有困難。

Q.癌友都該用營養補充品?

癌症病友常擔心自己營養不良,於是拚命補充,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表示,想補充營養不是多吃,而是要攝取足夠、適量、均衡的營養。以癌症類別來說,一般來說,消化道的癌症、頭頸部癌症,較容易有進食障礙。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臨床組組長郭月霞表示,若因治療的副作用,無法三餐攝取足夠營養,可採「少量多餐」的方式,若還是無法達到均衡營養且無法達到足夠量,才須考慮營養補充品。此外,因治療期間對肉類敏感、素食者,以致蛋白質攝取量不足,則可選用「高蛋白質食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

陳啟明提醒,有些乳癌病人預期自己在化療期間會有營養不良的現象,攝取過多的營養,反而造成體重過重的窘境。至於擔心抗癌化學治療藥品引起的噁心、嘔吐,現今的止吐劑(如ondansetron)已能有效預防。此外,因白血球太低而無法按時化療者,亦可透過白血球生成素(G - CSF)改善。

Q.維他命能保命?

市面上的維他命產品五花八門,癌友真的需要補充維他命嗎?兩位營養師都一致表示,「癌友不需要刻意補充維他命」,除非有嚴重噁心、嘔吐等營養不良的現象,或許可以服用綜合維他命(液態維生素),但仍要避免使用單一劑量維他命、高單位的維生素,以免超過一天所需的量。

因為,「抗氧化功能不只作用於健康細胞,連癌細胞也會一併保護,」王麗民提醒。

Q.誰需要左旋麩醯胺酸?

左旋麩醯胺酸是人體組織修復重要的胺基酸,正常人可透過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攝取足夠的左旋麩醯胺酸。左旋麩醯胺酸屬特殊營養品,可減輕化學治療期間所產生的口腔黏膜破損、腹瀉、手腳麻木等症狀。

王正旭表示,化療期間是否會出現口腔黏膜潰瘍、腹瀉等副作用,依病人對藥物的耐受性而有差異,是否一定要補充,應視個人情況而定。郭月霞進一步提醒,由於台灣氣候潮溼,不要一次購買大包裝,以免食品潮解、氧化。

Q.多醣體類能有效抗癌?

多醣體是否可以活化自體免疫,減少發炎反應,進而減少癌症細胞的活化因子,讓癌細胞自我凋零?

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表示,目前雖有小樣本研究證實,天然靈芝(非萃取合成),具活化人體內的嗜中性白血球,激發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於某些腫瘤的確具有提升免疫功效。另,被視為「抗癌聖品」的牛樟芝,雖經過動物實驗階段,但尚未有臨床試驗證實具抗癌效用。

楊賢鴻提醒,每個人的體質、罹患癌症種類,甚至期別的不同,同樣的藥材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使用前務必諮詢專業醫師。但以西醫角度來看,陳啟明則完全不同意癌友在治療期間使用多醣體類相關食(產)品,會建議癌友,何不將保健食品的錢存下,給自己與親友一趟「享受吧,輕旅行」。

常見保健食品的選擇原則

保健食品 建議對象 購買原則營養補充品 有嚴重進食障礙者。 標示「均衡營養」配方素食、對肉類敏感等蛋白質攝取不足者。標示「高蛋白質」配方維他命 癌症治療期間有嚴重噁心、嘔吐、營養不良現象者。 綜合維他命左旋麩醯胺酸 在化學治療期間出現口腔黏膜潰瘍、腹瀉者。選用小包裝

整理:楊雅馨

使用保健食品注意事項

1 保健食品非藥品,無法取代正規癌症治療,別購買標示不明、來源不清的產品,更別相信太神效、宣稱「可以治療癌症」的產品。

2 購買前仔細審閱成分、用量及說明單。

3 使用保健食品前,應主動諮詢醫師、營養師、藥師。

4 飲食仍應以天然食物為主,不宜仰賴保健食品。

5 保健食品可能有潛在副作用,建議一次使用一種新的產品。

6 購買保健食品給親朋好友前,建議先了解病友的實際需求。

7 若過程出現不舒服,請立即停止服用且告知醫師,並通報「全國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網址:http://hf.fda.gov.tw,通報專線:02-2358-7343 資料來源:癌症希望基金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07

“應對疫苗短缺 需要各方合作” 訪原美國疾控中心國家免疫項目負責人蘭斯·E·羅德維爾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939

蘭斯·E·羅德維爾 (who中國官方博客/圖)

美國實施疫苗儲備計劃,優先儲存那些使用範圍廣且只有一個廠家生產的疫苗。

與南方周末記者交談時,蘭斯一直強調,中國的預防接種其實比美國覆蓋面更廣——美國並不存在惠及所有適齡兒童的一類疫苗,只有符合特定條件的人群才能得到政府免費疫苗。

但美國在管控疫苗數量、防止疫苗短缺方面做出的努力值得借鑒。大量文獻顯示,美國學者很早就開始研究疫苗為什麽短缺、怎樣才能防止短缺,而美國的疫苗儲備計劃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開始。

美國是如何應對疫苗供給危機的?南方周末記者為此采訪了世衛組織中國代表處免疫規劃專家、原美國疾控中心國家免疫項目負責人蘭斯·E·羅德維爾(Lawrence E. Rodewald)。

南方周末:在美國疾控中心任職期間,您是否經歷過疫苗短缺?

蘭斯:2000年,我成為國家免疫項目部門負責人,那一年美國出現了大規模的疫苗短缺,麻疹、水痘、白喉等,這些不同種類疫苗在同一時間發生短缺,簡直是一場災難。

後來我們了解到,那次大規模短缺是因為FDA對疫苗生產企業的質量要求提高,企業需要停產做技術改變,再重新生產,這種間歇性停產造成了大規模疫苗短缺。

還有一次是在2008年,美國一家大企業的生產線出現問題,一年內無法生產HIB疫苗。當時還有另一家公司也生產該疫苗,但遠不能滿足全國需求。HIB疫苗因此短缺了兩年。

南方周末:當時你們是怎麽應對的?

蘭斯:拿2000年的短缺來說,剛開始我們是有一些儲量,不過很快就被用光了,此時疾控中心必須做出一些臨時的建議和調整。

比如美國學校規定,學生必須註射某些疫苗,才能入學。我們提醒一些州,必須改變他們的入學標準,讓暫時沒有註射疫苗的孩子入學,並且在疫苗恢複供應後,保證他們去補充接種。

當破傷風疫苗嚴重短缺,我們不得不停止給青少年做日常免疫,只將這批疫苗用在急診室。

南方周末:如何建立有效機制來應對類似的短缺?

蘭斯:應對疫苗短缺需要各方合作。2000年後我們開始建立溝通機制,疾控中心和FDA互相派人參加對方的會議,隨時監控短缺的情況和持續時間。

相關企業也得參加這些會議,一旦某些質量標準發生變化,企業不應該感到驚訝,因為他們可以提前知道這個會發生。在應對短缺的時候,企業也得隨時通報未來數月能生產多少疫苗,以便我們設計臨時的免疫計劃。

此外,FDA和疾控中心都有一份疫苗短缺名單,這份名單是在網上實時更新的,名單後會說明疫苗短缺的原因。

我們還開發了一個疫苗儲備計劃,儲存足夠供應六個月的疫苗,優先儲存那些使用範圍廣並且只有一個廠家生產的疫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36

細胞免疫治療被“緊急規範” 新三板企業或受傷最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069.html

作為2015年以來醫療投資市場最火爆的方向之一,細胞免疫治療在“魏則西事件”的持續發酵之下走到了生死的風水嶺。

有內部人士透露,5月4日上午9點,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就規範醫療機構科室管理及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召開了視頻會議,而這次會議主要聚焦在了三個層面:

  1. 細胞免疫治療仍然屬於臨床研究階段,應按照相關程序操作;
  2. 禁止醫院變相承包科室;
  3. 嚴格醫療廣告審查。

此外還要求,醫院開展的相關的合作項目及變相的合作項目均需叫停,已經開展的需要上報衛計委;細胞免疫治療停止應用於臨床,但對於細胞免疫治療的前景予以了肯定,但目前還不成熟,只能臨床研究。

第一財經記者在致電上海衛計委內部人士時,得到了有關這一消息的確認。不過他強調:“細胞免疫治療臨床應用一直就沒有被正式放開,尤其是進行收費治療的項目。本次會議針對細胞免疫治療並沒有增加新的規定,只是此次事件之後對於該項目的監管會更加嚴格。”

此外,針對近日有關“除了細胞免疫治療,基因檢測也會在不久後被叫停”的傳言,第一財經記者也予以詢問。對於這一說法,該衛計委人士予以了直接否認。

事實上,一直以來細胞免疫治療在國內就以既不屬於藥物監管,又不屬於放開的第三類醫療技術的尷尬形式存在。從前,衛計委“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企業尚存在“遊擊戰”的空間,此消息被傳出後,不少業內人士疾呼“估計很多公司、從業者要全部玩完”。

在二級市場中,受此次魏則西事件影響最深的當屬中源協和(600645.SH),此前的3月4日,中源協和曾公告稱,將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以11億元人民幣收購柯萊遜100%股權,而柯萊遜正是此次事件核心風波公司。事件發生後,5月3日中源協和申請臨時停牌對相關事項進行核查。

但除了中源協和,其他涉及免疫治療的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也並不少。海欣股份(600851.SH)、安科生物(300009.SZ)、冠昊生物(300238.SZ)、香雪制藥(300147.SZ)、康恩貝(600572.SH)、北陸藥業(300016.SZ)等公司均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或並購免疫治療相關公司,開展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研發。受5月4日消息影響,這些相關股票近日表現均不佳,持續走低。

而作為一項尚未得到臨床應用準許,重在研究領域的技術,對於新三板相關上市公司以及各類中小型研究機構,影響或更大。

據第一財經記者的梳理,在新三板的上市企業中,至少有7家主營業務涉及DC-CIK細胞免疫治療服務的掛牌企業,這其中包括邁健生物、弘天生物、合一康、康愛生物、安集協康、順昊生物、漢密頓等。以邁健生物為例,在其2015年的2150萬營業收入中,技術服務收入為1945萬元,占比超過90%。而在報告期內,該公司的前五大客戶中有三家為部隊醫院,為主要銷售收入來源。

新三板企業面臨被整肅風暴,中小型研究機構更多面臨的是大浪淘沙後的洗牌風險。

“畢竟哪怕是技術公司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能持續運營,過去盡管技術本身不賺錢,但至少前景樂觀,還有投資領域的資金支持。而此次監管加緊後,短期內勢必也會影響投資方對該領域的關註和謹慎程度,融資恐怕會變得較難,日子可能會變得比較難過了。”一位細胞免疫行業內部人士劉峰(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不過,也有人持有不同看法。“挑戰與機遇並存。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實力高低不均。或許此次監管趨嚴,對於產業來說反而是大浪淘沙的好機會。真正的‘華大’、“‘Juno’才會更容易在風暴中被分辨出來。”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王海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一年半前,基因檢測領域實際也處於類似的“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尷尬境遇。2014年2月,食藥監總局和衛計委一紙通知叫停了當時同樣頗受爭議的臨床基因測序,原因是相關產品和技術並沒有通過審批。未經審批就做診療,算是非法行醫,屬於嚴重違法行為。但此後,在不少院士、專家的不斷呼籲之下,僅僅過了四個月,在2014年6月30日,食藥監總局就批準了二代基因測序產品上市。六個月後,2015年年初,國家衛計委發布《關於產前診斷機構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與診斷臨床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自此,二代基因測序的熱情在產業和資本層面都被迅速點燃。

據統計,截止到2016年4月,在Clinicaltrials.gov登記的正在中國開展研究的CAR-T臨床試驗數目僅次於美國,為37個,占全球註冊的CAR-T臨床總數的25%。除此之外,至少還有幾十家企業尚未在此登記、註冊。上百家相關細胞免治療的企業技術、能力參差不齊,此次風波帶來的監管驅嚴必將給行業帶來洗牌。

王海蛟對記者透露,目前在美國細胞治療技術是按照藥品管理,須嚴格進行一二三期臨床試驗。而國內以前是按照醫療技術管理,屬衛計委管轄的第三類醫療技術。此次衛計委的態度十分鮮明,第三類醫療技術要在臨床應用須得到嚴格審批。這意味著缺乏核心技術、沒有確實療效的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徹底退出,提高門檻淘汰違規、沒有技術能力的公司,長遠看來對行業發展有益。

事實上,哪怕是在本次會議中,都對細胞免疫治療的前景予以了肯定。據以上內部人士透露,此次會議強調的是“基層醫療機構”,此舉為具備臨床應用資質的醫療機構留了一個口子,開展CAR-T、TCR等細胞療法須與專業的高水平醫療機構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94

“免疫療法”並非杯弓蛇影 輝瑞試驗混合抗癌“雞尾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083.html

輝瑞制藥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明年將在人體試驗一種由三種新的抗癌藥物組成的混合抗癌藥物“雞尾酒”,這是輝瑞為了跟上新一代“免疫療法”藥物的全球競爭步伐所做的最新努力。

同時,這也是輝瑞歷史上首次試驗三種免疫療法抗癌藥物的混合使用。輝瑞表示,其將在一小部分病人身上使用這些混合藥物,確定它們同時使用是否安全,並觀察這些藥物是否能夠讓晚期患者身上的腫瘤變小。

此前BMS和美國默沙東已經率先使用了“免疫療法”藥物,也就是所謂的靶向治療。這種靶向藥物能夠撤掉抑制抗腫瘤免疫的信號,使得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也就是說人體的免疫系統武裝成了一道堅固的自我防護系統。而且這種藥物事實上也被證明能夠延長晚期癌癥患者的壽命。

但是現存的免疫療法只對三分之一的患者有用,為此,全球醫藥企業都在尋求研發能夠進一步增加這一有效患者比例的新方法。專家認為,混合抗癌藥物可能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張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種方法是目前業界比較認可的,使用單種藥物,腫瘤細胞比較容易產生耐受;而同時使用幾種藥物,能使得腫瘤變異逃脫不那麽容易。”

賽諾菲亞太研發總裁江寧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種三聯抗癌藥物可能是受到當年三聯‘雞尾酒’抗HIV相似原理的啟發。”他認為這是一種比較新型的抗癌方法,賽諾菲亞太區目前尚未開發這種混合抗癌藥物。

輝瑞相信使用多種藥物會讓其獲得優勢。這三種抗癌藥包括此前輝瑞和默克一起研制的,剛剛通過FDA審批的PD-L1抗體Avelumab(這是一種全人化抗PD-L1 IgG1單克隆抗體),以及另外兩種激活劑Utomilumab和OX40。輝瑞腫瘤部門臨床開發及醫學事務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Mace Rothenberg博士表示:“我們期待Avelumab能夠向治療複發以及難以治愈的癌癥患者提供一個潛在的新的治療選擇。”

Avelumab將起到撤掉抑制抗腫瘤免疫的作用,另外兩個激活劑則起到加速反應的作用,這就好比達到了為發動機加油的效果。

免疫療法被視為是幾代抗癌療法中最重要的一種。通常抗癌藥只要能夠在幾周內抑制癌細胞的增長就會被認為是成功的,而一些新型的藥物能夠讓晚期癌癥患者多活幾個月甚至幾年。

輝瑞研發部門總監Mikael Dolsten認為,混合治療被視作是目前最能發揮免疫療法作用的方法。他表示:“如果要把病人的壽命從幾周延長至幾年,唯一的途徑就是混合療法。”

Rothenberg表示:“這項試驗的目的是為了明確人體免疫系統究竟能夠被操控到什麽程度。我們希望找到最佳的受益和風險比,而不是讓病人治療後比原先的情況更糟糕。”

對於輝瑞的混合免疫藥物,懷疑人士指出,抗癌藥物的成本往往很高,這令已經捉襟見肘的醫療系統難以負擔。目前存在的免疫療法藥物平均耗去每個病人每年約15萬美元的高額費用。

不過,輝瑞表示,如果藥物被證明有效,他們將會給出非常“有想象力”的價格,因為這三種藥物他們已經擁有齊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張巖也認為:“三種藥物同時使用的成本肯定比使用一種藥物成本要高,但是病人首要考慮的還是療效,而且這也會激勵更多公司加入競爭,從而降低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63

脊灰滅活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計劃,但供貨嚴重不足

一粒糖丸(三價脊灰),在2000年時完成了中國無脊灰目標的使命。2016年5月1日,這粒糖丸將退出市場。

此前,國家衛計委發布通知,中國於5月1日實施新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停用三價脊灰減毒活疫苗(tOPV),用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替代tOPV,並將脊灰滅活疫苗(IPV)納入國家免疫規劃。

國家衛計委稱,這次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調整是全球消滅脊灰的統一行動,也是我國脊灰防控工作的實際需要。但這一需要,將導致1500萬左右的兒童的IPV量暫時出現不足。

“目前昆明所生產的IPV的量在600萬份,巴斯德進口IPV在550萬份,尚不能夠滿足當前的量,IPV疫苗存在缺口,我們也在積極會同各部商討解決辦法。”國家衛計委方面表示。

此次轉換並非突然

脊灰病毒有I型、II型和III型3個血清型,相應的疫苗也需要包含3個血清型的疫苗毒株,即三價脊灰疫苗。

2000年,我國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證,實現了無脊灰目標。但由於鄰近多國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為防止脊灰輸入病例的發生,2000年以來我國仍然繼續使用三價脊灰減毒活疫苗。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II型脊灰野病毒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被消滅,接種含II型毒株的減毒活疫苗已經沒有必要。為此,世衛組織決定全球停用三價脊灰減毒活疫苗,改用含有I型、III型兩個血清型的二價減毒活疫苗,同時要求各國應引入至少1劑次脊灰滅活疫苗。

本次調整,包括中國在內的仍在使用脊灰減毒活疫苗的155個國家同步實施。

“世界衛生組織之所以建議使用1劑IPV,是因為IPV是滅活疫苗,可以讓兒童先獲得免疫功能,而且它帶來的不良反應少,不會因為接種而誘發小兒麻痹。先接種IPV,可以減少這種不良反應。”一位免疫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下,中國選擇了首劑脊灰滅活疫苗IPV,加三劑次二價脊灰減毒疫苗的免疫規劃程序。經國務院同意,確定我國脊灰疫苗轉換安排為2016年5月1日起,全國將1劑次脊灰滅活疫苗和3劑次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

珍貴的量

“世界衛生組織的這個建議是正確的,只不過中國的量不足,沒有做夠事前工作。”一位免疫專家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市場上擁有兩家IPV供應企業,一個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明所),一個是巴斯德。自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國家食藥監對於IPV的批簽發情況如下:巴斯德8359584支,昆明所3364793支。而昆明所最大的產量是每年600萬,巴斯德能夠給中國提供的最大量是550萬。在1500萬左右的兒童需求之間,這個量還是差那麽一點。

“1999年時,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了建議,要求轉換免疫程序,把滅活脊灰疫苗IPV納入免疫規劃,可以全程使用IPV,也可以部分使用。很多國家采納了這個建議,組織企業進行研發和生產。在中國,即使在五六年前也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但是儲備不足,目前只有一家企業投入了生產,其他三家企業還處於研發階段。”一位原世界衛生組織免疫規劃專家表示。

昆明所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個脊灰滅活疫苗IPV於2015年7月1日正式上市。疫苗上市後,因國家尚未將其納入兒童計劃免疫,故僅作為二類疫苗在部分地區使用。

“2015年11月,國家疾控中心為將脊灰滅活疫苗IPV納入國家計劃免疫而進行的疫苗試點工作,僅向昆明所訂購了112萬劑(試點還包括由巴斯德提供疫苗的北京和天津),而至2016年4月山東疫苗事件發生之時,該試點工作尚未完成,因而脊灰滅活疫苗IPV仍未納入國家計劃免疫工作。”昆明所工作人員表示。

據了解,2016年5月1日,國家宣布實施新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後,昆明所接到多個省市的脊灰滅活疫苗IPV“借苗”需求。

“在沒有付款沒有銷售合同,甚至沒有招標采購的狀況下,昆明所第一時間滿足國家需求,把庫存的110多萬疫苗全部發往需求地區,包括最邊遠的西藏、新疆等,以全力支持國家的脊灰轉換策略。”上述昆明所工作人員表示。

但是由於國家在6月14日發布的“關於貫徹實施《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通知”中明確規定:不得采購單一成分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作為二類苗使用。目前,昆明所正在將做為二類疫苗銷往部分地區的脊灰滅活疫苗IPV全部轉為一類苗。

就是這一轉換過程,潛在給企業帶來1000余萬元的損失都還不是重點,問題出在以二類苗在流通路上的脊灰滅活疫苗IPV需先返回企業,再以一類苗出臺。看似簡單的回收,疫苗卻不同,必須進行批批檢合格後才能回收入庫,而批檢需要的量是每批次200支的疫苗。

“最大的問題是已經以二類疫苗身份進入渠道的300多萬份IPV,在轉換為二類疫苗環節出現了問題,不能直接轉化,需要退回企業,然後再以一類疫苗進入。退貨的第一道關便是企業需要每個批次拿出200份作為檢驗,合格後才能入庫,但是之前合格的疫苗,為了身份的轉換而損失掉,這很可惜,更何況現在IPV的量本身就不夠。”上述昆明所工作人員表示。

“其實已經在渠道的脊灰滅活疫苗可以直接轉為一類苗,但是目前不知各省疾控如何做,他們完全可以直接轉。因為一類苗的包裝上需要貼一個‘免費苗’標簽,如果各省疾控覺得這個標簽退回企業來貼更簡單的話,他們可能會考慮先退貨,然後再進貨,他們可能不考慮原本就緊缺的量。”一位衛生行政部門的官員表示。

在今年5月份前,進入渠道的IPV在500萬份左右,昆明所300萬左右,巴斯德200萬左右。但是尚未使用完的IPV的身份轉換,如何節省已經不足的量,是當前需要考慮的一個環節。但是由於一類苗需要貼上免費的標簽才能進入渠道,否則不能進入,到底如何解決,目前尚無答案。

但是為了IPV的量,目前除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已獲得脊灰滅活疫苗IPV的批準文號外,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在進行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研發工作。如果這三家投產後,IPV的量不足問題有望緩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82

制藥企業加速競技 免疫療法成諾貝爾醫學獎熱門

2016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即將在10月3日公布,而與精準用藥相關的單克隆抗體免疫療法被業內捧為了奪獎熱門:去年,免疫療法先驅JamesPAllison榮獲了2015年拉斯克獎(AlbertLaskerAward),獲獎理由是“發現並發展了一種單克隆抗體療法,促進免疫系統對抗癌癥”。在業內,拉斯克獎成為了諾貝爾獎的預測“風向標”,迄今為止,共有超過300人獲得了拉斯克獎,而其中有81位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去年我國的諾獎得主屠呦呦就是其中一位。

那麽,基於癌癥免疫療法開發的抗體藥物究竟有多神奇,中國在這一世界頂尖的藥物研發領域又處於怎樣的位置?

最賺錢的藥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現任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Collins)曾經在2005年時做出一個大膽的預言:2015年時,我們會發現整個藥物研發領域開始有一個重大轉變,到2020年我們將會基於人類對基因組的了解給病人用藥,而我們今天藥物研發以及使用藥物過程中的這些知識,在2020年都統統會被扔到垃圾桶。

柯林斯的這一預言在今天正逐漸印證:去年,默沙東和百時美施貴寶(下稱“BMS”)的兩款基於基因研究下開發的單克隆抗體PD-1生物藥正式上市,這兩種藥物在癌癥治療領域呈現出了顛覆性的效果,在上市的第一年,這兩個單品種在一年的銷售量都突破了10億美元。

美國吉列德科學公司前任研發部門總監、現任精準醫療百家匯總裁葛東亮如此理解柯林斯的這個預言:“在2015年,美國政府組織了一次頂層設計的臨床試驗,這個試驗計劃中,所有入選的病人首先要對腫瘤進行基因組程序進行檢測,明確哪些基因位點有變化,或者哪些基因有高表達,並據此尋找針對性的靶向藥物——按照這樣的框架進行實驗。這正是柯林斯2005年提到的觸及藥物研發和藥物使用的真正轉變。”

那麽這種基於基因分析之上研發的生物藥究竟有多神奇?

在去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抗體藥物Humira一舉拿下銷售額排名第一的寶座,年銷售額破140億美元。

 

(來源:市場研究公司IMS)

 

 

以目前已經通過FDA上市批準的PD-1抗癌免疫治療藥物為例,臨床試驗表明他們在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Mesothelioma)、三陰乳腺癌等病種上已經產生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對於達到治療“基因條件”的病人,比如間皮瘤患者,平均療程5個半月後,76%的病人可以見效,有28%病人的腫瘤縮小,48%病人腫瘤停止生長。要知道,作為最惡性的腫瘤之一,通常間皮瘤在化療無效或複發後,幾乎沒有可用的治療手段。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初,全球已有57個抗體藥物上市。其中Humira、Remicade、Avastin、Rituxan2015年銷售額70億美元。

在去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抗體藥物Humira一舉拿下銷售額排名第一的寶座,年銷售額破140億美元。

“從上世紀80年代分子生物學開始發展,到迎來靶點藥物的黃金時期,癌癥治療因為藥物治療的精確性得到了改善,但科學家們發現,仍然有60%~70%的癌細胞對藥物有抗性,這意味著一種藥對患者的有效期可能只有幾個月到數年,但生物藥的出現,讓癌癥的治療效果得到了根本性的顛覆。”百濟神州生物藥總監李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1年,美國FDA批準了第一個CTLA-4單抗藥物,這意味著腫瘤治療開始進入了轉型期,這種免疫治療的藥物可以刺激免疫細胞‘幹活’,從而殺死癌細胞,我相信10~15年後這種新型的生物藥會成為治療癌癥的主流。”

充滿挑戰的研發

生物藥並非對每一個病種的病人都會有效(通常有效率在20%~30%),並且在“基因屬性”的挑選上頗為嚴格,而且價格昂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的數據,目前FDA已經批準的兩款單抗藥物每年的病人花費達到了15萬美元。

“生物藥目前的缺陷在於患者‘有效應答’的比例不高,只有20%~30%,但一旦有效,治療的效果就會很長久,而不是像過去的化藥一樣很快會產生抗性反應。”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對記者表示。

但這百分之二三十的機遇還是讓多數制藥公司將生物藥的研發列為了不可錯過的下一個研究領域。包括恒瑞、百濟神州、譽衡藥業、君實都已經以“十年、十億美元”的研發投入下了重註。

“中國每年有429萬新增的癌癥患者,每天新增癌癥患者1.1萬人,每年有289萬人死於癌癥,這個數據平均到每天是7917人。而在這其中有大約100萬人適用於生物藥的腫瘤免疫治療。”GE醫療大中華區生命科學事業部總經理李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作為未來全球制藥領域重要的市場方向,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銷售增長最快的藥物中70%以上是生物藥。在美國,生物制藥的增長速度達到了22%,而中國目前只有4%。顯然,這是一個亟待加速的市場。”

中國在研PD-1藥物

PD-1藥物

狀態

北京諾華

PDR001

在審評

默克雪蘭諾(北京)

avelumab

在審評

百濟神州(上海)

BGB-A317註射液

在審評

哈爾濱譽衡藥業

GLS-010註射液

在審評

雲南沃森生物

傑諾單抗註射液

在審評

江蘇恒瑞

註射用SHR-1210

臨床I期

上海君實生物

重組人源化抗PD-1單克隆抗體註射液

臨床I期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

Nivolumab註射液

III期(國際多中心實驗)

默沙東研發(中國)

Pembrolizumab註射液

III期(國際多中心實驗)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國內的諸多企業正加速布局。今年2月,百濟神州作為中國第一家尚處於研發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首席財務官Howard向記者透露,之所以會獲得華爾街青睞,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只專註於癌癥方向的靶向藥物以及免疫治療藥物的新藥研發,在過去的五年時間里,他們將85%的運營成本投入在了研發階段,這是傳統化學藥物研發成本的數倍,換來的是五年4個創新藥物走進臨床。

但對於身處制藥行業的研發人員來說,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抗體生物藥的研發並不過分。

“8月5日,BMS的一款PD-1抗體宣布臨床試驗失敗,股價立刻大跌16%,它的競爭對手默克卻上漲了10%,而6月份Tesaro的一個卵巢癌基因療法藥物臨床試驗成功,股價立刻暴漲了一倍多。”先聲藥業研發首席科學官兼研發總裁牟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之所以一款臨床試驗的藥物可以讓公司股價大漲大跌,就是因為生物藥的研發挑戰讓眾多抗體藥物只要誕生就可以躋身“重磅藥物”行列,這也意味著,生物藥的研發本身就充滿了巨大挑戰。

“我們不僅要培養在癌癥藥物和新藥研發方向的關鍵人才,這些人才還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我們的科研人數達到了100多人,而且你必須要掌握關鍵的技術——只靠一兩個天才、十幾個科研人員做癌癥研發是遠遠不夠的。”Howard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91

細胞免疫治療:行業期待更嚴格的規範監管

“魏則西事件”後,細胞免疫治療被限定為只能開展臨床研究,不得進行臨床應用。對於已經有大量資金和技術布局的企業和機構而言,大家更關心的是,如何在規範監管的同時,實現整個行業的發展。

近日在接受采訪時,上海吉凱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學軍表示,目前是規範我國細胞治療監管的最好時機,也是行業健康發展重要的轉折點。

吉凱基因是國內最大的疾病診療關鍵基因研究服務供應商,2013年9月開始布局以CAR-T為主的腫瘤免疫治療。今年初獲得1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

博生吉醫藥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林也表示,細胞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申報、臨床研究規範、臨床應用準入等監管細則均未出臺,短期內對部分技術型公司有所沖擊,但長期是利好。

博生吉的主要業務為開發細胞治療技術(CAR-T、CAR-NK、aAPCCTL和aAPCNK技術)和抗體靶向藥物。安科生物(300009.SZ)持有博生吉20%股份。

CAR-T的未來

靶向藥物的廣泛應用及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的發展,推動癌癥進入“精準治療”時代。目前,全球癌癥免疫治療主要包括三類:針對新抗原的特異性T細胞治療,在國際上已經開展了大量臨床試驗,針對PD1及CTLA-4的抗體已被批準上市;以基因修飾為核心的CAR-T、TCR-T免疫細胞治療;免疫檢查點抗體治療。

其中,以CAR-T為代表的細胞免疫治療,是業界非常看好的腫瘤治療技術,國內也有不少企業布局。

CAR-T,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具體來說,就是把病人的免疫T細胞在體外通過生物技術改造,令其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然後把這些細胞輸回給病人,達到識別、殺死癌細胞的效果。

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慢病)》及2017年科技部《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都明確將基因修飾細胞免疫治療列為個性化腫瘤治療重點專項進行研究。

長海醫院血液內科主任楊建民表示,他目前關註細胞免疫治療,關註嵌合抗原受體技術,這應該是未來10年治療包括白血病在內的腫瘤性疾病的新手段,腫瘤患者的存活率會有顯著提高。楊建民是我國最早開始接觸CAR-T細胞免疫療法的臨床醫生之一。

目前上海長海醫院與吉凱基因共同開展CD19-CART細胞治療難治複發白血病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已經治療的14例患者都得到了不同的控制,其中12例患者完全緩解(CR),2例癥狀穩定(SD),至今無一例病人出現嚴重並發癥而死亡。

作為一種個性化治療方案,CAR-T療法需要解決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問題,首要的就是安全性。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病例,也需要根據不同的病例和患者的治療反應采取不同的治療策略,而且每一例患者的CART細胞都要經過嚴格質量檢測才可進行回輸治療。

楊建民說,目前長海醫院對CAR-T的使用原則是,當其他療法都不起效的時候,再試試CAR-T。

如何監管?

為確保安全,監管部門該如何監管?是作為藥品還是作為醫療技術進行監管?

國內對細胞免疫治療的監管,經歷了主管部門從原食藥監到原衛生部的變動,也經歷了監管類別從藥品到醫療技術的變動。

2003年,原食藥監局發布《人體細胞治療研究和制劑質量控制技術指導原則》。2005年底,免疫治療的管轄權轉到原衛生部,並且從藥品管理,變為臨床技術管理。

2009年,原衛生部公布了《首批允許臨床應用的第三類醫療技術目錄》,“自體免疫細胞(T細胞、NK細胞)治療技術”被納入其中。不過,2015年7月,國家衛計委下發通知,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並發布《限制臨床應用的醫療技術(2015版)》目錄,同時廢止了2009年發布的《首批允許臨床應用的第三類醫療技術目錄》。“免疫細胞治療技術”,並不在限制目錄內。

“魏則西事件”,則揭開了國內細胞免疫治療行業整個產業鏈內缺乏行業標準,更缺乏監管的狀況。

楊建民說,從醫院的角度,目前主要是通過各自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查,術前告知患者CAR-T治療是臨床試驗,且不收費。

余學軍建議,根據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流程,國家食藥監局和國家衛計委在監管上應該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CAR-T細胞免疫治療包括兩大核心環節:一是用於制備CAR-T細胞的基因修飾載體的生產,即CAR慢病毒載體的生產(具有特殊活性的生物工程產品);二是CAR-T細胞的制備和應用,包括采集患者的免疫細胞、體外細胞培養、轉染、擴增和回輸等制備和治療過程(醫療技術)。

因此,余學軍說,國家食藥監局應該對CAR慢病毒載體的生產企業實行備案制,並實行GMP生產管理認證,自覺接受國家食藥監局的產品質量飛行檢查制度。

同時,應該按照衛計委《限制臨床應用的醫療技術(2015版)》規定,進行臨床試驗研究開展申報。對未來可應用的CART細胞治療技術,也應按規定進行申報和審批。

毫無疑問,監管的規範化正在加快行業洗牌,但對研發型企業尤其是有核心技術儲備的企業,則意味著更多的機遇。

楊建民說,國家有關部門正在起草行業規定,從草案看規定非常嚴格,門檻定的也比較高,把濫竽充數的企業踢出去,讓有技術優勢的企業成長起來。“我希望標準越嚴格越好。任何一種醫療技術,安全是前提,療效是最終目的。”

余學軍告訴記者,吉凱基因已經投資數千萬元,在上海張江建立了占地1200平方米、符合國際標準的GMP級CAR慢病毒生產基地,用於CAR-T細胞臨床治療研究。目前已開發出多種慢病毒CAR產品,可滿足不同腫瘤治療的CAR-T細胞制備。

參照美國FDA基因治療相關產品質控標準,吉凱基因慢病毒CARs載體的生產,已完全實現工業級工程化生產,最高批次生產已突破2000人次的治療規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69

侯小強:創業像受虐,我最了不起的一點是有了免疫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9/160587.shtml

侯小強:創業像受虐,我最了不起的一點是有了免疫力
麻策 麻策

侯小強:創業像受虐,我最了不起的一點是有了免疫力

能成賭聖的人,都不是牌最好的人。

文|麻策

編輯|王根旺

最近,侯小強帶著“火星小說”殺回來了。上一次他鬧出這麽大的動靜,還是去年發布“毒藥APP”的時候。

現在的侯小強覺得自己處於一個最安定的狀態,跟疲於奔命的新浪、盛大時期截然相反。早睡早起,念經跑步。他認為創業是個長跑,既然是長跑就要懂得休養生息。

近期,創業家&i黑馬對侯小強進行了專訪,聽他談現在的思考,過去的故事,對創業心態的總結,以及他的人生“參悟”,當然還有他的新項目火星小說。

“該疼的還是要疼”

這兩年我和我的合夥人做了兩個公司,一個是以IP為核心的影視制作公司,叫中匯影視(以下簡稱“中匯”);一個是互聯網公司,旗下有兩個移動互聯網項目,毒藥和火星小說。

我覺得創業者最好的兩個狀態:一個是你懵懵懂懂感覺到一個機會,非常興奮;一個是可能你很平淡,但你清楚地知道你的目標在哪兒,無論跪著、爬著、走著還是跑著,都可以到達它。

這兩種狀態我都趕上了。

做中匯的時候我是第一種狀態,覺得風要起來了,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起,也不知道以什麽樣的狀態起,但就覺得這是個機會,心里惴惴不安,憑著感覺做了三個項目:

第一,我們簽了張嘉佳。我們簽張嘉佳的時候他還不是很出名,但我覺得他很有才華,燦爛的不可一世。我感覺他書中的情緒與我當時的低落很匹配。在有機會和王家衛溝通的時候,我強烈建議《擺渡人》一定要用張嘉佳做導演,我認為郭敬明、韓寒之後,下一個就是張嘉佳。我不能說用嘉佳是因為我,但我確實盡力地去遊說。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做經紀人。記得當時團隊花一個晚上去和沈浩波溝通《全世界》電影版權。差點自己買了。今年這個項目大獲成功。我和嘉佳後來不合作了,但是祝福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二,我們花了一個非常公允的價格買了東野圭吾《嫌疑犯X的獻身》的版權。我們和光線一起制片,蘇有朋導演。陣容也很一線。今年四月一日正式上映。

第三,我們購買了超級IP《尋找前世之旅》。龔宇、戴瑩(i黑馬註:愛奇藝創始人、CEO)向我們伸出了橄欖枝。這是一個超級網劇,在愛奇藝被評為S級。今年一月十六日正式播出。

這三個項目跌跌撞撞,我因為買《嫌疑犯X的獻身》還跟我的合夥人分了家。那是我最困惑的時候。困惑就是別人都不相信你,說這個項目不能要,那個項目不能要,說你瘋了。

擁有第二種狀態是現在,我做火星小說,清晰看到了我的目標,我覺得很安定。現在我每天晚上10點半睡覺,第二天早上6點鐘起床,然後跑1個小時步,念1個小時經,其他時間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就是處理公司的事,跟我的團隊在一起。

我去年做“毒藥APP”的時候,其實風聲很大。後來做了一個非常痛苦,但我認為很正確的轉型:我們暫停了毒藥APP,開通了毒藥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三篇文章來推薦三部電影。今年5月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APP完全可以被微信公眾號替代。按照這個速度現在這個號已經有50萬用戶。到春節會有一百萬用戶。在全網流量非常可觀,上周達到了一千萬,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影視媒體。

侯小強照片-豎版04

 

有人說侯小強你別再吹牛了,就50萬用戶你還好意思到處去講。我當然要去講,毒藥上個月全網的流量是2000萬左右。到上周一周已經過千萬了。在今日頭條上,它一周的平均流量是280萬,每天都有10萬+、100萬+我覺得這是非常牛逼的成績。

我原來做新浪博客,也不是一開始就想到要做名人博客,只是靈機一動。最早前三個月的流量並不達標,每天也就是10萬、20萬。2005年余華來公司做《兄弟》的宣傳,我們當時提了一句,說你把書評貼到你的博客上,我幫你推薦一下。後來他給我們打電話很興奮,說居然有七千多人閱讀。那一瞬間我就在想,如果要有10個余華,那不就是10萬流量嗎?其實我當時的想法是怎麽把新浪博客20萬的流量變成100萬,並沒想做多大。

我開始找當時最火的名人,第一個是李宇春,第二個是吳小莉……我依次列出來挨個做動員工作。每動員一個人都非常艱難,那些人第一是說我沒時間寫,第二是說我憑什麽給你寫。我想盡辦法地搞定了前10個。三個月之後,新浪博客的流量做到了1個億。

有人看我轉型了,就說我失敗了。但我對失敗和挫折有不同的理解。毒藥戰略轉型,至多是一個挫折。

所以我說,創業就像是在一個水流湍急的河流中不斷地漂,你只要往前走,哪怕你碰一次,撞一次,甚至調頭重來,都是正常。這個事就像生孩子一樣,你看再多的育兒指南,你該疼還是得疼。你不能說我看了這本書,突然就不疼了。

“成功是個無底洞”

很多人問,說侯小強你到底在做什麽?我做電影、電視劇,這是下遊,做火星小說是上遊,源源不斷給我提供IP,然後我還有我的媒體(毒藥),一個產業鏈的上中下遊我都進入了,盡管做得比較艱難,但還是希望按一個生態本來該有的樣子去做。

火星小說其實想做2.0版本的起點中文網。網絡小說經歷了十幾年發展,依然保持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原來網絡小說的主要讀者是80後,現在都是90後了。總體上來講,80後喜歡看別人的故事,90後更喜歡代入感、參與感強的東西。我認為這種變化是我的一個機會。

起點中文網挺遺憾的一件事,就是你去看它里面排名前100位的作家,10年前是這些人,現在還是他們。很多二三四線的作家沒有出頭的機會,而我希望把這些人里一流的作家給挖掘出來,這又是我的一個機會。

現在流量跟過去不一樣了,傳統互聯網時代流量是壟斷的,大家說的都是四大門戶,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就像白巖松說的,即使一條狗天天上央視,也能變成一條名狗。這是壟斷造就的。到今天是什麽時代呢?微信公號漲粉很難了,APP下載增長很慢了,所謂的流量紅利沒了,此時你需要的是聚合碎片化的高質量和流量的能力,這決定你必須做高質量的內容。

火星小說我們采用封閉的寫作系統,你必須出版過一本書或銷售過一個版權,抑或被我的其他作家高度看好,才能來我這兒寫作。因為寫作系統封閉,所以我們上面的內容質量非常高。目前火星小說只做了3個月,已經有3000個作家,8000部作品,沒有任何推廣很短的時間突破百萬用戶。每天充值5萬塊。付費用戶比是6%,遠超行業水準。

1082494486

2008年我剛加入盛大文學的時候,整個盛大文學的收入也才兩千萬。現在做了幾個月的火星小說就已經相當於當時盛大文學的規模了。

我現在(創業家&i黑馬註:42歲)創業,確實比一般的創業者年紀要大。如果再早10年,我認為我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創業者,自己從來沒有懷疑過。我20多歲在新浪,每天工作到夜里12點多,特別這愛這份工作。因為當時沒有加班費,當時公司是不贊成加班的,因為在低潮期,又有勞動合同法。

但成功又是個無底洞。我讀大學時候的理想是賺10萬塊錢。人是有貪心的,我也很喜歡錢,但你發現這個東西無窮無盡。張勇(創業家&i黑馬註:海底撈創始人)給我講過一句話,他說一個企業的目標是讓員工成長。對一個團隊來說,最重要的是能有幾個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人。如果你有那麽幾個人,那我覺得這就是成功,事業上的成功。 

“我創業像個受虐的人”

我既是一個非典型創業者,又是一個典型創業者。說非典型是因為第一我和我的小夥伴們融資能力比較強,兩個公司加起來也快融了好幾個億了;第二我資源獲取能力比較強,過去的一些人脈和人緣(或者說人情)還在。說典型是因為創業者能遇到的一切錯誤、挫折,我都遇到過。

我經歷過被人贊美的時候,也經歷過墻倒眾人推的時候。離開盛大,很多人說侯小強是被陳天橋趕出來的,說是我耽誤了盛大五六年。也有過朋友反目,人家突然就不理你了,連個短信都不給回了。這些都經歷過後,你就發現,外人的東西都無足輕重。

有篇文章,標題叫“侯小強,每次離大人物都差一點點”。我真沒那麽大的野心,我要是有那麽大野心的話,我就不會像現在似的每天晚上10點半睡覺了,我得標榜自己每天只睡2個小時,投資人看了高興,團隊看了也慚愧。

我創業就像個受虐的人一樣,被虐的多了之後,也就習慣了。要是被虐一次我就難受一次,那我就沒法活了。創業真的是每天都會受到打擊,合夥人問題、模式問題、資金問題、收入問題,這些問題時刻困擾著你。

我這兩年最了不起的一點就是特別容易忘事。只要不好的事很快就被我忘了,我現在確實對打擊人的事有一點免疫力了。

我原來每天半夜兩三點鐘睡覺。有一段時間非常焦慮,一個人管理兩個公司,三個項目,每個公司你都要考慮,如果你融不來資,不知道哪個項目說不定哪天就沒了。我後來看開了,說天天愁眉苦臉還不如養足精神,創業是個長跑,既然是長跑,那當然就得休養生息。

我原來在新浪和盛大的時候都是疲於奔命,因為我想證明自己,現在我不需要證明自己了,我不是為別人活了,是為自己活。最差我也不至於窮死,我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也不在乎質疑。

過去網上老有我的負面報道,那個時候特別愛上網看,經常生氣。現在我幾乎不見媒體,不搜索我的名字,也不參加任何活動。別人愛說什麽就說什麽去唄。

我家里沒有電腦,兩個辦公室也沒有電腦,我每天除了開會,就是給安排事情,和看會議紀要,沒有別的東西了。

“我的牌太好了”

我經常給團隊講一句話,我說像我這樣的人創業,不成功的幾率可能要大於成功的幾率。因為能成賭聖的人,都不是牌最好的人。我覺得我的牌太好了,一出來就不缺錢,也不缺資源。我如何把牌打好?這就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了。

我覺得,有資源的人對資源的利用率都比較低。另外,所謂的明星光環也會給團隊帶來問題。他們覺得你什麽事情都可以給他們搞定。再嚴重一些,他們就覺得自己都不需要努力了。我這也就是想象中的資源多,說實話你不還得去求人嘛。

我是一個佛教徒,我這個人做選擇或判斷的時候絕大部分依賴直覺和想象力。而通常一個人的決定是直覺、想象力、邏輯、數據的綜合結果。

我從新浪離職的時候,直到我入職盛大的前一天晚上,曹國偉還在挽留我。他說你是新浪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要求所有副總裁不缺席請你吃飯的人。其實我也已經在新浪根深蒂固,為什麽還有離開?其實也是直覺,隱約感覺網絡小說未來會有一個特別大的機會。

前段時間,三七互娛並購中匯影視的新聞有很多,它本來是要12億把公司整個買走,結果因為一個技術性問題,這次並購暫停了。有人說小強你看,本來有兩個多億明年就能進你的賬上,突然沒了。我說這個事我自己就沒關心,不是開玩笑,也不是冠冕堂皇,我確實對這種事沒有感覺。

前幾天還有一個朋友跟我講,說他一個朋友剛把公司賣了,賣了3個億,大包小包帶著錢回來,請客吃飯、喝酒,大宴群臣的即視感。然而沒過幾天這個朋友就得心臟病去世了。

我就是這麽善於平衡自己的感受。

盛大 侯小強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