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數據到底有多大,你我每個人都有貢獻?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695.html

人類日常生活的數據信息,主宰著越來越多的商業決策。那麼對大數據毫無貢獻的人群,又該何去何從?

大數據時代,不少人擔心自己的私人生活受到形形色色的監控、追蹤,進而簡化為數據點,經過一番運算,用於見不得人的政府或企業勾當。

另一方面,相對脫離數字世界的人群卻可能面臨完全相反的問題,根據《斯坦福法律評論》(Stanford Law Review)最近刊載的一篇文章表明,該群體缺乏關注。

「大數據對沒有被它吞噬的群體也構成一定風險,這個群體的信息沒有得到定期的收集、整理或提取。」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喬納斯•勒曼(Jonas Lerman)寫道。

曾幾何時,日益膨脹的大眾數字資料大部分被商家所用,作為提供個性化廣告和優惠券信息的參考,誰管你需不需要這個信息?

然而今時今日,「大數據」分析漸漸影響著各種重大決策,決定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機遇。通過背靠數據預測未來,零售商確定了新店地點和商品價格,企業設計出了新產品,政治家制定投票率策略,分析家研究出疾病傳播方式與恐怖分子的動向。甚至是白宮也發起一項價值2億美元的計劃,旨在幫助決策機構從大數據中「獲取、整理並推斷出結論。」

對勒曼來說,組織這些數據力量是為了給「大數據邊緣」人群創造全新形式的無聲主義,將顯著放大現有的地理、經濟及社會階層的不平等現象,並將影響數據集結果,使其偏向大多數群體。

「這可能重組社會架構,將來唯一事關緊要的人群、唯一有數據價值的人群,是會定期為正確的數據流做出貢獻的人群。」

勒曼列舉兩個假設個體,作為例子:

01:一位居住在曼哈頓的30歲白領。她使用Facebook、谷歌、網飛(Netflix)和亞馬遜,擁有借記卡、信用卡、購物卡、公交卡、以及在汽車儀表板上電子支付通行費的快易通(EZ pass)。智能手機裡和車載的GPS導航系統引導她走天下。

02:一名散工,居住在美國最窮城市—新澤西州卡姆登市,距離曼哈頓2個小時的車程。他的工作酬勞以現金私下結算,沒有手機、有線電視和電腦。他坐公車付現金,家裡沒有車,偶爾在圖書館上網。

勒曼指出,今天很多大數據工具都經過校準,專門針對「足跡遍佈數字世界的」曼哈頓人。「大數據所塑造的世界會考慮曼哈頓人的習慣和偏好,會慢慢演變成屬於她的世界。但目前,大數據忽略了我們卡姆登的兄弟們。」他認為,隨著大數據進一步重整政府與市場秩序,卡姆登等地區的居民將被逐出機遇之門,甚至連民主參與也無福消受。

解決方案還是有的。他提出,方案一是確保決策者在設計新的公眾安全項目時,能夠在大數據途徑之外考慮到未能深入數字世界的群體。最終,聯邦政府甚至可能通過與2008年《反基因歧視法》(由布什總統簽署,禁止人壽保險公司以某人具有對某種疾病的易感基因為由,取消、拒絕對他進行保險或提高保險費用,禁止僱主以遺傳信息為依據進行僱傭、解聘、升職、加薪,或做出任何與僱傭行為有關的決定)類似的新民權法案。

他最後強調,「要確保大數據革命是一場公平的革命,其益處能夠得到廣泛、合理的分配,我們可能還需要保證少數群體不被遺忘、不被排斥的權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00

罰23億就夠? 你我健康只值100元

2013-11-04  TCW
 
 

 

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受害的消費群眾往往看到那些懲罰數字,最心有不甘的就是,這些黑心商人為了斂財,傷害了上百萬的消費者,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傾家蕩產,再沒能力害人,也遏阻其他想要作弊的業者,我們的法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這次大統長基(簡稱大統)、富味鄉事件,「尚方寶劍」終於出鞘了。在龐大的輿論壓力下,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首度引用《食品衛生管理法》(簡稱食管法)中「經主管機關認定情節重大」的條款,重罰油商大統十八億六千萬元、富味鄉四億六千萬元,合計約二十三億元,寫下台灣史上對黑心食品商的最高裁罰紀錄。換算這筆罰鍰,相當於全台二千三百萬人每人的健康只價值一百元,你覺得夠嗎?

其實在此之前,彰化縣衛生局已裁處大統「史上最高紀錄」的三千零四十萬元罰鍰,新北市衛生局也罰了富味鄉「史上次高紀錄」的八百萬元。這與兩公司長期欺騙民眾所賺得的大筆利潤,顯然不成比例。當時為什麼不能罰更多?

再看今年來多件食品弊案,パン(音胖)達人(簡稱胖達人)「假天然」麵包案被罰十八萬元、山水米等「假米」三案共被罰四十四萬元,甚至牽連多家業者使用違規添加物的「毒澱粉」案,每家多半只罰六萬元。這些案子,又為何罰得這麼少?

執法單位不敢罰!挑食管法最輕的罰,最多二十萬

這些疑問的背後,是民生法令的疏漏,以及執法慣性下的保守心態。

先來了解「尚方寶劍」是什麼。它是今年六月公布實施的食管法新增條款(第四十四條第二項),把內容翻成白話的意思是,當黑心商人獲得的黑心利益超過法定罰鍰上限(食管法最高罰鍰額度是每件一千五百萬元),而且中央機關衛福部認定情節重大時,地方衛生機關可以裁處將那些黑心利益全數充公。

山水米、胖達人等事件爆發,是在六月新法施行後,且不要說沒請出「尚方寶劍」,連在食管法的一般處罰範圍內,主管機關對他們也都手下留情。玄機在於,食管法對「標示不實」的罰鍰(四萬至二十萬元)最輕,但主管機關卻偏好以此來處罰。

例如農委會對山水米等品牌以進口越南米混充台灣米,採罰鍰最高額度才二十萬元的「標示不實」處罰,卻不引用食管法最高罰鍰一千五百萬元的「攙偽或假冒」;胖達人用假天然香精、富味鄉把純麻油摻棉籽油也分別只被台北市、新北市衛生局以低標的「標示(宣傳)不實」論處。

該如何區分「造假」或「標示不實」?同樣以不純油當作純油來欺騙消費者,台北市衛生局的說法是,要「長期惡意摻雜、情節重大者」,處罰依據才會從標示不實改為較重的「攙偽或假冒」。

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也解釋,標示不實在行政上最容易找到證據,所以立刻就能用最高額二十萬來罰,若假油案都要以摻假來處罰,「那標示不實的處罰條款不就用不到了(意指該條將形同虛設)?」

法源不同差很大!罰則上限從二十萬變二千五百萬

然而,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認為行政機關的看法有問題,標示不實應該是諸如「該列的項目未列」,而混充棉籽油、混充越南米,則都應認定為攙偽或假冒,兩種處罰的分辨並不困難。

更奇怪的是,就算只能認定為標示問題,《公平交易法》(簡稱公平法)對於商品標示、廣告內容不實,可處最高額二千五百萬元的罰鍰,為何前述黑心食品不引用公平法來處罰?

了解內情的官員透露,行政院曾經協調,食品廣告不實,究竟該由公平會還是衛福部管,對衛生部門而言,廣告不實並非食品安全問題,不是衛福部核心業務,但對公平會而言,委員會審查的案件太多,食品案若能切出去當然好。最後高層決定交給衛福部,罰則上限因此從二千五百萬變成二十萬元,差了一百多倍!

再比較國外的例子,今年二月美國蜂蜜供應商Groeb Farms因標示不實,同意以兩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萬元)罰款換取緩起訴,數月後聲請破產;台灣同樣是食品標示不實,處罰卻小兒科。七月惠氏藥廠因某款藥物誇大療效,被美國司法部重罰四億九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四億元);約當同時,我國公平會也裁罰「雲南白藥牙膏」廣告不實,罰多少錢?新台幣四十萬元。

所以,問題其實不是罰則不夠高,而是政府不敢罰得高。

此外,彰化縣衛生局在大統案建立一個參考標準,也就是對大統的問題產品,採每一品項、每一觸犯法條都累計處罰,五十二項標示不實各罰二十萬元、三十四項違法添加各罰十萬元、八項假冒各罰兩百萬元,加上不配合稽查罰六十萬元,合計三千零四十萬元。「胖達人如果也是用每一款問題麵包去計算罰鍰,就不會只有十八萬元,」葉彥伯說。

由此可見,衛生主管機關在一般情況下要重罰黑心業者,並非沒有合法的「撇步」,只是長期以來都低罰的慣例,直到大統事件延燒後才改觀。

然而,假油案能請出「尚方寶劍」,關鍵還在於,這次彰化地檢署用超乎尋常的效率偵辦兩家油商,以其搜索、調查金流的公權力,才能計算出兩家公司的不法利益共達約二十三億元。

吹哨制影響成敗!成立安全基金、專款專用是解方

因此,與其期待檢方常態性高效率介入食品安全事件,更重要的,還是身處第一線的衛生官員在一般額度內就要「敢罰」。

尤其是,熟知內情的員工、合作廠商(即吹哨人),往往是揭發黑心商品的重要關鍵,這次假油案,就是拜吹哨人之賜而查獲。法令規定,吹哨人可獲得罰鍰額度五%的獎金,但過去「分母太低」,若只罰個六萬、二十萬,如何鼓勵內部人吹哨檢舉、遏阻黑心業者。

至於消費者,既無法從衛福部的重罰中獲得賠償或補償(罰鍰歸入國庫),又在先前塑化劑集體民事求償的一審判決中大失所望,該怎麼辦?

張智剛認為,應成立消費安全基金,將黑心企業的罰鍰專款專用,除了協助民眾檢驗問題商品,消費者受害時也可先用基金定額賠償,以免官司冗長且還要看碰到什麼法官。

值得關切的,還有即將登場的胖達人消費者團體訴訟,因為人工香精麵包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比塑化劑還難證明,但食管法第五十六條提供了消費者在「不易或不能證明實際損害額」時,仍可請求每人每事件五百元至兩萬元的賠償。它將是我們相信知名品牌或宣傳,卻受騙「傷心」而非傷身時,能否從法院獲得正義的指標。

【延伸閱讀】罰則不痛不癢!輕罰數十萬,被抨擊才加罰—— 近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後續判決與現況

廠商(違法事件):義美(過期食品)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桃園縣衛生局:15萬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已起訴!4名義美員工被起訴

廠商(違法事件):生技達人(パン達人)(不實廣告)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台北市衛生局:18萬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提告、偵辦中!消費者集體訴訟提告中、詐欺等罪尚在偵辦

廠商(違法事件):協奇、怡和(毒澱粉事件)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台北市衛生局:怡和澱粉6萬元新北市衛生局:協奇澱粉6萬元台南市衛生局:協奇澱粉13萬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移送偵辦中!刑事移送偵辦;中、下游業者對原料廠有零星民事求償案

廠商(違法事件):泉順(山水米)(原料摻假、標示不實)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農委會:44萬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偵辦中!消基會告發糧商詐欺

廠商(違法事件):昱伸、賓漢、仙豐等多家廠商(塑化劑風暴)裁罰單位/行政罰鍰:台北市衛生局:7家廠商共罰57萬元新北市衛生局:昱伸、賓漢各15萬元宜蘭縣衛生局:仙豐30萬元後續判決與現況:已判決!下游廠:判賠共逾1億元消費者:判賠120萬8千元刑事罰金:約4,500萬元

廠商(違法事件):富味鄉(原料摻假、標示不實)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新北市衛生局:800萬元櫃買中心:40萬元衛福部:建議新北市加罰4.6億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偵辦中!詐欺罪嫌10月29日前尚未被起訴

廠商(違法事件):大統長基(原料摻假、標示不實) 裁罰單位/行政罰鍰:彰化縣衛生局:3,040萬元衛福部:建議彰化縣加罰18.6億元 後續判決與現況:已起訴!檢方要求沒收不法利益金額18億5,601萬元

註:塑化劑和毒澱粉因上下游業者陸續遭各地方政府裁罰,本表僅統計可取得資訊,不代表實際遭罰總額整理: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88

雷軍說:黃章是一家之言,我來告訴你我是誰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2/59459.html

雷軍 = L

談產品集權

你相信我是做事情極細的人吧

P:據說小米內部是「人事放鬆,產品集權」,很多產品決策要你拍板。具體指什麼?

L:對。 在包裝上、產品上,比如說,字體、字號、東西大小怎麼擺。這些細節都是我看過的,包括小米微博裡發出去的每張圖都是我定的。這樣就保證了小米所有出去的東 西都是一致性的,維持了很高的品質,就像如果我辦雜誌,裡面的每一張圖我都看過,每個版式、字體、有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對不對,基本都看過了。好像你們 的字體有問題,略小一號。

P:故意小的。

L:小完以後,會製造閱讀的(障礙),會讓閱讀很疲勞。

P:但是它會顯得更精緻、更美觀、更好看。

L:精緻和美觀和字號小沒關係。還有,你的行間距肯定寬了。

P:咱們先不糾結這個了吧。

L:OK,你肯定有你的選擇,我有我的選擇,如果這個產品是我做的,它必須按照這個標準走。所有這些細節要求完以後,你要把所有的事情簡化,你要儘量少做一些事情,因為只有你少做事情,你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小米極其強調專注。

我可以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我以前做新聞發佈會,我抓的細節是什麼呢,比如說請客,我怎麼能保證每一場新聞發佈會,第一,準點開,第二,場場爆滿。要不要我展開告訴你怎麼能做到?

P:說一說你最得意的。

L:第 一個,就是你要花4次的時間去邀請一個人,比如說你提前一個月告訴他,我們什麼時候開發布會,你提前一週提醒他說什麼時候開,然後你提前一天,你要跟他再 次cellphone(電話)確認,提前一小時再發條短信,他出門沒有。做了這些,不表示這個人能到,我們更強調的是現場會,這個會開完了以後,比如說你 負責請20個人,現場開會,這20個人到了多少個,19個,為什麼那個沒到。就是因為你有一個客人沒到,你可能在那裡要給我解釋半個小時,這個人為什麼沒 到。

這個會結束以後,你一定會打電話投訴他,你為什麼不到?好,下次你再請他,要麼他就說我不來,要麼他答應了來,他一定得準點來。我們有現場會,直接考核請到率,這是第一招狠的。第二招,請100個人,擺80把凳子,後來的人沒有位置,是不是場場爆滿。

P:故意的。

L:故 意的,所以你要準點到了,是吧,你相信我是做事情極細的人吧?OK,辦一場發佈會把自己累個半死,這次干小米,這些事情全部不干了,全部砍掉。因為我發現 一個最重要的事情沒做好,我們花了這麼大代價、花了這麼多錢把客人請來了,但是我們沒有真正跟他們講明白我們這個發佈會到底發佈什麼。你看一般的發布會, 記者都在外面抽煙,很多記者,拿完新聞稿聽完以後,基本都撤了,沒有人真的坐在那裡聽。

P:嗯,這種新聞發佈會模式的確高成本低收益。

L:好, 成本是什麼呢,每個請到的記者,我們所有成本算上去,你要租場地,你要布展,你所有的成本分攤到人頭上去,可能鬧不好2000塊錢。正兒八經的你這個會可 能只講了15分鐘、20分鐘。講稿呢,提前一天不怎麼睡覺,花五六個小時整理一下就完了,這是傳統的發布會,安排領導講話,安排什麼沙畫、小提琴、藝術, 什麼亂七八糟的,最後找幾個走秀,是吧,漂亮衣服展示一下,還挺熱鬧,其樂融融,但是沒價值。我辦小米,我跟他們說專注,小米的發布會只要干好一件事情, 把講稿寫好,就是把現場的PPT寫好。你知道我們講稿要花多長時間,多少人寫嗎?

我們會有四五人的一個核心團隊,會 有四五十人參與,一般會寫一個月到一個半月,我自己每天會花四五個小時,一般會改100遍以上,每一張都要求是海報級。寫完了稿子以後,要推敲每5分鐘聽 眾會不會有掌聲,每10分鐘聽眾會不會累,我們是應該插短片還是插段子,還是插圖片,怎麼調動全場氣氛,怎麼能確保這個發佈會一個半小時能結束。我一個人 從頭講到尾,保證那一個半小時裡面,能讓你覺得全場無尿點。

所以請客那些愛到不到算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來了多少 人,你能不能打動他,讓他真的覺得你這個東西做得好。當然最後你可能說,雷軍做東西也不見得好看,這個是能力問題,不是態度問題,但是你要知道我那個字號 可能改了100次,左挪挪,右挪挪,上挪挪,拿尺子再量,都是干過的。 (指辦公室白板上貼著的小米電視海報)你覺得這個活兒,多長時間你能幹完?比如說我們在電梯裡面貼張海報。

P:找一個美編,一下午。

L:一下午,你說得很好。我們找10個人,先做100套方案,再選出10個方案,然後全部打印出來之後擺一排,我看一個星期以後選兩幅,把兩幅再展成十幾幅,再幹完以後,修圖,修完以後再放兩週,還有些問題,再改一遍,再看一週,然後再投放,至少要干一個半月。

(指牆上貼的小米電視海報)這是中間稿子,不是最終的,這個稿子還是有問題。

P:為什麼不可以是一個你欣賞的、足夠牛逼的設計師,他花一下午時間做。

L:我 再告訴你,我們這裡請了一大批牛逼的設計師,我認為小米對設計是極其重視的。我們8個合夥人有2個,一個是黎萬強,跟我幹了十幾年設計,還有劉德,劉德是 ACCD(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畢業的,全中國ACCD畢業的沒幾個人吧。但是我認為,世界上沒有牛逼的人,只有極其認真的完美主義者。

我再舉個例子,同樣是發佈會,我準備已經夠認真了,後來看喬布斯怎麼做的時候,我發現我瘋了。喬布斯會把那個會場租下來兩個星期——我們沒錢,我們只能租兩天——現場綵排兩週,我們沒有一個人做到這樣,花錢太厲害了。

我為什麼舉這個例子(小米電視海報)呢,因為噹噹的老闆見我說,你們廣告做得很好啊,經常做廣告,我說我們基本不做廣告的,他說電梯廣告每天換來換去,只有你們給我留下了印象。這說明我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談互聯網思維

每天都是雷軍,你煩不煩,我都煩了

P:「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最近很流行。我查了百度指數,這個詞是從2013年11月份開始走高,到今天很多傳統企業都在談,你怎麼理解這個現象?

L:嚴格意義上,我們是2008年開始講互聯網思想。我在2008年寫了一篇博客《用互聯網思想武裝自己》,2012年又把它重新貼了一遍。

所謂的「小米模式」就是用互聯網思想武裝的傳統消費電子。我自己認為互聯網是一種方法論,是一種思想,我在整個行業裡面講得比較多,也講得比較早。「互聯網思想」這個詞,他們有人考證過,說是2002年李彥宏最先用的。

小 米可能是體現互聯網思維最淋漓盡致的一家企業,它的業績和成長性說服了很多很多企業家和創業者,你講一萬遍都不如做一遍,我們在大家眼皮底下做了一遍。而 且,比如說百度很成功,阿里很成功,騰訊也很成功,他們都是十三四年的企業,有時候歷史太悠久了,你不一定記得住它怎麼做的,小米在你眼皮底下用了兩年時 間,當著你做了一遍,所以有典型代表意義。我認為這個詞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有著重大的積極性意義的,因為它幫助了整個社會提高競爭力。

P:它的引爆點是什麼?

L:我 覺得跟朋友圈有關,主要是要在微信中分享的太多了。不僅我講的,有李彥宏講的,有馬化騰講的,幾個人講的內容在朋友圈內被分享的密度特別高。有一個媒體同 行批評我們說,他打過一個賭,他說朋友圈哪天要是沒有「馬(云)雷(軍)成功學」,他願意給每個人賠多少錢,結果每天都有人分享。天天分享,天天分享,都 是那幾家公司的事。

P:那這是一種自發的行為,還是小米有意設計的?

L:講 實在的,我們最近特別想把大家總結的互聯網思維的方方面面做一個大的總結,結果我一過完年發現,慢了,我們的工作是滯後的。在最火的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 我們應該把它總結一下,(後來)我就跟我們的市場部說,你們把各種講話給整理整理,總結總結,幫助大家梳理一下,這個梳理的工作還沒結束,這個詞已經過時 了。

P:這個詞也引發了部分人的惡感。

L:我覺得今天的互聯網傳播就是這樣的,有人捧,捧過了就會有人砸,這是正常的傳播,是吧?因為大家講的是更新鮮的話題,反過來就反向思考,任何東西它有利有弊,你專門講弊呢,它就成了問題。

P:黃太吉的煎餅果子和雕爺牛腩都說自己踐行了互聯網思維,你怎麼看?

L:OK, 這兩個例子,因為我沒有去吃過,我不瞭解,我說我吃過的,我經常舉的例子是海底撈海底撈做得很好。你要注意啊,其實還有一個小米很痛苦的問題,口碑源於 超預期。任何一個公司如果被過度營銷之後,用戶的期待值變得很高,再超越用戶期待值的難度就提高了。就像你們剛講的這些很熱門的公司,如果用戶的期待非常 高,去現場可能等待的是失望,我以前舉的例子是迪拜帆船酒店,號稱全球最好的酒店,你去完以後挺失望的。

當你去海底撈的時候,你很少看到海底撈任何營銷,而且又是在一個很破的地方,你的預期就被降低了,結果你一進去,剩下的都是超預期。

P:是。

L:是吧,所以超預期的核心在於控制預期,所以在小米的第一年半,雷軍是隱姓埋名,沒有任何人知道我們在做這件事情,你看到了就出了一個MIUI,但是不知道什麼人在干。

我 們為什麼這麼做?這麼做的核心是希望控制預期。但是小米太火之後,控制預期的效果其實不夠好。講實話,從整個我設計小米的模式,我就希望小米不是一個今天 這麼紅得要發紫的這種狀態,我覺得不好,要收著一點。但是依然是這樣,看到了我們被過度營銷,被批評過度營銷,可是這些報導裡面,絕大部分不是我們做的, 比如昨天(2月18日)郭金龍書記送了連戰一個紅米,因為紅米用了很多台灣的產品,我是從新聞上看到的。好,這個報導又很火,你把每件事情連起來,比如說 郁亮要到我這裡坐一坐,我隨便跟他聊了聊,舉例互聯網思想怎麼做房地產,就變成了小米要做房地產,不就又火得不行嗎,就天天頭條。

然 後呢,克強總理做了一個座談會,邀請了4個企業家,6個經濟學家,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和宏觀經濟問題。好,你說這麼多人去,總理就說了一句,小米變大米,又 變成頭條,那個影響力極大。結論是小米真的是過度營銷,我都覺得小米過度營銷了。比如說我做北京市人大代表,很多記者約採訪,我全部拒絕了,他們講為什 麼,我說你打開報紙,每天都是雷軍,你煩不煩,我都煩了,我都煩了。如果我在人代會上,再說點什麼雷人雷語,我的天哪,又是頭條,你能理解我的感受嗎?我 就是不想接受採訪。其實小米今天要做的是收一些,儘量不要再製造什麼話題了,因為我們的話題過了。

這個原因是什麼 呢?是因為我們總是希望能夠超預期,是吧,但是用戶對我們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我們能不能一樣再超預期,這是我們的難題。我剛才講,如果之前你是偶爾去國 貿,去了有一個煎餅果子店,說國貿還有煎餅果子賣,你肯定超預期。如果你是慕名去的,還抱著很高的夢想,吃完以後發現不過如此,你就覺得低於預期。你很難 把一個產品做到非常完美,我們還得承認這都是創業公司,才幹了兩三年,它咋就能超英趕美,左手摁蘋果,右手摁三星,怎麼可能呢,這不科學。

P:我聽說過一個說法,你在私下裡有一個抱負,就是把小米做成一家4000億美金的公司,跟三星比肩。

L:第 一,我肯定沒說過;第二,我也不會這麼講。我在辦小米的時候,最大的抱負就是辦一個ten billions company,就是100億美金的公司,我已經做到了。對我來說,小米第二個目標是能不能有機會辦一個世界一流的技術公司,這是我真實的目標。用市值來 衡量小米的成與敗,我覺得這個階段我已經過了,原來我做了一堆10億美金的公司,今天我說我自己出手,總得搞個100億的吧。從今天的市場反應來說,我覺 得小米的100億應該是板上釘釘了,只會多,不會少,所以我基本沒這個目標。

談黃章

那都是他一家之言

P:可以預見,2014年小米和競爭對手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包括小米口號是「為發燒而生」,華為就打出「為退燒而生」的口號。你怎麼看待針鋒相對的競爭?

L:華為榮耀也好,其他品牌也好,他們都是打著學小米的旗幟,我覺得這就是小米對社會的貢獻,小米帶活了整個行業,使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多又好又便宜的手機。

而 且行業一年賣4億多部手機,小米一年才賣4000萬部,如果這個世界上的人都要買小米手機,估計還是買不著,所以我們熱切地希望整個行業都能推出更多又好 又便宜的手機。唯一的請求就是,大家要學小米,就不要再罵小米了,是吧,而且這是我罕見的一次批評華為華為說他們有現貨,最後你看看他們,是吧,也被大 家罵慘了,因為他們的產能比我們還差。

反正我是第一次公開批評華為,大家不能昧著良心說瞎話,整個工業品剛開始爬坡,大家都有產能的壓力,是吧,不能為了攻擊小米講一些不符合行業規律的話,尤其華為這樣領導型的企業。

P:最近魅族的黃章重新出山,傳聞可能和格力的董明珠聯手阻擊小米,你怎麼看?

L:我覺得挺好的,挺好的。我覺得這個行業挺大的,能夠有各種各樣的公司存在,因為一年有4億部的規模,我覺得小米不可能一家獨吃,不可能。所以呢,它這個市場的盤子足夠容納各種各樣的企業存在,我覺得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對消費者是好事。

P:在黃章出來之前,他在內部論壇裡有很多對你和他過去交往的指責,但是你從來沒有正面回應過?

L:對。我覺得黃章是我們中國這個社會裡面少有的草根創業很成功的人,這點值得我們整個社會用一種更寬廣的胸懷和愛護的眼光去看待。剛認識他的時候,我還是覺得他 挺了不起的,初中畢業,教育程度並不高,而且從廚師做起,能做到這樣的事業。可能他做的事情,如果你要受良好的教育,有很多資源,你可能不會覺得他做得有 多好。但是你把這幾條加上去,我覺得還是蠻勵志的,我覺得這是他的長處。但是,我覺得他有他的侷限性。在去年9月份,他用了侮辱性的詞,我們曾經試圖回 應,後來他找我的朋友說情,然後把所有罵我的東西都刪了。所以,在我這個角度我沒辦法評價黃章,你能理解嗎?

他在網上罵了我們很多的內容,我其實只是問一條,我只想說一條,那都是他一家之言。

P:包括說你竊取魅族的商業機密,都是一家之言?

L:不,這事因為我們就沒有回應過,你能理解嗎?沒有回應,可能公眾會認為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會覺得,因為你沒道理;另外一種觀點,是因為你不屑於回應。反正我在過去幾年裡面,我都沒有回應,(去年)9月份我試圖回應的時候,他找了幾個朋友。

P:他知道你要回應?

L:我 覺得圈子很小吧。我們就順著他的話出了第一篇文章,叫《黃章到底教了雷軍什麼》,你想我出道比他早這麼多年,對吧,我們就問了一個問題:黃章到底教的什 麼?而且你們仔細想想,我跟他過去交往,還是交往了那麼幾個月時間,聊過幾次,我有跟他交往的短信、郵件,一系列的東西。

P:是打算公佈的東西?

L:是。 我們(去年)9月份是真的準備回應,談了一整天,他說的詞太難聽了,對,太難聽了。而且他也罵了我們用戶。我們遇到的痛苦就是說,糾纏你,罵你,侮辱你, 好,你回應,就在幫他Markting(營銷),你不回應,你又很難受。今天的互聯網傳播是不是都以這種方式為主,是吧,包括周鴻禕上來先罵你,罵得你不 得不回應,一互動,就熱了。周鴻禕的本事是罵到你不能不回應,其他的我們都沒回應過,所有罵我都忍了。互聯網上做手機的每個人都罵我,是吧,你看我們回應 過哪一家?連魅族我們都忍了。我跟他們講,我說我進這個行業的時候,我怎麼一個人沒罵過?難道罵人就是互聯網營銷嗎?是吧。

OK,反正我不知道別人的道德標準是什麼樣的,我沒這麼做過。曾經有很多我們的粉絲不理解我們跟魅族恩怨的時候,我就說了一句,我說「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我說雷軍的口碑不是這一天,不是黃章一個人出來(說了算)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913

聯準會報告:手機正在改變你我的理財行為

2015-06-01  TWM


偷窺!

有錢人都在用的理財App 你有使用App嗎?

身價不俗的達人們說:用對它,能有效克制投資心魔;美國學者研究:用對它,有助改善你的消費行為;聯準會最新報告:用對它,能夠導正你的財務決定。

你天天都在使用App,但,更要學會如何用對App!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楊紹華、林心怡、周思含 研究員•戴致安他們剛剛拍完婚紗照,按理來說,應該處在浪漫破表的心理狀態,但準新娘此時卻來了一段頗為務實的告白:「結婚是這樣的,一開始你會想,婚紗 要穿得多美多華麗,婚戒亮度要足以和愛情爭輝……,然後,你慢慢和現實妥協,一項一項降低要求。」她接著說:「如果照我以前的標準,這套婚紗的背後起碼得 再加上兩排碎鑽,才能讓我的『耀眼度從雙肩直達背脊』;再說,婚紗照也不可能只在北海岸繞一圈隨便拍拍……。」準新娘就是故事主角「小蓮」,她不願意用真 名受訪,說是怕被男方家長發現,他們的兒媳婦,原來先前是個不折不扣的「敗金女」。

一年前,她還是個卡奴……服飾非名牌不買 月領六萬仍欠十五萬卡債半年前,小蓮已經停用她的信用卡了,但若把時間前移一年,她不但刷起卡來毫不手軟,還是個症狀不輕的「卡奴」,幾乎沒有存款,只有 不斷滾動循環利息的卡債。「總之,每個月都無法付清,循環利息、前期餘額再加新增款項,每月的卡債總額,通常會在十五萬元上下。」今年三十三歲的小蓮,在 貿易公司擔任業務工作,與同儕相比,薪水絕不算低,每月底薪五萬元,加上獎金,常常能拿到六萬元以上;這兩年,年終獎金更都超過二十萬元。但即使如此,花 錢的速度總是比賺錢更快。

「直到現在,我都還搞不清楚,錢究竟去了哪裡?」說這話時,她大概忘了手裡正拿著一只名牌包,那是她在三十一歲生日時買給自己的生日禮物,要價七萬元。「不只包包,鞋子、衣服、皮夾、首飾,她也都非名牌不買,錢就是這樣不見的!」未婚夫補充說明。

大概是從三十歲開始,小蓮驚覺自己進入而立之年,「想要改變財務狀況,開始存錢。我試著學那些理財達人記帳;但,誰有時間每天晚上回想今天花了哪些錢 啊?」她也試過隨身帶著小冊子,花一筆就記一筆,每周再騰到電腦的記帳軟體上,「然後就會很想暈倒,一個月還沒過一半,帳面數字已經嚴重超支,愈記愈挫 折,沒多久就放棄了。」「直到我遇見它,人生從此獲得救贖,哈哈!」小蓮拿出手機,擺出搞笑的購物台來賓姿勢,雖然有點尷尬,一旁的未婚夫還是捧場地乾笑 了幾聲……。而這支手機,正是我們找上小蓮的主要原因。

五月二十二日,金管會宣布雙卡利率上限降至一五%的適用範圍擴大,除了循環信用,刷卡分期、卡債轉信貸等也納入,預估受惠人數超過百萬人;數字的背後,代 表台灣還有超過百萬人正困於卡債漩渦。小蓮本來也是其中一員,但她已在今年年初成功脫身,靠的,就是利用智慧型手機控制預算,而這宛若神蹟的改變,已被美 國聯準會作為重點研究項目。

一個App,扭轉她的命運……半年還完卡債 一年存到五十萬結婚基金二○一五年三月,聯準會在費心思量升息時間點的百忙之中,發布了一份並未受到太多關注的報告:《消費者與行動金融服務調查》,這份 報告的關鍵發現之一,是「智慧型手機正在改變美國人的消費與財務決定……;它已成為美國人控制消費的重要工具。」聯準會之所以要苦思何時升息,是因為美國 利率已經位居歷史低點太久;利率之所以長期留在谷底,是為了刺激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的沉悶經濟。至於那一場金融海嘯的源起,究其核心,正是美國人太愛 亂花錢,借出了超級大量的次級房貸。

於是,你大概可以了解,聯準會熱中於這項調查的原因:智慧型手機簡直正在扭轉長期以來的世界經濟大問題啊!

讓我們把目光從全球經濟移回台灣準新娘小蓮身上,因為預算不足,而放棄「讓耀眼度直達背脊」的她,堪稱是完美呼應聯準會報告的經典案例。

「去年七月,我開始用手機App(應用程式)記錄消費,半年之後,它的確改變了我的消費習慣,甚至是消費態度。」她以難得的嚴肅表情這麼說。

這是一款由美國人開發的財務預算App,名為YNAB,四個字母的含義非常直白:你需要一套預算(You Need A Budget)!使用者必須先利用電腦下載預算程式,然後編列預算;接著,下載它專屬的手機App,每一次當你透過App記錄消費時,預算表立即同步更 新。

有效記帳,是App改變小蓮的第一步。「因為在消費當下就用App記錄,解決了以前『懶得回想』的問題。使用App第一個月,其實卡債持續增加,但我沒有 太多挫折感,反而因為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的完整記帳,有點小得意。」月底,她開始擬訂下個月的預算表,卡債、日常生活費、固定開銷,「三大項目中,卡債的部 分不用多想,反正還愈多愈好,固定開銷則是動不了的部分。所以我的策略很簡單,盡量減少生活費。」去年七月,小蓮的生活費花了四萬三千元,八月,她就大砍 超過一萬元,只給自己三萬兩千元的預算。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原本我是花了錢才用App記帳,但在大砍生活費預算之後,變成在消費前就先提高警覺地打開App,看看還剩多少預算可用,因為這個動 作,少買了一雙上萬元的高跟鞋。」她回憶去年八月的某一天,在百貨公司專櫃裡幾乎已經掏出信用卡,但隨手用App查看預算餘額後,決定收起信用卡,多給自 己一天考慮期,「一天之後,已經失去購物衝動了。」阻止衝動購物,這是App改變小蓮的第二步。

除了查看預算之外,小蓮也開始使用消費品比價App「iCheck」,「可以找到較便宜的商品、計算生活必需品的消費總額,也有助於控制消費。」接下來, 她每月生活費多半都能控制在收入的三分之一以內,符合理財教科書提示的「三三三法則」;卡債償還的金額則是每月四萬元以上。至去年底,小蓮終於還清卡債。 「有趣的是,經過半年修煉後,我的消費習慣已經自動跟著預算走,以往每個月用來還債的四萬多元,現在多半轉到計畫性的存款帳戶。」消費習慣完全轉變,是 App對小蓮的終極貢獻。今年二月領到的二十三萬元年終獎金,加上半年來的存款,一年前還是卡奴的她,如今戶頭裡已有五十萬元;加上未婚夫一路走來存下的 五十萬元,兩人共同建立了約百萬元的結婚基金。

「它是最有效的財務工具」聯準會:它改變了美國人亂花錢的壞習慣我們無意推薦這款需要收費的預算App,但重點在於,它的確成功地在半年內重建了小蓮的財富基因;而這樣的故事,正在美國廣泛上演。

根據聯準會在一四年針對一七七五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調查,其中有六三%受訪者會像小蓮一樣,在大額消費前,利用手機App查看預算或帳戶餘額;其中,又有五三%的受訪者會因預算不足,而停止這項消費。

不只如此,四七%的受訪者表示,在進入店家消費時,曾經使用手機App進行比價,比完後,超過半數的消費者會決定停止購買,轉到更便宜的商店再做考慮。此 外,在「App曾經顯示帳戶餘額偏低警訊」的受訪者中,有絕大多數的受訪者會設法存錢或減少消費,什麼都不做的,僅有一七%。

「在行為財務學的理論中,有所謂的『有限理性』之說,人性使然,你往往會在關鍵時刻忘記對自己的承諾;所以,需要利用各種方法或工具不斷提高『自我承諾』 的強度。」鑽研行為財務學的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說:「黏著度高的手機App,近來的確成為美國相關學者的研究新寵,也被認為是『史上最有效』的控 制財務紀律工具。」一四年十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行為財務學教授班拿滋(Schlomo Benartzi)發表研究報告,下載並且使用財務預算App的美國人,每月平均消費金額會比使用之前減少一五.七%;「你或許有很完整的理財知識,甚至 也有專業的個人財務顧問,但怎麼樣都比不上有一支手機隨時盯著你。」他說。

新的調查數據不斷出爐,今年四月,美國尼爾森顧問公司針對三千六百名智慧型手機用戶進行調查,雖然僅有一八%的受訪者表示,正在使用帳戶或預算App;但 在這群使用者當中,有高達六九%的比率,「明顯感受到App正在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有趣的是,並非只有「財務出現問題」的人才會積極使用理財App重 建財富基因,在聯準會的調查中,「有錢人善用App」的比率其實更高,年薪超過新台幣二二五萬元者,使用的比率超過五五%,年所得超過三百萬元者,則有三 成使用App。

身價破億投資高手

靠App克服恐懼和貪婪 強化自己持股信心事實上,本刊採訪多位身價頗高的財經界專家、名人,其中不少都屬「App重度使用者」;只不過,他們使用的目的並非進行預算或帳務規畫, 反而是「財經資訊掌握」、「股市評價分析」等投資App,深受這些高資產族群的喜愛。例如國際票券總經理蔡佳晉的手機頁面上,就有多達十二個財經資訊 App;而瑞展產經研究公司董事長陳忠瑞,則經常使用「愛挖寶」及「FX 168」掌握國內外市場動向;先鋒投顧董事長林寶珠,習慣利用「天天基金網」追蹤陸股基金動向與相關投資資訊,「它甚至可以預測基金的淨值變化,比很多台 灣的基金網站還細緻。」你不免好奇,這群高度專業的財經名家,家中或辦公室裡,多半已有功能強大的財經資訊及股市分析系統,為何還需要仰賴App?關於這 個問題,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張智超的回答,再度把App的角色拉回到了行為財務學層面。

身價上億的張智超,雖然已是專業投資高手,對於投資紀律的把持也已超乎常人,但他每天還是必用「財訊快報」和「彭博資訊」App。他表示,當股價出現波動 時,你必須很快地掌握市場訊息,「這個動作不是為了持股部位的迅速因應;相反的,是強化自己的持股信心。」張智超解釋,恐懼和貪婪是兩大人性弱點,當股市 急漲或急跌時,兩大心魔特別容易出來攪局,如果能快速掌握市場波動的「消息面」原因,就能立即確認手中持股的漲跌,是否與公司基本面有關;或者,是否屬於 非理性的市場反應。釐清之後,往往能夠堅定自己的持股信心。

「原理是一樣的,都是一種『自我承諾』的強化效果。」郭迺鋒說,對於年輕族群而言,App具有「緊盯消費紀律」的功能,而當你存下第一桶金、開始「用錢賺 錢」時,則可以利用App,時時刻刻提醒你把持「投資紀律」,「你為何要買這檔股票?投資的理由改變了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利用App不斷重複提醒自 己。」曾在達方電子擔任輸入元件事業部部長的胡國材,就是利用App讓自己的退休金不斷加值。今年四十八歲的他,七年前就決定離開職場,「之前從未買過股 票,退休之後,有時間、有閒錢,我才開始研究股票。」前兩年,胡國材用「做白工」來形容自己的操盤績效,小賺大賠,整體財富不進反退。「後來接觸了價值投 資哲學,獲利逐漸穩定;但,報酬率是『低得很穩定』,一年最多賺一○%。」

年賺二○%的退休族

自製App克制衝動 「勿忘買進初衷」分析原因,「當你的持股部位愈來愈大之後,市場上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緊張,很容易忘記自己當時買進的理由,追高殺低。」大約是三年前,他開始思考如何把自己的選股理念轉化為App,隨時提醒自己「勿忘買進初衷」。

為了開發這款名為「台股價值站」的App,沒有軟體背景的胡國材報名資策會的課程,甚至掏錢向經濟新報社買資料,「花了一年才完成,但很值得。這款App 獲得了三項專利,包括個股評價方式、個股合理價值預估模式、個股掃雷系統。剛上架時,也得到了蘋果官方推薦,到今天,下載量和使用率仍然在iOS榜上有名 呢!」他略顯得意地說。

不過,更讓胡國材感到心血沒有白費的原因,還是在於投資報酬的提升。「這兩年,每年報酬率提高到兩成左右。」在創投業擔任企業價值分析工作的陳小姐,是 「台股價值站」的使用者之一,「雖然我一直都在研究公司基本價值,但是聽到明牌,心裡還是會癢癢的。」她分享心得,「App的好處是,當你聽到明牌之後, 可以很快地看到這檔個股的基本面,立即為你的衝動下單情緒潑上一盆冷水。」從攸關年輕人能否存下第一桶金的「消費紀律」,到關乎能否成功理財的「投資紀 律」,愈來愈多的調查研究證實,App絕對具有重建財富基因、改變財富命運的正面威力;但是郭迺鋒也提醒,「它其實是一把兩面刃!」之所以能扭轉習慣,是 因為App具有超強的黏著力,「但如果你下載了鼓勵花錢、方便消費的App,結果就是一八○度的不同。」他的提醒值得注意,五月二十四日,我們打開台灣 Google Play熱門免費App下載排行榜,前兩百名沒有理財或財經相關App,九成都是遊戲。「今年以來,金管會陸續推動的『數位金融三.○』和『金石計畫』, 都與行動金融服務有關,未來,台灣人至少會更常利用手機App查看帳戶吧!」郭迺鋒說。

無論你的財務狀況如何,是時候打開手機、好好檢查一下你下載的App了。某種程度來說,手機裡App種類,就是你的財富基因強度,從下載一個緊緊黏著你的理財App開始,改變你的財富命運吧!

靠App控制消費

敗金女半年存款多50萬

── 小蓮近一年每月開銷與存款從2014年7月開始用App規畫財務,每月開銷迅速降低卡債還清,開始存錢除了存款,另加年終

獎金23萬元

6月預計存43000元,累計存款已近50萬元愈有錢 愈愛用App為財富增值《今周刊》調查,存款200萬元以上者,92%有使用理財App,未使用者僅有8%。

聯準會調查顯示,55%的App使用者是所得較高族群,年薪較低的使用者僅占13%。

App正改變你我的消費習慣!

── 聯準會發布的《消費者與行動金融服務調查》Q1. 63%會用App查預算夠不夠進行大額消費前,你是否會用App查看預算餘額?

是 63.4%

否 36.4%

拒答 0.2%

Q2. 若預算不足,53.1%會中止消費

是 53.1%

否 46.2%

拒答 0.7%

Q3. 發現預算不足時,大多數人會採取行動App警示預算餘額不足時,你會怎麼做?(複選)設法存入更多的錢 75%

開始減少支出 28%

什麼都不做 17%

資料來源:聯準會《消費者與行動金融服務調查》行為財務學老師 教你選對「帶財App」── 好的理財App的四個條件1.視覺鮮活 每天用筆記錄最能讓人印象深刻,但卻麻煩,App的好處是夠方便,但若要解決「印象不足」的問題,就得靠視覺呈現,能讓你一眼看出自己的財務問題。

2.條件設定 就是要提供「自我承諾」的發揮空間,預算App可設定對自己的消費承諾;投資App最好也能設定選股標準、停損停利條件等。有了條件設定,就像你對自己承諾了財務行為的準繩。

3.主動示警 即使沒有打開App,它也要不時主動提醒你,簡單說,這個功能一方面能叮囑你遵守自我設定的財務行為承諾,另方面,也隨時提醒你別被手機遊戲占用太多時間。

4.每天都想用 可分兩個層面來看,第一是「增加拉力」,如App可設計目標達成率的競賽,讓你每天都想來看最新進度;第二是「減少阻力」,專家表示,App的任何功能最好都能在三個步驟內完成。

註:以上四個條件為綜合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及專業部落客Tim哥、阿湯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52

中央9天4提“供給側改革”,將這樣影響你我生活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1-22/964339.html

房地產、醫療、教育等與廣大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領域,普遍存在的“供給抑制”是造成當前買房難、入學難、看病難等一系列問題的根源。

從11月10號到18號,前後9天,中央四次提及“供給側改革”,這一概念成為中國經濟領域最火熱的詞匯。可以預見,中國經濟改革將迎來一次不小的變化。

11月10號,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11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

11月17號,李克強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上強調,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

11月18號,習近平在APEC會議上再提“供給側改革”,指出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中央如此密集提到的“供給側改革”,到底是什麽意思?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如此重視?加強“供給側改革”,咱老百姓會獲得哪些益處?

“供給側改革”到底啥意思?

大家都比較熟悉,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這屬於“需求側”的三大需求。而與之對應的是“供給側”,也就是生產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比如說,中國人對手機的需求量很大,iPhone手機甚是走俏,本土品牌卻難有高端貨。中國有很多生產電飯煲、馬桶的企業,但中國人卻不吝重金、不嫌麻煩從日本往回背這些商品。

這背後折射出中國長期對“供給側”的疏忽,造就了今日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尷尬。哪些領域、哪些產業、哪些產品在“供給側”需要加大投入和生產,正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長期形成的粗放式發展慣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業和一般制造業形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中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同時存在著結構性的有效供給不足。

加強“供給側改革”,表明中央決策堅持問題導向,從生產供給端入手,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目前,中國進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國家,需求出現了新升級,只有產業結構跟上來,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加快發展,同時將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加快出清,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供給側改革”關系你我生活

“供給側改革”不僅是對眼下中國宏觀經濟的一劑對癥良藥。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也意味著未來更多的實惠和便利。

買優質產品不必再“海淘”,國內就能提供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某大型外資超市在天貓賣出了224萬升進口牛奶,接近中國人每天液體奶需求量的一成,成為當天最受國人歡迎的跨境商品。同時,日本紙尿褲、韓國化妝品、澳大利亞嬰兒奶粉都是最暢銷的“海淘”商品。

老百姓更多選擇外國產品實屬無奈,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國內一些同類產品的質量無法滿足需求。這說明,我們供給端提供的商品出了問題——只有數量,沒有質量。

未來,通過供給端不斷的改革、完善,國內也能提供質量好、價格便宜的產品,咱老百姓也就沒有必要跑到國外萬里迢迢,大包小包的往回背“洋貨”了。

買房難、入學難、看病難等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房地產、醫療、教育等與廣大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領域,普遍存在的“供給抑制”是造成當前買房難、入學難、看病難等一系列問題的根源。

如果敢於打破上述行業中廣泛存在的各種壟斷和既得利益阻礙,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那麽高效率供給的增加無疑將有助於滿足民眾日益增加的對各種社會服務的需求,讓老百姓以合理的成本公平享受到住房、醫療、教育等基本公民權利。

以房地產為例,過去以限購限售等方式控制需求,導致買房難、賣房難,而房價地價卻在暴漲。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得不到滿足,制約了需求的升級換代。未來從供給側著手,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增加房地產土地供給,改善房地產供給結構,才有望從根本上解決居民住房難問題。

  • 人民日報客戶端
  • 劉小英
  • 王坎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78

2016科技趨勢大預測 繼智慧手機後 改變你我生活的裝置 虛擬世界 下一個5兆元商機

2015-12-07  TWM

在智慧型手機的風潮之後,誰會是下一個改變人類生活的新科技?「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似乎是眾家科技大廠心中的最佳答案。繼三星推出虛擬實境裝置Gear VR之後,還有更多重量級新品將在明年上半年問世,一個新的世代也將跟著展開。

走在台北街頭,一抬頭,變形金剛竟爬上台北一○一大樓;一眨眼,原本坐在教室裡頭的學生卻置身非洲大草原……。這不是回到未來的時光機,也不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這是時下最熱門的虛擬實境 (VR)和擴增實境(AR)應用場景。

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對多數人可能還很陌生,卻是近年歐、美最熱門的詞彙。虛擬實境是指利用封閉的3D空間,帶來身歷其境的感受。舉例來說,當課堂上談到金字塔時,學生可以透過它前往埃及看木乃伊,不必透過想像。

擴增實境則是將虛擬與現實環境結合,以荒廢許久的火車站為例,藉由該技術,能在相同場景中,看到五十年前準備開動的老式蒸氣火車呼呼作響,一旁還有販售鐵路便當的小販;點一下,甚至可以看到便當菜色,直接下單。

在智慧型手機旋風逐漸成熟而趨於平淡之後,全世界科技巨頭都在瘋狂尋找下一個大商機;不論是網路大廠臉書(Facebook)、Google、騰訊,還是 軟體巨擘微軟、遊戲大廠索尼(Sony),或智慧型手機業者三星和宏達電(HTC)……,都不約而同地將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視為下一個帶起數兆元商機的 新風口。

臉書祖克柏看好前景

未來,我們用虛擬技術留下紀念當中最積極樂觀的,就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他在二○一四年以二十億美元,買下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廠商Oculus後,簡直成了虛擬實境代言人。「五年前人們在 Facebook用文字分享,現在則是用照片,接下來是影音;而更長遠來看,將會是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

」他期待,未來不只能用照片留下女兒的珍貴畫面,更可以用虛擬實境留住當下真實的感受。在他看來,「虛擬實境將會是下一世代運算平台。」Oculus創辦 人拉奇(Palmer Luckey)更直接,他認為現在被視為先進科技,且在大眾市場普及的智慧型手機,再過幾年可能會變成古董,「我很懷疑五十年後,當你可以隨時投射出一個 虛擬環境時,你還會在口袋裡放上像磚塊(指手機)一樣的東西。」他相信消費者終將擁抱虛擬實境。

現在各大廠已蓄勢待發,預計一六年上半年,包括臉書的Oculus Rift、索尼的PlayStation VR、宏達電的HTC Vive等重量級產品都會陸續上市。其中,三星的Gear VR已搶搭今年十一月的感恩節商機,甫上架就銷售一空,讓人對虛擬實境市場有更多期待。

跨領域、產業

這是一個大時代的開始

而且不只大廠要搶市,小業者更想掌握世代轉換的機會。科技網站VentureBeat旗下資料庫VB Profiles統計,過去幾年有逾兩百家以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為主題的新創公司成立,如製作「披頭四」前成員保羅.麥卡尼虛擬實境演唱會的 Jaunt,與用虛擬實境轉播今年NBA開幕賽、得到時代華納投資的NextVR,以及有「最神祕擴增實境公司」之稱的Magic Leap等,總計融資金額逾三十億美元,整體估值更突破一百三十億美元(約新台幣四千三百億元)。

國際創投Winnick & Company合夥人史密斯(Ben Smith)認為,現在的虛擬實境,就像是十年前剛起飛的網路影音市場。

雖存在技術和資金門檻,但投資走勢證明,這是一個大時代的開始。

「現在全世界沒人可以說虛擬實境成功的會是什麼,有趣就在這裡,很像重新洗牌,機會很大很大。」台灣遊戲開發商Future Town創辦人楊宗翰也是投入虛擬實境的新創公司之一,正懷抱著極大的熱情,投入虛擬世界。

市場研究機構Digi-Capital預估,二○二○年,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全球產值將上看一千五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四.九兆元),影響橫跨遊戲、行銷、教育、醫療、娛樂、社交、工業等,全面滲透我們的生活。

「跨領域、跨產業、跨裝置應用,就是VR、AR最大影響力與魅力。」台灣VR╱AR趨勢的網路觀察家謝京蓓如此認為。

當中,只需一支智慧型手機就可以體驗的擴增實境應用,估計二○年產值將上看一千二百億美元(約新台幣三.九兆元)。實際上,我們的生活已經開始看到相關商業應用。

如先前紅遍全台的LINE FRIENDS互動樂園特展,取代傳統拿紙蓋印章的作法,消費者用手機一掃,就可以蒐集到每個LINE人物圖章;完成後,除了可以透過擴增實境技術換得和 熊大、兔兔合照機會,還能參加抽獎。這個虛擬互動設計,採用的就是台灣擴增實境業者宇萌的marq平台。

宇萌目前已經累積超過一百個案例,諸如台北一○一、三菱汽車等,都是他們的客戶。耕耘擴增實境市場五年、宇萌創辦人白璧珍觀察,「早期大家對這個東西的想 像力不足,十個人可能只有兩個人聽過,很多客戶無法想像如果將擴增實境用到自己的產品,會有什麼結果?」但現在大眾認識它的比率已約五成。

除了利用手機、PC平台當作擴增實境的行銷和教育應用,汽車大廠福斯則已將擴增實境眼鏡,列為工廠標準配備,提升工作效率;還有微軟開發的擴增實境眼鏡HoloLens則可更廣泛用於專業工業設計、建築、學習和遊戲等。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說:「如果你是工業設計師,透過HoloLens使用製圖軟體AutoCAD,或Maya(高階三維計算機圖形軟體),你就回不去了。」對微軟來說,這將是一台高效能、可以隨身帶著走的新形態個人電腦,而它將會逐漸改變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入門門檻較高

需要有 裝置,才能搭配使用相對之下,需要搭配頭戴式裝置的虛擬實境,以目前Oculus Rift估計要上萬元的價格,還得搭配高階電腦使用的成本來看,顯然對一般使用者有較高進入門檻,需要更多時間「預熱」。

但北科大互動設計系助理教授葛如鈞強調,「現在是指數發展時代(以數學裡的次方概念成長),可能你打個盹,已經有一千萬虛擬實境使用者。」畢竟明年除了有 Oculus Rift等指標商品出貨,Gear VR也降價到九十九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兩百元),加上Google低成本虛擬實境裝置的大量推廣,都將成為發展助力。

以Google推出的Cardboard為例,只要拿披薩盒剪剪貼貼,配上一台智慧型手機就可以變出一台簡易虛擬實境裝置。雖然Cardboard的虛擬 實境效果和Oculus Rift相比,前者的沉浸式體驗有如水只淹過腳趾頭,而後者則像是奧運等級的跳水項目,但就如同國際研究機構SuperData的研究總監拉馬斯 (Stephanie Llamas)說的,「可負擔的虛擬實境裝置,會是初期銷售主力。

」終究要先有Cardboard這樣的入門產品,激起消費者的好奇心,才可能說服他們購買高階頭戴裝置。

在Google負責虛擬實境影音Jump專案的塞茨(Steve Seitz)透露,目前市場上已有超過百萬台的Cardboard。

此外,拉馬斯預估,首波購買高階虛擬實境裝置的,將會是遊戲玩家。SuperData的數據指出,美國有三一%的遊戲玩家計畫購買PlayStation VR;另外有一八%PC遊戲玩家,想買Oculus Rift。

臉書、Google全力搶進

打造虛擬實境生態系

影視產業也等不及擁抱虛擬實境,包括迪士尼、時代華納等,幾乎每家公司都在做準備,如即將上映的《星際大戰七:原力覺醒》,便與Google合作,推出虛 擬實境體驗作為宣傳。原因不難理解,拍攝一部虛擬實境電影,只要從三六○度影像擷取一部分,就可以變成傳統影像,這是向下相容的概念,對電影公司等於是多 出一塊大餅。

還有今年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提名辯論會,以及NBA球季開幕戰等,紛紛開始使用虛擬實境轉播,這都將成為虛擬實境發展的最佳助力。

更重要的是,幾乎和多數人生活分不開的Google和臉書兩大平台,也火力全開。Google陸續推出虛擬實境影片平台Jump;YouTube和 Google街景也開始支援全景影像;Google甚至推出免費虛擬實境體驗教學計畫,要讓數千所學校學生能「看見」課堂上所說的景象,顯然正在打造虛擬 實境生態系。

臉書則除了支援三六○度影片,也從社交強項出手,推出App Oculus Social這樣的社交應用。

「我們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楊宗翰形容,這就像當年的大哥大只能用來打電話,當時沒人想像得到十年後的手機,竟然可以有這麼多功能。隨著裝置普及與進化,更多想像不到的內容和應用將蓬勃發展。

祖克柏比喻,現在就像是○三年黑莓機發表的時代,距離iPhone帶起智慧型手機熱潮,約還有三至五年。但他毫不懷疑,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會成為下一個運算平台。

「沒有體驗前,只能想像,體驗當下就會變真實。」謝京蓓認為,當真正嘗試過後,大家就不會再問為什麼要發展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而應該要問,「為什麼不?」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65

全球最神準趨勢大師 最新7大預言 獨家專訪》這些改變,將大大衝擊你我生活

2016-04-11 TWM

過去三十年,凱文.凱利預測的趨勢一一成真;這一次,他預言, 未來二十年,物聯網沒你想得那麼好,許多台灣高科技公司將消失, 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才是最關鍵的兩大機會。

站在風口上,連豬也會飛!每個人都想知道,下一個創造機會的風口在哪裡,但過去三十年,沒有第二個人像全球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一樣(Kevin Kelly,簡稱KK),屢次正確預言下一個風口的位置。

在中國,騰訊執行長馬化騰曾跟他面對面討論網路未來發展;在美國,他出版的《失控》一書,被《長尾理論》作者安德森評為,「過去十年,公認最具智慧和價值的一本書。」他參與編輯的《全球概覽》,影響美國無數科技人,一句停刊號告別留言:「求知若渴,虛懷若谷」(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透過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之口,廣被流傳;電影《關鍵報告》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更把凱文.凱利對下一代網路的想像,具體化成電影的場景。

他是科技思想家,能看見技術背後,改變社會的巨大潛能。

真實世界裡的凱文.凱利,則像一個雲遊四海的隱士,他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國,今年一月,他剛造訪台灣鹿港,拍了不少照片;去年十月,他則在絲路上遊逛,「我的下一本書,會是一本攝影集。」他說。他住在離舊金山半小時車程的森林小鎮裡,過著幾乎沒有3C的生活,直到這幾年,為了旅行,才開始使用手機。

但是,過去三十年,他預言的科技趨勢一一實現,帶著Facebook、Google、Amazon等公司一飛沖天。

他怎麼掌握趨勢?「喔,我大量閱讀。」凱文.凱利的家,就像一個圖書館,更重要的資訊來源,是觀察人的行為,「我會跟很多人談。」他說,從做尖端產品的新創公司、記者,甚至是他女兒的朋友,「觀察新世代如何使用科技,非常重要。」凱文.凱利說。即使在旅行路上,他都不忘觀察人們使用科技的方法,找到能影響所有公司、所有使用者的科技大潮。

去年十一月,凱文.凱利預言三部曲中的第三本《必然》在中國出版,取名必然,是因為書中列出十二種將改變科技產業的趨勢。「我的前兩本書,都是討論上億年生命演化的長期趨勢,這是我第一次討論未來二十年,將發生什麼事。」他說。

這本書先發行簡體中文版,今年六月才會發行英文版。中國簡體版全球首發時,預購價格比正式發行後的價格高出一倍,但上市第一天的二個小時,迅速賣出兩萬本。直到今年三月底,這本書仍是中國亞馬遜分類排行榜上,自然類的第一名。

三月十七日,本刊記者走進凱文.凱利的家,了解他眼中全球科技產業未來的大趨勢。他認為,許多未來三十年網路最重要的應用,現在還沒出現,新的風口即將出現。二○一六年,是大機會、大改變的開始。

這次專訪,是他首次對台灣媒體談論未來二十年科技發展。更值得關注的是,他對台灣科技業敲下了警鐘,並指出解方。以下是專訪摘要:

預言1人工智慧全面入侵 如電力無所不在 產業被少數公司主宰

「人工智慧(AI)將是未來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和產業發展最重要的趨勢。」凱文.凱利說,「這將是未來最具有破壞性的力量,這股力量將快速成長,顛覆既有產業。」他認為,人工智慧不會只放在超級電腦裡,用來解決最困難的尖端技術研發;相反的,把人工智慧放進自動販賣機、鞋子、卡車、手機等日常事物裡,才會帶來真正破壞性的改變。

他認為,人工智慧未來的重要性,就將像電力一樣。

「我們不擁有發電設備,而是向電力公司買進電力服務。」凱文.凱利說,「我們將會像買電力一樣,買進人工智慧服務。」他分析,「剛開始的時候,人工智慧還不會取代祕書之類的工作。」他指出,人工智慧的第一個影響,是讓原本沒有祕書的人也能有助理服務。「像我要去科羅拉多旅行,人工智慧助理會幫我找最適合的飯店,替我與朋友找合適的餐廳。」他說,人工智慧會幫你比較資料,幫你找到最適合的地方,直接下訂。

「以後你工作的時候,不需要記得你昨天工作的檔案放在哪裡。」他說,只要吩咐人工智慧助理,「把昨天工作的檔案拿出來。」它就會幫你找到,凱文.凱利說,人工智慧將能進行即時口譯, 「你說中文,我說英文,你說話的時候,我就能聽到即時翻譯。」他認為,人工智慧將帶來無窮的機會。

「未來只會有兩到三家大公司主宰AI」他解釋,人工智慧的特性是,當使用這種服務的人愈多,人工智慧的經驗和聰明程度愈高,「這是網絡效應」,最終將會讓主導權集中在少數公司手上。

預言2什麼服務都要即時 企業如果讓客戶等 就等著被淘汰

「這個時代,什麼都要即時完成。」凱文.凱利說,我們要看電影,就要即時下載;要買東西,希望能馬上拿到;就連跟政府申請許可,也希望能馬上批准。即時,正在改變未來的競爭規則。

速度的重要性甚至超越品質和選擇性的需求。凱文.凱利舉例,像Netflix的線上直播服務,有一萬部中等畫質的影片可供選擇,可以馬上收看;另外,Netflix還提供影片光碟出租服務,有十萬部畫質更好的影片可供選擇,但要等上幾天,「幾乎沒有人用!」他說。

「在工業革命的時候,公司提高效率,是為了節省自己的時間。」他說,「現在,企業是為了節省客戶的時間。」未來,要客戶等待的企業,就注定會流失客戶。

創造更即時、更快的服務,就是一個巨大商機。

預言3工作內容重新定義 連醫生都能取代 能問對問題的人最搶手

凱文.凱利預言,一些瑣碎、例行性的工作內容,像是單純的文書作業、貸款申請流程等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慧取代。

「你不該害怕人工智慧,如果你害怕,你將會得到最壞的結果。」他分析,很多工作,像駕駛、農夫等工作內容將被取代,但是工作本身不會消失。他解釋,像兩百年前農夫靠動物拉犁耕田,現在的農夫卻是靠自動化機械大面積耕種。

連醫生的工作都會改變。他舉例,IBM的超級電腦華生被訓練用來診斷病情,「它的診斷非常好。」凱文.凱利說,有一次他到印度旅行,嚴重腹瀉,他透過手機的人工智慧替他判斷病情,電腦竟正確判斷出他是哪一種病菌感染。「我的醫生朋友說,人工智慧已經和一般醫生的程度差不多。」他說,如果你到非洲去,手機裡就能帶著一個虛擬的醫生同行。

「如果你了解人工智慧,知道怎麼與人工智慧一起工作,以後你會先找到工作。」他說,以後的工作模式是,人工智慧能把找到答案的成本降至零,那時能問對問題的人,才值錢。

預言4物聯網成長停滯 萬物皆聯網 電池持久度是大問題

「物聯網是大機會。」凱文.凱利預言,「這個趨勢會發生,但卻是緩慢前進。」關鍵在於,物聯網要改變實體世界,障礙遠比想像中多。

「電力就是一大問題。」他說,「你可以在椅子裡裝上晶片,但你怎麼確定,這顆晶片在十到二十年內都會有電,不需要換電池。」換句話說,如果你希望從牙刷到鞋子都要連上網路,那麼,這些東西都得裝上電池。「與虛擬實境相比,物聯網是慢得多的機會。」

預言5年輕人都想創業 同一個工作做五年 將是稀有動物

「二十年前,如果你在派對上說,我自己創業,別人會認為你是婉轉地說,我找不到工作。」凱文.凱利說,「現在情況變了,每個年輕人的第一目標都是自己創業。」「這是一個沒人替別人工作的時代。」凱文.凱利說,不管是創業還是到公司上班,每個人都是為自己的目標工作。

「沒有工作是完美的,但公司必須創造薪水之外,讓人才留下來的價值。」他說,像Google這些公司能找到最棒的人才,是因為他們讓年輕人相信,替Google工作比他自己創業還棒!Google讓員工有二○%的時間做自己的事就是這個道理。即使如此,還是有許多員工離開Google創業。未來連續五年都做同一個工作的人,會愈來愈少。

這不只是因為薪水,還與創意、學習、成就感有關。「跟一群人一起工作,你可以完成更大的計畫,更有成就感。」如果公司不能創造比他自己創業更好的環境,就注定難留住人才。

預言6 VR是最終極螢幕 將成社交平台 改變航空和教育產業

「虛擬實境(VR)裝置將能快速取代生活裡的許多裝置。」凱文.凱利觀察,有虛擬實境裝置後,我們對電視螢幕的需求將大幅降低,透過虛擬實境螢幕,幾乎能看見所有東西。

更重要的是,虛擬實境將會是一個社交平台。他觀察,虛擬實境的價值在於,我們可以與其他人在虛擬世界裡分享經驗。社群需求將變成虛擬實境的一大推力,我們將很容易在虛擬實境世界裡,坐在一起開會、互動,「感覺就好像我們真的坐在一起,這個改變真的非常、非常巨大。」他指出,虛擬實境將會改變航空業和教育產業。他說,虛擬實境技術將刺激航空業的需求,「以後你會先在虛擬實境認識來自印度的朋友,再為了真的能看到他,而飛到印度去。」在教育產業也是,未來,在虛擬實境裡,你可以把你學到的技術,在虛擬實境空間裡,演練給遠端的其他人看。透過網路技術,你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被記錄下來,傳到網路空間裡。用這種技術,你甚至可以體驗如何爬喜馬拉雅山,「當你用全身的動作在學習時,學習的效果最好。」「就像當年的視窗作業系統,用視窗和滑鼠改變了個人電腦。」凱文.凱利說,虛擬實境呈現的3D世界,「這是個視窗和滑鼠不再有效的世界。」他說,關鍵在介面,不在內容,誰能創造虛擬實境時代的新介面,誰就能主導這個產業。

預言7台高科技公司倒一堆 出路:發展特殊晶片 半導體再夯20年

「會有很多台灣的高科技公司無法存活。」凱文.凱利預言,記者追問,他說:「現在(在高科技產業)速度比以前更快。」更重要的是,「有壟斷能力的大型科技公司,生命週期愈來愈短。」一二年,他接受本刊專訪時,就預言蘋果將遇上挑戰,如今預言逐漸成真。

「你也許會覺得Google和Facebook勢不可擋,但它們稱霸整個行業的時間不會太長。」凱文.凱利說。IBM成立六十四年後,微軟誕生,用軟體打敗IBM變成新老大;微軟稱霸二十三年後,Google在一間車庫裡崛起,用網路服務打敗軟體,搖身成為科技世界的新王者;但不過五年之後,祖克柏就在哈佛宿舍設計出臉書,用社群網站挑戰搜尋引擎,新威脅來得愈來愈快。

用這個標準檢視台灣高科技廠商,就不難理解凱文.凱利為何得出如此結論。

台灣的高科技公司,多數只能做跟隨者,即使在某些領域擁有高市占率,但今天讓公司維持優勢的基礎,可能明天就會一夕消失。尤其當台灣科技產業多數以製造作為經營的基礎,跟不上變動,可能一夕之間就被推擠到光速前進的軌跡之外。

台灣高科技公司的機會在哪裡?他認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仍有不錯機會,未來會有很多特殊的新晶片出現。他分析,就像手機崛起後,手機用的晶片大紅,未來會大量出現人工智慧用的晶片,虛擬實境用的晶片、物聯網晶片,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將形成兩個大的生態系。專注發展特殊晶片,會是一個不錯的策略,半導體產業還有機會再紅二十年。

「你沒錯過網路的大機會。」他樂觀地說,影響未來二十年網路的重要應用,現在還沒出現;但另一層意思是,未來的改變會更激烈,更快。

你,會選擇擁抱改變,還是選擇被改變?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72

退歐經濟賬能不能算清,英國人今天的決定也將影響你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988.html

到底是選擇抱團取暖,還是要倔強地孤懸海外,直面不可知的未來?

6月23日,英國將舉行全民公投決定在歐盟中的去留。在1975年公投中,英國人也曾面臨過相似抉擇:執政黨黨內分裂觸發公投,政府和在野黨均持留歐立場,然而此次英國人還會以67%的高支持率選擇留下嗎?

英國首相卡梅倫所發動的“脫歐公投”猶如一場賭博:卡梅倫認定的僅僅關乎經濟問題的公投、經濟學家們在這場辯論中窮畢生之所學反複證明的退歐利弊事實,統統已無關緊要;民粹主義者、全球化失意者以及政治投機分子紛紛脫繭而出,將英倫三島淹沒於對舊體制的報複狂熱之中。

然而41年間,彼時尚在蹣跚學步之中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已成為授權更高、更加緊密的歐洲聯盟,不僅成為全球區域化一體化進程中的獨特實體、全球最大的貿易集團,更是維護全球穩定不可或缺的外交力量。

在公投造勢期間,為避免產生負面影響而紛紛噤聲的歐盟機構領導人以及歐盟各國精英也終於在近日爆發,站出來紛紛指責卡梅倫此舉不負責任之外,更說出了此前在歐洲的禁忌:如英國退歐,歐盟將面臨分裂的危險。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直言,英國脫歐可能意味著“西方政治文明”的終結。

在大西洋彼岸,同英國具有英美特殊盟友關系的美國政界也在緊密關註著這場意義非凡的公投。

“退歐派”錯了,這不是零和博弈

到目前為止,退歐派刻意混淆的議題聚焦在移民、英國每年向歐盟繳納的會員費、英國如不加入歐盟原本會更好,以及退歐後英國能自主推動全球貿易等四大方面。

2004年歐盟東擴以來,10年間,約有100萬東歐移民湧入英國,平均每年接近17萬人,大大高於此前布萊爾政府所估計的每年1.3萬移民的數字。

一方面,英國公眾憂慮NHS(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被不斷湧入的移民占用,另一方面,特別是英國北部城市和曾經的旅遊勝地沿海城市(在歐盟體系內,英國中產選擇去性價比更高的西班牙度假),居民對於移民搶奪本地工作怨聲載道。

他們認為社會中工作總量是固定的,存在著零和博弈。

英國前政府經濟顧問、英國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普萊斯(VickyPryce)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形容,這種錯誤觀念就“如同一群人看著一個蛋糕,被人拿走了一塊又一塊,蛋糕越來越少。”

普萊斯談到,實際上外國移民拿走的一部分非常低級的工作,英國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做的,而且這一領域中存在著壓低工資價格的情況;但大部分進入英國的都是具有高技能的移民,這些移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要遠超他們所拿走的。

需要註意的是,英國也是一個面臨老齡化困境的國家,如缺乏移民註入,英國也將陷入缺乏年輕勞動力的陷阱之中。

英國每年向歐盟繳納的會員費則更是被造謠的重災區。英國的脫歐派制造出的數據顯示,英國每周要給布魯塞爾白送3.5億英鎊。

實際上,英國每周付給歐盟的金額在1.63億英鎊左右,大概平均到英國人身上,每人每年承擔的歐盟會員費大約為130英鎊。

普萊斯對記者指出,實際上,歐盟預算只占英國總公共服務支出1.2%左右,其比例無足輕重。

而根據測算,如退歐之後節省了這筆每年在180億英鎊左右的支出,也許英國政府要花更多錢來維護英國農業部門及其他。

英國加入歐盟是不是令英國變得更糟了呢?需要指出的是,在20世紀60~70年代,當歐洲大陸經歷“黃金時代”、享受戰後追趕經濟的紅利時,英國被稱為“歐洲的病人”。

看到了歐洲大陸經濟騰飛的英國通過加入EEC,獲得了難得的通商和貿易機會。英國在加入歐盟之後經濟相對良好,大多數時候比德法意的平均增速要高。

英國最權威的經濟歷史學家——華威大學的卡拉夫慈(NickCrafts)教授預測,由於英國可以接觸到歐盟單一市場,且加入歐盟提高了英國整體的競爭力,直接拉高了英國經濟十個百分點。

最後,退歐派宣稱在英國退歐之後,沒有歐盟的各種鉗制,英國會同全球更自由地進行貿易。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在內的各方官員都警告退歐派這是癡言妄語。

阿澤維多警告,如果英國脫歐,其所有在WTO下的貿易協定全部需要推倒重談,要麽英國就幹脆選擇把自己變成個免稅島。他還指出,脫歐之後,除了英國的WTO會員資格須重談之外,英國的消費者恐怕也要付出巨大代價,預估值每年在90億英鎊。

普萊斯對記者指出,挪威或瑞士模式,以及昂貴的WTO模式對於英國而言都不適用,最合適的就是加拿大模式。然而,加拿大模式並不能覆蓋英國龐大的服務產業。而無論選擇挪威還是瑞士模式,英國都還在一個松散的歐盟管轄範圍之中,既需要交會費來進入單一市場,又在重大問題上沒有任何實質性發言權,為什麽在退歐後再選擇一個比目前更差的方案呢?

“獨立”的英國會迎來嶄新開端?

倫敦金融城政府政策及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公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已經對倫敦的房地產市場產生了影響。

包墨凱表示,“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的報告顯示,在去年宣布要對英國退歐進行公投之後,國際上對於在英國的辦公室、工業和零售物業的需求正在穩步放緩。”

“在倫敦,80%的RICS會員表示,圍繞公投的不確定性阻礙了投資。”包墨凱表示,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也強調,退出歐盟對英國經濟而言是“可怕”的。

包括OECD、英國財政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在內的全球經濟學家均認為在長期範圍內,英國脫歐將對英國國民收入造成不利影響,其主要原因在於貿易壁壘。

普萊斯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論英國脫歐後達成任何模式的貿易協定,都無法彌補目前在歐盟中免於非貿易壁壘鉗制的福利。

英國經濟外向度高,其對外貿易依存度在50%以上,其中服務業對外貿易依存度在20%左右,而作為支柱性行業,服務業在英國的GDP比重中長期占比超過70%,在2015年服務業占英國GDP比重為79.2%,而在其中,金融業又是英國服務業的核心。

執意退歐的又是哪些人呢?

如同退歐派議員克萊利(JamesCleverly)所說的,“你可以拿出聰明人、有錢人,甚至像奧巴馬和拉加德這樣的外國人來勸解,但這對於退歐派選民來說,不過就是些白色噪音罷了。”

就在公投舉行之前兩天,退歐派在《每日電訊報》頭版寫道:“這個充滿了機會的世界正在等待著獨立的英國,我們暫不提起那在時間的迷霧中喪失的大不列顛黃金時代,但期待我們國家能有一個嶄新開端。”

西方政治文明的終結

圖斯克直言,英國脫歐可能意味著“西方政治文明”的終結。

估計歐盟官員對於在2009年將退出歐盟機制寫入歐盟法律追悔莫及。

即便是在歐盟內部,極端右翼黨派在核心國家的崛起已在消解歐盟進一步一體化的決心。

如果英國脫歐,那些反歐洲的力量恐怕會喝香檳慶祝的。圖斯克表示,為何英國退歐如此危險呢?因為無人可以預測其長期後果,而他擔心英國脫歐可能不僅是歐盟解體的開始,也是整個西方政治文明瓦解的開端。

美國政治精英也對這場民粹主義主導的脫歐運動保持著密切的觀測,並認為如這場理論能激進到令英國脫歐,恐怕平民主義和民粹主義在美國大選中也會取得勝利。

英國主流媒體描述了一幅“可怕的”後脫歐時代景象:退出歐盟後,倫敦市長約翰遜成為英國首相,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而更難以想象的是隨後即將舉行的美英峰會上那令人尷尬的場面。

在經濟方面,英國退歐將不同程度地殃及全球,包括美國、日本、金磚國家等其他經濟體,更別提愛爾蘭、荷蘭、挪威以及瑞士——這些國家將首當其沖,承受英國退歐在經濟上所產生的負溢出效應。

經合組織(OECD)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到2018年,歐洲其他經濟體將遭受明顯的沖擊,尤其是那些與英國經濟捆綁緊密的國家,同時包括美國以及金磚國家在內,許多非歐洲經濟體也將因歐洲需求減弱而面臨產出下降的壓力。

OECD根據綜合情景計算,遭受英國退歐影響沖擊最大的國家是愛爾蘭、盧森堡、荷蘭、瑞士以及挪威。受到中等程度沖擊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丹麥、德國、芬蘭、法國、希臘、西班牙和瑞典。

受到輕微沖擊的國家則包括捷克、愛沙尼亞、意大利、匈牙利、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對於歐洲經濟體,到2018年,其GDP將下降1個百分點左右,其中2/5是緣於英國金融市場動蕩。

歐洲經濟體的需求減弱也將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不利影響,比如土耳其和俄羅斯將受到較為嚴重的沖擊。

在中國方面,在回答“英國脫離歐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你對此有何回應”疑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方在各個層面與一些歐盟國家就這個問題交換看法的時候,已經多次說過,這是由英國人民自己決定的事情。當然,就中方而言,我們一貫的立場是,我們樂於看到歐洲一體化建設能夠繼續向前發展。

實際上,包括李嘉誠等在內的中國商界人士近日均對英國退歐表達了反對觀點。有分析認為,英國若退歐,將對人民幣匯率構成下行壓力,亦有人憂慮,由於英國是推動中方在中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積極的支持者,英國退歐將削弱歐盟中對中方支持的力量。不過要看到的是,歐盟是由28個國家構成的聯盟,即便是在27個成員國的假設基礎之上,中國在歐盟內也具有廣泛且紮實的合作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73

摩摩電影節之《男與女(Hong Kong Hong Kong)》:重回到你我舊日故居

嘩,人欲橫流,實在係太恐怖喇!乜那些年在龍獅政府管治下的黃金八十年代係咁嘅咩?

HONG KONG HONG KONG (1983) Trailer by GeniaHowe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63

作價14.118億港元 新華聯子公司新絲路文旅收購你我金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9/1155161.html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編輯 姚祥雲

1019日早間,新華聯(000620,SZ)發布公告,其間接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新絲路文旅有限公司(00472.HK,以下簡稱“新絲路文旅”)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派生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派生科技”)持有的深圳市你我金融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你我金融”)100%的股權。

根據協議約定,新絲路文旅擬按每股1.3港幣發行10.86億股作為本次收購對價,最終以14.11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進行收購。本次交易完成後,新絲路文旅已發行股份將由32億股增至43股。派生集團將持有新絲路文旅25.29%的股份,成為新絲路文旅第二大股東。新絲路文旅2017年度1~6月營業收入為1.2億元,凈利潤-2973.53萬元。

值得註意的是,派生科技在此次交易中做出了業績對賭。你我金融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後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人民幣7000萬元、2億元、3億元,如未達到以上利潤標準,須以現金方式向新絲路文旅補償該筆不足保證部分金額的6.3倍。

據了解你我金融201410月上線,是派生集團子公司,提供現金貸產品以及投資理財服務。派生集團旗下還有另一家大型互聯網金融平臺團貸網。

截至20161231日(經審計),你我金融凈資產-3149.27萬元,全年營業收入1974.11萬元,凈利潤-1067.42萬元。今年上半年,你我金融實現盈利。截至2017630日(未經審計),你我金融凈資產-463.86萬元,半年營業收入6745.82萬元,凈利潤2685.41萬元。

團貸網人士表示,929日,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曾走訪團貸網,並詳細考察你我金融的發展情況、運營模式、風控措施及未來計劃等。據悉,截至到20171017日,你我金融平臺交易量達24.65億元,註冊用戶超過680萬。

新華聯在公告中表示,你我金融2017年業務迅猛增長,發展態勢良好,未來將擴大國內與國際業務板塊,保持穩健快速發展。此次收購將推動新絲路文旅多元化發展目標,增強公司可持續發展及盈利能力。

有市場分析指出,這是派生集團登陸資本市場的第一步。今年5月,派生集團完成新一輪共計18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派生集團曾表示,該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大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集團相關金融牌照的布局,也為集團相關板塊未來進入資本市場籌備所需資金。

20163月,團貸網曾通過逆向收購光影俠登陸新三板。2017年初光影俠又主動從新三板摘牌20175月,派生集團對團貸網的業務進行了分拆,原“團貸網”網貸平臺(tuandai.com)名稱變更為“團貸網丨網貸投資”,專門從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同時,另行開發了新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沿用“團貸網”商標,提供定期轉、私募、保險等業務服務。

團貸網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團貸網上市目前沒有時間表,未來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本市場路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