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危機不止 謝國忠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3/100308704.html

 全球危機業已轉為長期危機。歐元區應對債務危機之策,只不過是又貼上了一片創可貼,緩解眼前疼痛罷了。美聯儲有望推行的第三輪量化寬鬆和奧巴馬政府4470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也是如此。結構問題和債務問題正在影響著全球經濟。兩者很難在短期內解決。

  有人預期歐債危機比美國嚴重,這是錯誤的。歐元區負債與財政赤字比美國低很多。當政府耗盡了可以遏制危機的資源後,就會讓歐洲央行印刷鈔票解決危機。歐元區危機會持續,但不會像次貸危機那樣爆發。

  歐美「創可貼」式措施可能刺激股票等風險資產升值。跟以前一樣,這次升值持續時間也將較短,可能只有三個月。再次出現的危機將催生資產市場的短週期。

  發達經濟增速維持在1%-2%左右,通脹為3%-5%;而新興經濟增速約為4%-6%,通脹為5%-10%。全球滯脹可能會維持十年。

  賭通脹可能將成為未來十年最好的投資方式。雖然金價正在企穩,但其牛市還沒有結束。能源與農業也在同樣的牛市趨勢上運行。向新興市場進行銷售的跨國企業可能會有很好的發展。

債務陷阱

  希臘即將破產的預期導致金融市場新一輪動盪。歐元區銀行,尤其是法國和德國銀行,持有大量的希臘債券。恐懼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銀行不願意相互拆借,二是股價暴跌。這些銀行股價的崩盤讓投資者想到雷曼垮台前的情況。

  希臘債券的價格幾乎已經肯定預示希臘要破產,但是,會計規則規定,在希臘正式破產前,銀行不用將希臘債券確定為損失。所以,即便這些銀行可能已經破產,它們現在還不用籌集資本。歐洲其他國家對於希臘債務危機還沒有達成一致,正是因為這一會計因素。

  希臘正處於惡性循環。隨著削減開支以降低財政赤字,其經濟江河日下,稅收收入下降得更厲害,所以無法完成歐盟第二次援助中規定的赤字目標。歐盟 已經將第二次援助的下一批80億歐元的注資推遲到下月交付。要想避免希臘破產,這筆錢是必需的。希臘不可能完成目標,所以歐盟或者降低門檻,或者放棄希 臘。

  市場正在等待破產。希臘破產不可避免。債務黑洞太深了,希臘難以自拔。我認為不會是下個月,因為歐洲的銀行還沒準備好。法德政府必須採取行動強化其銀行,否則破產帶來的混亂將造成毀滅性打擊。

  如果你聽到法國和德國採取行動增加銀行的資本儲備,那麼希臘破產也就指日可待了。

  金融危機源自過去金融市場的錯誤。以歐洲而言,由於對推出歐元的預期,以及在歐元推出之後,債券市場將德國的利率傳導給南歐經濟體,導致後者在 信貸支持下需求過旺,進而推動德國出口快速增長。通過以倫敦為中心的金融市場,德國的貿易順差又傳導到那些缺少現金的南歐國家,完成了一個循環。金融市場 雖然流動性充足、24小時交易,但效率極低,並且會導致全球範圍的災難,災難出現的頻率也很高。

  還是那些市場,現在卻要求南歐經濟體表明將如何償還巨額債務。由於這些國家沒有足夠快地回覆市場要求,其國債利率飆升。一旦利率足夠高,任何債務人都會破產。南歐國家就在這樣一條自我實現的破產之路上越走越遠。

  比如,意大利國債是其GDP的120%。當利率為3%的時候,貌似還可以承受,市場也並不擔心,願意讓它延期償還本金。當利率漲到6%的時候,利息重擔就無法承受了,市場也不再願意繼續讓其延期償還本金了。惡性循環可能很快導致破產。

  這給所有過於依賴金融市場的國家一個教訓。錢可能來得很容易,但當你最需要它的時候,它可能就跑掉了。代價是災難性的。利率居高不下,可能會吸乾意大利這樣的經濟體的資本,將其拖入發展中國家之列。

  過去幾年,中國地方政府也在走同一條路。它們借了很多債,因為預期地價的不斷上升會使其有錢還債。儘管世界各地房地產市場支離破碎,但這種預期在中國仍然非常強烈。

  大多數中國地方政府都難以償還債務。城市化需要規模經濟。只有少數城市處於人口、就業、基礎設施投資不斷增加的良性循環。那些花了很多錢,希望吸引外來人口增加就業的城市,很多最終都會失望。

全球危機業已轉為長期危機。歐元區應對債務危機之策,只不過是又貼上了一片創可貼,緩解眼前疼痛罷了。美聯儲有望推行的第三輪量化寬鬆和奧巴馬政府4470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也是如此。結構問題和債務問題正在影響著全球經濟。兩者很難在短期內解決。

  有人預期歐債危機比美國嚴重,這是錯誤的。歐元區負債與財政赤字比美國低很多。當政府耗盡了可以遏制危機的資源後,就會讓歐洲央行印刷鈔票解決危機。歐元區危機會持續,但不會像次貸危機那樣爆發。

  歐美「創可貼」式措施可能刺激股票等風險資產升值。跟以前一樣,這次升值持續時間也將較短,可能只有三個月。再次出現的危機將催生資產市場的短週期。

  發達經濟增速維持在1%-2%左右,通脹為3%-5%;而新興經濟增速約為4%-6%,通脹為5%-10%。全球滯脹可能會維持十年。

  賭通脹可能將成為未來十年最好的投資方式。雖然金價正在企穩,但其牛市還沒有結束。能源與農業也在同樣的牛市趨勢上運行。向新興市場進行銷售的跨國企業可能會有很好的發展。

債務陷阱

  希臘即將破產的預期導致金融市場新一輪動盪。歐元區銀行,尤其是法國和德國銀行,持有大量的希臘債券。恐懼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銀行不願意相互拆借,二是股價暴跌。這些銀行股價的崩盤讓投資者想到雷曼垮台前的情況。

  希臘債券的價格幾乎已經肯定預示希臘要破產,但是,會計規則規定,在希臘正式破產前,銀行不用將希臘債券確定為損失。所以,即便這些銀行可能已經破產,它們現在還不用籌集資本。歐洲其他國家對於希臘債務危機還沒有達成一致,正是因為這一會計因素。

  希臘正處於惡性循環。隨著削減開支以降低財政赤字,其經濟江河日下,稅收收入下降得更厲害,所以無法完成歐盟第二次援助中規定的赤字目標。歐盟 已經將第二次援助的下一批80億歐元的注資推遲到下月交付。要想避免希臘破產,這筆錢是必需的。希臘不可能完成目標,所以歐盟或者降低門檻,或者放棄希 臘。

  市場正在等待破產。希臘破產不可避免。債務黑洞太深了,希臘難以自拔。我認為不會是下個月,因為歐洲的銀行還沒準備好。法德政府必須採取行動強化其銀行,否則破產帶來的混亂將造成毀滅性打擊。

  如果你聽到法國和德國採取行動增加銀行的資本儲備,那麼希臘破產也就指日可待了。

  金融危機源自過去金融市場的錯誤。以歐洲而言,由於對推出歐元的預期,以及在歐元推出之後,債券市場將德國的利率傳導給南歐經濟體,導致後者在 信貸支持下需求過旺,進而推動德國出口快速增長。通過以倫敦為中心的金融市場,德國的貿易順差又傳導到那些缺少現金的南歐國家,完成了一個循環。金融市場 雖然流動性充足、24小時交易,但效率極低,並且會導致全球範圍的災難,災難出現的頻率也很高。

  還是那些市場,現在卻要求南歐經濟體表明將如何償還巨額債務。由於這些國家沒有足夠快地回覆市場要求,其國債利率飆升。一旦利率足夠高,任何債務人都會破產。南歐國家就在這樣一條自我實現的破產之路上越走越遠。

  比如,意大利國債是其GDP的120%。當利率為3%的時候,貌似還可以承受,市場也並不擔心,願意讓它延期償還本金。當利率漲到6%的時候,利息重擔就無法承受了,市場也不再願意繼續讓其延期償還本金了。惡性循環可能很快導致破產。

  這給所有過於依賴金融市場的國家一個教訓。錢可能來得很容易,但當你最需要它的時候,它可能就跑掉了。代價是災難性的。利率居高不下,可能會吸乾意大利這樣的經濟體的資本,將其拖入發展中國家之列。

  過去幾年,中國地方政府也在走同一條路。它們借了很多債,因為預期地價的不斷上升會使其有錢還債。儘管世界各地房地產市場支離破碎,但這種預期在中國仍然非常強烈。

  大多數中國地方政府都難以償還債務。城市化需要規模經濟。只有少數城市處於人口、就業、基礎設施投資不斷增加的良性循環。那些花了很多錢,希望吸引外來人口增加就業的城市,很多最終都會失望。

結構問題

  金融市場的錯誤導致了發達國家的債務泡沫。這種情況之所以被容忍,是因為就競爭力而言,發達國家漸漸不敵發展中國家。泡沫恰好填補了全球化帶來的就業缺口。關鍵的挑戰在於如何解決結構問題。不然,危機永遠不會停止。

  歐美面臨同樣的問題。全球化導致同類工作的工資均等化。過去,一個人的出生地差不多就可以決定他或她的生活水平。信息革命和全球化使得國際公司 可以在世界範圍內僱用工作人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工作。對於全世界而言,這提高了效率,亦即蛋糕整體變大了。這對那些與新興國家的工人競爭的發達國家的工 人產生了空前劇烈的影響。

  在歐洲內部的勞動分工中,南歐各經濟體主要承擔勞動密集型產業。全球化之前,一切都很順利。債務泡沫使它們可以將債務轉化為收入,從而保持生活水平。希臘的泡沫集中在通過政府發行債券來支撐的就業領域。西班牙的房地產泡沫則將外國流動性變成了本國勞動力收入。

  歐洲債務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已經存在一年半了,看上去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法國和德國決定再次給其銀行注資,不確定性將暫時消失。但是,歐洲需要長期實行財政緊縮的事實,將會導致未來政治的不確定性,給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本地人口不斷老齡化,以及新興經濟體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遏制了歐洲的增長潛力。歐洲必須節儉才能收支平衡,也就是說,歐洲人必須接受生活水平大 幅下滑,降低福利、提高稅收或提高退休年齡。過去十年,德國已經做到了這些,其他國家必須效仿。但這非常困難。許多歐元區國家的百姓拒絕降低生活水平,給 各自的政府施壓,試圖另尋出路。但另一條出路就是更多舉債,終將導致更多危機。

  美國跟歐洲相似。其經濟中有一部分類似於南歐。美國失業率高企,更多是由於全球化的現實,而不是國內需求不足。奧巴馬政府的刺激政策不會解決問題。

  增長低迷和失業率高企將會在未來十年糾纏著發達國家經濟體,揮之不去。德國也在劫難逃。未來發達經濟體的政策方嚮應該是緊縮而不是刺激。

  未來十年發達經濟體面對的經濟困難可能導致社會不穩定。倫敦式騷亂可能蔓延到西方其他主要城市。這將使其難以用政策措施來應對財政赤字。因此,當前的危機會持續很長時間。

出路何在

  大眾仍然期待著全球經濟能像過去一樣復甦。這不可能。全球經濟下一個上升週期必須由新興經濟體引領。但是,此前其增長主要依賴出口。除非它們改變增長模式,否則,全球經濟仍將一蹶不振。

  以當前匯率計算,發達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的比重為70%,新興經濟體的比重為30%。但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兩者幾乎不相上下。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增長模式今後將難以為繼,因為它們比以前大太多了。

  新興經濟體必須從出口帶動經濟增長轉為消費帶動增長,這樣全球經濟才能重獲發展勢頭。但是,新興經濟體的收入水平目前還太低,無法轉為消費模 式。捷徑在於吸引跨國企業大量投資,從而快速提高收入。由於政治風險不斷上升,需求低迷,跨國企業不安於歐美,希望尋找新家。東亞,尤其是中國,條件有 利,可以成為跨國企業的新家。

  德國、東亞和石油出口國都擁有大額貿易順差。隨著歐洲債務危機降低德國主要貿易夥伴的需求,其貿易順差將會減少。石油出口國的經濟較為單一,不適合跨國企業落戶。只有東亞擁有勞動力、增長潛力和資本盈餘,足以吸引跨國企業。

  一旦跨國企業落戶東亞,其投資規模將足以讓東亞消費者過上西方的生活。投資過程將提高亞洲工人工資至西方水平。他們隨之擁有足夠的消費能力,讓這些投資有所回報。這將是構建新的全球經濟的大工程。

  中國必須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中國有能力也有責任這樣做。

  中國必須以正確的方式將其貿易順差投入全球經濟,以使其正常運轉。吸引跨國企業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是全球經濟復甦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這符合中國的利益。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0

人生,可以不止這樣!


2011-11-14  TCW




我們每個人,都一定聽過「龜兔賽 跑」的故事。

那隻先天優越卻缺乏耐心的兔子,因為太過大意,而輸給了比較遲鈍但有恆心的烏龜。

好,故事結束。請捫心自問,你,會想當烏龜嗎?

沒有,我們多數人,只會想當一隻不這麼大意的兔子。

你可以再問自己,這個寓言,是不是也在暗示我們,遲鈍的人就需要更努力,而且,比較遲鈍者,只有當聰明的人偶爾失手時,才會有機可乘?

當真正的贏家!要有成長心態,而非定型心態

如果你的答案是:「好像是。」

你可能已經如多數人一樣,被「舊成功」的價值,給制約了數十年而不自知。

這個框架,可能就是讓你,對現狀不滿,而且讀完名人傳記如蘋果(Apple)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冒險故事後,會熱血沸騰個三天,卻還是不採取行動改變的真正原因!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德威克(Carol S. Dweck)在其著作《心態致勝》(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書中,分析運動選手、企業領導者與教育等各層面的傑出者發現,真正的贏家,多具有「成長心態」的特質,而非「定型心態」。 某種程度上,「心態」(mindset),就像是一組解釋世界的框架,幫助我們認知周遭所發生的各種事情。

「定型心態」者,相信能力都是與生俱來。所以,聰明人不必太努力,就會有好表現;失敗者,即使努力也會徒勞無功。因此,很多常被說「好聰明」的小孩,更不 願意去嘗試,因為從小,父母就不自覺的給他套上一個框架,讓小孩認為,「我很努力,反而顯得我不夠聰明,」「我不該認真畫圖,否則他們會看出我不是畢卡 索。」

終生都要改變!即使失敗了,也是學習的契機

到了職場之後,「不冒險」、「不努力轉型」,成為大家最容易捍衛自尊的方式。

但「成長心態」的人,則認為終生都要改變,他們相信只要花功夫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就算失敗,也是學習的契機。德威克曾經以國中生為實驗對象,經過八週的練習,讓一組學生相信大腦是可以像肌肉一樣被鍛鍊。根據老師評估,班上七六%參加過 此課程的學生,都成績較佳且有正面心態。結果說明:成長心態是可以學習的,而且可以改變人生。

我們都同意,這是個非變不可的時代,但往往「知道」,卻沒有行動。

太多內外在的規則制約著我們,而我們都不自知。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實驗發現,在電影院被分配到大桶爆米花者,比拿到中桶的觀眾多吃了五三%。當研究人員說明實驗結果,證明吃爆米花的量,其實是受到 容器大小的擺布,但大部分的人還是不以為然,並強調「我才不會上當。」

你因戀人要跟你分手而感到痛苦,其實是因為,你的大腦神經不願意再重新學習。因為,當人們墜入愛河,兩人從大腦情緒中心到性慾中心,都需要大量重組數以千 百萬計的神經迴路,甚至連嗅覺神經都要習慣對方的氣味。當要分手,你腦中已經固定的神經連結必須重新設定。所以你直覺式的拒絕改變。

解開腦內繩子!過往經驗,不該成為約束力量

曾經有人發現這樣的現象:牽一頭大象,用一條細繩就可以了,而牽一頭小象,卻需要較粗的繩子。理由是,大象已經被約束慣了,沒有想過自己的力量,其實完全 足以掙脫繩子的控制;小象則不同,他沒有形成被約束的慣性思維,儘管力量小,反而更需要繩子的控制。

每個人的腦袋裡,都有很多細繩子。

數千年前,佛經《圓覺經》就已經提醒了我們,「知見障」這條細繩的存在。意思是說:有時候,我們的知識、見識,或者過往的經驗,會成為我們了解真相的障 礙。

幸運的是,雖然有些繩子存在眾人的腦袋裡有數十年之久,但是,解開它,也可以在一念之間。

當所有人告訴張陳映美,這位超過七十歲,罹癌兩次,胃被割掉四分之三的平凡老人,年紀越大,離夢想就越遠時。她卻轉念想:「就因如此,改變才要趁早,」於 是完成了很多人一生都做不到的機車環島之旅。

「可以先從嘗試在可容許後悔的範圍內, 去做習慣以外的事情。」這是心靈工作室負責人王浩威建議我們,可以打破內在框架的方法。

如果,你此刻也在想,自己不敢轉換跑道,不敢追求夢想的真正原因,會不會只是「定型心態」又在作祟:「重新設定好難!」「失敗很丟臉!」當你願意開始去質 疑一些「理所當然」的事,你其實,也正為你腦袋裡的繩子悄悄鬆綁。

請相信,你的人生不止這樣!

【延伸閱讀】別教出定型小孩

小心,當你跟你的孩子說,「你學得好快!你真聰明!」時,你可能也正幫他們的腦袋繫上細繩,讓他成為一個怕冒險的定型小孩!

其實,只要改變鼓勵小孩的方式,就能夠培養他們的「成長心態」。

當小孩成功時,以「你好用功」、「你好努力」取代「你好聰明」、「你好能幹」。

小孩喜歡稱讚,但是如果只讚美天分,效果卻是稍縱即逝。一旦受到挫折,他們就馬上變得沮喪無助。因為孩子隱約接收到的訊息是:如果成功代表聰明,那失敗就 代表我很笨,這就是「定型心態」。

你的讚美應該是「你的作業好花時間,好有耐心」、「這幅畫好漂亮,是怎麼畫的?」給孩子讀名人傳記時,著重在他們的熱情投入,而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當小孩失敗時,別輕易說:「因為你很懶惰!」

當孩子打翻了桌上的一壺水,你會說「你真是笨手笨腳,」還是教他怎麼把地板擦乾?

當你越常評價孩子,無論是「神童」、「懶惰」或「搗蛋鬼」的標籤,都會讓他們覺得父母一直在評斷他表現的高低。

你可以表達失望不滿,然後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例如「我真的很氣你把功課丟在那裡,到底什麼時候要做完?」「我知道作業很無聊,那你說怎麼樣才會有趣?」你可以對子女設定高標準,但是同時要指導他們如 何達到。

你的訊息需要傳達的是 :失敗無損於他們的價值,不過如果希望自己表現得更好,就需要更多的付出。(文●吳中傑)

【延伸閱讀】你是自我設限的人嗎?

只要符合其中一項, 你可能就是「自我定型」的人, 也正教出「自我定型」、 難以打破框架的小孩(請見138頁〈別教出定型小孩〉)

如果你常這樣想:1.讀完蘋果賈伯斯的成功故事後,激起的熱情只有3天就沒了。2.我只是不想努力,要不然我什麼都做得到。3.每次覺得失敗,就代表我比 別人差。4.每當工作出現瓶頸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很沮喪。

如果你這麼教孩子:1.乖孫,你好厲害,根本沒讀書,成績就拿了A!2.女兒,你學得好快,你真聰明!3.老婆,看看那幅畫,我們的兒子是未來的畢卡索 吧!

資料來源:《心態致勝》整理: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5

蟲洞:不止是中文Siri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22/226096.html

你是否希望你的手機有這樣一個「助手」——對它說「我餓了」,它會告訴你附近的美食去處;問它「今天出門穿什麼」,它會告訴你天氣狀況,適合什麼類型的衣服;問它「從這到動物園怎麼走」,它告訴你公交、自駕推薦線路;對它說「來一首《晚秋》」,它為你下載並播放歌曲?

蟲洞語音助手就是這樣一款集成了語義分析技術和LBS功能的即時問答應用,通過機器和人結合的方式幫助用戶快速、智能地查找信息。蟲洞語音助手由北 京光年無限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目前已發佈Android和Java通用版,經過18個月的積累,註冊用戶已達500萬。而之所以命名為蟲洞,是要把愛因斯 坦的蟲洞理論進行延伸,讓互聯網上的每一個點都沒有信息障礙,每一個思想都是直接溝通的,每一個人都是零距離的。

為什麼要做蟲洞?

創始人俞志晨經常使用搜索,他發現使用百度或谷歌等傳統搜索引擎去真正找到答案,非常麻煩。比如出門前在百度上查詢公交路線,需要打開百度,輸入公 交查詢,輸入起點、終點,已經花費了三個步驟,而結果出來後,還需要翻閱不同的路線,判斷哪條路線更省時間,而最終找到想要的答案花費的時間成本很大。

有沒有一種軟件,可以省去前面的步驟,在10秒鐘之內給出答案?俞志晨開始嘗試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這一問題。俞志晨大學時期就開始接觸人工智能,畢 業後又在中軟公司從事機器翻譯工作,之前已經有了很多這方面的積累。經過整整一年時間的開發,蟲洞這款基於語義分析的精確搜索應用上線了。

蟲洞能解決什麼問題?

蟲洞,目前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蟲洞問答社區,一個是蟲洞語音助手。前者去年10月發佈,後者於今年3月在騰訊首發。到目前為止,該應用已經有了幾百萬下載量。

蟲洞問答社區採用觸摸交互界面,除了可以對問題進行語義分析還兼具社會化問答功能。比如用戶A提出一個問題,蟲洞問答社區會以搜索引擎的形式,從互 聯網中搜索一個答案先推送給用戶,而當其他用戶看到這個問題進行解答後,回覆的答案就會呈現在用戶A手機端。在蟲洞問答社區裡,用戶之間亦有社交往來,區 別於微博的「關注」,蟲洞會將彼此有交互的用戶自動列為「有緣人」,用戶A可以在自己的界面看到與自己有過交互的其他用戶,點擊列表裡的某個用戶,可以看 該用戶最近問過的問題以及回覆的答案。

區別於蟲洞問答社區的觸摸交互,蟲洞語音助手將問答服務提升到語音交互,就像蘋果的Siri一樣可以識別語音並智能解答文章開頭提出的那些問題,它可以通過云服務平台幫助用戶解決各種問題。蟲洞語音助手是該公司目前的主打產品。

更精準的語義分析搜索

以蘋果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給通信設備帶來的革命性變革之一是讓觸摸操作取代了鍵盤,進而產生了一種新的交互方式。如今,這種觸摸的交互方式又面臨語音交互的挑戰,越來越多的應用都嵌入了這一功能。

據俞志晨介紹,蟲洞語音助手嵌入了訊飛科技的語音轉化文本的技術。但蟲洞在細節方面進行了改進。比如在識別地方口音方面,有的會把「h」發音為「f」,訊飛科技的語音識別技術可能就識別不了,而蟲洞語音助手在後台將這些地方口音直接關聯起來,使得語音識別功能更加完善。

在語音識別語義分析領域,目前國內大概有20家同類產品,而蟲洞語音助手優於其他產品的核心技術在於它基於語義分析的精確搜索。「從2009年起,團隊的核心理念定位為精確搜索,」俞志晨對創業邦 記者說。比如語音輸入「去上海的火車票」,蟲洞憑藉改進後的語音識別功能識別後,它會自動拋出更精確的問題「哪天的火車票」,用戶回答「23號」,這時蟲 洞就會跳轉到訂票網站23號上海的火車票頁面。如果用戶說「播放王菲的歌」,它會問「王菲的歌:流年?棋子?人間?……」用戶說「流年」,它識別後就會在 線直接播放。由於其語義分析功能強大,可以判斷用戶的真正意圖和預期之外的服務,從而大大的改善了用戶體驗。

佔據Android平台

蟲洞語音助手目前只有Android版本。而沒有iPhone版本。「因為蘋果的產品理念是封閉的,到現在還是軟件的思維,而Android則是互 聯網的思維。而在互聯網時代更多的是靠提供服務來向商家收費,而不是像蘋果的通過軟件收費來賺錢。在國內iPhone大概有3000多萬用戶,而這個數量 相對於Android的用戶規模來說是很小的,對於一個應用來說,不能賺錢而又沒有用戶,那麼它很快將會消失,」俞志晨對平台有自己的理解,「在蘋果排行 榜裡的應用只有在前5名裡的應用才會賺錢,真正能賺錢的應用很少,大部分都充當了炮灰。」當然,iPhone的Siri原生應用對蟲洞語音助手來說,是非 常大的屏障。

關於蟲洞的未來盈利模式,俞志晨認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先把產品做得更好,不斷的改進技術,讓語音識別、語義分析的功能更加精確,等產品成熟並積累了大量用戶以後再考慮盈利問題。屆時,蟲洞語音搜索的商業模式可能會是基於搜索為用戶精準推送商品,和商家分成。

創始人檔案:

創始人:俞志晨

關鍵詞:「7年感情」的同學團隊

CEO俞志晨和COO郭家都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是同班同學,而團隊另外兩位核心人物也是同級,緣於對人工智能的興趣在大學時期曾共同選修同一位導 師的人工智能課程。畢業之後,俞志晨、郭家又一起在中軟公司擔任機器翻譯的工作。2009年,俞志晨作為發起人,與大學的這三位志同道合、有7年感情的兄 弟聯手創業,彼此之間默契十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98

不止是分家產 蔡東豪

2012-6-14  NM

李嘉誠在長和股東會上,主動宣佈分家產計劃:上市王國長和系股權由長子李澤鉅管理,而李嘉誠會全力協助次子李澤楷發展新業務,投資金額會是 李澤楷現時資產的倍數計。傳媒分析指,李嘉誠主動宣佈分家產計劃,主要是回應新地郭氏家族因爭家產掀起滿城風雨,甚至惹上官非,主動向市場有秩序地交代, 凸顯李氏家族做事井井有條,家族成員沒不和。這個解釋正路,不過事情未必如此簡單,我還看到表層下的政治意義——李嘉誠資產的大部分將來會陸續投資到海 外。


特首選舉期間,傳出富豪撤資論,意思是大部分富豪支持唐英年,假如梁振英當選,富豪會由香港撤資,矛頭指向李 嘉誠。我查不到撤資論的源頭,但那時候李嘉誠堅稱絕無其事,指不論誰當選特首,也不會撤資。李嘉誠一向小心言詞,不會被傳媒揪後腳,但「撤資」怎定義?我 覺得這是重點,傳媒沒考究過,但我相信李嘉誠有。 傳媒替富豪算身家,一律以上市公司市值來計算,然後隨便估計富豪私人資產,通常身家大部分是以上市公司資產為主,因為有根據。以上市公司資產作為「撤資」 定義的準則,李嘉誠「撤資」即是賣掉上市公司股權,轉而投資海外,我同意這個可能性不大。李嘉誠公開聲稱不會撤資,我相信他也考慮過這一點,他不會減持長 和系股權,因此他說不撤資不會錯。至於長和系內公司投資海外,這不算是撤資,只是企業資產分配的決定,況且長和系一直以來都積極投資海外。 問題是,上市公司資產是否代表李嘉誠身家的大部分?我認為不是,我相信李嘉誠非上市公司資產比上市公司資產大,而且是大得多。假如李嘉誠把非上市公司資產 的重心放在海外,這算不算是撤資?李嘉誠從來沒有透露非上市公司資產規模,傳媒沒嘗試計算,這部分在傳媒雷達網以外的資產是問題所在。 李嘉誠非上市公司資產包括李嘉誠基金會和私人資產,投資界眾所周知,基金會活躍投資科技項目,由專業團隊負責,是全球科技界最活躍的投資者之一。李嘉誠能 夠成為Facebook股東,不是單靠人家俾面李嘉誠,而是專業團隊做了很多專業事情。據我所知,Facebook是基金會科技投資的冰山一角。我相信一 直以來基金會投資都是以海外為主。


這次李嘉誠分家產最大的啟示,是他會全力支持李澤楷建立他的王國,而支持李澤楷 的資金來源應該是李嘉誠的私人資產。我幾敢肯定,李澤楷將會建立的王國重心不會在香港。過去十年,自收購電訊盈科(8),李澤楷在香港的公眾形象一直不 佳,差不多跌到乞人憎地步。幾年前,電訊盈科私有化弄至滿城風雨,傳媒夾攻,在香港這是非地做刁,換轉我是李澤楷,也會有心淡感覺。假如今日開始父親相助 建立王國,李澤楷不會選香港,環球經濟低迷,周圍有平貨執,以李澤楷的國際脈絡,我相信他選擇做國際大亨。 對我來說,李嘉誠分家產的意義,是他將會把私人資產(我估計等於他整體資產的大部分),透過李澤楷,投資在海外。這算不算撤資,讀者自行判斷。 其實李嘉誠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指,香港投資環境太政治化,而這政治化環境將會變本加厲。李嘉誠每做一個項目,都容易惹來「官商勾結」的指控,愈辯愈黑。相 反,投資海外的經驗和能力,不是每一個香港富豪都擁有,有選擇的時候,李嘉誠會怎樣做,值得深思。分家產是「撤資」或是「加重海外投資」,界線很模糊。 李嘉誠分家產對香港有重大政治影響。梁振英要建立大有為政府,積極推行產業政策,政商關係將會更複雜。過往香港有大型項目,政府通常跟大孖沙合作,假如大 孖沙之首對投資香港的熱情冷卻,政府產業政策的夥伴,很大機會由中資企業取代。有些香港人見到廣東道多些內地人,他們的舉動和偏好跟香港人不同,已感不 安。未來日子,大有為政府拍上一個對公平、公開、廉潔有獨特見解的祖國,將會上演連場官商勾結的好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1

凡客緊縮:四年燒錢不止 反思大冒進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9/5MNDE5XzU3Mzg5Mg.html
「我們是有裁員,可這是從年初就開始的結構調整的延續。」面對最近微博上「凡客」裁員25%的說法,凡客公關總監焦宏宇指25%數據不實。

凡客誠品CEO陳年對本報表示,一年前,凡客準備赴美上市,「2011年停下IPO,現在看來是對的。」

「看這一年的中概股,其實我們還是很慶幸的,沒有選擇流血上市。」焦宏宇稱。如今一年已過,備受詬病的資金、庫存及人事變動等問題依然被提及,今年如風達大面積裁員及供應商削減等也讓凡客在2012年依然遭受非議。

不過陳年本人對外界的非議並不十分在意,11月29日,他對本報回應稱,「只要凡客變成一個健康的公司,強壯起來,上不上市並不重要。」

縮減溯源

「如風達的業務並不是我對其他電商不開放,而是這個需求不存在了。」

按陳年所說,「2011年11月到香港請索羅斯吃飯,他說從今天到12月8日什麼都不要做。」 後來陳年得知,索羅斯在飯局兩天之後,給歐盟寫了信,發表關於歐洲局勢的觀點;也正是在12月8日,索羅斯等人開會,對經濟形勢也作出了預判。

陳年稱,巧合的是,凡客預期掛牌時間是12月8日。由於12月8日後美股持續弱勢,凡客最終放棄IPO。

臨門一腳最終未果,輿論亦將凡客未能上市的原因歸於庫存、資金及人事變動等。

凡客在質疑中開始「刮骨祛毒」。「現在沒上市,還能去做一些大的架構調整,如果一旦上市,每一個動作都是要通過層層審批的,如果上市之後發現走錯路會更痛苦。」焦宏宇稱。

2012年8月,凡客誠品(Vancl)全資自建的配送公司如風達收縮,經營快遞的城市由26個減到6個,僅保留北上廣深及西安和武漢。

「凡客作為服裝商,銷售有淡旺季之分。如風達作為快遞公司同樣面臨淡旺季。」陳年解釋,「一旦進入淡季,這麼大的隊伍怎麼去消化?2010年到2011年,電商泡沫,無數小電商遍地開花。如果這個都做起來,那麼對快遞業的需求是井噴的。」然而事與願違,小電商死掉很多,「如風達的業務並不是我對其他電商不開放,而是這個需求不存在了」。陳年表示。

凡客回應稱,「沒有訂單業務,我們也沒必要支撐那麼大的隊伍。」

\

反思冒進

互相推諉與個人權利太大甚至導致個別環節出現腐敗

除人員調整外,曾經快速提振業績的結構也被徹底打散。

今年之前,凡客只有兩個一級事業部,基礎產品部與新產品部。7個二級中心,包括營銷、推廣、品牌、倉儲、物流及呼叫中心。基礎產品部負責襯衫、帆布鞋等各類產品的銷售規劃和產品規劃;新產品部則負責生產及工廠下單等。

而基礎產品部每一種產品,比如襯衫或者鞋,都可能有上百個品類,就導致了一個人可能同時管幾條產品線的銷售規劃,一個人甚至有簽幾千萬合同的權利。

而彼時的陳年也說過一句豪言壯語,從2010年的10億宣稱2011年達到百億,繼而到2012年到300億。五年的規模更是到了驚人的1500億。

或是此前有上市的衝動,這樣的規劃對上那樣的結構便造就了凡客大躍進式的發展。


陳年曾透露:某產品線新負責人,決定大力發展配飾,承接5億任務。部門卻只有10個人,隨即三個月內決定招聘至50人。但人員到位之前,每人每天需要完成300個sku(單品)才能保證完成任務。因此不斷尋找供應商並不斷擴充品類,質量也受到影響,大量庫存也由此積壓。

在其他產品線上,情況類似。而結果便是每天產品線都瘋狂招人完成任務量,導致陳年覺得辦公樓居然沒幾天就坐滿了。

而生產部門與營銷部門則積怨已深,營銷部門銷售不好便指責產品難看,產品則指責營銷差。這樣的互相推諉與個人權利太大甚至導致個別環節出現腐敗,陳年必須為整個架構進行重新組織。

目前,在今年6月份,凡客最終確定了6大6小事業部,19條產品線,4大生產中心,1個質檢中心。

將大類產品作為事業部運營,包括鞋子、運動休閒類產品、襯衫針織、女裝等等。「這樣的好處就是專人專項,每一個人可能只是負責鞋子中的一種單品或幾種單品,而非原來幾條產品線。」焦宏宇表示,「每一個事業部都有一個營銷中心,這樣事業部也能為其庫存負責。」

而4大生產中心則與事業部平行,負責與供應商聯繫,徹底杜絕此前不同部門為了業績而瘋狂下單不計庫存的行為。

而調整結構的同時,凡客也在減少供應商與sku。「我們現在就剩100多個供應商了,減了一半吧;而且sku也由此前的巔峰20多萬、不計類型的產品減到了現在的六七萬個,因為此前覺得只要有平台什麼都做,什麼小家電和生活用品都有,但長期看這樣的產品不適合凡客這樣的品牌,所以砍掉;而營銷成本則是比去年縮減了一半。」焦宏宇表示,一系列縮減,最終讓凡客將毛利率從去年的30%提升至今年40%至50%。

「通過調整,我們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讓凡客產品回到我們力所能及的尺度中。未來去慢慢探索創新試錯的可能,即使錯,我們也知道如何控制公司了。」陳年表示。

自身如何造血

在沒上市的情況下,燒錢總會燒完

陳年希望四季度盈利。這樣的行為似乎更像是為其未來「打包票」。一直以來,凡客都在虧損,燒錢。尤其是在過去的四年中,凡客吸引了6輪、4.22億美元的投資。

一位凡客高管曾坦言:「已經6輪融資了,即使不上市也不會有人投資了。所以在沒上市的情況下,燒錢總會燒完,必須擁有自身造血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而陳年目前的想法也是上市與否不重要,只要企業自身健康。

凡客第四季度能否盈利非常重要,關係到是否能提振投資者信心,凡客是否有自己造血而非繼續靠輸血過活的能力。

然而,凡客大動作調整改革,上市或仍然沒有那麼容易。有消息稱如果凡客IPO,其估值應高達45億美元,但現在的資本市場環境,投行承銷壓力很大。

對於即將結束的2012年,陳年說,「資本市場好我們就上,不好我們自己活得也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95

紅罐王老吉---少的不止是那點氣! 同福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6nj.html
今天去樓下的超市又仔細的看了一遍,貨櫃上依然殘存著一罐被捏的很扁的王老吉,我用手輕輕加了一下力,罐子又另外一個方向扁下去,我拿起傍邊一排一排的加多寶,如何的用力都難壓扁!問題不是誰捏扁的,更深的問題出在,王老吉的罐子為何這麼容易捏扁,而加多寶卻不能?

加多寶完成涼茶向飲料的過度,裡面加了增壓的氣體!這就是秘密。 


加多寶味道上甜潤,改良了涼茶,去掉了其中一半的苦澀,製造工藝向可口可樂學習,人天性還是喜歡舔的東西。而王老吉的味道和配方還按照涼茶在做,裡面沒有增壓氣體,生產工藝似乎也不是濃縮原汁灌裝,這些細節上的缺失是這個產品最大的失敗,廣告做的再大,不能把握大眾飲品心理的習慣,也是失敗的,穿上一個王老吉的馬甲也不行!正宗不正宗不重要,重要的加多寶的配方和生產工藝是適應現在人群的消費趨向的,甜潤一點,又有降火的心理暗示。

補充一點:一個朋友說目前王老吉使用馬口鐵的罐子成本高,遲早要用鋁罐,鋁罐就可以加氮氣了。或許王老吉目前未能這樣做,主要是受制於代工廠家的生產線,自己有了生產線加氮氣使用鋁罐都不是問題了,畢竟馬口鐵罐子成本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99

小偷和守衛的博弈----為什麼造假屢禁不止 有限次重複博弈

http://xueqiu.com/1878306520/23475938
最近萬福生科造假案沸沸揚揚,憤慨者大有其人,我們該如何理解這種現象,如何正確的應對?我這裡試圖用最簡單的經濟學邏輯來解釋該現象。

我們從博弈論裡面著名的案例《小偷和守衛的博弈》來做簡單的分析,如下圖所示:


查看原圖上圖中小偷(萬福生科等造假者)可以選擇偷或者不偷(造假或者不造假),守衛(監管者)可以選擇睡或者不睡(嚴格監管或者放鬆監管),如果守衛睡覺小偷一定得手,收益為V,這時造成損失守衛被罰,收益為負D,如果小偷偷盜被抓,則要受到懲罰,導致小偷損失為負P,如果守衛睡覺而小偷沒來偷,守衛因為偷懶獲得收益S。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小偷和守衛都沒有最優策略,小偷偷與不偷跟守衛睡與不睡有關,同時守衛睡與不睡也跟小偷偷與不偷有關。

所以這裡問題的關鍵在於守衛是否睡覺(因為守衛睡覺小偷偷是理智的),或者說守衛睡覺的概率大小,那守衛睡覺的概率大小是多少呢?這裡我們就必須討論守衛睡覺能得到什麼,或者說他的期望效用是多少?

這裡假設小偷偷盜的概率是Pt,守衛睡覺的概率是Pg,那我們馬上可以算出守衛睡覺的期望效用(收益):

ER = (-D)×Pt + S×(1-Pt)

上面守衛的期望效用可以做成如下圖:

查看原圖
上圖也許你馬上看出來三個結論:

第一、小偷偷盜的概率小於一定程度的時候守衛睡覺的收益是正的!

第二、加大對守衛的處罰會降低小偷偷盜的概率,因為守衛的處罰更大,小偷只有偷盜的概率更低守衛睡覺才能取得正效用。

第三、最驚人的地方在於小偷偷盜的概率原來跟對小偷的處罰無關,卻與守衛的處罰力度有關!!!!!!

總結:我們一天到晚聲討造假者的時候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目前的制度,為什麼會造假,造假的機制在哪裡?上圖我們有一個假設是守衛不會從偷盜者那裡得到好處,可是現實中監管者卻明明白白的從造假者那裡受了紅包,這時監管者放鬆監管的可能性更大了,這也是我們哀股市場的悲哀。

建議:重獎舉報者,讓股民自己來監管,實行辯方舉證制度,證監會變化角色為執行者,因為只有股民和他持有的股票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這件事情上股民一定不會睡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35

中百集團清理兩億進場費 行業「潛規則」禁而不止

http://www.21cbh.com/HTML/2013-6-22/5NNDE5XzcwOTU5NQ.html

商超進場費整頓之風吹了一年半,少數企業主動清理,更多企業選擇繼續「潛規則」。

6月18日,華中地區上市公司中百集團(000759)董事長汪愛群對媒體透露,中百集團在2012年報告期內實現淨利潤2.05億元,較上年同比下滑23.12%。而這其中,公司主動停止向供應商收取的進場費收入至少超過2億元。

這是國內大型百貨零售公司首次公佈「進場費」這一頗為敏感的收入情況。2011年底,商務部聯合發改委、工商總局等五部委發佈了《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根據有關規定零售商可以收取促銷服務費。在以上費用之外,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的其他所有費用均應納入清理之列。」

主動「斬斷」進場費而使得業績受到拖累的中百集團,似乎是同行中的一個「異類」。國內一家大型百貨集團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不僅是百貨公司,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渠道目前仍都有進場費的說法,且十分常見。

「進場費有些是以錢的方式支付,有些則是這些商戶所提供注入的資源。」該人士指出,「這本來就已經形成了一個生態圈,企業們和監管部門其實都知道現在的情況,但很難『一刀切』處理」。

中百集團主動清理

在全國範圍的商超進場費專項整治中,國企背景的中百集團是個積極的響應者,公司管理層也一直都熱衷宣傳這一點。

汪愛群表示,在國家有關部委要求禁止零售商向供貨商收取與經營無關的相關費用的要求下,「應該說中百是執行最積極、最有力度的。」2012年年報中,中百集團的營業收入同比大漲了約18.4億元,而在淨利潤方面卻意外減少了約6167萬。

其中,突然被斬斷的進場費收入被指影響巨大。中百集團方面指出,公司正試圖開拓創新經營,實現企業內涵式增長,加快由收費盈利模式向擴大商品進銷差價的盈利模式轉變。

中百集團董秘楊曉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坦言:「減免進場費一事確實是對公司利潤有一定影響的,畢竟有很多費用都不再收取了。國內別的同行執行得如何,我們不清楚,但至少中百方面自這個文件頒佈以來一直執行得比較好。」

據記者瞭解,進場費是零售業日常操作之下的普遍「潛規則」。作為佔據一定品牌優勢和渠道資源的零售商,在和各色品牌的供應商進行談判周旋時,常會堂而皇之地收取一筆不菲的資金,以保證供應商能夠進駐商場並獲得客流較好的店舖位置。

上述百貨集團內部人士介紹稱,零售商收取的進場費可謂名目繁多,其中相當一部分甚至與實質性經營關係甚小。在一定程度上,這部分費用增加了供應商的供貨成本,最終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零售商利用市場優勢地位,向供應商收取的合同費、搬運費、配送費、節慶費、店慶費、新店開業費、銷售或結賬信息查詢費、刷卡費、條碼費(新品進店費)、開戶費(新供應商進店費)、無條件返利等均屬於違規收費。」前述《通知》明確指出。

進場費的存在和收取的高低,已經直接影響到各家供應商的熱情,以及百貨商的實際銷售。數年前,國內3C零售賣場的兩家死敵國美電器與蘇寧電器,便一度拿取消進場費大做文章,國美以每年放棄數以十億計的進場費迎戰蘇寧。

進場費禁而不止

儘管國家有關部門聯手整治進場費,然而在實際的招商銷售之中,進場費這種灰色的商業模式仍舊禁而不止。

「這種模式本身就在零售行業存在了很多年,不可能說取消就全部沒了。尤其是上市公司,其營收模式當中,進場費的利潤貢獻還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說,坐地起價收取進場費,本身就是不少零售商盈利模式的一部分。」前述內部人士表示。「同時,這也是多年來企業處理和供應商關係中總結出的一個相對高效的辦法。」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一家企業如果進場費一直保持比較高的水平,可視為這個企業在行業當中議價能力更強、更受歡迎。一個大中型的百貨商場,排隊希望進入的供應商不計其數。沒有這種相對公平的選擇標準,如何來調節供應商關係?每個商場的位置都是有好壞之分,不同價碼才能區別不同位置。」

該內部人士還表示,當初監管部門提出整頓進場費,其實也就是象徵性找了幾家企業罰了一些錢,有些甚至是企業自己認領的罰金。如今高調宣傳的中百集團本身是國企,或許有「政績」上的訴求。「從整個行業層面來看,實際並沒有太大程度減輕原本的情況,對此業內和政府都心知肚明。只是風聲緊時大家當心一些罷了。」

當然,強勢收取進場費的百貨經營者,也會允許「列外」的存在。比如,在與部分更強勢的外資奢侈品品牌、或人氣火爆的餐飲品牌談判時,經營者甚至不得不「倒貼」進場費,以求引進該品牌。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大型百貨對奢侈品大牌的扣點一般不會超過20%,相關其他收費也較少,而非奢侈品類的產品扣點往往高達30%~40%。一些奢侈品品牌甚至會要求商場按其指定要求裝潢,並免收裝修費,或者要求商場直接對進駐的商品進行買斷銷售。而這些看似苛刻的要求最終大多都被一一滿足。

楊曉紅坦言,這些大牌引進是需要長時間談判的,其中減免租金甚至一定比例的反向補償都實際存在。「畢竟,這些知名品牌的影響力巨大,一般的常規辦法很難引進來,所以企業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進行培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17

品火鳯(8):謠不止於智/止於鼙者(第2冊第7回)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12135

大家還記得早「品火鳯(3):互佈疑陣/資訊不平衡(第4冊第31回)」所講,呂布單人匹馬闖關東軍營寨。
從關東軍的角度,袁尚說呂布為了殺一大將,而損折上萬兵馬。
但是從董卓軍的立場,張遼就說出了外一個版本,這個版本就是今篇所引的內容:

 

第二冊,第七回:英雄傳說

謠言始於智者01

 

謠言始於智者02

 

謠言始於智者03

 

謠言始於智者04

 

劉宗更說,獨眼刺客的謠言,是袁紹派他在軍中散播的,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好戲在後頭,就這劉將軍興高采烈之際,「戰神呂布」出現了:

 

謠言始於智者05

 

謠言始於智者06

 

謠言始於智者07

 

有資訊不平衡之下,各方散播虛假消息來達到目的,於今尤烈。
莫講網上,報章雜誌內也有很多真真假假的消息,要一一求證固然沒有可能。
《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後世簡化為「謠言止於智者」,意思是說,沒有根據、經不起推敲的謠言,智者不會相信,就不會流傳下去。

古人厚道,認為真相一定比謠言可信,最終人們會去信真相,而否定謠言。
但現時近多謠言都是經過精心佈局,其待天下人有足夠的智慧去分辨,有點不設實際。
但是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角度,要去保護自己,有時反而不是怎樣分辨,而是壓根兒不要理會閒言閒語。

家母就教過筆者一項絕技,就是別人說你,無論好壞,都閂了耳朵。
好話,壞話,說給你聽一定有某些目的,那倒不如聽了當聽不到。

大家還記得早「品火鳯(3):互佈疑陣/資訊不平衡(第4冊第31回)」所講,呂布單人匹馬闖關東軍營寨。從關東軍的角度,袁尚說呂布為了殺一大將,而損折上萬兵馬。但是從董卓軍的立場,張遼就說出了外一個版本,這個版本就是今篇所引的內容: 第二冊,第七回:英雄傳說謠言始於智者01 謠言始於智者02 謠言始於智者03 謠言始於智者04 劉宗更說,獨眼刺客的謠言,是袁紹派他在軍中散播的,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好戲在後頭,就這劉將軍興高采烈之際,「戰神呂布」出現了: 謠言始於智者05 謠言始於智者06 謠言始於智者07 有資訊不平衡之下,各方散播虛假消息來達到目的,於今尤烈。莫講網上,報章雜誌內也有很多真真假假的消息,要一一求證固然沒有可能。《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于智者。」後世簡化為「謠言止於智者」,意思是說,沒有根據、經不起推敲的謠言,智者不會相信,就不會流傳下去。古人厚道,認為真相一定比謠言可信,最終人們會去信真相,而否定謠言。但現時近多謠言都是經過精心佈局,其待天下人有足夠的智慧去分辨,有點不設實際。但是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角度,要去保護自己,有時反而不是怎樣分辨,而是壓根兒不要理會閒言閒語。家母就教過筆者一項絕技,就是別人說你,無論好壞,都閂了耳朵。好話,壞話,說給你聽一定有某些目的,那倒不如聽了當聽不到。

品火鳯(8):謠不止於智/止於鼙者(第2冊第7回) | 筆與置評 noTcomme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93

揭秘華爾街投行家的退休生活: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610

看完華爾街之狼,有人大概很羨慕投行家們紙醉金迷的生活。但你可知道,為了能夠在退休後維持這種奢華的生活,投行家們不得不繼續操起老胳膊老腿賺錢,美其名曰“實現自我價值”。一生忙忙碌碌,為錢所困,最終還可能面臨“人死了,錢沒花了”的窘境: 你可能不認識Christian Brodie,但如果你在投行工作,你應該聽說過他。Brodie終身在瑞銀任職,他工作了28年,在去年7月也就是56歲時選擇了退休。 在2004年前,他在瑞銀擔任歐洲、中東和非洲投行主管一職,隨後又成為投行部門副總裁,進入了董事會,並成為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 簡而言之,他在投行界是一名大腕,在經過多年守著黑莓通宵奮戰的日子後,他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怡花弄草,陪陪家人。但他的退休生活卻不比以往輕松。 退休後,Brodie非但沒有休息,還給自己攬了不少活。他經營著一家自己的房地產投資公司Grensage,在咨詢公司Intelligent Engineering擔任顧問,並在蘇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任教。同時,他還擔任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健康委員會和韋茨委員會主席。前者旨在將藝術融入到醫院環境的設計中,後者則管理著韋茨家族的慈善救助金。 Brodie只是眾多提前退休的投行家的一個典型代表。對他們來說,退休並不是簡單的放松下來,而是依舊忙忙碌碌。 前高盛銀行家Nell Montgomery也是這麽一個人,她2004年從高盛退休後,在諾福克郡開始了自己的豬肉餡餅生意,隨後又成為企業高管培訓機構普雷斯頓協會的培訓師兼心理治療師。 她表示:“那些被投行工作所吸引的人們,極富進取心,熱衷於通過持續不斷的成就來獲得自我實現。正是這一特點讓他們工作非常出色,但這也意味著這幫人即便退休了也‘本性難移’。他們無論是58歲還是21歲,都時刻精力充沛。哪怕你只交給他一片農田,他也會確保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大農場。” 她還指出,在投行工作的人通常都有“不安全感”,所以他們會不斷通過成就來尋求認可。 投行家們永無止境地工作可能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就是退休對於他們這行的來說並不容易。由於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方式,他們退休後所需要的養老金非常可觀,這讓他們不得不繼續賺錢。 Randall Dillard是前野村的投行部主管,並兼管私募股權部門,他將後者形容為“最痛苦的工作”,因為工作時間極長。在經歷了多年每周工作90小時的煎熬之後,他終於在49歲光榮退休。但他卻表示,自己“才休息了十分鐘”,就忍不住去尋找新的挑戰。於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Liongate。 Dillard認為,退休之後繼續工作,賺夠了錢然後停下來享受,這是比不錯的買賣。他說:“如果我能活得夠久,那麽事先多投入一點時間賺錢積累財富,然後在剩下的日子里盡情享受,這樣最好。但如果我不幸英年早逝,那可就糟了。” (原文刊於efinancialcareer,作者Paul Clark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