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山軟件(3888) 上集 文仔

http://hk.myblog.yahoo.com/siuman1986/article?mid=21

好多日無寫過個Blog,係時候出擊一下。

近來留意到一隻野,叫做金山軟件(3888),睇落盤數都幾好,個朵又幾響,息口又好,所以都留意下。不過今次唔玩數目字,先玩業務分析。

簡單講下隻野,顧名思意,係做軟件生意,不過不在金山在中國。公司生意主要係國產 MS Office 同 金庸群俠傳online。以下是公司舊年的年報點滴:

娛樂軟件(即係遊戲),佔收益66%,營業額下降6%,公司話係因為2010年無出新遊戲,加上水滸Q傳又唔Q繼續玩,所以就跌左喇。每日平均最高 同步人數有80萬人,比去年少左32%。有成80萬人一齊打機,都幾Happy 架喎,好明顯其中有好多外卦人士,但咪理,總之有人玩就有人要比錢。打機平均41蚊人仔一日,都幾貴架喎,我細個玩老正41蚊可以玩幾個月。

應用軟件(即係Office啦~),佔收益33%,營業額跌2%,因為網絡安全服務變左免費,所以無錢收。不過公司話祖國同胞同日本武士買多左Office, 所以有返少少渣拿。

毛利率87%,高定低?除左賣老翻之外,要搵到另一隻更高毛利率的股票都幾難,不過科網呢家野就係咁,所以個人認為都無野好講,重想點丫,賣老翻毛利率99%咩?

研發成本多左36%,本來係一件好事,不過睇真原來係員工福利同加人工,咁對研發係咪真係有幫助架?呢點真係值得懷疑,加上人工加左,唔該錢都賺返多先得架....

睇返各項業務,首先係防毒

公司賣左25%廣州金山股權,同時又買返Conew。據說間野係搞「雲安全」技術,特登上網查下,雲端技術呢種唔受好似文仔呢類古人所認識的火星科 技,睇落真係一舊雲,不過於未來日子相信會大行於天下(可能而家已經係,不過我唔識),而「雲安全」就係其中的防毒。公司話,佢地的防毒技術得到國際權威 認可,係國家網絡上先進的防護品牌。咁呢點我都信,話晒國家都有比錢資助佢,而且佢防到毒,同防到人在網絡搞squence有正面的幫助。

至於軟件呢

金山WPS Office 得到老爺的垂青,於政府機構大行(梗係,無土製成日要用美國佬的窗口奧弗士,陣間美國佬搞事咪企左係到),所以實賣得。據講重有知識產權保障,咁我都覺得全中國可以減少到1隻金山Office老翻的出現,1隻咁大把啦。

打機方面

公司話舊年無推出新遊戲(但係公司有66%收入係遊戲架喎....咁同在糧倉唔防士兵防守有咩分別?)不過公司話,買左20%西山居工作室股權,進 行重組,咁即係話派返新兵上去守住,咁都係好事黎。2011年,公司會有五隻遊戲上場,分別係月影傳說、熱血戰隊、蒼穹之怒,同埋兩隻唔知乜水。聽到個 名,都唔知係咩,不過時下小朋友玩唔玩,又真係試過先知。

諗左一陣,其實我好唔明。公司講到最把炮的防毒同埋軟件有幾堅,但係主要收入又係遊戲,而舊年又無新遊戲推出,個情況詭異到詭異。

睇埋個季度業績,其實都係咁上下野,跌左20幾%都唔係重點,因為無本質上的改變,都係要等新GAME 出。不過個季度報告,有幾句話我好Like:

「於二零一一年五月六日,金山快盤雲存儲服務被列為中關村九大雲服務平台之一。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一日,金山辦公軟件Android 版本正式發佈。」

雲端技術同智能手機乃係大勢所趨,公司有呢兩方面的發展,即係代表未來唔會落伍,好似諾基亞咁脫晒節。換言之,即係有未來,唔係死胡同。

 

講左咁耐,其實我幾鐘意隻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3

中國休閒食品 (1262) (上集)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2/03/02/%E5%80%8B%E8%82%A1%E7%A0%94%E7%A9%B6-%E4%B8%AD%E5%9C%8B%E4%BC%91%E9%96%92%E9%A3%9F%E5%93%81-1262-%E4%B8%8A%E9%9B%86/

首先, 感謝博主clcheung讓 我可以看到BOCI的報告

今次想寫得詳細一些, 所以標題已升格為「個股研究」(實情只是詳細地「吹水」)

入正題…

報告的內容比我想像中多, 實在沒有精力慢慢細味, 一大堆數據越看越迷糊, 假如多看幾份此類報告, 基本上會覺得都是大同小異

我一直相信, 這些報告預測和推論都不用太上心。預測的數字是可以隨分析員調整assumption而改變, 無可否認支持這些assumption的理由是很詳盡, 不過身為專業的分析員當然具備一定程度的玩弄數字技巧。

不過, 讀過這份報告, 絕對大大加深對#1262的認知。我認為有數點值得一記。

報告中的同業對比部份, 主要以「整體經營指標接近龍頭旺旺」作為賣點, 因為果凍細份市場龍頭廣東喜之郎是私營企業, 故報告並沒將之比較, 無論如何, 公司的營運是拍得住龍頭企業是一大亮點。不過, 前題是這些財務資訊是可信, 先前湯財在#1262 IPO時的簡評提及公司用羅兵咸, 帳目應該有一定信心, 不會太離譜。

第二是報告提到公司正進行分銷渠道重組, 加大對重點客戶進行直接銷售。意即將產品直接賣給較大型的零售商, 繞過分銷商一環, 提升利潤率(因出貨價更高), 但壞處是數期更長, 週轉會變慢。若不超過行業標準, 總的來說都應是利好。至少這裡看到管理層有行動提升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說王朝酒業, 澳優乳業等企業都採用這個策略)。而更重要的是如果可以和這些強大的零售通路打好關係, 對銷售是極有幫助, 我預想毛利率可能會降低, 因要讓利給零售商, 換取大力在全國上架促銷。只要毛利率不是大跌, 銷量應可以快速增長。我總覺得只要將貨品包裝得有美感一些, 再放在大型連鎖較當眼的位置, 就會有很多人去買。至少我覺得這個想法在大陸是成立的。(我承認這個想法很單純…)

第三, 以我有限的能力解讀財務數字, 認為公司沒有甚麼明顯隱憂或者是不正當行為。中伏的機會相對不高。經中糧入股及上市集資完成後公司是淨現金狀態, 沒有巨額負債。總現金流淨額的負值不算高, 計及上市集資所得應足夠燒兩年有突。而這些食品公司, 正常營運現金流應該沒有太大波動, 如果市旺, 我相信兩年間總會在市場抽水, 這又帶來額外的現金流, 此乃後話。

其實還有不少地方值得分享, 不過實在太累, 沒有心機詳談

下一篇會寫個人對#1262的展望,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多多分享, 多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2

東南亞經濟危機啟示錄,上集 分析師徐彪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4184849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從《英鎊危機啟示錄》開始,在資料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我們將陸續回眸一系列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危機。作為危機系列的第二篇,我們選擇東南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篇文章的借鑑意義要比上一篇更高。因為英鎊危機更像是一場有蓄謀的貨幣危機,而東南亞危機則是比較確定的經濟危機。事實上,從2008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接踵而至,如果索羅斯所描述的「核心-外圍」體系確實存在的話,這場從核心國家—美利堅—發端的經濟危機風暴或許才剛剛走完一半的路程。

讓我們將時間之門拉回到1993年。

1993年下半年,世界銀行發表一篇耗資百萬美元題為《東亞奇蹟:經濟增長和公共政策》的主報告,以及系列子報告[1]。系列報告指出「從1960年以來,經濟的增長速度比東亞其他地區快一倍多,比拉丁美洲和南亞將近快兩倍,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快5倍。同樣,它們的發展速度也高於工業化國家及中東北非的石油輸出國。如果高速增長的分佈是隨機的,那麼,如此集中的區域性是極為罕見的,大約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2]。為何經濟如此高速增長呢?答曰出口拉動。這8個東亞國家、地區的出口成績特別顯著,他們佔世界出口的份額由1965年的9%提升至1990年的21%」。

第一次,「東亞奇蹟」四個字出現在世界舞台。震驚之餘,很多人開始研究,為啥這些國家能夠創造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要知道,「在過去的30年中,東亞的經濟突飛猛進,震驚了世界,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能在一代中發展如此之快[3]」。專家學者們扎堆研究的結果,自然是找到一系列成功的「必然性」,比如說:

1,宏觀經濟基礎很好,高儲蓄率、較為穩定利率環境而且通脹水平較低,1993年以前的30年裡,以上8個國家年均通脹率僅為8%。看到這裡,估計有人會失笑:8%還算低啊!俗話說的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你知道1663年至1993年間,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年均通脹水平多少麼?說出來嚇你一跳,18%!矮子裡面拔將軍,東亞八國的硬條件擺在哪兒咧。

2,政府干預做的好,干預措施總結起來就兩條:限制進口鼓勵出口+利率管制。

3,教育做的好,提供了大量的合格產業工人。東亞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並不比其他多家多很多,但是人家在花錢上有訣竅:主要資源投入小學和初中教育。舉個例子,80年代中期,印尼、韓國和泰國把80%的教育預算投入基礎教育!而我們都知道,你讓文盲操作機器,連說明書都不懂的人哪行?你讓大學畢業生去三班倒操作機器,說明書是能看懂,問題是人家不願意來啊。所以唸完小學和中學的那些人,他們是最好的產業工人。

不可否認,以上三點是東亞奇蹟出現的重要條件。但在我看來,這還遠達不到解釋東亞奇蹟的程度。你想真正全面理解東亞奇蹟,必須從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談起。

在佈雷頓森林時代,儲備貨幣國家發行貨幣受到最終等價物—黃金的制約,鈔票這種好東西不是你想印多少就能印的。但是,自從1971年美國總統宣佈佈雷頓森林體系作廢以來,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進入信用貨幣時代。信用貨幣時代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哪兒呢?王建對此有一段很清晰的解釋「一般而言,本國儲蓄不足會導致貿易逆差,如果沒有足夠的外資流入就必須動用外匯儲備,如果外匯儲備告罄就必須限制進口,強制實行貿易平衡。但對於擁有國際貨幣地位的國家來說卻並非如此,因為從理論上講,只要世界各國接受本國貨幣作為交換和儲備貨幣,即便是本國的淨儲蓄為負值,只要在全球範圍內儲蓄是穩定和增長的,就可以通過增發貨幣來滿足進口需求,而不會由於本國過度發行貨幣而引發本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通貨膨脹,實際是利用本國硬通貨的國際地位,向接受這些貨幣的國家徵收「鑄幣稅」。[4]」

這意味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國際貨幣發鈔國開始具備長期逆差的條件。在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下,你敢長期逆差搞印鈔票換商品的把戲,就要做好接受懲罰機制的準備:黃金儲備被兌換得一乾二淨。而在信用本位下,只要沒有其他貨幣可以取代你的國際貨幣地位,其他國家再難受,也得捏著鼻子眼睜睜看你收鑄幣稅。

美國人是這麼想的,他們也是這麼幹的。1971年以前,美利堅合眾國基本上屬於順差國,通用福特什麼的都是美國製造的名片。經過大約5-6年的過度,上世紀70年代下半葉以後,美國搖身一變成為長期逆差國,不僅長期逆差,而且逆差規模每過十年就上一個台階。伴隨逆差規模的持續擴大,美國製造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入老齡化階段。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通用集團依然矗立,但這時候與其稱之為製造業帝國,還不如稱其為金融巨擘,因為它的主要利潤來源早已轉變為通用金融。

逆差意味著什麼,我想所有學過經濟學基本知識的都很清楚。之所以能這種狀態可以持續數十年而不崩盤,還是要歸功於「偉大」的信用貨幣時代,只要美元地位不變,在國際間經濟往來持續擴大的趨勢下,大家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美鈔充當國際一般等價物。站在國家的角度看問題,試想,如果世界上有這麼一種好事,你只要開動印鈔機,就能源源不斷地用4美分成本的百元美鈔去換取各種生活必需品,幹嘛老老實實去發展生產從事商品製造呢?從實物製造向虛擬經濟的轉型成為阻力最小的方向。站在跨國公司的角度看問題,在美國生產需要面臨高昂的工人工資、高企的社會保障成本以及永遠不會消停的各種維權環保訴訟。如果能找到一個地方,擺脫該死的高工資、高福利和煩不勝煩的訴訟,用遠低於美國本土的成本生產商品,然後用相同的價格銷售出去,誰能抵抗這種誘惑?

宏觀和微觀基礎雙齊備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商品生產基地轉移逐漸興盛起來。轉移的目的地,恰恰就是東亞。在這片土地上,人民勤勞、政府穩定、經濟基礎良好,簡直是夢想中的樂土。

東亞國家們忽然發現,只要生產能力能跟上,市場已經不再是問題。你在地球上跳高,唯一能限制你的東西叫地心引力。對上世紀的東亞國家而言,唯一能限制他們發展的東西叫投資。1973年到1993年的20年間,東亞國家的私人投資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兩倍。這些錢從哪裡來呢?兩大塊:

一塊曰跨國投資,境外直接投資。主要靠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

一塊曰境內投資,由於東亞國家的儲蓄率普遍較高,只要能最大限度地將儲蓄轉移成投資,就能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東亞國家們用一個小小的竅門,就實現了目標。這個小手段就是利率管制,通過政府干預人為壓低利率,東亞國家成功利用銀行這個通道,將儲蓄大規模轉化為信貸,信貸最終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投資,而投資造就的產能源源不斷地投入市場創造利潤。於是,一個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就此誕生。

必須承認的是,相比拉美模式,東亞模式至少在投資資金的來源上,要靠譜很多,因為,他們搞投資的錢主要不是靠借,而是靠攢。「從1946—1950 年, 在二戰結束後日本經濟極為困難的情況下, 日本年均儲蓄率達25. 4%; 從1951—1961 年, 日本年均儲蓄率達30.6% ; 從1966—1978 年, 日本年均儲蓄率高達35%。在90 年代上半期, 韓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 儲蓄率為34%, 投資率為38%, 大體平衡和協調。」[5]

這就是東亞奇蹟,美國需要一個生產基地提供各種商品,勤勞而且勤儉的東亞各國恰好具備成為生產基地的條件。在成為生產基地的過程中,東亞奇蹟自然而然誕生了。

回過頭來看,世界銀行93年調查報告是一個里程碑。從這份報告開始,東亞國家告別悶聲發大財階段,全世界開始關注東亞,關注這片能產生奇蹟的神奇土地。1993年到1997年,在世界各國的不同範圍和不同層次上召開多次國際會議,討論東亞奇蹟的意義和未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聚焦東亞,「東亞奇蹟」這個詞彙從默默無聞到頻發提起,從頻繁提起最終成為常識。我們都知道,任何東西一旦成為常識,就不會有人去質疑它,如果誰去質疑它,誰就會成為全世界嘲笑的對象。保羅.克魯格曼(沒錯,就是那個後來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魯格曼)發文抨擊東亞奇蹟,認為「東亞各經濟體經濟奇蹟建立在浮沙之上,沒有技術創新的支撐,很快就會出問題」,他的觀點不但遭到了美國諸多主流經濟學家的反對和嘲笑,也遭到東南亞本地的多數專家和領導人的攻擊。以中國國內為例,當時的知名學者吳敬璉、羅肇鴻、左大培等紛紛發表文章,「一方面對克魯格曼教授的觀點表示不同意見,另一方面對「東亞奇蹟」的探秘表達出積極支持的態度」[6]

1996年的克魯格曼或許還沒有2008年那麼風光[7],但是憑藉克拉克獎的獲得者、華盛頓經濟顧問團國際經濟學首席經濟學家、以及年輕的終身教授等一系列光環,他遠遠算不上一個無名之輩。克魯格曼的遭遇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用一種後來者的客觀態度觀察到1993年到1996年這三年間,全世界投資者的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伴隨這種變化,國際熱錢加速湧入東亞各國,東亞國家經濟增長再度提速,1993年、1994年和1995年這三年,每年上一個台階。東亞各國領導人自信心急速膨脹。

說到這裡,必須提及一個國家:泰國。之所以提泰國,不僅因為泰國是東南亞經濟危機中首先被突破的國家(大家可以聯想一下歐債危機中的希臘),而是因為十幾年後回顧泰國的所作所為,筆者腦海中反覆響起一個詞彙:二愣子。全世界的二愣子都至少具備同樣的特質:不知道天高地厚。因為不知,所以無懼。在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後,大家來看看泰國政府都幹些什麼:

1,別人投資靠攢,泰國投資靠借。泰國國內儲蓄率保持在30% 以上, 但投資率已高於40% , 需要大量利用外資。大規模借錢的結果就是,1992年泰國外債餘額僅為200億美元,1995年和1996年分別增加至680億美元和850億美元。[8]

2,完全沒有憂患意識,不知紮緊籬笆為何物。泰國90年代初基本取消了對資本流動的管制,1993年3月,泰國政府批准在曼谷開設期權金融中心,並隨之放寬對國外銀行在泰國開設支行的限制,允許國外資本在曼谷期權金融中心交易。

3,甚至沒有統籌安排這個概念。借錢不是問題,你借錢的時候,好歹心裡要算本帳吧,一窩蜂上來大規模借短期債務的事情,還是要掂量掂量的吧。截至1997年6月,泰國外債總額突破900億美元,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0%以上。更麻煩的是,其中短期外債總額達400多億美元,約佔總外債的45%。

一個人有弱點不是問題,你要滿身都是弱點,還招搖過市,就怨不得別人來打你秋風。從一系列結構性失衡出現的那一天起,泰國的結局已經注定。接下來,無非是等待一聲槍響。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曉。


[1] 東亞八國包括:日本、香港、台灣、新加坡、韓國、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

[2] 摘自《「東亞奇蹟」的實質:公平分享的迅速增長——世界銀行研究報告解讀》,《東疆學刊》2004年第01期

[3] 摘自《東亞奇蹟之謎——世界銀行對東亞8國經濟調查報告》,《經貿世界》1994年02期

[4] 摘自《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階段與貨幣制度危機》,作者王建

[5] 摘自《東亞奇蹟及其問題與啟示》,《太平洋學報》1998年02期

[6] 摘自《東亞奇蹟是真是假》,《發展》1995年08期

[7] 200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由於他在「貿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對經濟活動的定位」("for his analysis of trade patterns and locationof economic activity")方面取得的成就,宣佈將200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他

[8] 摘自《東南亞金融危機成因探析》,《河南大學學報》1999年01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38

三中全會前瞻之土改篇,上集 分析師徐彪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5957655
華泰首席策略  徐彪

作者按:三中全會召開在即,一篇名為「383」的改革方案出現在中國新聞網,迅速引發各方關注。其中土改部分尤其引人矚目,因為它明確提到一個詞「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如果說,承包經營權流轉早已屬於共識的話,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則依然處於內部爭議較大的狀態。用現在最流行的一句話說:超預期啊!既然出乎市場預料,就意味著投資機會,我們自然需要跟進。

土改這個詞兒,在中國,頗有點意思。掐指算算,過去一百年裡,已經經歷過至少兩次真正意義上的土地改革。

第一次改革以「均田」為主,體現在「分」的環節。

對上一輩和上上輩人而言,1947年土改是分田地的代名詞。上下幾千年以來,只要你敢於提出並最終實現均田地,農民作為一個群體都會迸發出難以想像的戰鬥力。短短兩年時間裡,在樸素的農民們支持下,中國***領導的軍隊摧枯拉朽般戰勝了軍力佔優的國民黨。有趣的是,蔣介石遷赴台灣一隅後,痛定思痛,也為了恢復農業產量(1949年台灣農業產量不足戰前最高產量的一半[1]),開始搞土改。相比中共「重做系統」式的處理,台灣做法相對溫和,用錢贖買地主土地,然後貸款給農民支持其買地(很多人吐槽中國大陸土改簡單粗暴,但設身處地想想呢?俗話說,有多少本錢做多大買賣,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在全國範圍採用財大氣粗的台灣贖買貸土改模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無論大陸還是台灣,都通過土改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社會的穩定,也實現了糧食產量的企穩回升。

馬克思說,歷史發展總是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路徑,土地問題,完美詮釋了這一觀點。如果你從一個縱面向下看,幾千年來,土地上發生的所有一切,可以總結為「集中—分散」的螺旋。上世紀40年代,由於土地這種生產資料已經高度集中,所有的分散和土地均等化改革,都是一種進步,因為它有利於農業生產效率和總體產出提高。但是當耕者有其田已經實現後,適度的兼併又會是一種進步,它將通過集約化經營來實現生產效率的繼續提高。

既然已經實現了分田地,1979年開始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怎麼回事呢?

本質上,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撥亂反正的一部分。因為上世紀70年代,中國大陸發生了一場「文化大革命」。這場革命打著「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旗號,土地產出收歸人民公社所有,然後用工分的方式再分配,將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降至冰點。而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本質上講,只不過是將農民個人收入與個人勞動產出掛鉤,用這種方式恢復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罷了。

所以,我們的劃分方式獨特而且有趣:從1947年到1995年,統稱為「均田」期。

既然有「均田」,自然對應著應該有「集田」。1995年至今,統稱為「集田」期。

事實上,從1995年國務院批轉的《農業部關於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意見的通知》一文明確提出「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開始,我們便昂首闊步跨入了「集田」時代。

1998年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這麼一段話: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要堅持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進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強制農戶轉讓。少數確實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在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和群眾自願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潛台詞:可以搞,需謹慎。

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告中,有這麼一段話: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要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農戶在承包期內可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完善流轉辦法,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潛台詞:順其自然,我都沒意見。

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中,有這麼兩段話: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潛台詞:堅決搞,我支持。

八股文這東西呢,讀起來枯燥。但真讀進去了,受虐之餘甚至會產生一種名為歎服的快感。比如說承包權轉讓這檔子事兒,從折射防範心理的強調「自願」原則和「少數符合條件」原則,到不痛不癢偏好中性的「可以」適度規模經營原則,再到「加強」原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管理層對待土地流轉的態度在一點點發生變化。

所以呢,基本上,農田承包權流轉這一塊,黨內外基本上已經統一認識,就是鼓勵為主。2013年的一號文件開始提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並明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甚至提出「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監管制度。」

承包權流轉領域的改革,既然進入「鼓勵」時代,自然會有加速發展。更重要的是,一旦工商企業介入,流轉市場發展將進一步提速。伴隨這一進程,農業機械、育種以及糧食生產型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相比而言,集體土地入市這塊的改革,不確定性會大很多。而大家都在說的「新土改」,很大一塊是指集體土地。在講清楚這個問題之前,咱們有必要澄清幾個基本概念。讓大家搞搞清楚,農村土地的構成與現狀。

說起農村,大家首先會想起一望無際的高粱地或者水稻田,或者蔥蔥鬱郁的山林。的確,這些都是農村的標籤。但從土地構成的角度看,農村所有的土地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叫農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以及國有農場、國有林場等。反正只要拿來生產動植物賺錢的,都算農地。第二類叫集體建設用地,包括農民自己家蓋房子的地叫宅基地,包括集體企業蓋房子的地,也包括鄉鎮一級政府蓋房子和公共設施佔用的土地。跟農地相關的土改叫承包權流轉,跟集體建設用地相關的改革則是新土改中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為啥這麼說呢?

咱們得從過去三十年的現狀開始談起。

中國是一個大國,用習總的話說,糧食安全這個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中。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把歷次中國***代表大會資料庫打開,仔細看看關於糧食和農業的部分,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強調要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圖發展。但是呢,中國雖然是個國土面積很大的國家,卻不是一個耕地面積的大國。據2008年國土資源部的統計,耕地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大概只有13%還不到。如果光耕地佔比低還沒問題,偏偏適合搞建設的土地佔比也很低(林地和山地佔去1/4,草地佔去1/4,剩下的一半中還得刨去坡地和高海拔地區,這麼左扣右扣下來,還剩下不到20%),更麻煩的是,耕地和適合建設用地的重合度極高。所以呢,只要你發展經濟搞建設,就很容易發生侵佔良田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各地一窩蜂上項目搞經濟,佔地事件頻發。中央一看,這可不行,於是開始踩剎車,1998年修訂後的《土地管理法》出爐。(旁白:有意思的是,同一年,朱鎔基總理簽署《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

這一套政策體系,締造出史無前例的地產牛市,也讓中國昂首闊步邁入地產大國的行列。回到土地的問題上,1998年《土地管理法》規定,嚴格控制耕地轉建設用地,想用耕地搞建設的時候怎麼辦呢?很簡單,必須經上級政府乃至國務院的審批。這一下,就卡住了建設用地的脖子。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中國適宜搞建設的土地佔比只有20%,由於18億畝紅線的緣故,這百分之20%中的80%徹底不見了,換句話說,全國能拿來搞建設的土地,只剩下4%。

這4%是不是都可以蓋房子建工廠呢?

答曰否!因為這4%裡面,有90%都是非城市建設用地。也就是說,城市建設用地佔國土總面積的比例僅為0.4%,也就是400萬公頃左右。

我想,聰明人一定已經開始嘀咕:沒有新增城市建設地,怎麼蓋房子,沒有房子,怎麼搞城鎮化?別著急,還有這樣一條規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轉換為國有土地,然後政府把國有土地通過招拍掛的形式賣給企業和個人。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有這麼一個人,名叫地方政府。這哥們壟斷了一門生意,叫土地供應。城鎮化需要土地,對吧?沒問題,來找地方政府買吧。不滿意?對不起,那也沒辦法,這是獨門生意。那地方政府手中的土地從哪裡來呢?增量部分靠徵地,確切的說是到農村徵地征來的。存量盤活靠拆遷,確切的說是拆舊房蓋新房。

傳說中所有商人的終極目標是兩個字:壟斷。

比爾蓋茨同志奮鬥一生才追求到的目標,被政府這哥們輕輕鬆鬆地實現了。獨家生意,而且可以低買高賣。還有比這更令人羨慕的麼?

低買是怎麼回事呢?很簡單,在2012年12月之前,也就是《土地管理法》被審議之前,地方政府從農村徵地的時候,是根據「原用途補償」原則來定價的。[3]相關法規規定: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以及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內容。我們可以大致算一筆賬:

一畝田,我們拿來種水稻的話,全國年平均產出為440公斤,按照今年黑龍江收購價計算,平均每公斤1.55元,這樣算下來是多少錢呢?680塊人民幣,考慮到計算的時候才用前三年平均,而這幾年每年水稻收購價都在上調,所以正常來說,基準價是應該低於680這個數的。好吧,我們假設就用全國最好的東北大米計價,同時才用2013年的收購價。如果不超過30倍,是多少錢呢?20000塊左右,這就是一畝田在徵收的時候,如果按照種水稻的產值來補償,農民能拿到的最高金額。必須承認的是,這種算法呢,肯定有問題。人家不用水稻來計算咋辦?能不能找出一種收益更高的植物來呢?應該可找到,但是恐怕難以太顯著的高於這個數。因為你想啊,如果真的有一種作物,種植後年產出大幅顯著可持續高於種水稻的話,老百姓幹嘛還種糧食呢?無論如何,這種算法是讓大家感受到成本價有多低,僅此而已。

感受完低買後,我們再感受一把高賣。

以2012年為例,土地出讓金總收入為2.88萬億左右,當年土地出讓總面積為32.28萬公頃,拿算盤一頓敲,每畝地價為50萬。

當然,如果我們直接將2萬除以50萬,然後得出結論地方政府在土地專賣這門生意中的毛利率高達96%,是不客觀的。因為呢,土地來源除了徵地還有拆遷,徵地屬於低買,但拆遷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屬於高買。而且從規模上看,徵地支出是小頭,拆遷補償才是大頭。兩者加起來,2011年佔到土地出讓金總收入的大約一半。難怪會有那麼多強拆,如果在你轄區內,有這麼一幫釘子戶,硬生生把獨家壟斷生意的毛利率從96%下拉40個百分點,你也會惡向膽邊生的。

這麼好的一門生意,如果放任地方政府去搞,會發生什麼呢?

我們知道,中國各地官員的考核是全方位的,但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始終是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就意味著花錢,各種花錢。地方政府對資金的渴求幾乎是無限的,經濟學上投資飢渴症屬於最好的白描。所以呢,幾乎在任何條件下,地方政府都有拚命賣地賺小錢錢的衝動。儲備土地越賣越少,他們自然會想盡辦法去農村徵地,一個不留神,基層社會矛盾很容易急速惡化,糧食安全也會受威脅。

為了防止出現這一幕,中央政府搞出一套指標控制體系名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建設用地指標」。希望用一整套指標和上限體系來控制城市建設用地擴張,其中最核心的措施包括兩個:耕地保有量不能低於上級土地總體利用規劃+建設用地總量不能超過上級土地總體利用規劃。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下幾千年,幾乎就是一個政策與對策的博弈史。土地指標控制體系,也不例外。

耕地面積總量不能低於紅線,「佔補平衡」和「增減掛鉤」應運而生。

建設用地總量不能高於紅線,「城中村」和「小產權房」現象屢禁不止。

攻擊政策漏洞總歸是很容易的,你們家那口子有臭毛病麼?是人都有缺點,所以對方有缺點從來都不構成你要離婚的充要條件。同樣的,現行土地政策有一堆毛病,「新土改」的口號也響亮之極。但是落到具體政策選擇上,則是一件頗費躊躇的事情。新體系至少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                       確保老百姓能得到好處,以往土地級差這塊落入地方政府的口袋,新方案需要確保農民權益。

2,                       18億畝紅線不能動,沒經歷過饑荒的人們,很難理解糧食安全為何物。老祖宗說的那句話「民以食為天」堪稱經典,沒飯吃的時候,天都要塌下來的。

3,                       確保地方政府阻力不會太大,現在每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大約3-4萬億。其中大約1/3會被用來城市化建設,也就是每年近萬億左右。除直接收入外,地方政府搞建設需要融資,土地通常是最重要的抵押物。換句話說,新方案如果不能兼顧地方政府需求的話,會很難搞。即便中央政府有本事撫平各種反對聲音,地方政府投資靠什麼維持高位?少了地方政府,保7任務如何完成?

[1] 數據來自百度百科—土改

[2]中國***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3]2012年以後,產值補償原則被廢止,關於農民徵地補償的新條例未誕生,目前依然處於模糊狀態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一:關門+倒債,驢像你們是要鬧哪般?》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二:囉里八嗦看宏觀數據》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三:管窺地產調控》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四:三中全會前瞻之土改篇,上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61

給有意投身證券業的年青人 – 面試篇 (上集) 老狐狸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2/02/%E7%B5%A6%E6%9C%89%E6%84%8F%E6%8A%95%E8%BA%AB%E8%AD%89%E5%88%B8%E6%A5%AD%E7%9A%84%E5%B9%B4%E9%9D%92%E4%BA%BA-%E9%9D%A2%E8%A9%A6%E7%AF%87-%EF%BC%88%E4%B8%8A%E9%9B%86%EF%BC%89/

自前一篇給有意投身證券業的年青人上載後,引來很多不俗的評價,加上小弟的一隻愛股雅天妮(789)爆上,一時間查問股票和想投身呢行的年青人私訊如雪花咁湧埋黎,幸好呢期的Appraisal接近尾聲,否則好難快速回覆各位的查詢。

老狐貍當初開設專頁,就是想建立一個可以跟大眾接觸的小平臺作交流,不想自己的文章無償地給人作宣傳工具和賣課程的工具,寧可在另一平臺全民媒體上載,加開一個小小的fb fan-club作交流,當初目標希望在2015年內取得1,000名fans,承蒙錯愛,自14年12月6日開設了自己的FB專頁以來,未到兩個月時間已有超過800個fans,反應遠超小弟的預期,真的感恩。但亦借呢個機會俾大家知道「老狐貍」專頁只是one man band,沒資金支持,沒有助手,所有野都係出自老狐貍的手,故對電腦能力有限的老狐貍確係有點難度。

作為一個入行廿多年的老seafood,宜家開始希望把自己的小小心得傳承下去,但工作關係,老狐貍不會公開搞甚麼財技班、進階班、操盤班、實戰班、高級實戰班、金牌實戰發達班,又或者教金鐘罩第10重天,之後一定練第11重天咁,務求把閣下的一分一毫搾盡。(主要係唔想推介完出街俾人揼,更不想誤人子弟)。

有網友話你上次講左入行前的心態,不如講下應該點面試喎,好啦,今次就講下以老狐貍的標準如何去選擇面試者,原先打算一篇過,但打打下又太長,所以都係分番上下集。

好,開始啦,準備好未?

面試最簡單的道理係,你愈留得耐就機會愈大,所以第一大原則係: 你千祈唔好乞人憎

學歷 / 經驗

呢行係好現實既,你無料係唔會有機會俾你,好簡單,你係一個中學畢業,如果我請了你之後出左事,我又好難同老細解釋既,所以一般大學學位係基本了。

如果係經紀,我又唔會理既,最緊要你有客咯

衣著 / 化妝

無論你in 乜野位,只要你in 金融業的位置,基本上的要求都差不多,金融業係一個先敬羅衣後敬人的行業,呢行d人都比較鍾意睇靚野,著得好D始終都係著數DD。

男生:西裝打呔,但不要見到頭皮,不要頭髮蓬鬆,記得剃鬚,衣著整潔,切忌D衣著黴黴爛爛、恤衫發黃,註要體味等等。

女生:一般套裝,著裙一定比著褲著數,化淡妝,少量香水。切忌濃妝抺艷,勁SHOW身裁,因為我們不是夜場,雖然我地可能like,但場合不同嘛,就算負責面試那位想睇都唔好意思啦。

無論係男定女,記得入面試室前照一照鏡,記得老狐貍好耐之前見過有兩個candidates,男的一入房有陣汗臭味,仲有少少口氣(遠處都聞到),我都盡快完成面試,試問你仲有無機會。另一個女的外表都嗒得杯落,但面試途中見到佢雙眼之間有眼屎,咀角有口沫,結果唔傾得耐,叮走。

至於你話靚仔靚女係咪著數d?老狐貍同好多行家都有傾過,靚女一定有著數,單單係你面試都傾耐d啦,之後如果入埋你個team唔打得都睇得,right? 至於男仔,我就覺得太靚仔我反而唔like,多隻香爐多隻鬼,後生仔俾心機做啦。

如大家有興趣,歡迎大家加老狐貍的FANPAGE交流下啦

https://www.facebook.com/oldfoxfanclub

 

老狐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67

如何設定止蝕位三部曲 -上集 名人堂

來源: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網友Silver Silver問:隊長,若現價入ProShares UltraShort Euro(EUO)ProShares Short Euro(EUFX)hold三個月、半年或一年,有問題嗎?如設止蝕,請問隊長建議設在甚麼位置較好?謝謝。

閣下的問題謹覆如下:
首先提醒一點:EUO屬造淡型ETF,有兩倍槓桿。此類ETF每日收市會重整淡倉組合,如歐元匯價日升日跌,沒有明顯趨勢時,長期持有會造成損失。詳細可參考早前講造淡日元的文章(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5/01/blog-post.html)

至於設定任何股票、外匯、債券的止蝕價位,可以參考一個名為Average True Range(ATR)的指標。ATR是著明技術分析大師J. Welles Wilder1978年提出的概念,用以統計價格的波動程度。

交代一下ATR的計算方法:

第一步要計算所謂True Range(TR)定義,取以下三個數值中最大的一個數值:
1. 今日最高位和昨日收市價的差距(見圖例1)
2. 昨天收市價和今日最低位的差距(見圖例2)
3. 今日最高位和今日最低位的差距(見圖例3)



第二步取TR的絕對值(absolute number),以得出正數。

第三步找出過去14日的TR

第四步就是將14日的TR加起來,除以14,便得出ATR

傳統上很多交易員喜歡以支持位(support)和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s)來訂止蝕位,個人覺得相比之下,使用ATR指標,更為適合,下集會詳細解釋。
(未完待續)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教學篇】IB基本功#2 - 「市價成交」指令: http://on.fb.me/1I38nkn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sstockcap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名人堂 bloghttp://investhof.blogspot.hk/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61

如何設定止蝕位三部曲 -上集


網友Silver Silver問:隊長,若現價入ProShares UltraShort Euro(EUO)ProShares Short Euro(EUFX)hold三個月、半年或一年,有問題嗎?如設止蝕,請問隊長建議設在甚麼位置較好?謝謝。

閣下的問題謹覆如下:
首先提醒一點:EUO屬造淡型ETF,有兩倍槓桿。此類ETF每日收市會重整淡倉組合,如歐元匯價日升日跌,沒有明顯趨勢時,長期持有會造成損失。詳細可參考早前講造淡日元的文章(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5/01/blog-post.html)

至於設定任何股票、外匯、債券的止蝕價位,可以參考一個名為Average True Range(ATR)的指標。ATR是著明技術分析大師J. Welles Wilder1978年提出的概念,用以統計價格的波動程度。

交代一下ATR的計算方法:

第一步要計算所謂True Range(TR)定義,取以下三個數值中最大的一個數值:
1. 今日最高位和昨日收市價的差距(見圖例1)
2. 昨天收市價和今日最低位的差距(見圖例2)
3. 今日最高位和今日最低位的差距(見圖例3)



第二步取TR的絕對值(absolute number),以得出正數。

第三步找出過去14日的TR

第四步就是將14日的TR加起來,除以14,便得出ATR

傳統上很多交易員喜歡以支持位(support)和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s)來訂止蝕位,個人覺得相比之下,使用ATR指標,更為適合,下集會詳細解釋。
(未完待續)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教學篇】IB基本功#2 - 「市價成交」指令: http://on.fb.me/1I38nkn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sstockcap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名人堂 bloghttp://investhof.blogspot.hk/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22

五載經典財技會巴打之上集 高仁

1 : GS(14)@2015-02-16 10:42:13

2015-02-09 HJ
......

講開又講,高仁在《信報》「開壇作法」(專欄撰文)亦正式踏入第五周年,為了報答各位「巴打」與「絲打」多年來鼎力支持,遂決定重溫五載以來部分經典財技以會「巴打」。

我係高仁,《財圈識真假》專欄作家,我先用中文再用英文講,I will now recap in English……講笑!現在各位「巴打」與「絲打」一起來重溫首5個經典財技個案:

一、破解抽水大王「削合」法

提到抽水大王一詞,永義系大股東官永義「認了」第二,相信不會有人敢認第一。

永義實業(00616)於1991年上市之後20年,供股次數有7 次之多,2003 年8 月二供一、2004 年1月一供五、2005 年7 月一供十、2007 年12 月二供一、2008年12月一供十、2009年10月一供四、2011年2月二供一(應該無抄漏!)。

在供股的背後,永義實業下了不少「工夫」,包括進行資本削減、股份合併、股份拆細等,早為抽水鋪設了「康莊大道」。

高仁按: 不用多說,集團之後繼續「長供長有」,2012年8月二供一、2012年10月一供五、2013年4月一供三、2013年10月一供5、2014年9月一供八,最新建議是股份20合1後,再1供20。

但如果抽水大王未來再供股的話,高仁不擔保不會抄漏囉!

二、揭「唉賓架」搵客秘招

在整個上市的「水」過程中,IPO公司、「芬佬」(基金公司)與i-bank 存在一個「曖昧」的關係,IPO公司會被視作為「產品」出售,「芬佬」是「產品」的「收買佬」,而i-bank就是「產品」的「大sales」。

在這微妙的三角戀之中,出現「一高兩低」的情況;上市公司老闆的「彈藥」(股票)有限,當然希望「吊高」來賣;「芬佬」心態是又想買得「平」,又想升到「聲」;i-bank永遠顧客是對的,除非單刁「好鬼正」,否則(股票產品)定價一定平。

高仁按: 隨近年民企爆煲案例不斷增加,watchdog又睇得緊,這個年頭的i-bank將會似Sherlock Holmes(福爾摩斯)多於「大sales」。

三、拆解李寧抽水Style

李寧(02331)聲稱,公開發售CS(ConvertibleSecurities,可換股證券)為股東提供公平方式參與集團未來發展,並且可獲得按比例維持股權的機會,故此符合集團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但是,高仁以打麻雀來形容的話是,對家十三么叫糊,高仁跟要打牌,真是「唔敢打九筒」(不敢苟同)。公開發售既無「威士」trade,CS 又無公開市場買賣套現,兌換成為正股程序又麻煩,實屬本港股壇罕見例子,可以稱之為李寧抽水style。

高仁按:各位「巴打」,體操王子變財技高手,勁不勁?

四、解構老總妻子愛作戰

戴孤劃:我知道老婆只不過係託管角色。但點解要揀送畀老婆?揀送畀仔女唔得咩?

李至成:你諗…… 如果你將上市公司股權送畀你老豆做託管,萬一佢出面有小三甚至係小四幫佢生一堆仔女出,當呢班小三、小四同「哎」兄弟姊妹知道你老豆有錢,仲唔撲出同你分身家咩,咁你就有排煩。

戴孤劃:咁送畀阿仔呢?

李至成:大陸富二代通常外國留學,個個掛住跑車四圍溝女,無心向學居多,你話放唔放心得落?

高仁按:從上述「豬朋狗友」對話可以解釋到,老總饋贈股權給老婆或女兒,可能是相對較為安全的做法。

各位「巴打」現在應該知道,為何民企老總即使有多少個小三及小四,都對老婆不離不棄的真正原因吧。

五、SCA維達「聯婚」好處

高仁早已指出,SCA在維達國際(03331)上市前入股並一直長不放,繼而再向大股東以溢價收購舊股增持權益,均反映SCA對維達的「一往情深」,可能會有「驚喜」(動作跟尾),不排除日後會有控股權轉讓、注資等行動。

高仁按:一年多後,SCA果然有「動作跟尾」,向維達提出全購建議,導致控股權出現變動。

由此可見,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高仁就絕對唔會呃各位「巴打」! (上)

本欄逢周一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56

【深水埗搵食上集】新舊交替小食店 滿街有情有義

1 : GS(14)@2016-04-01 15:47:14

陳灼明(明哥)是施予者與受助者之間的堅穩小橋。


香港人即使只有三天假期,也忍不住收拾行李,放低沉重工作和功課,飛到台灣過一個悠閒周末。來不及買機票的,倒不如去趟深水埗,看着矮矮的樓房,繞過綠箱子滿滿的街道,走入人情味濃厚的食店和老闆聊天,你大概會懷疑自己是否身處香港。



北河燒臘飯店提供家常飯菜,味道不算特別,但能為居民解燃眉之急。

現在仍可以$22買到三餸飯,超值了。



「最重要是平衡區內利益,讓大家都可以做朋友。」--北河燒臘飯店滿滿的人潮在店外徘徊,穿着幾件大衣的老伯、牽着剛下課女兒的年輕媽媽、操着帶口音的廣東話的嬸嬸遞上飯票或殘破紙幣,以換取一頓溫飽。店裏的女工忙着遞上一盤又一盤的椒鹽豬扒、魚香茄子、清炒椰菜等家常餸菜,再拿走一掃而空的銀盤子。北河燒臘飯店老闆陳灼明(明哥)說:「越窮的區其實特別有人情味。」他穿着淺藍色襯衣,破掉的領口露出一條條白線,面對鏡頭一臉淡定。明哥說起自己小時候住在七層高的舊式公屋,特別記得鄰居每次煮糖水都會拿一大碗給他,連繫着他跟深水埗街坊的,正是這份街坊情。採訪當天雖下着梅雨,店內仍有不少行動不便的伯伯,默默吃着面前的鳳爪蒸排骨飯。明哥無暇招呼所有食客,但依然盡力關心他們需要。新舖有着落,然而舊舖業主亦有加租,雖然加幅不大,但他亦表示經營壓力增加,未來飯票將由$22微調至$24。兩肉一菜的三餸飯雖然貴了,但想想今天拿着同等面值的鈔票,也不過只能買到三、四個麵包。然而飯店派飯或出售平價飯盒,少不免會影響鄰近小店的生意,明哥得到朋友提醒後,嘗試踏出多一步協助區內其他小店。曾經有非牟利組織希望送贈約一千箱雞蛋漿給他,他深知自己無法短期內用完蛋漿,就主動聯絡其他非牟利團體和附近的麵包舖,轉贈蛋漿。他又曾收到一噸黑、白胡椒,最後轉贈鄰近的雜貨店,雜貨店後來以半價出售有關的調味料,減輕居民的負擔之外,亦能鼓勵街坊光顧小店。有人說北河燒臘飯店是善堂而不是飯店,明哥亦坦言自己心軟,很難做到以利潤為先的大生意。但其實,他經常提及的不是「幫人」,而是青年人的「社會責任」和「正向教育」。每次義工活動完結後,他總會邀請學生回到店內,聽他說一段簡短的分享,也順勢培養年輕人主動關懷弱勢社群,甚至是身邊的家人。這間飯店,其實不僅是善堂,亦是一間學校,或者是施予者與受助者的一道小而堅穩的橋樑。



隨店主年紀漸大,女兒李思敏也全職帶點明發小食。

街坊陳先生每周四天光顧明發小食,每次都點肉燥飯或麵。



「這裏不能隨便休息……如果讓客人摸門釘怎麼辦呢?」--明發小食「明發小食」與北河燒臘飯店相隔兩條街,老闆娘王均明與明哥相識廿載,早期已向有需要的街坊派發碗仔翅、豆腐花等小食。明發小食覓得地舖前,曾經是深水埗小霸王。老闆娘憶述,當年買魚肉翅的客人站滿整條北河街冷巷,最終被鄰近店舖投訴,才租用附近的店鋪。「客人即使只來過一次,我也記得他們之前點過甚麼。」老闆娘頂着一頭花白色的鬈髮說,轉頭又忙着招呼舉手要辣椒醬的客人。她的女兒解釋,媽媽用心經營明發小食,只為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即使是節慶日,媽媽亦甚少休息,並不是希望多賺一天,而是不希望客人摸門釘。採訪期間,確有不少熟客光顧,其中一位陳先生一星期最少光顧四次,而且已持續兩年多。客人有時拿不定主意吃甚麼,都會放心讓她發辦。不少客人在店裏遺漏身份證、手提電腦等物品,都放心交由老闆娘保管,覺得店就像老家,不擔心有人偷竊。老闆娘同樣信任客人,試過熟客因忙着聊電話而忘了付款,她沒有特意去追,客人卻也自動自覺找清欠款。在這「人情歸人情,數目要分明」的社會,這種互信關係已少見。除香港人,遠至內地、日本、新加坡等的客人亦會轉程回來嚐一碗魚肉翅。有一內地人因為想念明發的碗仔翅,特意回深水埗希望找回熟悉的味道,但因忘了地址而在深水埗逛了三次,終趕及上機前找到。令人神魂顛倒的魚肉翅,湯底原來是店家每日用新鮮豬肉熬製,魚肉則以新鮮鯪魚肉打成,口感彈牙沒腥味,就連放在桌上的調味料如菜甫、辣椒油也是店家自製,難怪在別家吃不到同樣的味道。豆腐花也是老闆娘凌晨五、六點新鮮磨製,放入口完全不用咀嚼,豆腐花就像瀡滑梯般滑入喉間,糖水帶微微薑辣味,甜度剛好。豆腐花一般十點出爐,而且售完即止,有時下午兩三點已經售罄。記者:黃映嫚攝影:鄧鴻欣



魚肉翅$20,推介指數★★★★★

豆腐花$8,推介指數★★★★☆

韭菜和椰菜煎餃八隻$32,推介指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401/195529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87

翠華勵志故事延續篇上集 高仁

1 : GS(14)@2016-08-22 02:38:49

2016-08-15 HJ
各位「巴打」,戴Sir最近寫了一篇〈「一生一世」羅生門〉的文章,談到翠華控股(01314)原先打算陪伴消費者「一生一世」,但控股股東突然宣布擬賣盤的羅生門。「高仁指點」話你知,翠華是一個香港人奮鬥向上的勵志故事,現在就要看看該勵志故事能否延續下去。

該故事原先劇情是,翠華主席李遠康是一個有理想、有拚勁的冰室「外賣仔」,「外賣仔」初出茅廬便一邊做、一邊學,之後有機會與其他「巴打」(即其他股東)接手經營翠華,便勵志圖強,分店愈開愈多,可以上市集資,「外賣仔」的理想是把翠華做到最好,上市編號寓意陪伴消費者「一生一世」,市場觀感偏向正面。

翠華上市初期股價持續攀升,但自由行威力逐漸減退,導致業績倒退,派發特別股息被指明益控股股東兼鋪路賣盤,商舖租賃關連交易被質疑左袋交右袋,控股股東獲洽購控制權又被懷疑「骨水」走人,令市場觀感開始轉變成略為負面。

主席實際權益僅26.3%

翠華控股股東被懷疑「骨水」走人,主要是董事局接獲股東翠發、恩盛、騰勝告知,該3名股東接獲獨立第三方洽商出售控制權,相當於翠華已發行股本約62.28%。

有鑑於控股權接獲洽購,翠華需要根據《收購及合併守則》(簡稱「收購守則」)第3.7條【小檔案】,向股東刊發可能要約的公布。不過,主席李遠康向傳媒否認賣盤,強調翠華會繼續營運、繼續做生意,令事件成為羅生門。事先聲明,高仁無意站在翠華、控股股東或市場人士的任何一方,但希望透過公開資料及一般公司做事慣例持平地分析,作為各位「巴打」消除對翠華的4個可能誤解。

派息與否兩面不討好

第一個誤解是,翠華主席李遠康的「外賣仔」形象可能是太過「入屋」(深入民心);加上「外賣仔」努力打拚晉身上市公司主席的勵志故事,李遠康順理成章成為翠華的icon,亦令市場誤以為李遠康是控股股東。

但實情是,翠華控股股東的62.28%股權,是由李遠康及另外4名創辦人共同持有。其中,李遠康、何庭枝及張汝桃透過共同持有的翠發持有翠華54.57%股權,但以李遠康持有翠發約48.19%股權計算,李遠康在翠華的實際權益(effective interest)僅約26.3%,故李遠康並不完全等同翠華及翠發。

第二個誤解是,翠華截至今年3月底止最新業績呈現倒退,全年純利按年大跌54.5%,至7168萬元,末期息每股派1.5仙,另加派特別息每股1.6仙。有市場人士質疑,翠華業績倒退,卻豪爽大派特別股息,可能是明益控股股東李遠康,以及可以讓控股股東鋪路賣盤。

高仁覺得,翠華被指豪派特別息,可能是市場人士對「男生」(翠華)顯露出「港女」性格。如果「男生」不派錢(股息)的話,就會被指性格「孤寒」,不讓她買「包包」,不夠愛她;相反,如果「男生」派錢(股息)的話,又會被指亂花錢,沒有打算儲錢買樓,沒有考慮兩人將來。哈!哈!總之派息或不派息都不討好。

誠如之前指出,李遠康並不完全等同翠華(上市公司)及翠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之一),其在翠華的實際權益僅約26.3%,其他股東實際權益卻合共高達73.7%,翠華豪派特別息明益控股股東之說難以成立;再者,翠華現金流量相當充裕,派發股息與股東一起分享,實屬合理。

高仁要向各位「巴打」先「耍冧」,雖然還有兩個可能誤解尚未拆解,但受到文章篇幅受限,要留待下周進一步分析。

本欄逢周一刊出。

歡迎交流上市公司的財技個案及招數,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收購守則」第3.7條──可能要約的公布

小檔案

?在就有意要約的確實意圖發出通知之前,如果有意要約人或有關受要約公司發出簡單公布,表現正在進行洽商或某名有意要約人正在考慮作出要約,則該公布通常已符合《收購守則》第3條所指的責任。

?假如在發出可能要約公布的1個月內,有關方面仍未就有關要約或可能要約發出進一步的公布,則必須發出公布,列明就該可能要約進行的洽商或有關考慮的進展。該項責任將一直維持至作出要約的確實意圖或決定不繼續進行有關要約為止。

?

#高仁 #財經拆局 #財圈識真假 - 翠華勵志故事延續篇上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7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