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集資$200億海嘯大割引鄭裕彤吹雞掃貨

2009-10-29  NM




上週開始招股的恒大地產,其上市推介會出現近年罕有的星光熠熠場面,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及華置主席劉鑾雄行孖咇撐場,連新股稀客星島主席何柱國、英皇老闆楊受成,以至一向「獨行」的長實主席李嘉誠,亦派公司執董出現,齊齊影大合照。

鄭裕彤率眾力撐恒大之餘,之前亦擔大旗,率領一眾富豪東征台灣,成功吞下AIG旗下、當地壽險市場最大的南山人壽。

如此「有默契」的富豪投資團行動,是金融海嘯後的首次。事實上,海嘯至今一年,雖然香港樓股齊反彈,但不少企業元氣大傷,仍要賤賣資產抵債,遂成為大孖沙的搵銀目標。然而,投資前景未完全明朗,為分散風險,富豪索性組團集體行動掃貨,屬試水行動。

上週二,內房股恒大地產舉行上市投資者推介會,儼如半個主人家的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帶領一眾城中富豪現身撐場,包括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大劉)、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中渝置地主席張松橋、「殼王」陳國強,還有甚少露面的星島新聞集團主席何柱國等,就連極少與其他富豪「埋堆」的長實主席李嘉誠,亦派出執行董事葉德銓現身,現場星光熠熠。

一 眾大「孖沙」,當日結伴同來同去,並明顯唯鄭裕彤「馬首是瞻」。早已是恒大股東之一的鄭裕彤,在是次招股中,與劉鑾雄分別出資五千萬美元,成為基礎投資 者,有六個月禁售期,其他隨行的富豪,異口同聲表示會出手認購。在富豪效應下,恒大公開發售首日,孖展額已超過十五億元。股民陳小姐,上週五亦以十萬元認 購兩萬多股。「有咁多富豪撐住,股價唔會太差嘅,我諗住短炒一轉就走。」陳小姐相信,恒大上市當日股價必會被炒高,到時便會套現離場。

富豪認購新股非新鮮事,但如此行動一致,聯群結隊現身,出錢出力,卻是近年少見。目標,正是包括恒大在內,一眾在金融海嘯前後重創的「跳樓貨」。

恒大鹹魚翻生

與 碧桂園齊名,廣東地產界「五虎」之一的恒大,去年三月已曾來港招股,並豪擲千萬元,於電視、報刊,及紅隧口大賣廣告,可惜股市由年初的高峰急轉直下,金融 海嘯響起前奏,恒大苦撐無效,最終因認購不足額,擱置上市。美夢變惡夢,不斷東征西討購地搏上市,令揹着一百四十億人民幣巨債的恒大,資產負債比率高達九 成五,公司陷入財困,主席許家印放下身段,四處向香港大孖沙叩門求救。

「許家印係喺老友楊受成搭路下,獲新世界主席鄭裕彤睇中,放水打 救。」一名知情人士說。恒大坐擁超過五千萬平方米地儲備,以廣東為主,發展至全國十七個省會及直轄市,土地有價。傳聞鄭裕彤的兒子鄭家純已借了三十億元給 許家印,至去年六月,恒大發新股,鄭家純公開以十一億七千萬元入股,換取百分之三點九股權。挾着彤叔「名號」,許家印即時獲美林及德意志銀行「加碼」投 資,以及中東科威特基金注資,前後共籌得逾四十億元,解燃眉之急。鄭家純更額外斥資七億八千萬人民幣,買入恒大佛山及武漢兩項目六成權益。

彤 叔「表態」後,一眾富豪軍團,陸續出動。今年七月,廣州恒大酒店開幕,彤叔便率領劉鑾雄(大劉)及楊受成等人,帶同英皇旗下明星成龍、容祖兒等,出席開幕 禮。事隔三個月,有恒大員工表示,見到彤叔再率團參觀恒大項目,十分勤力。終於,恒大今年十月捲土重來,招股價三至四元,集資最多六十四億六千萬,然而雙 雙大縮水,較去年大幅下調兩成八及六成一。

富豪貸款難借更難還

為順利上市,恒大的招股價定得「全城至平」,同期上市的對手, 如禹洲地產、卓越置業及明發集團,一○年預測市盈率在七至二十倍之間,而恒大只是四至六倍,恒大主席許家印都不禁說:「賣得太便宜,感到心痛!」急於上市 的恒大,皆因欠落周身債,其中以去年引入的新股東,包括彤叔,要求最「辣」。

去年三月恒大的每股招股價最高五元六毫,而六月彤叔在恒大瀕臨 爆煲時的入股價只是每股一元六毫五。而且,入股條約列明,若恒大在一○年三月前上市,最少要有保證回報一倍。最近,融資市場回暖,為把握時機上市,彤叔及 其他債主「大優惠」,同意將保證回報折讓一成八,但如果上市後一年內,恒大股價升幅未能補回扣減了的回報率,許定印便要個人作出賠償,最多達十七億元!

厚 達兩吋的招股書,充斥各種「苛刻條文」,可見恒大及許家印為是次上市,付出高昂「代價」。除各項保證回報外,還表明若恒大定價於三元,許家印便要額外出讓 四億九千萬股,讓彤叔等投資者認購,許家印持股量便由六成八降至五成八。而是次公開發售的十六億股中,有三成七為舊股,其中四億股來自許家印,其餘則來自 瑞信。對於賣舊股,許家印在記者會上多番迴避,最後由行政總裁夏海鈞代答:「賣老股是用作償還一筆瑞信債券的利息。」不過,鄭裕彤等富豪睇中的,不只是數 億元的保證回報,還有恒大的土地儲備。近年,新世界中國對內地市場野心勃勃,土地儲備達二千八百多萬平方米,是眾港資發展商之首。如今,鄭投資恒大兩個項 目,只是序幕,野心絕不止於此,而近年長實同樣積極在內地買地,李嘉誠肯以七億八千萬入飛,相信亦是同一因由。

東征台灣鯨吞南山

除了入股恒大地產,鄭裕彤、劉鑾雄和張松橋等還聯同其他富豪,進軍寶島台灣覓食,他們合共以廿一點五億美元(一百六十七點七億港元),買入美國國際集團(AIG)手持逾九成七的台灣南山人壽股份,成為台灣保險史上最大併購活動。

成 立於一九六三年的南山人壽,總資產逾四百六十億美元,擁有七百九十萬張壽險合約,客戶人數達四百萬,以總賬面值計是台灣最大的壽險公司,市場佔有率超過一 成一,全年保費收入達五百三十三億港元,截至今年八月底,公司淨收入廿九億港元,為當地保險業之冠。按富豪們今次的投標價,南山人壽市賬率只是一倍左右, 相比其餘兩間大型保險公司國泰金控及富邦金控的一點九倍為低,一班富豪可謂執到跳樓平貨。

早於一年前,南山人壽已傳出賣盤消息,皆因去年九月的金融海嘯,令AIG陷入財困,要向美國政府借逾八百億美元援助。為償還政府貸款,AIG遂標售非核心的南山人壽,並於今年七月正式接受入標。

「圍威喂」搵食團

不 過,這班富豪團並非親自出面,而是透過本身從事證券投資及電池生意的殼公司中策集團,以及私募基金博智金融合組財團參與競投。投得南山人壽的合營公司,中 策佔股八成,其餘兩成由博智持有。為應付收購,中策集團早於六月已公布一巨型集資計劃,擬配售七百八十億股,集資七十八億元,後來又突然終止配股,改為發 行可換股債券,同樣集資七十八億,用以與博智聯手收購南山人壽。就是這次的集資計劃,令這班富豪團班底曝光。

一名參與的富豪說:「朱太(金 利豐老闆)逐個打電話問有無興趣,佢話如果買唔成南山,唔使俾錢;買成咗之後,批可換股債券會變成正股,再俾錢。」認購這批可換股債券的富豪,本身都已老 友鬼鬼,其中一直受各富豪尊重的鄭裕彤,便認購四點五億元,劉鑾雄認購金額亦一樣。令人意外的,反而是揼本最多,達八億元的,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中渝 置地主席張松橋。人稱「佐治」,與大劉份屬世交的結好控股主席洪漢文,亦以公司名義認購五億元。加加埋埋,認購的富豪多達三、四十人。

無獨有偶,今次這個富豪團,如大劉、張松橋、洪漢文、中渝置地副主席林孝文及中南證券話事人莊友堅等人,早前都曾捲入電盈種票事件。

目標進軍大陸

以Seekers Master Fund名義認購中策可換股債券的莊友堅,表示一眾富豪對南山寄予厚望:「AIG賣咗南山之後,錄到十四億美金賬面損失,就知我哋買到平嘢!而且AIA早 年攞咗內地的外資保險牌,由於AIG同AIA係同一公司所以攞唔到。但而家南山剝離AIG,咁攞牌嘅機會就高好多。而家係一個俾南山發展大陸嘅好機會,如 果入到大陸市場,我哋就發達啦!」

香港富豪一舉投得南山人壽,爭贏中信金控、國泰金控及富邦金控三家台灣本地薑,然而當地民進黨人士卻質疑,與中策合作收購南山人壽的博智金融的資金來源跟大陸有關。台灣現仍不允許大陸資金投資當地金融業,當局亦擔心一旦南山人壽四百萬名客戶資料落入大陸之手,後果堪憂。

市 場盛傳,博智背後的資金其實是香港本地富豪。除已認購中策可換股債券的大劉、彤叔之外,還包括恒地主席李兆基及思捷環球主要股東邢李『火原』。台灣有報導 指,八月時博智金融聯席董事長Robert Morse,曾向台灣內政部捐贈一百萬美元協助當地水災重建,當時他還帶着李兆基次子李家誠,到台灣會見當地金融界人士。至於甚少與彤叔等人「玩埋」的邢 李『火原』,○二年辭去公司行政總裁之後,已開始減持思捷股份,現仍持有百分之八點七思捷股權,而多年來的減持行動,合共套現一百七十多億,大把現金苦無 出路,轉為投資金融亦順理成章。

淡市組軍圍擊「跳樓貨」

一名參與認購中策可換股債券的富豪,透露中標原因:「中信、國泰、富 邦三個對手有銀行業務,賣保險並非如南山般,要用好多保險經紀去sell,好可能會炒人,但我哋承諾唔炒人。」他又表示,這次買南山人壽,他們財團的出價 雖較中信金控的廿四億美金為低,但除了承諾兩年內不炒人外,他們並答應保留南山人壽品牌和制度、向員工退還公積金等條件,故最終中標。

一直 以來,富豪偶然都有組團東征西討,如早年投資大陸的新中港集團,及發展新加坡的新達城項目,但大多時都是各有各搵銀。然而○八年,由次按危機演變到金融海 嘯爆發,金融市場元氣大傷,資產價格急跌,富豪軍團遂組軍覓食減低風險。領軍人物,就是有「沙膽彤」之稱的鄭裕彤,緊隨其後的是非常尊重他的「股壇狙擊 手」劉鑾雄。

這對股壇「孖寶」,年紀相差廿六載,但相交超過三十年。緣份來自八七年,大劉參與鄭裕彤有份策劃的華資財團,狙擊英資置地。自 此二人多次聯手搵食。九八年,大劉炒期權輸突,亦是得彤叔出手相助。○一年,劉氏兄弟以三十五億元,收購崇光百貨,便預埋老友,將五成權益轉讓與周大福。 ○四年,持有崇光的利福國際上市,鄭氏現時仍為利福的主席兼非執董,而細劉劉鑾鴻任董事總經理兼執董。過去數年,彤叔及大劉多次一起認購新股,如結好、中 交建、眾安房產等。如今順理成章,成為富豪軍團的「靈魂人物」。

「麻雀腳」埋堆吃大茶飯

而以鄭、劉為首的富豪團隊中,每人均 負責不同角色。認購南山,由金利豐證券的朱太李月華牽頭;金利豐在行內出名專替三、四線上市公司或大股東提供融資服務,朱太在證券界人面甚廣,與大劉、洪 漢文等尤其友好。而入股恒大,就由一向跟開鄭裕彤搵食的楊受成擔任「探路及搭橋」角色。經營賭博、娛樂場所的楊受成,近年結識了不少內地的民企老闆,包括 恒大主席許家印。有恒大員工透露,早於○七年,已常見到楊受成在公司總部或樓盤開售儀式上出現,「早前恒大洛陽新盤開售,佢都帶埋成龍、范冰冰、容祖兒等 明星去幫手宣傳。」恒大出事後,楊受成隨即成為許家印的「指路明燈」。

至於在這兩宗交易中皆有認購、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中渝置地主席張 松橋,財力並非彤叔、大劉級數,但卻甚懂「鋪橋搭路」,成功「越級」攀附富豪搵食。當年張購入山頂道一號,便是大劉充當「紅娘」促成交易。曾有知情人士表 示,大劉私下暱稱張松橋做「阿嬌」,更經常帶他與楊受成會見彤叔等人,到酒店或賭廳「鋤大弟」。富豪「有錢齊齊搵,有難齊齊當」的搵食作風,一直不變。

富豪團早年敗陣

富 豪集體投資行動,時而有之,不過不是每次都「凱旋而歸」。例如於九三年成立的新中港,以星光熠熠見稱,其中股東包括何鴻燊、林百欣、李嘉誠、利漢釗、羅旭 瑞等,開業資本四億元,並由徐展堂牽頭出任主席。成立初期,徐滿腹鴻圖大計,包括興建高速公路、成立漆廠、鋼板廠及變壓器廠;並於各地設據點發展財務、股 票及期貨業務等。新中港曾斥八億元,向鷹君集團購入尖沙咀倫敦廣場全幢,成為一時佳話。當時其董事局更獲國務院總理李鵬接見,風頭一時無兩。

但 好景不常,新中港於短短五年間,便即陷入財困。當時新中港集團旗下的新中港財務,接受了不少二、三線股大股東將股份抵押,結果九七年金融風暴,不少孖展大 戶欠款,先後被數間銀行追債,及至清盤時負債約十六億元。當時有股東表示,公司已數年無開董事會,對公司狀況不知情,入股只是「俾面派對」。

至 於另一富豪團,便是成立於一九八七年股災後,由梁伯韜與杜輝廉創辦的私人銀行百富勤。當時有不少富豪支持,包括李嘉誠、榮智健、胡應湘和香植球等。十年 間,百富勤由三億港元發展成總資產值二百四十億元,地位僅次於藍籌股。而當年百富勤收購廣生行和泰盛國際亦成了一時佳話。直至九七金融風暴襲港,百富勤因 泰國、南韓及印尼的股、匯、債市銳挫,自身難保,於九八年一月踏上清盤之路。其後該公司由法國巴黎銀行購入業務,組成法國巴黎百富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5

超過200位員工 變千萬富翁


2011-5-2  TCW




四月二十九日,台灣將誕生數十位億萬富翁,以及超過兩百位千萬富翁。

這近三百位千萬身價起跳的人,中的獎不叫大樂透,而是「王品股票」。

這一天,王品餐飲公司的股票正式登錄興櫃,掛牌價三百零二元,換算下來,只要擁有三十三張以上的王品股票,就等於擁有上千萬身價。現在,王品集團將有超過 兩百位員工,成為千萬富翁,平均起來,王品集團每一家店,都有一位千萬富翁為客戶服務;更有幾十位的高階主管、資深店長或主廚,成為億萬富翁!

二○○四年,《商業周刊》曾經以「分紅二億七千萬的『海豚領導學』」的封面故事報導王品餐飲集團,當時(二○○三年)它的營收達十七億七千萬元,店數三十二家,打破本土餐廳一直難以跳過營收十億元的天花板。

第一招:即時激勵制度 從董事長到工讀生都可分紅

如今(二○一○年),它的營收已達七十億六千萬元,稅前淨利達十一億八千多萬元(含海外事業),店數達一百七十三家(累計至今年四月二十二日),七年的時間,營收幾乎成長了三倍,店數也成長超過四倍。

王品集團造就出「餐飲新貴」傳奇,讓在王品當個餐廳店長,也能年薪千萬,其中最關鍵因素,就是董事長戴勝益讓員工入股、每個月分紅的制度。

就去年來說,薪水加上紅利、獎金,王品集團的店長平均年收入一百五十萬元,區經理(每七家店設置一個區經理)平均年收入達三百二十五萬元。

這樣的激勵制度,讓店長、主廚把王品的店當成自己的店一樣付出,國內餐飲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新天地餐廳策略長許景明表示,王品集團的分享制度非常成功,老闆 戴勝益把員工當夥伴,而非夥計,讓第一線的現場人員願意努力貢獻,而這也是王品得以成功經營連鎖業的關鍵,「透過這制度,員工都比我還認真!」戴勝益開玩 笑說。

創立王品之初,戴勝益就從海豚願意往火圈裡跳,最大誘因是馴獸師的立即獎勵這個現象當中,領悟到「即時獎勵、立即分享」道理。

戴勝益說,即使現在為了讓公司股票公開上市,將股權整合,獎勵制度有所修正和調整,「但絕對有更大的誘因,因為這個海豚學的分享精神,是我們過去成功的原因,這個一旦失去,我們就沒有了。」

戴勝益最初自創的入股分紅做法是,每開一家分店,店長、主廚以上的主管,包括區經理、總公司的協理、總經理、副董事長到他自己,都依比率認股,所以,員工也是股東,只要該店賺錢,所有出資者就可以依持股比率分紅。

而現在各品牌只要開新店,資金全數由總公司負責,但戴勝益強調,公司絕對不會變成吃大鍋飯,「過去,每家店每個月的盈餘,都是下個月按持股比率直接分掉,現在則把三三%拿出來分,剩下六七%回到公司,等到隔年三月股東分。」

為什麼是三三%?戴勝益表示,這比率的設計,就是為了讓店長和主廚拿到的固定薪水和獎金的比例約為一比一,以平衡他們以前下個月就可拿到利潤分紅、現在要等到隔年三月後才能拿到另一部分的心理差距,而且從董事長到工讀生都可分到,「這樣激勵比較會出來,」他說。

藉由利潤共享的分紅制度,王品集團旗下每家店的店長就像是老闆一樣,把服務業最重要的細節都照顧到。最基本的體質培養好以後,才有資格進一步談擴張。

第二招:走多品牌路線 十個品牌群鬥,有利跨國合作

戴勝益很早就立下全球一萬家店的遠大目標,而這也是他讓公司股票上市的主要原因,一來是公司發展越來越大,每一家店就是一間分公司,股權越來越複雜,集團整合後可以統一管理、資源共享,並透過量大降低採購成本,人才調度也較為方便。

另一方面,王品原本旗下每個品牌財報分開,採取利潤中心制,但是若要跟國外企業合作,光靠單一品牌的力量太小,並且財務報表也不夠漂亮。戴勝益說,如果合併成一家大公司,這樣不僅較有機會和國外當地前三大餐飲上市公司合作,也能增加談判時的籌碼。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向寶僑(P&G)和星巴克(Starbucks)這兩個國際企業學習,「這是我在洗頭的時候想到的,我發現潘婷、沙 宣、飛柔、海倫仙度絲的洗髮精都是P&G的,可是每個品牌都發展得很好,多品牌策略反而讓集團擴張更快。」

於是,戴勝益為了讓他的餐飲王國快速擴大,決定每一至兩年開設一個新類別的餐廳,走多品牌路線,所有的餐廳可以直接複製王品牛排發展的成功經驗,「王品牛排十幾年前就十家了,現在也才十三家,畢竟一客一千二百元的牛排,大家不會常常吃。」

二○○一年,集團第一個新開發的品牌「西堤」(TASTY)牛排現在已有二十六家店,成為集團內店數最多的「獲利王」,去年每股盈餘(EPS)貢獻四.○七元,占集團獲利超過三成。

之後,王品發展的腳步也依據著戴勝益規畫的步伐,平均一到兩年就有一個新品牌誕生,目前已經有十個品牌。旗下有台菜、日本料理等不同類別品牌的欣葉餐廳執 行董事李鴻鈞表示,台灣的市場不大,若只有單一品牌發展容易被局限,他認為王品聚焦在餐飲,卻又發展出多品牌,且高度掌握了品牌差異性,「從菜單設計到產 品定價,區隔都很清楚。」

人才則是王品快速擴張的另一項秘密武器。法式餐廳法樂琪老闆張振民表示,像他自己之於法樂琪,個人色彩太過於強烈,因此擴張的腳步快不了,而王品有扮演智 囊團角色的「中常會」,以及每個品牌的負責人「獅王」,「不像我是主廚自己一個人出來創業,他們裡面除了戴董,每個領導者,也都很有創業精神。」

戴勝益自己也非常重視人才培育,像是未來的展店目標,就是以人才為基礎,而非市場商機有多大或資金有多少,他說:「有多少人才開多少店,以人才來為開店基準量,一步一腳印。」

第三招:要做品牌授權 學星巴克海外擴張,首攻泰國

不過,即使是他口中的「一步一腳印」,擴張速度都相當驚人,近三年兩岸新店數目不斷遞增,依序為九家、二十三家、四十三家,他預計今年再增加六十三家,未來以「等差級數」成長的方式推算,二○二○年兩岸達千店、營收四百億元的目標並不遙遠。

多品牌策略奏效,人才也跟上展店速度,但戴勝益的「萬店夢想」還是有一大段距離,於是他學星巴克做品牌授權,「就像國外的星巴克授權給統一超商一樣,兩邊都是上市大公司,才好談合作,這也是我把公司上市的目的之一。」

未來品牌授權會先以東南亞地區,例如新加坡、菲律賓及印尼等為主,目前已談定的是和泰國味集團(OISHI)上市餐飲集團合作,讓台灣自創的餐飲品牌「陶板屋」登陸泰國,不但可先收取得一筆授權金,未來還可依照餐廳營業額抽成,持續賺取利潤。

在王品的餐廳工作,端盤子的也能成為千萬富翁,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表示,這的確是很少見的,除了管理制度和人才培育與激勵的綿密系統以外,企業文化的徹底執行是重要因素,尤其服務業靠的不是機器,而是人,「王品的成功,你可以說戴勝益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重要的!」

【延伸閱讀】三位「王品之師」變獨立董事

王品四月二十九日登錄興櫃後,董事會將增加三位獨立董事,分別是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他們當中的共通點,也是這三人與王品結緣的因素,就是「王品之師」。

「王品之師」是王品內部教育訓練,每月辦三次,請來各領域成功人士,不論受邀者背景為何,皆以「我的人生體驗與成功之道」為題,自從一九九六年起,從未間斷,至今累計逾四百位王品之師。

王品之師從企業家、政治人物到藝人都有,其中不乏業界大老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不只企業家,還包括總統馬英九、陳水扁,以及演員田中千繪、吳寶春,甚至連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和呂安妮都聯袂出席。

戴勝益說,請王品之師來不是要講專業知識,因為專業知識到處可學,書裡就有了,「我們要學的是他們的人生經驗,碰到問題的心念和解決方法,之所以變成今天的他,一定有他的道理。」

戴勝益和中常會成員藉由王品之師機制,不但能近距離接觸,深刻體會成功者的親身體驗,也建立了人脈,「這次邀請三位王品之師擔任董事,他們只問董事長是不是還是我?五不政策還在嗎?我說都一樣,沒有改變,他們就答應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9

中環在線:200萬蚊名袋要黑人護駕 李華華


2011-5-4  AD




 

米蘭站 (1150)噚日舉行投資者推介會,專登搵咗三個公司有售嘅名牌手袋做賣點。其中一個價值200幾萬嘅愛馬仕喜瑪拉雅鱷魚皮鑽石限量Birkin手袋,大 會仲請咗位黑人保安睇住。主席姚君達做完推介,見到個袋就咁放喺大廳,都忍唔住問咗句,安唔安全。到佢嘅同事同佢講,全程有嗰位黑人保安睇住,佢先放心。

點解?因為呢個袋除咗貴,有錢亦未必買得到,要排隊訂購。o依家我哋見到嗰個就已經俾人預訂咗。講開又講,全港嘅米蘭站,部份分店都有請黑人做保安工作(圖)。因為佢哋每間舖閒閒哋有成六百幾萬銀貨,仲試過打風時舖頭俾人打劫,所以咪要請呢批外勞幫手睇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34

廖創興新抱$200億傳奇

2011-8-25  NM




歐美債務危機觸發全球股災,樓市 有高處不勝寒之勢,炒家要做足防風措施,但紀惠集團主席廖湯慧靄及行政總裁湯文亮,卻可冷眼旁觀。他們是本地隱形收租「大戶」,手上物業市值達二百億,單 是每月租金收入已三千萬元!但負債不足三十億,防風措施做到足。

廖湯慧靄(廖太)是廖創興銀行的八少奶;這邊廂,廖氏家族正回購家族中成員廖烈文手頭的集團股份,更傳出免去其董事職位,分家意味濃烈。那邊廂,廖太拿着 三十年前由丈夫廖烈正打的資本,從炒賣數十萬元車位到現時持有數百個商廈、豪宅及鋪位,手頭資產總值比市值六十億的創興銀行多一大截!

廖太還有個同舟共濟的弟弟湯文亮,甘心為她打拼,出謀獻計。湯氏比紛爭不斷的廖家團結;坦言「最聽家姐話」的湯文亮,接受訪問時說得坦白:「阿媽教落,最 緊要嫁個有錢人呀!」

近年代表紀惠向傳媒發言的是湯文亮,代表紀惠簽名買賣物業的也是湯文亮。不過市場傳聞,這個紀惠行政總裁也只是「丞相」,背後控制大局的是其家姐「太后」 廖湯慧靄,湯文亮回應說:「我唔介意人哋點講,家姐話我手氣好,暫時買入嘅物業都幾好喎,咪由我繼續簽名囉。」

就在辦公室訪問湯文亮期間,記者遇上穿了T恤、四個骨褲,一身撲素打扮的廖湯慧靄。甚為低調的她,見到鏡頭十分抗拒,對着攝影師,聲如洪鐘地說:「唔好影 呀﹗」回應對於家人的關係,溫婉之間亦流露一絲辛辣:「我哋一家人好好o架,邊個生日都會開party慶祝,又會一齊去旅行。哈哈,唔好寫八卦嘢,我哋唔 會好似人哋兩姊妹要爭啲咩o架!」

投資失敗焉知非福

這兩姊弟多年來分工合作,從不間斷。紀惠集團由廖太於七六年創辦,當年其丈夫廖烈正在廖創興負責九龍區的貸款部。在廖創興銀行任襄理的廖湯慧靄,獲廖烈正 打本數百萬元,成立偉邦投資公司,開始涉足財務地產。偉邦辦公室在旺角廖創興銀行大廈八樓,偉邦早年也得靠廖創興,「嗰時咩都唔識,無奈都要靠廖銀幫手, 借足九成o架。走出去搵銀行借錢,個個話你有廖銀做大水喉,使咩借吖。」湯文亮說。另一方面,偉邦持財務公司牌照,以財仔名義向外資銀行借入成本較低的同 業拆息(Hibor),買賣住宅物業。湯文亮憶述說:「當時一般銀行按揭息率差不多要十二釐,但用財務公司名義借Hibor,成本才三釐,但豪宅收租卻有 八至九釐,可謂穩賺。」這招「好使好用」,其間偉邦買賣多個豪宅,如舂磡角海天徑華翠海景別墅二十多個單位,後來偉邦改名紀惠集團,物業長揸不放;偉邦這 時期尚屬小規模,直至九四年,是集團的一大轉捩點。當年有感香港物業價格太貴,廖太想回內地發展。湯文亮先行花一年時間,走勻東莞、惠州,最後在中山小欖 落腳,做發展商自行興建物業。不幸遇上國家宏調,銀根收緊,部分項目幾乎爛尾,幸好投資額只是八千多萬。是次失敗,焉知非福。九六、九七年,香港樓價高 企,他們就是因為在內地的資金未回籠,未有入貨,最終樓市見頂,他們無債一身輕,幸運地避過了一劫。湯文亮說,直至○○年,投資中山的資金終於回籠,他們 見過鬼怕黑,開始退而求其次買入車位。「當年公司仲有豪宅喺手,但可用資金實際得幾億。車位入場費平,又有六、七釐回報,風險低,先迫不得已買,但買賣車 位缺點係煩,升值慢。」三年間他們前後掃入三、四千個車位,如鯉景灣、黃埔花園及紅磡中心等來收租,令廖太贏得「車位天后」的稱號。

食正升跌浪

湯氏姊弟慢慢來,等到真正的黃金機會——○三年沙士。當時湯文亮見市場上大部分物業價格跌得十分低殘,且有大量銀主盤湧現,便向家姐提議轉型買鋪。為了套 現更多資金,他先把同一屋苑的三成車位提價三成賣出,再把餘下七成車位按予銀行承造按揭,如鯉景灣涉及近三百個車位,他說:「由於貨源歸邊,提價都賣得 出,我哋拎去銀行造按揭嘅車位估價相對上升,又借多咗錢。」他把借來的錢、車位租金收入,加上內地回籠的資金總共十億元,全拿來買「銀主鋪」,第一個買入 的鋪位,是位於告士打道二百號地鋪,當年只需七百五十多萬,收租四萬元,如今租金已升至十五萬,該鋪市值更達六千萬,升幅近七倍,湯文亮指○三至○五年用 清十億元掃貨:「十億買貨,俾三成首期,即係可以買到幾十億貨,依家仲要升值十倍八倍,你諗吓個槓桿幾大!」在香港能抓緊一兩個地產機遇,足可成為巨富, 紀惠集團就是典型例子。湯文亮指紀惠算是順風順水,最困難是○八年金融海嘯,東亞是紀惠集團主要往來銀行之一。「最驚係當時傳東亞擠提,我日日坐唔安,心 理壓力好大。銀行死,第一時間call loan,物業又賣唔出,點可以唔驚。」後來政府宣布擔保客戶存款,平息擠提風波,他和家姐叫齊同事,返公司開香檳慶祝。

股票擔保搏升值

不過眾多銀行中,仍有較保守的要按規矩追收物業估值的差價,當中包括滙豐,要紀惠放低五億元做擔保。最後湯文亮想了一條好橋跟銀行協議,「我睇好當時藍籌 股價低殘,話照放五億元做擔保,但你哋要用來買藍籌股票增值。」結果證明湯文亮眼光獨到,現時該批股票已升值達三倍。投資物業,銀行的角色尤其重要,為取 得銀行的信心,湯文亮說:「紀惠一直最堅持就係唔會遲還錢俾銀行,故就算銀行要call loan(收緊貸款)都唔會第一個call我哋先啦。」現時,主要的往來銀行包括恒生、中銀及東亞,但有時也會幫襯其他銀行,「有時人哋嚟拍門,都要俾啲 生意人哋做。好似我哋幫新加坡政府買入中遠大廈,梗係要用番星展銀行啦。」俾面派對,就是為了有日銀行真的落雨收遮,紀惠也有後着。

姊弟分工合作

現時紀惠手頭四成是商廈,其餘三成商鋪、三成豪宅,全部長線出租,還保持公司流動現金達十億元,負債只三十億,較市值不足一成半。「我哋會漸漸增加甲廈的 數目,賣走手上的乙廈,因為甲廈有市價,市價係幾多,租金就係幾多,大機構唔會同你為咗少少錢講價。」買商廈,要一層層的掃,「你可以控制同一層嘅租客組 合。」買鋪,就面積愈大愈好,最好是相連鋪,可以打通,「香港將來都係連鎖店嘅天下,小鋪做唔住o架!」 另外他們還掃入一幢幢物業,包括佐敦柯士甸廣場全幢。現時紀惠規模龐大,有一次廖太不明所以地去問湯文亮:「細佬呀細佬,點解我哋有咁多錢嘅?」湯文亮唯 有回應:「家姐呀,梗係我知你唔知啦,你睇我哋戶口,總之有囉!」 湯文亮與另一弟湯子亮大學畢業後,已即時回港任廖湯慧靄的左右護法,讀會計的他負責投資部、讀建築的湯子亮負責工程部,出資的廖湯慧靄就是公司的「太 后」。湯文亮指這個「太后」性格很強,他記得家姐十七歲就在美國認識了表哥的同學廖烈正,二十一歲就結婚,感情好得很,但○三年廖烈正突然離世,「全家人 都好upset,家姐反過來安慰我哋,佢同大家講,地球都係要繼續轉o架啦。」

揣摩家姐心意

廖太的強悍作風在公司亦然,「家姐唔會出橋,佢只係一個decision maker,我要負責俾solution佢,而唔係俾questions佢。」湯文亮說。他經常要如一般打工仔般自行揣摩家姐想法。「就算佢唔鍾意,都永 遠唔會親口拒絕我。佢唔出聲就要知咩事啦,幾想買個物業都要縮。反而有時佢say no,又唔係真係no,你要再諗方法向佢解釋一次。」他記得,有次測量師行第一太平把位於銅鑼灣的一個地鋪招標,湯文亮想買,「正貨嚟,我憑感覺家姐會 買,但佢一直無話好,又無話唔好,但聽日中午截喇。」於是他凌晨打電話叫律師、經紀於截標前的九時半齊集辦公室,契照睇、支票照樣準備,「點知最後一刻佢 真係決定去馬,好彩我已經準備好晒。」廖湯慧靄抗拒應酬,除了出席慈善及婦女會的活動,其餘就由湯文亮來頂上,他說:「佢係一個師奶嚟,佢同人都無咩話 題。」相反,湯文亮自問強項是「Dead Time Killer」,「有次同個客簽約喇,律師去咗搞文件,得番我同個客喺房,兩個人靜英英,講咩好?唔通講番個物業咩﹗一講佢後悔點算?梗同佢講吓天文地 理,等佢無時間諗番個物業。」記者就見識到其本領。在陽明山莊會所吃晚飯,喝了兩杯紅酒,湯文亮由微積分說到唐詩三百首,猛叫記者開詩題,由他唸,不知不 覺便唸了近兩小時。說到敏感話題,他又突然站起來,走到旁邊的紫砂茶壺櫃,說想找個給記者看。

創興銀行發展阻滯多

創興銀行(前身廖創興銀行)於一九四八年,由廖寶珊創辦。廖家是潮州人,有着「家己冷」性格,故銀行的家族色彩濃厚,上位亦講輩分。銀行由廖烈文、廖烈 科、廖烈武及廖烈智主力打理。大佬廖烈清早於五十年代去世,三哥廖烈科於九八年意外逝世,一直主理銀行的二哥廖烈文則於○九年退休,現時由四哥廖烈武任創 興銀行主席、五哥廖烈智任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廖銀由廖創興企業持有,而廖創興企業則由廖氏集團持有。一九九四年,廖創興企業分拆廖銀上市。廖銀董事態 度保守,致發展步伐緩慢,現時市值只有六十多億,分行五十一間。○六年,廖銀易名為創興銀行,淡化家族色彩,有傳就是為賣盤作打算。可是,多次傳出賣盤消 息,至今均無下文。年初,已退休的廖烈文把持有的百分之二十三廖氏集團的股權,賣予其子廖駿倫的民豐控股,但最後遭其他廖氏集團股東拒絕,廖氏集團成員近 月更回購廖烈文手上的廖氏集團股份,及免除其董事職位,股權爭拗沒完沒了。

排行第二的大家姐

在澳門出生的湯氏,其父親早於五七年已過身,母親羅鳳蘭在澳門開設「利源棧」經營木材生意,另外靠幾個鋪位收租,養大其四兄弟姊妹,湯文亮回憶說:「我哋 細細個已經學寫租約。阿嫲同阿媽教落,一鋪養三代。」湯文亮一畢業,在母親半推半就之下便加入紀惠,從未打過工:「阿媽話你係加拿大一個人搵到咩工,返嚟 幫家姐好過。」廖湯慧靄是家中的二家姐,上有一姊,但湯文亮說這個二家姐卻有着大家姐風範。「其實家姐唔惡,唔會開口鬧人。但都令你驚,呢啲叫威嚴。」不 過最令他尊敬家姐的原因是,「佢會幫你安排好晒你嘅生活,你有病,佢會幫你搵晒最好嘅醫生,唔使你擔心。佢有嘅人脈關係,我哋唔會有嘅。」那次被銀行向他 們追收物業差價,「家姐突然間攞張兩億元支票出嚟,話係佢買股票買樓賺番嚟嘅私己錢,佢二話不說放咗喺公司,說隨時可用。」廖太是家族飯局的搞手,湯文亮 本月二十八日,六十大壽,廖太向他事先張揚送大禮,他像小孩子般笑不攏嘴地說:「佢話會送隻六十萬的錶俾我!」二十多年來,他沒想過自立門戶,連與家姐鬧 意見也沒試過,他說得坦白:「阿媽教落:『最緊要嫁個有錢老公呀!』」 湯文亮甘心做阿二,他說在紀惠多年,一直都是General Manager,近年才升任行政總裁,他說:「有一日有個經紀上嚟,問我係邊個,我話係普通經理,於是佢問可唔可以叫個高級啲嘅人見佢。都係為咗工作先改 職銜咋。」

交棒予第三代

廖太和湯文亮,已準備把紀惠交棒予第三代。廖湯慧靄兒子廖偉麟○三年從美國畢業回港加入紀惠,與湯文亮一樣負責買賣物業。廖偉麟說:「我返嚟幫阿媽係承 擔,而佢同爸爸都教我好多物業上面嘅知識。」事實上,廖偉麟是廖創興的第三代成員,不過一直以論資排輩作上位條件的廖創興,現時主席仍是由第二代廖烈武擔 任。相反,在母親提攜下,廖偉麟短短幾年,已升任至紀惠集團副主席。「依家幾千萬個啲物業就放手交俾Jeffrey(廖偉麟)負責o架喇。」湯文亮說。他 的女兒湯振玲四年前亦加入紀惠負責租務,湯文亮兒子湯振邦、湯振宇則負責紀惠工程部。年初,廖創興家族的廖烈文在未經其他家族成員同意下,把其廖氏集團約 二成三股份,售予其子廖駿倫的民豐控股,廖氏集團成員欲向臥病在床的廖烈文回購其手上的廖氏集團股份。傳聞這批股份回購價近五億,湯文亮對此傳聞不禁說: 「要廖烈文離開家族,都係分得五億!」以往湯文亮會與姐夫廖烈正吃飯聊天,廖烈正死後他與廖氏其他人已無聯絡。由於紀惠始終由家姐廖湯慧靄打本,湯文亮經 常這樣說:「記住廖太先係大股東,Jeffrery先係接班人。而且個pool咁大,使咩爭啫。」說完,哈哈大笑。他與太太及子女同住陽明山莊近五千呎頂 層單位,每天他凌晨四、五時起身寫稿、上班前到會所游水,每天九時回到辦公室處理公事,大部分時間下午就放工,即使留在辦公室,也只是與經紀、同事喝喝紅 酒,風花雪月,樂得悠閒。

家族兵團交棒下一代

1.07年加入紀惠。成績優異,是拔尖生,於科大Global Business畢業。為人細心,故負責管理約三十至四十億物業租務。曾以一點八億掃入三十多個錦綉花園單位,最後因物業有僭建清拆令而取消交易。

2.03年加入紀惠,於美國修讀經濟,數口精,故負責集團數千萬元的物業買賣。為人亦較進取,

間中會摸貨獲利,與集團保守作風迥異,但摸貨數量只佔總投資一成。

3.08年加入紀惠,較少接觸傳媒,除了跟父親監督工程,亦同樣擔任紀惠租務部經理,

負責公司招租及管理。精於繪圖,故跟隨父親為集團物業畫圖則。

4.加入紀惠未夠一年,跟隨父親學習工程工作,積極受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2

名律師挑最棘手的先做 從容管好兩岸200位律師

2011-9-19  TCW




採訪前夕,黃日燦才剛從肯亞度假 回來;緊接著又提前舉辦了六十大壽的慶生晚會,七十多人的聚會直到深夜才結束,隔天一早接受專訪時,看起來仍一臉神清氣爽。

麻煩的先搞定, 輕鬆事更不會拖

眾達是台灣前三大的法律事務所,台北所主持律師黃日燦同時也是大中華區業務主持人,管理台北、上海、北京、香港兩百名律師, 每天要處理大小雜事不下百件,大則關乎幾十億元以上跨國購併案,小至公司的行政事務。

這樣日理萬機的人,大概不難想像其案牘勞形的樣子。但 這些公事,都阻礙不了他愛玩、愛旅遊的一顆心;每週還固定撥出時間練瑜伽、寫書法,這半年來也開始學起太極拳;不禁讓人好奇,面對這麼多繁複工作及多重角 色,還可以兼顧生活品質與休閒活動,黃日燦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原因,黃日燦一言以蔽之:「最棘手、最麻煩的事情最先做。」他說,「三十多年 下來,這對我可能是幫助最大的,如果沒有這麼做,我不可能做到今天。」他半開玩笑的說,照他的工作內容,彷彿已經活了一百五十歲,說明了這個習慣幫他增加 工作效率,快速體驗人生。

時間拉回三十二年前,黃日燦從美國西北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後,到香港從事大陸市場的相關法務工作,「那是我第一次眼 界大開,知道一個國際律師可以忙到什麼程度!」黃日燦說,當時處理事情幾乎是以分鐘為單位來切割,分秒必爭,讓他迫切感受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除 了時間的緊迫性之外,事情的「多樣性」更是挑戰。黃日燦形容,做律師的就像開雜貨店、理髮店一樣,永遠不知道什麼人要進來,也永遠不確定明天的生活會是怎 樣,「那個時候,遇到比較麻煩的事情,會想說明天再做,但明天又有新的事。事情放越久就越煩,煩了以後就更不想碰它。」

其實,這種反應和大 多數人一樣,喜歡讓自己的心情停留在一個舒適圈,讓心情保持愉快,卻忽略了這對事情的解決完全是背道而馳。

於是,日積月累下,黃日燦發現, 已經很努力的自己,每天的事情還是做不完,桌面文件總是堆積如山。「除非我不做這行業,不然永遠都是事情比時間多。」而且,困難或麻煩之事若放著不處理, 即使先處理別的事,心還是懸在那裡,影響了做其他事的心情和狀態。黃日燦終於體悟到:「遲早要做,與其遲,不如早。」

舉例來說,有時候律師 在看案子時會出現盲點,這時多數人通常會想說「等下再想」,但黃日燦認為,「等下再想」這件事情已經造成心理負擔,「我的經驗是,現在想不出來,擺兩個鐘 頭就想得出來,這種事發生的機率是有,但非常小。」

幾次嘗試後發現,先做完最棘手的事會有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接下來就很順手,因 為感覺上再沒有更難的事了。「當你知道這麼做是有利的,並實際享受它帶來的好處,你就可以持續下去。」

快速提綱挈領,收信五分鐘就回

能 抓出最重要的事情來,對於處理事情的輕重緩急,心中也早有了排序。他說:「最難的事都能先處理,簡單的事情就更沒什麼好拖的。」這麼做,除了可避免負面效 應外,更能帶來正面回饋。

比方有一次,有個日本客戶,寫E-mail來問黃日燦有關來台投資和購併的幾個法律問題,客戶發出郵件之後,去上 個洗手間再回到座位上,不到五分鐘,已經收到回覆,「結果,連寫E-mail也都按照制式規矩來的日本人竟然回我一個wow,那我就知道這個客戶跑不掉 了。」後來這客戶還幫他介紹了好幾個客戶。

和黃日燦共事將近十九年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陳泰明說,一般律師總想要面面俱到,鉅細靡 遺的掌握全貌之後再做出回覆,「黃律師懂得快速提綱挈領,掌握住黃金時間。」

黃日燦用他常從事的網球運動來比喻:只要早半秒鐘到位,就從容 很多;晚半秒鐘,注定永遠疲於奔命。

這樣的好習慣讓黃日燦在事業上很早取得成就,並不斷自我突破。一九九○年從美國回台灣時,他成為眾達全 球唯一的華裔合夥人。在台灣二十一年來,陸續完成幾個轟動一時的案子,包括雅虎購併奇摩案、富邦金控購併荷商安泰人壽等等。

這個習慣隨著職 位越做越高,事情越來越多,而變得難度更高,「但是它創造的價值也越來越高啊!」黃日燦說,他現在雖然不必事必躬親,但他若不發動,下面的人也動不了, 「假如我一有遲疑,留在我手上,那事情還是我的,只會累死自己。」他在管理上一樣貫徹這個習慣的精神:「該交辦、授權、給指示的,一定要馬上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53

从$200到不足$2:“中国互联网第一股”浮沉录

http://news.imeigu.com/a/1312531376122.html

无论从一开始做门户网站、还是到后来做软件,这家公司很少有过让市场惊喜的核心业务,市场和投资者甚至只能通过公司分拆计划才能辨认出它的业务体系。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华网、CDC集团的业务重心却长期依赖资本运作维持营收。

截至2011年7月23日收盘,中华网的股价为2.09美元,市值7361.4万美元,每股亏损0.51美元。一天以前,这家公司因未能按时向SEC递交2010年年度报告(Form 20-F)收到纳斯达克书面警告。

12年前的1999年,中华网作为第一只打着中国概念的互联网股票登陆纳斯达克。2000年2月,赶上了互联网史上最大泡沫“尾班车”的中华网,股价一度高达220.31美元,市值更一度超过50亿美元。

随着泡沫破裂,中华网股价便从急速下挫进入到漫长的一落千丈,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8月5日),其股价报收1.42美元,市值5001.6万美元。

这里,我们简单回顾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看看它从220美元到2美元经历了怎样一条“过山车之路”?还是否有机会“东山再起”?

【图1:中华网历史股价图】

公司架构

【图2:CDC集团架构图】

如 今的母公司“中华网”底下,有CDC软件、CDC全球服务、CDC游戏和China.com四家子公司。而在整个集团内部,又一共有三家上市公司:即 1999年最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华网,后更名为现在的“中华网投资集团”(NASDAQ:CHINA)、简称“CDC集团”,2000年在香港上市的中 华网(8006.HK)和200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CDC软件集团(NASDAQ:CDCS),母公司CDC集团分别拥有79%和85%的股份。

从中华网到CDC集团

--上市:精致的资本故事

中华网当初的成立,可谓希望到资本市场上分一杯羹的新华社“无心插柳”的结果。但后来的上市及成功,却是一个经过精心包装的资本故事。

1994 年,新华社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简称“CIC”),打算建立一个仅针对国内用户的“国中网”。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 展让最初计划流产,而已经拿到大笔初始融资的CIC必须给投资者一个交代,于是才有了1996年成立门户中华网公司(China.com.Co、即日后的 上市公司)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末期,几乎每一只科技股都受到市场热捧。决心加入这场狂欢的CIC用近两年时间,对中华网进行了一系列 业务拓展和资本运作:注册Hongkong.com、Taiwan.com两个域名,控股网络咨询公司TheWeb Connection和将纽约的24/7媒体公司签订协议,让对方为自己提供网络广告连锁代理和广告软件业务。

除了为公司注入更多业务元素之外,中华网还被注入了实打实的资金:据招股书的信息, 通过CIC注资、私募和出售股权,中华网在上市之前就拥有高达6千万美元资金。

事实上,在中华网上市前夕,国内门户生态已初步形成。在内容上,中华网与后起的新浪、网易和搜狐已开始拉开距离,而当门户主要依靠网络广告挣钱时,并不单纯做门户的中华网又将更多精力投到了互联网解决方案上。

但 这个日均访问量只有20万、全年营收仅350万美元(主要来源于网页设计)的中华网,还是成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一方面是全球互联网泡沫(以及当时还 颇为新鲜的“中国概念”)的助推,另一方面,其创始人之一、香港人叶克勇功也不可没。在雷曼兄弟的帮助下,擅长讲资本故事的叶克勇将中华网包装成一家拥有 两岸三地门户业务、集网络咨询和网络广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互联网公司,更成功拉到了大名鼎鼎的美国在线等大股东入股。

1999年7月,中华网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反响大超预期,一举融资9600万美元。再后来,是中华网次年的“乘胜追击”:2000年1月,中华网再次发放新股,募资3亿美元;2000年3月,中华网分拆旗下的门户网站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募资1.7亿美元。

--接连错失广告和无线业务

就 在中华网在纳斯达克大获追捧后的不到1年内,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三家网站手里拿着软银、高盛等国际投资机构的巨额投资和从 IPO中获得的融资,为争夺当时仅有的890万中国网民大把烧钱。以网易为例,2000年光是投在“网聚人的力量”一支广告上的开支就多达410万美元, 占到运营费用20%。

此时,中华网却没有“跟风”,而是将精力投入到非门户本行、且营收逐年下降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中。也就在这一年,中华网迅速被卖广告卖得风生水起的三大门户超过。

这一年另一半故事,是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所有网站都被迫开始寻找持续而清晰的盈利模式的。上市当年,新浪、网易、搜狐、中华网均处于亏损状态,网易更一度因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被摘牌。

跌 入低谷的几大门户重新开始寻找新的利润支点:新浪凭借海量免费新闻资讯和服务吸引巨额流量,死守住以广告为核心(占运营收入80%)的模式;网易转攻网络 游戏,2002年在三大门户中率先盈利;搜狐则围绕互联网产业链发展了一套“综合发展模式”,并逐渐培养出战斗力极强的营销团队。或短信(无线)、或游戏 或广告,看准定位的三大门户此时已稳占山头,唯独中华网的模式依然凌乱和不成气候。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推出“梦网”计划,让来钱很 快的无线业务成为门户网站的重要盈利平台,中华网依然选择了靠边站。整整两年后,在互联网方案上没折腾出来效果的中华网,才打算借无线翻身。2003年4 月,中华网花费1400万美元收购短信服务商掌中万维网,但据业内人士当时透露,这项收购换来的月入却只有30万人民币,与单季度收入则以数百万美元计的 三大门户拉开几何级差距。

--无线与游戏:“收购—上市”之路的败笔

中华网首次实现季度盈利,是在其上市后第三年,但盈利途径是利息收入。中华网2002年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在1572万美元营收中,利息收入达478万美元。正当各大门户网站各自忙于强化自己定下的商业模式时,中华网不断重复掂量着两件事:分拆上市和收购。

2004 年,事实上已被甩出“四大门户”之列的中华网又开始打分拆上市的算盘。由于收购的来的无线增值业务有了一定起色,中华网则马上计划分拆(门户属下的 china.com、hongkong.com和taiwan.com)手机和互联网业务,并成立新公司CDC Mobile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中华网不幸撞上Tom.com几乎一模一样的分拆计划,最终上市未果。

对中华网创始人、公司其时实际的主持人叶克勇来说,“有了钱就可以占得先机,通过收购和新的投资来弥补不足”是其一贯思维。上市流产后,2005年,中华网更名为中华网投资集团(即“CDC集团”),同时着手新一轮互联网业务扩充,方式依然是收购。

通 过香港上市公司China.com,CDC先是通过入股、后全资控股收购了当时国内比较知名的游戏运营商“一起玩”(17GAME)。收购完成刚半 年,CDC集团就在2006年12月把China.com的整块游戏业务全部回购,整合为集团旗下子公司CDC游戏,为分拆上市做准备。整合后的CDC游 戏,2007年通过收购光通等网络游戏发行商不断壮大,并成立专做国际发行的新子公司——中华网游戏国际(CGI)。

据CDC集团年报披露,CDC游戏营收主要来自《热血江湖》、《特种部队》、《星战前夜》和《神泣》四款游戏,其中《热血》长期为CDC游戏贡献超过50%营收。这四款“顶梁柱”游戏,无一不是通过收购游戏运营商所得,CDC游戏自主研发的游戏少之又少。

由于无线业务和CDC游戏的海外发行部分(CGI)连年亏损,2008年,CDC集团不得不停止了这两项曾经都有过上市计划的业务。

--2009CDC软件上市:靠外行重生?

至 2006年重组完毕时,CDC集团正式划出CDC软件、CDC全球服务、CDC游戏和China.com四块业务。当年11月,CDC集团发售1.68亿 美元可换股优先债券,并成功吸引到12家机构投资者购买。这笔融资后来绝大部分被用于支持叶克勇宏大的软件、游戏收购计划。

2009年8月,CDC软件在纳斯达克上市,再度募资5760万美元。CDC软件本身就是一个依靠整合软件公司而成的公司,由罗斯系统、匹维托、JRG、IMI等当时国际知名的软件企业组合而成。自CDC软件成立之日,公司每年都会到海外寻找收购对象。

【图3】

按照CDC软件公司网站上公布的信息,这笔融资后至2010年底,CDC软件接连收购了多达16家公司,可是这些收购并未给CDC软件的营收增长带来太大变化。从2006-2009年的运营情况来看,收购似乎没为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带来明显改观(如上图)。

正如叶克勇所说,CDC软件的发展史完全是一部收购史,公司营收的增长也主要来自并购。

与 其他IT企业通过战略并购加强业务能力或开拓新领域不同,CDC软件的并购看上去杂乱无章:首先收购来的公司分布各行各业,再者是收购回来的公司也未见有 思路的整合,至少是整合的不好。CDC软件将自己定位为“混合型企业应用软件公司”,其实就是缺乏清晰的产品路线和业务规划。

从CDC软件财报中可见,公司主要业务为软件许可、硬件销售、专业服务和维护,为医疗和制造企业提供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相关实施与维护服务,既承接软件实施、也提供技术支持和IT咨询。

但 是,几年下来,市场并没有看到CDC软件在CRM、SCM的某个领域表现出核心竞争力,营收主要来源还是靠销售硬件和软件许可,很难想象它能发展为有能力 承接较高附加值核心业务的主流软件公司。而通常情况下,并购后若没有合理整合,公司业务不仅不能扩大、反倒容易陷入业务流失。

从员工人数上 看,CDC软件目前只有大约1400员工,基本是分布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地的子公司,规模与印度十几万人、美国七八万人的企业相比可谓微不足道,更 让人质疑其承接行业中大企业核心业务的能力。员工规模小意味着,公司很可能长期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低附加值的杂活,因此也难以取得长足发展。

CDC集团机会几何?

【图4】

CDC集团递交给SEC的2009年年报(20-F)显示,2007年-2009年,CDC集团的运营利润均为负值,亏损额在500-1200万之间,2009年依靠其他非运营上的收入才让净利润转正。

从各部分营收数据可见(如上图),支撑着这家公司营收的,正是那家几乎完全靠收购重组得来的CDC软件,普遍比较挣钱的游戏业务对营收贡献率排倒数第二,仅次于目前依靠广告和办展会挣钱的China.com。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CDC软件的长期竞争力也不太乐观。

实际上,CDC软件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华网、CDC集团多年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侧面:从一开始就不想依靠自身发展壮大,希望通过收购的“捷径”做大。

无论从一开始做门户网站、还是到后来做软件,这家公司很少有过让市场惊喜的核心业务,市场和投资者甚至只能通过公司分拆计划才能辨认出它的业务体系。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华网、CDC集团的业务重心却长期依赖资本运作维持营收。

早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成功,让创始人叶克勇显得很有底气——公司发展每到一个坎,就在市场上转一圈,挖掘已经开始挣钱的业务,收购、整合并重新包装,又是一条新的业务线。

问题是不断的收购,最终给这家公司注入两个致命弱点:第一,公司本来就没有核心竞争力,过于依赖收购让公司进一步丧失内部发展动力;第二,由于通常只收购业务成熟的公司,业务发展长期“慢半拍”,使得公司屡屡在无线、增值服务上全面落后市场主流,只能“捡剩饭”。

大事记:

1994年,新华社在香港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简称“CIC”)

1996年,CIC在百慕大群岛注册CIC控股公司,将部分股权出让给海外风险投资者,钱果丰任董事局执行委员会主席,叶克勇任董事局副主席

1997年,CIC在开曼群岛注册从事门户网站及相关业务的中华网公司

1999年7月,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8600万美元

2000年1月,中华网再次发放新股,募资3亿美元

2000年3月,中华网分拆旗下香港网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募资1.7亿美元,手中现金增至5.6亿美元

2005年,中华网更名为中华网投资集团(简称“CDC集团”)

2006年11月,CDC集团完成1.68亿美元可换股优先债券发售,买方为12家机构投资者

2006年圣诞节前后,中华网将游戏部门卖断给其母公司CDC集团,价格1亿多美元

2009年8月,旗下全资子公司CDC软件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5760万美元

2011年7月,CDC集团、CDC软件因未按时递交年报,均接到纳斯达克书面警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6

鞋匠之子變身兩岸眼鏡大王 用50萬拚出200億身價 寶島科董事長蔡國洲:每天被笑一點,就每天進步一點!

2012-02-27  TWM




蔡國洲,一位來自彰化鹿港小鎮的 鞋匠之子,如何靠50萬元起家,變成身價超過200億元的眼鏡大王?

海昌隱形眼鏡,又如何從幾乎退出市場的美國品牌,最後在他的手裡起死回生,變成打敗嬌生、博士倫的中國第一?

撰文‧方沛晶

「凡是與眼鏡有關的,就與我們有關!」戴著最新鈦合金無框眼鏡的寶島科與金可集團董事長蔡國洲豪氣地說,這位略帶海口腔調的五十六歲中年男子,為何有如此 的自信?因為從彰化鹿港小鎮到中國的上海,他以十坪大的家庭工廠開始,拚出一個兩岸最大的眼鏡王國。

金可是亞洲地區唯一從一般眼鏡、太陽眼鏡、隱形眼鏡,到眼藥水、眼鏡盒都有能力製造的公司。靠五十萬元起家,蔡國洲從一位鞋匠之子變成兩岸眼鏡大王。事業 體包括生產鏡片、鏡架、隱形眼鏡,另外還擁有兩岸最大的眼鏡連鎖店,在台灣的泛寶島眼鏡體系有六百家店,中國寶島眼鏡展店數則超過千家,估計目前身價超過 二百億元!

耳濡目染

從母親身上學到做生意基本功不只在傳統眼鏡通路稱王,甚至連旗下海昌隱形眼鏡也打敗博士倫、嬌生等國際品牌,成為中國第一。去年,海昌年產量一.五億片、 市占率三五%,等於在中國每賣出三對隱形眼鏡,就有一對來自海昌。

江蘇丹陽,是擁有六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也是中國眼鏡之鄉,蔡國洲的眼鏡生產祕密基地就設在這裡。打中國市場,從中國古鎮出發;而蔡國洲的眼鏡人生,也是從 另一個台灣古鎮──彰化鹿港開始。

出身於鹿港小鎮,大學時念交通管理系的他,之所以能在光學領域獨占鰲頭,是因為兩位女人和三場意外。

「第一位女人是我母親,她教我做生意、跑業務的基本功。」蔡國洲說,爸媽在鹿港鎮上經營「月星鞋店」,爸爸是鞋匠出身,媽媽負責銷售,雖然店裡生意不錯, 但扶養六個孩子的開支龐大,開學前得靠母親到處借錢才能繳學費,家裡也只有排行老大的蔡國洲才能穿新衣,弟弟們都是撿他的舊衣服穿。

從小,蔡家幾乎沒有圍在一桌吃過年夜飯,因為除夕夜生意最好,爸媽忙著搬貨,孩子幫忙客人試鞋。蔡國洲從小就知道,要像媽媽一樣臉笑、嘴甜、腰軟、手腳 快,客人才會來「交關(台語:光顧)」。

客廳當工廠

妻子兼差、跟會籌創業基金中學時,蔡國洲遇到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女人。和九把刀執導的電影《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幾乎一模一樣,蔡國洲就讀精誠高中時,遇到了他的「沈佳宜」──同班同學邱麗芳,兩人從高中開始交往,八年後結婚。

退伍後蔡國洲的第一份工作是接收妻子親戚的唱片行,「不過,興趣不能當飯吃!」當時國內唱片盜版猖獗,正版錄音帶根本沒人買,半年後他認賠殺出,之後在高 中同窗引薦下,到同學大哥經營的眼鏡工廠當業務。

當時他每天騎著妻子的嫁妝──偉士牌機車,載著十八個款式、每款四種顏色的鏡架樣品,到中部五縣市的眼鏡行推銷。因為什麼都不會,常被眼鏡行老闆嘲諷「連 這個也不懂!」但他總笑笑地說,「每天被笑一點,就每天進步一點,別人要求嚴一點,就可以多學一點!」以誠懇、謙和的態度受到不少前輩照顧。

蔡國洲跨入眼鏡業時,台灣戴眼鏡人口大幅成長,他發現對消費者而言,眼鏡不再只是「看得清楚」就好,還要輕薄舒適、款式新穎,「我告訴老闆,公司的產品必 須改變,但他仍然停留在眼鏡只要實用的過往裡。」無法說服老闆,蔡國洲只能失望離開,二十七年前在同業鼓勵下自行創業,生產鏡架。當時全家湊一湊,只有五 十萬元資金,扣掉買原料和買機器的錢,根本沒辦法請員工,只好把組裝廠設在鹿港老家十坪大的客廳,老二蔡國彬和當時在寶成鞋業工作的弟妹李玲玲辭掉工作回 家幫忙。而蔡國洲自己負責規畫商品、買零件,老三蔡國源則負責開發北部市場。

「我太太當時是國中英文老師,為了軋資金,她身上背了十幾個會,下了課還要兼家教貼補家用。」蔡國洲笑說,創業前三年聽到「會錢」兩個字就會怕,還完會錢 後,他就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跟會!一九八九年,金可成立四年後,蔡國洲終於有能力買下位於彰化公園路的九十坪工廠,員工也從「蔡家人」變成了六十人。

對手瘋大家樂遲交貨

他出貨穩定接下許多訂單

有了正式工廠後,金可的業務一飛沖天,這要歸功於蔡國洲遇上的第一個意外──大家樂!「當時除了景氣好,也因為很多作業員都在瘋大家樂,導致許多鏡架大廠 出貨延遲,而金可供貨穩定,像是寶島眼鏡這種大公司就轉了很多訂單過來,否則眼鏡這一行,哪裡輪得到我這個後生小輩?」蔡國洲笑說。

三年後,金可再度擴廠至七六○坪,年產能已提升至一千萬副。那一年,蔡國洲到了以生產眼鏡著稱的江蘇丹陽市考察,看到當地招商積極、地廣人多,決定馬上前 往中國發展,派了老二蔡國彬去設廠,成立江蘇東方光學,以鏡架外銷為主。

蔡國洲觀察到,當時的中國就像是十多年前的台灣,八成以上的眼鏡行都是個人店,於是他學習台灣眼鏡連鎖店的營運模式,以「集體採購優惠價」的方式培養當地 五十位盤商,開拓內需市場。

第二個意外發生在一九九五年,當時美國海昌(Hydron)決定退出隱形眼鏡市場,專注藥水領域。在友人引薦下,他以市價的四分之一、五百萬美元買下海昌 的中國商標和技術移轉權。

美國海昌在隱形眼鏡界的「輩分」相當高,它是第一個擁有離心澆鑄法(即為「旋模」,隱形眼鏡製造方式分為車削、旋模及注模)專利的公司,早在一九八五年就 將第一副隱形軟性眼鏡引進中國,但美國人完全不了解中國市場,又仗著和中國人合資五○%,所以根本沒有用心經營,雖然蔡國洲買得便宜,但接手後他才發現公 司內有人民幣三千二百萬元的帳憑空消失,而且因為產品有問題,消費者罵聲不斷,每個月收到的退貨比賣出去的還多!

漏洞還不只如此,當初對方承諾技術移轉,他派了學化工的小叔和學機械的堂弟,到美國德州總公司學習,去了一個月,對方只丟下兩本技術手冊要他們自己看,根 本沒有「移轉」的誠意。

情急之下,蔡國洲要小叔和堂弟把可以拿到的技術手冊和生產儀器全部帶回來,找人翻譯後跟著技術團隊自行研究。「我沒想到,做眼鏡和做隱形眼鏡差這麼多,那 時候傻乎乎的,想說頭都洗一半了,再怎麼樣也不能丟台灣人的臉!」他硬著頭皮,沒技術就花錢買技術,衝破頭也要把市場找出來!足足多花了人民幣上億元,試 了三年才能量產。

「一片指甲般大小的隱形眼鏡,其實『眉眉角角』很多!」海昌眼鏡執行副總陳健修解釋道,旋模雖然是以機器製造,但是從材料、弧度、透氧率、邊緣厚度、球面 還是非球面,都沒有統一的流程可依循,必須依據個別商品自行規畫製程,而且隱形眼鏡的品質管制非常嚴格,生產設備要無塵無菌,每一批號樣品都要保留六年, 作為追蹤檢查及改善品質的依據。

祭出賒銷險招

逆轉頹勢 打出中國第一戰績所以,直到一九九九年,海昌隱形眼鏡才進入市場推廣。但當時在中國,隱形眼鏡不過剛起步,博士倫、嬌生二大國際品牌就占了七成市場,海昌 僅五%,而且品牌形象並不好,即使蔡國洲靠著之前鏡架盤商的人脈,可以在三到五級小城市鋪貨,價格也只訂在國際品牌的五到七成,消費者接受度還是不高。

蔡國洲發現,一般人不知道什麼樣的隱形眼鏡最適合自己,大多聽從店家推薦,於是他下了一招險棋,大膽採用「賒銷制」,也就是盤商可以先與海昌簽一百萬元銷 售契約,等出貨到五十萬元時,先支付三十萬元,總公司拿這三十萬元來繳交營業稅,紓解盤商的資金壓力。

「對公司來說,就像是在走鋼索,如果眼鏡行不願意推薦海昌,是死;賣出去後被退貨,也是死!」蔡國洲說當初是在賭命,更是賭一口氣。外面說海昌要垮了,他 就先準備好一筆錢,讓盤商可以彈性付款;外面說台灣人做不出隱形眼鏡,他就讓全中國的經銷商親自來工廠參觀。

賒銷優惠果然奏效,店家相當樂意推薦海昌給消費者使用,售後滿意度也不錯,讓原本垂死的海昌,藉著「以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逐漸提高知名度。○三年嬌生 開始推廣日拋型鏡片,蔡國洲認為未來隱形眼鏡百分之百會是消費品,應該把產銷合一,以行銷為先鋒。

當時從視康(CIBA Vision)被蔡國洲挖角來海昌的陳健修大膽建言,隱形眼鏡使用者幾乎都是愛美的十八歲到二十五歲年輕人,而這個年齡層大都是第一次使用隱形眼鏡,只要 建立起消費習慣,日後就會成為死忠顧客。

蔡國洲毫不猶豫地決定花大錢,請吳辰君、蔡依林等明星代言,藉由校園演唱會、簽唱會,打進中國年輕人的心。○七年,海昌市占率已是坐三望二,又發生消費者 使用博士倫護理液,導致感染真菌性角膜炎的案例,博士倫銷售率大幅滑落,隔年海昌便以二五%市占與嬌生並列第一。

此後,海昌和嬌生的差距更逐漸拉開,「原因一是通路分散、二是產品多樣化。」陳健修說。以鋪貨來看,海昌的通路有五五%靠盤商,從海南島到新疆烏魯木齊, 全中國有二萬家眼鏡行販賣海昌的產品,近幾年消費能力大幅增加的三到五級城鎮,幾乎是海昌天下。

情義接手寶島科

大力整頓後重回獲利正軌

另外,眼鏡行通常會聚集在同一條街上,大家都不希望自家賣的產品人人有,最後只能讓消費者比價,而嬌生的日拋和雙周拋頂多十多個系列,但海昌從日拋、周 拋、季拋到年拋一應俱全,旗下七十幾個系列,每個月還推出二十個新品項,讓眼鏡行自行挑選不同產品,也成為海昌勝出的關鍵。

在此期間,蔡國洲也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三個意外。寶島集團陳家在○一年發生財務危機,寶島科股價一度跌到最低四.三八元,寶島陳志賢兄弟找上供貨多年的蔡 國洲幫忙,希望他買下寶島眼鏡,讓品牌繼續經營。

「開門市,我連想都不曾想過,而且我們做生產製造、批發代理,跨足通路等於是和客戶搶生意,怎麼說都說不過去!」蔡國洲一再婉拒,但他不忍陳家兄弟為錢奔 走,更覺得寶島眼鏡本質上是個好公司,惜情的他決定出手「金援」,但是五個弟弟沒有一個支持蔡國洲的想法。

主要是當年金可營業額還不到二億元,蔡國洲得在一星期內籌到二.一億元,而且一旦救不起來,蔡家十幾年的努力恐怕就要成為泡影,最後他對弟弟們說,「這些 年,我們從寶島身上應該也賺了二億元,如果真的賠光,就算是還給寶島好了。」他一面籌措資金,一面指派二弟蔡國彬出任寶島總經理,進駐總公司穩定軍心。當 時寶島科一千多名員工人心惶惶,深怕領不到薪水,還有十多家店長跳槽,而且部分供貨商認為蔡國洲壞了業界先例,連手不出貨給寶島眼鏡。

接手後,蔡國洲除了信守「不裁員、不欠薪」的承諾,還花了整整一個月,親自拜訪全台二百多家門市店經理,聽取基層員工心聲,經過四年體質調整,寶島眼鏡重 新回到年營收成長一○%、獲利成長二○%的正軌上,去年寶島科合併營收已超過二十億元,現在股價超過八十元。

發展生技事業

要用「烏拉草」進攻中國市場跨入眼鏡業近三十年、在中國打拚二十年,金可集團終於決定返台掛牌,現已被市場認為是今年最具潛力的中概股新星,法人預估掛牌 價高達二百元。未來集團發展的動力,除了隱形眼鏡每年都將維持三○%的成長,鏡架事業也將從外銷轉為內銷,發展自有品牌。

另一個被蔡國洲視為祕密武器的生技事業,除了三年前在黑龍江克東發現稀有的「5度C」天然無氣泡蘇打水,現在也投入眼科、牙科相關醫材研發,以及化妝保養 品製造,近期更利用東北三寶中的「烏拉草」,作為天然防腐劑,將與中國最大的丁家宜保養品合作。

中台灣的驕陽下,看著兩年前啟動回台投資計畫才興建的廠房,蔡國洲的眼鏡反射出一道閃光,他堅信,五年後金可將成為亞洲最大光學眼鏡供應中心,屆時才是金 可立足兩岸、放眼天下的開始。

蔡國洲

出生:1956年

現職:金可國際董事長、寶島科董事長經歷:彰化東區扶輪社創社社長學歷:逢甲大學交通管理系從彰化小鎮發跡的眼鏡帝國1985年 於彰化秀水設立「金可眼鏡實業」,製造眼鏡架及太陽眼鏡。

1992年 投資中國,設立東方光學眼鏡架廠,奠定亞洲光學眼鏡供應鏈龍頭地位。

1996年 購併美國Hydron,於江蘇丹陽設立海昌隱形眼鏡廠。

2000年 成立宇洲光學,跨足生產光學鏡片。

2001年 跨入眼鏡零售通路,接掌台灣寶島眼鏡。

2006年 成立海昌生化科技,進行眼科、牙科相關產品研究,並開採5℃蘇打水。

2008年 海昌成為中國第一大隱形眼鏡品牌。

2010年 兩岸門市共1600家,是兩岸最大眼鏡連鎖集團。

收購永勝光學,正式啟動回台投資設廠計畫。

2012年 金可國際預計4月回台第一上櫃。

兩岸都稱王!──泛寶島眼鏡通路家數

台灣寶島

共600家

寶島眼鏡 310家

小林眼鏡 229家

文雄眼鏡 38家

鏡匠工場 12家

米蘭眼鏡 2家

樺碩眼鏡 7家

La Mode 2家

中國寶島 1000家

吹薩克斯風、賞玩琉璃紓壓從小愛音樂的蔡國洲,學生時代開舞會,大家忙著跳舞,就他一個人忙著當DJ、放音樂,雖然經營唱片行失利,但他對音樂依然無法忘 情。

擔任彰化東區扶輪社創社社長期間,和幾位愛好音樂的社友成立薩克斯風樂隊,現在已小有名聲,就連台中市市交響樂團團長張淑儀都慕名而來,想邀蔡董加入「企 業家爵士大樂團」。

除了吹薩克斯風紓壓,他也跟著妻子一起蒐集琉璃,家中收藏品上百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琉璃工房的《放眼天下》,提醒他事事要從高處著眼。

六兄弟各司其職

惟「大哥」是從

在中國,來自台灣彰化的魏家四兄弟,齊心開拓康師傅霸業的故事已經成為傳奇;同樣來自彰化的蔡家六兄弟,合力打造出金可眼鏡王國,也同樣令人佩服。

從小因為爸媽生意忙,管教弟弟的責任就是蔡國洲一肩扛,在蔡家,弟弟們不乖,只要大哥一聲喝斥,比爸媽念十句還有效,而且通常動用家法「替天行道」的不是 蔡爸爸、蔡媽媽,而是蔡國洲!

蔡家兄弟,老大、老三和老六個性外向,都從業務員做起,老二、老四、老五較為內向,正好負責研發、財務、管理等內勤工作,而且直到現在都還是惟「大哥」是 從。

蔡國洲也規定兄弟們每一季都要回鹿港老家向父母請安,遇到八月開股東會和農曆過年,則是要連孩子一起帶回來,讓第三代也不忘自己的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9

賬面有200億資金為何再融資?張近東劍指天貓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30/231835.html

「不信你們可以問問中信證券,我們當天(8月15日)就打了4億元現金進去購買,結果漲停板還沒買到。」8月29日,捲入「電商大戰」的蘇寧電器201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張近東面對機構關於增持的提問作上述回應。

記者在股東大會現場看到,包括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大成基金、荃興投資、深圳新思哲投資等一批公私募基金人士均出席了本次會議。

一位與會的機構投資者坦言,來此目的是要瞭解蘇寧電器對此次「電商價格戰」的態度,以及蘇寧易購的發展戰略,「我更想知道作為掌門人的張近東,他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29晚,蘇寧公告顯示,此次股東會審議的蘇寧電器發行80億元債券的議案,在現場獲得了99.6796%的贊成票,但依舊有42.1702萬股投了反對票,另有1226.3159萬股表示棄權。

80億債券融資啟動

據蘇寧電器公告顯示,此次股東大會的審議主題是發行80億債券。外界一度質疑,80億元債券的融資行為,意味著蘇寧電器資金鏈可能出現問題。

對此,張近東稱這是外界的誤解,80億債券融資主要是「用於蘇寧採購模式、研發平台、物流運營體系的創新和優化」。

他表示,這一融資行為並非近期作出的決定,「這是之前就已確定的債務融資決定,只是因此前的定增延遲,因而債務融資也推後。」

他透露,定增是2009年制訂的計劃,2010年開始操作,審批流程太長,導致今年7月才完成,這也使債券融資計劃推遲。

張近東表示,「我們幾乎都不在銀行融資,長期借款一分錢沒有。選擇債券融資,是因為發債融資的利率成本低於銀行融資利率水平。」

其一季報顯示,公司貨幣資金為205.49億元,短期借款為28.81億元,並沒有長期借款。

但有機構投資者質疑,既然賬面上有逾200億元貨幣資金,緣何還要繼續融資80億元?

對此,董秘任俊表示,205億元貨幣資金中,有60億-70億元是放在銀行不動的。

「這是防範風險的資金,輕易不使用。另外六七十億元是要維持正常的企業運作,如採購等方面;剩下的資金是使用到之前已規劃好的項目上,因此必須通過債務融資手段來進行80億元融資,用於支持採購平台、物流平台、信息平台以及人力資源平台的建設。」

集團增持已超億元

股東會上,張近東反覆提及外界質疑的「缺錢」問題。

「實在想不通怎麼會有人質疑蘇寧缺錢?我們資產負債率只有50%多,連續兩輪融資都是根據未來十年規劃制定。因為根據自身盈利水平比較難以在短期獲 得上百億資金,電商平台建立面臨巨大的壓力就是用戶體驗,而要提升這一方面,就必須完備物流建設,融資是勢在必行的。」張近東坦言。

雖然張近東信心滿滿,但蘇寧電器的股價跌幅慘烈。

今年三季度以來,蘇寧電器跌幅達到28%,8月29日報收6.01元,這一價格較其增發價12.15元跌幅逾50%。

對此,張近東戲言,自己12.15元買的,難道在座的機構6元不敢買嗎?他還一度調侃華夏基金研究員,為何不趁此低價買一點?

8月15日,蘇寧電器第二大股東蘇寧集團宣佈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進行增持,增持金額不超過10億元。

「不信你們可以問問中信證券,我們當天就打了4億元現金進去購買,結果漲停板還沒買到。」

張近東稱,蘇寧集團增持蘇寧電器行動已開始,截至目前增持金額已超過了一億元。

京東不是威脅

8月中旬的「電商價格之戰」是張近東不能迴避的話題,也是與會機構投資者最為關心的事情。

在張近東看來,電商價格戰就是一個偽命題。「傳統電商成本遠遠高於傳統零售商的成本,這就反映了零售的本質,是一個供應鏈效率問題,要有品牌、資 本、技術、團隊。京東與蘇寧並不能算得上是一個量級的競爭對手,這次外界所說的電商大戰,只是蘇寧易購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經歷,但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經 驗。」

在張近東的心中,蘇寧將來要做的是「沃爾瑪+亞馬遜」的構想,「蘇寧從來都不懼價格戰。1993年的時候,南京打『空調大戰』,蘇寧就開始打價格戰了。如果蘇寧連京東都打不過,還做什麼沃爾瑪、亞馬遜?」

如果說打國美是為了大家電業務,打京東是為了電商。

「蘇寧未來的目標就是天貓。」張近東在股東會上直言。

天貓要永遠保持電商行業首位,必須要考慮轉型。「現在天貓是提供平台給別人開店賣東西,蘇寧不一樣,我們是賣自己的東西,天貓能杜絕假貨嗎?蘇寧能杜絕,否則證監會是要找我麻煩的。」

顯然,如果天貓未來要轉型,那就會成為蘇寧攻打天貓最好的時機。「電商平台的核心競爭力,是在其倉儲和物流,蘇寧這部分投入很大,未來我們會完成60個物流基地和約12個區域物流中心建設。」張近東認為,蘇寧易購未來就是要做中國最大的3C零售商。

張近東表示,蘇寧易購未來會利用蘇寧強大的後台支持快速發展,「我希望蘇寧易購在10月份之後能做到日均銷售一個億,否則我們怎麼完成200億元的銷售目標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91

10 年200 倍的互聯網投資策略:平台的力量

http://xueqiu.com/4649792187/22292022
本文為安信研報,作者:王學恆。本文刪略很多,原報告請見http://microbell.com/docdetail_833566.html

1. 前言
為什麼我們選擇了這個專題?——因為,平台是一個產業發展的主線索。從新浪、騰
訊到百度,從雅虎、谷歌到Facebook 和蘋果,都在演繹著平台的力量。從某種意義
上講,平台是因也是果。是因,是說平台的具有聚合的作用,天然有長大的潛質;是
果,是說往往互聯網公司的市值足夠大,體量足夠大,影響面足夠廣的時候,它就是
實際意義的平台了。然而,關於平台我們仍有很多疑惑和不解的地方,諸如,平台的
定義是什麼,商業模式是相似的還是不同的,什麼樣的平台能夠脫穎而出而什麼樣的
平台最終沒落?它的價值表現在哪些方面?怎樣抓住有效的投資機遇或規避偽平台
的概念公司?互聯網演進的歷史和平台有怎樣的關係……因此,對於平台的理解,也
是對互聯網的理解;平台的演進史,也是互聯網的進化史。或者本報告我們僅能講述
互聯網的一小部分,甚至只是平台的一小部分,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認為它可以窺豹
一斑的揭示互聯網的一些普遍規律,而且後續的研究將以此為落腳點,不斷摸索、觀
察與深化。

3. 平台的本質:一切關於廣度、深度、精度的探索
3.1. 平台三要素:廣度、深度與精準度
在上文,我們提到,隨著廣大網民日益增長的應用需求,與單一網站自我供給能力的
不足,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差距。生產關係(老平台)阻礙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如何化解這個矛盾?自2006 年開始,全世界web2.0 平台(facebook、蘋果)開始大
行其道,他們興起的基礎是:解決了大幅改善的生產力(應用的極大豐富)與日益落
後的生產關係(逛店模式的自由市場,即網站自己提供服務)的矛盾,將舊的生產關
系打破,引入了開放的、社會化的、可交互的新一代生產關係,進而獲得了巨大的成
功。

本章,我們將系統闡述平台的產生、平台的定位、平台的演進等規律,並根據我們的
觀察回顧平台在歷史上的投資時點等一些資本規律。

和超市、銀行、律師事務所等多種業態一樣,平台的本質是對接市場的雙邊,即:一
方面覆蓋海量的用戶,另一方面提供給他們各種產品、服務。而將客戶、商品兩者高
效的對接,需要其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匹配能力。

因此,我們提出了觀察平台的三個要素:廣度、深度、精準度,以此為出發點來分析
平台的價值。因為,廣度決定了空間,即目標市場有多大?或者說目前行業處在了何
種水平?深度決定單用戶的開發價值,即我們都能夠通過何種方式為用戶服務,讓其
心甘情願的掏更多的錢給到網站?最後是精度。精度決定了效率,效率在互聯網行業
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區別較大的一點是:用戶信息電子化後的
深度分析與挖掘,最終形成精準投放、精確匹配的效果。

查看原圖

此外,需提出的是,本文中所討論的標的主要指面向大眾的B2C 領域,這是因為,B2B
領域的平台比較難於總結相似規律,各個細分市場、不同業態的市場空間、進入門檻
差別巨大。

3.2. 廣度:空間、時間的聚合體
3.2.1. 定位決定了成長空間
在任何一種業態中,空間對投資的意義都十分巨大。市場規模/市值、營收規模/市場
規模等指標都是投資人心中粗算市值瓶頸的一些參照。

歷史上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其成立之初,定位就非常普適。只有普羅大眾,讓儘可能
多的人使用並產生粘度,才有可能不斷的長大。定位越是「以地球為目標」(facebook、
蘋果、google),越能夠提高成為市值上千億美金公司的概率。

查看原圖

近半年,即時通信(用戶規模4.1 億)、搜索(4.0 億)、網絡音樂(3.8 億)、網絡新
聞(3.6 億)是中國網民使用率超過70%四大應用形式。而團購、旅行預訂、網絡炒
股等不少人心目中的普羅應用,實際的使用率也只有10%以下。因此,互聯網的基本
規則是,關注最有可能成為未來網民使用率最大的應用或服務。

但,這其中存在著不少陷阱和誤區,只能靠產業觀察與定性判斷為主。舉例來說,手
機短息是幾乎每個手機都有的功能,固話短信一出現被給予了厚望,但由於實踐效果
不理想沒有如期的推廣開來;再比如說,網絡音樂如此普適的應用,除了蘋果的app
store 外,並沒有在互聯網上成就賺錢的公司,即有人氣沒收入。再次,一個公司也
不見得以單一應用形態存在。例如網易主要提供郵箱+新聞+遊戲,騰訊的服務則囊括
了互聯網業態的幾乎所有服務,百度則是論壇(貼吧)、搜索引擎、視頻等多種服務
的集合體;最後,互聯網經常出現新老更迭的案例,諸如google 搜索革了yahoo 的
命,facebook 又抄了google 的後路。

大公司間,定位也有高下。我們較為推薦google 式的定位:以網羅全人類的信息為
己任,服務於全人類。這樣的定位即具體,又有指導意義。舉例來說,以此定位google
是沒有理由做電子商務的,而放衛星到太空也能夠被理解,因為他們去嘗試蒐集來自
宇宙的信息!相比之下,百度在2008 年推出了電子商務平台「有啊」,其出發點是—
—淘寶有40%以上的流量來自百度,因此百度有能力將流量導入到自己的平台,或許
這樣可以建立成中國第二大B2C 平台。「有啊」的失敗的例子說明一點,明晰的定位
是長期指導公司健康發展的明燈。

3.2.2. 階段:早期成熟期持有年化收益率最高
技術採用生命週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Cycle),如圖所示,為1957 年Iowa
State College 為分析玉米種子採購行為所提出。
該理論將一個新產品/技術的接受者分成五類人:分別是的創新者、早期採用者、早創新者(innovators)2.5% :venturesome, educated, multiple info sources,
greater propensity to take risk (冒險家);
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13.5% - social leaders, popular, educated (意
見領袖) ;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34% - deliberate, many informal social contacts (深
思熟慮者) ;
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34% - skeptical, traditional,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傳統百姓);
落後者(laggards)16% - neighbours and friends are main info sources, fear
of debt(落伍者);

查看原圖

單從廣度上來看,我們以此思路來考慮一個重要問題:如果一個新興業態出現後,比
如早年的運營商、數碼相機、手機,何時投資該行業的主要標的是最佳的,持有股票
幾年受益最大,何時賣出比較合理?跨行業間是否存在普遍規律?

我們選擇檢驗了五個不同的案例,得到了一些有指導意義的答案。分別是美國的
Verizon、中國的移動、日本的NTT、芬蘭的諾基亞、美國的雅虎。

美國的手機普及率1996 年超過了16%(進入早期成熟期),在此後的四年裡,迅速的
達到了2000 年39%,Verizon 的市值也在2000 年互聯網泡沫創了新高,此後儘管手
機的普及率依舊保持較快增長,但其市值沒有繼續強勢。

查看原圖

如果我們選擇1995-2000 年持有其股票5 年(即從該國的手機滲透率16%開始,持有
至到39%),市值增長了4.8 倍,年化收益為37%,則抓住了效率較好的股票漲幅。
NTT DOCOMO 在2000 年脫離了NTT,但在此之間,兩者都屬於NTT(日本電信公司)。
日本在95 年手機普及率達到了9%,96 年則快速躍升至22%,並於99 年達到了45%,其市值也在99 年創了歷史新高,達到了27 萬億日元,與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後
一路萎靡,再也沒有回覆到以往水平。

如果我們依然從1996 年持有該公司股票到1999 年退出(4 年間該國的手機滲透率進
入16%區間,從22%到45%),市值增長了110%,年化收益為20%,這4 年是NTT 股票
頗佳的持有期。

查看原圖

如果說日本、美國兩個龍頭公司的股價、市值的高點和全球互聯網泡沫的推波助瀾有
關係,那麼中國移動的市值增長則與互聯網泡沫無關。中國移動2001 年10 月1 日登
陸NASDAQ,次年(2001 年),中國手機普及率達到了11%,到2007 年,手機普及率達
到了41%,其市值也到了頂峰3478 億美元,直到今天也沒有回覆過當年的水平。
假定我們在2002 年買入中國移動的股票(其年中國的手機滲透率為16%,進入到了「早
期成熟」),在2007 年賣出(中國的手機滲透率為41%),5 年間,股票市值升至7.3
倍,年化收益率達到了49%,這可算是相當令人滿意的投資了。

查看原圖

我們再看看NOKIA 的市值與全球手機滲透率的關係。這是因為,NOKIA 作為全球知名
企業,其目標市場是全球市場,因此以其市值與全球指標相比更有價值。

NOKIA 公司的在90 年代、10 年代如日中天,其市值在1999 年達到了歷史的頂點,但
是按照我們以上觀察方法,那個時候全球的手機滲透率僅有8%,因此以「早期成熟期
買入」策略會錯過該行情。全球的手機滲透率與2002 年進入到了18%,即過了16%的
「早期成熟期」門檻,與2006 年達到42%,2007 年達到50%,其股票市值在2007 年
達到了次新高,而非2006 年,這和上述的三個公司有些差別。

查看原圖

最後,我們共同回顧Yahoo 當年的案例。1996 年,恰逢美國的互聯網網民達到了16%
的滲透率,也逢yahoo 上市,按照此前回顧幾個案例的投資框架,我們在當年買入
yahoo,以滲透率的速度來看,1999 年互聯網用戶滲透率達到36%,機械的看,yahoo
的市值創了新高,我們不會精確的擇時,依舊持有。2000 年,互聯網的滲透率達到了
43%,基本到了滲透率在「40-50%之間」的賣出條件。也就是說,1996 年-2000 年持有
yahoo 的股票,在四年的時間,取得了37.2 倍的收益(當然,如果在互聯網泡沫頂點
1999 年賣出,收益是252 倍,當年,yahoo 的市銷率是200 倍,市盈率是2000 倍,
年化收益率達到532%,對此我們也只能一笑了之),年化收益率是147%。

查看原圖

通過以上的五段案例,我們大致發現如下幾個規律:
1)當一種技術/產品的市場滲透率超過16%左右,到40%-50%左右(早期成熟的前半
段),在此之間,投資最為有效,從電信、終端、互聯網三個業態的個股規律來看,
年化收益率大約在15%-150%,互聯網公司的彈性最高;
2)儘管此次不是一個大樣本分析,但是5 個案例如果按照「50%的滲透率」賣出,都
是正確的(NOKIA 最佳賣出時間是50%的滲透率,其他幾個案例均小於50%),因此,
當一個單一企業業務模式+滲透率的投資邏輯兌現50%的話,即有一半用戶均使用了該
業務,無論後邊還有多少假定的利好,都應該考慮擇時賣出了;
3)是不是16%進入,40%-50%之間(假定45%)退出是最有效的?我們將以上的5 段
案例做了不同節介入點的分析,結果如下:

查看原圖

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案例中,均是16%買入,40%賣出是最佳的,唯一不同的例子是
諾基亞(最佳點是16%買入但45%賣出更好),因此,我們基本可以得到如下的投資策
略:

查看原圖

即,在一類新產品滲透率/普及率達到16%的時候,買入該行業的龍頭公司,然後在滲
透率40%-45%時選擇退出,以追求最大的年化收益率。

到這裡我們是否可以盡情歡呼了——為了找到如此興奮的投資策略?當然不是。難的
是,這僅僅是單一形態業務成長邏輯。以上分析侷限性有兩個,第一是「單一形態」,
如果中間公司的業務發生了變化,如蘋果從做電腦改為做手機,騰訊從做IM 改為做
全業務,則需要引入對新業務的分析;第二是對未來的確定性的預期可能仁者見仁。
例如說,90 年代一台模擬手機「大哥大」的售價是上萬元,大約是居民月均收入幾十
倍,我們那個時候是否能夠篤定的說在未來的某天人手一部手機是必然發生的?幾個
反例是:walkman 被MP3 替代了,傳呼機被手機替代了,電子書閱讀器被ipad 替代了…
儘管如此,我們認為這樣的分析依舊能夠在定量的層面給投資者以很多啟示。此外,
感興趣的話,投資者可以自行將這些數據按照季度分解,或許能夠得到更加精確的擇
時標準。

3.3. 深度:開放 vs 封閉,有關walled garden 和 open zone 的曠世爭論
3.3.1. 深度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單一客戶的收入貢獻
如果說,決定於一個平台深度的核心是提高單位客戶的收入貢獻的話,那麼企業通過
什麼機制來提高客戶的ARPU 值則變成了衡量企業是否能夠健康發展的核心問題。是
通過開發更多好的業務,提供更多好的服務,還是將應用的客戶體驗做到最佳以獲得
用戶自發的口碑傳播,還是借助外力提供質量有限但海量的應用?

對於單一業務模式來說,各個業態的用戶ARPU 值是不同的,很難用統一標準去衡量。
第一,不同業態的ARPU 值有所不同。
我們根據Google 公司的adplanner2011 年7 月的監測數據(假定為全年均值),得到了不同公司活躍用戶的ARPU 值。

查看原圖

實際上,類似的比較僅能夠作為參考,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舉例來說,Groupon 和
京東是電子商務公司,他們的毛利率非常低,因此ARPU 普遍偏高。網易、騰訊的不
少收入來源於遊戲,他們的ARPU 值都有10 美元以上。相比之下,以互聯網廣告為基
礎的百度、搜狐、淘寶(我們僅計算了其廣告收入而非流水收入),ARPU 值大約在5
美元左右。

第二,同一業態的不同子領域ARPU 也會不同。以網遊行業為例,37wan、第七大道、
藍港在線、廣州菲音、趣游、銳戰、天神互動、心動遊戲、游族等9 個公司公佈了他
們8 月份的ARPU 值(http://tech.sina.com.cn/i/2012-09-13/16497614843.shtml),
如下:某款主力遊戲在各大平台上的 ARPU 值都在 400-600 元人民幣之間,而客戶
端遊戲的ARPU 值也僅為100-200 元。

查看原圖

第三,不同業態的人均單位時間價值也差別迥異。福布斯數據顯示,2012 年,facebook
的用戶每月花費時間是6.4 小時在網站上,而linkedin 的用戶只有18 分鐘,但驚人
的是,後者每小時給網站貢獻的收入是1.3 美元,而每個用戶在facebook 停留1 個
小時僅有6.2 美分。

查看原圖

因此,基於以上的種種比較口徑上的困難,我們並不主張將不同業態橫向對比,這類
公司的用戶挖潛能力或許更適合自下而上,個案個談去分析。

3.3.2. 開放與封閉的哲學選擇,對當今平台更為關鍵
比之更重要的是,平台企業,到底是採用開放的政策,還是封閉起來發展,這才是幾
年來顛覆與互聯網公司演化的關鍵所在。

Facebook 是一家典型的以開放為發展基礎的互聯網企業。為什麼開放?因為開放能夠
在最短的時間創造最多的需求,而且未來還會創造更多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開
放是一種革命,它解決了自己供應能力不足的問題。

2007 年5 月,facebook 宣佈正式開放API 接口,鼓勵第三方開發者在自己的平台上
開發應用。2008 年,facebook 又進一步推出open connect,目標是以facebook 賬號
為基礎,登陸互聯網上的其他網站,2012 年,facebook 宣佈推出App Center。
如果用白話翻譯一下上述的三部曲,即:2007 年,我們在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
鼓勵眾多酒店、餐飲、零售商戶加盟開發;2008 年,我們修建了通往其他城市的道路,
交通逐漸便利;2012 年,我們的城市已經超級巨大,不僅限於提供給市民服務,還邀
請天下眾多遊客前來參觀。

Facebook2011 年底,月度活躍用戶規模達到了8.45 億,與之呼應的是,ZYNGA 是在
facebook 平台上專注互聯網遊戲開發的企業,在2008 年營收僅為0.19 億美元,2011
年的營收達到了11.40 億美元,直到今天,ZYNGA 的例子還號召著數以萬計的第三方開發者做著相同的創業之夢

查看原圖

國內不少企業在2010 年之前,以「自己開發的應用質量可控,體驗更佳」,「自己開
發才有核心競爭力」,「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等諸多出發點拒絕開放。然而就
像微軟自windows 取得巨大成功後,一直在封閉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終於互聯網開放大潮背道而馳一樣,諸多公司在2011 年開始轉向開放。但是,開放並不是一個簡單的
口號,我們總結了三個主要矛盾:

其一,部分開放的選擇標準問題。部分開放本身沒有錯,關鍵是分界線的選擇不是基
礎和增值之分,而是賺錢與非賺錢之分。典型的是初期的校內網,將遊戲、招聘一類
的賺錢業務自己開發,其他看不清、看不懂的開放出去,這樣裁判員經常扮演運動員
角色勢必無法維持網站開放的生態環境;

其二,新老平台的融合問題。騰訊、百度、新浪等公司紛紛於2011 年開放平台,但
是這些公司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如何將以往的用戶、業務數據整合起來,以騰訊為例,
其產品組有數百個,不同的用戶數據庫想整合起來,比推到重建的難度要大上數倍;
其三,急功近利的心態與慢工細琢的要求的矛盾問題。2008 年前後,我們看到了數以
千記網站改facebook 頭換myspace 面,彷彿只要首頁有個登陸就號稱web2.0 了,回
頭數年,到今天真正成功的一個都沒有。如果再用白話解讀一下,就是:有人覺得把
沙地推平,建幾個平房就叫平台了;有人的理解是建了酒店、賭場等娛樂場所;而成
功企業是將它當成一個事業,他們不斷綠化城市,建立警察局、學校等非盈利機構,
最終城市走向繁榮,且是穩定的繁榮。

3.4. 精準度:未來十年互聯網平台的追逐目標

總體來說,我們認為一個平台的精準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多平台接入。只有多平台接入,才符合隨時隨地使用戶接入的特徵,這樣能夠
匯聚更多的用戶需求。
第二,提供多種服務。即,形成普適的定位而非專業的定位。由於服務屬性越多,則
越有可能瞭解用戶的消費行為,這就是APP store 與facebook 一類開放平台最有競
爭力的地方。
第三,客戶記錄的連貫性。客戶信息不應該支離破碎的存在,以Google 為例,它通
過cookie 來區分電腦,但是很難將客戶的信息連續積累起來。某台電腦要是有兩個
人使用,google 分辨不出其區別,這點恰恰是facebook 的優勢,因為它要求用戶主
動登陸,進而不斷積累在此登陸基礎上的用戶瀏覽、社交、購物、應用使用等軌跡。

4. 平台的力量:10 年200 倍的驚人投資策略之回顧與啟示
4.1. 我們的W-D-P 投資框架
巴菲特等投資家幾乎從不涉足互聯網業態的投資,我們篤信他錯過了許多 「短期賺
大錢」的機會。需要承認,全球互聯網企業的興衰,幾乎都以5-8 年為週期,如雅虎
鼎盛的時候谷歌成立了,谷歌市值高點的時候facebook 的扎克伯格開始了他的征程,
期間歷時都是8 年。不少人詬病互聯網的投資風險大,是VC 和PE 的樂土,但這也恰
恰是互聯網公司的魅力所在,當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成立後,其成長如排山
倒海之勢,期初幾年,增速在100-200%是非常正常的狀態,如此高速增長的案例恐怕
在實業裡非常罕見,對於我們來講,關鍵是如何正確的把握投資機遇,規避類似NOKIA、
任天堂一類走向沒落的投資風險。

本章,我們將揭示幾年以來在互聯網業態中總結的投資策略,在這套買賣框架下,它
取得了10 年200 倍的投資回報!年化收益率近80%!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企業價值
被低估的時候及時提醒,也能夠在互聯網泡沫紛飛,企業價值被高估的時候及時指導
我們規避投資風險。值得一提的是,和前述的投資策略相對類似,我們不期望持有絕
對漲幅最大,而是追求以及基本面最安全、股票升勢最強的年化收益。此外,這套投
資框架是我們在實業中總結積累得出,有些數字不免有經驗值的主觀判斷,因此,理
解其投資思想的意義更大。

在陳述我們的框架之前,我們一起簡要的理解一個案例。
1)階段一,初創階段:A 公司成立了,他們將面向廣大的網民提供某種服務,在服務
沒有推出之前,他們招聘了程序員,編輯,美工等員工,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網站
推出,但由於在初期沒有太多客戶,因此銷售收入乏善可陳。這個時候公司微虧,財
務還需要大股東補貼,人均銷售收入也很低;
2)階段二,用戶階段:終於有一天,他們的努力被市場所接受,A 公司的平台效應已
經顯現——用戶快速的進駐,註冊,活躍並消費著,A 公司的營收開始有了大幅的改
觀,人均銷售收入達到了一定幅度,而且利潤表開始逐漸好轉,做到盈虧平衡或者略
有盈餘;
3)階段三,平台階段:A 公司發展的超乎管理者和投資者的想像,因為大家不經意間
發現,A 公司的平台效應進入到爆發期——隨著不斷多的用戶被吸引上來,用戶不僅
成規模而且大幅度提高,同時;此外,更多的服務也被引入到平台上來,表現為單用
戶的ARPU 值在提高。更為可觀的是,由於網站的平台框架已經成熟,增加用戶和服
務的成本都很低,邊際成本為零或者接近零的蜜月期終於到來!此時,A 公司的財務
呈現收入快速增長,而員工不需要再大幅度招聘,因此毛利率也隨之提高,最終表現
為A 公司的淨利潤增速大於收入增速。最讓人興奮的是,此時資本市場往往伴隨對財
務的超預期滿意,進而對未來A 公司的發展充滿了憧憬,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被套
用在A 公司的發展前景中,估值也隨之抬高;
4)階段四,成熟階段:隨著幾年高速成長,A 公司的人均收入不斷增加,但終究有天
到了階段性的拐點,增速從80%-100%跌落至40%-50%,此時,A 公司為了保持未來的
高增長,必須得儲備些新業務,於是被迫增加了新業務的人手,但新業務處於此前所
述的階段一,尚未做到盈虧平衡。此時的A 公司財務表現為——收入增速放緩,員工
人數增加,人均產能終於出現了首度下滑。部分投資者在此時離場,但還有相當多的
投資者已經將A 公司看做是穩健的、價值型投資標的繼續持有。不幸的是,A 公司的
估值開始走下坡路,雖然速度並不是那麼的快,但畢竟市值增加的速度已經無法和收
入增速相匹配;
5)階段五,轉折階段:不同的公司開始出現轉折,和A 公司的境況不同,B 公司轉型
獲得了成功,即找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於是B 公司的市值開始出現波動但總體在繼
續爬升,有些時候,新業務如果足夠的強勁會讓B 公司繼續快速增長幾年。但A 公司
不是那個幸運的,他們的新業務表現不佳,儘管他們的收入還在增長,但市值幾乎在原地踏步,因為投資者看不到令他們耳目一新的故事,也無法編織一個另自己相信的
未來;
6)階段六,衰敗階段:有一個C 公司,以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進入到了這個市場。它
是如此閃亮,排山倒海式地蠶食著A 公司的市場份額。C 公司被譽為是行業新寵,新
技術革命的倡導者,市場的注意力開始迅速向C 公司聚焦,A 公司從價值型企業變成
了棄兒,估值跌落到10 倍左右,甚至有分析師認為A 公司沒有投資價值,因為它已
經沒有了未來!

至此,我們的案例說完了,或許我們可以看到諸多個A 公司在現實的影子,但這裡,
我們只想說,A 公司幾乎是每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寫照,無論當前是春風得意的挑戰者,
發展強勁的實力者,還是日暮西山的守衛者,都只是A 公司在不同發展時期的所表現
出來的不同類型的公司。

我們的投資理念,不是找到階段一與階段二,或許你可能賺很多倍,但是成功的概率
或許很小,因為那是VC 的舞台!我們也不想在階段五或者階段六持有,至少肯定不
能夠在階段六持有。一切我們所追求的,就是投資處在階段三的A 公司,並能夠在階
段四或階段五賣出!

互聯網公司和軟件或IT 服務企業的差別是,它存在邊際成本為零的那一瞬間,即,
我們所描述的階段三。我們的理想目標是:抓住A 公司股票的最強升浪,規避有可能
銷聲匿跡的階段一、二,同時也及時撤離年化收益率不高的階段四,規避有可能帶來
較大投資損失的階段五。

我們的投資框架和上述案例,以及我們前述的數章有直接的聯繫,現陳述我們的投資
框架,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將此框架命名為W-D-P(廣度-深度-精準度)投資框架:

查看原圖

我們的思路是,互聯網公司,尤其是平台類的公司,收入取決於廣度和深度,表現為
收入的快速增長,而精準度是互聯網公司演進的主線,精準度較高的公司,直接表現
為企業效率高,人均產能較高。當企業進入到第三階段時,最終表現是企業的人均產
能增速提高。

我們的選股標準結合了這幾點意見,核心是看人均產能,人均產能高的,基本可以把
高效的公司和低效率的公司份區分開來
。比如,直到阿里巴巴到私有化時,其人均產
能都只有40 多萬,這是由於其主要營銷形式的地面推廣;其次是看人均產能的變化,
當人均產能有增速(前提是不以裁員為手段),一定說明企業的還效率在提高,即互
聯網的邊際成本較低,收益較高的特徵正在顯現;最後,我們定性的只選擇B2C 公司,
全球來看,IT 領域B2B 公司也有成功的案例,例如思科、IBM,但至少互聯網界B2B
成就大業的公司幾乎沒有。我們的擇股標準是:

1、標準一:標的股票是B2C 類型的公司,並且根據其現有業務類型,假定極限情景
下應該有互聯網的絕大多數網民使用。實際上這類公司往往最終成為了平台型的公司。
服務普適,能夠服務互聯網網民絕大多數人(至少一半以上)的某類需求,B2C 和普
適類似,但又有不同。不是所有的B2C 都是普適的,例如財經新聞,客戶端遊戲,母
嬰資訊…「B2C+服務普適」,才能夠找到有可能在數年增長數十倍、上百倍的股票。
歷史經驗表明,很多狹窄細分領域的公司在初期符合我們的擇股標準,但持有時間很
短就得被迫賣出,因為未來的空間過小。對於服務不夠普適的案例,我們經常可以發
現其服務內涵定語過多,例如,財經新聞=財經&新聞,即用戶必須有瀏覽新聞的習慣,
並且愛好財經;母嬰資訊=母嬰&資訊,即用戶必須有瀏覽資訊的習慣,同時可能還是
母親或者准母親;客戶端網絡遊戲=網絡遊戲&客戶端,客戶必須用PC 機且是遊戲愛
好者。
2、標準二:人均產能要達到一定標準,輔助毛利率指標修正。經過我們的觀察和實
踐,我們暫且將該數字定為人均50 萬元,即企業的人均銷售額為50 萬元或以上。由
於人均產能=營業收入/員工人數,因此,我們要計算有效的營業收入。何為有效的營
業收入?即企業通過自身提供服務創造的產能,例如,電子商務公司的收入要記作「銷
售價-進貨價」的差值,而非純銷售額,某些公司若有系統集成業務,也需要考慮考
慮此因素。事實上,如果你區別不清楚哪些是自營,哪些是非自營,那麼可以考慮企
業的毛利率不能夠低於40%,如果毛利率低於40%的互聯網公司,可以肯定的說,其
本質面貌應該是傳統公司批了互聯網的外衣而已。
3、標準三:人均產能上升時買入並持有,下降時賣出。人均產能上升,代表企業的
平台效應正在體現,即收入增速大於員工人數增速,這樣,有相當大的概率在次年的
淨利潤率有所上升。這裡有個修正條件,即企業的員工人數的增加不能夠以降低人數
為途徑去實現的。當員工人數出現下降的時候,我們也建議賣出。此外,有的時候公
司的人均收入下降後,又出現了上升,我們在本投資策略裡選擇重新買入該公司。理
由是,公司的某種新業務又爆發出新的活力,如果你定性的判斷不能夠確認該新業務
是否代表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至少存在新業務可能變好的可能性,那麼我們建議你
此時重新買入公司。

4.2. 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投資檢驗
4.2.1. W-D-P 框架的選股原則:B2C、普適、毛利率、人均產能
我們選擇了納斯達克中概股和港股的所有互聯網企業,樣本一共有40 家。分別是騰
訊、阿里巴巴、TOM、太平洋網絡、新浪、優酷、酷6、人人、土豆、金融界、網易、
世紀佳緣、搜狐、空中網、百度、鳳凰新媒體、搜房、中房信、前程無憂、掌上靈通、
易車、網秦、奇虎360、斯凱、世紀互聯、藍汛、噹噹網、攜程、環球資源、藝龍、
橡果國際、麥考林、淘米、第九城市、盛大遊戲(GAME)、巨人網絡、完美世界、暢
游、聯游網絡、盛大(SNDA)。

接下來,我們將這40 家公司裝進我們的投資框架漏斗中,首先看最後剩下什麼?

查看原圖

此標準不容易產生歧義。一類是像阿里巴巴、世紀互聯、藍訊、環球資源網一類的B2B
網站,另一類是像TOM、空中網、掌上靈通、斯凱一類的B2B2C 網站。這些公司中不
乏優秀的公司,但我們的標準是尋找能夠讓你在未來享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的標的而首
先過濾掉了它們。回頭來看,B2B 的生意模式主要是大客戶驅動,一對一營銷,最後
核心在於營銷能力以及客戶粘性,操作方式往往是項目制,也就是說企業營收的增長
是靠拿到更多的項目,而為了獲得更多的項目你就必須要投入更多的營銷和服務人員,
因此這種業態很難找到邊際成本為零的發展期。B2B2C 多半是指SP(服務提供商)。
在中國,SP 一般指中國運營商的合作夥伴,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自己對用戶以及分
成模式都沒有足夠的掌控力度。

我們的W-D-P 框架標準之二是普適,滿足標準一的公司有32 家,如何判斷這些公司
那些是普適那些不是?我們的標準是,推到極致,至少有50%以上的互聯網人口會使
用該業務。以此標準,垂直網站不在此列,例如金融界、世紀佳緣、搜房、中房信、
前程無憂、易車、淘米。遊戲類公司,包括第九城市、盛大遊戲、巨人網絡、完美世
界、暢遊、聯游網絡、盛大,主要形式是MMO-RPG,儘管其單用戶ARPU 值較高,但其
目標人口也有限,難以做到50%以上的互聯網人口會使用的目標。

查看原圖

我們在前述標準的時候曾經提到過,收入應為有效收入,不然衡量人均產能沒有意義。
例如,電子商務公司的銷售應該以出貨價-進貨價。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我們在標
准中制定了毛利率大於40%,以至少區分有效收入與非有效收入的差別。此外,一個
公司如果毛利率低於40%,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我們不會去考慮。因為可能性只有兩
個:第一是傳統行業的公司延伸到互聯網中服務,往往是,資本開支過大,重資產生
意而已。

查看原圖

我們翻閱了優酷、酷六、土豆、噹噹上市後歷年的毛利率,優酷10 年、11 年毛利率
為9%、22%;酷六在注入之後(在此之前,華友世紀是SP),最近兩年為負值;土豆
10、11 年毛利率分別為21%、16%;噹噹網最近兩年為22%、13%。剔除這四個公司,
我們還剩下了13 家公司,見下表。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最後一步,我們需要觀察人均產能。人均產能到底訂到多少合適?我們以經驗值來說,
設定了2011 年50 萬元人民幣的門檻。我們觀察了中國的很多軟件公司,成立多年人
均收入也還徘徊在25-35 萬元,而像騰訊這樣優質的互聯網公司,其人均收入可以做
到每年150、160 萬元,其差距可謂天壤之別。那麼,11 年如果設定50 萬元,對應的
10 年應該是多少錢?對應00 年又是多少錢呢?我們簡單的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來
折算,得到如下一組數值: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除去人均產能不達標的人人、攜程、藝龍和麥考林後,我們尚剩餘騰訊、新浪等9 家
公司,見下表。

或許鳳凰新媒體、太平洋網絡可能會有爭議,為什麼把它們留下來了?它們不算垂直
領域麼?太平洋網絡是太平洋電腦網、太平洋汽車網、太平洋遊戲網、太平洋女性網
及太平洋親子網打包上市,因此我們認為其所覆蓋的經營領域是有可能達到普適效果
的(不是指公司本身,而是加上競爭對手,即電腦、汽車、遊戲、女性、親自這五項
服務有可能覆蓋互聯網網民人口的50%以上)。鳳凰新媒體旗下是門戶鳳凰網、手機鳳
凰網、和鳳凰視頻,但鳳凰網就和新浪的定位相似。

4.2.2. W-D-P 框架的買賣原則:標的公司中,人均產能漲則買入,跌則賣出
我們的股票池裡,現在已經有9 支股票,讓我們開始交易。
W-D-P 框架的交易原則非常簡單:在標的股票池中,人均產能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則買入,反之則賣出,修正標準是如企業員工人數出現了下滑,也要賣出。
我們將9 個公司的人均產能計算如下,並給出買入、賣出標識,其中紅色代表在當年
12 月31 日前買入,綠色代表在12 月31 日前賣出。


查看原圖
需要說明的幾點是:
1、部分公司的人均收入雖然增長,但由於其員工人數出現下滑,比如新浪的2002 年、
2009 年,因此策略選擇了賣出。
2、我們的買入、賣出點選擇是每年的12 月31 日,這比年報公開信息有一定的提前,
但事實上,我們考慮到了12 月31 日,對於全年的員工人數、收入的預期基本上不難。
而且,我們的W-D-P 投資框架對於人均收入絕對值並不關注,更主要的是關注其變化
量。
3、有些公司的數據較為詳實,而且上市前就達到了標準,但我們的買入點尚只考慮
上市之後,例如騰訊。
4、在新浪、騰訊、網易等不少公司上策略頻繁的交易,為什麼?這是因為,一個公
司可能在不同階段推出了不同的產品,影響了平台的效率。例如,早年騰訊等公司靠
移動短信分成,而後來則靠網絡遊戲、頁面遊戲、休閒遊戲、Q 幣等業務再次拉動。
策略本身不知道該業務是否會成功,它只是將每次指標滿足假定為有可能成功來處理。
5、W-D-P 策略目前依舊持有的股票是:太平洋網絡、網易、百度、鳳凰新媒體、奇虎
360、網秦。
6、實際上,往往是人均收入增長更快效果更好。我們本次沒有考慮加速度,即人均
收入的幅度。
7、最後,讓我們一起回顧該策略幫我們規避的風險:例如,在2000 年,新浪上市時
人均收入僅有19 萬元,說明其平台效應還沒有顯現,次年,其股價大跌94%!模型在
2001 年時計算出其進入到平台拐點,次年其股價增長了354%。百度是另一個明顯的
例子:上市後,其人均產能不達標,直到2008 年,它達到了人均產能標準,且人均
產能不斷抬高,策略在09 年-今建議持有,09-11 年其回報達到了10 倍!此外,策略
在2008 年僅選擇了持有搜狐,儘管收益為負(-12%),但其表現比大多數公司都要好
很多(同年,騰訊-14%,太平洋網絡-67%,新浪-47%,網易23%,百度-67%)。

在下圖中,對應的每年的股票收益率。藍色部分代表持有年份和該公司的年收益率。
我們的策略是平分原則(暫時不考慮資金規模的大小),即如果一年只有一支股票則
滿倉持有,一年有多支符合條件的股票則均分資金。從2001 年開始,新浪首度人均
產能達到了42 萬元(達到我們的標準值39 萬),我們開始買入,到不停有新的公司
滿足指標,截至2011 年為止,策略的整體收益率恰好為200 倍有餘!而即便你選擇
任何一支股票長期持有到今天,總收益率也不過幾十倍,連資本市場喜愛有加的騰訊
也僅有33 倍而已!若你買了新浪到今天,10 年的收益率也不過是229%而已。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4.3. 小結:W-D-P 投資策略的啟示
4.3.1. 策略的可道之處:以「平台」擇股,以「效率」擇時
W-D-P 框架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通過人均產能的絕對值、B2C 商業模式、普適性幾個
核心指標來擇股,即判斷一個公司是否有市值長大的可能性。市值長大,一方面要有
廣度(B2C、普適),另一方面要有深度(人均產能的絕對值),很多企業有廣度但沒
有深度,表現為後勁不足或者核心競爭力不強,人均效能較低,最終收入的增長不能
夠體現在利潤上,目前的電子商務公司基本屬於這種狀態。儘管我們沒有刻意強調這
類企業一定是平台,但從發展規律來看,他們往往屬於平台類公司。

第二個關鍵點是通過人均產能的變化來擇時。互聯網公司的發展一般都經歷從初創虧
損、到用戶增加、到營收利潤雙升、到增長穩健最後衰敗的過程。人均產能超過一定
數量並且同比增加,是我們追求的投資最佳期。一個企業可能有多個最佳期,從百度、
騰訊的發展歷程來看,最佳期多則3、4 年,在此時期中,往往能夠短期讓投資者的
利潤奔跑,收益在數倍甚至十幾倍。

綜合說來,W-D-P 投資策略是一種穩健型投資策略,它規避了初期的不確定期,儘管
我們錯過了當時的網易(2002 年公司的漲幅是全市場第一,是因為那個時候多數人覺
得公司可能因財務風險被摘牌!);它規避了長期來看企業競爭力無法維持的一些個股,
如攜程,在很長一段時間它是一隻牛股,但是由於攜程的本質還是電話商務而非電子
商務,其服務員工密集型在市場的惡性競爭時表現為收入與費用率的雙重壓力;最後
它規避了眾多在後期開始走下坡路甚至一蹶不振的公司。

4.3.2. 策略的侷限性:部分標準的定性化,市場因素
W-D-P 投資策略有兩個比較大的侷限性。
首先,我們的標準中有一些定性判斷,例如「普適」,如前所述,當人們對未來的科
技發展不夠確定的時候,很難去發揮想像力去說某個業務將來一定會大面積普及。舉
例來說,現在沒人懷疑我們的手機普及率未來會超過80%,但當一部手機數萬元的模
擬機時代,有多少人會相信這樣一個假設呢?再比如,BP 機一度也被認為是方便有效
的通信工具,其消亡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但好在我們不過分依賴這個標準,如
果一個企業的技術能夠代表未來,並且滿足人均產能的要求,它就一定會達到平台爆
發期,我們在那裡等著它就行,而不用過早的定論成與不成!

再比如說,我們的擇股標準中有50 萬元的人均產能。顯然它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標
准,對於不同收入的國家這個數字顯然不同,那麼有人會說,是現有的成功模式後總
結的數字,還是我們能夠未卜先知?如果現有的成功模式,也許未來成功的企業不會
有這樣的特徵,那麼這個指標還有價值麼?對此,我們的看法是:思路的意義遠大於
指標本身。40 萬也好,50 萬也罷,都是從互聯網最好的公司應該是盈利能力強的,
且存在邊際效應這兩點出發,W-D-P 模型看似簡單,但它蘊藏著互聯網不同於一般軟
件、服務公司的較深刻體會。

其次,我們較小的考慮了市場因素,尤其是新股定價因素。假定說,市場不是理性的,
其基數,也就是新股定價過高,那麼或許上市公司要通過很多年的增長才能夠消化市
值的泡沫。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歷史一般都始於2000 年,正值納斯達克互聯網泡沫破裂,按照我們的擇股指標,確實沒有找到能買賣的個股,可是假定歷史發生改變,互
聯網泡沫發生在2002 年,我們選擇新浪是否還能賺錢?此外,十年來,中概股從被
追捧到今天美國資本市場看淡中國經濟,海外對中概股偏空的投資策略是否會影響我
們策略未來的投資收益,尚不得而知。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5. 個股分析:中國的平台們,美股領軍,A 股跟隨
5.1. W-D-P 投資框架A 股檢驗:無全部滿足條件標的,部分公司正在靠近
如果我們把A 股的有可能稱作互聯網、平台概念的公司放在最左邊,經歷了幾層過濾
大致如此:
1、 符合「B2C」條件:淘汰掉了焦點科技(B2B)、生意寶(B2B)、北緯通信(B2B2C)、上海鋼聯(B2B)、神州泰岳(B2B2C)、拓維信息 (B2B2C)、掌趣科技(B2BC);我們留下了順網科技,是因為網吧管理軟件目前已經能夠支持註冊等功能,即其已經和最終用戶發生了交互;朗瑪信息區 別於北緯、拓維之處是,其開發了phone+和愛碰,phone+是VOIP 軟件,愛碰類似陌陌,不過集成了朗瑪自身的語音通話,因此存在B2C盈利的可行性;
2、符合普適條件:在剩餘標的中,當我們認為其業務所在領域能夠覆蓋中國絕大多
數網民,東方財富、中青寶、三六五網都是垂直公司,不滿足該條件,被排除。由於
網吧網民大約佔到中國網民的30%左右,但考慮順網科技的在年內將推出面向個人版
的產品,我們暫且留存觀察;朗瑪信息被留下來的原因是:由於微信已經有2 億用戶,
因此我們篤定該業務形態未來會影響互聯網絕大人口。
3、毛利率>40%:主要是中國聯通、鵬博士兩家靠固定資產滾動投資的公司無法復合
該要求。
4、人均收入>50 萬:當考慮到人均收入時,我們無奈的發現,僅有樂視網一家公司符
合要求,其他公司的2011 年人均銷售收入分別為:順網科技37 萬、科大訊飛37 萬、
人民網37 萬、朗瑪信息16 萬。根據我們對公司的理解,或許順網科技有望在2012
年實現人均收入50 萬以上,科大訊飛也基本上將達到該指標。
5、人均收入同比增長:樂視網最近三年的人均收入分別為72 萬、64 萬、60 萬元,
按照我們前述的投資條件,尚未滿足我們人均產能出現正增長的買入條件。
結論是:A 股標的中,按照W-D-P 投資框架,選擇不出我們可以現在買入或者持有的
股票。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我們將這些公司的人均收入羅列如下,以便投資者觀察。
查看原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52

殼王派錢 李克勤200萬返TVB


2012-10-18  NM




「四大」之一的環球唱片,雖然與無綫未完全修好,但雙方關係自殼王入主後,已有所緩和,近日李克勤更落實替無綫台慶遊戲節目《一百萬可能》(暫名)做主持。

為拉攏克勤再為無綫效力,殼王陳國強親自出面,打盡人情牌外,還開出對無綫是空前高價,十萬元一集請克勤回歸,派錢一樣。千萬買版權

今年初,無綫一度與四大唱片破冰,但余詠珊上場擔任非戲劇製作總監後,又再因簽版權紙與四大再起爭端,四大歌手繼續絕跡無綫,無綫契仔李克勤,同樣唔見影。

直至近日,無綫為加強綜藝節目陣容及提高競爭力,斥資千萬買下全球熱爆的NBC電視台遊戲節目《Minute To Win It》版權,製作全新遊戲節目《一百萬可能》(暫名),準備於台慶月推出,並鎖定由福將李克勤擔任主持。

「以前幾乎隔個星期就見克勤上無綫節目,就算內地有商演,佢都係先就咗無綫再考慮其他,雙方關係就等同自己人。呢三年佢唔使上無綫,反而可以不停去內地做 騷,賺埋唔少,早排佢上咗內地收視好高嘅《聲動亞洲》,打埋中國北面市場,啲騷更加多到做唔切!所以搵克勤返無綫做主持,都唔係咁易!」知情者說。

傾三次搞掂

明知余詠珊牙齒印多,為免有閃失,殼王陳國強於是親自出馬。「殼王同克勤本來就好老友,經常會約埋聚吓,但平時都唔講工作,今次無綫高價買咗個遊戲節目版 權,殼王一開始就鎖定搵克勤做,佢覺得克勤有觀眾緣,做主持又生鬼,所以完全無考慮其他人!」近兩個月,殼王密密約克勤傾合作,又請他一家出海,大打友情 牌。「克勤對無綫特別有感情,殼王開到口,答應成數已經好高,加上無綫俾晒呢個遊戲啲片克勤睇,睇過嘅人都話呢個節目實爆,克勤都好有信心!同殼王傾咗三 次,已經搞掂。啲手尾就交俾余詠珊同節目監製接手,為咗就克勤時間,有次余詠珊一朝早七點,去陪克勤食早餐,明知殼王志在必得,余詠珊都唔敢有小動作。」 知情者說。

一集收十萬

○五年為無綫主持《殘酷一叮》,當年克勤的主持價是六千元一集,今次殼王大手筆,開出十萬一集。「以前主持《殘酷一叮》係歌星約,克勤已經係合約歌星最高 薪一個,今次殼王俾到十萬元一集,遷就佢啲期錄影,十足誠意!」知情者說。據了解,克勤會在十一月十九日台慶當日,現身節目公布詳情,四大唱片跟無綫關 係,大有機會因克勤而進一步緩和。

老細出馬

有「無綫契仔」之稱的李克勤,08年已經攞過服務廿年金牌,即使在事業低潮期,無綫仍安排他做《勁歌金曲》主持,保住人氣;02年奪得《十大勁歌頒獎禮》 最受歡迎男歌星後,克勤幾乎隔星期便上無綫節目,05年做《殘酷一叮》主持,亦一度掀起熱潮,雙方關係深厚,直至09年發生「四大唱片」與無綫版稅風波, 克勤開始絕跡無綫,直至殼王陳國強入主後,私下多次邀請克勤上節目,去年《十大勁歌頒獎禮》,他被邀任頒獎嘉賓,頒獎給「最受歡迎女歌星」容祖兒。

熱爆全球

《Minute To Win It》是美國NBC電視台人氣節目,由10年9月開始首播,在全球多個國家如英國、澳洲、法國、德國等都有播放。

遊戲要求參賽者用日常家庭用品完成一些動作,例如60秒內「抆」晒一盒紙巾,將20個高爾夫球疊高等。成功完成即可過關,得到1000美金並晉級挑戰下一 個項目。最高累積獎金是100萬美金,參賽者在成功過到第一、五、八同第九關時,都可以選擇放棄晉級拎走獎金。每位參賽者有三次失敗機會,如果都未能成功 完成動作,就要被淘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