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想做的幾個事業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20.html

    2008年係銀行工作,由於巿場而言實在波動非常,客戶做產品的意願大減,那段時間非常難捱,做對外銷售既我更加唔使講,於是乎自己帶左本天書返 去寫低自己想做的事業,也有一些自己能做可是不想做的事業,不過事業呢樣野好奇怪,自己一條友去建立的話真係好辛苦,所以我更多的時間是去找能合作的人, 無論資本或者管理技術,我都希望有進一步突破。

        我想做的事業有以下一堆,例如財務策劃事務所,我想呢到大部份讀者都會有興趣的一個事業,那我就多說一點吧,睇名都知道係乜,實際操作就 係當有客戶遇到財務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你就要設身處地而幫佢想出解決辦法和制定計劃,並且不時幫佢修正同維持應有的軌跡,講起來很易做實際難點在於,首先 客戶如何找到你,第二是客戶為什麼信任你,這兩個問題非常重要,也絕非隨便考兩個什麼CFA或CFP就能解決的事情,因為在我而言就算你有CFA或CFP 也未必真的會了不起,只要應付了一個考試罷了,坊間大把考試攻略,要考到都唔出奇。投資和財務策劃絕對唔係書本上所說咁簡單,不然買保險、分散投資就搞掂 了,使鬼讀咁多乜野證書,更多係你對大勢的判斷,持股的營運,以及風險管理。做呢一行最重要係解決信心問題,有好多客戶因為怕左你係保險經紀而拒絕接受邀 請,比著我都會,首先你自己已經代表一家銷售公司了,這樣沒有公信力可言,第二多數保險經紀做壞晒個形象,死纏爛打,煩到無朋友,係人都怕左。因此我希望 可以建立一個財務策劃事務所,純純正正做返個IFA咁就好。

        另外也有一堆唔係太想做可是我又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有興趣或者我可以搞個創業坐談會,等大家出來傾下創業心得和想發展既事業,應該會比打出來更易一些,星期六由於又走左去面試,無乜心情出文,今天就此補數,明晚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2

中環在線:湯彥麟想做航空股分析員 李華華


2011-3-18  AD




 

臨別依依,趣事 往事一大籮!卸任在即嘅國泰(293)CEO湯彥麟,噚日同大家分享佢喺太古集團30年(其中25年喺香港)嚟嘅點滴。先講未來,被視為下任IATA(國 際航空運輸協會)CEO大熱門嘅佢,話如果做唔到呢個位,就會憑自己喺航空界嘅多年經驗,轉行做航空股分析員。Well,到時仲可以想講乜就講乜!

被視IATA下任CEO大熱門

咁做唔到分析員又點呢?咪發展自己嘅音樂事業囉!不過佢都好謙,話自己知自己事,音樂呢樣嘢,佢做到都搵唔到食,賺吓零用錢就得,所以會盡量留番嚟做終生興趣算喇。佢又話雖然香港樓價好貴,但係佢已經視香港為自己嘅家,諗住喺香港置業,過幾年之後會再返嚟。

講完未來,又回到過去。奉獻咗人生3個十年畀國泰同太古嘅湯彥麟話,70年代嘅佢,同好多英國人一樣,好想出國發展,就算當時有人同佢講,可能會即時要去香港做,仲可能係「no coming back」嗰種,佢都唔介意,於是就加入咗太古。

30年來最難忘搬機場

呢30年,佢話最難忘嘅係香港啟德機場搬去赤鱲角、03年沙士令香港航空業全面崩潰,仲有911事件同兩次金融危機,但航空業嘅復原能力好高,好快就可以反彈……呢啲難忘嘅回憶,真係一單都嫌多呢!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5

資本江湖的陳年舊事 他只想做個業務幹部 Sino-V投資

http://xueqiu.com/9561846530/22684356
N年前(N >15年),我在券商做投行。那時候公司一級市場兵強馬壯,當然市場競爭也十分慘烈。一天,部門老總介紹了一名新員工Z君,高高瘦瘦戴眼鏡,見到誰都是「不笑不說話」,走路四平八穩。因為和Z君和我是老鄉,又坐在我旁邊,因此就和我分在了一組。從那時起我們在資本市場的風風雨雨中並肩「打殺」了多年。    Z君對人和善,是超級的「內秀男」。和陌生人說話會臉紅,還不敢對視你的目光,在一桌上吃幾次飯你也絕對不會注意這個人。但是當寫投行的申報材料時,他過人的天賦就展露出來了,一般人基本上很難對他寫的材料做出實質性的修改。他對局面的判斷全面、深刻。缺點是從來不會當眾講出他的看法來。由於合作多年我深知他的這些特點,多數重要的決策前我們都會私下商量一下。那年我在重組人員創辦新業務的時候選擇了他,所以他也是我們團隊創始成員之一。

當年探索券商投資業務轉型的過程中,是非常的艱辛以及痛苦的。大家都是一樣的學習背景,成長經歷,吃一樣的地溝油喝一樣的塑化劑,你憑什麼就比別人牛逼?我們苦苦摸索了很久,很偶然的一次,我的一位新加坡籍好友,也是我請的獨立董事,給我了一份英文版的哈佛投資課案例:關於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投資管理的案例,同時送了我一本英文版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管理人的傳記。我看了之後如獲至寶,匯報老闆後馬上組織大家翻譯總結,反覆討論學習(當然翻譯過程中冒出了另外一位後來成為業內耀眼明星的文曲星,今後有機會再講他)。Z君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把學習資料提煉到了一個我們最初沒有意識到的高度,基本上這份資料成為團隊日後統一思想,指導業務的綱領,同時也備受客戶以及*監會領導認同的一份核心性資料。

那年國內最大的金主招標資產管理人,我們嘗試用新的業務模式進行投標。投標的材料也是大家集體徹夜討論,Z君主筆完成。當我表面信心滿滿但內心戰戰兢兢的在競標會上講完,沒想到得到了客戶領導們的高度認同。結果出來後,我們打敗了風頭強勁*信證券,*金證券以及地頭蛇*安證券,*通證券,成為我們業務的突破口,幾年後成為這個領域中全國的最大資產管理人。

 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我是在全國各地的機構客戶的報告會上、*監會行業管理文件的專家討論會上、以及高校的學術研討會上、我誇誇其談的每一份報告上面,除了有這個優秀投資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外,基本上都有Z君心血的凝結。我在幾次場合中說,只要你把你腦海中的想法給Z君講清楚,你就可以去安心睡覺了,Z君最後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會超越你最初認識的高度。

當然Z君的才能不僅僅是舞文弄墨的一介書生,在公司幾個關鍵的交易、台賬、風控的崗位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也是個資本市場「殺人如麻的快刀手」,也曾經決策過股債的配置比例和股債的基金經理人選;一筆打滿過中國*通股票的持倉上限;年報最後一個交易日把幾個重倉股持倉量戰術性降到十大流通股東之下等等。

 一次我和老闆聊天時候,我高度評價Z君,老闆問WHY?我說:「其實他是對我們證券市場本質規律認識比較深刻的人,你看著好像是我們在用他的稿子講我們自己。其實是他自己深刻、務實、連續的投資思想借助我們的稿子給講出來,拔高的那部分其實是他自己的東西」。老闆想了半天,說了那句著名的話:「其實一線員工比老闆聰明」。

 幾年後公司內外政治環境突變,我們這個團隊如何應對下一步的「激流險灘」?公司十幾個核心成員,在深圳著名的*藤茶社徹夜大會後,決定戰略性的撤退。和Z君做最後交辦事情的時候,我問他下一步的打算。他非常平靜的告訴我:「他認為以後幾年是證券市場大清算的幾年,股票行情沒戲,他計劃「離線不離行」。離開一線業務、一線城市、一線券商。呆在行業,但不到聚光燈下」。現在回頭看,他還是多麼有前瞻性。

 後來,他去了一家BASE在內地的券商,做了債券投資經理。多年之後我們再次相見,他告訴我他管得基金取得了連續幾年業內第二名的好成績,個人財富也迴避了股市的大跌。我問他為何不乘勢而上,進步一下?他說:「不懂政治,我就是一個業務幹部,不適合做官。像債券久期,最怕錯配,你本來適合做管理,去做業務,最多業務成績不好。但如果你本來適合做業務,你去做管理。很大可能的下場是你會死的很慘。多年來做業務,從來不和別人爭利益,大家可能覺得我很軟弱,我內心是強大的,自信的。」我很高興他的成績,當然也不覺得意外。但是我還是提醒他,中國是政治經濟學,要學一些政治,不能死靠業務。

 果然2012年他到我辦公室來找我。說公司內鬥,欣賞他的老董事長被逼退休,新人上來之後要洗牌了,挑釁不斷,很是困擾。

我大笑:「原來那樣血雨腥風都看過、渡過,現在何必和他們計較?」

Z君也說:「是啊,所以我打算掛印回家帶娃了。」

「為什麼沒有去找其他的工作?」我問

他無奈:「我也去試了,面試我的人都很年輕,看完簡歷談完經歷後都感覺對我怕怕的,我說我要做業務,人家硬是不信,怕我搶位置。」

我安慰他可以找找瞭解自己的老同事,很多人都做得很大很好。再一個,一流的人才都是在自己做,就是自己做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過來說,如果市場連你這樣的業務幹部都無法容身的話,「講故事、講政治」的人都大行其道,這個市場也沒什麼前途,離開也罷!

                      2013年聖誕前的大雪天於北美回憶Z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62

唐山永和超市:想做中國的「阿爾迪」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787.html

【導讀】如果要經營一家超市,前面有沃爾瑪,物美擋路,你會怎麼做?做不了大象,就做螞蟻;做不成「大而全」就專注自己的「少而精」;做不了加法,就做減法。唐山永和超市就是這麼一家獨具個性的企業,憑藉對市場準確的把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來看看她的成長故事吧。

講述零售大王阿爾迪如何戰勝沃爾瑪的《只放一隻羊——零售大王阿爾迪戰勝沃爾瑪的11大秘密》一書,永和超市總經理李勇和逐字逐句地讀了三遍。他告訴記者:「除了《三國演義》一類的通俗小說,別的書我還很少下這麼大力氣多遍研讀過。」

實地考察過阿爾迪、充分領悟阿爾迪精髓的李勇和,堅持「做減法」,在經營實踐中只做小店,壓縮單品數;他也不斷摸索創新,圍繞「社區廚房」做文章,不足100平方米的社區小店大膽定位為生鮮加強型的便利店,把永和超市打造成為社區居民的「庫房」和「餐廳」。

唐山永和超市:只放一隻羊

  「阿爾迪」模式啟示錄

是放一群羊,還是只放一隻羊?是大而全的沃爾瑪模式,還是少而精的阿爾迪模式?唐山市永和超市給出了答案:

33家店,單店不超過1200種單品,生鮮銷售佔比70%,4000平方米的總營業面積,永和超市創造了年銷售額近2億元的業績。

從一家熟食店起家的永和超市,憑藉「少即是多」的簡單戰略和生鮮加強型的社區便利店定位,出奇制勝,成就非凡。

 給自己一個定位

「阿爾迪」模式之一:本來事情是很簡單的,就是自我理解和顧客至上。目標就是為顧客而做,為了顧客的方便而做。什麼是核心呢?——「為什麼大家要來買我的產品?」——《只放一隻羊》高達70%的生鮮銷售佔比,這與永和超市「圍繞社區居民的一日三餐做文章,做生鮮加強型的便利店」的市場定位分不開的。

「老百姓可以不買車,不買彩電,甚至可以不買新衣服,但絕對離不開一日三餐。」把超市做成老百姓的「庫房」和「餐廳」的思路產生了。

除了重視傳統的蔬果類商品,永和超市還注重深加工,成立加工廠加工饅頭、糕點、包子、餡餅等熟食,滿足消費者廚房的一站式購物需求。

即使小到六七十平方米的店,永和也都把生鮮做到了70%以上,對於便利店業態來說,這是很難想像的。

「社區便利店不需要那麼大。」李勇和說,做最貼近百姓的社區店,80至150平方米足夠了。」高度重視生鮮的永和超市,平均每家店年銷售額450萬元左右,而同樣面積的傳統便利店,平均年銷售額只在120萬左右。

李勇和告訴記者,一家到永和超市考察的企業,2萬5千平方米的營業面積,一天只賣4萬多元的蔬菜;而永和超市在豐潤區的27家店,營業面積只有3500平方米,一天能賣5萬多元。能否把生鮮做好的效果一對比就顯現出來。

 商品加減法

「阿爾迪」模式之二:在選擇經營範圍的問題上,我們已經做到了很多商品根本不予考慮。排除這些商品所考慮的原因是:1.營業額的增長速度;2.商品的銷售速度。——《只放一隻羊》

從2002年開第一家熟食店起,永和超市一直在增加單品數——在專賣熟食期間,有的顧客前來問有沒有醬油,有的問有沒有雞蛋……李勇和想,既然有人問,就一定有市場。

於是永和超市不斷擴充商品種類,從調味品到捲紙,再到盆子、菜刀等等。幾年下來,一家100來平方米的小店竟然達到了3000多個單品。「小店逐漸飽和了,到最後都擺不開了。」李勇和說,有時連自己都不知道商品具體放到哪裡了。

但到了2005年後再新開店,李勇和就在一直盤算著去做做「減法」。

李勇和反思:是不是商品品類越多越招引顧客,銷售額就越高?滿足顧客所有需求的理念是否一定是正確的?上萬平方米的大賣場敢保證要啥有啥嗎?

阿爾迪「與其太多,不如少些」的經營原則深深觸動到了李勇和。秉承這種原則的阿爾迪在出售商品時,「每種商品只提供一種選擇,這樣顧客便可更快地作出決定,他們只需選擇買或者不買」。在李勇和看來,便利店應該有新的內涵。

「社區便利店除了在距離上離顧客近外,應該還有新的定義。」李勇和認為,加快消費者作出選擇,減少顧客挑選商品的困擾,縮短交易時間,也是一種便利,是便利店的另外一種定義。

比如罐頭,有不同的品牌,每個品牌又有250克、500克、750克等不同的規格。如果全部都上架銷售的話,一是店內空間不允許,二是也不利於消費者快速做出選擇。李勇和決定,上架銷售商品只選用一線品牌的,並且只選取顧客消費頻次最高的一到兩種規格。

而有些超市,比如醬油就選取十多種品牌,每種品牌又有好幾種不同的規格和口味,這樣下來,光醬油這種商品就能達到幾十上百個單品,在李勇和看來,這對便利超市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在單品數大幅消減的情況下,銷售額還能大幅提升,如何篩選商品就至關重要。「日常生活消費品包括的範圍太廣了,不能重複使用的一次性消耗品才更有價值。」李勇和強調。

李勇和舉例,一把菜刀幾乎能用一輩子,不鏽鋼臉盆能用10年。「這些商品即使毛利再高,永和也不銷售。」李勇和說,「商品的選取,不在於客單價的高低,只要是耐用品,即使10元進的貨以100元銷售我們也不會選擇。」

但像衛生紙、廚房用紙、保鮮膜、牙膏等不能重複使用的周轉快的消耗品,即使客單價再低,也是永和超市優先考慮的。

這樣,「永和超市的商品周轉速度一般五六天為一個週期,供貨商每個月至少送四次貨。」周轉週期短,走量就大,銷售額大幅提高也就不足為奇了。另外周轉快,商品佔用資金少,現金流也就越滾越大。

從2005年7月3日開第二家店,李勇和一直在做減法,單品總數由之前的3000種最後穩定在1200種左右,有些七八十平方米的店壓縮到不足900種單品。

令人意外的是,單品數降了一半多,銷售額竟然大幅提升。2006年,是「做減法」後的第一年,永和超市真正實現了全面盈利。

掙合理的錢

「阿爾迪」模式之三:在遵循較少經營門類這一原則的同時,一直遵循著低價原則。既然我們不能為顧客提供多種選擇,那我們起碼要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堅持比別人低的價格出售商品。當購進價格下降時,就算我們還沒有買進新一批的商品,也會立刻下調現有商品的出售價格。我們的觀點是:進攻比防守更有力。—-《只放一隻羊》

與其挖空心思提高利潤,不如努力讓顧客更滿意。

企業賺錢越多,顧客損失就越多;如果企業只想著如何提高毛利,不替消費者省錢,從長遠來說,對企業不是什麼好事。

基於以上認識,李勇和提出「來永和超市,讓您省得更多」的口號,並切實貫徹落實。「很多企業在摳成本、毛利率,但我們是在往『下』走。」在李勇和看來,與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過多關注購物的環境和服務不同,縣級市場的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更敏感;如果抓住了「價格」,就抓住了顧客的心。

比如豬肉,大超市的毛利率一般為16到18個點,而永和超市卻把毛利率從以前12個點降到了9個點。「一般的傳統便利店有30%的毛利率,但一天銷售額在3000元左右,利潤為900元;我們雖然只要15%的毛利率,但我們每天銷售在1萬元以上,利潤至少1500元。」李勇和說,「我們的毛利率低是低了,但算下來我們的利潤更高。」

「做商品其實就是做口碑」。在促銷上,永和超市拿出最好的商品以最低的價格來做活動。李勇和認為,促銷商品受眾面變廣,企業就要拿出超出顧客期望值的「品質」和「價格」來打動消費者,而不是以次充好、自欺欺人。

「如果促銷做得到位,雖然單品毛利率下去了,但促銷活動帶來的關聯產品的銷售,會把毛利率拉上去,最後毛利率一點都不低。」李勇和說。

 ■ 成功心得

  節儉、堅持,永遠不會過時

「我有時能呆在書房,一個人就這樣靜坐著,喝一下午茶。」行事低調、生活樸素的李勇和,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在書房內品茶、讀書,一輛十萬元左右的車他開了好多年。

永和超市的節儉和成本把控意識不僅體現在具體的行為指南里,還體現在堅持不斷地努力避免所有不必要的成本上。

超市內所用的貨架,都是永和超市自己買材料加工製作的。神奇的是,33家門店都沒用POS機。 「我們現在這個規模,不用POS機對我們的經營管理沒用什麼大礙,並且能最大節約成本。」李勇和認為,信息化建設是趨勢,但不應盲目,應當符合企業實際情況。

「傳統便利店的商品結構好做,誰都可以做。」李勇和說,賣飲品省事,休閒食品毛利高,賺錢快,但業績就是提不上去。生鮮走量大,聚客能力高,但一想到做生鮮,就說損耗高,扔的還沒賣的多,不做了;自主加工的熟食成本更低,更賺錢,但一想到做糕點、饅頭,還得考慮食品安全等問題,覺得更麻煩,又不做了。」

「只知道這樣做效果好,但知難而退,不能堅持做下去,企業又有什麼能讓自己延續持久?」李勇和說。

(中國商報·超市週刊 實習記者 張衡)

 ■ 專家點評

  一個理念 三招功夫

德國零售大王阿爾迪,本人沒有去過,但關於阿爾迪戰勝沃爾瑪的傳奇故事沒少聽說,在業界成為了一個「神話」。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與經營理念,在時下很是流行,但能把握其真諦、學到其精髓者不多,學以致用、取得佳績者更是鳳毛麟角。

唐山永和超市能夠以阿爾迪「只放一隻羊」的經營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摸索和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理念,走出了一條源於「阿爾迪」,而又超脫於「阿爾迪」的特色經營之路,並取得了成功的佳績,實在難能可貴。

解讀永和超市,本人認為「永和模式」不一定適合所有類型的超市,但有這樣三個方面卻是值得同行深思和借鑑。

一是,精準、務實的業態定位是超市經營之根本。永和超市圍繞「社區廚房」把文章做足,其經營品項全部圍繞百姓廚房用品下功夫,以百姓廚房消費需求為導向,目的明確、思路清晰,這是確定門店經營結構和商品結構的基石。

二是,注重單品貢獻度、強調商品的庫存周轉速度是提高門店獲利能力的有效手段。由於店面規模的侷限,不可能做到商品的「多而全」,那麼就在「少而精」上下功夫,研究百姓購物習慣,在一個品類中只經營部分快銷單品、老百姓需求強烈的單品,這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商品管理方法。

三是,堅持低價策略,仍然是現階段重要的競爭手段。按照標準便利店的運作模式,低價策略是個硬傷,是制約便利店盈利的最大障礙。但永和經驗告訴了我們,便利店也可低價銷售,但關鍵要在銷量上下功夫,低毛利率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銷量。

當然,阿爾迪有阿爾迪的成功經驗,永和有永和的經營特色,不能照搬,不能簡單模仿。

永和超市用實踐詮釋了便民店的經營法則,那就是要根據自身企業特點,準確把握所處商圈內消費者的需求,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在研究品類組合的基礎上,更深層次的研究單品貢獻度,靜下心來做業務,「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小店同樣可以做「強」、做「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57

Elon Musk:我做電動汽車只是因為沒人想做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746683.html
近日D11的討論會上,Tesla的創始人在被問及創立公司的原因,只是坦然說這一切都源於沒有其他人想做。Musk也承認做電動汽車在當時是一項「你能想到最蠢的事情」。

「多年來,很多朋友還是未曾改變對電動汽車不看好的觀點。」Musk說道。「讓我真正付諸行動的還是基於我對背後龐大市場前景的判斷,在當時來說,我已經很明確知道傳統的汽車大廠商不會在這個領域跟進。」

Musk,同時創立了Space X及 Solar City兩家公司。談及這兩家公司的必要性,Elon認為這是整個產業亟需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交通方式。沿著這條路去生產電動汽車,大概能找到真正的消費受眾。

「當時這項事業一直在兩個魔咒中:沒有人能造一輛真正有吸引力的電動汽車,想想法拉利的拉風……其次,沒人會真正買它。」

所以我們看到Tesla的成功除了其本身過硬的技術能力,在定位車略上走的是高端跑車,用以吸引市場注意力,再從高端逐漸鋪向低端的策略是多麼成功。

現在,Tesla已經在著力降低汽車價格,Elon預期三至四年內,Tesla的定價會降低至三萬-四萬美元一輛,通過減少尺寸,從新改良設計達到規模量產的增量效益。

同時,他也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加入到電動汽車的產業來,讓電動汽車成為真正的主流消費品。「我們目前已經盈利了,我們也會預期其他的製造商加入進來。」Musk說道。

場外消息:Elon Musk還表示,公司將會設立三倍數量的增壓器,這將大大改善目前的充電設施條件,在美國加州及東海岸,公司將計劃在年內完成充電站數量擴充計劃。屆時,充電汽車能夠有充分的資源開到西海岸,比如從三藩市到紐約。

隨後Tesla電動汽車會迎來一次系統升級,用戶能更清晰知道哪些充電站離自己更近,通過GPS定位合理安排行車路線,公司相信,這將會大大提升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畢竟開電動汽車的人最怕車沒電。

 

編者註:Elon Musk,出生於南非,18歲時移民美國。他集工程師,企業家和慈善家各種身份於一身,並且是貝寶,空間探索技術公司以及特斯拉汽車三家公司的創始人。目前他是空間探索技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特斯拉汽車的產品設計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65

寫給想做醫藥行研的朋友 丹華

http://xueqiu.com/3630871406/24281828


  最近微博上有朋友私信問起想入行做醫藥行業研究員的事情,零散回答了一些。今天整理下思路,分享於此。

 首先想明確的是,這是一個外表看起來光鮮(現在已經越來越不光鮮了),但實際上競爭很激烈、結局也很殘酷的行當。近幾年醫藥行業的股票表現比其他傳統行業都好很多,這也激勵了很多年輕人加入進來。目前全行業來看,不論是公募、券商,還是私募,醫藥研究員都已經過剩,大券商和大基金的醫藥基本都在3-4個人的配置。換句話說,蘿蔔和坑都對應好了,增量職位比較少,大家都在動存量的主意。對於研究新手,最大可能是做助理等起步,頭兩年是學習積累期,期間過的好不好就看你的老大啥風格了。

 第二點,整個證券投資行業,目前依然相對低迷,降薪和裁員的最高潮應該還沒到來。私募、券商和基金的壓力都比較大,並不是過的很舒服。最近傳出的南京華泰集體降薪20%的傳言也基本證實這點。這個時候進來,可能要承受1-2年的低薪甚至裁員風險。

 第三點,醫藥研究員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這個職業是高度專業化的,只要你夠專業,能看懂一些東西,你是很容易在投研團隊中贏得屬於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因為醫藥很專業,所以不太可能有同行或同事跟你深入地爭辯。這個行當絕大多數的爭辯和討論都是雞同鴨講或者陳詞濫調,沒什麼價值。跟那些大行業比如鋼鐵、有色、金融、地產、煤炭、水泥、機械、大宗等行業相比,醫藥圈子沒多少人敢隨便插嘴,因為太專業了,太多樣性了,全行業一以貫之的邏輯非常少,都是細分行業和細分邏輯。這樣就無形中減少了很多無謂的辯論,你可以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思考沉澱上。當然,為客戶服務除外。

反過來說,信息壁壘只能保護你一時,不能保護你一世。所以你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前進,爭取站在潮頭上,這樣才不會被淘汰。這是一個扁平化的世界,幾乎所有的壁壘都在被創新打破,不論對企業還是對個人,只有創新,才是永恆的核心競爭力。

第四點,目前普通非金牌行研的待遇也不見得多高(因為過剩麼),不要對薪水報太高期望。當然如果你特別牛逼,另當別論。我的建議是,做行研要像個科學家一樣,擁有對研究、對探究問題本質發自內心的好奇心和激情,內心的驅動力是最大的力量,也為你提供最根本的心理支撐。堅持獨立思考,堅持藐視權威。也許有降薪裁員,也許有巨大的判斷失誤,也許有領導同行甚至外面投資者的誤解,你必須能承受壓力,並且依然認可研究的價值,依然能提醒自己堅持努力,用自己的洞察力去燭照未來。

第五,非常清楚地認識自我。我什麼性格,我有哪些內外部資源,我對這個行業理解多少,做了哪些準備,我的技能和能力有多少,我能承受多大的內部和外部工作壓力,我追求的是什麼,我的人際能力如何,我如何跟同行競爭,我對股票投資有什麼獨特的認知和瞭解?等等

最後,國內醫藥行業正處在一個向上發展的大周期裡(儘管有各種壓力和風險),跟很多傳統行業相比,醫藥行業沒飯吃的可能性遠低於其他行業,而且如果你夠聰明夠勤奮,加上一定的運氣,也許會混的很好,有一定的江湖地位。如果上面五點還沒打倒你的信心,你已經想的非常清楚了,那就來吧,歡迎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89

【每日一黑馬】綠狗網:想做法律界的天貓 獲千萬元投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490.html

【導讀】把法律服務搬到網上來賣?不管你覺得這靠不靠譜,法律電商綠狗網已經開始實踐了。綠狗網號稱法律行業的天貓,用戶在線提交法律需求,並付費給綠狗,而綠狗根據相關律師任務進展,向其支付費用。目前綠狗有「還錢吧」、「離婚快」、「快刪帖」和「老闆放心寶」等產品。今日,綠狗網還宣佈獲融資1150萬人民幣,投資方為晨興資本、真格基金及戴志康。

90%的中小企業請不起法律顧問,80%的律師很難獲取案源,這種尷尬的局面有望通過在線法律服務而改變。如何讓90%的公司請得起律師,讓80%的律師有事做?Legalzoom上市的消息,讓綠狗網創始人張馨心發現了一條路。如果在綠狗上,3000塊就能請得起律師,那麼這一潛在需要就能爆發。

綠狗網號稱法律行業的天貓,成立於2012年6月,以產品為導向,以互聯網為平台,整合線下律師及律所資源。綠狗網首個產品是「離婚快」,針對有離婚需求的群體,提供法律模板及相關法律服務;之後在2013年春節前推出「還錢吧」,幫助企業追債。獲融資後,綠狗網將客戶瞄準了商務市場,推出「老闆放心寶」等產品。

在「離婚快」這一產品上,綠狗網發現客戶有不同的關注重點,比如有些關注財產,有些更關注孩子歸屬,這使得綠狗網在離婚快這一產品下設計了針對不同需求的子產品。

這一思路被借鑑到「老闆放心寶」上,針對這個產品,綠狗網推出了3款不同的子產品。其中基礎產品主要用於企業內部常見的人事問題;中級產品則增加了股權分配等相關內容;高級產品則在這兩者基礎上增加了知識產權問題。三款產品也因價格不同而提供不同程度的律師上門服務。

在綠狗上,相關服務價格只是傳統律所的1/10或1/5,比如300元可出一封律師函、可諮詢一位知名大律師,500塊可做一個合同審核。用戶付費給綠狗,綠狗根據律師任務進展,向律師支付這筆費用。「第一步是我們自己研發產品,第二步是發動律所共同研發產品。」張說。律所和律師參與產品研發可以享受產品版權收益,「用一次付一次費」。

產品導向的定位也讓綠狗網獲得了資本的追捧。張馨心表示,兩個月的時間內有近四五十家風投湧入綠狗網的大門,張開出了不菲的報價,並最終接受了戴志康、晨興資本及真格基金的投資。「戴志康和我們做了很多的溝通。」張說。在融資問題上,戴志康直言其報價過高,並給出了詳盡分析。而這也使得張很遺憾錯過了另一家原本心儀的投資方。

據黑馬哥瞭解,綠狗網創始人張馨心是位連環創業者,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畢業後的首份工作是記者,出差途中看見省會城市鄭州正在流行四驅車,遂開始四驅車的代理銷售,後開始創業,進入純淨水行業。2000年後,張馨心由河南遷至北京,開設邦道律師事務所。該事務所的另一主要合夥人曾是其法律顧問。2009年,張馨心創辦一家拍賣公司,首拍即實現了盈利。看到國外法律電商的崛起,張賣掉了拍賣公司,創辦綠狗網。在她看來,未來,這一市場將有上千億的規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20

想做杜拉拉?先知職場短信“潛規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79

etiquette_texting etiquette

短信憑借簡單和快捷成為最為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溝通方式。

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短信本可極盡隨意。然而,職業導師Barbara Pachter在其新書《The Essentials of Business Etiquette》(中文可理解為:商業禮儀之精髓)中提醒道,當與同事、老板或者客戶通過短信交流時,另有一套商業禮儀你應該遵守。

這套短信禮儀由七大點構成:

1. 慎用縮略詞和網絡用語。

發短信本來就是為了以更快的形式進行交流,因此我們習慣使用縮略測和簡單的網絡用語,甚至還夾雜著英語。例如,用“表”表示“不要”,用“醬紫”表示“這樣子”,用“很low”表示“格調太低”等等。

2. 註意語氣。

當你想著怎麽又快又簡短地把信息發出去的時候,可能就不會顧及你的措辭和預期了。 “短信的語氣可能比你腦海中的更強烈和嚴厲”。

不妨試試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思和觀點,避免顯得過於浮躁和唐突。發出短信之前,自己先讀一遍,避免措辭過於強硬。

另外,避免用負面情緒的詞,例如“錯誤”、“失敗”或者“忽略”等,多用“請”、“謝謝”等詞兒。

3. 永遠不要通過短信告知壞消息。

“不要通過短信給予負面反饋或者辭職”,“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親自和當事人談談。即使你要辭職,也不必搞僵雙方的關系,畢竟將來可能你還需要公司的推薦信。”

主要問題在於,用短信來告知壞消息實在太過於隨意,對方很難通過寥寥數字把握你的語氣和態度。

4. 不要通過短信改變會議時間或地點。

應該與會人員未必會及時查看短信,尤其是距離會議原定時間不久的情況下。這時,親自給與會人員打電話是更合適的做法。

5. 使用語音輸入法發短信時,務必檢查是否正確識別。

智能手機允許用戶使用語音輸入法發短信,但是進行語音錄入時很可能會缺詞少字,甚至輸入了錯誤的詞字。而且,有時候它會把別人在別上說的話也錄入進去。因此,用戶通過語音輸入法發送短信前,務必再次檢查。

6. 開會或者別人進行演講時,不要在桌子底下偷偷摸摸地發短信。

這是一種很沒有禮貌的行為,可能會令發言者和其他與會人員分神。“不要以為手機在桌子底下藏著,別人就不知道你在幹什麽了。他們完全可以通過你的神情和動作作出準確的判斷。”

7. 註意輸入法的自動校正和聯想功能。

發短信其實很容易出錯。輸入法的自動校正和聯想功能並不總是對的,有時候甚至會造成誤會。比方說,你想回複客戶“沒問題”,結果輸入法的模糊聯想功能可能會把它替換成“沒問你”,你想告訴對方你來自“申銀萬國”,結果可能打成了“呻吟萬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14

【獨家】唐巖上市自白:我想做的,在之前的世界里沒有存在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1/148316.html

過去三年間,陌陌在道德爭議與政策風險中成長為一款擁有1.8億註冊用戶的超級應用,將於今晚登陸納斯達克,市值將達25億美元。在上市路演PPT中,陌陌自稱為中國僅次於手機QQ和微信的第三大移動社交網站。

《創業家》在2012年1月封面文章《交友大爆炸》中,曾對以上線未久的陌陌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應用如此評述:“大公司的‘羞澀’給了致力於‘陌生人交友’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機會。他們毫無顧忌,在大公司徘徊的區域勇往直前;在這一戰場上,‘陌陌’們與微信面對的都是‘陌生人’:與騰訊有競爭關系的創業公司第一次有機會和巨人同時出發。”

現在看來,只有陌陌最大化了這一機會,並初步實現了商業化。為什麽?

陌陌很快意識到“神器”只能喧囂一時,如果要商業化,它必須改變陌生人社交的“弱關系”屬性。於是,陌陌的2.0版本推出了群組功能,以地點加屬性定義群組,過濾篩選用戶,使用戶在不同場景和不同趣味的群組中獲得深度歸屬感。這是陌陌聚攏用戶,並讓其對產品產生依賴的關鍵一步,如今陌陌的用戶們已經建立了基於不同地理位置和興趣的群組450萬個。

從附近的人到附近的群,陌陌緊接著又做了附近的信息聚合。在3.0版本中,地點留言功能讓好友之間開始有更多的交流互動。陌陌不再是單純意義的陌生人交友工具,而是一種關系維護和拓展的雙重產品。用戶沈澱初見規模。

2013年6月,陌陌的4.0版本開始商業化嘗試。陌陌招股書顯示,目前其收入來自用戶會員費、遊戲及其他服務(包含移動營銷、付費表情等)。2013年下半年,會員費收入280萬美元,2014年上半年為874萬美元,截至2014年9月30日,會員總數達到230萬。2014年上半年,手機遊戲收入達到443.8萬美元,較去年下半年增長近50倍。

從收入構成看,在騰訊陰影下長大的陌陌正越來越像它的“對手”。果然如此,它的前途何在?陌陌的投資人之一、經緯創投合夥人王華東說:“陌陌上有32項資料讓用戶填寫,從職業、公司、興趣,到陌陌吧、群組等等,微信是沒有這個Profile的。這些大量關於用戶的數據可以沈澱下來做很多東西。在移動端,未來大量的社區類型產品都將過渡到交易本身,陌陌這種產品形態,因為是高頻使用,又有很強的地理位置屬性,通過這個平臺提供商業將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這也使得它具有成為一家移動端平臺級公司的潛質。”

以陌陌“到店通”為例。它更像一個廣告平臺,告訴用戶周邊有哪些他可能感興趣的店,商家憑借用戶信息也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標人群。未來很多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都可能成為陌陌的合作對象。

2014年2月,陌陌用戶破億。唐巖曾應邀到知乎上作答:“陌陌的願景是希望打造最適合中國人(或許將來是人類)的社交平臺,把科技發展的福利更好地帶給人們,我們目前確信我們將會做到這一切,雖然目前這看起來有些狂妄。”

但是,比起可見的遊戲和會員費收入,陌陌的“平臺”夢離實現尚遙遠。它還在騰訊的陰影下。


\口述/陌陌創始人唐巖

陌陌出世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工程施工,從2000年到2003年。之後我就跑去外面打工,在長沙呆了一年。單位曾希望找我回去,不過我這人心太野,如果利益不足夠大,要委屈自己我就不太做得到。

我特別懷念2005年以前的QQ。就是那種開放性:在婁底那種小地方,好像第一次看港片發現有投幣電話的感覺。那之後你的心思就不在這個環境里了,總覺得外面才是屬於你的世界。

當時做工程最慘的是老覺得這個時代的變化跟你的工作一點關系都沒有。後來我說算了,去北京吧,當時覺得做互聯網新聞特別簡單。那會兒在BBS上認識了黃章晉(大象公會創始人),碰巧網易組建時評欄目團隊,黃章晉推薦我過去。於是,2003年底我加入網易。頭一天到北京,第二天就上班,一做就是8年。

原來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創業這個事。網易的氛圍是很不錯的,方三文(現雪球創始人)、李甬(現猿題庫創始人),我們這個小圈子相處融洽,自得其樂。直到有一天方三文要創業,這時才發現,其實,他媽的也是可以散的,對吧。與其說他刺激了你創業,倒不如說你會換一個角度思考。

在五道口(網易公司所在地)上了幾年班,除了與本公司有業務往來的我誰都不認識。但我不抗拒跟搜狐的朋友或是住隔壁樓的認識一下,確實沒有一個橋梁和工具。

2010年前後,QQ上已經三四年沒什麽人加我,我也懶得加別人。以前還會去搜索“湖南長沙某個區域,女,22-28”,看看資料,但後來都要驗證或被直接拒絕。QQ這個產品已經不能夠承擔幫我拓展新社交渠道的功能了。

我覺得如果我不能夠模擬典型用戶的話,這個東西就做不好。所以我必須要很認同,而且要很強烈地感到需求點在哪。所謂去教導用戶是沒有意義的,你要一直充滿好奇心。

全世界的信息無窮無盡,你不可能搞明白所有事情。你要把原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遵循內心剛開始的那種沖動,那樣做的時候性價比最高。

做社交這件事在我看來壓根就沒有多複雜,把自己的優勢利用好就完了。大公司優勢很多,但也存在市場細分的可能,不一定是非此即彼。其實我們的產品蠻搞的,陌陌是2011年8月4號上線,8月3號微信就推出了LBS功能——“附近的人”,一天時間都沒給我們。當時你別管我再怎麽牛逼,肯定還是挺沮喪的。

剛做陌陌時我有幾個判斷。首先我認為將來在移動端一定會有一個社交帝國。它有兩種創造方式,一種像微信一樣拷貝過來,當下看上去是最靠譜、可能性最高的;但還有一種辦法也OK——它從開始就是一個移動端的東西,全新地根據手機去建立用戶關系。如果按照我理想中的產品去發展,這是個足夠大的事情,就看能不能做成。

其次社交一定要從高端往低端做,不能反其道而行。特別是重新建立一套用戶關系時,從高端往低端做才能降低信任成本,所以我們最初的版本從iOS開始。如果一開始就做十七八歲的人群,等用戶量上來後,或者你的用戶本身在成長的時候,再想從低端往高端走,蠻難的。

很多人認為深度的交友關系一定是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主,我並不這麽認為。以前我就挺疑惑這點,我問過很多人,你介意的是跟一個人到底去唱K還是去吃飯,還是跟什麽人去?往往是後者。所以,所謂的靠不靠譜實際是對社會身份的認可。

舉個例子。當時我們想要不要搞頭像認證?我想了半天說不要,如果要搞頭像審核這個產品肯定做砸了。通過LBS這種產品認識一個人,一起吃個飯、看個電影什麽的,弄個假頭像有什麽意義呢?如果對方說“OK!那我們樓下見吧!”你怎麽辦?“對不起,我的頭像是假的,我現在長成這樣。”後來印證了我們這一判斷,陌陌上用假頭像的並不多。

現代人社交匱乏,交往最近的是工作圈子。工作圈子畢竟有各種各樣的利益,或者多是場面上的交往,有些話不方便說,確實需要一些其它的東西來補齊。很多人在陌陌上結交到了他認為特別重要的人。

“洗白”

\如果我和張穎聊天一小時,基本只聊吃喝玩樂的事。除了在公司內部,我和誰都不願意聊產品,也不喜歡混圈子。這個是做O2O的,那個是做互聯網金融的,還有做手機遊戲的,行業都不一樣,我不覺得能給我產品上的啟發和幫助。就是VC也不應該給創業者提意見,如果你真認為這款產品不好你不投就行了,沒有幫著提提意見就會做的。

這方面我只和同事們聊,因為大家都花了幾年時間,每天都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面。哪怕是我們的用戶,他也不會站在我這個角度上去思考如何做一款這麽多人使用的產品,他只會在意自己的需求。而且用戶有很多東西是被誤導的,創始人不能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比如陌陌剛上線時,很多女孩子會說你們要推出能按星座篩選的功能,她們說我特別想把金牛座全屏蔽掉。還有要求按年齡搜索的,很多亂七八糟的需求,你能答應他們嗎?即便有些是對的,但都是些旁枝末節的東西,真會有哪些重大漏洞和缺失是我們沒發現而用戶發現的嗎?這樣我們早就死掉了,做不成這個事。

陌陌第一個版本我們就想同時做個人和群組,但群組更複雜,涉及很多信息交互,為了搶時間我們首先推出的版本只有附近的人,並沒有群組。陌陌1.0版本上線後用戶上得比較快,消息量一直在漲,很快服務器就頂不住了,當時一直在疲於應付這樣的事,還有一些小bug要修複。所以我們一直到2012年10月才推出群組,已經過去1年零2個月。

群組是想把大家按興趣、地點組織起來。當時米聊有米世界,但我一看就覺得做得重且雜亂,太UGC了。我們不允許完全UGC,陌陌上的群組是要審核的。我從來不相信完全UGC的東西,這可能跟我以往在論壇網站的工作經歷有關。

這中間,我們也遇到一些爭議。很多人恨我們,也有很多人眼紅。有人說是我們找人拍的Mike隋的視頻(2012年4月,一則名為“老外屌絲中文哥超強12人模仿”的視頻在網絡瘋傳,這名老外叫Mike隋,他在視頻中屢次提到陌陌是“約炮神器”)。我到現在都不喜歡這兩個字,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麽來的,就像很多女生不喜歡“泡妞”這詞一樣,覺得這個東西特別粗俗。

這件事對我們的影響總體來說弊大於利。好的一面是用戶有一些增長,壞的是女性用戶會有道德壓力,男性用戶會覺得我上來就是幹這個的。

我不認為我們完全無辜,但確實不是我們有意為之。想要洗掉“約炮神器”這個標簽還要兩三年,我希望擺脫它,但這肯定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

關於“洗白”這件事我和你們的想法不同,因為我玩在里面,清楚真正是什麽樣的重度用戶在用。真正的重度用戶都有群組在里面,刷附近列表的次數並不多。對於年輕人而言,他們本來就傾向一個更開放、更成熟的社交平臺。如果說我們六七千萬的女性用戶都上來約炮,可能嗎?女孩子可能會收到一些招呼,當奇葩在看,但中途肯定有一些看得順眼的,就會跟人家多聊兩句。

有些人先天就有“認識陌生人不好”的這種偏見,而且話語權都掌握在成年人手中。這些掌握話語權的人社交關系相對還比較穩定,他們去認識陌生人的沖動很低,對我們有偏見也情有可原。

2013年我們開始做內容沈澱,留言板,陌陌吧等,2014年開始做商業化、遊戲聯運,同時也上了星級系統。很偶然的機會,有朋友發了個遊戲Demo給我,我覺得很好玩,就說你來我們平臺上做吧,現在它是陌陌上累計收入最高的遊戲之一。整個陌陌的商業化都和這類似,你們不要把這件事理解得太複雜。

最終,我希望在陌陌上還原這個社會。簡言之,社會是什麽樣子在這個網絡平臺上就是什麽樣子,網絡只是提供了另外一種渠道。這種泛社交更漫無目的,有找男女朋友的,找普通朋友的,找興趣小組進行線下活動的,空虛無聊的,做生意的,總之幹什麽的都有,現實也是這樣。

我們現在就在做這樣的事情。打個比方,你現在看到的這些人,假設每個人都裝了陌陌,那每個人在網絡上就是一個映射,現實中可能更直觀、更視覺化,而網絡上你看到的是一個點,可獲得的有效信息更多,你甚至能知道他或她是做什麽的,這不是挺有意思的?

2013年8月我們的DAU(日活躍用戶)達到1000萬,這意味著每天有1000萬的用戶活躍在陌陌上,現在是2500萬,坦白說,我不覺得有什麽大差別。它既沒有一個階段性質的里程碑,也沒有過什麽爆發性增長,更沒有什麽幫到我們的歷史的偶然。現在,陌陌有近兩億註冊用戶。

如果算MAU(月活躍用戶),我們才是微信的七分之一,手Q的九分之一。以後跟微信肯定不是一個方向,產品層面上並沒有競爭,但所有產品在用戶時間上都會有爭奪。我們現在一個用戶平均使用時間是35分鐘,他們是70分鐘,差別也不是特別大。

創業前我沒想過具體的目標,比如什麽時候上市,能賺多少錢。但我們的野心一開始就是瞄著一個非常大的盤子去的,就像騰訊一樣大的盤子,創業之初,可能跟媒體不好意思說。不過我們和投資人是這麽說的,三個小夥伴之間也是這麽說的。

當初不是吹牛,是真的想做這個事。創業啊,本身就是個成功率極低的事,那為什麽不沖一個大的盤子去呢?反正都創業了,為什麽要帶手套,說非要做一個很小的事。我並不覺得開個互聯網公司死掉了和路邊開一個咖啡店死掉了不一樣,可能咖啡店的成功率還更高點。一開始我們就要做一個要億萬人使用、要大家都知道的產品,社交產品有什麽可做垂直的?中國有14億人口,我們的心都很大的。

只是現階段比較而言,我們還是很小。但是有時候這也會讓你覺得興奮。我們想做一個開放式的社交平臺,適合於所有人的。沒錯,就是適合於所有人的,無論男女,無論老幼,無論是否已婚已戀。我無法去具體描述它,因為它在之前的世界里並沒有存在過,目前我們的產品也跟這個目標有很遙遠的距離。但如果我們自身足夠努力,運氣又不至於太差的話,沒準真能讓我們做出來,誰知道呢?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30

馬雲:阿里想做的是體育經濟 希望成為中國的“國家企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31/148676.html

i黑馬:馬雲出席了昨天的杭州市與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合作第二次聯席會議。馬雲說,邁進2015年,阿里巴巴將會進行“很大的變革”,整個公司將從組織、文化、人才方面進行全面提升,以面對未來10年的發展。
\怎麽發展?電子商務、支付體系、物流體系……這一切都要加上後綴——“全球化”。與此同時,阿里在體育、醫療、學校等“健康快樂”產業的布局,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

讓杭州能誕生更多的明星創業企業

也許是給杭州最好的禮物

馬雲說,這麽多年來,阿里巴巴是一家很有福氣的公司,我們在杭州,得到了杭州政府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我們也很榮幸,和一個城市、和我們的家鄉成為利益共同體。

阿里巴巴IPO(首次公開招股)以後,社會對我們期待很高,壓力也很大。杭州這樣支持我們,我一直在想,我們給杭州留個什麽禮物?

現在覺得,為杭州的教育、文化、創業、經濟增加一點新價值,讓杭州能誕生更多的明星創業企業,也許是給杭州最好的禮物。

今後的15年、20年

因為有阿里,世界發生了什麽新變化?

今年的“雙十一”,全天交易額571億元,正好是杭州的區號,這也是特別大的緣分。“雙十二”呢,我們把線下超市做起來了。

阿里巴巴今年成為全球市值第八大公司,超過了沃爾瑪和IBM。作為融到250億美元、每年創造幾百億的利潤的企業,阿里的前15年,衡量自己的標準是:有沒有我們,中國發生了什麽影響?今後的15年、20年,衡量標準應該是:因為有我們,世界發生了什麽新變化?

只有這樣去思考,我們才能真正對得起全球市值十大企業的責任。

未來五年 阿里發展集中在三個領域

未來的5年,我們會聚集三個主要戰場:一個是全球化,一個是農村戰略,第三個是真正把自己公司變成一個DT(數據)時代的雲計算大數據的公司。

我們希望把電子商務全球化,希望十年內聚集20億消費者。我們已經開始在構思,包括支付全球化體系、物流全球化體系、如何能夠建立起一套新的貿易遊戲規則。

我們可能會引導很多國家參與進來,而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也將會發揮更多的作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就是我們發展的一個基礎設施。杭州對我們的支持力度越大,我們就推廣得越快,而我們推廣得越快,杭州就越有可能成為這未來世界新貿易遊戲規則的一個重要節點。

這是我們在全球布局里的一個思考。

阿里希望成為中國的“國家企業”

阿里到底叫做什麽公司?

我們不是普通的民營企業,也不是國有企業,我們把自己定位成中國的“國家企業”。

就像三星是韓國的國家企業、奔馳是德國的國家企業、谷歌和蘋果是美國的國家企業一樣,今天的中國,需要誕生一批能代表中國的年輕人,代表中國的創新技術、創新能力,代表這個國家對世界的貢獻的國家企業。

國家企業有個重要的指標是40%以上的收入來自海外,而阿里目前甚至95%以上的收入還來自中國。這更需要我們加大跨境電商的發展。

今天的中國經濟,因為阿里有了一點點的變化,我們希望通過十年的努力,世界經濟因為阿里的電子商務,也能夠發生變化。

阿里想做的是體育經濟

我們還想在足球等領域有長期發展。

我們不想做體育產業,也不想做體育事業,我們想做的是體育經濟。

一個國家的文化經濟和體育經濟,在GDP中的比例越高,說明這個國家經濟越健康。我知道美國好萊塢文化產業給GDP帶來4個點到5個點,而體育帶來的是7個點到8個點。體育產業的收入,以後會超越大家的想像。

活得好不如活得長

阿里希望像樓外樓一樣活得很久

明年我們還要舉辦兩個大會,一個是世界女企業家大會,這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個女企業家大會;還要舉辦中國第一屆公益大會。阿里是操辦者,我們要把它們變成一個城市的大會,這對杭州擴大國際影響很有好處。

阿里希望對中國軟實力做出我們的貢獻。活得好不如活得長,未來87年(阿里巴巴成立於1999年,馬雲說希望它活到102歲,上個世紀有1年, 這個世紀100年,然後,活到下個世紀)阿里一定會有很多的磨難,我們留在杭州,希望有一天像樓外樓一樣活得很久。

來源:都市快報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