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保利協鑫已經高估 財智力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04f950102e4j1.html
隨著國家支持新能源發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新能源領域的股票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反彈。
我持有的保利協鑫也大幅反彈,算起來從最低點已經翻了一倍。
我認為保利協鑫已經高估,因此清倉了手中的保利協鑫。
在過去的博文「保利協鑫2012中報印象」我已經寫過,太陽能行業可能回暖,但是保利協鑫很難再次達到2010、2011那樣的利潤水平了。當年是因為需求爆發,而多晶硅產能無法跟上造成的暴利,而目前行業產能已經達到很大規模,且閒置很大。即使行業回暖,也只能回到合理的毛利率,估計每公斤多晶硅的毛利10美元就算不錯了,再也不可能有每公斤100美元的毛利水平了。
因此,公司如果沒有新的強勁的增長點,僅靠多晶硅業務,利潤再也不可能達不到當年每股收益27港仙的水平。
每公斤100美元的毛利和每公斤10美元的毛利相差十倍,扣除各種費用的淨利潤相差只能超過10倍。
因此估計即使多晶硅業務回暖,銷量增加,加上工程業務增長和電廠運營業務的補充,保利協鑫未來三年的平均每股收益能達到7港仙就已經很不錯了。
按照2.2港幣的股價,是將近30倍的估值。
因此我認為保利協鑫已經高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801

高估值中小盤股真的不能投資嗎?

http://xueqiu.com/5492943479/23615506
這幾年,市場上到處充斥著大盤(藍籌)股低估和中小盤(成長)股高估的言論,衍生出來的還有大盤股估值回歸值得買入和中小盤股估值崩潰應該迴避的論斷。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按本輪行情的漲幅計算,當前以大盤股為主的上證指數和深圳成指漲幅分別為15.1%和18.9%,而以中小盤股為主的中小板綜指和創業板綜指漲幅分別為31.0%和47.1%;再按本輪行情的調整幅度計算,當前上證指數和深圳成指的跌幅分別為-8.18%和-9.41%,而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的跌幅分別僅為-3.45%和-3.64%。很明顯,本輪行情無論是上漲幅度還是調整幅度,中小盤股的股價表現都遠高於大盤股。

考慮到本輪行情時間短,很多人會說沒有比較價值。我們將時間拉長一點,以2007年底各指數的高點計算,當前上證指數跌幅-63.4%,深圳成指跌幅-53.5%,而中小板綜指跌幅僅-16.7%;而以2010年底(2010年創業板開板)各指數的最高點計算,當前上證指數跌幅-29.6%,深圳成指跌幅-34.6%,而中小板綜指跌幅-34.4%,創業板綜指跌幅-30.6%。很明顯,中小盤股的估值從來都沒有崩潰,相反,大盤股的風險卻一直比中小盤股要高,有時甚至要高得多。2007年以來,估值崩潰的確確實實是大盤股而非中小盤股,大盤股中以銀行保險股為典型。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大盤股成長停滯導致估值折價,而中小盤股高速成長帶來估值溢價。歷史上,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估值水平就長期高於美國主板市場。股票的投資價值,不能簡單理解為估值水平的高低。估值包括市值都是次要因素,企業的成長能力和發展潛力才是決定投資回報的核心要素。絕大多數大盤(藍籌)股增長20%已經非常不易,還有很多淪為個位數增長甚至零增長的殭屍股。而很多中小盤(成長)股增長30%是下限,有些增速甚至達50%以上,這是本質區別,也是估值差異、回報迥異的根本原因。

股票的投資價值,不能理解為估值水平的高低,同樣更不能簡單理解為分紅率的高低。蘋果當年從十幾美元飆到七百美元,分紅率一直很低,現在從七百跌到四百,分紅率卻越來越高。這兩個階段哪個投資價值高呢?結論不言而喻。同樣的情況還有微軟、谷歌、高露潔、寶潔、強生等大多數歷史牛股。微軟從1986年到2004年從未派發過一分錢股利,股價年均上漲37.6%,而到2004年開始大規模派發紅利後,股價九年僅上漲30%。

當然,如果企業的成長能力和發展潛力有保證,那分紅率自然越高越好。巴菲特幾十年來,一直追求輕資產少投入和自由現金流充沛的企業,就是對這個理念最好的詮釋。這類企業通常很少融資,淨利潤足以支持企業的長期發展,有能力高分紅。西格爾在《投資者的未來》一書中同樣談到,長期增長率有保證且大幅超越市場的公司,才會有非凡的投資回報。而分紅率高意味著分紅再投資的比例高,投資者的長期回報率將更加出色。

巴菲特在1992年對股東的信中說:「成長本來就是價值的一部分」。所以,大盤股和中小盤股本質沒有區別,無論規模如何,不管市值幾十億還是幾千億,只要沒有成長,都會損失最有價值的投資部分。蘋果股價700美元的時候市盈率15倍,估值看起來很低,但現在股價400。2005年,蘋果股價50多美元,創200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市盈率超過30倍,估值看起來很高,但後面股價漲到700。蘋果現象背後最根本的原因,我想還是其成長能力使然。所以,列表算估值買股票不是本事,能夠看到「高估值」的公司實際低估,敢於買入大眾不敢買的「高估值」公司,這才見真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79

創業板「高估值」之我見 PekingCH

http://xueqiu.com/4704954783/23895923
在牛市,投資者的風險敞口放大,給一隻股票的估值會大大提升,在同等業績、同等增長預期的情況下,熊市給20倍PE,牛市可能給40倍甚至50倍以上。牛市是業績帶來的,但牛市更是吹泡泡的過程,一個投資者,如果他不參與吹泡泡的過程,那麼他獲利一般但安全;但如果他參與吹泡泡的過程,他有可能獲得暴利,如果他撤離及時的話,但也可能一無所獲,如果他沒能及時撤離。

當前,創業板的估值毫無疑問已經合理甚至稍微高估。即便是最優秀的成長股,現在的PE也必須有5年的高速增長才能攤下來。這就像是浦發銀行上市一樣,一上市就是個「巨嬰」,儘管上市十年,業績輝煌,但投資者獲利非常有限,原因就是業績透支,浦發一上市是60倍的PE,從60PE降到目前不足10倍,期間就有6倍的股價波幅。換句話說,如果浦發上市時是10倍PE的話,以他的成長速度,他的股價可以再漲6倍。

同理,現在的很多創業板的股票,業績還行,成長預期更高,帶來的PE也很高,這些股票要花費很多年才能降低他們的估值,這還是在他們確實如預期一樣高速增長,否則,他們將面臨最殘酷的「戴維斯雙殺」,股價跌到不足原來的1/4,甚至1/10,直至退市。

下面做一下簡單的算術題:
一隻創業板股票,2012年業績是EPS1元。
當牛市時,市場預期該股票的成長性優秀,未來三年會以三年複合增長率為50%的速度增長。同時給予估值PE60倍,也就是股價60元/股。維持現有的股價,三年後,該公司高速增長結束,PE將降至15倍這樣成熟市場成長率一般的估值水平。這是標準的估值方法,具體算法如下: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5元      2.25元    3.75元
60元         60元       60元
40倍      26.6倍      16倍

但是,凡事總有例外:
例外一:該公司成長性非常優秀,是騰訊型公司,高速成長超過三年,而且年年超預期(每股收益以不止50%的速度增長),這種情況毫無疑問,現在的60倍PE實在是低估了。

例外二:該公司成長性不行,成長不如預期,該公司只是平凡的公司,以平凡的速度成長,因此,市場只給予平均PE。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1元      1.21元    1.33元
15倍        15倍        15倍
15元      18.15元      19.95元
也就是說,三年內,如果公司平庸的話,公司每股收益每年增長10%,股價會從60元跌到不足2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90

互聯網被高估?只有傳統企業才能真正淘汰傳統企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579.html

【i黑馬導讀】從一個互聯網人到傳統企業人,從做傳統企業轉型電子商務的案例,到真正實操傳統企業轉型電子商務,一直想寫點感悟,可惜一直沒付諸行動,近日看到李彥宏在百度聯盟大會上的演講,結合最近互聯網大佬們的併購重組如火如荼,突然覺得自己有義務將一個互聯網人跨界的感受分享給大家。

李彥宏在演講中認為互聯網正在加速淘汰傳統企業,互聯網在整個中國還是一個小的產業,互聯網以外的產業是更大的產業,而每一個這樣的產業都面臨互聯網產業的衝擊,當然站在互聯網人的角度來說,面臨著幾乎是無限的機會。對於Robin的這個觀點,大半是認同的,但有些稍作修正,我認為互聯網確實正深遠影響著中國的產業,且機會巨大,但傳統企業才是機會的收益者,傳統企業應加速淘汰傳統企業。

——李彥宏互聯網加速淘汰傳統企業有感

一、 互聯網對產業的深遠影響才剛剛開始

如果說推動工業時代發展進步的是規模化生產帶來的規模效益,那麼後工業時代,推動時代發展和進步則是品牌和服務。換言之,如果以前創新還是一個口號,那麼時至今日,創新則代替成本,成為了中國企業不得不面臨的選擇。

之前在福建、浙江一代考察了大量的製造企業,大部分都是代工廠,或者沒有品牌,或者品牌非常侷限,只是當地的二流甚至三流品牌,此前,一直靠壓縮成本經營,質好價低,幾乎成為了所有考察企業的競爭優勢,而現在,創新,尋找差異化幾乎成了所有企業的共識。考察中,一個燈具企業比較典型,這家企業在福建廈門當地外貿出口排在前五位,每年幾個億的盤子,近幾年外貿出口雖然也還在有所增加,但外貿形勢嚴峻,競爭加劇,成本上漲是不得不面臨的問題。轉型內貿三年,雖有幾千萬的盤子,但也是依靠政府關係,不穩定,做直銷,店面,人力投入太大,進如商超渠道,一是沒牌子進不去,二是商超壓貨壓款。於是,電商成了這家企業做內貿的唯一救命草,如何通過電商打造品牌,通過電商擴充新的差異化的產品線,找到創新點,成為了這家企業的最高決策。如同這家企業一樣,幾乎所有的考察企業,都把電商列為企業級戰略。

互聯網對傳統企業的影響並不僅如此,以電商為核心的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正從TO C向 TO B影響著,如果說對TO C的影響,僅僅是購買習慣,那麼對TO B的影響,則更加深遠,因為正是這些企業在推動著整個社會的進步。以我熟知的電子產業為例,以前以山寨聞名,靠成本取勝的中國中小製造企業,現在轉而開始關注新的趨勢和新的技術。而另一方面,知名的只服務大客戶的高科技企業開始互聯網化,INTEL成立了在線事業部,旨在通過在線方式,不僅服務好現有客戶,同時也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服務中國中小企業客戶。用著名的無線通信半導體領域技術創新者——博通公司中國分銷總監的話說:中國是一個長尾市場,如何服務他們?TO B企業需要品牌,如何打造?而似乎,只有互聯網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設想一下最頂級的科技推動企業和中國500萬家高製作能力的企業對接會發生什麼?不管怎樣,互聯網對產業的深遠影響才剛剛開始,用Robin的話,互聯網產業本身並不大,但大的是,互聯網影響的產業。

二、 無限的機會仍然屬於傳統企業

是的,無限的產業機會似乎擺在眼前,但問題是,這些機會屬於誰?如果是在以前,我一定會同意Robin的話,這些機會當然屬於互聯網人,認為傳統企業沒有機會,他們思想落後種種,但,經歷了傳統企業的改造,我想說的是,無限的機會仍然屬於傳統企業。說這話,可能會給很多互聯網創業者潑冷水,但即便被罵,也要說。傳統企業在幾個方面是互聯網創業者短期內無法超越的:

其一,傳統思維:好像沒有人把傳統思維列為優勢,更多的聽到的是對傳統思維的批判,我這裡說的傳統思維其實是對商業本質的認知,這點感觸尤其深刻。似乎互聯網人把「商業模式」一直放在嘴邊,但遺憾的是,因商業模式缺失而倒下的創業團隊比比皆是,可悲的是身邊的互聯網朋友「流量-廣告 」模式仍在上演,但現實是流量無法變現。我到傳統企業的第一課,便是老闆跟我介紹公司的商業模式——如何為產業鏈上下游創造價值,這一課是我在互聯網從未學到的。

其二,資源優勢:這種資源優勢既包括供應鏈資源,也包括服務鏈優勢,誠如京東那樣大的手筆,也沒能在大家電的供應鏈資源和服務鏈上超越蘇寧多年累積,又何況是其它創業公司呢?而事實上,越是供應鏈資源和服務鏈資源難於短期構建的,其進入門檻越高,也就意味著越有商業價值,而這些都是傳統企業的優勢,而那些進入門檻高的產業,恰恰在整個社會總產值的比重才足夠大,以我熟知的IC元器件市場為例,2萬億的市場盤子,銷售的都是解決方案,盤子夠大,互聯網創業者只能望洋興嘆。

記得一位一直混跡於互聯網的朋友,很年輕,以前一直經常寫文章,上次在上海見面聊天,問他在忙什麼,他說在忙著學習供應鏈,根本沒時間做別的。我這樣講,絕不是說,互聯網創業者沒有機會,而是說傳統企業很多東西去學習絕非一朝一夕,資源的累積更需要時日。

三、 傳統企業應加速淘汰傳統企業

近來,阿里巴巴注資新浪微博、高德地圖,佈局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百度收購PPS,又傳360收購搜狗,互聯網大佬們正在為一輪又一輪的併購重組忙的不亦樂乎。看到互聯網大佬們忙活的如火如荼,創業者們前仆後繼,於是,思考傳統企業在忙啥,電商到底對傳統企業意味著什麼?電子商務3.0時代的到來,得益於2008年金融危機,眾多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然而,5年過去了,除了蘇寧殺出來一條血路以外,我們很遺憾的看到,對於大部分傳統企業,電商之路失敗的多,探索的多,互聯網淪為了傳統企業甩尾貨的通路,傳統企業的銷售業績多依賴於天貓、京東。我們看到的是一輪一輪的雙11傳統企業在天貓上的業績,其實,這點業績,對於傳統企業而言,根本不算什麼,老闆之所以比天貓的業績,是因為老闆們茶餘飯後聊天打牌,互相詢問,雙11業績成了老闆間攀比打趣,說到底是面子的事。很多人不同意,認為傳統企業已經在覺醒,很多傳統企業實現了將互聯網變成了蒐集客戶信息指導產品生產的重要渠道,即便如此,是不是互聯網對於傳統企業的價值就僅僅如此?

當然不是,李彥宏也指出:「互聯網和傳統企業正在加速融合,互聯網產業最大的機會在於發揮自身的網絡優勢、技術優勢、公司治理優勢等,去提升、改造線下的產業和傳統產業,改變原有的產業發展節奏、建立起新的遊戲規則。

這點非常贊同Robin的看法,未來將沒有所謂互聯網企業,也沒有所謂傳統企業。傳統企業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工具服務客戶,提升內部運營管理效率,重新建立一套互聯網和傳統企業融合的商業規則,也即傳統企業應該加速淘汰傳統企業。

Robin提到的網絡優勢、技術優勢和公司治理優勢,結合自身在傳統企業的感觸,談談個人的理解,從實踐角度,我把互聯網對於傳統企業的價值歸結為戰略,營銷以及流程再造三個方面。

所謂公司治理優勢,我理解更多的是一種互聯網創新基因,應該歸屬於戰略層面,因為公司的大小,走的遠不遠歸結為思維,從蘇寧的云商,京東的LOGO更換,我們所看到的都是企業向綜合服務商轉型的思維。傳統企業更多的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工作按部就班,講究執行力,但互聯網時代需要,需要的是創造力,學習力,自下而上的改造力。這是一種互聯網思維,如果傳統企業充分借助互聯網基因改造,整個企業一定煥發生機活力。

所謂網絡優勢,不僅僅是賣產品這一個作用,我理解的網絡營銷至少包含三個層面:1)營客戶:對於傳統企業而言,尤其是TO B的傳統企業,最大的價值莫過於營銷,原有的傳統銷售模式,多以「拉客戶」為主,而互聯網的核心是「營客戶」,由拉到營,互聯網可以讓傳統企業快速觸碰到大量原來沒有觸及的長尾客戶;2)打品牌:如果說之前的品牌打造靠的是打廣告,那麼淘品牌的層出不窮,小米的成功,都並充分證明了利用互聯網可以低成本打造品牌,這對於傳統TO B企業而言意義重大;3)塑產品:這裡指的是通過C2B重塑產品,互聯網能夠蒐集大量長尾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反向指導企業生產,在TO C領域被稱作柔性供應鏈,而對於TO B的價值則是從需求端推動社會生產進步。

所謂技術優勢,對於傳統企業而言,在ERP之後,很多企業也沒有在做過業務流程再造和升級,借助微博、微信、網站、APP等各類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手段服務客戶,不僅服務客戶的手段多樣化,更加節支提效,從表現看,是服務客戶的方式變了,但實質上,對於很多傳統企業,尤其是TO B企業而言,其實是再一次的企業流程再造。舉個例子,以企業採購為例, 某客戶採購了10000件貨物,發了5000件,還有5000件未發,當需要發貨時,客戶採購人員A會電話對方的銷售人員B,請安排發貨,而對方的銷售人員B不知道是否發貨,於是要致電客服人員C,請求發貨,C查詢後,再向B確認是否發貨,B需要提交流程或郵件確認後,C才請倉庫管理員D發貨,D發貨後,再通知C,C再通知B,B再通知A……。整個流程是一個多人對多人的人人交互的過程,但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技術優勢下,所有這些交互都可以被簡單「人機交互」微信應用取代,只需通過一個綁定的微信公眾賬號,所有參與人可查詢,發送指令,後台系統自發推送給相關人員。

傳統企業應充分利用好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工具,加速自我升級改造,其實這也是一個自我淘汰的過程,這種淘汰從技術,到產品再到思維,無處不在。

結語:美國前十家電商,有7家傳統,3家TO B,在中國,會嗎? 「以電商為核心的互聯網甚至是移動互聯網」只是工具,怎樣用好工具才是核心?也只有 能夠用好以互聯網甚至是移動互聯網工具的傳統企業才有機會,無論是對於TO C還是 TO B。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29

案例解析:媒體網站如何獲得高估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290.html

只要流量高的媒體網站,就有被投資,甚至是收購的價值?

對於許多創投家來說,在投資前必然會做許多的功課,從各方面去瞭解要投資的標的;當投資的對象是媒體時,創投們會比對其他投資來得更加地謹慎,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媒體相較具有較高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但面對種種投資媒體前要瞭解的事項中,哪一個是最重要的呢?如果你腦海浮出的是「網站流量」,那你可能還得再想得深入點了!

PandoDaily 作者Bryan Goldberg 提出了一個比整體網站流量更為重要的一項觀察指標:使用者集中度(Demographic concentration)。

那麼,要如何檢測這項指標呢?以下就以Refinery29和Upworthy這兩個網站為例,簡單地說明:

根據Quantcast 的數據表示,Refinery29 擁有200 萬的每月不重覆訪客,在全美網站排名第1,270 名;這看似不錯的數字,但一擺在有著1,500 萬每月不重覆訪客,全美網站排名106 名的Upworthy 面前,你覺得創投們還會對Refinery29 感興趣嗎?

但真正用心的創投可不會那麼容易就被數字蒙閉了雙眼,一起看看下方兩個網站的「使用者集中度」指標圖表, 就會發現, Refinery29 才是值得投資的對象。

1

 

在圖表中可以看出Upworthy的使用者在性別、年齡和有無子女三個統計都相較於Refinery29來得平均,這就是Upworthy的大問題;因為對於內容媒體網站而言,廣告收益仍是獲利的主要來源,使用者集中度分佈平均的網站,簡單來說就是沒有目標受眾,無法準確地投廣告到該媒體,隨之而來的就是廣告內容發散,無法預估和有效取得廣告收益。

Bryan Goldberg 提了個露華濃美妝品牌的例子,假如現在露華濃要捧著50 萬美金要花在行銷宣傳最新的摩天捲翹睫毛膏,你覺得露華濃會把這50 萬美金砸在女性使用者佔了絕大多數的Refinery29,還是男女比例差不多的Upworthy 上呢?

簡單來說,由於Refinery29 的使用者群眾輪廓清楚,廣告投資商能夠容易找到它;相較之下Upworthy 在這一塊上就沒那麼顯眼。

其實Upworthy 的團隊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對於網站的使用者集中度無法說改就改的情形,他們朝向的目標是獲取用戶的網絡使用數據,如最常看Upworthy 上哪一類文章,頁面停留時間等,藉以分析再提供用戶自定義廣告,以此來吸引廣告業主的投資。但是Bryan Goldberg 也提到了,這樣的方式,已經有Foursquare 和Tumblr 的前車之鑑,要藉由這條路取得成功,是有很大的難度。

擁有廣大的使用者是件好事,但擁有廣大同質性高的使用者,是件再好不過的事!請記得受眾性質多樣化對於廣告業務來說是場惡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09

手游公司狂舞曲:高漲幅+高估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68.html

今年初截至7月11日,掌趣科技漲幅達到了260.64%,中青寶漲幅達到了251.35%,北緯通信漲幅達到了201.94%……由於行業火爆,各家券商研究遊戲行業的分析師被買方機構們追捧,親切的稱之為「高富帥」。

在這個被分析人士預估將達到千億規模的市場裡,湧入了越來越多的資本,而手游公司的估值也越來越高。知情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目前正在停牌的華誼兄弟,將併購廣州銀漢科技有限公司,併購總金額達數十億元。對於這條消息,國內遊戲界一片嘩然,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銀漢歷史悠久,且每個階段都有成功作品,團隊真不錯。但是整體價值應該在2至3億比較合理。」

現金流誘惑

6月26日晚,大唐電信發佈公告稱,大唐電信購買廣州要玩娛樂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支付對價16.99億元。其中11億元採用定向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約5.95億元以現金方式支付。

在這項收購的評估基準日3月31日,要玩娛樂的淨資產只有約1億元,也就是說,併購增值率約為15倍。這項併購幾乎遭到了全行業的質疑,易觀智庫在其分析中稱,大唐電信收購要玩娛樂,財務需求大於戰略需求,因為要玩娛樂的營收數據可以馬上在大唐電信的財報中體現。2013年1季度,大唐電信虧損1.19億元。

「大唐這次併購,已經把自己逼到沒退路,不得不選擇了,已經完全偏離併購的相關常識和規則。」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收購方眼中,則將手游視為現金牛,艾格拉斯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CTO張鵬告訴經濟觀察報:「在TMT行業,只有電商和手機遊戲能貢獻大量的現金和淨利潤,所以許多業績不佳的上市公司有著收購手游公司的衝動。」

除了業績因素外,許多轉型手遊行業的上市公司也有著許多不同的訴求。年初,浙報傳媒以35億元的代價將原屬於盛大的上海浩方和杭州邊鋒攬入懷中,收購市盈率高達21.8倍。而此次華誼兄弟併購廣州銀漢的報價,也已經達到了20億元。在業內人士的眼中,這些收購都是為了延伸上市公司已有的產業範圍。

另一方面,對於未上市的手機遊戲公司而言,選擇去美國或者香港上市,發行市盈率7、8倍已經非常不錯,而且在美國,手游公司想要上市,年營收必須達到5000萬美元已經成為了潛規則。反觀國內,被已經上市的公司收購,估值區間能夠達到十幾甚至二十幾倍市盈率,「哪裡的投資回報率高,大家都會算。」張鵬說。

「一般估價會分幾個部分:一個是現有產品的營收能力,現有產品的生命週期;一個是團隊的構成完善度,比如研發、市場公關、運維和運營;一個是持續研發產品的能力(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一個是團隊的遊戲理念,這個相對關鍵,理念不好的團隊很快就解體了 ;一個是VC機構給的估值。」知名手游研究網站遊戲邦負責人鄭金條告訴經濟觀察報。

參與手游概念,對於已上市公司來說,好處顯而易見。在估值方面,掌趣科技市值135億元,中青寶市值51.21億元。曾經輝煌一時的社交遊戲公司Zynga的日子雖然不太好過,但在納斯達克,他們的市值仍然高達165億元人民幣,要知道,Zynga在2012年完成了近80億元的銷售收入,這個數字,基本上是掌趣科技的40倍。

行業思辨

「手游市場太早,刷榜黑卡橫行,缺乏精品,行業秩序混沌看不清。我可以肯定地說,今年乃至明年是整個遊戲行業最難的一年。」藍港在線董事長王峰去年底還抱有對手遊行業的負面思想,但今年4月1日,王峰就正式宣佈公司轉型手游公司。

如果在2012年之前,國內手機遊戲公司說自己價值數十億,可能誰也不能相信。但就在2012年,手機遊戲產業的收入在國內達到了58.7億元,同比漲幅接近80%。這一切都是伴隨著智能手機數量的增長而來,今年,中國的智能手機保有量已經突破了5億部,宣稱自己月收入超過千萬的手游公司越來越多。這個行業,兩年前還在討論行業春天什麼時候回來,他們沒想到春天來的如此之快。

「國內資本市場給手遊行業上市公司的估值非常高,對於這些公司而言,他們有著非常強烈的收購衝動,因為這個時候的槓桿效率非常好。」張鵬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手游公司在面對橄欖枝時選擇了再等一等,「說不定下一個收購方報價更高。」

「看不明白,有的公司就幾十個人,敢跟我們報價1個億。」一位曾經接觸過手游公司的上市公司高管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說,他們本來希望搭搭行業順風車,但是後來發現手游公司的估值上漲得太快,「很不好談,因為買方很多,但是成熟的標的卻很少。」

賣方分析師們告訴這位高管,不要覺得貴,手遊行業未來能達到千億規模。「電影行業才剛剛200億規模,手機遊戲能有千億?」這位高管比較納悶的是,市場以什麼標準推算出這個行業的未來規模。

「Gameloft的市值才30億人民幣,每次發的都是大作,並且很少有失敗產品,參照這個國內就比較容易定位價值了。」鄭金條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23

曼聯粉絲奧尼爾:德國經濟與"紅魔"一樣被高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863

By 高盛資產管理主席吉姆-奧尼爾

在默克爾成功連任德國總理後,她採用了許多措施來強化德國經濟。這使我想到了上世紀90年代,"歐洲硬化症"(eurosclerosis)一詞被廣泛用來形容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德國經濟,那時的德國企業普遍願意在海外投資,而不是在德國本土。

那時的德國經濟與德國足球一樣,在歐洲都屬二流。而到了今天,拜仁慕尼黑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至高的殊榮和金錢回報,而今天的德國經濟是整個歐洲的中心,其強大的創造就業崗位能力和優秀的出口模式在發達經濟體內都屬典範。

上個月觀看歐洲冠軍聯賽小組賽曼聯對陣勒沃庫森的比賽讓我頗有感觸,曼聯本賽季在英超聯賽舉步維艱,儘管以4-2擊敗上賽季德甲排名第三的勒沃庫森,但紅魔極少贏得與德國球隊的比賽。

顯而易見,德國只有少量的優秀球隊和知名國際化企業,但是這個國家的深度是否足以克服這些不足呢?

在任何經濟體,經濟增長是受到出色的人口特徵和持續增加的產出所支撐的,具備這些條件之後,經濟可以在中長期內保持增長,在全球領域的經濟份額也會相應增加。

德國的人口特徵並不理想,到2050年之前,其人口總量可能比英國和法國還要小,如果那時歐盟還存在的話,沒有人口支撐的德國就很難在歐元區形成自己的聲音。在產出方面,儘管德國不太可能出現比法國和英國還弱的經濟增長,但對於我來說,德國的產出也並非那麼強,自2008年以來,德國的勞動力市場雖然在擴張,但卻沒有那麼迅猛。德國的經濟一直由出口帶動,儘管德國的歐洲貿易夥伴們正逐漸由經常賬戶赤字轉向盈餘,但德國的貿易盈餘卻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這被歐元區視為一個強有力的指標。

但在未來,隨著新興市場需求的減弱,德國若想保持同樣的貿易盈餘已十分困難,尤其是在歐元兌美元匯率持續保持在1.30以上的水平。

儘管德國國內也有相當的需求,比如房地產市場,但這些需求並不足以帶動整體需求。所以德國經濟在未來如何保持強健對我來說是個疑問。

上個月的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和月度製造業PMI指數基本持平,但人們對於數據的預期卻在不斷上升。對於經濟的樂觀預期與實際的投資消費水平相背離,這根本無法反映出一個強大的德國。

上個週末我與一些德國跨國企業的高管聚在一起,他們對於本國經濟的前景以及政客們解決歐洲問題的辦法並不那麼樂觀

鑑於紅魔曼聯最近的表現,或許我應該等到下一輪勒沃庫森坐鎮主場時再發表看法。但是紅魔主場4-2贏得勒沃庫森的這場比賽,著實讓我意識到,光環纏繞的德國經濟和德國企業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美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48

失敗的顛覆路:那些被高估的創新產品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30/57503.html

當“顛覆”成為熱詞時,人們對於下一個顛覆性產品的期待變得更高,這也讓一些產品在尚未推出或剛剛上線時就備受關註和熱捧。當神秘的面紗揭去時,許多產品並未迎來生命的高峰。但i黑馬認為,“顛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談顛覆不如先打好基本功,紮紮實實做好產品。在2013年,都有哪些產品遭遇了被“高估”的命運?他們的創新為什麽沒有收到用戶的認可?社交入口Facebook Home今年4月,Facebook推出針對Android手機的桌面應用Facebook Home。用戶安裝該應用後,無需打開Facebook,就能在手機主屏上看到好友的狀態更新。該產品也標誌著Facebook想要跳出傳統應用的封閉狀態,掌握手機主屏,讓服務離用戶更近一步的願望。從勇於創新的意識來看,Facebook的這一步非常有勇氣。雖然上線之初獲得了大量的關註,並被認為是挑戰Google的舉動,但用戶的接受度卻並不高,不僅安裝量低,產品的差評率也高達48%。最終,Facebook不得不面臨繼續優化產品,並刪減掉過多的限制性功能。不過,目前的失敗並不意味著該類嘗試沒有意義。Facebook Home帶來的啟發是,作為一個手機中的應用,如何讓用戶不需要進入應用就能獲得產品提供的服務?社交音樂Twitter #music由Twitter推出的社交音樂產品#music在上線之初,曾迅速攀升到免費應用排行榜中的第6名。有不少媒體認為,該產品有望重塑全球社交流媒體音樂的市場。可惜,時間僅僅過去兩個月後,Twitter#music的名次就掉到了200名之外。作為一款借助社交數據而形成的音樂推薦和分享服務,本該符合人們對社交音樂產品潛力的期待。但Twitter並未實現這一願景。總結失敗的原因,除了Twitter本身並不擁有獨立的音樂源,而是要借助第三方產品來提供內容播放。僅僅是了解熱門音樂和好友推薦,這些並不足以對市面上已經成熟的音樂產品形成替代價值。移動支付Clinkle移動支付產品Clinkle又是今年一個神奇的案例。公司僅憑一個測試版的產品就獲得了18位明星企業家的2500萬美元投資。這也創下了矽谷歷史上的又一個融資記錄。這款從界面上看非常像現實中錢包的產品,希望模仿用戶在現實中使用錢包的情景,為用戶提供支付服務。可就在大家還期待移動支付領域能真正出現顛覆者時,就有消息傳來Clinkle公司已經開始裁員,而產品的上線日期也被無限期推後。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難道投資人又被一個美好的願景欺騙了?移動支付的市場想要出現顛覆者遠比想象中困難。郵件應用Mailbox想要革新郵件產品是眾多創業公司的心願,Mailbox上線之前,也被寄予有望成為最好用的郵件應用。還未上線,就有超過7萬名用戶排隊等待試用。Mailbox的優勢是,利用手勢功能快速處理郵件。左劃、右劃、長劃、短劃都對應不同的功能。雖然這些功能對郵件處理提供了更高效的幫助,但從革命性的意義來看,Mailbox依舊無法完全替代現實中的郵件產品。對於用戶而言,歸類郵件只是需求的一部分,郵件產品無法僅靠一個優勢就能成為真正的代替品。不過,就在3月,Dropbox以1億美元收購Mailbox,這對一個產品推出不久的企業而言,已經算是不錯的結局了。電商網站Fab電商網站Fab終於從往日備受熱捧的局面走向了如今備受爭議的局面。無論是流量暴跌,還是大量員工被裁員,都讓Fab面臨著如何轉型的難解問題。此前,Fab以充滿設計感的產品吸引了註意力,曾有預言稱,Fab的閃購路線或許意味著電商類網站的一個新方向。可現在,Fab已經逐漸去除了自己“閃購”的特點,而要轉型成為一家傳統電商網站。這次的轉型還能解救這家公司嗎?目前看來,還沒有好的跡象。閱後即焚應用Facebook Poke當Facebook也推出了“閱後即焚”產品後,所有人都替Snapchat捏了一把汗。但結果,Facebook Poke除了在剛推出時受到關註後,很快就在市場中寂靜無聲。而Snapchat卻依舊保持著自己高關註度的優勢。這對Facebook這種大公司而言,著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為這意味著,想要追趕小公司在某一領域的優勢,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i黑馬點評:雖然大公司在資源和品牌方面有優勢,但創業公司的優勢在於決策速度快、執行能力強、對產品專註度高,創業公司如果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還是有機會在自己的領域打敗大公司的。)Jolla智能手機Jolla手機受關註的原因,源於其背後的團隊主要來自此前諾基亞MeeGo系統的開發者。想要在iPhone和Android系統之外,再推出一個擁有獨立系統的手機,這種勇氣讓人側目。但就在今年11月,Jolla手機向歐洲市場發布後,評價的聲音卻並不樂觀。有媒體認為,Jolla所采用的Sailfish OS系統雖然有獨特的手勢操作,但使用起來並不自然,會給用戶帶來迷惑。最終,對產品買賬的用戶只能是曾經對諾基亞的懷舊者。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鑫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695

低估值vs.高估值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jyyb.html
iMoney原文,10-04-2014

過去一個月在美國及香港上市的中資科網股,從高位平均調整了20%至30%。一時間,市場充斥著泡沫爆破的氣氛,同期舊經濟股如內銀及內房股等由低位反彈10%至20%,一洗頹態,大有「鹹魚翻新」之勢。

市場資金明顯由高估值的擁擠(Over-Crowded)板塊(大部分為二三線股)流向低估值的低持倉(Under-owned)指數成分股,造成恆指升,個股跌的現象,剛好是年初的反照。

科網股調整當然有許多催化劑,筆者相信,美國預期提早加息是其一,內地突然加強監管電子金融是其二,估值高及太多基金過分集中持有是其三。因市場恐懼加息,引發納斯達克指數急促調整,最後造成骨牌式下跌效應。市場反咉資金進行「板塊輪換」及「回歸中間值」的典型換馬活動,大市最近上升,代表資金沒有明顯流走跡象。

內銀核心問題未解決
根據過往兩三年的經驗,由於種種不同宏觀原因,中資金融股每年平均都有一次至兩次反彈,但每次升勢都不過兩三個月,今次的催化劑明顯是來自批准增發優先股措施所帶動。筆者的看法是,此舉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內䬶股的估值的確很便宜,平均預測市盈率只有5至6倍,市帳率不到1倍,息率有5%至7%,但想深一層,這堆數字代表著甚麼前景?第一,大部份的內銀股都有需要及有可能通過增發優先股或供股集資,來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換句話説,小股東很大機會需要掏腰包把收到的股息,甚至更多資金回撥給上市公司,要不就接受被攤薄的命運。第二,估值低迷,但內銀IPO仍然源源不絕,過去一年就有四家內銀在香港上市,內銀股供應有增無減,進一步壓制板塊估值。估值低,仍堅持上市,顯示內地銀行資本充足率不足問題嚴重。第三,銀行利率市場自由化是大勢所趨,將來存款利息必定逐步開放,淨息差必定收窄,銀行收益必定受壓。第四,中央政府將電子金融開放給科網公司,必定帶來更多競爭,衝擊傳統既得利益者。第五,內地的壞帳呆帳及影子銀行問題非一時三刻能解決。假如壞帳撥備稍為嚴謹,淨息差收入下降,理財產品收益減少,內銀股的盈利理應倒退,真實市盈率可能是雙位數,所以其估值並非表面看來那樣便宜。

創新增長維持高估值
相反科網股市盈率動輒高達20倍至100倍之間,是否代表沒有投資價值?和1999年至2000年的熱潮不一樣,現在的龍頭科網股擁有多年盈利紀錄,規範巨大,現金流強勁且沒有負債。很多高增長的個別公司市盈增長率(PEG,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率)都低於合理水平的1倍。

於美國上市的一批科網公司將會在5月底前宣佈今年首季業績,保持高速增長者肯定能維持較高估值。長線而言,假設公司可持續創新及増長,高估值便不是一個問題,尤其是擁有用戶羣的平台公司。最佳例子是美國的阿馬遜(Amazon,AMZN),其過去十年平均市盈率都保持在60至70倍以上,最近股價回落,預測市盈率仍然高達169倍。能夠倣傚阿馬遜成功之道者,就是可長線投資的對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28

審計署:華潤醫藥收購北藥股份高估4.2億本報記者 王卓銘 北京報導

http://xueqiu.com/1759100637/29791538
6月20日,審計署今年第18號公告公佈,對華潤集團2012年的財務收支進行了審計。審計結果顯示,華潤在收購北藥股份時存在嚴重的舞弊問題。

審計署公告稱,2012年,華潤集團所屬華潤醫藥在收購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過程中,依據不具備資產評估資質的財務顧問,對北醫股份淨資產估值116.9億元,比其另行聘請具備資質中介機構所作評估值高66.36%。

最終華潤醫藥出資10.54億元收購了其9.02%的股權。按審計署提供的數據推算,華潤在此項收購中多支付了4.2億元。

北藥股份是華潤醫藥寄予厚望的業務板塊,收購完成後,北藥股份更名為華潤醫藥商業集團。在宋林的計劃中,華潤醫藥商業是未來在港IPO、實現華潤醫藥板塊整體上市的重要棋子。

2013年時,華潤醫藥商業流通業務營業收入已經達到700億元,成為繼國藥集團之後的國內第二大醫藥流通企業。

此外,審計署還指出,2010年7月至2011年,華潤集團所屬華潤醫藥在重組過渡期內,有8個投資收購項目未經過渡期管委會批覆即對外簽訂合作或股權轉讓協議,收購價款共計29.8億元,其中6個項目收購價高於資產評估值約57%。過渡期管委會在部分收購項目審核中,也存在未充分研究論證各職能部門不同意見的現象。(編輯:王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