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高手的安全邊際 融入自然

http://xueqiu.com/1320849654/23893481

2008年當次貸危機處於水深火熱時,才有機會目睹了投資高手們的精彩動作,始終牢牢記在心裡。在此拿到雪球上來與大家分享。

我們從武俠小說和電影裡經常看到這樣一幕:高手過招,簡單快速一招,已決勝負,絕無死纏爛打;觀看《動物世界》獵豹捕食,獵手們靜靜地潛伏在戰場仔細地觀察獵物,找準時機快速出擊;其實在投資領域亦然,高手們很少買進賣出,絕大部分時間用來觀察思考和等待,關鍵時機出重手。大道至簡,他們玩的都是『穩、准、狠』這一絕招。

在投資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巴菲特和索羅斯,儘管他們分屬不同門派。在巴菲特傳奇成功的股票投資案例裡,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非常不景氣的時候下重手買入他最鍾情的標的。儘管下面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我還是拿出來曬曬,意圖闡明高手的特質。1988年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股票5.93億美元,1989年大幅增持至10.24億美元,1994年又繼續增持達總投資13億美元,10年10倍賺取了100億美元。

讓我簡單地解析一下這個過程:

1)先來看看下手的時機。1987年10月19日,紐約股票市場股票暴跌,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重挫了508.32點,跌幅達22.6%,爆發了歷史上最大一次『黑色星期一』崩盤事件,市值損失相等於美國GDP的1/4。緊隨著全球金融市場險象環生,海灣戰況傳來又引發了第二個「黑色星期一」。就是在這樣極端恐懼的背景下,次年巴菲特出手了。

2)看看下手有多狠。他拿出了伯克希爾市場價值的1/4左右以10.24億美元的總價分兩次買下了可口可樂,這個大膽的舉措使可口可樂的股票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中佔了35%。典型的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3)看看他沉穩的耐性。他5歲時就開始喜歡上可口可樂,自他投資始一直在觀察可口可樂公司的成長,但卻一直沒有買進過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即使在1986年,他宣佈可口可樂生產的櫻桃可樂為伯克希爾股東年會上的指定飲料時,仍然沒有買進一股。直到1988年他才開始貪婪地買入可口可樂股票,為了這個盯準的獵物他耐心等了50年(實在有點誇張,卻是事實)。

價值投資者常常談安全邊際。在我看來,在一般市況下是很難找到具有理想安全邊際的標的,除非市場先生打盹睡著了。所以,基本上可以打消這個念頭。看看巴菲特是如何在可口可樂上獲得豐厚的安全邊際:儘管1987年發生了災難性的大跌,可口可樂業績仍快速增長,在過往記錄中公司每1美元留存收益產生了4.66美元的回報,1987年它的利潤的75%來自海外,而未知的潛力仍在膨脹,這屬於公司的優秀質地賦予的安全邊際。在恐懼的市場裡,由於股價暴跌,市場先生會自然送來豐厚的安全邊際。這種安全邊際短期看似乎不太確定,長期看卻十分確定,高手就是善於獲取這種確定性。簡單算筆賬,一家優質公司因為市場恐懼(或犯了一個可糾正的錯誤)股價跌30%,而恢復到原價可獲利50%;股價跌50%,恢復常態可獲利100%,這樣的安全邊際才是高手們鍾情的。

為了這個豐厚的安全邊際,巴菲特等了若干年終於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深淵中買下了50億美元的高盛,並且用高息債券和定價優先股權再獲得額外安全邊際(老巴就是老巴,什麼便宜都要賺到)。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在巴菲特買入通用電氣之前,段永平在更低價買入通用電氣。段永平似乎天生就是個高手,早在互聯網泡沫爆裂時,就敢借錢重倉買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網絡股票,大賺百倍,而那時的他從來沒有碰過股市(不用學?真是奇蹟)。2008年8月到12月期間,在香港股市我從報表上看到一些高手靜靜地買入一批優質股票,一動不動;到了2009年10月已獲利數倍,仍然不為所動;這才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投資高手的眼界長遠,目光挑剔。老巴(泛指投資高手)只肯以低於合理的價格迎取長期以來暗暗鍾情的戀人,而且這個戀人必須是業績長得漂亮的、可永葆青春的、富有活力的、多產的、節儉的、不會到處胡來的、守德的、掙了錢要往家裡放的(做巴菲特的戀人真不容易)。所以,市場好時這些美麗的情人們市價很高,沒人願意投到老巴懷裡(還是老巴摳門?),老巴也只好在危機時『趁火打劫』了。平常時期,高手們在做什麼?我想,他們時常在市場上收集信息(就像獵豹在草原上到處走走、聞聞),覺察到有興趣的目標(看到獵物的足跡),細心地觀察、思考、估值、確認(判斷獵物去向、種類,是否值得跟蹤,在哪裡設計伏擊圈),當一切都確定了,剩下的就是時機了。

索羅斯阻擊英鎊、掀起東南亞金融危機等經典案例,處處顯示著那種獵豹的特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84

第五篇:講解《我的投資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CHQ森

http://xueqiu.com/1693466204/24562635
A
套利的哲學基礎——談格雷厄姆與索羅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為套利提供了可能)

由於對知識的渴求,我很早之前就思考一個問題——真理到底不存在。在讀完休謨的不可知論時,我更加迷茫,但後來我從實用主義出發,想到在工程上搞測量,無論我怎麼測量多不可能得到物體長度的真值,但是這點誤差並不影響我的工作;如果世界上不存在真理,醫生給你亂開藥是很難想像的。因此,至少就運用的角度而言,對知識的有效性是沒有爭議的。雖然對科學追求的意義,也是先驗性的假定,但是我認為完全是有必要的。

曾經我一度迷戀於真理的追求,但是最後才發現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不同的,特別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差異。在從價值論的視野看,它們兩者主要存在一下區別:

首先,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雙重身份,既是研究者,又是參與者,既是主體,又是客體,自然科學一般不介入他們正在研究的現象。社會科學家自身在研究現象之中,因此,研究者必然會把自己的知識結構、情感、意志、價值觀念等帶進認識過程,並最終影響到認識過程的結果——觀念性產品。這種觀念性產品就很難脫離主觀性。

其次,從研究對象上來說,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有根本區別。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與人類存在著語言隔離。研究中只能獲得對象信息的單向性作用。而社會科學則不同,研究者在獲取被研究者的信息的同時,被研究者也在獲取研究者的信息。因此,這就難免影響了研究客體,不能代表正常狀態下對象的行為規律,會影響社會科學研究中資料的客觀性與理論預測的準確性。

第三,按照馬克思•韋伯的觀點,社會事實與自然事實完全不同,社會事實的特點是與價值相關,而自然事實卻完全相反。因此,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有著原則上的界限。韋伯由此推論出,自然科學中對規律概念的用法在社會科學中尤其是在歷史研究中很少有所得。在自然科學中,規律越是普遍適用,對精確的自然科學越是重要,也就越有價值。但在社會科學中卻恰恰相反,最普遍的規律正是非常空洞的,往往也是最沒有價值的。

在我讀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之後,我更是堅定這些看法。當我完全明白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區別,我知道索羅斯和格雷厄姆的投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也更佩服索羅斯,相信他是一個天才。怎麼他們兩者放在一起討論呢?

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當中寫道,「金融市場的天性就是不穩定。我把概況市場的反身性理論描述成始終有效的理論,這在某一種層面是正確的,因為反身性之中最重要的雙向反饋機制可以隨時運作;但這在另一種層面卻是錯誤的,因為他並非隨時運作,事實上,在多大數情況下,他十分微弱,所以我們可以安然地忽略它。就前者來說,某種修正的機制可以防止認知與現實之間出現過度的背離;後者而言,反身性的雙重反饋機制處在運作當中,除非即存在的條件或制度出現顯著的變化,否則認知與現實便不會趨於一致。在第一種情形下,古典經濟理論是適用的,而認知與現實之間的分歧可以視為噪音而加以忽略;在第二種情形下,均衡理論便毫無關聯了,我面對的是單向的歷史過程,其中認知與實現的變化都是無法反轉的,我們必須區分這兩種狀態,因為一種是正常的,另一種則是反常的。」

索羅斯把市場的狀態劃分為兩種情況,其套利的行為主要利用第二種反常的情況。他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蒼蠅不叮沒有問題的雞蛋」,可以知道想啟動反身性理論的運作機制,需要發現有問題的雞蛋。這個是基礎。因此當年英鎊、越南等這些有問題的雞蛋,都被索羅斯盯上。也就是說,當你這個金融體系是存在巨大漏洞和缺陷的,以索羅斯的影響力和其在社會金融界的話語權,把這個金融漏洞公佈於眾,把他的量子基金以及他能影響的資金從那個的地方撤離,就會人們就會從原來泡沫的繁榮當中甦醒過來,給造成人們的巨大的恐慌。原本存在的某些問題,政府和金融機構本身可以修正和解決,但是由於人們的恐慌和非理性的情緒化反應,已經讓索羅斯的預言成為現實。所以,正如大家所說的那樣,索羅斯是走在市場曲線前的人。這只是索羅斯分析的第一層境界,第二層境界是無中生有。

索羅斯說到,「自然科學家的優勢在於,同他們打交道的是獨立於人的意識的自然現象。自然自然現象屬於一個世界,科學家的陳述屬於另一個世界,因此,自然現象可以充當獨立的客觀標準。與此適成對照的是,社會科學的參與者的思維對象卻不是獨立地給定的,它依其本人的決策而定。作為確定參與者觀點的真實性或有效性的標準,它還不夠資格,但它又卻確實提供了某些標準,一些期望為後來的事件所確認,另一些則沒有。可是確認的過程留有寫遺憾,人們永遠也無法肯定,究竟是預期與後來的事情相一致,還是後來的事情順應了預期?在此自然科學所強調的思想與事件之間的分離蕩然無存了。

索羅斯強調,「在自然現象領域中,科學方法只有當其理論證據確鑿時才是有效的;而市場的參與者講他們的決策建立在對所參與情景的不完備理解之上,即使理論沒有確鑿的證據也可以是有效的。科學家只能通過其行為——而不是思想來影響研究對象,並且科學家的行為同所有其他自然現象一樣受到相同的規律的支配,最重要的是,無論科學家多麼能幹,一般金屬也絕無變成金子的可能。而社會現象不一樣,它削弱了遵守約定的意義,更糟的是,它為踐踏約定、譁眾取寵的做法開闢了道路。它成了社會煉金術士們手中的法寶,在用詛咒語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對象的戲劇性的時刻屢屢靈驗。」從而實現了無中生有。

索羅斯說,「比起其他投資商,我具有某種優勢,因為我至少對於金融市場的運作方式擁有自己的見解,然而,如果我聲稱總是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論框架構造有價值的假說,那就是在說謊。有時並不存在反身性過程,有時我有未能覺察,此外,最令人痛心的是,有時我搞錯了,往往在缺乏合用假說時卻不得不介入投資,其效果自然無異於隨機漫步了。幸運的是我在金融市場中與反身性過程很合拍,我的主要成功就來自於利用反身性過程所呈現的機會。」

索羅斯主要是關注宏觀經濟,而格雷厄姆主要是關注企業、個體,微觀層面的分析。格雷厄姆怎麼描述市場先生,「很久以前,我的朋友和老師本•格雷厄姆曾描述過對待市場波動的正確心態,我認為這種心態對於投資是否成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你必須想像市場報價來自於一位特別樂於助人的被稱為『市場先生』的朋友,他是你私人企業的合夥人。市場先生每天都會出現,報出一個他既可以買入你的股份也可以賣給你的股份的價格。儘管你們倆的合夥企業具有非常穩定的經濟特性,但市場先生的報價卻有各種可能。因為不幸的是,這個可憐的傢伙有感情脆弱的老毛病。有些時候,他心情愉快,而且只看得見對公司發展有利的因素。在這種心境下,他可能會報出非常高的買賣價格,因為他害怕你會盯上他的股份,搶劫他即將獲得的利潤。在另一些時候,他意氣消沉,而且只看得見公司和整個世界前途渺茫。在這種時候,他會報出非常低的價格,因為他害怕你會將你的股份脫手給他。此外,市場先生還有一個討人喜歡的特點,就是他從不介意無人理睬他的報價。如果今天他的報價不能引起你的興趣,明天他再來一個新的報價。但是否交易嚴格按照你的選擇。在這些情況下,他越狂躁或者越抑鬱,你就越有利……遵循格雷厄姆的教誨,查理和我讓我們的可流通股票通過它們公司的經營成果——而不是它們每天的,甚至是每年的市場價格——來告訴我們投資是否成功。市場可能會在一段時期內忽視公司的成功,但最終一定會用股價加以肯定。正如格雷厄姆所說:短期內市場是一台投票機;但在長期內它是一台稱重機。」

巴菲特在《從100元到160億元》中寫道,「正如大家所觀察到的,市場常常是有效率的,他們就因此不正確地得出市場永遠是有效的結論,這些觀點的區別在於一個是白天,一個是黑夜。」可見,市場不是總是有效的。而格雷厄姆強調的情況,是屬於索羅斯說的第一種情況。格雷厄姆從事證券投資時,非常強調以低於企業的內在價值的市場價格買進一間企業的股票,而這種行為本質上是一種套利的行為,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對稱,人們認知的偏差和人性的弱點等因素來實現。

可以看到,格雷厄姆在利用索羅斯說的第一種情況,「某種修正的機制可以防止認知與現實之間出現過度的背離」來獲利,在確保這樣做能成功的前提是什麼呢?

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中寫有一段話,「價格向價值回歸緩慢的危險——從理論上看,第二個前提也是同樣正確的。但在實際中卻往往得不到驗證。由於忽視或誤解而導致的低估某一證券價值的情況經常會持續一段極長的時間,而過度狂熱或人為刺激產生的高估某一證券價值的情況也會經久不退。正是這種拖延給分析家帶來了危險,因為在價格向他所發現的價值回歸之前,新的決定因素有可能出現而取代舊因素。換句話說,當價格最終體現出價值時,這個價值已經發生變化了。當時用以做出判斷的事實和理由都已不再適用。

分析家必須盡最大可能規避這種風險。方法之一是在不大可能發生突然變化的環境中開展工作;方法之二是挑選那些比較吸引公眾興趣的證券,這樣,一旦分析家有所發現,公眾會有及時的反應給予響應;方法之三是根據總體的市場狀況而調整自己的工作,在商業和市場都很平穩時注重尋找價值被低估的證券,而當市場壓力和不確定性增大時則應該謹慎行事。

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的關係——附表能夠進一步澄清關於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的關係的一般問題,該表追蹤了影響市場價格的各種因素。從表中可以看出,被我們稱作分析因素的因素對市場價格的影響是部分的和間接的——它是部分的,因為純投機因素也經常從相反的方向影響市場價格;它是間接的,因為它要通過人們的感覺和決定才能產生作用。也就是說,市場不是一台根據證券的內在品質而精確地、客觀地記錄其價值的計量器,而是彙集了無數人部分出於理性,部分出於感性的選擇的投票機器。」

巴菲特對這種投資策略反思說:「除非你是一名公司資產清理人。在一家度日艱難的公司裡,一個問題還沒解決,另一個問題又冒出來了——正如同廚房裡不會只有一隻蟑螂。其次,任何你得到的初始優勢很快會被公司『掙來』的低回報侵蝕。以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不同尋常的企業,比以不同尋常的價格買入一家一般的公司要好得多。我們會堅持尋找一流管理人員的一流公司。」

從巴菲特對價值投資理論的完善當中來看,價值投資者希望能找到具有內在穩定性、穩健性和簡單而永恆的企業,甚至巴菲特聲稱「我們不想投資那些我們認為有可能會被淘汰的公司」。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上表示:「未來10年中,我不會對蘋果和谷歌的市值上漲感到驚訝,但我不會買入這些公司股票。不過我也可以肯定不會做空這些公司。像英特爾這樣的企業會受到物理規律的制約,這種制約總有一天會導致一張芯片上無法容納更多的晶體管。我覺得,每年30%或者其他比例的增長率將會持續很多年,但不可能會持續到無限的未來。因此,英特爾必須利用它目前在半導體行業中的領導地位開發一些新的業務,就像當年IBM利用製表機開發出了計算機業務一樣。而預測某些公司是否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對我們來說簡直太難了。」

「像高科技企業這樣的公司,我們一點都不知道其未來的息票是多少。但是當我們找到一家我們認為自己相當懂的企業時,我們就會努力考察它的未來,並計算它未來的息票是多少。事實上,我們可以說是試圖現在就把這些未來的息票打印出來,這就是我們判斷一家企業10年或20年後的價值改採取的方法。當我們於1972年買下喜詩糖果的時候,我們當時不得不在以下方面得出結論:我們能否弄明白經營的競爭環境、喜詩糖果的優勢以及劣勢、今後10年、20年或30年這家企業的情況會如何。

如果你試著評估內在價值,就會發現全都與現金流有關。當前在任何一個投資對象中投入現金的唯一原因是你期待將來可以取出現金,不是通過將投資賣給他人(因為這是一種十足的狗咬狗(who beats who)遊戲),而是通過你投資的資產的產出。購買一座農場是這樣,買一套公寓也是這樣,購買一家企業同樣如此。」因此你會發現企業的內在價值能不能很好地估價與企業的內在穩健性息息相關。

而巴菲特的好搭檔——芒格在努力完善這個問題的另一個方面——錯誤認知心理學。因為我們處在這個混沌的社會當中,憑什麼你的判斷就比別人準確,你的認知與現實之間就不會出現的背離呢?而索羅斯恰恰相反,他是要發現有問題的雞蛋。如果說,巴菲特是試圖在不確定的市場當中確立一種穩定性,那麼索羅斯就是試圖利用市場的不穩定性。索羅斯堅決主張市場的估價總是失真的,不僅如此——這是對均衡理論的決定性背離——這種失真具有左右潛在價值的力量。索羅斯一直在利用這種力量,而巴菲特力求把這種力量的影響降到最低。天才總是能顛覆常規。

可能我說索羅斯太抽象,還是說說渾水——唱空機構。搞得許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市場價格大跌,甚至退市,每天都像坐過山車的樣子。它們利用的原理是什麼呢?和索羅斯一樣,先做盡職調查,發現臭雞蛋,你有沒財務造假,你管理層有沒問題等等,然後做空你,把你的信息公佈於眾。當然,也有一些是製造你造假的假象,利用公眾的信息不通暢和恐懼心理、美國打官司你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等因素,做空你。你覺得自己死得很冤枉嗎?在逐利的世界裡,沒有道德的底線,只有收穫財富的喜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599

{獨立調查}太空板業:125名自然人股東的奇幻漂流 Trans-media止觀

http://xueqiu.com/4234422658/24692334
核心提示:為了等到這一天,他們苦苦等待了7年多時間,甚至不少下崗、退休老人已經等不到這一天而駕鶴西去。或許他們根本就不敢相信還會有這種離奇的結局,當初那麼多購買即將去海外上市的「原始股」不都成了泡影麼,取締的取締,清退的清退,判刑的判刑。

如果這個事情早在一年前曝光,太空板業(300344,SZ)的IPO之旅或許將會戛然而止;但時隔12個月的上市鎖定期之後,在深圳創業板掛牌上市整整一年的太空板業裡面有125名(因股權繼承等因素最新數據不止125名)自然人股東終於迎來瞭解禁套現的機會,甚至連當初涉嫌違法的種種情形也都過了追訴期而免於刑責。

為了等到這一天,他們苦苦等待了7年多時間,甚至不少下崗、退休老人已經等不到這一天而駕鶴西去。或許他們根本就不敢相信還會有這種離奇的結局,當初那麼多購買即將去海外上市的「原始股」不都成了泡影麼,取締的取締,清退的清退,判刑的判刑。

早在2000年12月就完成改制、2012年8月1日實現掛牌上市的太空板業,前幾天(8月1日)終於迎來了第一批首發原始股東2881.6萬股解禁。除了達晨創投、深創投和和君創投等著名創投機構外,這裡面還有125名自然人股東就是止觀Transmedia將要解構的故事主角之一。

2005年引入125位神秘股東

公開信息顯示,太空板業分別於2012年3月6日、3月27日申報和過會,並於當年7月20日新股申購,通過公開發行2513萬股實現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發行價格為16.8元/股,對應2011年攤薄後的市盈率為30.27倍。

招股書顯示,太空板業的前身太空有限成立於1999年8月25日,系由樊立、樊志、王敏、張雪倜等四位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

上述出資人中,樊立與樊志為同胞兄弟,樊立為樊志之長兄,樊立與張雪倜為夫妻,樊志與王敏為夫妻,公司註冊資本為800萬元。

經歷了多次增資和改制以後,IPO發行前太空板業總股本已經演變為7539萬股,包括實際控制人樊立和樊志、深創投等創投以及自然人等在內的股東總數多達149家,其中持股數量僅為一兩萬股甚至幾千股的自然人股東數量更是多達125人。

進一步調查發現,剔除實際控制人和部分高管外,上述125名自然人股東主要集中於2005年7-8月份、8-11月份太空板業實際控制人樊志分別向19人、106人分兩次進行的股權轉讓。

根據股本演變說明披露,2005年7-8月,樊志與胡忠民等19名自然人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樊志將其所持有太空板業28.50萬股(佔總股本的0.89%)轉讓給胡忠民等19名自然人,並就上述股權轉讓事宜辦理了工商登記變更手續;

緊隨其後的2005年8-11月,樊志與胡口明等106名自然人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樊志將其所持有公司162.25萬股(佔總股本的5.09%)轉讓給胡口明等106名自然人,也就上述股權轉讓事宜辦理了工商登記變更手續。

有意思的是,上述受讓股權的自然人股東中,持股數量最少的僅為1800股,絕大多數持股數量在幾千股到一、兩萬股之間。除了轉讓給自然人胡綺蓀、郝恆的轉讓價格為3元/股外,其他人的受讓價格均為4.5元/股。

上述文件表明,包括胡綺蓀、郝恆二人為樊志多年的朋友在內,上述125名自然人均不在太空板業任職,除持有公司股份外,與公司及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無關聯關係。

頗為蹊蹺的是,恰恰就在上述125名自然人股東2005年下半年相繼入股以後,其中的王文生、李月珍、嵇溥信、汪學明和姚銀珍等5人先後於2007年4月、2008年2月、2009年9月、2009年10月和2011年4月去世,並且上述5人生前均在上海,與太空板業所在的北京相隔千里。

如此眾多的自然人股東、持股數量如此分散、甚至其中還有多位股東受讓股權不久後相繼離世並且聚集在千里之外的上海……遠在北京的太空板業2005年的股權轉讓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鮮為人知的秘密?

法院判決書揭開股權轉讓真相

2010年1月8日,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樁分家析產、遺囑繼承的民事糾紛。或許誰都不會料到,恰恰就是這起官司的判決書將太空板業2005年「股權轉讓」的謎底掀開了冰山一角。

根據法院判決書披露,當年125名自然人中的王文生於2005年9月16日通過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出資45450元受讓了太空板業股權。

由此可見,2005年的股權轉讓背後,還隱藏了通過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進行股份轉讓的事實,並且當時的轉讓價格並非招股書所披露的4.50元/股,而是4.545元/股(1%的差額為手續費?)。

同時,法院2009年審理查明,「原告僅提供了委託受讓代理協議,不能證明太空板業股權已經在王某名下,無法分割,並且因涉及案外人利益,本案不予處理太空板業股權分割出資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法院判決書所透露的基本事實,在太空板業股本演變情況說明中卻被完全篡改。

招股書所披露的2011年1月的股權變更記錄顯示,原股東王文生於2007年4月24日去世,其生前持有太空板業10000股(送紅股後為20000股)的股份。

上海市寶山公證處於2010年12月15日出具《公證書》證明,王文生所持太空板業的股份為王文生與陸劍星的夫妻共同財產,該財產的二分之一為陸劍星所有,其餘二分之一為王文生的遺產。

根據王文生的遺囑,上述遺產由女兒王靜、王菲共同繼承。經析產繼承後,王文生所持太空板業股權分別由其配偶陸劍星持有50%(即10000股),其女兒王靜和王菲各持有25%(即5000股)。

同時,招股書所披露的2005年12月,公司就王文生等106人的上述股權轉讓事宜辦理了工商登記變更手續。

但2009年法院審理期間王文生案原告方面僅提供了與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的委託受讓代理協議,並不能證明太空板業的股權已經在王文生名下,最終法院因涉及到案外人利益而不予處理。

由此可見,太空板業在歷史沿革中不僅隱瞞了2005年7-11月長達5個月的時間裡通過非法中介在上海向不確定的人群進行公開股份轉讓的真相,還掩蓋了工商登記變更手續中的諸多細節。

除此之外,原股東李月珍女士、嵇溥信先生和東汪學明先生相繼于于2008年2月19日、2009年9月17日和2009年10月8日去世,其生前分別持有太空板業10000股(送紅股後為20000 股)、15000股(送紅股後為30000股)和18000股(送紅股後為36000股)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上海市公證處分別於2010年12月21日、2010年12月21日和2010年5月11日出具的《公證書》,證明李月珍、嵇溥信和汪學明等人所持太空板業的股份為生前夫妻共同財產。

但面對幾年前大多數遺產繼承人卻紛紛選擇了放棄繼承,原股東李月珍生前持有太空板業的股份全部由其丈夫劉關昌一人持有,嵇溥信的遺產應由其長子嵇敏一人繼承,汪學明的遺產應由其女兒曹菁一人繼承。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根據招股書披露,在2009年6月二號生產線投入使用之前,太空板業僅有2000年10月投入使用的一號生產線。而由於設備自動化程度較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一號生產線標準板產能分別僅為50萬平方米、35萬平方米和10萬平方米,非標準板產能分別為10萬平方米、15萬平方米和15萬平方米。

照此推算,即便一號生產線產能屬實,太空板業早在2005年也僅僅是一家規模非常小的企業,國內同等規模的行業競爭對手多達上千家。

千里之外的「原始股」迷局

如果說上述法院判決書只是透露了王文生所獲得太空板業股權的細節,那我們不僅要問的是,太空板業究竟為什麼要隱藏通過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進行股份轉讓等相關事實?

如果說2005年向125名自然人股權轉讓只是為了周轉資金,那我們不僅要問的是,太空板業實際控制人樊志究竟為什麼選擇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裡向遠在上海、甚至素不相識的王文生等下崗、退休的老人轉讓,而不是尋求專業的投資機構?

不難看出,這125名自然人股東的持股數量如此分散,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這一重要角色刻意隱瞞……一連串的疑點背後,到底還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就有媒體對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開展非法證券活動有過報導,但似乎沒有引起監管層的足夠重視。

除了《東方瞭望週刊》2007年第15期對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從頭騙到尾」的非法證券活動進行了詳細報導外,還有多家上海當地媒體均對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非法兜售和倒賣非上市公司股權(包括太空板業)的情況進行了大量報導,涉事的位於上海市黃浦區西藏中路18號27樓的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也在2008年1月15日註銷。

來自上海的一則真實案例也顯示,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通過電話向社會公眾兜售太空板業股權的事實。

網友「cindarila」2006年3月上網發帖求助稱,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讓其母親前往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修改保險的紅利設定,但實際情況卻是涉及到太空板業原始股的事情,她懷疑這可能是一場騙局。

據瞭解,該網友當時陪著母親前往該公司所在地「上海市西藏中路18號港陸廣場2703室」以後,「他們根本沒有提及什麼紅利設置的相關事宜,而是一味的介紹他們的公司是什麼性質的,現在麼又有什麼新的投資項目,可以選擇入股什麼的」,最終的真相是其母親曾經花了2.225萬元向該公司購買了太空板業0.5萬股(攤薄每股受讓價格為4.45元/股)。

上述地址恰恰就是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的註冊地,而該分公司已經於2008年1月15日註銷。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上述網友申訴,當時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員聲稱,只要持有的這個太空板業上市的話,上述投資就有可能翻倍;如果公司經營不善破產的話,股東仍然可以拿回80%的本金。

上述網友進一步透露,上述所有口頭承諾都沒有真憑實據,並且只有持有0.5萬股,根本不可以交易,最起碼的要求是持有3萬股就可以自由交易。

即便是時隔多年,目前互聯網依然可以搜索出大量相關信息,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被指曾經以上市為誘餌,通過電話推銷、講座和廣告宣傳等方式向上海本地退休的老年人高價兜售深圳國靈、北京太空板業、吉林金寶藥業、鄭州商業銀行和通化萬通藥業等多家非上市公司股權。

綜合近幾年投訴舉報和媒體報導的情況來看,在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兜售和倒賣非上市公司股權的過程中,有些從未委託進行股權轉讓,涉嫌欺詐;即使公司真正有股權轉讓,在銷售過程中也採用了虛假信息進行誘導,均聲稱近期就能赴海外上市。

還有一個細節是,在受騙的投資者一再投訴,媒體也多多次曝光以後,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2006年9月對外發佈聲明稱:「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等單位假借我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會員名義,在產權交易市場外兜銷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嚴重損害我所聲譽和利益。為此,本所嚴正聲明如下: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等單位必須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根據當時上海證監局給予媒體的答覆,上海寶源產權經紀有限公司並沒有得到證監會的批准,該公司所從事的仍然是非法證券活動。

監管層將如何裁決道德與法律?

對於2005年下半年太空板業實際控制人樊志向125名自然人「轉讓」股權的事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行高管分析指出,看似合法股權轉讓的背後,太空板業不僅涉嫌重大虛假記載,還嚴重影響其上市的合法性,這種涉嫌非法發行證券的情形要比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紅線」的性質更為惡劣。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宋一欣律師也指出,根據《證券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太空板業已經不具備上市主體資格,監管層應立即對涉嫌非法變相公開發行證券、涉嫌重大虛假記載等欺詐行為進行查處。

《證券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並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核准;未經依法核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發行證券。非公開發行證券,不得採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方式。

同時,《證券法》第三十七條也明確規定,證券交易當事人依法買賣的證券,必須是依法發行並交付的證券。非依法發行的證券,不得買賣。

此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也特別指出,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最近三年內不存在未經法定機關核准,擅自公開或者變相公開發行證券,或者有關違法行為雖然發生在三年前,但目前仍處於持續狀態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證券法》等相關規定外,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06〕99號文件(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厲打擊非法發行股票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嚴禁擅自公開發行股票或變相公開發行股票,嚴禁非法經營證券業務。違反上述三項規定的,應堅決予以取締,並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婁愛東律師曾經撰文指出,非公開發行股票及其股權轉讓,若採用廣告、公告、廣播、電話、傳真、信函、推介會、說明會、網絡、短信、公開勸誘等公開方式或變相公開方式向社會公眾發行的,則構成變相公開發行股票。

也就是說,若發行的手段屬於公開或變相公開方式的,即使發行對象特定且不超過200人,亦構成變相公開發行。同時,上述《通知》將公開或變相公開轉讓股權的行為明確定性為變相公開發行,斷絕了不法分子以「股權不屬於證券」為藉口逃避法律責任的後路。

婁愛東在文中特別指出,公司股東自行或委託他人以公開方式向社會公眾轉讓股票,亦構成變相公開發行股票。以往不法分子常以「轉讓股票不屬於發行證券」為藉口逃避證券發行監管及法律責任,給非法發行股票的認定帶來一定困難。而《通知》已明確將公司股東以公開方式向社會公眾轉讓股票的行為定性為變相公開發行股票,這一規定讓不法分子少了可乘之機。

值得一提的是,與太空板業2005年的「股權轉讓」情形如出一轍的福茗優茶葉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安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案例,其相關責任人因擅自發行股票罪而先後於2008年12月、2009年9月被判入獄,大量被騙購買原始股的投資者基本上都血本無歸。一時之間,甚囂塵上的原始股詐騙案層出不窮,或被取締,或被清退,或被判刑……

但太空板業卻通過招股書掩蓋其中的諸多細節,兜兜轉轉歷經七八年時間等到了上市套現的這一天,並且躲過了追訴時效。顯然,對於太空板業2005年所出現的這種情形,既是IPO中介機構不曾遭遇過的問題,也是絕大多數非法證券活動受害者所始料未及的結果。

如果說幾年前的「股權轉讓」是一場騙局的話,但現如今這些故事卻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挑戰法律的種種情形最終以這種奇幻的方式得以道德救贖。

事到如今,無論是太空板業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中介機構還是監管層,都面臨一個史無前例卻又頗具爭議的窘境。已然駕鶴西去的老人家們終於可以瞑目,但擺在面前的一連串的涉嫌違法違規問題,監管層又將如何裁決道德與法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047

自然的啟示 Barrons Barrons

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5602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無窮於掌中,永恆在瞬間。」---威廉·布萊克

「To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Hold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hour.」 

--- William Blake

你能讀到這篇文章,這本身就說明世界遠離了平衡。

為什麼大爆炸以後,宇宙不是死寂的平衡,或者混沌一片,而是誕生出了無窮無盡的天體,在地球這樣的行星上又產生了生物,在生物中又產生了人類,能夠閱讀,能夠思考這個世界。毫無疑問,世界是複雜的。但是構成這世界的基本元素卻簡單如原子;質子、中子、電子;夸克、膠子等,這些基本元素的物理規律也簡單到可以用數學公式描述。正是這些最簡單的元素,通過動態交互作用的過程,自行構成了最複雜的世界。這個神奇的過程正是《大自然如何工作》一書所要探討的,即自組織臨界(SOC,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大自然在某處永久地偏離平衡,卻又被組織在一種穩定狀態中,處於臨界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在完全確定的統計規律內,任何事情都能發生,小的擾動能觸發各種大小的雪崩式事件。系統以劇變而不是漸變作為其發展方式。而演變到這種精巧的狀態,無需任何外界的設計,全靠系統內各個單元之間的動態交互作用而自組織到臨界狀態。這就是自組織臨界。到目前為止,自組織臨界是唯一已知的能產生複雜性的普遍機制。自組織臨界理論試圖探尋自然為什麼如此複雜,而不是像物理規律所暗示的那樣簡單。

陰陽之間是複雜

在秩序與混亂,均衡與混沌之間,存在著複雜。如果用「陰」來代表混沌狀態,
「陽」來代表均衡,那麼陰陽之間就是複雜。

對複雜的定義並不容易。一般來講如果一個系統存在交互作用的諸多單元,在不同尺度存在廣泛多樣性、層級結構,有諸多變化,那麼這就是一個複雜系統。複雜系統存在尺度不變的特徵,體現為冪率分佈與分形結構等。與之相反,均衡不是複雜,因為沒有交互作用、多樣性、層級結構,沒有變化。均衡只不過是複雜系統間隙性暴發之間短暫的平靜。另一方面,混沌雖然看似複雜,變化隨機,無法預測,實際上卻並不複雜。因為混沌系統只存在隨機的白噪聲,而沒有冪率分佈的1/f噪聲,也沒有複雜系統特有的分形結構。混沌系統只在抽象的復平面空間的奇異吸引子中存在分形結構,在現實空間中並無分形。

複雜位於可預測的週期行為和不可預測的混沌的分界面上,處於均衡與混沌之間。複雜性只存在於某個非常特殊的點上,而在那些真正導致混沌的λ值的點上並不存在。

庖丁解牛與盲人摸象

世界是複雜的,而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因此,人類對複雜系統的認識總是從點點滴滴開始。但是,對局部的瞭解並不能拼湊成對複雜系統整體規律的認識。因為一個複雜系統是各個部分動態交互作用的有機整體,而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相加與機械組合。

面對複雜系統,人類常用的另一個方法是把複雜問題層層分解,切割成微小的碎片,對碎片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推斷出整體的情況。這就是自古希臘以來盛行的還原論哲學(Reductionism)。但是,在這種切割過程中,系統最微妙的部分,即各部分之間緊密的聯繫與交互的作用也被摧毀了。傳統的還原論面對複雜系統無能為力,因為這種哲學思想試圖把複雜的系統還原分解成簡單的基本單元而進行分析。而把所有事物簡化成簡單的基本定律的能力並不意味著能從這些定律出發重構宇宙。與之相反,在複雜性的每個層次中,都湧現出了全新的性質,要理解這些新的行為就需要新的科學研究。

科學的困境

但是,目前科學研究的方式存在種種侷限性,正如《大自然如何工作》書中所說:

「我們應當學會把我們自己從就事論事的狹隘方式中解脫出來!樹立一個徹底的科學觀!如果遵循傳統的科學方法, 把重點放在對細節的精確描述上, 我們就失去了全局觀。生命的理論有可能是過程的理論,而不是對那個過程中完全偶然的細節的詳細描述, 例如人類的出現。

這個理論必須是統計的, 因而不能產生具體的細節。

任何一個這種具有抽象性和統計、概率性質的理論都會令地球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和經濟學家反感,因為他們期待的目標是對真實現象照片般的詳細描述。

在如今這個實利的,物質至上的世界, 科學界也許太過於強調詳細的預測或預報。在地球物理學中,重點是預測具體的地震或其他災難。學術資金是根據預算機構和評審人判定該學術活動所能獲得多大程度的進展而相應發放。這會導致誇大甚至欺詐,更不用說優秀科學家的學術資金被搶走。同樣,經濟學的重點是預測股票價格和其他經濟指標,因為準確的預測讓你賺錢。沒有太多的努力致力於以一種無偏見的、公正的方式來描述經濟系統,如同客觀描述螞蟻的巢巢穴。」

一沙一世界

也許整個世界的秘密就在一粒沙子裡。

「複雜」意味著什麼?系統各個部分發生簡單的動態交互作用,自我組織,整體卻湧現出全新的性質。這就是為什麼構成系統的基本元素的規律可以非常簡單,但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的規律卻非常複雜。

很多人都有堆沙堆的經歷。這種兒時記憶中的活動卻無意中打開了世界的一扇門。在沙灘上,用手抓起沙子,放鬆手掌,沙粒落下。開始的時候,沙子僅僅稍微突起,隨著沙子越積越高,沙堆就形成了。當沙堆越來越高,越來越陡時,就進入了一種臨界狀態,這時候任何一粒沙子都可能引發各種程度的崩潰,從局部的塌陷到大範圍的「雪崩」。這就是自組織臨界過程的沙堆模型。

丹麥物理學家Per Bak與合作者湯超和KurtWiesenfeld在1987年通過簡單的沙堆模型,揭示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複雜系統自組織臨界(SOC, Self-OrganizedCriticality)現象。他們的模型並不是用真的沙子,而是建立在一維和二維數學模型上然後用計算機模擬。後來的研究者用沙子和米粒所作的實驗驗證了他們的模型。這個模型發現沙堆會自組織到臨界狀態,從而呈現出冪率分佈的特點。沙堆崩潰發生的頻率與崩潰的大小有關,崩潰越大,頻率越低,兩者的關係在雙對數坐標上成線形關係,即冪率分佈。研究發現,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地震、火山爆發、生物滅絕,都類似於沙堆,具有自組織臨界的特點,即尺度不變,冪率分佈,分形結構。

如果沙堆模型真的能夠反映這個世界的運轉方式,那麼這就不僅僅侷限在物理問題,我們的世界觀也將被極大的改變。

「沙堆是自組織臨界的經典例子,展示了斷續平衡行為:停滯的平衡時期被斷斷續續的沙子滑落所打斷。沙的滑落或雪崩是由多米諾效應所引起的,其中單個的沙粒推動一個或更多其他的沙粒從而導致它們滑落。然後,那些滑落的沙粒又以鏈式反應的方式和其他沙粒相互作用。大的雪崩,而不是漸變,連接起量變和質變,從而形成了「湧現」現象(EmergentPhenomena)的基礎。

如果這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那麼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不穩定與災變在生物、歷史和經濟領域不可避免。由於結果取決於過去某些微小的事件,我們也必須放棄任何詳細的長期決定論或長期預測的想法。在經濟領域,從一種自私的觀點看,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把災難轉嫁給鄰國。巨大的災變事件與普通的日常事件都是相同的動力學的結果。這一發現與通常的對大事件的思考方式正好相反。通常我們都會尋找具體的原因(比如,一顆墜落的隕石造成了恐龍的滅絕)來解釋巨大的災難性事件。雖然小事件比大事件多得多,但是大多數系統的改變與大型的,災難性的事件有關。自組織臨界可以被視作災變論的理論依據。」

自然的啟示

通過對沙堆模型和其他自然界的自組織臨界現象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對經濟與社會方面重要的啟示。

·         波動和災難不可避免

「我們的結論就是, 經濟中所觀察到的大波動表明經濟體運作在自組織臨界狀態,微小的衝擊能導致各種大小的雪崩, 就像地震一樣。波動不可避免。決不可能穩定經濟, 並通過控制利率或其他手段來消除波動。最終,完全不同而且完全未料到的事件會毀掉精心構築的平衡, 在系統中其他地方會出現一個大雪崩。

(註:這個觀點與經濟學家明斯基的看法不謀而合。在明斯基的《穩住不穩定的經濟》一書中,他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在本質上就是不穩定的,其根源就在於資本的投資/融資過程。這一過程引入了內在的不穩定力量。而經濟穩定的時期實際上孕育了不穩定的因素。波動與不穩定實際上是我們經濟正常運轉帶的方式。「我們經濟的領導者並沒有意識到,正是我們經濟正常的功能導致了金融創傷與危機、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失業和貧困」)

與我們處於臨界的經濟體相反,在獨立的微小衝擊下,處於平衡的經濟體會顯示出極小的波動。這些波動符合高斯曲線分佈,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鐘形曲線」,具有幾乎可以忽略的尾部分佈。在一個平衡經濟體中出現大波動或災難的可能性為零。

儘管經濟學家並不理解經濟中的大波動,波動仍然存在。卡爾·馬克思把僱傭、價格及生產中的波動視為垂死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象徵。在他看來,資本主義社會從一個危機走向另一個危機。一個集權經濟體會消除波動,從而讓每個人受益,或者至少讓工人階級受益。馬克思認為一個大雪崩,也就是一場革命, 是產生質變的唯一方式。

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控制利率,以避免通貨膨脹的爆發,即使這樣會讓經濟放緩。格林斯潘和馬克思觀點的共同之處在於, 波動是不好的,在一個健康的經濟體中應當避免波動。

如果經濟的確自組織到臨界狀態,基本上根本不可能壓制波動。當然,如果一切事情都是集中決策,波動能被壓制;在沙堆模型中,能精心修建沙堆到達所有高度都處於最大值即Z=3的位置。但是,這樣做所需要的計算量和決策量將是天文數字,根本不可能執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就算真造出了這種最陡的沙堆,那麼任意一處極微小的衝擊都會導致一個巨大的崩潰。蘇聯帝國最終在一個特大雪崩(馬克思沒預料到) 中崩潰了。但或許,正如我們將在後面不同內容中提出的,經濟體最有效的狀態就是充滿各種大小波動的狀態。」

·         交通堵塞與經濟

「他們作出了最後的結論。交通堵塞是個煩人的事,尤其是我們對交通堵塞缺乏預測能力。有時我們被大的交通堵塞所影響而被迫減速,有時則不會。有人猜測可能會有一種處理交通問題的更有效的辦法。但實際上可能根本沒有。臨界狀態,充滿各種程度的堵塞,是最有效的狀態。系統自己組織到了臨界狀態,讓車輛的流量達到最大。如果車輛密度稍微降低,高速公路就沒有被完全利用,如果車輛密度稍微高一點,就會出現一個永久的巨大擁堵,把一部分車困在裡面。在這兩種情況下,流量都會更低。

更確切的說,臨界狀態是動態中(Dynamically)能夠實際達到的最有效狀態。一個精心構築的狀態能讓所有的車都移動在5的速度,從而獲得更高的流量,但是這個狀態將會是災難性的不穩定。這種非常有效的狀態轉瞬即逝,在所有的車組織好之前早就崩潰了。

大體上說,這一發現應用到經濟學中能引發深入思考。也許格林斯潘和馬克思是錯的。一個經濟體最穩固的狀態可能是分散的自組織臨界狀態的資本主義經濟,具有各種程度的波動。價格和經濟活動的波動雖然可能是一件煩人的事情(尤其影響到你的時候),但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最好的結果!

自組織臨界的狀態具有各種程度的波動,可能不是最好的狀態,但這卻是動態中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

我的感悟:

·        未來不可預測,災難不可避免,認真活好每一天。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著名的演講中說:

「在我17歲的時候,我讀到一段話,大概是「如果你按照生活的每一天都好像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那樣活著,總有一天你會確信你的方向是對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在之後的33年裡,我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還會去做我今天將要做的事情嗎?」而每當連續幾天我的回答總是「不」時,我知道我需要做些改變。

記住很快我將離開人世,這是幫助我做重大決定的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幾乎任何事情—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的自尊,所有對失敗或丟臉的恐懼—在死亡面前都會煙消云散,只剩下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記住你會死去,這是我所知的避免陷入患得患失的陷阱的最好的方式。你已經赤條條無牽掛。你沒有任何原因不去追隨你的內心。」

現在看來,按照生活的每一天都好像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那樣活著,這並不是一個虛擬的想法,而是一個真實的現實。儘管大的事件以一種完全確定的概率出現,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現象是週期性的。災難是自然運轉的方式。災難會毫無徵兆,無緣無故地發生,無需任何特殊的外部觸發機制,你根本無法預測。並不是非要等到小行星撞地球那樣的大事件,由於某個小的事件一樣可以造成生物滅絕的災難發生。面對這樣無法改變的現實,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認真活好每一天。

·         波動與災難是常態

人們厭惡波動,懼怕災難,但這些都是自然正常運轉的一部分。《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波動與災難都只不過是人類的感受,大自然並沒有任何感情,只不過按照自己的規律正常運轉。同樣的道理,「人定勝天」只不過是無知的狂妄。人來自於自然,無法逃避自然的規律。人即使在短期看似戰勝了自然,避免了波動,扭曲了自然的走向,其實只不過是醞釀了更大的災難。

·         人工智能的危險

研究表明大腦神經元的爆發也符合冪率。人的大腦很可能就運行在自組織臨界狀態。當外界信息輸入時,會結合記憶產生各種層次的反應。而信息的不斷輸入會不斷重新塑造大腦這個複雜系統的自組織臨界狀態。從這個意義上看,人工智能如果不能以某種方式運行於自組織臨界狀態,那麼可能永遠無法模擬大腦。但是,如果哪一天科學家成功模擬了這種自組織臨界狀態,他會有自己的意識嗎?

·         一般均衡理論的侷限性

經濟學中的一般均衡理論(GeneralEquilibrium)假設完美市場和理性人讓系統處於納什均衡。這樣的系統是線性的,即小的衝擊造成小的影響,大的衝擊造成大的影響。但是,大的衝擊是高斯分佈的「鐘形曲線」的尾部極小概率事件,「黑天鵝」式的事件不可能發生。從複雜系統自組織的觀點看,一般均衡理論是有侷限性的,無法解釋真實世界的現實情況。

·         讀史明鑑

「自組織的臨界系統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演化到了複雜臨界狀態。這個自組織的過程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暫態亞穩定時期。複雜行為總是經過長期的演化才產生出來。因此,無法通過研究與演化過程相比很短的一個時間段的系統情況來瞭解複雜系統。「不懂得歷史就無法理解當下!」這句話在這有著更深刻與清晰的意義。」

這對投資也很重要。正如BillGross所說的,那些過去的投資大師,其實都處於一個信貸大擴張的歷史背景中。是時代造就了大師,而不是大師造就了時代。不能只研究相對短的歷史就輕易下結論。只有研究長時間的歷史,穿越暫態與臨界才能更深的理解投資的本質。

參考文獻:

HowNature Works, Per Bak

《大自然如何工作》Per Bak著,李煒 蔡勖 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66

地震中的自然規律 Barrons

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55696

正如哲學家卡爾·玻普指出的那樣,預測是我們區分科學和偽科學的最好的辦法。預測實際現象的統計性而不是預測某個具體的結果,這是對證理論與觀測的一種相當合理而且正常的方式。---《大自然如何工作》

Aspointed out by the philosopher Karl Popper, prediction is our bestmeans of distinguishing science from pseudoscience. To predict thestatistics of actual phenomena rather than the specific outcome isa quite legitimate and ordinary way of confronting theory withobservations. ---How Nature Works


黃金價格暴跌與地震又有什麼聯繫?為什麼地震難以預測?《大自然如何工作》這本書給出了答案。在《大自然如何工作》一書的扉頁,作者引用了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中的一句話「誰又能計算出一個分子的軌跡?我們怎麼知道這世界的創造不是由隕落的沙粒所決定。」這句話來自於《悲慘世界》中如下一段:

「代數適用於云朵,恆星的輻射讓玫瑰受益。沒有思想者敢說山楂樹的香氣對天上的星座毫無價值。誰又能計算出一個分子的軌跡?我們怎麼知道這世界的創造不是由隕落的沙粒所決定。誰能理解無窮大與無窮小此消彼長,相反相成,迴蕩著生命的深邃與紛至的創造之原。小蟲也有它的價值。小即大,大即小。所有的一切在必然中平衡,這景象令人震驚。」

---雨果《悲慘世界》

 

「Algebraapplies to the clouds, the radiance of the star benefits therose--no thinker would dare to say that the perfume of the hawthornis useless to the constellations. Who could ever calculate the pathof a molecule? How do we know that the creations of worlds are notdetermined by falling grains of sand? Who can understand thereciprocal ebb and flow of the infinitely great and the infinitelysmall, the echoing of causes in the abyss of being and theavalanches of creation? A mite has value; the small is great, thegreat is small. All is balanced in necessity; frightening visionfor the mind. 」

                                 --- Victor Hugo, LesMisérables

 

《大自然如何工作》的作者PerBak與合作者湯超和KurtWiesenfeld在1987年通過簡單的沙堆模型,揭示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複雜系統自組織臨界(SOC, Self-OrganizedCriticality)現象。研究發現,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地震、火山爆發、生物滅絕,都具有自組織臨界的特點。

 

自組織臨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冪率分佈。比如地震的強度與概率在雙對數坐標下是一條直線,顯示出冪率分佈。

Sourc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

冪率分佈的特點讓預測非常困難。首先,人們關心的是危害性極強的大地震,但冪率分佈具有尺度不變的特點,也就是說大地震與小地震沒有本質的不同,無法區分。從自組織臨界的角度看,造成大地震與小地震的內在動力學沒有區別。那粒讓整個沙堆崩潰的砂粒與其他砂粒並沒有分別。其次,地震的分佈雖然概率有規律,但沒有週期性,無法通過時間預測。

但是,《大自然如何工作》卻給出了地震的另一種重要冪率分佈,讓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甚至避開地震。研究人員發現,地震的間隔時間也服從冪率分佈,地震不是週期性的。也就是說,與人們的直覺相反,大震之後很長時間沒發生地震的地方,發生地震的概率更低而不是更高。這就是說,距離上一次大地震時間越長,此地越不可能發生大地震。換句話說,剛剛發生大地震的地方,反而容易再次發生地震。另一方面,地震在空間上也服從冪率分佈,也就是說離剛剛發生地震的地方越近,發生地震的概率也越高。

根據這個發現,人們應該遠離剛剛發生大地震的地區,因為再次發生地震的概率很大。而曾經發生過大地震,但已經很久沒有發生地震的地區其實發生地震的概率並不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68

01260皓天財經簡要分析 自然之心

http://xueqiu.com/7993486501/26064227
7月份開始試探性買入01260HK皓天財經,其實對該公司基本面並不太瞭解,當時買入主要基於公司財務報表的相關數據,主要考慮了以下4個因素:
      1、資產負債表非常健康,無任何有息負債,現金佔淨資產的約一半;
      2、市盈率低,扣除淨現金後的市盈率不到5倍;
      3、分紅比例高,股息率達到約8%;
      4、適當分散下倉位;
     經過幾個月來陸續收集的相關資料,基本可以明確以下幾點:
      1、公司在H股以及紅籌股IPO和服務相關的財經攻關領域還是有挺強大的競爭力的(至於是基於什麼原因,還沒有搞明白),這個可以從今年服務的中資股IPO上市中由皓天提供公關服務的清單可以判斷出來;
      2、基於服務行業的特性,客戶會有一定的粘性,但粘性不會大到客戶很難換服務商(這個屬於主管判斷,因為本人工作的就是服務行業);
      3、如果第1點判斷成立,那麼如果以後H股或紅籌股上市減少,將降低皓天財經的很大部分收入。我想如果A股以後改為核准制的話,可能會有很多公司不會到香港上市。因為我覺得大部分去香港上市的公司應該基於2個原因(也是主觀判斷哈):(1)、A股IPO暫停,提交IPO後審批時間長,基於財務指標無法上市,再融資週期長等A股市場目前固有的缺陷。而港股市場只要信息真實,基本不存在這些問題。(2)、港股市場是國際化市場,在港股上市有利於提升國際化影響力。
      4、由於IPO財經公關佔公司收入的很大部分,所以公司業績必然會有很強的波動性。
     所以,從以上幾點判斷來看,皓天財經可能很難有長期的可持續性的競爭力,從時間上看,目前可能也並不是購買該股很好的時機,因為我的判斷H股目前處於牛市中,在出現熊市時,皓天財經的業績將出現幅度較大的下滑。目前如果買入的話,更多的還是基於該公司較低的PE估值水平。
      當然,皓天財經也不全是壞消息:
      1、如果以後A股國際化,國外的公司到A股上市,象皓天這樣的有國際標準化服務經驗並有大陸背景的公司將有很大的機會,但這一點將會與H股或紅籌股公司到香港上市形成翹翹板。並且此領域的競爭力還有待實際驗證。
      2、以後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後,基於國內很高的儲蓄率,有很大量的資金會有海外投資的實際需求,而H股將是受惠的第一站,可以為很多國外公司在港IPO提供資金支持,皓天在該領域的競爭力還弱,但反過來,也表示在該領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皓天已為少量國外公司在港IPO提供支持。
      基於以上分析,得出以下判斷:
      1、基於目前較低的PE估值水平,可以少量介入;但由於港股處於牛市期間,而公司業績跟市場有強相關性並會放大,以及公司本身的護城河並不強(當然,也許是本人對該行業並不太瞭解的緣故),所以不宜重倉。
      2、公司為外資公司的H股上市,以及以後A股國際化後外資公司在A股上市,將是該公司的看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04

雙“牛”記:科技創業公司泡沫VS自然資源窪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904

 “別人都買時我賣,別人都賣時我買”可不只是一句投資格言這麽簡單。如果你能控制你的恐懼,並且有著足夠的自律,那麽按著這句話的精髓去操作,你最終將會非常、非常地有錢。 然而,這個世界從來不缺至理名言,缺的是實踐與變革。過去6000年,人類創造了各式各樣的文明,但人類的天性與群體的行為習慣卻基本上一成未變。 所以,危機會在人類歷史上周而複始地上演。實際上,人作為動物的一種,其行為是可預測的。 從十七世紀的郁金香狂熱到十九世紀美國的大蕭條,到如今的比特幣狂潮, 造成這些在人類歷史上不斷上演的悲劇的原因總是那麽如出一轍。 金融博客Capitalist Expolits表示,在當下的科技創業公司“行業”上看到了與那些泡沫類似的身影。 我們並不需要泡沫的大事記年表來提醒我們,泡沫因何而生,又因何而滅。每個人都知道泡沫是如何形成又是為何形成的。甚至,我們也知道破裂是泡沫的宿命。 那些在互聯網泡沫巔峰時賣了好價錢的公司,如今多少仍安在? 而且,幾乎所有的泡沫都帶有“懶惰”的標簽。因為大部分人都想著偷懶,想走一條通往金山銀山的捷徑。 許多投資科技創業公司的創投也有著類似的想法。他們到處散播著種子資金,希望有朝一日它們可以成長為像Facebook那樣的搖錢樹,然後他們就可以過著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日子。 由於總有成千上萬的項目等著天使投資人去做,幫助他們分析、挖掘和辨別下一個“Facebook”的新服務和工具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每個大城市都有幾家“科技孵化器”、“創業中心”和“創新中心”。 每個月都有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收購發生,每周都有數十起八位數金額的交易進行。然而實際上,其中的很多公司和創始人並不叫人印象深刻。 Capitalist Expolits表示,他這樣說並不意味著他認為創業公司的生態環境是糟糕的。相反,他認為,這樣的環境是很有價值的,而且將會為巨大的變革創造條件,並使得人類的生存環境有進步和提升。 但是,他認為該行業當前正處於泡沫是無疑的。與之相反,曾經的“大牛”——自然資源行業正處於低谷。 作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資產,自然資源卻遭到了冷遇。因為在過去幾年,它們令投資者損失了上百億美元。即便是複興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這樣的公司也無法再為投資自然資源融資。 不過,供求最終會再平衡的。當下,市場對“科技創業公司”趨之若鶩,給出的價格都很有吸引力。然而,市場參與者的老練與世故程度卻在下降。 相反,Capitalist Expolits認為,自然資源市場的優勝劣汰已接近完成。隨著不合格者被淘汰,供應將減少。並且很多資源的價格已經低於其價值。隨著“不成熟”玩家的退出,專業人士是時候通過“大屠殺”來采摘果實了。 那麽,科技創業公司泡沫和自然資源窪地,你會怎麽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82

生態賬試點:請走慢一點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是個什麽表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608

(何籽/圖)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這一概念之後,地方先行者都在搶占改革先機,但是對於“這是一個什麽表”,很少有人能夠給出明確答案。深圳市寶安區將率先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方案推行之後,會很有殺傷力的。”2014年8月26日,深圳市寶安區政府的一名官員對南方周末強調。

“這個方案”,指的是該區正在編制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最近,深圳媒體披露,寶安區有望在全國率先建立這一制度,並對領導幹部進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這是自2013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這一概念性制度之後,地方少有的高調發聲。在此之前,各地亦有不少自選動作,但都很難讓這一時髦的提法落地。

無論各地政府的探索者,還是學界研究者,很少有人能說清楚這是一張什麽樣的表。“這是個新概念,非常複雜,我們現在沒有專門的人力、物力去搞新東西。”西安市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員透露。

孤單的先行者

在這場扭轉官員政績觀的考核制度改革中,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是其中關鍵一環,也將成為追責官員的“大殺器”。

落地並不易。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9個月間,從中央到地方,沒有見到成型的案牘成果。

“國家層面是由國家統計局來負責。”貴州省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胡立平告訴南方周末。最近亦有媒體報道稱,國家統計局正在緊鑼密鼓編制。

“據我了解,目前沒有國家的整體規劃、任務安排。更多的是分散的、自發的研究,統計部門、地方、高校科研機構都在探索。”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春瑜告訴南方周末,他亦是中國社科院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課題組成員。

深圳的這次破局,正是地方上的單點突破。

“2013年底,我向寶安區環保水務局領導建議,可以結合中央政策和區里實際情況,試著做一個負債表。”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葉有華回憶道。學界與政府一拍即合,在2014年2月底,深圳市自然資源資產核算和評估中心成立,葉任主任。

而最新的消息是,8月初,深圳市寶安區專門召開了一場研討會,討論初步方案。據寶安區政府官員介紹,不少官員都“點贊”。“這是目前最符合中央意思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楊艷昭副研究員評價道。

不過,寶安區相關部門不願透露詳細方案。“現在還是初步研究成果,需要進一步完善。”上述官員回拒說。

這應該是我國第一個較為成型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框架體系。而在李春瑜看來,貴州則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先行探索者。

他所在的課題組選擇了貴州進行考察。南方周末從貴州省審計廳了解到,在2014年2-5月間,該廳對赤水市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責任情況進行了現場審計。

無論是貴州省統計局還是省審計廳,受訪談及的關鍵詞都是“探索”。胡立平告訴南方周末,如赤水這樣的試點工作,也僅是了解自然資源資產應該怎麽審計等基本情況。

而山東省在此次改革試點部署中也是最快響應的地區之一。日前,該省審計廳組織的青島、煙臺兩市的海洋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已經結束。西安、珠海、中山等地也曾被媒體報道有創新動向,但並未有實質成果。

國家部委的試點則頗為龐大。2013年12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下發“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通知,探索內容包括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第一批試點包括55個地區。但目前暫無進一步進展。

“概念不清,無經驗可借鑒”

地方先行者都在搶占改革先機,但是對於這次改革具體要做些什麽,很少有人能夠給出明確答案。

“最基本的是要把自然資源資產的概念搞清楚,拿出具體的核算體系。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工作的話,核算就很難進行。”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告訴南方周末。

胡立平對此也表示同意。目前,貴州省的試點改革由統計局牽頭,國土、林業等職能部門分項進行。一般來說,應該是先有負債表和核算體系出來,審計部門再根據標準對官員任職期間自然資源資產變動情況進行審計。“但我們不能等,如果等負債表編制出來後再去審計,就顯得滯後了一些。”

中國社科院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課題組在貴州調研結束後發現,貴州的探索更多局限在各管理部門負責監管的自然資源變化統計上。事實上,大多數省市都只是摸底,極少地方能給出一個完整的規範性指導方案。

而山東青島、煙臺兩市在摸清海洋資源的基本情況之後,到底該如何評估這些資源,又該如何確認自然資源資產管理中領導幹部應當履行的責任等,尚無對應的辦法。

除了這些先行者的蹣跚起步,其他地方則完全是“雷聲大、雨點小”。

2014年3月,西安決定今後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不過,“概念新,涉及範圍廣,缺乏相應的人力物力”,至今沒有正式開展。

這不是西安一地的遭遇,而是目前改革普遍困局。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決定中提到,要“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但是,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怎麽確定?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需要包括哪幾方面?地方領導幹部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中的權責如何明晰?在南方周末采訪中,各試點地方政府相關負責人普遍反映的問題就是“概念不清,沒有直接經驗可借鑒”。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在全世界也是沒有過的新事物。聯合國有一個SEEA核算標準,涉及對自然資源的核算,但是該標準並沒有對負債問題作出規定。”貴州省統計局核算處處長王朝暉坦言,此項改革難度很大:水資源的補償費用,應該計入資產還是負債?如果今年降水多,是否計為資產增加?如果今年幹旱,是否計為負債增加?等等。

“自然資源的核算可以從自然資源資產實物存量和其所提供的生態產品(生態效益)兩個層面展開核算。”王金南解釋稱。

寶安區的方案強調了自然資源的生態效益,這也是專家著重褒獎之處。“這本來就是自然資源資產評估的核心要素,此前核算評估體系中忽視生態價值這一塊的做法是需要改進的。”葉有華表示。

寶安區自然資源資產研究課題組一位成員告訴南方周末,假設我們毀掉1000畝原始森林,種上1200畝人工林,從數量上看,林業資源是增加了,但是同樣面積的人工林跟原始森林的生態效益根本無法比擬。

根據《寶安區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負債表》初步方案,自然資源被分為林地、飲用水、濕地、城市綠地、古樹名木等,而負債方面包括飲用水資源保護投入資金、河流治理投入資金等多個指標,並且從數量、質量和價值三個方面反映該區內的自然資源資產。根據核算體系統計出來的結果,最後得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希望深圳慢下來”

寶安區上述負責人擔心的是官員觀念上的沖突。“GDP至上的觀念影響太深,雖然現在在糾正,但短時間內難以徹底改變。”

在未形成完整的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及負債表的前提下,各地方的迅速響應正引發一些擔憂。

“希望你們深圳慢下來,不要走太快。”來自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等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研究的國家團隊專家提出了忠告。

據葉有華回憶,當前國內尚無一個成形的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和負債表,有關自然資源資產的核算爭議較大,專家擔心在沒有形成一個全國範圍內都認可的核算體系前,走得太快可能會有所偏離。

寶安方案仍有諸多問題亟待完善。比如,對於最基本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問題,寶安方面還沒有清晰的厘定。在8月初的專家研討會上,也有專家建議,應該先把核算體系等最基礎的東西設計好,再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寶安方案一開始就想要做一個全面的制度建設,步子邁得太大了。

“既然決定要進行試點,我們就爭取拿出一套完整的、真正可以落地實施的方案。”寶安區上述負責人表示,寶安區進行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改革試點,並非為了趕時髦,而是要與寶安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結合起來,做到“在保護中發展”。

對於上述專家的建議,他們在研討會上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最後得出的結論,在短期內要全部搞清楚所有情況,有點不大現實,這樣就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課題研究,失去了改革的實際意義。“改革應該允許犯錯誤。現在我們選擇‘小步快走’,就是希望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我們的改革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27

從自然資源到銀行業 中俄加大經濟合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71

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Igor Shuvalov)周六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正在討論30多個聯合經濟合作項目,這些項目的領域從石化到銀行。

舒瓦洛夫表示,隨著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加大,中國等不支持制裁的國家加大了與俄羅斯的合作。舒瓦洛夫稱,

昨天我們與中國討論了32個項目。它們涵蓋了一切行業:石化、銀行業、食品領域等。我們昨天討論的不僅僅是黃金、石油、天然氣和銅。許多人對中國的印象是中國只對自然資源感興趣。

上周,舒瓦洛夫訪問了中國和新加坡,與投資者和政府官員會面。

面對西方制裁,俄羅斯經濟遭到重創。俄羅斯政府正積極與亞洲開展經濟合作。舒瓦洛夫表示,俄羅斯正在研究中國的經濟改革,將進行借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53

把自然資源規劃起來!“資源國資委”呼之欲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75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主任楊偉民昨日講話稱,需要以產權、開發保護、使用和環保四方面制度建設生態文明,確立權責後應建立類似國資委的自然資源管理機構,還在研討如何建立。

分制度來看,楊偉民認為:

    · 產權制度是最基礎的制度,自然資源的國資委將行使自然資源所有人意義上的管理。

    · 開發保護制度的重點是形成主體功能區,即將全國國土按開發方式分成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最終形成主體功能為經濟的城市化區、主體功能為農業的農產品主產區和生態區。

    · 主體功能區制度包括用途管制、預警機制、考核機制、責任追究、休耕制度、國家公園、補償機制。今後要由一個部門統一管制自然生態空間的用途,具體部門設計在研究。

    · 使用制度的基礎是有償使用制度,包括價格、稅收和市場三大機制。資源稅今後要擴展到水資源。

    · 環保制度是後果懲罰制度,今後還要加大懲處力度,相關部門要監管所有汙染物。

今年7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中國環境保護部(環保部)發布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內容,展示了有關環境汙染現狀的以下圖表:

    ·  在4778個中國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之中,水質較差和極差的比例合計59.6%,水質優良的比例為10.4%。(如未說明,以下圖表均來自上述報告)

環境保護, 空氣汙染, PM2.5, 霧霾, 水汙染,中國

    · 全國酸雨分布區域集中在長江沿線及中下遊以南,以及長三角、珠三角和四川東南部地區。酸雨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0.6%。

環境保護, 空氣汙染, PM2.5, 霧霾, 水汙染,中國

    · 在中國近岸海域,劣四類海水點位比例為18.6%,持平2012年,三四類海水點位比例由2012年的14.7%升至15.0%,一二類海水點位比例由69.4%降至66.4%。(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環境保護, 空氣汙染, PM2.5, 霧霾, 水汙染,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