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連鎖的幾點認識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ur.html

     曾經在04年研究過鐵龍物流,那時大概只有5元左右,現在復權差不多已經漲了10倍。曾經在05年研究過蘇寧電器,那時的蘇寧還只有30元,後來復權1000多元。

    蘇寧的成功在於張近東先生在正確的時間只埋頭做對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中國住房大躍進時代搞好關係做好電器連鎖銷售,不搞地產、製造、玩資本遊戲,因此,老大國美輸得很慘。鐵龍的成功在於壟斷,除了我,沒有人能進來。因此,這兩家10倍公司目前兩市很難找到。

    幾年來,看過大盤的起起落落,看過蘇寧、國美、武百昌盛如日中天,但也見證過大商、濟百、秋林逐漸日暮西山、闇然失色。

    在當前滬深二級市場中,連鎖企業眾多,主要有以下幾種形態及特點。

    一是電器連鎖類,典型如蘇寧、國美:05年蘇寧10送10時,中金大佬認為蘇寧、國美這種業態模式會崩潰,極力推薦大商。事實證明,即使國美老大進了監 獄,國美一樣可以在電器市場上呼風喚雨,更不用說蘇寧。我認為張近東董事長應該是本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並不是因為他賺了很多錢,賺錢多的有的是,中 石油中石化之流不過是挾持政府賺納稅人的錢罷了,靠政府賺了大錢那是應該的,否則是瀆職。張董的偉大在於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龐大的商業連鎖帝國,提供了無 數個就業崗位,成為連鎖商業成功的典範。

    至於國美從輝煌無比走向慘烈無限,大家一定也會和我一樣感嘆不已,國美的失敗可以說是黃光裕家族在中國這種特殊的政治環境下的失敗,如果一切都是透明操作,國美電器一樣可以獲得成功,不至於下場如此悲慘。

    這個行業中還有一個小兄弟叫宏圖三胞。小兄弟08年登陸資本市場,被眾多基金熱捧,股價一口氣從10多元漲到30多元。但是,這個行業的硬傷也非常明顯。這是本人08年從北京出差回來寫的一段話,當初的的感覺如今仍然依舊。

   

宏圖的未來(五)---北京宏三的感覺

    

上週四去了趟北京,先瞻仰了清華大學校園,學生一批又一批談笑走過,其中不少是娃娃大學生,感覺不服不行,這些人當中,隨便拎出一個,說不定就是天才。正如風景兄一樣,能在如此險惡股市中獨善其身,對之真是說不出的仰慕。

    

當然,到中關村宏三是必須要去的。因為宏三網上已經有三篇北京宏三進駐中關村的宣傳報導。下了車,發現中關村的規模比想像中要大得多。什麼海龍電子 城、中關村e世界等IT大賣場人來人往,銷售人員甚至會站在門口帶領顧客到樓上樓下,一片繁忙的景象。環顧四周,發現了國美,沒有發現蘇寧、宏三,問了個 保安,不知道宏三在哪兒。後來終於在郵政大樓附近找到了宏三,店內顧客比較少,服務人員比較多,店內廣播介紹宏三的聲音清晰明了,同海龍內人聲嘈雜相比有 明顯差異。個人感覺如下:

    

一、 店面選址:宏三與其它相比有明顯弱處。宏三店面入口僅在郵政大樓大門旁邊的一個很小的側門,給人毫不起眼,商品均佈置在二、三樓,此處人流同中關村IT賣 場附近相比,相差極大。個人認為,宏三在寧波的選址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放在國購的三樓,如果不做大量的廣告,很多顧客是不會知道的。沒有人流哪有生意可 做。其實,宏三這種做法在江蘇地區應該問題不大,因為大多IT消費者對宏三有較多的瞭解,但在一個宏三剛進入的區域,人氣是相當重要的。當然,這也許是宏 三為節省成本所致。但是遺憾的是,公司在廣告宣傳上,同其它家電大賣場相比有較大差距。

    

二、 生存活力:海龍、中關村e世界的存在個人認為是中國的悲哀。這裡面有上千家鋪面,所到之處,全是尼康、佳能還有各式各樣的手機,但是,水貨、行貨魚目混 雜,我可以毫不客氣的話:簡直是一堆垃圾,堂堂中華大國,公然在天子眼前厚顏無恥的賣世界IT名牌產品水貨、假貨,如果說,宏三因為這個原因而退出中關 村,退出中國的IT零售領域,我認為大家也不要生氣,想想在戰火紛飛的伊拉克,生命是如此脆弱,何況我們今日僅僅是損失幾塊大洋而已。但我想,中國總會在 世界批評中進步,所以,除非宏三採取合適戰略,否則在中關村的生存能力讓人擔憂。

    看到這裡,大家想必也猜到了我所說的硬傷在哪裡。「堂堂中華大國,公然在天子下面厚顏無恥的賣世界IT名牌產品水貨、假貨,如果說,宏三因為這個原因而退 出中關村,退出中國的IT零售領域,我認為大家也不要生氣,想想在戰火紛飛的伊拉克,生命是如此脆弱,何況我們今日僅僅是損失幾塊大洋呢。」在蘇寧和國美 日益強大的同時,小兄弟仍在風雨飄搖中緩行,陪伴他的還有成群結隊的殭屍。

    二是百貨連鎖類,典型的是大商股份、廣百、天虹商場,行業致命的弱點是開店成本較高,需要優越的地理位置、優秀的管理團隊,當地人優秀的口碑。但在中國, 找到一個優秀人才容易,要找到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談何容易,這也正是廣州友誼、杭州解百在擴張道路上猶豫不前的原因,因為一旦選錯位置或管理不善,必將導 致巨額虧損,典型的如ST秋林、ST成百、ST蘭百、ST濟百等等滿地都是,想當年都是地方名牌。曾被中金極力推薦的大商,作為中國最大的百貨連鎖,09 年居然報出巨虧,不能說是悲哀。

    三是超市連鎖類,這也是中國企業做得比較成功的一種商業連鎖,可惜在這個行業,國內企業意識明顯落後於外企,像沃爾瑪、歐尚、家樂富這種超大型超市在中國 賺錢賺得讓人眼紅。但是國內超市企業在發展初期明顯忽視了大型超市的潛力,因此起步較晚,競爭上明顯處於劣勢,倒是在一些中小超市在連鎖中殺出一條血路, 典型的像武漢中百、聯華快客、三江等,可惜由於中小超市銷售額、利潤有限,競爭已趨於白熱化等原因,行業想爆發增長已經不太可能。

    四是醫療連鎖類。比如愛爾眼科:其實我最不看好應該是他了。在一個沒有誠信的社會裡,誰願意將自己的眼睛交給一傢俬營醫療機構,技術保障、醫療事故處理、醫護人員管理都是大問題,萬一將眼睛整個一大一小、忽明忽暗,誰會幫我理論啊?所以,引用一名話就是「 近日,愛爾眼科暴露的一系列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公司治理混亂,內控形同虛設,財務信息漏洞百出……」。這種公司,出醫療事故是遲早的事,居然在二級市場是還大炒特炒一番,只能說,中國股市真是一個偉大的市場,每天都會發生奇怪的事情。

    相比之下,杭州的通策醫療在生存環境上較愛爾眼科好多了,但看看通策醫療近幾年擴張的艱難,可想該行業並不是把錢砸進去就可以了。

    五是黃金珠寶類。典型的如潮宏碁、老鳳祥等,還有將來的明牌珠寶、頤和黃金。珠寶消費是繼住房、汽車之後的第三大消費熱點。隨著中國中產階層的崛起,行業 銷售規模增長將十分迅速。但是,行業最大的缺點在於:企業品牌建立差強人意。優點在於,行業成長空間大,目前集中度仍然較低。

    六是手機連鎖類,13億人,這是一個超級市場,而且新版手機永遠是眾人追逐的熱點。手機零售本來可以做成一個超級連鎖業態,但是該行業目前魚龍混雜,繁榮 卻不昌盛,在發展道路上碰到了不少問題。一是分銷代理,給行業發展造成較大的傷害,像愛施德、天音控股,大部分利潤還是分銷,做連鎖由於風險大,利潤增長 慢,開連鎖興趣大打折扣,二是水貨、山寨貨陰魂不散,滿大街都是,簡直可以用中國特色形容了。行業內有一家河北上市公司,恆信移動,既做增值服務又做手機 銷售,可惜規模有限,而且企業興趣也不在連鎖,募集資金也沒打算開連鎖店,因為那是苦差事。

    七是家紡連鎖類。典型如羅萊、富安娜、夢潔類。最理想的家紡業態應該是類似於家紡大超市。裡面有夢潔、有富安娜、也有蘿萊等等,有2000元以上的豪華七 件套,也應該有100-200百元的大眾棉被,當然,不能有黑心棉水貨冒牌貨雜貨等下三亂貨色。可惜到目前為止,除了農貿市場有這種業態外,還有的只是百 貨公司那點小攤位。各大家紡企業還各自為政,守護屬於自己品牌的那塊半畝三分地。只要棉價上漲,業績大多差強人意,根本沒有明白蘇寧為何從小苗長成大樹的 道理。

    如果哪一天,家紡連鎖店裡出現了羅來、富安娜、水星等等品牌,有價格上至幾千元的高檔貨,也有下至幾十元的促銷產品,那麼我敢肯定的說,中國第二個蘇寧出現了。

當然,像銀行就是典型的超級連鎖了。

    總結以上,一個值得投資的連鎖企業類上市公司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一、  股本要小,小股本才有擴張潛力。蘇寧上市時總股本9316萬股,今天已經是699621萬股,股本擴張75倍。

    二、市盈率要合理,否則如果碰到大盤系統風險,也會照跌不誤,但在大盤迴升過程中,其回升也快。05年10月18日,蘇寧最低市盈曾跌至20倍左右。

    三、業績要持續增長,蘇寧上市頭幾年,基本都是100%的年增長率。

    四、面對市場要大,最好是國內消費市場。

    五、最好是服務行業。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不存在政策、進出口市場以及匯率等風險。

    六、銷售技術要求相對較低,不存在技術、管理人員流失風險。

    

七、行業品牌有一定集中度,產品有一定品牌影響力。

 

   

八、穩打穩雜地做實業精神。不同連鎖企業在企業文化、經營管理手段方面差異較大,整合存在較多困難,併購看似是朵很美的玫瑰,但是往往會刺傷自己,因此必須慎之又慎。國美和永樂是典型的代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6

資產-銷售比的幾個問題 豹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90d8f0100qezg.html

 
 
資產-銷售比的幾個問題
 
所謂的「資產-銷售比」其實就是總資產周轉率的倒數,多數時候我們可以用它來刻畫企業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事實上,「資產-銷售比」首先是個工業經濟學的概念,而不是一個會計學、財務學上的概念。
 
一家典型的製造型企業要開展經營,需要一個合適的經濟規模,將資本C與勞動L以適當方式組合起來,即Q(C,L), 企業通常需要一定的閒置產能,因此匹配一定的生產規模總是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如匹配500萬噸的產量,可以採取「開小廠」、「開一家中等規模的廠」、「開 大廠」等不同的方式,就某些傳統行業而言還可以改變資本與勞動的組合比例,進一步細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企業。
 
有的行業的「資產-銷售比」很小,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業,新增1元的銷售只需要增加投入0.2元,這樣的行業往往可 能有飛速的增長;而多數企業往往「資產-銷售比」很高,極端的時候甚至高達好幾倍,這樣的企業一旦建成,沉澱在長期資產上的投入就成了「專用性的資產」, 理論產量Q已經相對固定了,如果實際業務量下降,企業的利潤將大幅下降,產能大幅閒置,同樣產品價格、成本因素也會對企業的長期收益有重大影響,同時長期 資產的壽命也會顯著影響企業的長期收益。
 
不同類型的企業,有不同的「資產-銷售比」及不同的邊際利潤率水平,行業差異相當大,同一行業內的各企業的差異也是相當大。在同等條件下,「資產-銷售比」就體現了企業的經營效率及行業特徵。所以講行業的利潤率差異,不能僅講邊際利潤率因素(典型的就是毛利率這個指標),還得考慮「資產-銷售比」這個因素。
 
但用實際數據刻畫「資產-銷售比」這個指標時,就有了一系列重重困難,這主要還是會計這門語言本身造成的。
 
缺陷1:對資產的定義過於刻板
在會計這門語言中,人力投入被當成費用而不是資產,營銷投入及研發投入多數也被費用化,會計準則崇尚歷史成本原則,因此「資產-銷售比」比較適用於一些典型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很多行業的「資產-銷售比」相當低,並不是因為經營效率特別出色,只是行業特徵使然。
 
缺陷2:未考慮資產的結構
「資產」有2種,一類是經營性資產,另一類是金融資產及閒置的現金。我們所說的「企業估價」,其實主要是對經營性資 產進行估價,而金融資產則需要單獨評估。銷售收入對應的是合併報表數據,因此如果某家合營聯營企業的資產被列支為「長期股權投資」,而3類金融資產:交易 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並不對應銷售收入,另外,部分投資性房地產的特徵也可能明顯不同,儘管可能列支為「其他業務收入」(以 投資性房地產為主業的企業則是正常的)。閒置的土地、冗餘的現金也並不參與資本週轉。因此,這些資產均不與本期銷售收入匹配。
 
簡言之:「乾淨」的、簡單的企業,比較適合看「資產-銷售比」,而資產組合特別雜的企業,則宜將一些資產剔除掉再進行比較。
 
缺陷3:還要考慮會計政策因素
財務狀況質量與收益質量同樣重要,穩健的會計政策通常會扣除掉較大的一筆支出,賬面的利潤及賬面的資產數值均相當 「實」。如果會計政策有重大差異,尤其對於長期資產特別大的一些企業,如石油天然氣管道企業、設備投資特別大的製造業而言,折舊年限、折舊方法的差異的影 響就特別大。
 
同時,如果企業進行了收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的影響也相當大,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按賬面原值進入合併報表,而不是公允價值。收購方式也顯著影響了賬面的資產值。
 
綜上所述,「資產-銷售比」不能簡單的算算兩個會計數字,還要剔除掉很多因素的影響,並深入思考所在行業的經濟特徵,讓「資產」與「銷售額」進行真正的匹配,經營性資產才真正參與資本週轉而很多資產並不參與資本週轉,這樣才有可能得出近似正確的判斷。這正是會計語言的侷限性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8

銀行畸形增長不可持續的幾點補充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v6y.html

上個月底我寫了《銀行畸形增長不可持續》的帖子,並且後來還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上了,這個帖子引發的爭議很大,朋友們的回覆很多。


我本人沒有從事過銀行業,也不是金融專業畢業的,坦白說,我對銀行業所知甚少。另外,我也不是證券從業人員,分析東西純業餘愛好,有利益傾向,也只代表我 個人,發表文章帶來的直接利益,大概就是一點稿費(目前都還沒到賬,哈哈)。所以,如果因為看我的帖子而遭受投資損失,本人概不負責,朋友們操作前請理性 分析。畢竟投資是自己的事,別人沒法強迫,賺了沒人搶,虧了也沒人賠。

我還要申明一點,我看空某個股或行業,不代表我自己沒有買。我看空它,可能只代表長期看空,但短期並不看空。我看空它,可能只代表對它的收益預期不高,不 代表預期它會虧損。反過來,我看多一個公司或行業,也是這樣。如果有人問我的持股或操作,我基本都有如實相告,賺了就賺了,賠了就賠了,沒什麼不好意思 的,再說我也不是基金經理。我寫博或發表文章,主要還是想與大家交流學習,朋友們切不可盲目跟隨操作。如果因為我水平差而誤導了大家,我只能說聲抱歉。

在我的帖子後回覆的朋友,很多都給了我有益的補充和善意的指點,對於純外行的我來說,這種結果正是我寫貼的目的和意義所在。說老實話,每次看到別人反駁我 的觀點,我就很不爽,情緒容易激動,往往我回覆時很不客氣,大家應該能感受到。但當我平靜下來時,我就會想,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言利於行。如果我 有錯誤就應該改正,沒有則繼續努力,只有這樣,我才能不斷的進步,投資還是要理性,不能情緒失控。

在我帖子的後面有很多互動交流,從中可以看到我有不斷從朋友們那學習到新東西,有支持原論點的,也有很多相反的。反駁的意見我估計大概有以下幾類:
一是中國的銀行收入佔GDP的比值與歐美的對比;二是GDP收入法核算的組成部分,其中生產稅淨額和營業盈餘的比例;三是推算基數沒有還原成息稅前利潤;四是分紅對ROE保持的影響;五是通脹對ROE的影響。

第一個問題:Peanuts舉例法巴銀行總資產和法國GDP差不多,我描了一下它的年報,發現其法國的業務只佔32%,我不知道法巴在法國的市場份額如何,歐美大行,都是真正的跨國公司。我 也不清楚法巴的資產結構和具體種類是怎樣的,因為我英文完全不行,看詳細的年報非常吃力。我從另外的途徑瞭解到,法巴等歐美銀行,儲蓄佔負債的比例是遠低 過中國的。但歐美的金融業佔GDP的份額,確實是高過中國的,我從來沒有說中國的金融業比歐美發達,或者說中國的金融沒有發展空間了。另外有一點我們要注 意,歐洲的銀行,是有從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賺不少錢的,而中國的銀行,目前好像還沒有哪一家真正走出國門賺錢了。我看到法巴的ROE平均起來確實不低,最近5年14%,法巴的特點是槓桿比中國的銀行更高,但淨利率比較低,不到中國銀行的一半。我看了一下匯豐控股,08年以前的ROE有14%多,最近三年掉下來了,5年平均9.82%,匯控的負債率與中國四大行差不多,94%左右。
银行畸形增长不可持续的几点补充
此圖由博文後跟貼的鄭永燦前輩指點提供,從這個圖來看,因為線條顏色太接近,好 像是英國和西班牙的國內銀行資產佔比GDP比值最高,大概230%,和中國的226%差不多(中國銀行業的表內資產是105萬億元,不包括與日俱增的票據 及理財產品等表外資產)。其它發達國家基本都在100-150%之間,我們可以看到20年前這個數據在50-100%,看來發達國家的銀行一直在加槓桿, 這是不是正好可以印證到金融危機呢?(注意,發達國家的銀行資產,其結構與中國有很大區別,中國的銀行業基本就是信貸產品。)

银行畸形增长不可持续的几点补充
這個圖是澳大利亞4大銀行的歷史稅前利潤佔GDP的比例,注意是稅前。結 合前面的那個銀行資產佔GDP的比例,澳大利亞銀行資產大概只佔GDP的120%左右,只有中國的一半。澳大利亞四大行處於絕對壟斷地位,約佔全國銀行總 資產的75%,其稅前利潤在20年前只佔GDP的1%,金融危機前升到2.3%,危機後的08年急降到1.7%,目前為1.9%。而09年的稅後只有1.12%,澳大利亞所有銀行目前的稅後利潤約佔GDP的1.5%,差不多是中國2.8%的一半,這與其總資產佔GDP的比例只有中國的一半基本相符。同時我們還要注意一點,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銀行是混業經營的,其資產結構與中國銀行大不相同。
银行畸形增长不可持续的几点补充

我一直強調的是中國的銀行是畸形增長,注意畸形二字。我認為「畸形」二字,應該更多的是一個結構、比例、比率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總量大小的問題。比如說中國改革開發前,一味注重公平,結果喪失了效率;而改革後過於注重效率,結果現在公平盡失,我認為這就是畸形的一種。

第二個問題:arsenal歐洲冠軍指出了我對生產稅淨額和營業盈餘的概念理解錯誤,非常感謝這位前輩,起初我對他的指點還很排斥,還好他很有風度和耐心,否則我會一直錯下去。原 來,生產稅淨額不包括所得稅,所得稅包含在營業盈餘裡邊。生產稅淨額也不包括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等收入不列入gdp。我不知道這種方式在中國是否合 適,因為中國這一塊的金額不小,很明顯它是有參與財富的分配過程的。中國統計局的生產稅淨額範圍大概只有實際財政收入的一半,所以營業盈餘的實際比例有 25%左右。在扣除所得稅後,可能仍有20%左右,比我估計的高一半以上,按20%的比例估計今年全年近10萬億。這個數據對我後來的模型推算影響很大, 可能導致時間由之前的7年延長到12年。我搞模型推算,其實也只是想做一個方向性的判斷,並不是要搞出一個精確的錯誤來。

如果我用實繳所得稅和稅負來推算的話,差距會小很多。去 年企業所得稅才1.28萬億,今年大概1.73萬億(前三季1.48萬億,扣除匯算清繳的影響,考慮到歷年第四季都遠低於其它3個季度,再結合目前的經濟 形勢,我預計第四季度只有2500億左右),而我們的所得稅率是25%,扣除稅收優惠和虧損的外,實際所得稅率怎麼也不可能低於15%,因為上市公司去年 的稅負是21%,今年23%。上市公司去年實繳所得稅為4680億,佔比為36.45%,如果全國的實際稅負低於15%的話,那麼非上市的公司稅負只有 10%,這麼大的差距是不可能的,稅局也不是傻子。假設實際所得稅負是15%,那麼稅前利潤今年是11.5萬億,稅後是9.8萬億,和營業盈餘扣稅後佔比 20%差不多。但如果是20%,那麼稅前就只有8.65萬億,稅後才6.9萬億。這裡的數據有些相互打架了,我還沒搞清楚原因。由於自己擁有的資源實在太 少,網上又很難找到有用且權威的數據,所以很多時候要量化分析會很困難,經常會費力不討好。

第三個問題:有股友指出了我一個錯誤,在做非銀行普通企業的利潤推算時,沒有先還原成息稅前利潤,導致基期數偏小了。我重新測算了一下,還原成息稅前利 潤,及重新調整營業盈餘比例後,測算結果將由原來的7年變成12-15年,即12-15年後,非銀行普通企業的稅前利潤將為0。

第四個問題:「天涯路」等朋友指出我沒有考慮分紅對保持高ROE的影響。這個質疑是正確的,比如匯豐控股,長期分紅率達到利潤的60%,所以它能在持續較 高的ROE的前提下,其資產和利潤規模低於ROE增長。不過,匯控在09年也是有供股的,增發一次就回收了3年的股息。而中國的銀行,工行近5年平均分紅 不到40%,建行不到50%,招行更只有20%,並且近2年分紅率呈下滑趨勢。同時,它們近幾年都有從市場融過資,工行和招行用股息減去融資,都是負數。 建行倒是個正數,不過,其股息大部分是匯金及戰略投資者的,而上市時拿的卻是小股東的錢,所以這麼算下來,二級市場就是個負數了。

不少朋友認為未來這個趨勢會改變,中國的銀行會多派息,不融資,這樣就可以保持較高的ROE而又不至於讓資產和利潤同比例增長了。我認為這種假設是有可能 的,但是大家不可盲目樂觀,中國的銀行過去幾十年,之前是壞賬剝離讓財政買了單,實際是納稅人買了單。現在是上市及增發,還有債券,又讓我們小股民買了 單。至於那些像美國銀行之類的戰略投資者,都賺得盆滿缽滿,拍屁股走人了,他們對中國銀行的管理貢獻了多少?既然過去和現在都這麼不光彩,你憑什麼對未來 那麼樂觀?體制不改,我看將來可能又是新瓶裝舊酒。

第五個問題:通貨膨脹對ROE的影響。巴菲特在《通貨膨脹欺詐股票投資者》中論述通脹不會提高ROE,通脹對絕對金額增長有影響,但對增長率沒有影響。所 以我之前的模擬推算,通脹的問題可以不考慮。實際上,我們發現銀行業恰恰是通貨膨脹的受益者,大家想想今年的高利貸、融資難和銀行業的高利潤,是不是關聯 明顯?

另外,有個叫「老股民」的朋友,針對我的帖子和安邦投資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質疑,因為他的帖子不能回貼,我在博友「風中散發」的轉貼裡回覆如下:
這個人的文章,錯誤很多,我隨便指幾個:
一、我說銀行畸形增長不可持續,沒有說增長不可持續。何謂畸形?比如成年人的驅干,嬰兒的五官,或者相反;
二、我從沒有說過銀行的利潤佔全行業的50%,我只說過佔全部上市A股的近50%,這哥們喜歡斷章取義!
三、他截取財政部網站的文字,也喜歡選擇性的粘貼。所得稅問題,財政部的網站上說了匯算清繳的影響,化工業的影響,房產地及相關行業的影響等等。1-5月 份匯算清繳的影響是很大的,上半年所得稅11175億,匯算清繳佔了4032億(同比10年增53.7%),前三季度所得稅14817億,其中3季度 3642億,我估計4季度2500億左右,全年17300億左右。
四、所得稅的稅負問題,確實沒有25%的,上市公司去年是21%,今年大概23%,非上市的公司水平肯定要低,我沒有找到具體的數據,不知道全國的所得稅 負實際是多少。但是我知道近兩年的所得稅負是上升的,這主要同兩稅合併改革有關,關於二免三減半(非他說的三免二減半),現在絕大部分企業已經沒有這個優 惠了,從08年到2011年這4年逐步過渡,2012年就全部是25%了,除了少數申請到國家高新科技資格的企業,及少數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外。
五、關於銀行的利潤與非銀行利潤及稅負的問題,我列一組今年一到三季度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趨勢:收入增速分別為28.97%、25.75%、 22.68%;利潤增速分別為24.95%、22.75%、13.43%,毫無疑問,四季度利潤增速肯定會跌到個位數的,那麼,這位兄弟列舉的所得稅 35.8%的同比增長,可能持續不,為什麼所得稅增速與利潤增持完全不配比?
六、他找的銀監會關於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和利潤總額的數,那個不是全部行業的數據,據我所知,3季末銀行的總資產是105億,利潤也不是8173億,他把這個數據當成整個銀行業了。
七、建議他反駁別的觀點時,列數據擺邏輯就可以了,上升到道德層面,沒啥意思。再說,投資都是自己的事,沒人強迫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65

大牛股的幾個特點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ypkj.html

希臘有句古訓,"能者干,不能者教,傻瓜評"。由於我傻,所以我想評論最近一期《理財週刊》登出的30個大牛股。前十大牛股在過去十年漲了十倍以上,後面20個亞軍也漲了六倍以上。(十大牛股的名字見本文末尾。)

上回我在博客中提到,在中短期內,不理性的股票市場可能扭曲股價,但是從長期來看,任何不理性的市場行為都會讓位於基本面。好公司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壞公司的股票就是壞股票。但是,這種結論太空泛。這幾天,我有點新思考。

這30個大牛股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四大類。重組類:比如海通證券。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所以不須討論。

第二類屬於製造業中的特殊情況,比如格力和中聯重科。這個行業只能在非常時期(即,他們的產品需求正旺,並且撞上了傑出的管理者)才能勝出。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電腦在某一個階段也給了投資者非凡的回報。但那是歷史。

第三類是醫藥和保健品。雖然這些產品遇到進口商品的競爭,但是畢竟中國的醫藥產品和服務還是有文化特徵的。這就是競爭中的障礙,相當於巴菲特所說的"護城河"。

最後一類是好幾個白酒公司。很多人的評論是,"中國人太愛喝酒,所以把白酒公司變成了大牛股"。可我覺得這也許沒有說到問題的根子上。我們中國人在白酒上花的錢比在房子,衣服,教育,交通, 通訊,食品和蔬菜上花的錢少多了。為什麼偏偏白酒公司在股票市場勝出呢?另外,全國的白酒銷售額比推土機,卡車,發電廠,石油,家電,化工,鋼鐵,造船和建材方面的銷售額相比簡直太小了!為什麼在另外的眾多行業基本上沒有產生十年大牛股呢?

我有幾個假說。首先,白酒是一個本國文化影響很重的行業,不存在外國競爭。而這正是護城河的概念。當然,在這個行業內有上千家公司(多數還沒有上市),為 什麼有些勝出,有些原地踏步呢?那就跟管理層,當地政府,股東結構和其它偶然因素有關係。但是,在所有行業中,白酒是護城河最寬最深的行業。白酒行業是一 個古老的行業,管理相對簡單。而諸多其它的行業對中國人來講還太新,我們還沒有達到熟練的程度。

有人稍加誇張地說,如果你發現了一個企業或者行業,它不需要營銷,那一定是個美妙的投資對象。電訊行業,銀行業,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和發電廠好像都是。但是,它們為什麼沒有產生十年大牛股呢?我覺得有這麼幾個可能性。

(1)國有企業的性質決定了他們有多少收入,就會有多少支出。不管多麼困難,大家一定會想出辦法把多出來的錢用掉。結果是股東回報率永遠高不起來。

(2)這些行業的資本支出太大。相比較而言,雖然白酒企業也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但是,它們不需要太多的資本支出,至少不需要持續的巨額資本支出。這讓我們回想到麥肯錫的一個觀點:亞洲的公司雖然增長很快,但是他們的股票估值基本上被他們的資本支出給摧毀了。這也是全球的工業企業和科技企業的通病。1996年,巴菲特在寫給投資者的信中曾經這樣說,科技是社會進步的基石,但也可以是出資人的惡夢。他還說,"月球之旅雖然讓人興奮,但是我更願意把興奮讓給別人"。我把他的話翻譯如下:"投資的要訣是用小錢賺大錢,而不是用大錢賺大錢。"

 

(我曾經很懷疑白酒企業的投資價值。現在, 我還在琢磨。)

(3)中國的銀行業在過去十年的經營環境很好,不論增長率還是利差,都好到了難以持續。但是,他們的股票表現受到它們不斷增資擴股的壓力,這跟電訊企業和 機場的無窮無盡的資本支出是一回事。另外,絕大多數銀行上市的歷史還不足十年。現在,銀行股正處在一個估值特別低迷的階段。畢竟十年還是一個比較短的時 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

 

(4) 礦業類企業一般也不需要持續的巨額資本支出。

思考還在繼續....

(過去十年,A股市場的十個大牛股分別是茅台,張裕,瀘州,中聯重科,雙匯,格力,包鋼稀土,恆瑞醫藥,云南白藥,山西汾酒。另外二十個亞軍基本上是品牌很強的食品和醫藥類股票和礦業類。比如西山煤電,宇通,東阿,古井,鹽湖,五糧液,蘭花科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97

[轉載]分享《怎樣選擇成長股》中的幾個小故事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xfe.html

我給個真實的例子吧,幾年前有個傻瓜以2300萬元賣掉了廣州下九路步行街的商舖,當時租金回報率約5%。商舖現值約3000萬元,經常會有人問傻瓜後不後悔。
傻瓜當年把商舖的錢用來買了二沙島的別墅,現值4000萬。傻瓜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
很多人不斷用故事三來證明傻瓜有多麼的傻,這就好比笑話地產商前幾年把房子賣便宜了一樣。很多人只看到動態的價格,卻看不到動態的價值。

    故事一

    「20多年前,有一位在大多數方面都展示出很強的投資能力的紳士,他想購買一隻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00股。在他決定買入的當天,該股票的收盤價 位35.5美元。第二天依然如此,但是他不願意支付這一價格,他決定節省50美元,於是將買價定為35美元,並且拒絕提高買價。此後該股票的價格從未低於 35美元。今天,將近25年過去了,該股票看上去擁有特別光明的未來。而且受到股票紅利和拆股的影響,該股票的價格已經超過了500美元。

     換句話說,為了節省50美元,投資者少賺了至少46500美元。此外,這位投資者仍然賺得了46500美元,因為他曾經以更低的價格買入過該公司的股票。 既然46500美元是50美元的930倍,這意味著他要節省930次的50美元才能收支平衡。顯然,採取這樣的行動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潘潘按:相信很多人(包括我)經常做這樣的蠢事。

 

    故事二

    「那個時候,市場上流行買入一兩年前才以很高的價格公開上市的股票,而我一直抵抗這種誘惑。但是由於頻繁地與支持這些公司的人聯繫,我也不斷地尋找一些可 能真正有吸引力的投資。1969年,我找到了一家從事非常前沿的新技術的設備公司,它的存在有著堅實的基礎。這家公司的總裁聰明而誠實,我仍然記得,和他 一起用過一次長時間的午餐之後,我在機場等到回程飛機時一直在來回的盤算,是否以當時的市場價格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深思熟慮之後,我決定開始行動。

    我正確判斷了這家公司的潛力,接下來幾年,該公司確實有所增長,但是,這次投資卻是失敗的。我的錯誤在於為該公司的前景付出了過高的價格。幾年之後,公司 表現出相當快的增長,我賣出了這些股票,但賣出的價格和我當時買進的成本幾乎沒什麼差別。儘管我認為在公司未來能獲得的增長已經變得相當不確定時賣出股票 是正確的,但是以微博的利潤再持有多年之後賣出,不是使資本增長和防止通貨膨脹的方式。在這次表現令人失望的投資中,原因在於最初受到衝動的誘惑,支付了 不切實際的價格。」

    潘潘按:不要為成長股支付過高的價格。

 

    故事三

    「但是,那時我有一個相對較新的賬戶,這個賬戶的所有者在他們的生意中,習慣於在市場下跌至最低點時買入,而在上漲到最高點時大量賣出。既然德州儀器的價 格漲到了原來的兩倍,他們給了我很大的賣出壓力,不過我還能堅持住。當股票又漲了25%,能帶給他們125%的利潤時,他們給我施加的賣出壓力就更大了。 他們解釋說」我們很贊同你的看法,我們很喜歡這家公司,但是我們隨時都能在下跌時以更好的價格回購他的股票。」我最終向他們妥協了,但是說服他們繼續持有 一部分,而賣出其餘的部分。儘管幾年後該股票出現了一次大幅度的下跌,價格從最高點下跌了80%,可是這個新的最低點仍然比這些特別的股東賣出的價格高出 約40%。」

    潘潘按:其實故事三和故事二有矛盾之處。當一只成長股的價格漲到遠高於它的內在價值時,是一直堅持持有,還是賣出?個人持後一種看法,歡迎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6

和朋友探討中國玉米油1006的幾個問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yr1a.html
雨潤兄:
 
我也來一起探討一下:
好的方面:整個玉米油行業這2年以年均25%的增長速度在發展,是食用油中發展最快的一個之行業。
目前1006的營銷隊伍人數已經遠超製造基地的職工人數,因此1006應該算個消費類公司了。而香港市場仍然把1006視作一家廠股。

不利的地方:1006的會計師不是四大之一,對投資者的信心有點影響。這2年,營銷費用上升很快,特別是看A股的西王食品,由於營銷費用上升太快,影響到 了業績,擔心1006也有這個問題。另外,1006下半年的業績可能因為受到新上生產線折舊的因素,未必有上半年增長那麼快。
 
 

我:
1、西王食品半年報銷售收入增77.16%,淨利潤增31.23%。年報銷售收入增53.5%,淨利潤增32.03%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來西王下半年和上半年的營銷費用應該是相當的,並不是說下半年營銷費用就特別多,但是都比去年多。比去年多的原因就是攤子鋪得更寬,廣告打得更多了,這個隨著銷量的進一步上漲會得到改善,也就是俗得不能再俗的規模效應。

2、中國玉米油的半年報顯示營銷費用大漲,對應的是品牌玉米油3倍於去年同期的銷量,也就是說這營銷費用是品牌零售的必須成本,沒有零售,就不需要這些成本,這個上升是可以接受的。而年底的營銷費用,若和西王對比的話,應該不是那麼令人擔心。

3、會計師非四大可能對其他投資者的信心有影響,但在我看來是比較可信的,我的分析方法如下:
 
在index.baidu.com上查「長壽花玉米油,西王玉米油」可知長壽花玉米油的搜索量比西王略高,兩者非常接近,這個間接說明了兩者自有品牌玉米油的銷量應該是接近的。

4、折舊只能在報表上體現今年淨利潤漲幅比上半年少,但是對未來幾年的利潤漲幅是沒有影響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5

找到成長期資金的幾種方法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0902/1005.html

開始創業時你可能已經動用了個人存款或是來自親友的借款,但當業務開始發展時,該去哪裡找錢呢?如果你創業不到三年,或者沒什麼資產可用於擔保,就會發現傳統的借貸機構不願投資於你的業務。當然,你還是可以有別的選擇。

可以再去找以前那些親戚朋友,但這次是用正式貸款的方式,有一套還款計劃和利息,如果你還沒有這樣做的話,也許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例如,一家像 CircleLending這樣的機構,就通過處理和存儲所有的用戶文件、幫助制定還款計劃、並通過借貸和直接存款來管理付款、甚至如果貸款不能履行還能 處理抵押品等方式管理個人之間的貸款,這樣的服務對於你和親朋來說,都更方便。

「在美國,個人之間的貸款數量如此巨大,的確沒有第三方能減少在這種貸款活動中經常發生的、高比例的壞賬率。」阿希什。艾得瓦尼(Asheesh Advani)說,他是CircleLending的總裁兼CEO.根據艾得瓦尼的說法,以貸款形式存在的親友間的交易額達到了每年650億美元。此外, 企業籌集的資金總量中有14%來自親友。

一方面,從親友那裡借款是可以選擇的一種做法,然而如果你借到的資金並不能滿足需要怎麼辦?當保羅 恩汀(Paul Entin)創辦第一家公司Fitnesslink.com的時候,公司發展很快,他知道需要到外面去融資來增強網站的技術支撐能力。雖然他已經接觸過幾 家風險投資機構,但由於不願將公司的控制權出讓給他們,他最終還是從一家由美國中小企業發展署(SBA)支持的貸款人那裡得到了一筆小額信貸。這筆資金的 注入讓恩汀增強了業務中的技術能力,後來他賣掉了這家公司。

因此,當他需要給現在的公司EPR尋找資金的時候,他確切地知道該去哪裡,該公司是一家定位於行業用戶的營銷和廣告公司。「我們已經與銀行談過了, 也研究了其它方式,像房屋抵押貸款,但這似乎是最有效的方式。利率很公平,貸款程序也不複雜。」恩汀說。他把第二次貸款中的27,000美元投資於辦公室 設備和原材料上。

恩汀目前沒有計劃增加員工,他把許多繪圖設計的工作外包給了一個自由職業者群體,很快也會從家庭辦公室中搬出來。他認為,任何未來的業務擴張所需資金都有可能通過小額信貸來解決。

如果你是短期內缺乏資金,還可以考慮一下融資的創新形式,比如預售。「將客戶作為融資的基礎,」肯 布羅德福特(Ken Proudfoot)教授說。他是約翰遜和威爾士大學創業研究中心的主任。「發揮作用的方式是通過預售產品或服務——在實際交付以前,就預先收取定金。」 布羅德福特說,你可以用這筆定金來購買需要的原材料,此後再交付產品。

獲得供給或原材料資金的另外一種方式是找到產品的經銷商,與他們建立信用關係。有了靈活的付款條件,你就可以不必預先付款備貨或者為產品購買原材料。

現在,在你出去找人貸款以前,要確認你的需要是真實無誤的。資金不能解決你業務中的問題,布羅德福特警告說,如果不能保證有足夠的客戶基礎來印證擴張是對的,你就不應該擴大生產能力。

(譯/梁曉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68

未來香水的幾種可能

http://www.howqee.com/yuedu/ydpage/?raid=1605
 C:與本土品牌的結合,是不是跨國化妝品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捷徑?這樣的方式有何利弊?


  M: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樣的合作方式是互補的。一個品牌在進入一個新的國家市場的時候,和本土品牌的合作能給它帶 來很多便利。科蒂集團在購買丁家宜的時候,我們是把它當做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丁家宜是一個中國品牌,和中國的消費者天然具有接近性,能帶來親切感。另一 方面,它有自己的銷售渠道,這也是我們在收購的時候最看重的一點。


  科蒂集團旗下有很多不同的產品線,我們除了做香水,還有化妝品和護膚產品。對於比較大眾的品牌,本土的員工和團隊能幫我們。我們會更注重它原有的銷售 渠道,分銷的能力,以及物流管理的能力。同時他們還對當地的一些法律法規比較熟悉,能給我們提供很好的經驗借鑑。本土的員工和團隊可以幫助我們瞭解當地的 市場,比如一部分丁家宜的銷售人員,現在在為阿迪達斯工作。他們更瞭解本地客戶的喜好,在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方面,都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議。


  C:當下香水行業有什麼新的趨勢?


  M:現在整個市場上大家都在求新求變。比如在包裝上,現在很多香水的包裝和傳統的不一樣,我們試圖通過一些設計比 較大膽的包裝來製造和傳遞不同的情感。除此之外,在設計上也用了越來越多不同的材質,希望在包裝設計中能給消費者帶來驚喜。有一些人開始收集香水瓶,從而 成為一種風尚。


  與名人、設計師和明星的合作也是現在的潮流之一。明星和名人與香水品牌有密切的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廣告上,而是參與到香水的成分設計、包裝設計中來, 有的香水直接以其命名,最後出來的香水可以反映出這些人的特色和個性。對香水製造商來說,它們的長處是比較專業,包括對香水的瞭解,包裝,廣告等一系列的 技術能力,而和名人的合作,可以為香水產品帶來時尚的氛圍和明星效應。這些名人、明星香水和傳統的香水品牌相比有不同的定位、客戶群、和不同的營銷渠道。 購買這款香水的人是因為對合作名人的好感而消費的,這與購買傳統的香水很不一樣。


  C:在產品創新方面,科蒂集團有什麼經驗分享?


  M:引領香水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還是創新,消費者和很期待有新的產品和新的選擇。科蒂集團每年都會推出很多新產 品,其中每年大概有20%的營業額是來自於這些新產品。我們不僅僅是賣香水,而是和香水一起玩。我們的產品不僅僅是香水,還會推出一些和香水有關的配飾, 比如項鏈,手鏈等,裡面結合了固體香膏。


  除了產品本身的創新,我們每一次推出一款新產品的時候都會用不同的營銷手段,以體現它的特色。比如我們推某一款設計師香水,這個香水要從最初的DNA 上就和這個人有關聯性,能夠反映他的性格,在推廣的時候也會配合相關的一些活動。之前麥當娜的香水就是和她的巡迴演出相結合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42

選擇投資策略前必須思考的幾個問題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gf.html
 

無論是低價買入優質企業長期持有,利用價值股套利,還是林奇基於價值靈活多變的策略,或者如索羅斯依靠敏銳的嗅覺在市場犯錯時大賺一筆,甚至僅僅是簡單根 據市場輪迴做大的波段操作,或在少數幾個熟悉的股票中做短線差價,無論如何都必須有一個明確而穩定的投資策略。投資策略就是投資的行動指南,投資策略不能 經常改變,不能搖擺不定,更不能沒有明確的策略。沒有明確而穩定的投資策略,投資就如盲頭蒼蠅到處碰壁。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首先要選擇一條道路。選擇適合的投資策略前要思考的是:

 

1、是否具備執行的能力,能力不但包括分析研究和邏輯思維能力,還包括品質、性格,後者有時候更重要。

林奇勤奮、果斷,巴菲特耐心、專注、目光遠大,約翰涅夫堅忍、自制力強,索羅斯快、狠、準。瞭解自己的性格特徵和能力,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性格有時 雖是天生,但瞭解自己的性格弱點,通過糾偏也可能適應優秀的投資策略。能力也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和積累,但有的主要源於天賦,林奇、索羅斯式的投資對大部分 人而言都是難以獲得的能力。投資不是奧運比賽,選擇最簡單易行的就可以。

 

2、如果出現最壞的情況,將會失去什麼,是否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不同的投資者具有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先要預估策略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再根據自己的承受力選擇投資策略。年輕人失敗了還有時間重來,但中老年人則 沒有這種承受力,因此年輕人可以選擇激進一些的策略,中老年人則應該穩健保守。具備其他渠道穩定獲取現金流的人可激進一些,而完全依賴投資的人則應該保守 一些。

 

3、若一種策略存在讓你損失大部分本金的可能性,那麼即使有再高的潛在收益也不應該選擇。

高風險實際並不一定高收益,低風險卻可以高收益,那為什麼還要選擇前者呢?如果一種策略成功可以獲得暴利,失敗則血本無歸,這樣的策略還是避開為好。

 

4、投資策略的獲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能否被長期複製。

很多投資方式可能會獲得單次較高的收益,但多次決策的獲勝概率較低,這樣的模式難以獲得良好的長期回報。

 

5、長期潛在的收益率是多少,能否令人滿意。

如果一種策略穩健但收益率過低,例如連通脹都難以戰勝,則肯定不是一種好的策略。

 

6、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知道和懂得評估策略的正確性以及長期的有效性,錯了也能及時改正。

如果投資策略的長期有效性難以評估,則應該放棄。否則會浪費巨大的時間成本,最後才發現這是無效的策略。

 

梁軍儒201206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8

對廣藥王老吉的幾點看法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x3q.html
加多寶失去了多年千辛萬苦悉心做大的「王老吉」品牌,加上與廣藥多次針鋒對麥芒的激烈交鋒,憋著一口氣一定會誓死捍衛市場份額,這從最近瘋狂的廣告投入、 排山倒海式的全方位宣傳、無所不在的網絡水軍,就可看出其決心。加多寶這麼多年累積了巨額的利潤,其營銷隊伍屬於國內頂級水平,它有動力也有能力為爭奪市 場做出巨大的投入。廣藥運營能力只能算一般,廣藥要獲得市場份額必然要進行相應的巨額投入。未來一兩年廣藥面對的將是你死我活的硬仗,因此不能以加多寶獨 大時的利潤率來預測廣藥王老吉的收益水平。

 

1、收回王老吉商標後,初期鋪貨、營銷、廣告、人力費用會暴增,即使未來廣藥能獲取不錯的市場份額,今明兩年銷售額也不會一次性到位,費用和銷售額將有一個嚴重不匹配的過程,期間淨利率會更低。

2、現在加多寶仍處於強勢,少數地區的零售價也有鬆動的苗頭,如果加多寶未來處於劣勢,一定會發動價格戰,或者說雙方都有發動價格戰的可能。

3、雙方都實力雄厚,市場份額的爭奪會是持久戰。商標案落定以來廣藥動作緩慢,廣告投放也不給力。加多寶「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的洗腦廣告地毯式轟炸,已經佔得先機,廣藥後期要扭轉消費者的觀念並強化王老吉品牌,需要持續大量的投入。

4、雙方現在還有一個紅罐裝潢專利的爭奪,如果紅罐裝潢權被判定為一方獨佔,則另一方將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

   

    另外王老吉雖然是百年老店,但尚不能跟茅台這樣歷史悠久的全國性強勢品牌相提並論。鴻道集團接手前除了兩廣其他省基本沒有涼茶的概念,對王老吉更是知之甚 少,王老吉的美譽也集中在兩廣。近十年隨著居民收入越來越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其他區域的消費者也變得容易上火,鴻道集團對王老吉定位準確加上強大的營 銷能力和渠道,造就了王老吉風靡全國。上千億的品牌和近兩百億的銷售額有多少真正來自於王老吉的品牌商譽,有多少是依靠營銷、渠道,值得思考。個人感覺它 在全國的盛譽某種程度上類似於一些依靠廣告營銷快速建立起來的品牌(當然其產品內涵和歷史優於年輕品牌),其品牌強度還是相對較弱,也許不應過高估計其品 牌號召力。

    王老吉現在擁有的知名度加上悠久的歷史,一定能夠佔據部分市場,也會成為廣藥最重要的增長動力。但廣藥要消滅加多寶十分困難,能做到分庭抗禮已經不錯,激烈的競爭使利潤率不會太高,對中期的利潤貢獻以及遠期的銷售不應期望過高,五年300億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梁軍儒201207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