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概股頻遭獵殺 創業家集體重覓企業家精神

http://news.imeigu.com/a/1323125011081.html

2011年下半年,中國概念股在美國頻頻遭遇做空和獵殺。這讓中國創業家們開始重新審視中國式創新面臨的「內憂外患」。

67家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不同程度地遭到來自第三方的公開質疑;類似渾水這樣的機構做空事件不斷湧現;46家中國概念股被停牌和退市。12月3 日,由《創業家》雜誌舉辦一場關於「中國創新是否漏洞百出、不堪一擊」的激辯讓創業家們集體反省和反思:一邊是「內憂「,行業巨頭成為創新型企業繞不過去 的大山;另一邊是「外患」,中國概念股在資本市場舉步維艱。

創業家們認為,中國的創業家們不應該再糾纏於資本遊戲,而應該回歸主業,專心業績。

「很多東西要放在一個更長的歷史長河去看,創業家要堅守企業的使命和理想。」LightinTheBox董事長郭去疾的說法得到了大多數創業家的認可。

中國企業需要重獲信任

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剛剛遭遇過一場質疑中國概念股的「阻擊戰」。

2006年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機構,也成為「中國教育概念股」零的突破。

然而,美國調查機構OLP Global在2011年11月17日所發報告中對新東方提出了質疑,認為新東方在合併公司財務業績時,並未將公司間交易排除在外,從而導致新東方2007年至2010年間營收被誇大了近1.67億美元,淨利潤被誇大了1.37億美元。

俞敏洪稱,OLP Global報告中所得結論完全沒有事實依據。

俞敏洪慷慨直言:「資本市場對中國概念股的不信任,我認為不完全是市場問題,用第三隻眼睛看中國的股票,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們本身。」俞 敏洪認為,中國的概念股掉下來,一方面是真的有人在背後做,不對中國的公司進行保護;另外一方面原因,是部分中國企業自己不爭氣,上市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企 業發展得更好,而是自己儘可能多撈錢,為了上市儘可能編造虛假數據,導致世界的投資者對中國的上市公司,尤其在海外的上市公司部分失去信心。

俞敏洪認為,真正重新贏得資本市場應該具備四個要素,首先是被人信任,不能為了拿到資本就肆意誇大企業的盈利能力;其次是具備交流、溝通和說服能 力,才能明確表達出讓投資人有信心的看法;再次是學習能力,創業者應該隨時隨地通過學習、觀察找到新的機遇,而不僅僅是在自己所在的領域中「死磕」;最後 一個就是創新能力。不僅僅是要想怎麼賺錢,還要真正熱愛企業。

現在正是需要發揮創業家精神,不斷堅持和突破的一個過程。「只要你跨過這一道鐵絲網,企業和生命才會光輝燦爛。」俞敏洪說。

上市僅是拿到「資本市場通行證」

「一個真正好的公司,恰恰是大浪淘沙之中淘出來的。」淘米網CEO汪海兵在2011黑馬大賽第二季暨第四屆創業家年會上表示,中國企業上市具有的,是「儀式意義」。

淘米網2011年6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兒童娛樂網絡社區,旗下運營著《摩爾莊園》、《賽爾號》等多款虛擬社區產品,被視為首家中國兒童網遊概念股。但由於上市時正值中國概念股頻遭質疑之時,因此淘米網同樣遭遇了國外媒體的種種質疑,上市首日即破發。

在經過了美國上市IPO的整個過程之後,汪海兵認為,美國股市更像一個資本遊戲。一切要按遊戲規則辦事。這個過程如同考大學,大學文憑僅僅是為了尋 找工作的一張通行證,而企業上市一樣,是為了做大企業而拿到資本市場的一張通行證。有些創業家認為上市是要去實現某一種目的,但上市只是一種手段。上市後 仍需要一步一步地前進。

「中國到目前為止,整個資本環境、企業合作的環境,除了上市之外,留給創業者可選擇的其他道路太少。」汪海兵認為。

郭去疾同意這一觀點,「中國的公司應該有這樣一個心態,當別人沒有給你鼓掌的時候,也許正好是對企業的一個鞭策、激勵,有機會做得更好。資本市場的責任只是給你提供一條跑道,跑得多好是你的責任。」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雷士照明董事長吳長江也認為,作為創業家應該從這些煎熬中、感受中享受樂趣,當企業階段性成功了,要很快地忘記,迅速形成新的目標。

東方財富(300059,股吧)網CEO其實也持同樣觀點,他認為,國內的很多投資人投資海外渠道,機會越來越多,市場雖然短期有風險,但最終會回到基本面,只要這個公司是好的,創業者本身是正直的,一定能得到市場認可。

做駱駝+母雞型企業

被資本市場頻頻質疑和拋棄的中國企業,面對的將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沙漠。面對這樣的艱難生存環境,光線傳媒(300251,股吧)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呼籲創業家們要做駱駝+母雞型企業。

在王長田看來,有的企業像猴子,上躥下跳沒有定性;有的企業像老鼠,走旁門左道,走地下路線,吃的是殘羹剩飯;有的企業像老虎,什麼動物都一吃了之,特別像通過併購發展的企業;有的企業像公雞,起得最早但不善堅持,創業之後根本不考慮下一步,更不要說長遠發展。

王長田最讚賞駱駝的性格。「水草豐茂的時候吃很多,沒有水和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可以自己消耗自己,可以把脂肪變成能量。」

很多時候企業是被逼成一匹駱駝,「因為在中國的環境裡,有政策的沙漠。有時候你明明看到那個地方的水很多、草很肥美,但沒有辦法吃到,它一定是被圈 起來的。所能吃到的是苦草、鹽水,這樣的企業想做大非常困難,想持續也非常困難;還有資金的沙漠,不是創業家想融錢就一定能融到。」這些都需要企業變成駱 駝,吃苦耐勞,忍饑挨餓,最後才有可能走出一條絲綢之路。

而母雞型企業能做到「吃雜食,下蛋」。

很多上市公司,只做項目,項目和項目之間彼此沒有關聯,就像一顆顆單獨存在的雞蛋。關鍵的是,要找到基因優秀的雞蛋,把它孵化成小雞,養大後再下蛋,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駱駝的精神可以代表企業文化,母雞的模式則是好的商業模式的隱喻。「有了這兩點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公司,一個值得被投資的公司。」王長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8

南方週末馮禹丁:「獵殺中概股」第二季:公司與神秘做空者諜戰

http://news.imeigu.com/a/1324004444969.html

「獵殺中概股」第二季:諜戰,與「鬼影」們交手

在做空者橫掃市場之後,中概股公司開始反擊,多空之戰諜影重重。神秘的做空者,既給了市場以提醒與監督,卻也利用身份的模糊正躲閃著法律的裁決。如果這場博弈,能讓中概股裡的魚目與珍珠都日漸清晰,能讓做空者對市場真正形成約束而非干擾,才能生長出一個更為健康的生態

「戰爭開始了」

二十多家中國概念股被「獵殺」之後,有三家公司發起強勢反擊。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AL,最神秘的中概股做空者。

郵費6美元,平信,沒有寄件人。

「戰爭開始了。」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紐交所和多交所股票代碼:SVM)董事長兼CEO馮銳意識到。

2011年9月2日早上6點來鐘,馮銳剛起床,便在北京崑崙飯店的房間內接到公司獨立董事的來電,告訴他公司審計師收到一封匿名信,內有一份攻擊希爾威「可能存在高達13億加元的會計欺詐」的報告,長達87頁。

這封信同時寄給了SEC(美國證交會)、紐交所、彭博社等。

當28 家中概股公司停牌或退市時,也有人正發起強勢反擊,這場「獵殺戰」進入第二季。 (向春/圖)

此時,中國概念股在北美已一片風聲鶴唳——數十家公司遭到做空者「獵殺」,二十多家停牌或退市(參見南方週末2011年5月26日《追殺中國造假股》)。

希爾威成為了最新的獵物。

湖北人馮銳15歲上大學,1988年赴加拿大讀完博士後創業,2003年在溫哥華創建了希爾威,在中國和加拿大做銀礦勘探和開發。

馮銳兩週前已經聽到一些被做空的風聲,個性強悍的他對下屬說,「來吧,我們跟他們幹到底!」

希 爾威主動公佈了匿名信,並在幾小時內將95頁相關證據(包括中國子公司的工商年檢報告、銀行對賬單、納稅申報表等)上傳到官網,製成「反擊做空和歪曲」專 題。並宣佈任命董事會獨立委員會對指控進行逐一核實,僱請加拿大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展開獨立調查。當日,希爾威股價下跌17%至7.5美元,但幾天後逐漸 回升至9美元。

但這只是一幕大戲的前奏。很快,做空的博客網站「alfredlittle.com」上,9月13日-22日連續發表四篇文章,指控希爾威銀礦的儲量、礦石品位、利潤誇大等問題。

市場人士們通常認為,alfredlittle.com是由著名的做空者 Alfred Little(簡稱AL)創辦的。

希爾威股價再遭重創——僅9月13日當天便跌去19%,市值減記2.3億美元。

針對攻擊,希爾威繼續回擊——比如指出做空者混淆動態地質儲量與儲量測試報告的統計口徑,比如指出用卡車載重噸推算產量不準確,因為卡車幾乎都會超載。

「他們是為了誤導投資者、操縱股價。」馮銳估算,做空者在希爾威股票上的獲利達數億美元。

經過近2個月的調查,畢馬威的獨立審計報告顯示:希爾威向中國工商總局報告的收入與其財報中的收入相差不到1000美元;2010年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數據一致;8個月來的財務記錄上顯示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大體正確,納稅額與收入一致。

12月9日,馮銳拍著厚厚的審計報告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請畢馬威花了250萬美元,回購股票花了3500萬美元,公司市值少了幾億美元。現在這份報告還了我們清白,但搆陷我們的人卻已經攫取了暴利,至今未受任何懲罰,憑什麼?」

他嚥不下這口氣。9月22日,希爾威將alfredlittle.com、AL等告上紐約州高等法院,訴其發佈惡意操縱股價的看空報告,索賠1億美元。

馮銳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更早之前,2011年3月,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小家電生產商德爾電器(Deer)也在紐約州高等法院起訴了AL,索賠3億美元。5月,紐交所上市公司中國清潔能源(SCEI)也對指控其為「龐氏騙局」的AL提起訴訟。

這是2010年以來數十家中國概念股被做空、停牌、退市之後,僅有的三家強勢反擊的公司。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AL,最神秘的中概股做空者。

停牌或退市的部分中概股。 (CFP/圖)

「鬼影」AL

沒有人知道AL到底是誰,德爾希望運用法律手段逼「他」現身,而AL則和它捉起了迷藏

2010年以來,AL因看空十多家中國企業而名聲大噪,但其身份至今仍是資本市場上的一個謎。

AL的同行,另外四家市場上有名的做空者——渾水、香櫞(Citron)、GeoInvesting和OLP Global,都有身份公開的創始人。但AL是男是女,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身在哪裡,外界不得而知。

AL最初在門戶網站Seeking Alpha上撰寫報告,其報告和社交網站Link In上的自我介紹為:有35年投資經驗,曾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工作;1994年-2004年間在中國工作;曾是SAB公司顧問;現居住在紐約和上海。

但Alfred Little無疑是一個化名——德爾聘請的私家偵探向德勤和SAB公司徵詢後均被告知查無此人;而AL在Seeking Alpha網站上曾用過的一張頭像,被人發現是一名奧地利籍足球教練的照片。

AL 自己也不否認這一點。紐約高院11月3日的公開資料顯示, AL在應訴材料中稱,原告呈交法庭的3份做空報告和Link In上的自我介紹均「來源不明且無授權」,「就像AL這個名字一樣,網上對於AL的簡介可以是虛構的,不能作為證據使用」;「(關於AL身份的)這些未經 宣誓的、傳聞中的聲明,不能拿來作為呈堂證供,它們就相當於Google搜索出來的隨便一個網站對某個人的評論一樣不可採信」。

沒有人知道AL在哪裡。AL在報告中所留的中國手機目前無法撥通,其在5月份聯絡過本報記者的電子郵箱已無法送達郵件。

12月5日,「alfredlittle.com」網站的管理編輯Simon Moore通過電子郵件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原先的Alfred已經退休,且『通常被認為』是一名美國人。」

德爾公司希望運用法律手段,逼AL在法庭上現身,AL則和它捉起了迷藏。

德 爾聘請的訴訟律師是美國證交會原負責調查非法賣空活動的高級官員、律師Robert Knuts。3月底,Robert Knuts通過電郵要求AL提供郵寄地址,以快遞或郵寄傳票。AL回信道,「請注意我在德爾報告中披露的居住地址是上海,紐約是過去時……出於明顯的原 因,我更傾向於對我的上海住址保密。我一直願意公開收回我的言論,如果它們被證明是錯的(false),或可能是錯的。」

由於AL拒絕提供郵寄地址,8月底,紐約高等法院特批以電子郵件方式向被告AL遞送傳票,這意味著若30天內AL或其代理人不應訴,AL將可能面臨不利判決。

這種情況下,紐約Eaton & Van Winkle律所的律師Martin Garbus代表AL向法庭提出:AL本人住在上海,是一名中國人,不受紐約法院管轄;AL表示願意撤回所有針對德爾的做空言論,以換取德爾撤訴。

隨後,雙方的律師就管轄權進行了交鋒。

AL的律師還提出,法庭應允許AL在整個法律程序中保持匿名身份,「鑑於中國的法治現狀,如果AL的真實身份被公開,他及其他人將面臨報復性人身攻擊的風險」。

「我們好像是在跟一個鬼影(指AL)打交道。」紐約國際集團總裁本傑明·衛說。2011年3月AL質疑德爾電器的看空報告中,曾指控德爾2008年上市是由「聲名狼藉」的本傑明·衛運作的。憤怒的他於是一直幫助德爾在打這起官司。

本傑明·衛說,為證明自己確是中國人,AL還向法庭呈交了一份由美國駐上海領事館開具的身份認證書,證明該人士是中國國籍。但認證書中的姓名、住址等個人信息以及辦理日期,都被抹去了。日期被抹去,是為防範領事館當日錄像被調出而鎖定嫌疑人。

AL是否可以匿名缺席庭審,仍需等待法官的裁決。

神秘的作者

中國綠色農業公司花費數十萬美元,請了美國兩家諮詢公司調查IFRA及分析師Andrew Wong的背景,結果是「我們在全世界都無法找到IFRA和這個人」。

不 僅AL身份成謎,在「alfredlittle.com」上撰寫看空報告的作者也迷云重重。「alfredlittle.com」自稱「由一群常駐中國的 分析師和投資者提供支持,網站上文章由撰稿人提供」。而9月13日發表在該網站的看空希爾威的調查報告,撰稿人是「國際金融研究與分析組織」 (IFRA)。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9月14日,IFRA分析師Dino Huang給該報打電話要求採訪,他在採訪中稱,IFRA是9月13日alfredlittle.com上希爾威報告的作者,他們5月份受僱於對沖基金調查希爾威,但他拒絕透露基金的名字。

據IFRA官網介紹,這是一家成立於2009年,從事獨立財務分析、商業調查的服務機構,成員來自各行各業,致力於「在公開信息匱乏甚至不存在的國家開展調查,比如中國」。希爾威調查發現,IFRA並未在香港或內地工商部門註冊登記。

IFRA 聯繫人、高級分析師Andrew Wong在郵件中對記者說,「我們與客戶簽署過保密協議,不便接受記者關於我們調查過的公司的採訪。我們只是一家調查公司。」他表示,此前那份9月2日質 疑希爾威的匿名報告則是另一家機構所寫,「我們並不知道其作者是誰。」他沒有回覆記者的第二封採訪郵件。

IFRA2010年曾發佈報告指控中國綠色農業(CGA)的問題。CGA花費數十萬美元請了美國兩家諮詢公司調查IFRA及Andrew Wong的背景,結果是「我們在全世界都無法找到IFRA和這個人」。

CGA董事長李濤多次用郵件與IFRA聯繫要求見面溝通,對方始終拒絕,「連通電話都不行,」 李濤說,「我只想當面問問他們,為什麼這麼不負責任。比如明明我們交了20筆稅,IFRA在報告裡只曬出其中10筆的稅單,然後據此質疑我們的利潤。」

CGA曾想起訴IFRA,但在律師的建議下放棄了,「做空者早就設置好了層層防火牆,在美國這種官司沒有一例勝訴的。」李濤說。

根據IFRA的報告,它的調查員曾到希爾威位於河南的某礦區門外安裝攝像頭拍下20天的監控錄像。與此類似,李濤告訴記者,被做空之前CGA接待過以投資者名義前來「參觀考察」的人士,「他們到工廠裡到處拍照,然後在報告中張冠李戴,如把垃圾說成是生產線。」

公關公司CCG董事總監聶晨陽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的客戶中曾有數家公司把前往他們工廠隨意拍攝的人扭送到公安機關,據其交代是「前來公司尋找任何不利於公司的情況。」

曾被Citron和AL做空的泰富電氣(HRBN)董事長兼CEO楊天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HRBN被做空時有人冒充公司員工不斷跑到電力公司去查用電量(為了推算產能),直到電力公司打電話來抗議他才知情。

有一次,手下人逮到一名上海的調查員,楊天夫恨不得「當場把他吃了」。但對方說,「我就是受僱去調查你們,沒幹什麼違法的事」,楊天夫只好讓他寫了封「永不再騷擾」的保證書後放人。

爆料人與「諜報戰」

「現在我已經不恨做空者了,美國資本市場就是這套逐利玩法。」楊天夫說,「他們管這叫『偉大的博弈』。」

除了實地調查之外,難覓蹤影卻又無處不在的做空者還有許多辦法來獲取做空報告中的素材,這些辦法的想像力不輸任何一部諜戰片。

比 如「策反」。9月份,與做空者激戰正酣時,希爾威CFO湯萌曾多次接到不顯示來電號碼的電話,其中一次對方聲稱是一家獵頭公司,詢問她是否有意加盟一家 「馬上就要IPO」的公司。詭異的是獵頭拒絕留下聯繫方式,她後來查到這個電話打自上海一家印刷廠的一台座機,才確定對方是在給自己下套——此前,多家倒 下的中概股都呈現出一個共同特徵,以致CFO離職彷彿成為了一個公司要倒下的第一步。

「一點不誇張,這就是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她說。

無獨有偶,CGA的CFO也曾收到IFRA分析師Andrew Wong的郵件,「建議」他作為污點證人向SEC舉報CGA,並分享可能的舉報獎金。

知情人士透露,做空者往往會懸賞重金尋求爆料者,而爆料者的確常常能給出「重磅炸彈」。

上 海一家今年被做空的公司為虛報賬上現金,曾花幾百萬元在公司內部用一台服務器秘密做了一套山寨版中國銀行和匯豐銀行的主頁,當審計師去公司時,便用公司電 腦登錄山寨網銀賬戶。後來審計師要求用自帶的電腦登錄網上銀行,令騙局徹底暴露。據說,這個驚天秘密的最初洩露者是一位公司高管。

「諜報 戰」也是做空者慣用的方式。11月1日,一位自稱Peter.Li的香港口音男子從廣州打電話給希爾威的一位礦長,以投資者名義不厭其煩地打聽公司與某供 應商的合作情況,其間幾次說道「您剛才說……」(實際上該礦長並沒有那樣說)。希爾威推測,他是想得到一段斷章取義的電話錄音,這一手法在AL和IFRA 的做空報告中曾被多次使用。

從已面世的做空報告來看,空方的諜報戰術斬獲頗豐。比如IFRA拿到了政府部門的兩份希爾威《動態地質儲量報 告》中的一份;IFRA從政府部門獲取了CGA購買土地的規費、批文,以及稅務局的原始完稅單;而Citron獲得了7年前楊天夫就一樁民事經濟糾紛簽字 的《協議書》這枚「深海炸彈」。

2010年IFRA做空CGA的報告發佈之前,CGA高管曾愕然發現,其聘請的投資者關係(IR)公司的僱 員轉發來的一封郵件中,居然有該僱員與IFRA分析師Andrew Wong的私下通信郵件,而且從內容來看並不是雙方的初次接觸。原來該公關人士一時大意,沒有完全刪除,而且還轉發給了CGA。

「做空中概股的這波浪潮,給曾經當過外交官、警察、記者和間諜的人們帶來了大量業務。」《華爾街日報》在2011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描述說。有趣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甚至還採訪到了一位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和一位國際刑警組織特工。

諜報戰中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當年幫助中國企業去海外上市或融資增發的財務顧問。

上 市業務越來越難做,當初運作中概上市的投行日子難過,「羅氏中國團隊走掉好幾個,羅德曼中國團隊整個都被裁了,這些沒工作的投行人士會幹嘛?」一位業內人 士說,「通風報信,加盟空方,他們才不管是正向做還是反向做。」這些財務顧問對中概公司的內情知根知底,有他們的爆料,做空往往一擊中的。

「現在我已經不恨做空者了,美國資本市場就是這套逐利玩法。」楊天夫說,「他們管這叫『偉大的博弈』。」2011年11月2日,泰富電氣宣佈以每股24美元私有化成功,這家公司的股價曾被AL等做空者打壓至8美元。楊天夫得知,做空者因此損失了十幾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5

最神秘的中概股做空者說:「匿名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http://www.infzm.com/content/66297

——訪alfredlittle.com管理編輯Simon Moore

南方週末:關於德爾電器和希爾威在美國對你們的起訴,你有何評論?你會出庭嗎?

Simon Moore:alfredittle.com(以下簡稱A*L)是一個用來做多或做空在美上市的中概公司的在線平台,我們傳播聲音,是該領域的中國撰稿人唯一的發聲口。所以,我們將捍衛撰稿人的言論自由,以及我們網站上的誠實觀點。

南方週末:德爾電器和希爾威宣稱已經駁斥了你們的看空報告,你怎麼看待?會因此而改變你們的觀點嗎?

Simon Moore:我們的撰稿人強烈否認德爾電器和希爾威已駁倒了指控。記錄顯示,每一家曾經在這一網站上有過負面形象的公司,在某些時點上都曾宣稱駁倒了對它們的指控,但絕大部分事後都被證明,該結論下得太早。

南方週末:你是否同意「Alfred Little是最神秘的中概股做空者」這一說法?為什麼AL不像卡森·布洛克、Andrew Left等人一樣,亮出真實身份?除了報告中披露的,你能否透露一些更多的身份信息?

Simon Moore:考慮到作為一名A*L的撰稿人生活在中國所需要面對的危險,就沒有什麼神秘的。保持匿名身份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南方週末:有人說Alfred Little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成員來自中國本土,是這樣嗎?

Simon Moore:我們的撰稿人由分析師、調研人員、會計師和律師組成,主要由中國人構成,並與他們跟蹤的公司和行業聯繫緊密。

南方週末:Alfred Little是一名(或多名)中國人,還是美國人?

Simon Moore:我本人是美國人,而原來的Alfred已經退休,他「被認為」是一名美國人。

南方週末:「Alfred Little」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什麼,有什麼具體的含義嗎?

Simon Moore:很高興你問起這個問題,AL的背後有幾個意思,包括傳統涵義——「被精靈勸解的人」(one who is counseled by elves),我們依賴許多很棒的多空報告撰稿人,他們是一群「勸解精靈」(Elf Counse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89

新交所訴中概股波折 天宇化纖否認收到傳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0/5ONDA3XzM5NDk5OQ.html

「天宇化纖目前尚未接到新加坡高等法院傳票,這意味著是否會在1月16日進行聽審仍尚存不確定性。」1月10日,天宇化纖(CSCF:SP)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

上述人士斷然否認了新加坡交易所相關公告。

早在1月6日,新交所發佈公告,宣佈將天宇化纖告上法庭,強制該公司聽從指令委任特別審計師進行財務調查;另有消息稱,新加坡高等法院已經定下本月16日聽審。

「由於新交所的公告僅作為信息披露,不具有正式法律效應,在沒收到正式法律文件前,公司都可以對該法律訴訟事件表示不知情。包括具體訴訟事件,聽審時間、原告情況等等,所以能否在16日進行聽審尚存不確定性。」上述天宇化纖人士表示。

但截至發稿,新交所方面仍未就上述信息對記者做出回應。

管得嚴還是管得寬?

在新交所上市的中概股被稱為「龍籌股」,但在中國龍年來臨之際,這些公司正集體面臨一場危機。

「龍籌股公司由於主營業務與股票上市市場分屬兩國,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稱性及滯後性,這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本身就是一種風險;一旦這些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存在一定瑕疵,相比於本國上市公司,海外投資者對它們懷疑程度勢必更高。」投中集團分析師王甲表示。

王甲認為,本次天宇化纖與新交所矛盾不斷升級背後,實際上是雙方溝通不夠及時、徹底;而兩地文化上的差異也無形加大溝通成本,這也是中概股普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近年來,針對頻頻爆發的中概股財務造假醜聞,新交所已經明顯加強了對中國內地公司的監管力度。2011年9月29日,新交所修訂了上市公司治理和財務信息披露,其中特別對審計機構資質提出要求:必須經過本土或國際機構認可。

但監管的日趨嚴格卻成為矛盾激化的導火索。

天宇化纖在其公告中抱怨:「新交所的有些要求公司認為是極不合理的,而且新交所職員的言行似乎對於天宇公司存在不合理的偏見和鄙視。」

該公司1月6日發佈的公告中舉例,公司不僅每個季度都按照新交所要求公告相應財務報告,甚至有時交易所要求提供機密性證明文件,公司也都儘可能滿足。

除此之外,天宇化纖亦不滿新交所對公司經營事項方面的過度糾結。

在新交所要求重新審計的3件歷史事件上,天宇化纖認為此前已經進行多次解釋,基本上以透明的方式予以妥善解決,但對方仍堅持要求公司特派審計師。

其中,對於新交所執意要求公司首席執行官自掏腰包買回土地一事,天宇化纖甚至在公告中直言:「放棄收購福建土地也許是當前最適宜的解決方案,希望新交所不要再因商業運營的議題和公司僵持,以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

天 宇化纖對其拒絕特派審計機構這一舉措如此解釋,特別審計師在中國境內公眾形象並不受歡迎:許多特別審計師會以發現更多問題為理由要求調整、加強、擴大甚至 改變他們的審計範圍,因而必須延長審計時間,投入更多資源和精力,要求公司增加審計費用。有些國內公司在兩三年內都未完成特別審計,特別審計費用高達上千 萬。

「對於新交所來說,通過此次事件,增加了和中概股在溝通上的經驗,在方式方法上掌握了更多的技巧;而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則能通過該案例更應該注意自身在信息披露制度與公司管理結構上的完善。」王甲表示。

中國「龍」危機

除天宇化纖外,另一家龍籌股——凱欣達數碼娛樂(KXD:SP,下簡稱凱欣達)也爆出信披違規醜聞。1月6日,凱欣達發佈公告稱,公司因涉嫌違反證券期貨法律,新加坡警方已經就此展開調查。

更早前的2011年3月,還有中國鴻星體育(CHHS.SP)和宏維科技(HONG:SP)兩家公司捲入財務醜聞。

「由 於近年來中國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持續升溫,新交所上市公司面臨股票成交量下滑的窘境,其在亞洲資本市場的重要地位逐漸被動搖,部分中國公司醞釀或已開始 退市,赴新加坡上市的中國公司也屈指可數,新交所需要在投資者利益、自身生存與持續發展之間做出權衡。」王甲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昔日耀武獅城的龍籌股光環正在加速黯淡。

CVsource數據顯示,除近10家龍籌股在醞釀擇機啟動「回歸」程序之外,從2010年至今,赴新加坡上市的中國公司僅9家,融資熱情大幅降溫。

截至2011年6月底,在新交所上市的中資公司達152家,佔新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的19.5%,佔上市外國公司數的48.2%,涉及房地產、造船業、食物以及紡織化纖等行業。

然而,隨著近年龍籌股造假醜聞頻發,本土投資者對其信任程度與日遞減。受此影響,龍籌股總市值縮水為387.06億美元,僅佔新交所上市公司市值的5.3%。若剔除仁恆置地、揚子江造船、中遠投資、大眾食品、思念食品等大公司,餘下龍籌股估值極低,融資功能基本喪失。

「經歷天宇化纖與交易所對峙事件後,海外投資者可能短期內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看空中概股。但是從長期來看,上市公司的優良質地才是衡量投資價值的唯一標準。因此只要公司做好自身的經營及制度完善,短期的股價波動肯定被長期的價值投資所替代。」 王甲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92

空軍司令渾水:考慮買進在美上市中概股

http://news.imeigu.com/a/1326390543644.html

每經記者 楊可瞻 張雨實習記者 鐘舒

卡森•布洛克——作為渾水公司的創始人,他可能是中概股投資者們在2011年最痛恨的一個人了。他不僅搞垮了嘉漢林業使其陷入長期停牌,更是多次攪局分眾傳媒。

但如今,這位「空軍司令」的態度卻扭轉了180度。昨日(1月12日),他罕見地宣佈,正考慮買進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

做空中概股退潮了嗎?

布洛克的新玩法:做多

卡 森•布洛克到底何許人也?首先,他入選了彭博市場雜誌評選出的全球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50個人。其次,由於他做空嘉漢林業,直接導致對沖基金大佬約翰•鮑 爾森兩天內爆虧超過3億美元。資料顯示,他最近一次做空還要追溯至去年11月21日(分眾傳媒),當天分眾跌幅接近39%。

不過,布洛克似 乎已厭倦了做空的日子。昨日,他公開表示,儘管現在只是看到中概股問題的冰山一角,但正在努力尋找可以做多的中概股。至於方向有兩類,首先是那些在生產上 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其次是在發達國家與中國之間提供服務的公司。不過,北美的機構投資者應避免買進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除非在中國有內部資源可以讓他們徹 底調查這些公司。

那麼,有哪些中概股可能進入布洛克的視野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在美國上市的200多家公司中主要有 四大類企業:互聯網、新能源、教育和醫療。在這些企業中,互聯網和教育企業基本都是通過VIE結構(協議控制)上市的;新能源和醫療公司很多都不是通過 VIE結構上市的。其中的主要中概股包括大全新能源、晶科能源等大部分新能源企業;邁瑞、科興、中國生物製品等大部分醫療企業;軟通、海輝等外包企業;如 家、7天、漢庭等經濟型酒店;鄉村基、利農國際、希尼亞等。

三理由致做空動能不足

之所以猜測做空中概股的動能在減小,我們找到了3個理由:做空機構競爭異常激烈、中概股深跌和監管加強。

首 先,從競爭激烈方面看,香櫞創始人AndrewLeft曾明確表示,美國近幾年出現的做空中概股機構大多模式雷同,大家互相搶奪標的已導致行業競爭異常激 烈。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主要涉足做空中概股的在美機構共20餘家,包括渾水、香櫞、OLPGlobal等。做空中概股在美國已形成一條以研究機構、對沖基 金和律師事務所為主力軍的清晰產業鏈。

截至去年12月28日,在美國可交易的中國企業約為240家。AndrewLeft對此指出,200 多家企業中畢竟不是每一家都存在問題,這就難免出現幾家研究機構同時調查一家中國企業的撞車現象,行業競爭已趨白熱化。同時,市場對做空機構推出的研究報 告要求更加嚴格。去年6月,渾水發佈針對嘉漢林業的研究報告,稱其早期只是一個反向收購的騙局,之後通過誇大資產、偽造銷售交易、發佈虛假公司財務數據欺 騙投資者,並建議「強烈賣出」該股,此後嘉漢林業股價暴跌逾八成。而香櫞此後狙擊奇虎,引起的市場震動較小,其報告更遭到業界「不專業」的評價。值得一提 的是,由於美國經濟復甦緩慢、歐債危機蔓延等因素,自去年下半年起中國赴美上市公司數量在全球經濟增長疲弱的大背景下銳減,全年僅11家上市成功,四季度 更是顆粒無收,這也使得各做空機構標的減少。

其次,從做空力量看,自去年5月渾水、香櫞相繼圍剿中概股後,納斯達克中國指數一度深跌 40%。另外,多達29家中國概念公司從美國主板市場退市,48家公司遭遇停牌或退市的警告,6家因股價問題被停牌至今。目前處於交易狀態的中概股遭遇市 場的拋售。截至去年底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約240只中概股中,將近七成公司的股價跌幅超過50%,但同期納斯達克指數僅下跌了1.8%。

另外,去年6月2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正在考慮出台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以提高外國公司通過反向收購在美上市的門檻。去年11月,SEC正式批准了反向收購新規。

實 際上,反向收購在過去之所以成為中概股赴美上市的熱門方式,主要是因為其成本低。通常,IPO費用在籌資額度的10%~15%,並且時間週期長;反向收購 則費用低廉,少則幾十萬美元,短的話往往一兩個月即可搞定。但反向收購也帶來了諸多問題。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上市之後,為了轉板,企業往往需要努力提高 業績表現,財務數字往往面臨巨大壓力,這也是某些企業粉飾報表的原因之一。這意味著,SEC新規將抬升企業造假成本。

「空軍」徹底收兵?

2011 可以被稱作中概股的「煉獄」之年。從事美股研究的分析師王仲昆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單從技術面來看,短暫的加速下跌後,空頭多已獲利出場,在並不具備更理想的新做空動機的情況下,機構轉而看多應該是博 取反彈的行為,實際上,這些以獵殺為代表的做空機構一般都是中短線風格,所以其觀點僅能提供中短期參考。」

南華期貨宏觀總監張一偉也稱,做空中概股確實已退潮。這主要是因為,做空機構已達到明顯的預期效果,再做空沒太大意義。不過鑑於市場對中概股信任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恢復,預計未來反彈幅度不會太大。

(責任編輯:胡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6

中概股回購退市非坦途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13/100348302.html

從赴美上市潮到爭相私有化,這個轉折就發生在最近這四個月。2012年1月7日,普聯軟件(NASDAQ:PSOF)董事長王虎提出對普通股提出收購要約,啟動私有化。截至目前,已有約20餘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宣佈私有化計劃,至少有8家已完成。

  除了已公開宣佈的,更多在美上市公司在考慮私有化的可能性。「紐交所、納斯達克、OTCBB(場外櫃檯交易系統)和納斯達克最底層的一級報價系統粉單市場的幾乎所有中國上市公司,都在考慮這個問題。」美國律所Goodwin Procter的潘惜唇告訴財新《新世紀》。

  這與一年前中國公司爭相在美上市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自2011年8月18日土豆網(NASDAQ:TUDO)上市以來,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已四 個月沒有中國公司首發上市。美股動盪、造假質疑、股價下跌、市值縮水、交易清淡,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找到私有化退市的理由。「你有想做私有化的公司介紹 嗎?」成為華爾街參與中國業務的投行、律師、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熱詞。

  然而,私有化之路成本不菲,亦有失敗的風險,並非坦途。目前成功完成私有化的公司僅寥寥數家,私有化之後的「再上市」前景,亦充滿變數。

私有化來潮

  私有化通常指公司的創始人、管理層聯合私募基金組成收購團,通過合併(merger)或要約收購(tender offer),用現金購買該公司全部或90%以上流通股,完成交易後,該公司退市。與部分公司因財務或其他問題被交易所摘牌不同,私有化是上市公司主動選擇退市。主要投資者或管理層趁市場估值低迷時完成上市公司的私有化,將公司重整後重新上市或售出,以獲得更高估值。

  不過美國資本市場私有化並非罕見,紐約泛歐交易所執行副總裁兼美國上市部主管卡特勒(Scott Cutler)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每年都有數十家公司私有化,並非中國公司獨有現象。

  現在,備受質疑的中國概念股也要加入這個行列。公開資料顯示,從2010年四季度開始,陸續有中概股公司宣佈私有化方案,今年二季度後迅速增加。

  「在現在的形勢下,私有化將是一個大趨勢。」紐約投行Carver Cross Securities 的CEO傑克遜(Bruce Jackson)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他認為,公司上市主要兩個目的,一是融資,二是為股東創造價值,如果這兩個目的都達不到,上市就失去意義。他剛開始參與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公司私有化。

  哈爾濱泰富電氣於2011年11月3日完成私有化。該公司駐紐約負責投資者關係的張潮說,主要是估值考慮。在宣佈私有化方案之前,公司市盈率8倍。

  私有化方案已獲董事會批准的盛大(NASDAQ:SNDA)董事長陳天橋稱,市盈率太低不利於公司進一步融資。

  導致上市兩大目的都落空的原因很多。2011年初開始,中概股在美國市場普遍受挫,納斯達克中國指數(CHXN)截至2011年末的跌幅為 25%,與4月25日最高點相比跌幅則為39%。導火索是多家公司被曝光會計等不合規情況,財務數據真實性整體受到質疑。美國證交會(SEC)調查和投資 者集體訴訟湧現,每一次「做空」報告的發布,都會導致中概股整體大跌。

  東方紙業(AMEX:ONP)去年遭遇渾水研究質疑後股價大跌,目前市盈率2.78倍。該公司獨立董事、麥楷博平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合夥人伯斯汀(Drew Berstein)稱,鑑於目前低估值具有吸引力,亦有投資者與東方紙業接觸討論私有化可能,但「目前並未看到有管理層大規模回購股票的跡象」。加之全球經濟不景氣,投資者認為中國很難獨善其身,對中國企業增長前景也產生懷疑。

  此外,不少在美上市中國公司規模較小也是制約因素。貫通環球諮詢公司合夥人侯永進說,一些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市值規模很小,無人問津,交易量很 少。博納影業(NASDAQ:BONA)首席財務官許亮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該公司股價低迷,其實是被相對小的規模懲罰了,因為流通性較差,基金經 理不容易建倉,買賣股票易導致股價太大波動。

  美股統計的約230家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概股中,平均成交量在10萬股以下的約佔65%。此外,一些在OTCBB和粉單市場掛牌的中國公司,幾乎很難融到資,卻要每年承擔各種費用,對於很多小公司而言,是與收益不成比例的負擔。

  潘惜唇說,這類公司當初出於種種原因,糊裡糊塗在沒必要情況下上市,所謂上市公司只是名聲,沒有任何實質內容,既融不到資,也未受到任何關注, 股票交易量很低,「可以說是上市公司孤兒,退市也許不失為更好出路。現在資本市場對他們的業務打擊很大,甚至無法集中精力在正常業務上。」

並非坦途

  但私有化並非坦途。整個過程,公司的財務數據、資產質量和交易流程都被PE投資者、普通股股東和美國證交會放在顯微鏡下,失敗風險不容忽視。

  受挫的最新案例是大連傅氏科普威(NASDAQ:FSIN)。該公司早在2010年11月3日正式宣佈私有化,但在12月2日之前該公司特別委員會沒有接受從11.5美元下調至9.25美元的每股收購報價。

  「整個程序費時、費力、費錢。」侯永進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目前已完成私有化的公司,耗時最短的是在OTCBB掛牌的SOKO健身,其次是在紐交所全美交易所掛牌的天獅生物,而哈爾濱泰富電氣從正式宣佈方案到交易完成用了13個月。

  整個過程中,首當其衝的障礙是找不到融資渠道。因為私有化過程中購買普通股股票必須現金交易,很多公司自身並沒有足夠資金,需從第三方融資,包 括吸引私募基金(PE)投資,或從銀行貸款。潘惜唇說,中國公司在美國出問題是有原因的,財務不好或被SEC調查,PE也不是傻瓜,如果有問題,為什麼要 提供融資?

  紐約獨立證券研究諮詢公司JL Warren Capital高級分析師李君蘅介紹,三四個月之前,私募基金對私有化收購表現積極,但現在可能會選擇等一等,因為股價趨勢是下降的,到明年中的價格可能更低。而且,私募在投資之前要考慮投資策略,現在IPO幾乎絕跡,併購交易短期內也不如預期那麼活躍。

  中國一家國有銀行駐紐約分行的一位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該行不太可能通過貸款參與私有化退市融資,「風險太大,不確定性太大。主要還是PE和風投,賺就大賺一筆,賠了也認了。」

  羅仕證券統計顯示,目前已經完成私有化的公司中,多數從外資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獲得債務融資。其中,中消安在引入貝恩資本的同時,從美銀、花 旗、匯豐獲得總共6000萬美元債務融資;康鵬化學引進春華資本,並獲渣打銀行7000萬美元債務融資;哈爾濱泰富電氣引入盤石基金,同時獲國開行4億美 元和盤石基金2500萬美元債務融資;中國安防獲國開行5億美元債務融資。

  其次,壓力來自被收購方,即普通股股東。常用的私有化交易有兩種形式:要約收購和併購。

  潘惜唇介紹,要約收購是買方公開向公眾股東購買股票,無需要股東開會同意,稍微快一點,但私有化交易常被股東起訴;而併購不僅需要董事會開會,還需股東開會同意,進程稍慢,也有可能因投票股東數不足或股東反對,導致交易失敗。

  4月7日,僑興移動(NYSE:QXM)原定香港時間上午10點進行的私有化股東大會,因參與股東數量未達到法定人數而被永久性延期。11月 14日,國人通信(NASDAQ:GRRF)董事長兼CEO高英傑提出收購目前已發行的所有國人通信股票,收購價是每股ADS(1ADS=25股普通 股)3.1美元現金,按上個交易日2.25美元股價算,溢價38%。

  但普通股股東不認可這一價格。股東加芬克爾(Rodger Garfinkle)隨後在寫給董事會特別委員會的信中寫道:「我聯繫的大多數其他股東,對於目前的收購提案非常生氣,請記住,公司股價曾經在20美元以上,收購價格遠遠低於大多數長期投資者的平均買入價。」

  對此,國人通信投資者關係經理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特別委員會聘請的財務顧問正在評估價格是否公允,律師也在審核所有文件,評估報告出來後,特別委員會將給股東答覆。

  當然,收購價格的高低,不由單個股東說了算。侯永進介紹,收購價格的確定要看幾個因素,第一是股價,包括公司自身股價,以及整體行業、全球股指 等;第二涉及到估值,即通過公司未來長線的現金流、盈利大概折算一個區間;第三是與一些相關交易比較,包括私有化或併購交易,比較公司的盈利和 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在交易過程中,買方總是希望靠價格區間的下限,賣方則希望是上限,雙方的談判就至關重要。代表普通股股東與買方談判的是董事會成立的特別委員會,通常由獨立董事組成,會聘請獨立的財務和法律顧問,評估買方提出的收購價和交易流程是否公正。

  侯永進說,投行作為特別委員會的顧問,首要工作就是和這些大的機構投資者股東協調合作,讓股東聯合起來,制定共同的策略,討價還價。

  木湖集團(WoodLake Group)管理合夥人塞拉芬( Sam Seraphim)介紹,有些中國上市公司30%-40%的股票由非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持有,如果私有化收購價格遠低於投資者購買股票時的市價,投資者通常會抵制私有化,公司甚至會面臨訴訟風險。

  私有化失敗的另一風險,是有些公司可能在法律訴訟環節糾纏不清,包括宣佈私有化之前已有的法律訴訟,以及因為股東不滿意收購價而發起的集體訴訟。在法律訴訟問題上拖得越久,市場越容易發生變化,導致原來的收購價可能變得不合適。

  此外,SEC也會對私有化的相關材料進行審查。潘惜唇介紹,SEC審查會問很多問題,關鍵是信息披露中的問題,例如獨立委員會的獨立董事都是誰,和管理層什麼關係,材料是否完整,是否把整個交易過程都講清楚了。

  私有化的弊端還包括,為回購股票融資,加重企業的債務負擔;一些PE作為投資者會要求控制權;以及不菲的交易成本。優華揚紐約諮詢公司董事總經 理陳華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退市有不確定性,時間可能很長,慢的可能一兩年,這個過程中還得提交SEC所需要的年報、季報等資料,同時還要承擔退市流 程中相關費用,其實是「雙成本」。

  不過,哈爾濱泰富電氣的張潮認為,私有化最大的資金需求是用來買流通股份,其次是考慮費用是否合算。而且,即使不退市,每年在美國也需要支付好幾百萬美元的各種費用,「最重要的是算清大賬和小賬的問題。」

看上去很美

  對中概股而言,從美國私有化退市的最美好結局之一,是轉投內地或香港股市。侯永進建議,對於一些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都不錯的企業,在美國市場估值較低、股價不能反映企業真實水平的情況下,私有化退市,將來可謀求在國內或香港再上市,以獲得更高估值。

  據君合律師事務所統計,截至2011年9月底,內地滬市的市盈率23.1倍,深市為40倍,創業板44.8倍,而同期,美國標普500指數和道 瓊斯指數的市盈率為約13倍,納斯達克指數為約20倍。12月20日,美股統計的約230家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中,市盈率在10倍以上的僅 有53家。

  總體上看,內地和香港市場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狀況和公司的熟悉程度高於美國投資者,「被低估」的中國概念股的真實價值可能得到更好的反映,在高市盈率市場上市融資規模也將更大。加上《薩班斯-奧克利法案》,在美上市企業的維護成本也高於內地和香港。

  不過,紐約泛歐交易所的卡特勒表示,公司估值完全取決於公司的增長和利潤,長期將證明不同市場之間的估值沒有根本差異,短期內不同市場間的估值差別更多與缺少流動性有關,

  從美國市場上已經退市成功的中國企業尚無一家在香港或者內地上市。

  侯永進表示,回國上市關鍵還在於企業本身資質,在美國上市相對容易,對盈利並沒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國內上市對企業盈利水平要求比美國更高。

  目前已完成私有化的公司,多數質量不錯,回國上市的難點不在財務指標上。如康鵬化學於今年8月完成私有化,按照其退市前公佈的按美國會計準則編 制的年報,其2010年及之前兩年分別淨利潤為2.26億、1.77億和3.16億元人民幣。另外包括樂語中國在內其他多家已完成和正在私有化進程中的公 司在財務數字上亦能達標。侯永進認為,對這類企業來說,回歸A股真正的難度在於調整VIE結構(協議控制)。目前通過VIE結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退市 後,境外殼公司股東包括中國股東和外國股東。所謂結構調整,需要在國內組建一家內資公司,用現金收購殼公司中中國股東股權,實現內資持有境內實體公司 51%以上股權,並解散VIE模式。

  君合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杜江解釋,如果退市公司想短時間內在A股上市,則需要境內的中國投資人和境外殼公司的中國投資人具有持續性,如果不是對應的同一撥人,在國內上市可能就會有問題。此外,交易過程中也面臨如何融資和定價是否合理的問題。

  不過,一位正在參與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美國投資者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不確定性當然存在,但和其他技術性的條件相比,他更看重合作夥伴和 他們所設計的方案。「如果有國家開發銀行、弘毅投資或者磐石基金這樣的夥伴,加上公司負責人本身也是人大或政協代表,你覺得上A股會完全不可能?」

  侯永進認為,對真正優質的企業私有化後並非只有重新IPO一條路,客觀上是因為中國併購市場還不夠活躍。「如果再過三五年,企業盈利能力加強,也不一定非要上市,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如同行業併購,或者賣給國外一些同行業或者上下游的企業,都是不錯的選擇。」

留在美國的前景

  從公司所有者角度,鑑於退市風險和公司必須負擔的成本,面對低估值並非所有中概股公司都願嘗試回歸之路。

  「即使將來有私有化、去國內上市,博納絕對不走第一個,一定是讓別人先去運作,讓別人證明這個模式,而且從法律角度、從美國投資人來看都可以接受,利益也能夠擺得平的時候,我們再去做。」博納影業的許亮表示。

  許亮認為,雖然不能說美國資本市場風光獨好,但確有一些優勢,如A股市場上增發難度跟首發上市差不多,都需排隊等待證監會審批。而美國市場則有 「驚人的、持續的融資能力」,只要公司能講出合理的故事,投資人就能繼續支持,就能完成A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SEC只是保證公司說真話而已。

  在經歷了第三方調查機構和部分做空基金的質疑浪潮後,中國概念股,尤其是借殼上市的中小企業,在美國投資者中的形象已經大打折扣。

  但與其一味以陰謀論視角看待做空者,不如將其看作中國公司在海外資本市場成長的代價而理性對待,真正會被淘汰是確有問題的企業,而新東方、分眾等公司股價在受質疑大幅下跌後,股價逐步回升,在質疑沖刷過程中沙金自現,長期來看未必不是好事。

  而且,在很多公司考慮私有化退市的同時,仍然有中國公司謀求在美國上市。「我沒有確切的數字,但的確有很多中國公司正在通過紐交所和SEC的流程,等待市場條件改善之後上市。」卡特勒說,「企業應將精力集中於長期價值創造,而非短期的市場波動。」

  伯斯汀認為,要恢復美國投資者對中概股信心,企業要在保證自身業績真實的前提下,聘請具有公信力的會計師和律師事務所,按美國資本市場習慣參與 遊戲。此外,亦有建議處於低谷中的中國上市公司可找機會併購美國公司。塞拉芬認為,這有助於帶來技術和品牌,擴大網點佈局,打開美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62

中概股「獵殺」者首被揭開真容

http://news.imeigu.com/a/1327819292985.html

imeigu.com 2012-01-29 14:41:32 來源: 法制晚報 原文鏈接 

圖為做空「主謀」Jon R.Carnes,本文附其詳細簡介

連續「獵殺」15只中國概念股,導致股價大跌、做空者暴賺的Alfred Little,終於被揭開神秘面紗——這是化名,極可能是由境外投資基金EOS和境外調查公司IFRA的人共同組成。

日前,在美上市公司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馮銳接受《經濟大案》欄目獨家專訪,講述了調查的詳細經過。

據悉,這是國外做空機構「獵殺」中國概念股以來,做空者Alfred Little真實身份在世界範圍內的首次曝光。

遭襲

中國礦業股 被指13億會計欺詐

2011年9月2日早上6點鐘,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馮銳剛起床就接到公司獨立董事的來電,稱有人匿名給公司寄來一份報告,指責希爾威「存在13億加拿大元的會計欺詐」。

希爾威是一家在多倫多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雙板上市的加拿大註冊的礦業公司,通過運營在河南等國內省份的六座礦山,成為中國最大的原生白銀精粉生產商,但公司主要資產在中國,主要高管都是中國人,屬於典型的「中國概念股」。

這份長達87頁的報告被同時寄往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紐約證券交易所以及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彭博新聞社。此前,已經有數十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遭到做空者「獵殺」,股價狂跌。

這時一查股市數據,希爾威股票做空方已猛漲到2700萬股,佔總股本近16%。

當晚,馮銳與大多數高管通宵整理財務數據,第二天搶在股市開盤前,把工商年檢報告、銀行對賬單、納稅申報表等95頁材料在網上公佈。

「對方的指責要麼毫無根據,要麼草率武斷。公佈的目的在於澄清事實。」馮銳解釋說。

開盤後股價從每股8.5美元直落到7美元,經過澄清,最終穩定在7美元以上,幾天後回升至9美元。

潛入礦區秘拍視頻 「獵殺」致損幾億美元

但第二輪「獵殺」迅速而至。9月13日、19日、21日、22日,一名自稱AlfredLittle的人在「Alfredlittle.com」網站上連發4篇文章,稱希爾威在地質儲量、金屬品位、產量和盈利狀況等方面造假。

對方還公佈了一份視頻文件,稱IFRA的「調查員」潛入礦區秘密監控拍攝了20天,還在運礦路上撿了礦石進行了品位化驗。

所有解釋都無濟於事,希爾威股價暴跌。僅9月14日一天,股價就下跌19%,當天換手率佔股本的三分之一。

10月24日,希爾威公司僱請的會計師事務所作出審計報告證實不存在造假,之後股價才從6.20美元的谷底逐漸回升至9.5 美元。

但馮銳嚥不下這口氣。他拍著厚厚的審計報告對記者說:「我們審計花了250萬美元,回購股票花了3500萬美元,市值少了幾億美元。做空者卻通過造假至少獲利幾億美元,憑什麼?」

審計報告發佈當天,馮銳和公司的高管一致決定:「我們要跟他們幹到底!」

起訴

發調查傳票 催款函顯示做空者「足跡」

想鬥,至少要知道對方是誰、在哪裡。

撰寫報告的Alfred Little已經攻擊並做空了包括希爾威、中國綠色農業在內的15家「中國概念股」,但一直隱藏在暗處,對方只承認,Alfred Little是化名。

希爾威公司花數百萬美元聘請國外律所進行調查。在律師建議下,2011年9月23日,希爾威公司將Alfred Little等匿名人士告上紐約州高等法院索賠1億美元。

根據美國法律,該訴訟賦予了希爾威公司律師以紐約州高等法院名義,向證人發出調查傳票的權利。

此 前律師發現,2011年3月29日,Alfred Little通過美通社(PR Newswire)發佈了一條由IFRA編寫的攻擊「中概股」西安寶潤的做空新聞。於是,律師向美通社發出調查傳票。12月21日,美通社向希爾威提供了 關於Alfred Little的一切資料。

通過美通社發佈新聞是有償的。美通社發出的催款函顯示,做空新聞的提供者是一名72歲的美國老太,地址為美國密歇根州的Lapeer市某街區。催款後,她從住處寄出一張金額為1495美元的支票。

律師調查發現,她有個42歲的兒子,叫Zane Andrew Heilig。做空新聞是他讓母親替自己發給美通社的, 錢也是他給母親的。

老人曾給美通社留下兩個聯繫電話,其中一個號碼為604824××××,位於加拿大溫哥華附近。

Zane是EOS基金公司溫哥華分公司的經理。那個溫哥華座機正是EOS基金公司的辦公電話。

調查

涉嫌基金公司 主業為中國企業融資上市

EOS基金的主要業務是「幫中國等國家的中小型企業進行融資」。

EOS基金的高管,半數是美國白人,半數是華人。大多數高管的學歷都在碩士以上,且在金融投資領域經驗極為豐富。

EOS基金的發起人和公司主席叫Jon R.Carnes。2004年他將EOS基金帶進中國,如今半數高管常駐中國。

調查發現一連串「巧合」:EOS公司原副總裁專門負責中國公司在美國的上市事宜,他是兩家中國公司的投資聯繫人,這兩家公司均遭「獵殺」。

EOS基金一位前中國合夥人在兩家中國公司擔任獨立董事,在另一家中國公司擔任特別顧問,這三家公司也遭「獵殺」。

「我們高度懷疑,EOS基金先通過幫助中國公司在美國包裝上市,之後再利用瞭解到的對公司不利的信息做空。先殺熟,殺光了之後,又開始盯上我們這些生臉兒。」馮銳說。

基金公司承認 利用調查公司名義活動

另一個電話號碼位於香港,是商務調查公司IFRA的辦公電話。

律師調查發現:為了回應德爾電器的起訴,Alfred Little曾向紐約州高等法院遞交宣誓書,承認其是利用IFRA的名義開展活動。

之後律師又查到了一份鐵證:IFRA聯繫人黃宏發在美國東部時間2011年10月11日上午,在成都上網,IP地址為112.193.146.202;半小時後,EOS基金主席Jon R.Carnes用同一IP地址上網。

「可見,IFRA和EOS就是一夥的!」馮銳說。

行蹤詭秘 公佈的辦公地址是「鐘點房」

EOS和IFRA,行蹤都十分詭秘。律師按照EOS官網上顯示的溫哥華辦公地址上門查找,發現該地址是個「鐘點房」。

當律師詢問如何聯繫到Jon R.Carnes時,前台服務員手寫了一張便條,便條上的聯繫電話正是Zane的母親留給美通社的號碼。以電話號碼為線索,律師最終確認,其真實辦公地址位於溫哥華附近的Richmond市。

EOS在成都也有辦事處,有5位全職人員及數名兼職工作人員。但律師發現,其公佈的地址也是「鐘點房」。

律師還根據IFRAgroup.com的域名註冊公司提供的信息,找到IFRA在美國舊金山和香港的辦公地址。實地調查時律師發現,前一地址是一家桑拿按摩店,後一地址又是一家「鐘點房」。

威脅

做空者撰文稱 不停止訴訟將「進一步調查」

希爾威的調查被做空者察覺。2011年12月19日,「Alfredlittle.com」網站上出現一篇文章稱:「今後本網站只刊登試圖不斷通過威脅、綁架或法律訴訟迫使批評者閉嘴的中國公司的研究報告」。

文章中使用了「極權主義」、「暴君」等字眼形容起訴維權的中國公司,還透露出威脅之意:「如果希望阻止網站的進一步調查,需要停止『冗長而無聊的法律訴訟』,並『放過撰稿人』。」

「我們覺得這篇文章很可笑。這正說明他們已經害怕了,我們一定要維權到底!」馮銳說。

●最新進展

中國境內已有突破進展

希爾威公司先後向美國聯邦調查局、加拿大皇家騎警、美國證監會、美國證券交易監管協會、加拿大BC省證監會以及中國有關執法機構報案並獲得立案。

報案後,Alfred Little 撰文宣稱,他的兩名調查員在中國境內被警察扣留了。

據知情人介紹,2011年底,此案在中國境內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但由於此案正處於偵查階段,有關人士表示目前不便透露詳情。

追加起訴欲揪對沖基金

2012年1月9日,希爾威公司向美國紐約州高等法院遞交了一份修改後的起訴書,追加EOS基金、Jon R.Carnes、Zane Heilig、黃宏發以及IFRA公司作為被告。

受訪時希爾威公司董事長馮銳表示,追加起訴EOS和IFRA是希望順藤摸瓜,抓出其背後的對沖基金。

「EOS和IFRA的背後,有對沖基金。不是可能有,是肯定有!」馮銳說。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2011年9月14日,IFRA分析師Dino Huang接受採訪時稱,IFRA是受僱於一家對沖基金公司去調查希爾威的。該基金大量賣空希爾威的股票,從中獲利。

EOS電話已無法接通

通過公開途徑無法查到EOS基金和商務調查公司IFRA的聯繫方式。記者幾經輾轉,找到了EOS公司位於加拿大的座機號碼和IFRA位於香港的座機號碼。但多日來記者一直撥打,但均無人接聽。

記者還找到了EOS分析師黃曉夫的手機號碼,但撥打後發現已停機。

做空「主謀」簡介

Jon R.Carnes,現年39歲,美國籍,住拉斯韋加斯市。EOS基金的發起人和公司主席。經過調查,EOS基金有做空希爾威的重大嫌疑。據報導,EOS基金利用IFRA的名義開展活動。

美國股市「做空中國概念股」產業鏈

做空者潛入某隻股票、唱空者發佈研究報告質疑業績不實、美國媒體跟進炒作,形成輿論氛圍、股價大跌後由對沖基金拋售股票獲利

主要做空「嫌疑人」名單

海外人員

黃崑(Kun Huang), 加拿大籍,EOS基金亞洲區經理

黃曉夫(Jeff Huang),持加拿大綠卡,EOS分析師

黃必強,國籍不明,EOS副總裁

在華人員

劉北辰(Beth Liu)副總裁,住青島

王希平,董秘,住成都

劉麗(Li Liu),董秘,住成都

根據希爾威以及其他被「獵殺」的中概股公司的調查,那些「上天入地」獲取各種公司內幕資料的「間諜」,基本來自國內的商務調查公司及臨時收買的線人。

而這些公司,也多半沒有涉外調查許可證。法律專家表示,這些調查公司的行為涉嫌非法經營罪,如希爾威案最終被國內外執法機構嚴厲查處,將具有極大的判例效應,可能會使「做空潮」從此退去,對海外中國概念股公司的命運有重大影響。

「做空」·調查一

國內調查公司 充當做空調查員

希爾威公司董事長馮銳對記者說,該公司股價被做空後,令他驚詫於對手的「神通廣大」:潛入礦區、安裝攝像頭,偷拍20天別人卻渾然不覺;某些文件,只有政府部門和企業內部才有,竟能被輕鬆獲得。

這些商場諜戰片裡的場景,居然在現實中發生了,對方是如何做到的呢?

「經過調查我們認為,做空者有一個秘密而完整的鏈條,出錢的是境外對沖基金,製造、發佈報告的是EOS、IFRA這樣的機構,但做一線調查的是其在國內的僱員和線人,以及被僱用的中國國內的調查公司。」馮銳說。

做空者給希爾威寄來的匿名信中,發信者並沒有註明資料來源,但提到:「這種資料能夠從青島聯信這樣的徵信機構獲得。」

馮銳說,希爾威的有關人員曾專程找到青島聯信質詢,對方承認在2011年將希爾威公司的工商資料賣給了三家外國基金,但拒絕透露其名稱。

在青島聯信的官方網站上,該公司稱,其能夠為客戶製作「企業投資深度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目標企業的公開信息、官方信息、「採訪」關聯方獲得的信息、詳細的財務分析等。

青島聯信還強調了公司的「特色」——信息可靠,內容翔實,主要內容均由律師從工商局查詢獲得;速度快,3至7個工作日可取;如果僅查詢目標企業的註冊信息、公司章程、股東及股份比例、股東和高管個人背景及財務報表等,「48小時之內可取」。

網站上還特別註明:適合於基金和投資公司,幫助其「全面瞭解目標企業,把握正確的投資機遇」。

「做空」·調查二

涉案調查公司 未獲得統計局許可證

有 媒體稱,青島聯信在華爾街的做空者當中名頭甚響。2009年,從來沒有到過中國的美國做空者JohnBird靠青島聯信提供的工商資料,成功獵殺「天一醫 藥」。之後青島聯信招來了專業做空者的大量訂單,其最大的客戶是在「獵殺中概股」風波中名揚天下的「空軍」——渾水公司。

《經濟大案》記者通過工商部門瞭解到,青島聯信商務諮詢有限公司的經營項目,包括企業管理諮詢、財務管理諮詢和「市場調查」。

但記者發現一個關鍵性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頒佈的《統計法實施細則》、《涉外調查管理辦法》規定,受境外組織或個人委託、資助或與其合作進行的市場調查和將調查資料、調查結果提供給境外組織或個人的市場調查,均為涉外調查。

涉外調查必須通過具有涉外調查許可證的國內機構進行,境外組織或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直接進行調查或委託無證機構調查。

涉外調查許可證由國家統計局頒發,有證企業名單在國家統計局官網上可查,但記者在名單上沒有找到青島聯信的名字。

EOS在成都的辦事處同樣沒有涉外調查許可證。

海外中國概念股,在過去的2011年,成為不少做空者(網絡上俗稱「空軍」)「獵殺」的目標

對沖基金頻頻出手,連續「獵殺」15只中國概念股,導致中國公司股價大跌,做空者卻賺取巨額利潤

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權限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權限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成為一種新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做空」·調查三

「做空調查員」 普遍沒有調查許可證

根據《涉外調查管理辦法》第31條規定,組織或個人不通過有資質機構進行涉外調查,調查機構未取得資質而擅自進行涉外調查,且調查活動屬於經營性的,將被國家統計機構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採訪過程中,多家被獵殺的中概股公司負責人表示,根據各家公司的初步調查,在做空潮中,秘密針對中概股公司進行調查的所謂商務調查公司,普遍沒有涉外調查許可證。

著名金融、證券律師張遠忠認為,這些無資質的調查公司以及境外做空者,均涉嫌非法經營罪。

「非法經營罪的本質在於行為人破壞了市場准入制度,擅自進入具有特定資格的民事主體才能進入的市場。刑法設定此罪的目的正是為了規範准入秩序。因此,當法律或行政法規規定從事某種經營活動必須要經有關部門批准,而行為人沒有獲准而擅自經營,即涉嫌非法經營罪。」張遠忠說。

北 京大學法學院王世洲教授認為,做空者將調查得來的不真實的信息在網上公佈,損害了上市公司的聲譽,致使股價大跌,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按照刑法 的規定,捏造並散佈虛假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專家分析

做空者若獲刑 做空潮可能從此退去

近年來,本市及外地多個省市出現大量商務調查公司的老闆及員工被判非法經營罪的判例。但由於涉外調查屬於新興業務,國內尚無構罪判例。

張遠忠表示,如果希爾威案在國內外執法機構的共同查處下,行為人最終被追究了刑事責任,此案將具有極大的判例效應,對做空者將產生極大的震懾。

「這相當於矇住了做空者的雙眼,使其無法再對中概股進行『研究』。做空潮可能從此退去,這對未來的海外中國概念股公司的前景,有著巨大的影響。」他說。

「我並不是說做空就一定是壞事。某些公司確因財務數據造假而被『獵殺』,是咎由自取。我只是想說,如果做空者為了牟利目的,不惜發佈不實的研究報告欺詐媒體和公眾,給像希爾威這樣的公司潑髒水,讓守法的公司和投資者利益無辜受損,那麼這些做空者就應該受到懲罰!」馮銳說。

多數被「獵殺」的中概股經證實是被冤枉的。2011年12月3日,全國工商聯併購公會等機構共同發佈《在美中概企業問題分析及退市轉板策略報告》,稱有問題的中概股公司只是少數,多數公司受到的攻擊都是無中生有,或只是細微瑕疵。

希爾威案結果 將對國內A股產生影響

而做空者的一系列做法導致中概股公司損失慘重。

據WIND資訊顯示,2011年3月中旬以來,170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有130家公司股票下跌,其中46家跌幅超過30%。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77家中國公司中,有52家股價下跌,其中12家跌幅超過30%。

另據報導,2011年前11個月,從美國主板市場退市的中概股有28家,相當於每10家上市公司,就有一家被迫離開美國。紐約一家對沖基金經理說,過去一年投資中國股票唯一的賺錢方式就是做空。

做空者的手法不只是針對中國的海外概念股,專家分析說,中國的A股市場中也將看到做空者的身影。

2010年4月16日起,股指期貨上市交易,投資者可進行做空投資。

2011年11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開始施行。所謂的「融券」,即為做空。

張遠忠對此表示:「理論上說,通過類似手段『獵殺』國內上市公司也成為可能。一旦出現類似於美國股市上的做空潮,上市公司和股民可能都會蒙受巨大損失。所以,希爾威案的處理結果,也影響著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命運以及眾多股民的利益。」

名詞解釋

■做空

是指當你預計某一股票未來會跌,就在當期價位高時賣出你擁有的股票(實際是買入看跌的合約),再到股價跌到一定程度時買進,以現價還給賣方,差價就是利潤。

■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採用賣空等交易手段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利潤。最基本的對沖操作是:基金管理人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

文/記者 付中 閆新紅

(本文來源:法制晚報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79

中概股公司起訴納斯達克「種族歧視」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yMMzA3XzM5ODgyMw.html

中概股公司的反擊戰打響了:起訴美國交易所。

1月5日,遼寧新興佳波紋管製造有限公司(下稱「新興佳」)向紐約州法院提起了對納斯達克交易所(NASDAQ Stock Exchange)歧視性行為的訴訟,要求索賠3億美金。1月26日,該案在美國開庭。

「案件審理迄今為止進行得很順利。」新興佳的法律顧問之一布萊爾(Blair C. Fensterstock)在郵件中告訴本報記者。去年,新興佳被納斯達克摘牌。

「納斯達克交易所違反章程(摘牌)的做法,導致新興佳蒙受了超過2.2億美元的市值蒸發,並影響到了它在美國的生意,所以我們決定採取法律維權。」布萊爾說。

「這會形成一個判例,之前從來沒有過。不管結果如何,這對整個中概股的未來都具有重要意義。」國浩律師事務所執行合夥人李淳評價說。多年幫助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李淳密切追蹤本案的進展。

指控「種族歧視」

新興佳公司在起訴書中稱,它遭遇了納斯達克交易所多次歧視性違法行為。

首先,在該公司上市時,納斯達克高級副總之一、上市交易部主管麥克·艾曼(Michael Emen)要求新興佳放棄「律師和當事人信息披露豁免權」(attorney-client privilege),以此作為登陸納斯達克的前提條件。

「律師和當事人信息披露豁免權是一項普遍適用的法律權利。這麼要求是違反美國證交會規定的。」李淳分析說。

其次,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摘牌新興佳時,麥克又說:「這樣做是要向世界發出一個信號:反對中國公司」,「該公司的披露可能符合我們的規則,但他們肯定不符合我們的精神。」上述表態均被錄音記錄。

新興佳對此表示,在納斯達克的上市規則,乃至該所的行為準則中,都沒有所謂的「納斯達克精神」。因此,麥克此說是直接針對中國海外上市企業的種族歧視。

新興佳認為,麥克並非納斯達克交易所中唯一一個發表歧視中國公司言論的高管。它要求法院進一步調查納斯達克交易所董事會成員。

對於新興佳著重強調的種族歧視,蘇州大學教授董潔林說:「(如果)納斯達克交易所看作是一個私人俱樂部,那麼它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立規矩和改規矩。這樣案件就和歧視沒關係。」

但是一位安姓投行人士則表示,在美國的某些州,反歧視法同樣適用於私人俱樂部。「勝訴的關鍵是,法院認定私人俱樂部是一個事實上的公共場所。」

「紐約市法律規定,如果一個俱樂部有餐飲服務、有400名以上會員、盈利性地收非會員錢,那麼該俱樂部就不能被認定為具有『明確的私人性質』,就必須遵循反歧視法,」他補充說,「納斯達克交易所同理。」

布萊爾說,「納斯達克交易所是接受美國證交會監督的國家機構。」他特意強調了「國家」,「它代表的是政府。它決不是一個私人俱樂部。因此,它的歧視行為違反了美國憲法。」

「我們已經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處發出了商務函,專門就此事表達了我們的關切,」 布萊爾補充說,「像納斯達克交易所這樣的種族歧視行為將會影響中美之間的經濟和貿易往來。」

此外,新興佳還指控納斯達克交易所僱員西恩·波奈特(T. Sean Bennett)。

去年5月,西恩簽署了新興佳的摘牌令。然而之前,納斯達克上市獨立聽證委員會不同意摘牌。西恩在沒有徵得委員會大多數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做出了相反的決定。新興佳特別指出,西恩和麥克同處一間辦公室。

新興佳認為,納斯達克高層對該公司的上市核准以及下市摘牌過程缺乏監管。這導致了交易所的某些僱員能隨心所欲地「指定」結果。而這樣做違背了納斯達克的指導性原則。

因上市過程受質疑

另一個對於新興佳的質疑集中在它的上市過程中。

2010年7月13日,在紐約國際集團(the New York Global Group)的幫助下,新興佳登陸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OTCBB)。5個月後,它轉板至納斯達克市場。

紐約國際集團一般採取反向併購的方式,幫助中國中小企業赴美上市。所謂的反向收購,也即中國人常說的「買殼上市」。反向收購要比首次公開募股便宜得多,因此它受到欲赴美上市的中小企業的歡迎。

該公司將中國資產注入美國的空殼公司,以此獲取上市資格。而現在,紐約國際集團已於上月遭到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調查(FBI),涉嫌幫助這些企業誇大資產、謊報利潤增長,以此促成上市並推高股價。

美國證交會去年也對反向收購上市的做法正式提出警告,稱它們具有欺詐及其他弊病的傾向,並稱「調查發現數十家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存在會計問題。」

而新興佳也因與紐約國際集團的反向收購操作而受到質疑。事實上,當初納斯達克交易所責令新興佳摘牌,也是出於對其財務狀況的不信任。

交易所認為,2010年12月,新興佳在轉板申請過程中,它與機構投資者達成的2000萬美元的融資交易可能隱瞞了一些重要信息。

因此,距離新興佳在納斯達克上市僅僅一個月,納斯達克交易所就要求該公司摘牌。新興佳的股價從每股9美元跌到70美分以下。

「納斯達克交易所責令新興佳退市不可能是無事生非,」李淳律師對此表示,「西方資本市場的規則是公開的、透明的、公平的,它不可能針對某一個公司,沒事去限制你」。

然而,新興佳沒有對反向收購上市的行為做出解釋。布萊爾僅僅表示:「本傑明·魏被傳訊不影響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歧視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6

中概股「Down Round」流血融資 電商割肉換救命錢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8/wONDE5XzQwMDMwOA.html

這真是一個內憂外患的時代。連最專注於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創業者也不得不抬頭看天。

美國股市上的中國概念股嚴重受挫,優酷、噹噹(微 博)、人人等曾經的明星公司股價紛紛跳水,趕著最後的窗口期擠進股市的網秦跌破發行價。還有比它們更慘的:2011年6月迅雷(微博)上市失敗,之後全面 收縮業務線;12月,標竿電商企業凡客誠品(微博)上市「無疾而終」,質疑之聲不絕於耳;原本計劃11月14日進軍納斯達克(微博)的團購業老大拉手網 (微博),估值從2011年3月的11億美元狂降至Pre-IPO時的2.93億美元仍被看淡,直至「無限期延後」;就連大熱門新浪微博的估值也較 2011年第一季度縮水5倍。

根據《創業家》對多位投資人和投資銀行負責人的採訪,除了以上IPO折戟的明星非上市公司之外,電子商務為受到波及的「重災區」,另外,一些產品單薄、商業模式不清晰,僅憑藉概念在2011年上半年融得大額資金的移動互聯網和社區公司也不好過。

 

\

折上加折

外部充滿了利空——美國資本市場持續走低(而且多數人認為現在還遠遠沒有達到谷底),麻煩不斷的歐元區以及變數很大的東亞局勢,使得VC、PE業內人士對於資本的窗口期再次打開的時間眾口一詞——創業者最少要等6到9個月,甚至要到2012年年底,資本市場才會有所回暖。

在 這樣的預期主導下,投資人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們背後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前所未有地緊張。這些平時站在幕後的大老闆最近頻繁造訪中國,對他們所投基金的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夥人)耳提面命,內容都一樣—一要放慢投資的節奏,二要關注中國的宏觀經濟走勢,三要惦記著早點回籠些資金給他們。

「VIE政策障礙只是海外投資者找的一個藉口,假如他們果真能掙到錢,他們才不會理這個東西是對還是錯。」天使投資人唐滔告訴《創業家》。另外,由於投資全球市場的海外LP開始相信美國市場會在幾個月內見底,從而著手收回一些其他地區的投資,轉入美國市場。

低迷情緒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傳導著。Down Round(「估值打折」,指投資者在一輪融資中購買同一家公司股票的價格低於對上一次融資投資者支付價格的情況)的陰霾如鬼魅般籠罩在中國互聯網業以及一些傳統行業之上。

天 使投資唐:「同是一個人,同是一筆錢,在美國的投資回報可能只要求12%,而在中國年回報若是低於50%-100%,你這個VC就別幹了,在中國如果你不 是跟這些LP說我有多少個創業板的IPO,或者我有新的兩億美元的基金,會保證兩年之內30倍(回報)的那種,你基本上就融不到錢。而中國這種三五年百分 之幾十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這時候,所有人會越來越貪婪,貪婪越來越高的回報,直到泡沫破裂的那天。」

「到底有多慘呢?這麼說吧,凡是2011年第四季度沒有上市的公司,回來要再融一輪,一般來說就要打20%—40%的折扣,而別忘了,它們的IPO價格(詢價)本身跟上一輪相比就已經打過折了,續融資再打的相當於是折上摺。」易凱資本(微博)CEO王冉(微博)說。

而由於2011年上半年VC、PE投資過熱太多企業的價值被高估,也需要一輪整體的回調。王冉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如果你把對一個公司的估值看作上台階的話,不是說在一個點上一個特別大的台階是件好事,因為一旦遇到市場環境不好,再想上下一個台階就會十分困難。」

天 使投資人唐滔舉例解釋Down Round:比如A公司投資前的估值是8億元,如果投資額是2億元,再加投資前的估值8億元,等於投資後的估值是10億元,出2億元的投資方就佔A公司 20%的股份。假設它的估值從10億元掉到1億元,如果這時你還要再融2億元才可以繼續運轉,那麼你原來的股份只不過是新股份的33%,上一輪佔股20% 的投資人,就變成只佔新公司股份的6%。如果出現更為嚴重的情況,比方說估值從10億元掉到5000萬元乃至1000萬元,股份基本就被稀釋得可以忽略不 計了。

所以一般來說,上一輪的投資者會在此時啟動反稀釋條款以保護自己的權益,其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取創始人的股票來補充前一輪投資失去的 佔股,這就是所謂的創始人「流血融資」,最差的結局可能是創始人手裡的優先股全部變成普通股,徹底出局(見下文案例《ForteBio:讓創始人出局的流 血融資》)。

不過,中國高科技企業裡創始人總是非常重要,下一輪的投資者為保持創始人的事業積極性,會通過新建一個期權池的方式來彌補其部分損失。

但不論怎麼挽救,Down Round對投資人而言都是一個失敗。「你拿個5%、10%回來又有什麼意義呢?投資這件事,看對了就是看對了,看錯了就是看錯了。沒有一個投資人能通過保護性的條款賺到錢。」王冉說。

但它對公司來說,往往是生死之別。

晚降價不如早降價

「首先你得判斷自己2012年到底是不是一定要錢,而且不能寄望於下半年一定會好轉。」對於方法論,華興資本CEO包凡(微博)如是總結。

「假 設你需要拿錢,晚拿錢不如早拿錢,晚降價不如早降價。因為最早打折可以打最少的折扣,而且那個時候錢還比較值錢,就比如說在泡沫最大的時候花100塊錢才 能做的事,你現在花六七十塊就能辦到。你就為公司發展贏得了時間。」包凡說,「最糟糕的就是到實在不行才到處找錢,那時候LP們都沒錢了啊。我們判斷下半 年的資金供給量會下降,新的美元資金募集會越來越難,因為美國的LP實際上這幾年沒有收回多少錢,而且在公共市場投的很多也栽在裡面了,也就沒有錢來 投。」

天使投資唐:Zinga上市時的估值大概是100億美元,幾個月之前,它的估值還是兩三百億美元,IPO時Zinga估值其實已經 下降了一半或者更多。它上市前也有很多Pre- IPO的錢以兩三百億美元的估值進入,Zinga一上市他們的錢就已經虧了,他們要麼忍痛拋掉,要麼繼續忍,看哪一天股價可能會反彈。

所以包凡的建議是:「你在估值高的時候,乾脆一把融到夠,不要想著我馬上就可以上市了,吝嗇那一點股份。萬一你對大勢的判斷失誤了,沒上成市,Down Round了,那麼你想再回來融同樣多錢,成本就會遠高於你在上一輪受追捧的時候。」

京 東(微博)商城就是包凡所說的「估值高時一把融夠」的典範。2011年4月1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微博宣佈完成C輪共計15億美元的融資,由DST、 老虎等共6家基金和一些社會知名人士投資。真應了句古話: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在這輪電商冬天,大大小小的電商企業風聲鶴唳的時候,只有劉強東最氣定神閒 地去領包括央視年度經濟人物在內的各種大獎。

\

而凡客CEO陳年(微博)在2011年12月3日出席黑馬大賽第二季暨創業家第四屆年會的時候,為回應外界對凡客的各種質疑,才宣佈早在5個月前已完成F 輪2.3億美元的融資。某投資人透露,當時凡客以為很快可以上市,F輪沒學京東C輪「一把融夠」。結果人算不如天算,美國金融環境風雲變幻,凡客衝刺 IPO未果,2011年年底一地雞毛,被賣給京東商城或者阿里巴巴(微博)的傳聞甚囂塵上。

樂淘也是沒趁估值最高的時候「一把融夠」的代表。據公開資料, 2011年1月,樂淘拿到了第三輪2億元投資。這筆錢後來證明在2011年那樣一個電商瘋狂的時間裡「嚴重不夠燒」。據億邦動力網引述不具名業內人士的話 說,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樂淘網(微博)CEO畢勝就一直在尋找投資,業界一度盛傳「樂淘拖欠營銷款,畢勝瘋狂找投資」。

\

2012年1月9日,就在業內普遍唱衰樂淘的時候,它居然宣佈完成了第四輪3000萬美元融資。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樂淘融資金額的真實數據只有1500萬美元,並且堅稱「此輪融資中樂淘總體估值較上一輪嚴重縮水」。

「樂淘網2011年營業額估計2億多元,上半年非常好,下半年問題較多。」他透露,「按照2億多元的營業額,第四輪融資樂淘的估值只有8000萬美元,而2010年同期,樂淘的估值為2.5億美元。」

儘管樂淘第四輪融資狠狠流了一把血,萬幸的是,還是融到了錢,否則面對百度和百麗強強聯手創立完全不差錢的優購網(微博)、接受了騰訊5000萬美元投資的好樂買以及剛剛融得8000萬元的西街網等闊氣而兇狠的競爭對手,樂淘情何以堪?

融不到錢的下場有多悽慘?參看下文案例《六間房:「喝血」的行業打折也融不到資》。

來之不易的融資意味著必要的轉型。樂淘副總裁陳虎明確表示,樂淘2012年的目標是盈利,而不再是「虧損要規模」,其中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不言而喻。

「市場的週期永遠是這樣,好的時候投機成分很多,差的時候就會迎來估值的理性回歸。」包凡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信息的爆炸,未來這個週期會繼續縮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65

青島聯信協助做空機構獵殺中概股報告最低千元

http://news.imeigu.com/a/1328637664597.html

殺聲陣陣,血流成河。2011年,中國概念股在海外證券市場被輪番斬殺,誰是殺手,誰在為「空軍」輸送子彈?誰又在充當馬前卒?

因渾水、香櫞、AlfredLittle等以中國概念股為主要「獵殺」對象的國外調查平台連續發佈多份質疑報告,致使多家美股中概上市公司股價大跌、損失慘重。在做空中國概念股的「盛宴」中,從調查機構製作調查報告,到做空者獲利,一個利益鏈條逐漸隱現出來。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除去國外調查機構通過做空獲利以外,一家名為「青島聯信商務諮詢有限公司」的公司 (以下簡稱青島聯信)曾與做空機構合作,向對方有償提供部分企業工商資料,成為整個做空鏈條中的關鍵一環。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青島聯信董事長李春陽說,他們只調查過「幾個公司」,「和他們合作的一些業務都是一些小業務,不是我們的主營業務」。

不過據青島聯信工作人員透露,該公司依據官方工商資料製作而成的針對國內外公司的 「企業信用報告製作及資信調查」已明碼標價:每調查一家公司,青島聯信最低僅收取1000元費用。

做空中概股攻防戰

2010年6月,國外調查公司渾水公司(MuddyWaters)在其網站上發佈了一份針對中概股上市公司東方紙業的研究報告,稱其存在欺詐行為。據媒體報導,在報告發佈當天,東方紙業股價下跌13.2%,並在半年中下跌32.89%。

繼渾水公司之後,香櫞公司(CitronResearch)和AlfredLittle也為投資者熟悉。他們分別發佈報告質疑中國閥門、泰富電氣和希爾威金屬礦業等公司,導致上述公司股價暴跌。

上述機構不是 「義務打假者」。實際上,瞄準中概股公司開展細緻調查、發佈報告打擊其股價、最終借此獲利,這條捷徑已經被購買了中概股「空單」的調查公司和個人所熟悉。 投中集團分析師馮坡指出,「MuddyWaters做空高速頻道,先借入一部分股票,進行賣出操作,當股票跌到一定程度,又贖回買入還上,利用差價賺 錢。」

不過,要針對中概股公司製作長達數十頁的、令人信服的調查報告,遠隔重洋的民間調查機構乃至個人是如何做到的?

隨著媒體的關注,國內諮詢公司的身影在做空者的隊伍中也開始隱現。

比如媒體報導稱,約翰•伯德(JohnBird)對中國天一醫藥的阻擊借助了青島聯信提供的工商資料;媒體報導還指出,在渾水公司做空中國高速頻道 的案例中,渾水公司通過將工商資料中的財務數據與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的財報數據對比,發現兩者不符而對中國高速頻道的「營收和利潤虛高假象」提出 了質疑;另有報導指出,在約翰•伯德「獵殺」天一醫藥後,渾水等公司曾多次購買了青島聯信提供的工商資料。

這家「青島聯信」公司究竟有何神通,它是如何與做空機構合作的呢?

調查最低千元起價

據記者調查,青島聯信目前的經營範圍為企業管理諮詢,財務管理諮詢,市場調查;軟件與網絡的開發與維護。信用卡業務繳費提醒服務;受銀行委託個人繳費提醒服務(未簽署《委託協議書》不得從事該業務)。

在青島聯信的大量招聘信息中,均顯示其開展了「應收賬款管理和呆壞賬的催收與買賣業務」,並顯示其為「美國收賬協會(ACA)」「國際債權人協會(CI)」會員。經營範圍中的 「繳費提醒業務」如何變成了「收賬業務」呢?

在青島聯信開展的業務中,還包括 「企業信用報告製作及資信調查」。針對該業務的具體內容,記者匿名諮詢了一名青島聯信的工作人員,這名工作人員開口即問:「你要調查國外公司還是國內公司?」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說,「企業信用報告製作及資信調查」即依據官方工商資料(包括企業的註冊信息、財務信息等)對企業資信進行背景核實,並製作成「企業信用報告」回饋給客戶。

針對國內公司的調查,調查費用為「每份1000元人民幣」;針對「美國公司」的調查,調查費用則為「1000元到1200元」;資信調查的展現形式即為「企業信用報告」。

該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雖然青島聯信「一般不做」實地調研,不過「只要能承擔得起費用」,青島聯信可安排律師開展實地調查,此類服務資費較高,「主要是律師的費用,按照小時來收費,還有報銷律師往返的機票。律師費一小時幾百塊錢,機票費用則按照發票報銷」。

據報導,青島聯信的官方網站信息也顯示,其能夠為客戶製作「企業投資深度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目標企業的公開信息、官方信息、「採訪」關聯方獲得的信息、詳細的財務分析等。不過等到記者查詢時,目前其官方網站已經無法打開。青島聯信工作人員稱,其「正在維護」。

青島聯信的「調查」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得知,青島聯信的大股東、法人代表、總經理為李春陽。1997年,時年24歲的李春陽從一家貿易公司辭職後,聯合原同事姜姓股東與一名王姓股東創建了青島聯信。

青島聯信成立時,李春陽出資3.5萬元、姜姓股東出資3萬元、王姓股東出資3.5萬元;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市場調查、商務中介、信息諮詢服務。市場調查服務後曾一度被從經營範圍中取消。

經過兩次增資後,該公司目前註冊資金為600萬元,3名創始人中王、姜二人轉讓股權後離開該公司。目前,李春陽與其他10名新股東持有該公司股份,其中李春陽持有股份超過80%。

2月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青島聯信取得了聯繫,但對方不願意與記者見面。記者通過青島聯信的公開地址來到了這家公司的總部,它位於青島市中山路一棟商務大樓的23層。

其辦公室外面只有門牌號,而無公司標誌。外表類似普通居民住宅。記者進入房間後發現,該房間約30平方米,有4、5名工作人員正在電腦旁辦公,不過他們並不願意與記者溝通。

就是這麼一個看似普通的公司,其招聘信息卻顯示,它已經在國內12座城市建立了分支機構,有200多名員工,其業務已經開展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曾與做空機構合作,李春陽並不否認。他表示,青島聯信曾向做空機構提供過部分公司的工商資料,「調查過幾個公司」。不過,他不願意談及這些做空機構以及公司的名稱,並否認對工商資料做出過分析與評論,也否認替做空機構開展過實地調查。

實際上,國家工商總局頒佈的《企業登記檔案資料查詢辦法》第九條規定,「查詢人不得利用獲得的資料開展有償服務活動,也不得公佈企業登記檔案資料」。

國家統計局頒佈的 《統計法實施細則》《涉外調查管理辦法》規定,受境外組織或個人委託、資助或與其合作進行的市場調查和將調查資料、調查結果提供給境外組織或個人的市場調查,均為涉外調查。

通過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可查詢獲得涉外調查許可證的機構名單。不過據查詢,名單中並不包括青島聯信。

青島聯信總經理李春陽:未與渾水、香櫞、EOS基金合作

每經記者 吳豐恆 發自青島

日前,因為被指協助國外做空機構調查、做空中概股,青島聯信商務諮詢有限公司被投資者關注。青島聯信在中概股被做空事件中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連線了青島聯信總經理李春陽。

李春陽並不否認與做空機構開展過合作,不過,李春陽否認與渾水、香櫞、EOS基金等進行了合作。以下是電話訪談實錄:

確曾有償提供工商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據說你們公司和國外的一些基金有合作,包括把通過工商部門獲得的一些資料提供給一些基金,是嗎?

李春陽:這些資料實際上通過任何一個律所都是可以獲得的,(媒體)爆出這些消息後我們就很謹慎了。

NBD:是他們(做空機構)給你們下訂單,主動找到你們的嗎?

李春陽:應該講一開始他們可能是通過一些中介機構來獲取資料,可能我們是其中之一,應該說有可能是他們主動找到我們的情況居多。

NBD:你們的客戶中有沒有EOS(依奧斯)基金?

李春陽:沒有,我們從來沒有和這個基金接觸過。從其他的報導你也可以看到,他們在國內有調研人員。而且我們也只是提供一些官方的資料,也不會參與他們的那些調查。NBD:你們把工商資料賣給了他們?

李春陽:也不能說是賣,因為這些資料都是可以查詢的,只要通過律師。

NBD:他們要給你們付一定的費用?

李春陽:這個應該說會有。

NBD:你們和渾水公司有合作嗎?

李春陽:我們和渾水、香櫞都沒有合作,他們的調研能力……我們都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拿到那些信息的,奇怪的是,有很多媒體就把我們公司給聯繫上了。 之前有那麼一、兩次跟我們公司有聯繫,因為那些公司大概都聯繫不上,因為他們好像是註冊了的空殼公司,所以就以為是我們,其實是不對的。

他們的做法「是一條不歸路」

NBD:你的意思是像你們這樣的公司其實是有很多?

李春陽:對。

NBD:你們有沒有做一些偷拍的調查?

李春陽:我們不會去做的。我們也沒有(對工商資料)添加任何的分析、評論之類的。

實際上,我們也感覺到這些做空機構有點變化。之前他們大多數是發現了疑點,然後來國內通過一些官方資料來求證。而且求證了之後,應該講初期的時候他們把握得還是比較準的,求證了之後發現有問題就會公佈出來。

現在我們發現他們有和基金合作的聯動趨向,是先定位,再聯合調查,通過媒體公佈。這種做法我們也不是很贊同,所以我們現在也不會跟他們合作。有些做 空的機構可能前面成功了幾次,現在就覺得這是一條很好的賺錢的途徑,就想一直做下去,這點我們是很不讚同的,在有限的幾個作假的公司被揪出來之後,他們一 直做下去可能就會傷害一些無辜的公司,甚至會傷害到他們合作的基金,最後也會傷害到他們自己,我認為這是一條不歸路。

NBD:一開始你們不知道基金要把資料拿去做什麼嗎?

李春陽:對的。其實他們通過任何律師事務所都可以拿得到,後來我們就不給他們提供或者是通過抬高價格,他們就逐漸幾乎沒有這種委託了,趨向於去找一些其他機構去做。

NBD:你們提供一個公司的資料收取多少費用?

李春陽:這個不方便透露。

NBD:你說的短暫的合作是多長時間?

李春陽:我們也就只調查過幾個公司,具體幾個我印象也不是很深。

NBD: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完全中止合作的?

李春陽:應該是去年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我們發現苗頭不對。

(責任編輯:胡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