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凡客IPO悬而未决:投资人因企业估值起分歧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yONDE5XzM4NDkyOQ.html

北京时间12月1日消息,原定于第四季度完成IPO的凡客似乎进展并不顺利,关于其提交招股书的时间一传再传,至今未有确定消息传出。据接近凡客的投行人士透露,凡客投资人对其上市后的企业估值产生分歧,导致凡客上市一直悬而未决。

自11月以来,关于凡客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申请文件的消息不断有传出,银泰网CEO廖斌曾在月初上市文件已经提交,但在美国证监会网站上却查不到任何公开信息。而另有接近凡客的知情人士透露,凡客将于11月21日盘后提交IPO申请,但依然未按照时间表进行。

原 本定于第四季度完成上市的凡客为何迟迟不递交IPO申请?据接近凡客的投行人士透露,目前凡客的投资方对于上市后的估值产生激烈分歧,观点基本分为两派, 一派是强行尽快上市,另一派则是避开惨淡的资本市场,等到农历春节后再上市。不过上述消息人士并未透露凡客最终的决定。

公开资料显示,凡客曾完成过7轮融资,投资人包括雷军、IDG、联创策源、启明创投、赛富合伙人、老虎资本(Tiger)以及淡马锡等。最早披露凡客计划IPO时,有消息称其拟融资10亿美元,不过11月有消息称融资额降低至6亿至7亿美元。

事 实上这并不是凡客一家IPO企业面临的问题,有投行人士称其手上有好几家欲赴美IPO的企业排队,但却因为恶劣的资本市场而倍感焦灼。此前团购网站拉手网 已经敲定上市时间,但因遭到举报而推迟IPO,而在美国做空机构将目光锁定中国概念股后,中国企业上市前景更是蒙上一层阴影。

对于凡客而 言,其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IPO悬而未决,昨日其副总裁吴声确定离职、并将于年底加盟京东商城出任高级副总裁,这让外界开始探讨凡客核心员工流失的问题: 在吴声之前,同样离职的还有前总裁助理、现初刻CEO许晓辉,前副总裁、现优购网COO张小军以及主管财务的前副总裁李刚。

目前凡客并未对此事进行评论。经纬张颖不久前曾在微博里曾表示,上市不一定是好事,不上市不一定是坏事,“这么恶劣的资本市场,几家在路上的中国公司是出不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21

海域勘界十年未決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14/100437755_all.html

 十年未決的省際海域勘界工作走到最後關頭。

  預計今年10月或11月,國家海洋局將把仍未簽訂省際海域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四條省際海域界線方案上報國務院裁定。

  如果上報國務院,裁定不會拖太久。」國家海洋局勘界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國家海洋局仍在調處爭議海域界線的劃界方案。一旦裁定完成,中國歷史上將首次全部完成省份之間的海域界線劃界工作。

  早在2002年2月,國務院就發佈《關於開展勘定省縣兩級海域行政區域界線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辦[2002]12號)(下稱《通知》),要求在2002年、2003年分兩批啟動除台灣地區之外的其餘沿海省份海域行政區域界線,計劃2005年前基本完成。

  但至2005年,需要勘定的12條省際海域界線中僅有5條省際海域界線簽訂了劃界協議書,不及總數的一半,縣際海域也僅完成勘界線總數50%。直到目前,蘇魯線、滬蘇線、滬浙線、浙閩線仍未簽訂海域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

  據財新記者多方瞭解,四條省際海域界限的爭議焦點已經明晰。江蘇與山東僵持在前三島(平島、車牛山島和達山島的總稱)歸屬問題;上海和江蘇對顧 園沙歸屬無法達成一致;上海與浙江雖已無島嶼爭議,但雙方對海域界線走向意見不一;浙江和福建在七星列島(福建稱星仔列島)歸屬上無法形成共識。爭議背 後,既有海洋經濟蓬勃之下地方權屬意識,亦有複雜的歷史沿革和慣例衝突。而在爭端已不再激烈的當下,完成勘界成為一個既定的收尾工作。

定紛止爭

  海域勘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定紛止爭」,一位曾參與省際海域勘界工作的國家海洋局人士指出。

  前國家海洋局海域勘界辦公室第一任主任孫書賢與人合著的《海域勘界政策研究》一書透露,至2001年年底,「據不完全統計,沿海省際間有34個 島嶼、十餘處灘塗和二十餘處海域存在開發利用糾紛,近幾年來僅大規模的械鬥和惡性案件就發生26起,死傷百餘人。」山東和江蘇之間爭議至今的前三島即是一 例。1997年4月,山東和江蘇在兩省爭議已久的前三島發生衝突。據《經濟》雜誌報導,江蘇省連云港市漁政以前三島屬江蘇管轄為由,要求已經獲得山東省日 照市政府養殖許可證的三家養殖公司自行拆除養殖工具。

  在江蘇方面送達通知三日後,連云港漁政對此養殖區進行了強行拆除,過程中與山東省漁政以及養殖船產生衝突,造成該養殖區嚴重破壞,經濟損失慘重。江蘇省漁政船也受損,一名執法人員被打傷。

  紛爭首先來自各地對海洋經濟的訴求。國家海洋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990年全國海洋主要產業總產值為400多億元,2011年已達到約4.6萬 億元,佔當年GDP的9.7%。沿海省份也多將海洋納入經濟發展戰略當中,如山東將「海上山東」戰略作為提高「全省經濟綜合實力的一項主要戰略措施」,江 蘇則希望通過海洋經濟改變江蘇沿海地區「經濟窪地」現狀。

  現實中,各省海域爭議的原因也多為爭奪漁業、灘塗、圍墾土地等自然資源。多位與海域勘界相關人士均對財新記者表示,省際海域勘界對涉界地區從事捕撈活動的漁民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漁民仍可以跨界捕魚。但若涉及島嶼、沙洲、海域使用等,問題就變得複雜。

  2002年開始實施的《海域使用管理法》規定海域國有,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授權,具有編制海洋功能區劃、部分海域使用審批、監督 檢查海域使用金繳納等職能。此前頒佈的《漁業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規也都授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管理權限。「管理權限就涉及到管理範圍,海域使用金誰 徵收。」上述國家海洋局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在界線不清的前提上,上述法規無法落實,反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亂。負責蘇魯線勘界工作的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榮華也指出,「由於海域界線不清易導致爭端,這些海域往往不敢有大的投入。」



十年未決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徐質斌告訴財新記者,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海洋戰略的中心由國防逐漸轉為海洋經濟,海洋經濟在沿海各 省的國民經濟所佔比重日益提高,地方海域權屬意識因此增強。在此之前,中國海域一直為中央統一管理,除香港擁有法定海域界線外,其餘沿海省份歷史上從未有 過明確的海洋行政區域界線,這一時期被徐質斌稱為「地方無海時期」。1986年遼寧省提出的「海上遼寧」,成為「地方有海」的明確信號,不久山東、廣東等 地陸續提出自己的海洋戰略。1996年,國務院在開展陸地行政區域勘界時明確指出「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勘界工作,待陸地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後另行組織」。但 由於地方海域矛盾和爭端日益突出,省際海域勘界更加急迫。

  1998年,國務院將「組織海域勘界」職能納入到國家海洋局職責當中,次年11月,國務院同意國家海洋局在2000年開展海域勘界前期準備和試點工作。

  國家海洋局經過前期調研,最終試點選在了遼寧和河北、福建和廣東,一北一南兩條勘界相對簡單的省際海域界線。同時,相關的海域勘界管理辦法、技術規程等配套制度也被擬定,以避免未來因規則差異導致爭議。

  2000年4月,省際海域勘界試點工作全面啟動,2001年8月試點工作完成,耗時不到一年半。2002年2月,國務院發佈《通知》,正式開始 進行省際和縣際的海域勘界工作。根據《通知》,省際海域勘界要經過國家海洋局進行資料收集和外業調查後,擬定劃界草案,涉界省份在對草案進行充分協調、商 定後簽訂劃界協議書,並最終由國家海洋局統一報國務院批准。

  僅從技術角度出發,省際海洋勘界並非難事。在制定初擬方案中,勘界人員除了根據《海域勘界技術規程》對涉界周邊地形地貌、生物、泥沙運動等自然 因素進行勘測外,涉界地區的歷史沿革、開發現狀均需考慮。無爭議且涉界雙方均認可的歷史習慣線,可直接作為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初擬線方案。

  在2003年,國家海洋局尚稱「省級海域勘界工作進展順利」,津冀北線、津冀南線和粵桂線界線方案初步統一意見,蘇滬線正式啟動。國家海洋局2004年發佈《海域使用管理公報》顯示,全國省際海域勘界外業調查工作已完成80%。

  但隨後勘界完成時間卻一直推延。到原定基本完成全國海域勘界工作的2005年,僅有津冀北線、津冀南線和粵桂線以及試點時的遼冀線、閩粵線簽訂 了協議書,不及省際海域界線總數一半。2009年和2010年,國家海洋局《海域使用管理公報》已沒有提及省際海域勘界進展情況。2011年年底,國務院 批准遼冀、津冀(北線和南線)、冀魯、遼魯、閩粵、粵桂和粵瓊等八條省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比六年前確定的省際海域界線僅增加三條。

  按照規定,海域勘界是由涉界省份在初擬方案基礎上協商、修改,形成海域劃界草案,國家海洋局再根據草案擬定界限協議書,正式徵求地方政府意見。由於雙方可能都對爭議地區有過開發活動,或歷史沿革比較複雜,國家海洋局提出的劃界初擬方案,往往涉界省份都有意見。

  浙閩線勘界負責人、上海東海海洋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劉阿成認為,即使涉及的島嶼本身沒有太大經濟價值,但在「老百姓都說是我們的,我把 它給了對方,不好交代」的心理下,地方官員也不好隨意表態。雖然中國並未有相關法規明確規定國內海島是否擁有以及擁有多少周邊海域的使用權,只是「潛意識 裡,都覺得島嶼和它附近的海域有一定的價值」。

  國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副司長、海域勘界成辦公室主任阿東曾向媒體表示,「在省際線協調過程中,少則需要三五輪,多則需要八九輪才能達成基本一致」。

  2002年孫書賢撰文總結試點經驗時也指出,「分析各種糾紛、矛盾的發生和解決,領導都起著關鍵的作用。領導不點頭,就鬧不起來;領導不點頭,問題也就比較難以解決。」

最後四線

  劉阿成告訴財新記者,浙江與福建七星島爭議就主要是由兩省漁業管理線不一致造成。浙江認為,浙閩漁業管理界線在北緯27度,福建則認為該線在北 緯27度10分,雙方管轄的區域重合10海里。之後,兩省漁政均以越界捕魚為由在重合海域抓扣過對方漁船,還曾因此造成沉船和人員傷亡事件。但在漁業管理 線劃定之前,雙方漁民在該地區並沒有太大衝突。

  劉阿成介紹說,浙閩線劃界方案早在2007年就已經完成,方案中僅七星列島的劃界方法就有數種。「最後我們勘界所交的報批稿,所有的方案都想到 了。」由於地方海洋開發的界線往往與海底地貌等自然相關,浙閩線總體方案大部分仍是依據技術規程調查結果,在靠近爭議島礁時就需要考慮雙方的訴求和理由, 因為「技術方法往往很難說服雙方」。

  但爭議雙方往往都很難拿出能夠壓倒對方的證據。如果本身就有價值的島嶼、沙洲或海域,不僅附近漁民、養殖戶會因涉及其生計自發爭奪資源,涉界地方政府也會相互角力。

  蘇魯線的焦點即在前三島,這裡是山東和江蘇兩省海珍品養殖基地。2007年7月,江蘇連云港市連云區政協在一份對前三島海珍品調研報告中稱,如 果前三島完全被日照「佔領」,「整個江蘇就再無真正的海珍品可言」,並強調如果失去前三島,連云港蘇北龍頭的地位也將失去。山東則認為,前三島是「海上山 東」戰略的咽喉要道,如果失去,嵐山、日照、青島三港向南的出海航道就將被切斷,對「海上山東」戰略也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雙方誰也不願放棄。

  而在蘇滬線,早在2002年年底,上海市海洋局為上海市政府提交的《長江北支口海域海洋自然環境調查匯報大綱》中就直接點明,爭議實質是「土地之爭」,焦點為顧園沙。

  該沙位於長江入海口北支口東端,是北支中面積最大的沙洲。2002年顧園沙測繪的面積為35.56平方公里,由於北支不斷淤積,顧園沙水下潛在發育的土地是出露面積的4倍。

  這對土地資源緊張的上海來說,「面積不算小」,上海海洋局在上述報告中稱顧園沙「經濟價值無可估量」。目前,顧園沙因為自然條件限制,暫時仍不 能大規模開發,僅有部分江蘇啟東漁民在沙洲上養殖。但如果能將顧園沙劃歸上海,「30年50年之後,(上海)還有後備土地」,一位在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工 作多年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

  2002年年底上海市海洋局為上海市提供的顧園沙劃界預選方案就有五種,其中兩套方案是將顧園沙一分為二,這兩套方案也被認為是「最可能的預選 方案」。但上述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他並不贊成將顧園沙「一分為二」的劃界方案,他認為這種方案會為今後的開發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同時沙 洲的面積和形狀變化較快,也可能為今後留下爭端隱患。

  這些制定的預選方案,與國家海洋局最後形成的方案不會有太大差異。「如果分歧很小,中央可以出面協調;但如果分歧太大,就沒有(協調)基礎」, 上述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根據中國《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若涉界省市不能在行政區域界線上達成協議的,將交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 府裁決。

  「你不能總拖下去,沒個底。」劉阿成向財新記者表示,一方面國家計劃應具有延續性,另一方面拖延下去也不會有新的證據推翻現有方案。

  2011年10月,國務院已經明確要求國家海洋局應於2011年年底前後完成界限報批工作,對尚未達成一致的省際海域行政區域界限,應提出調處 方案報國務院裁決。2012年9月3日,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海域和海島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江蘇已在今年將最終界限方案上交,等待國務院的裁定結 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79

伯南克最後講話看點:影響市場的新工具、懸而未決的大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07

美東時間本月3日,本月31日將屆滿卸任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做了任內最後一次重要講話。在這份24頁的演講稿中,伯南克為自己領導美聯儲期間採取的超常寬鬆措施辯護,對今年美國及全球增長感到樂觀。

他認為,美國政府需要讓財政政策配合貨幣政策促進增長,提到美聯儲今後能以回購利率這類新的利率為目標影響貨幣市場,未來華爾街會面臨更嚴格的銀行監管,但目前還不能確定是否過去的危機長期傷害了美國勞動者的生產力,解決這個謎題對美聯儲預計長期增長很重要。

業內擁有「美聯儲通訊社」(Fedwire)之稱的資深記者Jon Hilsenrath總結了伯南克「臨別講話」的5大看點:

1、美國經濟增長前景向好。

伯南克認為,過去4年經濟增長面臨的負面因素現在影響減弱,預計增長可能回升。

講話提到:

近期聯邦政府層面的財政政策依然有限制,但經濟增長受限的程度可能2014年有所下降,2015年甚至會進一步減少。

同時,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的預算形勢已經改善,再次大幅削減指出的需求降低。

房產泡沫破滅的後續影響也在減弱,按揭貸款利率上升了,房價卻反彈了,止贖房屋、拖欠按揭和市值不及按揭額的房屋數量均大幅下降。

美國家庭資產負債表明顯好轉,家庭負債降至幾十年來最低水平,借貸水平也有回升跡象,可能獲得按揭貸款仍面臨障礙。

企業財務狀況良好,大企業尤其如此。

今後幾個季度,房產市場回暖、財政限制減少以及持續貨幣寬鬆將使美國經濟增長受益。

2、暗示美國國會及白宮應負起促增長責任。

伯南克重申,聯邦政府的稅收與支出政策過去幾年限制性太強,已經抑制了經濟復甦。

講話提到:

2001年衰退期至今,美國增加就業者將近60萬人,當前復甦期內,政府用工減少約70萬人,就業崗位淨差額約130萬個。

同時政府投資也在減少,稅收又在增加。

長期的財政持續性固然是重要的目標,但近期過度緊縮的財政政策可能適得其反。

最重要的是,財政與貨幣政策背道而馳,若完全以財政政策為導向,復甦勢頭會比現在更弱。

可是,在利率很低的時候,當前政策混雜的問題尤為嚴重。

利率接近於零時,貨幣政策的空間更小。

利率維持低水平時,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可能效果更大,增加負債的成本更少。

如果政策更均衡,也可能避免超低利率產生的一些成本,比如無需犧牲就業和增長也可以穩定地融資。

3、生產力謎團難解,影響長期增長預期。

困擾美國前景的一大問題在於,過去幾年的經濟動盪是否長期摧毀了美國勞動者的生產力。

目前已知,過去7年裡,勞動者生產力的增長率有5年都不足2%。7年前這一增長率長期超過3%。

伯南克無法解釋,但列舉了可能有哪些成因:

這也許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後果,比如信貸吃緊遏制了創新和提高生產力的投資。

或者可能只是體現在銷售增長放緩,這導致企業減少密集使用資本和勞動力,甚至還可能源於錯誤衡量。

美國的生產力增長顯然也滯後於許多深受金融危機打擊的國外經濟體。

另一種可能是,生產力增長數據體現了與經濟衰退無關的長期趨勢。

解開這一生產力謎團的方法對我們制定長期增長預期很重要。

Hilsenrath指出,解答這個謎題對伯南克的繼任者耶倫(Janet Yellen)來說相當重要。

與生產力迅速增加的經濟體相比,生產力下滑的經濟體更容易通脹上升,經濟快速增長的能力更弱,預算產生的限制影響也更大。

美联储, FOMC, 伯南克, QE, 利率,美国,生产力

4、美聯儲會利用新的政策目標。

金融危機以前,美聯儲以聯邦基金利率這一短期利率為目標。

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使銀行系統的聯邦準備金規模大增,也變得更難以控制短期利率。

今後如希望收緊信貸,美聯儲可能要將目標利率換做其他利率,如向銀行支付準備金利息的利率,在信用市場交易證券的利率——所謂回購利率。

講話介紹:

美聯儲現在擁有有效的工具,在條件有保障時,能無需依靠出售資產就讓政策恢復正常。

可能上調超額準備金的利率,這將會給短期利率帶來上行壓力。

美聯儲還能利用其他工具,如固定利率的隔夜逆回購協議、定期存款或定期回購協議。

如經證實有必要,將用這類方式減少銀行的準備金,嚴格控制貨幣市場的利率。

因此,在適當時候,美聯儲將能再度主要通過調節短期政策利率推行貨幣政策。

但可能美聯儲操作框架的某些方面會有變化。

不久的將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會考慮這一問題,將考慮到從資產負債表擴大和管理利率新工具中吸取的經驗。

5、美聯儲會增強銀行業監管

伯南克制定了美聯儲推出新規的日程,以避免今後出現金融恐慌。

這些規定包括,隨著經濟進一步擴張,對銀行的資本要求限制會更多,按揭貸款的貸款與價值比要求更高。

講話指出,美聯儲可能使用哪些工具:

潛在的宏觀審慎估值工具可能用來解決正在出現的金融失衡,它們是另一類優先使用的選擇。

比如新的巴塞爾III監管資本框架包括反週期性資本緩衝,它可能有助於在刺激信貸增長時讓金融界內部增強恢復力。

對於上述方式及週期敏感性按揭貸款的貸款與價值比等其他監管工具,美聯儲的工作人員正在調查操作可能性。

多個發達及新興市場經濟體已經採用這類措施,他們的經驗應該有指導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95

新總理提名懸而未決 伊拉克走向分裂邊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566

美國、聯合國、伊朗和伊拉克的什葉派神職人員集體向伊拉克政客施壓,要求他們盡快組建新聯合政府,防止國家分裂。然而,在周二的伊拉克新議會第一次會議上,什葉派卻沒能提出替換馬利基總理的人選,這將伊拉克推向了分裂的邊緣。 因什葉派沒能提出新任總理人選,在伊拉克新議會第一次會議上,遜尼派和庫爾德人拒絕在休息後返回議會。議會不太可能會在一周內再次會面,這讓伊拉克陷入了政治僵局。 依據薩達姆政權倒臺後建立的政治體系,首相將由什葉派多數派成員出任,遜尼派和庫爾德人將分別出任議長及具有象征意味的總統。 什葉派政黨集團National Alliance近日多次會面,商討總理候選人事宜。但迄今尚未就繼續推選馬利基或是其他候選人達成一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議員在休會後返回議會。遜尼派政黨表示在什葉派推選總理前,不會推出議長候選人。庫爾德人也沒有提名總統。 遜尼派政治領袖、前議長Osama al-Nujaifi警告稱, 沒有合適的政治解決方案,槍炮聲將變得響亮,而伊拉克將陷入黑洞。如果新總理能推出新政策,我們將樂於配合。反之,國家的情況將變得更加糟糕。 什葉派議員則試圖指責轉移到遜尼派和庫爾德人身上。他們表示,依據憲法程序,總理應在總統、議長之後任命。 依據憲法,在選出新議長前,議會最年長的成員Mehdi al-Hafidh將暫代議長職務。他表示,下次議會會議將在一個星期後舉行。 然而,混亂的局勢已經讓伊拉克無法承受進一步的延遲。 三周來,政府軍一直在與ISIL作戰。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本周,ISIL將名字縮短為Islamic State,並宣布正式在伊拉克敘利亞境內建一個伊斯蘭“哈里發”(caliphate 即伊斯蘭帝國)。該集團領袖Abu Bakr al-Baghdadi周二發誓將將對全球範圍內傷害穆斯林的行為給予報複。 戰火已經席卷到了位於巴格達北部的Tikrit。ISIL已經控制了巴格達西部郊區。巴格達西部的Jihad區發生爆炸事件,造成兩人死亡、六人受傷。聯合國表示,僅6月就有超過2400名伊拉克人被殺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73

慈善信托邁入加速期  稅收優惠、收費制度尚“懸而未決”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的落地對於信托機構而言按下了“業務創新”的開關。大量信托機構終於擺脫了在信托計劃中“類公益信托”和“公益類信托”等字眼,名正言順地以慈善信托受托人身份出現。

同時,基於在資產管理領域“術業專攻”的優勢,大量信托機構紛紛試水慈善信托,一方面滿足信托公司新老高凈值客戶表達愛心、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以公益替代營銷等大量需求。另一方面,順應此前銀監會下發“99號文”的轉型方向,慈善信托成為信托機構業務轉型的支撐點之一,並有望在未來走上市場化運作路徑,扮演信托公益盈利來源的角色。

但第一財經記者也註意到,慈善信托依舊面臨著包括慈善組織參與有限、稅收優惠制度尚未落地、配套制度仍待出臺、用戶市場教育尚處初期、市場化運作還未成形等諸多現實問題。大量信托機構依然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只是這次的“石頭”看得見、摸得著。

托管人信托公司主導

《慈善法》第四十六條指出,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可以由委托人確定其信賴的慈善組織或者信托公司擔任。但是,從目前市場中已經推出的慈善信托計劃可以發現,委托人無一例外均選擇了信托公司,至今尚無慈善組織出面。

作為慈善組織代表的紅十字會、基金會等社會慈善組織尚未重圓破碎的信任,高凈值人群卻亟須新的通道表達愛心。而《慈善法》的落地破除多項實際操作層面的障礙,順利喚醒了沈睡多年的慈善信托。終於“浮出水面”的慈善信托讓“委托之手”無一例外地伸向了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擁有金牌牌照,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上海信托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監管意味著信托公司會對委托人捐贈的善款以及放置在信托計劃中的資金進行完整且詳實的信息披露,並且聘請外部監察機構與監管部門打造聯合監管架構,鑄造破除當前慈善捐贈“不信任”的利器。

此外,相對慈善組織,作為資產管理機構,信托機構對資金的增值保值運作的專業性也已經在過往的主營業務推進中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在慈善信托運作過程中要將基金會等慈善組織排除在外。“基金會在項目篩選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專業性。”上述上海信托人士對記者透露,未來上海信托將聯合上海眼盲中心和兒童基金會,共同在醫療領域舉辦針對貧困家庭斜視兒童的慈善活動。該人士解釋道之所以選擇這個項目緣於斜視在我國沒有進入醫保體制。

委托人將捐贈資金給到上海信托,進而負責具體的協調和資金控制,但是具體的操作則由上海眼盲中心具體負責,通過其特有的社區、學校等渠道篩選、匯集需要幫助的兒童名單。其中,信托機構的入駐使得“控費”得到改善,引入資金多元化。

據了解,在這之前,上海信托已在教育、藝術文化領域陸續成立了信托計劃,通過邀請雲南教師到滬參加培訓項目、重建希望小學校舍、扶持藝術傳播等項目進行公益踐行。

《慈善法》落地後,已經具備受托人資格的慈善組織除基金會外,還包括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獲得慈善組織身份的機構。

但是這些機構無一例外都面臨著相對尷尬的局面。造成尷尬的局面除在增值保值、資產獨立性等因素決定外,另一核心因素為由於慈善組織在商業銀行層面監管缺位,無法開設專項資金賬戶。

就在《慈善法》落地的三天前,8月29日,民政部、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做好慈善信托備案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關於慈善信托受托人按照《慈善法》規定向民政部門提出備案申請的機構應提交的材料中,第五條為開立慈善信托專用資金賬戶證明、商業銀行資金保管協議。

稅收優惠缺位

“與基金會合作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開票’。”一位信托公司項目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只有通過基金會才能開票。“開票”背後是信托公司對於稅收優惠制度尚未落地的無奈。

捐贈的稅收優惠始終明晰,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個人所得稅中,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的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但信托機構卻與此優惠政策“無緣”。

而在上海信托看來,可以預期未來在慈善信托的配套法規出臺將會對稅收優惠問題進行完善。

“法律明確指出,沒有備案的將不享受稅收優惠,那麽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通過備案的信托公司未來或將成為享受稅收優惠的主體。”該人士表示。

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周天林也指出,《慈善法》落地後稅收優惠制度的配套暫時未跟上,未來稅務局應該出具相關文件。“信托稅制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包含契稅、所得稅、增值稅等,範圍較廣,我國對於信托稅制的研究始終沒有落地。”周天林說。

而這也間接導致了目前慈善信托更多的運作主體為資金性慈善信托而非財產性慈善信托。因為一旦包含股權、房產、不動產在內的財產註入慈善信托,必然帶來財產轉移。與此同時,信托的成立以過戶為要件,過戶必然涉及財產交易費用。由此,股權交割、地產交割伴隨的無疑是重稅。

《慈善法》的落地讓信托公司擔任受托人,享受了明確的法律地位。此外,項目成立由過去的審批制變為了備案制,慈善信托項目的立項也獲得了質的突破。“受托人應當在慈善信托文件簽訂之日起七日內,將相關文件向受托人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周天林介紹。

自此,民政部門以及銀監會成為了項目備案過程中的兩大明確主體。但記者了解到,備案制距離具體落地仍然有一段路要走。據悉,目前上海相關區域民政局尚未備案過任何一單慈善信托。

“對於民政局而言想要找到一條很好的路,未來配套的規則、監管層面具體操作性的細節等諸多內容仍需要準備,此外銀監會、信托公司、民政局三方的磨合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周天林表示,目前更多的信托機構是搶在《慈善法》落地的時間窗口期宣布相關規劃,但是從慈善信托的首期資金募集到最終達到慈善目的,中間還有漫長的過程。

市場化收費將成必然趨勢

在信托業過去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信托行業總共經歷了6-7次整頓,在傳統業務模式難以為繼,新業務模式尚未建立的行業現狀下,2016年成為了“轉型元年”。

然而轉型並非是盲目轉型,此前銀監會已經通過“99號文”給出了明細的方向。其中包括家族信托和公益信托。《慈善法》的出臺明確了慈善信托屬於公益信托,讓更多的信托公司找到了信托轉型的“抓手”和“落腳點”。

上海信托指出,慈善信托將成為家族信托業務轉型的突破點。通過解決高凈值客戶附加的慈善問題,“單邊突破”化解家族信托與慈善信托常年以來面對的信任問題。

“作為委托人回饋社會的一種心願,慈善信托作為構成家族信托的組成部分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周天林表示,在具體落地的過程中,家族信托與慈善信托是構成母子信托關系、還是並行信托形式則由未來當事人的創新理念所決定。委托人提出相關需求,信托公司在滿足該產品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產品設計,隨後監管部門審查信托產品的金融邊界並進行備案。

縱觀當前已經提出或者規劃提出的信托產品,一方面大部分信托公司仍然未對委托人實施收費,另一方面,即便將已搶首單的10多家信托公司規模加總,仍然是一個較小的體量。

在市場空間可期的前提下,如何糾正“公益=免費”的觀念,在合理收費的前提下,讓慈善信托走上市場化道路,仍待破題。根據《信托法》規定,作為信托產品的一種,慈善信托的收費上限為8‰。

相比傳統捐贈方式,慈善信托的個性化、定制化特性必然需要管理資金的投入。有業內人士指出,依照慈善信托未來的市場空間,即便信托公司設立子公司專人專事也不為過。一旦慈善信托實現規模化運作,那麽就要做到投入產出比相匹配。

“信托公司也是經營單位,免費只是暫時性的,合理覆蓋成本的收費以及市場化運作才是長期發展趨勢。”周天林進一步表示,慈善信托要比營業信托收費低才能符合慈善信托的目的。“在國外以大學基金等慈善信托運營主體為例,除慈善事業之外,其還利用其它資金做經營性資金運作以覆蓋成本。”周天林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70

史上最官司纏身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卷入4000多起訴訟,至少75起未決

今年6月16日,是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參加美國總統選舉的一周年紀念日,但他卻從競選活動中抽出身來,在法庭上宣誓作證。

起因是在他發表有關墨西哥移民的爭議性言論之後,明星大廚傑弗里·紮卡里安(Geoffrey Zakarian)和何塞•安德列斯(José Andrés)撤回了原定在特朗普酒店開設餐館的交易。特朗普因此將兩人告上法庭。

這至少是特朗普第三次從競選活動中抽身上庭了。

現在,距大選日只剩下不到兩周時間,而在4000多起牽涉到特朗普及其業務的官司中,至少有75起仍然未決。

RealClearPolitics綜合美國民調數據顯示,在大多數民調中,特朗普的支持率都顯著低於希拉里,至少落後5個百分點。特朗普勝出的希望日趨渺茫,但假定特朗普當選,這些官司也不會一筆勾銷。他並不享受豁免權,還可能會被要求提供證詞,甚或在公開庭審中出庭作證。

除了告別人,特朗普也被很多人告。其中,紐約市的特朗普蘇荷酒店(Trump SoHo Hotel)拒不向餐飲服務商支付服務費一案,就將於大選日前一天開庭審理。

仿佛還嫌官司不夠多似的,近日,在賓州葛底斯堡發表演講,闡述自己當選總統後的“百日新政”時,特朗普還揚言,要起訴所有稱他性騷擾的女性,說她們全在說謊。

“一言不合”就起訴

《今日美國》(USA Today)的記者們花了六個多月的時間,收集特朗普及其公司所涉及的4000多起訴訟的案卷。他們造訪全美各地的法院,調查法庭文件,聯系律師。在整理過程中,一些規律開始浮現。

比如,特朗普常常不肯放過雞毛蒜皮的小爭執,不惜投入巨大的財力和精力,跟資源有限的對手對著幹。

他還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欠勞工、雇員和小商戶的報酬,如果他們想追回損失,就只能花費時間和法律費用。

至少有60起官司涉及特朗普拖欠,告他的包括油漆工、玻璃制造商、房產經紀、調酒師、度假村小時工,甚至有他自己雇傭的律師。

另在至少20起互相獨立的官司中,原告都指控特朗普及其公司的經理歧視女性,忽略性騷擾投訴,甚至本身就是性騷擾者。

另一個規律是,特朗普通常一言不合,就以起訴相要挾。“我要告你”,是特朗普在“造一堵墻”之前最常用的口頭禪。

不過經分析發現,對於這種口頭上的爭執,他很少說告就告,而且真告了也通常以失敗收場。唯一一次勝利是指控賓夕法尼亞小姐誹謗,最後仲裁庭做出了賓州小姐向特朗普的“環球小姐”組織賠償500萬美元的決定。

事關重大的欺詐官司

在特朗普的官司之中,最棘手的可能會是“特朗普大學”案。

之前的學生們發起了兩起集體訴訟,指控這所營利性教育機構收取最高3.5萬美元的學費,但嚴重誇大授課課程的價值。

特朗普已經就此提供書面證詞,並有意弱化了自己在特朗普大學中扮演的角色,但他還是有可能被要求出庭作證。

雖然這些都是民事訴訟,但一些法學專家指出,法院最終還有可能認定特朗普大學乃至特朗普本人存在詐騙行為。而哪怕只是民事法庭的認定,國會都可以據此考慮彈劾程序。

潛在利益沖突

要是這些未決官司與總統職位發生利益沖突,到時候就比較難辦了。

比如,他的司法任命會不會受到這些官司的影響?律師、涉案各方乃至法官會不會為了討好特朗普,使審判結果受到影響?

又比如,特朗普正在華盛頓特區開發的老郵局大樓(Old Post Office)是一座歷史建築物,受聯邦政府管轄,由聯邦政府租用給他,涉及到這一開發項目的官司就可能牽涉政府官員。

與此同時,希拉里·克林頓也面臨約30件未決的民事官司,其中包括涉及到“郵件門”醜聞的官司。但絕大部分都不會被受理,因為幾乎每一樁都與希拉里的公職有關,而且被告名單往往很長,她只是其中之一。

分心因素

這些未決官司在審理過程中,通常會抖出很多私人財務等方面的記錄,並公之於眾。就算特朗普什麽都沒有做錯,這類內幕信息也有可能被政治對手揪住不放,用來給他造成難堪,或者被用作政治上的把柄。

當初,尼克松政府就曾官司、醜聞纏身,並且欲蓋彌彰,使尼克松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在任期內辭職的總統。

比爾·克林頓則曾卷入白水事件、保拉·瓊斯(Paula Jones)案,以及最後的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案。1998年時,比爾·克林頓曾經因為萊溫斯基案,在大陪審團面前作證。

“因為克林頓的最高法院案子(保拉·瓊斯案),美國總統不再免於民事訴訟的幹擾,”紐約大學法學教授薩繆爾·艾薩克哈羅夫(Samuel Issacharoff)說,“如果總統被傳作證,這時候中東爆發動亂,法院只可能會推遲一下。在總統任期內,這些事情絕對是巨大的分心因素。”

特朗普的法律總顧問阿蘭·加騰(Alan Garten)有意弱化了這些官司的嚴重性。

加騰說,在目前未決的官司中,只有30起是比較重要的。其他都是特朗普旗下業務所涉及的普通官司,或雞毛蒜皮,或註定不會立案。“我們是一家正在經營的公司,不論他當選與否,我們都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所有官司——在法律面前,其最終結果不會有任何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74

【展望2017】破解股市三大懸而未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輪回。2015年,資本市場經歷大刀闊斧推改革、欣欣而上股指飆漲,但意外杠桿爆破趨勢逆轉,之後是持續至今的矯枉糾偏。經過2016年的基礎維護、固本培元之後,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目標再次被提上改革日程。

展望2017年,多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都將迎來答案,首當其沖的是註冊制實施與股指期貨“松綁”。股票發行制度是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雖然註冊制實施已獲人大授權,但是仍需完成《證券法》修訂,來保障上市、退市各個環節在嚴格的法規下運行。隨著市場機制的恢複和完善,新三板轉板、A股納入MSCI等也有望在新的一年取得實質進展。

註冊制落地:概率大增

在2016年初A股陷於“熔斷”鬧劇時,市場各方對監管層推動改革的預期大大降低。特別是證監會“主席團”大換血,彼時看註冊制實施似乎遙遙無期。但是2016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在新股發行和市場監管兩大領域的動作,讓註冊制在2017年加速落地成為可能。

首先是IPO大提速,自2016年11月以來更是一周一批,持續平穩放行。與此同時,投資者打新熱情不減,企業發行市盈率未出現明顯降低,股指反應平穩。

截至2016年12月29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依然有731家,其中,已過會44家,未過687會家。雖然排隊企業數量依然居高不下,但是可以看到企業上市周期大大縮短,且已過會企業的積壓情況已經大大緩解。排隊企業多的另一面恰恰是上市速度加快吸引了更多新申報企業。

註冊制實施的兩大前提,一是IPO堰塞湖消解,“入口”通暢;二是事中事後監管要跟上。與以往常常出現的“運動式”、“偶發性”監管不同,2016年證監會將監管及處罰也予以常態化。證監會稽查部門與地方證監局、交易所以及協會相互配合,從日常線索發現、立案調查,再到監管處罰,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事中事後監管鏈條。

日常監管全面覆蓋的同時,監管層還針對違法案件頻發的領域安排專項檢查,截至目前已經開展了包括針對會計師、評估機構等中介機構違法違規、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市場操縱違法行為、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違法行為等4批專項執法行動,覆蓋發行企業、上市公司、中介機構以及其他市場參與者。

據證監會發言人鄧舸2016年12月30日通報,2016年全年處罰案件達到183起,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218份,較去年增長21%,罰沒款共計42.83億元,較去年增長288%,對38人實施市場禁入,較去年增長81%。行政處罰決定數量、罰沒款金額均創歷史新高,市場禁入人數也達到歷史峰值。

2015年底國務院有關註冊制實施的授權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註冊制實施不再有法律障礙。根據安排,授權期為2年,自2016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底。截至目前,授權有效期已過近半。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層在推進市場改革方面的決心並沒有放松。2016年12月30日,鄧舸在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證監會2016年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資本市場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圍繞“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的總體要求推進各項改革發展舉措。

另外,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全系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上亦強調,要立足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不動搖,對市場亂象要始終有刮骨療毒、猛藥去屙的決心和魄力,切實維護好資本市場公開、公平、公正。

“產能過剩與市場流動性泛濫並存,資本過剩與資產荒同時並存,IPO加速擴容:一方面可以滿足市場對新股的巨大需求,將過剩資本與流動性導入實體經濟,支持工業強基、實業興邦戰略;另一方面,人大授權註冊制改革時間僅剩一年,我們必須加速推進IPO市場化,並主動與註冊制全面對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2016年12月30日也撰文稱,2017年註冊制改革落地實施將是大概率事件。

雖然已獲授權,但股票發行制度作為市場基礎性制度,影響資本市場方方面面,只有全面完成《證券法》修訂,才能在上市、退市等各個環節徹底理順,對監管和處罰提供完善保障。

《證券法》修訂草案2015年4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一審,之後二審遲遲未能進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烏日圖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全國人大對國務院的有關授權不會影響《證券法》的修訂進程,《證券法》還要如期進行修訂。不過,直到2016年12月全年最後一次全國人大常委會,依然沒有安排《證券法》修訂草案的二審。

按照2015年初的規劃,將改革創業板,建立新三板向創業板的轉板機制,企業可以不經過IPO實現在交易所市場上市。雖然新三板分層為轉板提供了基礎,但是《證券法》不修,轉板亦沒有可能。現行法律未規定除IPO之外的其他上市方式,另外為防止監管套利,各上市方式也必須保證統一的門檻。所以註冊制、修法、轉板,一脈相承,改革需要系統推進。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監管層已經在有意“統一標準”。2016年12月30日證監會發布公告,要求資本市場有關主體實施新審計報告相關準則,其中特別提到創新層掛牌企業與滬深交易所公司執行統一的新審計報告準則。

期指松綁:呼之欲出

有人形容2017年的經濟環境是“黑天鵝湖”,風險無處不在。作為股票市場套保和套利的主要手段,股指期貨卻仍然受到嚴格限制。自2015年下半年至今,業界和學界一直在進行探討和論證。值得關註的是,近期監管層的種種舉動正透露出期指松綁的信號。

2015年7月至9月,中金所連續出臺措施限制股指期貨開倉、提高保證金、限制交易量,股指期貨成交額迅速萎縮,幾乎失去風險管理與價格發現功能。當時股指期貨受到的指控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過度投機對現貨市場產生助漲助跌影響,二是惡意做空、利用股指期貨進行跨期現市場操縱。

對違法者應依法進行打擊,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市場更多爭議是對前者,即股指期貨市場是否應該為現貨暴跌擔責。

2015年12月4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說,此次股市異常波動,各方對股指期貨爭論比較多,希望市場各方加強對股指期貨功能作用的研究評估,以利於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股指期貨的作用,遏制過度投機,發揮好股指期貨管理風險、價格發現的正常功能。

一年之後,2016年12月3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對於中金所及市場各方高度關註的股指期貨,他只字未提。不過,對於下半年商品期貨市場出現的價格飆漲,他表示確實存在“領漲領跌”,但這是價格快速調整、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表現,透露出監管層對市場波動更高的包容性。

監管層雖未表態,但期貨大會期間,業界、學界卻仍然進行了熱烈討論,主流觀點認為股指期貨市場對現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具有重要作用,以股指期貨為代表的做空機制對股票市場而言必不可缺。

比如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乾認為,做空機制可以幫助現貨市場完善交易機制,但是,融券很難發展,因此要重視股指期貨。

“從全世界來看,融券都是相對來講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全世界各個市場融資融券的成本都比較高,這個在中國的成本是尤其高,”他分析,因為我國實行非規範的會員制度,導致券商券源不足,而非規範的會員制度是為了應對90年代發生的券商隨意挪用客戶資金所設立的制度,短期內很難改變。而股指期貨推出以來交易量非常大,這是因為市場確實存在做空需求。同時,他還通過樣本分析進行研究論證,最終統計結果證明,股指期貨受限降低了現貨市場交易質量。

作為股指期貨的“大本營”,中金所也一直在呼籲期指松綁。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戎誌平2016年12月初也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持續八年的超長貨幣寬松使金融市場積累了巨大的風險,各類隱性風險逐漸顯性化要素價格波動、內外市場聯動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積極共振,風險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起步晚、發展慢、品種少、功能發揮還不充分。

對比可以看到,在場內衍生品數量上,截至2015年底,美國僅CME一家交易所集團就有188個金融衍生品;德國也有265個場內金融衍生品,是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之一;巴西、俄羅斯、印度三個金磚國家金融衍生品數量也分別為46、42和62個,而且他們不但有期貨,還有期權。“作為全球經濟總量第二的中國,我國只有五個金融期貨產品和一個ETF期權。”戎誌平認為,對衍生品市場而言,發展不足仍是主要問題。

不過,近期監管層的多項舉動都向市場透露出“期指松綁”信號。2016年12月18日,劉士余出席大商所第六次會員大會時稱,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已經高度融入國際市場並正在進行高水平的雙向開放,但期貨市場的體量和質量與我國的實體經濟規模和國際經濟地位並不相稱。

2016年12月19日~20日,方星海出席證監會派出機構期貨監管幹部培訓班,要求交易所及期貨公司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市場功能,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議期間,還邀請專家就境外衍生品市場監管和發展情況、產業企業運用期貨衍生品情況等進行了講解。

當日培訓班上傳出消息稱,股指期貨松綁已獲高層支持,證監會未對該消息正面回應,不過23日,劉士余、方星海如此前傳言所述,赴上海到中金所總部調研,由於中金所的特殊角色,期指松綁仿佛呼之欲出。

2016年12月29日,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專門撰寫報告稱,當前股指期貨未能較好發揮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功能,從2015年9月2日至今,期現價差圍繞均值-41.0在(-400.0,7.0)區間內大幅波動,股指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遭到削弱。

從期指松綁條件來看,若要股指期貨松綁,需較穩定的市場環境配合。目前A股進入階段性休整期,上證綜指回落至3100點附近,整體上市場環境較為穩定,股指期貨松綁的條件已初步具備。參考日本經驗和股指期貨交易收緊流程,股指期貨松綁更趨於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松綁流程應是一系列組合拳,對交易手數、保證金、手續費進行相應調整。

松綁之後,他預計股指期貨貼水狀態將逐步恢複正常,同時松綁將強化股指期貨的風險管理功能,利於吸引資金流入。投機者參與期貨市場,將增加交易量和流動性,提供套保者所需的風險資金,實現套保者期望的風險轉移,使現貨和期貨價格變化步調趨一致。

A股入MSCI:6月再戰

2017年國際經濟環境更加複雜,但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方向不可逆轉。A股納入MSCI,已不僅僅是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一種境內投資的方式,更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對接國際標準的象征。

在2016年12月初深港通開通儀式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也明確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26年來的經驗證明,只有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才能保持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才能真正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

三次沖關,三次失敗,舊障礙清除,新問題又來。事實證明,贏得A股納入明晟公司(MSCI,即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新興市場指數的入場券並非易事。根據明晟公司2016年6月的公告,MSCI 將繼續保留中國 A 股在 2017 年納入新興市場的審核名單上。這也就意味著,A股沖關在新的一年還將繼續,按照慣例6月份仍是一個關鍵時點。

監管層在推動A股加入MSCI方面似乎表現出一種“執念”,那麽加入國際指數真有那麽重要?

據國金證券李立峰統計,MSCI是國際投資風向標,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采用最多的基準指數。在北美及亞洲,超過90%的機構性國際股本資產以MSCI指數為標的;2/3的歐洲大陸基金經理追蹤MSCI指數;97%的全球頂級資管以MSCI指數為基準。截至2015年底,MSCI客戶遍布86個國家,共6400家;全球追蹤MSCI指數的資產規模達到10.5萬億美元。

MSCI市場指數體系包括三大族,即發達市場指數、新興市場指數、前沿市場指數,A股將要納入的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MSCI指數體系中的重要一支,其市值占全球市場市值的10%。

監管層對MSCI的影響也早有重視。2006年8月,證監會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完善,其中一個考慮就是通過完善QFII制度提升A股納入MSCI的可能性。因為參照20世紀80年代臺灣、韓國和印度的案例,都是在推行QFII制度後,股市先後被納入MSCI。特別是臺灣在納入之後3年,外資流入即出現爆發性增長,以指數化被動管理的資產管理機構也紛紛進入臺灣市場。

A股首次沖關始於2013年,MSCI在6月宣布就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啟動全球征詢,A股首次入選MSCI“潛在升級市場觀察的名單”。2014年3月,明晟公司再次表示就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計劃路線圖事宜征詢全球投資界反饋意見,為了推動盡快納入,中國證監會與明晟公司持續溝通,對相關方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與外匯、財稅等部門溝通解決。

首次沖關的結果是失敗——2014年6月MSCI宣布暫不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隨後證監會與MSCI、富時兩家指數公司,以及部分國際機構投資者進行了面對面交流,溝通規則和技術細節,隨後證監會與財政部、國稅總局聯合發布《關於QFII和RQFII取得中國境內的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的通知》,對QFII和RQFII所得稅政策予以明確。

二次沖關依然沒有成功——2015年6月10日MSCI宣布暫未將A股納入指數,並提出一系列有待解決的問題,包括額度分配程序、資本流動限制和投資收益所有權等問題。隨後,中國證監會與明晟公司組建聯合工作組,共同有針對性的解決阻礙A股納入的問題。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上述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是在MSCI在2016年4月的征詢文件中又提出了新的問題,一是A股公司呈現停牌任意性,因為“股災”期間出現大規模自願停牌現象,MSCI認為這將影響正常交易,會引發流動性問題。隨後證監會完善了停牌制度,這一障礙基本消除。另一個問題是針對交易所層面對境外設立A股衍生品需要進行審批的機制,這一問題尚有待解決。

三次沖關再次失敗——2016年6月15日MSCI宣布延遲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但會繼續保持A股在審核名單上。MSCI全球研究主管Remy Briand隨後對媒體表示,多項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是仍然存在多項限制。根據他的表態,假如 A 股市場準入狀況在 2017 年 6 月之前出現顯著的積極進展,MSCI 不排除在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的例行周期之外提前公布納入A 股的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10

法國大選兵臨城下:候選人太多,未決選民很糾結

“我不投票,沒有一個候選人讓我滿意,我放棄。”

在巴黎街頭,第一財經記者的街頭采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度,在被禮貌詢問要求采訪的30多名市民中,有近乎85%的人婉拒了記者。而願意接受采訪的人中,猶豫不決的又占了多數。

一位市民對記者說: “總統大選總是很激動人心的時刻,但很遺憾對於今年的大選我一點都不期待。”另一位市民也是頗為糾結: “ 所有候選人的政治綱領一直在變,我選擇的是最適合的綱領,而不是某個候選人,所以還沒有決定投給誰。”

四月溫和的陽光下,散漫的巴黎街頭匆忙的人群,顯得有些迷茫或者毫不在意。

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將於4月23日周日在法國各地舉行。一共有11位候選人將出現在選民的選票上。目前從支持率來看,主要候選人從最開始的三足鼎立,發展到了四強爭霸。根據法國哈里斯交互式電視臺的選前最後民調顯示,被稱為“黑馬”的獨立候選人馬克龍以25%領先,極右翼候選人勒龐以22%位居第二,新近異軍突起的極左翼候選人梅郎雄和“空餉門”醜聞纏身的中右翼候選人菲永不分上下,都以19%的支持率名列第三。

60年來最難預測的大選

這次選情異常撲朔迷離的總統大選,被學者稱為“法國1958年以來最難預測的一次”。法國社會面臨的問題,正是整個歐洲現在所面臨的。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疲弱、難民問題、種族沖突、恐怖襲擊,令很多法國人內心充滿抱怨,對生存狀態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滿,對精英決策層的失望日益增加。 而法國作為歐洲最主要經濟體之一,其大選結果不僅影響著該國的命運,同時也影響著整個歐盟政治和經濟的走向。

第一財經記者在巴黎采訪了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秘書長漢斯·斯塔克(Hans Stark)。他認為:“法國的主要問題包括移民問題以及民族認同感,但同時也有就業問題,以及過去幾年我們見證著經濟環境在去工業化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我認為增加就業是首要的,同時為商業、制造業制定新的經濟政策也是必要的。”

勒龐是否會贏?

作為一場一個國家內部的總統大選,之所以會引來前所未有的全球關註,最主要的原因是極右翼候選人勒龐的極端政治思想在法國的散布並獲得支持。她在法國受歡迎程度之高,表明了法國社會中反對歐盟、反建制、民粹主義勢力在英國退歐、特朗普當選的全球政治大背景下的繼續發酵。在經濟政策上,勒龐認為應有序退出歐元區,重新啟用法國法郎,同時她提倡實施保護主義政策,對抗全球化。當然,由於這些主張對法國和歐盟經濟帶來危害,一直以來也受到了法國主流社會的強烈抵制和回擊。

在斯塔克看來,勒龐主張法國離開歐盟的想法並不被大多數人接受,“她的支持者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法,但幾乎所有的法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認為,如果法國像英國那樣離開歐盟,經濟前景將非常灰暗,法國非常有可能出現經濟衰退以及出現完全無法預測的經濟後果”。

從最新民調來看,勒龐與馬克龍仍是最有希望進入第二輪的候選人。但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劉學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兩人的政治主張各有特色,但恐怕都不是領導法國的最佳人選。他說:“勒龐排斥移民的觀點在法國並非主流,所以始終受到很大的抵制,其他黨派從來都不跟她聯合在一起。她始終是孤軍奮戰。”

在劉學偉看來,馬克龍這匹“黑馬”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他的確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火爆起來,他的政黨到現在才成立了一年多,他的觀點相當溫和,形象也非常有吸引力;但馬克龍也有缺點,主要體現在他的前進黨成立時間短、經驗不足,沒有足夠的地方勢力,他一個人管理整個國家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團隊。”

大多數法國民眾不願脫歐

雖然從勒龐支持率高企這個現象來看,法國希望離開歐盟的意願在民眾中有一定基礎,但絕非全部。記者在巴黎的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的法國民眾是不願意“脫歐”的。

“如果我投票,會投給支持法國留在歐盟的候選人。我認為歐盟能帶來機會;我為英國離開歐盟感到遺憾。”一位巴黎市民告訴記者。還有市民表示:“歐洲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團結在一起會變得更強大,才足以與美國、中國、印度這樣的大國和大的經濟體抗衡。”

離開大選日還有最後2天,當地時間,4月20日晚9點不到,巴黎最著名的商業大街香榭麗舍大街發生槍擊案,造成1名警察身亡,一名襲擊者被擊斃。香舍麗榭大街關閉一段時間。法國警方表示,已經調動全部力量,嚴陣以待周末的大選。而原定於當地時間4月21日中午舉行的馬克龍最後一次競選集會活動被取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31

久拖未決的話題即將啟動 WTO改革將向何處

再過十多天,目前處於夏休期的日內瓦,將恢複到文山會海的本色。而在即將到來的多項議程中,一個久拖未決的話題亦將再次啟動:是否改革世界貿易組織(WTO)以重振多邊貿易治理機制。

自從今年4月,帶著改革任務而來的美國駐WTO大使丹尼斯·謝伊(Dennis Shea)到達日內瓦以來,中美已經在重要例行會議中,經歷多輪爭論。在多場關於各自貿易措施及模式的爭論背後,是越來越衰微的WTO和全球貿易體系的微妙變化。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的,並分析自4月份以來最重要的中美交鋒場合,所有在該議題下發言國家的材料顯示,各國的態度,伴隨近期國際貿易時局流轉,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7月上旬,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組織的專家委員會出爐了一份題為《重振WTO的多邊治理》的報告(下稱《改革報告》),已在主要成員中進行交流,並面交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其中一位參與報告出爐的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各方(包括中美歐)關於WTO改革最大的分歧還是在發展模式和管理制度上。

針對這些改革建議,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傑佛里·肖特(Jeffrey Schott)對第一財經記者評論說,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工作計劃中,WTO處於非常靠後的位置,沒有重建新體制的戰略。“事實上,謝伊入選的最大任務,並非去改革WTO,而是批評中國。”

美國派到WTO的是何許人

要了解此輪美國面向全球發起的貿易爭端的目的之一,是不是要革新WTO,到底要如何革新?首先得要了解謝伊的來歷。

自去年7月被提名後,謝伊便引起輿論的廣泛關註。直到今年3月1日,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才確認了謝伊作為美國駐WTO大使的任命,而該職位在特朗普政府第一年時一直處於空缺狀態。

“WTO已經從一個以促進主權國家談判的論壇為主要功能的機構,轉向為一個以訴訟為中心的機構。”謝伊在今年1月的聽證會上向議員們表示,“如果(我的任命)得到你們的確認,我認為WTO的機構改革將成為美國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位日內瓦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描述了謝伊在WTO總理事會(最重要的例行會議)首秀的緊張。當地時間5月8日,中國首次在該會議上提出多項議題,包括推進上訴機構成員遴選、對美國“232調查”和“301調查”進展的關切等。當謝伊就第一個議題準備最後反駁發言時,因不熟悉流程,他在本該發言時卻臨時離開會場,讓全體代表等了好幾分鐘,他才回來。“大家都在笑,不會臨陣脫逃了吧。”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特朗普的內閣,主要是他本人說了算。在傑佛里·肖特看來,謝伊並沒有處理國際貿易議題的經驗及能力,其過去的工作經驗就是批評中國。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對謝伊曾擔任了十年的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印象頗深。自2012年以來,謝伊不是擔任該機構的主席就是擔任副主席。該組織成立於2000年10月30日,也就是中國入世前夕,主要由12名從參眾兩院中選拔出的議員擔任。

屠新泉回憶說,該機構是國會任命的特別委員會,因當時美國克林頓政府批準中國入世相關文件,對批評中國的國會議員做出妥協而成立的,大多數成員並沒有相關的專業背景。

2001年12月,美國總統布什簽署命令,正式宣布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困擾美中貿易關系20多年的一個難題由此結束。

前述日內瓦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描述說,自2017年特朗普正式上任,不少隸屬於USTR的美國談判官員陸續辭職。有些官員原先追求貿易自由化,推進其他成員降稅,特朗普政府讓這類官員去做鋼鐵“232調查”,由於過不了自己這關,一些人就陸續離開了。

WTO該如何改革

WTO自身改革滯後,再疊加特朗普當選以來采取的一系列單邊主義措施,包括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在內的官員在多個場合表示,WTO已經陷入生死存亡的困境。

前述《改革報告》提出了諸多WTO的改革建議,其中對美國關註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妥協性的建議,比如制定新的規則增強成員規制的透明度,加強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規定,對發展中國家分類、重新界定,分階段給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等。同時也呼籲先解決上訴機構成員遴選增補問題,再來改革爭端解決機制。

根據上月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達成協定的內容看,除了宣布要實現零關稅,另外就是同意共同來推進WTO改革。因此,包括屠新泉在內的諸多WTO專家認為,美國政府目前似乎還不會完全摒棄WTO,而是想在施壓後與歐盟一起來改革WTO,使之更加符合美國的利益。

前述參與改革報告的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報告由一人主筆,其余人則以個人身份參與。由於專家委員會囊括了多個地域(包括歐盟、美國、中國、印度、阿根廷),因此不僅代表了歐洲的聲音,也考慮了不同地區和行業的發展水平。

其中一些話題是討論過程中爭議較大的。例如爭端解決機制到底寫不寫,由於討論開始之時,困擾WTO最大的上訴機構遴選問題,還沒有像今年這樣凸顯,因此暫時沒寫,只是提了一下。此外,如何改革WTO也面臨諸多不同意見,最終版本是,將不是革命性、決策性的改革,還是以漸進協調性為主。一些決策機制的改革建議也在探討中:也即不再一致同意才能通過決議,而是采取雙權重的多數制。

“雖然在討論中,我們有很多意見不一致的磨合,但最終出爐的版本,是各方都能夠認可的。”他說。

2001年11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WTO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啟動了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又稱“多哈發展議程”或“多哈回合”。原定於2005年1月1日前全面結束談判的多哈回合一直久拖不決,導致多年來WTO最為權威且有效運作的部分就是爭端解決機制。

美方一直阻止WTO上訴機構的法官任命,而這一機構有“世界貿易最高法院”之稱。上訴機構本應有七個成員,但目前有三個空缺,加劇了案件積壓,從而削弱了WTO作為貿易爭端調停者的公信力。

自2017年2月,幾乎每個月的WTO爭端解決機構(DSB)例行性會議上,美國任性否決其他成員立即啟動WTO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程序的提議,已經成為一出循環上演的悲劇。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