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審慎投機者1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2614


 

我們將一些東西分類分派,目的不是去「一竹篙打一船人」,而是能令東西分門別類,有助系統性的吸收知識。

 

對於長揸死牛派的意見,我以下面作結:

 

要搞清楚長揸死牛派和價值投資者的分別。

 

一個價值投資者,不等於長揸死牛派。一個長揸死牛派,亦不等於價值投資者。

 

一個價值投資者有時會較長時間持有一項投資,但不是所有項目都會長揸。

 

一個長揸死牛派會長揸自己的任何一個項目(至少他聲稱自己會咁做),但那些項目未必是價值投資。

 

一個破產或者幾個破產的人以前是投機者,但不是所有投機者都破產。

 

-------

 

我們要用廣闊的視野多角度看一個問題,找尋達到自己目的最有用的途徑。

 

在此,我分享的是認為對自己有效的方法和觀點。若果對其他人都有用,自然會有人接受。不用宣傳,也不用苦口婆心。

 

關於投機者的東西,是最多人誤解的。(那當然有很多人以為自己很了解價值投資或者長線投資,其實不然。)

 

投機者--"Speculator" 源自拉丁字 "Speculari",意思是偵察、刺探和觀察。

 

一個好的投機者的投機行為必然包括觀察、理解/分析和行動。

 

然而,好的投機者往往會知道自己的局限,在操作上盡量去保護自己,然後去得到最大的利潤。

 

自己最大的敵人是以為自己洞悉一切,以為自己比其他市場參予者更聰明。

 

實情是,市場裏面充斥著大量無論在資金、 知識、資訊都比自己大大優勝的參予者--以為只是自己才懂得價值投資嗎?大把人識;以為自己才對公司有很深入研究?別人看財務表勁過你,人們有去拜訪公司 去廠睇,機構甚至有成team人去探公司做數據,cover 的公司範圍更廣,我沒有這個優勢。

 

因此,某股一定掂、某行業一定得、某國家必定爆升十年之類的東西......值得令人相信嗎?市場上沒有肯定東西,不肯定性才是最肯定的東西。

 

市場偶然會因為人性而有時失效,一切在股市賺錢的方法都是把握這些機遇而賺錢。

 

有人以為只有「人棄我取」、「尋找市場遺忘的『價值股』」才是把握市場失效的方法,而趨勢投資只是隨波逐流的羊.......

 

據我的觀察是,趨勢投資/投機其實也是把握市場失效的方法,透過觀察和分析,它在人性造成錯誤後的修正過程(例如股市由不合理偏低的水平升回合理水平)、在人性不理性亢奮的過程(由合理水平升到泡沫)賺錢;也在亢奮狀態修正的過程中沽貨、放空等保住利潤和獲利等。

 

反之,長揸死牛自以為是「低估」、「便宜」的股票以為市場不理性、愚蠢,兩三年後也是如此,甚至股價更低,就再講下股票的派息,是市場不懂什麼是生金蛋的鵝........我不再多評論也實在不敢恭維,大家自行思考。

 

而另一方面,一些估值「高昂」、「高追 (因為股票不斷創新高)」,被認為是市場不理性亢奮、羊群追逐熱點.........而事實上高處未算高的原因是投資者看不到公司的強勁增長點、行業的轉 勢以及新產品的重要性等。一面持有「便宜」的股票並無寸進,卻另一方面嘲笑別人是羊群。

 

又另一方面,長揸死牛若然選對股票,股票 由合理值移向高估值,然後爆破,仍然一直長持,boom-and-bust一直長持,幾年建立的賬面利潤幾個星期被抹掉、然後虧損,不以為然。這類投資人 認為,之前的大升,只是往後一個很大的趨勢的開始部份。事實上,所有沒有成功在高位沽貨的投資者當初也是這個想法。不管事後對不對,我實在無法認為看著幾 年利潤甚至十年的利潤在幾個星期和幾個月間眼白白流走(可能要多十年八載才能重新建立),不想辦法保著自己資產的價值,是一個理性的行為。

 

總括而言,如索羅斯所言,市場永遠都在極端與極端之間運行,equilibrium 並不是常態。市場參予者理應了解這狀況而從中獲利。

 

而審慎的投機者,是一方面了解自己的局限,用操作的方法去保護自己;而另一方面正確觀察市場後,保護自己之餘,再利用機會幫助自己獲利。不會出現幾年後才驚覺自己一直長揸的項目原來出了問題,然後虧損了結/換馬。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5

審慎投機者2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2663


 

參予市場不論用什麼方法,其實主要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賺錢。將盈利最大化,並將虧損盡量減少,這是操作的主要目的。

 

我們必須要承認,自己的意見是會經常會錯的,這是風險所在。自己看錯或者不知道的那個部份就是風險。認知風險並不是像證監會的電視廣告般唱幾支歌仔就會明白。

 

舉例:幾年前持有匯豐而不知道業績沒有轉好,股價低迷不知原因,而由希望主導自己的思想,那就是風險所在。

 

參予市場,而不明白市場,那就將自己陷入風險之中。學習什麼是市場,市場如何運行,是需要時間和用功的。而審慎投機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觀察市場,觀察的目的是減低和避免風險。完全不觀察和了解市場,是漠視風險的行為。

 

投機是藝術,不是數學,市場沒有公式可以 導致必然的結果,不是1+1一定等於2。因為市場有無數的參予者,而每個人的認知均有偏頗和不足,亦有情緒和人性的影響。而投機是基於觀察,然後透過分析 觀察得到的事件並循結果出現的可能性來行動,即是在勝算較高(即勝的機會率高於敗的機會率)的時候行動。

在一個長時期,不斷重覆勝率高敗率低的遊戲,或者(勝敗機率差不多)贏就贏多多、輸就輸很少,長期進行那就必定能夠贏利。

 

因此,投機應該是靠觀察事物並分析計算勝算再行動的遊戲,是三步曲,即:一、觀察;二、分析/計算(廟算);三、行動。所以談論投機行為的問題時,理應知道自己關注點在於那一個部份。否則很易口同鼻拗,失去方向。

 

投機者最常犯的錯誤是時常去斷估、預測,卻沒有好好的觀察。投機最重要是看到市場在發生事情一、事情二、事情三......等等,客觀而實在地發生。不能跳step,還沒有好好看到事情一二三前就預測市場會點點點,這種情況在財演的亂up中表露無遺。例如我之前講技術分析,看完圖表應該是能告訴大家,突破了還是沒有突破,yes or no, 發生了叫做有,沒有發生或者未發生的叫做無。不能接受一些,「它將會突破」、「它很有機會突破」、「它下星期五會突破」,「它可能突破了」之類的東西。又 或者一件新聞令一只股票突破(breakout)或者崩盤(breakdown) ,我們就是要知道這件事--那新聞令那股票崩盤,這樣就夠。 Second guess 大戶借機殺羊殺豬、市場怎樣「非理性拋售」.....在「觀察」這個部份意思不大。

 

觀察了足夠資料,廟算,然後行動。

 

例如:市場已經對經濟的壞消息毫無反應,甚至上升,市場中有幾隻 leader stocks 已經整固完,並已經突破創新高,市場指數已經突破了上一次較重要反彈的高點,由一浪低於一浪的下降趨勢,已開始轉勢展視一浪高於一浪的上升趨勢。貨幣市場的資金達到高點,同時基金的現金數量已達到高位,另外交易所亦公布了大量的公司作股份回購以及公司董事和管埋層購買自家公司的股份,央行的利率達到歷史低位,聯儲局已經買入債券,貨幣寬鬆程度達到歷史高點等等。經廟算後,知道這種種一切是歷來幾十年恒常牛轉熊的明確訊號,認為在這個時候買進,勝率極高。然後行動:轟進。

 

任何時候都有錯的機會,當行動開始有成果,即市場已證明自己為對。成果的證明就是贏利。反之,若自己看錯,市場則以虧損作為警示。

 

現在連傻的都識講:一、不要虧損;二、不要忘記第一條。

 

那麼,在足夠的觀察和廟算下,找最好的時機買進(即你在認為往後上升的機會極高的位置買進),仍然虧損,而虧損不斷擴大。那肯定是自己的計算出問題,不是市場的問題,唔好賴市場不理性。有網友的比喻十分精辟:
 假如有十個投資者, 當你唔理性,但其他九人好理性,你會輸錢 當你好理性,但其他九人非理性,你都會輸錢。 你要贏,問題不是你堅持企那一面,而是何時企邊一面。  買入後股價大跌,不斷溝貨 (average down),買完後勁跌仲話自己很開心,那並不是投機者認同的理性反應和行為。反之,那是一個警號,一旦發展觸及投機者在廟算時所定的「判定失敗」的條件 時(通常是觸及某個止蝕位,或者股價發展的型態和成交量和預期大為不符),那個投機就宣告失敗,要馬上終止部位,趁虧損還是細小的時候坦然接受。  長揸死牛派會話,傻的,次次都止蝕,十次有九次止蝕,唔輸死都難。或者話,大戶就係專睇住呢班羊來篤穿支持位殺哂你地。  實情是,審慎的投機者是會詳細廟算清 楚,在肯定的位置才會買進。Jesse Livermore 說,在一個絕佳的投機中,一買進就有贏利。我個人十分同意這句說話,因為我自己去年很棒的投機,例如買進德昌電機、匯豐、濰柴動力、鷹美等等,都差不多是 一買就有贏利。在一個小心選擇而肯定的正確買入點買入,是很少會觸及止損位的。很快就觸及止損位的投機,多數是很失敗的。不果斷止損,那只會承受更大的挫 敗。輸掉30-50%的「投資」,哪個不是這樣開始的?  審慎投機者以觀察、廟算和計劃來主導自己的行動,而不是由希望來主導思想然後影響行動。Let your wish become the father of your thought,是失敗的根源。  當審慎投機者第一步行動得到市場的確 認為對,那麼它才會去進行第二步,第二步也走對了,它才會去進行的三步。那麼就能確保一步一步的往勝利的方面走。相反,第一步沒能確認做對,就加馬走第二 步,走了N步才知道自己搞錯,大錯就是這樣造成。自己看錯或者不知道的那個部份就是風險,一步又一步的往風險裏走,愈踩愈深,那只有死路一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6

投機與投資因素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1990


巴黎:

上一篇文談及投機也分兩種,以Graham來說,任何與"前景"二字搭上,而又未有非常強力證據的支持,也是投機,另一種投機是市 場投機,而又可細分其:

乙)市場投機分為
     i)技術;
    ii)人為控制;
   iii)心理,



技術

一 般人以為圖表派就是技術投機,其實不只,例如,之前我曾實戰的美林與美銀套利,又或上年很多炒家沽空花旗、AIG、匯豐,並在它們集資時回補,賺取差價, 也算是技術。但是,即使是這類技術投機,操作者明顯仍是要評估企業的數術上的內在價值,並不是盲目沽空或買空。

人為控制

人為控制就顧名思義,涉及內幕操作,但有些內幕是法例容 許,例如企業會一時派高息、一時低息,發股溝淡、會計入賬,....使股價時高時低,除自已人便沒有人知。價值投資人應避免購入這類股票。

心理

心理方面,例如Soros最盛名的 Reflectivity,類似你估我點估你估我,又或一般人以明燈作為入市標淮,佢買我唔買,佢賣我就買,這純粹個人的經驗,不能複制,一如擲錢幣勝利 者,邏輯上只是自圓其說。

技術的缺點

投 機者是面對另一班非常強勁的對手,他必須要了解他們的行動,圖表派認為,對手的任何行動也會反映在圖內,這個可能性是有,問題是,如果圖表派是有效,因為 其操作較價值法容易,人性取易棄難,大家都會樂於使用,結果有二:

一:出現買入訊息時大家一齊買入,股價被過度推高;
二:出現沽 貨訊息時大家一起沽貨,股價被過度推低,

這意味,你的買入價會過高、賣出價會過低,Graham曾以杜氐理論在1900-1930年間的 失效(之後唔知,如果閣下是投機客,應該找尋長期數據求證),說出這種可能。


心理的缺失

巴黎認為,以價值投資法投資,心理的質數不必像投機客常 說的異於常人,因為每一次買或賣,價值投資法都必須嚴謹地求證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否高於其價格,即使沽貨,也是一樣小心依此方法,他與這支股票有了一個清 晰的關系,有了解,心理就不會受市場影響著。    但是以市場心理去推測就必定經常會受市場可突升突跌的急促變動和完全與企業的真正價值沒有連結的心理,對自已的決定產生懷疑。


更 甚的是以明燈的方法,例如,假如有一白癡(天材和白癡只一線,但你非常有信心他是後者),叫買入而你反其行,結果Payoff會如下:

一: 他是天材,他對估值正確    ------>你輸;
二:他是白癡,他毫不知那股票的價值:
           所以,他估小了    -------->你輸
           所以,他估多了   --------->你勝

因 此你把自已處於一個不利的位置。


如果能做到即使對方的方法不是你欣賞,最好仍是不要太快對那支他的選股作評價的客觀的想法,你可 能已經懂得價值投資法的排它法的真正目的了。
所以股神說:"那隻股我不懂,別人懂,別人就賺他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10

投資, 投機, 賭博三分網上版 周顯


http://www.microchow.com/index.php/invest/34-2010-03-18-02-22-53/571-2010-08-06-13-26-11


一如既往,當我出版一本全新的股票書籍時,會將其中一章刊登出來,以作宣傳。我希望本文也像先前刊登的過的文章一般,廣為傳播。

1. 前言
寫這一章時,我的心裏很不是味兒。它本來寫了好幾次,已
經完稿多時,並準備放進《周顯發達指南》的新版之內,誰知在發稿之前兩天,電腦遭駭客入侵,資料全洗光了。更糟榚的是,由於該文寫完已久,其內容我也忘光了,因此重寫也就是真正的完全重寫,我已沒有勇氣和耐性這樣做了。

由於要出版這本論文集,我沒法子,唯有把這一篇的內容再
寫一遍,這無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我也把內容作出了某些調動,最明顯是把其分成了上下兩部份,上部份解釋和定義了「三種賽局」,我認為,認識了前文「三種賽局」的本質,對於理解本文的精要大有幫助。

2. 投資和投機﹕傳統的定義
在傳統的投資理論,大致上會把投資和投機的二分為不同的
定義,其中兩種最流行的說法是﹕

1. 把投資和投機分別定義為長線和短線。
2. 把投資和投機定義為期望收取股息和期望股票的市場價格增
值。

以上兩種說法,我認為都不中要領。

2.1 短線和長線無法定義
表面上,投機不可能是長線,投資也不可能是短線。但想清
楚,你可以不停的參與投機,例如說,一年參與十二次投機,太多短線集合在一起,便可以合成了一條長線。反過來說,如果你在金融海嘯時購入大批股票,本意是用來長期投資,但過了半年,價格升了一倍,便把股票沽出,這種做法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

說到底,長線和短線在很多時是不可分的,因此,我對這定
義也不感到滿意。

2.2 股息和增值也非截然可分
首先,這種定義不夠全面,因為在投資世界有很多無息可收
的資產,例如藝術品,,或者是黃金,都是沒有息率的,但購買黃金保值,總不能說它不是投資吧。

此外,一些有「息」(這個字的用法的英文是「yield
」,不是「interest」)可收的資產,例如股票和房地產,很多人的想法的確是長期投資,理念是先保值,即是保本,進一步才是增值,至於收息,則是錦上添花,只屬次要。因此他們往往把房子丟空,並不租出,因為出租了的房子會減低其市場價格(交吉房子較值錢)。但他們的基本策略仍然是長期持有,而且往往持有多年,既不租出,也不沽出,因此這是投資,而非投機。

關於「收息」,我在《炒股密碼》說得最透徹﹕「(如果你
買中的)股票是高增長股,錢留在(公司)的手裏比留在散戶的手裏的用途更大,增長潛力更高,那為甚麼要派息?……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值,如果缺錢用,就不要買股票,然後等待派息。這做法是最危險的。股票的最大利潤,或最大風險,在升值,或跌價,如果它跌了一成,收多少年息才能補回來?」

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都是以增值為主,收息為次。因此,
這定義根本就是錯誤,不值再提。

3. 我的理論﹕投資、投機、賭博三分法
我的高見是,除了投資和投機之外,還必須加上「賭博」這
第三選項,才能把金錢遊戲分類得足夠清楚。

投資、投機、賭博這三者的關係,有如科學上的物理學、化
學和生物學﹕粒子物理學的研究範圍是從最微小的夸克(和更微小的亞夸克結構)到原子,化學則是從原子到分子,前者的最大部份和後者的最小部份,是重疊的。好有一比,最高的侏儒和最矮的正常人,其高矮是難以區分的。正如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最醜陋的帥哥,但始終是帥哥,但朋友們則認為我是最英俊的醜男,但始終是醜男。至於化學和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和生物學,一些複雜的分子和簡單的生命,其分別是很微小的。

(化學研究的事物的尺度比物理學大﹕結合分子的「鍵力」
,其實是結合原子的強作用力的剩餘。理論上,量子物理學上薜定諤方程式可計算出所有化學上的可能性,只是這需要的計算能力超出人類所有計算機加起來的能力。至於分子和生命在定義上的分別,也即是化學和生物學的界線,是後者可以複製自己。但有些化學作用,是A製造B,B製造C,C製造D,D製造E,然後E能造出A來。這是一種「曲線複製」,有些科學家認為,生命就是從此而起。)

投資、投機和賭博的相互關係,也是在大尺度上可分,但不
無重疊的部份。本質上,三種都是金錢遊戲,都是數學,都講求風險與回報,都是有贏有輸,而三者的最大分別,也正是在於風險和回報率的不同。

4. 甚麼是投資?
中文就「投資」這個字,定義十分廣泛,舉例說﹕我固然可
以投資在股票或債券之上,也可以投資在朋友開設的一間酒樓之上,為子女搞教育,也是一種投資,甚至是追女仔,也是一種投資,如果成功,便可贏得美人歸,如果輸了,便血本無歸。

毫無疑問,就本書的主題,應該把「投資」局限於金錢遊戲
的應用,投資在子女教育、追女仔、個人增值等等與金錢遊戲無關的應用,應該是題外話。但話說回來,先對「投資」這名詞的廣泛用法有一瞭解,對後來的解說是大有幫助的。

4.1 長線是必要條件
縱觀上文列出的各個例子,無論是投資在朋友的酒樓、子女
教育、追女仔,我們可以得出,投資必然是長線的,不是馬上就有收獲的。

有一個有名的職業賭徒,名叫「戴子郎」,斥資成立了一個
團隊,在全世界各地尋找賭場的漏洞,然後集團式地去參與賭博,以戰勝賭場。很明顯,他的做法並非賭博,也非投機,而是一盤生意,即是投資,而且收入豐厚,在數學上的勝算也頗高。

(香港最頂尖的賭徒,相信非「阿莊」莫屬。江湖傳聞,單
是賭馬一項,他已贏取了超過十億元,而他的入室弟子之一,就是「阿叻」陳百祥。他賭百家樂之精,已被多間賭場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他炒股票也有一手,曾經持有電訊盈科3%的股份,「種票案」當中,他便是出庭的「證人A」。這個人自奉甚儉,《壹周刊》拍攝他的照片,身穿十元T恤,腕戴二十元手錶,打扮極為隨便。朋友打牌時,他到場觀戰兩小時,自吃一碟碟頭飯,然後乘的士回家。如果他請你吃飯,則一定是最好的酒,最好的菜,一頓飯吃上十來萬元面不改容,而且,在坐任何一個人在餐廳踫上了朋友,他會連朋友的朋友的單也買了。論到人品,他禮貌周周,言談誠懇,是沒得可批評的大好人。)

我有一個叫「阿龍」的朋友,是會考「8A狀元」,博士唸
了一半,是數學專家。他的專業是炒賣期指,皆因他自創了一套程式,照單買賣,就可賺取些微的差價,一個月下來,少則數萬元,多則數十萬元,總能得到收入。別人天天炒期指,決不能說是投資,但在他而言,能夠長期地和穏定地賺取利潤,這就是投資,不是投機或賭博。

這一節的結論有兩個﹕

1. 在投資而言,長期是是一項「必要條件」(necessa
ry condition),但不是「充份條件」(sufficient condition)。其他的條件下文再述。
2. 持續不斷的短期金錢遊戲活動,例如天天賭博、炒賣,我們
可以把「不斷的短期」視作為長期。至於這種活動究竟是賭博,還是投資,端在它能不能符合後文有關投資的其他必要條件而定。

4.2 回報的長期性
前文說到,「收取利息」並不構成投資的必要條件,更不可
成為其定義。但其實,我們只需要把這項條件作出修正,便可以切合了。

在這裏,我把「投資」定義為﹕尋求長期的回報。

投資子女教育,子女的學術水平高了,其回報是一生一世的
。你購買黃金,把它鎖在保險箱裏,雖然沒有利息收入,短期而言,黃金價格甚至可能會下跌,但長期而言,你是希望它會升值的。世上也沒有人買了一塊實金回家,明天便賣出,除非他突有急用,又當例外。你投資在朋友的公司,並非希望它明天做了一筆大生意,然後分錢結業,而是希望這門生意長做長有,一直成為你生金蛋的鵝。我們投資一些股票,例如蓋茨時代的「微軟」,巴菲特的旗艦「巴郡」,雖然它們從不派息,可是卻按年升值,令你的這項投資不停的升值下去。

4.3 有關該項投資的知識
在分析投資、投機和賭博的異同時,最大的麻煩就是這一點
。無論是以上三項的任何一項,都有風險,就算是最最安全的投資,都非穩賺不賠,因為銀行存款也有遇著銀行倒閉的可能性。相反,就算是最危險的賭博,也有大賺一舖的可能性。

但我們同時亦知道,投資要求得到回報的穩定性和肯定性,
都必須遠遠高於投機和賭博。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雖然不賺反蝕也大有人在,但總括而言,從大尺度著眼,投資還是有利可圖的,這即是說,大部份人參與「投資」項活動時,還是有利可圖的,不管他是投資於金錢遊戲,實體生意,或是自我進修增值。(不在話下的,就算是投資於進修,也有血本無歸的,例如說沒有好好唸書,無法畢業,我就是一個人辦。)

我的高見是,不管你投資的是甚麼,你必須對該項目有著一
定的知識、一定的研究,這才可算是「投資」。

例如說,你買股票,如果是人云亦云的去購買,就是賭博。
如果你是經過研究之後才購入的,就可叫「投資」。如果你去買樓,你必定看價格、看位置、看回報,而不是亂買一通,同樣地,如果你要去當一間酒樓的股東,你也必定會看其投入資金、經營狀況,以及預算中的回報……經過了這些研究之後,你雖然也有可能輸錢,但畢竟輸錢的機會是大大的減輕了,所以這項目也就越來越接近「投資」的定義,而不是「賭博」了。

如果你是賭馬的阿莊,或是炒期指的阿龍,這些人可以把賭
博變成一項「生意」,因此也可算是投資。以我為例子,炒賣了細價股十年,其中八年贏錢,兩年輸錢,十年來吃喝玩樂和大手大腳的花錢,都是來自炒股票的利潤,就算在下一秒鐘很倒運地輸光了,也沒有虧了本。在我們這些人而言,賭博比大部份的生意都更為安全、更高回報,而這種回報源自我們對某一專業的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戴子郎的賭博團隊固然是一門生意,但些精
於百家樂的「路」的賭徒們,不管他們號稱如何精通,也不論他們整天「擒」在賭桌上,作「長期」活動,這種行為決不可算是投資。百家樂的「odds」(請恕我翻譯不出這個字)是由數學決定,而不是由大路、小路、豬仔路、曱甴路這四條路決定,因此賭場任客人填寫路紙,但凡用數學同賭場對賭者,則很快會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關於百家樂數學的基本原理,請參閱本人在網上發表的文章,也不排除該文在以後會結集出版。

最後不得不再補充一句癈話﹕你對投資項目的知識不管有多
深,充其量也只能構成一項必要條件,但卻不足以成為充份條件。股評人東尼一向研究股票,醉心於價值投資法,但有時他也會提倡購入一些股票作為投機,或賭博,小注怡情,這證明了股票專家有時買股票,也是投機或賭博,而非投資

4.4 投資和經營
中國人很喜歡做生意,但從嚴格的角度看,做生意可以分為
兩部份﹕投資者和經營者,用上公司的術語,即是股東和管理階層,雖然兩者可以是同一人,但也可能大有分別。

如果你同時是股東,又是經營者,不用說,你一定很熟悉這
門生意,否則你也沒有這能力去經營。同時,展開一盤生意的時候,幾乎不可能要求短期回報,因此,自己做生意必然也是屬於「投資」之類,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除了自己親自做生意之外,你也可能只出錢投資,而
不去經營。例如說,朋友開了一間貿易公司,你佔上三成股份,這盤生意也非上市公司,其股票也不能夠在證券市場買賣。這做法究竟算不算是投資呢?

首先,這做法肯定是長期投資,追求的也是長期的回報,先
前列出的三項條件符合了兩項。第三項條件究竟是不是符合,視乎你對你的朋友、你對這個行業、你對這間公司的結構的瞭解究竟有多深,才能作出判斷。例如說,蔡瀾是有名的食家,我同他合作開餐廳,也詳細看過了其計劃書,這自然算是投資。但我的一位豬朋狗友想開模特兒公司,我付錢作為股東去支持他,目的只是為了想他介紹模特兒給我認識,這自然不能算是投資了。

這其中又有一些邊緣個案,例如給朋友的如簧之舌鼓動之下
,雖然看了計劃書,但卻沒有真正的去瞭解該行業,便投進了金錢,成為了股東,這,又算不算是投資呢?

其實,投資、投機、賭博這三種行為的定義,到了最後,也
絕對難以避免含糊的部份。因此,我發明的最新定義雖然是天才之作,但也是唯心主義的﹕定義在這裏了,如何去詮釋,你撫心自問吧,這好比法律白紙黑字的寫了出來,但某些邊緣的定義,還得有賴法官的唯心判斷。

最後必須再提出的是﹕投資並非必贏,賭博也非必輸,你精
心挑選的投資項目,可以輸得你傾家蕩產,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你就是不懷好心的去開模特兒公司,結果也可能在此賺了大錢,財色兼收。畢竟,六合彩頭獎雖然難中,但每星期都有兩個幸運兒。但無論如何,總括而言,從大尺度看,投資的成功機會總比賭博為高。

4.5 同生共死遊戲
我在《三種賽局》一文中,分析了同生共死遊戲。如果是很
多參與者的同生共死遊戲,雖然並不存在真正的保本作用,但是在「榮則共榮,瓜則齊瓜」的作用下,錢把資金投放在多人參與的同生共死的遊戲之下,也有著一定的安全系數,縱是最終把錢輸得光光,也有著許多人陪你一起去輸,對你在這社會的「財富排名」的影響並不大。

換個說法,你雖然沒有作出過研究,但知道很多人參與了這
投資項目,在這麼多人在前方的「掩護」之下,相信可以(至少局部地)替代了自己的研究。因此,投資在,嗯,藍籌股,或房地產之上,並不需要知識,也有著「投資」,而非「賭博」的效果,當然,前題條件這動作必須符合前述投資的其他條件,例如說,長線持有﹕天天炒賣藍籌股,或者是把房子在成交前「摸貨」而出,當然算不上是投資。但話說回來,如果你是職業炒家,天天以炒賣藍籌股來賺錢,或者是專門「摸貨」的大炒家,如「摸王」黎汝遠,或「白旋風」陳清白,則這行為又可算是投資和經營一門賺錢的生意了

5. 投機的先決條件是機會
一般人說的「投機」,指的是英文的「speculati
on」。我不是英文的專家,對此字的英文解釋不予置評。但以我的中文程度,即是高到出神入化的那種,則可指出「投機」兩字的中文用法,大部份人的使用方式都是錯誤的。

顧名思義,「投機」必須是踫到了一個「機」會,你才因此
而「投」入資金,或資源。這即是說,如果沒有機會,那就不成投機了。

下一個問題是﹕甚麼才算是機會呢?

5.1 機會出現的頻率
從陳冠希的角度來看,踫上艷遇,肯定不是機會,因為他常
常會踫到。但假如我踫到一位美女對我垂青,這就是機會了,因為我畢生也沒有遇上過這種事情。

西諺所云的﹕「Chances are rare。」機會肯定是罕有的。但多罕有的機會才算是機
會呢?這裏並不打擅自作出定義,但我們可以大約的區分﹕世上有些機會,是每逢三五個月出現一次的,有些機會一兩年才出現一次,有些機會三五年出現一次,有些機會是十年一次,更有些是一生也不一定出現一次的。例如說,「血腥遍地」的金融危機每逢三五七年,才會出現一次,如果你錯失了一次在金融危機中,低位撈貨的機會,那就必須等上三五七年,下次請早了。

機會並不一定存在於投資世界,很多人都是生意人都是覷準
一個機會,大手投入,因而發達的。其中例子太多,不盡錄了。(其實是因為想不到例子。)

以我的約略定義,機會這東西馬馬虎虎,一年出現三五次的
那種,也都算成是「投機」了。但如果是那些天天伏在電腦之前,不停的炒著窩輪,還美其名曰「投機」,這可未免太過離譜,對這中文詞語的使用未免有誤了。中文大師周顯看不過眼這種亂用中文的做法,見到是一定予以糾正的。

5.2 機會的成功率
如果你踫到了一個「機會」,成功率是48%,相信你不會
認為這是機會。如果你認為是,不妨到澳門的賭場去,因為每一張賭桌都不停的開著牌,在那裏,你可不停的找到只有48%贏面的所謂「機會」。

所謂的「機會」,而且是頗難遇上的,最少數個月才出現一
次的,贏面恐怕不止51%,至少也有六至七成,才配得上這稱號吧?我的高見是,有著頗巨機會的項目,突然在你眼前出現,然後你把資金投放進去,才可算是「投機」。

回看51%的機致勝機會率,雖然也是贏面高於輸面,但由
於發生的次數太少,根本上賭博沒有多大的分別。賭場致勝賭客的贏面,也只有52%左右,但由於它不停的同賭客對賭,每天賭的牌的總數目數以十萬計,數以百萬計,這符合了「大數定律」,因此可以作為一盤生意來經營、來投資。如果以賭場52%的優勢,同你對賭十億元,一翻兩瞪眼,一舖定生死,相信沒有賭場會答允這場賭局。

再說一遍,所謂「投機」的「機」,成功率一定是遠遠高於
失敗率,才可以叫作「投機」,如果成功和失敗率相差不遠,則只能列入「賭博」的類別。

5.3 投機就是短線
構成「投機」的另一項必要條件,就是短線。投機必然也是
短線的。

看見了一個難得出現的機會,精明的人往往馬上把握,乘機
而賺上巨利。事實上,所有的商機都是因機會而來,李嘉誠在1979年得到了一個一生難逢的機會,因而買進了「和說黃埔」,奠定了「李超人」、「李首富」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又或者說,有人乘著金融海嘯時,買入了大批股票,作為長期持有。以上的這些行為,俱是覷準一個機會,因而下注,但因是長期的行為,故此算是投資,而非投機。

打個比方,女人同男人上床,首要條件是看他的樣貌順眼,
這是必要條件,也就好比一個「機會」,是事件發生的必要條件。如果因為看他的樣貌順眼而發生一夜情,這就是「投機」,如果因為看他的樣貌順眼,先則拍拖,繼而結婚,這就是「投資」了。

5.4 投機定義小結
1. 在「投資」而言,機會是一項可能的條件,但並不構成必要
條件,你可以因為看見機會而投資,也可以因為其他原因而參與投資。而投資也可以有很高的成功率,如果輸多贏少的項目也投錢進去,就是賭博了。

2. 就「投機」而言,機會和高成功率則是必要條件,沒有機會
,就沒有投機。沒有高成功率,就是賭博,而非投機。機會+短線+高成功率,三項條件造就是投機的必要條件兼充份條件,也即是「充要條件」(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6.甚麼是賭博?
我寫本文,主要是為了寫這一章。很多人把用資金投注分成
了「投資」和「投機」兩大類別,我想來想去,覺得這二分法不夠完美,因為箇中的許多行為,在我的心目中,其實本質是賭博,決不能美其名曰「投資」或「投機」。

6.1 輸家多於贏家
簡單點說,賭博就是輸家多於贏家的金錢遊戲。以賭場為例
子,它只提供莊家遊戲;四個人打麻雀,是零和遊戲;或者是參與者很少的同生共死遊戲……以上這三種賽局,在很大部份的可能性下,參與者都是在賭博,而非投資或投機。

說穿了,所謂的賭博就是長賭必輸的遊戲。

6.2 贏錢的把握何來?
很多人參與賭博,都以為自己有必勝的把握。例如說,我以
前有一個女朋友,認為自己擁有念力,因此賭博是必贏的。我又有一位女友,因為家中供奉了「黃財神」,因此也認為自己去賭博有著必勝的把握。另外,又有一位美女朋友,是一個頗有名氣的港姐,炒了一星期期指之後,認為自己是這方面的天才,於是既不停的參與這項遊戲,也寫blog向網友炫耀自己的天份。至於那些在澳門賭場玩百家樂的賭徒,每天拿著「路紙」去作研究,只昐望找出一條「好路」,便是發達的終南捷徑,這種豬腦人更是比比皆是,一天槍斃十個,一百年都槍斃不完。

誠然,賭博是輸多贏少的遊戲,但也有不少人能從賭博中得
到機會。就前述的例子,專賭二十一點戴子郎,賭馬的專家阿莊,都是把賭博化成了投資。我一直認為炒期指是零和遊戲、是賭博,但是前述的阿龍,也可以把炒期指變成了一盤生意。正如炒窩輪是莊家遊戲,但炒輪賺大錢者也大不乏人

這些化賭博為投資的高手,和前述以為自己有著神奇力量的
豬腦人,兩者有何分別?答案是﹕認為自己有念力、神佑、天份,或者是路紙,都是虛無縹緲的事,作不得憑藉。投資唯一可以憑藉的,只有一樣,就是知識。

以百家樂為例子,你懂得看路紙,這並非知識,懂得算其數
學,懂得計算在不同的情況下,開莊和開閒的機會率,這才叫知識。你胡亂去開公司做生意,這叫賭博,因為失敗率實在太高了,但當你在某行業已工作了十年,再在同一行業去創業,這就可以叫做投資。

就算是投機,也得有著對該事件的研究和知識,才能計算出
勝出的「機」會,才叫能做「投機」。例如說,有一批勞力士手錶,比市面零售價低35%出售,你要購入這批手錶來作投機,你必需﹕

1. 很熟悉這批手錶的批發價和零售價。
2. 有辦法把這批手錶快速脫手。

你能做到了這兩點,才能很大的機會有利可圖,這才叫做「
投機」。但要做到這兩點,你需要對勞力士手錶有著一定的知識。否則,你購入了該批手錶,也不過是賭博而已。

賭博是盲毛的所為,而投資或投機則需要實質的知識。雖然
不厭其煩,但我必須再次補充﹕需要擁有知識的投資和投機都有虧蝕的可能,而賭博也有贏錢的可能,但這些可能性並不影響其本質。正如我是個作家,也是個投資者,縱使我寫的書十分滯銷,投資也可能失敗,但這些失敗並不影響到我身為作家投資者的本質。說完了。

6.3 投入資金的絕對數目
假如你的總資產有一百萬元,有人告知你有一宗生意,可以
賺取二百萬元,成功的機會有七成之多。這顯然是一宗值博率極高的生意。問題是,一百萬元是你的畢生積蓄,如果輸光了,非但你一生的錢化為烏有,下半生的生活也有問題,連你的妻子兒女也給影響到,甚至子女也有可能因此而輟學

這宗在數學上極度有利的生意,究竟算是投機,還是賭博?
在聰明絕頂的我的眼中,這是賭博,而非投機。所謂的「投機」,雖然也是拿錢去博取機會,但是大前題是自己有後路可退,不致於退無死所,這才是「投取機會」。若是後果太嚴重的投注,那只有叫作「賭博」,而不是投機。因此,在中文用語上,我們有「賭命」、「賭身家」,卻沒有「投機身家」,因為凡是會輸命和輸身家的,中文只能用這一個「賭」字。

7.長線和短線
分析到了這裏,相信大家都對投資、投機和賭博這三分法有
著了一定的概念。下面要討論的,則是一些有關上文的概念的進一步分析,第一個就是長線和短線。

所謂的長線和短線之分,是唯心主義的。例如說,我買進了
一隻股票,打算長期持有,期望它在三年之後,價格可以上升一倍。這當然算是長線投資。然後我忽然走了好運,這股票在三天之後,便升了一倍半,在這三年目標三天達到的超好運情況下,我當然把股票沽出了。究竟這算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相反,如果你買入了一隻股票,本來是想投機、想賭博,三天後沽出,誰知股價不升反跌,我不甘損失,結果把這股票長期持有,等了三年,又是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這種做法,究竟是長期,還是短期?

炒樓變成自住,炒股票變成長線投資,這好比玩一夜情變成
了結婚生子,這是現實生活常常發生的事情。我並不打算在這裏再分析質變後的長線和短線的定義,反正,其定義既是唯心主義的,怎去將其解釋,也是唯心主義的,大家自己想吧。

8. 賭博滋生的快感
賭客進賭場,明知是十賭九輸,依然仆到去賭,因為賭錢的
時候,他得到了快感。那些坐在股票機前,天天炒輪和炒股票的師奶阿伯,相信也是為了快感,多於贏錢。事實上,無論投資、投機、賭博,除了想得金錢之外,還有一個同樣大的目的,就是得到快感。

人類的賭性是天生的,因為有喜歡冒險的祖先,例如第一個
敢生火的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發現新大陸的第一個歐洲人哥倫布(請注意是「第一個歐洲人」,美洲土著的黃種祖先從白令海峽的陸橋到達新大陸時,比哥先生早到了超過一萬年)、要同大英帝國開戰搞獨立的華盛頓……沒有這些冒險家,人類的命運恐怕同今天大大不同了。

冒險也是賭博,值得注意的是,其風險和回報率是不成正比
的。人類之所以存在到今天,正是因為賭性﹕不少先人參加了輸多贏少的賭博,結果幸運地贏了,留下了性命,反而太理智的人擁抱著贏面高的機會,不肯冒險,結果是發生機會率很低的事情發生了,理智的人死了,賭徒反而活下來。我常常說,就算你能預知未來,活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知道「清失其鹿」,天下英雄逐鹿中原,最終是由共產黨「得其鹿角」。因此你識時務地加入了共產黨,後果是十居其九活不過二十年代的清黨、三十年代的長征、四十年代的(中日和國共)兩大戰爭和六十年代的文革……加入贏家行列還如此坎坷,加入輸家者更見慘情!政治冒險的風險回報不成比例,人們還踴躍參加,我們賭性之強、賭博基因的深植體內,可見一斑。

我雖不反對賭博,但更喜歡投機和投資,因為後兩者的贏面
更要高得多。然而,要想在投資和投機中取得勝利,除了需要一點點的賭性,更重要的是知識和耐性,這恰恰是賭徒最最缺乏的根性。我常常說,巴菲特是世上研究投資項目最高明的少數人之一,但並非其中的冠軍,比他更高明的還大有人在。但是,論到實際的投資成績,他卻是世上之最。這皆因他是最有耐性的投資者,能夠忍受長期持有大量現金,等上好幾年,以等待一個機會。這,就是世上所有同級投資者所不能做到的,因此,他們就算比巴菲特更聰明、更能幹、金融知識更強,其投資成績也比不上巴菲特。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我認為很多所謂的「投資工具」,例如
期指、窩輪等等,本質上是賭具,就像百家樂和骰寶,沒有太大的分別。但是我同樣地認為,這些「賭具」的存在也對經濟和人類的福祉有利,正如我贊成賭場的存在,認為賭場有益於經濟,也能帶給人快感,但是無容置疑的,這是賭博,而非投資。

9. 結論﹕任何金錢遊戲,都要小心
我覺得把金錢遊戲三分為投資、投機和賭博,是一偉大的發
見。我所以有此高見,皆因我是個不折不扣的賭徒,精通各種賭博的原理。武俠小說、科幻小說、文藝小說、愛情小說、歷史小說都有太多人懂得寫了,但寫賭鬼小說的人,全世界只有我一個,別無分號。就算是我寫的其他種類小說,例如武俠小說或科幻小說,例必加入賭局,自我陶醉一番。但本書加入賭博的分析,則與本人是病態賭徒這件客觀事實無關,只是因為「劇情需要」。

除了「賭博害人,誤你一生」之外,最後,我還要彰顯投資
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希望讀者關注。不少人對投資掉以輕心,誤以為它十分安全。實際上,投資錯誤是常常發生的悲劇,它的成功率往往只是高出一半多一點而已。這即是說,在投資者當中,也有不少人的結果是慘淡收場,其後果十分嚴重,甚至可能比賭博或投機失敗更嚴重。事實上,因投資失敗而傾家蕩產的人,應該比投機和賭博兩者加起來更多,就不說別的,因買樓或長揸股票而輸身家的人,隨便數數就有地產神童羅兆輝、中國城創辦人鄧崇光、眼鏡大王馬寶基、大快活創辦人羅開福,噢,還有B哥和前B嫂章小恵……

賭博是長賭必輸,投機不能賭身家,而投資者往往誤以為投
資就是安全,因而掉以輕心,殺傷力反而更大。這句話就是
結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39

转:永远的警钟---伟大投机家的辉煌一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h8cq.html

天高点评:能够坚持到56岁才破产,63岁才自杀,Jesse Livermore不愧为史上最杰出的投机家。
 
    杰西.利物莫(Jesse Livermore)是美国最伟大的投机家,即使那么伟大,最终也难逃悲惨的宿命,破产与自杀。恐惧与贪婪是背在股市上的两把利剑,她时刻在斩杀超越红线的大胆者与胆小鬼。

 

1877年7月26日,杰西.利物莫(Jesse Livermore)生于麻州,家境穷困,父亲在新英格兰与天争地,务农为生。生活现状不能满足年幼的杰西。父亲要他辍学,子承父业,才十四岁的他,毅然离家远走高飞。他启程前往波士顿,口袋里只装着母亲给的几块钱。他在潘伟伯公司(Payne Webber)找到一份抄黑板的差事,工资微薄,每个星期才领六美元。潘伟伯雇有行情收报员,坐在营业厅,行情收报机的股票报价一进来,就得尽快扯开嗓门大喊。利物莫的新工作,是一听到报价喊出,赶紧将数字抄写在大黑板上。黑板盖满了这家经纪公司的整个墙面。


利物莫在学校数学本来就很好,华尔街的报价行情,正好投其所好,尽可发挥所长。他天赋异禀,数字过目不忘,有如相片般牢记脑海里。 其实,小时候在学校,他一年就念完三年的数学课程。他趁在潘伟伯上班之便,记住各种股票的价格和代号。他像渴马奔泉般,贪婪地研读行情,全神贯注紧盯着报 价纸带。他也开始作笔记,把抄黑板时抄到的数字记下来,而且很快就发现,里面有一些型态跃然纸上。他在像日记般的笔记簿里记下几千笔价格变动,埋首研读它 们,寻找那些特殊的型态。由此可见,利物莫才十五岁,已经十分认真地研究股票型态和价格变化。「在职训练」让他亲眼目睹股市里面的交投活动,以及人们如何参与市场。他注意到,大部分人的行为举止乱无章法,不照一定的规则或既定的计划去做,也不肯下工夫研究股市和它的走势,所以投资股市稳赔不赚。


他的第一笔交易,是和朋友一起做的。他们凑了五美元,买百灵顿(Burlington)的股票,因为利物莫的朋友认为这支股票会涨。他们在一家空壳证券商 (bucket shop,译注:空壳证券商是指不诚实且未登记的证券经纪商,利用客户的资金,投机性买卖股票和商品,或者接受客户下单买卖,却未透过交易所进行交易)下 单买卖。空壳证券商很适合拿小钱去投机。投机客基本上是赌股价下一步往哪里走。也就是说,这是非常短线的操作。你也不必真的拥有股票,才能放手一搏,但是 万一股价走势对你不利,赔掉10%之后,你会遭到断头的噩运。这等于是实施10%保证金的规定。利物莫因此养成习惯,在操作生涯的大部分时候,恪遵严格的认赔出场守则。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累积,他更上一层楼,能在损失不到10%的时候,就断然认赔出场。  
    投资百灵顿之前,利物莫查了他的笔记簿,看了它最近的交易型态,相信价格一定上涨。所以说,他在十五岁的时候第一次买卖股票,而且最后分到3o12美元的利润。


他继续在空壳证券商交易。十六岁时,靠交易股票赚到的钱,已经多于潘伟伯给他的工资。等到赚进一千美元,他辞掉工作,全心全力在空壳证券商交易股票。


利物莫赚进很多钱,损害到空壳证券商的利润,二十岁那年,波士顿和纽约两地的空壳证券商都下达禁足令,不准他进场买卖(但他依然来回涉足两地的空壳证券商,如果在某座城市被发现,就跳到另一座城市去操作)。由于操作十分成功,有人称他是「拼命三郎」(The Boy Plunger)。空壳证券商不想和他扯上关系,更不希望看到他用赢钱的操作手法,从他们的号子不断把钱掏走。


利物莫踌躇满志,决定前往纽约,操作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挂牌交易的股票。毕竟,那里是群英荟萃之地,他准备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一试身手。他选了一家经纪公司开立账户,用2,500美元当本 钱。以前在空壳证券商操作股票,账户里的资金一度高达一万美元。好不容易赚来的利润慢慢赔掉,利物莫尝到苦头,终于晓得操作不见得一直那么容易。因此,他 开始分析自己犯下哪些错误,造成亏损。详细分析过去的错误,成了利物莫日后十分重要的成功特质。这也是他最佳的学习工具之一。


详细分析过去犯下的错误,是利物莫十分重要的成功特质
利物莫在第一阶段的分析期间,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他性子急,老是认为非进场操作不可。急性子到了市场,往往一时冲动就操作,却很少能够获利。他因为这个错误,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直到今天,许多交易人还在犯相同的错误。


利物莫并没有在纽约扬名立万。六个月内,不但赔个精光,还向经纪公司告贷500美元。他带着这笔钱重作回到空壳证券商捞取赌本。他发现,空壳证券商一向立 即报价,纽约则延后报价。他那时的作法,是根据实时报价,迅速交易。两天后,他抱着2,800美元回到纽约,并将500美元还给经纪公司。


不过,回到纽约后,他发现操作起来还是比他想象困难得多,依旧只能勉强打平,只好最后一次重回空壳证券商。利物莫掩饰身分进场操作,账户里面的钱果然很快增加到一万美元。就在这个时候,空壳证券商的老板终于又逮到他,永远禁止他进门。


1901年,股市展开强劲的多头行情,利物莫在纽约操作纽约证交所挂牌的股票,作多北太平洋(Northern Pacific)公司的股票,一万美元转眼间变成五万美元。接着,他认为股市就要短暂回档,于是建立两个空头部位(先向经纪商借股票卖出,再以较低的价格 买回,赚取其中的差价),想不到已经到手的利润很快全吐了回去。这两笔操作虽然赔钱,但他原来的看法是对的,可惜因为成交量庞大,造成延误,股价一反转, 马上就赔钱。

 

这次的经验,让他体会到在纽约证交所执行非常短线的交易十分困难。利物莫晓得,组织化的交易,过程比较复杂,不同于空壳证券商实时进行的交易环境,所以必 须学习如何适应。1901年春,利物莫再次赔个精光。不久,他发现一家交易混合式证券、新开张的空壳证券商。他想,进场交易这些混合式证券,也许很快又能 捞到一笔本钱。前后约一年的时间内,他真的赚进不少,直到也被这些空壳证券商发现,并且谢绝往来。利物莫一而再,再而三赔损,这教会他一件事:人必须赔上白花花的银子,才会弄懂市场的运作方式。为了成功,他不到黄河心不死,并且继续从本身的错误和经验中学习。


这个时候,他也发现了时间要素。股票交易的时间要素,是指操作时务必保持耐性,时日一久,一定有所获。这 和人生中大部分的努力没有两样。它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了解股票是怎么交易的。空壳证券商的时间要素非常短暂且紧迫,因为它们的设立和经营方式,赌博成分比 较浓厚。纽约证交所的时间要素,则延迟较多,不是立即成交。另外,在纽约证交所买进股票,真的就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纽约证交所的运作方式和空壳证券商的 经营方式,有时间上的差异,所以市场参与者必须对未来的时间做出更多的反应。这便需要保持耐性。多年后,耐性成了利物莫的一大特质,好几次操作更因此而大赚特赚。时间要素也向他证明:股票投机成功之路,得走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市场参与者不会一夕致富。


交易股票务必保持耐性,时间一久,定有所获。
他对这件事深信不疑,因为他手上的资金,已经上下来回好几趟。年纪轻轻,他已经创下多项纪录。十五岁那年,他赚到第一个一千美元。不到二十一岁,赚进第一 个一万美元。账户里的资金,曾经上升到五万美元,两天后,又全部还给了市场。他尝尽市场上的酸甜苦辣,却依然锲而不舍,因为他知道得很清楚,他将靠市场过 生活。


就在此时,利物莫定义了一件事。他把事前分析市场动向的行为,定义为赌博。尤其分析市场将往哪里走,是很难做到的事,而且他发现机率对散户交易人不利。他 把「投机」定义为能够保持耐性,而且只在市场状况发出适合投机的信号时才有所动作。他很早就不断学习超群出众所需的新技能,也严以律己、坚持不懈,时时改 进本身的操作守则。


这时的利物莫,称不上是专家。他听信别人所说的话和他们所谓的「小道消息」。他的操作次数也太过频繁。他犯下的另一个错误,是太早获利了结,尤其是在多头市场中。这段时期,他也发现大盘的重要性,认清和了解市场整体的表现,以及大盘如何影响大部分的股票,是很重要的事情。他必须学习如何解读市场目前的所作所为,以及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而不是尝试去预测它将来会做出什么事。


早年的利物莫懂得不断学习。他发现,在股票市场中失去耐性,是一个人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之一。经由经验,他学会对自己的判断信之不疑。他用心观察,所以对自己的判断满怀信心,也不会因为市场经常发生的小波动而分心。

 

经验日积月累,他的策略开始开花结果,到了三十岁,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这时,他发展出试探性操作策略(probing strategy,本章后面会谈得更详细)。另一个他实行的重要策略,则是金字塔操作策略(pyramiding strategy)。金字塔操作策略,也是本书介绍的其它所有杰出交易人遵循不悖的重要操作守则。金字塔操作法是指在股票上涨途中加码经营。不妨想象,这 套策略在当时听起来多么背离常理,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要买到便宜货,应该逢低承接,而不是愈买愈高才对。利物莫的想法却不同,他认为,最近买进的股票, 如果走势证明你是对的,放手买进更多,这个观念会使你得到的报酬锦上添花。利物莫发现,观察一支股票的价格走势而买进之后,如果价格继续上涨,那么从股价 的走势,能够证明他做对了决定。做了正确的决定,这件事获得证实,足以证明他应该继续买进更多的股票。锦上添花的效果,会使股票投资利益更上一层楼。


1906年底,市场的上升趋势难以继续维持,利物莫于是将试探性操作策略和金字塔操作策略用在放空上,随着价格下跌,空头部位的规模愈来愈大。1907年的空头市场初期阶段,他的放空操作获利十分可观,不到三十一岁,已经当上百万富翁。


利物莫看准了1907年的崩盘,10月24日轧平和回补空头部位,一天之内就赚进300万美元。1907年10月,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家摩根(JoPo Morgan)注入必要的流动性到市场,维持市场继续运转不坠,把华尔街从近乎崩溃边缘拯救回来。摩根甚至亲自直接向利物莫致意,请他停止放空。连大名鼎鼎的摩根,也承认利物莫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力量,可见利物莫在华尔街的声名和影响力之一斑。


华尔街大空头
到这个时候,利物莫确实成了华尔街上的知名人物。新富利物莫发现,大钱要靠市场大波动来赚取。他的空头部位在1907年的股市崩盘大捞一票,因此赢得「华尔街大空头」(The Great Bear of Wall Street)的称号。在那些赚钱的年头里,利物莫一再表示,他相信股市分析必须一做再做,永不止息;这是操作成功缺之不可的要素。


成功操作股票不可或缺的有利要素:永不止息地做股市分析。
征服股票市场之后,利物莫也挥军直击商品期货市场(commodities market)。他和当时人称棉花大王的帕西.托马斯(Percy Thomas)搭上线。不过,利物莫开始和托马斯往来时,托马斯已经因为几次操作不顺,失去所有的财富。不幸利物莫这时的耳朵是用棉花做,因为他看重托马 斯以前操作得很成功,仍然被视为棉花界的传奇人物。托马斯说服利物莫建立棉花部位。利物莫很快就发现,他的棉花多头部位损失惨重。这次棉花交易,赔掉以前 获利交易赚进的几百万美元,主要原因是他打破了早年花很多时间好不容易发展出来的许多市场操作守则。


利物莫违反了独自操作,不轻易听信他人之言的守则。他也违背迅速认赔出场的守则,继续死抱赔钱的部位。这次的经验,令他情绪激昂,为了把钱捞回来,不顾一切拼命操作,结果赔得更惨。利物莫现在深陷债务之中,债权人多达好几位。他意气更为消沉,开始失去信心,而这种心理状态,是股票交易人的杀手。


利物莫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操作才恢复获利。从1910年到1914年,市场大致平中带软(1914年8月到12月中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市场关闭)。 这时利物莫已经一文不名,抑郁寡欢,积欠债权人100万美元以上。再说,这些平软的年头里,市场也缺乏大好机会。为了让头脑冷静下来,蓄积重回游戏场的实 力,1914年他决定宣告破产。不过,他的运气还是相当背。1915年,处于战时的市场涨势中,一家经纪商借他五百股,价格不限。六个星期的时间内,他什 么事情也没做,只顾着研究市场和观察行情。他注意到,股票会建立起某些标准价位(par level)。这个古老的操作原则,其实他在空壳证券商操作时曾经用过。所谓标准价位,是指一支股票站上每股100美元或200美元等整数数字后,继续上 涨的可能性很高。


他以98美元的价格买进伯利恒钢铁(Bethlehem Steel),看着它涨上100美元后继续上扬。价格涨到每股114美元,再买500股。隔天价格升抵145美元,他出脱手中持有的1,000股股票,获 利5万美元。这笔交易有助于他恢复信心,促使他再次遵循自己的操作守则。账户里的资金一度达到50万美元,1915年结束时还剩15万美元。


1916年底,利物莫开始放空。市场很快就转为下滑。当时非常有名的「泄密案」爆发,传说威尔逊总统即将向德国人提出和平计划,导致许多领先股作头反转。 华尔街认为这是利空消息,因为会伤害战时供应物资给外国的经济荣景。利物莫的朋友巴鲁克(Bernard Baruch;第二章的主角)也在市场放空,据说靠泄密案赚进300万美元。国会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泄密案,传唤巴鲁克和利物莫作证。巴鲁克坦承那段期 间,他的空头部位获利47万美元,但坚决表示,绝不是靠预先取得传言中的信息。不过,纽约证交所还是颁订一条新规定,不准依赖泄密信息进行交易。当然了, 这条规定很难执行,却由此可见利物莫和巴鲁克当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利物莫则表示,1916年股市上涨期间他作多,稍后几个月市场重挫时放空,合计赚进约 300万美元。1917年4月6日,美国卷进第一次世界大战。利物莫在市场上多次操作都告捷,开始偿还以前积欠的所有债务。不过,从法律面来说,1914 年声请破产后,他其实免除了偿债的义务。四十岁那年,他也设立一个信托账户,确保自己不会再次破产。

 

声誉再起
1917年,利物莫恢复了在华尔街的显赫声誉。1917年5月13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说:「华尔街浮夸不实的交易人退场:目前的投机客和以前煽风 点火的市场炒手比起来,更像是学生和经济学家。」这篇文章特别提到利物莫和巴鲁克,并且进一步点明他们是市场大户,也是华尔街上深具影响力和成功的股票交 易人。


1920年代,利物莫认为,经验是在市场上继续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他身为华尔街最优秀和最成功交易人之一的声誉与日俱隆。他实现了美国人的梦想,因为遵循本身的操作守则而积金累玉。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市场上的学生,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学习。


利物莫深信,没人能够精通市场。经验是在市场上继续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大约这个时候,他开始认知到,发掘市场强大走势中的真正领先股,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持续研究领先股如何脱颖而出,并且绽现强劲的涨势。他下工夫研究行 情,提升自己对市场如何运作的认识,进而改善他的行业领先股方法。他发现,市场每次发动新的强劲上升趋势,通常会因为浓厚的获利预期心理,而在新的领先行 业中,制造这些新的领先股。他因此一再见到基本面对市场和股价走势十分重要。他也发现,同一股群中的若干股票倾向于齐上齐下,以及领先股群倾向于与大盘亦 步亦趋。这些发现,对于他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中登上更高的巅峰大有帮助。

 

从1928年冬到1929年春,多头市场全力奔驰。利物莫一路作多,获利可观。他接着开始留意市场的头部是否将形成。1929年夏初,他轧平所有的多头部 位,改为逢涨必卖。他也认为市场已经涨过头。他看到市场大涨之后,开始出现横向移动的交易型态,一改原来的激升走势。他开始往空方派出探子,探查情势。


利物莫的试探性操作策略,是在操作之初先建立小部位。如果操作顺利,只要走势往他预期的方向行进,就继续加码买进(或者放空)更多的股票,这即是他的金字塔操作策略。他总是在价格上涨途中,执行逢高摊平操作,而不是下跌时逢低摊平(averaging down)。逢低摊平的操作方法,在他那个时代,以及现在大部分时候,都是比较多人使用的方法。他会向许多不同的营业员下单,以免行踪被华尔街发现,因为金融圈内不少人对他的操作力量和名声很感兴趣。

 

试探性操作策略如果开始建功,利物莫就能确定市场正要反转向下,因为价格已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上涨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是本书所有杰出交易人运用的重要技巧之一。当一切事情看起来美好得无以复加的时候,他们总会留意市场中的蛛丝马迹,藉以分析是不是就要变盘。


1929年,市场早就发出崩盘在即的许多信号。那时的领先股已经停止再创新高价,走势迟滞不前。「聪明钱」开始逢高抛售。几乎每个人都用10%的保证金买了股票,而且认为自己早就成了股市专家,逢人就高谈阔论股票经。这种热过头的现象,正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告诉我们:当每一个人都投入股市,就再也找不到更多的买盘力道,能将市场推得更高。


1929年10月,市场终于崩盘时,利物莫坐拥几个月来陆续建立的庞大空头部位。这些空头部位一经回补,数百万美元的利润应声落袋。许多人因为无力补缴保 证金而遭断头,据称也有不少人从办公大楼跳楼自杀,利物莫却大有斩获,获利之高,为历年来难得一见。事实上,由于以前的「华尔街大空头」盛名之累,许多人 怪罪他造成股市崩盘,更有人因为失去曾经拥有的一切,扬言取他性命。崩盘后不久,《纽约时报》甚至刊出一篇文章,标题是「利物莫据称带领一群人狂卖高价证 券……」。

 

 股市崩盘后,国会通过「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成立证券管理委员会(Securities Exchange Commission),希望藉全面改革股票交易法规,把稳定和秩序带进市场。纵使如此,利物莫得到的结论是,他不必改变自己的操作守则,因为人性根本不会改变,而左右股票市场最后的力量,正是人性。


虽然利物莫靠放空赚了好几百万美元(例如1929年),但是放空股票,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通常比较困难,因为承受的潜在亏损无限大。股票可以一直涨上去, 但最多只能跌到零。放空操作要成功,也必须用更强的力量去控制你的情绪,而且反应必须更为快速才行,因为价格下跌的驱动力量是恐惧,价格上涨的驱动力量则 是希望。由于恐惧激起的反应比希望快,所以你必须能够因应市场整体心理面更快的变化。


利物莫虽然赚得巨额财富,终其一生,却得面对许多私人问题带来的挑战。他历经婚姻不谐、离婚、其它的家庭问题,心如死灰,形如槁木。1930年代,他在操 作上的收获,不如从前,因此对自己遭遇的问题更加灰心丧意。1934年,他再度申请破产,市场上传称,他失去仅仅五年前赚进的财富。从他因为私人生活问题 而致心灰意冷,可以看出保持心绪平衡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持续获利,并且避免犯下代价惨重的错误。利物莫后来的种种表现,和他如日中天、誉满 华尔街时,严以律己的生活风格大相径庭。

 

成功纪实
 
1939年底,他决定写一本书,谈他的操作策略。1940年3月,利物莫所著《股票作手杰西.利物莫操盘术》(How to Trade in Stocks,中文版由寰宇出版)一书出版。这本书卖得并不好,主要是因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挥之不去,人们对股票市场兴趣缺乏。但是这本原创性的著作,对所有渴望有所成的交易人,都是必读好书。
新书出版后才几个月,1940年11月28日,陷入深度抑郁症的利物莫举枪自尽,立时身亡。


在利物莫眼里,股票市场是世界上最巨大、最复杂的挑战。他最渴望和最大的乐趣,是把华尔街的这场游戏玩得出神入化。利物莫相信股票投机不只是纯粹的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许多人认为利物莫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股票交易人。艾德温.拉斐尔(Edwin Lefevre)1923年出版的投资经典之作《股票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以小说体的形式,记述利物莫的一生。直到今天,《股票作手回忆录》仍是最多人阅读和极力推荐的投资著作之一。理查德.怀科夫(Richard Wyckoff)写了一本小书,书名叫《利物莫的股票操作方法》(Jesse Livermore's Methods of Trading in Stocks),详述利物莫许多独特的操作策略。多年来,谈利物莫的其它文章和书籍不胜枚举,这个人传奇性的一生,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利物莫以他的独到创见,发掘在股票市场行得通和行不通的作法,为无数交易人指出一条明路。他孑然一身,注重私密,个人的操作和纪录,不对外揭露。他为人所 不敢为,率先买进价格屡创新高和突破阻力点的股票。反观一般人则相信,买得愈低、愈便宜愈好。利物莫常说:每次违背自己的守则,他一定赔钱;遵循守则,就 一定赚钱。他投入无数的心力,分析市场和研究投机理论。生活上,则律己甚严,要求时时都能有登峰造极的表现。他犯过大部分人在市场都会犯的所有错误,但是 他不但从中学习,更埋首阅读报价行情和研究市场,持续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多年来,他常被引用的一句名言是:「华尔街不曾变过。口袋变了,股票变了,华尔街却从来没变,因为人性没变。」这句话点出了心理因素在市场上的重要性。他相信,由于希望、恐惧、贪婪和无知,人在市场中的行为和反应方式始终如一。这是无数的股票型态一再重复出现的原因。


利物莫也相信,股市是最难取得成功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牵涉到许多人和许多人性。这是很难一展所长的地方,因为控制和克服人性十分困难。利物莫对市场的心理层面非常感兴趣,曾经去上心理学课程,所花心血不亚于研究证券。从研读这些课程,可以看出利物莫十分热中于了解市场的每一个层面,即使大部分人可能不认为那些领域和证券业搭得上边。利物莫愿意掌握每一个机会,去改善他的操作技巧。


从1892年到1940年,利物莫积极参与股票操作长达四十八年。这么多年的经验,度过无数次的兴衰起伏、破产、惊人的财富,他发展出几套操作获利的策略。


Jesse Livermore大事记
1877年7月26日,Jesse Livermore出生于Massachusetts.
1891年,14岁,在Paine Weber stockbroking offices工作,
15岁,第一次投机获利$3.12美元
15岁,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0美元
20岁,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00美元
21岁,搬到纽约,开始在NYSE交易
22岁,亏掉全部资金,不得不带着借来的$500回到对赌行中.
1901年5月9日,23岁,获利$50,000,但是又都输光

1902年,25岁,重新获得成功
1906年春天,29岁, 在对太平洋铁路股票放空中获利$250,000
1906年夏天,29岁, 听信了Ed Harding的消息,而亏损$40,000
1907年10月24日,30岁,Livermore在市场崩溃中放空,赚到人生中第一个一百万美金.
1908年,31岁,Livermore听信了棉花大王Percy Thomas的建议,在棉花投机中失利。

1915年,38岁,在交易中获利$145,000.
1916年,39岁,投机技巧日趋成熟,获利 $3 million .
1917年,40岁,Livermore获利$1.5 million profit 并还清1914年的欠债。他给整个家庭购买了$800,000的信托养老基金. He also puts money into trusts for his wife and son.
1922年,45岁, Edwin Lefèvre写出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一书,成为最经典的投资作品.
1924年,47岁,在小麦中获利$3百万 .
1929年,52岁,达到顶峰,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中获利$1亿美元.
1934年,56岁,Jesse Livermore破产了,但是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不过因为信托养老基金,他并没有陷入贫穷.他与妻子到欧洲旅游了20个月。
1939年,62岁,Jesse Livermore写了唯一作品:如何在股市中交易
1940年11月28日,63岁,Jesse Livermore自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64

你有能力避免投機嗎?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818

巴黎:


芒格的《窮查理寶典》內的人類誤判心理學正如其名,把很多我們自以為必然的事情揭露錯處,並顯示真實的一面。

其中一個誤判我記得多年前在閱那本"心理學"書時玩過,現轉貼這一個心理測驗。我第一次看那本書時並不想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機能力測驗,直至看到芒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雖然我在今次重溫時的答案是答對了,不過我常有一股想選另一個錯誤答案的潛在想法。

問題:

"當訓練一種行為時,我們若是希望訓練完成之後,那種行為可以持續出現,那麼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每當那行為出現時,我們都應該給予獎賞。

這種方式比間歇性給獎賞更有效!"


A.是? ;
B. 否?

Blog友可以Post你的答案到來,測驗自已的能力,迷底下回公布!

補充:

原題我一個字也沒有改,現在我以自已的說法清楚再表達那問題一次:

受訓者,只要:

1.如果一有那行為,即會被獎賞;或
2.如果一有那行為,有時會被獎賞,有時未必會被獎賞,

那種方法,更能令被訓練的人養成受訓時希望的那個行為呢?

1)的那套更有效?;2)那套更有效?

答1)的Blog友要選"是";
答2)的blog友要選"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81

投機心法 / 好書介紹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html

當一個人在接觸一堆有關投資的書籍,聽取一大堆投資理論,甚至在市場內測試一段時間後,很自然便會進行一個消化的過程,再跟據各自的情況而發展適合自己的方法.

值得注意,即使是很多人認識的"Fundamental Analysis(FA)"和"Technical Analysis (TA)",是有各自的優點和限制.而問題的精結所在處是那一套方法適合自己,而非那一個方法是好還是壞.更重要的是 ---> 自己對一個方的學藝有幾精??

再提升一個層次的話,便是集百家之法後漸漸悟出自己獨特的一套投資(投機)心法和操作手法, 並且看破人為的界限(Boundary),這亦是宗師級人物的必經階段.

目前來說, 筆者時常運用到以下的方法:
- Top-down的宏觀大局分析
- 反向人群心理的操作(只低限度是Avoid the Crazy Crowd), 這方法通常不會錯得太離譜
- George Soros所常用的Reflexivity
- 所謂的個股Fundamental Analysis
- 間中看下Chart, 但僅是作參巧
- 一些交易操作方法, 包括"Position Control","Cut Loss / Stop Gain","Exit Strategy"

有一點可以幾肯定, 市 場內的資產價格通常是高於或低於所謂的"Fair Value",而這個所謂的"Fair Value" 仍是動態的(Absolute Fair Value是不太可能的). 再看深一層,一切事情都是變幻無常, 而且往往是由人的心理(Psychology)變化所推動.


以下是一些筆者時常會翻看的好書,可能你們亦用得著:
- Trading Rules: Strategies for Success (William F. Eng)
- The Alchemy of Finance (George Soros)
-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系列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 Investing the Templeton Way (Lauren Templeton)
- The Education of a Speculator (Victor Niederhoffer)

當然,"Warren Buffett"的"Letters to Shareholders"亦是值得各位去閱讀和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93

投機無速成 進步靠筆記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95

殿堂級交易員Paul Tudor Jones,被問及改進投機的秘訣,答曰:「從錯誤中學習,得着,遠比深究成功為多。」 (One learns that most from mistakes, not successes.)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征戰沙場多年,也如此勉勵後進:「只有仔細分析失敗,才能從中獲利,況且,虧損嚴重的投機活動,要比獲利的投機活動,更值得分析。」

投機,從來不需百戰百勝。失敗犯錯,絕不可恥。正如科老經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所言:「虧損與獲利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而且終生陪着投機家。成功的投機家,在一百次交易中,獲利五十一次、虧損四十九次,他就是靠這差數為生。」

錯後反思,改之,上上。思而不改,上。錯而不思,「過咗去,咪算囉…」,下。唔認錯,更去改寫歷史、自己呃自己,最等而下之,卻是人之常情。打滾廿年,看見只有5%的投機者,會認真刻意反思,持續糾正。股市贏家極少,輸家極多,其理在此。

 

每次教投資課程,未教招式,必先咿咿哦哦,苦口婆心,勸一眾學生,大勝也好、大敗也好,持之以恆,寫好投資日記。或怨:「妖,睇statement咪得囉,唔駛咁麻煩!」全不明走寶在何處。1985年,索羅斯著手撰寫《金融煉金術》(Alchemy of Finance),將行軍佈陣時的買賣理據,以及長線觀點,詳細筆錄,思想更為清透。十五個月內,大勝115%,「可能是史上,一介作者著書所獲的最大報酬。」(It was probably the highest honorarium ever received by an author for writing a book.)《金融煉金術》,實是炒神的投資筆記。

又例如彼德.林治(Peter Lynch),每當發現一隻好股,必定花上數小時,將公司的賣點、成功關鍵,以及潛在中棍之處,精煉成一個老嫗能解、童稚能懂,而又能夠在兩分鐘內present完的「故仔」。每當兵慌馬亂、熊軍肆虐時,從筆記中翻查,由於生門、罩門,已經刨得滾瓜爛熟,除非基本因素未如預期,步速仍能保持,不會心隨價動,自亂陣腳。

投資日記,三大原素:買賣明細、分析理據和心理狀態。心理狀態,重中之重,留待下回分解,現先解釋其餘兩者。要快速建功,提升戰力,檢查過去戰役,勝敗何因,會是捷徑。例如Stock Market Wizards中的Mark D. Cook1992年預備出征U.S. Trading Championship,翻查自己過去廿年的投資筆記,發現一個定律: 逢周二戰力最強;一到周五,則輸多贏少。何解?命格使然?非也? 周一尚未入局,周二熱身完成,體力充沛,猛虎出押,勢不可擋。有前無後,段段放盡,末段力弱,周五時鬥志下滑,決心不足,回報遂低。看似低能,但如非有筆記可查,一個橫跨廿年的pattern,要發現之,亦不易。Mark Cook嘆曰:「這絕對是我晉身高手的轉捩點。」結果?由平平無奇的trader,變成1992U.S. Trading Champion。當年回報率為563%

記曰:投機無速成,功夫點滴積。進步靠筆記,檢討極得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11

[轉載]一個投機者給80後未上車一族的告白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7529

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484630&extra=page%3D1

致80後未上車一族:

小弟是一位有近20年投機/投資經驗的投資者,我真的非常同情妳們處境,並想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妳們作置業決定!

小弟是一名70後的中年,只可惜(97金融風暴爆破後)98年才大學畢業,嘗盡經濟低迷下就業的辛酸,卻沒有享受到80/9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的就業順景路,加上其他總總原因,致令小弟走上投機這條不歸路。

所以小弟絕對能感受到妳們的處境,如果妳們是02/03年才畢業,可能人工比我98年畢業還要低,工作雖然努力,但上位卻很不容易,仍可能比一班所謂前輩(即小弟就業時俗稱"老屎忽")禁住。

就業情況稍為好轉時,卻要面對樓價瘋狂置業困難的問題,(現時樓價跟本與實體經濟脫節)。以現時一般年輕打工仔的人工,買不到樓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現時工資與樓價跟本就已經脫軌),卻被一些準備高位騙妳們接火捧的賣家以嘲笑、恐嚇、指駡形式推妳們落火坑高位接貨!連財政司司長都說:"炒家利用市場異常亢奮的氣氛,製造恐慌性購買的假象,企圖在火上加油以圖利。加上今年頭三季的短炒激增,令他有必要出手打壓炒風。"

作為一個有近20年投機/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小弟熟讀了近300年的經濟發展史,並希望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來幫助妳們作置業決定!小弟並不是很富有,但從投機/投資賺來的錢已夠小弟用幾世,故斗膽在此發表文章。

我在財政司司長出招前曾出過以下多篇文章(內含小弟一些投機/投資過去)去警惕年青人不要被炒家所惑高位買樓接火棒!


http://www28.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393849&extra=page%3D2
(有興趣知道小弟過去的可參考此文章)

年青人, 想置業應耐心等待泡沫爆破後樓價大跌才入市!

致香港的年青人:

妳願意用二十至三十年的青春去換一層樓嗎?做一生樓奴值得嗎?

於 香港買樓等於交重稅,In Form 4 Economics, it says "in Hong Kong, land is a tax". 香港稅基狹窄,財政支出靠賣地收入,所以香港買樓等於交重稅。加上發展商奸狡掠水食水深,官商勾結利益輸送,買樓等於交重稅兼幫地產商打一生工,所以現在 應該先關注自己的事業,儲夠金錢,等待最適當時機才入市買樓!

但 不要期望政府會幫忙,特區政府與地產商之間,擺明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天匯事件不了了之,梁展文事件等等),點會干預市場壓低樓價幫市民置業。想政府幫市民 置業,除非特區政府被推翻,成立新的民主香港政府啦!特區政府只會將現時買不到樓的八十後青年標籤為"低能兒童",卻不會出手相助!

現時樓價瘋癲,脫離實際經濟因素,現在買樓等於用二十至三十年的青春去換一層負資產的樓。

但不要緊,從來都是物極必反。泡沫吹得愈大,爆破後跌得愈勁!貪婪的地產商加上腐敗無能的特區政府,會促使呢個泡沫愈吹愈大,直至失控爆破。學梁錦松講,樓市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年輕人應耐心等待泡沫爆破後樓價大跌(eg沙士價)才人入市!

作者補充:(9/11/2010)

1)怎樣脫離樓奴困境?
2003年沙士時的樓價大概是1997年樓市高峰期的三成,即妳所儲的三成首期己足夠妳付清所有樓價,不需向銀行借貸供樓,即妳不需做樓奴。

2)樓市有機會跌7成嗎?

絕 對有機會跌7成,甚至有機會跌9成。只要泡沫吹得愈大,爆破後跌得愈勁!1997年樓市高峰期時那有人會想到之後樓價會跌7-8成,當時的人只相信樓市會 升多幾十年,沙士只是觸發樓市終極一跌,就算沒有沙士當時樓市亦會跌6-7成。1989年日本樓市高峰期時那有人會想到之後樓市會跌足20年,現在的日本 樓市仍在谷底難以反彈,因1989年日本樓市需要供三代,應驗了泡沫吹得愈大,爆破後跌得愈勁!

3)年青人,妳們最大的本錢是什麼?

應 該是青春吧!有青春便可充分運用"耐性資本",股神巴菲特所說的"耐性資本"是指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具備雙重的耐心,能以無比的耐性等候入市的機會,入市以 後要有同樣的耐心等候股價上升來反映其內在價值,体現價值技投資的精髓,別人貪婪我恐懼(1997年時),別人恐懼時我貪婪(2003年時)。正如德國股 神科思托蘭尼所講:"賺錢就是那麼容易,跟群眾對著幹!"

4)對於年青人來講,供樓的最大成本是什麼?

供樓的成本不單是利息,對於年青人來講,富爸爸說供樓的最大成本可能是"放棄學習創業和投資的機會"。因創業和投資確實需要交學費(即輸錢),買樓付首期已減少了創業和投資的資本,加上負債後的心理壓力,確實令不少人對創業和投資卻步。

5)泡沫真的會爆破嗎?

百 分之一百會,從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泡沫、1720年南海泡沫、1928年美國股市投機泡沫、1990年代日本股市樓市泡沫、1997年香港股市樓市泡 沫、2000年科網股泡沫等等,最終都以爆破結束!偉大的科學家牛頓都在泡沫爆破後輸光身家,並說:"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卻無法計算群眾的瘋 狂!"


http://www28.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327140&highlight=
  (內含泡沫形成原因)

<牛市四部曲>小弟認為現在是牛三急升前的震倉調整,大家點看?

<牛市四部曲>
牛一,於悲觀中形成
牛二,於懷疑中成長
牛三,於樂觀中上升
牛四,於興奮中滅亡

小弟認為2007年牛三(由大概19400-31700點)的升幅誘因為港股直通車,並認為今次2010年牛三的誘是因為歐美需用一個更大的泡沫,去挽救上一個泡沫爆破,所以需瘋狂印銀紙(QE2 and then QE3, QE4, QE5……)以至更大的泡沫形成去挽救經濟,而不是行緊縮政策,所以資金是無限量供應的!

正如德國股神科思托蘭尼,股市上升需要的正是資金+心理

小弟認為資金因素已非常明顯,獨欠普遍群眾的樂觀情緒。故認為現在是牛三急升前的震倉調整(因仍有人懷疑QE2的額度而沒有看清大勢),且牛二已經過去!

請各位有識之士賜教,大家點看?


年輕人都為買唔起樓而煩惱,可我年青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卻沒有買唔起樓這奢侈的煩惱,分享一下我的上車經歷:10/11/10


我 1998年大學畢業,主修金融財經,畢業等於失業,97金融風暴爆破後,找一份金融相關的工作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寄一千封求職信,得十幾個面試機會,為了 償還大學貸款,我什麼工都願意做,連普通的文員都應徵,可惜都不請,話妳班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結果幸運地找到份$7000的銷售員工作。我去大學同學 聚會,見到D大學同學,做7-11MT要執貨嘅有,做麥當勞MT要洗廁所又有,做保險無底薪都有,我恨不得一把火燒咗張大學畢業證書!畢業後所學到的第一 件事是如何放下大學生的身段去投入勞動市場,當時有一份$10000人工的工已是很幸福,點會有買唔起樓這奢侈的煩惱!最慘小弟鍾愛炒股,輸到要去財仔借 錢補孖展,食麥當勞$3漢堡包充饑。當時我在麥當勞對住燈火發誓,30歲前(7年後)賺不到一百萬,我就跳樓死!最終痛定思痛,認真學習投資理財,並一口 氣讀了幾十本投資及理財書。並發現單靠打工,(7年後)的確賺不到一百萬,要發達就得創業、投資,甚至投機,當時滿腦子都是錢、錢、錢。1999年科網熱 潮從新上路後,我運用"漫步華爾街"的空中樓閣理論(即形成泡沫需要有建立空中樓閣的理由)去尋找十倍股,並在99年底前憑幾十本投資書的智識,找到一份 股票交易員的工作。於2001年被裁員前,慶幸互聯網這泡沫可以發得那麼大,令小弟賺了不少錢!當時小弟真的膽生毛,竟然運用股魔"Jesse Livermore"的關鍵點理論,去沽空期指,即每低於某一關鍵點,追沽期指,結果賺了人生第一桶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膽戰心驚,嚇破膽。


運 用幾十本投資書的智識,加上多年的炒股經驗(小弟16歲時在股票行做暑期工時初次接觸股票,大學讀金融系時已經常炒股),並應用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別人貪 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於樓市之上,於沙士谷底時一筆過付款買樓,當時買樓人人話我係傻仔,我就做傻仔跟妳班聰明群眾對著幹,最後他們笑我傻人有傻 福,真頂癮!沙士買樓我就當係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一樣,加上自己炒股及創業都輸過錢,沒什麼好怕!買便買!


總結:對於小弟呢D有經驗的投資者(應該係投機者)來講,沙士時買樓算是小弟投機生涯當中最穩健的投資罷了!


建議:我覺得買樓不單是自住那麼簡單,而是一項金額龐大的長線投資(至少對一般人來講),不要如一些蠢師兄般純因供得起就買,而是當一項二百至三百萬的投資般看待,那麼妳可能會懂得如何操作入市!



http://www28.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410461&highlight=

借用投資大師林森池的投資戒條,小弟給準備買樓自住的小業主的告誡

轉載自林森池的"證券分析實踐"

林森池的投資十戒第二條:
"戒被倦入狂潮的洪流,不要被外來不理性的亢奮,令妳跟蹤潮流作出投資。例如科網泡沫 、地產狂潮等都是好例子,2000年買入科網股,或1997年高峰時買入住所,你都會很痛苦!"

林森池的投資十戒第三條:
股市大崩潰時群眾的拋售,一定會導致你產生恐懼。這時候妳要克服恐懼,作出人棄我取,購入千里馬(好股票)。

以下是小弟(不是林森池)致準備買樓自住的年輕小業主的忠告:

有關投資十戒第二條
曾射首時常說希望樓市平穩發展,可卻是講一套,做一套!特區政府暗中勾結地產商利益輸送(天匯事件不了了之,梁展文事件等等),沒有認真干預市場讓樓市平穩發展,以致樓市被倦入狂潮泡沫的洪流!

如 果樓市真的是平穩發展,這時買樓並沒有問題。但現時樓市已被倦入泡沫狂潮的洪流,不是平穩發展,這時入市的風險會是非常之大,因為泡沫期間的大升,會引發 泡沫爆破後的大跌。如果可以的話,請盡量避免倦入樓市狂潮的洪流當中!試想想,1997年高峰時買入住所,你會很痛苦!

當然會有很多業主樂於致身於泡沫洪流當中,享受泡沫當中的樓價上升,並告訴妳再唔買樓價便會再升。但請盡量避免倦入樓市泡沫狂潮,或許妳仍可享受泡沫當中樓價的一些上升,但最終妳卻要承受泡沫爆破後樓價的大跌!

有關投資十戒第三條
我相信很多人說這是沒可能做到的事情,因為恐懼是人類的天性,做不到的人亦會有千萬個藉口去解釋做不到的原因。但如妳能做到卻可以幫助妳大幅獲利,至少可以低價買入優質單位自住!


http://www28.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397414&highlight=

<牛市四部曲>股市與樓市之間的決擇?

價值投資大師鄧普頓(Sir John Templeton)提出過的股市發展四部曲:
牛一,牛市是在一片悲觀的情緒下誕生,
牛二,在一片懷疑的情緒下成長,
牛三,在一片樂觀的情緒下成熟,
牛四,在一片亢奮下衰老而死的。」

股市方面:

小弟認為股市現在是牛三急升的起步階段,並認為現在應用 "投機之王 Jesse Livermore" 的理論買 牽頭羊(領漲股),股市尚會有一大段升幅,恆指現時14倍P/E,離曆史高位20倍P/E尚有一大段距離

樓市方面:

小 弟認為現在是牛三的中段至後段,尚且可能仍會有一段升幅,但不會如股市牛三起步階段般會有一大段升幅。現在樓市己不是牛三急升的起步階段,而是中至後段, 兼且買樓是中長線投資,所以不會建議於牛三中後段時期熾熱階段置業!可能明年會升多1-2成,但從十年的中長期看,樓市大跌的機會高於大升的機會好幾倍!

應 否賣樓買股?對於股市新手來講,絕對不應該,除非妳有十年以上炒股經驗,因股市的風險比樓市高幾十倍。對於股票的專業投資者(最少十年以上經驗而且深懂炒 股),而樓房是投資而不是自住,現在卻是賣樓買股的好時機,股市現在是牛三急升的起步階段,尚會有一大段升幅,樓市現在是牛三的中段至後段,升幅有限!

而且當泡沫爆破後,(雖然兩樣都會大跌)!但股市逃生會較樓市快!

大家點睇?


由於香港的樓市總是大上大落,而不是平穩發展,所以買入時機是置業的決定性因素,而不單是供得起便買!(小弟於沙士時買樓時根本就沒有住屋需求)


小 弟的投資之道"就是在市況低迷時低價買入,在市況熾熱時高價賣出!而絕不是在市況熾熱時高價買入接火棒!"如果妳沒有時間認真研究經濟政治,妳只需簡單地 運用小弟的投資之道置業便可以,因為根本沒有人可以準確預計何時加息、資金何時突然撤走、外圍環境變化......等等。

至 於如何鑑定市況是熾熱與否,妳可以讀此書"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或者是800兄關於"97"的文章,或者是參考kelvin ko 兄所言"每次連兇宅都玩埋,大西北、公屋都爆升,證明離爆煲不遠,真係好準!"


http://www28.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466469&extra=page%3D13


每次連兇宅都玩埋,大西北、公屋都爆升,證明離爆煲不遠,真係好準!
連兇宅都玩埋,大西北、公屋都爆升,證明離爆煲不遠。
道理係其他樓樓價太高,唯有3,4線都玩埋,已經尾聲。另外容易引到政府出招。
真係好準!


最 後,小弟認為年青人妳們的人生是幸福美好的,何必為置業過於憂慮,應保持平常心及頭腦清醒,便不會那麼容易墮入炒家陷阱高位買樓接火棒!如果可以的話,我 強烈建議妳們嘗試創業或投資,如果成功的話,妳們將來會是一筆過付款買豪宅,過著富有而美好的生活,始終"工字不出頭"這句話是沒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8

投機大師 未曝光三堂課

2010-11-29 TCW




第一課:買好公司股票 就賺得多,錯!

問:一個優秀的投機家需要具備那些特質?

答:敏銳的洞察力、直覺和怪念頭。

敏銳的洞察力,指了解事情的關聯,並且從不合邏輯的紛亂中區分出邏輯來。直覺,也就是長年在交易市場取得的經驗和生活經驗。怪念頭,使人把一件事和所有可能的事情——好的和壞的事情,放在一起考量。

同時也必須具備自我控制力和靈活性,以便坦承我們弄錯了。另外,優秀的投機家在想法成真之前,又必須耐性十足,心臟很強,仔細思量每一次的成功與失敗,對這些事件的結果心懷感激。

當他獲致成功,絕不可乘勝追擊,反而要謙卑低調。千萬不可吹噓自己的成就,因為正如許多長年進出市場的人所堅稱:從市場賺來的錢只是借來的,下一次就得付出高昂的利息償還回去。市場是一個放高利貸的人,投機家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必須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問:哪些是投機客最差勁的特質?

答:頑固、冥頑不靈。我們的確要有信念,但當發覺自己犯了錯,就必須當機立斷,然後跳船。

我說的並非一百元買進的股票跌到九十元的那種錯誤,而是在論述的結構中發現錯誤,或者注意到有一個戲劇性、出乎意料的事件出現了,所以優秀的投機家要將無法估計的東西納入考量。

問:哪個行業與投機客最相似?

答:醫師最像,律師、政治人物或商人也有點像,但工程師、國民經濟業主或者企業主絕對不像。

問:為什麼醫師這行業最像投機客?

答:進出市場的人和醫師一樣,首要之務是診斷。市場為什麼下跌或上漲?從診斷產生治療、癒後,以及所有其他的考量。

進出市場的人和醫師一樣,一旦發現走錯了方向,就必須修正行動,做出新的決定。投機買賣是一種藝術,一如醫學被形容為一種治療的藝術。

相反的,工程師的思維屬於純粹數學,且須精確對立。無論什麼情況,工程師都不該被直覺牽著走,而投機家或多或少都得倚賴直覺,直覺不可少。律師則不太相同,雖然他也應該具有想像力和直覺,但其思維必須被牢牢的禁錮在法律的框架內。

問:那麼,投機家應該怎麼想、又應該怎麼做呢?

答:投機買賣是一種哲學,不停的權衡贊成與反對,必要時(我強調,必要但不確定何時)做出正確的決定。

一個有數學頭腦的人,很適合市場的投機買賣,不是因為市場某部分建立於數學上,而是因為數學是一種邏輯思考的訓練。但日常生活、追求企業利潤以及專研技術的人,是市場邏輯的最大敵人,符合市場邏輯的,看在一般人眼中,經常顯得不合邏輯。

股票上漲、下跌,不是因為它本質好或不好,而是看它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如果情況顯示,某支股票將要或有可能轉往有利的方向發展,我們就應該趁其某一季度業績報告不佳時,買進那支股票。

依照日常邏輯思考的人,怎麼會買一支將要破產公司的股票?但一家逆轉前的企業的股票,讓我們賺大錢的機會,比一般股票高得多。因為一家介於破產與償付能力 之間企業,日後獲利的爆發性,比經營良好的企業大得多。一家幾乎破產的企業,只要最後沒倒閉,它的股票會就可能上漲好幾倍。而一家健全的公司,雖然獲利也 穩健,但反映在行情上的成長空間,卻相對比較少。

一個原本破敗的個體,若因情勢逆轉,可能重燃生機,而其發行的證券,就是賺錢機會。二次大戰之後的德國外債,就是好例子。不少德國地方政府,在戰前,曾以 美元、英鎊、瑞士法郎、荷蘭盾、法國法郎等等發行債券。德國戰敗後,這些債券當然很不值錢,一九四七年,我在巴黎交易所以二百五十法郎的價位,買到票面一 千法郎價位的類似債券,三年後,竟以三萬五千法郎的價格賣出,這是在我交易所生涯中,最大的投資收益之一。

第二課:經濟成長絕對有利股市,錯!

問:請您舉個例子告訴我,交易市場中,看似不合理卻能夠合乎邏輯的論點?

答:舉例來說,人們相信一段持續性的經濟成長,絕對有利於股市行情;錯!經濟成長需要大量資本直接投入,如果銀行吸走大部分存款,留給投資有價證券的不太 多,那市場還是漲不起來。更有甚者,銀行會提高利息,以便煞住隨經濟繁榮可能發生的通貨膨脹,所以經濟榮景有利的結果要過一陣子之後,才會展現出來。

當行情在升息的壓力下趨緩,許多計畫中的投資將被延後,銀行突然有許多流動的錢,開始調降利率。發行鈔票的銀行不再踩煞車,股票可以上漲了,好讓先前活躍的新投資獲得較大利益。

問:碰到危機時該怎麼辦?

答:股市於景氣衰退時開始上漲,因為當商業及投資環境疲軟不振時,需要的資本和金錢也同步減少,少量的錢,就足以讓股市上漲。

加上,不少錢都堆在銀行裡,閒得發慌,雖然錢存起來有利息可拿,但利息其實比股票收益或股利還要低,這時資金,就會從銀行體系中逼出來,使得交易市場活絡,股市當然就會上漲。

相反的,景氣佳的時候,會有許多新的股票上市,也加入競逐資金的行列,這對老的、已經在市場被操作的股票來說,就是一場危險的競爭。這有點像二手車市場, 如果車市突然轉佳,汽車工廠必須等上好長一段時間才能供貨,此時二手車的價格就會漲,甚至比新車還要高。相反的,如果工廠推出特惠、打折或送禮,二手車市 場就趴到地上。

問:總結是什麼?

答:應該反週期操作,不考慮股市大眾的想法。

問:如果景氣不能當作唯一指標,那麼影響交易市場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答:股市要上漲,流動資金與景氣,必須同步正向發展,才會真正有利於投資大眾。大眾口袋有錢、也有意願買進有價證券,股市才會真正上漲;若存戶荷包不豐, 或無意購買股票,股市便下跌。市場上經常出現的,是一個因素屬正面,另一個則為負面,如此便不會有較大波動,只會有較小的起伏。

但這對當日沖銷的人而言,其實是一個很理想的市場,而且,直到兩個因素同屬正面或負面之前,會一直這樣下去。當兩個因素同屬正面,上升運動於焉形成,甚至製造出一次回光返照、歡聲雷動。若是兩個因素都往負面發展,就會出現戲劇性的倒退,恐慌:使人抑鬱得要死。

流動資金和景氣也可以相互影響,降息能改善景氣,景氣不佳則相反的導致流動資金短缺。譬如擔憂政治衝突造成世界危機,或者擔心信貸市場緊張,所產生的影響就是負面的,因為投資人在此時,就算有錢,也不會有長期持有證券的打算。

問:不論環境如何改變,您仍堅信不疑嗎?

答:沒錯!千萬記得,公司體質好壞,不是決定下跌或上漲的最重要理由,所有市場的漲跌,都是由需求強度或者供給強度來決定,需求大於供給,市場就漲,反之就下跌。所以想要投資股市,必須分析供給或需求。

問:您自己在做決定時,是先考慮流動資金,還是先判斷大眾心理?

答:我個人做投資決策時,通常先看流動資金水位,因為大眾的心理飄忽不定,可能一秒鐘之內,就從一個極端陷入另一個極端。

流動資金的發展,以短時間內,我們至少可以透過觀察央行的決策、大型銀行貸款策略的走向,找到資金流向的線索。股市就像匈牙利的吉普賽街頭藝人一樣,不斷重複:「不給錢,就沒音樂!」金錢就是股市的音樂或燃料。

想像有一個大浴缸和一個小浴缸並排陳列,大的浴缸代表整體經濟成長產生的資金,小的浴缸則為注入到股市的資金。

經濟成長會帶來存款增加、外匯流入、貿易收入增加以及外國資金流入,代表資金供給面的水,大量流入大浴缸中,若在此時,私部門及公部門投資減低,資金需求 面相對減緩,整體資金進入大於流出,大浴缸內的水平面會上升。當水溢出來時,就流到小浴缸,也就是股市,然後把行情往上拉。一旦反過來:注入大浴缸裡的水 的速度比流掉的快,就沒有水留給股市這個小浴缸,行情於是下跌。所以,我們應該密切注意著大浴缸的水位。

第三課:分析股票好壞最重要,錯!

問:解釋一下「猶豫」與「固執」的意思?

答:固執投資人擁有四個特質——想法、耐性、有錢,當然也包括好運。「想法」,是說有意買股票的人必須對未來股市發展,有些想像、點子,甚至是一種信念。 他也必須有「耐性」,指的是心臟強大,好比以一百元買進的有價證券,跌至八十元,或者股價原地不動,他也不會覺得乏味,或是一下子失去持有的勇氣。

但是,為了要撐下去,他當然應該擁有一筆足夠的「金錢」。我指的不是絕對的一大筆金額,而是相對的一大筆錢。如果一個省吃儉用的人擁有一萬元,只用了六千 元買有價證券,那麼他就算是擁有足夠的金錢;但若一個身家上千萬的人,買了三千萬元有價證券,並且欠了兩千萬元,那麼他就沒有足夠的錢能讓他耐心等待。

如果沒有同時具備想法、耐心和金錢,就很容易成為猶豫投資人。沒錢時,光有耐性也不夠;但當他有錢卻缺乏信念或想法時,也不具備耐性。即使他有錢又有信念,但沒耐性,也無法撐下去。

一般而言,如果大量的有價證券為猶豫投資人所持有,市場很容易過熱,這種情況叫「買超」(overbought)市場,聰明的投資人,此時應該反向「賣 出」持股;反之,當猶豫投資人拋售持股,大量有價證券轉而握在強而有力的手上,市場會變得冷清,我管這種情形叫「賣超」(oversold)市場,聰明的 投資人,此時就應該買進。

問:一個被猶豫投資人「買超」的市場,會有哪些後果?

答:一個「買超」、有貸款負擔的市場危險無比,甚至隨時崩盤,這就是典型的「不切實際的市場」。一大堆素無經驗、舉棋不定的股票持有人,只會受氣氛傳染, 火速跳上行駛中的火車。他們一無經驗,二缺強大的神經,況且財務狀況也不容許他們買股票。也許他們因此還花了為了別的目標而存下來的錢,遑論貸款來買股 票。

問:一個「賣超」的市場又會怎麼樣?

答:如果大量有價證券在固執人士的保險庫裡休養,隨便一則好消息,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好消息,也會使這個市場,火箭般一飛沖天。固執者手上的有價證券越多,擴張的程度就越劇烈。

問:如何確定市場「買超」或「賣超」?

答:我們判斷時應該把過去幾個月、幾年中成交量之發展納入考量,如果一段長時間內的行情——假設幾個月以來——成交量不斷成長,我們就可以揣測,有大量的股票從固執投資人的手上,轉到了猶豫不決投資人那兒;成交量越高,轉手的越多。

價格飆升之時,會買的唯搖擺不定之人,固執投資人賣掉之前價格下跌時,他們堆在保險庫中的貨物,而且只在行情上漲時才會賣出。這種波動會一直持續下去,直至大量有價證券,再度回到猶豫的人的手中,然後他們等待著,其他猶豫投資人繼續買下他們手上的有價證券。

猶豫的投資人,雖然希望以較高的價格出售他們的股票,但如果缺乏更多的人跟進,股票價格就會下跌,賣不到好價錢,他們只好降價求售,接著,一個新的、慢半 拍的買家階層就可能登場,尤其是政府受發行鈔票銀行之協助,透過不同管道(稅賦政策及其他),資金持續注入經濟活動中,金額超過工業和經濟發展所需,資金 就會從大浴缸有更多水溢出,流入小浴缸中。

如果成交量持續增加,價格仍舊下跌,猶豫的投資人就會以低價全部出清手中持股,股票從猶豫投資人的手上,再度轉回固執投資人手中,再次抵達固執投資人的保險庫,直到日後市場上的價格上揚為止,然後向上運動重新開始。

行情低迷時,固執投資人持有有價證券,猶豫投資人則握有金錢;繁榮興盛到達頂點時,固執投資人有錢,而猶豫投資人有有價證券。現金與有價證券之間擺來盪去,就是股市永恆的循環。

問:從這些分析可以得出哪些結論?

答:成交金額小幅倒退肯定不妙,表示接下來還會再跌;大幅倒退是好現象,成交金額縮得越快越急,代表有價證券大量落入堅強的人手中。成交金額大而行情上漲 就不太妙了,因為買股票的都是些虛弱的人。成交金額越大,對市場就越不利,因為會有更多投資人加入,事情只會更糟。行情上漲而成交金額卻小,是好事一樁, 因為行情雖然延後,但固執投資人保險庫中的大量股票尚未出籠呢!

既然今天的買家過兩天將成為賣家,與其分析有價證券的品質,不如分析今日的買家品質應該更為重要;反之亦同,也就是賣家的品質比所賣出的有價證券之品質來得重要。假使股票持有人的品質不佳,體質再好的有價證券也有下跌的時候!

【延伸閱讀】《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之金錢遊戲》、《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之證券心理學》三書,全新修訂版訂於2010年12月底由商業周刊出版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