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對復星的理解 ukon

http://xueqiu.com/2282006086/24737489
1、復星的核心競爭力是投資。這個按照吳軍的說法就是一個企業的基因,輕易不會改變。葛總所認為的「復星還是首先要明確到底定位於PE還是產業公司,不能再兩者之間搖擺,這或許是未來發展的最大變數」,這個問題其實不存在。因為復星並不是家族醫藥企業起家,也不是原來的國有醫藥企業轉制,就是資本玩家介入實業的結果。可以看到,研發不是復星的強項,至少現在不是,投資才是。
或者說,如果復星沒有2004年7.94億元投資國藥,或許復星實業就不一定是醫藥行業了,也許就是復地集團A+H股上市了。
對於復星和上藥哪個好的問題,不能多說,得罪人。但是,復星的總裁姚方以前是上實醫藥的總裁,現在用腳投票,2010年來到了復星。
2、復星的軟肋在於內生增長不足。雖然有很長的產品線,好些產品還是年銷售過億市場份額居前的,但是毛利不算高,至少和其他幾個明星藥企比不高。
到目前為止,復星沒有一個自主研發的重磅新藥。值得期待的是江蘇萬邦的重組人胰島素及類似物,雖然已經SFDA通過了,但是產業化進度很慢,大約要2015年才能完成。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難道是因為新版GMP?其他值得注意的就是類美羅華Rituxan的單抗,這個今年進入臨床,一切順利也要2016年。
和中小藥企不同,類似譽衡、雙鷺、百靈這樣的企業,都是一招鮮吃遍天。先是有一個優勢產品維持利潤和現金流,再收購或自主研發後續產品。雙鷺是研發出來的,譽衡是銀杏內酯B和秦龍苦素始終出不來。但是都不妨礙這些品種獲得40-50倍的市盈率。復星的這些後續品種,包括最近一兩年披露的合作研發和收購項目,要是放在中小藥企上,連續漲停都是很正常的。可以試想一下要是魚躍醫療出資15億人民幣收購了ALMA激光,市場會以如何的積極性來面對。
所以說,復星需要時間。復星旗下的研發單位,諸如復宏漢霖、漢達藥業這樣的,需要時間才能出成果。如果像譽衡或者海正那樣,從大學或者研發公司買個新藥半成品,一方麵價格不會便宜,另外一方面市場也不會因此提高復星的估值。
3、復星的PE是投資的副產品。復星PE 的這些品種,諸如海翔藥業、羚銳醫藥、東富龍之類,應該從兩方面看。其一,原股東不願意全盤出售,只能接受出售小部分股權;其二,即便全盤拿下並表,其實多數業績不算特別好。即便是對上藥來說,如果給持股東富龍原始股20%的機會,相信無論哪個做總經理都會進場的。既然不能買斷,分享成長也很好啊。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巴菲特,能有很多機會全盤買下類似亨氏、BNSF這樣的公司。
我的理解,復星旗下的核心資產不多,包括國藥控股30%的股權,重慶藥友、江蘇萬邦、錦州奧鴻、ALMA、雅立峰、洞庭藥業。復星旗下的這些其他非核心資產,都是可以證券化的,只不過復星沒有運作而已。看看濟川藥業借殼洪城股份,不要看股價看交易內容,就可以知道郭老闆真的是業界良心。
比如復美和金象,作為醫藥零售其實沒有多少利潤,但要是搞個南京醫藥或是海王星辰定向增發股份購買,復星的資產就盤活了。包括花紅藥業、頸復康、海南亞洲製藥、山河藥輔都是可以推上資本市場的。以這個標準,復星旗下的可上市資源其實比魯信創投只多不少。
4、復星的管理層確實很不錯,有能力,知進退。舉兩個例子。
其一,2010年10月18日,為了減少關聯交易和規避同業競爭,南鋼股份向大股東南京鋼聯發行股份,收購其所擁有的南京南鋼產業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南京鋼聯在重組時做出業績書面承諾,預計南鋼發展2010年淨利潤為7.3億元,2011年為7.92億元,2012年淨利潤為8.93億元,若業績未達到預測淨利潤數額,將進行補償。2013年5月,南鋼股份公告,收到大股東南京鋼聯支付的盈利承諾現金補償款1.056億元。
其二,自2011年起到去年底,復星集團對民生銀行的投資達到29.65億元,直接持股比例為1.51%,通過戰略性部分退出回籠8.76億元,累計獲得分紅1.82億元。也就是說,截至目前復星集團投資民生銀行獲利超過10億元,回報率達到49.1%。
南鋼的例子,其實賬務處理把南鋼減虧或者盈利是可以做到的,中遠洋中鋁不都在做?但是復星還是比較有擔待的。民生的例子,其實當時復星醫藥剛剛港股上市,手上大把港幣,看到賺錢機會郭老闆沒有一擁而上,這個很不容易。
市場冷嘲熱諷的外灘地王,其實是證大一塊高質高價的外灘地皮想要脫手,找不到買家,郭老闆不斷的殺價,證大不斷妥協。突然SOHO中國想進場摘桃子,郭老闆作為上海的地頭蛇當然要力挫過江龍。證大和綠城當然樂得多賣錢,支持SOHO很正常。
5、復星的下一步。復星國際的CEO梁信軍去年有個演講,說的非常好。具體復星投FF、ALMA都是這個思路。同濟堂、分眾傳媒、還有先聲藥業,復星都可以大賺。
大規模的投資目前有幾個系統的機會,第一,我們稱之為中國動力全球資源的機會。我們找到那些中國的市場未來會佔全球20—25%的行業,在這些行業找到全球數一數二的品牌,這些主要的市場來源在歐美,歐美沒有成長,所以它的利潤銷售額的增長速度降下來,甚至減少,所以它的PE就很便宜。我們最近買了幾家,基本上PB都是低於1的,PE基本上6—8倍,非常便宜,龍頭企業。找到這些公司,你成為它的全球第一、第二大股東,協助他把中國的事情搞好,中國佔了全球25%,你把中國市場一搞好,歐美損失掉了可以在中國找回來,只要中國一增長全球就增長,基本上就是這個邏輯,這個模式可以不斷地找,可以找到很多大的項目。第二個是什麼呢?中概股的做空。我對自己的股價是不滿意的,低於淨資產。280多家中概股,至少有10%是非常傑出的企業,現在被連累連帶做空了,我認為應該大膽地反做空,我們現在就是這招,我把事情研究清楚了,只要你敢賣我就敢買,買到你不敢賣為止。第三,金融跟互聯網跟資源的機會,因為大家都怕了,怕了之後這個行業反而有機會,這個方面值得認真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30

我對投資的認識和理解 歲月的腳註

http://xueqiu.com/8942683099/24870514
本人是草根階層,要說和別人唯一不同的就是對股票投資的熱情始終不減。自從07年5月進入股市以來,拿自己很小的資金跌跌賺賺6年多,雖然沒賺到多少錢,但是還是學了一些經驗。今年突然想在投資行業找個工作(研究分析類或投資管理類或其它均可),但苦於自己的學歷比較低(中專),同時本人在投資行業又沒有人脈,所以一直沒能如願,今日我在雪球網上發貼,希望各位雪友(朋友)大力支持小弟,如能給小弟指點迷津,小弟將感激不盡。我還懇請各位投資界的前輩老師能提攜一下,關注一下,給後輩一點指點和鼓勵,學生將更為感激。
    現在將我6年來股票投資的實踐和從他人那裡學習的對股票投資的一些理解和認識寫出來,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投資就是用嚴格的原則和紀律來控制過程的遊戲。未來是不可預測的,股市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我們作為投資者能控制的就是操作方法和我們自己的情緒。操作方法就是按照自己的投資系統進行操作。控制情緒就是培養自己不受外界環境和他人幹擾,獨立思考,堅持操作方法。我的投資系統是建立在一系列原則的基礎之上的,我的原則有很多,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點:(1)每個人的認識都有偏差,當人們的預期與現實之間的偏差過大,也就是說反映過度的時候就是最佳的買入或賣出時機。(2)風險比收益更重要,控制住下行的風險,收益自然會找上門來。(3)對於自己和他人的錯誤(或虧損)要極度重視,從每次的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是學習進步的源泉。(4)投資中最重要的信息都是隱藏的,需要深度思考推理才能獲得的,很容易得的信息都不重要,或者說沒有多大意義。(5)股市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還有人們的認知存在的偏差,我們應該為自己的錯誤和未來的不確定性留下餘地,也就是安全邊際原則,等等。
      避免失敗(虧損)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每個人都想在股市投資成功,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總是避免不了七虧二平一賺的命運。既然股市有如此之多的人虧損,我為何不反向思維,不先學習如何獲得投資成功(因為樣本小,偏差太大,不能作為有用經驗。)而應該先學習如何避免投資虧損(投資虧損的人數很多,樣本巨大)。把別人和自己的失敗經驗列成清單,很有借鑑意義。比如作為散戶失敗的典型錯誤:(1)頻繁交易。(2)聽取小道消息(或內部人消息)而操作。(3)總是試圖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4)受近期信息影響過度,恐慌性賣出,等等。這個錯誤清單很長並且還在添加中,只要你逆向思考,避免錯誤。你就邁出了投資成功的第一步。
      散戶與機構的博弈:找到自己相對的競爭優勢。對於機構投資者的競爭優勢是顯而易見的:(1)巨大的信息優勢。(2)專業的研究分析團隊。(3)規範的資金管理體系。(4)以專家的形式左右媒體的信息,以專業、權威的形象引導大眾,以對自身有利,等等。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作為散戶的我們該怎麼辦呢?機構的優勢就是散戶的短板(劣勢),那麼機構的劣勢就是我們散戶的優勢了。我現在梳理一下機構的劣勢:(1)機構受到業績排名的影響,對短期業績比較重視,由於影響短期業績的因素主要是宏觀經濟,大眾心理的變化,等等,所以機構為此投入了很大的精力。(2)由於利益使然,機構比較在乎資金的規模大小,而不是投資的收益。比較在乎相對的投資收益而不是絕對的收益。(3)機構受限於既定的規則。比如,如果你是股票型基金,你不可能持有50%的債券。在比如保險公司的資金不能多於15%的股票等等(4)機構一般都滿倉操作,這樣能最大化收益(同時能提高排名),但是會錯過一些很好的建倉機會。(5)機構資金量巨大。進出投資標的很不方便。所以對投資標的有要求,同時導致投資比較分散,等等。我們散戶不是機構,所以我們不必按機構的遊戲規則來行事(由於媒體宣傳的影響,很多人其實是按照機構的方式來行事的,由於沒有機構的優勢,所以後果可想而知),而應該以對我們散戶有利的方式來行事:(1)對於散戶來說,短期的投資業績無關緊要,只要長期的業績(比如幾年,甚至十幾年)好即可。我們不必向其他任何人交代,只要自己滿意就行。這樣可以讓我們把時間精力大部分放在企業的基本面上,用自下而上的價值投資方法來行事,而不必在意短期業績的波動。(2)以追求絕對收益為目標而不在意相對的業績比較。(3)可以跨界靈活配置資金。比如在股市的高點,可以賣光股票只持有債券,還可以吧債券和股票以一定比例配置,動態調節,以降低風險。(4)可以拿很大比例的資金集中持有一類股票來提高投資業績,等等。
     取得超額收益的方法:規避風險。在股市中取得平均收益是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最容易的就是持有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優勢就是能規避個股風險,但是不能避開系統性的風險。我們的目標是取得超越指的收益,現列舉幾種方法:(1),定投指數基金,這樣你就能取得平均成來,此法簡單易行,貴在堅持。(2),優化型的指數基金,比如近期將產能過剩的行業從指數中去除或減小權重。(3),將股票和債券按一定比例配置。比如50%對50%,隨著價格的波動,調節以維持比例不變,從而對衝風險(降低風險)。(4),將(3)中方法優化,根據大盤的估值水平高低,動態的分配股票和債券的比例。比如大盤高位時可將股票的比例降為20%,低位時加大到80%。(5),分散買入5-8家不同行業的股票,以年為期檢驗業績。買入時採用分批買入,越跌越買的原則,不用預測股價點位的高低,選股遵循低價買入好公司的原則。同時採用(4)中動態配置策略。這就是我的方法。以上方法從易到難,越往後對投資人的投資技巧和心態要求越高,換而言之,越到後面操作失誤的風險越大,你的業績波動性越大。所以我們要先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能力和侷限,並時刻保持一顆懷疑的心,把風險放在首位。正視風險並學會駕馭它。
     投資的檢驗標準:制定收益目標不重要,重要是價值。很多人總是以價格為導向,比較每天,每週,每月的業績,以此判斷自己的收益或虧損。其實這並不是個好方法。雖然此法簡單,直觀,但是缺陷很明顯:心理壓力大,容易陷入相對比較的怪圈,導致頻繁交易。我們的投資檢驗以價值為核心,專研企業的基本面,而不在意短期的波動。以年(最好以企業的經營週期)為檢驗週期。收益的高低取決於你的期望值。但是你不能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那麼收益多少最合適呢?6%-25%之間。為什麼?收益的6%為無風險利率,是最低的機會成本。美國股市長期淨收益為7%,上市公司每年保持ROE 15%以上都是不錯的成績。25%包含了資本收益的部分。至於最高的收益是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下行的風險降到最低,剩下的就是上漲的收益了。最理性的收益標準是:不在意短期內的收益波動,以取得長期價值為核心,長期而言取得超過指數的收益。
     複利與均值回歸。理解複利的艱難和其巨大的影響,我認為是理解投資精髓的關鍵一步。保持連續穩定的複利的方法:(1)由於股市的波動性與不確定性,你不能輕易離開股市,也就是常說的雷劈下來就必須在場。(2)儘量不要虧損,要取得正收益。一次的大幅大虧損會抹掉很多年的好業績。(3)每年適度穩定的低風險收益(比如15%)比大起大落的高收益要好的多。從研究股市,個股,行業的週期與歷史情況,來規避大熊市的慘烈下跌,是保持高複利增長的關鍵。每個事物的發展都有週期,企業也一樣,業績經過幾年高增長後,還能持續高增長的概率就會低很多,而會向行業平均業績靠攏。這就是均值回歸。樹不能長到天上去,很少有股票的價格歸零就是這個道理。比如,持續10年復合15%的增長後,我們預期應該是回歸每年7%的增長,而不是15%-20%的高增長。
     估值與安全邊際。價值就是企業創造自由現金的能力。價格就是「市場先生」給出的報價。價值與價格之間的差額就是安全邊際。如何給企業估值是門學問,就像投資大師所說的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對於估值我們遵循以下原則:(1)對於不能理解或很難理解的公司直接放棄,不論前景多好,多麼誘人都一樣,這就是能力圈原則。(2)估值要儘可能的何守,不要被美好的前景所迷惑,記住均值回歸。(3)估值也是動態的,只不過變化比較緩慢。基本面發生變化,其相應的估值也會跟著變化。安全邊際越大,潛在的獲利空間越大,並且風險越低,同時能為主觀的錯誤留下緩衝的餘地。當股價下跌,安全邊際增大時,逆向加倉是理性的選擇,這需要無比的勇氣。但這是反人性的,你總會找到藉口拒絕做某事。所以投資真的不簡單。
      理解報表的關鍵:數字與現實之間差距。企業的年報,季報以及其它的各種統計信息是對企業過去的經營現狀的概括式的反映。是在一定的假設的基礎上對企業現實靜態和動態的概括性的描述,它與企業的現實真相之間會有偏差,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對於報表的分析就是儘可能的還原企業的真實面貌。對於報表與企業現實偏差太遠的標的給予放棄,因為沒有意義。對於易於操縱的項目給予較低的權重。對於不易操縱的項目,給予較多的考量。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的動機,也就是說企業會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操縱報表,所以對於報表分析至少要三年以上,並做橫向縱向分析,對於期限過短的報表,比如季度報表不能過於看重。
    我對公司研究內容和方法:(1)定期蒐集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以及公司網站信息等原始資料,我不用二手資料;(2)公司業務及產品分析;(3)行業現狀,可能的成長空間以及行業特性分析;(4)公司股權結構,管理層分析;(5)公司競爭力分析,以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為框架;(6)財務分析,進行同比和環比分析。對於我有想法的股票我先關注,如果覺得合適投資就深入研究,研究後覺得這是我想要的投資標的,就會進入我的投資重點品種,如果不合適就作備選。
    寫了這麼多,如果能帶給你一點點的新東西,那麼我就很滿意了。其實說了這麼多思維層面的東西,你不僅要問,你能做到嗎?從想到,到做到中間還夾雜著很多心理和環境的因素在裡面。我只能。說我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96

我對$汽車之家(ATHM)$ 的幾點看法 雨楓

http://xueqiu.com/7947659357/26606680
1、作為每天固定給$汽車之家(ATHM)$網站貢獻一個DAU的忠實用戶,又是持有多頭倉位的投資者,以下看法難免有所偏頗,請各位自行甄別。

2、汽車的購買,首先是選擇品牌和具體車型,這在購車過程中佔6-7成的時間,然後是親自試駕/體驗備選範圍內的各款車型,最後是在同一個城市裡的各家4S店進行比價(牽扯牌照問題,大部分買家不會選擇異地購車)

3、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市場上在售的各種品牌的車型數量較多,各款車之間的配置差異巨大,而廠商提供的信息和可定製性相對不足,各家4S店的銷售政策差別也很大,也就是說,車型份額不夠集中、不夠標準化,缺乏廠家直接提供的可定製選項,在這種情況下,像turecar那樣在產品標準化的前提下大家競標最低價的比價平台方式,未必能夠運轉得起來。相反,媒體和社區屬性,在選車過程中會起到更大的作用。(當然,關於turecar模式,我現在研究得還不夠,接下來會繼續研究這個問題)

4、就一個線上媒體的角度來看,汽車之家在內容方面是當之無愧的No1,其次是愛卡,$易車(BITA)$不熟悉,看過幾次,基本上與汽車之家的內容品質方面沒什麼可比性(主觀看法),至於論壇社區方面,連愛卡也不是汽車之家的對手,觀察一下熱門車型論壇的發帖和回覆量,很容易做出判斷。

5、站在一個垂直媒體的發展角度看,汽車之家未來的方向不見得就只有向交易延伸,學turecar這麼一條路。譬如說,汽車之家目前的內容裡,圖片類的佔比非常高,視頻類也在逐漸增加,未來隨著傳媒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汽車之家在三個「平」,即平面媒體、平板電腦、平板電視的汽車類相關內容方面,是否會存在更大的發展空間?譬如說進入汽車類的電視節目的製作?甚至未來進入汽車類專業收費頻道的運營?這都有可能。也就是說,沿著媒體-內容的方向走,汽車之家未來的拓展空間其實還非常大。

6、看一下之前@李妍 的研究報告會發現,排名靠前的獨立汽車網站裡,其實目前最大的變數是愛卡,這家網站究竟是繼續獨立發展、還是賣給同行、又或者委身百度、阿里那種巨頭旗下?會對整個市場構成比較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其實格局已經很確定了。

7、二手車市場確實是個很大的變數,但到目前為止,包括易車和汽車之家在內,大家都還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機會均等,而汽車之家的媒體優勢本身,讓它在這個市場上不乏競爭優勢,最終結果如何,可能要三五年之後再看才有結論。

至於這家公司未來的風險,主要是幾條:

1、中國汽車市場本身的增長速度降低;
2、愛卡的歸屬與選擇(譬如愛卡賣給易車或者百度,相對就比較利空);
3、創始人 @李想 等持股太低帶來的管理風險;
4、進入新的媒體領域帶來的成本和風險控制問題(譬如製作汽車主題的電視節目)

我個人認為,汽車之家的潛在價值和成長潛力,要明顯大於易車網,目前的估值,站在3-5年的前景來看,不算貴,當然絕對估值也並不便宜。如果是尋求中長期收益的投資者,不妨考慮一下汽車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762

回鄉見聞以及我對房地產的理解。 浪漫盧梭

http://xueqiu.com/3714977098/27539569
三年春節回一次老家(平時也回去,只是這次時間比較長,看得地方比較多。),主要想談一下對老家小城和農村房地產的感受。
在下老家是湘南一個交通便利,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縣,有大米,黃花菜,草蓆等優勢產品,還有鐵礦。但是,就目前的自然條件來看,是養不活近一百萬人的。所以,老家去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打工,做生意的特別多,應該說家家都有吧。
春節,清明節一到,小城就非常的熱鬧,滿大街都是外地車牌,不過,最近三年,本地車數量猛增,大有忽略外地車牌之意。
背景大概交待了。現在來說房地產。先說農村,兩個字:驚訝,四個字:特別驚訝。村村通公路在我完全忽視的情況下,以驚人的速度在擴展,越是看的地方多,就越覺得驚訝,也許,我們在北上廣深疲於奔命的時候,老家的鄉親們卻在滿懷熱情地鋪路,建房子。基本上,路通了,房子也建好了。現在內地的建築,裝修工人特別吃香,一天基本有200-300人民幣的工錢(指能獨立作業的師傅級技工),好的民房包工頭有200-300萬一年的收入,可以賺到50萬左右。
至於資金來源,我經過幾次完全獨立的調查,得到的答案卻幾乎相同:基本上是全家傾其所有,而這些錢,也基本來自於家中子女在外地打工,做生意所賺得的,在本地賺錢的機會還是比較少。因為基本生活已經無問題,而家庭最大的目標就是建房,並且按照城市的標準來裝修,所以,幾乎所有人都在所不惜。這個基本有了美國的鄉村風格了。
但是,擔憂還是有的,雖然路已經到家,家已經按照城市化的標準建好。利用地下井加樓上水塔的方式建立了下水道系統,但是,污水處理,固廢垃圾處理卻仍然是傳統方式,而且農村電力系統極不穩定,大量加裝空調可以能更加造成負荷超標。
再就是,傾其所有建起來的房子,卻一年365天享受不到60天,因為大部分時間還是需要外出奔波賺錢。那個美好的房子,並不是古代大官或者富豪做來炫耀鄉鄰,而是一生的血本,這個衝突,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如何解決,還沒看到眉目。(待續)
在鄉下,看不到絲毫對中國經濟,金融危機的擔心,大家熱衷的是如何多賺錢,而且,也確實在賺錢,這是因為鄉下是經濟的末端,是毛細血管,任何來自於心臟不好的毛病,毛細血管處是一時感知不到的。這也是我去年跑了多地旅遊的感受,在內地,青海,西藏,你感知不到經濟危機在哪裡,只是現在還看不見。在老家也是這種感覺。建房的不是一家兩家,準備建房的也不是一家兩家,都不靠貸款,甚至也不審批。在民風俗成的情況下,很自然就建上去了。
再來談談小縣城的情況。小縣城在之前基本沒有規劃,現在的新區,就是新政府旁邊,是有規劃的,但是,因為拆遷未完成,基本也就是道路的規劃而已,本人的理解,縣城的房地產處在一個很複雜的狀態,一方面,進城農民確實很多,因為讀書和醫療方便的緣故,大部分鄉下人都在縣城買了房或者租有房子,而正宗的縣城人(定義為二十年前就在縣城居住的人),卻嚮往到市裡或者省城去買房子,因為他們要送小孩去重點中學讀書,縣裡還有很多以集資名義建起來的房子,不過相對於廣大進城農民的慾望來說,也未見什麼過剩的狀態,但是,價格是明顯高估的。因為所謂的電梯房,已經在3000元/平方米以上了。
拆遷明顯處在一種官商勾結欺壓被拆遷者的狀態!官府用的是紅頭文件,而商人是有利才追逐,至於合理嗎?公開和平等嗎?其實完全不在考慮之列。對於大城市來說,拆遷戶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好處。而對於小城鎮郊區的拆遷,則完全是巧取豪奪,軟硬兼施,被拆遷者所得非常有限。為什麼呢?一個拆遷,政府要得大頭,商人要唯利是圖,不見兔子不撒鷹,那麼,分到老百姓手中的,就微乎其微了。但是,拆遷過後,失地農民被迫進城,卻不完全掌握在城市生活中所必要的技能,最後,年老者只能成為環衛,保姆和待業在家的人,相比之前城郊的生活水平,其實是下降的。
再來談談我對房地產的理解。中國人,居者有其屋的慾望很強,房子是個人財富的最大部分,按照外國的習慣,一棟好房子保有幾百年,只換裝修不換框架,其實是房地產最經濟的模式。可是,中國的房子,從古老的祠堂開始,卻不到100年就要更換,這當然很浪費。我相信,目前的建房技術和方式,房子可以保持100年或者以上。也就是說,以目前這樣的建房速度和房產可以保4-5代的壽命,很快,不論城鄉,建築都會飽和化。2014年或者2015年,房地產是不是肯定出現月滿即虧,是可以想見的。
很多人不明白一套房可以住幾代人這個道理。是我們中國人,經歷多次戰亂,私有制,共產主義的政策瘋狂調整,早已經變得一窮二白。現在好不容易建一個房子,哪裡想得到,將來會過剩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66

我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看法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098328

中國第一季的GDP增長是7.4%, 這個7.4%所謂勝過預期或是差於預期, 對我來說, 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因為我一向都是覺得這GDP是假的。

假的地方在於通漲率, 即是名義GDP增加至少有80%是真的, 可能有8%上下, 但通漲率長期都是假的, 真實的通漲率長期於5-10%之間, 而不是3%, 所以真實的GDP增長應該是0-3%上下, 而不是7-8%。而通漲造假的原因, 就是因為當年25%的官方通漲引起了天安門64事件, 怕了。

長期以來的零點幾%利息存款, 8%的通漲, 造成強大的負利率心理感受, 令樓價打不下, 再帶來中國的大(強)拆大建經濟。可以說, 中國的經濟就是政府基建和房地產支撐著的。由於強勁的負利率效應, 銀行貸出去的錢太多人想要了, 生意不愁做, 養得肥肥的。他們的盈利就是做官方印銀紙、高通漲的幫凶, 從老百姓身上打劫出來的。

餘額寶們, 雖然只得幾千億, 但給了最沒錢的老百姓一條生路, 生意紅火是必然的, 銀行反擊也是必然的。我的看法是, 它不可能快速擴張, 因為犯了太多官的利益, 但也不會被廢掉, 因為會大失民心。

問題是, 銀行自己知自己事, 老百姓太討厭他們的活期存款了, 比服務比不贏, 比利息更不妙, 唯一的方法是不再做低息的貸款。做中小企貸款嗎, 他們又沒有這樣多精力, 要知道中國的假賬太多, 中小企生命周期又短, 借一筆錢出去,要做得好, 之前的核証工夫多到嚇死人。第一個砍的就是老百姓的7折8折9折房地產按揭。

這一兩年還發生了一些事,就是打貪, 引發的結果是1) 官員不敢太明目張膽的貪, 買樓也顧忌了許多 2) 每年年尾豬肉必漲, 因為商人和公務員要大吃大喝交際, 今年反而跌了, 可看出食物浪費量多大。再加上禽流感, 食品通漲大跌 3) 另外, 網購的盛行, 令消費者的購物成本下跌, 以往買東西要行到腳斷一袋二袋格價, 現在不用了, 網上按10分鐘就得 (不只衣物, 你不見超級市場股的業績也大跌嗎?) ,同一件東西, 和去年比起來, 甚至是通縮的。4) 當年3600萬間保障房, 今明兩年應該是集中落成期。

以上頭3件事再加上餘額寶造成的影響, 就是老百姓心中感受到的負利率大減, 我自己估計, 減了7-10%不過份。存款利息加5%,按揭貸款利息加2-3%, 買東西的通漲以往是8%, 現在可能是1-2%。第4樣, 令地產商真的肯減價下來, 因為總有人怕供應太多賣不出去。後果是什麼呢, 你用用香港的例子, 假設通漲由5%變成1%, 貸款利率即時加4%, 少至中量居屋落成, 你估樓市會如何?

對, 答案就是樓就算唔跌都唔會賣得好。在中國, 房地產的拉動作用實在太大, 有很多地方政府都靠土地開飯, 樓賣不出來, 就沒錢大搞基建。 這可能是黑仔長的給泡沫漏氣策略, 畢竟他是當年4萬億經濟的最大反對者。想他放水? 發夢都未有咁早吧。我認為, 房地產滯銷的影響完全還未浮現, 這其實是今年最大的風險之一。

中國的消費, 是由最低的一班人和最高的幾%人支撐著的。打貪的擔心, 房子停止升值的財富效應消失, 重創高端; 網購令消費者得益, 但又打擊中低端的商人。房地產帶動效應的大跌, 又殺一批。消費類是不能沾的。

基建類, 要看地方, 太依靠土地財政的, 大依靠資源價格的地方, 不耍亂碰。

人力密集的行業, 也不要, 雖然說第一季人工年化只增了7%, 但生意又不見做得多, 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 何必呢?

利息密集的, 6月大量信託到期, 可能會有錢荒。另外, 銀監剛出的99號文, 變相要求信託公司發理財產品後雖然未必要上身, 但不再能拍拍屁股走人, 他們借出去的錢肯定耍加息。http://big5.ce.cn/gate/big5/finance.ce.cn/rolling/201404/21/t20140421_2689607.shtml

 最可以看好的是重原材料使用類, 一如所料, 煤價下跌了, 由於較高基數的關係, 煤價今年上半年應比去年有一定跌幅, 但今年不太可能會跌穿500/ton. 個人認為, Potential drop 最大的商品是棉花。魏橋今年會將會受惠煤和棉花的雙跌價, 而市面上火電重的股票之中, 只有它是未給人減過電價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33

我對騰訊入股58同城的三個觀點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9919720
以下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你想像的到的所有影響。我對投資的另一種認識是,買最好的企業,在最差的時候去買。。。所以千萬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在忽悠趕緊買入好企業...都知道我等攜程都等了好幾個月...沒有好價格的時候,我經常做的行為是做俯臥撐舒緩壓力,做累了就睡了。第2天天亮,也沒怎麼樣麼。[摊手]

  正如我第一時間看好騰訊投資京東一樣,對於BAT應該拿下58同城,是我在2014年初在投資圈的一個分享。以下是我簡單粗暴的解讀,純主觀的,沒有數字財務背景的,談這個的請換貼討論,談談你身邊還有哪些能吃苦的企業:

1、用戶群重合度高。不解釋,自己想。這個是昨晚我第一時間發表的三個觀點,現在補充。但第一條我還是不解釋,身份敏感。

2、搶了O2O又一票,拿下58,百度只剩下趕集,阿里少一個現金牛;

58同城是現金牛,截止Q1賬上還躺著3.218美金(感謝球友@綠豆冰皮月提醒)。一個能產生良性現金流的企業是一個偉大的企業,投資人不應忽略任何一個能持續不斷產生現金流的企業,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增長能夠持續增長,那麼它遲早可以買下世界。這是我在文章裡反覆強調投資視頻行業不是好生意一樣,反證,一個持續消耗現金流的企業,經營了快10年還無法產生正現金流,剛產生現金流就要快速投入到下一次生產的企業,也許是個好的企業,但通常在投資上會被我一票否決。

騰訊是一個產生現金流的企業,58同城也是。所以看到騰訊投資58同城有小夥伴說騰訊這是財務投資,或者說58同城上虛假信息太多騙子公司的小夥伴都可以洗洗睡了。騰訊從來不是需要靠炒股賺錢的企業(你也太小看企鵝了,或者我說你根本不懂互聯網的格局觀),同樣,一個已經產生良性現金流的企業58同城,也根本不需要依靠騰訊的現金來維繫收購或其他運轉。這也是華爾街對於兩家不同的企業收購的不同態度,都能看懂騰訊給錢不是用於燒錢,而是用於戰略協同。誰在燒錢誰在協同明明白白,我就不指出來了。

  所以二者的合作背景就此展開,純粹戰略上的合作,二者都希望能因為對方,使得自身發展的某種瓶頸得到釋放。

  從這個角度來說,規模效應是另一次少有強強聯合,儘管規模上要比入股京東相差不少。但58同城絕對是我心儀的公司,這是一次我心儀的戰略入股,看到消息發出,我只能暗自摀住從58上市就入股的壓倉股,觀點得到資本認同,是比賺錢更開心的事情。所以因此,你也可以把我說的都當成主觀評價。

  所以在看到消息公佈,58同城還開盤下跌5個點,有什麼理由不搶入還在與人討論前景如何,該不該買呢?沒有必要,浪費時間。

3、O2O是苦生意,騰訊、百度、阿里都做不來,誰也別吹,必須找能吃苦的小夥伴。這一個觀點是我2014年初就構建的投資理論。當時梳理了一批O2O龍頭企業,一個觀點是,這些O2O龍頭企業全都不是BAT出身,但最後卻讓BAT很無奈的入股、收購或者買下,為什麼無奈,因為BAT裡面的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幹不了搬磚的活。如果真有這個基因,做成搜房的不會是搜房而應該是新浪,做成攜程的不該是攜程,做成58、趕集的也不該是他們。

O2O看起來簡單,最難的是線下地推。頂著炎炎烈日,一個地點一個地點的下沉,高成本,高庫裡,還無法跟蹤監管。你見過哪個快遞員身後跟著高級老總的?劉強東就是一個,所以他做成了京東。你見過哪個CEO在機場、地鐵口發卡的,梁建章、沈南鵬、季琦、范敏是4個,所以有了後來的攜程,還有莫天全,姚勁波。

O2O是苦生活,有小夥伴不理解。我們換句話說,現在的O2O還有途家,快滴、滴滴、餓了麼等等,你在家裡享受送餐的快感,出門旅行享受品質服務,出門打車省錢方便,你看到的全是簡單,線上不過幾個頁面,可是你看不到的是線下,一個酒店一個酒店的地推談判,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標準化管理,打造線上幾個工程師幾個設計幾個產品足以,打造線下,是幾千人的團隊全中國的推廣,還要低調。

陳歐說,你看到我的光鮮,但你沒看到我的汗水和淚水。這個廣告語太能形容O2O了,所以我也認購了被質疑假貨販子的聚美,我喜歡存在主流意識偏差的企業,要麼大贏,要麼大輸。
2014年我的IDIX就給了我一個可喜的回報,黑莓、JCP、攜程也都翻身了。我喜歡這些企業,直言不諱的喜歡。我不喜歡那些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的公司,不知道為什麼。

舉O2O線下的苦,說是觸網,實際就是傳統零售做的活,一旦搭建起全國的零售銷售網絡,就是企業的天然護城河,大型互聯網企業發現以後為時已晚,照貓畫虎重新搭建一個需要付出昂貴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後還要面臨價格戰,倒不如直接出錢戰略入股,犯錯成本更低,管理成本更低。

我最近在創建一個旅遊平台,從交互到設計到開發,全下來時間不會超過兩個月,但如果要我做成哪怕是一個途牛,我也坦言沒有一年做不出來。在互聯網上如果比競爭對手晚一年是什麼概念?不可想像,所以就要差異化。無形之中那些企業就少了很多競爭對手,多了很多合作夥伴。經歷過從零搭建平台的老大們都懂。

舉個O2O簡單案例,見沒見過加多寶和王老吉的地推人員在超市大打出手?

我這麼理解O2O會有偏差,但一點不過分。O2O的下沉,是個髒活累活苦活,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沒多少人能下沉心思完成一件在當時看起來前途渺茫的事情。

但是O2O企業通常會享受資本溢價和天然護城河的保護。吃的了苦本身,就是一個高門檻。

  再舉一個簡單例子,為什麼月嫂的工資比大學生高?為什麼藍領的工資已經超過了本科生,但仍然有成千上萬的學生要當白領也不願意去做收入過萬的藍領?

有位哲人說過一句話,看上去的衣著光鮮,你得付出看不見的生命摧殘。

  付出總有回報。

  所以對於美股市場的O2O企業,我是從來都給高估值,高評價,高言論的,不管是否買入;相反,對於那些愛講故事的,愛天天追著投資人講投資理念的,愛畫餅超過愛做飯的企業,我從來都是冷眼相待,調低估值,寧肯錯殺1萬,不願漏過一個。

  他們的日子已經夠苦了,沒道理再讓他們承受更多的輿論負重。那些要面子不要裡子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通常投資人不會給一點面子。

  騰訊投資58同城,好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79

我對攜程收購藝龍的三個觀點一個猜測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30025766
霍博華發於獵鷹資本
  在線旅遊市場的風剛起來,卻大局已定。

  外媒報導,攜程有意以換股形式收購美國在線旅遊網站Expedia持有的藝龍65%股份,這筆交易對藝龍估值8億美元至10億美元。

  這並不是一場溢價更多的交易,儘管藝龍因此從12美元漲到了20美元附近,接近翻倍的漲幅。

  [1.藝龍為什麼要賣?]

  自從攜程把同程和藝龍強行拆分以後,藝龍已經孤立無援,大股東曾經期待藝龍可以在中國與酷訊和酒店點評網站捆綁在一起能夠狙擊攜程。

  移動互聯網風起以後,沒有打倒攜程,梁建章的回歸讓藝龍節節敗退。與此同時,去哪兒和同程的崛起也讓藝龍更為尷尬。

  回到Expedia,大股東的日子其實也很難過,雖然賬上躺著一些可憐的現金流(有心的小夥伴自己查),但同時債務要比現金流更高。

所以一直以來,藝龍想跟攜程打價格戰,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戰者,兵草先行,空喊口號只能把自己拖死。

  但是藝龍前些年既然曾經和攜程叫過板,在OTA領域積累的很多東西其實是不錯的。尤其是酒店,只是因為沒有攜程的內部管理那麼細緻以及充足的現金流支撐,結盟騰訊但是卻沒瞭解騰訊的風格,在你沒能靠自己的實力打出個123的時候,不要期待別人會幫你,我雙手贊成這一策略。

  股東方只會給你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讓你白燒。

     藝龍輸在管理,在於大股東Expedia80%以上的投票權遠在他方,以及自認為比藝龍更懂得酒店管理,事實如此,沒辦法。但隨後Expedia看到了攜程的強硬財務報表以後,大勢已去。

  [2.為什麼不是去哪兒?]

  曾經有圈內人猜測,去哪兒會不會拿下藝龍補足自己還在燒錢的領域?這某種程度會給攜程以強大的壓力!

  我笑了一下說,這純屬意淫,你知道這裡面的阻力有多大麼?

  1.去哪兒自己不產生現金流,拿什麼收購?如果要收就得增發。你收購的目的是開戰,不是弄跪股價。

  2.所以你就得找老大百度商量一下。百度是有實力可以跟EXP談談的,但是,你覺得百度會和騰訊站到一個陣營談麼?這是最簡單的邏輯。

  3.EXP,絕對不能忽略。EXP之所以還維持在100億美金以上的估值,很大程度在於還在拿中國故事忽悠老美股東。EXP是藝龍大股東啊,誰收購不是前面兩個說了算,是這位大哥。是靠攏一個擁有充足現金流的老大還是一個還要繼續開戰的對手,如果是你你怎麼辦。一招定輸贏吧。
      換句話說,只有跟EXP談攏了,才能決定是否就不做價格戰了。沒見過哪次收購不跟大股東談的。。。

  複雜的股權結構關係,蒼白的現金流與並不夠誘人的協同效應,決定了這場猜測是個雙輸局面。

  3.收購溢價很高麼?

  我粗略找了下當年的入股消息,具體EXP的入股價格小夥伴們補齊。財務上的我沒那麼多時間去查報表,我只從腦子裡的幾個粗略數字定位戰略。

  隔夜Expedia股價和藝龍一起創出新高,如果按8億美金估值計算,這其實不是一次溢價很高的交易,但是對於攜程的股權來說,太誘人了,所以其實無論是騰訊還是EXP都算是在股權上並沒有太過糾結。

  Expedia目前持有藝龍65%股權以及82.4%的投票權,後者第二大股東騰訊持有15%投票權。所以收不收藝龍,還真不是跟700對話。。。否則隨時被大股東看著不順眼就給狙了。

  Expedia當年從人人公司購買其在藝龍公司(NASDAQ:LONG)的股份,藝龍公司的每個美國存托憑證(「ADS」)定價為23美元,總額約7240萬美元。

2011年5月17日,騰訊宣佈收購藝龍約16%的在外流通股,收購總價為8440萬美元,成為藝龍第二大股東。同時,藝龍的第一大股東Expedia以412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藝龍約8%的在外流通股,至此,Expedia已持有56%的藝龍在外流通股。

 彼時騰訊、Expedia對於藝龍的估值為5億美金上下。

 時間從2011年到2014年,3年過去,連豬肉都漲價了,但是按海外消息來說,攜程這筆交易只給了8億估值折算。

  即使這8億估值全部折算成攜程股權是多少?8/88,9%股權上下。如果再加上EXP的協同效應及海外酒店市場,預估EXP會持有攜程15%以內的股權。

   攜程會繼續維持股權分散,基友遍地的格局。
   消滅了國內的價格戰,壟斷OTA酒店,拓展基友海外酒店格局。一石三鳥。但這裡其實我還有另外一些糾結,也將會是如果收購成形的焦點!
  1.收購藝龍應該是EXP非常樂意的,如果還能換成攜程股權,那真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所以雖然溢價不高也足以接受。但對於攜程來說未必就那麼有必要,反而是我認為,EXP的股權要比一個藝龍更有吸引力一些。所以如果我以很侷限的思維認為,為什麼就是EXP要來換攜程股權呢?這個有點慣性思維了。攜程現在的市值不比EXP差,而且未來發展也會比EXP更好。現金流狀態至少是10個EXP。
  2.EXP能夠吸引攜程的關鍵還在於海外酒店體量的佈局以及出境游全球市場短板的補足,藝龍算是送的。
  所以媒體上關於對於攜程拿股權換藝龍的事情,我始終覺得有點腦殘。藝龍自始至終應該只是一個充當交易的媒介,不是一塊肥肉。交易的核心雙方的持股關係與協同效應,才是本輪洽談的關鍵。
  所以某種程度上,談不成吃虧的是藝龍,從哪裡來回哪裡去。談成了,算是送的才對。核心在於哪個公司入股哪個公司拓展全球業務。這是交易的核心,這也是我無從猜測的焦點。
 以上,全是我的個人分析。不涉及對涉及公司的未來、股價有任何意圖。
 我持有EXP/攜程的多頭倉位。所以你可以認為這全是我自己的一廂情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989

談談我對招行半年報的看法 雲蒙

來源: http://xueqiu.com/3037882447/31185518

.
剛剛看完泰山封禪大典,挺好看的,回到酒店,迫不及待看招行的中報,業績非常不錯,我感到非常的滿意。

1、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42%
,超過40%是不是有很多同學要輸雪碧啊。

2、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54%,超過30%的營收增長在四家股份制銀行是翹首。

3、客戶存款總額相比去年底增長23.26%,公司定期存款增加了32%,同業增加了57%,這是要逆天啊,發展速度真的很快很快啊。

4、凈資產收益率雖有上下降,但還保持在22%以上的水平,在擴大資本的情況下能做到這個數,不容易啊;

5、不良貸款增加38億元,確實高於我的預期,銀行這生意控制風險第一,但0.98%的不良還處於非常好的狀態,尤其是關註類貸款才1.24%,不良不到全行業的一半,關註類也不到全行業的一半,還有招行的不良和關註分布較為均勻,招行對於不良有詳細的說明,我只能說目前來看這是一個完美的數據。

6、資本高級管理法提高資本充足率0.74%
,雖然沒有預想的0.8%那麽多,但還是相當於節約了資本200多億元,發展速度太高資本金消耗必然高,分母變大了嘛。

7、非利息凈收入304.02億元,增幅82.97%,逆天啊,越來越快,占比越來越高。

8、上半年貸款減值損失163億元,一季度為74億,繼續隱藏利潤,當然也是為了防範風險。

9、股東總數下降了2.4萬,5%的股東割肉離場了,我的籌碼是帶血的嗎?

10、基金弱有升高倉位。

時間有效,不多說了,招行的半年報和年報在A股都是做得數一數二,秒殺其他上市公司。$招商銀行(SH600036)$ $民生銀行(SH600016)$ $興業銀行(SH601166)$ $浦發銀行(SH6000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37

我對佔中局勢的一些看法

來源: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html



政府在九二八當天犯了三大錯誤,是導致現在局面不可收拾主因。
 
第一,當天安排親中團體占領添馬公園。事實上,最佳策略是引導占中人群往公園。困在一角。美國占華爾街也是這樣處理。 
 
第二,把公民廣場和政府總部當不可冒犯領地,嚴防死守。重兵和防線重點全部在政總。在當天已封公園和公民廣場情況下,等於逼學生占幹偌道。歸根到底,是官本位思維作祟,把政府的面子看得太重要。極端來說,就算當時真的占立法會和公民廣場,焦點也就在那里了。怎樣來說,後果也不會如現在這樣嚴重。政總癱瘓遠好過商業區癱瘓,可惜政府一開始的指導思想就是以官為本,而不是以民為本。
 
第三,放催淚彈更是大錯。毫無必要且激發矛盾。愚蠢至極。愚蠢在於,明知不能解決問題,但警方展示的雄赳赳裝備,是香港形象的公關災難。最不可原諒的是,六四式開槍鎮壓是最敏感問題,警方應該千方百計避開任何聯想。但現場部置且沒有任何避忌,現場指揮官沒有任何政治敏感性,把香港拖進公關災難,之後處理也很被動。尤其是,那個“散去,否則開槍”的標示牌根本不應拿出來。造成誤會。警方在這里犯了不可原諒的低級錯誤。以我來說,我本來不認同占中,但看到那個牌也過去。既然去了,現在也變成占中的同情者。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
 
總之,整個處理是不知所謂。讓人高度懷疑, 整個政府高層其實是在倒梁。
 
簡單來說,政府開槍鎮壓,對樓價,股市,經濟的沖擊,大過占中一個月都不能解決的百倍以上。想明這點,九二八當晚,警方肆無忌憚展示武力,長槍出動,又出示警告會開槍的標示牌,像迫不及待展示手上玩具的小孩,簡直比占中的群眾還要幼稚百倍。反而讓我懷疑別有用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90

我對佔中局勢的看法- 金融地產篇

來源: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3.html

我需要現場判斷對股市的影響。而我的觀察是正確的,因為梁班子的愚蠢 ,股市在十月很難有反彈。而如果本周還不能解決的話,樓價也會受沖擊。

之前財金界低估了占中影響,是沒有想到政府的應對是這麽低智,一力激化矛盾。

現在樓價,尤其是細價樓易升難跌,主要原因是有十幾萬內地港漂在港租房,而且有增無減。他們的剛性需求,導致樓市供應大減。樓價只會一直升,而且隨大學還不斷擴招,這個趨勢很難改變。占中議題的核心,其實也是針對他們。形勢發展下去,就有可能打擊港漂的留港意欲。將形勢逆轉

股市在意的,其實是政府的處理方式。越是柔性處理,影響越小。因占中只影響本土經濟,不影響金融。但越剛性,影響就越大,因憂慮矛盾激化,以鎮壓收場。到時影響的不是香港而是中國,因可能導致經濟制裁和大規模撤資。

總而言之,占中危機是回歸以來,歷屆特區政府累積的深層次矛盾的總爆發和大算帳。偏偏碰到的 是歷屆政府中,最有問題的梁政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