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8月工業增加值增速猛降 創68個月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52

8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意外大跌,增幅創2008年12月以來新低,發電量年內首次同比下跌。這固然受到去年同期基數高影響,但也表明,在外需尚未強勁複蘇時,國內房地產市場下調和調結構的政策對經濟產生了下行壓力。這與8月制造業PMI創新低體現的形勢一致。(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

8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這是2008年12月以來最低增幅。彭博調查的共識預期增幅為8.8%,7月增長9.0%。

1-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為8.5%,共識預期增長8.8%,1-7月增幅為8.8%。

201408 Aug China IP

繼7月同比增長環比下降2.4個百分點後,8月發電量日均產量同比負增長,同比下降2.2%。這是發電量增長今年首次同比下跌。

201408 Aug China IP powerproduc

統計局高級統計師江源認為,8月工業生產增速明顯回落主要源於(江源具體分析見文末):

國際環境複雜,外需不振;投資、房地產銷售持續下滑;汽車、手機等主要增長點明顯回落;前期庫存增長過快導致去庫存壓力加大;8月溫度較往年低影響火電行業;去年8月增長基數高。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認為:

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意外回落至6.9%,發電量同比-2.2%的負增長,大幅低於一致預期。一方面緣於去年同期高基數,另一方面緣於經濟內生下行壓力較大。經濟繼續受房地產和政策退出穩增長拖累。雖然外需雖略改善,但仍不足以拉動經濟。

據今日統計局公布:

2014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7月份回落 2.1個百分點。從環比看,8月份比上月增長0.20%。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

 分三大門類看,8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制造業增長8.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0.6%。

 分經濟類型看,8月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集體企業增長1.2%,股份制企業增長8.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3.8%。

    分行業看,8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7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6.3%,紡織業增長5.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8.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8.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1.1%,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9.8%,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6.6%,汽車制造業增長8.5%,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6.1%,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8.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9.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7%。

 分地區看,8月份,東部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6.3%,中部地區增長7.1%,西部地區增長9.4%。

 分產品看,8月份,多種產品同比增長。其中,鋼材9497萬噸,增長2.4%;水泥22480萬噸,增長3.0%;十種有色金屬370萬噸,增長9.5%;乙烯147萬噸,增長14.2%;汽車184.6萬輛,增長3.1%;轎車101.5萬輛,增長0.7%;原油加工量4139萬噸,增長4.4%;發電量495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2%。

 8月份,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2 %,比上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 998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5 %。

201409 Aug China IP chart

統計局高級統計師江源解讀2014年8月份工業生產數據:

一、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影響出口

  今年以來,發達經濟體乍暖還寒,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外部需求不振。日本第二季度經濟環比年率為下降7.1%,幅度創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大;歐元區二季度GDP環比零增長,是去年二季度以來首次結束正增長。美國7月份零售銷售環比持平,創6個月以來的最差表現。8月份,海關出口同比增長9.4%,增速較7月份回落5.1個百分點,當月對日、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出口增速均呈回落態勢。

  二、投資、房地產銷售持續下滑對相關行業產生較大影響

  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不斷走低,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5%,增速較1-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3.2%,增速較1-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投資增速持續下滑,導致8月份相關行業生產大幅回落。從直接相關行業看,8月份載貨汽車產量同比大幅下降,粗鋼、水泥產量低增長,平板玻璃產量下降。從間接相關行業看,8月份彩色電視機產量低增長,家用電冰箱、家用冷櫃、家用洗衣機、微型計算機等產量均呈下降態勢。

  三、汽車、手機等主要增長點明顯回落

  近兩年在工業增速逐漸放緩態勢下,以汽車、手機為代表的消費升級板塊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快速增長,成為工業經濟的主要增長點。隨著汽車、手機消費多年持續快速增長,飽和度不斷提高,以及一些短期因素的影響,8月份汽車產量同比僅增長3.1%,增速較7月份大幅回落7.4個百分點,其中轎車僅增長0.7%,回落6.1個百分點;手機產量則下降2.3%,而7月份為增長10.1%。

  四、前期庫存增長過快導致去庫存壓力加大

  今年以來,由於市場需求不旺,企業產成品庫存增長較快的累積效應逐漸顯現。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8%,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而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14.6%,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8.5個百分點,高出主營業務收入增速5.8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5倍,無論是庫存增量還是庫存與銷售增速差均為近幾年之最,庫存的繼續快速增加難以為繼,必然導致企業控制庫存、減少生產。

  五、天氣因素對火電等相關行業影響明顯

  今年8月份,華東等部分地區氣溫較往年偏低,而去年8月,氣溫明顯偏高,這種氣溫差異導致8月份用電量增速明顯下降。8月份,全國發電量同比下降2.2%,而7月份為增長3.3%;其中火電下降11.3%。這導致8月份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出現2009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由於火電用煤下降,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速也較7月份回落了3.4個百分點。

  此外,去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為全年最高水平,因此,今年8月份工業生產增速明顯回落,有一定的基數因素。

今日與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時公布的其他中國經濟數據也表現不佳:

    · 1-8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放緩,同比名義增長16.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

    · 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同比增長11.9%,預期增長12.1%,7月增長12.2%。

    · 1-8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3.2%,增速比1-7月回落0.5%。

此前公布的制造業先行指標也顯示行業擴張速度明顯回落:

    · 8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由51.7降至51.1,這是該指數連續5個月回升後首次回調,而且中小型企業的制造業PMI均降至榮枯分界線以下。

    · 8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終值為50.2 ,創三個月新低,7月終值為51.7,當時創18個月新高。

中國,制造業PMI,PMI
 
此外,本周公布的8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1.2%,環比、同比降幅均較7月略有擴大。
統計局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源於原油、成品油價格由升轉降,煤炭、鋼材、水泥等主要工業品價格仍處於下降趨勢。產能過剩對工業品價格仍有壓力,市場供需形勢仍不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89

12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 創三個月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47

在中國政府加大基建投資和信貸寬松等刺激措施推動下,2014年12月,中國工業生產加快增長,增速回升至第四季度最高水平。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較預期高0.5個百分點,較11月加快0.7個百分點。但2014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已較上年明顯下滑,同比增速較2013年低1.4個百分點。

衡量中國經濟的流行指標“李克強指數”構成數據——發電量12月同比增速也遠不及2013年同期,較2013年12月低7個百分點。與今日同時公布的2014年GDP增長創24年新低一致,2014年中國工業生產增長也顯著回落。

今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

2014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彭博的市場預期增幅為7.4%,11月同比增幅為7.2%。

2014年全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增幅持平1-11月,此前彭博的市場預期全年增幅為8.2%。2013年全年同比增長9.7%。

工業增加值,工業生產,中國

工業增加值,工業生產,中國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12月,“李克強指數”之一的發電量同比增長1.3%,當月發電4902億千瓦時,11月為4487億千瓦時。2014年全年發電量同比增長3.2%。而2013年12月發電量為47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3%。

工業增加值,工業生產,發電量,中國

浦發銀行分析師曹陽點評12月工業增加值相關數據認為, 12月工業生產出現反彈,主要得益於中國政府在七大領域基建投資加碼,也有APEC停產擾動消失的影響。具體來看:
12月黑色、有色行業工業增12加值較11月增加了2.1、0.7個百分點。此外鐵路等設備制造業增長達到15.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達到14.3%,均處於較快水平。但企業自發投資的下行壓力依然,比如汽車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僅為8.5%和3.8%,均處於延續回落的態勢。

統計局公布的其他工業增加值相關數據如下:

分三大門類看,12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制造業增長8.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7%。

分經濟類型看,12月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集體企業增長0.9%,股份制企業增長9.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5.4%。

分行業看,12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9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

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7.9%,紡織業增長7.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8.6%,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8.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0%,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1.7%,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7.3%,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3.8%,汽車制造業增長8.5%,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5.2%,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7.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4.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3%。

分地區看,12月份,東部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7.1%,中部地區增長8.1%,西部地區增長10.6%。

分產品看,12月份,鋼材9822萬噸,同比增長6.4%;水泥20401萬噸,下降1.4%;十種有色金屬404萬噸,增長15.4%;乙烯149萬噸,增長6.4%;汽車225.3萬輛,增長3.7%;轎車114.1萬輛,下降1.5%; 發電量4902億千瓦時,增長1.3%;原油加工量4458萬噸,增長6.3%。

  12月份,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7%,比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151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3%。

工業增加值,工業生產,發電量,中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52

2015年信貸目標與去年持平 工業增加值增長目標為8%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42

今年的新增貸款規模料與去年持平,可能也會達到近10萬億元的水平,而工業增加值的目標較去年下調,定在8%。

據財新消息,央行並未調整今年的信貸目標,2015年的信貸規模“不變”,與2014年額度一樣。

華爾街見聞曾介紹過,2014年全年新增貸款為9.78萬億元,這超過了2009年最寬松時的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值得註意的是,去年年底信貸投放明顯加速,12月的新增人民幣貸款為五年來同期最高。表外融資強勁增長也令人頗為意外。不少機構均認為,這背後是銀行搶著搭地方融資平臺項目的“末班車”,此外還有銀行資金參與兩融和傘形信托進入股市的推動。

即便信貸目標未調整,但由於政策變化,信貸總規模可能略有放松。財新稱:

“略有放松”是因為央行於2014年底調整了合意貸款規模參數,雖然這並非放松合意貸款規模,但仍然使得銀行可貸資金實際增多。

除了信貸目標,今天上午工信部還提到,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目標設為8%。

“盡管這個目標比2014年的實際情況要低一些,但我們認為這仍是一個不低的目標。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換檔,結構調整陣痛,增長動力轉換,要完成這個目標仍然需要付出艱巨的努力。”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在發布會上表示。

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8.3%,低於年初設定的9.5%左右的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51

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 新動能加快孕育

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7月份,受國內部分地區遭遇較重洪澇災害和高溫酷暑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物價形勢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推進,新興動力繼續累積,國民經濟形緩勢穩,仍運行在合理區間。

企業效益持續改善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院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份工業數據的一大亮點是企業利潤在增加、成本在降低、效益在改善。這說明去產能、降成本、調結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胡遲表示,隨著去產能的推進,企業的虧損進一步減少,成本降低,利潤空間有所增加,企業的效益得到改善。1-7月份原煤生產同比下降10.1%,降幅比1-6月擴大0.4個百分點,粗鋼產量下降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繼續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也在下降,7月份為56.6%,比去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998億元,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9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8%,比上年同期提高0.19個百分點。6月末,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9%,連續3個月下降。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在繼續推進,效果繼續顯現。PPI的大幅收窄有利於市場環境的改善,也有利於企業加大制造業的投資,企業的利潤在回升。PPI的回升是一個積極信號,有利於市場供求關系的改善,有利於刺激生產和投資,更有利於民營企業加大投資力度。

新動能加快孕育

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和投資增速數據向好,說明工業結構持續改善,新經濟新動能在發力,新舊動力加快轉換。

從7月份的指標數據來看,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這些領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從產業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7月份增長12.2%,比6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從服務業來看,高技術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1-6月份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5%。

盛來運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解釋了新產業、新服務保持較快增長的原因。盛來運指出,國家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又提出加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互聯網+”一系列的引導政策,為高新產業的發展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隨著“互聯網+”的加快推進,傳統領域和新興產業加快融合,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新服務、新模式更是不斷湧現。

盛來運表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是加大新動能的培育,推動新舊動能的有序轉換。現在中國傳統產業經過這一輪調整以後逐漸趨於穩定,新動能正在加快孕育。新動能成長很快,但目前這個階段體量還不夠大,還難以對沖傳統產業調整帶來的壓力,所以整個經濟中下行壓力比較大,實際上內生結構和動力正在發生深刻積極的變化。

部分指標回落 經濟運行仍處合理區間

7月份,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9%。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1694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7月份國內外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世界經濟的複蘇不及預期,所以出口壓力還是比較大。從國內情況看,整個經濟還處在調整的關鍵階段,調整的陣痛在釋放,經濟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所以有些指標有些波動。

盛來運還提到,7月份洪澇災害比較嚴重,高溫酷暑天氣對一些地區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些影響,從一些指標數據來看,影響比預期得大。根據民政部最近發布的情況,全國600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從工業、投資、交通運輸相關指標看,這些地區不同程度受到影響。7月份的貨物周轉運量增速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洪澇災害對這些地區的交通有一定的影響。從這些因素來看,7月份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也是很正常,也是在預期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00

中國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

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6%,增速比上月回落0.2%,與上年同期持平;環比增長0.52%,比上月加快0.02%。

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1-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169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1%。

民間投資191495億元,增長2.1%。

1-7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536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3%

全國商品房銷售額57569億元,同比增長39.8%

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2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2%。。

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

 

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基本平穩

(2016年8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7月份,受國內部分地區遭遇較重洪澇災害和高溫酷暑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物價形勢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推進,新興動力繼續累積,國民經濟形緩勢穩,仍運行在合理區間。

一、工業生產基本穩定,企業效益繼續改善

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環比增長0.52%,比上月加快0.02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集體企業下降1.5%,股份制企業增長6.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5.1%。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1%,制造業增長7.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4%。工業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0.7%,增速分別比上月加快0.6和1.9個百分點,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2和4.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6%。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998億元,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9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8%,比上年同期提高0.19個百分點。6月末,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9%,連續3個月下降。

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第三產業投資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

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1694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投資110147億元,增長21.8%;民間投資191495億元,增長2.1%,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9336億元,同比增長20.6%;第二產業投資122996億元,增長3.5 %;第三產業投資179362億元,增長10.8%。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1-7月份同比增長14.2%,比1-6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增速快6.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仍保持較快增長,1-7月份同比增長19.6%。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336169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21.1%,國內貸款增長10.9%,自籌資金增長1.5%,利用外資下降18.0%。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81593億元,同比增長24.0%。從環比看,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月增長0.31%。

三、房地產銷售保持較快增長,去庫存效果繼續顯現

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5361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0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4.5%。房屋新開工面積9294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7%,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3.1%。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576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6.7%。全國商品房銷售額57569億元,同比增長39.8%,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1.2%。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116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8%。7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1382萬平方米,比6月末減少34萬平方米,連續5個月減少,累計減少2549萬平方米。1-7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79881億元,同比增長15.3%。

四、市場銷售平穩增長,消費升級類商品旺銷

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2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2%,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1806億元,增長7.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126億元,同比增長10.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701億元,增長10.7%。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2884億元,同比增長10.9%,商品零售23944億元,增長10.1%,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11058億元,增長7.4%。同比增長較快的有:糧油、食品類增長10.6%,飲料類增長12.6%,日用品增長10.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增長11.5%,家具增長13.6%,通訊器材增長11.6%,建築及裝潢材料增長15.0%。從環比看,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月增長0.75%。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

1-7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26268億元,同比增長27.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1239億元,增長26.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6%。

五、進口下降,出口小幅回升

7月份,進出口總額20888億元,同比下降0.9%。其中,出口12158億元,增長2.9%,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進口8730億元,下降5.7%。進出口相抵,順差3428億元。1-7月份,進出口總額132087億元,同比下降3.0%。其中,出口76018億元,下降1.6%;進口56069億元,下降4.8%。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9761億元,同比增長1.3%;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64928億元,同比下降0.4%。

六、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繼續收窄

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8%,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1.8%,農村上漲1.5%。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2.8%,衣著上漲1.4%,居住上漲1.6%,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6%,交通和通信下降1.6%,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6%,醫療保健上漲4.3%,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4.4%。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0.4%,豬肉價格上漲16.1%,鮮菜價格下降4.3%。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2%。1-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

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降幅收窄;環比上漲0.2%。1-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6%。7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6%,環比上漲0.3%;1-7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4.5%。

總的來看,盡管7月份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波動,但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沒有改變。下一步,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展預期,著力激發市場活力,著力釋放增長潛力,著力培育新興動能,促進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08

郭樹清山東“金改”3年成績單:金融業增加值增6成

截至目前,帶有強烈郭樹清印記的山東金融改革已歷整整3年,成效如何?今日(17日),山東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該省金融辦主任李永健介紹了相關情況。

李永健說,這3年來,金融業作為山東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日益明顯;地方金融活力明顯增強,普惠金融發展、民間金融引導、金融集聚區建設、地方金融立法等工作蓬勃開展,不少走在全國前列。

之所以稱山東金融改革帶有強烈的郭樹清印記,是因為山東成立了全省金融改革發展領導小組,郭樹清擔任組長,全面負責金融重要決策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李永健說,郭樹清持續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在金融改革創新、地方金融監管、普惠金融發展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曾經擔任過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證監會主席的郭樹清具有濃厚的金融背景,其在山東推行的“金融新政”也格外為人矚目。

2013年8月,山東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這是郭樹清主導下山東金融改革的標誌性事件,而衡量“金改”成果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金融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

《意見》要求,到2017年年底,山東省金融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 5.5%以上。李永健今天介紹說,全省金融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11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3130.6億元,增長了61.7%。

按照2012年和2015年的山東GDP總量,2012年金融產業增加值占總量的3.87%,2015年金融產業增加值占GDP總量的4.98%。

李永健說,這3年,山東銀行業融資主渠道作用發揮較好。全省本外幣貸款余額先後突破5萬億、6萬億大關,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8.36萬億元和6.31萬億元;本外幣貸款增量連續7年均超過5000億元。

同時,貸款利率明顯下降,今年6月,全省一般性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為2012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

區域資本市場步入快速發展通道也是山東“金改”3年的亮點。數據表明, 2015年,山東省股票、債券兩項直接融資達到4591.7億元,是2012年的2.53倍;今年上半年達到2681.2億元,同比增長57%。

李永健特別介紹了山東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的情況,山東是全國唯一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試點省份。

山東省創設的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是以合作托管銀行的方式扶持農民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規範其資金融通行為的一種制度創新。

李永健介紹說,截至6月末,山東省開展試點的縣(市、區)達到73個,試點合作社160家,參與試點社員過萬人,累計互助業務金額3308.8萬元。在試點推廣的基礎上,力爭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與山東省農業農村發展相適應、運行規範、監管有力、成效明顯的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框架。

郭樹清2013年任職山東後,曾開展了大規模領導幹部金融業務培訓,實現了與中央金融部門的雙向人事交流。李永健說,僅2013年,山東省就先後引入30名高層次金融幹部來魯掛職,並選派34名幹部到中央金融單位鍛煉。

這其中包含13位掛職副市長(地級市)。記者了解到,現在這些掛職副市長大部分已經離開山東。

建立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對地方金融監管“立法”,也是山東“金改”的重要內容。李永健說,《山東省地方金融條例》經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已於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這開創了省級地方金融監管立法的先河,為實現中央和地方分層有序監管、促進地方金融發展和風險防範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目前山東省17個市、137個縣(市、區)已全部獨立設置金融工作機構,並加掛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牌子,承擔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同時建立完善了事前審核、年度審查、分類評級、高管約談、行業自律等監管制度,並加強與中央金融監管協調配合,初步構建了上下協調、完整覆蓋的區域金融監管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09

煙草不景氣:1-7月煙草工業增加值同比大跌10.9% !

據工信部網站25日發布的數據,1-7月我國消費品工業生產運行放緩,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消費品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6%,增幅高於全部工業3個百分點。

一、生產運行放緩。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低於全部工業0.9個百分點。其中,輕工(不含食品)、紡織、食品、醫藥和煙草等行業分別增長6.1%、6.3%、6.7%、10.3%和-10.9%。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32.4%。

二、投資保持增長。消費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紡織業和醫藥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9%、14.2%、11.7%和11.3%。

三、重點行業產銷率較高。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97.6%,家具制造業98.1%,造紙及紙制品業97.4%,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97.5%,農副食品加工業97.2%,食品制造業97.4%,酒和飲料行業96.4%,紡織業98.3%,服裝制造業97.6%,化學纖維制造業96.6%,醫藥制造業95.2%。

四、出口持續增長。消費品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6%,增幅高於全部工業3個百分點。其中,輕工(不含食品)、紡織、食品、醫藥和煙草同比分別增長2.4%、0.6%、6.1%、7.2%和-2.3%。消費品工業出口交貨值占全部工業的3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50

文化產業成當前經濟亮點:2015年增加值同比漲11%

據統計局網站30日發布的消息,經國家統計局核算,2015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27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未扣除價格因素),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4.6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3.97%,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

核算數據表明,文化及相關產業是當前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總量持續快速增長,比重日益上升,在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朝著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方向邁出新的步伐。

按行業分,2015年文化制造業增加值11053億元,比上年增長8.4%,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0.6%;文化批發零售業增加值2542億元,增長6.6%,占9.3%;文化服務業增加值13640億元,增長14.1%,占50.1%。

按活動性質分,文化產品的生產創造的增加值為17071億元,占62.7%;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創造的增加值為10165億元,占3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99

上海: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7成 力促制造業企業服務化轉型

2020年上海服務業、制造業增加值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目標,已經確定。

9月20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了《上海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0%左右。此前,上海已經明確制造業增加值要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25%左右的目標。

作為體現上海產業轉型升級成就的重要指標,上海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連續數年持續攀升。2012年這一指標首次突破60%的重要水平線,2015年則繼續攀升至67.8%,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

毫無疑問,上海市服務業增長快於全市經濟,成為上海發展的主要動力,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上海的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9.7%。與2010年相比,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從57.3%提高到67.8%。這其中,金融業、商貿業和房地產業的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在“十二五”期間,穩定在59%左右。

此外,服務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占上海外商直接資實際到位金額的比重從79.4%提高到86.3%;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從72.7%提高到84.8%。同時,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超過60%,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主渠道。

但是,與之相對應,上海的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則呈現下降態勢,已經降到了30%以下,並仍然處於下降趨勢中。2015年,上海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8.5%,今年上半年這個數字變成26%,已經趨近“十三五”末25%的目標。

也因此,如何強化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制造業企業服務化轉型的要求,大力促進三、二、一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互動發展,推動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進而提高上海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此次規劃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

除了25%的數字指標外,上海的制造業也需要加強轉型升級。目前,上海制造業正在承受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在培育期,傳統優勢制造業亟待轉型提升,與制造業相配套的高端生產型服務業發展滯後,兩化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也因此,如何利用服務業的優勢,帶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成為此次規劃的重點內容。

《規劃》提出,要順應國際產業融合深化的趨勢,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服務業與新技術融合,不斷提升建立在“上海制造”基礎上的“上海服務”品牌影響力。

具體來說,要強化服務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推進制造業服務化,通過增值服務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所謂的制造業服務化,包括產出服務化、投入服務化、服務區域化。

其中的產出服務化,是指實現服務型制造。引導制造業企業逐步向產業鏈兩端延伸,依靠產業鏈資源整體優勢,提升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品牌運作、咨詢服務等服務產品的核心價值,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

而制造業的投入服務化,是指引導制造業企業強化專業核心能力,外包非核心業務,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企業的支撐作用,推進服務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

此外,還要加快制造業企業服務區域化,鼓勵跨區重組發展總部基地。鼓勵具備一定技術水平、經營規模的制造業企業,在更大範圍內優化生產基地布局,實施跨地區、跨行業兼並重組,在上海增設投資運營中心、研發中心、財務中心、采購中心等功能,將現有的生產基地提升為總部基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00

東莞轉型:先進制造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已近5成

“世界工廠”東莞的轉型正在加快。目前東莞的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8.9%和37.3%,呈現出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的良好態勢。

12月9日,2016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在東莞開幕,東莞市市長梁維東當天做了上述表示。

小美集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橋頭鎮的代表企業前來參展。作為全國第一個“環保包裝名鎮”,東莞市橋頭鎮已成為包裝行業的重點聚集區,環保包裝產業也引領著橋頭鎮的轉型升級。

去年底,小美集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全球首創的一種接近零甲醛的新型環保材料——“零度板”和“1度板”,采用這種材料制作的家具可實現與傳統實木家具一樣的承重能力,且防火、防水、完全無油漆、100%回收,其甲醛含量遠遠低於國內的家具檢測標準。

“我們前後用了7年的時間研發,產品一推出市場就獲得好評,尤其是一些中高端民營或合資的幼兒園以及房地產行業。到現在不到一年,廣州、深圳已經有幾百家幼兒園在用我們的產品,上周每天都有經銷商加盟。”小美集公司副總經理朱仙蘇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除了小美集,還有匯林包裝有限公司、嘉頤實業有限公司、駿興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漢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聚集在橋頭鎮,橋頭鎮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進企業的發展。

從2013年開始,橋頭鎮計劃用5年的時間著力打造“環保包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下設環保包裝材料應用研發、裝備制造創新、產品展示與交易中心等10個子中心,逐步建設覆蓋環保包裝全產業鏈的平臺體系,為企業創新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和技術支撐,同時推動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的規模示範和產業化基地。

同樣選擇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升級的還有東莞市常平鎮。今年8月份才把公司從天津遷到常平的栗晉升是羅數基礎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CEO,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自從遷到常平鎮,公司業績“令人驚喜”。

一直以來,常平鎮都以物流名鎮以及制造強鎮聞名,而在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時代背景下,常平於今年3月份啟動建設“互聯網+創新創業示範鎮”,力求打造成東莞東部創新中心,並為其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註入強大動力。

為此,常平鎮開始有意識的引入科創企業,並制定了一系列的獎勵、資助、補助政策。

為工業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羅數基礎專註於生產進度管理,其開發的“千里目”生產管理系統通過運用智能數據采集設備、無線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挖掘技術以及雲計算平臺等致力於提升工業企業在生產環境的數字化和信息化,以幫助企業減員增效。

“我們做的就是互聯網+傳統制造,既符合常平的產業升級需求,又讓我們獲得了更多的客戶,這是雙贏。”栗晉升說。

此外,常平鎮與民間資本合作設立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通過創投基金的運作更大範圍的引入科創企業落戶,逐步將常平鎮建設成為廣東省產業創新生態高地。

曾經的“世界工廠”東莞,以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為主,絕大多數缺乏研發能力,經濟增長粗放,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為此,東莞在“十二五”期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堅持以科技力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在此背景下,東莞各個鎮區把科技創新與原本的優勢傳統產業相結合,確定了新的發展路徑,再輔以政策扶持、科技招商、搭建園區載體等方式,促進東莞市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5年過去,如今的橋頭鎮和常平鎮就是東莞經濟轉型的縮影。

2015年,東莞的經濟總量突破千億美元,增速達到8%;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比達47%、36%,傳統制造業從2010年的22.9%下降到18.8%;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位居廣東地級市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9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