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最高學府名師陳嫦芬:放狗出來,台灣年輕人也會跳牆

2013-09-09  TWM  
 

 

兩岸年輕人的競爭力到底差多大?

北京清華大學20年來極少數被評價特優的師長陳嫦芬,目前在兩岸最高學府教書,對於兩邊實力有第一手觀察,她深深憂慮:台灣人才的培育已經來不及了。

撰文 施禔盈

陳嫦芬,曾任元大金控執行長暨總經理、瑞士銀行投資銀行集團亞太區副董事長暨台灣區總裁、荷蘭荷興霸菱證券集團亞太區董事……。國際金融圈的扎實訓練及投資銀行的完整資歷,讓她受邀至對岸一流學府北京清華大學任教。

陳嫦芬在北京清華經濟管理學院MBA開設「職場素養與領導力」課程,兩年的講授,她成為清華二十年來極少數被評價特優的師長。卓越成績在中國快速傳播,「北京清大的陳老師」名聲愈來愈響亮;然而,她其實比較想當「台大的陳老師」,於是向台大財金系毛遂自薦,返母校台大教書;現階段在兩岸最高學府同時任教,站在第一線接觸兩岸頂尖年輕人,她有哪些深刻體會?

面對台大的學生,我滿心著急;面對北京清大的學生,我則有一種「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滿足。兩樣情,有點悲哀。我是台南清貧家庭出身的孩子,道道地地的台灣人,何嘗不希望這樣的感受能夠倒轉過來?但我還是要很坦白地說,台灣已被邊緣化,人才的培育來不及了。

在清華,我曾在課堂上發問,「沒有當過狀元的人請站起來。」結果,只有不到二○%的學生起立,村的也好、鄉的也罷!幾乎人人都當過狀元,說是萬中選一不為過,當然拔尖優秀。而他們的優秀不僅表現在課業上,好學、進取的態度更讓人折服。

只提一次筆記本規格 陸生下堂課已全部更換有一次,我和同學分享在國際投資銀行工作的實況,提到我們習慣使用的筆記本規格,以及怎麼做筆記。沒想到,第二堂課再見到這群學生,他們所使用的筆記本,幾乎全部已更換成國際投行會使用的標準規格。

所有的事情講一次、糾正一次,他們極少錯第二次。一再的驗證下,我發現陸生有個特色,那就是只要他們認同你講的原理,那麼明天大家都會「自發」去做對的事情。

至於他們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那更是沒話說,愛問、會問,重點是他們能精準地問,各個口條清晰,能言善道。我也觀察到,他們在課堂上的提問,課前就記錄在筆記本上,並不是臨時起意。當然,上課沒人缺席、沒人遲到,就連下了課都精采萬分,每次四小時的課堂結束後,我都還要被同學團團圍住,黏著問問題,根本沒人想放過老師。

經常上演的還有,我與這群年輕人不過是吃吃飯、閒聊天,但回去後我馬上收到email,信上同學告訴我,從今天的談話中得到了什麼啟發,再清楚列示數個重點,還缺什麼,打算看完幾本書且列出書單,再與我相約一個月後碰面報告。

所以我才說,在清華教書,是當老師最高的喜悅。只是,面對他們的渴望、積極、進取,回過頭來看台灣年輕人的「不貪心」、浸淫在「小確幸」的狀態中,我的焦慮感因此愈來愈深。

台生軟體團隊賺到錢就好 不打算變谷歌最近我就碰到一個「無言」的狀況,某機構請我擔任幾位年輕人的顧問,他們所設計的軟體被國外公司相中,在決定賣與不賣間,我提出建議,希望他們以此做根基,先想辦法尋求培訓,把公司體質強化,再把公司推上國際舞台。

沒想到,這些年輕人告訴我:「這樣做已經賺很多了,我們『不貪心』、我們並沒有打算變成Google(谷歌)……。」最後,他們決定用數百萬元把公司賣掉。我不禁感嘆:台灣的年輕人,目光如芝麻嗎?

再舉個例,今天如果一個台灣大學生在臉書上寫到:「我被陳老師罵。」接下來的二十則留言會是什麼?「我也有被她罵過、你最棒了、你不要難受啦、沒關係……」請問,這些「溫暖」的留言,能引領你檢討的動能嗎?能重建你追求卓越的精神嗎?

面對兩岸的消長,尤其是我在大陸清華教書的衝擊,有一陣子我常問自己:「陳嫦芬,妳在搞什麼?妳究竟是中國還是台灣的老師?」只是「著急」終究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一股強烈的動力把我拉回台灣教書,這是我在台大財金系開課的主因,是一種強烈的「急迫感」。開課前,我舉辦了一場說明會,告訴學生,我在北京碰到了什麼,如果你要玩真的才來,否則別來。

其實台灣頂尖的年輕人服氣你了,表現還是令人欣慰;班上五十位學生,整學期下來缺席率是「零」,只有兩個學生曾經遲到。

誰說,台灣的學生只想在大學玩四年?寒假期間,這群學生整天都跟著我,過年也不回家,他們有很大的渴望變成更好、更棒的人。過程中,雖然我很少肯定他們,但學期結束後,我告訴他們,「你們很接近達到我要的標準。」於是我發現,台灣的學生絕對有潛力,說得白一點,只要你放狗出來,他們還是會想辦法跳牆。

那麼,問題出在哪?我曾經問清華的學生:父母對你們最大的期望是什麼?大概七成人的答案不脫:「為廣大的人民服務、在你的領域裡做一個拔尖的人、賺錢要回饋家鄉。」同樣的問題問台大學生,得到的卻是:「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就好,幸福過一生,做自己喜歡的事。」台灣的爸媽有錯嗎?沒有,但這些是我現在這個年紀在追求的事情。我常問年輕人,如果把人生拉成一條二十五到六十五歲的線,然後要把「追求卓越」這道課題放進去,你認為應該擺在哪個階段呢?我想答案呼之欲出。

雖然台灣的年輕人有潛力,我仍要公開講,北京清華學生平均而言,比台大學生優秀;我不怕有人罵我,只想陳述一個事實。

清華交換學生 讓台大人輸慘慘當清華學生圍著我說:「老師,這是我系統化的學習,我開出的書單,您有何建議?」「老師,您認為我論述的能力如何,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老師,請您點評我獨立思考的深度。」台大的學生,則是對於和朋友分享哪家餐廳不錯、哪邊好玩的訊息,有更濃厚的興趣。我還是要強調,這沒有對錯,只是時間點錯置了。

再講到達標的企圖心,台灣人會圖一個相對舒服的方法去做到,問題是,追求卓越不可能會舒服。程度有別,競爭力立見高下。

說個小故事,我在台大原本只收五十位學生,但有一位來自北京清華大學的交換生,因為錯過我在清華的課程,因此要求加入,他是典型的成就動機很強、求知若渴的清大人。他在台灣時,台大這群學生,沒人討論他;他離開後,大家面面相覷。是的,大家都有一個相同的感覺,我們,輸尬ㄊㄧㄢㄊㄧㄢ(台語,輸很慘)!

所以,我想對全台灣的父母與師長吶喊:父母要「教」、要「育」,才是「愛」。為師者,在「授業」之外,多投入心力,實踐「傳道」與「解惑」的天職,才不辜負為師之道。

陳嫦芬

現職:新竹清大科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清大經濟管理學院特聘主講教師、台大管理學院財金系實務講師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商學研究院訪問學者、台灣大學法律學士講到達標的企圖心,台灣人會圖舒服的方法去做到,問題是,追求卓越不可能會舒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80

大學聯姻搶快 頂尖學府恐變二流 看準教育部80億整併經費,先併先贏!

2016-02-29  TCW

一紙計畫聲明稿,為台灣頂尖大學合併開第一槍,為提高排名、拿更多資金補助背後,有目標的經營,才是關鍵。

你的母校還在嗎?

日前,台灣科技大學與政治大學一紙計畫將合併的聲明稿,震撼高等教育現場。

據了解,雙方已經啟動「院長級」會議溝通,若兩校「合併」,將是台灣頂尖大學第一宗。擁有近九十年歷史(從中央黨務學校時期算起)的政大,光校友就超過百萬人以上,本身是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專任教授、也是政大校友的林東清笑言:「我的母校不見了!」企業購併有成敗要件,那學校呢?對於教企業購併的教授來說,當自己服務的大學「合併」了,他們是如何評估這些案子的成敗機率?

論執行:難度比企業還高

15年合併案至今仍無共識「如果從企業購併角度來看,為了提高競爭力、排名和降低成本,學校(企業)合併兩者目的其實是一樣的,」林東清說。然而,這些學校合併成功機率,難度卻遠比企業高。「企業有市場決定競爭力,只要股東通過就能成行;但高教沒有自由市場,需要所有利害關係人(包括教授、行政人員和學生等)有共識,才能走下去,」一位台大商學院老師分析。

單想執行面就面臨三個難關。一,若台科大和政大真想合併,現在前者由技職司管轄、後者由高教司管轄,政策勢必需要修改才過關;其次,改變校名就是問題。

最後,私人企業合併不外乎為了提高競爭力、降低成本,合併後可以大刀闊斧削減重複人力,但對國立大學而言,「總不可能資遣公務人員吧!要降低成本根本不可能。」林東清表示,這是大學合併效益難顯的原因。

「想像力大於執行力;萬一不小心沒執行好,只會變成第二流、甚至第三流(學校);要不就是很輕的合併,例如互相選課等等而已,沒辦法真正做到資源整合。」林東清觀察,以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合併一案為例,就談了超過十五年,至今依然沒有定局,從決定校名到校友共識,都困難重重。

過去,合併國立大學也有成功案例,如屏東教育大學與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改名為屏東大學,但原因多是中南部缺乏生源(學生數),且同為規模較小學校。

「樂觀其成,但執行面很困難!」我們訪問十位左右教授,他們也都給予類似評估。

論綜效:未必有助競爭力

無具體策略只能美化排名

執行難度高,本就是企業合併必經的過程。關鍵點是,校園追求合併的「綜效」思考:拿到更多教育部的經費贊助,是否是對學生、對所有利害關係人是最好的綜效?

時間拉回到二○一一年,教育部為鼓勵發展國際一流大學,提出「五年五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台大拿了三十億元經費,以社會人文科學聞名的政大只有三億元。看似是經費差距,但五年下來,成了「台成清交」獨大局面。

翻開二○一五年台灣高等學院在英國高等教育機構QS的亞洲大學排名。台、成、清、交都在四十名內,台科大第四十五名,政大在百名之外,對於政大校長周行一而言,當然心急如焚。

「國際排名中有一塊比較的是論文數,而理工科系產出論文數多,排名自然往前。」一位政大商學院老師指出,不是政大沒競爭力,其見長的是社會人文學科,但缺乏如台成清交等醫學、理工學院等資源。因此,就購併術語來說,要求完整性以提高競爭力,政大自然找上互補性強的台科大,「也符合企業購併所希冀,希望提升競爭力。」玩味的是,明年「後頂大計畫」啟動,針對未來五年高教發展,教育部提出五年近千億元預算構想,新增「研究基地」、「大學合併聯盟」等預算。教育部希冀未來七年,要推八到十二所公立大學合併,其中鼓勵合併與退場經費就達八十億元,約是全台國小營養午餐補助預算的兩倍。這就是為何此刻大學急著喊出「合併」聲音關鍵:先併先贏!

但,這對校園長期經營真的是好事嗎?

現在,歐洲大學也興起大學合併風潮,例如倫敦大學學院合併了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歐洲地區已有近百件大學合併案。《金融時報》直指,除製造出「超級大學」外,只是「在排名榜單上數字好看一點。」另以美國為例,包含麻省理工學院、哈佛等名校皆以特色見長,也無合併風起。

如果,現在各所大學的合併行動只是為了更多資金補助,這就像是企業為了帳面數字更漂亮,而去做合併,希望吸引股市資金青睞。然而,合併永遠都只是手段,並非目的。

最終,我們的校園要思考的是,我們到底想走到哪裡去,可成為頂尖的策略是什麼?若想不清楚這點,這些合併行為,只會淪為無意義的行動,造成內部龐大溝通成本,還可能讓大家的母校失去特色,從一流變二流!

【延伸閱讀】你的母校正和誰「相親中」?—目前研議合併的大專院校

●北部

學校:政治大學

合併對象:台灣科技大學

目前進度:兩校發聯合聲明研議合併

學校:台灣師範大學

合併對象:台灣科技大學

目前進度:傾向合作不合併

學校:台灣大學

合併對象:台北教育大學

目前進度:沒有明確時間表

學校:陽明大學

合併對象:交通大學

目前進度:已談逾15年,未定

學校:清華大學

合併對象:新竹教育大學

目前進度:研議中

●中部

學校:台中教育大學

合併對象:勤益科技大學

目前進度:研議併為台中大學,未定

●南部

學校:成功大學

合併對象:台南藝術大學

目前進度:南藝大反對,待議

學校:台南大學

合併對象:台南護理專科學校目前進度:4年前提規畫,未定

學校:中山大學

合併對象: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目前進度:研議中

學校:高雄科技大學

合併對象: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或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目前進度:研議中

●東部

學校:台東大學

合併對象:台東專科學校

目前進度:研議中

註:教育部政策為萬人學生數以下國立大學朝「公公併」進行;萬人以下大專院校約占6成4比率

資料來源:教育部

整理:黃亞琪

撰文者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93

【九龍學府】點只頹飯 入大學搵平價好西餐

1 : GS(14)@2018-01-22 05:53:56

經常聽說大學生在校園裏找不到好吃的,更說不上便宜又好吃的西餐,今次去了九龍區的三間大學,分別試了三間不同的西式食店,結果又如何呢?1.香港浸會大學– Bistro Bon這是一間地中海菜的餐廳,位於浸大校園一角,門口位置不太顯眼,但推開門進入後,發現餐廳裝修不錯。由於時段關係,今次試一試這裏的下午茶餐,款式包括三文治、小食、沙律及甜品類,價錢由二十多元至四十多完,茶餐包括一杯冷熱飲品(凍飲不用加錢),我點了雞翼伴炸薯條,雞翼外脆內嫩,薯條也很香脆,食物水準不錯,加上環境非常舒適,個人很喜歡。2.香港城市大學– AC2 Canteen City Deli原本想試AC3大樓內一間吃薄餅的餐廳,可惜繁忙時段只准學校教職員和學生使用,於是前往旁邊的快餐店,主打漢堡包和沙律。今次試了一份細盒裝的自選沙律,當天一共有八款沙律選擇:紅菜頭、粟米、菠菜長通粉、焗南瓜塊、青蘋果片等,盒子小小但份量十足,蔬果新鮮,非常抵食。3.香港理工大學- Ebeneezer's Kebabs& Pizzeria雖然這店有多間分店,但價錢方面比起街外的,開在校園裏的便宜很多,例如今次吃的雞肉卡巴,這裡單賣一份35蚊,但在街外分店則賣60蚊。理大的位置近紅磡和尖沙嘴,吃飯找餐廳很方便,但遇上趕時間想方便快捷吃一餐,這間快餐店可能是你的選擇。


下午茶餐:韓式炸雞翼伴脆薯角$35。

自選沙律(細)$25。

雞肉卡巴$35。



a.地中海休閒餐廳九龍塘聯福道32號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地下
b. AC2 Canteen– City Deli九龍塘達之路83號香港城市大學學術樓(二)3樓
c. Ebeneezer's Kebabs& Pizzeria紅磡香港理工大學N座1樓及地下草坪餐廳製作:Edo Tsui@幸Food為食日記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8/202775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1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