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二十三秒 蔡東豪

2011-6-9  NM




華爾街史上最大宗內幕交易案主犯 拉賈拉特南(Raj Rajaratnam),被裁定十四項罪名全部成立,最高可判監二十年。法律專家指控方致勝的關鍵,是法官准許控方以電話對話作呈堂證供。以往這類案件依 賴證人口供和環境證供,今次案件以活生生的真人對話做證據,顯得特別有力。拉賈拉特南的線人全部是華爾街星級人物,在電話錄音下無所遁形。

線 人之一是前麥堅時(McKinsey)行政總裁兼前高盛董事古普塔(Rajat Gupta)。其中一段電話錄音,是古普塔剛出席完高盛董事會會議,立即打電話給拉賈拉特南,透露高盛將會錄得公司史上首次季度虧損。法庭證據顯示,由古 普塔完成會議到打電話給拉賈拉特南,中間歷時二十三秒。我嘗試想像當時的情境:開完會的董事必定會跟其他人寒暄幾句才道別,由開完會到寒暄到道別,然後離 開會議室走到一個安全地方打電話,只需二十三秒的話,我相信古普塔要跑!古普塔也可能將要面對法律制裁,看來證據確鑿,他很難以無意中透露了機密資料作自 辯。我的疑問是,是什麼驅使有頭有面的人去鋌而走險?以「有頭有面」形容古普塔可能貶低了他,除了高盛,他是多間大型美國上市公司董事,包括美國航空公 司、P&G等。他也是多間著名非牟利組織的董事或顧問,包括哈佛商學院、清華大學、蓋茨基金等。古普塔在麥堅時工作逾三十年,最後十年出任麥堅時 行政總裁,古普塔的財富或許及不上金融精英,但他在全球商界德高望重之程度,高至難以再高。一個受到所有人尊重的智者,為什麼要急不及待跑去傳遞內幕消 息?我想到三個原因:第一、智者犯法跟平常人犯法是有分別。智者能力高,辦事較小心,不容易落網,還有,智者不覺得犯法是一回事,因他們認為自己不會被捉 到,被捉到很可能只是上得山多終遇虎。由於先前已發生過同類事件,智者一次又一次安然逃過,他們可能不覺得自己在冒險,因為他們從沒想過被繩之於法的可能 性。智者有超乎常人的自圓其說能力,他們可能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根本不是犯法,會搬出一堆理論去支持自己做法的合理性,最常聽到的解釋包括:「我做的事對 社會無害」、「這筆錢不是我賺的話,全世界無人可賺到。」久而久之,智者不再多考慮自己的行為。 第二、智者身邊全是應聲蟲,只會附和智者的一舉一動。應聲蟲一是叻人的下屬,一是從智者身上得到好處的人,一是同流合污,這些人圍在智者身邊滿口讚美說 話,猶如啦啦隊。智者身邊全是應聲蟲不是偶然,因為智者不願接受說真話的人留在自己身邊,視說真話的人是太固執或不識時務。漸漸地,說真話的人一個個離 去,智者身邊只剩下從不挑戰自己的應聲蟲。應聲蟲未必是蠢人,追隨智者可能是一個理性計算,因為事實證明智者往績真的是逢凶化吉,贏遠多過輸,跟隨智者可 得到物質上的收穫。第三、也是最引人入勝的原因,是智者沒法停下來,他們繼續犯法已不是全為了金錢利益。不是為錢是為什麼?可能是為了友情、面子、好勝、 威風、過癮、或者是最令人費解的「唔知點解」。你沒聽錯,犯法的原因是「唔知點解」。一個例子是大毒梟運毒落網,這宗運毒可能涉及一兩千萬元的利潤,而大 毒梟身家是數以十億元計,問大毒梟為何要為這麼少錢去冒這麼大的風險?大毒梟的答案很可能是:我唔知點解,我就是運毒。從已知的證據看,古普塔沒有從拉賈 拉特南的內幕交易直接獲利,也沒有從拉賈拉特南身上直接獲得金錢利益。兩人是多年好友,同樣來自南亞,以少數族裔身份在美國奮鬥,在不同領域闖出名堂。兩 人有名有利,本來生活無憂,現在一同身敗名裂。他朝有日有人問他們為何要這樣做,兩人的答案很可能是解釋不到的「唔知點解」。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1

十三、華懋

http://stockalchemist.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8176.html

華懋集團創創辦人王德輝,祖籍浙江溫州,1934年出生,1949年舉家遷移香港,朝鮮戰 爭爆發時,適值父親生意失敗,王德輝停學協助父親重整,經營化工的華懋公司。60年 代,王德輝看好香港地產前景,遂與其妻子龔如心創辦華懋置業有限公司,開始投資地 產。當時,王德輝對地產建築一竅不通,但卻肯虛心學習,每晚工餘都拿著一疊圖則, 向鄰居一位建築老行尊請教,直到摸清路向,才購地建樓。1967年地產低潮時,王德輝 憑獨到眼光,抓住良機在荃灣一帶購入大量地皮,其後人心回穩,百業待興,王德輝在 荃灣大量發展每單位三、四百方呎的小型住宅樓宇,深受市場買家歡迎,逐步奠定了華 懋日後在地產界的地位。 華懋置業的名字首次在香港引起注意,是70年代初期。1972年,置地向擁有大量土地的 牛奶冰廠有限公司展開敵意收購。當時,華懋曾應牛奶冰廠董事局主席周鍚年之邀,與 牛奶冰廠合組牛奶地產公司,向置地展開反擊。華懋注資1.2億元換取牛奶地產24.9% 股權,而牛奶冰廠則以旗下土地換取新公司75.1%股權。後來反擊雖然失敗,但王德輝 及華懋的名字開始在業內打響。 其時,華懋已初具規模,據王德輝當時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華懋置業已擁有40多個發 展地盤,持有附屬公司30餘家,1971/72年度公司純利已達2,500萬元。1970年代以後, 華懋繼續在荃灣、葵涌、新蒲崗、觀塘等市區邊緣大量購入住宅用地,1975年度公司純 利已增加到7,000萬元,規模已不遜於地產五虎將水平。 華懋集團的地產發展策略有兩個明顯特點:第一,是中低檔路線。華懋發展的樓宇,一 般以中下階層市民為銷售對象,因此樓宇所處地區,往往為市區邊緣勞工密集地帶,樓 宇多屬中小型住宅單位,以樸素馳名,用料不甚講究,其質素有時被外界批評。1979 年,剛建成的荃灣工業大廈被地政工務司列為危樓,小業主驚慌失措,幸而華懋同意出 資,與小業主合資修葺。正因為成本低,華懋的樓宇銷售價亦往往比區內其他地產商的 要低。第二,華懋同時兼營樓宇按揭,將集團發展的樓宇交由旗下財務公司辦理按揭業 務,按揭率為樓價七成,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除賺取和息外,更可於供樓者無力 償遠時收回樓宇再售。此外集團還兼營樓宇維修、管理、保安等業務,賺取從建樓到售 後服務各個環節的利潤,因而公司的資產規模迅速擴大。到80年代初,華懋已成為唯一 沒有上市的大型地產發展商。一般估計,當時其規模與新地等比已相去不遠。 據了解,華懋持有的乙種換地權益證書,在香港地產發展商中可能數一數二,而其擁有 的出租樓宇,包括寫字樓、住宅樓宇及工業大度,至少約100幢,其中最為人知的,是 尖沙咀的華懋廣場、灣仔的熙信大廈等。1990年4月,華懋集團主席王德輝第二次被綁 架後失蹤,華懋集團一度轉趨低調。不過,其夫人龔如心經3年深居簡出之後,於1993 年己開始收拾悲痛心情,重出江湖,華懋集團已再度活躍。1993年至1994年期間,華懋 頻頻下注,大量收購具重建價值的物業廣場,在市場上相當矚目,其中,包括斥資30億 港元向永安集團購入中區永安人壽大度、永安中心大廈及向英皇集團購入宏記大廈,該 集團還向廖創興企業集團聯絡,有意將永安人壽大廈、永安中心大廈與廖創興銀行大廈 合併發展;稍後又斥資2.55億港元向岑才生家族購入中區華人銀行大廈兩成權益,計劃 與毗鄰的宏記大廈合併重建。 1994年3月,華懋主席龔如心宣布一項令香港轟動的發展大計,計劃斥資100億港元在荃 灣與建一座全香港及全球最高的商業大廈,該廈不連地庫合共108層,樓高468米,地盤 面積約21萬方呎,可建樓面面積210至230萬方呎,預計將於1998年落成,屆時將比現時 香港最高的中環廣場高出158米,比現時全球最高的美國芝加奇Seas Tower仍將高出25 米,比預計1997年落成的中國重慶大廈,亦將高出11米,堪稱「世界第一大廈」。該大 廈將命名為「如心廣場」(Nina Tower),大廈外牆將沿用華懋傳統顏色—─金色,大廈 頂樓將掛個紅色大心,寫著「We Love Hong Kong」。龔如心表示:她不是希望藉著大 廈命名來紀念自己,而是希望這幢大廈成為香港的新標記,同時表達她對香港前途的信 心。可是,後來該計劃已因技術原因擱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3

掛牌十三天 譜瑞撂倒聯發科內幕

2011-10-10  TCW




打從二○○一年聯發科掛牌以來, 聯發科不僅是最穩的IC設計股王,還曾經三度登上台股股王,這讓董事長蔡明介贏得台灣「IC設計教父」的美名。

然而,卻有一個人,掛牌後只花了短短十三個交易日,就打敗蔡明介。他,就是KY譜瑞(Parade)董事長趙捷。

九月十三日,台股加權指數大跌超過兩百點,一片慘綠中,當天剛掛牌的譜瑞卻大漲三七%,以一百七十九元作收。

但,這還只是開始。

九月最後兩個交易日,譜瑞的收盤價都贏過聯發科。然而,譜瑞上半年的營收還不到老大哥的四%、全年預估營收更連其三%都沒有,淨利也不及三%,連全年法人 預估每股盈餘(EPS),都還輸給聯發科近四元。

超越兩大龍頭:本益比比高通和聯發科高

算算譜瑞掛牌以來的十六個交易日裡(截至十月四日),加權指數一路下挫,最大跌幅逼近一○%。同期間,受惠於中國低價智慧型手機蓬勃發展,進而領軍IC設 計類股反彈的聯發科,最高漲幅卻達二三%;但,譜瑞更猛,足足漲了一.七五倍。以十月四日收盤價計算,聯發科的本益比約為二十三.五倍,超越全球IC設計 龍頭高通(Qualcomm)的十九.五二倍;但譜瑞卻高達近三十六倍,一舉擊垮兩個老大哥。

出生於上海、發跡自美國的趙捷,是台股上市櫃公司中,第二位大陸出身的老闆。他,憑什麼在股價上挑戰台灣IC設計教父蔡明介擔任董事長的聯發科?

十年來,聯發科的IC設計股王寶座,只在○七年曾短暫拱手讓給立錡科技、群聯電子兩家小股本IC設計公司。這兩家公司○三、○四年掛牌時,資本額分別為五 億元及四億元,都比現在譜瑞的五億一千萬元還要小。但兩家公司掛牌後,還得花上三至四年時間,股價才能趕過聯發科,遠遠比不上由譜瑞擔綱演出的「掛牌十三 天打敗聯發科」神奇故事。

然而,譜瑞掛牌前,完全看不出它如今的猛勁。

神蹟一:蘋果題材供應iPad3晶片,營收大補

八月三日,歐美債信危機引爆國際股災前夕,譜瑞的上櫃前業績發表會裡,董事長趙捷站在台上,第一次面對台灣投資人;但,台下卻只來了五、六十位法人。這個 景況與近日舉辦業績發表會的正達國際,動輒數百人的盛況相比,可以說很冷清。

後來讓市場注意到譜瑞的,是「蘋果(Apple)概念」。

儘管公司對這家客戶相當敏感又低調,但據悉譜瑞供應影像高速傳輸(DisplayPort)晶片給蘋果已有四、五年,雙方從桌上型電腦顯示器一路合作到筆 電。不過,近日讓投資市場競相追逐譜瑞的,卻是明年第一季才上市的「iPad3」。

趙捷先前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曾說,今年上、下半年營收將為一比一.五;成長高峰則落在第四季。由此推算,正與iPad3推出時程相符。根據研究機 構iSuppli預估,今年iPad總出貨量近四千萬台,因而概估光是iPad3就可望給譜瑞帶來二十餘億元營收。

但是,現在的股價,就連一位譜瑞大股東都說:「老實講,我真的沒想到這家公司值三百元,兩年後有可能啦!」

一路把譜瑞股價拱上去的,就是有限的籌碼,以及股市聞人的加持。

神蹟二:籌碼乾淨流通在外只有八千張

資本額五億一千萬元的譜瑞籌碼相當集中。公開說明書上,光是英特爾、聯想、聯電、Asia Vest四大創投法人股東,合計持股就超過五成;而股市聞人賈文中也赫然名列第九大股東,持股七百七十五張,占比一.七八%。

賈文中成為譜瑞的原始股東,據悉是由《艋舺》電影出資人之一的于仲淵所牽線的;于仲淵是前鼎富證券總經理,一向被外界視為賈文中的入門大弟子。由於于仲淵 與聯電董事長洪嘉聰是多年友人,聯電創投投資譜瑞時,也因而找了賈文中入股。

再加上,聯電今年轉投資壞消息多過於好消息,被寄予厚望的藍寶石基板公司兆遠科技上市後,因為產品報價快速崩跌,股價跟著一路破底,晶電也因為供過於求股 價不停下殺,去年還賺錢的太陽能聯景光電,今年也轉盈為虧。

與洪嘉聰共同投資兆遠、晶電的股市金主林滄海,據說今年戰績也不是太好。在這樣的前提下,主力們少不了要在譜瑞股價上大力著墨,拉抬今年的操作績效。

聯電創投不僅牽來了賈文中,與洪嘉聰熟識的股市金主林滄海,傳聞也是譜瑞背後的股東之一。賈文中與聯電創投等原始股東持有譜瑞的成本都非常低,這次新股增 資也都拿到一定的配額,可說是怎麼賣都賺。

此外,譜瑞是海外第一上市公司,股票不曾在興櫃交易,而法人股東依照法令鎖籌碼半年,沒被鎖住的部分,也因為看好明年爆發力而惜售,使得流通在外的籌碼, 大概只有上櫃前增資的七千多張。籌碼乾淨,題材誘人,奠定了股價飆漲的利基。

神蹟三:股市聞人入股兩大勢力,推升股價翻倍

譜瑞不僅有蘋果的題材加持,又有絕對乾淨的籌碼,這樣的姿色,在股市老手賈文中、林滄海等人的眼中,簡直就是最具上漲潛力的瑰寶。證券圈傳聞,賈文中與林 滄海應該就是推升譜瑞大漲的兩大勢力。

譜瑞除了掛牌前兩天成交量上千張之外,每天都只有幾百張的成交量,輕飄飄的籌碼,股價一拉就上。掛牌六天,譜瑞股價就漲了一倍;九月二十三日,收盤價第一 次短暫超越聯發科、但旋即賣壓出籠;九月底則確立超越聯發科的高姿態,十月四日甚至一度站上三百七十元大關,把老大哥遠遠拋在後頭。

股價漲翻天,趙捷卻低調再低調,電話中只是淡淡的說:「我沒有什麼感受。我不懂台灣的資本市場,也沒有在看(股價)。」一位在譜瑞不到兩百元就把增資新股 全賣光的股東也大呼:「現在的股價已經脫離基本面了。」

譜瑞股價驚驚漲,漲到讓主管機關櫃檯買賣中心都來關切,到底是誰在炒股。趙捷一邊擔憂媒體再拿蘋果來作文章,會惹得大客戶不高興;一邊還得回應主管機關, 偏偏他自己的股票還在閉鎖期間、不能賣,漲過頭的股價,對他來說是麻煩多於喜悅。

「他(趙捷)很清楚,他成是Apple,敗也會是Apple……,所以他很戰戰兢兢,」一位趙捷友人表示。事實上,蘋果也找過另一家美國晶片公司,開發跟 譜瑞一樣的產品,但目前還有瓶頸等待突破。儘管眼下還沒有足以威脅生存的強勁對手,但前車之鑑不遠。

iPod當家時代,美國音效晶片公司PortalPlayer就曾因為躋身蘋果供應鏈,股價一飛沖天。但後來不敵強大的競爭對手——三星 (Samsung)搶單,PortalPlayer就此被蘋果打入冷宮,股價一瀉千里,最後在○七年初,被繪圖晶片廠恩威迪亞(Nvidia)購併下市。

但過去這樣的飆股行情,背後的金主若要解套,得靠投信法人的買單接棒追捧,才有可能安全下車。但截至九月底,只有「外資法人」買超二百四十八張,國內的投 信與自營商都還未上車。如今的高本益比,想必投信也不敢貿然進場。

未來譜瑞的股價,會持續一飛沖天?還是不慎失速墜地?就看譜瑞的實力,能否讓市場埋單了。

【延伸閱讀】譜瑞樣樣輸聯發科,只有股價贏

譜瑞比起聯發科……資本額僅5.1億元,不到 5%今年預估營收只有24億元,還不到3%全年EPS10元,少了近4元10月4日股價卻衝上357元,多出3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9

貴人曹西平當頭棒喝 開始轉性節儉度日 何篤霖 從搬家三十三次到坐擁六棟房產

2011-11-21  TWM




何篤霖有一個居無定所的童年,最 慘的時候甚至住過孤兒院,他說自己是在台北漂泊的「北漂」;為了掙錢,他進入演藝圈打滾二十餘年。直到三十四歲真正擁有自己的房子後,他才知道,自己所追 尋的不只是財富,而是一個「家」的安定感與渴望。

撰文‧梁任瑋

要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大安區買房子不容易;但能 夠在這六年台北房價不斷高漲之際,在東區SOGO百貨商圈買進四間不動產,更加困難。

藝人何篤霖二○○五年開始買下北市敦化南路與仁愛路圓 環住家之後,才開始認真專研房地產投資。除了一戶住家,目前他在忠孝東路四段共有三間商辦出租,但他更厲害的是,只靠著主持一個電視節目「命運好好玩」, 拚出逾兩億元身價。

藝人收入時好時壞,對於金錢毫無安全感,穩定的房地產投資成為不少演藝人員的最愛,除了眾所周知的歌手費玉清是北市忠孝 東路房產大戶,何篤霖堪稱東區「隱藏版」的投資A咖。不為人知的是,啟發何篤霖開始努力工作賺錢的動力,是同樣身為藝人的曹西平。

一場四十 天演出後 認真檢視起金錢觀十幾年前,何篤霖與曹西平一起到海外作秀宣慰僑胞,兩人同住一房朝夕相處,曹西平每天替何篤霖洗腦,「你以為你很紅啊!可以每天買精品名 牌,我告訴你,紅也是幾年的事,現在不存錢,等你不紅的時候,什麼都不剩……」當時何篤霖還是偶像歌手,事業如日中天,但面對前輩每天的教訓,只能在一旁 點頭稱是。

「沒想到催眠的力量真的有用。」何篤霖瞪大眼睛認真地說。一開始,他也無法忍受曹西平每天在耳朵旁邊碎碎念,「但四十天結束回來 後,曹西平的話宛如當頭棒喝,我整個人性情大變,開始計算每天有哪些錢是浪費的,不再隨便亂買衣服,也改掉出去玩的習慣。」「至今我真的很感謝曹西平改變 了我的金錢觀。」何篤霖說,有別於剛開始當藝人時隨便花錢,錢左手進來,右手就出去了,都不知道花到哪裡去。那次之後,他慢慢開始懂得儲蓄,原本對演藝事 業不是很積極的何篤霖,也開始如拚命三郎般大量接觸工地秀、主持活動與戲劇演出,哪裡有通告找他上,他就上,也讓收入跟著水漲船高。

「一旦 習慣節儉,就不知不覺學著不浪費。」為了省錢,何篤霖學著把物質欲望降到最低,即使他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藝人,卻可以過著比領死薪水的上班族消費還低的生 活。

他不諱言,自己常去排隊買自助餐便當,為了省錢可以只拿白飯、兩個青菜、一塊豆腐,白飯淋滷汁,喝自助餐免費提供的湯,全部控制在五十 元內就打發一餐。自從變成省錢達人後,他每次去電視台錄影,如果有吃不完的便當,他也會打包回家隔餐吃,何篤霖很自豪地說:「現在把我丟在世界任何一個角 落,我都可以活得下去。」幼年的顛沛流離 激起購屋找安定念頭何篤霖如今在演藝事業上的成就,事實上,他從小就已接受環境的磨練。何篤霖的父母在他小學時離異,跟著母親的他,從此過著四處流離的生 活,細數起來,他搬家次數竟高達三十三次!何篤霖永遠忘不了國小畢業典禮那天,他一回家,家裡所有東西被一搬而空,媽媽也不見了,他坐在空房子裡等,鄰居 跑來告訴他,他媽媽要他等一下,搬家公司會來接他,於是他跟著家具與搬家公司司機坐了七小時的車子到高雄才見到媽媽。

四十年前,一位單親媽 媽帶著三個孩子討生活,不僅要承受沉重的經濟壓力,也得面對外人異樣眼光,何篤霖甚至因為母親到孤兒院幫忙煮飯打雜,而住過孤兒院,與一群被父母遺棄的孩 子一起生活。

有一次,何篤霖跟媽媽一起去擺地攤,突然警察來取締,身旁原本在賣東西的叔叔阿姨一哄而散,連媽媽都抓著包包跑掉了,只剩下他 一個人孤伶伶站在路中間,這種「家」不見了的恐懼感,在他內心深處留下一道傷痕。

「仇恨與自卑是逼迫人生成長的力量。」回想起童年時動盪的 生活,何篤霖說,「那種流離的不安全感,讓我從小對於家有一種特別的渴望。」 因此,趕快長大出去闖一片天的念頭,成為何篤霖兒時心中最大的志願。

何 篤霖說,如今吃苦耐勞的性格,或許來自媽媽給他的基因。但有很長一陣子,他不願回想童年時那段痛苦的經歷,導致他對黃昏與陰天有一種莫名恐懼,直到這幾 年,他接觸心靈課程,真正面對了孩童時的自己,他才明白,只有愛與感恩才能讓人生朝向正向。

何篤霖說,很多年前,他很受不了媽媽老是在家裡 堆放過時的物品,甚至連小時候擺地攤賣剩的舊貨都還留著。有一次從台北搬到高雄左營眷村時,還不辭辛勞地載到南部去,「之後她還將這些舊貨拿去鄉下偏僻的 市場擺攤賣光,後來我理解,那是媽媽證明自己生命『存在感』的方式,賺多少錢不是重點,但那是她在實踐生命的價值。」同樣地,何篤霖直到十二年前買了八德 路住家後,也才慢慢找到存在的價值。「我常說我是『北漂』,在台北漂泊的外地孩子,買房子後才真正找到歸屬感。」何篤霖三十四歲之前,在東區忠孝東路四段 二一六巷租屋租了五年,每個月租金高達五萬元,一開始,他也覺得自己怎麼可能買得起東區的房子,但他覺得再這樣幫房東養房子也不是辦法,下定決心要買房 子。

何篤霖當時考慮自己的能力,九九年先買松山區八德路四段、東興街口的電梯華廈,因為是七樓頂樓加蓋,他以每坪約二十多萬元,總價約九百 八十萬元買下。○四年,何篤霖提早把房貸還清後,他擔心手頭上的現金沒有出路,會頓失工作的動力,開始想搬回東區。

○五年,何篤霖看上敦化 南路與仁愛路圓環旁的一間五十四坪老公寓,並以每坪四十萬元以下的價位買下,如今已上漲至每坪八、九十萬元,潛在獲利超過一○○%。

「愈詛 咒自己買不起房子,就永遠買不到房子!」何篤霖說,他賺錢的動力都來自每個月追著跑的房貸,雖然他每次買房子心裡也是提心弔膽的,但深信吸引力法則的他 說,有一次他看上一間東區商辦,明知房價已經漲上來了,總價超過六千多萬元,他有點猶豫該不該買,於是他竟把物件資料表貼在房間牆上,每天抬頭不得不看 到,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最後衡量資金狀況可以負擔後就出手,他果然如願以償買到了房子。

「我買房子永遠都是當時最貴的天價,但我不投機, 政府打房也不會影響到我。」親眼見證東區房價一路飆漲,何篤霖說,東區房子賣掉就買不回來了,所以他這幾間商辦從未打算處分。他甚至開玩笑說,投資房地產 就像養啞巴兒子,不會給你出狀況,每個月該給你多少(租金),一點都不會少,存房子當養老金,假如以後退休了,每十年賣一棟也足夠養老。

房 地產心法一:懂得認錯停損不過,幾棟房子買下來,歸納何篤霖的投資心法,還是房地產至理名言「地段、地段、地段」,原因是他曾在房地產投資跌過跤學到的教 訓。四年前投資心靈教育中心的何篤霖,為了讓高雄分公司有一間教室,在高雄SOGO百貨三多商圈附近買了一間三百坪的商辦,剛過戶完成時,何篤霖站在偌大 教室中央自我對話,「從小居無定所的我,現在居然可以有三百坪大的不動產,真的很滿足。」可是,那間花了一千多萬元買的辦公室,經過了三、四年,心靈教室 也只用了六十坪,其他二百四十坪不論怎麼租都租不掉,殘酷的現實,讓他回歸理性,「如果那一千多萬元放在台北市,現在房價都不知道漲到哪裡去。」何篤霖最 後只以買進價高出一點賣出,扣掉管銷成本,幾乎沒有賺錢就出場。

房地產心法二:好地段才會增值何篤霖買房子只看地段,從不看屋齡,他名下房 產平均屋齡都超過四十年,這是因為十多年前,他曾買過天母磺溪旁一間預售小套房,六百萬元買進,但因房地產景氣不好,看著房價一直下跌,他最後以總價四百 萬元斷頭賣出,之前付的房貸兩百萬元等於付諸流水。

因此,何篤霖東區的幾間商辦,也不會砸大錢裝潢,都用可移動式的家具取代昂貴的木工訂 做。因為何篤霖當年以九百八十萬元買進八德路四段的住家,○五年他以一千兩百萬元賣掉,只把房租與裝潢賺回來而已,根本沒有賺錢。他說,「千萬不要把錢感 性地花在裝潢,因為往往想搬家又捨不得,最後賣房子時,裝潢完全不能回收。」房地產心法三:不自住者以易出租為考量「因為我沒有要住,我一定買容易租出去 的物件,而且最好是生活範圍之內。」相較過去到處投資房地產,這幾年何篤霖名下的三間商辦,全部集中在忠孝東路四段上,而且每一間步行距離都在五分鐘內, 由於每戶坪數都在五十坪上下,大小適中,可選擇的房客較多元;但何篤霖也並非盲目投資,「精華地段的商辦不是每一棟都可以買,有些大樓會出租給酒店情色場 所,出入分子會比較複雜,這種案子我就不碰。」「要買房子,就是要務實地努力工作、省吃儉用。」何篤霖身邊也有不少造形師朋友看他投資房地產很有一套,經 常向他請教如何才能擁有人生第一間房子。何篤霖勸他們,如果缺頭期款,就先向爸媽借,再控制自己的金錢消費,只要踏出第一步,後面就迎刃而解。

認 識何篤霖近十年的富冠地產總經理田大權觀察,「何篤霖為了不給自己亂花錢的機會,把所有時間排滿工作,賺了錢之後就拿去買房子,有了房貸壓力,很清楚自己 不能隨便斷了工作,於是就老老實實地當個電視公務員,準時到電視台錄影。」「他是用最笨的方法買房。」田大權說, 何篤霖投資房地產模式就是不斷重複存錢、購屋、存錢,沒有什麼高明的技巧,但看過許多演藝人員浮沉的田大權認為,何篤霖雖然不是賺最多的藝人,但在演藝圈 投資房地產排行榜上,應可排得上前三名。

田大權還記得,何篤霖幾年前想要搬到大安區時,曾畫了一張地圖給田大權,設定了自己想買房子的範 圍,但他知道,地段好的房子很貴,於是就拚命賺錢去達成目標,抱持「絕對不會為了買而買」的心態是相當正確的。此外,何篤霖不碰自己不熟的地方,如今所有 不動產都集中在台北市「蛋黃區」(指最精華的地段)。

何篤霖曾經投資過各種不同副業,但發現房地產投報率最好,而且他買房子買出了興趣,目 前連北京都有置產,甚至去香港觀光,都不忘請當地仲介帶他看屋,誠如他當年唱紅的一首流行歌曲〈一生能有幾次選擇〉一般,多年之後,投資房地產可以說是何 篤霖一生最好的選擇,也是這輩子永遠不變的守候。

何篤霖

出生:1965年

現 職:電視節目主持人

經歷:唱片歌手、作家

學歷:國立藝專舞蹈科

何 篤霖

改變財富格局的三個富腦袋一旦習慣節儉,就不知不覺學著不浪費把工作排滿,就不會亂花錢,學著降低物質欲望,精算每月開支,不亂買衣 服、不隨興出國旅行,最省一餐可以只花50元吃自助餐便當。

存房子養老

了解自己沒有時間看盤,不玩股票,只要 一有閒錢就拿來買房子,且房地產全部集中在台北市東區,不買自己管轄不到範圍的房子。

愈詛咒自己買不起房子,就永遠買不到房子利用「吸引力 法則」,每天催眠自己一定可以買到房子,但前提是努力工作、認真存錢。

何篤霖名下不動產

地點 類別 購入時間 目前市值

(萬元/戶) 現況

新店捷運市公所站旁 住宅 1995年 1200 母親住家北市敦化南路 住宅 2005年 4500 自用住家北市頂好名店城後方 商辦 2007年 4000 心靈教室北市SOGO百貨旁 商辦 2009年 6500 出租北市忠孝東路四段 商辦 2011年 6500 出租北京 商辦 2011年 不願透露 出租註:目前市值為房仲業者估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0

科普與商業如何有機結合? 姬十三與果殼的世界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0/xMMDcyXzM4NzIxMA.html

這大概是全天下老闆都夢寐以求的評價。

「這裡很有意思。」在果殼網(Guokr.com)見到其高級市場經理朱溯源時,他這麼說。

2010 年11月,果殼網上線,這家網站的自我描述是「科技有意思」。其與做書籍出版的果殼閱讀共同構成了果殼傳媒,然而有意思的並不只有內容本身,在果殼位於 CBD地區的辦公室逗留的一個多小時裡,出現過一個戴類防毒面具口罩的女生;另一個顯然是來上班的女生推著自己的小輪自行車,一隻貓趴在她的肩頭。在一剎 那讓人感覺下一秒看見有人披著斗篷、騎著掃帚進來都有可能的。

「大多數的IT公司不都這樣麼?」果殼網創始人、CEO嵇曉華反問。但有兩個不尋常:哪家IT公司會在整體後現代化風格的辦公室裡,在會客區使用很童稚的色彩、白底黑花小清新風的桌布?有哪家IT公司會把總部放在朝陽不是中關村?

在果殼最早從崇文門附近的「松鼠世界」遷出時,據說糾結過這個問題:是選擇朝陽還是中關村?最終落戶朝陽或許能說明些什麼,這家基於線上、立足科普的公司其實並不是互聯網公司,其本質其實是「媒體公司」。干的還是姬十三自大學時代以來的「老營生」:科技分享和傳播。

這 也能成其為一門生意?更基礎的一個問題則是,以流量衡量體量的互聯網世界裡,果殼是否只能吸引一些極客(Geek,表示有極致想像力和極致自我的人)?實 際上,這個2年來一直頗受關注的網站更像是一些垂直社區的集合,果殼由「謠言粉碎機」、「健康朝九晚五」、「死理性派」等15個主題區組成,其內容既有果 殼生產的,也有大量內容由用戶生產。嵇曉華對果殼的定位,是一個「類豆瓣」的興趣社區。

果殼裡養「松鼠」

江湖傳言,這人有兩張面孔。在其擔任CEO的果殼網名片上,他叫嵇曉華;但據說作為科學松鼠會創始人的名片上,印的則是更為人所知的名字,姬十三。

果 殼誕生始於「一群松鼠的文化傳播公司」,2009年1月科學松鼠會在北京正式註冊了這樣一個公司,姬十三是這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2010年後改名為果殼 傳媒。但最初有果殼,只是為了讓松鼠會能更好地生存下去。2008年3月,姬十三北上來京,一個月後科學松鼠會成立。這個基於科技分享的群博2008年底 的日流量已經高達3萬左右。

「科普寫作」可以說是姬十三自大學時代開始的核心工作,2007年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他又放棄了做科學家而賺頭自由撰稿人,覺得這是個「可以拎著筆記本到處走走」的美好職業;2008年北上北京後不到1年的時間內,則是在北京一家科技網站做編輯。

隨 著發展、線下活動的開展,松鼠會也面臨著同類垂直、獨立社區的發展困境:何以支撐持續性的發展?人員、內容、資金從哪裡來?松鼠會嘗試過各種渠道,包括變 成為NGO組織、向一些機構申請費用。這步棋無果,一則因為國內NGO的註冊有很多繁瑣的程序問題;二則誰又能界定做科普的松鼠會是一個合格的NGO組 織?

在與包括丁香園(醫藥生命專業網站)等交流的基礎上,姬十三決定嘗試商業化,「這是沒有辦法之後的辦法」。國內很多草根NGO組織都 是以工商註冊公司的名義生存著。從2009年開始與多家風險投資的溝通中,姬十三提出的要求是,果殼是果殼,科學松鼠會則是一個公益組織;公司接受投資的 既定前提是,果殼賺錢後要反哺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後者囊括了松鼠會和其線下活動果殼時間。

「松鼠」速成營

「對於科技知識的需求,是一個沒有被滿足的藍海。」姬十三的這一判定是否能夠成立?

松 鼠會時期的經驗,或許是極好的心理支撐。松鼠會的平台上曾經有超過100位的科普寫作者,其中有美國芝加哥大學共度細胞生物學博士的女俠「橘子」,寫《動 物行星》專欄的生物老師「瘦駝」,做過美編、玩過樂隊的高分子碩士小莊,還有諸如《科學世界》雜誌的副主編、植物學博士史軍等等。據說這些資深「松鼠」好 好寫專欄每個月的收入也能有六七千塊,不用說還有出書立論的。

這種成功能否在果殼複製?「科學就像一枚枚難以開啟的堅果,雖味美卻不易入 口。」另外幾萬流量的網站是否能有足夠商業價值,養活自己進而反哺松鼠會?時至今日,果殼傳媒已經有七八十號人了,10人的圖書團隊負責果殼閱讀,剩下的 則是網站的僱員;而每個月果殼的支出就高達百萬。

果殼之前,科普的主力軍是科協、是主流媒體的科技板塊,但顯然缺乏對大眾的吸引力。果殼如何能讓大眾在看電影聽音樂玩手機之外,「嘗試在業務時間做一個長腿機器蟲,認識更多的星星和路邊植物,或者用科學知識去破解網絡上的流言」。

結 果似乎並不錯。果殼的15個主題板塊都受到了超過10萬人的關注,「我們並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轉發了、閱讀了相關的文章」,朱溯源說,只知道這種轉載非常活 躍。「互聯網的發展,在使信息傳遞越來越快的同時,也增加了人們對於各種壞消息的不安」,此外大眾對於核能、轉基因、人工智能等科技新鮮詞的激烈爭辯也平 添了人們的擔憂。

新型傳播方式的興起,則是果殼的東風。果殼的「謠言粉碎機」是一個與美國探索頻道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相類的主題板 塊。日本地震後其對核能、輻射、服食碘鹽能夠抗輻射等流言的「粉碎」,不僅通過SNS等互聯網社區頻繁被轉載,同時也吸引了平面、電視等主流媒體形式對果 殼本身的關注。

但相對於松鼠會,果殼所發的文章「門檻更低、更有貼近性也更有趣」。姬十三希望它能吸引「大批文科生」。

科普與商業的有機結合

出人意料的是,果殼受到了一線品牌的青睞。

在 其客戶的名單裡,赫然有通用汽車、通用電氣、IBM、寶潔、歐萊雅、大眾、奧迪等國際品牌。「這些品牌都很重視科技投入,但此前他們找不到相應的渠道傳播 它們對科技的這種關注、把它們產品中的科技含量告訴消費者。」姬十三說,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品牌都有這樣的需求。這種需求也體現在國家層面上,因為科技實力 是國家形象很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在果殼一清二白的頁面上並沒有任何廣告欄,其傳播的方式是通過提供一些有科技含量的內容,「在其中包含一些科技品牌信息」。與傳統公關公司相比,有科技背景支持的果殼傳媒優勢明顯。

在 果殼為IBM的電腦系統Waston做的推廣中可見一斑。2011年2月,美國智力競賽結果Jeopardy播出了「史上最強的人機對抗」節目,在三天的 比賽中IBM的電腦系統Waston擊敗兩位人類選手取得冠軍。果殼則借此推出了一個「尋找Waston」的測試,註冊用戶在完成語言、邏輯和情感三方面 的測試題目後,可以知道自己與Waston的差距,也可以知道自己與哪些名人的水平更為接近。

要參加這項測試的前提,是成為果殼的註冊用 戶。結果是10天裡有近3萬人參與了此次測試。通過新浪微博搜索「了不起的思想機」,出現的微博多達13044條。果殼最近為奔馳提供的一個服務也是同樣 的思路,「品牌的反饋是傳播效果比之其他渠道翻了一番。」果殼高級市場經理朱溯源說。

早在2009年下半年,已經有公關公司找到姬十三,希望說服松鼠會用自己在科技方面的優勢為企業做品牌宣傳。而在這之前,果殼的日子並不好過。公司註冊後的第一筆業務是給央視的一檔科學節目做策劃,此外的主要收入則是出版了兩本書。

這種要求熟知品牌技術背景、依賴策劃的服務模式會否制約體量的增長?果殼能否避開傳統廣告公司人海戰術的弊端?工資生存是否存在資金壓力?

「我們目前還沒有資金上的壓力。」姬十三說,摯信資本在2010年和2011年先後兩次注資果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9

「十三釵」錢太多 中國式大片融資魔咒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3/2MMDcyXzM5NTY2MA.html

導演馮小剛即將出爐的大片《溫故1942》,籌備9個月,總投資亦超過2億,不過,與正在熱映的《金陵十三釵》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

《金陵十三釵》是張藝謀和新畫面影業公司(下稱「新畫面」)董事長張偉平聯手推出的最新賀歲檔大片,總投資6億元,號稱國內影史之最。

「成本虛高、片酬虛高。」1月11日,中影股份副總經理趙海城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盲目是這個行業發展最大的瓶頸,缺乏理性,產業投融資難以量化,何談深入發展?

2011年房地產調控的冬天,沒有人準確估算過湧入電影產業的「閒散資金」到底有多大;然而,「錢太多」的背後,中國電影仍然缺乏歐美式可持續的融資模式,諸如銀行信貸、信託融資、私募股權等金融資本介入電影產業的更是鳳毛麟角。。

然而,中國電影業蓬勃的投資熱情,無論是躍躍欲試的私人財富,還是正規的金融資本,這都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這裡意味著機會,也意味著不可把握的風險。

銀行謹慎試水

2011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總收入已達130億元,同比增長28.93%。

票房大漲的背後,少不了銀行信貸資金的撐腰,《金陵十三釵》拿下民生銀行1.5億的版權質押貸款,《龍門飛甲》則是北京銀行總額將近1億的打包貸款中的一部分。

2010年秋,當張藝謀的「錢袋子」——張偉平,遇上想在文化創意領域有一番作為的民生銀行投行部總經理張立洲時,張立洲大膽設想,推出一個股債結合的信託或基金產品。

「想法很有創新,但對方沒有接受。」1月11日,民生銀行投行部一人士告訴記者,張偉平希望只做自己看得懂的貸款。這是民生銀行首度試水電影業,也為國內對單部影片貸款金額的最高紀錄。

盤旋在電影產業上空的資金至少有幾百億,但目前市場的盤子也就130億。從2003年開始由下游發行進入電影投資製作領域後,於冬掌舵的博納影業開始了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和融資創新。

此番《龍門飛甲》能如期完成,離不開投資方博納影業的創新型融資模式。早在2010年9月,就從北京銀行朝外支行獲得了一次性「打包貸款」1億元,而北京銀行提供的「版權質押+影視劇打包貸款」也堪稱近年來銀行信貸資金介入電影業的典型模式。

根據雙方約定,北京銀行朝外支行以版權質押+第三方保證的組合擔保方式為博納影業提供一次性「打包」貸款1億元,用於電影《龍門飛甲》、《大話射鵰前傳》、《美麗人生》、《抓猴》4部電影,1部電視劇《十月圍城》的拍攝。

一位北京銀行人士告訴記者,「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投五部片子風險總比壓在一部身上小。而借用博納影業首席財務官許亮的話說,創意企業與流水線工廠不同,新的貸款方式也可使得電影公司在授信額度內,靈活調配每部片子需要的資金。

「打包貸款」模式為北京銀行首創,2008年,北京銀行以版權質押方式為華誼兄弟提供1億元打包貸款,此後,北京銀行分別為《畫皮》、《葉問》、《第一書記》等多部片子提供融資。

「電影產業是典型的輕資產,創作人員是臨時合同,日常僱員可以隨時被高薪挖走,看得見、摸得著的資產少之又少。」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歷史悠久的好萊塢片商可以用大量經典片庫版權,和早年購置的土地為新項目貸款融資,但發展才數年的中國電影並沒有那麼幸運。

然而,即使是擁有自主版權的影視公司,拿著版權等無形資產做抵押物去貸款時,也很難說服銀行。銀行即便放款,通常也會要求有實物資產的抵押,有時候需要企業法定代表人個人連帶責任。

此前,工行曾以電影版權和企業法定代表人個人連帶責任擔保的抵押方式,為華誼兄弟計劃投資的《追影》、《風聲》、《狄仁傑》和《唐山大地震》四部新電影1.2億元貸款,四部電影投資總預算為3億元。

多種融資形式並存

大投入、大導演、大明星未必能帶來高收益,這是中國電影殘酷的現實。

「投電影的資金太多,結果成本大幅提高,能盈利的不多。《一九四二》投資高達2億多,而《金陵十三釵》能盈利也有難度。」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最新的一句牢騷,被微博熱愛者任志強粘貼至網上。

上映一個多月,《金陵十三釵》正奔著6億票房的目標邁進,不過相較於高達6億的投資成本,外界普遍預測,票房收入達到10億方可回本。

中國電影大片時代始於2000年張藝謀的《英雄》,融資創新也始於此,總投入為3000萬美元的《英雄》,為中國電影界引入了一種全新的好萊塢大片的融資視野。

公開資料顯示,《英雄》3000萬美元投資方式,先對劇本作預算,再找一個國際著名保險公司,將劇本、導演、演員和各種市場分析報告等呈給保險公司審核,然後在保險公司擔保的情況下,向銀行融資,最後到銀行成功貸款。

2006年,《英雄》的模式被華誼兄弟推出的大片《夜宴》做了部分複製,總投資1600多萬美元,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夜宴》提供1年的出口信用保險服務,保額在1500萬-2000萬美元。

「中國電影的融資方式主要以社會資金為主。」民生銀行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2008年推出的《赤壁》便是社會資金合作的一個生動案例,籌拍期間《赤壁》一度傳出演員、劇本變更,融資難以為繼的狀況,隨著中影的強勢介入,影片最終獲得了8500萬美元的投資。

中影股份副總經理趙海城告訴記者,中影集團和各類資本都有合作,境內的、境外的,業內的、業外的,國有的、民營的,但有一個原則,合作應該是優勢互補,此外,多種資本的組合也有一個風險分解的考慮。

「影片融資方面,與銀行合作並不多,但無論是發行企業債,還是未來中影股份上市,都會考慮到與金融資本合作的可能性。」趙續稱。

中國電影票房收入近年來的狂飆突進,以及「文化產業大發展」的國家戰略的推出,使得大量資金紛紛湧入,借用王中軍的話說,「大量的閒散資金,不知道是怎麼來的,挖煤的,做房地產的都進來了。錢太多,就是胡拍。我們原來一部電影五千萬拍的,今年全部是一億才能拍下來」。

目前,諸如私募股權基金等新型的融資模式已經開始介入電影業。2011年暑期,著名投資人熊曉鴿掌舵的IDG中國媒體基金投資的《雪花秘扇》上映,帶來了不小的轟動,此前IDG已參與了《高考1977》和《山楂樹之戀》等多部影片投資。

據 正略鈞策上述報告透露,目前活躍在中國影視界的PE主要有:IDG新媒體基金、由中影集團等發起的中華電影基金、紅杉資本、軟銀、A3國際亞洲電影基金、 韋恩斯坦(TWC)亞洲電影基金、「鐵池」私募電影基金,此外,漢能、易凱等PE以及海外的影業公司和大型投行也在密切關注其中的投資機會。

一些信託資金也準備躍躍欲試,一位信託負責人透露,曾經想嘗試電影投資項目,他坦言,拿到《關云長》劇本時,「風險未知,我們也不太敢投,這比貸款的風險還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7

苦守十三年的駐中國代表第一手告白 登陸終露曙光 台券商:我等不下去了

2012-02-27  TWM




台資券商前進中國終於露出了一線曙光,但,對於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前進入中國蹲點的首代(首席代表)們來說,聽到這個等待多時的訊息,非但沒有欣喜之情,話 到深處,甚至還語帶哽咽……。

口述‧周華美 整理‧許瀞文編按:苦守多年,二月中旬終於傳出金管會有意「繞道」開放,台灣券商可能得以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子公司先行登陸,消息聽在已經到中國蹲點多年的 券商耳裡,真是無語問蒼天。

事實上,一九九七年政府開放台資券商到中國設立代表處,許多券商紛紛派出優秀人才進駐中國,當地台資券商負責人稱為首代(首席代表)。但十五年過去了,法 令遲遲沒有再進一步開放,首代還是首代,他們滿腔熱血被澆熄,除了失望與逝去的青春,還剩下些什麼?

本刊經過多次聯繫,找到當年由威京集團主導的京華證券派駐上海第一任首代周華美,她曾經擔任財經記者,以及有日本股神稱號的邱永漢特助,一九九四年轉到京 華證券後,便被派駐上海擔任首代。殷殷企盼十三年,她失望地離開京華山一證券(一九九八年香港京華證收購日本山一證券,改為京華山一證券),現在從事輔導 中國台資企業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的財務顧問工作,以下為她的心路歷程。

一九九四年京華證券就派我到上海設立據點,擔任首席代表,那一年我才三十歲,還未婚,雄心壯志地想開拓中國證券市場,然而政策遲遲未開放,這一等就是十三 年,現在,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如果我在二○○七年時沒有死心離開,也許現在還只是個首代,但人生又能有幾個十三年呢?

回想初到上海,那時政府還沒核准券商到中國,連透過香港第三地間接投資都不行,開放只是未來的趨勢。

為早一步踏入中國市場,一開始威京集團只能用轉投資名義,在上海設立「金華」諮詢公司。當時去拜訪中國客戶時,還被人誤以為和金華火腿有關(無奈),直到 九七年政府開放後,京華證和群益證才第一時間在上海設立代表處。

登陸十餘年「幫老闆提袋」雖然可以在中國設代表處,但兩岸沒簽證券監管合作備忘錄(MOU),導致券商無法投資中國證券公司,沒執照就不能有營業收入,再 加上上海A股台灣人不能買,我們只能做B股的研究報告,但B股當時量很少,還被戲稱為「冷凍櫃」,工作完全沒有成就感。

在證券市場發展上,台灣早了中國三十年,我們對股票承銷、經紀、自營業務相當熟悉,有技術也有人才,因此為和中國建立良好關係,九七年開始,京華證券不斷 派人去幫中國證監會的官員上課,包括如何輔導承銷股票上市,還有中國各地證券邀請我們去上課,並辦交流研討會。

那時我們的技術、人力、業務訓練手冊,完全無償讓中國券商使用;不只我們,也處心積慮想進入中國市場的歐美券商,更大手筆出錢、出力請中國券商或主管部門 到海外培訓。

當時很多中國的證券業人才到台資券商學到技術後,跳槽回中國當地券商,同樣職位但薪水至少翻一倍,那些人現在在當地市場發光發熱,薪水、職級都比我們高出 許多。

「等待」很消磨一個人的意志,我們雖然掛首席代表的職稱,但說穿了只是老闆的高級公關,做一些溝通聯絡、接待外賓的工作,我們常自我解嘲,首代就是「幫老 闆提手提袋」,這樣的情況直到九八年香港股市活絡後才稍稍好轉。

人生最精華歲月都耗在等待九八年後,我們在中國各地尋找想要到香港掛牌的台資、陸資企業,再轉介紹給香港京華山一,上海代表處充分配合香港公司共同開發業 務的模式,在當時獨樹一幟。

從九九年到○四年,我們幫四十多家企業在香港的主板及創業板成功上市,例如台資的上海乾隆軟件公司、上海自然美公司,陸資的杭州新利軟件、南京三寶科技 等,我們在業界名列第一,還有「保薦王」(香港稱承銷業務為保薦)的稱號。

看似風光,但其實是夾縫中求生存,上海代表處只能扮演中間牽線角色,且好景不常,○四年後,香港的創業板市場逐漸沒落,我們的業務大幅萎縮,後來根本做不 到任何案子。

雖然在○二年時,中國法令開放能成立中外合資券商,但外資最多只能持股三三%,且限經營投行業務(意即承銷),我們缺乏歐美券商配銷全世界的優勢,不開放 經紀業務,對台資券商來說根本無利可圖。

同時我也發現,那些從我們券商訓練出去的中國人力,現在的薪資都比我們高許多,去年我才碰到一位京華山一的前員工,他現在已經是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門主 管,年薪有人民幣七百萬元,且中國券商工資連年升高,整體行業平均年薪有人民幣十六萬元,這還不含獎金,現在就算真開放,台資券商能付得起這麼高的薪水 嗎?

○八年馬總統上任後,才開放台資企業回台上市或發行TDR,這些到中國的台資券商才稍微有點事情做,不然沒辦法經營任何業務,只能消耗青春,真不知道有什 麼意義。

雖然我已經離開,但看到那些和我一樣,奉獻人生最精華歲月給中國的首代,我心裡不勝唏噓,未來三、五年內真有機會開放嗎?開放後台資券商還有競爭力嗎?我 心裡有無數個問號。

蹲點超過10年的首代心聲券商 首席代表 心聲 時間群益金鼎 刁維仁 等到頭髮都白了。 15年元富證券 翁基能 我的資歷完整,本想到大陸好好拚一場,現在弄成這樣,真是有志難伸。 13年日盛證券 成自龍 就像雲霄飛車一樣,從有希望到失望不斷循環,現在已經不敢奢望了。 13年元大證券 郭耀成 不評論 10年寶來證券 張秉熙 唉…我不想說。 10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5

台電三十三年員工的血淚控訴 揭開 台灣核電廠 不能說的8個祕密

2012-03-26  TWM



這是來自台灣核電廠內部員工的第一手爆料!

李桂林,一位台灣少數參與核一、核二建廠到正式運轉的台電元老級員工,在長達三十三年的工作生涯中,親眼目睹核電管理的種種謬誤,甚至自己都因長期暴露在 輻射之下,而失去了健康。

對於李桂林的種種控訴,台電卻以全盤否認「職業傷害」的態度回應;或許,台電要防衛的不僅僅是個人賠償金的問題,而是背後攸關全民健康,更不可告人的核能 安全祕密。

口述‧李桂林 整理‧張瀞文(編按:台灣核電的運作風險,在官方與民間各持己見的情況下,如今,終於有來自核電廠第一線工作員工的真實見證。溼冷的三月天,我們兩度拜訪 李桂林位於新北市三芝山上的家中,聽他詳述在台電工作三十三年所見、所聞的怪狀。

二十七歲進入台電,直到六十歲退休,李桂林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在核電廠內「跑現場」,他首度透露了很多「台電不願公開的祕密」。或許,在我們每天使用廉價 電力的同時,也該重新省思,我們要為後代的子孫留下怎樣的未來?以下是李桂林的第一手告白。)過去三十三年(一九七四到二○○七年),我一直在台電工作, 尤其在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年,我親自參與了核一、核二兩座電廠、四部機組從建廠、裝機、測試、試運轉到正式運轉的過程,這在台灣核能界恐怕前無古人、後 無來者!

核一因為是台灣第一座正式運作的核電廠,當時幾乎天天出問題,我因此每天接到檢修聯絡書,必須進到輻射劑量很高的地方進行維修。在一九七七到一九八四年, 這二千五百多個日子裡,我幾乎天天「與核共舞」。

祕密一:防護衣只能防汙 無法防輻射核電廠因有輻射,外人很難一窺全貌,我則因為長期待在那裡,看到或是聽到不少外界從來都不知道的荒謬問題;同事之間彼此心照不宣,但卻不會公開 談論,我想我應該讓大家知道,很多核電廠裡頭不為人知的祕密。

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核電廠內部的實際情形,很多人都以為穿上「防護衣」就可以防止輻射,今天我就告訴大家,「防護衣是防汙染,不是防輻射的」。

要防輻射有三原則,第一就是「屏蔽」──擋起來;第二個是距離──盡量遠一點;第三個是時間──盡量縮短時間。這就是防護的三大原則,而我們一般看到的黃 色防護衣其實僅是綿織品,它的功用就是防汙染,真正要防輻射則需要鉛毯。

我在核電廠工作時,我與夥伴們也曾經像日本福島勇士一樣,先在外頭演練,再進到高輻射地區做短短幾分鐘的維修。我曾經穿過兩層防護衣,也有人曾經穿過三 層,但是包括帽子、鞋子、衣服整套的防護設備,僅是防汙染、防粉塵,目的是讓你不要把輻射帶出來,並沒有防輻射的效果。

祕密二:員工維修時 反應爐竟不停機另外,我有多次進入運轉中的反應爐附近維修,其實運轉中的反應爐裡頭是又熱又有輻射,相當難受,甚至還有對人體傷害最大的中子。反應爐運轉 中與不運轉,輻射的劑量差別超過百倍,所以照理說,如果有損壞,一定要停機才能維修。

但是當時我們內部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整個發電機發電的瓦數要降到標準的十分之一(發電機是六十三萬六千瓦要降到六萬千瓦),相當緊急時才會「停機」進 去維修,因為若是停機十小時,台電一座機組損失就至少新台幣二千四百萬元,台電講求的是「運轉效益」,運轉是為了賺錢,大部分時間是不輕易停機維修的!

祕密三:找散工、遊民洗高汙染反應爐福島核災後,有人探討日本核電廠雇用臨時工,為反應爐進行停機檢修、清洗的問題,這種「核電廠吉普賽人」,台灣也存在 過,這真的很可怕。

核電廠要進行一年一度的歲修或是添加原料時,要開蓋刷洗,裡頭很髒要清除,通常一次需要二、三十個人清洗,但是那裡輻射量很高,核電廠員工都沒人敢清洗, 所以都是找外面的人來洗。

我記得,我在核一廠時,那一、兩年核一廠剛好正要進行大歲修,當時的兩位主管就到台北橋下去找散工、遊民,以高一點的價錢,用九人座的車把他們載到核電 廠,讓他們清洗打開的反應爐,聽說很多人都被汙染得很厲害。

這些人沒有登記也沒有資料,你去查,他們(台電)絕對不會給你那些資料,他們甚至會跟你說「沒有這回事」,我們員工大家「心知肚明」,但都不敢公開談論。 但是我是親眼目睹那些車子一輛輛載著外頭那些人來清洗,當天給現金,快下班時再把那些人載走。

一直到一九八○年我到了核二廠工作,都還持續聽說找零工、散工來清理核反應爐的事情,當時做出這樣提議的主管後來還高升,他們可以說是台灣「核電廠吉普賽 人」的原創人!

不過後來訊息逐漸開放,核電廠也不敢再找臨時工來清洗,而改採發包方式處理。現在核電廠清潔都由民間的榮福公司來承包,據我所知,這些外包廠商找來的清洗 工依然大多是無業、急需用錢,或是領有殘障手冊的弱勢族群。他們大都不知道核輻射的危險,而這些重大檢修、添料等開蓋後的清潔維修工作,核電廠的人是不做 的。

祕密四:徒手撿輻射零件 釀血液病變雖然台電一直強調,核電廠輻射很小,但其實核電廠裡頭,包括水位儀器等,因為有輻射的水流過,或是輻射水的水蒸氣冒出來,所以會有很高的輻射 值,這些儀器或是設備如果故障會開請修單,這些請修單分配到負責的單位,通常比較資深的股長自己都先把這樣的工作推出去,讓其他人去做。

有一次就曾經發生,有位反應器儀器股股長,當大家在維修時,有人不小心讓一個放射性很強的小切片彈出來掉在地上!當時大家都嚇得目瞪口呆,避之惟恐不及, 但是這位股長竟然自告奮勇,沒有戴手套,光著手就把這高放射性物品撿了起來,還說「這有什麼好可怕?」當時他不以為意,以為沒事,但是幾年以後,他調到我 的訓練中心當維護組長,有一天他跟我說,「他血小板從正常的二十幾萬降到十五萬以下,血液也出了問題!」之後這個人移民到美國,情況怎樣我也不知道了。

祕密五:零件損壞竟到光華商場買來換還有一次也很離譜,就是在核一廠的時候,有一次有個微動開關壞掉,一時之間找不到原廠的零件替換,所以有人就跑到光華 商場買了一個同規格的東西裝上去。

其實這個零件是必須要向美國奇異原廠訂購的,但是核電廠人員為了求方便,並沒有按照標準程序去處理。

你知道到光華商場買與向原廠訂購有什麼不同?這就是品管、標準程序的問題,原廠在品管上都很嚴格。當初這些大廠會用這樣的零件,以及設計一定有道理,而更 替不同的零件,短期或許可以替代,之後就會因為品質差異而產生誤差。

祕密六:核二曾發生大規模輻射水外洩核電廠其實陸續有大大小小公安事件,其中位於新北市石門的核一廠,在一九九一年二號機管路曾發生漏水而停機。核二廠則 在九三年的大修作業嚴重違反工作規定,導致三名工作人員感染超量輻射。位於屏東恆春的核三廠,二○○一年也曾發生台灣核能史上「處熱待機狀態的一號機電力 全失超過二小時」,依照核能事故分級,已經成為「無放射性物質外洩的第三類緊急事故」,堪稱台灣核電史上最嚴重的核安事故。

這些都是外界已經知道的,其實在核二廠開始運轉不久時,就曾經發生輻射水外洩事件。我記得當時是因為有名美國奇異來的工程師,檢查水閥後忘記把水閥關緊, 等到下班大家都回家了,含有大量輻射的水沖開了閥門,水逐漸流出,後來漫了一地,甚至擴大到整個廠區。

由於大家都不知道,隔天一上班,大家踩到水後走來走去,將輻射水帶到各處,最後導致輻射水把廠區都汙染,這件事是發生在一九八○年核二廠啟用不久之後,由 於當時還在戒嚴時期,外界並不知道這次的公安事件。

祕密七:燒低階核廢料 已將輻射擴散另外,核電廠常常要用到石綿、擦拭布及維修工具,這些東西本來是沒有輻射的,但是接觸汽機設備後,就會變成汙染物,加上員工穿的防護衣等,這 些東西是耗材,也是所謂的低階核廢料,經年累月下來越來越多,占的空間越來越大。剛開始這些低階核廢料都是放到蘭嶼,後來蘭嶼放不下了,就將這些東西打 碎、壓縮,放到台電減容中心處理。

北部的台電減容中心就在核二廠廠區靠近北方處,會有車子定時將低階核廢料從核電廠運載到那邊燒掉。我們都知道「物質不滅定律」,原本被輻射汙染的東西經過 燃燒,還是會有輻射,甚至排出的煙一樣會有輻射。雖然台電透過過濾及稀釋兩種方式降低燃燒後煙霧的輻射量,但是經年累月的燃燒,釋出的輻射量也會慢慢累 積,造成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

祕密八:核廢料無解 乾式儲存更可怕核電廠到底有沒有危險?我要說的是,如果按照很嚴謹的步驟及法規去運轉,其實運轉中的核電廠,大致上還算是安全的,但是問題在運轉之後所剩 下的高階核能廢料,因為這些核廢料沒有辦法處理。

過去美國賣電廠給我們時,曾經簽契約,契約上有講,美國要幫我們處理核廢料,但是後來呢?美國賴帳,台電也曾經想把核廢料運到北韓或中國處理,但是現在國 際公約規定核廢料不能境外處理,所以境外處理已經沒希望。我們的核廢料沒辦法運出去,也沒辦法自己處理。

至於現在台電說要做乾式貯存槽,其實美國已有在做,但由於還是有氧化現象,幾乎都是搞得一塌糊塗,所以乾式儲存美國都做不來,台灣怎麼有能力做?那都是騙 人的,台灣如果真的要做,沒多久一定會出事情。

台灣是個沒有核能產業的國家,那些人(台電)還說絕對沒有問題,講那些話簡直是沒良心!

另外,大家可能都以為核電廠只要除役了就不會有輻射問題,其實那是大錯特錯。核電廠就算除役,還是要有人在裡面監督它運轉,繼續把它冷卻,天天監督輻射線 和汙染,不僅外人不能進入,還必須有人二十四小時在裡面值班,監視這些核燃料棒。因此就算核電廠除役,那塊地方也已經不能做其他用途了,等於是廢掉了,幾 乎就是那片土地從台灣地圖上消失一樣!

還有,不僅核廢料我們沒辦法處理,核四也應該馬上停掉。核四雖然是我們向奇異訂購的,但是反應爐卻是奇異向日本訂購的,但從福島核災之後我們可以看出,日 本核能產業還是不夠成熟的,整個核四的系統整合成熟度也還不夠。台灣核能人才本來就相當稀少,甚至過去的清大核工系都改名字了,台灣幾乎沒有可以把核四反 應爐和這些系統整合的技術與人才,核四如果貿然運轉,那才真的可能萬劫不復。

李桂林

出生:1946年

經歷:台電員工,曾參與核一、核二建廠到正式運轉學歷:台中私立光華補校結業

家庭:育有二子

台電:

反應爐穴清洗作業已改機械化作業針對台電前員工李桂林的指控,本刊向台電查證,該公司表示,核電廠防護衣只是最基本防輻配備,只要進入管制區就必須穿著。 另外,核能電廠是在機組大修時,才清洗反應爐穴及爐蓋,且清洗之工人為電廠年度包商人員,並由廠內員工陪同監測監護與檢驗。前述清洗作業目前均已改為機械 化清洗,不足部分才輔以人工清洗。

至於減容中心,台電表示,該中心完全符合原能會與環保署規定,並有完善的廢氣處理系統,營運以來並未發現輻射擴散。

另外,台電表示,李桂林於1977年10月核一廠裝填燃料後才開始接受職業輻射暴露,但在此半年之前即已經台北榮總診斷罹患「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 並不符職業病認定之暴露與疾病的時序要件。該案目前正由司法程序審理中,台電已依法提呈相關證據供法院審酌,並靜候司法裁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55

早別人一步跨進十三億人口市場台灣大學生 赴中國實習去!


2012-7-23  TWM




赴中國實習去!

正當多數大學生享受夏日暑假時光時,有一群大學生早在四、五月就開始尋找暑假到大陸實習的機會。

希望善用這兩個月的時間,深入全球矚目的十三億人市場小試身手,搶得先機,為未來職涯鋪路。

撰文‧孫蓉萍

七月九日早上七點半,多數大學生因為放暑假而還在睡大頭覺時,台大財金系三年級學生梁凱傑,因為參加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主辦的「台灣大學生赴大陸台商企業 研習」活動,已經穿著畢挺的西裝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與來自全台各地大專院校的四十五位同學會合,準備搭機前往上海,展開為期六周的研習。有些人第一次出 國,有些人第一次到中國,但從每一張青澀的臉龐看得出來,對於赴大陸研習,有許多興奮和期待。

比照社會新鮮人研習規格

一○四資訊科技集團二○一一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校期間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求職期間,比沒有實習經驗的人快三周,起薪也高四分之一。此 外,九五%的企業會因為新鮮人有實習經驗而增加聘雇意願,最主要的原因是實習可以彌補工作經驗的不足,而且也證明他們有較高的企圖心。

另一方面,根據統計,三十歲以下年輕人超過八成有意願到中國就業,於是乎到大陸實習,成為台灣大學生就業的新跳板。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舉辦台灣學生赴大陸台商企業研習的活動已經六年,院長陳明璋說:「我們不但要找台商企業提供研習機會給學生,也要招募台灣的學生,同時 要對企業主、學生、甚至學生家長負責。」因此,這個行前研習活動特別安排了兩天的講習,請政府官員、台商企業代表、學者、曾經參與過活動的學長姊等人來分 享經驗,並且注重紀律,對服裝儀容也有要求,完全是比照社會新鮮人的高標準來進行。

帶給陸企新刺激、新想法

主辦單位要注意學生的安全性,並考量費用不能超出學生負荷,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收穫。這項工作充滿挑戰,但陳明璋堅持要做。如光晟玩具、艾美特電器、上海大潤發等七十四家台商企業,也抱著回饋鄉里、提攜後進的心,希望多給台灣年輕人機會。

中華知識經濟協會祕書長陳祥順指出,今年參與這個活動的總人數達到一六八人,依上海、福州等實習地不同而分梯出發。和往年最大的差異在於,由於台商產業必 須升級,理工科系的人才需求升高。另外大陸工資上漲,台灣員工的忠誠度又比較高,使得台商企業雇用台灣人才的意願愈來愈強烈。

除了到台商企業之外,大陸企業也提供一些實習機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主辦的台灣大學生至大陸暑期實習活動(玉山計畫),提供北京資訊科技、金融、媒體等各行各業的實習機會,為期六周至八周。

二○○七年即開始協助推動這項計畫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汪明生說:「兩岸交流非常重要,中國科協提供實習的單位都是數一數二的企業,例如方正 科技、中央電視台、中國銀行等,對年輕人來說,是難得的機會。」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傑青會)去年開始,也提供大陸浙江暑期實習,為期三十 天,實習單位包括娃哈哈、加西貝拉壓縮機等杭州、寧波、嘉興、紹興、義烏和舟山六個城市二十八家企業,共一○一人。

傑青會理事長馮國華說:「我們和浙江省人力交流中心合作,他們相當重視這個計畫,而且台灣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尤其在文創和幼教領域,可帶給大陸企業一些 新的刺激。台灣同學更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體驗對岸民情的不同。」學生西進實習,為的是往後入職場預做準備,但除了職場上的專業技能,汪明生強調:「台灣學 生工作方面的專業技能,相較於當地人並不遜色。我反而認為,重要的是下班以後的生活。在台灣,下班後可以回家;在大陸,則要想辦法融入當地,適應在地化的 風土民情。比起職場上的專業,能自力更生,忍受離鄉背井這種心理層面的苦,是更重要的能力。」

健全企業實習制刻不容緩

知名國際貨櫃航運公司人力資源課專員陳則斌也認為,「有企業實習經驗的新鮮人來會有加分的印象,主因是具備基本的職場禮儀和基本應對。」至於工作上的專業能力,並非企業的首要考量。

大學生捨棄暑假遊玩時間和打工賺錢的機會,選擇去企業實習,表示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期許。一○四資訊科技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孑指出,其實台灣一些精英分子 對生涯早有規畫。「一般人覺得台灣同學缺乏企圖心,事實上一些學生、尤其是頂尖大學的學生很有想法,他們根本不透過社團或學校找實習機會,而是依據自己的 興趣和專才,很早就透過網路搜尋實習機會,鎖定目標,直接向各企業投履歷應徵,甚至多次自費飛到國外參加面試。」對學生來說,赴大陸實習為他們的職場生涯 預開一扇窗;但是對國家來說,大陸等國外的實習機會,可能讓好的人才外流,甚至畢業典禮也不參加,就急忙趕赴國外就業。

陳力孑呼籲台灣政府和企業也能有一套實習政策,「美國、新加坡等地的大學生九月進大學後,就開始找隔年的暑假企業實習機會,經過面試等多道關卡,六月學期 一結束就開始實習。而且實習不是虛晃一招,學生真的會從中了解這個行業的真實狀況,企業則默默觀察學生各項能力,優秀的同學畢業後,自然會成為這家企業的 生力軍。」陳力孑指出,台灣人才、尤其是在半導體和醫護人才的實力非常強,若能健全企業實習制度,讓學生早日與職場銜接,企業也能錄用合適人才,不但能避 免人才外流,也對提升國家競爭力有所貢獻。

開拓新視野!—— 2012年暑期舉辦赴大陸實習單位與內容主辦單位 實習單位 費用 期間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 大陸74家台商企業,如上海大潤發、上海麗嬰房、達芙妮、上海一茶一坐、捷安特中國、緯創資通、建大工業等。 研習費10000元、保證金2000元。(合格者無息退還) 六周,7月初至8月,依地點不同而有不同出發時間。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 北京30多家企業,如方正科技、中磊會計師事務所、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和訊網、信諾觀典傳播顧問等。 約38000元 六周,6月29日至8月12日。

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 浙江省六個城市28家企業,如「Do都城」少兒社會體驗館、娃哈哈、寧波金田銅業、奉化市溪口旅遊、嘉興佳利電子、海力生集團等。 21500元、保證金5000元(合格者無息退還),另有獎學金。

30天,7月5日至8月3日。

註:對象皆為大學三年級以上在校學生,均不支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58

徐星投資福爾莫斯 投資雜感之(十三) 張東偉

http://xueqiu.com/9587077332/22024885
檢討我們的投資信心

巴菲特又一次來到中國,這次不僅僅是他一人,而且還有他的搭檔查理芒格,甚至還有他的好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這次他 們離我們更近,已經到了深圳。不僅僅是這些如夢裡一樣的「巨人」們來到我們身邊,而且他們還不吝溢美之詞,大讚深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城市,一個多麼適 合投資經商、觀光旅遊的城市」),力捧比亞迪(「比亞迪比我見過的很多優秀企業還優秀」)。就在我們身邊的比亞迪,得到世界上最傑出的投資家、最成功的企 業經營者(蓋茨)的這樣的推崇(我還從未看到巴菲特如此力捧過一家外國企業)!

但是,就在兩年多前,有多少人對比亞迪如此看待?深圳是獨一無二的城市,那麼比亞迪真的也是深圳獨一無二的「優秀企業」嗎?

這兩個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檢討。

身在中國,很多人感到的、或更願意相信的是中國經濟問題有多麼嚴重,企業如何差勁,多麼沒希望等等。一篇唱衰中國經濟的文章,往往比看好中國經濟的文章更受重視和歡迎。這一現象在我的印象中至少已經持續了超過10年以上。

前 一陣深圳30週年慶典會上,深圳的幾家代表性企業被邀發言,其中有騰訊、比亞迪等。但在我的記憶力(在深圳已經生活了18年),如果一定要找出能代表多年 來創造出經營奇蹟的深圳優秀企業的典型,這個名單還可以拉出很多,如華為、中興、萬科、招商、中集、……這些哪一個不是可以與比亞迪比肩的世界級優秀企業 (即使這些企業中現在有些衰落)?

不僅僅是在深圳。如果我說中國有很多非常優秀(就像巴菲特力捧比亞迪那樣)的企業,很多人可能會嗤之以 鼻,但如果比亞迪真的就如同巴菲特看來的那樣優秀,那麼我絕對相信,這樣的企業絕對不是一兩個,而且也不僅僅是在汽車行業裡。很多行業都有讓人垂涎的企業 ——作為投資人的感受。

前一時期我們曾作了一些中美企業的比較研究。我們初步的一個感受是:如果證券市場真的有效,那麼A股的溢價絕對應 該遠高於同行的美國企業。即使更高溢價的A股,我也絕對願意投資中國的而不是美國的同行企業。當我看到投行們把中、美企業以「市盈率比較法」來「估值」 時,我也只能嗤之以鼻。一個服務於14億人口的企業,與一個服務於3億人口的企業;一個在努力致富,與一個在如何享富的市場環境;一個在消費、投資需求旺 盛的市場環境,與一個在消費過剩、投資需求不大的市場中……,同樣的企業,它們的前景和價值是一樣的嗎?這與所謂的「民主與否」、「政府效率高低」等等毫 無關係吧!

投資家與經濟學家的思維是不同的。我是個投資人,我更願意與投資家的思維一致,而看不懂經濟學家的思維。巴菲特說如果他在中國 他同樣也能成功。那麼即使我們不奢望有巴菲特那樣的投資智慧和能力及取得那樣大的投資業績,那麼我們是否至少應該具備投資信心呢?這份信心並不奢侈,但卻 是財富的必備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