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思考:防範和利用「估值殺」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26062788
股市投資從某種程度上就是追逐成長的遊戲,在中國A股市場自己也認為很好的投資方式之一便是成長股投資。然而,成長股投資最大的風險在於企業突然不成長了,哪怕一時的增長放緩,市場也常常不客氣地大幅度地「估值殺」。投資者如果不是先期介入成本很低,如果不是及時引身而退,多年的投資結果可能毀於一旦,最終落得個「空歡喜」的下場(本人就有這樣失敗的案例,呵呵)。我們觀察近幾年的股市,這樣的案例可以說很多,如當年的蘇寧電器、當下的張裕A,還有跌得一片稀里花啦的白酒股,等等。

  一個好端端的企業突然不成長了,或者增長放緩了、虧損了,主客觀的影響因素很多,分析這些案例,大抵有以下情況:

  一是行業週期的變化。萬物皆有週期,只是程度不同。行業向好之時,大家樂得賺錢,一片歡歌燕舞,然而行業景氣度下降(往往是行業向好造成產能過剩,形成慘烈競爭),即使是筋骨強壯的龍頭企業也常常會受到很大負面影響。至今市場經濟似乎還沒有找到克服這種經濟發展週期、行業發展週期變化的靈丹妙藥。這一點,在一些強週期的成長股身上表現得格外突出,案例也是比比皆是。

  二是政策走向的變化。在中國A股市場,政策的影響作用一向是相當大的,更是投資者不可不察的。過去有句話叫「炒股要聽黨的話」,是很有道理的。如現在的白酒股,在治理「三公」經費和「剎四風」的影響下,黃金十年的白酒業增長戛然而止,便是典型的例證。政策的影響力在醫藥股身上也往往有很強的表現,如藥品的降低政策、基藥的招標政策、行業的反腐等。有時,即使是地方政府出台一些政策也常常會對企業產生很「要命」的影響,典型的如華蘭生物,地方政府一個關閉血漿站政策的出台,就讓這個曾經的大成長股跌落神壇幾年,至今它似乎才有些許復甦的跡象(有增加本省血漿站建設的因素)。

  三是行業特性所決定了的。連鎖行業往往在初期、中期不斷複製成功的模式成長很快,但是畢竟這種複製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在區域達到一定規模或者飽和之後這種成長往往就會不再,從而使這些企業增長放緩,或者成長步伐停滯。蘇寧電器這一曾經名噪多年的大成長股的隕落應該就有這方面的因素(當然,它現在正在進行轉型,市場對這種轉型抱有一定的良好預期,現在的股價也出現一定的復甦上漲)。

  四是企業本身生命週期的變化。任何優秀企業均有生命週期,當它渡過價值擴張階段之後往往進入平台期,甚至衰退期,此時比人間更為「勢利」的市場也往往會給這樣的企業一個較低估值(市盈率而言)的待遇。

  如何防範這些「估值殺」呢?

  顯然,需要投資者及時追蹤,作出定性與定量的預判,一旦斷定這些企業較高速度增長不再,保全勝利成果之上策便是「立斬決」,功成引退。當然,如果投資者先期的介入成本很低,從價值股衡量仍然有投資價值,進而轉變投資策略,也是一種次佳的選擇。這一切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奪。

  當然,理論上說說容易,做「事後的諸葛」也來得輕鬆,但真正實踐起來難度又不小。

  比如,經濟週期、行業週期上行和下行的拐點往往並不好預判,政策的突然轉向又常常讓投資者所料不及(如白酒行業結束黃金十年就讓不少的業內人士缺乏足夠的準備),企業渡過快速的價值擴張階段進入平台期、衰退期,或許投資者還沒有清楚地察覺到,股價早已「聰明」地向下做出了激烈的反應(此時一些投資者再抽身怕為時已晚)。

  其中最「藝術」的是需要我們判斷它們究竟是一時或者一個階段內增長放緩呢,還是由此進入經營永遠衰落下行的拐點。如,當下的優質白酒股,經過一定時期的調整,它們將來還能不能重振雄風呢?

  此外,更為令人迷惑雙眼的是一些企業的增長分明是上個季度還走勢好好的,突然這個季度就增長放緩或者下滑。如當下的一些優質醫藥股,如雲南白藥、片仔癀、同仁堂等均因為第三季度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緩而正進行「估值殺」。它們的將來又將是如何演變呢?

  更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們經過分析判斷,有些帶來這種「估值殺」的企業,它們如果只是一時的增長放緩(再優秀的企業也不可能呈均速增長運動),爾後又重新振作,或許這又是一次歷史性的介入良機,或者對於先前介入的投資者而言也完全可以與企業「休戚與共,風雨同舟」。在這方面,即使是市場已經斷定渡過生命旺盛期的企業或者也會因為新產品的發明、新工藝的改進,或者是因為制度性改革、管理層更換振作等原因,而又重新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事實上,我們觀察一些優秀企業也常常是在這種波浪中不斷前進的(哪有發展永遠一帆風順的企業呢)。

  看來,投資的未來永遠沒有一個明晰的答案(成長股投資永遠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如何防範利用和識別這種「估值殺」又是一個讓我們投資者想破腦袋的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06

投資觀察:優秀企業的股價跌便宜了你會買嗎?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26436812
股市投資是個很令人糾結的活兒。
  許多的投資者(包括本人自己,呵呵)可能經常會面對著優秀企業走成長期大牛的股票後悔不迭地說,如果我當初要是,------,嘖嘖!

  然而,我要說的是,如果這只大牛股當初真很便宜之時(如,正處於整體大熊之時,此時泥沙俱下,優質股票容易一律錯殺;如突遇到黑天鵝的利空打擊之時;如優秀企業一時增長放緩、下滑之時,此時股價往往有個大幅度的估值殺,此三個時間節點,我向來認為是介入長期大牛股的最佳機遇期),你真的會買嗎?

  據我觀察,很多人是不會買的。

  原因有四:

  1、不敢買。

  人呢就是這麼奇怪,股價上漲了反而更容易讓人追,感覺著踏實;而股價跌便宜了,反而更容易讓人縮手縮腳,感覺著沒底兒。更不要說身處整體大熊市、個股突遇黑天鵝利空打擊、優秀企業一時增長放緩、下滑之時。

  這人性,亙古不變的原則。

  2、圖更便宜。

  分析來分析去,感覺「瘦子」確實是個「瘦子」了,便宜是便宜了,可是還想著再「瘦」點,再便宜點。

  本人向來主張:見便宜了便買,分段買的,但是沒有辦法,不少的投資者還是見便宜了仍然想著更便宜,下跌了仍然是寄希望於進一步下跌。理由很充分:不要接天上下落的刀子嘛!

  然而我說,想抄在最底部,想弄個最便宜的價錢,其實也是貪婪一種。

  這是人性,亙古不變的原則。

  3、拿捏不準。

  股價上漲之時,往往得利好消息不斷,讓人容易信心滿滿;而股價下跌之時,往往是壞消息滿天飛,容易讓人躊躇不前,憂慮重重。唉,每天似乎總是有令人憂慮的事情發生,或許市場是對的?還記得那個地獄裡有石油的故事嗎?既然大家都往地獄裡去了,那個編造出地獄裡有石油故事的人也要跟隨著去看一看究竟:或者真是有石油也未可知呢!

  「旅鼠般的跟隨」,這又是人性,亙古不變人原則!

  4、受不了一時損失。

  許多投資者最高興的莫過於買入後就漲,這更證明自己判斷準確,有眼光,有成就感,呵呵。但是,如果你讓他一時受損,哪怕一時受損個百分十,他也受不了這種痛苦,感覺著有很大的挫敗感。有時理智告訴我們,買入這個票票,如果過個三五年賺錢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你若讓他一時承受下跌的損失,他在情感上也承受不了。這種在理智上明知將來要賺錢,可是仍然下不了手的現象究竟是處於何種原因,自己認為,真值得心理學家們研究。

  其實,不要說我們芸芸眾生般的投資者,就是投資大師們買入股票也常常下跌它百分之二三十甚至百分之五十的,誰敢保證我們買入之後不經受進一步下跌的煎熬呢?!

  這也是人性,亙古不變的原則!

  看來,股市投資確實是需要「眾人皆醉,唯我獨醒」般的理性與獨立思考,而這又往往是有違人性的,所以儘管知易行難,我們要想在股市投資上有所成就,還需要不斷修行、悟道,知其難而前行。

  空談沒用,不妨以貴州茅台為例進一步分析。

  眾所周知,因受治理「三公」、狠剎「四風」影響,貴州茅台的股價終下走下神壇,自2012年7月股價高點259.66元下跌以來,截止2013年12月6日138.75元,已下跌46.56%。那麼它現在究竟是不是便宜了、是不是已經是個「瘦子」了呢?

  本人綜合判斷,目前它的股價應該「是」了,而且如果真是耐心地持有它五年,本人判斷賺錢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自己為什麼有此判斷呢?且不要說一些行業數據(有時行業普遍數據往往代表不了優秀企業個體的發展),說其市盈率、股息率究竟有多低多高,說其當下19萬噸基酒值多少錢等指標(許多專家在此方面有著詳盡的很到位的分析,看看那個董寶珍先生關於茅台的研究文章都可以結集出書了,呵呵!),自己認為依靠常識判斷,茅台的股價就應該差不多已進入合理、底部區域。何也?因為經過一年多的反腐,其力度不可謂不空前,今年茅台的銷量儘管還有其額外增長3000-4000噸的因素,但是,它今年一年的銷售數據應該是差不多是「榨」幹了「腐敗用酒」(姑妄稱之)後的「乾貨數據」(剛需)了,至少至明年上半年,它的數據就應該是「貨真價實」的「乾貨數據」了。為什麼有此判斷,因為我們知道,在中國官場上向來有躲避風頭的習慣,在「老虎」與「蒼蠅」一齊打的高壓態勢下,多數的怕是不會「因蝨子燒棉襖」,是不敢頂風違紀的,——有幾個當官的想因為喝一瓶茅台而丟掉自己的烏紗呢?!在此情況下,茅台銷量見底,體現真正的剛需要求(乾貨數據),其股價見底,或是提前反應見底,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邏輯了。

  當然,有投資者會說,中國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結束,長期看白酒的消費將是萎縮的。在這個問題上自可見仁見智,但是一個基本的邏緝判斷是:中國人還是離不開白酒的。且不要說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不要說貴州茅台酒的不可複製性與獨特品質,單就中國的面子文化(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啊)、人情文化、社交文化來講,中國人就還離不開白酒的!更何況,以茅台當下的「至尊」地位,一個偌大的中國將來難道還「養」不起一家子高端白酒?!

  在此,且不要說市場上關於茅台的各種爭論,退一步講,就是當前假設我們真的判斷茅台的股價已經跌便宜了,作為投資者你會買入嗎?

  據我觀察,許多的投資者還是不會買的。為什麼呢?原因不外乎是上面提到的四點:

  1、不敢買。

  好傢伙,誰知道茅台的股價將來會跌到什麼奶奶樣啊?!看現在這陣勢,反腐力度不會減弱,茅台這種「腐敗酒」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這種投資者在思想認知上,是將茅台與腐敗全部聯繫在一起了,所謂喝茅台的不買,買茅台的不喝,他們對於市場上真實的需要(剛需)就全然視而不見了。更何況,股價現在一直處於下跌趨勢之中,不是說,不要買入下跌趨勢的股票嗎?或許股價跌到了「地獄」,下面還有「地下室」等著呢!

  2、圖更便宜。

  有人說,等茅台跌至150多元之時我就下手,但是等它真跌至這個價位了,可能再讓他買,就又下不了手了,為什麼呢?或許它還會下跌個百分之二十呢!市場上不是早就有人預言茅台將來會跌至70元嗎?呵呵,不過,我說,如果將來有一天茅台真的是跌至70元之時,那些發誓想在70元之時要買的投資者多數情況下又是不會下手的,為什麼呢?因為跌至70元了,可能還要下跌至50元、30元,總之他們想弄的是真正的「地板價」!

  3、拿捏不準。

  誰說市場是無效的呢?其實多數情況下市場是有效的。君不見,一年多來股價不就是很「有效」地反應了白酒行業面臨的經營形勢嗎?在這方面,或許有的投資者從理智上認為,當下茅台的股價實際上已經對這種悲觀預期做出了反應,但是,或許大多數人又是是對的(不少的機構投資者們不也早已賣出或者減持了?),包括茅台在內的白酒業以後的好日子或許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呢,這又有誰能夠判斷得準呢?

  4、受不了一時損失。

  或許有投資也認為,如果現在買入茅台,我就堅定地拿它五年再說,賺錢還真是一定的。但是想歸這樣想,分析歸這樣分析,你真讓他下重手他敢嗎?根據我的經驗,怕這樣想、這樣分析的投資者當中,又會有許多人是下不了手,更不要說是下重手的。就像明明知道市場已經瘋狂,而真讓許多投資者全身而退卻很艱難一樣,明明理智上告訴自己如果買入之後五年賺錢是大概率事件,可仍然有許多的投資者不會買入一樣,市場常常就是這種有意思!

  按:本文例舉貴州茅台,只是在於剖析包括本人在內的投資者的種種心理現象,並不作薦股之用。本人當下也屬於「拿捏不準」派,所以,更是沒有任何的推薦之價值,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24

投資感悟:投資之難,究竟難在哪裡?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27481269
春節期間與同道之人晤談,股市長期投資之難,究竟難在哪裡?

  是難在投資哲學上嗎?不是。儘管樹立自己的投資哲學是需要一個「悟道」的過程(愚笨如我,還做不到五分鐘就接受投資的理念),但是投資的大道往往是簡單的,只要我們找來幾本大師的書讀一讀,樹立自己的投資哲學,或者叫投資信仰也並不是難以企及的事情。

  是難在情緒控制上嗎?不是。儘管股市投資需要克服情緒上的波動,比如你需要將市場的波動當作朋友而不是敵人,儘管這一點難做到很難很難,但是我認為經過市場長時間的洗禮,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甚至關閉電腦,視股價的漲跌如浮云,也不是「難以上青天」的事情。

  是難在股票估值上嗎?不是。對一家企業的估值確實是世界上較難的東西,所謂估值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而且估值的工具又有多種,掌握好它確實並非易事。但是在我看來,估值再難其實也是屬於「術」上的範疇,股市呆久了,確實如看人一樣,有時憑感覺就差不多能夠斷定是個胖子還是瘦子(儘管有時我們也不免看走眼)!

  那麼,股市投資之難,究竟難在哪裡呢?

  其實,難就難在對企業的全面深刻理解之上。說白一點,就是難在你對這家企業的生意模式是不是真正弄懂弄通上。這一點做到了,自己認為往往就抓住了「牛鼻子」,其它問題就容易迎刃而解了。

  股市中人都知道有篇著名文章說,你很難成為巴菲特。確實,巴菲特有一點我們常人就難以做到,那就是巴菲特的商業眼光。巴菲特在我看來,根本不能說是股票投資大師,說他是企業分析大師才更為確當。巴菲特買股票,從根本上講就是買企業,所以他說股市第二天關閉了都無所謂。單單是這種商業眼光,我們常人哪能夠做到呢?!

  不要說我們常人做不到,就是那些實業家有時也不容易做到啊!馬化騰是個神人啦,想當年他不還是差點將QQ給賣掉了,據報導說李嘉成的兒子當年也曾持有相當的騰訊的股票,結果後來給賣掉了,不然說不定他比他老爹如今還富有!

  股市投資說到底,就是一門生意,就是說我們要想成功還必須具有這種生意人的獨特眼光,雖然我們不親自做,但是至少自己要長出這種識別好生意的眼睛來。

  不幸的是,股市中如我一樣的投資者,或許缺少的就是這種生意人的實踐,有時甚至明知其不可而為之,又如之奈何呢?比如,看到有朋友還發帖,說要通過股市投資實現最終的財富自由,云云。難道,我們非要真的離開股市去搞創業不成?

  不過,我說且慢。其實,沒有實業創業經歷的人,依我的經驗,如果弄得好,同樣也可以搞股市投資。這就恰如,我們觀看世界盃足球賽,雖然我們只是個看客,但是看多了,我們也容易看出中國足球隊與歐美強隊還差得很多遠,我們甚至還能夠憑著觀賞的經驗判斷出衝擊世界冠軍的隊伍。然後,我們「投」他們就是了。

  當然,做到這一觀賞的功夫,還需要我們紮實自己的功課。比如,我的一點經驗就是:

  一、要學習。在各個領域成功的人,怕沒有不認真持續的學習的,想不學習就獲得成功怕是痴人說夢。投資大師芒格都說被兒子嘲笑為「帶著兩條腿的圖書館」,更何況我等平庸之輩乎?不是說有個「一萬小時定律」嗎?那我們就認真地學習吧。

  二、要從日常生活中多體驗。彼得林奇說,要善於從日常生活中選股,至今我仍然認為是業餘投資者成功的秘笈之一。我的一點經驗還有,如果從日常生活中我們選不出牛股來,就到中央電視台的廣告中去選吧,呵呵,中國股市歷史上的許多牛股,在中央電視台廣告中均能夠發現蹤跡!

  三、要閱讀牛股。本人一向主張投資「三閱」,即閱讀大師們的投資書籍;閱讀一些企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閱讀長期牛股圖。特別是後者,自己認為有時比讀一兩本投資書籍還重要。不相信嗎?那你就將中國股市二十年多年來,所有的長期牛股圖全找出來,一天翻一遍,時間長了估計就可能看出點門道兒來。當然,我說的不單純是「傻翻」,是說要你找出這牛股產生的基因究竟在哪裡,即多問個為什麼。

  四、要掌握一把快刀。庖丁解牛之達到那種遊刃有餘之高境界,還是缺少不了一把「快刀」,當然,他的這把「快刀」其實是思想之上的,即悟道之上的。我認為,我們要想對一家企業的生意模式有個較為清晰的瞭解,其實還是需要掌握這麼一把「快刀」的。好在投資大師們早已將秘笈召告天下,如買壟斷,買護城河,買定價權,買差異化,買市場空間等等,自己認為拿著這些快刀,再加以自己的努力,悟性差不多的人(並不需要悟性太高吧)應該還是能夠找到一些好的投資標的。

  五、從牛股中找牛股。這可是我自己的一個小秘密。自己還曾就此寫過博文、帖子,就是說業餘投資者有善於從長期牛股中發現、尋找牛股,至於其中的注意事項,自己就不在這裡囉嗦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一讀。

  六、還有哪些投資秘笈呢?望高人指點![俏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15

投資思考:以格力電器、天士力為例談估值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28381395
時下股票市場上有一個流行的說法:一談估值就輸在起跑線上了,不過,在我看來,股市投資畢竟是動真金白銀的行當,就是進超市買東西還得要認真看一下價碼,更何況在股市上鍵盤一敲扔下去的錢並不是個小數目,所以,估值還是十分有必要談的。

  股市估值的辦法很多,最科學的是現金流貼現,可是並不好計算;而最直觀的還是市盈率。且以市盈率為參照,並以格力電器、天士力為例,簡單談之。

  說明一下:本人之所以選取這兩個樣本,是因為自己長期持有這哥倆,且自認為經常與它們見面,觀察得較為仔細。

格力電器:

年份    收入         增長率      淨利         增長率      市盈率(當年底)

08年    420.32億     10.58%      21.03億      65.6%       11.58倍

09年    424.58億     1.01%       29.14億      48.15%      18.66倍

10年    604.32億     42.33%      42.76億      46.75%      11.95倍

11年    831.55億     37.60%      52.37億      22.48%      9.30倍

12年    993.16億     19.43%      73.8億       40.92%      10.39倍

13年    1200.3億     19.90%      108.13億     46.53%      8.47倍(當前)

天士力

年份     收入        增長率      淨利         增長率       市盈率(當年底)

08       34.34億     21.83%      2.56億       37.66%       23.59倍

09       39.93億     16.26%      3.17億       23.76%       34.52倍

10       46.52億     16.50%      4.50億       42.18%       46.74倍

11       65.7億      41.23%      6.11億       35.65%        35.46倍

12       93.01億     42%         7.69億       25.93%         37.11倍

13(1-9)80.97億  25.10%     9.03億      44.42%     40倍(當前估算值)

  由上簡單對比,就不難發現:就像人一樣,「男怕幹錯行,女怕嫁錯郎」,行業不同市場先生所給予的市盈率待遇是不一樣的。醫藥股在中國股市近幾年相對來講較為受寵,其估值水平相對於市場整平均體水平常常溢價一倍、兩倍以上。具體到天士力其市盈率,除了08年底在23.59倍以外,五年來其市盈率就沒有低於34倍。當然,相對於其淨利的增長,其30倍-40倍的市盈率水平似乎也可以解釋。但是格力電器呢?考察其淨利增長,除11年增長22.48%(其實這個增長也不低了)外,五年時間增長從未低於40%!名符其實的連續八年的「超預期王」(如果計算自由現金流,天士力更不好看)!然而,其市盈率水平卻常常連天士力的一半都不到!

  何也?

  假設這五六年的市場是有效的,其原因大概在於:

  1、行業的景氣度。

  天士力處於大健康產業,永遠的朝陽產業,且身處心腦血管病的大市場。而且還有著將來複方丹參滴丸通過美國FDA三期的預期,給市場始終有一些朦朦朧朧的想像空間。

  而格力電器呢,一個充分競爭行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產業發展相對成熟。市場一向質疑其天花板,現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家居等概念市場炒得又很熱,市場似乎又給格力電器帶上了個「傳統企業」的帽子!

  2、企業的生命週期。

  如同人有少年、青年、壯年、老年一樣,企業也是有生命週期的。天士力給人的綜合印象好像處於青壯年時期,而格力電器給人的印象好像處於壯年時期,當然,自己判斷,現在說它已處於暮年時期成為藍籌殭屍為時尚早。

  3、市值大小。

  中國股市一向偏愛小市值股票,除了容易炒作之外,或許小市值股票還容易成長為大市值股票(實際上未必)。所以,市值大小也往往成為影響其市盈率高低的一個因素。

  此外,還有什麼原因呢?

  一點思考:

  1、市場先生向來是有「勢利眼」的毛病,其特點之一就是喜新厭舊。對所謂的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市場先生向來是不吝以高市盈率水平的。市盈率是個什麼東西呢?除了其直接的意義外,它還常常是預期的一種直白表達。明白了這一點,在投資選擇上,我們還必須對行業的景氣度、企業的生命週期等因素進行研判,這樣才不會犯「鄭人買履」的錯誤。比如,如果拿著格力電器這樣的估值尺度去等著天士力,可能機會永遠是錯失。或許有一天天士力的市盈率水平真的達到格力電器這樣的水平,那麼對其企業生命週期的考量就更應該格外小心了。

  2、持有這兩個標的各有優缺點的。格力電器其實從2003年開始就差不多十幾倍的市盈水平,除了在2007年瘋牛之時達到30多倍以外,其市盈率水平就沒有太高過,然而其業績卻屢超市場預期,所以這些年股價的上漲完全是業績推動的。股票投資究竟賺誰的錢呢?一是賺企業業績成長的錢,二是賺市場估值上升的錢,而前者自己向來認為是我們投資一家企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且賺業績成長(包括分紅)的錢來得更踏實。當然,如果有一天市場整體走牛,說不定市場先生又重新給格力電器20倍、30倍的市盈率水平也說不定(須知,市場的估值向來是有牛熊性的)。屆時,我們也樂得收取好了。此外,對企業生命週期的界定往往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從超長期看,一些所謂的新經濟代表企業也未必靠譜兒,反倒是被市場冠之以傳統行業的一些消費知名品牌或許活得更久遠,更滋潤。具體到格力電器,它將來是不是成為董明珠所希望的百年老店還未可知,但是從當下的發展來看,似乎其天花板還未到來,如果有一天它真的實現董明珠所提出的2000億目標呢?從這種意義上說,持有這種投資標的,雖然股價漲得並不是那麼快,但是以當下的這種市盈率水平還是比較踏實的。

  相比之下,天士力近幾年的增長數字應該說還是比較靚麗的,持此種類型的公司其股價有時給人以「衝浪」的感覺,然而,市場似乎更習慣了它的這種成長速度,如果有一年,哪怕有一個季度它達不到市場預期,或許市場先生立馬就來一個「斬立決」、「估值殺」!屆時,如果不是介入成本較低,如果不是及早引身而退,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當然,從目前公司的發展態勢來看,自己判斷還沒有這種跡象,依其市場發展空間來看,這種擔心似乎為時尚早。

  3、巴菲特常常說起那個古老的伊索寓言:「一鳥在手,勝過兩鳥在林。」然而市場先生由於有著喜新厭舊的毛病,它又常常給予「林中的鳥們」很高的價值,因為「林中的鳥們」常常表現出一種「新」。說到這一點,就怕是天士力這樣的企業也應該歸結於傳統經濟之類了,因為時下好像不談一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穿戴醫療之類的新經濟、新業態,投資似乎就跟不上時尚了,然而,在我看來,這個古老的寓言說不定哪天仍會發生作用。所以,自己雖然主張投資不能犯「鄭人買履」的錯誤,如別以格力電器的估值來對待天士力,但是也別太騰云駕霧,除非你真正弄明白「林中的鳥們」價值幾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15

投資思考:10倍PE做安全邊際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29925157
作為價值投資者都知道安全邊際的重要性,然而如何給安全邊際做一個定量的界定又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理論上講,一家企業的安全邊際還應該與企業發展的具體生命階段緊密相關,然而理論上、概念上說說容易,具體操作實踐中又不容易把握。所以,究竟如何把握所投企業的安全邊際,實際上更多的是個人的投資知識,特別是投資經驗在起著關鍵的作用。    依照本人的經驗,對於一些知名品牌的消費企業來講,10倍市盈率往往可以作為一個安全邊際的參照。
  理由:1、國外一些知名品牌消費企業「成熟"後,股票市場上一般多享受10倍以上的市盈率水平;2、10倍市盈率理論上的收益率10%,假使企業不成長了,並將利潤全部用於分紅,理論上我們可以得到年化10%的收益率,從超長期講,這個收益率是可以接受的。
  例如:云南白藥13年的每股收益2.23元(送股後攤薄,未扣非),那麼其10倍市盈率便是23.3元。假設云南白藥企業現在已步入「成熟」階段了,那麼其「安全」的估值大抵在23元左右,有了這個價格底限,對自己買入的價格究竟有多大的安全邊際,心中大抵就有個」譜兒」了。

  特別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以此為安全底限,預留一部分資金(自己向來主張股票要分段買入),萬一我們買入的價格過高,還可以等待其下跌之後攤低買入成本。

  仍以云南白藥為例,6月27日的收盤價為51.60元,以13年每股收益計算,其當下的市盈率23.14倍,如果認為估值已經便宜或者合理,以現價買入,那麼還可以預留一部分資金,等待其跌得更便宜之時再予以補倉(當然如果真的有一天跌至10倍市盈率最好不過,不過,這種情況自己判斷在云南白藥目前的發展階段不是那麼容易,所以還需要根據基本面情況綜合考量),進而使自己無論是面對上漲還是下跌,都處於一個比較主動的地步。

  當然,經驗表明,一般情況下,處於快速和穩定增長期之間的一些知名消費品牌企業其股價是很難掉到這個極端地步的,除非它們的生命週期真的已步入「成熟」階段,或者有重大的利空或者整體市場熊氣極度瀰漫,從而讓我們揀拾便宜貨。實際的情況是,我們常常需要結合市場的整體狀況與企業的生命週期進行溢價買入,比如,以15倍、20倍、甚或是30倍市盈率買入。但是正所謂做人做事均需要給自己留條後路,不可做那麼絕對,在處處充滿風險的股市投資更應如此。10倍市盈率作安全邊際,其實就是在股市投資上我們給自己留的一條「後路」。

  當然,需要說明,將10倍市盈率做為安全邊際,對於強週期性股票並不適用,因為在熊市條件下,一些強週期性股票跌至個三、四倍市盈率也往往是常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40

投資思考:企業「成熟」了是否還值得投資?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0156250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上市企業相對「成熟」了以後大致有以下幾個特徵:
  1、行業的壟斷寡頭地位已經奠定,原來眾多的競爭者最終大多都扮演了陪練或者犧牲者角色。這些壟斷寡頭除非它們自己打敗自己(如染上官僚主義的大企業病),新的進入者再想撼動、顛覆它們的地位已經不亞於「難於上青天」。
  2、行業內的市場份額大部份被幾個壟斷寡頭瓜分,有的「龍頭老大」甚至可以達到市場份額的50%以上。當然在有的行業,由於行業屬性決定了不可能「贏家通吃」,但是一些龍頭企業卻各自「佔山為王」,瓜分了大部份市場份額。
  3、經過多年的「跑馬圈地」以及慘烈的競爭,企業的收入增長曲線已經下降,難以再現過往的高速增長,但是企業的淨利率水平卻相對提高(資本開支或許已沒有跑馬圈地之時大),有時淨利潤往往保持並不低的增長。
  4、市值在行業內、在市場上已經相對較大。
  5、雖然企業的利潤仍在保持一定速度增長,但是股票市場考慮到其種種成熟特點,往往並不給它以過高的估值,或者殺掉原來的高估值。

  那麼,面對這樣的已相對「成熟」的企業,是否還值得投資呢(防止它們成為藍籌殭屍)?
  還是拋開空泛的說教,以實證為證。
  且以格力電器為例:
  格力電器應該說已具有上述成熟企業的種種特徵。市場多年來始終質疑其天花板,但是它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速,2013年收入已經超過1000億元,成為國內第一家依賴空調單品而成為收入上千億的家電企業。雖然現在看來,市場對其天花板的質疑過早,格力電器也成為名符其實的連續七年的」超預期王「,但是以目前其收入規模與市值體量來講,自己認為,將格力電器定位於已相對」成熟「的企業應該是準確的。
  那麼,它是否還值得投資呢?
  2014年7月10日,格力電器收盤價27.44元,13年其每股收益3.61元,截止7月10日其靜態市盈率7.6倍。董明珠的目標是」十二五「期間再造一個格力,實現收入2000億元,且不管其目標能否實現,但是現在看,我認為格力今後五年淨利保持10%左右的增長應該還是大概率事件。不知國外成熟市場和港股對這種成熟企業給予多少倍的市盈率水平(記得以前看過材料,美、日市場對成熟家電企業給予12倍左右的估值,不知確切否),但是市場給予它7倍的市盈率估值,我判斷還是有些低估了。退一步講,就以7倍市盈率標準來衡量,如果五年以後市場仍然給予它7倍市盈率的估值,那麼顯然五年以後我們獲得10%的複合增長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格力一向分紅慷慨。用董明珠的話說,只對投資者負責,不對投機者負責。2013年它是10派14.25(稅後),那麼以7月11日的收盤價計算,股息率5.19%。假如格力電器今後成熟了,保持現在利潤水平不增長了,而且保持著這種股息率,在自己來看,依靠其分紅收入也要大於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了。
  本著這個思路去思考,你說格力電器這樣的」成熟「企業是否還值得繼續投資呢?!
  類似的例子還有貴州茅台、雙匯發展等知名消費企業,在此不再一一分析例舉。
  由上,可以得出幾點啟示:
  1、企業的發展應該永遠存續下去,且穩定保持在現有的盈利水平。如果哪天董明珠不在位格力帝國轟然倒塌了,那就不值一提了。
  2、對成熟企業的市盈率估值應該有一個參照標準(估值中樞應該下移)。比如,市盈率以10倍,還是15倍,或者20倍,應該根據企業所在行業不同特點,以及企業本身的」成熟度「來確定。
  3、企業分紅率要高。雖然他們內心未必真的將小股東當股東,但是他們確實應該拿出真金白銀來分紅,別的口號啥的,都是浮云。
  4、自己能夠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899

股市觀察:這些白馬明星們是隕落,還是錯殺?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0139131
這兩年,特別是今年以來,如果你持有這些白馬股,應該很受傷。

  上市公司          前期高點          7月9日收盤         下跌幅度       7月9日市盈率(扣除)

 
云南白藥          79.20元            48.90元              -38.26%             27.32倍

  同仁堂              25.05元           17.28元              -31.02%              35.63倍

  片仔癀             134.78元           77.01元              -42.86%              29.96倍

  白雲山             40.67元             23.36元              -42.56%              33.42倍

  天士力             49.70元             36.43元              -26.70%              36.8倍

  東阿阿膠           59.97元            34.59元              -42.32%              19.60倍

  青島啤酒           49.90元            39.00元              -21.83%              31.81倍

  伊利股份           52.24元            33.20元              -36.45%              29.12倍

  雙匯發展           50.45元            32.08元              -36.41%              19.33倍

  格力電器           32.84元            27.44元              -16.44%              7.60倍(未扣除)



面對如此較深幅度的調整,這些曾經在市場上「叱咤風雲」的白馬明星股們是從此隕落了,還是被錯殺了呢?

  自己向來認為,如果你想做一個長期投資者,如果不能經受住50%左右的上下波動,那就難言長期投資者。但是,光有這種堅韌的耐力顯然還不夠,面對上述白馬股們較大幅度的向下調整,你首先自己必須明確,它們究竟是從此隕落了,從而一蹶不振,還是一時被市場錯殺,將來還有「東山再起」、再創新高的機會呢?這應該說才是關乎長線投資者的「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最大原則問題!

  首先申明,自己並不是個「價格決定腦袋派」,即見股價大幅度下跌了,便認為企業基本面不行了,而且還能找出種種理去證明這種市場下跌的邏輯。恐怕市場上有太多的投資者是這種「價格決定腦袋派」,呵呵。真正理性的態度,在自己看來,其實還是應該分析產生這種下跌的原因,並進而做出或買入,或繼續持有,或堅決賣出的決策。

  分析上述白馬股的下跌,至少應該有以下原因:

  1、市場整體處於熊市之中。上證截至7月9日,平均市盈率9.79倍。自2007年瘋牛之後跌下來,中國股市雖然局部上有牛市,如創業板、中小企業板,但總體上已經熊了七年了,真可謂是「熊熊漫道真如鐵」!

  2、市場偏好不同。當下的市場,更多的是青睞新興行業,青睞小盤股,青睞一些所謂的題材、概念股。而對於這些消費、健康領域的白馬股,在經過2010年、2011年的大漲之後,則似乎忘記了。而且由於中國股市熊氣瀰漫已長達七年的時間,場外的增量資金不足,場內的熱點轉換可能更多的是存量資金的騰挪轉移。

  3、以前炒得太高了。說這話似乎有點事後諸葛亮的味道。然而盤點一下這些白馬股的歷史走勢,卻不能不說是一個冷靜的現實。2008年大熊市之後,這些消費、醫藥中的白馬股,以其良好的防禦性、成長性贏得了市場的一度熱捧,可以說也成為了中國股市整體熊市之下的朵朵奇葩。除了格力電器因為市場始終質疑其天花板,其市盈率差不多保持在10倍左右以外,其餘白馬股的最高市盈率(年底),東阿阿膠曾達到57.40倍,云南白藥達到53.43倍,同仁堂達到52.05倍,片仔癀達到52.5倍,白雲山達到58.32倍,天士力達到46.74倍,青島啤酒達到40.54倍,伊利股份達到39.35倍,雙匯發展達到48倍。顯然,40、50倍的市盈率水平已過早地透支了企業未來幾年的發展,再優秀的企業也是沒有辦法長期維持的。所謂風水輪流轉,所謂均值回歸,被一度炒高了的這些消費醫藥中的白馬股們顯然也難逃這些定律,其必然進行調整也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4、它們的體量相對較大了。體量大,一是體現在收入、利潤的基數相對以前較大了,其增長放緩也屬必然。而且分析一下這些白馬股近幾年收入增長的曲線(看增長主要還是看收入),有的如雲南白藥、東阿阿膠、同仁堂等確實增長放緩了。二是體現在市值已相對較大。云南白藥、伊利股份、雙匯發展、青島啤酒、格力電器等市值均已超過500億。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的市值大小雖然並不具有可比性,但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從50億市值達到500億市值上漲10倍容易,而從500億市值再達到5000億市值便很艱難,甚至對於有些公司來講,這樣大的市值至今還是做夢都不敢想的。市值大了,估值的重心自然下移。三是體現在這些白馬企業已經進入相對成熟期。如果硬是將企業的成長分為青年、壯年、暮年三個生命週期的話,這些白馬企業在本行業中雖然我們並不好判斷其是否已進入暮年,但是已進入壯年相對成熟期還應該是定位準確的。當然,對於不同的企業還需要進行具體的研判。而且事物還總是向前發展的,有時甚至超出我們人類的想像力。比如,在今天我們看到500億市值的醫藥企業便覺得已經體量不小,或許再過十年我們便會感覺著1000億市值的藥企也並不過大(其實拿現在中國的藥企與美國的優秀藥企相比,無論從收入、利潤上,還是股票市值上相比,真是太「小兒科」了)。但無論如何,企業一旦進入相對成熟期,其估值的重心也要相對下移。這也是股市的一大鐵律吧。

  此外,還有哪些原因造成這些白馬企業的大幅度下跌呢?

  分析的目的全在於實戰。再進一步分析,造成上述白馬企業深幅調整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如果硬要分析出一個主次來,自己認為當下市場的整體熊市氣氛與資金偏好應該是主要原因(幾乎所有的白馬股均大幅度殺跌也佐證著市場的這個邏輯,因為不可能這些不同行業的白馬企業差不多一起隕落吧),換句話說,自己認為,現在說這些白馬明星們「隕落」為時尚早,當下市場的整體形勢其實正為有心的投資者提供一些其錯殺的良機(只是感覺有的白馬股還跌得不夠透)。

  在此言明,自己說話作文最反感的就是彎彎繞,不直抒胸意,不亮明觀點,甚至狡辯,如果那樣,即使邏輯上再嚴密,論述再正確,也沒有任何的啟發價值。所以,自己在此就將自己的觀點亮個明明白白,以有待於時間去檢驗。

  當然,為了保守、安全起見,考慮到這些白馬企業所在行業的不同特點、生命週期、市值體量、增長放緩等因素,借鑑成熟國家市場市盈率估值的經驗,如果介入這些優質白馬企業應該將其估值重心適當下移,比如,以10倍-20倍市盈率作為其安全邊際(不同行業不同的企業應該有不同的標準),逐步進行低吸。自己認為,這對於追求更大的確定性,且收入預期不高的穩健投資者來講,當下或許不失為一個較佳的選擇。

  當然,如果現在持有或者介入這些白馬股仍然需要付出相當大的耐心。因為不管你的投資系統多麼完善,也不可能全部適應市場的所有不斷變化著的主流行情,恰如幾年前的消費醫藥,以及去年以來的創業板、中小板行情,如果你是一個長期投資者,我認為幾年來將這幾波全部上漲的行情全部捕捉住,那應該是極其小的概率事件,除非你是個趨勢投資者。要知道,市場有時是並不那麼講道理的,一如它們對這些白馬股們的高估可以持續好幾年,有時它們對其長時間的低估同樣可以持續幾年的時間。

  在此申明,由於自己長期持有上述之中的一些白馬股,而且近幾年一直追蹤觀察研究著這此白馬股,所以,難免形成固化思維、掉入錨定陷阱,難免屁股決定腦袋,在此還望網友、粉絲、球友們拍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16

投資思考:且談成長與估值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0185360
在股市這個地方,成長股一向受到熱捧。自己也一向認為,成長股投資或許更適合中國股市。然而成長股投資,一向面臨著兩個尷尬的問題:
  一是質地好、成長快的公司往往估值不低。好公司常有,而好價格卻常無啊!
  二是成長多快、成長多久難以測定。在這方面,我們看到不少投資者,包括一些財務專業人士,使勁地「摳」所持公司的年報、季報、半年報數字,其勤奮精神不可謂不佳,然而對於這家公司未來二三年的增長又會明晰多少呢?至於一些券商研究機構對一家公司未來兩三年的發展增速甚至精確到小數點之後(自己看到有時就想笑),自己還是建議投資者採用「跳讀」的方法:不看(當然,這些研究員們提供的一些基本面材料有時還是可以採用的,也別全冤枉了他們)!具體到本人更是愚鈍,也常常是將某些公司的財務報表反來復去地看個遍,然而對其未來發展有時想破腦袋也常常是一頭霧水。------這難度還真的不亞於世界杯足球冠軍競猜,你說開始的32支球隊誰能夠得冠軍,你能會想到上屆的冠軍西班牙第一個出局、想到五星巴西會恥辱性地1:7會輸給德國戰車?!我看,就算有幸猜對了,估計其中也有「蒙」的成份。
   其實認真想想,我們做不到這一點也十分正常。因為且不要說行業、企業的局外人常常難以預測一家公司未來的發展,就是公司的高管我看也常常是有不靠譜的時候。一些上市企業常常是年初計劃雄心勃勃,年終業績卻常常縮水便是明證。
  正是由於未來的這種種不確定性,有點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成長股投資其實是常常要冒著「大進大出」的危險的。分析+判斷+蒙+運氣,押對了,收益可以在較短期時期內獲得爆發性增長;然而,如果一旦成長不在,或者增速不及預期,哪怕是市場希望的30%增長降落至20%,市場也會無情地進行估值殺。面對這種窘況,「趨勢」一段者尚可以獲利了結或壯士扼腕(從這一點上看,趨勢投資者做好了倒是有個安全墊),先知先覺者可以及時撤離,在一邊兒樂著數錢去,然而真正能夠做到者又有多少?在自己看來,那一定是精英中的少數精英!最倒霉的就怕那些所謂的長期投資者了,如果介入時間較早,成本較低,或許原來的成長股最終演變成價值股還可以繼續持有,如像但斌先生那樣當年以23元(還未復權)買入的茅台,現在光是分紅就已經物超所值了,還怕它茅台再跌不成?然而,對於許多的投資者怕就沒這麼有眼光、這麼幸運了的。這方面的例子,可以說舉不勝舉,也殷鑑不遠啊,不是嗎?看一看近幾年的蘇寧云商和張裕a,如果硬是傻傻地持有,或許幾年的「高收益」原來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
  比如,近幾年本人的投資組合之中原本就有張裕a,而且還差不多是在2008年大熊底之間介入的,自己原來立志將它當成自己的養老股呢,現在看看,如果仍然是一直持有,至今仍會是負收益,如此堅定6年多的持有真是情何以堪?!當然,對於張裕這樣的基本面變化其實還是容易觀察出來的(本人現也只是留有少數觀察倉位了,呵呵),一者外國葡萄酒的大舉進入,二者中央八項規定落實,嚴厲反腐對高端葡萄酒的影響。但是,對於許多的公司來講,有時其實是不好判斷的,比如雲南白藥多年來保持了30%左右的複合增長,其股價也成為上漲N多少倍的長期大牛股,但是今年以來其股價卻進入較大幅度的調整,從其收入增長看也有放緩跡象,你說,先前這個人見人愛的白藥從此是明星的隕落,還是重新買入的歷史性機遇呢?在自己看來,這真是比眼力、高難度的活計,誰的預測恐怕也不靠譜兒,唯有用時間去檢驗了!
  其實,成長股投資並沒有錯,關鍵是面對著種種不大確定性,應該有個安全墊。也就是格雷厄姆所開創的而被巴菲特發揚光大的安全邊際理論。其實不用這些外國投資大師們說,在我們中國傳統的智慧傳統的文化中早就有著這種思想(也算是古已有之啊),比如,我們平時所說的凡做人做事都別太絕對,都要給自己留個心眼留條後路,其實就是「安全邊際」的意思,只是股市是個容易讓聰明人變傻的地方,所以好多人一進入股市就聰明不起來了,事情就光往好處想,比如想著想著財富自由的美妙,就忘記了給自己留個安全墊了!
  何謂安全墊?其實就是估值。然而一說到估值,股市上又是一大堆令人頭腦的理論,而且還讓你多數情況下覺得不管用。在自己看來,其實估值最簡單最實用的就是市盈率(儘管它也有缺陷),我們所謂的高估,也常常是市盈率的高;低估也常常是市盈率的低。那麼,如何以此為參照為自己設立一個投資的安全墊呢?
  照本人的經驗,可將這些成長股們分成兩類:
  一類是質地好的公司的高成長,比如增速保持在30%以上。
  在此說明,本人投資只是專注於那些質地好的公司,即將好公司永遠放在第一位,然後才會考慮價格,而對於那些所謂的概念、題材一概不參與,就是它漲到天上去也與自己無關。所以,本人談的公司都是就質地好的公司而談的。
  質地好的公司當然增速越高越好,正所謂高增長可以抵消高估值。然而,這種標的常常是受市場超常的熱捧,正是自己開頭所說的:「好公司常有,而好價格卻常無啊!」介入這種標的,或者以趨勢投資的辦法介入之,然後「趨勢」它一段見趨勢反轉獲利就跑,然而這種辦法自己認為用相對較小的資金量尚可,如果資金量大了,本人可不敢將全部倉位、全部身家押註上!所以,這種辦法自己認為並不可取(因為資金量小了就是賺它個一倍兩倍的也不過癮,更影響不了自己投資的全局)。唯一的辦法就是耐心等。自己認為(以前的文章中常常談及),介入這種高成長股的機遇有三:1、整體大熊市之時,此時好壞公司容易一律誅殺,這些質地好的高成長股才容易落入到一相對合理、便宜的區間。二是「王子」一時遇難,如之前伊利的三聚氰氨事件、雙匯的瘦肉精事件。前兩種機會j一旦來臨,作為投資者還應該有敢於買入的「膽」,膽量不足的還應該在練膽上多下功夫。三是階段性調整之時。市場一段時間會有一段時間的主流行情,真正的長期牛股也不是一天兩天練就的,再好的上漲趨勢也總會有階段性調整之時,如向下調整20%-30%,也常常是大概率事件。此種情況下亦可擇機介入(自己認為,對高速成長的企業,市盈率一般情況下不可高於30倍,或者借助於一年之內的增長速度,計算出動態市盈率不超過30倍市盈率)。第三種機會,雖然不如前兩者收益驚人,然而如果把握得好,也會享受長期坐轎之樂,特別是一旦價格遠遠地脫離你的成本區,你便可逍遙地從容地持有下去了。
 第二類,質地好的公司的低速增長,如落入增速20%以下。
 中國的股市向來胃口很高,一家公司如果你落入20%以下的增長,市場也常常給它個估值殺(當然也有例外,如恆瑞醫藥、同仁堂)。估值殺過頭了,刀子落地了,往往一家公司的估值低下來了,然而成長性上又常常令人迷茫,或者受到市場普遍質疑。每每此時,市場就常常給它以較低的市盈率估值。此外還有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公司經過多年的持續增長,公司市值在行業內已相對較大,由於成長基數已較大,增長速率也自然下移。不太喜歡大市值、追求十倍股的投資者們或許早就絕塵而去了,此時,市場也常常給它以較低的市盈率估值。面對這種情況,自己認為有時投資機會也就來了,即估值已具有一定安全邊際,而成長性卻並不是那麼糟透了公司,或許就是我們投資的富礦了。換句說話,就是在投資標的選擇上,將安全估值放在前提性位置(先保住自己不賠錢),然後再毛估估其成長性並沒有糟透了,然後再下注進行投資。在自己看來,有時這樣的投資反倒更能夜夜安枕,也是我們追不上那種較高速度的成長股投資後的次佳選擇。堅持這種投資,有時還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公司的增長一旦超出預期,或者重拾較高速度的增長,市場在價格上便又誇張地「手舞足蹈」起來,所謂雙擊。
  比如,與前面本人所講投資張裕A相反的例子是格力電器這只股票。與自己當初想讓張裕作為自己的「養老股」相反,格力電器這支股票從股市關閉論、荒島挑戰論出發,應該是讓人不太放心的,因為身處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之中更多的是要依賴於優秀的管理層,這是其一;其二,市場上早就質疑其天花板,比如在2003年時市場就有質疑之聲,所以,市場這幾年就始終給它以相當低的估值。本人2008年大熊市以後其市盈率曾到8倍以下買入,後來又加倉,至現在市盈率仍然是8倍以下,結果,6年多下來格力電器成為自己組合中收益較為豐厚的一個!這兩個例子多多少少對自己有點諷刺,不過,從這一實例之中,自己也得到一些啟示,比如,一些知名消費品牌企業一旦落入10倍左右市盈率(有的會落入15倍、20倍左右市盈率,行業情況與企業成熟度不同),如果其經營得還沒有那麼糟,而且收入、利潤還能夠保持著一定的增長,這種企業的安全邊際或許就更大了,其投資價值也很值得去挖掘。

   總之,在股市先立足於不賠錢,即先把安全墊坐牢,即將估值安全作為前提,然後再想掙錢的高度,即把握好成長性。如果自己所投的企業不大成長了,我命(當然由於具備了一定的安全邊際,最壞的結果也不會要命);如果超預期高成長了,我幸。呵呵,或許,如此處理好成長與估值的關係,是股市投資者需要考慮的一大命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59

投資思考:何謂便宜? 閒來一坐s話投資

來源: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2294204

自己一向主張,面對起伏不定的股市風浪,“不預測,見(優秀企業)便宜了便買入”,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投資策略。然而,問題接著就來了,何謂便宜呢?恰好,有一些網友、球友也常給自己提出這個問題,於是便促發了自己的一點思考。

  以下,是選取的當下市值均已超過500億的幾個消費、醫藥行業中的樣本:

                   樣本       13年凈利         市值       股息率         市盈率

                 格力電器    109.36億         836億      5.13%       7.64倍

                 貴州茅臺    159.65億         1808億    2.62%       11.32倍

                 雙匯發展     40.69億           736億     4.11%       18.11倍

                 伊利股份    32.01億           738億      2.10%       23.06倍

                 雲南白藥    23.21億           586億      0.53%      25.26倍

                 青島啤酒    19.75億           528億      1.09%       26.73倍

                 海天味業    16.06億           575億      0.59%       35.81倍

                 恒瑞醫藥    12.92億           575億      0.19%       44.55倍

   註:1、以上市值截止10月17日計算,股息率是以13年的派息水平對比現有股價計算,其中伊利股份、雲南白藥、恒瑞醫藥、海天味業、青島啤酒等均有送股或增發,所以並不準確,僅作為參考。2、以上樣本均是500億市值以上的,之所以選這麽大市值的,主要是考慮到市場上曾有觀點指出,中國股市500億市值“魔咒論”,即一旦達到500億市值,似乎企業股價再難以上一個新的臺階。果真如此嗎?也讓自己研究研究。

  投資大師們不是教導我們說,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嗎?好,假如我們有無數錢,或者如老巴那樣有錢,我們會買哪家子企業呢?顯然,以其現有的賺錢能力來看,它們的順序顯然應該是以上排序,即先從格力電器依次買起,因為格力電器13年賺錢109.36億,市值才836億,而恒瑞醫藥賺錢12.92億,僅僅是格力賺的錢的11.81%,它就值575億了!

  然而,且慢,股市上的學問其實常常就隱藏在這“且慢”之中呢!

  在我們斟酌是否是“便宜”之時,還得要考慮以下幾點:

  1、它的增長有天花板嗎?

  如格力電器,早在多少年前市場就質疑其天花板了,所以,順著市場先生的這個思路來考慮,給它個當前的價錢也應該算是不太過份吧?

  2、它處於什麽生命周期?

  記得徐星張東偉先生講過,一家企業的價值在其初創擴張時期往往是無法用市盈率衡量的,到其中後期才有效(大意),可謂深刻之至!理論上講,一家企業有初創期、擴張期、成熟期、衰敗期,所以處於什麽樣的生命階段,其價值是不一樣的。這一點不難理解,恰如一個待在深閨的妙齡女子,總要比半老徐娘更有價值吧,呵呵。不過,企業的發展有時不如人的生命這樣線性發展,因為有的企業通過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或者插上互聯網的新翅膀,或者通過兼並重組,鳳凰涅磐,得以新生,重新煥發生機,這要具體企業具體分析。

  3、它的未來預期如何?

  如果你要是不知道炒股就是炒預期,那就真是白在股市上活了。為什麽市場先生給恒瑞醫藥如此高的待遇?良好預期啊!恒瑞醫藥將來的一系列創新藥給它的未來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市場預期,所以,我們看到,賣藥賺來的錢才更值錢,而賣空調賺來的錢就不太值錢呢!

  4、市場偏好如何?

  中國A股向來深度患有“小盤偏愛癥”,茅臺好是好,可是它盤子太龐大了,所以,盡管它一年賺150多億,可是它也往往不如市值在50億以下的小盤股值錢(盡管它們一年甚至連一個億也賺不到)!

  5、當下的市場情緒如何?

  市場一個時期常常是有一個主題或熱點,有時對某個題材板塊一時處於亢奮期,一時又進入冷落、悲觀期。所以,它們便宜不便宜,有時還得看市場的情緒如何表達。

  以上五點(有的有重複交叉),在自己看來,可謂是股票市場上的“大學問”,所以,我們衡量一家企業的股票值不值錢,切不可完全單純按照買企業的角度去計算,還需要把這五點分析進去。

  當然,這其中更大的“學問”在於,如果我們發現市場先生的這五點看法並不靠譜兒(要知道有時市場還真是很神奇的,它們在許多時候還是對的),比如,你發現市場普遍認為的天花板原來有誤;或者它的預期沒有那麽良好或悲觀;市場的偏好癥、情緒癥從長期來看會得到糾偏;什麽500億、800魔咒終有打破的一天,等等,這些因素如果我們分析透了,或許就能夠做到知市場先生之不知,真正找到便宜貨了。

  一句話:何謂便宜?不僅要靜態的看,還要學會動態分析各種市場因素,總之,是個綜合功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50

投資思考:「瘋狂」之後話券商 閒來一坐s話投資

來源: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3992930

    12月9日的一場巨量下跌,讓近期中國股市的“瘋牛病”暫時得以抑制。在此之前,怕再權威的人士也大跌眼鏡,沒有想到中國股市演繹了如此讓人目瞪口呆的瘋狂上漲行情(實際上現在看,是一波大盤藍籌為主的估值修複行情)。在近日市場終於暫時冷靜調整之際,自己認為,想一想前幾天突然流行的段子,特別饒有意味。比如,“話說現在相親有沒有房子、車子都不重要了,如果你有20萬券商股,就早說!”“你有券商股啊,真土豪!”如此等等。回想當時那幾天,如果你沒有券商股,在其它投資者面前就好像失去了發言權,就好像不會在股市投資、炒股了一般呢!

    當時就有球友曾質疑我,那言下之意就是說,我們這些所謂老股民真是白在市場混這麽多年了,明明知道什麽股票賺錢為啥就不買呢,難道就只是為背得個“價值投資”之名嘛?!

    老實說,本人確實沒有參與這輪哄搶券商股行情。一者,自己反應較慢,常常是市場上的後知後覺者。二者,多年的股市投資經驗與教訓告訴自己,投資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切不可放在牛市大潮的所有上漲上,立足點還是要放在優秀企業身上,立足於與優秀企業共成長。在投資策略上便是:與其預測風雨,不如打造方舟;與其猜測牛熊,不如見優秀企業便宜了便買入。實踐證明,這對於愚笨如我者,倒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長期投資辦法兒。三者,券商股是個什麽樣的品種呢?在我看來,券商股本質上就是牛市狀態下的交易品種,它的周期性決定了它不可能穿越牛熊。買入券商股的大前提,就是必須確認大牛市已經到來。而大牛市是不是到來了呢?老實說自己當時並不確定這輪行情究竟是如06年07年的瘋牛行情,還是如09年的一波大的反彈(或稱小牛)。投資最重要的是在種種不確定性之中把握確定性,如果自己不具備確定性,我想即便當時一起“哄搶“一些券商股,我也不敢重倉,而不重倉,就是弄它個二三倍的上漲也無關自己的市值大局。不錯,上一輪牛市之中,中信證券確實上漲了二十多倍,但是,究竟從頭到尾敢於重倉持有,並及時功成引退的投資者又有多少呢?我想,一定不會是多數。其實這也是周期性交易品種的難以把握之處。所以,自己一邊關註、觀賞著券商股的表演,就一邊甘心做了個“滿倉踏空”者(當然自己心中也明白,如果大牛市起來了,其實大家都有機會,風水輪流轉,總有一天到你家,所以心中倒是不急,當然現在看並沒有完全是“踏空”)。其實想來,自己何只僅僅是在此輪券商行情中做了個“滿倉踏空”者,其實在這兩年的創業板牛市行情中,自己也是根本就沒有染指,因為自己壓根就沒有開創業板賬戶,而這一次的瘋牛病行情,只不過是權重占大盤指數較大,搞得動作影響大了一點而已。

    自己說過,在股票市場上如果“簡單粗暴”地劃分,其實就兩類人:一類人是投資者,就是他們真正是將買股票當作買股權,買生意的一部分,實際上這類人永遠是“小眾”;另一類人,就是更多的是交易者。不管他們是以估值,是以業績,是以概念,是以題材,抑或是以K線趨勢作為參照,其實際上是一樣的,那就是將股權僅僅視作為低買高賣的籌碼,從本質上講,此類人實際上與大街上低買高賣的菜販子並無二致(不管我們以啥“高大上”的面貌出現)。與此相對應,如果我們想做一個投資者,自然是要尋找那種甚至是可以穿越牛熊的投資品種(當然如果它們太瘋狂了,自然我們又不妨變成為交易者,選擇賣出,畢竟股市投資是詭道也);如果我們想做一個交易者,自然可以去尋找那些彈性大的交易品種。比如,牛市確立,首選的交易品種仍然是券商這樣彈性大的品種,因為它們在大牛市之中常常是漲得讓你不敢想象。當然在內心里,我們一定要清楚它們永遠是牛市之中的交易品種,並且要懂得功成而退,且不可盲目地將它們作為穿越牛熊的長期投資品種(自己在06年07年牛市之中有一朋友,曾重倉買入中信證券,並且信誓旦旦地說,中信有某某背景,所以值得長持,其後來的結果可想而知,空歡喜一場,至今還悔得腸根子疼)。特別是在牛市氛圍之下,不管什麽權威人士如何分析它們的業績與前景如何“高大上”,永遠要“簡單粗暴”地記住它們永遠是個交易品種。

    行文至此,或許我們不僅要問:現在的券商品種是不是仍值得介入呢?(牛市之中似乎大家早已沒有興趣談理念之類啦,更多的人是想要幹貨:可買否?)自己認為,經過此次的瘋狂與調整,市場或許要冷靜下來,但是正如行兵打仗一樣,此次一戰反而更加暴露了“主力”的本來面目,股市長期牛市的面目特征更進一步彰顯。縱觀現在的A股市場,雖然創業板高達60多倍的市盈率斷不可持續,但是整個A股市場上畢竟仍然有一些價值的窪地需要填平,特別是一些大盤藍籌的估值修複行情仍望延續。須知,金融資本的嗅覺向來對市場是十分敏感的,而且此次瘋狂更加說明,我們中國人真TAM太有錢了(所謂低估值加流動性增加,說白了就是價格便宜加有錢嘛,不走牛都難)。在此前提下,如果券商股經過深度調整,其交易價值將進一步彰顯。往最壞處想,就是當下介入,放長遠點,或許會一時小套百分之十、之二十,但是如果你真的具有牛市中的那麽一種“任性”,將來收獲的或許將是一倍、兩倍甚至數倍的漲幅。當然,這僅僅是本人自己的判斷,而且自己要配置的話,也僅會是適當配置,絕不會將全部身家壓上,畢竟,這里面又有一種“賭”的成份在里面。@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