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恒基兆业副主席李家杰:不会跟风增加持有型商业物业比例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8/1MMDAwMDE4MjY1Mg.html


受楼市调控政策影响,地产商展开商业地产逐利。

以国内地产大佬万科为例,过去3个月,其先后宣布了超过百亿元的持有型商业地产投资计 划。万科总经理郁亮表示,在最新战略中,万科未来将加大持有型物业的储备,并在近期内陆续推出养老物业、酒店及商业配套等多种物业类型。其中,住宅产品仍 占据80%比重,其余20%则将开发持有型物业。

6月18日,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位于东三环的持有型商业物业“环球金融中心”,也在国内 地产商加大商业地产开发的大环境下揭幕。全国政协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恒基兆业副主席李家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合恒基兆业的持有型物业开 发,多集中在一线城市,而二三线城市主要做住宅物业开发。我们暂时不会调高持有型商业物业和住宅物业开发的比例。”

据了解,在恒基地产总的 地产投资中,住宅物业占85%,15%为持有型商业物业。目前恒地在二三线城市共拥有29块土地储备,楼面面积达到1400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同步开发, 预计两年内将可完成500万平方米。恒基地产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持有型商业物业的成本投入已达120亿元。

对于宏观调控下的楼市状 况,李家杰指出,这仍要看CPI,若CPI超过3%,宏观调控将会继续,这对一线城市影响最大,对二三线城市影响较小;反之,若中国下半年CPI低于 3%,那么政府则将不会太多干预,到时一线城市楼价将可保持稳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 涨3.1%,创19个月来新高。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物价指数将在下半年逐渐回落,全年通胀无忧。

不过,在一线城市拿地竞争激烈的状 况下,恒基地产不准备放弃任何机会。据了解,恒基兆业正准备竞购朝阳区即将推出的新地块。

对此,李家杰称,“新地块竞购成功会做持有型商业 物业,我们在竞购中主要是考虑成本。基于我们目前持有型商业物业的投资回报在13%,我们如果新拿地的投资回报超过10%,我们就会考虑拿下,而达不到我 们就会放弃。”

国内商业地产投资的升温,也使得恒基地产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此,李家杰称,“我们的资产负债比例只有19.3%,而国家 政策调控的要求是地产商不能囤地,手里的土地要建设1/3,囤地越多的要面临资金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资产负债率低,资金链就不会断,而资金链不断生意 就可以做下去;而国内很多地产商状况却相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46

我家怎麼不會漲?

2010-06-21  商業周刊





房市大玩家在北台灣似乎左右逢 源,不過,跨過台北的淡水河往南走,卻不乏栽跟頭的例子!

曾任職高雄榮總的李醫師,三年前想一圓包租公夢想,在鄰近夜市的高雄市鼎山街,買 下全新四層樓透天新屋,樓上隔成五個小套房分租,他把一樓店面租給日本料理店,但這家店拚不過零店租成本的夜市攤販,後來房客也頻頻換人,最後一個火鍋 店,只開一個月就收攤,李醫師兩個月前委託仲介求售,花兩千六百五十萬元買下的透天金店面,成交價卻僅兩千五百萬元,認賠一百五十萬元出場。跟台北相比, 「同樣投資夜市金店面,三年前買在高雄如今卻得認賠出場,房地產景氣真的回春了嗎?」他納悶的問。

納悶的不只李醫師。公告地價曾問鼎台中地 王的自由路商圈,如今房價竟不如基隆八堵;嘉義後火車站的透天豪墅,也換不到北市一間小套房。這不禁讓人想問,房市既然如此火熱,什麼時候才輪到我家漲?

投 資客並非無所不能,就如人活著,需要空氣、水一樣,玩家要從市場撈金,則需要「成交量」、「公共建設」及「就業機會」加持。

成交量萎縮 中 市中區房價,不如基隆八堵 成交量是投機市場的沃土,沒有量,價格就難漲,昔日精華區的台中市中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四月,鉅泰建設 在台中市中區推了一個建案,開車六分鐘抵達火車站,門口是七十米寬的河堤,步行可到明星校區和菜市場,一樓大廳規畫為零店面公共空間,建商還請來英國藝術 大師裝扮門面,頂樓健身設備俱全,這個十五層大樓預售案,開價每坪只要十四萬九千元起。

這樣的價位,若相較台北淡水河以北的預售新案,只能 從八堵、暖暖一路往基隆找,就算一樣擁有藝術大廳的電梯大樓,也買不到市中心的生活機能和便利性。

成交量極度萎縮,投資客絕跡,是台中市中 區房價直直落的主因。走一趟台中火車站商圈,看不到任何一家房仲業門市,鉅泰建設的新推案,更是市政府十五年來中區發出的第一張大樓建照,買氣低迷的程度 不難想像,加上商業活動轉移至新商圈,就連當初選在台中公園正對面,全台第二家門市的麥當勞,兩年前也悄悄吹起熄燈號。

擁有多年經驗的投資 客陳先生就認為,「都心早已外移,市政府年底又要移到新市政中心,一坪十五萬買台中市中區,我都覺得太貴,不如去買南屯八期,甚至鄰近高速公路和中科的西 屯區!」

信義房屋台中南區國光店店長呂昆穆也表示,該區域中古電梯華廈目前每坪成交行情約在七至八萬元,店面總價也甚少突破千萬元,隨著年 底市政府和議會年底都將遷往七期新市政重劃區,恐更降低中區房價短期內回漲的機率。

缺公共建設 嘉義豪墅,換不到北市小套房 房價第二個助升跳板,關鍵在於有無公共建設帶動。位在嘉義市後火車站的竹圍重劃區,民國八○年代都市計畫通過後,在地建商蓋的整排透天豪墅,當時開價千 萬,如今不但仍未完售,鄰近的透天新推案建材更優、坪數更大,總價卻僅不到八百萬元,換不到台北市的中古小套房。

住商不動產嘉義一銀加盟店 何志益店長表示,該區域原本是下高速公路往嘉義市區的門面,也有五十米寬大馬路連接高鐵嘉義站,二十年前土地價格有一波炒作之後,房價就沒再見過起色,關 鍵在於缺乏大型公共建設進駐。包括前市長提出的生技園區開發計畫,以及前總統設立故宮南院的政見支票,最後都沒有兌現,缺乏政府大型開發計畫相挺,結果不 見外來投資客,房價只能靠當地自住型買盤支撐。

就業機會少 沒產業支撐,五都效應難拉抬 除看成交量、洞悉公共建設政策走向,推升房價的基本盤,仍在於反映當地就業人口的實質居住需求。中信房屋針對去年六月以來,依據內政部買賣類建物移轉戶數 及建照核發戶數,分析五都升格話題一年來對房地產價量的影響。發現五都效應僅對全台就業人口最集中的新北市,和有中科就業人口進駐的新台中市,房地產市場 價量有所助益。以新高雄市而言,雖明顯帶動房市整體買氣,今年第一季成交量較去年同期成長約一五%,但住宅產品均價卻仍微跌;台南市房市價量更幾乎文風不 動,顯示房價最終仍是反映當地就業環境的吸引力,而非升格的政治話題。

什麼時候才輪到我家漲?不是不會漲,只是得等待就業市場復甦、政府公 共建設啟動。投機市場過度發展會造成房市超漲,但這三大助力未到,也會淪落至水清無魚、乏人問津的窘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25

仁寶陳瑞聰:戰爭不會結束最後只剩兩、三家

2010-10-25  TCW




今年是瘋狂的一年!」二○○九年,超越廣達、登上全球第一大筆電代工寶座的仁寶電腦總經理陳瑞聰,如此形容今年的筆電代工產業:鴻海大軍壓境,廣達為了奪回王座,不惜搶單,廣達毛利率終於殺至三%的可怕數字。

在九月份的法說會上,一席「沉淪說」,嚇壞所有投資人,筆電代工產業毛利率跌破四%,似乎進入代工黑暗期。

「沉淪說」後,陳瑞聰首度接受媒體採訪,他說:「那時候會講大家一起沉淪,是讓大家有個head up(警惕),再這樣殺下去真正傷害的還是公司。」

未來的筆電代工,在陳瑞聰眼中,不再是雙雄爭霸,現在已進入「三國時代」。面對最新對手鴻海,過去在電子產業代工領域橫掃千軍的氣勢,陳瑞聰信心滿滿的說:「它(指鴻海)要幹掉我們還早咧!」以下是專訪摘要:

看未來毛利率 量和獲利要平衡,否則只剩二點幾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的沉淪說暗示產業的毛利下滑,現在電子五哥(指廣達、仁寶、鴻海、宏?痋B華碩)毛利率下滑到三%,這場仗會打到什麼時候?

陳瑞聰答(以下簡稱答):我想還會持續,只是說在持續過程之中,你不可能永遠都激烈對戰!所有戰爭都是一個大戰以後,大家休養生息,讓毛利維持一下,等到下一輪。不然血流滿地,傷得這麼重。

這種戰爭不會結束,真正要結束時大概只剩下兩家、三家這樣而已。就像是後來的Desktop PC(桌上型電腦)一樣,等鴻海把大眾、神達全部幹掉,但是,它可以把那些人幹掉,它要幹掉我們還早咧!

問:第三季後筆電代工業的毛利率,還會繼續殺下去嗎? 答:現在?我不知道,我心態已經改變。

對 股東來說,真正在乎的不是你的營業額成長多少,是你的獲利,為何我們這波,下半年,我們量不願意成長?因為有個廣達在搶量,我再進去跟它搶量,價格只會掉 得更厲害,最後我們選擇在量和獲利之間要有個平衡,否則有家進來攪局,我們再去跟它搶,這個毛利率可能不是三%囉!二點幾的毛利率就會發生。

問: 外界看科技業就是零和遊戲的競爭,因為量就是這麼多,你何時要做個取捨? 答:這都是一個循環,你有機會去搶量,搶量就是你吃到別人,別人就會進來搶,又會造成一波,過去你看毛利率掉下來後,平穩,再掉下來後,再平穩嘛!……今 年就是瘋狂的一年,這瘋狂的一年就是去年所造成的(笑)!去年的計畫就是今年在量產。

問:現在應該都談好明年的訂單了,另外兩家還在拚量嗎?明年大勢如何?

答:明年應該會穩住,因為該搶的都搶了,有些(指其他競爭對手)出貨出了一些狀況,縱使再殺,客戶也會比較小心。這個產品不像是DT(桌上型電腦)這麼容易,真正出貨要上量,還是有些難度,現在已經看出來了,到了出貨完了,等到明年到了市場,退貨比別人多時,就會反應。

真正到了市場,發現,欸,某些人做的東西退貨率高,只要退貨一台就是幾百塊美金成本,這是客戶最在乎的啊!

看鴻海搶單戰略 它是在自傷,我傷一記、他傷七記

問:所以仁寶第三季毛利會好一些嗎?

答:你認為呢?(笑)我們要回到這波來看,這波會殺到這麼厲害,當然就是鴻海戰略嘛!一進來就是血流滿地。

它以前要殺進DT那時候,和它競爭廠商績效不是那麼好,現在它要殺進Notebook(筆記型電腦),我們這幾家也不是省油的燈啊!要幹,大家來幹啊!誰怕誰……(加重語氣)。

問:你怎麼看郭台銘主動說出未來鴻海營收成長減半,從三○%降到一五%這件事?

答: 他知道未來要成長沒有大機會,我們認為到明年不是講一五%,而是一○%。 第一點,他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有辦法,很容易打入產業鏈,Notebook進入的門檻夠高,我們這些人做了這麼多年,他沒進來我們就競爭得這麼厲害了,他 要進來,比我們一台便宜這麼多錢,再去接客戶訂單,他本身就自傷,就是七傷拳。 你看過武俠小說吧!他打了以後,我傷一記、他傷七記,他搶到訂單拿到營收,但是獲利比其他產品更差。他以前還可以拿零件的高獲利補這個,現在我們不讓他 補,我們把高獲利的東西自己做垂直整合,他也會受到影響。

再來就是說,他現在已經不是一整個大廠區容易去做調度啦,可以高效率應用資源。他 現在分散這麼多的廠區,管理的難度變高,客戶會更不高興。我們現在所聽到就是說,有不高興的客戶;對我們來說,他有越多不高興的客戶就是對我們的肯定。這 個也是為什麼所謂的三國演義有它的道理(大笑)。

看平板電腦競爭 iPad市占將達五○%,不能低估

問:除了鴻海殺價搶單外,仁寶去年登上第一大,靠的就是小筆電(Netbook),平板電腦對小筆電的衝擊,你怎麼看?

答:現在是還好,跟之前差不多,量沒受到什麼威脅,但是平板電腦的衝擊是絕對會有。我們預期大概明年平板機會在四千萬台……,平板電腦很有可能是六成新的使用者,新創造出來的消費者;剩下四成就會吃到Netbook和Notebook。

問:平板電腦的出現,會改變筆電ODM(原始設計製造)的競爭生態嗎?

答: 對於剛要跨進來做的EMS(專業製造加工服務)廠來說難度更高,比能力,它們落後我們很多,只需要投入RD(研發),這部分我們比他強很多。原來我們做 Wintel時,軟體相對單純。……未來在開發時不像是現在一個CPU(中央處理器)和OS(作業系統)、其他都是共通的;變化會很大,軟體和研發將會是 產品差異化的重點。

問:所以可以說平板電腦是鴻海跨入筆電代工的天險? 答:不見得,它占了一個iPad EMS組裝上有利點,從Tablet(平板電腦)生產比重來看它贏了,但是它的附加價值有限,這是為何人家說它他一台iPad只賺九美元。

問:花旗的外資分析師說,鴻海已經成功要求客戶端提高代工價格?

答:哪有這種事,我認為這些都是在炒作。

問:鴻海占了iPad組裝訂單的優勢,非iPad陣營的平板電腦商機,有機會贏過iPad嗎?

答:我們在看明年平板電腦七五%都是iPad。我認為即使到了二○一四年,以它(指iPad)現在整個eco system(生態)的建立,會到五○%市占,我們絕對不能低估它的影響力。

問:平板電腦的量,會超過小筆電嗎?

答:我認為至少上億台的量絕對跑不掉,只是在哪一年發生,快的話二○一三年,慢的話二○一五年。

延伸閱讀:筆電代工,殺進「三國時代」

鴻海集團'05—'07 相安無事●承接蘋果筆電組裝 ●入股筆電電池大廠新普科技

'08—'09 暗潮洶湧●成立NB小組,再次進軍筆電代工 ●挖走廣達副總經理,建構筆電團隊

'10 競爭白熱化●拿下惠普訂單後,搶得戴爾500萬台筆電代工 ●預估今年有900萬台筆電代工訂單,明年有2,000萬台 ●控告實盈,企圖斬斷「防鴻鏈」

廣達、仁寶陣營'05—'07 相安無事●台灣包含廣達、仁寶等筆電代工市占率超過7成

'08—'09 暗潮洶湧●仁寶、廣達提高機殼自製率 ●仁寶、廣達抽走鴻海連接器訂單,扶植連接器廠實盈和嘉澤端子

'10 競爭白熱化●仁寶、廣達毛利率面臨「保三」,下修第3季出貨量 ●陳瑞聰在法說會上提出「沉淪說」 ●預計今年仁寶和廣達筆電出貨量各為4,895萬和5,010萬台

資料來源: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1

為何泡沫不會爆? FOOLISH INVESTOR


現在回顧今年以來此博客所寫的文章,會很容易感覺到,有些觀點目前看來是錯的。

宏觀分析難就難在,世勢轉變地很快,當時適用的觀點,總是會因為客觀環境改變了,結論就不同了。至少我還是做了這方面的嘗試,並勇於認錯。

在今年初,整個金融市場,包括本人,討論的都是“退市”,而到五月份之後,各個指標顯示經濟疲弱,大家關心的是“雙底衰退”和“通縮”,以及歐洲五豬的危機。我還試圖探討過“熊市”這個話題。

還好,在八月底連發兩文,表達了對中港兩地經濟和股市的樂觀看法。這是在港股中期業績公佈後,經過對不少公司的調研,一種親身的體會,算是為此博客挽回一點薄面。

沒有專家會去說(或記得?)以前講過什麼話,我不是專家,在此可以暢所欲言。“泡沫為何還不爆”這個標題可能是一年以後暢銷書的書名呢?不是嗎?每天財經專家和官員都對你說存在泡沫,可是這個泡沫就是不爆,還越脹越大,結果慨歎錯過投資機會。

四月以來中央政府繼最強救市計畫後,出臺最強打壓樓市政策。半年之後,樓市下跌以後穀底回升創下新高,不跌反漲。剛需們不禁感歎,是樓市忽悠了中央,還是中央把剛需們給忽悠了,總之,最後必須面對的現實還是只有老百姓。

問題出在哪裡?我認為,市場表現強勁的趨勢時,一定有它背後的客觀因素支持。內地,香港的股市和樓市都有背後基本因素支撐。中國內地和香港目前都還是相對低息環境,令資產的回報率吸引,要回到平衡點,未來只有價格上漲或息率上調兩條路。

行政手段有一定的用處,尤其是政府希望發出信號來管理市場預期。但非市場化的手段有時只會扭曲市場行為並沒有對症下藥。例如,限購令變相令租金上漲,而且很多人又有借用他人名額買房的方式去投資。其關鍵,是沒有解決供求失衡的根本問題。

泡沫為什麼不爆?其實,原因很簡單,這根本不是泡沫,或者還沒有到大到要爆的地步。太多人用“升幅”和“升速”來辨別泡沫,或者供樓負擔比率。我認為這些指標有一些啟示,但還是沒有觸及到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供求關係,而供求關係,由資產的回報率和市場供應量來決定。

當資產的價格升得太快,短期確實會有不少人拋售獲利,但如果資產的回報還是吸引,遲早又會有很多人買。

所以,以後大家聽到專家說擔心有泡沫,又不知道幾時會爆時,至少該知道,“泡沫”和“爆”的準則和條件,好好盤算一下,不要又被忽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7

陈晓短期不会离开 国美正按“贝恩棋局”演变?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2/2052574.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没有任何明显的征兆,黄光裕和陈晓“言和”了。
11月10日,国美电晚间发布公告称,将在即将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委任邹晓春和黄燕虹进入国美董事局,这被外界看来,国美控制权之争或将暂时告一段落。
对何时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国美方面人士表示,双方希望尽快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但仍有一些上市公司的流程需要进行,也需要股东进行登记,正常的情况下,会在今年内召开。
对黄光裕方面此前一直强调 “陈晓退出”一说,国美方面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陈晓在短期内不会离开。”
大股东调整战略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针对国美发布公告函将委任邹晓春和黄燕虹进入国美董事局一事,邹晓春表示。
11月3日,邹晓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在合理的期限内未达成有效决议,大股东方面将启动剥离非上市门店和再次提起特别股东大会。
然而,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根据国美公告内容,将寻求在特别股东大会上获得股东批准,将许可的董事最高人数从11人增加至13人,邹晓春将被委任为董事会属下提名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成员,黄燕虹将成为董事会下的薪酬委员会成员。
此前,邹晓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谈判可以达成某种“智慧型的、符合国美长期发展的‘一揽子方案’”,而不是就某一个方面达成共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双方谈判只是针对创始大股东在董事会的合理席位一项达成了一致意见,大股东方面对谈判的底线在于提交“一揽子”方案,其中包括重组董事局、国美今后的经营发展战略、创始非上市门店的统一经营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对此,黄光裕方面人士表示,大股东提名的两名代表进入董事会,意味着对方无条件接受了大股东方面的部分要求,同时,大股东方面还将保留非上市门店是否分拆以及再次提请召开特别股东大会的权利。
针对具体的谈判细节,双方均表示,不便透露。记者从接近国美内部的知情人士获知,针对此次谈判的法律协议,黄陈阵营均签署保密协议。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此前双方谈判数次,均未达成协议,主要在于增加董事局席位需要同陈晓去留等其他问题捆绑在一起,而此次无附加条件增加董事局席位上达成一致协议也是黄光裕方面乐见其成的。
上述知情人士认为,“9·28”特别股东大会黄光裕方面取消国美董事局增发权,此次又顺利让邹晓春、黄燕虹进入董事会,这意味着黄光裕方面的战略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再强硬。
似乎在按贝恩的方案发展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黄光裕方面还拥有提议开股东大会和解除非上市业务托管两张王牌,现在又进入了国美董事局,这意味着所谓重组董事局、国美今后的经营发展战略、创始非上市门店的统一经营等问题将分阶段的谈判完成。
“大股东代表进入国美董事局是实行一切行为的前提。”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然而,国美管理层不认可所谓的“一揽子方案”,国美方面的人士表示,大股东曾经在很多场合提出,谈判要在“一揽子计划”的前提下进行,但是董事局方面并没有提出这样的计划。
在著名并购专家冀书鹏看来,双方达成的这个协议是黄光裕的底线,“大股东的妥协不会再低于现在的局面了。”
对现在陈晓的去留问题,上述国美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明确表示,“陈晓在短期之内不会离开,现在大股东也已意识到一个问题,现在的国美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早在9月25日,黄陈谈判时,贝恩方面提出的和解方案是,希望先引入一个各方均能信任、且具备公信力的独立第三方进入国美董事会主持 大局,黄燕虹、邹晓春作为黄家的代表进入董事局参与公司经营,将董事局席位增加到13名;董事局放弃增发授权;陈晓在1年后沽货全退,贝恩选择合适的时机 获利离场,黄家继续拥有国美的控制权。
“似乎一切都在按照贝恩的和解方案发展,可以说今天的局面,贝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邹晓春、黄燕虹“分工”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邹晓春和黄燕虹也有明确的分工。国内知名公司治理专家仲继银认为,邹晓春作为执行董事将参加公司日常的运营,黄燕虹作为非执行董事担任薪酬委员会成员也会对公司的战略发展提出建议。
就在此前,大股东方面曾表示,如果大股东方面进入董事局,将建议董事会优化和延展股权激励方案,并分期适当扩大激励规模,这意味着黄家可借助此机会获取更多谈判筹码。“从某些方面说,黄家是在缩小国美董事局的权利达到某种制衡。”仲继银表示。
原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胡刚认为,“双方出于利益高度一致化而理性达成妥协,创始大股东利益得到一定体现。虽此次未提到陈晓的去留问 题,但有两种可能,一是双方未对陈晓去留达成一致,暂时求同存异;二是已达成陈晓逐步退出的共识,我认为前者可能性更大一些。另外,‘9·28’是第一 步,现在是第二步,双方取得中期均势,下一步是陈晓何时体面离开;最后是国美董事会席位与股权比例合理性匹配的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85

奇美電子稱日本地震不會提高液晶面板價格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5/wNMDAwMDIyNjgwNw.html

「日本地震發生後,我們全面與日本供應商進行聯絡,他們的情況都已經瞭解。我們有約5成原材料從日本進口,但目前地震對我們的生產還沒 有什麼影響。後續2-3個月是否有影響,還有待觀察,這取決於日本的重建速度,尤其是日本的電力供應是否正常。」3月15日中午,正在上海參加「2011 上海國際信息化博覽會」的奇美電子南科分公司總經理王志超告訴本報記者。

台灣奇美電子公司是全球前三大面板廠之一,據王志超介紹,全球約四 分之一的液晶面板由奇美電子供應。去年,奇美電子向中國大陸提供了1500萬塊液晶面板,約佔大陸40%的份額,海信、創維、康佳等電視機廠都是奇美電子 的客戶。在此次上海國際信息化博覽會上,奇美電子展示了一系列從23.6吋至65吋的最新『全3D'液晶面板。

 「我們這次推出的3D液 晶面板與普通液晶面板的價格非常接近,3D功能作為液晶電視的一個標準配置,將大大推動3D立體顯示普及化。」王志超說。他表示,奇美電子的目標是與大陸 家電廠商合作,共享全球市場。「當年,中國CRT(顯像管)電視機產量的一半銷往海外,現在我們的液晶電視也要做到一半外銷。」

但世事難 料,日本突發的大地震和隨後發生的核洩漏事件,不但令日本經濟遭受重創,也殃及了日本的半導體芯片、液晶面板等優勢IT產業。有消息稱,地震發生後,夏普 在界市的一座工廠自動停止運行。雖然王志超表示,目前奇美電子的生產並未受到日本地震的影響,而且奇美有一個月的庫存,但他也坦承,如果未來2-3個月日 本限制電力供應,奇美電子所需的原材料就會短缺,「大家都去搶,對我們的供應就會有影響」。

日本地震造成的液晶面板供應不確定因素是否會使液晶面板價格上漲?對此,王志超明確表示:不會。「我們與客戶是一種長期合作關係,在當前情況下,我們優先要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不是提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6

天災不會毀了一個國家

 

2011-3-21 TCM




地震、海嘯、核電廠輻射外 洩……,遭遇史上第四大規模地震的日本,儘管已有數千條寶貴人命在此次災難中殞落,但對活下來的人而言,冷靜計算損失,走上重建之路,是無可回避的職責。

因此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場日本首相菅直人口中「二次大戰後日本最大危機」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會對日本這個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以及其他國家經濟,帶來 何種衝擊?

日本是全球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國家,但衡諸歷史經驗,這些地震中,大部分除了對局部地區帶來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外,並未對日本或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衝擊。 最近一次日本發生足以衝擊該國,及其他國家經濟的大地震,要追溯到十六年前的「阪神大地震」。

不會比阪神影響大 東北地區多農漁業,非經濟核心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七日,日本關西地區發生芮氏規模七.二的強烈地震,除了造成大阪、神戶等城市公共設施幾乎全毀、五千多人死亡的慘劇外,更嚴重的是該次地 震發生在日本第二大經濟圈——「關西經濟圈」。

關西經濟圈包括日本第二大城大阪、第六大城神戶,該區域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日本全國GDP的一七%,而在此經濟圈內的「阪神工業區」,向來更是日本 製造業的重鎮之一:工廠數占全日本一五%,鋼鐵產量更占全國近四分之一。

一九九五年的阪神大地震,不但造成阪神工業區斷水斷電,聯外交通也幾乎斷絕,使得日本對外貿易大受影響:從名古屋到神戶的高速公路貨運量,占日本全國大約 一四%;神戶港及大阪港的對外貿易量,也分別占日本全國的三成及兩成,但阪神大地震卻使得該區域的這些陸運及海運幾乎完全中斷,當時日本花了三個月至一 年,才從這些傷害中逐漸回復過來。

雖然阪神大地震對當時日本製造業、貿易帶來嚴重衝擊,但事後來看,那次地震並未讓日本經濟變得特別糟糕。

數據顯示,阪神大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約前一年日本GDP的二‧五%,但即便如此,一九九五年地震發生當年,日本全年經濟成長率仍約達一‧九%,這和 日本一九九○年代「失落的十年」相比,並不算特別壞——「失落的十年」時期,日本平均每年經濟成長一‧五%。

也就是說,天災即便發生於一國經濟命脈所在之地區,但天災,終究只能摧毀基礎建設等設備投資,使產能供給出現短期缺口,卻不會在一夕之間,改變該國的長期 競爭優勢或產業結構。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說:「國家不會一下子就毀了!」

因此,這次日本東北大地震對日本經濟的衝擊,應該不會比一九九五年的阪神大地震更大,因為這次地震的災區,不像阪神大地震是發生在日本經濟的核心地帶,而 是發生在以農漁牧為主的日本東北地區。

不會重創基本面 GDP衝擊不超過○‧二個百分點

日本整個東北地區,雖然也集中了汽車、核電、石化、半導體等眾多重要產業工廠,但經濟規模僅占全日本八%左右。因此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便認為,這次日本東北大地震對經濟的衝擊,比不上一九九五年的阪神大地震。

美國銀行(BOA)在日本東北大地震隔天出版的報告也認為,這次災害對日本GDP衝擊,不會超過○‧二個百分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經濟學家韋恩斯坦(David Weinstein)則指出,地震受損最嚴重地區的宮城縣,一向是以農業和木材業為主,該地區經濟產值只占日本總產值的一‧七%。

野村證券紐約首席經濟學家雷斯勒(David H. Resler)預估,地震後日本經濟可能出現「V」型反彈,如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經濟走勢就是如此。

但儘管這次震災,不會造成經濟上的「長痛」,然而「短痛」可能仍無法避免,首先,全球產業供應鏈可能會受到影響。

根據英國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未來地平線(Future Horizons)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產值,日本就占二成四,其中一半用於出口。資訊市調機構IHS iSuppli也估計,去年日本占全球半導體總產量的兩成,預計未來兩週內,日本半導體供應可能會受到衝擊。

例如日本東芝(Toshiba)供應美國蘋果(Apple)平板電腦iPad等行動產品所需的NAND快閃記憶體,其供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在這次地 震後,東芝也宣布關閉國內工廠。其中最接近地震區域的岩手縣工廠,主要生產微控制器(MCU),雖然目前還沒有受損消息傳出,但研究機構顧能 (Gartner)分析師諾伍德(Andrew Norwood)預估,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現貨市場價格,短期內恐因此而大漲。

不會拖累別國 美、中經濟穩,貿易打擊有限

除了產業供應鏈受衝擊外,對其他國家來說,更關心的問題是;剛從金融海嘯後復原的全球經濟,是否會因此次日本震災而受到拖累?

從歷史經驗來看,一九九九年台灣九二一地震、二○○四年南亞大海嘯、二○○五年美國卡崔娜(Katrina)颶風重創美國南部產油區,這些重大天災,都沒 有對全球景氣帶來嚴重影響。

以美國卡崔娜颶風來說,當時災區石油產量約占全國三分之一、天然氣產量占五分之一,穀物出口量更占全美的四成,重要性如同阪神大地震對日本影響。美國保險 業當時預估,卡崔娜造成的財產損失可能高達三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零三百億元),創美國史上天災紀錄。

但美國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不僅在災後三個月仍持續上漲,同時隨後全球景氣也都再持續擴張到二○○八年。同樣的,亞當‧斯密的「國家不會一下子就毀了」這句話,再度證明,天 災只是暫時性破壞,並未動搖美國競爭力的基本結構。

因此,這次日本東北大地震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至少也不會比前幾次國際間重大天災的影響更大,而且,當前全球兩大經濟龍頭——美國及中國,目前經濟也沒出現 太大憂患。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剛公布「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全球經濟今年將成長四.四%,高於去年十月預估的四.二%,全球均處於景氣復甦階段。

其中,全球經濟成長龍頭美國,今年一月份進口金額和民間消費金額,皆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高,聯準會(Fed)也上修美國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從原先的三%至 三‧六%,上調到三‧四%至三‧九%。

而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日本東北大地震後也表示,「日本地震不會對中日貿易產生太大影響,地震所帶來的任何影響都是暫時的。」在 美國和中國這兩大經濟體未出太大問題下,日本這次地震對全球經濟衝擊應該有限。

不過這次日本東北大地震,仍引起市場對日本經濟未來走勢的兩個擔憂,其一就是日本的債務是否會引起「債信危機」。

日本債務已達GDP的兩倍,比任何一個已開發國家的債務水準都高。而震災之後的龐大重建需求,使日本政府勢必得追加預算,這將使日本的財政狀況更加惡化。 「新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就指出,日本發生的強震可謂是「最壞時期發生的最壞的事。」

出現匯價隱憂 災後日圓狂升,恐打壓出口

不過,九五%日本政府債券掌握在日本人自己手中,因此一般國際市場中「債務越高,違約風險越大」的狀況,在日本並不容易出現。再加上日本有龐大外匯存底當 靠山,十年期公債利率才能維持G7會員國中最低的,換言之,債信危機在日本並不容易出現。

另一個擔憂,就是日圓匯價在國際匯市「步步高升」,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由於地震發生後,不少日本海外企業紛紛將手上資金兌換成日圓,以因應日本國內的投資重建需求,使得日圓匯價在此次地震發生後上揚,目前約在一美元兌八十日 圓左右徘徊,日圓匯價已接近四個月來的高點。

一九九五年,日圓兌美元匯價,曾創下一美元兌七十九‧七五日圓的歷史高點,在近來日本企業海外資金回流日本之際,日圓匯價是否會挑戰此一歷史關卡,也相當 引人注意。

不過日本當前對策,仍希望藉日圓貶值以振興出口,因此放任日圓繼續升值的可能性並不高。《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三月十四日稱,日本政府官員擔心「投機客藉震災炒高日圓」,或許已為財政單位干預日圓升值埋下伏筆。

根據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預估,假設日圓兌美元價位,比日商設定出口避險匯率平均值高出一○%,則企業年度淨利將縮水近五%,而日本實質GDP年增率將 減少○‧四個百分點,而日本政府要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處理避免內憂(震災)引起外患(日圓走強、打壓出口),將是全球投資人最關注焦點。

【延伸閱讀】天災過後,股市都能逆勢上揚——各大天災衝擊比較

阪神大地震1995/1/17災 情:6,434人死亡 受影響產業:區域性銀行、地產、機械業、鋼鐵、貿易 經濟衝擊: 1. 直接損失1,025億美元 2. 發生地為日本工業命脈,工廠數占全日本15%,鋼鐵產量占全國將近1/4,神戶港、大阪港占日本近5成對外貿易量;關西經濟圈損失占日本GDP17%3個 月後當地股市表現:↑9.9%災後1年港口運作恢復8成,2年後日本工業產出率超越災前

921大地震1999/9/21災 情:2,415人死亡 受影響產業:電子業、觀光業經濟衝擊:1. 直接損失100億美元 2. 新竹科學園區停工6天,全球記憶體價格上漲2倍3個月後當地股市表現:↑3.0%災後3個月全球記憶體價格趨穩,長期影響不大

南亞海嘯 2004/12/26災 情:印度1萬人、斯里蘭卡4萬人、印尼23萬人死亡 受影響產業:沿海漁業、工業用漁業、觀光業經濟衝擊: 1. 直接損失超過136億美元 2. 斯里蘭卡有66%漁船及工業用漁業廠房損毀,影響25萬人就業3個月後當地股市表現:↑10.2%*短期影響觀光意願,但長期影響不大,以觀光為主的泰國 GDP只下滑0.1個百分點

美國卡崔娜颶風 2005/8/23災 情:1,836人死亡 受影響產業:石化業、運輸業、原物料出口、林業經濟衝擊: 1. 直接損失910億美元 2. 衝擊美國國內1/10原油、近5成汽油產出,汽油批發價格連漲4天3個月後當地股市表現:↑3.7% 美國政府與國際能源機構介入,1個月內煉油區域恢復營運,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回跌

日本東北大地震 2011/3/11災 情:2,414人死亡 (統計至3/15) 受影響產業:汽車業、石化業、能源基礎設施、半導體產業、鋼鐵業經濟衝擊: 1. 東北地區產值占日本GDP8% 2. 石化業停產,占日本每日石油消費量13%以上;半導體產能約占全球24%,但衝擊持續多久、影響範圍多大,尚待觀察3個月後當地股市表現:NA

註:統計為印尼股市 資料來源:網路新聞與國外雜誌

【延伸閱讀】一分鐘看日本東北大地震

規模:9.0,為史上第4大地震 震央:日本宮城縣外海,距東京約370公里 受影響核電廠:女川核電廠、福島核電廠 傷亡人數:2,414人死亡、3,118人失蹤(截至2011/3/15日本官方統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4

中國會不會有Linkedin?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84685.html

周,Linkedin已經為自己的IPO做了定價,區間在32~35美元,預期募集資金2.71億美元,估值 在30億~33億美元。這個所謂主打高端人群,74%會員受過高等教育,被譽為「職場SNS」的網絡公司,擁有1億用戶,2010年營收2.43億美元, 利潤1500多萬美元。據公司聲稱,在Linkedin上,有200萬個公司頁面,73%的財富100強公司用過它的招聘解決方案,世界500強則全數成 為它的會員。至於搜索各種人士:一年20億次的搜索規模。

Linkedin是2002年創辦的,根據C2C(copy to China)的中國網絡傳統,2004年國內就有一個名為若鄰的網站,並得到維眾的投資(該公司成功投資了分眾)。但這個網站的發展一度相當遲滯,甚至還 出現過創始人出局的狀況。今天更有了一些模仿者,比如剛剛上市的人人,就搞了一個經緯網,目標也是職場人群。

但就筆者個人而言,相當看淡職場SNS在中國的發展。因為職場SNS的重要作用:找工作以及找人才,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很難長出參天大樹來。

早期找工作,在網絡上更多的是招聘類網站,比如前程、智聯之類。這類網站的特點有二:其一相對低端化,主要供具體執行層面的崗位應聘以及應屆畢業生 海投使用。其二則呈現出廣告化態勢,很多企業並無真實招人需求,弄個logo上去當廣告做了。這類網站後面還有跟隨者,最近的就是百度人才。但我把百度人 才更傾向於視為百度需要詳細用戶數據,做社交網絡基礎使用。

對於很多中高端人才而言,招聘類網站的不給力,職場SNS就應運而生。但西方能亮的東西,未必在東方能亮。Linkedin的理論基石在於:弱關係理論。

美國學者格蘭諾維特在他一本名為《找工作》的書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弱關係在尋找職業機會中非常有用(他稱之為弱紐帶)。因為弱關係更能夠在不同 的團體間傳遞非重複性的信息,使得社交網絡中的成員能夠獲得更豐富的信息資源。比如說一個搞公關的想跳槽去做程序員(假定此人會這門技術),而由於長年搞 公關,走動得勤快的朋友多是同行,便很難為此人提供程序員工作的機會。

弱關係理論,最近大有取代「六度理論」的勢頭,數字巨頭的掌門人動輒會提到這個名詞。不過,事實上這個理論是很古老的社交網絡理論(1973年),也是很典型的西方理論。在1999年,華裔學者邊燕傑就認為,在中國內地求職,強關係更有用。

中國人的「關係」這個詞的研究,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脫離學者費孝通當年樹立的一個概念:差序格局。費氏用這樣一個比喻來形象地說明:中國人的社交格局 就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我們對身邊的人會盡力去處理社交事務,隨著關係的逐漸傳遞(也就是像水紋一樣),會越推越薄,越 遠越不當回事。指望很弱的關係來幫助你完成人生那麼重大的事:求職,顯然有點奢望了。

互聯網世界中的職場SNS,就是一種弱關係。在西方,弱關係能生效推動了越來越多的人以及公司使用類似Linkedin的服務。但由於中國依然是個 強關係發生效用的社會,中國的職場SNS所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就減弱很多。而這種功利性質很強的SNS,一旦最大目的達不成,就會變得無人問津。若鄰網發展 數年,現在幾乎快成了一個散發各種營銷活動信息的網站了。

對於長期以來的C2C傳統,筆者以為,門戶時代、搜索時代都沒有問題,因為無論是門戶還是搜索,都是處理客觀的信息,與該國的文化關係並不大。而到 了社交網絡時代,國與國,民族與民族的文化差異就變得至關重要。到底,社交網絡是處理人的關係的網絡。某種意義上講,與美國正好相反,中國為什麼微博強於 SNS,文化上也算一個原因吧。

(作者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新媒體、互聯網觀察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3

銀根不會放得太鬆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7-24/100282963.html

中國依賴原有經濟模式的發展道路幾乎已經走到盡頭,政府很難對目前的金融政策進行大幅調整
陳昌華

  最近市場上有一種主流觀點,認為既然中國經濟已出現回落跡象,政府在下半年將改變目前的宏觀調控政策,轉而採取類似2004年和2008年的刺激經濟政策。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將「軟著陸」,明後兩年將達到9%以上的經濟增長。

  筆者認為,現在的經濟狀況同2004年和2008年底時有諸多不同。這輪中國趨緊的金融政策將維持較長時間,而任何放鬆的政策,也將是局部性地 針對個別行業,不會全局性地展開。基於這個原因,我們認為,未來一兩年間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將回落到8%-8.5%左右,略遜市場預期,但絕不會是一個 「硬著陸」。

  究竟現在的中國經濟跟2004年或2008年有何不同,以致政府很難對目前的金融政策進行大幅調整呢?

  首先,相較2004年和2008年那兩次通脹週期,今年的這輪通脹更具備了結構性特徵,在時間上將比過去更長。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十多年,中國的貨幣(M2)增長每年都維持在15%-20%左右,但在2009年M2增長了近30%。到2010年,縱使緊縮政策開始,M2的增長亦在15%以上。這表明,2009年超發的貨幣直到今天都沒有被收回,這正是眼下通脹壓力的源頭。

  這種因貨幣過度發行而造成的通脹壓力,亦反映在通脹的構成中。在上輪2008年初的通脹高峰時,縱使整體通脹率達到9%,但非食品通脹和服務性 通脹分別只有1.5%和2%。在今年6月份整體通脹率只有6.4%的情況下,非食品通脹和服務性通脹已分別攀升到3%和4%。食品通脹更多是受其本身生產 週期的影響;但非食品和服務性通脹,主要受到貨幣供應所影響。因此,若M2增長只是維持在現有水平,那以往超發的貨幣便不能被回收,通脹率也不易回落。

  第二,貨幣超發的另一面是信貸過度增長。如筆者在上期專欄中提到,如把銀行的表外貸款業務和企業債券加總,中國金融體系的債務融資餘額佔GDP的 比例在2004年和2008年時只有約120%,但在2011年中時,則已急速上升到160%以上。倘若政府再一次推行類似2008年底時的刺激經濟政 策,一個很難避免的結果將是信貸和投資的急促上升,這將導致中國經濟的長期風險隨之上升,這不是中央政府希望看到的結果。

  第三,另一個涉及長期經濟風險的問題是過度投資。2004年到2008年,中國的投資與GDP比例大約保持在40%。該比例在國際上已屬很高, 但至少在那五年間沒有明顯上升。然而,在2009年後,中國的投資率急促上升,到2010年時已達到46%。這亦解釋了為何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如 此強調結構轉型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個背景下,中央政府是否願意再推行一次靠投資拉動的刺激經濟政策,實在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第四,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根據國家審計署的報告,在2010年底時,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已達10.7萬億元,其中一半是在2009年以後的新 增貸款。這表明,地方債務餘額在2009和2010年兩年間已翻了一番,實際上也有不少機構質疑這一官方數字對地方債規模是否低估。在這種背景下,筆者不 認為中國可以再一次承受靠地方政府向銀行舉債的刺激經濟政策。

  第五,在2009年中國政府大幅放鬆銀根時,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是大量資金湧進房地產。據中原地產的數字,目前的二手房價格已是2004年底時的3倍,比2008年底也上升了近50%。現今房價已大幅超出一般中下階層的收入水平,政府對再次放鬆銀根也有相當顧慮。

  凡此種種,表明中國依賴原有經濟模式的發展道路幾乎走到盡頭。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經濟和股市都會在一個較平穩而低調的狀態中運行。

  作者為瑞信證券中國研究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1

別被「便宜核電」綁架 讓低電價走向合理化 如果現在就廢核 台灣也不會立即缺電

2011-8-8  TWM




沒有核電的東京,今年夏天依然燈火通明,先進國家需不需要核能,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二三%,電價之低數一數二,當戳破電力不足和核電電價低的兩個謊言後,我們應該重新省思,台灣是否需要危險的核電。

撰文‧羅弘旭

每 次碰到停建核四的訴求,台電就會威脅大家核四停建,台灣可能大缺電,沒有了核電,電力到底夠不夠用?這個答案,今夏的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福島三一一 核災之後,東京這個擁有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在失去五分之一電力供應的條件下,在每天超過攝氏三十二度的火熱七月之後,東京不僅燈火通明,還有很多額外發 電能力。

過去在日本總供電量中,核電曾經占到近三成的比率,但這個夏天過後,日本人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不那麼依賴核電,台灣呢?台灣是否需要繼續依賴核電呢?

理由一:

用電高峰仍有近二五%發電裝置閒置在核災風險與電力需求之間,官方、民間長期爭議不休,學者、政府各有論述,其中最大爭點有二:一是台灣電力是否足夠?二是核電成本是否最低?

先看台灣電力是否足夠這問題。台電在官網上清楚揭露,台灣在二○一○年的電力備用容量率高達二三.四%。

備用率二三.四%這數字代表什麼意義?這意味在台灣最熱的盛夏,家家戶戶開冷氣、吹電風扇,百貨公司、大賣場冷氣開到最強,全台灣用電量最高的正午時分,台灣仍有二三.四%,也就是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發電設備處於閒置狀態,而冬天,備用率更高達三成。

用電量最大的時間,仍有四分之一設備閒置,這種備用容量率,合理嗎?

過去為了核四計畫,台電先是主張合理的備用容量率是二五%至三○%,在反核運動壓力下,下修至二五%至二○%,民進黨執政後進行「核四計畫再評估」,台電又調降至一五%至二○%。

到底要多少備用容量率才是合理?為什麼台電可以一修再修?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超歐、趕美、贏日韓」,美國是二一%,英國是一五%,亞洲的日、韓都在一○%以下,而且台灣的備用容量率近二十年來一路走高,學者專家批評台電的高備用容量率是高估台灣經濟發展所致,未考慮產業外移、經濟成長趨緩等現實因素,明顯「虛胖」。

而 且根據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多年的追蹤研究,台灣核能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一八.一%,核能發電的裝置容量也僅有一○.七%,他認為立即把三座核電廠 全部關閉,也還有一○%到一七%的備用容量率,「台灣並無缺電的問題」,即使台電自己內部評估,計入未來幾年除役的火力發電廠,台灣到二○一五年,也只缺 電七%。

七%的電力缺口,很驚人嗎?可以看看今年夏天的東京,經過日本居民自覺地節能省電後,東京高峰用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二三%,節電,並未影響日本經濟發展,目前日本股價已回升到地震前水準,而消費者對節能省電產品需求的提升,更為節能產業帶來新商機。

理由二:

低估核電成本 除役與廢料處理是天價既然如此,台灣為什麼不放棄核能,在於我們被核能成本很便宜這個謊言所綁架。

民 進黨立委田秋堇表示,台灣核一、核二、核三廠的興建成本共列一八四○億元,核廢料處理和土地恢復利用等後端營運費用約三三五三億元,電廠除役成本約六七五 億元,但以英國Doumeay電廠為例,光是除役成本就是興建成本的七五○%;核廢料和土地恢復利用費用,更高達七二五○%。

田秋堇認為台電後端營運費用明顯低估,如果比照英國標準,台電如要提撥足額的後端營運經費,每度電費至少必須再加五到七元不等,核電並不會有特別的「價格優勢」,也就是說,核電其實並不便宜。

即 使用台電對核電的計價方式,也發現折舊攤提十五年後就零建造成本,有嚴重低估之嫌,而且並未列入建造成本的高額利息支出,更何況對環境生態、古蹟文物、核 災可能的損害與犧牲、社會對立不安的代價等等,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就認為,「台電有政府大量的政策補貼,明顯低估了社會成本」。

依照目 前的電力備載容量,台灣的確可以立即停止所有的核能,雖然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強調「電價一定會上來」,但台灣,長期以來就被扭曲的電價所綁架,台灣電價 之低,名列世界前茅,去年,台電每賣一度電,就虧○.一五元,今年上半年,每度電更是虧○.三五元,這種低廉到不符成本原則的電費,讓台灣人民無法正視核 電的風險。

日本的五十四座核子反應爐,迄今只剩下十六座在運轉,但日本經濟並未大幅倒退、生活沒有嚴重不便,從福島核災中,日本人民得出:「沒有核電,日本並不會缺電」這個答案,但日本是以數十兆日圓的代價換來這個答案。

而台灣呢?是要從日本的經驗中學到教訓?還是要等到核災真正發生,才來告訴自己:「原來,台灣也可以不需要核電。 」核電其實是很貴的!

台電根本未計算核電建造成本與除役成本,若經仔細計算,核電一度電的成本高達5元以上。

學者觀點 台電觀點

成本 5元以上 0.66元建廠 台電對核電建廠成本的計算方式至少低估了七成。龐大建廠成本的利息支出,也未計算在內。 核電廠建廠成本依「會計成本」分15年攤提,之後就不計建廠成本,使每度電的單位成本迅速下降。

除 役、拆廠 根據國外案例,除役、拆廠費用都遠高於核電廠建置成本,起碼都是建置成本的10倍以上,以核四為例,預估二兆元新台幣以上。而台電的後端營運經費不足以支 付日後除役、拆廠,致使成本被嚴重低估。 核能發電每度電提撥0.17元當作後端營運基金,目前已經有二千億元,可用作核廢料最終處置、除役拆廠、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之用。

保險 沒列入保險費用。《核子損害賠償法》修訂後,理賠金額提高到150億元,且計入天災賠償,保費會增加,電價也隨之增加。 42億元賠償金一年保費約一億元,不從核電成本中支出。但核電一年貢獻獲利800億元,計入提高後的保費,電價還是便宜。

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率領先各先進國家

國家 備用容量率(%)

台 灣 23.4

美 國 20.9

英 國 15.0

日 本 7~9

韓 國 7.2

加拿大 6.4

德 國 5.0

註:備用容量率指在用電尖峰時刻沒有用到的發電裝置比率

台灣電價之低

全 球「數一數二」 ──2010年各主要國家電價比較國家 民生用電 工業用電丹 麥 0.3655 0.1106 日 本 0.2276 0.1578 英 國 0.2060 0.1350 瑞 典 0.1940 0.0827 芬 蘭 0.1737 0.9740 法 國 0.1592 0.1067 紐西蘭 0.1519 N/A 美 國 0.1155 0.0684 台 灣 0.0880 0.0745 韓 國 0.0769 0.0578 單位:一美元 / 瓩(度電)

資料來源:IEA

」綁架 讓低電價走向合理化如果現在就廢核 台灣也不會立即缺電沒有核電的東京,今年夏天依然燈火通明,先進國家需不需要核能,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二三%,電價之低數一數二,當戳破電力不足和核電電價低的兩個謊言後,我們應該重新省思,台灣是否需要危險的核電。

撰文‧羅弘旭

每 次碰到停建核四的訴求,台電就會威脅大家核四停建,台灣可能大缺電,沒有了核電,電力到底夠不夠用?這個答案,今夏的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福島三一一 核災之後,東京這個擁有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在失去五分之一電力供應的條件下,在每天超過攝氏三十二度的火熱七月之後,東京不僅燈火通明,還有很多額外發 電能力。

過去在日本總供電量中,核電曾經占到近三成的比率,但這個夏天過後,日本人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不那麼依賴核電,台灣呢?台灣是否需要繼續依賴核電呢?

理由一:

用電高峰仍有近二五%發電裝置閒置在核災風險與電力需求之間,官方、民間長期爭議不休,學者、政府各有論述,其中最大爭點有二:一是台灣電力是否足夠?二是核電成本是否最低?

先看台灣電力是否足夠這問題。台電在官網上清楚揭露,台灣在二○一○年的電力備用容量率高達二三.四%。

備用率二三.四%這數字代表什麼意義?這意味在台灣最熱的盛夏,家家戶戶開冷氣、吹電風扇,百貨公司、大賣場冷氣開到最強,全台灣用電量最高的正午時分,台灣仍有二三.四%,也就是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發電設備處於閒置狀態,而冬天,備用率更高達三成。

用電量最大的時間,仍有四分之一設備閒置,這種備用容量率,合理嗎?

過去為了核四計畫,台電先是主張合理的備用容量率是二五%至三○%,在反核運動壓力下,下修至二五%至二○%,民進黨執政後進行「核四計畫再評估」,台電又調降至一五%至二○%。

到底要多少備用容量率才是合理?為什麼台電可以一修再修?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超歐、趕美、贏日韓」,美國是二一%,英國是一五%,亞洲的日、韓都在一○%以下,而且台灣的備用容量率近二十年來一路走高,學者專家批評台電的高備用容量率是高估台灣經濟發展所致,未考慮產業外移、經濟成長趨緩等現實因素,明顯「虛胖」。

而 且根據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多年的追蹤研究,台灣核能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一八.一%,核能發電的裝置容量也僅有一○.七%,他認為立即把三座核電廠 全部關閉,也還有一○%到一七%的備用容量率,「台灣並無缺電的問題」,即使台電自己內部評估,計入未來幾年除役的火力發電廠,台灣到二○一五年,也只缺 電七%。

七%的電力缺口,很驚人嗎?可以看看今年夏天的東京,經過日本居民自覺地節能省電後,東京高峰用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二三%,節電,並未影響日本經濟發展,目前日本股價已回升到地震前水準,而消費者對節能省電產品需求的提升,更為節能產業帶來新商機。

理由二:

低估核電成本 除役與廢料處理是天價既然如此,台灣為什麼不放棄核能,在於我們被核能成本很便宜這個謊言所綁架。

民 進黨立委田秋堇表示,台灣核一、核二、核三廠的興建成本共列一八四○億元,核廢料處理和土地恢復利用等後端營運費用約三三五三億元,電廠除役成本約六七五 億元,但以英國Doumeay電廠為例,光是除役成本就是興建成本的七五○%;核廢料和土地恢復利用費用,更高達七二五○%。

田秋堇認為台電後端營運費用明顯低估,如果比照英國標準,台電如要提撥足額的後端營運經費,每度電費至少必須再加五到七元不等,核電並不會有特別的「價格優勢」,也就是說,核電其實並不便宜。

即 使用台電對核電的計價方式,也發現折舊攤提十五年後就零建造成本,有嚴重低估之嫌,而且並未列入建造成本的高額利息支出,更何況對環境生態、古蹟文物、核 災可能的損害與犧牲、社會對立不安的代價等等,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就認為,「台電有政府大量的政策補貼,明顯低估了社會成本」。

依照目 前的電力備載容量,台灣的確可以立即停止所有的核能,雖然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強調「電價一定會上來」,但台灣,長期以來就被扭曲的電價所綁架,台灣電價 之低,名列世界前茅,去年,台電每賣一度電,就虧○.一五元,今年上半年,每度電更是虧○.三五元,這種低廉到不符成本原則的電費,讓台灣人民無法正視核 電的風險。

日本的五十四座核子反應爐,迄今只剩下十六座在運轉,但日本經濟並未大幅倒退、生活沒有嚴重不便,從福島核災中,日本人民得出:「沒有核電,日本並不會缺電」這個答案,但日本是以數十兆日圓的代價換來這個答案。

而台灣呢?是要從日本的經驗中學到教訓?還是要等到核災真正發生,才來告訴自己:「原來,台灣也可以不需要核電。 」核電其實是很貴的!

台電根本未計算核電建造成本與除役成本,若經仔細計算,核電一度電的成本高達5元以上。

學者觀點 台電觀點

成本 5元以上 0.66元建廠 台電對核電建廠成本的計算方式至少低估了七成。龐大建廠成本的利息支出,也未計算在內。 核電廠建廠成本依「會計成本」分15年攤提,之後就不計建廠成本,使每度電的單位成本迅速下降。

除 役、拆廠 根據國外案例,除役、拆廠費用都遠高於核電廠建置成本,起碼都是建置成本的10倍以上,以核四為例,預估二兆元新台幣以上。而台電的後端營運經費不足以支 付日後除役、拆廠,致使成本被嚴重低估。 核能發電每度電提撥0.17元當作後端營運基金,目前已經有二千億元,可用作核廢料最終處置、除役拆廠、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之用。

保險 沒列入保險費用。《核子損害賠償法》修訂後,理賠金額提高到150億元,且計入天災賠償,保費會增加,電價也隨之增加。 42億元賠償金一年保費約一億元,不從核電成本中支出。但核電一年貢獻獲利800億元,計入提高後的保費,電價還是便宜。

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率領先各先進國家

國家 備用容量率(%)

台 灣 23.4

美 國 20.9

英 國 15.0

日 本 7~9

韓 國 7.2

加拿大 6.4

德 國 5.0

註:備用容量率指在用電尖峰時刻沒有用到的發電裝置比率

台灣電價之低

全 球「數一數二」 ──2010年各主要國家電價比較國家 民生用電 工業用電丹 麥 0.3655 0.1106 日 本 0.2276 0.1578 英 國 0.2060 0.1350 瑞 典 0.1940 0.0827 芬 蘭 0.1737 0.9740 法 國 0.1592 0.1067 紐西蘭 0.1519 N/A 美 國 0.1155 0.0684 台 灣 0.0880 0.0745 韓 國 0.0769 0.0578 單位:一美元 / 瓩(度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