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芒格的投資語錄(五)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4/blog-post.html
芒格的投資語錄來到第五篇,讓大家繼續吸收當中的智慧。止凡看見大家對這些語錄的重視,又證明了這裡的blog友都不貪圖短炒賺快錢的概念,而是真正追求價值投資的知識。始終,向一個90歲的價值投資高手處吸收智慧,絕對能讓我們走許多冤枉路。



41. 關於所謂「嬰兒潮(美國5、60年代出生)」的人口學現象,其影響相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來說小很多。過去的一個世紀,美國的GD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7倍。這不是嬰兒潮導致的,而是由美國資本主義的成功和技術的發展帶來的。這兩樣東西的影響太利好,嬰兒潮問題相比之下就是一個小波動。只要美國的GDP每年增長3%,就能保持社會和平。如果美國的發展停滯了,我敢保證,你們將會見證真切的代溝,不同代的人之間關係會很緊張。嬰兒潮是這種緊張的催化劑,但是根本原因還是經濟不增長。

止凡:經濟影響政治及民生,這在香港也時有發生,正因為這個原因,前一任香港特首就主力推動經濟,以為經濟好時,社會少一點怨氣,今天好像到台灣總統也有這個意思。芒格告訴我們,在美國也有這個問題,只要經濟增長不好,年青一代就會埋怨上一代(近退休的嬰兒潮)拖低經濟,上一代又會話年青一代沒有從前的他們般勤奮,又認為自己辛苦了一輩子應該得到好的社會福利及退休生活。然而,在上個世紀的7倍GDP增長之中,嬰兒潮的影響沒有我們想像中大,他教我們應該理性分析數字。


42. 實際上,每個人都會把可以量化的東西看得過重,因為他們想「發揚」自己在學校裡面學的統計技巧,於是忽略了那些雖然無法量化但是更加重要的東西。我一生都致力於避免這種錯誤,我覺得我這麼幹挺不錯的。

止凡:這是投資是科學還是藝術的問題,太多人認為投資理應是精準的數學或科學,不怕告訴大家,剛學習投資時的我也是這個概念,每每拿excel公式計算至小數後幾個位,要受研究的公司科學地通過多個標準。慢慢地累積經驗後,發現公司的高矮肥瘦根本不需要精準,藝術的部份出來了,今天憑感覺多於計算。正如芒格所言,很多東西無法量化但是更加重要,例如公司管理層誠信及表現、產品品牌等無形資產。


43. 你應該對各種學科的各種思維都有所理解,並且經常使用它們 --- 它們的全部,而不是某幾個。大部分人都熟練於使用某一個單一的模型,比如經濟學模型,去解決所有的問題。應了一句老話:「拿鎚子的木匠,看書上的字兒就覺著像釘子。」這是一種很白痴的做事方法。

止凡:太專注某方面會失去瞭解全局的機會,對投資亦然,不要單從某方面研究至過份深入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又好像第42條所言,把各方全面的模式都廣泛思考,然後建立一種感覺,這在投資上較為有效。


44. 對於我而言,把股票分成「價值股」和「成長股」就是瞎搞。這種分法可以讓基金經理們藉以誇誇其談、也可以讓分析師們給自己貼個標籤,但是在我眼中,所有靠譜的投資都是價值投資。

止凡:不少人把股票分開很多種,好像市值低於內在價值的、擁大量現金的、派高息的、有增長的云云。然而,以上所有(包括增長)都是股票的價值所在,為何不從多方面分析後歸納出一個最好的選擇,而花精神時間去把股票定義成不同的類別呢?有價值的股票或公司本身只有一共同點,就是為股東賺取最大利益,分類這些玩意意義不大吧。


45. 我這一輩子認識的所有智者,沒有不愛看書的。我和巴菲特看書之多都能嚇著你。我的孩子取笑我說我就是一本伸出兩條腿的書。

止凡:這一點我經常在這裡及跟身邊的朋友重複過數千遍,看書的重要性不用懷疑。我從少到大都被老師讚有小聰明(其實不知是否在讚),但我發現如果不看書,胸無半點墨,再聰明都只是小聰明,不能化為大智慧。相信我,多看書,不斷看,你會不斷發現自己的氣質在改變,亦會不斷進步。


46. 我們都愛大量閱讀,聰明人都這樣,但這還不夠,你還應該有一種批判接受、合理應用的態度。大部分人看書都沒有抓到正確的重點,看完了又不會學以致用。

止凡:我在這方面是有經驗的,在升大學之前曾經為補習老師,發現從前所看所學的東西都不夠實在,但當經過好好消化再需要解釋給學生,就會迫自己思考,到今天我對中學時的數理科目還十分有記億,還能融會貫通,這是學以致用的好例證。今天寫blog分享,其實也讓我獲得這方面的成果,知識看過後,由於要寫文章作分享,自然會批判一點去思考及消化,自己也得益不少。


47. 我們經常從那些上進的孩子們那兒聽到這些問題。這是個很「聰明」的問題,你對著一個有錢老頭問:「我怎麼才能成為你呢?怎麼才能迅速地成為你呢?」

止凡:這個問題,我想芒格不太想回答,「聰明」這個形容是有括號的,大家應該明白吧。


48. 我們如果要再開一家See's糖果幾乎不用花費任何資本。我們的資本太多了都快淹死我們了,所以幾乎是零成本。對於有些極度缺錢的煎餅店,增設特許經營店簡直是瘋狂的事情。我們喜歡搞直營店以便更好地控制服務品質。

止凡:特許經營店能不用太多資金之下去高速擴張,但由於邀請外來者,品質較難控制。而直營店就是一家一家用自己的資金去開,所需要的資本相對高,但品質有保證。特許經營店也好,直營店也好,都各有好壞處,芒格想指出是他們現在的現金流充足得驚人,根本不需要考慮特許經營店。


49. 做空行為是很危險的。

止凡:不借貸做多,蝕盡也是本金,賺的可以是無限大,看看資產升幅。相反,不借貸做空,賺盡的是本金,但蝕的可以是無限大。最進取一點,借貨去做空,可以有槓桿地賺多一點,但蝕起來更是威力驚人。


50. 坐在空頭位置,又看到股價遇到利好大漲,這是一件特別讓人氣憤的事情。人生苦短,遭受這種氣憤太不值當了。

止凡:在估值很低時可以買入等待,股價一跌再跌,輸極也是本金,但升起來可以賺很多。在估值過高時做空,誰知股價一升再升,泡沫可以變成超級泡沫,超級泡沫可以變成極級泡沫,輸的範圍完全沒有限制,這是做空的不利條件,為何要安置自己在這個位置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820

芒格的投資語錄(六)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8.html
又到這個芒格投資語錄系列,照舊逐條細閱及評論,望大家有所收穫之同時也多留下意見交流。



51. 世界上最鬱悶的事情之一,就是你費盡力氣發現了一個騙局(並且做空這個公司),但是眼睜睜地看著股價繼續瘋漲三倍,而且這些騙子們拿著你的錢彈冠相慶,而且你還要收到證券行的保證金追加通知。像這種鬱悶的事情你哪能去碰呢?

止凡:無論多差勁的公司,甚至如芒格所言是騙局也好,股價可以升至顛價,顛價之後再顛價也可以,選擇在不合理地高的價位做空的話,一旦股位真的再升至極不合價,這個損失可以很嚴重,心情亦會不好。在科網股時代,不少科網公司帶著幾十倍市盈率,甚至是沒有盈利可言,於是不少人因認為股價不合理而做空,但隨後其市盈率可以由幾十倍升至幾百倍,泡沫變成更大的泡沫。這些情況,不買為上,做空則是風險甚高的動作,始終股票最多跌至零,但升幅可以沒有上限的。


52. 上市的代價已經變得非常高了。一個小公司謀求上市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很多小公司正在走私有化的路子以此擺脫上市公司的繁冗負擔。

止凡:上市可以集資,用來擴充公司,爭奪市場佔有率,但上市所需要的資金一定不輕,投資銀行就是做這門生意的,你看他們多賺錢就知道。上市之後,公司突然多了很多老闆(股東們),又有很多規條要跟,所以為上市而上市絕對不是好事,好的管理層應看看上市的真正誘因為何才決定追求上市之路。


53. 公開叫價的競價方式就是設計來讓人的腦子變成一鍋粥的:由於別人也在叫價,你覺得(你的競價)得到了社會認同,你會有一種回饋傾向,會陷入一種「被剝奪超級反應綜合症」,覺得(必須想方設法阻止)你的「心頭好」離你而去……總之我的意思就是這種方式就是設計來操縱人的心理的,讓人們去做白痴的事情。

止凡:公開叫價及以暗標方式都各有好處壞處,這樣我想起銀主盤和政府賣地,作為賣方,到底希望買家們知道對方的出價較有著數,還是相反較好呢?這可能要看看博弈論的基礎。


54. 暗標競價的問題在於標的物常常被那些犯了技術錯誤的一方贏得,比如殼牌石油支付給貝利奇石油的價格是(另一方的)兩倍。在公開叫價的競標中,你就不可能比輸掉的那一方多付一倍的價錢。

止凡:這個與第53點一起看,大概可以知道芒格對兩種賣東西方法的優劣品評。


55. 我們偏愛把大量的金錢投放到那些不需要我們再做什麼其他決策的地方。

止凡:如果你手持的資金大部份都在市場進進出出,在這市場掉到那市場,那市場掉到這市場,每次買賣都需要決策一番,相信出錯令自己有巨大損失的機會應該較高。香港人很多都是靠物業投資(或自住物業升值)而致富,其中主因就是這筆大量資金都放到沒有太多動作的地方處。


56. 能理解投資的真髓也能讓你成為一個好的企業管理者,反之亦然。

止凡:這個前提是投資真髓是要好像芒格或巴菲特般,像個企業人一樣去看一個投資項目,當每次股票分析也好,物業分析也好,大家都以企業人角度看問題,投資的知識和企業人的知識其實可以互通的。


57. 有件事情很有意思:你可能擁有一家價值100億美元的公司,而這家公司可能連1億美元都借不到。但是,由於公司是上市公司,公司的大股東憑著手裡的小紙片(股票)做擔保卻能借到好幾十億美元。但是如果公司不是上市的,它可能連那些大股東能借到的20分之一的錢都借不到。

止凡:這是上市的極大好處,一直都聽過不少生意人靠投中了標書之後到銀行借錢,或拿生意訂單去借,甚至抵押物業借錢之類,銀行要放貸都有一定限制,而生意人對借貸等流動資金需求很大。而一旦公司成功上市,借貸問題可謂得到解決,同時又有集資能力。


58. 我經常見到一些並不聰明的人成功,他們甚至也並不十分勤奮。但是他們都是一些熱愛學習的「學習機器」;他們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比那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稍微多了那麼一點點智慧。夥計,如果你前面有很長的路要走的話,這可是大有裨益的啊。

止凡:一天天的進步,就算每天只是一點點而已,只要每天都進步一點點,長久下來你會發現很不一樣,這是學習的重要。


59. 不管是對於私有企業的企業主還是上市公司的股東,進行買賣時參考的標準應該是企業內在價值而不是過往成交的紀錄,這是最基本的價值概念,而且我認為永遠也不會過時。

止凡:這一點,投資人自然會明白,不過投機者又會有另外一套概念。例如,買賣六合彩,明明過去出現過的數字跟未來出現的數字沒有任何因果關係,但又會有不少人去研究過往數字出現模式,希望預測未來數字如何出現。投資人則專注買賣東西的內在價值就足夠,這東西過去的成交價意義不大。


60. 巴菲特和我不是因為成功預測了宏觀經濟並且依此下注才獲得今天的成功的。

止凡:芒格和巴菲特已經多次身體力行地證明過,什麼順勢而行之類的道理不太需要,宏觀經濟、股市氣氛,通通都不是他們考慮因素,最重要是股價及其內在價值的差別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355

芒格的投資語錄(七)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16.html
芒格的投資語錄到了第七篇,應該還有兩篇就完了,能否完全吸收芒格的內功心法就要看大家了,當然止凡會繼續盡力詮釋,希望分享得更清楚。不太明白意思的,可以回看多幾遍,更可以留言交流一下,有時blog友的留言會反過來讓我有另一番體會。


61. 提問者來自新加坡,新加坡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成績最輝煌的發展中經濟,所以這位提問者才會把15%的增長率稱作「保守」。但其實這不是「保守」,這是很狂妄的。只有新加坡來的人才敢把15%稱作「保守」。

止凡:平均年回報達15%,而保持40年的話,總回報超過260倍,請記著這樣的數字,從此你未必會說15%是小數目,相反,又不會貪圖短期上落的股市波幅,哪怕是升了一半或一兩倍,相對穩當的投資而能賺到260倍還是很渺小吧,不是嗎?


62. 我不會花太多時間追悔過去,一旦吸取了教訓,我就不會再陷在裏面了。

止凡: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有了足夠的教訓之後就可以再上路,理性地想想就會明白,追悔太多其實作用不大,只是感性的行為,對事情沒多大幫助。


63. 如果你從我們的投資決策裏剔除掉最好的那15個,我們的表現就顯得非常平庸了。(遊戲的重點)不是非常多的動作而是非常大的耐心。你要堅守你的原則,當機會出現的時候,就大力出擊。

止凡:這好像80/20法則一樣,就算在巴郡的投資組合亦然,最高回報的小部份投資項目賺取了大部份的回報,可能大家亦會發現自己的投資組合亦會出現這樣的模式,如何好好利用這個現象幫助優化投資組合,是很好的思考題。


64. 我們會把一些決策議題扔進名字叫做「太難了」的檔案櫃,然後去看其他的議題。

止凡:這是芒格及巴菲特一直相信的理念,投資要有好回報,根本不用解決艱深的難題,只要保持不犯錯,解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簡單問題就行,對自己太難的問題,不解決也罷。


65. 如果想提高你的認知能力,忘記過去犯過的錯誤是堅決不行的。

止凡:錯誤不要緊,最重要是能從錯誤中學習,自然能成為經驗,對日後事情就會多了認知能力,這是常識。


66. 30年代的時候,靠房產抵押得到的貸款可以比房子的售價更多。這大概就是現在私募股權領域的情形。

止凡:這個我可不知道,原來不止七成按揭,不止九成按揭,甚至不止十成按揭,是超越十成的按揭,這樣的運作模式,銀行風險高了,生活在這樣的借貸世界一定很有趣吧。


67. 模仿一大堆人意味著接近他們的平均水準。

止凡:這是大部份基金經理每天所做的事情,大市追買什麼,大市沽售什麼,他們就做同樣的事,就算連大部份散戶亦做這樣的事,這是模仿大市的行為。試問,大堆人在做什麼,你在模仿著,你又怎能不是平均的一部份呢?


68. 生命中的很多機遇都只會持續一小段時間,它們持續是因為(別人)暫時不便(攫取它)……對於我們每個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所以你最好隨時預備好行動並且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止凡:投資也好,工作也好,甚至日常生活也好,常聽見有經驗之談話機會一閃即逝,如何把握呢?必須平日準備十足,有充足實力在機會來到時出擊,打出「全壘打」來。然而,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要有充足的準備,才能分辨機會的存在,很多人看不見機會,原來他們未有能力分辨機會。因此,有能力的人有更多的機會,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懂得機會。


69. 有巨額佣金的地方常常就有騙局。

止凡:一個我經常會問的問題,某某基金經理及經紀在賺什麼,他會否真心為我跑回報呢?他的收入是否跟我的回報掛鈎呢?通常我所得到的答案都是他們只為了賺佣金,我回報多少也好,他們的佣金都袋袋平安。為了巨額佣金,設計騙局也會有人做。


70. 承認自己不懂某樣東西意味著智慧的曙光即將來臨。

止凡:在工作上也見過不少人,對什麼事情都話懂,什麼新事物都話了解過,問題是他們的知識遠未能懂或了解他們所指的事情。如果謙虛承認自己不懂,就有學習新事物的機會。這是杯子水滿的道理,要能倒水入杯子,杯子必須有空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31

芒格的投資語錄(八)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3.html
不知大家是否認同,止凡真心覺得這樣加入註釋的方式令我進步不少,深入地吸收了芒格的智慧,就算blog友能否進步也好,至少我作為編者真的賺盡了。芒格投資語錄來到第八集,讓我們繼續積極地從語錄中找尋智慧。



71. 即使你不喜歡現實,也要承認現實。其實越是你不喜歡,你越應該承認現實。

止凡:這是從少到大的事實,現實永遠都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因為不喜歡就選擇不承認現實,只會耽誤改正的時間。


72. 我們努力做到通過牢記常識而不是通過知曉尖端知識賺錢。

止凡:這又是不少人的迷思,認為要在市場賺錢,必須知道人家不知道的,了解人家不了解的,總之越是知道罕有的消息或知識就越能賺錢,但實情是賺錢只需要常識,很強的常識,足以令你賺很多錢。


73. 長期而言,一個公司股票的盈利很難比這個公司的盈利多。如果公司每年賺6%持續40年,你最後的年化回報也就是6%左右,即使你買的時候股票有很大的折扣。但反過來如果公司每年資產收益率達18%並且持續二三十年,即使你買的時候看起來很貴,他還是會給你帶來驚喜。

止凡:從做生意的角度去看股票,股票是反映一家公司的表現,從長線來看,股市盈利都會不多不少地反映著公司的盈利能力。短線炒賣者可以幻想透過買賣來賺錢,跟其他人玩一個「零和遊戲」,你賺我蝕、你蝕我賺地投機著。但如果你買股票是希望分享公司的盈利時,你要分析的就是該公司的盈利能力,最終這會是你所買入的股票回報。巴菲特及芒格所選的公司都是長途馬,是長遠保持很好盈利能力的公司。


74. 就像工人必須瞭解自己工具的局限性,用腦子吃飯的人也要知道自己腦子的局限性。

止凡:嚴格來看,腦子是我們的工具之一,我們要了解這個工具才能發揮到最好。芒格很喜歡研究思考的盲點,包括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或了解人們的慣性行為,深深了解腦子的局限性,自然能精準地下決定。


75. 許多市場最終會形成兩到三個大競爭者 ---- 或者五到六個。其中有些市場裏壓根兒沒有人能賺到什麼錢。有些市場裏每個競爭者都做得不錯。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研究,為什麼有些市場裏競爭比較理性,股東們獲得的回報都不錯,而有些市場裏的競爭則讓股東血本無歸。我們舉航空公司的例子來說吧,咱們現在坐在這裏,可以想到航空公司們為世界作出的各種貢獻 --- 安全的旅行、更好的體驗、能夠隨時飛向你的愛人,等等。但是,這個行業自從萊特兄弟的時代以來,給股東們回報的利潤是負的,而且是一個巨大的負數。這個市場裏的競爭是如此激烈,以至於一旦放開監管,航空公司們就開始(大降價)來損害股東們的權益。然而,在另外一些行業裏,比如麥片行業,幾乎所有的競爭者都混得挺舒服。如果你是一家中型的麥片生產商,你大概能有15%的資產回報率。如果你的本事特別好,甚至能達到40%。但是為什麼麥片這麼掙錢呢?在我看來他們整天搞各種瘋狂的行銷、推廣、優惠券來激烈競爭,竟然還這麼掙錢。我不是很明白。顯然,品牌效應的因素是麥片行業有而航空行業沒有的。這可能是個主要因素。或者麥片生產商們有共識,認為誰都不可以那麼瘋狂地競爭——因為如果有一個二楞子視市場佔有率如命根,比如說如果我是家樂氏的老闆然後我決定要搶佔60%的市場佔有率,我想我可以把這個市場的大部分利潤都給弄沒了。這個過程中我可能會把家樂氏給毀掉。但是我想我還是可以做到(佔據市場以及消滅行業利潤)。你應該有信心去顛覆那些比你資深的人,條件是他們的認知被動機導致的偏見蒙蔽了、或者被類似的心理因素明顯影響了。但是在另外一些情況下,你應該認識到你也許沒有什麼新意可想——你最好的選擇就是相信這些領域中的專家。

止凡:在分析公司時,其競爭對手及整個行業市場都要看,很多時,我們會發現每個不同的市場會有不同的結果,雖然全部也是自由市場,但可能是因為所出售的商品或服務有根本性的分別及特性,令不同市場的賺錢效率有很大分別。所以作為投資者,可能你會像芒格一樣發現其問題,但不知道原因何在,你可以做的就是避開血肉模糊的市場,投資一些勝負分明的市場,又或者投資到一些每家公司都很容易賺錢的市場內,這是合理可取的做法。我也在心中有一些行業是沒多大興趣去研究的,感覺上是這類市場是血戰場地,公司們不大可能有很好的長期盈利,不如另找更合理的投資對象。


76. 我們發現那些在生意中優勝的「系統」往往有些變數被近乎荒謬地最大化或者最小化——比如Costco的打折倉儲店。

止凡:優勝的企業系統絕對有其特別,當大家分析公司的年報到達一定多數量之後,能夠歸納出一些令公司有特別優勝之處,可能是貨存周轉率,或是毛利率,又可能是超低成本率之類,這些都是芒格口中所說的變數。


77. 有些情況比坐擁大量現金無處可投更糟糕。我還記得當年缺錢的情景——我可不想回到那個時候。

止凡:「錢太多」與「錢太少」都是問題,「錢太多」的問題是有很多錢但不能找到足夠多吸引的投資機會,而「錢太少」的問題就是發現到很多投資機會但沒有足夠資金作出投資,大家最不想面對哪個問題呢?


78. 如果你(在發出指令和訴求的時候)總是告訴他們你的原因,他們就會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圖,並且覺得你的想法更重要,他們也就更願意聽你的。

止凡:這不是太多人能夠做到的東西,即有效溝通,不能好好解釋你想要一樣東西的背後原因,由如一個不懂說話的小朋友每次肚餓或拉屎時都只會大哭,要旁人謎想他到底想什麼。


79. 量入而出、時刻攢錢、把錢放到可以延期交稅的帳戶裏。時間長了,你就會攢出一筆財富了。這完全不需要動什麼腦子。

止凡:有時發展出了節儉的習慣,富人的花錢方法(把錢用到有回報的東西上),久而久之就自然有多餘錢走出來,不需要刻意,有時結果是你想像不到的。


80. 我儘量遠離那些不懂裝懂的人。

止凡:我也在這裡寫過不少這種感覺。不懂裝懂,一來,這些人會限制了進步機會,兩來,通常這類人都難以相處。如非必要,跟這類人來往,可免則免,以免拖累自己的進步機會及影響心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12

芒格的投資語錄(九)[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9.html
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個個投資語錄的討論,終於來到最後一篇了,總共90個芒格投資語錄,止凡每一條都加入了個人的理解,希望日後有多些人也分享這些知識吧。



81. 我覺得先好好掌握別人已經整理好的知識才是靠譜的學習方法。我不認可那種閉門造車自己鼓搗出結果的方法。沒人能那麼聰明。

止凡:閉門造車就能搞出好結果,這實在不太可能,就算在高尚學府中的學者們所創造的頂尖學術研究也需要與外界溝通,何況投資所追求的都不是這麼頂尖的理論。還是按步就班,合理地掌握已有的知識,這方法絕對可以變得很聰明。


82. 我有個熟人,他們家旁邊那個房子看起來很不起眼的,但是竟然賣了1700萬美元。房市價格有很極端的泡沫。

止凡:我都不知道這個情況是發生於什麼時候,可能是在說2007年的美國樓市。以今時今日香港的樓市來看,樓價高的現象,不算太難理解吧。


83. 經驗告訴我們,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如果你有足夠的準備並且適時、果斷、有魄力地做一些簡單而合理的事情,就能奇跡般地讓你致富。偶爾出現的這種機會往往賜予那些時刻準備著、一直搜尋著、並且願意分析複雜事物的人。當機會出現的時候,你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使用你平時謹慎耐心攢下來的彈藥、大手下注在那些勝算極大的賭局上。

止凡:曾經說過,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以及有準備的人才會看見機會。芒格還告訴我們,平時喜歡分析複雜事物,儲蓄定子彈,耐心等待機會,合理地在贏面大的賭局中下重注,這是可取的做法。


84. 現在這個時代是以往的資本主義中沒見過的。與以往相比,我們有史上最多的知識份子投身在炒賣股票和投機倒把上。許多我所見到的事情讓我聯想起索多瑪和蛾摩拉(墮落罪惡之城)。自私、妒忌、還有各種山寨貨。以前也有過這些事情,它們導致了可怕的後果。

止凡:的確如此,美國也好,香港也好,大學內成績最好的一群尖子都走去做ibanker,在金融大機構做十年八載就賺夠退休,如果宏觀一點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現象。


85. 我們的投資風格被稱作焦點投資,意在持有十隻股票、而不是一百個或者四百個。好投資不好找,所以應該集中在那些少數幾個好的上,這對於我是很顯而易見的事情。但是投資界98%的人都不這麼想。這對我們倒是挺好的。

止凡:巴郡好像一支基金公司,但又不像基金公司一般投資幾百支股票,跟巴菲特的理念相似,集中精力看實十數支股票,這樣得來的回報比其他基金公司不知好多百倍。


86. 如果你腦子裏只有一個念頭的話那是非常危險的。

止凡:工作多年,已經被老闆們訓練有素,從來都不可能只想一個解決方案。投資也好,處事也好,總要多想幾個可能性,多想幾個念頭,才能應付風險。


87. 和巴菲特一樣,我有很強的致富欲望。不是因為我喜歡法拉利什麼的,而是我喜歡獨立。我極度渴望獨立。

止凡:致富能令你獨立,這是財務自由的概念。在資本主義市場,富人利用金錢可以控制及支配窮人的生活,手停口停是一個受控制的概念,財務自由後自然令你獨立,隨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88. 每一個有工程師思維的人看到會計準則都會想吐。

止凡:可能我是少數帶著工程師思維去了解會計準則而不會想吐的人,但也算明白芒格的意思。芒格的意思應該是工程師所追求的都是有根有據的法則,習慣按步驟作出精準計算。但會計學則不同,往往希望達至一些目的而產生一些準則出來,單單是「折舊」這個概念已經足夠令工程師不能想像,為何要每年作出一個抽象的撇帳,「出色」的會計師又可以按要求玩弄數字遊戲作出會計報表,這都令工程師思維的人難以理解。


89. 你只有學會了如何學習才能進步。

止凡:這條跟第35條重複了,又一次證明這種學習方法有效,因為我再看到這條投資語錄時立即記得以前有看過,上心了。


90. 多談談你的失敗歷程、少吹噓你的成功經歷,這樣對你好。

止凡:我也在學習之中,以平常心看待成功,對失敗經驗則要嚴謹看待,這是令自己進步的一個好態度。


既然芒格的投資語錄有這樣好的學習效果,相信其他的大師一樣不會差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讓我想想還有什麼有價值的名人語錄,心中已經浮現出不少人物了,大家也可以想想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694

查理·芒格的投資建議(上)(很值得拜讀的文章) 證券市場紅週刊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0121138
性格、耐心和求知慾的重要性
  (成功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擁有良好的)性格
——大多數人總是按捺不住,或者總是擔心過度。成功意味著你要非常有耐心,然而又能夠在你知道該採取行動時主動出擊。你吸取教訓的來源越廣泛,而不是僅僅從你自己的糟糕經驗中吸取教訓,你就能變得越好。
  我想說說怎樣才能培養那種毫不焦躁地持有股票的性情。光靠性格是不行的,你需要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擁有大量的求知慾望。
  你必須有濃厚的興趣去弄明白正在發生的事情背後的原因。如果你能夠長期保持這種心態,你關注現實的能力將會逐漸得到提高。如果你沒有這種心態,那麼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也注定會失敗。
集中投資
  我們的投資風格有一個名稱——集中投資,這意味著我們投資的公司有10家,而不是100家或者400家。
  我們的遊戲是——當好項目出現時,我們必須能夠認出來,因為好項目並不會經常出現,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
  好的投資項目很難得,所以要把錢集中投在少數幾個項目上,這在我看來是很好的主意。投資界有98%的人並不這麼想,而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那麼做的,這給我們(也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處。
  好玩的是,絕大多數大型投資機構的想法不是這樣的。他們聘請了許多人,比較默克製藥公司和輝瑞製藥公司到底哪個價值高,分析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每隻成份股,以為他們能夠打敗市場。你這樣做是無法打敗市場的。
我們的投資規矩是等待好球的出現。
  如果我有機會進入某個企業工作,而那裡的人用各種指數標準來衡量我,逼我把錢都投出去,聚集在周圍監視我,那麼我會討厭這家企業,我會有戴上腳鐐手銬的感覺。
  很少有人借鑑我們的方法。採用集中投資策略的公司略有增加,但真正增加的是無限制使用投資顧問來建議資產如何配置、分析評估其他顧問等等做法。也許有2%的人會走進我們的陣營,剩下98%的人將會信奉他們聽來的道理(比如說市場是完全有效的)。
錯誤的投資課程
  Beta係數、現代組合投資理論等等——這些在我看來都沒什麼道理。我們想要做到的是用低廉的價格,甚至是合理的價格,來購買那些擁有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
  大學教授怎麼可以散播這種無稽之談(股價波動是衡量風險的尺度)呢?幾十年來,我一直都在等待這種胡言亂語結束。現在這樣亂講的人少了一些,但還是有。
  沃倫曾經對我說:「我對學術界的總體看法可能是錯的(把它看得這麼糟糕),因為那些跟我打交道的人都有一套瘋狂的理論。」
坐等投資法
  如果你因為一樣東西的價值被低估而購買了它,那麼當它的價格上漲到你預期的水平時就必須考慮把它賣掉。那很難。但是,如果你能購買幾個偉大的公司,那麼你就可以安坐下來啦,那是很好的事情。
  我們偏向於把大量的錢投在我們不用再另作決策的地方。
優秀企業是什麼?
  有這麼兩類企業:第一類每年賺12%,你到年底可以把利潤拿走。第二類每年賺12%,但所有多餘的現金必須進行再投資——它總是沒有分紅。這讓我想起了那個賣建築設備的傢伙——他望著那些從購買新設備的客戶手裡吃進的二手機器,並說:「我所有的利潤都在那裡了,在院子裡生鏽。」我們討厭那種企業。
喜詩糖果:優秀企業的個案研究
  如果喜詩糖果(在我們收購它的時候)再多要10萬美元(巴菲特插口說:「1萬美元」),沃倫和我就會走開——我們那時就是那麼蠢。
  伊拉·馬歇爾說你們這兩個傢伙瘋啦——有些東西值得你們花錢買的呀,比如說優質的企業和優質的人,你們低估了優質的價值啦。我們聽進了他的批評,改變了我們的想法。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好的教訓:要有能力建設性地接受批評,從批評中吸取教訓。如果你間接地吸取我們從喜詩糖果學到的教訓,那麼你將會說,伯克希爾是建立在建設性的批評之上的。
錯誤
  伯克希爾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是坐失良機的錯誤。我們看到了許多好機會,卻沒有採取行動。這些是巨大的錯誤——我們為此損失了幾十億美元。到現在還在不斷地犯這樣的錯誤。我們正在改善這個缺陷,但還沒有完全擺脫它。
  這樣的錯誤可以分為兩類:1,什麼也不做,沃倫稱之為「吮吸我的大拇指」;2,有些股票本來應該買很多,但是只買了一點。
  在差點犯下沒有購買喜詩糖果的大錯之後,我們有很多次犯了相同的錯誤,很顯然,我們吸取教訓很慢。這些機會成本並沒有反映在財務報表上,但卻讓我們失去了幾十億美元。
  由於坐失良機的錯誤(是無形的),絕大多數人並不會注意到它們。我們會主動說出我們犯下哪些坐失良機的錯誤——就像我們剛才所做的那樣(剛剛在討論的是,他們因為沃爾瑪的股價上漲了一點點而沒有買進,結果犯下了少賺100億美元的錯誤)。
當股價下跌時買進
  過去幾十年來,我們經常這麼做:如果某家我們喜歡的企業的股票下跌,我們會買進更多。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情況,你意識到你錯了,那麼就退出好了。但如果你從自己的判斷中發展出了正確的自信,那麼就趁價格便宜多買一些吧。
誘人的機會總是轉瞬即逝的。
  真正好的投資機會不會經常有,也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所以你必須做好行動的準備,要有隨時行動的思想準備。
小投資者的機會
  如果你今天只有很少的資本,年紀尚輕,那麼你的機會比我年輕時要少一些。當年我們剛走出大蕭條,當時人們認為資本主義很糟糕。
  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許多弊端,當時有個笑話是這樣的,一個傢伙說:「我買股票是為了晚年,這種方法很靈驗——不到6個月,我就覺得自己像個老頭了!」
  你遇到的困難更大,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沒辦法做得好——只是需要更多時間而已。但那有什麼關係呢,你能活得更長久啊。
  如果我是你,我就會買些很小的股票,尋找一些罕見的錯誤定價的機會,但這類機會的確是很少。
股票賣空
  賣空股票,卻又看到股價因為某些因素而上漲,是很苦惱的事情。你在生活中不應該去做這麼苦惱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15

查理·芒格的投資法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59

本文作者為金融博客A wealth of Common Sense博主、基金經理 Ben Carlson。華爾街見聞翻譯整理。

“如果你善於破除你自己的錯誤想法,那是一個巨大的天賦。”--- 查理·芒格。

股神巴菲特在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之前曾有自己的投資公司,並且成績不凡。其實,巴菲特的合作夥伴查理·芒格也曾有過自己的投資公司。以下是他的基金從成立到結束期間相對於道指和標普500的表現。

Munger

總體來看,這支基金表現出眾。但1973-1974年的熊市期間,道指下跌33%,這支基金卻下跌53%. 美國財經作家Janet Lowe在她的書中(《Damn Right: Behind the Scenes with Berkshire Hathaway Billionaire Charlie Munger》)提到,查理芒格是這麽看待他在1973-1974年的表現。

“我經歷過好幾段表現不佳的時期。如果你活的時間夠長,你總會有表現不好的時期。”

芒格的這支基金的波動水平(Volatility)幾乎是市場整體波動水平的一倍。 如果基金表現好的話,波動性過大有關系麽? 查理·芒格是這麽看的:

企業財務中過分強調波動性, 這一做法在我看來豪無道理。只要賺錢的概率比較大,並且我們沒有押上公司的全部身家,我們並不介意波動性。我們在意的是,賺錢比虧錢的概率大。

投資行業很多人都自稱他們的投資策略,是唯一的成功之路。芒格其實是為數不多的有資格說這個話的人。不過,他認為,每一個投資者都需要找到符合他們自己個性的投資策略。

“每個人投資時都需要考慮自己的心理特點。如果你承受不了虧損, 你也許需要選擇更為保守的投資策略。每個人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個性和天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我不認為有哪個投資策略可以放之四海皆真理。”

金融市場沒有簡單的答案。永遠也不會有一種能夠適合每個人的投資技巧。投資者必須願意嘗試任何投資策略。

投資是一個艱苦的工作。這對於想跑贏市場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這並非不可能,但並不容易。芒格對於投資者是否應該買指數基金是這樣看的:

“你是否應該買指數基金能?這取決於你的投資回報是否會高於平均水平。或者你是否你能找到投資結果比平均水平好很多的管理者。”

不論投資者策略如何,芒格認為,長期投資、減少操作有巨大優勢。

“如果你做做幾筆很棒的投資、並且不用太多操作,這樣的情況對投資者來說非常有利。你聽的廢話更少。如果投資結果卻是不錯,你還能省些稅。”

芒格還提到,好的投資者必須花大量的時間閱讀:

“我想,你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投資者,如果你不廣泛閱讀的話。”

最後,芒格喜歡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建立一個長期的體系和流程。有這套體系,他自己和巴菲特都不需要花太多精力用於日常監督。

“伯克希爾的資產配置非常合理,不需要總部在日常給予不斷的支持。”

以上這些,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10

芒格的35條箴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84

巴菲特,芒格,Warren Buffett, Charlie Munger

上大學時輟學、做過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的氣象學家、念過哈佛法學院,但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豐富的人生經歷中最為人稱道的還是結識“股神”巴菲特。

31歲那年,芒格遇到一個比自己年輕六歲的小夥子。那個姓巴菲特的年輕人說服他幹起了投資,一幹就是將近六十年。本月《福布斯》數據顯示,作為巴菲特的左右手,芒格的個人資產凈值估計高達13億美元。

將近一個甲子都在投資領域摸爬滾打,芒格自然有不少心得體會。雖然他三十多年來很少出席公開活動,但即使是少有的講話也有不少閃光之處。以下是近幾年芒格講話或是透過媒體報道表達的個人看法,它們不僅會給投資者以啟發,也是這位九旬老人處世觀的睿智閃現。

1、別自憐,因為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2007年5月在南加州大學法學院開學講話中,芒格說:

“總體而言,嫉妒、怨恨、複仇和自憐都是一些危險的想法。自憐很接近於偏執,而偏執是最難以改變的一種思維類型。我們不應該任由自憐自艾的情緒出現……自憐不會讓形勢好轉。”

2、不斷學習的人現實生活中也會持續進步

同樣來自上述講話,芒格說:

“我不斷發現,那些出人頭地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的,有時甚至不是最勤奮的,可他們如同學習的機器。他們每晚上床睡覺時已經比當天起床時更聰明了些。這麽做是有幫助的。當你給自己設定了長遠的目標時,這種做法的幫助就特別大。”

3、有時不得不接受現實,一力承擔

2010年芒格在密歇根大學講話時這樣表示:

“如果有人說‘我的生活比過去更難熬了’,一味資助他們是危險的做法。有些時候,你不得不告訴對方‘咬牙接受吧,自己來承擔,接受現實自己處理。’”

4、人生會有一些不公的、可怕的打擊,要積極地利用它們

在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中,芒格說:

“當然,人生會有可怕的打擊、糟糕的打擊、不公的打擊。這都不要緊。有些人能恢複過來,有些不能。我覺得,(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的態度最可取。他認為,一切生命中錯失的機會都是一個表現良好的機會,每個錯失的機會都是學習的機會,我們的任務不是要沈湎於自憐中,而是以積極的方式利用可怕的打擊。那是很棒的想法。”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今年9月,芒格在一家小型出版公司Daily Journal Corp.的年會上提到了中國儒家的名言:

“孔子有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亞里士多德和蘇格拉底也說過類似意思的話,真正地了解是要懂得自己有多無知。這是一種可以傳授或者習得的技藝嗎?如果你足夠了解結果帶來什麽風險,那可能你就懂得。

有些人特別擅長了解個人知識的局限,因為他們不得不了解。想象下有位走鋼絲的職業表演者工作了20年,好好地活了下來。假如他不了解自己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就不可能活下來。他努力工作是因為他知道,如果出了錯就會喪命。能生存下來的人都知道,了解什麽是自己不知道的比頭腦聰明更重要。”

6、如果一個人既懶又不可靠,這人擅長什麽都不重要

在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中,芒格這樣自問自答:

“你應該避免什麽?答案很簡單:懶惰和不可靠。如果你不可靠,你有多少財富都無關緊要了,反正很快會遇到麻煩的。做事真心誠意地投入,這應該自然而然成為你的行為準則。你應該別讓自己變得懶惰和不可靠。”

7、大慈善組織都有很蠢的一面

在上述密歇根大學講話期間,芒格說:

“我見過那些大慈善機構很荒唐愚蠢的一面,包括世界銀行也是。我確實對建立像好市多(Costco)那種有資本主義特征的企業更有信心。”

8、別太透支,那種情況連莫紮特也沒法應付

在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中,芒格以莫紮特那樣的音樂天才舉例:

“當然,我們都會受到影響的是自我滿足的偏好。可以用‘真實的小我’來指代想行動的主體。比如,為什麽‘真實的小我’不透支我的收入?曾經有一位舉世聞名的作曲家,他生平多數時候都過得極為悲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總在透支個人收入。那人就是莫紮特。假如莫紮特都無法應付這種偏執的行為,我覺得你也不應該嘗試。”

9、要避免意識形態太強,因為那會毀了人的思想

同樣來自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芒格提到了意識形態問題:

“另一個我覺得應該避免的是極強的意識形態,因為那會充斥人的思想……年輕時容易忠誠於意識形態,當你宣告自己是忠實的成員時,就開始宣講正統的意識形態。你所做的是反複強行灌輸那種意識形態,你是在漸漸地毀掉自己的思想。”

10、保持簡單

2008年Wesco Financial公司的年會上,該司董事長芒格表示:

“要避免麻煩,最了不起的一種方法就是保持簡單。當你把事情弄得很龐雜時,系統往往就會失控。”

11、樂觀的財會核算99%都會出問題

在上述密歇根大學講話期間,芒格說:

“威脅人類文明的麻煩里面,有99%都源於樂觀的財會計算。那些財務人員希望追求純粹的數學方式,只想關註太過悲觀的財會核算結果,卻導致財會核算太過樂觀。這真是瘋狂的行為。99%的問題都源自過於樂觀。因此,我們應該建一個財會核算方式更保守的系統。”

12、對資產,需要比對負債更多的審核

上述Wesco Financial公司的年會期間,芒格說:

“負債100%都是好的,一直都是。資產倒是必須擔心的。”

13、誰要是高高在上的商界驕子,誰就該擔起付出高於回報的道德責任

同樣來自芒格在Wesco Financial公司的年會講話:

“誰要是得到了命運眷顧,誰索取的就應該比付出的少得多……我認為,當你在美國商界高高在上的時候,你就擔起了付出高於回報的道德責任,付出與回報不會成正比,實際上回報沒有付出的多。”

14、只有那些願意任何時候離開公司的人,才應掌握公司的高層職位

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公司1995年年會期間,芒格說:

“根本不願隨時離開公司的人不適合任職……我認為,對企業獨裁,應該多做些測試。不願隨時離職的人是否真適合做出艱難的抉擇?我的答案是不適合。”

15、“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對策”不會奏效

2006年6月26日,芒格在斯坦福大學講話時提到:

“‘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對策’不會奏效。每種文化彼此都不相同。適合私立醫療機構Mayo Clinic的文化不同於適合好萊塢制片廠的文化。不可能在所有的場合都用一個模子出來的解決方法。”

16、很多成功的機構都不會管得更嚴,反而管得沒那麽多

上述Wesco Financial公司的年會期間,芒格說:

“很多人認為,只要制定多些流程、多些規定,比如反複檢查等等做法,就能創造更好的成果。伯克希爾實際上沒有任何過程,除非審查對象主動給我們壓力,否則我們幾乎不會進行任何內審。我們只是試圖在一種無間的網絡中經營,賦予這個網絡應有的信任,關心其中我們信任的人。”

17、應有的信任最重要

還是上述Wesco Financial公司的年會上,芒格說:

“人類文明進化的最高形式是以應有的信任編織的無間網絡……你一生希望的也就是一種這樣的無間網絡。假如你的婚姻協議有47頁那麽多,我建議你還是別結婚了。”

18、偉大的投資需要遲來的滿足感

今年9月,芒格在洛杉磯講話時說:

“等待對投資者有幫助,很多人只是等不起。如果你沒有那種滿足感遲一些到來的基因,就得付出很大努力克服自己的不滿。”

19、想變富有是為了能獨立

巴菲特的傳記《巴菲特: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Buffett: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一書提到,芒格曾說:

“像巴菲特一樣,我也對致富滿懷激情,到不是因為我想買一輛法拉利,而是想要獨立。我渴望獨立。”

20、獲得智慧是一種道德責任

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中,芒格說道:

“獲得智慧是種道德責任。它不僅僅是你用來提高生活質量的東西。這種看法會推斷出一個很重要的結論,那就是,人終其一生都要學習。如果沒有畢生學習,就不會有優異的表現,基於個人所知就只能幾乎原地踏步,學到的東西會讓你取得進步。”

21、學校不是必要前提

2012年2月《福布斯》的文章介紹,芒格說:

“到今天為止,我從未在任何地方上過什麽化學、經濟學、心理學和商科的課。”

22、芒格學習的方式是閱讀,不是上學

據《查理·芒格傳》(Damn Right!: Behind the Scenes with Berkshire Hathaway Billionaire Charlie Munger)書中所寫,芒格說過:

“我不是在教室里和學富五車的人相遇的,而是在書本上,那樣自然。我不記得第一次讀到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作品是在什麽時候,托馬斯·傑弗遜的書是7、8歲的時候在床上讀的。我家人都喜歡那類書,通過紀律、知識和自控獲得成功。”

23、應該賦予CEO無需經全體董事審核獨自做決策的權力

同樣來自以上2006年6月的斯坦福大學講話,芒格說:

“如果身處複雜的環境,公司有位優秀的CEO,你會希望他在處理外部事務時有發言權…… 你能想象巴菲特和別人說‘抱歉,我必須回去和公司的董事商量’嗎?我的意思是,回到公司,他肯定必須同董事們商量,可他能預料到董事會怎麽說,大家都知道他說的話就是管理指示。”

24、作為投資者,即使是本傑明·格雷厄姆也有很多東西必須得學

同樣是今年9月Daily Journal Corp.的年會上,芒格說:

“我不喜歡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遵循的那套他的做法。必須理解巴菲特,他在那麽年輕的年紀發現了格雷厄姆,然後就以此人為目標努力。格雷厄姆的觀點改變了巴菲特的一生,他早年大多在近距離崇拜格雷厄姆。

可我不得不指出,作為投資者,即使是本傑明·格雷厄姆也有很多東西必須得學。他對估值企業的看法全都來自大蕭條幾乎毀掉他的方式。他總是有點害怕市場的能力,所以余生都是在這種恐懼中度過,而且他的一切方法都是為了控制市場。”

25、美國政府其實應該在金融危機期間給予更大規模的救助

同樣在上述密歇根大學討論時,芒格說

金融危機“用夠多的不幸和幹擾打擊了經濟,摧毀貨幣,天知道會發生什麽。所以我覺得,一旦碰到那樣的麻煩,就不應拿出一些小打小鬧的救助,當時應該考慮更大規模的救助。”

26、個人財富應該回饋社會

《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錄》(Poor Charlie's Almanack: The Wit and Wisdom of Charlie T. Munger)一書寫道,芒格說過:

“那些很幸運的人有回饋的責任。不論是像我這樣一直給予很多,還是像巴菲特那樣起初給予得少後來(去世時)很多,這都只是個人偏好的問題。”

27、對於機構和散戶迅速交易衍生品與股票的看法

今年9月Daily Journal Corp.的年會期間,芒格說,

“這種做法是屠殺無辜者,它讓那些在拉斯維加斯做博彩生意的人看起來都成了好人。”

28、對華爾街的看法

2010年5月《福布斯》的一篇報道提到,芒格說:

“華爾街的財富和政治權力都太多了。”

29、演講結尾的建議

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中,芒格在結尾說:

“我要像個追求真相的老年勇士那樣,用《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里的一句話來結尾:‘我把自己的劍留給配得上它的人。’”

30、對全球變暖的看法

2009年接受CNBC采訪時,芒格說:

“我們對全球變暖的討論是混亂的。而混亂可能導致極大的痛苦。只要花足夠的時間和資金就能解決海平面上升。我認為它根本算不上人類的浩劫。把它視為浩劫是在煽風點火,制造新聞。”

31、對買黃金的看法

2012年接受CNBC采訪時,芒格說:

“我覺得,要是在1939年住在維也納的猶太家庭,黃金是個了不起的東西,它能縫進你的衣服里去。可我覺得文明人不會買黃金。”

32、對比特幣的看法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今年5月芒格這樣說過:

“我認為它是老鼠藥。”

33、對銀行家的看法

2013年5月接受CNBC采訪時,芒格說:

“我認為,不要相信銀行家可以自控。他們像吸海洛因的癮君子。”

34、對整個投行的看法

同樣來自2010年5月的《福布斯》報道,芒格提到:

“投資管理比投行更光榮。”

35、對後人會認為他是怎樣的人

今年5月接受CNBC采訪時,芒格這樣說:

可能在後人記憶里,我是個聰明的家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58

查理.芒格的投資檢查清單: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金石楊天南

來源: http://xueqiu.com/1175857472/35478863

查理.芒格的投資檢查清單: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2015-01-19查理芒格VC/PE/MA金融圈

投資和決策檢查清單

風險:所有投資評估應該從測量風險(尤其是信用的風險)開始

測算合適的安全邊際;
避免和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人交往;
堅持為預定的風險要求合適的補償;
永遠記住通貨膨脹和利率的風險;
避免犯下大錯;
避免資本金持續虧損。

獨立:“惟有在童話中,皇帝才會被告知自己沒穿衣服”

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需要獨立思考;
記住,你是對是錯,並不取決於別人同意你還是反對你----唯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
隨大流只會讓你往平均值靠近(只能獲得中等的業績);

準備:“唯一的獲勝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並希望擁有一點洞察力。”

通過廣泛的閱讀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終生自學者;
培養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聰明一點點;
比求勝的意願更重要的是做好準備的意願;
熟練地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
如果你想要變得聰明,你必須不停地追問的問題是“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

謙虛: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只在自己明確界定的能力圈內行事;
辨認和核查否定性的證據;
抵制追求虛假的精確和錯誤的確定性的欲望;
最重要的是,別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重要被自己愚弄的人。

嚴格分析:使用科學方法和有效的檢驗清單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疏忽

區分價值和價格、過程和行動、財富和規模;
記住淺顯的好過掌握深奧的;
成為一名商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宏觀經濟或者證券分析家;
考慮總體的風險和效益,永遠關註潛在的二階效應和更高層次的影響;
要朝前想、往後看----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配置:正確地配置資本是投資者最重要的工作

記住,最好的用途總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來的(機會成本);
好主意特別少----當時機對你有利時,狠狠地下賭註吧(配置資本);
別“愛上”投資項目----即使你投入巨大心血,也要依情況而定,照機會而行。

耐心:克制人類天生愛行動的偏好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愛因斯坦),不到必要的時候,別去打斷它;
避免多余的交易稅和摩擦成本,永遠別為了行動而行動;
幸運來臨時要保持頭腦清醒;
享受結果,也享受過程,因為你活在過程當中。

決心:當合適的時機出現時,要堅決地采取行動

當別人貪婪時,要害怕;當別人害怕時,要貪婪;
機會來臨的次數不多,所以當它來臨時,抓住它;
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投資就是這樣的遊戲。

改變:在生活中要學會改變和接受無法消除的複雜性

認識和適應你身邊的世界的真實本質,別指望它來適應你;
不斷地挑戰和主動地修正你“最愛的觀念”;
正視現實,即使你並不喜歡它----尤其當你不喜歡它的時候。

專註:別把事情搞複雜,記住你原來要做的事

記住,聲譽和正直是你最有價值的財產----而且能夠在瞬間化為烏有;
避免妄自尊大和厭倦無聊的情緒;
別因為過度關系細節而忽略了顯而易見的東西;
千萬要排除不需要的信息
直面你的大問題,別把它們藏起來

堅持終身學習

就算沃倫·巴菲特也不得不成為一部不斷學習的機器。層次較低的生活也有同樣的要求,我不斷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過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奮的,但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夜里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

再拿沃倫·巴菲特來說,如果你們拿著計時器觀察他,會發現他醒著的時候有一半時間是在看書。他把剩下的時間大部分用來跟一些非常有才幹的人進行一對一的交談,有時候是打電話,有時候是當面,那些都是他信任且信任他的人。仔細觀察的話,沃倫很像個學究,雖然他在世俗生活中非常成功。(來源:vcpema整理自《窮查理寶典》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32

【經典】芒格的智慧核心:多元思維模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95

【經典】芒格的智慧核心:多元思維模型
來源:美股IPO

我們可以活的純簡,卻不能想的膚淺。一個有靈性的人,可以字里江山、畫里乾坤,隨心所欲卻不逾矩,看似很玄、其實不然,只是他們都悟道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或者說複式思維框架。若你有心,其實,你也可以。

《窮查理寶典》中,芒格屢屢提到了一個影響他生活、學習和決策的思維方法,這個思維方法建立在他稱作為「多元思維模型」基礎之上,他提倡要不斷學習眾多學科的知識來形成一個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

他說:「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頭腦里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幾種。大多數人都只使用學過的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比如說經濟學,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你知道諺語是怎麽說的:‘在手里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是處理問題的一種笨辦法。」

你們必須在頭腦中擁有一些思維模型。你們必須依靠這些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包括間接的和直接的。你們也許已經註意到,有些學生試圖死記硬背,以此來應付考試。他們在學校中是失敗者,在生活中也是失敗者。你必須把經驗懸掛在頭腦中的一個由許多思維模型組成的框架上。

在手里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句話經常掛在芒格的口中,事實上,我也覺得沒有比這更能形容知識狹隘的缺陷了,當你手中只有一種工具的時候,你就只能用這種工具來幹活,你只有錘子,你就只能用錘子來挖地,只能用錘子了砍樹,只能用錘子來開西瓜,當你真實地感知到知識面狹隘帶來的窘迫,到那個時候,芒格就會像唐僧一樣說「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當你明白舍生取義(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之後自然會回來跟我唱這首歌,南無阿彌陀佛。」

芒格喜歡把人們的觀念和方法比為「工具」。如果有了更好的工具(觀念或方法),那還有什麽比用它來取代你較為沒用的舊工具更好的呢?我常常這麽做,但大多數人會永遠不舍得他們那些較為沒用的舊工具。

在所有行業、所有學科和大部分日常生活中,這種做法會讓問題變得一團糟。鐵錘人綜合癥能夠把人變成徹底的白癡,而治療它的惟一良方是擁有全套工具。你們不能只擁有一把鐵錘,你們必須擁有所有的工具。

芒格的所有工具是指將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等,而具體到《窮查理寶典》中,芒格極為推崇的就是如下的幾個:

複利原理
排列組合原理
費馬帕斯卡系統
決策樹理論
會計學
複式簿記
質量控制理論
後備系統
斷裂點理論
理解質量概念
誤判心理學
微觀經濟學
規模優勢理論

芒格在進行投資評估時候采用的「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方法在商業世界獨一無二,屬於自主研發原創,原因是他實在找不到現成的方法來解決投資問題,他只要花費大量的心力自創了這個「多元思維模型」。

他說,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記住,這100種模型往往能夠帶來特別大的力量。當幾個模型聯合起來,你就能得到巨大的能量效應;這是兩種、三種或四種力量共同作用於同一個方向,而且你得到的通常不僅僅是幾種力量之和。那就像物理學里面的臨界質量,當你達到一定程度的質量,你就能引發核爆炸——而如果你沒有達到那種質量,你將什麽也得不到。有時候各種力量只是簡單地相加,有時候它們會在臨界點或者臨界質量的基礎上聯合起來。

更為常見的情形是,這100種模型帶來的各種力量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互沖突的。所以你將會面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境況。如果你不明白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如果你以為魚與熊掌可以兼得,那麽你就太傻了。對於需要高級思維的活動,你這種頭腦不清對於旁人而言就變成了一種風險。你必須辨認出這些事情之間的關系。你必須意識到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的那句話是千真萬確的——他說:「生活無非就是一個接一個的聯系。」所以你必須擁有各種模型,你必須弄清楚各種模型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的效應。

正是這種通過驚人的才智、耐心和數十年的相關經驗支撐起來的這種標誌性方法,使得查理成為備受巴菲特看重的商業模式識別大師。他就像一名國際象棋特級大師,通過邏輯、本能和直覺決定最具前景的投資「棋步」,同時又給人一種幻覺,似乎他的洞察力是輕易得來的。但請別弄錯了:這種「簡單」惟有在到達理解的漫長旅途的終點——而非起點——才會到來。他獨到的眼光得來不易:那是他畢生鉆研人類行為模式、商業系統和許多其他科學學科的產物。

為什麽其他人並沒有更多地使用他的投資技巧呢?也許答案是這樣的:對大多數人來說,查理的跨學科方法真的太難了。此外,很少投資者能夠做到像查理那樣,寧願顯得愚蠢,也不願隨「大流」。查理堅持不偏不倚的客觀態度,他能夠冷靜地逆流行觀點的潮流而上,一般投資者很少擁有這種素質。盡管這種行為往往會顯得固執或反叛,但查理的為人決不是這樣的。查理只是相信他自己的判斷,即使那與大多數人的看法相左。很少有人看得出查理這種“獨狼”性格是他在投資界取得優異業績的原因。但實際上,性格主要是天生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這種性格,那麽他再怎麽努力,再怎麽聰明,閱歷再豐富,也未必能夠成為像查理·芒格這麽偉大的投資家。

芒格所說的多元思維模型看似複雜,但也可以簡單地說就是將各學科的常識——非常基礎的知識綜合在一起來分析問題。當然,芒格定義的常識可能會比我們眼中的常識會高好幾個檔次,但知識這種東西,怎麽多也不為過。

芒格說,擁有常識不但意味著有能力辨認智慧,也意味著有能力拒絕愚蠢。如果排除了許多事情,你就不會把自己搞得一團糟。我們看很多書。我認識的聰明人沒有不看很多書的。但光看書還不夠:你必須擁有一種能夠掌握思想和做合理事情的性格。大多數人無法掌握正確的思想,或者不知道該怎麽應用它們。你擁有的基本知識越多,你需要吸取的新知識就越少。

多元思維模型要求跨學科學習,而芒格則認為無須理會學科的法定界線,學習就應該會到最初的樣子,需要學什麽就學什麽,文科生一樣可以編程,理科生一樣可以寫詩,世界並不是按照跨學科的方法組織起來的,它是眾多學科的綜合體。

現在流行「跨界」這個概念,我知道現在的這個「跨」字會顯示出勇氣與膽量,而實際上,知識是沒有界限的,張開眼睛就看得到,伸出手去就觸摸得到,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多元思維模型,這個模型可能不會讓你變得像芒格一樣聰明,但至少會讓你變得比過去的自己更加聰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