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談目的就好了 少談契約精神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6c9x.html

上交所新規意見稿出來以後,叫好的和痛罵的聲音基本對半,估計這不同陣營的聲音主要是來自屁股所坐的位置,是從現實利益出發的;後來又有媒體把這個譴責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說上交所新規違背「契約精神」,提到這四個字,讓我覺得有點搞笑,上下溯五千,縱橫看四海,我中華文化裡,那裡有過讓這四個字好好立身過的時代,誠然,資本市場的長期建立會幫助我們逐步樹立其真正的契約精神,但這需要長期長期長期的培養,就當下來說,咱就談目的好了,契約精神麼,願望很好,只是太書生氣了。

 

我們的股市開山之人鄧老曾經說過,資本主義的東西,社會主義也可以用,用著好就用,不好關了就是了麼,各位看官,可從中看出了什麼契約精神否?

 

我們的股市,最初是拿來給國營企業解困用的,後來國有股減持是意識到了要給民讓一點利,否則太赤裸裸了,七八年過去了,今天能提出來要鼓勵資金去做績優股,要狠狠的在交易制度上獎優罰劣,說實話,這些做監管的,真的是想做點好事情的,動機很好,性子很急,用藥很猛,但是終究還是和社會實際脫節了。

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垃圾股重組這件事情,在美國主流市場他就乾脆沒有,是的,沒有,絕對沒有,只有一些中小型企業在某方面做的不錯,被大財團吃掉的重組,沒有主業副業都做不下去的東西有能力去找到方方面面都強於它的企業,重置之後,再盛裝出場的,這種乞丐吃下高富帥的事情,是惟一的中國特色,美國股市也有賣殼的事情,但那絕不是什麼好事,中國公司在這個上面吃的虧不算少,但凡真的有料有能力的企業,一定謀求自己親自上市。私有化資本主義體系的美國,公司屬於私人所有,經營的好,自己享受最大利益,經營不好,自己全部吃進,如果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則投資者入市前,天生的就已經和市場形成了契約關係,買到好的,分享收益,踩到地雷,缺胳膊少腿或者炸死,自己負責,經營失敗自己和投資人負全責,退市銷戶,天經地義,公司就像雨後春筍,死多少,還會冒出來多少,所以那種構架,那種主義,自然而然的產生了那種制度和那種契約精神。

 

現在再來回顧一下鄧爺的話,我們就可以咂摸出點異樣了,原來私有制下資本主義的東西,公有制的社會主義還真的不能隨便拿來用的,一用用走樣了,公有制下的企業A,背後又是國資委,又是地方政府的什麼什麼背景,牽涉面廣的很,一旦玩不下去,企業各相關利益方全部出動,找個鮮活的朝陽產業裝進去不費什麼太大氣力,尤其在過去,民營企業地位還比較低下的時代,更是如此,這個圈層裡面的食利者太龐大了,這個無以復加的合法的暴利遊戲,在中國整整上演近20年,創富無數人,有人真是愛死這個制度了,你我他每一個人,如果能成為這個制度內的食利者,都會由衷地愛死它,從這個層面上講,大家可以理解要讓這個制度消亡,簡直是難於上青天了;

 

要不是中小企業和創業板不斷地開出來,民營企業地位不斷地提升,這種殼價值繼續遺禍中國的市場就還將長期存在,我是極少數不罵大量發新股的人之一,只要發的是中小民營企業就可以,只要它們稍微符合資格就不必太苛刻,這會達到三大目的,一是大力稀釋殼資源價值,二是增加融資活力,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資金困難,三是培訓投資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大力發的結果,未來必然有大量公司死去,契約精神,要用流血來澆灌,此一舉三得之事,當然是要大做特做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市場健康存活的體制,你把人家資本主義的東西拿來用,不給他澆資本主義的水和養分,他早晚要枯死的。

 

在美國,有大量新股上市當天就可以變成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最典型的2007年新世紀公司上市沒幾個月,從65元高價直至為零摘牌,股票發行逐漸會演變到市場行為,以後要看承銷商的,他出手一堆爛貨以後不理他,他自然就死了,沒得玩了,關發審委何事,這些,一定會成為中國股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所以今天,我以為,主事的人,腦子是很清醒的,上交所這個警示板新規,暫不看實施細節,看他的意向,這個意向就是要引導資金走良幣驅逐劣幣的路,至於手段,中短期就可能就是這麼不講道理,這是面對傳統的龐大利益壓力無奈的跳腳反應,以中國目前的國情,完全禁絕垃圾股重組是不可能的,這個故事的惡劣影響還將存在較長時間,直到企業上市市場化和政府權力尋租的狀況得到根本的改變之後,垃圾股重組才可能會真的退出歷史舞台。

 

至於大家詬病的實施細則上,動動腦經有些是容易避免的,以免錯殺,比如有些週期性行業虧損的情況,只要企業沒有變更主業,在原產業裡持續經營,即使ST,也可以另有審計標準來判斷其價值,不必擔心失去流動性,最終是否退市,可以使用別的標準,這方面完全可以去美國取經。

 

真正的契約精神,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社會裡,才可以建立,因為責權利非常清楚,才會有滋生契約精神的土壤,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才走到半公有半私有制社會,好多美好願望,還要留待時間來慢慢解決,今日用上重典,扭曲一下,也不必呲牙咧嘴,如果目的正確,手段可以商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53

【問對職場】求職之路:你的敲門磚準備好了嗎?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486

時值十月,諸多應屆畢業生們儼然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在自己的職場起跑線上摩拳擦掌了。想想自己在幾年前的那個秋天裡,因為對未來滿是期待,又因為每一步都是未知,所以既激動好奇、又徬徨焦慮,真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呵。時光荏苒,當年師兄師姐以及諸位前輩們的指點依然歷歷在目,而今自己身為過來人又能為大家做點什麼呢?就以我的理解寫點什麼吧,螢火之光不足以照亮大家的求職之路,只是希望能夠給諸位學弟學妹們一兩點啟示便罷。

(問對網/圖)

第一件事便是簡歷。原因很簡單,好比跟用人單位相親的「第一印象」,沒有人會覺得不重要吧?可是很多同學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見過的簡歷當中就不乏錯別字、語法錯誤等等低級錯誤層出不窮的例子。那麼,應該如何讓這塊職場敲門磚有夠份量呢?

1.簡歷的形式:

——結構:簡歷的模板到處都有,以簡潔清晰、體現職業化為最佳,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往屆的「大牛」師兄師姐的簡歷作為模板,絕對不容易出錯。簡歷通常來說就是一頁紙的篇幅,在標題處應寫明求職人的姓名和聯繫方式,簡歷的主要結構應該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實習經歷兩大塊主要內容,如有必要也可加入技能和興趣愛好章節。一般而言每個章節的內容都是按照時間倒序排列,除非你想特別突出某一段經歷。

——段落:每一段經歷為一個段落。每個段落需要標明時間期限(例如2012.06-2012.09)和段落大意(也就是你這段經歷的主要內容,例如xx公司xx部門行業研究員,就是說這段時間裡你的主要工作就是在xx公司裡的xx部門從事行業研究員的工作),之後以兩到三句話概括你在這段經歷裡的主要成就,通常來說一句話不超過一行,每句話用項目符號做斷行。有需要再進一步深入介紹的部分可以再用下一層級的項目符號做遞進式的闡述,但層級不宜過多。

——字體:儘可能的在簡歷正文使用統一字體和大小,可以在少量關鍵字加黑處理。避免使用過於花哨的字體甚至藝術字,因為你要吸引用人單位的是文字所體現的內容而非文字本身對吧?

2.簡歷的內容:

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是,千萬不要拿著一份簡歷橫掃所有用人單位,要有針對性的結合自己的目標方向,準備不同的簡歷。為什麼呢?還拿相親做比較,假若你明知道你要相親的對象

喜歡溫婉淑女型,你卻偏偏打扮成lady gaga前往,結果不言而喻。簡歷內容也是一樣,作為你的第一張臉,你需要有的放矢的強調你希望用人單位注意的方面。這並不是說弄虛作假,而是說在有限的篇幅裡你需要強調你的最對用人單位胃口的部分。通常建議大家準備好針對不同目標方向的幾份底稿,在每次投遞簡歷之前再在相應的底稿上結合用人單位特色略作修改便可。

在每一個段落的內容選擇上,同樣秉承「突出自己」的原則,儘可能的強調自己與眾不同的優點,切忌寫日記一般為了充字數而寫上一句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的話,連自己看了都覺得沒有第二句話好補充的。若對某一部分的經歷實在沒有自信而又飛寫不可,建議多增加信息量,避免過於籠統的描述,以顯得內容豐富。

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簡歷屬於正式的應用文,所以文字應當言簡意賅、儘可能的避免使用過多的口語化用詞。同時每一個句子儘量以動詞開頭,使用較為有力度的詞彙(例如「獨立負責xxx」而非「從事xxx」),起到讓人印象深刻的作用。

簡歷沒有一次完成的,無數次修改簡歷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次次自我反省和認識,更是你自己之後準備面試過程的基礎,所以一定要熟悉你寫的每一句話,並且每一句話基本上都能掰開講出一兩個亮點。記住,簡歷的作用在於讓你與眾不同,所以其他人都能寫的話沒有必要放在上面。全文一定要有亮點,你可以自己選擇在那一個段落突出,同時記住在面試是可以引導面試官重點強調該亮點。準備好了你的敲門磚,你才能更自信的走在求職之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68

污染企業徬徨出京記 「心理上準備好了,現狀沒有準備好」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798

編者按:可能沒有哪座城市的產業轉移像此次京企外遷一樣爭議洶湧。圍繞12個即將離京的工業行業,津冀蒙等地的城市已擂響進京招商戰鼓。但離京越近的城市,越排斥污染行業。而大部分企業依然在徘徊,京津冀一體化「大盤子」未定,它們擔心遷錯了地方。

進京招商的政府官員在打聽外遷企業名單下落,謝明科看到了一份一千多家企業名單。「含金量不是很大。多是納稅少的鄉鎮企業,甚至是空殼。」

在北京五環外,北方最大的石材交易市場裡,約3000家石材企業的93400人,加上往返工地的作業人員,將近20萬人都要遷走。

距離北京5小時車程的邢台是閆培金的家鄉,雖然當地政府一再邀請,但他嫌遠。而在距離北京1小時車程的霸州和固安,閆培金有意向遷入,但被告知「家居行業我們不要」。

企業期待京津冀一體化規劃能給個定心丸。一名瀝青企業老總的擔心是:「日後門檻調高了,是不是繼續搬?」

「河北並不是盡撿北京的『垃圾』。」在北京招商的河北唐山某沿海開發區招商局官員謝明科說,「北京不希望污染,我們當地也不希望。」

這場污染企業出京的年度大戲,已在京津冀上演數月。從 2013年底開始,謝明科就感到河北城市跑北京的節奏加快了。最近,他們也先後進京4趟,而北京石材行業協會也到謝所在的開發區考察了6次。

近年來,可能沒有哪座城市的產業轉移像這次一樣爭議洶湧。從追蹤退出企業名單,到鋪天蓋地的污染外遷質疑;從傳言津冀城市對接京企「冷淡」,到首家京企外遷的爭相報導……新聞話題持續不減。

京津冀一體化的整體規劃未出,京企外遷尚無宏觀層面的路線圖,許多企業依然在猜測、等待,但京津冀三方早已各自在繪製民間的搬遷路線。離京企業如何不帶來污染,已成為接收地首要考慮的問題。但京津冀一體化的難題,又遠在環保之外。

只有「數字要求」,沒有具體名單

2014年5月16日,在北京市的工業污染調整退出座談會上,原定「今年年內調整退出300家污染企業」的目標,被要求提前至10月底前實現。這一目標被流傳為「北京外遷公司名單」,甚至「已經通報給天津、河北等地」。

津冀進京招商的政府官員確實在打聽名單下落,謝明科就從北京政府部門的朋友那裡看到了一份一千多家企業名單。「含金量不是很大。」謝明科看完很失望,「多是納稅少的鄉鎮企業,甚至是空殼。」她試著聯繫一些企業,有的找不到,聯繫上的也沒有搬遷意願。

南方週末記者調查發現,「外遷企業名單」並不存在。300是《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對2014年調整退出企業數量的要求,到2017年,這一數字將累計至1200家。

「調整退出」並不意味著「外遷」。2013年北京完成了288家污染企業的調整退出,其中約1/3企業是關停了污染生產環節,約2/3完全註銷退出。

可這288家名單顯得很神秘,北京市經信委拒絕了南方週末記者公開名單的要求。

名單中外遷企業極少。南方週末記者獲得了該288家名單的2013年7月版本,當時的數量是219家,大多數都已停產,處於間歇性或正常生產狀態的企業只有18%。其中明確提出計劃或已經搬遷的企業只有8家,受訪的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第一分公司表示,早在2012年底就因公司自身發展需要遷至瀋陽。

而2014年的300家企業名單,目前只是一個「數字要求」,「沒有明確指是哪些企業。」一名北京市經信委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份名單還在等待各區縣提交。在謝明科看來,她看到的名單含金量不大,很可能是區縣為了完成任務而提交了「湊數企業」。一位參與2013年名單統計的人士透露,2013年早期申報名單時,有的區縣上報了一堆打印店,被認為不符合要求。

不過,京企外遷卻非「數字遊戲」。北京市已確定整體退出磚瓦、石灰、石材、家具、塗料、印染等12個行業。以石材行業為例,這意味著在五環外的朝陽區西直河,北方最大的石材交易市場裡,約3000家石材企業的93400人,加上往返工地的作業人員,將近20萬人都要遷走。

早在2013年底,石材交易市場裡就貼出了出京通知,要求部分加工企業2014年6月底搬完,但市場裡沒有動靜。2014年6月8日,石材企業老闆王鑫被通知「7月5日之前要全部搬完」。石材市場裡充斥著搬遷的緊迫氣氛:道路兩邊開挖造成擁堵;夜裡道路限高,集裝箱貨車無法進出。老闆們認為這是督促搬遷的信號,只敢賣貨不進貨,市場裡隨處可見「清倉處理」的海報。

這僅僅是一個行業的一處聚集地,更多行業則處於兩難或等待狀態。在家具行業,2013年底,來自北京家具行業協會的消息稱,23家北京家具企業將調整退出。不過,協會秘書長於秀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現在家具產業轉移還沒有開始,什麼工作都沒做。」而北京鑄鍛行業協會、中國建築防水協會不願透露行業搬遷情況,一家受訪的瀝青公司老總表示自己和同行都在尋找接收地。

有的行業在京已「名存實亡」。中國磚瓦協會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均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些行業在2008年左右就已經退出北京。而因為北京已無印染企業,北京的印染協會也隨之解散。

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場裡,已經矗立起各地的招商廣告。空中烏云密佈,一派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南方週末記者 汪韜/圖)

政府戰鼓響,企業步伐緩

無論是石材、家具等被要求退出的所謂污染行業,還是中關村的科技企業,津冀多地都已伸出橄欖枝。

在西直河的石材交易市場,早已豎起了一道道來自津冀的招商廣告牌。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天津、河北至少有四地計劃大規模承接這裡的石材企業。

謝明科所在的開發區已經和北京石材行業協會達成了合作意向,「是雙方充分比較後選擇的結果」。目前,已有至少三波共計一百多家企業去謝所在的開發區參觀過。距離西直河只有四五十公里的廊坊市香河縣也在招攬石材企業。在謝明科的眼中,這是招商競爭對手:「比較近,有優勢」。

不過,距離近也是劣勢——企業擔心香河注定被規劃為都市圈,很可能「喘了第二口氣,就要被趕走」。一位香河的招商人士也明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搬到香河後,「按上邊要求,(加工石材的)大鋸上不了」。

這些僅是民間的招商互動。朝陽區十八里店鄉和保定市易縣政府簽訂了框架協議。因為當地的一條路名也叫朝陽,新規劃項目取名「朝陽國際商貿城」。這個連名字似乎都為北京市朝陽區量身打造的「產業轉移示範區」裡,最早遷入的行業將是朝陽區石材商貿展示企業。

「由易縣推薦一個區域來承接十八里店鄉的汽配、五金、建材商貿物流產業。」朝陽國際商貿城的負責人李明莉說,他同時是北京石材商會的秘書長。「如果石材商貿物流業轉移成功了,等到汽配、五金等行業需要轉移時,就可以到保定的示範區去參觀了。」

保定市北京企業商會也隨之成立,作為商會產業轉移指揮部部長,劉鵬週末都在加班,數月來專門對接兩地的政府和企業。

在劉鵬看來,保定市政府比其他地方要積極得多。但天津也不甘落後。早在2009年,北京的一些石材企業就自發在天津寶坻區買了地,但當地石材市場一直未發展起來,石材在天津加工後還要運到北京出售,無法給天津納稅。

趁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東風,4月,寶坻區管委會召集先行企業開會,表示提供營業執照、環評、融資等多方面支持。已落戶寶坻的三十多家石材企業也正在聯合制定招商計劃,號召別的企業搬過去。

相對於石材行業的高調對接,家具行業似乎低調得多。河北省家具協會婉拒了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此前,京冀對接似乎不暢,4 月,河北工信廳廳長王昌對媒體表示,北京的家具產業將整體轉移到石家莊市行唐縣。「但北京隨後表示了不同意見,這和保定為副中心的消息一樣,我們就不添亂了。」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

儘管一場場官方的、私下的政企互動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但落實對接的並不多。

中關村的科技企業是各地爭搶的香餑餑。一家科技公司的總經理劉丹最近頻繁接觸外地政府,但他還沒有聽說中關村外遷成功案例。「在當地熱鬧熱鬧一番就回來了」。

污染企業,河北和天津難接受;高新企業,又感覺是「攀高枝」。這是保定高碑店市副市長李志永對於接納離京企業的感覺。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邢台市和保定的高碑店市,目前均只有1-2家北京企業有意遷入。在邯鄲,正式遷入的也只有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後,號稱首家由北京整體搬遷至河北的企業——新興凌云醫藥化工有限公司,而公司的搬遷和香港人的退股、河北老闆的融資有很大關係。

離京越近,越排斥污染

京企外遷,會否造成污染遷移?這是此次風波聚焦的關鍵點。

在為石材企業外遷選址時,李明莉感到了地方抵制污染企業的壓力。「媒體說石材是污染企業,這給產業轉移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導致人們覺得去外地的企業都是污染的,當地政府就擺出姿態:你們是不是有污染?

「我們只接收高科技企業,凡是有空氣污染、水污染和高能耗的企業都不接受。」在內蒙古距離北京最近的太僕寺旗,招商局的工作人員語氣相當堅定。

北京歐典木業有限公司總裁閆培金的經歷頗具代表性:距離北京5小時車程的邢台是閆培金的家鄉,雖然當地政府一再邀請他回鄉發展,但他嫌遠。而在距離北京1小時車程的霸州和固安,閆培金有意向遷入,但被告知「家居行業我們不要,主要發展航天、生物製藥、化妝品、軟件等高科技產業」。

南方週末記者調查後發現,越靠近北京的城市,越是「講究」。

——距離北京1小時車程的懷來生態新城,定位為「葡萄園裡建硅谷」,已有北京的上地軟件園企業願意遷入。

——距離北京兩小時車程的唐山,謝明科的要求是「鋼鐵、重化工等高污染高耗能企業不上,家具、塗料都沒問題」。

——距離北京4小時車程的承德,頂著為京津防沙固源的任務,市長趙風樓想承接「綠色」或是「科技含量不算太高但是對於環境沒有污染」的產業。

——距離北京6小時車程的東營港經濟開發區,一位管委會工作人員說:「我們是專業的化工園區,想承接北京的相關企業。」

「是不是得『門當戶對』?」李志永感覺京內企業和地方政府正如相親一樣需要互相瞭解。

現在,西直河市場隨處可見露天堆放的石料,正在加工的廠房裡粉塵飛揚、噪音刺耳。而在唐山,據謝明科介紹,生產線是封閉的,不會產生粉塵,石粉等下腳料會被用作馬賽克或瓷磚背面壓鑄。在保定易縣,宣傳更為「高大上」:當地要打造「新能源典範工程」:按照歐洲三星級綠色建築設計廠房,安裝分佈式光伏太陽能,采暖則利用地能。

「管小企業是老鼠戲貓。我耗費再大精力都事倍功半。」李志永期待大企業遷入帶來產業升級,進而推動環保,「我們當然希望承接沒有污染的高精尖企業。但更希望承接污染小、稅收高,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既能富財政也能富民」。

據媒體報導,預計將於6月底出台的《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方案》將逐步統一三地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控京企外遷變成污染轉移。

「小盤子」等待「大盤子」

不過,目前京企外遷,最大的障礙並非是在污染環節。環保只是第一環。

「我們在等政策。」一名石材企業老闆說。在劉鵬看來,石材行業的商戶目前沒有足夠資金投入搬遷。而當下拆遷的補償事宜尚未開談,商戶們沒有心思考慮去處,所以劉鵬當下首要任務是「安慰商戶情緒,避免發生衝突事件」。

接收方的土地產權性質清晰嗎?地方政府修路、建污水處理廠甚至醫院的錢夠不夠?保定牌照的車輛不能進京怎麼辦?工資是按北京還是按河北的水平算?李志永列出了一長串問題,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有人問,京津冀一體化,你們都準備好了嗎?我從心理上準備好了,但現狀沒有準備好。」

李志永和謝明科都感到,目前的招商都是地方政府各自行動,很可能成一盤散沙。謝明科希望能有一個政企對接平台,李志永則希望有更高層面的產業佈局規劃:「小盤子還是要體現到大盤子裡。」

2003年,石材老闆們從西四環「被趕到」了五環外。「當時的管理不太規範,北京不應該投資上石材荒料加工企業。」李明莉說。企業期待京津冀一體化規劃能給個定心丸。上述瀝青企業的老總的擔心是,「目前感覺到外遷阻力還不大,日後門檻調高了,是不是繼續搬?」

李明莉也期待京津冀一體化的合作分工,能解決現在行業一刀切的問題。他邀請地方政府來市場參觀,解釋說石材行業只有10%會造成污染,他希望這個行業的建築設計企業還是能留在北京。

據報導,「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規劃」將於6月底定稿,這些問題或有解答。

其實,即使沒有行政力量,高昂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已讓北京的企業自行退出,京津冀一體化的各項政策只是催化劑,京津冀軟實力的整體提高之路還很漫長。

「北京不適合做企業,和京津冀一體化沒關係。」中關村某科技公司老總計算過,如果他賣掉北京的房子,可以在美國的休斯敦買一個帶游泳池和大院子的獨棟別墅,作為研究中心。

中國園區招商網運營總監周炳林發現,上海、福州也有企業看中了區域發展潛力,想把總部搬過來。「京津冀一體化,不是老二、老三分老大的資源,淘汰的企業,河北也不能要,要形成一體化的輻射和吸引。」

相較於40分鐘車程的保定涿州,劉丹公司的部分員工更願意去西安等大中城市。在劉丹的選址列表中,技術密集型的城市只有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和武漢。離京有人才流失的風險,他熟知的一家中關村企業只是搬到昌平就已流失了很多核心技術人員。而河北缺乏的不僅是高端人才,甚至連技術工人也缺乏。這也正是地方政府信心不足之處。「高碑店還缺點什麼?缺少大中專院校,哪怕是培養藍領的職業技術學院都行。」李志永說。

「工業、技術一體化,需要百年時間,怎麼可能昨天還在種玉米,今天就變成高新園區了?」劉丹說。

(王鑫、謝明科為化名,南方週末記者謝丹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008

金融創新又出新花樣:好了傷疤忘了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211

看來很多人沒能從上次債務抵押債券(CDO)的崩潰中得到教訓。高盛公司正在推出一種全新的、複雜的固定收益產品的衍生品。(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高盛公司正在推廣一種名為Fixed Income Global Structured Covered Obligation的新產品。通過該產品,投資者將會對一系列資產擁有追償權。而高盛和三井住友保險將對此擔保。

但在很多方面,該交易不是一種資產擔保債券。通過該產品募集的資金將被投入高盛的固定收益證券投資組合,而不是投資於抵押貸款或者公共債務。這筆交易通過總回報互換(a total-return swap)的結構完成。

而投資者並不知道這一系列資產里有什麽。高盛將公布組合中包括哪些資產,但不會公布具體的構成。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指出,這個資產組合可能主要是房屋抵押貸款債券,也可能是國債,也可能是公司債。

可見,這個產品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1. 缺乏透明性

2. 可能的高收益率

3. 杠桿

4. 複雜

美國金融博客A Wealth of Common Sense表示,有人或許會說,這個產品追逐著利潤,然而事實上,這個產品追逐的是費用。

這個產品的本質是向不那麽明白的投資者出售聽起來充滿智慧的產品,並通過複雜的結構為更高的收費進行辯護。

許多投資界外的人士可能會相信這種複雜的產品是一個好主意。

將錢投入市場就意味著要承擔風險。這其中包括必要的風險和不必要的風險。必要的風險是指對未來的不確定,要想獲得收益就必要接受波動性。而不必要的風險一般來自投資的盲目。投資你不了解的產品是教科書式的不必要風險。

金融人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事兒的結局不會好。” 事實上,沒人知道高盛的新產品最終的結果是好是壞。但即便這個產品最終回報了略高於平均水平的收益,也不能說這是一個好的投資決定。

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做投資決定時,投資者必須問自己“這是對的風險嗎?是不是不論後果都值得擔此風險?”

或許你可以偶爾在這些產品上幸運的獲得回報,但這種好運是不可持續的。

這並不是單指高盛的新產品。在任何時候,如果投資者不明白一項投資,那就最好別投。一個產品的存在並不意味著它適合你。

投資界的創新並不一定都是壞事。現在投資者有了共同基金、ETF這種低成本模擬指數的模式,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但投資者也不必一直追逐新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02

帶原者一個小謊言 攻破美國重重防疫網 伊波拉疫情升溫 台灣準備好了嗎?

2014-10-13  TWM
 
 

 

繼美國境內出現第一起伊波拉案例後,西班牙也傳出護士因照顧伊波拉患者染病的消息,美國總統歐巴馬更宣示加強機場警戒。種種情勢令疫情霎時升溫,而一旦伊波拉來襲,台灣的防疫體系將如何因應?

撰文‧ 蔡曜蓮、張佳婷

在西非延燒八個月之久的伊波拉(Ebola)疫情,九月底發生首起非洲外的案例,而且還是發生在世界經貿中心的美國,令人憂心會不會是山雨欲來的前兆——世界其他地區將淪陷?

相隔不到一周,歐巴馬宣示加強美國機場檢疫,十月七日西班牙就傳出護士因照顧伊波拉患者遭感染。死亡率約七成的伊波拉病毒,如果逼近亞洲、甚至台灣,我們的防疫體系有能力應付嗎?

就像災難片的開頭,都是一連串漫不經心的小事端,四十二歲的賴比瑞亞籍男子鄧肯,九月二十日前往美國德州探親,從賴比瑞亞機場離境時,在機場問卷上的「是否照顧過伊波拉患者」,他撒了小謊,勾選「否」,上飛機前一路通關量了三次體溫,都沒有測出異狀。鄧肯入境美國五天後,因發燒嘔吐前往就醫。護士知道他剛由非洲回來,做了初步抽血檢測,卻沒有針對伊波拉做任何篩檢,院方給了抗生素與止痛藥就讓他離開。直到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介入時,已經是六天之後的事情。

一個謊言與醫護人員的缺乏警覺心,導致與鄧肯接觸的百餘人暴露在染病風險中。由於伊波拉病毒潛伏期為二到二十一日,其間沒有任何症狀,也不具傳染性,所以鄧肯能夠通過機場檢驗,同時不需要擔心病毒會因此散播出去。但伊波拉發病後,患者的體液即具感染力,舉凡性行為或病患的口水、汗水、排泄物及嘔吐物等直接或間接碰觸到他人的傷口、黏膜,都可能導致傳染;間接接觸病人用過的床單、衣物等,也可能成為感染原。

染病關鍵

間接接觸,摸水杯也中招其中,間接接觸是導致許多前往西非進行人道救援的醫護人員染病的關鍵。從電視上看到醫護人員都全身防護戒備,為何他們的感染率還是很高?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曾於非洲奈及利亞協助伊波拉防疫工作,他表示,當地醫護人手不足,工作量超載,加上天氣炎熱,醫護人員穿著防護衣一整天後,於脫衣過程疏於防範,因沾染到衣服上的病毒而遭受感染,「即使自己處處防範,也可能因為同事的不小心而染病;假使同事手上沾有防護衣上的病菌,你摸到他握過的水杯後進食或揉眼睛,都可能導致感染。」但對照非洲的醫療資源,美國防疫做得比較徹底。美國當局在鄧肯發病之後,立即展開追蹤工作,遭認定的可疑案例,包含鄧肯家屬與鄰居,大約五十人都已遭到居家隔離的禁令,直到十月十九日前,不得離開家門半步;鄧肯的公寓除全面消毒外,甚至有武警駐守,嚴防任何人靠近。

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統計,伊波拉死亡率高達七成,而十年前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死亡率也不過一成。雖然,依波拉要從美國擴散的機率不高,但是疾病管制署新興傳染病整備組組長楊靖慧表示,「相較美國的案例是由境外移入,西班牙受感染的護士是首位在戒護完善的院區內受到感染,其感染原因仍然不明,值得高度注意。」羅一鈞認同伊波拉病毒由美國傳播至台灣的機會不大,因為鄧肯病發後的追蹤隔離,已能有效阻止疫情擴散。只是任何災難疏失被稱為「疏失」,都是災難發生後的後見之明。

美國再怎麼應變迅速,都已經是鄧肯病發後一周的事,即使布下天羅地網,只要有漏網之魚,就可能使疫情加劇。假使台灣不幸發生首起病例,我們能像美國一樣應變嗎?

防疫難題

社會汙名化,病人不敢坦承對此,楊靖慧表示,「如果台灣像美國一樣有境外移入案例,只要及早發現,徹底隔離,就能有效控制疫情。」她進一步強調,「台灣醫界經歷過SARS洗禮後,已經訓練有素,發展出有效的應對方案。更何況和SARS透過飛沫、空氣傳染幾乎防不勝防相比,伊波拉病毒必須透過體液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只要徹底做好隔離措施,疫情控制相對容易。」即使出現首例病患,防疫機制也能立即啟動,以台北為例,若有案例發生,可送往聯醫和平院區,其完備的醫療戒護,不會讓病患淪為人球。

不過,羅一鈞特別指出,目前防疫的困難點,「只要發現病人加以隔離,就不會有後續的傳播,但是現在的難題,是怎麼早期偵測到病人?」他觀察,「為什麼病人要害怕?因為人心和社會汙名,不知道坦白之後會受到什麼樣的對待,害怕拖累家人朋友,因此第一時間試圖隱瞞。」此外,研發疫苗也是防堵疫情的一道重要關卡,目前有數款疫苗在研發,臨床實驗尚未完成。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物中,進展最快的有兩款,分別為美國Mapp生技藥廠開發出的ZMapp,以及日本富士軟片的抗流感藥物,兩者皆於動物實驗有效,人體效力仍未明。

雖然伊波拉的傳染力不如SARS,但其高度死亡率引起全球矚目,民眾前往疫區旅遊,還是小心為上。

你一定要懂的

伊波拉病毒

起源

1976年在非洲薩伊北方城鎮爆發,目前病毒有五種類型,此次非洲流行的是薩伊型。

潛伏期

從2至21天不定。潛伏期期間不會傳染,病發後才有傳染力,疾病後期體內病毒量最高,傳染力最強。

症狀

嘔吐、腹瀉、休克等,五成以下的病人有出血症狀,目前死亡率七成。

傳染途徑

體液接觸傳染,病人的口水、汗水、血液、排泄物等都是感染原,一旦病人體液直接或間接接觸他人的傷口、黏膜等,都可能導致傳染。

醫療進展

目前有七款研發中的疫苗,進度最快者屬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兩款;相關治療藥物進展最快的也有兩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3

債務爆炸——中國銀行業準備好了嗎? 世德散人

來源: http://xueqiu.com/6355936297/32282356

http://www.eastmoney.com2014年10月17日 11:03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4,20141017435178871.html 

面對不斷累積的巨額債務,中國銀行業如果不采取行動,可能將不可避免地遭遇一場“債務大爆炸”。  面對不斷累積的巨額債務,中國銀行業如果不采取行動,可能將不可避免地遭遇一場“債務大爆炸”。

  各大銀行都已經開始實施自保的措施。據彭博新聞社,中國銀行正在計劃向離岸投資者出售65億美元股份,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此舉旨在創造一個資本緩沖空間。

  不容忽視的是,目前中國銀行系統中的不良貸款規模已經達到金融危機以來最大,整個銀行業都在為債務崩潰的一刻做準備。

  在企業部門、房地產行業,情況尤為嚴峻。

  首先看一下企業部門的情況。摩根士丹利上個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1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的杠桿水平已經達到以往的5.4倍,這也是2006年以來從未曾出現的杠桿水平。

  更重要的是,加杠桿的過程還沒有停止。昨天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企業短期貸款激增至268億美元,長期貸款增加至459億美元,創下4個月內新高,此前8月份,這兩項數據分別是112億美元和393億美元。

  目前,正值中國整體貨幣政策傾向寬松、但央行一直表示不會采取大動作刺激經濟的時節,在努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基調下,企業紛紛趁機增加貸款,預感未來可能會再度遭遇類似“錢荒”的經歷。

  與此同時,不容樂觀的是中國企業利潤一直不夠高。過去36個月內,中國的PPI累計縮減6.7%。

  法興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姚煒認為,上述背景加劇了中國債務問題的嚴重性:中國的債務問題主要存在於企業部門,這也意味著PPI的下降對債務活力的傷害比CPI更大。解決的辦法應該是鞏固存量和債務重組,而不是再出臺一個一攬子刺激政策以刺激投資需求。

  房地產部門的問題更為嚴重,債務重組將不可避免。用益信托網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房地產信托發行數量下滑至300億人民幣(49億美元),創2010年初以來新低。

  隨著年底91億美元房地產債券和貸款的到期,國內開發商的債券收益率開始大幅上揚。

  彭博援引標普香港評級分析師Christopher Yip評論稱:“從人和的現金流狀況來看,他們明年可能不具備贖回的能力。不過我們仍然在觀察其再融資或者現金流改善的可能性。”

  據彭博統計,2015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到期債券和債務總額高達240億美元。Yip預計一些開發商可能會在流動性和在融資上出問題,有幾家開發商評級不高,但在海外發型了大量的離岸債券。

  海通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房地產可能是引發中國出現一輪金融危機最大因素,如果沒有有效的辦法來降低企業的負債率,則發生的時點可能在2017年左右,這背後的邏輯是,中國的建築周期(也稱庫茨涅茲周期)早在2010年就已經出現向下拐點,目前繼續處於下行中,或將一直延續到2017、2018年甚至到2020年,這對於房地產、汽車這兩大在過去10多年中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行業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責任編輯:DF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52

債務爆炸——中國銀行業準備好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09

20141016explosion

面對不斷累積的巨額債務,中國銀行業如果不采取行動,可能將不可避免地遭遇一場“債務大爆炸”。

各大銀行都已經開始實施自保的措施。據彭博新聞社,中國銀行正在計劃向離岸投資者出售65億美元股份,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此舉旨在創造一個資本緩沖空間。

不容忽視的是,目前中國銀行系統中的不良貸款規模已經達到金融危機以來最大,整個銀行業都在為債務崩潰的一刻做準備。

在企業部門、房地產行業,情況尤為嚴峻。

首先看一下企業部門的情況。摩根士丹利上個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1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的杠桿水平已經達到以往的5.4倍,這也是2006年以來從未曾出現的杠桿水平。

更重要的是,加杠桿的過程還沒有停止。昨天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企業短期貸款激增至268億美元,長期貸款增加至459億美元,創下4個月內新高,此前8月份,這兩項數據分別是112億美元和393億美元。

目前,正值中國整體貨幣政策傾向寬松、但央行一直表示不會采取大動作刺激經濟的時節,在努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基調下,企業紛紛趁機增加貸款,預感未來可能會再度遭遇類似“錢荒”的經歷。

與此同時,不容樂觀的是中國企業利潤一直不夠高。過去36個月內,中國的PPI累計縮減6.7%。

法興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姚煒認為,上述背景加劇了中國債務問題的嚴重性:

中國的債務問題主要存在於企業部門,這也意味著PPI的下降對債務活力的傷害比CPI更大。解決的辦法應該是鞏固存量和債務重組,而不是再出臺一個一攬子刺激政策以刺激投資需求。

房地產部門的問題更為嚴重,債務重組將不可避免。用益信托網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房地產信托發行數量下滑至300億人民幣(49億美元),創2010年初以來新低。

隨著年底91億美元房地產債券和貸款的到期,國內開發商的債券收益率開始大幅上揚。

彭博援引標普香港評級分析師Christopher Yip評論稱:“從人和的現金流狀況來看,他們明年可能不具備贖回的能力。不過我們仍然在觀察其再融資或者現金流改善的可能性。”

據彭博統計,2015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到期債券和債務總額高達240億美元。Yip預計一些開發商可能會在流動性和在融資上出問題,有幾家開發商評級不高,但在海外發型了大量的離岸債券。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海通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

房地產可能是引發中國出現一輪金融危機最大因素,如果沒有有效的辦法來降低企業的負債率,則發生的時點可能在2017年左右,這背後的邏輯是,中國的建築周期(也稱庫茨涅茲周期)早在2010年就已經出現向下拐點,目前繼續處於下行中,或將一直延續到2017、2018年甚至到2020年,這對於房地產、汽車這兩大在過去10多年中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行業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82

共和黨執掌參議院 美聯儲準備好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94

hill

美聯儲前任主席伯南克在與現任主席耶倫交接之際,對耶倫留下了這樣一句建議“記住,國會是我們的老板。

今天,美國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奪取了參議院控制權,自2006年以來首度贏得參議院多數席位,同時也保住了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這使得國會未來更有動力去限制美聯儲對金融系統監管及貨幣政策制定的權利。

盡管目前為止耶倫和奧巴馬都對影響央行獨立性的行為“說不”,但是他們也面臨來自國會的壓力要求美聯儲加快撤出百年來最激進的貨幣政策。

“共和黨人控制的參眾兩院將使耶倫和美聯儲的日子更加不好過,”布魯斯金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政治學家Sarah Binder稱,“共和黨會加強審查美聯儲的決定,並施壓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政策,這將限制美聯儲的自主性,並讓耶倫的領導力受到質疑。

聯邦金融分析公司(Federal Financial Analytics)合夥人Karen Shaw Petrou表示,事實上在今天的選舉之前,美聯儲的獨立性已經受到了數十年來最大的挑戰。

“美聯儲已經在國會山的薄冰上行走,”Petrou稱,“如果走錯一步,他們將特別脆弱。”

眾議院的共和黨今年7月時曾提議立法限制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利,當時剛好是耶倫在國會做半年度證詞前一周。

共和黨要求美聯儲利用數學公式來決定短期基準利率的水平。共和黨認為,當貨幣政策有一個清晰的可預測的規則時,經濟可以達到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這樣一個最好的水平。

不過耶倫嚴辭批評了這個提案,稱其是個“嚴重的錯誤”。她在眾議院聽證會上表示,共和黨的提議會使美聯儲受到政治力量的幹預,削弱其獨立性,並令政策制定者們在應對危機時束手束腳。

另外一次是今年4月份,兩院聯合經濟委員會(Joint Economic Committee)主席、共和黨人Kevin Brady,要求美國國會成立一個跨黨派聯合委員會,以改革美聯儲。

不過鑒於奧巴馬作為總統擁有一票否決權,聯邦儲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遭大幅修改的可能性不大。共和黨人對美聯儲最直接有效的影響還是通過美聯儲委員會成員的提名,共和黨人有可能否決一切來自民主黨的成員提名。

共和黨人控制了參議院以後,在金融危機期間從美聯儲的支持者轉為批評者的Richard Shelby可能成為美國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Senate Banking Committee)的領導人,而該機構正是央行的監管者。

Shelby在2010年就曾在耶倫的美聯儲副主席提名一事上投了反對票。他表示“深切擔憂耶倫作為一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在通脹問題上存在凱恩斯主義傾向。”他還批評耶倫在2004至2010年任舊金山聯儲主席期間“對銀行監管表現較差”。

Shelby還反對了奧巴馬2010年時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eter Diamond任美聯儲委員的提名。Diamond後來自行退出。

Shelby曾經的副手、現在是美國卡托研究所總監的Mark Calabria認為,在2017年(奧巴馬任期結束)之前,很難想象會看到美聯儲委員提名被批準。

目前美聯儲委員會的7個委員名額中有兩個空缺。

美聯儲金融危機期間的行動就受到過共和黨人的抨擊,比如對AIG的救助,這讓議員們擔心美聯儲是否力量過於強大。而當美聯儲先後祭出三輪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時,更加劇了反對派的抵觸情緒。

比如奧巴馬提名共和黨人伯南克在2010年連任時,盡管參議院以70-30票通過,但創下1978年參議院開始批準美聯儲主席以來最低的票數差。同樣也是奧巴馬提名的耶倫在2014年1月接受投票時的票數是56-26。

美聯儲上月末結束了第三輪量化寬松,理由是勞動力市場改善。但美聯儲依舊承諾維持超低利率“相當長一段時間”。

“在時間和金錢上,QE停留的時間多了好幾年也多了幾萬億美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Jeb Hensarling(共和黨人)在一份聲明中稱,“寬松的貨幣政策在金融危機之前吹起了房地產泡沫,而實施了6年的QE可能又吹起了另外一個泡沫。”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01

伊波拉若襲台 台灣準備好了嗎?

2014-11-03  TCW
 
 

 

如果連醫療最先進的美國,都因第一時間沒有處理好伊波拉病患,導致醫護人員受到感染,那麼,隨著伊波拉疫情逐漸升溫,台灣有沒有可能出現伊波拉的病例?如果答案是可能,那麼,台灣的防疫網擋得住嗎?

「如果伊波拉真的進來到台灣,我認為台灣的防疫系統是可以因應的,應該不用怕!」曾經帶領國人走出SARS風暴的前衛生署長李明亮說。

日前《紐約時報》在「領導統御與沉著冷靜面對伊波拉爆發」專文中,採訪數位國際抗疫專家,其中,二○○三年臨危授命接下台灣抗SARS總指揮的李明亮,也在報導中分享台灣經驗。

針對民眾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台灣可不可能出現伊波拉病例?李明亮表示,世界上沒有國家會說「絕對不可能」,而台灣的機率大不大?則是要觀察幾件事。

首先是台灣與西非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奈及利亞等國的往來狀況;再來是我們鄰近國家疫情演進的狀況。

近三個月來,國內往返西非疫情最嚴重三國(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的旅客數,每個月都不超過十個人,李明亮判斷,「病毒直接從西非到台灣來,機率很低。」但中國如果出現伊波拉病例,且沒有控制好,以台灣中國如此頻繁的往來,台灣就「剉咧等」。

李明亮解釋,因為中國與非洲的關係很密切,廣東、廣西跟西非,每天有好幾千個人在進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伊波拉跑到中國的機率相當大。

一場教訓,讓台灣操練過從硬體到經驗,比SARS之前強很多

國內感染症權威、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則認為,如果病毒跑到中國,甚至到東南亞如越南等國家,而這些國家又沒有控制好,我們台灣就很難逃過。

如果台灣最終沒辦法逃過「伊波拉侵襲」,那為何李明亮敢說「對台灣的防疫系統有信心」?

「今天台灣對於伊波拉防疫會如此謹慎,完全都是來自SARS當時的教訓,」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

二○○三年SARS爆發,在台灣造成八十四人死亡,期間更因為和平醫院爆發集體感染封院,進而造成多位醫護人員傷亡,這些教訓讓台灣的防疫體系在SARS之後有一個重建的機會。

黃立民表示,SARS屬於飛沫傳染,而伊波拉屬於接觸傳染,一個SARS的患者,可能在電梯裡打噴嚏就會造成同電梯的人被傳染,但伊波拉要透過體液、血液才會傳染。

伊波拉會在非洲造成嚴重的群聚感染,是因為當地的醫療及公共衛生很落後,「通常伊波拉患者不會主動把病毒傳給你,都是躺在那邊奄奄一息,你去碰到他,才會被傳染,是人進去到那個領域,才會被伊波拉病毒感染,」黃立民說。

黃立民認為,SARS病毒是存在肺部裡面,伊波拉是存在血液、內臟裡面,如果單就防疫難度來看,飛沫、空氣傳染的SARS其實比伊波拉還高。

由於在SARS之後,台灣防疫系統被狠狠的操練一次,因此之前的抗SARS經驗、硬體配備,現在都可以派上用場。

在硬體的物資方面,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全台灣約有一千六百多間負壓隔離病床,N95口罩、全身式防護衣以及醫用面罩等防疫物資,每一個應變醫院至少有一個月庫存量,硬體上已做足了準備。

三大步驟,第一時間攔病毒除了送檢驗,同步深入調查接觸史

但設備準備好,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安心,因為美國德州爆發醫護人員受感染,就是過度自信的最好例子。

除了硬體設備,目前疾管署透過流行病學、臨床以及實驗室三大步驟,確保台灣如果真的出現伊波拉患者,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被發現,且迅速送醫。

首先,在面對疑似病例上,機場用紅外線篩檢發燒是第一關,若發燒篩檢出現疑似病例,會先抽血,透過與美國同樣的免疫方法PCR檢驗,做進一步確認。

如果檢驗顯示為陽性,會再用日本及德國的PCR檢驗,重複做幾次,同時也會從患者的旅遊史及接觸史,甚至進一步把檢體送到國防部預醫所P4實驗室裡,做伊波拉病毒DNA的比對。

如果最後確定此患者是伊波拉病例,病患將會透過專用的救護車,送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旗下六家指定醫院(台北和平醫院、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台中醫院、台南醫院、屏東醫院、花蓮醫院),送到負壓隔離病房,做進一步治療。

「由於伊波拉目前沒有疫苗,也無特效藥,伊波拉患者感染後會引起敗血症、出血。所以治療上,目前僅能夠採取幫助患者止血、提供血液、水分、補充電解質等方式,給患者支持性的治療,」黃立民說。

防疫關鍵在人心!不隱匿病情、不驚慌,就不會擴散

但並不是感染到伊波拉就會死,疾管署醫師羅一鈞以奈及利亞的例子指出,如果在發病的前一、兩天就接受治療,例如打點滴、補充電解質等,事實上就不會讓疾病一直往壞的方向走下去。「每個人自體的免疫力不同,存活下來的條件就不一樣,並不是每個得到伊波拉的病人都會死。」黃立民說。

這樣的防疫網看起來很縝密,但怕的是,百密中的一疏。

「目前西非很多病人想跑出西非,得到比較好的治療,當人人都想往更好地方取得醫治時,漏洞就會出現。」黃立民說。

美國首位境外移入的伊波拉患者鄧肯,在發病抵達美國前隱藏曾接觸過病患的事實,發燒就醫時,也沒有告知醫護人員接觸史,導致曾經接觸過的人全數進入隔離,引發恐慌。

目前疾管署最擔心的,就是經常往返兩岸的「鄧肯型」病人,他們通常在沒有任何通報下,從疫區來,發病後也不通知疾管署,自己前去就醫,不跟醫生說明去過哪裡。疾管署目前僅能透過宣導,以及醫護人員的提高警覺,來防堵此漏洞。

「SARS剛開始時,也是遇到隱匿病情的病人才爆發起來,」李明亮說。他認為,防疫關鍵其實在人心,在疾病、瘟疫、不可知的病毒前,人們只能謙卑以對。

因此現階段防疫準備的關鍵,不是藥,也不是疫苗,而是人心,如果人心不隱匿病情,人民對疾病充分了解,醫護人員保持高度警戒,加上台灣在SARS之後建構的防疫能力,「保持恐懼但不恐慌」,這些將會比任何特效藥都還有效。

【延伸閱讀】對抗伊波拉,台灣防疫實力夠水準——感染伊波拉國家與台灣醫療資源比較

■西班牙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370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3,200美元

■美國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2452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8,223美元(美國雖有充沛資源,但因過於大意,仍造成醫護人員遭感染)

■台灣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176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1,332美元

■奈及利亞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100人(奈及利亞善用醫療資源,患者死亡率僅4成,低於平均,率先從疫區除名)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100美元

■獅子山共和國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約22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300美元

■賴比瑞亞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約15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150美元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 整理:張瀞文

【延伸閱讀】三峽山區5坪實驗室,能揪出伊波拉病毒

「如果要做伊波拉病毒的培養或分離,必須要到P4實驗室,這只有國防部的預醫所可以做。」疾管署醫師羅一鈞在伊波拉防疫說明會上的一席話,讓曾在SARS期間暴紅的P4實驗室,再度受到注目。

位於新北市三峽白雞山區的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平常戒備森嚴,沒有門牌,是全台灣最神秘的實驗室所在地。當年因為SARS疫情最嚴重時,前總統陳水扁曾巡視預醫所,才讓外界稍得一窺神秘面貌。

目前國內最嚴重的法定傳染病包括SARS、 拉薩熱、馬爾堡病毒出血熱、裂谷熱,都必須在這個實驗室才能進行病毒培養及檢測,如果國內真的出現首例伊波拉病患,檢體也是要送到這裡做病毒DNA比對。

「三、五坪大的實驗室,空間很小,因為怕裡面的東西被污染,所以物品是能少則少,但千萬別小看它,這裡有先進的病毒培養及檢測設備,可是全台灣唯一有能力可以做伊波拉病毒比對的地方,」施文儀說。

台灣的P4實驗室建立至今已有三十一年,是戒嚴時代的產物。由於預醫所是當時台灣最具規模的細菌、病毒和生物防護醫療研究單位,一度遭質疑研發生化武器,而受到美國、中國等國家高度關注。

但是SARS之後,全球吹起興建P4實驗室風潮,甚至新加坡、中國也陸續在興建中,目前全世界的P4實驗室,已從SARS前的十八所,增加到三十五所(美國有八所),隨著時代變遷,P4實驗室大大降低神秘感,變成做科學研究的基本配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79

新常態,你準備好了嗎?---見聞沙龍年度企業主題活動火熱報名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20

wallstreetcn club

2014年最重要的經濟名詞無疑就是“新常態”,如果你是企業的管理者,那這無疑是你需要理解的趨勢之一。

經濟環境、金融市場乃至監管政策快速變化,企業如何在經濟新常態下進行融資、投資與理財?我們邀你來一塊參與探討。

華爾街見聞俱樂部將在2014年11月29日舉辦題為“新常態,你準備好了嗎?”的主題沙龍活動,我們為你準備了:

兩場主題演講:

“央行貨幣政策調整下 企業融資趨勢的變化”

從宏觀角度看待央行貨幣政策調整帶給企業的壁壘和機會,國有大行現身說法,為企業融資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指導。

主講人:曹陽 (經濟學博士,現就職於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任高級分析師。曾先後就職於工商銀行、國金、華泰聯合和海通等多家國內一線券商,先後從事外匯、商品交易和國內外宏觀經濟和投資策略的研究工作。其中券商工作期間多次在新財富宏觀經濟領域中獲得好成績。)

“習近平常態(Pinormal)下的企業投資趨勢”

詳實闡述究竟什麽是“習近平常態(Pinormal)”,在經濟深化改革大動作下,為企業投資指出可行道路

主講人:朱振鑫(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現任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研究員。)

年度企業理財調查結果發布:

我們將公布對企業理財的年度調查結果,特別邀請知名金融機構根據結果定制企業理財產品,現場企業聽眾可有機會參與。

最重要的是:我們期待你在現場分享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投融資與理財之道,各家企業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困惑與感悟。

我們邀請了專家與機構,備好了會場與講臺,現在只等你的到來!

活動時間:2014年11月29日 13:00-17:00

活動地點:上海陸家嘴(獲得入場資格後電話通知詳細地址)

活動議程:

13:00-13:30 簽到、見聞交流

13:30-14:30 主題演講一

14:30-14:45 茶歇、交流

14:45-15:45 主題演講二

15:45-16:30 與會嘉賓交流互動

本次活動僅收取茶水費150元/位

報名方式:

在線報名請點擊“華爾街見聞俱樂部第五期主題沙龍” 。此次活動報名人數較多,由於受場地限制,參會人數將控制在100人。

獲得入場券的聽眾將收到手機短信、郵件或電話通知,請務必確保個人信息準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