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宜家的O2O實踐:為什麽不怕天貓?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5/57658.html

在電商對傳統線下商家摧枯拉朽式的沖擊面前,許多傳統商家開始謀取轉型。對於眼花繚亂的轉型故事和慘痛的轉型效果,卻被豪邁的說成“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是找死,寧願死在路上,也不能被歷史所拋棄”。但在這種局面下,為什麽宜家的業務卻穩步提升?宜家的O2O實踐對傳統線下商家有什麽借鑒意義?跟著i黑馬來看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組宜家最新的經營數據。“宜家,全球338家門店,275億歐元銷售額,7.75億人流量,11億官網訪問量。全球最大十家商場中有八家在華落戶,宜家中國的銷售額超過63億元,比上一財年增長17%。”在電商對傳統線下商家摧枯拉朽式的沖擊面前,為什麽宜家的業務卻穩步提升,最近在北京的第二家,同時也是中國的第十四家盛大開業,其在全球的增長率僅3.1%,而在中國的年收入增長率超過17%。這些業績的取得,至少可以說明以下三個問題:――線下實體店模式沒有死,方法得當,大有可為。――人們不但喜歡在天貓上購買“便宜”和 “便利”,更喜歡線下完美的購物“體驗”。――線下實體店利用O2O,可以走出一條成功之路。當我們看到這些經營數據以後,一起來看一看到底宜家做了些什麽,讓它能夠一騎絕塵、獨領風騷,成為線下實體商業O2O的成功實踐者。以下重點探討的是宜家的電商/O2O戰略。一、宜家把互聯網/電商/O2O當成新的渠道,只作宣傳,不做交易宜家首先是建立了強大的自媒體矩陣,包括信息完善,頗具吸引力的官方網站;可以看產品、看信息、看庫存,然後生成購物清單的APP和網站;建立在新浪微博上的網上社區(65萬粉絲);聚集大量宜家粉絲的豆瓣小站。這一切的目標,都是通過產品與互動,來為宜家塑造“為大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品牌定位。消費者可以非常便利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如果你要購買,就必須去宜家賣場,各種信息能夠讓你非常容易在現場找到。可能有人會問,這算是什麽電商,這明明是傳統的宣傳方式。那麽,宜家的所謂電商為什麽只是展示和宣傳,而不作交易呢?(其實,品途網劉宛嵐女士,於2012年12月25日發表的“宜家:電商?O2O!”)已經非常清楚的闡述了宜家電商戰略為什麽不做交易的原因,在此我重新組織一下這些認同的觀點:1.宜家如果開展網絡銷售,將不再具備強大的品牌優勢,會讓消費者更多的關註價格和功能。2.當人們發現美好的宜家可以在網絡上購買的時候,她/他們為什麽“不順便”到別的類似組合家居的網站看一看呢。如果他/她們發現有中國品牌的家居,款式與宜家很相似,價格只有一半,她/他們其中是否有人會動心去購買呢?3.當大量的宜家粉絲,可以方便的到網上購買,那麽她/他們將會減少去線下門店的機會。那麽這些消費者,將無法再到宜家商場感受“驚喜”的購物體驗。因為在宜家購物,已經被塑造成了家庭聚會的“嘉年華”(本文後面會闡述)。4.時至2013年,宜家成立70年,一直以穩健經營著稱、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訴求。而盲目擴大銷售,損害品牌(打折營銷)的行為,從來都不是宜家的理念。安排一定的、適當的品類在線上銷售能帶來明顯的銷量增長,但這永遠不會成為宜家的主流,因為家居這種講究體驗的產品,最大的舞臺還是在線下店鋪里。二、宜家把線下購物體驗做到了極致,塑造了家庭“購物嘉年華”到過宜家的人都有這樣體驗,當你看到一個特別可愛的飾物或家居的時候,你總是忍不住立即告訴你的妻子/丈夫,你又“發現”了一個“寶貝”,這個東西要是放在家里的某個位置,那將是一個多麽令人“驚喜”的場面。你在宜家不是在購物,而是在經歷一場“尋寶”的驚喜之旅,你不斷被“感動”,被驚喜與快樂所籠罩。這是一本多麽生動的追求極致“體驗”的教科書。如果我們今天走進大商場,有這樣的體驗,還怕我們沒有購物的“沖動”嗎?那麽,宜家到底是做了些什麽,讓她成為家庭“購物嘉年華”的呢?1.人們到商場購物,她/他的核心需求是什麽?是快速找到她/他想要的產品。而宜家在產品歸類上,每人用於記錄購買的便簽,任意一臺電腦,查詢產品非常方便,以及熱情好客的“黃衣人”(宜家的店夥伴)。讓你很容易找到你喜歡的產品。2.宜家的商城內場面宏大,燈光明亮,指示牌清晰可見,設計好的路線科學有效(基本讓你從首層到頂層,可以全部逛完),而且,由於場地巨大,你逛完了,還可以順便在其中就餐。(順便說一句,宜家新的商城把就餐的區域擴大了2倍)3.各種設計的產品,充分體現簡約、環保、超值的特點。絕大部分的家居,都是支持消費者自己進行簡單的拼裝,這充分滿足了個人“制造”家居的欲望。(人們對自己制作的產品,是尤其驕傲和珍惜的)4.宜家每年都有超過3000款新產品,如果你上一次逛宜家是3個月以前,保證你現在去逛,又會有不同的驚喜。宜家把各種家居搭配在一起,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但可以看,而且可以坐在上面,甚至躺在上面,都不會有人管你。這樣讓很多消費者不得不把整個環境中的家居全部買回,以確保能有同樣的店內“場景”帶來的驚喜感覺。每次去宜家都是人頭攢動,擁擠不堪。你可以沒有明確的購物需求,但當人們一次次把“可愛的”家居買到手,展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總有一種唯恐落後的感覺。生意好,就會人氣旺;人氣旺,就會生意好!三、宜家營銷的核心是“IKEA FAMILY”,宜家會員俱樂部宜家俱樂部中國已經擁有900萬會員,而目前宜家銷量的40%-50%都來自會員。宜家為了提高用戶忠誠度,目錄冊和會員店是宜家最經典的兩個營銷方法。其中,目錄冊以1.6億的發行量超過《聖經》成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出版物。宜家的產品目錄冊在擁有會員俱樂部之後,便不再發放給非會員。會員店是一個店中店,專為吸引會員而設,而會員可以以折扣價買到旅行包、沐浴乳、浴袍等非家居裝飾類產品。每次在冬夏季推行大減價時,通常在此前兩三天便讓會員提前來購買。盡管都是非周末時間,銷量卻比周末多,有時會翻一倍。因此,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許多東西在大減價正式開始之前便已經售罄。每逢母親節、六一兒童節等節日,以及宜家俱樂部的周年慶時,會員特賣場也會出現上述的情況。經宜家統計,每一單商品的購買量,會員通常比非會員多30%。宜家的會員俱樂部都做了哪些工作,能夠讓“會員”這個讓很多企業都感覺“雞肋”的營銷模式,發揮這麽大的作用呢?人們在店里填好表格,即可免費獲得會員卡。而會員卡只是宜家獲得消費者數據的開始。這種低門檻的方式,讓大量消費者趨之若鶩。會員卡的功能其實和別的企業都差不多,但宜家需要的是消費信息,這樣可以便於做出消費者購買喜好分析。當宜家在做營銷活動的時候,她們知道信息泛濫,群發的效果並不好。俱樂部的經營人員會隨時對銷售部的記錄進行評估,對數據進行分揀和分析。比如,把購買了某款沙發的用戶歸為一類。每當有新貨品(比如某款地毯)進入後,俱樂部的經營人員將結合進貨品類和會員信息,為不同需求的會員定制不同的短信通知,並交由第三方公司發送到會員手機上面。為了獲得大量的消費行為信息,店內所有的環節都是建立在“會員刷卡”的基礎上。為了提醒會員刷卡,宜家在每個工作日都提供免費且不限量的咖啡,刷卡即得。別小看這些咖啡,其實花費不小,因為都是用咖啡豆磨制的。但這很值得,在這里,常常可以看到顧客在會員店里排著隊,用宜家沒上漆的小鉛筆頭填寫著自己的資料。不難發現,這些吸引會員的好處,在送達會員的同時,也將宜家的企業文化,價值理念更深一層地註入進去。通過宜家粉絲博客,會員們通常會在粉絲博客上交流自己的家居裝飾心得,熟了之後也談些個人的生活。而通過粉絲們的交流宜家更加重視會員的反饋。宜家了解口碑的力量,會員的口口相傳也給宜家帶來巨大的收獲。宜家的所有營銷活動都是圍繞會員進行的,會員在宜家會獲得各種的待遇和優惠,不是之一,而是最好。宜家如果要搞季節性大促銷時,也會提前3-5天(平日非周末)提醒會員,可以提前購買。所以,宜家的會員都會有很強的尊崇感。(不像大多數線下店的會員,形同擺設,遠不如參加團購或大促的投機消費者)宜家知道,為了吸引顧客因為“IKEA FAMILY”而驕傲,就要把會員所期待的利益全部回饋給他們。綜上所述,宜家電商的戰略其實就是O2O戰略,它把以下三件事情做到了極致:――宜家把互聯網/電商/O2O當成新的渠道,只作宣傳,不做交易。――宜家把線下購物體驗做到了極致,塑造了家庭“購物嘉年華”。――宜家營銷的核心是“IKEA FAMILY”,宜家會員俱樂部。宜家的O2O戰略構建了一個完美的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就是,“讓線上為線下導流,其在線上所做的一切就是用內容吸引消費者,然後為到店里消費做準備”。相信宜家的O2O實踐一定會對國內線下實體店的經營者,帶來一陣春風,也希望這個案例能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和開始一些更切實可行的轉型之路。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雅座白昱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72

宜家控股英特宜家 家居領域也在上演收購大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30/148661.html

12月29日消息,宜家集團上周五發布消息稱,將收購英特宜家集團旗下的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IICG)的剩余51%的股權,並成立新的全球性的購物中心公司—宜家購物中心,該交易預計將在2014年12月31日結束。

 

\相關資料顯示,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成立於2001年,是由英特宜家集團與宜家集團共同投資組建。

據悉,此次並購後宜家購物中心將成為宜家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屆時,該購物中心將擁有歐洲和中國的31家購物中心以及俄羅斯現有的14家購物中心。

目前,北京的薈聚購物中心將是宜家全球購物中心的中國落腳點,強調中國消費者的傳統需求:家庭聚會和娛樂休閑的場所。

宜家購物中心中國區負責人稱,薈聚購物中心現有360家簽約店鋪中,購物型品牌店與非購物型場所各占了50%。在非購物型場所中,除了娛樂玩耍之外,餐飲部分占23%;在購物型店鋪中,除了以快時尚品牌為主,其中2%--3%的店鋪屬於家具及生活用品,包括艾迪瑪仕、HarborHouse、維意定制、失物招領等,薈聚的容量及豐富程度,已經超越了目前人們對購物中心的所有概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18

峰瑞報告:未來5年中國創業公司有可能產生線上宜家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5/153960.shtml

導讀 : 這是一份很長的研究報告,有點耐心,文中不只是提出問題,還提供了分析的各種因素。

移動電商風起雲湧,無論是服裝、3C、還是化妝品,都湧現出一大批優質的創業公司。但家居領域卻並未出現明顯的領跑者。1980 年,無印良品成立於日本——當年日本年人均 GDP 在 8000 美元左右,正與中國當下的經濟發展階段相仿,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家居行業會在未來十年以高於 GDP 的速度增長。“山雨欲來風滿樓”,未來中國會誕生像宜家一樣成功的線上家居電商巨頭嗎?

家居市場規模及機會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3_4

本報告對家居市場的定義為家庭場景內的軟裝(可移動物品),不包括硬裝裝修。2014 年中國家居軟裝市場規模約 1.3 萬億1,其中,家具的市場規模超過 7000 億2,家紡用品超過 3000 億3。同時,中國的家居市場最近 10 年的年增長率達到 30%,約為同期 GDP 增速的 4  倍。

在研究中國家居市場的發展之前,讓我們把視角切換到隔海相望的日本,從歷史和社會發展的角度比較兩國。根據摩根大通4,中國實體經濟未來十年發展階段與 20 世紀 80 年代的日本類似,主要體現在人均 GDP 和城鎮化率兩個維度。

中國2014年的人均 GDP(現價美元)為 7590 美元,而日本在 1981 年的人均 GDP(現價美元)為 10212.4 美元,兩者幾乎處在同一水平。中國的城鎮化比率仍然較低,2011 年中國的城鎮化率才第一次突破 50%,2012 年為 52.6%。而根據統計,日本家居市場的規模為 1.6 萬億人民幣左右5,並且在上世紀 80 年代期間增長了近 10 倍。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3_5

中國和日本的家居環境在很多方面有著相似之處。戶型小、單價高是兩國目前新房型的相同特征。無印良品於 1980 年在日本成立,作為日本家居雜貨品牌的代表,可以被視為日本家居業發展的典型例證。根據無印良品 2015 上半年財報顯示,無印良品目前在中國大陸市場進入擴張器,已經擁有 132 間的門店,上半年收入增幅已達 62.4%,並將以每年新增約 50 家門店的速度增長,幾乎一年增長 50% 的店量。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4_6

除了市場潛力巨大,家居用品線上購買行為的普及化也是電商機會的重要助推。2015年淘寶日均 GMV 約為 45-50 億,天貓日均 GMV 約為 25-30 億,年增長 40% 左右6。根據行業人士訪談,目前家居品類已經成為淘寶及天貓第二大品類,僅次於服裝,高於鞋包類。

峰瑞觀點(freesvc)

家居行業還存在以下特征,給創業公司留下大量空間和機會。就需求層面而言:

1.以 85 後為代表的新生消費群體步入職場和婚姻,產生大量家居消費需求,但對於年輕中產階級而言,目前家居各細分品類線上線下幾乎都沒有品質感強而且可信賴的品牌;

2.家庭購買、布置的決策者從 60 後轉變為 85 後、90 後,代際之間審美、品位差異巨大,急需更多符合年輕人需求的家居產品;

就供應鏈層面而言:

1.工廠普遍產能過剩,家居供應鏈上存在大量整合機會。據相關數據統計,由於近年家具出口遇到瓶頸,珠三角地區倒閉的家具廠商已達數百家7;

2.大公司壓榨代工廠的現象普遍,部分代工廠客戶類型單一,生產模塊被切碎,利潤一再削弱,急需尋找新的銷售渠道;

3.有外貿經驗的生產商的產品款式更符合年輕消費者口味;

就商業模式而言:

1.SKU 呈現非標化和長尾化,具有較大的撮合價值;

2.家居用品毛利 40% 以上,家具超過 60%,盡管購買頻次不算高,但毛利空間非常可觀;

3.在家居電商領域當下沒有明顯的領先者;

現有解決方案的不足

現有的家居零售方案仍舊存在諸多痛點。

小件家居:以淘寶為例

我們把行業分成家居小件物品和家具兩個部分。小件的家居商品,我們以淘寶為例,可以看出傳統電商在這個垂直領域很難給消費者充分滿足的體驗:

1.銷售產品多以單件為主,缺乏場景搭配;

2.圖片和實物不符合,質量及包裝粗糙,無品質感,信賴度偏低;

3.SKU 過多,消費者無法進行有效選擇,大部分優質店家得不到曝光,淘寶上線的 “極有家” 平臺正是為了通過 SKU 與商家數量整合來解決此問題。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6_7

淘寶的搜索結果讓消費者難以選擇

大件家具,以紅星美凱龍為例

根據紅星美凱龍 2014 財年年報顯示,作為家具平臺模式銷售的上市公司,平臺銷售額(GMV)約 1000 億,營業收入約 80 億,凈利潤率大約為 50%8。然而這類模式問題也很明顯:

1.缺乏場景搭配,各店獨立運營,多僅提供單品展示;

2.零售價是出廠價的 2.5 到 3 倍,但多數經銷商仍處於虧損狀態,主要是由於租金及營銷成本高;

3.賣場模式對消費者需求缺乏研究,大部分產品不符合年輕人品味;

4.同時售後服務由經銷商自行提供,缺乏有效整合。

兩者對比之下,家具產品的痛點更為明顯,單價更高,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但是由於需求相對低頻,需要通過品類交叉,提供一些吸引力強的價廉質優解決獲客問題,再通過高毛利的大件家具提高利潤。

行業實例:宜家

為了尋找行業痛點合理的解決方案,我們關註兩家模式非常典型的公司——宜家與尚品宅配,其線下以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案將給我們帶來啟發。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7_8

宜家作為家居行業線下切入的典範,在二十年間,從 250 億瑞典克朗營業額發展到 2500 億,從集中在北歐的 70 個門店發展到遍及全球的 250 個,給全球的家居零售商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解決方案。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8_9

我們認為,宜家對於供應鏈的控制是其成功的重要砝碼。其中,模塊式生產這一創新尤其值得稱道。通過將一件商品拆分給不同供應商生產,宜家讓每個生產廠商高度專業化,削弱了每個生產商獨立生存能力及議價能力,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倉儲和物流成本。消費者把模塊式的產品拿回家自行組裝,在宜家的推動下已成為家居行業習以為常的銷售方式。

作為供應鏈控制的典範,宜家的單品價格逐年降低。目前宜家已有超過 50% 的采購來自中國,80% 的單品在中國都有制造商,對於大部分供應商而言,宜家占比 50% 以上甚至是唯一客戶。在擁有極強的控制力之後,宜家對於供應商上采取分級淘汰機制,使供應商之間進行全球化競爭。

此外,宜家在前端的銷售環節方面也將細節的處理做到近乎極致: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8_10

1.提供搭配而非單品的立體解決方案,以場景布置激發客戶沖動購買的欲望;

2.宜家沒有導購員,依靠暢銷品、高毛利品與 “心動品” 的品類交叉,實現流量與利潤的雙收;

3.宜家已經作為一種生活符號,吸引消費者會單純因閑逛而進店,宜家餐廳作為消費者的憩息地,銷售額已占總銷售額的 10% 左右。

宜家發展模式的局限性在於其重資產的模式與非電商策略的長期推行。宜家進入中國 17 年,開店已達 18 家,主要集中於沿海一線城市和少量二線城市,大部分二三線城市存在真空。然而此類消費群體對宜家依舊存在較強的消費需求,“宜家代購” 甚至成為高頻搜索關鍵詞,其淘寶指數一度超過日均 6000。

此外,宜家的選址交通不方便,大多位於城市邊緣地帶。其供應商由於利潤率持續走低,隨著新生家具品牌的簽約,也開始逃離宜家。根據宜家 2015 年財報顯示,宜家在中國銷售額為 105 億,年增長率超過 18 %,但僅為紅星美凱龍千億銷售額的 1/10,在整個家居市場占比少於 1%9。面對宜家這樣的對手,家居電商仍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

家居行業的關鍵要素:供應鏈能力

正如上述分析宜家是提到的,家居電商在供應鏈方面必須深入耕耘,這一點與傳統線下零售一樣,是不能移除的競爭門檻。而因為供應鏈並不 “輕”,又往往容易被互聯網創業團隊所忽視。

家居類供應鏈不同於其他標準化消費品,非常複雜,是從業者所必須面對的難題: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9_11

1.SKU 數量多。根據統計,宜家的 SKU 在 9000 左右,對應成百上千家供應商,行業當中 SKU 數量/供應商< 10 是常態,管理難度大;

2.產品質量層次不齊。以脫膠為例,可能只是這一批膠水不好,波動性很大,因此 SOP 和質檢需要團隊的嚴格篩選和掌握。

3.供應商缺少整合。家居行業供應商比較小,缺少整合,比如一個供應商可能只能做玻璃杯。很多優質供應商需要創業團隊耗費大量時間去找。因此企業往往需要有專門的供應商 sourcing 團隊。

4.需要與供應商建立較為中長期的規劃。理順賬期,留足空間,避免資金流短缺,優化貨物配送體驗。

如之前提到的,宜家在供應鏈管理非常值得家居電商企業借鑒。雖然在創業早期限於規模無法一一實現,中長期的供應鏈規劃勢在必行:

1.實現多元化采購,家居電商應當及早建立采購戰略,實地選好采購源;

2.控制上遊,掌握最初定價權,建立供應商競爭體系,由於供應商並不大且處於外貿轉內銷的階段,因此家居電商(尤其有一定規模之後)具備議價空間

3.控制物流每一個環節,保證最低成本和最短運輸時間,模塊化的生產與倉儲配送的地理最優化有利於充分降低成本。

創業公司如何切入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20_12

創業公司該如何從家居電商行業切入?我們通過 XY 坐標軸來映射創業公司的切入點。X 軸按照家居搭配服務的複雜程度來漸進,最輕的單品銷售(完全沒有搭配服務)在左側,最重的設計師服務在右側,中間有許多公司致力於把家庭場景搭配進行線上化。Y 軸則按照商品的體積來漸進,小件商品和大件家具在銷售頻次、用戶行為和倉儲運輸要求上都有顯著的差異。

我們認為該行業的較佳切入區域如上圖。為從產品化線上場景搭配內容切入,以中小件交易為主導培養用戶習慣,再向單價高、利潤率高的家具品類發展的模式。

為什麽場景搭配這一環節在家居領域如此重要?每個品類的核心痛點都會對應最優的產品展現形態。例如化妝品用戶的核心痛點是產品質量和合適度,UGC 的用戶真實評價就會成為最吸引的產品形態。而對衣服來說,核心痛點則變成了上身效果,UGC 評價就不如化妝品來得重要。

家居電商的核心痛點在於搭配效果,最優的表達方式在於場景化圖像。目前高效的具體形態仍需摸索,現有的創業公司試圖從搭配眾包問答、搭配生成工具、用戶 UGC 曬家、PGC 圖片、3D 場景、VR 場景等切入,最優的形態尚不明確。基於行業探索的現狀,我們總結出幾個關鍵點:

1.搭配不等於純審美,需和具體功能場景結合;

2.美國 Houzz 強調整體設計,國內可更加註重局部功能區域;

3.國內純社區氛圍不成熟,內容和交易需要結合更緊密,商業化需要更加直接地與電商相結合。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20_13

峰瑞觀點

家居電商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窗口期,但是競爭也會非常殘酷,我們建議創業者:

1.團隊構成需線上線下具備。單純互聯網背景的團隊此方面經驗稍缺,最優方案是團隊中同時有來自互聯網及線下家居行業的合夥人

2.充滿耐心,準備好打一場 5-10 年的仗。家居消費欲望和頻次相對較低。相對於和個人形象直接相關的品類(如服裝、化妝品),家居的購買 “買了別人也看不到”,通過口碑傳播或者沖動性消費而起量的速度相對較慢。

3.不斷探索最優的產品模式。 在這個行業上,並沒有成熟可以借鑒的國外模式。例如,國外家裝設計平臺最成功的代表 Houzz,其模式其核心角色為室內設計師,然而中國室內設計師市場並不成熟。國內更常見的情況是裝修公司不收設計費,將盈利附加在軟硬裝本身上,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獨立設計師的市場空間。在中國照搬 Houzz 模式已證明不可行,需要團隊有更多國情下的獨創性。

部分參考資料

1. 《新華網:家居行業轉型角逐4萬億市場規模》,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7/02/c_127974375.htm

2. 《人民網:中國軟裝飾年消費能力高達3千億 仍處於初級階段》,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409/c1004-26820787.html

3. 《中國產業洞察網:中國家紡行業市場規模調查報告 大家紡約8000億市場規模》,http://www.51report.com/free/3017374.html

4. 《摩根大通:今天的中國和上世紀80年代日本有多像(組圖)》,http://business.sohu.com/20130723/n382322763.shtml

5.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Home Furnishings in Japan, http://www.euromonitor.com/home-furnishings-in-japan/report

6. 《阿里投資者關系資料》

7. 《珠三角制造業倒閉調查:家具陶瓷等行業成重災區》,http://jiaju.sina.com.cn/news/20151103/6067122115809968690.shtml

8. 《紅星美凱龍 2015 年全球發售公告》,http://www.chinaredstar.com/Attachments/Document/2015091516313848836.pdf

9. 《宜家 2015 年財報:中國市場 105 億刷新紀錄榜》,http://home.163.com/15/1213/10/BAN8IA8E00104JS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630

為什麽宜家在中國會越來越火?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056.html

為什麽宜家在中國會越來越火?

一財網 劉曉穎 2016-03-13 16:12:00

正如那句知名的“宜家就是你家”的廣告語,這家公司的成功之處在營造了一種家的感覺與氛圍,讓人進門就看到的各式各樣風格的樣板間,而其中總有一款能打動你。

現在時值一年一度宜家冬季的大減價,黃色標牌上的促銷字樣鮮艷,有些物品的折扣力度驚人。這些“便宜貨”為宜家吸引來不少人,(當然,即使不是打折季,宜家店內的人流也是可觀)。

一對年輕夫婦站在一個貨架前。妻子想要四件套的小型玻璃調味罐,理由是“只要7.9元!”而那個戴眼鏡的丈夫則不屑,“這有什麽好買的,家里不是已經有好多個了麽?”

最終,他們把四件套放進手推車里。

在宜家內部,這種小商品被稱為讓消費者“打開錢包”。那些“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總是會讓人上鉤。早前,宜家經常用夜燈這樣的小東西來吸引顧客。當年搭電梯進入賣場時,人們通常會看到裝滿夜燈的12個箱子。箱子里只能放那些會讓顧客主動掏錢購買的商品。一般來說,就是價格便宜到會讓顧客想都不用想的那些東西。

宜家在歐洲靠著低價做大做強,它的價格不僅僅是比別家的低,而且還要比別人低很多。其中的原因是這家公司除了與OEM供應商合作外,也鼓勵各供應商之間進行競爭。宜家傾向於把訂單授予那些總體上衡量起來價格較低的廠商。為了進一步降低價格,宜家在全球範圍內調整其供應鏈布局,根據各地不同產品的銷量不斷變化,宜家也就不斷調整其生產訂單在全球的分布。

但在制造大國中國,所謂的價格便宜其實不太成立,實體店里的東西便宜,但精明的中國人總能在其它地方找到類似的、甚至一樣卻更加便宜的東西。

所以在中國,要想跟同行以低價策略來競爭不太可行。“不光是低價,而是性價比。3塊、5塊不是現在的策略。”宜家中國區零售經理朱昌來在去年上半年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

宜家的營銷人員實在太懂得逛商場的顧客心理。他們常常在一個售價7.9元的食品儲蓄罐旁放上一包標價18.9元的小豆蔻卷餅或者在一堆200元以上用來煮意面的鍋子當中擺幾瓶18.9元的番茄醬。對比之下,也許顧客會順手捎上一個。

宜家從來也不願意放棄這些打開消費者錢包的小東西。在中國宜家店鋪里的幾處墻面上寫著買滿11個小物件,就可以免費得到一個宜家的藍色購物袋的字樣。

顧客在偌大的商場里面可以逛上半天後累了渴了餓了累了,還有餐廳可以吃飯歇腳,最後結賬帶走那些或者需要或者不需要的東西。宜家放棄了傳統的銷售員貼身顧客的銷售方式,而是采取銷售員咨詢、店內展示的自助式服務。這家店里沒有太多的服務人員,卻總是提醒顧客“多看一眼標簽”:所有關於產品的信息都在價格標簽上。比如看到紅色意味著你可直接取貨或至家具自提區及家居用品區取貨,而黃色則是需要你咨詢銷售人員打訂單預定。

正如那句知名的“宜家就是你家”的廣告語,這家公司的成功之處在營造了一種家的感覺與氛圍,讓人進門就看到的各式各樣風格的樣板間,而其中總有一款能打動你。

已經有預算的人直接選購家具,如果你暫時買不起那套沙發,你可以買一個夜燈回去,權當是慰藉。顧客回去以後,每每看到夜燈總會考慮想要按照宜家樣板間的樣子來布置客廳。

回過頭來看,宜家在中國雖不如其在北美、歐洲一樣有巨大的價格優勢,但相對於其他的傳統品牌家居商,價格依舊偏低。而那些討厭銷售員總在身邊推銷中國年輕人顯然更偏愛宜家的模式,另外在日益高漲的房價下,他們沒有太多余錢在家居上消費。

於是,相對於其它實體店的冷清,這家瑞典家居巨頭的火爆也不難理解了。

當然,這家公司也有短板。因為消費習慣不同,中國消費者對服務要求更高,他們不喜歡自己動手。這與宜家的期望背道而馳,這家公司的官方教條是希望顧客可以當天就把貨拿回家,一套廚房家具也好一個臺燈也罷(如此可以為門店節省出30%的倉庫空間)。不過對於貨品配送,宜家有一套複雜的運費計算標準:運送商品越多,顧客支付的費用越高。這一做法與常見的生意買賣相反。

但目前還不妨礙宜家在中國的擴張。作為宜家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之一,在過去的2015財年,宜家中國市場實現創紀錄的105億人民幣銷售額,銷售增長超過18%。宜家的開店計劃已經排到了2025年。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45

從全球“爆款”宜家,看實體店轉型如何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6/154897.shtml

導讀 : 相比互聯網+,“實體店+”,有實體店作為根基,多了些厚重感,後續發力更強悍。

過去一段時間,“實體店不行了”傳言不絕於耳。事實如何呢?在電商的沖擊下,仍有很多實體店強大的生命證明其不可撼動的市場地位。宜家發布2015年財報稱,其本財年總銷售額達到319億歐元,增長了11.2%。名創優品創辦不到兩年,營業額已突破50億。實體店真的不行了麽?建議往下看完再做結論。

宜家火爆背後影射新觀念 

說起“宜家”,不論男女老少,想到的多是溢美之詞。宜家“爆款”的背後,影射人們消費標註發生了改變,從一味註重價格和質量,轉變為越來越重視商品賦予的個性表達、群體歸屬和情感認同等價值。這要求實體店要擯棄原先傳統的運營觀念,運用好互聯網工具實現更快速的叠代,不斷地靠近用戶,貼近用戶的真實需求。

“實體店+”而非“互聯網+” 

據統計,宜家目前在全球50個國家擁有361家門店,每年訪問量有8.21億人,去年官網宜家.com吸引了16億消費者。去年銷售額增長的11.2%部分,是結合電商功能的新店主要貢獻。很明顯“實體店+互聯網”為宜家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實體店轉型重在“實體店+”,小編沒說錯,是“實體店+”,而不是“互聯網+”。“實體店+”強調的是在實體店運營的基礎上融合互聯網元素助力門店發展,而不是為了迎合外界的風口去盲目轉型。

相比互聯網+,“實體店+”,有實體店作為根基,多了些厚重感,後續發力更強悍。看看宜家是怎麽做的,希望大家有所啟發。

宜家:線上只做宣傳,不做交易 

宜家線上電商只起宣傳作用,不做交易。通過建立強大的自媒體矩陣,包括信息完善、官方網站等,開發線上商城和APP,用戶快速檢索想要的物品,可以看產品,看信息,看庫存,生成購物清單,可就是偏偏不可以購買。購物單是方便用戶在實體店憑信息指引找到貨物。

在激烈的電商環境下,考慮到顧客在網頁瀏覽宜家的頁面,常常貨比三家。在看到同款後,價格低於宜家不排除會下單購買。與其為他人做嫁衣,不如不做交易。

宜家做線上不做交易,“高冷”背後是對品牌的精準定位。現在很多實體店已經意識到打通線上渠道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分析,到底是革誰的命都沒弄清,錢燒了大把,結果線上不但不能助力下線,反而成了累贅。所以,門店轉型要清楚自身定位,明確目標,切忌浮躁跟風。

互補營銷:用餐廳宣傳家具 

宜家有三大寶:瑞士肉丸、冰淇淋、免費續杯。在宜家餐廳,幾塊錢的小吃比比皆是,6塊錢續杯隨便喝,以至於消費者產生錯覺就是,吃越多賺得越多。他們會不會虧本?據2015財年,宜家中國餐廳銷售額達1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其中國銷售總額的十分之一。

當消費者還在善良地擔心宜家會不會虧本時,他已經消費了單價更高的家具產品。家具和餐飲優勢互補,用食物去推銷家具產品,也是宜家營銷的亮點之一。瑞典風味餐廳解決了顧客飯點離場的尷尬,顧客可以在宜家待上一整天,客留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關系”,產品轉化率越高。

對於實體店,讓消費者覺得賺了,那就成功了,如果讓消費者“心痛著”離開,那就別指望有二次消費。“10元店”名創優品那麽火,也是因為顧客覺得買賺了。

空間體驗核心在於:感動用戶 

宜家以販賣“生活理念”的體驗式服務,聞名於全球。它用創意和設計營造家的感覺,讓消費者在藝術氣息中一次次被感動。

宜家的體驗感有多棒?棒到我們都說它賣的不是家具而是生活空間。當用戶對購買怎樣類型的家具毫無頭緒的時,宜家通過實景生活空間告訴你該怎麽辦。誰不想先看看自己裝修出來的房子真實情景是什麽樣的?宜家直接把生活空間切割出來告訴用戶,感動用戶,幫助用戶找到自己需求。

空間體驗感是實體店轉型中必須看重的一點,在同質化嚴重的“千店一面”,要讓消費者記住你,就必須有獨特體驗感。目前,實體店中做得比較好的KK館,采用“前店後館”模式,後館集書吧、咖啡、沙龍於一體,主打感性體驗,體給消費者良好的體驗感。

口碑營銷:在最擅長的領域發力 

對於多數實體店而言,線上與精細化的電商競爭存在弱勢,宜家線上最大的弊端是弱化其場景化的營銷模式,與其與同行打價格站,拼流量。幹脆我就只做宣傳,不做交易。

對於競爭激烈的家具行業,宜家的質量不一定是最好,價格也不一定最低的。但是它卻將場景化營銷做到極致。宜家的生活空間、創意設計、產品故事,這些都不斷地給顧客驚喜,為宜家贏得業內好口碑。

口碑傳播營銷,帶來新顧客前來體驗,新顧客又會成為第二波口碑傳播者。如此;良性循環,是所有實體店運營的關鍵所在。

總結:不論我們曾經多少次調侃實體店“廉頗老矣”。不可否認的是,實體店,目前仍是中國消費渠道的主流。實體店不是真的不行了,是時代的飛快發展要求,它要在以更快地速度實現叠代。所謂的“關店潮”,淘汰的是不適應市場競爭的企業,留下是市場生命力更強的“精銳奇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507

在華網購宜家家居?快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6671.html

宜家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中國的電商業務。

“不過具體是什麽時間、如何來做這些細節,我們現在還不便對外公布。”宜家中國企業資訊及溝通經理許麗德4月24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在互聯網電商的浪潮下,宜家已很難再置身事外。2015年,宜家總部稱,將在所有擁有宜家實體店鋪的國家發展電商業務。許麗德告訴記者,宜家的電商業務早在兩三年前已經啟動,目前已在歐洲十多個國家開設有這項業務。這些網購業務沒有同第三方合作,都開設在宜家自己的官方網站上。

這意味著,這家來自瑞典的家居零售巨頭正在彌補此前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空白。

已有擁有超過70年歷史的宜家2015年全球銷售額為319億歐元,同比增長11.2%。雖然新商場及線上擴張也貢獻了相當多的銷售額,但主要的增長來源還是現有商場。

“誠品、宜家這樣的實體店依然能吸引到眾多線下消費者”,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布魯諾•蘭納(Bruno Lannes)認為,“就是能發掘線上與線下差異化的產品與購物體驗,未來品牌商需要綜合兩種手段同步協調發展。”

早在1998年,宜家就進入中國市場,卻一直“不溫不火”。在最初的十年里,僅開了3家店。這或許與其獨特的商業模式有關:它需要在前期投入巨額的成本買地自建商場,以第一家上海店為例,宜家花了6000萬美元投資建設。

宜家在歐洲依靠低價做大做強,除了與OEM(代工生產)供應商合作外,也鼓勵各供應商之間進行競爭。宜家傾向於把訂單給於總體價格較低的廠商。為了進一步降低價格,宜家會根據全球不同產品的銷量變化,不斷調整其生產訂單在全球的分布。

進入中國市場後,宜家也把這樣的方式帶來進來。截至2009 年的 11 年時間里,宜家在中國市場的平均產品價格下降了大約 50% 。而近五年,這些產品的價格又往下調了 15% 。宜家官網將價格的下調解釋為原材料、物流方面的成本降低,以及銷售數量的增長。

在經歷了多年沈澱後,宜家在中國的知名度逐漸打開。目前,宜家在中國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擁有18家商場,去年宜家對外宣布準備未來將以一年三家店的速度發展。

目前,中國成為了宜家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之一。在過去的2015財年,宜家中國市場實現創紀錄的105億元銷售額,銷售增長超過18%。另一個有趣的數據是,去年有超過7500萬人次光臨宜家中國商場,同時官方網站的訪問量達到5300萬,比2014年增長52.5%。

相比較於其它國家,中國消費者更樂於在網上購買物品,但遺憾的是,消費者僅能在宜家的官網上看到各種貨品,還得去實體店鋪進行選購和結賬。

“我們很快會公布具體的內容,大概最快在幾周內吧。”對於電商業務,宜家零售中國總裁朱昌來不願意透露更多。

電商業務的啟動可以為一些所在城市沒有宜家商場的消費者提供便利,但對於宜家這樣的家居公司來說,這一新項目還面臨許多問題。

如果要開拓電商,需要走的不是普通的快遞而是特殊的物流。百安居中國市場部的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大多數家居公司目前都不會自己配備物流而是和第三方的物流公司簽約,讓後者配送。大型物件的配送會產生費用,很多公司在經過計算後通常會制定出“買滿多少元免費配送費”的條件。

另外,相比3C類的標準化產品,家居更註重現場的購物體驗。試想,消費者在購買床、衣櫥等大件的家居類產品時,大多還需去現場實地體驗才能夠放心下單。退貨率從來都是讓商家頭痛的問題,如果是服飾、化妝品等小件還能承受,但如果是大件的家居,那麽這一交易的成本就會上升。除了配送外,很多商品還有安裝、維護以及保養等其他需求,這也是單純線上銷售難以解決的問題。

上述幾點皆是目前家居行業整體遇到的問題。從全球範圍內來看,家居電商目前也都沒有成為主流,線上的滲透率並不高。

按照傳統,宜家官方希望顧客可以當天就把貨拿回家,對於貨品配送,宜家有一套複雜的運費計算標準:運送商品越多,顧客支付的費用越高。這一做法與常見的生意買賣相反。

毋庸置疑的是,未來,宜家會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通網上購物,不過正如其官方所說,“電子商務會宜家線下渠道的一個補充。”對於宜家而言,線下實體依舊會是宜家的主要發展策略,它在中國的開店計劃已經排到了2025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79

市場冷同行倒 櫥櫃企業變身“高端宜家” 破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671.html

6月18日,占地10000多平方米共5層的歐派全屋定制MALL在哈爾濱開業。歐派集團早在2014年就已提出“大家居”概念,這家全屋定制 MALL是大家居概念落地的首家。歐派集團董事長姚良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歐派全屋定制MALL今年將在40個城市開業。未來3年內,將在全國建設300 家以上全屋定制MALL體驗店。

“大家居”目前是家居行業最火的概念。櫥櫃企業如歐派、索菲亞,建材企業如大自然、東鵬等,均紛紛宣布進軍“大家居”市場。還有O2O家裝企業尚品宅配亦專攻全屋定制。盡管熱鬧,這一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業內人士指出,大家居是一個系統工程,真正落地的難度非常大。

自提出“大家居”戰略後,歐派一直在籌備和實驗。此前在廣東地區開了兩家樣板店,均取得不錯的市場反響,姚良松因此更有信心。他稱哈爾濱的這一家店 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家居”體驗店,由哈爾濱的歐派代理商投資上億元所建。除了歐派自己生產的櫥櫃、衣櫃、書櫃、木門、衛浴等品類外,歐派還將其他品牌資源 整合進來,比如吊燈、瓷磚、地板、窗簾等與其他品牌進行合作。

歐派全屋定制MALL已有高端宜家的雛形,第一財經記者在哈爾濱旗艦店看到,這里有一流的環境,顧客可以來這里談生意、聊天、吃茶點。雖然同樣采用 體驗購物模式,這家店卻與宜家的產品不太一樣,宜家提供的是成品家居,而在這里,顧客可以完全按照個性及房型定制專屬家居產品。除了有實景樣板房體驗以 外,歐派還設計了一套智能3D設計系統,顧客可以在系統里自主設計房屋空間,系統還能模擬一天24小時的光線變化,讓空間更真實更全面。

“如果戴上VR眼鏡,還能進到房間里,會有更直接的感受。”姚良松說,接下來歐派將繼續加大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現在主要是歐派提供效果圖,以後顧客將可以自己設計效果。

大家居概念的出現和流行有其客觀背景,消費者有一站式購物的內在需求。這些人通常是中高端消費者,擁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在這種需求的刺激下,近年 來,櫥櫃、家裝、家電、建材等家居關聯企業,都把大家居作為長遠的目標來追求。但目前尚未有一家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影響力的大家居品牌。可以說,各類企業都 在“大家居”的路上努力著,還未有哪家享受到勝利果實。

業內人士認為,在櫥櫃、家電、家裝、建材等進入大家居的企業中,相較而言,櫥櫃行業背景更有優勢。櫥櫃在整個家居裝修流程中位於家居系列產品的最前端,既能帶動上遊的建材行業,又能帶動下遊的家具行業、家飾行業,所以櫥櫃在大家居里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

相比地板等標準品,櫥櫃屬於非標準品。櫥櫃企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非標準品定制的生產經驗,這也有利於其向全屋定制轉型。

近年受到房地產行業下滑的影響,家居行業也不如以往。許多實力較弱的家居企業甚至倒閉。對此,姚良松表示,三四年前就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平淡期。現在歐派在廣州70%的市場都是二手房。

家居行業處於轉型期,“大家居”是其中一個方向。但是,大家居是否適合所有的家居企業?顯然也不是。一些中小的家居企業主就曾表示,他們雖然看到市 場商機,但受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制約,未必有條件參與跨界經營。即便是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在擁抱“大家居”的問題上也走得比較謹慎。

那麽,線上家裝平臺與傳統企業轉型做大家居,兩者誰更有優勢?姚良松認為,這兩種模式各有優勢。線上家裝平臺能夠整合各種資源,而難度在於配套和協調。傳統的具備行業基礎的企業,則可能具有較好的整合性,供應上也更可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30

精簡家具時代 宜家開始賣自行車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645.html

全球最大的家具銷售商宜家(IKEA)在做了一次市場調查後發現,如今已經進入家具精簡的時代,開始嘗試進入新的業務領域。

可以賣些新東西

宜家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各地約39%的消費者表示每周至少有一次會因為家中零亂的家具而感到不舒服。而這一比例在18-29歲人群中高達47%。許多人都希望能減少家中的物品。

宜家方面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小戶型住戶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希望減少家具的傾向愈加明顯。在此背景下,宜家新增了家電和自行車等商品,並在挑戰多功能家具。

在此情況下,宜家和瑞士洛桑藝術設計大學合作,僅用50種物品就設計出一套樣板間。樣板里有可以掛衣服的椅子、以及和軟木板融為一體的時鐘等,同時,宜家還嘗試開發了兼具餐桌和書桌功能的桌子,來滿足那些不願意在家擺過多家具的消費者。

據了解,部分宜家門店內設置了植物賣場。而今年年內,一些門店還將開始銷售自行車。為了不增加商品調度和店鋪運營的負擔,保證低價銷售,宜家在加入新產品的同時將撤出部分其他商品,將店內產品種類控制在9500種左右。

行業巨頭的改革

事實上,為了迎合如今消費者多變的口味,不少大型連鎖家居家裝公司都在積極改變銷售方式以及推展新的業務。

比如百安居。這家知名的大型連鎖家裝巨頭同宜家一樣,也是靠自建大型賣場的模式來銷售產品。百安居原來銷售的產品原本是以供應商品牌居多,但未來這樣的銷售模式在其今年的計劃中卻做出大幅度改變:從一家銷售供應商品牌為主的賣場變為以主營自有品牌的賣場。

百安居中國總經理吳篤卿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未來百安居零售商品的結構是“1(自有品牌)+N(供應商品牌)+1(進口商品),三者間的比例分別為7:2:1。“對消費者來說,自有品牌的售價比供應商品牌低。而對於我們來說,前者的利潤要比後者高。”他說。

不過,這一計劃如要實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目前百安居在售商品中,自有品牌產品只占到10%,而供應商品牌則超過80%。按照他的計劃,公司未來一年內的自由品牌產品的比例提高到50%左右。

由此可見,市場的進化讓這些行業巨頭卯足了勁做出改變。大約1年前,宜家成立了新業務的專門小組。產品和供應鏈總監傑斯普·布羅丁(Jesper Brodin)稱,“宜家或許會經歷許多失敗,但我們仍然決定要做”。

宜家的銷售方式是在郊外設立大型店鋪,依靠低價和多銷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家具連鎖店。該公司目前在歐洲市場的銷售額占總體的67%,在美國和亞洲等市場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69

涉兒童安全問題 宜家召回相關產品

宜家日前宣布召一款名為帕特魯安全門的產品。

據了解,這款安全門出現意外打開導致兒童跌下樓梯的情況。在其中幾起事件中,孩子需要前往醫院接受治療。根據第三方調查,盡管產品已通過測試並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但其上鎖機制仍存在缺陷,給幼童帶來了安全隱患。

根據宜家公司今日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一份聲明稱,已購買此產品的顧客可以退回至任何一處宜家商場,無需購買憑證就可以得到全額退款。

宜家兒童部執行業務經理Maria Thörn表示:“宜家對威脅兒童安全的產品采取零容忍態度。我們致力於為顧客提供安全健康的產品,把兒童視為世上最重要的人群。一旦發現任何產品存在安全隱患,我們將立即采取行動。我們絕不允許兒童在遊戲時的安全受到威脅。因此,為保障兒童的安全,我們決定立即召回帕特魯安全門產品。”

這不並這家家居巨頭的宜則在銷售產品中發生的第一次召回事件。

記者在其中國官網上看到,僅2016年上半年,這家公司召回產品的次數多達六次。在今年召回上述安全門之前,宜家4月份還召回國一款名為LATTJO拉特奧蝙蝠鬥篷。據稱,雖然沒有收到顧客受傷的報告,但宜家還是收到三起顧客反饋孩子在使用該產品後頸部出現了勒痕及刮痕。在這幾例事件中,系在兒童頸部的鬥篷粘得太牢,難以取下。

因此,“為杜絕窒息或頸部受傷的風險,宜家現召回這款產品。”這家公司在聲明中稱。

意外常常會發生,尤其是發生在年幼的孩子身上。

去年7月,宜家就在全美召回約2700萬個抽屜櫃和梳妝臺,因為如果沒有錨定在墻上,這些家具可能傾倒並砸中兒童,此前已發生致死兩名幼兒的事故。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CPSC)與宜家當時共同宣布了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免費提供墻面固定的裝置。CPSC建議消費者即刻停止使用所有高度超過23.5英寸的兒童抽屜櫃和梳妝臺,以及高度超過29.5英寸的成人抽屜櫃和梳妝臺,除非它們已被安全地錨定到墻上。

該機構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每兩個星期就有一個小孩因為家具或是電視翻倒而致死,每24分鐘就有因此而受傷的小孩。

近幾年來,家具和電視機傾倒一直是CPSC擔心的一個主要問題。

CPSC主席Elliot Kaye正呼籲整個家具行業生產更穩定的家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73

宜家安全門意外開啟兒童從樓梯掉落 該產品中國已下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03/1018510.html

宜家宣布召回一款名為帕特魯安全門的產品,另外,帕特魯克萊瑪和帕特魯法思兩個型號的安全門也同時被召回。報道稱,安全門由於門鎖不結實,意外開啟,導致兒童摔下樓梯需要就醫治療。宜家中國也發布公告稱,第三方調查顯示,該產品上鎖機制存在缺陷,給幼童帶來了安全隱患。調查發現,這幾款產品在中國已經下架。

據英國《衛報》近日報道,宜家宣布召回一款名為帕特魯(Patrull)安全門的產品,另外,帕特魯克萊瑪和帕特魯法思兩個型號的安全門也同時被召回。

報道稱,安全門由於門鎖不結實,意外開啟,導致兒童摔下樓梯需要就醫治療。宜家中國也發布公告稱,第三方調查顯示,該產品上鎖機制存在缺陷,給幼童帶來了安全隱患。《法制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幾款產品在中國已經下架。

發現隱患

安全門意外開啟

兒童從樓梯掉落

據英國《衛報》報道,6月23日,宜家稱收到報告,由於門鎖不結實,意外打開,導致兒童摔下樓梯,被送入醫院就診。宜家因此決定對其進行召回。

報道稱,由於帕特魯系列安全門出現的事故,目前已有六名兒童需要在醫院接受治療。

報道指出,帕特魯法思早在1998年就開始銷售,帕特魯克萊瑪在2012年開始銷售,帕特魯安全門則是在2014年推出的。該安全門在英國的零售價格最高達50英鎊,在全球已經銷售了近300萬件。

公司回應

決定召回產品 對顧客全額退款

在馬爾姆抽屜櫃傾倒致死的又一悲劇在美國發生後,宜家美國發起了同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的討論,結果之一就是在北美地區進行產品召回。召回是基於當地所采用的ASTM標準。宜家的抽屜櫃符合歐盟及其他所有國家對該產品的強制性標準。

宜家兒童部執行業務經理馬里拉表示:“宜家對威脅兒童安全的產品采取零容忍態度。我們致力於為顧客提供安全健康的產品,把兒童視為世上最重要的人群。一旦發現任何產品存在安全隱患,我們將立即采取行動。我們絕不允許兒童遊戲時的安全受到威脅。因此,為保障兒童的安全,我們決定立即召回帕特魯安全門產品。”

“宜家拒絕讓兒童承擔任何安全風險,因此,我們懇請所有已購買帕特魯安全門的顧客立即停止使用,並將產品退回至任何一處宜家商場,宜家將進行全額退款。”

中國落點

上鎖機制存缺陷 在宜家中國已下架

宜家中國於近日發布召回公告。召回信息顯示,宜家誠請已購買帕特魯安全門的顧客立即停止使用該產品,並退回至任何一處宜家商場,宜家將進行全額退款。

召回公告還稱,宜家收到來自顧客的報告,反映帕特魯安全門出現意外打開導致兒童跌下樓梯的情況。在其中幾起事件中,孩子需要前往醫院接受治療。根據第三方調查,盡管產品已通過測試並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但其上鎖機制仍存在缺陷,給幼童帶來了安全隱患。

宜家中國表示,帕特魯安全門、帕特魯克萊瑪和帕特魯法思在所有宜家市場出售,無需提供購買憑證或收據。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登錄宜家中國發現,目前帕特魯安全門、帕特魯克萊瑪和帕特魯法思已經下架,並沒有相關產品信息。

早有先例

安全門無法固定 讓兒童墜落樓梯

法制晚報記者搜索發現,這並非宜家首次召回安全門。早在2015年5月12日,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就發布公告稱,召回包括此次召回產品帕特魯克萊瑪在內的兩款安全門。

當時召回的原因是由於墻面和安全門之間的摩擦導致安全門無法固定在原定的位置,造成可能掉落的危險。此外,安全門下部的金屬棍存在絆倒的風險。當時光是在美加地區就召回了7.5萬件。

當時的召回公告顯示,由於上述風險原因,導致全球發生了18起安全事故,其中三起事故中兒童由於跌下樓梯導致受傷。

英國《衛報》報道則指出,宜家發言人指出,帕特魯克萊瑪在改進後“返回銷售”,但是此次最新的召回顯示,“質量仍未達到我們的要求”。

相關新聞

宜家“奪命抽屜櫃”在中國不予召回

由於存在可能翻倒的風險,6月29日,宜家集團同意在北美地區召回超過3000萬個被稱作“奪命抽屜櫃”的產品,包括在美國的800萬個馬爾姆抽屜櫃、2000余萬其他兒童及成人抽屜櫃,在加拿大的660萬個抽屜櫃。

自1989年以來,這些問題抽屜櫃已造成6名兒童死亡、36名兒童受傷。

被召回的馬爾姆系列抽屜櫃,在中國亦有銷售,但宜家明確表態,不會在中國召回同款產品,給出的理由是:符合中國國家標準。

據宜家官網顯示,2015年7月,宜家公司曾發布警告稱,部分家具可能翻到並造成受傷、受困甚至死亡。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曾發文稱,建議不再給兒童使用高於60厘米的抽屜櫃,或將其固定在墻上。

  • 法制晚報
  • 陶玥陽
  • 黎史翔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