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虛擬貨幣大盤點:至少14種比美元“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137

提供虛擬貨幣市值信息的網站Coinmarketcap.com數據顯示,至少有14種虛擬貨幣目前成交價高於1美元。 近幾個月,中國、歐盟、印度等多個國家地區示警比特幣交易的風險,但加拿大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昨日交易價已回升到800美元。 “比特金、萊特銀”,說到比特幣,不能不提萊特幣。 萊特幣的成交價1個月前已突破1美元,目前按市價1萊特幣可兌換24美元。 雖然萊特幣是市值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虛擬貨幣,但要論價值,僅次於比特幣的亞軍卻是萬事達幣(Mastercoin)。 萬事達幣今年9月誕生,它融合了比特幣的核心協議,安全性更高,交易也更靈活,現在萬事達幣的單價相當於180.25美元。 其他成為熱門話題的虛擬貨幣表現不一。 以交易價論,因發行量稀少被喻為金條的比特金條(Bitbar)價值44美元。 而今年聖誕期間交易平臺失竊1100萬枚的狗幣(Dogecoin)才0.00045美元1枚。 不論目前價格怎樣,虛擬貨幣的波動性確實很大,經濟學家們也在質疑比特幣的真實價值。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近日評論指出: 比特幣本身的價值從何而來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有一種理解是比特幣本身並沒有什麽價值,但是網絡上的投機炒作者(願意交易這些貨幣的人)對這種貨幣提出了需求,這種需求支撐了比特幣的價值,也使更多人想要使用它作為通貨。 …… 但這並不是一個100%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沒人能保證投機者們會一直對比特幣抱有興趣,這點就不同於現實貨幣,因為法律規定了一部分人或機構必須持有美元。 以下是截至本月29日交易價超過美元的主要虛擬貨幣排名: 1、比特幣:800美元(Mt.Gox價格)相關網站:http://www.bitcoin.org/ 2、萬事達幣:180.25美元 相關網站:http://www.mastercoin.org/ 3、比特金條:44美元  相關網站:http://www.bitbar.biz/ 4、萊特幣:24.15美元  相關網站:http://litecoin.org/ 5、原型股(Protoshares):19.59美元  相關網站:http://protoshares.com/ 6、新星幣(Novacoin):13.72美元  相關網站:http://novacoin.org/ 7、Unobtanium:6.30美元  相關網站:http://unobtanium.info/ 8、域名幣(Namecoin):5美元  相關網站:http://namecoin.info/ 9、Anoncoin:4.61美元  相關網站:https://anoncoin.net/ 10、Peercoin:4.28美元  相關網站:http://www.peercoin.net/ 11、質數幣(Primecoin):2.68美元  相關網站:http://primecoin.org/ 12、Franko:2.31美元  相關網站:http://frankos.org/ 13、Cryptogenic Bullion:2.21美元  相關網站:http://cryptogenicbullion.org/ 14、鉆石幣(Diamond):2.20美元  相關網站:http://www.dmdcoin.ne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66

廉頗老矣?巴菲特五年期業績或首次不及大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618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可能在43年以來首次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

自1965年巴菲特接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來,在43年間其淨值增速都快於標普500的漲速(五年期業績為基準),這一點對投資者來說很重要,因為他們付了大價錢請伯克希爾代理他們的投資,若不能跑贏大盤就不如投資給手續費低廉的指數基金了。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在2008至2013年底的5年時間中,包括股息的派發在內標普500回報率達到了128%,而伯克希爾2008至2013年9月底的回報率(基於A類股平均的賬面價值)則為80%。分析師預期截至4季度末其表現也難以超過標普500,或創43年來首次期末考試「不及格」。巴克萊銀行的預測稱,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賬面價值應該是每股131005美元,相比五年前增長86%。投資銀行KBW的估算則是給出了83%的增長預測。

巴菲特對此也早有心理準備,他在早些時候的一封至股東信中寫道:

「迄今為止,我們從未有過任何一個5年表現不及標普指數的情況,但是最近4年標普增速超過我們的預期,如果2013年股市繼續上行我們5年連勝的記錄將就此終結。」

但是,別指望巴菲特就此認輸,他寫道:

「大家可以確定的是不管伯克希爾的回報率如何,我和我的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都不會改變我們衡量業績的標準。我們的使命是提升企業內在價值,也是我們用來判斷投資的重要方法,長久以來這種方法都能夠跑贏標普指數。」

巴菲特還稱,「我們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表現的更好。」

巴菲特的長期記錄一直是投資界最好的,這也使得他的很多早期追隨者積累了大量財富。在他接管伯克希爾哈撒韋時,公司的賬面價值僅僅是每股19美元,直到2012年的時候,他率領公司實現了每年約20%的複利增長。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僅有9.4%的年化增長。

而在過去五年中,標準普爾500指數四次有兩位數百分比的年度增長。僅在2011年因為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打擊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復甦的樂觀情緒,標普500指數錄得相對緩慢的增長。這也是過去五年中,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每股賬面價值唯一有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增速的一年

伯克希爾哈撒韋(藍線)與標普500(紅線)表現對比圖:

巴菲特回报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85

股神巴菲特四十四年來首度敗給大盤 「被動操盤」憑什麼成為大贏家?

2014-01-13  TWM
 
 

 

撰文‧乾隆來

二○一三年的美國股市,創下一九九七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史坦普五百指數年度漲幅二九.六%,加上股息之後更高達三二.四%,不僅遠遠超出所有投資專家的預估,也讓股神巴菲特顏面無光。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股價漲幅在一三年超越史坦普,但是以五年的長期績效來評估,波克夏公司A股淨值在過去五年成長八六%,低於史坦普指數的一二八%,是巴菲特從一九六五年接掌公司以來,操作績效(從一九六九年開始計算)首度輸給大盤,一三年的大漲,正式終結了股神四十四年的不敗神話。

相較於黯然神傷的巴菲特,以追蹤大盤為策略的股票指數型開放式基金︵ETF︶則大獲全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就是ETF之王——先鋒全股市指數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代碼 VTI︶,這支規模超過新台幣一兆元、帳上同時持有超過三六○○檔股票的龐然大物,去年吸引了超過六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的新資金之後,竟然還能繳出超過三○%的年度投資報酬率,比史坦普指數漲幅還略高一籌,績效不僅名列前茅,還因為淨值大漲,讓原本已經非常低的管理費用降到史無前例的○.○五%。

ETF為基金管理寫下新頁先鋒VTI的投資人躺著、睡著、玩著,幾乎不繳任何管理費用,就落袋三○%的獲利,讓全世界投資人為之瘋狂。

在先鋒VTI領軍衝刺之下,ETF在一三年徹底為基金管理寫下了新的歷史。過去十年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引領風騷的對沖基金,市場龍頭地位即將被ETF取代。史坦普指數公司的投資策略部門主管愛德華斯估計,ETF的整體基金規模,將在一四年超越對沖基金;愛德華斯說:「透明、低手續費、高流動性當道,ETF即將取代對沖基金,成為投資人最主要的資產。」根據黑石基金以及多家不同的投資機構估算,全世界ETF基金規模,在一三年的十一月底已經超過二兆四千億美元,光是一三年,ETF基金的規模就暴增了二一%,其中美國股票市場ETF淨流入高達一七○○億美元,全世界以追蹤股票指數為標的的ETF逼近五千支。一言以蔽之,不論是投資機構或散戶,如果其基金組合中還沒有ETF,要不是太鐵齒,就是落伍了。

ETF大獲全勝,與基金公司不斷創新操作策略有關。其中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智慧型投資策略」︵Smart Beta︶的產生。

過去基金公司的股票投資組合,略分起來只有追蹤加權指數、跟著指數調整的「被動式」基金,或者像對沖基金、巴菲特那樣積極尋找潛力標的的「主動式」基金;但是金融海嘯之後,對沖基金與巴菲特式的主動式基金受到重創,而被動式的基金更遭到指數「先軋空、後殺底」,集體在金融海嘯凌虐的最低點被迫停損出場。

「智慧型投資策略」成熱門話題金融海嘯之後,基金公司痛定思痛,檢討後發現具有「高股息、低波動、高流動性」的股票,雖然較不容易大漲,卻同時具有抗跌的特性。幾乎所有大型基金公司都投入資源,重新思考如何修改被動式的投資策略,將「高股息、低波動、高流動性」等因素,加進被動投資的投資組合模型當中,也就是說,指數型基金不再只是單純根據總市值的權重調整,而會對高股息、或者低波動性、或者高流動性等特性,給予更高的權重,讓整個基金的表現更為穩健,更能夠避開金融海嘯時的整體系統風險。

早期採取「智慧型」操作最有名的成功案例之一,是採取「再平衡」︵rebalance︶策略的挪威主權基金。這個國家主權基金屬於被動式的基金,但是它堅持對已經出現一定漲幅的股票,機動性地獲利了結,藉著強迫將大漲的股票獲利了結,並且轉入低估下挫的股票,使投資組合回到原先設定的目標區,周而復始地「再平衡」,讓挪威主權基金長期獲得超越大盤的表現。

一三年,幾乎所有基金公司都競相投入「智慧型」操作模型,將再平衡、股息、流動性等因素加重或者減低權值,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祕方」,但是大家都宣稱已經發現創新的投資組合操作模型,紛紛為自己的新模型冠上「進階」︵Advanced Beta︶、另類︵Alternative Beta︶、或者智慧︵Smart Beta︶的名稱。而且凡是冠上這些新穎名稱的ETF基金,都能夠獲得投資人額外的關注,智慧型基金規模的成長,超越其他領域。

根據科真顧問公司︵Cogent Research︶在去年底的調查,有高達五三%的基金公司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加強發展「智慧型ETF的操作模型」,而強力推動智慧型ETF模型的景順︵Invesco PowerShare︶ETF主管霍夫曼也說,智慧型指數基金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基金,投資人期望能提高風險權重調整後的報酬率,希望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也希望看到基金經理人以更精緻的模型,來調整指數基金的部位。

許多基金公司甚至以「重新定義基金」來描述一三年智慧型ETF大爆發的現象,他們以八○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重新定義」奧斯摩比汽車︵Oldsmobile︶做例子,當時奧斯摩比汽車打出廣告,宣稱「新一代的奧斯摩比,再也不是你父親那種奧斯摩比︵It's not your father's Oldsmobile!︶」,基金公司也宣傳新一代的智慧型ETF,已經不是傳統被動式的指數基金,而是更靈活、更能躲過風暴,更能提供穩健獲利的新產品。

投資應回歸「簡單四原則」智慧型ETF的爆發,吸引大量新資金投入,也是去年美股大漲的重要動力之一。根據黑石基金的統計,以提升高配息股權重的ETF,去年吸引了二七六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八千二百億元︶新資金流入,流入金額是一二年的一倍。另外以低波動︵minimum volatility,MV︶為訴求,增加「不動如山股」持股權重的ETF,去年整體規模更出現倍數增長,MV ETF領域的資產規模已經突破新台幣四千億元。這些都是促成去年高股息、低波動股票大漲的關鍵因素。

妙的是,作為新時代ETF代表的先鋒基金,卻刻意不特別強調它們基金的「智慧性能」,先鋒基金的投資長巴克禮︵Tim Buckley︶在他定期公布的投資報告中就表示,業界不斷宣傳Smart Beta「並沒有太多新意」,這些智慧型的模型,與在金融海嘯期間出事的計量模型基金,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巴克禮建議投資人回到「簡單的四原則」,第一就是確認自己的投資目標,第二根據目標選定投資組合,第三是降低投資成本,第四必須堅持執行「再平衡」策略。巴克禮認為,經歷了煙火璀璨的一三年,投資人只要落實他不斷強調的簡單四原則,就能享受長期的投資獲利。

ETF亮麗的表現,讓大家思考巴菲特式的主動式價值投資基金,「是否像我爸爸的奧斯摩比汽車,已經成為過去了?」巴菲特在去年三月發給全體投資人的致股東書中就曾經預言,「史坦普指數已經連漲四年了,如果一三年還繼續上漲,我連續四十四年打敗大盤︵以五年績效為標準︶的紀錄,將要告終。」不幸的是,史坦普在一三年創下史無前例的漲幅,毫不留情地終結了股神「連續四十四年勝過大盤」的紀錄。

對於高齡八十三歲,又背負新台幣九兆元︵近三千億美元︶龐大資產的巴菲特來說,連續四十四年打敗大盤,已經是空前、而且非常可能是絕後的成績了,過去的對沖基金、現在的智慧型ETF,或許可以熱鬧一時,卻不可能打破他的操盤紀錄。

巴菲特在網路泡沫時,曾經逆勢多年堅持不參與泡沫,如今,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的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吹漲傳統績優股,也讓生技股、中小型股活蹦亂跳,更讓史坦普創下罕見的榮景,股神巴菲特會不會認輸?會不會交棒?還是再爬起來戰勝大盤?應該是一四年大家最關注的焦點。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美國大型股指數基金五年期績效前十名表現較佳的美國大型股ETF,五年期績效均已超越波克夏同期間的128%報酬率基金 近五年報酬率(%) 近三年報酬率(%) 近一年報酬率(%) 基金規模

(億美元)

先鋒全股市指數基金 141.2 56.8 35.8 389 SPDR羅素3000指數基金 137.9 56 35.5 5 iShares羅素3000指數基金 137.7 56 35.5 53 iShares道瓊美國指數基金 136.9 55.6 34.9 8 iShares羅素1000指數基金 136.6 56.5 35.1 86 先鋒大型股指數基金 134.9 56.3 34.9 47 iShares核心標普美股總市場指數基金 134.1 56 34.9 10 SPDR羅素1000指數基金 133.4 56.3 35 0.4 iShares核心標普500指數基金 130.6 56.4 34.5 530 iShares MSCI社會責任指數基金 128.1 54.137.5 3

資料來源:晨星

說明:基金規模截算至2014年1月3日;報酬率截算至2013年12月31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34

《達人教戰三》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操盤人 林則行 遵循五大心法 績效比大盤高69%

2914-02-24  TWM
 
 

 

曾任阿布達比投資局基金經理人的林則行,以近三十年資歷,歸納出五大選股原則,他強調,嚴格遵守原則、不帶感情,才是在股海致勝的關鍵。

撰文‧周岐原

股市如戰場,總體經濟數據不利,股市卻大漲回應;企業公告正面訊息,股價卻大跌。這些讓人錯愕的場景,身為股市投資人的你,一定不陌生。

股價不是過高、就是過低,永遠沒有一刻,達到自己設定的「合理價」,究竟該逢高賣出,還是趁機摸底?這位日本人,有不同的致勝戰略。

他,叫作林則行(Hayashi Noriyuki)。五十五歲的林則行,從高中開始研究投資,為了找出最有效的股票分析理論,他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專注學習量子基金共同創辦人、原物料投資家吉姆.羅傑斯所開的課程。

後來,林則行又研究知名成長股投資人歐尼爾(《笑傲股市》一書作者)的成長型投資理論,以及短線投資專家賴利.威廉斯(Larry Williams)的交易方法;綜合各家心法,讓林則行有了躋身國際級金融機構的研究實力。

拿到哥大學位後,林則行在歐美多家金融機構任投資分析師和基金經理人,二○○○年至○六年間,他進入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擔任日本股票投資部部長。

隸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以銷售能源的資金成立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這隻世界最大的主權基金,持有標的遍佈全球。據瞭解,阿布達比投資局握有的資產,總計上看八五○○億美元(約二十六兆新台幣),但因為是國家機構,作風極為低調、神祕,經理人必須簽訂保密協議,以防洩漏投資局的買賣策略,影響國家利益。放眼全中東地區,當年的林則行,就是唯一一位為中東國家操作「油元」資金的日本人。

林則行回憶,從羅傑斯身上,他學到最重要的一堂課,就是把握「大轉變」的機會。「羅傑斯教我最重要的觀念,是找出公司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機,因為這個轉折,就是決定買股報酬多寡的關鍵!」從最看好的一%標的中選股尋找飆股軌跡,讓市場自己說話「聽解盤、找新聞,或閱讀股市四季報,這些途徑都有助於分析股市,但在時效上都顯得過於落後。」林則行指出:「不如反其道而行,從最看好的一%標的中選股,投資人可以省下九九%的力氣!」如同林則行所言,在任何一個股市,選股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例如在日本,上市公司就有四千餘家;即使在台灣,上市櫃公司也有一千四百家之多,想依資訊按圖索驥、找到飆股,除非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否則很容易顧此失彼、徒呼負負。

因此,林則行認為,飆股出現行情之際,往往具有極為相近的特徵,既然有類似軌跡可循,股市投資人就應該逆向操作,在設定目標後耐心尋找,讓市場自己說話。這,也就是林則行領悟出的操作心法。

他舉例,如果依照這些策略投資日股,自○七年至一○年間將創造四八%報酬率;但跟著指數投資,報酬率會降至負二一%,可見林則行的心法在打敗大盤之外,能締造比大盤高六九%的超額獲利。

在林則行的五大選股心法中,第一項原則,也是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挑選股價創近二年新高的標的。「股價走勢,就是全體投資人對這家公司的意見,」林則行解釋:「股價創近年新高,代表公司已經出現極大變化。」遵行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人,通常選擇在股價走跌時出手買股,為什麼林則行反其道而行,提倡從新高的族群買股?根據他的想法,當股價創兩年來新高,意味著想買進的人比以往更多,讓這檔股票成為市場關注的亮點之一;既然這群創新高的公司,彙集市場最活絡的人氣,由此選股,成功機率自然較高。

平穩期之後急漲

不少飆股在盤整後,演出爆發行情相對而言,投資人琅琅上口的「逢低佈局」,究竟能否撿到便宜?潛藏的變數,其實遠比預期更多。

「投資人都想買在谷底,但沒有人知道,股價下跌究竟是呈現真實的價值變化,還是市場過度反應?」林則行強調:「即使知道獲利即將好轉,投資人也無從得知獲利帶動股價上揚的時間點。因此,『逮到底部』的想法,常會帶來極大損失。」此外,除了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企業之外,許多上市公司經營的產品或服務,一般投資人並不容易理解,想從社會趨勢或公司動態中留意標的,也不是容易的功課。因此,林則行認為,聚焦在創新高股上,才是最有效率的作法。

統一國際開發副總經理廖繼弘指出,這種兼顧技術面和基本面強勢條件的方法,在實際進出股市時,的確能提高勝算。「決定股價能否飆漲的,不是股價到底有多便宜,而是市場的買氣,有人氣,股票才會漲,」知名技術分析投資人羅威也認為。

而從走勢來看,一檔股票在創新高之前,可能先經歷一段時間漲勢,當然也不排除從新高點盛極而衰的機率。為了確認所選股票維持足夠動能,林則行認為,個股創新高之前,必須有一段「平穩期」,這段期間最好在六個月以上,同時股價的高低落差,區間維持在三成以內。

要從K線圖上看出平穩期,只需要留意,不少飆股常在一段不起眼的盤整後,演出爆發行情。這段小漲小跌,甚至成交量明顯萎縮的期間,就是林則行強調的平穩期。他認為,當一檔股票與其他同業公司先後上攻,並在平穩期之後急漲,就是最佳的買點。

林則行舉例,若想觀察一枚由潛水艇發射的飛彈,當人站在地面,要等到飛彈冒出水面才能察覺,然而那時飛彈已發射很久了,「水面就是歷史最高價,潛水艇發射處,就是平穩期後陡然上升的起點。」當確認個股已經度過平穩期,創下兩年來新高價,林則行認為,有獲利加持的個股,其上漲行情會更具爆發力,且能進一步避開輕率出手的陷阱。他設下的原則是,單季營收最好年成長逾一○%,且稅後盈餘超過二○%。林則行認為,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微軟和蘋果。

身為美國科技業大型龍頭股,微軟和蘋果的市值都高達三、四千億美元。儘管在股市稱覇的時期前後不同,但兩家公司在股價走勢和獲利上,卻有微妙的相似之處。

例如微軟,因當年稱霸PC作業系統市場,公司在一九九二至二○○○年間,營收年成長率約為三○%、獲利年成長率更達三五%。這使得微軟股價在九○年代時,最高上漲幅度達九十八倍。進入二○○○年以後,蘋果則因推出各種行動裝置,營收、獲利大幅躍升,使得股價從○三年底的谷底開始飆漲,漲幅最多達九十五倍。

林則行分析,當最近十年,蘋果主宰全球行動裝置市場,營收、獲利成長率分別達二七%、三六%;相較之下,微軟在同期的獲利成長率衰退至一四%,自然無法讓股價媲美蘋果的漲幅。兩代科技股王的獲利情勢演變,正是林則行提倡,股價必須創新高之餘,獲利也須成長二成,才符合選股標準的原因。

在達成創新高價、獲利成長兩項原則後,下道關卡,是從技術指標推估買氣。林則行認為,個股創新高當天,成交量比近二十日平均高二至三成,同時,當日K線的高低落差在四%以下,是最理想情形。

成交量很重要

若人氣不旺,可能買到後繼無力型的股票他解釋,個股創新高,說明投資人對這檔個股的後市普遍有正面預期;「不過,當成交量出不來,就代表市場對這支股票的期待不高。」換言之,如果人氣不旺,就有可能買到創新高,但後繼無力的股票。

他舉例,股價皆於○二年九月見底、○七年十月見頂的商船三井、川崎汽船,波段漲幅分別是十一倍、十二倍,條件可說十分近似。但是正因為創新高當日,兩者的成交量大小顯著不同,日後這兩檔海運股,走勢也大相逕庭。

○五年八月時,商船三井股價突破同年三月的高點,當天成交量達到六個月來第二大,幾乎比月均量多出二四九%;隨後半年,商船三井持續噴出,最高來到一○四○日圓,後續漲幅達五一%。至於川崎汽船,雖然也一度在○五年九月時創新高,但只是盤中曇花一現,收盤沒有守穩此價格,此外,成交量也比月均量來得低。後來,川崎汽船果然無法續創新高。

為確保大盤也能穩健上漲,林則行提醒,投資人選股後,最好時時觀察兩個趨勢。在大趨勢方面,全球主要股市有無突破向上,關係到國內股票的攻擊力,必須先確認,以免被大環境的賣壓拖累;在本國股市方面,創新高股的數量代表股市的動能強弱,因此他認為,創新高股至少要佔上市公司的二%以上。

例如,今年日本股市,在林則行看來就必須保守。「在創新高的個股中,成長力道強勁的股票愈來愈少。尤其是營業額增加一成以上,這類股票也很少。我認為這表示股價不太會再漲了。」林則行坦言。

當已經找到具攻擊力道,線形理想的標的時,林則行建議,投資人最好耐心等待一下,等到股價創新高隔天,再以較前日低○.五%至一%的價位下單,避免突然湧現的賣壓造成套牢。

在賣股方面,當帳面虧損達八%,或財報獲利成長低於二成,林則行就會斷然停損。但若股價緩跌,林則行則會視自己獨創的「賣壓比例」是否亮出訊號,來決定退場時機。

嚴守八%停損線

機械式操作,穩穩守住獲利但是,買股之後,林則行提醒投資人,想穩穩守住獲利,及時停損,仍是賺錢的不二法則。「和技術分析相比,停損的重要性高得多。」林則行強調。

林則行坦言,雖然他自己主張投資股票一定要「機械式操作」,但是他一度也受情緒波動所影響,在感情用事下,遭遇巨大損失。林則行承認:「賠錢事小,否定自己才最困難!」自己太過感情用事,棄守原本設下的八%停損線,是他沒有守住獲利的罪魁禍首。「這個經驗讓我瞭解到,投資成功多數奠基於市場行情走高,而大失敗,往往是自己的責任!」這五堂林則行的選股心法,沒有繁複的運算公式,也不難理解,對投資人而言,學習相對沒有門檻。然而想從一位戰場小兵,晉陞到股市將軍,唯有機械式執行、時時檢討改進,才能勝出。

林則行

出生:1959年

現職:Ashuk Investment負責人經歷:阿布達比投資局日本股票投資部長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

新聞辭典 主權基金

主權基金是各國政府成立的投資機構,目的在創造更高的收益。全球較知名的主權基金,包括阿布達比投資局、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挪威政府養老基金(The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of Norway)、中投公司等。由於本金是國家的外匯存底,這些基金多著重中長線投資,不常短進短出。

林則行的飆股5訊號

訊號1 股價創近2年新高,市場的人氣王過去6個月內,股價震幅小於30%的個股,若與對手同漲、且創近2年新高,沒有重整、購併等事件,才符合選股原則。

訊號2 企業獲利是否有巨大轉變最好具特殊經營利基,或符合特定政策方向。依能否搭上時代潮流、獨佔利基市場、受惠政策等指標,判斷企業獲利能否大幅成長。

訊號3 單季營收年成長逾10%稅後盈餘逾20%符合營收、獲利標準者,代表企業產品最受當前社會所需,也才符合成長型企業的定義。

訊號4 價量同步上升,股價振幅小於4%創新高價當日,成交量比過去20日均量多2至3成;且當日股價震幅,最好在4%以下,若震幅在4%~6%,為中度風險。

訊號5 創新高股 佔上市家數2%以上每天注意,過去一年股價創新高公司,是否達上市公司家數2%以上;並留意世界主要股市與本國股市是否突破新高。

看線形找強勢股

隨著股價走勢的變化,我們可以判讀出企業的獲利高低、產業生態和競爭情況;由於股價創新高的個股,通常意味著競爭力在業界較佳,代表市場主流,選擇這類獲利、價格向上發展的標的,就能提升勝率。

案例一:微軟 因為獨霸PC市場,讓九○年代的微軟年營收、獲利成長率均超過3成,但是當成長下滑,股價也無力上攻。

案例二:蘋果 受惠iPhone等行動裝置暢銷全球,蘋果自2000年至2011年營收成長達27%、獲利成長36%,股價在10年內大漲95倍。

案例三:豐田汽車 從1984年到2007年間,豐田汽車股價4度創新高,說明產品有獲利優勢,更具世界級競爭力。

案例四:先鋒 先鋒自1990年股價創新高後,股價一再走低,原因是獲利剩下10年前的五分之一。

根據林則行投資模式挑選的台股標的!

10檔股價突破兩年前、單季獲利年增率20%的個股

股票

代號 公司

名稱 2013 Q3

稅後淨利

(億元) 2012 Q3

稅後淨利

(億元) 增幅

(%) 收盤價

(2/18,元)

8933 愛地雅 0.44 0.17 159 20.85 6277 宏 正 1.88 0.82 129 95.60 2356 英業達18.99 8.37 127 28.65 3665 F-貿聯 1.57 0.73 115 149.50 3332 幸 康 0.50 0.25100 44.70 6269 台 郡 5.62 3.45 61 88.70 9930 中聯資 2.33 1.62 44 69.10 2376 技 嘉 8.95 6.99 28 41.90 1730 花仙子 0.29 0.23 26 26.30 3189 景 碩 8.48 6.75 26105.50

資料來源:CMoney

林則行獨創的

「賣壓比例」

先根據K線圖形的意義,統計一個月(約20個營業日)以來,該股票買進股數和賣出股數,將賣出股數總和除以買進股數總和,當比率落在115%至120%間,代表盤勢轉向賣股。一般來說,將比率設定在116%至118%較妥當。

例如有一檔個股前日以920日圓收盤,本日以925日圓開盤,高低點則是930、905日圓,並以910日圓收盤、成交8萬股。

該股票本日在920至925日圓、925至930日圓、905至910日圓三個區間,共上漲15日圓(即統計當天兩波漲勢,第一波是前一天收盤價920日圓漲至最高價930日圓;第二波是最低價905日圓漲至收盤價910日圓),由最高930日圓跌至最低905日圓,共下跌25日圓。

當日買進股數即為3萬股(算法:15÷(15+25)×8萬股),賣出股數即為5萬股(算法:25÷(15+25)×8萬股)。

將5萬股除以3萬股,得到的166%,就是當日賣壓比例。林則行強調,這個工具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找出中長期走勢的股價高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49

港交所新規4月1日實施 多家大盤股趕上市 莫傷

http://xueqiu.com/8988736182/28443225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郭興豔)

  [ 若申請資料不完備遭港交所打回,該上市申請將在之後8星期內不得重新提交,而相關公司申請人和其保薦人的名稱都將刊發在港交所「披露易」網站上 ]

  4月1日起,企業到港上市必須在遞交上市申請表的同時披露初步招股資料。不少募集資金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均搶在此前申請上市,以避免提早披露資料陷於被動。

  千億港元新股

  有外資投行高管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雙匯國際、中國北車(行情,問診)、廣匯汽車、天合化工等大型新股都已在新例生效前遞交上市申請表格(A1),以避免提早披露上市資料,令上市更有靈活性。

  上述人士稱,雙匯國際是香港今年最大型新股,募集資金介於60億~80億美元之間,週四(3月27日)進行上市聆訊後預計4月底5月初上市。中國北車、來自新疆的廣匯汽車也都已經提交了上市申請,再加上已經啟動上市的遼寧天合化工,這些企業都是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大盤股,預計總共將募集近千億港元資金。

  在遞交A1上市申請表時便提交初步招股資料,是港交所為配合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保薦人新監管規定》而制定的新規。若申請資料不完備遭港交所打回,該上市申請將在之後8星期內不得重新提交,而相關公司申請人和其保薦人的名稱都將刊發在港交所「披露易」網站上。

  上述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信息透明度,以及提高保薦人的盡職調查工作效率和質量。港交所已安排了過渡期,即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令保薦人可更好適應新規。

  港交所同時安排了「三天初檢」機制,港交所根據核對表初步檢查上市申請資料後再決定是否進行詳細的上市審閱。

  三成未通過新規

  然而,港交所資料顯示,從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底,港交所收到的18宗新上市申請中,有4宗沒有通過「三天初檢」,2宗沒有通過其後的質量評估被打回,退回率高達33%。

  有鑑於此,港交所近日(3月24日)稱,為讓市場人士有更多時間熟悉《保薦人新監管規定》,「三天初檢」機制將從4月1日起延至9月30日。

  有熟悉情況的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從4月1日起,無論是沒有通過「三天初檢」還是其後的詳細審閱,保薦人名單都將刊發在披露易上。此舉有助於督促保薦人認真履行職責,因若多次出現在名單上,將影響其聲譽,也為潛在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提供了參考。

  上述外資投行高管便表示,多家大型企業沖關上市便是為了避免儘早披露公司和上市資料。新規下要求披露時間大大提前3個月左右,令上市公司和保薦人較為被動。但他稱,提高披露透明度是大勢所趨,美國和中國內地均有相關制度。

  另外,有香港媒體(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稱,3月底至少有近百家公司遞交了上市申請。除了趕在新例生效前申請外,還有近期新股氣氛較好的原因。

  Dealogic數據顯示,截至昨日,已有15只新股在香港募集58.75億美元資金,比去年同期的10.48億美元大增4.6倍,港交所新股排名也從去年同期的全球第9名攀升至第2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276

抓住主要矛盾,思考大盤規律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2kf.html
 
 A股任憑你怎麼抱怨它多麼的遲鈍或多麼的無效,終因它是經濟的產物,所以定會受到經濟運行的影響,而大盤指數就是宏觀經濟及其預期的反映。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大盤走勢也確實非常客觀地反映了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態。
   就拿近十年的形勢來說吧。房地產佔據了我國經濟建設的主導地位,2005年下半年股市對此作出預期反應,大盤指數從998點,只經2年時間,便推升到了6124點的歷史最高點,其中房地產、銀行、金融、鋼鐵等板塊功不可沒。但從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迄今萎靡不振,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房地產、銀行、金融、鋼鐵等板塊死死地拖累大盤,而這也正是股市對以房地產為主導的經濟的預期反映。
   我國的房地產投資佔GDP15%以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0%,各地方土地收入佔到財政的70%以上,去年房地產行業的融資佔全社會融資額的70%多,我國的經濟可謂房地產經濟了。因此,房地產一旦出大問題,國家經濟必遭嚴重影響。市場對此憂心忡忡,這也就是銀行、房地產,金融、鋼鐵等股票一跌再跌的原因,大盤指數也被拽住拖到地下。房地產的過度膨脹,不僅自身風險增加,而且還把風險轉嫁給其他相關行業(比如,銀行、金融、鋼鐵等),從而加大整個社會及經濟的風險,變成了做空股市的力量。這就是股市的預期,你不服也得服。
   然而,物極必反是事物發展之規律,從目前房地產市場的表現來看,今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很可能逆轉,從而導致整個房地產行業滑坡,下滑速度或許超乎人們的想像。這種變化,不僅符合目前宏觀經濟調整的邏輯,也符合房地產自身調整的邏輯。這輪從去年開始的房價下跌並四處蔓延的現象,似乎是在沒有什麼調控政策的干預下發生的吧,這就只能理解為是市場自我調整的結果。
   我國經濟問題是結構性失衡的問題,其中房地產是個主要結症,所以怎樣應對與調整是關鍵。但不管是軟著陸還是硬著落,只要調整有利於經濟結構改善,促進消費和其他領域的投資以及產出的增長就行。雖然房地產調整會造成這個行業的收益下降,但長遠看並不會降低宏觀經濟的總收益;調整可使這部分資源轉移到效率更高的行業中去,促進整個經濟體價值的提高,最終股市將會預期給出更高的估值水平,推動股市價值提升。
   那麼股市是否已經預期到了房地產什麼時候逆轉或正在逆轉?你我他,誰都不知道,因為沒有人比市場更聰明。不過,我們單單從每天接收到的售樓短信和電話越來越多這個現象可知,「拐點」越來越近了。這樣的話,就會如同我在本月14日寫的小文《通縮有利於催生牛市》中說的那樣:「只要通縮預期見底,股市預期就會上升,於是牛市隨之而來。」
   屆時,我股市先起來了,你實體經濟就跟著慢慢調整吧!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21

【幹貨】中醫藥:經典老國藥市場大盤點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79

中醫藥:經典老國藥市場大盤點
作者:譚敏

CFDA近期舉行研討會,希望喚起人們對老字號品種的記憶,但您更關心的,是這些經典國藥的市場情況,本篇為此而來。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舉辦了醫藥企業篇“老味道、老故事、老品牌——堅守誠信的力量”主題研討會,希望通過對老字號企業的品牌老故事的宣傳,喚起社會公眾對傳統的美好記憶,夯實道德誠信。

CFDA的宣傳是要講故事,新康界則喜歡看市場,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部分經典老國藥的市場情況。
  • 表 部分經典老國藥的市場情況


2013年市場規模(百萬元)
主要生產企業
阿膠
3515
東阿阿膠、福牌阿膠
安宮牛黃丸
772
同仁堂、廣藥白雲山
冰硼散
12
雲南騰藥、泉州中僑
大活絡丸(片等)
768
藥都樟樹、武漢健民
跌打萬花油
35
廣藥白雲山
定坤丹
44
廣譽遠
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
41
馮了性
狗皮膏
28
同仁堂、地康藥業
龜齡集膠囊
28
廣譽遠
虎標萬金油
61
新加坡虎豹醫保
華佗再造丸
306
廣藥白雲山
藿香正氣水(液等)
1534
太極、天士力
六神丸(膠囊等)
414
雷允上藥業、上海雷允上
六味地黃丸(片等)
2140
宛西制藥、同仁堂、佛慈制藥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栓)
400
馬應龍
牛黃解毒片(丸等)
159
同仁堂、片仔癀、德康制藥
牛黃上清丸(片等)
285
天施康弋陽、同仁堂
片仔癀(膠囊)
353
片仔癀
七厘膠囊(散)
103
華頤制藥
清涼油
166
中華藥業
人參再造丸
87
雲南東方紅、雲南騰藥
烏雞白鳳丸(口服液等)
389
同仁堂、廣藥白雲山
雲南白藥膏(氣霧劑等)
2852
雲南白藥
紫雪散
1
同仁堂
註:上述品種按同一配方計算。


中藥最傳統的劑型是膏丸丹散,但這些劑型由於服用不便或口感不好等原因逐漸被新的劑型所替。有些品種是新老劑型都有不錯的市場,如牛黃解毒丸與片,雲南白藥膏與氣霧劑;甚至有些品種目前能在市場上見到的只有新劑型了,如七厘散已經相當少見,但七厘膠囊卻不少,同樣的還有藿香正氣散已經幾乎見不到了,但藿香正氣水(液)卻相當常見。當然,也有一些依然是最原始的劑型,例如安宮牛黃丸。

高價區

中成藥走高價路線到如今已不足為奇。說起很貴的中藥,以往可能只能說些參茸貴細的中藥材,但現在隨口還是能說幾個特貴的中成藥出來。

1、安宮牛黃丸

提起安宮牛黃丸,一般想到的都是同仁堂。事實上,安宮牛黃丸絕不止同仁堂一家,但名聲最響、價格最貴、市場份額最高的的確是同仁堂。中康資訊CMH數據顯示,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2013年在中國市場(不含港澳臺,下同)銷售額達5.5億(按零售價統計,下同)。價格方面,因其是唯一一個允許使用天然麝香的安宮牛黃丸,故價格一直比較高,自2012年大幅提價(提價60%)後,目前其“木盒金衣”的價格是560元/丸。

但對於同仁堂安宮牛黃丸的銷售神話能否繼續,業內是抱有疑慮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安宮牛黃丸被當作“救命神藥”,但實際上真正服用的機會並不多,市場存量會越來越大,今後一兩年時間,如果安宮牛黃丸不提價的話,業績增速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較大。

除了同仁堂外,廣藥白雲山、世一堂、胡慶余、馮了性、廣譽遠等二十多家企業均有生產,但除了廣藥白雲山的產品將有可能對同仁堂造成影響,其他的銷量都非常小。

與同仁堂不同,廣藥白雲山的安宮牛黃丸定價才80元/丸,還進了基藥,在市場推廣上也與同仁堂的做了區別,主要宣傳其預防中風的價值顯著,廣藥白雲山是要把
安宮牛黃丸打造成定期服用的預防用藥,而非“救命藥”。當然,要達到這個目的,僅是市場宣傳還不能做到,還需要臨床研究的數據支撐,這就需要等安宮牛黃丸
預防中風方面的循證醫學研究結果了。

2、阿膠

阿膠本來的價格還挺親民的。但經過阿膠龍頭企業東阿阿膠10多次提價(從132元/公斤的價格飈升至2000元/公斤),帶動了整個阿膠行業的價格上升。現在阿膠的價位已經相當高了。

目前,中國阿膠市場被東阿和福牌兩個同為“中華老字號”的品牌占據了絕大多數份額,中康CMH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阿膠市場規模約35億元,這兩家企業就分別占了19億元與14億元。而且,兩者的同比增長情況也十分接近,福牌以29.8%略勝東阿(27.6%)。

3、片仔癀

片仔癀也有著500元/粒(3g)的高價格。主要原因是其使用的原材料基本都是名貴中藥材,而且片仔癀也是少數允許使用天然麝香的藥品。近年來,片仔癀也多次以原材料價格上漲為由提升價格,還曾出現一個月內兩次宣布提價(分別針對外銷和內銷)。

與安宮牛黃丸、阿膠不同,片仔癀是獨家品種,沒有競爭者,或者說它是與其他品種的藥物競爭。CMH數據顯示,2013年,片仔癀在中國的市場規模達3.5億元。

低價區

老國藥有不少產品給人價格低廉的感覺,所以盤點的時候,只能選擇很少部分的藥物。

1、馬應龍麝香痔瘡

這也是一個含麝香的藥物,但是價格就低廉了許多——10g規格的零售價在10元以下。這也是一個獨家品種,雖然也嘗試過提價,但最終因為進入了基藥目錄,目前價格依然難以提升。哪怕今年有了低價藥目錄,也與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沒啥關系,因為低價藥目錄是“排外”的——外用藥難以衡量日用量。

雖然價格沒有提上來,但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栓)2013年在中國的市場規模也達4億元。

另外,與片仔癀一樣,馬應龍也做起了藥妝,而且這當中的故事還有點意思: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它的起源是四百年前的八寶眼粉;而四百年後,由於有人把痔瘡膏當眼霜用,使得馬應龍重新拾起八寶眼粉,並在那基礎上研制出了八寶眼霜。目前,八寶眼霜的價格比起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就高出許多了。

2、清涼油

要數價格低廉的老國藥,這是肯定不能漏的。現如今這種產品仍能以1元價格買到,而且其質量也廣受稱贊。所以,即使是如此低廉的價格,2013年清涼油還是有1.7億的市場規模。

清涼油的生產廠家很多,其中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是上海中華藥業,2013年市場規模約1.3億元,同比增長14%。這個產品與大部分價格低廉的藥物相似,因為產品價格低廉,基本都是采取經銷商代理的方式。但隨著市場的變化,經銷商代理的諸多弊端顯現,中華藥業最近開始調整市場策略,希望能直面終端,與連鎖藥店建立合作關系。

只是如此之低的價格,能給予終端的利潤有限;至於提價,雖然同類產品中也不乏十多元或幾十元的,但習慣於清涼油如此低廉價格的消費者以是否會產生抵觸心理?

顯然,像清涼油這樣的經典老國藥想重新煥發生命,挑戰不小。

3、牛黃解毒片(丸)

這又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經典老國藥,同樣價格相當低廉,就連價格相對較高的同仁堂也就5元/10片左右。牛黃解毒片(丸)2013年在中國的市場規模約1.6億元,但生產廠家眾多,即使是占據較大份額的同仁堂、漳州片仔癀、亞寶藥業、德康制藥的牛黃解毒片(丸)產品也就一兩千萬的規模。由此可見這個產品的市場競爭之激烈。

中價區

其中,從價格角度來看,中等價位與低價區的價格界線在哪呢?為了便於盤點,新康界就將主流品牌、品規在十元以上的產品算做中價區了。

1、烏雞白鳳丸

前些年,烏雞白鳳丸的廣告很常見。不少女性遇到痛經、月經不調等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吃些烏雞白鳳丸。近年來,烏雞白鳳丸廣告少見了些,與之同步的是這個市場的快速萎縮。前些年,市場巔峰時,曾出現過一個品牌的烏雞白鳳丸就賣了十多億元一年,但如今,整個烏雞白鳳丸的市場規模也就4億左右,而生產企業還有八九十家之多,其中,同仁堂、陳李濟這樣的中華老字號銷售規模稍大一些。

烏雞白鳳丸出自明代藥方,也是個經過歷史洗滌的品種。而近年來的大起大落,業內人士認為這與產品的市場推廣有很大關系——當年的銷售巔峰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廣告砸出來的,後來廣告投入少了,銷量就下來了。另外,當年在宣傳上,除了烏雞白鳳丸一直以來在婦科疾病上的作用外,還“開發”出美容、美顏等新功效,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但這些新“開發”的功效,一直沒有得到醫學界的認可,甚至是被駁斥。

那麽,現在的市場規模是不是這個經典老國藥真正的市場價值?當年的銷售巔峰是否還可能重現?

2、六味地黃丸

早在漢代,張仲景就在《金匱要略》中記載了八味地黃丸,到了宋代,著名的兒科醫生錢乙把當中的肉桂、附子兩味壯陽藥去掉,形成了六味地黃丸,成為滋補腎陰之藥。

目前,六味地黃丸的價格普遍在10~15元/瓶左右,價格不算高。但市場規模並不算小,也有21億左右,市場份額最高的是宛西制藥和同仁堂的,兩者合占整個六味地黃丸一半左右的市場份額,剩余的市場則由兩百多家企業瓜分。

與烏雞白鳳丸有些相似的是,六味地黃丸也曾經有段時間往“保健品”的方向奔去,但同樣受不被醫學界認可。(來源:新康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98

2015年可轉債年度策略:大盤翩翩,主題起舞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30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3 13:46 編輯

2015年可轉債年度策略:大盤翩翩,主題起舞
作者:姜超 周霞、張卿雲

摘要:

放眼15年轉債市場,公平改革主題貫穿全年,大盤藍籌機會顯現,轉債覆蓋行業增多,新舊個券各有機會。

轉債個券的價格分布——不擇券策略

由於我國轉債具有“下有底、上無限”的特征,大部分轉債均以價格超過130元、觸發提前贖回後退市,因此我們可以根據130元以上、120~130元、120元以下等價格區間給出不擇券投資策略。

公平改革穩步進行,主題機會頻現

14年轉債個券的上漲與主題機會密不可分,15年我們仍要把握主題機會。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改革正從註重增長進入“兼顧效率與公平”的新階段。如何改革以實現公平?我們認為包括維護市場競爭公平、要素交易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與轉債相關的公平改革主題包括:國企改革、資本項目開放和資源品價格改革。

15年擇券策略——主題、大盤藍籌與業績的碰撞

短期內把握主題個券不失為一種良策。但長期內,金融市場或迎來大泡沫時代,大盤藍籌投資機會顯現。當前非標受限、地方債務“堵邪門、開正道”,高收益資產日益稀缺。15年預計理財資金或從地產、非標、城投轉向傳統股債。央行降息周期已啟,預計未來仍有一次以上的降息,市場流動性寬裕帶來“金融泡沫時代”。我們將分行業,找尋主題、大盤藍籌和業績三者有碰撞的個券,它們將是15年轉債投資的關註標的。


金融類:大盤藍籌多,互聯網金融元素的非銀類質地更優,推薦平安、國金(關註贖回),可關註工行。能源:大盤藍籌+國企改革(浙能、深燃、國電)。地產:地產銷量企穩或帶動盈利,關註後續地產轉債發行(冠城、招商)。化工:中小盤、募投項目帶來增長空間(齊翔、長青)。工業、輕工業:經營預期已體現,基建主題與改革(徐工、南山)。科技通信:風險較大,博弈短期主題。消費傳媒:業績平穩,有一定主題機會(歌華、同仁)。交運:“一路一帶”主題,等待趨勢機會。

推薦個券梳理+15年新券整裝待發

我們將平安、浙能、深燃、長青、齊翔、冠城等個券的具體基本面、15年投資看點梳理,供投資者參考。14年,中鼎、海直、川投、泰爾、重工、隧道等都已退出,而齊翔、長青、冠城等各種新券走上舞臺,轉債新舊交替,迎接2015年。放眼明年,轉債新券覆蓋的行業將逐漸廣泛,招商地產、歌爾聲學、洛陽鉬業等新券整裝待發。

15年投資組合建議

短期進攻型(適合波段操作與風險偏好高的投資者):齊翔、長青、冠城、東方。長期價值型(適合長期潛伏與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平安、浙能、深燃、工行。博弈贖回型(大概率提前贖回,當前價格已高,不排除繼續沖高,但風險較大,適合風險偏好高的投資者):久立、國電、國金。潛在主題型(需要進一步跟蹤,可關註):歌華、吉視、同仁、南山、徐工。15年可關註新券:招商地產、格力地產、歌爾聲學、洛陽鉬業等。

風險提示:經濟下行風險、公司基本面變化、主題機會和條款博弈不達預期。


正文:
1. 轉債個券的價格分布——不擇券策略

在具體分析個券的短期和長期投資機會之前,我們先從對144季度的轉債個券估值進行概覽。1411月轉債均價已普遍高於14年上半年震蕩期的均價,100元以下的個券被“消滅”,110元的個券僅民生,源於大盤的趨勢上漲拉動轉債整體上揚。

1.1 普漲帶來個券價格提升

14年11月,隨著正股的上漲,轉債市場也“水漲船高”,體現為個券的價格普遍上漲至115元以上。截至11月21日以月均價計算,110元以下的個券僅民生一只,石化、燕京、深機、中行、深燃5只個券的均價在110~115元之間;浙能、工行、平安、歌華、南山、恒豐、海運等均在115~130元之間,而在130元以上的為通鼎、國電、齊翔、隧道、久立、華天、東方和國金。

在本次普漲行情中,個券的上漲與所在行業關聯並不大,130元以上的個券既有非銀(國金)、科技通信(華天、通鼎),也有建築工程(隧道)、化工(齊翔)和傳統能源(國電)。而該現象在120元區間的個券中更為明顯,幾乎不分行業,也無論這些個券是偏股型還是偏債型,遇到趨勢行情,個券都會“乘風而起”。

但是個券的上漲程度仍與發行規模有關,平安、工行、石化和民生等大盤個券在11月的價格普遍在120元以下,一方面此前大盤個券估值較低,另一方面大盤轉債上漲需要更多資金推動。相比之下,中小盤個券的漲跌波動性更大,此前債性較強的恒豐、中海、海運也都獲得了不同程度上漲,價格也達到120元左右。

這印證了14年三季度以來轉債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為風險偏好回升和資金湧入。當市場期漲時,低價和具有估值窪地的個券的價格會逐步被“買上去”,而上漲與個券本身的資質關系並不緊密。

1.2 低價潛伏,高價博弈贖回——不擇券策略
由於我國轉債具有“下有底、上無限”的特征,大部分轉債均以價格超過130元、觸發提前贖回後退市,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個券所處價位給出不擇券投資策略:

130元以上個券,建議持有者盡早兌現收益,出於風險考慮,不建議高價位購入;對於120~130元左右的個券,需要關註公司促轉股意願和提前贖回條款博弈,這個價位的個券最具有爆發的可能性,但波動性和風險也大。而對於120元以下個券,存在較低價格介入的潛伏機會。

不擇券策略之所以成立主要在於轉債可以轉股,公司會有動力釋放利好信號促轉股。但是不擇券策略也有風險,即轉債可能在短期內不能立刻上漲,潛伏時間較長,但優勢是如果能夠在低價潛伏到基本面不錯的個券,到130元的上漲空間較為可觀。

回顧13~14年已退市的8只轉債,其中僅新鋼轉債和博匯轉債為到期贖回,其余均為提前贖回。新鋼和博匯未能提前贖回與所處行業景氣度不高以及公司基本面並無亮點有關。而國投、巨輪轉2、美豐、海直、川投和中鼎在內的個券雖然在存續期間價格有過上下波動,但最終均成功價格超過130元並贖回,這表明我國的轉債市場可以使用不擇券策略——低位潛伏個券,等待價格攀升,博弈贖回。

2. 公平改革穩步進行,主題機會頻現
14年轉債個券的上漲與主題機會密不可分,15年我們仍要把握主題機會。

如果說滬港通是今年內股市的熱點題材,那麽改革就是貫穿14、15年的長期題材。當前,我國已經實現了少數人先富起來的目標,未來從發展走向公平、實現共同富裕將成為我國經濟的主要目標。

如何改革以實現公平?我們認為包括維護市場競爭公平、要素交易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與轉債相關的公平改革主題包括:國企改革、資本項目開放和資源品價格改革,對應各地國企改革標的、金融業標的和電改、氣改相關標的。


2.1 趨勢+主題機會,引發14年下半年贖回潮
10月以來,泰爾、重工、華天和隧道均成功觸發了提前贖回條款,總結這些券的共性:第一,趨勢性機會使得個券價格中樞提升至120元左右;第二,主題利好和公司促轉股意願成為促成提前贖回的關鍵。

泰爾轉債於13年1月發行,13年全年由於正股表現平淡,轉債價格在100元區間內波動、債性較強。14年後隨著正股的逐漸上漲,轉債價格持續攀升,8月達到120元。9月後受到控股股東增持公司股票計劃完成和可能的軍工主題利好,泰爾正股大漲,帶動泰爾轉債的價格上漲至151元、並於10月14日滿足提前贖回條款。

同為軍工主題的重工轉債,14年中期以來的走勢與泰爾有著相似之處,9月重工轉債順趨勢上漲,此後軍工主題發酵,該券價格一度漲至140元,並於10月24日滿足提前贖回。

而我們從年初起一直推薦的華天轉債和隧道轉債的贖回也具有相似性,華天與隧道在9月價格都進入120元區間,分別具有國家半導體產業扶持和國企改革、一路一帶基建主題利好,最終轉債價格超過130元並觸發贖回。



2.2 國企改革:盤活資產、提高效率,各地政策穩步實施
14年7月國企“四項改革”推出,標誌著我國的國企改革正式開啟。四項改革包括: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改革、以及反腐相關內容。在四項改革的試點對象,涉及國家投資公司、醫藥、建築、環保等集團。

當前我國國企多壟斷、規模大、效率低下,龐大的國有資產並未得到充分利用,反而盈利能力不足。國企改革有望打破壟斷,引入社會資本、盤活存量,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從長期看,國企改革是國企盈利長期改善的必要舉措。

目前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江蘇等23個省份都已經出臺了國企改革相關文件,各地的方案核心都在於提高國有資產收益率、增強國企競爭,並發展混合所有制。

我們以上海為例,上海國企改革方案包括:1)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以並購重組等方式推動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2)優化國資布局結構、完善國資流動平臺;3)實現國企分類管理,根據企業市場屬性、產業特征等將其分為競爭類(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功能類(完成政府任務)和公共服務類(社會效益為目標)。

據此幾類公司可獲益:第一類,集團資產上市平臺、有望獲得資產註入的上市公司,例如城建集團旗下的隧道、浙能集團旗下的火電平臺浙能電力和煤炭運輸平臺寧波海運、國電集團旗下的國電電力,未來都有獲得資產註入的可能性;第二類,當前資產負債率較高、資本使用效率不高的企業,特別是競爭類國企,該類企業或需要降低負債率、或亟需引入社會資本以提高資本效率;第三類,公共服務類企業或收益於資源品要素改革,從而盈利具有改善可能性。

現存轉債正股中,有11只地方國企、6只中央國企。14年年初至今,我們一直推薦具有國企改革主題的川投、隧道、國電、石化,川投和隧道已經成功上漲並提前贖回,而國電近期也漲勢可觀,我們認為15年國企改革標的仍具有中長期的主題利好空間。

我們根據資產負債率、國資持有比例、近年增長率、所屬地方、資源品改革這幾個維度篩選,得到國企改革主題較顯著的標的有:隧道(上海城建註資預期,資產負債率較高)、深燃(燃氣改革)、浙能(浙能集團註資預期,國資持股比例高、電價改革)、國電(國電集團註資預期、資產負債率較高、電價改革)、東方(資產負債率高、電價改革相關)。

而未來可能受益於國企改革標的有:海運、徐工(這兩者資產負債率較高,業績競爭力需提高)、歌華(傳媒行業布局)、石化(國資持有比例仍高,等待後續改革步驟)。

2.3 資本項目開放:利好金融與大盤藍籌
公平改革的第二個重點是金融改革,即資本項目開放。資本管制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阻礙了資產的全球配置。近幾年我國股市存在“存量博弈”的現狀,更需要吸引海外資金以盤活存量、增加資本市場活躍度。

當前我國居民企業結售匯自由度變大,QDII、QFII與RQFII額度逐步擴張,滬港通正式開啟,均意味著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逐步前進。14年末至15年,資本項目開放主題可關註滬港通。

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滬港通總額度為5500億元人民幣,其中滬股通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105億元人民幣。我們整理了正股為滬港通標的的轉債,具體如下表所示。與滬港通相關的轉債主要集中在金融類和大盤類,其余個券包括吉視、南山、深燃、同仁、東方、冠城等。

滬港通對轉債市場的影響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滬港通或直接影響正股價格的變化,進而通過轉股價值影響相關轉債價格,當滬港通標的正股的H股價格相對A股存在溢價,那麽A股價格或有望提升。根據我們的梳理,轉債正股中平安、工行、中行、石化、民生、東方同時在A股和H股上市。

第二,境外投資機構可通過滬港通投資A股,從而騰出QFII額度,可能帶來空余資金配置轉債、間接提升轉債需求。這種情況下,流動性較好、低估值的大盤個券或更受青睞。據新聞報道,目前境內外投資者對滬港通報有很高熱情,也有不少希望通過滬港通騰出QFII額度,因此在開通初期,正股市場資金或出現遷移,從而影響滬港通標的股的走勢。

第三,滬港通有助於提升對金融機構盈利和業務拓展的預期,例如中國銀行上周的上漲就與市場預期滬港通利好其外匯業務有關。滬港通啟動意味著我國的資本項目開放正在走向新的一步,提升投資者對銀行和非銀金融的估值。

最後,滬股通可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港股不包含的稀有標的,例如醫藥、軍工股。

因此,從上述幾點來看,滬港通的到來或利好大盤藍籌與金融類轉債,可關註標的包括工行、平安、石化、東方、浙能、深燃等。但值得註意的是,滬港通的本質是引入了海外機構資金、可能帶來相關標的股的需求增加和金融類標的的盈利預期改善,並不能保證轉債和正股的必然上漲。

2.4 資源品價格改革:電改、氣改還在路上
公平改革還涉及資源品價格的改革。目前我國水、電、煤、氣、油等資源品的價格大都管制,非市場化的壟斷價格造成了國企競爭力不足、憑借價格優勢來獲取盈利,不僅導致了資源品供需的失衡,也造成產能過剩的加劇。

當前我國的煤炭價格市場化進行得較為領先,14年9月底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停止征收煤炭價格調節基金”,而10月初《關於全面清理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氣收費基金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於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通知》也相繼出臺,這意味著我國的煤炭價格市場化逐步走向成熟。

但當前我國的電力價格、燃氣價格市場化改革仍在開展中,特別是電價改革是我國資源品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其中輸配電價的改革已經開始試點。今年深圳率先進行了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據報道,有關部門15年或在電力寬裕地區繼續推動輸配電價改革。

電價改革有利於具有規模效應的大型電力企業,當前上網電價仍未開展市場化試點,因此國電電力、浙能電力的盈利仍然受到“煤價市場化、上網電價管制”的影響。但電價改革不破不立,未來電價改革的進一步推動有望提高國電、浙能這樣的大電力企業較強的電價議價能力,給予盈利更多空間。

轉債中與資源品價格改革相關的標的包括:浙能電力、國電電力、深圳燃氣。

3. 15年擇券策略——主題、大盤藍籌與業績的碰撞
3.1 金融泡沫大時代,大盤藍籌機會顯現
14年11月21日晚,央行正式宣布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這是自12年7月後央行首次降息。存款利率下行意味著無風險利率的降低,而貸款利率的下行或帶來風險偏好提升。短期內降息將提升正股估值,轉債市場的行情主要由風險偏好回升和資金流動主導,在短期行情中把握主題個券不失為一種良策。

但長期內,金融泡沫大時代正在醞釀,正股為大盤藍籌的轉債投資價值顯現。15年理財仍是市場金主,降息後時期存款仍會往理財搬家。而非標受限、地方債務“堵邪門、開正道”,高收益資產日益稀缺,理財資金的資產配置將從地產、非標、城投轉向傳統股債,帶動對正股和轉債的需求回升,利於走出牛市行情。央行降息周期已正式開啟,經濟下行風險仍存,我們預計未來仍有一次以上的降息,市場流動性寬裕有望帶來“金融泡沫時代”。

在此背景下,兩類個券將在長期具有投資價值:第一,正股為高股息、低價格的大盤藍籌的轉債,隨著高收益資產殆盡,大盤藍籌可能重獲理財等資金的青睞,投資機會顯現;第二,基本面優質的個券依舊是不變的擇券首選。因此我們將分行業,找尋主題、大盤藍籌和業績三者有碰撞的個券,它們將是15年轉債投資的關註標的。

3.2 金融類:大盤藍籌多,非銀類質更優
金融轉債包括平安、國金、中行、工行和民生,其中平安和銀行轉債的正股均是大盤藍籌和滬港通標的。

影響銀行盈利和正股估值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經濟下行風險未消,不良貸款率上升,降低銀行估值。我們觀察到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與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具有反向關系。14年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制造業、地產均不景氣,貸款違約風險加大,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特別是風險偏好相對高的股份行,其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幅度要高於國有行。

第二,央行降息周期已啟,貸款利率下降和存貸利差收窄是長期趨勢,銀行未來的盈利空間或進一步收窄。以工商銀行為例,14年寬貨幣環境中,存放同業收益和債券投資收益都有所提升,貸款利率高位使得貸款收益平穩,但是央行放水不斷並未有效降低工行的綜合成本,源於表外理財成本仍可達5%。我們預計未來央行仍會繼續降息,如果貸款利率下調幅度仍超過存款利率,那麽銀行盈利空間的收窄不可避免。

第三,金融創新發展,優先股發行對銀行正股和轉債造成一定沖擊。轉債與優先股均為兼具股性和債性的混合證券工具,從農行境內首單發行來看,優先股分紅率預計高於轉債票息率,優先股的發行會對轉債需求造成分流。

預計15年銀行業績或仍受到利率市場化、央行降息的影響,不良貸款率上升、優先股發行也都對銀行轉債造成沖擊。非銀類金融機構受益於金融創新與寬松貨幣政策,質地較銀行更優。

從14年三季度看,非銀金融的業績表現的確要好於銀行。國金和平安三季度的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133.73%和35.77%,而民生、中行和工行的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在10%以下,並且民生的銷售凈利率小幅下滑。

但是,銀行轉債也具有其特別的優勢:首先,由於銀行轉債均為大盤轉債、流動性佳,雖然轉債價格的漲幅可能不及中小盤個券,但可以通過質押回購、增加杠桿來提高收益。目前工行和平安轉債的交易所質押率約為0.75~0.8,要高於中小盤轉債。

其次,銀行正股普遍具有高分紅率,13年工行股息率分別為7.1%、6.71%和4%,如果理財收益率降低,銀行正股或可納入配置,利好轉債。

因此我們認為,金融類轉債總體都具有潛伏機會,非銀價值高於銀行類,推薦平安轉債、國金轉債(關註贖回),可關註工行。

3.3 非金融類:分行業精挑細選
我們按照行業分類,根據14年業績和主題機會對現存個券進行篩選:

1能源(電力、燃氣):改革標的+大盤藍籌
14年經濟整體低迷,發電增速和發電耗煤增速持續下跌,直到三季度才有企穩跡象,但總體趨勢仍向下。內需不足造成電力企業營業收入下滑、制約產能擴張。國電、浙能、東方14年三季度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均為負,歸屬凈利潤也負增。

15年上半年,我國經濟或在尋底中,國電和浙能的業績改善與否或更多取決於煤電聯動、以及市場份額的變動;而東方作為電力設備生產商,或受到電力企業產能擴張放慢的影響。

電力相關企業均是國企改革的標的,核電重啟、電價改革、集團資產註入等預期都會對正股和轉債價格起到提升作用。加上電力股估值普遍較低,我們推薦正股為大盤藍籌的國電轉債(大概率可能提前贖回)和100億新發浙能轉債,而中盤的東方轉債可關註(但當前價格已高)。

而燃氣行業方面,轉債標的為深燃轉債,14年3季度深燃營業總收入保持10%左右的同比增速,歸屬凈利潤下降主要為深燃多個項目處於資本投入期。燃氣股當前估值較低,深燃異地項目拓展較好,加上未來燃氣改革,15年我們推薦深燃。

2)化工:中小盤、具有增長空間新券
化工類轉債包括石化、齊翔和長青,14年3季度石化業績有所下滑,齊翔總收入同比增速高達49%,募投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有望繼續貢獻業績;長青與齊翔類似,業績同樣期待募投項目。從中小盤+增長潛力角度,我們建議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關註齊翔和長青。

3地產:地產銷量企穩或帶動盈利,關註後續地產轉債發行
14年三季度地產銷量降幅仍大,導致地產業收入難以好轉,冠城營業總收入和歸屬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特別是歸屬凈利潤同比下降73%。

14年10月以來,受到央行房貸政策松綁的利好,地產銷量回暖,一二線城市庫銷比大幅回落;未來如果房貸利率繼續下行,則14年四季度地產銷量或見底。地產銷量的改善對投資和經濟的作用要滯後約半年,但對地產企業的盈利卻有較快的正向影響,冠城轉債或受此利好。

我們建議關註地產轉債,格力地產9.8億元轉債發行已過會,招商地產已公告60億元可轉債發行預案,15年若發行投資者可關註。

4工業、輕工業:經營預期已體現+基建主題與改革
當前我國的傳統制造業正在經歷供大於求、去產能的“陣痛”。徐工和已經提前贖回的泰爾、重工在14年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歸屬凈利潤同比均出現負增,印證了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工業企業總收入難以改善,PPI持續負增進一步壓縮了盈利空間。

但這並不阻礙14年下半年泰爾和重工強勢上漲,並最終觸發提前贖回,因其背靠軍工主題。可見對於傳統制造業,基本面的低迷已經被市場預期,個券主題和改革才是上漲的關鍵,本質仍是對公司未來盈利的改善預期。

然而工業、輕工業中也有基本面優質、兼具主題的個券,隧道和久立14年整體的優秀表現驗證了我們一直推薦個券的邏輯。11月隧道已公告贖回,而久立也有望滿足提前贖回條件。

15年建議關註“一路一帶”海外投資的主題,徐工是否有大訂單的支撐;南山和可能發行的洛陽鉬業則要關註有色金屬的價格走勢;久立大概率年內或提前贖回。

5科技通信:風險較大,博弈短期主題機會

科技通信作為新興產業,三季度業績顯示出其增長力,東華和華天的營業總收入和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過20%,而通鼎的業績相對較一般。新興產業公司有著較高的增長預期,但正股波動性較大、多為中小盤,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可博弈短期主題機會,但長期投資者需謹慎介入。

截至14年11月,華天轉債已公告提前贖回,東華複牌、但剩余規模較小。科技通信標的為通鼎光電、及已過會的歌爾聲學。從公司資質上看,歌爾聲學基本面要好於通鼎。

6)消費傳媒:業績平穩,有一定主題機會
從中報和三季報來看,歌華、同仁、燕京的業績與其轉債的市場表現基本相符,由於經濟內需不足、消費傳媒行業的業績較為平淡,投資機會更多在於主題機會。

新券吉視傳媒14年三季度的歸屬凈利潤同比快速增長,主要源於公司的傳統廣播電視業務還未飽和、仍具有增長空間。主題機會上,歌華可能受惠於北京傳媒布局,同仁是滬港通中具有獨特性的醫藥股,同時也是國企改革標的。

7交運:“一路一帶”主題,等待趨勢機會
14年經濟內需不足,BDI指數低位波動使得今年航運業相對低迷,三季度寧波海運的業績並未好轉,而中海發展雖然歸屬凈利潤同比大幅增加,但凈利率、ROE均很低。交運類個券的上漲依賴於趨勢機會。

3.4 投資組合建議
短期進攻型(適合波段操作與風險偏好高的投資者):齊翔、長青、冠城、東方;

長期價值型(適合長期潛伏與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平安、浙能、深燃、工行;

博弈贖回型(大概率提前贖回,當前價格已高,不排除繼續沖高,但風險較大,適合風險偏好高的投資者):久立、國電、國金;

潛在主題型(需要進一步跟蹤,可關註):歌華、吉視、同仁、南山、徐工。

15年可關註新券:招商地產、格力地產、歌爾聲學、洛陽鉬業等。

4. 推薦個券梳理
我們將平安、浙能、國電、深燃、長青、齊翔、冠城等個券的具體基本面、15年投資看點梳理如下,供投資者參考。

4.1 平安轉債:大盤藍籌+互聯網金融元素
平安轉債規模約260億,屬於大盤轉債,2014年5月23日進入轉股期。正股中國平安同屬大盤藍籌與滬港通標的。

平安業務主要為壽險、財險、銀行與證券業務,其中壽險業務是主要盈利來源,占比達到50%以上。從公司三季報的業績來看,14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凈利潤316億元,同比增加35.8%。14年公司壽險業務穩步發展,由於保險代理人的增加和積極利用網絡、電話等銷售渠道,個人壽險業務增長較快。

投資收益方面,截至14年9月末,公司投資規模為1.37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1.2%,前三季度的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年化凈投資收益率5.3%,比中期穩步提升,投資收益率的提升有望帶動分紅險和萬能險保費收入增加。

平安未來的業績看點主要為2塊:第一,傳統壽險業務,14年已經驗證了其多元化銷售渠道和平安金融平臺交叉銷售對提升個人壽險業務具有明顯效果,未來預計壽險業務也可穩步增加,為業績提供了基本保障;第二,平安具有“互聯網金融”元素,平安是具有全牌照優勢的金融集團,14年互聯網業務發展迅速,預計未來15年將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平安旗下的陸金所憑借低成本、高流動性和優質客戶體現,成為廣受歡迎的P2P投融資交易平臺,截至14年9月末,陸金所的零售註冊用戶超過300萬,月平均新增註冊用戶預計達40萬,且機構客戶超過1000家。14年1~9月,陸金所的交易規模同比增長5倍,P2P交易規模位居中國P2P市場第一。陸金所正成為平安打造互聯網金融的“招牌”。平安還有萬里通積分平臺,14年9月末用戶達6200萬,較年初增長了53%,積分交易規模同比增長260%;而一賬通和網上商城也配合形成平安“衣食住行”的網絡平臺。

平安轉債價格在115元~120元左右,剩余年限5年,質押率約為0.79,可通過質押回購、加杠桿提高轉債收益率,滿足不擇券和擇券操作的篩選標準。

風險提示:互聯網業務發展不達預期、保險業務收入波動。

4.2 浙能轉債:國企改革與核電並進
浙能轉債發行規模100億,2015年4月13日進入轉股期,回購質押率0.80。作為14年新發轉債,是下半年以來唯一一支大盤轉債,具有國企改革和核電重啟的主題概念。未來隨著資金逐步湧入,預計浙能轉債有可能受到轉債投資者的青睞。

浙能電力作為浙江能源集團旗下的電力運營平臺,主營業務主要為火力發電,輔以蒸汽銷售,並通過權益投資參與核電業務。本次100億可轉債發行,主要用於五個募投項目,包含了浙江“上大壓小”新建工程、擴建工程和兩個核電相關工程,募投項目旨在用高效節能的新機組取代原有老機組,擴大火電裝機容量,同時建造浙江省內核電設施,逐步發展核電。如果募投項目完成,將有效提升火電效率和核電業務參與度。

浙能電力以火電業務為主,煤價、電價及經濟基本面對其影響較大。14年由於經濟下行、內需不足,煤價持續下跌。預計15年制造業仍在去產能中,需求仍難大幅好轉,因此浙能業務更多依靠價差。如果煤價下跌、而電價未下調,則利好盈利。

15年盈利取決於電價與煤價差、經濟基本面(工業增加值等是否好轉);長期內,期待核電項目完成對公司業績的提升。

浙能轉債作為浙能集團旗下唯一的火電平臺,未來可能獲得浙能集團國企改革的利好。浙能轉債價格在110元~120元區間內,剩余期限6年,規模100億,轉債估值不高,且具有主題機會,長期投資者可選擇低位介入。

風險提示:火電、核電業務波動,國企改革進程不達預期。

4.3 深燃轉債:異地項目擴張帶來業績提升預期
深圳燃氣公司業績取決於燃氣輸配價差和燃氣輸配規模。短期內經濟下行一定程度制約燃氣需求,但深燃積極開展異地項目擴張,同時拓展電廠、工商業、車船用LNG,保障後續幾年的營業收入。

成本端上,深燃進氣價格分為國內與國外部分,國內進氣價格較穩定。14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美元走強,油價持續下跌,海外進口燃氣價格也較低,深燃的燃氣價差改善有助於彌補需求的下滑。

深燃背靠天然氣主題,中俄天然氣利好、國家天然氣發展相關政策,長期內天然氣需求有望獲得提升。據媒體報道,我國能源局欲加快天然氣生產消費,發展氣體清潔能源,力爭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深燃轉債當前價格在110元左右,剩余期限5年,剩余規模16億元,屬中盤,2014年6月16日進入轉股期。我們建議投資者關註國家天然氣相關政策,深燃當前價格並未過高,具有一定投資價值。

風險提示:天然氣主題催化不達預期,經濟基本面下滑。

4.4 齊翔、長青、冠城:短期進攻選手

齊翔:甲乙酮供需決定價格、募投項目或持續貢獻業績

齊翔騰達是碳四深加工企業,公司盈利依賴核心產品甲乙酮。14年歐洲甲乙酮裝置停產,帶動甲乙酮價格攀升,利好齊翔騰達經營業績,正股和轉債走高。齊翔轉債走勢一大決定因素是甲乙酮的價格——即甲乙酮產品的供需情況。15年我們預計甲乙酮價格穩定。

除了甲乙酮外, 14年齊翔騰達募投項目陸續建成,新產品打開業績空間。14年4月,10萬噸順酐投產並達到滿產。齊翔采用的正丁烷法制順酐低成本、純度高、質量優,有望持續貢獻業績。

此外,轉債募集資金投向的45萬噸低碳烷烴脫氫制烯烴項目是未來重要的盈利來源。其中異辛烷和MTBE產品硫含量較低、符合汽油新國五標準,產品需求有保證。據報道,公司年產20萬噸異辛烷項目自14年8月開車成功後,一直保持全產全銷。低碳烷烴脫氫制烯烴項目的其他產品也有望在15年建成投產。

齊翔轉債當前價格在128元左右,剩余規模12.4億元,2014年10月27日進入轉股期。經過14年三季度的上漲,當前轉債價格已較高,處於120元區間內,債底保護弱,相對估值一般,可選擇波段操作。

風險提示:甲乙酮價格變化、募投項目進程不達預期。

長青:主營高效低毒麥農藥,麥草畏及募投項目可貢獻業績

長青業績一大看點在於年產2000噸麥草畏項目,潛能可觀。13年12月該項目通過竣工驗收並投產,當年實現營業收入約7600萬元,預計14年麥草畏2000噸滿產,營業收入貢獻可觀。

可轉債募投項目7個,均是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生產項目,符合公司走高端產品、高技術含量之路的方針,力爭在競爭激烈的農藥行業,利用先發優勢來保持領先地位。募投項目中4個為長青南通項目,3個為長青股份項目。

總體來看,長青轉債募投項目具有良好的盈利前景,項目達產後,公司預計每年新增營業收入約為8.40億元,占13年全年營業收入的53.5%;新增凈利潤約為1.04億元,占13年凈利潤的54.6%。15年可跟蹤募投項目建成進度。

長青轉債價格在126元附近,剩余規模6.32億元,屬於小盤轉債,2014年12月29日進入轉股期。當前價格在120元區間內,與齊翔轉債類似,建議波段操作。

風險提示:農藥供需波動,募投項目不達預期。

冠城:地產銷量改善與否影響業績,業務多元發展

冠城大通主營地產與漆包線,地產業務為主要業務,公司後續地產業務的開展依賴於經濟大環境和地產景氣度。公司業務多元化發展,涉及軍工、鋰電池、新能源等。

冠城轉債當前價格127元左右,剩余規模18億元,2015年1月19日進入轉股期。當前轉債價格已高,建議短期波動操作,由於冠城在地產外涉及軍工、新能源等多個業務,15年容易觸發短期主題機會。

風險提示:主題利好不達預期,地產行業不景氣。

4.5 久立、國金、國電轉債:基本面優質,條款博弈

14年我們主推的久立、國金和國電轉債均表現出色,隨著轉債價格逼近130元,我們預計這三只個券大概率可觸發提前贖回條款。如果觸發提前贖回,建議投資者可兌現收益;如果滿足提前贖回而公司未行權,不排除轉債繼續沖高的可能性,但仍需防範風險。

久立轉債目前價格135元左右,剩余規模3.4億元,屬於小盤轉債,2014年9月4日進入轉股期,我們預計年內提前贖回退出。14年久立正股慢牛,源於公司在無縫管、焊接管產品上質量優質,同時具有中俄天然氣主題等利好,預計未來訂單需求較穩定。

風險提示:提前贖回條款博弈不達預期。

國金轉債在11月21日的價格已超過150元,剩余規模25億元,2014年11月21日進入轉股期。國金證券背靠互聯網金融主題,14年傭金寶“互聯網+低費率”模式提升經紀業務盈利,IPO重啟改善投行業務,看好國金證券未來的發展空間。

近期,國金證券動作頻頻,先是11月初獲批在香港收購粵海證券;11月17日滬港通來臨,據報道,傭金寶推出港股交易傭金萬1.5,而A股傭金率為萬2.5,利好經紀業務。11月21日央行正式降息,非銀金融正股有望獲益上漲,預計國金轉債大概率14年年內觸發提前贖回。

風險提示:提前贖回條款博弈不達預期。

5. 15年新券整裝待發

14年,中鼎、海直、川投、泰爾、重工等個券都已退出,而齊翔、長青、冠城等各種新券走上舞臺,轉債新舊交替,迎接2015年。放眼明年,轉債新券覆蓋的行業將逐漸廣泛,招商地產、歌爾聲學、洛陽鉬業等新券整裝待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96

牛市來了腫麼辦,騎牛秘籍大盤點! 炒股要聽黨的話

來源: http://xueqiu.com/2709857861/33676914

今天2市成交量破了萬億,還沒想好怎麽入市的你是不是虎軀一震?
周末了,主頁君決定把近期關於牛市策略的幹貨整理一下,造福各位客官!祝各位早日騎牛圈錢,脫貧致富呦!




【帖子類】
大牛市第二波的10大猜想和3大風險:http://xueqiu.com/4286133092/33607129

別研究風,研究豬:http://xueqiu.com/5657933100/33635142

A股空間萬丈高,我的組合這麽建:http://xueqiu.com/6664225373/33583104

如何應對滿倉踏空?:http://xueqiu.com/1229023446/33606367

A股9000億天量從哪來:http://xueqiu.com/3349896301/33579830

滿倉踏空咋辦?走自己的路就好了!:http://xueqiu.com/3004708315/33574406

投資實戰:牛市藍籌股收益分析:http://xueqiu.com/7106608333/31418576

滿倉踏空?牛市中的操作法則:http://xueqiu.com/3915115654/33525561

牛市來了,我準備好了嗎?:http://xueqiu.com/4553208107/33535095

現在是牛市,不要被回調洗出局:http://xueqiu.com/1339778771/33532945

看不懂的行情不做,撤出戰鬥,近期只看不幹,只研不投:http://xueqiu.com/1512170192/33462587

指數化投機:http://xueqiu.com/9987866486/32025532

【組合類】適合各種懶蛋哦!

尋找補漲破凈股 http://xueqiu.com/P/ZH026804

尋找中國最強芯 http://xueqiu.com/P/ZH026955

小火車突突突 http://xueqiu.com/P/ZH006585

風口上的豬 http://xueqiu.com/P/ZH007204

洪福齊天 http://xueqiu.com/P/ZH026337

(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47

巴菲特欽點接班人2014年全部跑輸大盤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1-17/891388.html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經理們:托德-康姆斯(左)、特德-韋施勒(右)以及特雷西-布里特-庫爾(中)。庫爾是伯克希爾旗下本傑明摩爾、約翰-曼維爾公司、東方貿易公司以及拉森-朱爾公司的董事長。

“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欽點的接班人可能並沒有他本人那麽神奇。

2014年,托德-康姆斯和特德-韋施勒顯然都未能跑贏大盤。康姆斯差得最多,其投資組合2014年似乎略有下降,跌了0.3%。巴菲特有句名言:他投資的頭號原則是不要賠錢。據說他的第二項原則是:不要忘記自己的頭號原則。

韋施勒的表現好一些。其投資組合上漲了6.7%。不過,這個成績不足以勝過標普500指數,該指數2014年分紅前上漲了11%以上。(《財富》計算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投資回報也是采用分紅前的數據。)這是康姆斯和韋施勒加盟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來,頭一年出現兩人均未跑贏大盤的情況。

去年四月,巴菲特在致伯克希爾股東的年度信中,盛贊這兩位經理人的表現。巴菲特曾暗示,待到他離開伯克希爾,康姆斯和韋施勒很可能接管該公司大部分股票投資組合。巴菲特當時在信中寫道,康姆斯和韋施勒已經連續兩年“輕松”跑贏大盤,並勝過巴菲特本人的投資業績。

可惜兩人未能獲得三連冠。對康姆斯的投資業績拖累最大的,是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這也是他在2014年伊始最重倉持有的個股。這家總部位於荷蘭、專註於油氣行業的建築公司,2014年股價跌去了一半。

另一個拖康姆斯後腿的,是媒體公司維亞康姆,其股價在2014年下跌了近15%。康姆斯選擇的其它股票表現都不錯,比如國防承包商通用動力(139.07, 1.36, 0.99%)公司和信用卡公司維薩,在2014年分別增長了44%和17%。但是,總體而言,其投資組合還是未升反降。

韋施勒2014年最失策的選擇是通用汽車。由於與點火開關相關的大規模召回,通用汽車的股價去年下跌了15%。

巴菲特自身的許多投資2014年也表現不佳。伯克希爾重倉持有的IBM(157.14, 2.57, 1.66%)公司,去年股價下跌了12%以上。伯克希爾還持有價值4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91.12, 2.16, 2.43%)股票,而過去半年,該公司股價已下跌7%。此外,巴菲特稱自己買入英國連鎖超市樂購的股票“大錯特錯”,去年該公司股價下跌了50%。不過,巴菲特和伯克希爾最重倉持有的大型銀行富國銀行(51.64, 0.92, 1.81%),去年一年股價上漲了24%。

伯克希爾的股東似乎並不關心巴菲特——以及康姆斯或韋施勒——管理這家保險企業集團1000多億美元股票投資組合的能力。伯克希爾的股價2014年上漲了27%。誠然,經過多年收購,伯克希爾的盈虧更多的取決於旗下公司的業績,而非其股票市場投資組合的回報。伯克希爾旗下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其中包括鐵路巨頭BNSF公司以及食品公司亨氏集團。

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公司未回複對本文置評的請求。



巴菲特經常將伯克希爾的年度賬面價值表現與標普500指數的表現作比較。去年,伯克希爾公司的5年間賬面價值有史以來首次跑輸標普500指數。不過,與所有公司一樣,伯克希爾公司的賬面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是會計規則的產物,或許並非公司業績的最佳指標。

伯克希爾未正式披露其投資回報,或每位投資經理的投資回報。不過,與其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一樣,伯克希爾每季度會披露自身持有的股票。《財富》據此信息計算出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投資回報。該數字未反映兩人在第四季度對自身投資組合做出的調整,因為伯克希爾尚未公布相關數據。

不過,此調整不會對投資回報數字有太大影響。去年,我們做了一篇關於伯克希爾兩位新星——康姆斯和韋施勒——的報道,文中就采用了同樣的方法,來計算兩人2014年的投資業績。

直到2014年,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業績記錄都難以超越。2013年,康姆斯的投資組合飆升了51%。自康姆斯加盟伯克希爾至去年第二季度,康姆斯的投資組合攀升了116%。韋施勒比康姆斯晚一年加入伯克希爾,截止去年年中,韋施勒的投資組合共上漲了81%。

去年,巴菲特在致伯克希爾股東的年度信中表示,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投資業績超過了他本人,並開玩笑稱,如果這種“丟臉的情況”繼續下去,“我將別無選擇,只能閉口不談他們兩人。”今年,巴菲特有另一個理由對二人避而不談。(財富中文網)(譯者:Hun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