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何國良:科技難令經濟增長大突破

1 : GS(14)@2016-09-27 07:03:01

【明報專訊】一年一度由里昂證券舉辦的投資年會是投資界的盛事,是香港的兩個主要投資年會之一(另一個是瑞信在每年3月份 Rugby 7比賽前舉行的投資年會),每年都有超過1400名投資者從四方八面來到香港參加會議,從會議的規模以至參與會議機構的廣泛來看,香港在資產管理行業中,仍可保持其自身的優勢,在北水南湧的大趨勢下,希望香港可好好把握是次良機,將香港打造成除了一個成功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之外,亦可成為一個內地資金首選的海外資產管理中心!

猶記得去年投資論壇的會議上,偏悲觀的論調較受台下的聽眾認同。回頭看過去一年,以港股為例,這觀點可說是對,亦可是說是錯。因為從去年9月底來看,開初的6個月,市况因為美國第一次加息和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而向下,但往後的6個月,美國加息步伐明顯放緩,BREXIT的出現更加快了資金配置的流動,市况出現了一波新興市場牽頭的行情,是去年的分析沒有預料到的。今年,明顯感到投資觀點較往年來得樂觀,他們預估,全球的貿易雖然仍薄弱,但最壞的情况可能已過,原材料價格有望見底,這種情形,在預期美國的資本開支增加、中國綜合市場的逐步恢復和美國家庭及個人財富和收入的回升三方面的支撐下,得以持續。他們相信,明年原材料價格是一個上升的態式,這情况將有利資源類經濟區如巴西和俄羅斯的經濟恢復,亦有助全球貿易復甦,並拉動全球的通貨膨脹,形成有利經濟增長的條件。

生產力最輝煌時代已過

至於以上觀點能否如願,還需時間驗證,但在會議中,Robert Gordon教授有關潛在經濟增長力的分析,亦值得跟讀者分享一下。教授根據數據計算,以美國為例,1974年至2004年的經濟增長率為3.12%,2004至2015年只有1.56%。除了經濟週期的原因外,他相信較歷史為低的工作時數和生產力是主因。從工業革命一直走來,人類的生產力在一些偉大的發明(如引擎推動的機械、電力)驅動下,出現了飛躍式增長,但這些發明的出現對生產力提升一般只是一次性,不可以永遠持續下去,所以在不同工業革命發展階段中,生產力亦有不同的變化:由最初的1.50%上升至2.82%,到後來的1.62%。他相信除非在不同領域中,人類有更歷史性的突破,不然的話,我們已走過了生產力最輝煌的時代。他續說,有人相信現時的電腦互聯網可以是下一個提振生產力的來源,但他認為,電腦出現的初期以至後來的普及確實提高了生產效率,例如文書處理為辦公室帶來新氣象,可是,這些影響亦隨着時間逐步減少。新的科技發展雖然依然重要,但仍不可算得上,躍上下一個台階的突破。因此,在潛在經濟增長力受限的今天,要經濟回復到之前的頂峰,可能有點力不從心 !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84&issue=201609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41

何國良:靠標籤化投資 沒有益處

1 : GS(14)@2016-10-11 07:51:23

【明報專訊】偶然的機會下在電視看到一個名為《當旁人愛標籤》的新聞節目,立時被它吸引了。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每個人每天都要處理相當多信息,所以大家都愈來愈多以標籤去留心一些事情,極少真真正正根據事情本身的內容去瞭解。在節目中,有心理學系的大學講師利用一個小實驗去闡明這個普遍的社會現象 : 在兩份內容一式一樣有關香港政策建議的問卷中,他們特別在問卷頂印上兩個政黨的黨徽,泛稱泛民和建制,然後就利用問卷在大學抽樣訪問不同的同學,結果發現,在同一個議題上,只要是泛民所提出的建議,同學贊成的比例都遠比另一邊為高。這說明了被訪者會因為提出建議的人/團體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反應。理性的討論在今時今日,是否還存在?

指數成分股 影響其股價

在投資的世界中,我們亦有碰到類似的例子。因為上市公司的 「身份」不同,會出現股價走勢各異的情况,最典型的情况出現在主要指數成分股上。例如當有上市公司被一些主流指數納入或剔除指數時,這成分股的標籤就足以影響其股價好一段時間。而且,隨着ETF在市場的佔有率提升,這些現象更有可能會被放大,亦會促使更多投資者在過程中,嘗試找些他們相信為無風險的套戥機會,令這個因素影響股票股價的時間拉長,普羅投資者需要特別注意。

大家還要留意,這些成分股的標籤是雙刃刀,特別是剛提及ETF已成為了投資者進出市場常用的工具。因此,當行情逆轉時,原本資金對之寵愛有加的成分股,會首先成為套現的對象,股價調整的力度和速度,就有機會因短時間同時出現太多同一性質的賣單而加大,失卻了原來指數成分股應有的穩定的特性。

跟主要股東持股改變買賣未見有效

另一類容易受標籤化的股票,就是那些受大股東或相關人士持股改變的上市公司。因為市場一般相信,大股東和主要管理層是最瞭解公司業務根本運作的一群,因此,當大股東通過不同方式去增持公司股份時,就往往會被解讀為公司未來業績向好,反之,當大股東在減持股份時,就會對股票構成壓力。其實,亦曾經有券商以這些關鍵人士公開的買賣信息去分析,發覺緊跟這些信號去做同樣的買賣,長久下來,所做出來的投資成績並沒有明顯的突出,當大家投資股票時,亦不應該持有太多的主觀意見,對股票過分標籤化。筆者仍然相信,公司實質業績才是引領股價的王道,這方面亦是大家應該多花心思的地方!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60&issue=20161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51

何國良:港資產管理業逆風見機遇

1 : GS(14)@2016-10-17 08:00:31

【明報專訊】由於上市公司林林總總,從事基金投資界別時常有機會接觸不同行業,為了可以深入瞭解相關行業的特性、行業盛衰週期和各種行業經營特色,投資業同仁都會投入不少研究資源作出行業分析。

北水南下 先註冊機構有領先優勢

筆者從事基金投資多年,發現一個頗有趣的現象:投資同仁在做投資研究時,很關心上市公司的經營情况,老是追問管理層可有什麼策略,可以令公司的成本減低,如何提高盈利,如何在整體的產品線上加入更多高毛利的產品等。但當他們面對自己公司的經營運作時,這份客觀而商業為本的分析能力彷彿就變得模糊。

在市場上,分析資產管理行業特性的研究,主要會指出行業幾大特質。首先,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行業集中度低的行業。以全球資產管理行業來看,龍頭的公司亦只佔7.5%(以資產管理規模計算),另外,由於產品的同質性強,產品的價格成為公司相互間競爭的一個常用手段,再加上近10年,低收費的ETF不斷搶佔市場份額,整體行業盈利能力因而亦承受了一定的壓力,因此,市場對這個金融子行業的前景並沒有太高期望。

如上述,雖然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在吹逆風,但筆者對香港資產管理行業卻有比較樂觀的看法。大家在股票市場已感受過北水南下的威力,在資金配置方面,大陸的投資者中應會有不少人是願意以基金形式作為其海外資產的一部分。而且這趨勢,在更多合資格公司在基金互認的框架下北上宣傳後,將會有更大的效果,並可以持續而非短暫的現象。另外,由於要符合基金互認框架銷售的基金需要在香港已註冊滿一年,因此,為此早有準備的基金有着不可忽視的先發優勢,因為在好一段時間,競爭對手並不能在同一通道上進行銷售,形成寡頭壟斷。

規模效應 盈利可大幅增長

基金公司另一行業特色是規模彈性,當銷售成功而促成資產管理規模上升時,在成本沒有同步上升的情况下,盈利的增幅會比資產管理規模的升幅高,這是驅動盈利增幅和估值的最好時機,股價的表現亦會特別優於大市。而且,在基金行業中,顧客投資經歷和感受十分重要,因此,如果首輪的北上產品有明顯的口碑,這些領頭公司的優勢將可持續。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60&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36

何國良:中資走出去 改變市場秩序

1 : GS(14)@2016-10-24 05:54:49

【明報專訊】最近,有些新聞單獨看來並不起眼,但如果把它們湊合起來,也許可以把全景(Full Picture)看得更清楚。

首先,在剛過去的「黃金周」假期,有一個位於鴨舌洲的新樓盤開售,由於呎價在22,000至27,000元之間,每單位售價約4000萬至5200萬元.有別於近期多番測試人類新盤最低面積紀錄的「神則」,這對房地產市場中豪宅的部分有點啟示。結果,樓盤開售當天的首批單位即日沽清,顯示市場購買力強於你我想像,更有趣的是,根據發展商公佈的統計數據,在是次樓盤銷售中,內地客佔約40%,屬近期市場內地客佔比最重的新盤。因買家印花稅實施,非香港永久居民需多付15%的印花稅,為什麼在需要付出額外成本的情況下,這些買家仍然要衝進來呢?而且,在購入年期3年內轉售物業,無論是否獲利,都要付樓價一至兩成不等的稅款,在這種條款下的投資決定到底是如何做出來呢?

南下港物業市場資金達230億

另外一篇報道,有地產顧問公司的統計數字顯示,自今年初至今,中資對本港物業市場投入的資金已超過230億港元,而且還看到這個趨勢有機會加速。他們又稱,香港並不是這類資金進駐的唯一市場,以他們的估計,在紐約、倫敦和悉尼及墨爾本,中資年初至今亦分別投入了345億、159億和154億港元於當地物業市場。根據我們專責房地產投資的投資團隊分析,他們看到這類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三方面,當中包括中國的保險公司、中國主權基金和中資房地產開發商。以保險公司為例,由於他們的保費收入隨著投保人數逐年提升,他們明確需要多元投資組合,以在投資回報和分散風險中取得更好的平衡,所以在有關法規改革後,他們逐步把過往以中國內地為主的投資組合,提升當中海外投資的比例,以分散地區風險。根據他們的估計,整個保險行業的資產價達1.9萬億美元,已投在海外的各類資產約為270億美元,佔整體之1.4%,而且以十大保險公司看來,只有剛過一半的公司已啟動其海外物業投資,這樣看來,資金的流向仍要走好一段時間。

主要城市物業價格已與購買力脫鉤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這種資金的投資需求長期存在,基於他們的投資年期一般都會是比較長,意即它們可能對資產現有價格敏感度會略低,這樣一股的資金,將對香港物業價格有另一番的影響。從不少的傳統分析顯示,香港以至全球不少主要城市的物業價格已出現了跟當地購買力、公司營運能力脫節的情況,以致不少現有物業的業主(特別是商廈)都表示只要有人能出好價錢,他們願意賣出。因此,在香港像以往從英資轉到華資的一輪洗牌情況,將會在後續的時間中慢慢上演!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38&issue=2016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39

何國良:撐經濟即是撐改革

1 : GS(14)@2016-11-08 05:35:41

【明報專訊】在2016年官子階段,如上周所言,在市場要找到一個可造題材並不容易,在亮點欠奉的情況,倒不如我們來個未來投資展望,也許更能看清現時的市場狀況。

在跟國際投資者討論他們對未來投資佈置的觀點時,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看法。首先,他們頭號擔憂來自於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雖然他們這個擔憂已不是今年才有之事,但由於年內,中國的房地產價格,特別在關鍵大城市,出現了太快的上升,情況有如日本市場上世紀80年代末的情形,所以對這些看慣市場週期的國際投資者,這個擔憂在價格如此劇動後更深深牢固在心中。而且,他們相信最近宏觀經濟有點回暖的主要原因來自於政策拉動的投資和消費,例如,國有企業資本投資的增加和稅務優惠促成的購車潮,所以他們並不認為中國的宏觀經濟有根本改變。

新訂單增長 證內需反彈

其實,以一個10.8萬億美元生產總值的經濟區(為美國的60%),要看見一個經濟週期的拐點又談何容易?投資者只能以年的時間才可以看到一點點端倪。

在最近的中國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數據公佈,似乎給了市場一些良好訊號。在媒體大標題中,讀者們會看到有關的數字是2年以來的一個新高,而且,不論是官方或私企製造的指數,都同步顯示製造業正溫和回暖,給市場一個比較確信的訊息。細讀PMI,不少專家會有更多解讀,例如,數據顯示在中小企業的改善較大企業顯著,縮小了兩類企業之間的距離,而中小企對前景的樂觀一般可以令有關的復甦期較長和更能持續。而在需求方面,新訂單的增長良好但來自於出口的新訂單並不同步,因此,倒推出來,內部需求是在反彈的過程。而且,由於原材料價格已從低位回順,這個及時雨幫助不少企業從虧轉盈,推高整體市場的盈利增長,助企業對前景採納更樂觀的看法。

趁經濟增長空間大 料來年新政策多

筆者常言道:「低息易求,但積極企業的活動卻不容易達成!」所以,有評論擔心,在經濟回順下,調控的政策會否出台呢?我想這良好的勢頭出現是好不容易才可以獲得,所以,我不但不會有調控的擔憂,反之,我想來年最好推出更多政策,因為現時仍有不少空間支持經濟增長,以保持經濟動力去作持續改革,例如以往提及的稅務改革便是其一。而且,有一點大家亦應注意的,經濟增長需要企業有投資意願,但同時,亦需要一個能促成有關發展的政府機構,在未來的5年,筆者相信,這方面相對過往5年,我們應該可以看到一個比較顯著的改善,如果筆者這個判斷是正確的話,大家不應對中國經濟前景看得太淡了。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56&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32

何國良:讓部分人先富起來 不合潮流

1 : GS(14)@2016-11-15 07:58:27

【明報專訊】有朋友笑稱,今年2016年真是無奇不有,一些相信大家會做的「理性」決定,都沒有如願出現,叫不少人無法理解。從英國脫歐公投,以至今次的美國總統選舉,不少評論都會形容其結果為黑天鵝,意即其結果出現率萬中無一,但其實細閱當中的一些數據,事情並不難於理解,只是我們選擇性去找一些自己喜歡的點子。兩次投票結果其實有一個共同的情况,「城鄉」的投票意向是兩極的。已發展的城市和地區如脫歐公投的倫敦或總統選舉的紐約都是有明顯的傾向,都希望現有對自身利益有利的政策可以得以延續,在發展相對落後,未有因過往經濟發展模式而受惠的城市和地區,就努力去求變,去翻盤,就算要付出一些代價亦在所不惜,因為他們覺得走一條新而未知的路,總比因循走原有的路要好。

在發展距離愈趨遠的今天,這種人心思變的聲音愈見強大,「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似乎已不容易再被接受。

走一條未知路 勝因循走原路

在現階段談太多未來政策預期,自己也覺得可預見性不高。但市場若勉強以參選時候的政綱和相關言論預測未來政策方向,似乎大家對政策預期都是正面的,特別是新屆政府將預期以減企業稅來刺激企業增加資本開支,藉以增加勞工市場的就業職位。但在競選期間,對方陣營的參選人以至其他專家亦已指出特朗普的經濟計劃不可行,假若她們的觀點不是為反對而反對,是有充分的理據的話,為什麼在當選後,市場為這些原本不可行的政策而興奮起來呢?當然,在擁有行政和國會多數形勢下,施政暢通可能是近年多任政府不常見的一個好條件,但一個黨內是否真的可以發出一把聲音,還需拭目以待。

但有一點頗有趣的是,無論聯儲局人事任命將來命運如何,全球的中央銀行已意識到,單純將利率向下調並不一定可以促成生產力,甚至只為經濟帶來資產泡沫和為殭屍企業帶來過低的借貸資金,推高存款比率,影響銀行盈利,並不斷製造貧富差距。

未來政府債券息率勢上升

因此,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政府的財務政策,如通過加大開支或基建的投入,將會逐步取代現有金融政策去作為未來重要支撐經濟增長的方法,這方面有趣地跟新任政府上述提及的經濟計劃不謀而合,到底是他們在擬訂政策已看得很通透而找到重點,或是只是一個純偶然的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但有一點大家普羅投資者要注意的,在這種情况下,政府需要額外的資金去支持新增支出,因而需要加大政府債券的發行,同時間,投資者亦會在風險更大下要求更高的息率,因此,未來政府債券的息率將會出現上升的趨勢,這個改變的快慢和幅度將會是市場下一個關注點。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90&issue=20161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427

何國良:計算已反映擔憂的股價

1 : GS(14)@2016-11-21 04:55:56

【明報專訊】在「侵」時代,已經有不少專家拋出他們的觀點,述說未來的世界會是怎麼樣。正如上周所述,現階段去談太多未來政策,可預見度相信並不很高。從一些最新的報道已經可以看到,參選時候的制訂的政綱很多時都是衝著選票而來,但當當選後,便會發現「想像美好,現實殘酷」的困局。因此原先想像以為可以水到渠成的施政,將出現不少變形,而且,在整個選舉歷程中,出現的一些造王者,他們在這時候便會利用選前累積的話事權去影響新政,這亦是不少政策預期被誤讀的原因。

當然,儘管可能出現誤讀,市場還是要繼續運作下去,投資者在僅有的信息下,他們只可以選擇相信一些大概率的事情。亦如上周所指,我們看到債券市場中,有不少政府長期債的息率已出現急升,例如,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已由1.8厘上升至近日的2.2厘,在市場對未來經濟添了一分樂觀之際,投資者亦因而上調他們對未來通脹的預期,促使債息轉向,有分析更指出,這走勢有機會保持至年底或年初,這當然令12月加息的預期高唱入雲。

觀察股息率和美國國債息率關係

在美元強,美息上揚之際,我們看到以往受惠於(超長)低息環境的高息股受到影響,有報告指出,在亞太區內的相關股票,已經從年中的高位回落不少,例如,以估值指標市帳率計算,在過去3個月內相關股票的市帳率已由高位的1.39倍下跌至1.17倍,即已出現了16%的跌幅。如果以現在的估值跟歷史估值來做比較,經過了這一輪的調整,估值又回到今年初水平。而且,同樣受美息影響的香港房地產相關股票,亦呈現相似的走勢。當然,政府的加辣亦加速加大了以上的調整。以市帳率計算,現在的0.60倍已很接近今年1月份那時的低位。從估值倒推來看,市場亦已把頗保守的看法在股價上反映出來。所以,下一個關鍵問題是,到什麼位置的股價算是已充分反映有關擔憂呢 ?一個簡單的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觀察有關股票的股息率和美國國債債息率差距的長期關係,找出當中歷史中的平均值和最高值,例如長期平均值約為2.2厘,最高的息差距離是3.0厘,我們就可以以上述提及國債債息走向,計算出兩個股價。第一個是假設市場並沒有根本看淡前景而保持着平均息差為2.2厘情况的股價,第二個就是假設市場因利率風險上升而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使兩者息差擴闊至3.0厘情况的另一個股價(會較第一個為低),以這個準則去衡量這類股票進出的策略,將有助普羅投資者更有標準去權衡當中投資的價值和風險。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75&issue=20161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37

何國良:物聯網發展將是下一個亮點

1 : GS(14)@2016-12-19 06:29:54

【明報專訊】跟不少孩子、同學、家長聊天時,不其然都會為現在的教育感嘆一番。到底現在的教育是為學生成長,還是為老師/校長生計而安排?每一個學科的老師,為了滿足校長定下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要彰顯學術成績上的教學效果,結果,發功課,勤操練,變成了「行規」,不同科目老師同業競爭,情况變本加厲,學生家長同聲問「點解咁多功課考試架?」

網上教育帶來啟發

網絡的出現,已經對不少行業帶來一些顛覆性的改變,叫不少傳統行業好好重新想想如何在新世代中延續下去,網上教育的出現亦相信會帶來一些啟發。大家不要低估它對人和社會的影響,剛在里約奧運會拿了標槍銀牌的肯利亞選手,YouTube就是他的教練。在互聯網的發展中,第一波的浪潮出現在2000年前後,個人電腦(PC)成為了不同科技公司必爭之地,無論是硬件或是軟件都是圍着PC平台來轉。之後的十幾年,科技公司又不斷利用硬件變小變輕高效能的發展同地配合了網絡更快更多點的特點,把競爭的場地由PC轉移到手機上,讓互聯網第二波在更大更多的客戶群中發酵起來,影響了今天的你和我。

筆者相信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未來的第三波。物聯網是全球化網路基礎建設,透過資料提取和通訊能力,將實體物件與虛擬數據連結。這趨勢的潛力有多大?根據研究行業的報告顯示,現時的智能手機總數大約達到20億左右,預計2020年總數可以達到30億。但在物聯網世界中,到時候,他們預測將會有500億個能連接的設備(Connected Device),從這個比較,你就可以想像當中的發展潛力是如何大!當然1個連接設備的單價不能直接跟一部手機去比,但儘管如此,到2019年,物聯網相關的投入會達到1.3萬億美元,每年複合增長17%。

數據流量將急增 相關行業受惠

現時,在物聯網的應用中,以製造業和物流業佔了一個重要的部分,在未來的發展中,物聯網在電子消費品和保險/醫療的應用將會是下一個亮點。在智能化城市發展的大方向下,智能大廈和家居,就是近年來大家都可以看到物聯網影響下的一些具體發展。

在物聯網這大趨勢,將有利於幾個有趣範疇,值得普羅投資者當中尋寶。首先,物聯網應用會使將來數據流量有所增加,互聯網設備的投入將會更可以滿足需求,因此,相關行業將有望受惠,另外,能連接的設備需要上傳數據來進行分析,因此,收集數據相關的設備亦會因物聯網的發展而興旺。最後,能有效為客人提供硬件和軟件一體化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公司就更有潛力了!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27&issue=201612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531

何國良:逢「7」必好行情可望再臨

1 : GS(14)@2017-01-04 00:33:15

【明報專訊】2017年剛到。在此恭祝讀者們2017今年一定得!

去年恒指創了一個有趣的紀錄,跟2015年底比較。2016年全年埋單計,恒指僅累升只有86點 (0.39%),是歷史以來年度最細的變化。體驗了不少心灰意冷的投資者常言道的格局 ﹕市場只有波幅沒有升幅。今年可否有突破呢?

拜讀了不少券商的2017年的投資策略報告,發覺一個現象。百分之一百的策略師都是看好美股 ,沒有一個敢跟市場對着幹看淡。但細讀他們的理據。無非亦是看好新任政府可能出台的積極刺激經濟政策,包括基礎建設投資和稅務優惠。他們相信,在金融政策走盡之際,財務政策剛剛來得正好,正好給企業更充分利用低息環境所期待出現推動經濟的作用。因此,2017年經濟增長因而受惠的形勢似乎半點懸念也沒有。但至於這些投資是否長遠有利美國經濟發展,又似乎並不是大家策略師報告所關注。這叫人不禁感到﹕莫非大家只求醉生夢死?

港股利好要看中國因素

如果美股能保持動力,對港股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支持,起碼一個大跌的概率會較低。但筆者相信,對港股利好的因素可能是中國因素。

首先,中國行政機構在過去5年細心佈局下,筆者對未來5年的施政效率甚有期待。中國經濟發展方向路徑仍甚明朗,關鍵在於改革如何推進和其推進的速度而已。我想這方面,應該會較5年前為好。而且,中國經濟多年在多方因素拔河中走過,如何在房產投資和房市泡沫中取平衡,如何在社會投資和高槓桿借貸中取平衡。似乎,政府在處理當中的關係亦似多了心得。因此,較穩定的政治經濟格局,亦是有利今年股市。

最後,中國向外投資的趨勢今年仍會持續。港股在吸引的水平是這類資金勇於吸納的對象。因此,有市場常言的北水Put 存在。所以,綜觀而言,有利港股的因素將在今年逐步浮現出來。似乎10年一遇的好行情(1997、2007、2017)可望再度來臨!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16&issue=20170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36

何國良:中資券商 2017年亮點

1 : GS(14)@2017-01-09 08:06:42

【明報專訊】年輕時很喜歡看棋靈王(棋魂)這套漫畫,漫畫講述主角進藤光如何在古代棋士(佐為) 的靈魂薰陶下,逐漸對圍棋產生興趣,再成為職業棋士。這種跟主角一同成長的故事很容易獲得讀者們的共嗚,本地漫畫中華英雄的成功亦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棋靈王漫畫中,曾出現一段情節:小光為了可以讓佐為多下棋,便利用電腦在網上以Sai這個登錄名下棋,當Sai在網上把一個一個著名棋士打敗後,大家都很想知道Sai的真正身分。想不到這個虛構情節居然在16年後的今天出現!

從去年底,以Master這個登錄名的棋手開始在各個圍棋網站挑戰中日韓圍棋頂尖高手,結果以60勝0負1和的成績引起了不少媒體的報道,當大家都想知道Master到底是誰之際,他已在最後一局結束後道出,他就是在去世3月戰勝韓國棋手的電腦程式AlphaGo。筆者沒法評估AlphaGo的棋力有多厲害,但從短短9個月時間,AlphaGo程式已經可以改良到今天的情况(無誤地下30秒一手的快棋),你不能不驚嘆背後人工智能科技進步之神速!在圍棋被攻陷後,投資會否是下個領域,人類再次被機械取代呢?在這未發生之前,讓這個小人類多給讀者們一些好的投資分析吧!

料今年業績增長改善 估值吸引

上周為大家帶來自己對2017年的基本看法﹕美股沒有大幅下跌風險的前提下,加上中國經濟和政策因素趨好,有利港股在2017年逐步將有利的因素浮現出來,做出十年一遇的好行情(不會是4萬點吧?)在這個大背景下,可能有幾個板塊會有機會成為2017年的寵兒。在中國金融行業中,中國銀行業的股價表現近年跟行業本身的基本因素並沒有必然的關係,主宰股價的因素以南行資金更顯重要,因此,它只會是2017年中一種穩中求勝的品種,中國保險行業的運營情况在2017年將與2016年相近,要受到投資者垂青的機會只會是階段性,所以,在中國金融行業中的亮點會落在證券業上。

經過去年業績的下滑之後,行業在2017年的業績增長會有較顯著的改善,加上以1倍左右的市帳率計算,估值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A股納入指數的決定有望在年中出現的話,將有利行業估值的重估。

風電非傳統消費可留意

市場對清潔能源的看法仍然偏淡,特別是依賴補貼的子行業,但隨着多年的發展,部分子行業如風電已逐步可跟傳統電力行業競爭的運營水平,待所有利空的因素出盡、股票受壓之後,或有機會讓投資者在低位找到一個好買點。

在持續的消費結構改變下,非傳統的消費行業亦是今年的亮點,其中以體驗消費會見到高於行業的增長,這有助行業龍頭的發展。

最後,改革仍是一個重要題材,2017年的改革重點會落在國企改革上,讀者們宜多加注意 !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75&issue=20170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