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棗莊保障房難題: 沒錢的買不起,有錢的不願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75

 

青檀安慧家園一期,空蕩蕩的小區中央廣場正對著空空的幼兒園。(南方周末記者 黃金萍/圖)

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19萬套保障性住房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不能及時交付使用,耗費了國家、地方財政大量支出的保障性住房,為什麽會大量無法交付使用或空置?

“我們宣傳也挺到位的,廣播電視都上了,價格也比商品房便宜一半還多呢,但市民還是不積極、不感冒,覺得那是窮人住的地方。”

2016年7月20日,新華社報道,山東省審計廳廳長馬青山近日披露,由於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山東有4023套保障性住房已建成1年以上但無法交付使用。

7月24日,四川省審計廳披露,截至2015年底,有1.37萬套保障性住房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選址和戶型設計不合理、審核分配不及時等原因,不能及時交付使用或空置超過1年。

在此之前,2016年6月29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19萬套保障性住房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不能及時交付使用,還有6544套住房被違規銷售或出租經營等。同期,各級財政對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比上年增長17%。

耗費了國家、地方財政大量支出的保障性住房,為什麽會大量無法交付使用或空置呢?

300戶棄購

“我們宣傳也挺到位的,廣播電視都上了,價格也比商品房便宜一半還多呢,但市民還是不積極、不感冒。”

“申請經濟適用房啊?不在這,在龍頭市場里面呢!”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南方周末記者終於找到了棗莊市市中區住建局住房辦公室,它既不在棗莊市市中區房地產交易中心,也不在棗莊市市中區住建局辦公大樓里,而在振興中路龍頭市場里。從位於振興路的西門進,往東80米,依次經過裁縫店、開鎖店、水果店、菜店、茶葉店、老面饅頭、冷凍食品批發中心,一棟淺粉色外墻的兩層小樓就是了。

2016年7月26日上午,南方周末記者見到棗莊市市中區住建局住房辦主任祝寶峰時,他正在辦公室里向電話那頭訴苦,“到現在只有420多戶申請,怎麽辦呢?”

棗莊是山東省南部的一個地級市,常住人口394萬,為中國76個四線城市之一。

今年7月11日起,棗莊市市中區住建局開始了年內第二輪經濟適用房申請,半個月過去,申請人數還未達到1100多套房源數量的一半。

三個月前,市中區其實已經有過一輪經適房申請,一共有847戶家庭符合條件,當時放出了1660套房源。在沒有新增房源的情況下,這意味著上一輪申購只賣掉了500多套房子,約有300戶符合條件的家庭棄購了。

“去年我就申請到了,沒買,今天過來看看有沒有新房子,這還是跟去年一樣的嘛!”穿著白色上衣、藍色褲子的退休老人張青,看過了房源信息之後,正準備戴上白色編織草帽離開,這次他都不打算領申請表了。

貼著申購通知、房源信息的墻壁上,還有一張紅底黑字的“領表須知”,內文中特別用了兩行加大加粗字體“請仔細閱讀本條並判斷自己是否基本符合申請條件再做出領表決定”,不同於以往,這次要求繳納100元押金後方可領取申請表,放棄申購的也需將表格退回,方可退還押金。

其原因是,在往年度申請中,出現了大量代他人領取、多領、“湊熱鬧”領取後棄置申請表的現象,導致申請表加印後仍不夠,最終提交申請表格的卻遠遠少於發放數量。祝寶峰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去年印發了3000多份,只收到1000來份申請。

2015年的申請表中有張青的一份。他自稱住在榮華里小區,這是一個相對高端的社區,目前二手房均價都在4千元左右,這在三線城市已經算高價。

張青幾年前已經把房子過戶了兩個女兒名下,一是避免遺產稅,二是避免兩個女兒將來為爭財產而翻臉。兩個女兒都有房子,他並不愁地方住。但去年還是試著申請經濟適用房,沒想到中了。

在張青看來,經適房房子小不說,還沒有暖氣,冬天怎麽住?他有些羨慕那些申購了市中區第一批經濟適用房西昌小區、和諧家園的人,那時候還有八十多平方的戶型,很多人還不知道經適房怎麽回事,申請的人少,幾乎沒什麽門檻,最先申購的人已經先得了。

祝寶峰可以一口氣說出一連串經濟適用房不受歡迎的原因:地理位置太偏僻,交通不便利,配套不完善,暖氣供不上,造成很多人棄選,“人家寧願加錢去買商品房,”他向南方周末記者感嘆,“我們宣傳也挺到位的,廣播電視都上了,價格也比商品房便宜一半還多呢,但市民還是不積極、不感冒,覺得那是窮人住的地方”

被點名的保障房小區

運河人家的均價約為市場價的一半,房屋建造成本也不便宜,“這價格都沒有人買,說明不是價格問題,而是需求問題”。

據新華社報道,山東省審計廳廳長馬青山在山東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點名了3個市5個縣區市,分別是棗莊、德州、濱州;海陽、龍口、棲霞、棗莊市中區和棗莊臺兒莊區。

安慧家園是讓棗莊市中區被點名的一個重要原因。祝寶峰介紹,市中區一共推出了包括經適房和廉租房在內的5000-6000套保障性住房,位於青檀路的安慧家園,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小區。

安慧家園一期800套、二期441套,一共1241套。一期、二期工程分別在2013年11月、2015年5月竣工,約有一半的房子還空著。

安慧家園所在地塊原本是煉鐵廠,屬於棗莊市的老工業區,叫做市南工業園,原本聚集於此的山東魯南瓷廠、棗莊市煉鐵廠、化工廠、水泥廠、化肥廠、地毯廠、肉聯廠等停工破產。

安慧家園門口周圍是近十家汽車美容店,再遠一點是二手車交易市場,和一個正在建設中的主題樂園,雖然只有一趟36路公交車通往中心城區,生活不是很方便,在這個冬天最冷時候零下10度的城市,沒有集中供暖,確實是一大硬傷。

來自德州的出租車司機老謝,相信未來這一帶還是有發展前景的。老謝一家三口就住在這個小區,2013年他提交了申請,2014年6月參加搖號,2014年7月拿到了鑰匙,兩室一廳,68平米,2350元/平方的價格,五層樓高、一梯兩戶,讓他覺得很滿意,成為這里第一批入住的家庭。

像老謝這樣的人還是少數。2016年7月25日傍晚6點半,除了大門口坐著三個閑聊的老太太和一對抱著嬰兒的年輕夫婦,安慧家園里難覓人影。門口保安人員估計,“一期實際入住率不到一半,二期入住率為零。”

在祝寶峰看來,2010年第一批經濟適用房西昌小區、和諧家園出來的時候,全部賣掉了,第二批廣濟小區、青檀安慧、東方嘉苑就分不出去、分不了那麽多了。“實際上,我感覺住房很多,算是飽和了,一個家庭手里攥著好幾套回遷房。”他說。

在距離市中區四十多公里外的臺兒莊區,是棗莊市另一個被山東省審計廳點名的區。

臺兒莊保障性住房的總量其實不大,主要是以金緣家園為主的560套廉租房,已經建成330套,其余正在建設中;以運河人家為主的315套經適房,已經建成210套。

位於廣進路旁的金緣家園,是臺兒莊區最主要的廉租房,一期工程180套,始建於2011年9月、次年竣工,三棟紅橙相間外墻的房子很是醒目。小區公告信息欄的白板上,貼著一張催繳水電費的通知,還有用黑色簽字筆寫著“請到物業辦公室交納水電費,不交住戶將被停電”。

一墻之隔,二期工程外墻顏色稍淺,不遠處是三期、四期工程正在建設中,整個項目沒有任何標識。

建築物外墻上的信息顯示,金緣家園二期工程的開工日期為2012年9月,竣工日期為2013年11月,可是兩年多過去,這4棟總數約為150套的房屋無一人居住,建築前後長滿一米多高的野蒿和芒草。

臺兒莊住建局住房辦主任徐鳳川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二期基本達到入住條件,主要因為供電單位和建設單位意見不統一,尚未通電。不過,對此他不願意多談,稱自己對“電”的問題並不專業,主要由建設單位來協調。他們最近得到的消息是,電的問題已經協調得差不多了,住房辦能做的,就是約100份租賃申請也同時在推進中,待通電之後,就可以入住了,“只是時間問題”。

臺兒莊住建局副局長孫華慶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我們已經多次書面告知建設單位,要完善配套。”

運河人家經濟適用房,距離臺兒莊運河古城東門約3公里路程,在臺兒莊出租車司機口中,“如果沒有運河古城,這里很偏,有了古城,也還是偏。”

當地居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所謂“在建”的運河人家三期工程,“不知道已經停工多久了”。記者看到,該項目門口的鐵門已經生銹,門上掛了一把鎖,大門左手邊的保安亭緊閉,門上貼著一張“回收移動板房”的廣告,雜草瘋長,幾乎遮蔽了項目介紹的牌匾,塔吊、推車靜止不動,灰色建築主體已建成,儼然一副“爛尾”的模樣。

臺兒莊全區常住人口約為31萬人,城區人口僅7萬多,外來人口不到2萬。徐鳳川認為,嚴格說來,很多保障房相應的租賃手續、人員信息都可以上報,正在民政部門走程序,談不上閑置,他認為真正閑置的是60套經適房。運河人家小區建成的210套經適房,2011年至今還有60套沒賣掉。

盡管采取了“隨時申請、隨時入住、隨時出售”的辦法,前來申請的人數卻相當有限,臺兒莊每月公示的保障性住房申請名單,數量都在10人左右。徐鳳川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2016年1月以來收到的經適房申請,一共才4份,中間也有另外5、6個人前來領表,但是領表之後一直沒有再回來。

運河人家的均價為2000元/平方,部分樓層還有差價、單價甚至不到2000元,約為市場價的一半,房屋建造成本也不便宜,孫華慶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價格都沒有人買,說明不是價格問題,而是需求問題”。

孫華慶舉了自己的例子,他目前的月工資為3700多元,最近一次漲工資之後能領到4500多,在當地算是中等以上的收入,在一個月均收入約等於一平米房價的地方,願意申請經適房的人不多。

配套比建房貴得多

保障房建成之後,由於地處偏遠,市政配套所涉及的財政投入還遠高於房屋建設投資,並且需要協調多個政府部門和國企,難度極大。

棗莊曾被稱為“煤城”,在20世紀末開始陷入資源枯竭,隨著在煤炭化工企業關停倒閉之後,房地產儼然成為這個城市的重要產業。市中區是棗莊市的老城區,城區內可見到不少建到一半的爛尾樓,其中包括市中區的第一個棚改項目“錦繡花城”,停工三年之後,終於在2015年底將回遷房部分蓋好。

眼下,這個城市更是為商品房庫存而困擾,2016年6月,《棗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有序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除了引導農民進城購房,還準備“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化解這一難題。

“不是我不賣,是沒人買。大家不買,沒辦法。好多事,都沒法說。”祝寶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保障房的需求還是在公租房這一塊。因為弱勢群體、困難家庭還是買不起房子,你便宜、他還是買不起,他寧願去租也不願意掏十幾萬買這個房子。”

2013年8月4日,山東省審計廳曾經發布,山東省9個市、40個縣的1.29萬套保障性住房處於閑置狀態,其中,有4870套空置6個月以上。而空置的原因,一是配套基礎設施或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二是當地住房保障待遇準入門檻過高。

隨後,各地陸續開始放寬了保障性住房的申請條件。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棗莊市城鎮住房保障管理辦法》,買房人不一定要求“無住房”,人均居住建築面積低於20平方米也可以。這一管理辦法同時明確,“經濟適用住房單套建築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

孫華慶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2011年臺兒莊古城拆遷的時候,很多人有買房需求,考慮到本地困難家庭、外來人的購房需求,保障他們的基本住房需求,按照這一思路,臺兒莊擬定了經適房、公租房數據。情況也在發展變化之中,比如,原本一些困難家庭,家里有孩子在外地打工,回來借錢都要買個好的、大的,一家人一起居住。“畢竟還有部分低收入人群需要保障性住房,收入相對高的商品房,外來人群公租房,應該說我們整個住房體系還是完善的、正確的。只是各個地區情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還要有一個發展過程。”他說。

隨著新的保障性住房即將建成,空置壓力也越來越大。眼下,要解決空置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除了去鄉鎮、酒店發發傳單。2016年開始,臺兒莊住建局已經不再上報新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了,徐鳳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要把存量盡量消化掉”。

不僅是山東棗莊,近年來,保障房過剩和空置的現象在全國多地出現。

中國自2011年開始大建保障房,當時的提法是5年內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2011年建1000萬套,2012年建1000萬套,之後三年1600萬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蓋率達到20%。這一目標被層層分解,各級政府都領到了保障房建設的任務指標。

自2013年,保障房過剩的問題開始暴露。2013年8月,新華社引用審計部門數據,山東、海南、廣東、雲南四省有5.64萬套保障房閑置。2014年8月,貴州當地媒體也披露,上一年該省有1.48萬套保障房閑置。國家審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至2015年9月,全國5個省的5個市縣已建成的5.75萬套保障性住房,因基礎設施不完善、申請入住戶數不足等,形成閑置。其中貴陽一個市的數字是30855套。

在解釋為何一個城市會出現數萬套之多保障房閑置時,西部某省會城市相關官員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是建設量太大,該市當年領到的任務是建設3.3萬套,這幾乎是過去幾年該市保障房總數的數十倍;其次保障房的選址大多偏遠,因為黃金地段是土地財政的財源,政府不舍得用來建保障房。但保障房建成之後,由於地處偏遠,市政配套所涉及的財政投入還遠高於房屋建設投資,並且需要協調多個政府部門和國企,難度極大。因此,選址偏遠與配套跟不上形成了一組惡性循環。

“房子好建,但市政道路的花費要遠高於房子的建設,一條路一動就是一百多個億,一個保障房項目,房屋主體投資僅十多億。”他說。

(應采訪對象要求,張青為化名,王維凱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92

智能自行車這麽火,為什麽你仍願買輛普通的?

“大約8000元價位的自行車一年都很難賣出10000輛,不管是助力還是機械類智能單車和傳統自行車相比九牛一毛,整個智能單車市場大約占有1%的市場。”上海大不自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蔣旻宸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該創業團隊曾於2014年發布國內第一輛智能自行車基本概念BICI。

看準智能自行車出行風口的不只蔣旻宸一人,整個2015年被稱為“智能自行車元年”,智能單車項目密集出現。根據記者粗略統計,從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除百度、樂視、小米等巨頭斥資打造智能單車外,僅創業團隊就獲得約5億元投資。

雖然搶占了市場先機,但在收購健康健身類騎行軟件“行者”後,基本概念團隊重點工作卻從造車轉向了騎行社區運營。“初期做研發、運營、眾籌相對容易,但後期設計生產、品控、供應鏈、渠道等一系列問題,創業團隊顯然經驗不足。”在人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團隊只能轉型。

基本概念BICI的轉型並非偶然,在一片火熱的智能自行車市場,很多宣傳只見概念不見產品,而市面上也少有智能單車爆款產品出現,整個智能自行車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

智能車落地難

在蔣旻宸看來,“自行車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傳統行業,即便加上了智能化功能,它的進入門檻也比較低。但是要想做出真正的智能自行車還沒那麽簡單,無論是設計生產還是銷售推廣都有很長路要走。”

作為自行車王國,中國並不乏自行車配件生產商和組車人員,但智能自行車往往需要將全部電子元件整合到車體或配件內,更為考驗的是產品設計功力以及與供應鏈方的跨界整合能力。“一臺車子的供應商很多,電池、助力、車架、輪子等,需要跨界整合安裝的人才。既要發揮功能,又要兼顧美觀度和電子原件的安全,無疑對設備廠商的研發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蔣旻宸表示。

在造車的過程中,他也曾嘗試尋找內地生產商,但遭遇的難題是懂電路的不懂自行車組裝,懂組裝的不懂電路,傳統工人也不願意學習智能車的電路組裝,溝通成本巨大。

除此之外,成本控制也是一個較大難點。尤其對很多創業公司來說,大量的研發費用和小量生產的成本提高都是現階段無法避免的。以自行車輪子的成本控制為例,成熟的自行車企業有完備的供應鏈和豐富的經驗,它們分別對輪子的花鼓、輻條、輪圈和輪胎單獨采購,然後統一組裝,成本較低。“而創業公司大多采購成組的車輪,這樣比單獨采購要貴上30%~40%。”蔣旻宸舉例說道。

售後服務難也成為智能自行車發展的一大因素。由於車子本身裝有電路、傳感器等特殊裝置,組裝和修理等售後問題都需要相對專業的技能,很多情況下需要返廠維修,既給消費者帶來不便,同時也增加了公司的負擔。

消費市場不成熟

“很多創業公司在供應鏈上遇到不少問題,因為生產量小,設計複雜,開模比較麻煩,因此很多工廠不願意代工生產。”蘇州賽諾伊電動科技有限公司“超悅”智能電單車總經理劉雁鴻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就在前不久其在京東啟動了“超悅”智能電單車眾籌項目,擁有生產工廠和設備,使得“超悅”能夠免去“供應鏈”之憂,但橫在其面前更多的困難是市場教育問題,如何在保有量逾3.7億輛的自行車市場撕開一道裂口,尋找增量市場空間是所有智能單車廠商需要面臨的問題。

消費市場對這類價格並不算低的新鮮產品較為理性,智能自行車的整體銷售情況並不樂觀。普通消費者使用單車的出行需求一般是以短途出行為主,智能單車替代普通單車的作用不明顯,其核心功能之一的導航功能略顯多余。對於騎行愛好者而言,車子本身的性能和質量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喜歡拼拆組合自己的愛車,對技術要求很高,較難滿足他們的需求。

導致的結果就是,有通勤需求的消費者群體人數較多,相應的需求量大,理論上銷售量應該相當可觀,不過目前市場仍處於觀望階段。而發燒友的數量有限,對智能單車的銷量促進作用不大。

在劉雁鴻看來,對於現階段的智能產品來說,最大的阻礙就是要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不斷優化用戶體驗。智能自行車行業也不例外,人們習慣了自行車500元以下的定價標準,對於幾千塊一輛的自行車不符合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人們對自行車的定位更多是代步通勤工具,比較低端的廉價產品,一兩百塊錢就可以買一輛。”

更為尷尬的問題則是,在發布渠道上大多創業公司采用線上銷售或者眾籌預訂的模式,價格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但眾籌的價格並不透明,往往眾籌期間宣傳的二十多項功能最終只有三四個能實現,久而久之消費者會失去信心,產品的不穩定,也使得互聯網產品難以抵達消費群體。

配件升級的盈利空間

目前,國內智能單車的產品思路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做一個可安裝在自行車上的智能部件;另一類是整車都是自己設計,智能芯片裝在其中。市面上現有的智能自行車都以“單車+APP”作為標配,每一個品牌都有專屬的APP,作為數據采集和分享的平臺。

配套APP可以幫助用戶控制騎行的時速和動力,定位和啟動單車,也會告訴用戶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有多少騎行者超過了你的騎行里程等。GPS定位跟蹤技術也是必有的功能,支持導航、路線記錄、被盜車輛尋回、緊急情況發送位置等。

定位在代步通勤的智能自行車不僅裝有充電電池,還內置發電花鼓,可以將用戶蹬踏的機械能轉換成電能。此外,很多智能自行車品牌都宣稱可以實時感知騎行者的需求,為其提供必要的助力。

在智能單車市場,配件升級是不可忽視的盈利點。基本概念將之前內置智能芯片也抽離出來,做成可以單獨銷售的模塊化產品,整車銷售之余,也銷售藍牙心率計、速度踏頻器等配件,這些配件可以輕松地裝到用戶自己的車上。

“相對於整車而言,智能配件更加便宜,風險較低,騎行者也更願意嘗試。”蔣旻宸表示。四個月以來,該團隊的四款智能配件銷售總量已接近十萬,而此前一年半的時間里整車的銷量僅有幾千輛。目前,整車的業務只占公司總體的10%。無獨有偶,“超悅”智能電單車總經理劉雁鴻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未來在銷售整車之余也會將智能配件拆分進行銷售。

針對智能自行車銷量不高的行業現狀,蔣旻宸表示:“整車很難賣給已經有車的用戶,即便他看中了智能功能,但未必會購買,對騎行者來說換車的成本還是很大的。車友更看重自行車本身包括品牌、設計和性能。年輕的智能品牌效應不夠,可能根本就不在車友選擇的範圍內。”

或在運動市場爆發

“以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單車而言,無論國內外產品,在實現“智能”這一點上基本局限於健康數據監測、智能防盜以及輕量的社交等功能,而行車輔助、自動助力等功能還未成功沿用於成熟的智能單車上。”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在其看來,“發燒友們期盼擁有的能夠輔助自己跨越惡劣地形,實現‘如履平地’般輕松駕駛的智能單車距離問世還比較遙遠,這需要智能單車行業經歷另一階段的發展。”

劉雁鴻正在做這樣的努力,在其看來很多市面上所宣傳的實時感知騎行力度的功能並不“智能”,他希望用造車的工藝,使得智能助力系統能夠精確感知騎行者每一次蹬踏板所需要的助力,並給予相應的推動力,目前其產品仍處於眾籌階段。

智能單車目前在國內的市場需求尚不明朗,而細分至運動和通勤市場而言,究竟哪個更具想象空間?蔣旻宸和劉雁鴻都不約而同選擇了運動市場,“有可能再過兩三年智能自行車就會永久消失,明顯感覺到和智能手機取代傳統手機是不一樣的,智能自行車不會顛覆和取代傳統自行車,很多人並不需要智能自行車,挑戰傳統還很難。”蔣旻宸說道,“或者演化為另一種形態,普通自行車裝上智能硬件,而單純智能自行車這個品類機會應該很小。”

在蔣旻宸看來,通勤市場電動車的想象空間更大,而運動市場自行車仍具有市場潛力。“由於電動車存量很大,在方便快捷、省力、價廉方面都占有優勢,通勤市場的智能自行車競爭力不是很大。”劉雁鴻表示,“智能自行車首先會在運動市場爆發,目前還處於培育階段,智能自行車使用更偏向安裝智能配件,經過兩三年的積累和發展,消費者的習慣會慢慢改變,更能理解和接受智能自行車的概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55

研究顯示:智商愈高愈願買股 陳茂峰

1 : GS(14)@2014-06-16 17:46: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6/news/ec_ecq1.htm



研究顯示:智商愈高愈願買股


2014年6月16日





【明報專訊】金融學者有個迷思:按照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就算是非常保守的投資者,投資在有效前沿(efficient frontier)之上的最低方差組合(minimum-variance portfolio),它的風險會較純債券低、而預期回報會較高。最低方差組合是個多債少股組合,為什麼投資者連一丁點兒股票也不願意沾手?


36%成年港人有投資股票

資本市場最發達的美國,直接或間接(通過基金)投資股票的美國家庭只有49.9%。(資料來源:聯儲局2010年消費者金融調查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報告;聯儲局每3年做一次調查,2013年的報告還沒發表。)號稱經濟動物的香港人,只有35.8%成年人投資股票(資料來源:港交所2011年個人投資者調查Retail Investor Survey)。歐洲和日本的個人或家庭投資股票的比率就更低。

股市是經濟寒暑表,投資股市是分享經濟增長的有效方法。股市短期雖然波動大,但長期回報勝通脹、債券投資和銀行存款。這些都經過理論和實踐驗證。理智的個人,會透過投資股市(和其他風險投資)來累積財富。政府要發展資本市場,需要擴大投資者基數,鼓勵大家投資。政府要減低老人的社會保障壓力,更需要鼓勵打工仔的退休金投資股市。先進國家投放不少資源教育大眾正確投資之道、鼓勵參與(股票投資),但成效不彰。問題在哪?如何對症下藥,考起專家們。

學者和政府官員通常的理解,是投資意願和個人的財富、收入、教育水準、朋友這些外在因素有關,但是否會和個人內在因素如膽子、智慧、年齡有關,則莫衷一是。如果是外因主導,一旦這些條件獲改善,個人的投資意欲會增加。但如果是內因主導,則可以做的便不多。

美國學者Mark Grinblatt和芬蘭學者Matti Keloharju,以及他們的徒弟Juhani Linnainmaa,以他們龐大的芬蘭資料,分析智商和投資意願、投資行為的關係。他們的研究發現,在控制了財富、收入、教育水準等等因素後,智商和投資意願、投資行為有明顯的關係。他們總結,智商較高的個人比較願意投資股票,這個意願較財富、收入和性別更明顯。而孿生兄弟或姊妹中,智商較高的也比較願意投資股票,說明智商對投資意願的影響更甚於家庭背景。

智商較高 投資較分散

研究亦發現,智商較高的投資者,他們的投資組合比較分散、系統風險(beta值)較低、股票多屬增長股(市帳率較高)、公司多為市值較低的中小型公司、組合的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比較大。換句話說,智商較高的投資者投資組合比較有效率。這些研究發現,呼應3位學者另一個研究(上期峰哥EQ文章介紹過),再次印證高智商者投資能力和表現較佳的現象。

註:本文參考的學術論文是:“IQ an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Vol LXVL(6), 2011

御峰理財 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CFA,CFPCM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