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羅永浩口述:錘子創業的43個感悟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61

下面的文字主要來自於羅永浩接受採訪時的對話實錄,小標題為編者所加,因為我們文章邏輯結構的原因,它不是完全按照採訪時間線再現的,可能會有些誤讀。

不要害怕做生意,做生意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1,選對創業模式,20 歲和 40 歲的人不一樣
2,如果有拖延症,自制能力差,那就給別人做老闆吧
3,很多時候是未知造成的恐慌
4,不能丟了你的價值觀,不能因為做生意而丟掉看待世界的方法

原來做英語學校嘛,做了兩年賺到點錢了以後就不想幹了。因為我由衷地不喜歡那個行業。因為在 2008 年我拿錢做英語培訓的時候,是唯一被我自己和我朋友認為可以賺錢的項目。你知道我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文青加憤青,包括我的朋友和我自己都不覺得我能做企業。

我起初在新東方打工,然後做了一個牛博網,牛博網被關掉以後,當時是路金波找我,讓我寫書給他,他說一年賣個幾十萬冊暢銷書也是沒問題的。

後來馮唐和我過年吃飯的時候,你知道馮唐是很牛的暢銷書作家,但是他認為靠書來賺錢生活在中國實在是太累。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真正靠賣書過得很從容的,全國連 20 個也數不出來。我們把暢銷書作家百大找出來,基本上從 20 以後都只是中產階級。他說你如果是 20、30 歲的,一年賣一本暢銷書也沒有問題,但是你都快 40 了,上有老下有小會很困難。

他知道我自制力比較差,要是做一個團隊的工作,你會被迫按部就班地走下去,要是你是一個自由職業者呢,就比較容易拖稿。他說我應該去做點兒買賣,做點兒生意。我說我這個性格做不了生意,他說怎麼不能,都是逼出來的。就經常在一起吃飯聊,他說沒做過你可以拿一個試一試。譬如說英語培訓,再差也不會賠錢的。然後我就有點兒動心了,後來馮唐和我的一個發小幫我找了錢,籌了幾百萬就開張了。開張以後因為沒做過公司所以確實很恐慌,頭半年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公司,天天熬夜,各種掉頭髮,緊張,其實 4、5 個月就基本理順了,就發現其實做生意就是那麼回事,跟我這輩子學過的大多數東西一樣,最開始的時候是未知造成的恐慌,一旦理順了,就發現也就那麼回事。

(好奇心日報:做這 24 個月的手機以來,你對世界的認識有改變嗎?)完全沒有。我見過很多我的朋友,價值觀比較堅定的,後來做了一些生意以後,就開始產生犬儒主義的念頭了。走到今天,讓我能堅持下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跟我的價值觀有關係。早期的很多工程師,他們是衝著我來,在產品理念上跟我是死去活來的衝突,也就是說我們開發進度完不成的程度下,讓他去調 15 秒動畫的時候,他覺得我瘋了。他們自己內部討論過,說這個老闆雖然傻逼,但好歹是個好人嘛,就算他錯了,既然我們是衝著他來的,黃了我們就走人。當時他們已經在找下一份工作了。他們的想法是,我們陪他走完這一段,等關門那天吃完了散夥飯再走。所以這個完全是靠我的價值觀,要不然他怎麼會陪我扛?所以他們沒走,一個都沒走,靠的就是這個東西。所以對我來講,價值觀始終都是特別重要的。

選對行業很重要。如果有能力影響更多的人,那就做衣食住行這樣的大眾項目

5,你喜歡的東西會成為你日後創業時的積累,比如工業設計對於羅永浩
6,挑好自己的標竿,宜家無從下手,蘋果,恰好,最聰明的喬布斯死了
7,發現一個行業中核心人才最需要的是什麼,比如缺的是懂設計的老闆

然後因為我討厭這個行業,但是你虧損是有恐慌的,你顧不上,所以沒日沒夜的工作,做了兩年多,我們成績還不錯,從 0 做到 1400 多萬,用了兩年的時間就開始賺錢,一賺錢就完全沒有一絲一毫想做下去的熱情了。

再加上這兩年半的時間,我們在網站做過兩次大型的演講,我的朋友就告訴我,你看起來是能夠影響大眾的,因為我最高的一個視頻點擊是 1000 多萬。可惜做的是小眾項目,衣食住行才是大眾項目,但是我選的是小眾的英語培訓,更何況我們選的是小眾的小眾。這成了我和馮唐在那段時間密集聊的話題。

這樣聊了半天以後我就想到我比較喜歡的兩個企業,一個是蘋果,一個是宜家。這兩個公司都以設計著稱,然後我小時候想做過木匠,所以我是有一些工匠情節在的,要打造一些 physical 的東西出來是我比較沉迷的。我喜歡軟件也設計軟件,但是和做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給我的滿足感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希望我能夠做一個宜家或者蘋果這樣的企業。

第一是我最喜歡手機;第二是手機市場份額是最大的,手機對於絕大多數人是必需品,但是 PC 和 Pad 也不是,要做就一定要做最大的(市場)。你可能聽說過當初喬布斯做多點觸控,開發完了以後第一個想做的是平板,但是後來覺得平板一定賣得沒有手機多,所以他就把這個技術用在手機上了,等手機做火了再去做平板,其實這個技術是為手機開發的。

但是我感覺不到做宜家有任何的優勢,只是我想做。但是蘋果的話我有比較大的優勢:一是喬布斯死了,這是很重要的,我不是盼他死,而是他湊巧已經死了,這促發我去想這個事兒。第二個是我的朋友羽良,他是網易的,我們聊起來的時候,他就很鼓勵,他說這個圈子裡就一個聰明人,他還死了,剩下的又很笨,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完全可以做。然後我自己做這個的自信來自於工業設計,我自己研究了很多年,人類歷史上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只有三個企業以設計著稱:早期的博朗,中期的索尼和後期的蘋果,就這三個企業能持續地設計出好的產品,其他企業偶爾能做一個驚豔的東西,但是長遠地看它們的設計所在成功的比重是非常小的。

這三個企業能做好,可不是喬布斯、盛田昭夫或者博朗兄弟自己會做設計,他們懂設計,請對了人去做設計,這是很重要的。其實設計人才一直不缺,缺的是懂設計的老闆。你去跟設計師聊,他們都會有感慨,這個行業是一直職業滿足感最差的行業,他們一生中都沒有機會給懂設計的老闆做產品,這是這個產品的悲哀。

為什麼是蘋果?進入一個領域之後,你到底能做什麼。

8,Google 是科技狂人,別人做火車,它做飛機,那種公司我絕對做不了
9,像蘋果一樣,懂心理學、懂體驗,懂優美,懂用戶感受
10,蘋果做得那麼好,是跟喬布斯本人每天跟產品經理坐在一塊兒摳產品是相關的
11,很多傻逼企業老闆認為談合作談戰略布大局才是重要的,這是非常可笑的
12,產品本身是最重要的,湊巧如果你會營銷,你就賺了

還有就是從業人員笨,我說的笨不是指絕對智商,都很聰明。但問題是在消費電子領域,科技只是基礎,科技公司分兩種,一種完全是 technology driven(技術驅動型),就像 Google,Google 在用戶體驗,產品的感受和心理學上的考量都是很粗糙的,但是它牛的地方是它在某些技術領域裡是走在世界最前沿的。當別人做不出來只有你能做的時候,它的細膩、它的優美、它的體貼都不重要,因為它是有和無的問題。航空業現在很成熟了,大家都在比餐飲、服務,是因為它已經很成熟了,但是當大家都在坐火車的時候,做的第一家航空公司,它只要能飛起來就已經是牛逼得冒煙了,就完全不用考慮服務了。所以你如果是技術驅動型的公司,體貼、細膩、優美這些完全不重要,就是人無我有。那這種公司我絕對做不了,創始人本身就是科技狂人。

當年摩托羅拉發明手機的時候,體驗是不重要的,但是等到全世界都開始用手機,手機已經高度模塊化了,技術都是那幾個巨頭供應的,大部分廠商自己不做核心技術。中國消費者老有個錯誤的說法,是中國的企業不掌握核心技術,你到美國去,企業也不掌握核心技術,它要麼是買來用、要麼是借來用,要麼就是有錢了收一家有技術的公司。在純技術領域裡,蘋果對人類是沒有貢獻的公司,但這不意味著蘋果不偉大,它把別人做的成熟技術,拿過來非常合理地組合起來,實現一個完整優美符合人類需求的體驗,從而顯著地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在這個方面蘋果是一家非常偉大的公司。

我去研究蘋果這麼多年的時候,我只是覺得這些企業能做,技術只是底子,技術是必須的,但是推動蘋果往前走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它懂心理學、它懂體驗、懂產品的優美和用戶的感受,這些東西是很難由科學家和理工男來完成的。這說白了這是人左右哪個大腦發達的問題。

是這樣,產品分兩塊,一個是技術實現,一個是設計,設計我是不講外求的,我自己全都能設計,我們現在軟件交互 40% 的設計是由我一個人完成的。另外的 50% 多是軟件團隊在逐步建立起來的過程中完成的。而且我們在招軟件產品經理團隊的時候都不要有專業背景的,就是看有沒有 sense,品味好不好,人機交互是高度依賴天賦的。蘋果做得那麼好,是跟喬布斯本人每天跟產品經理坐在一塊兒摳產品是相關的。其實這是唯一重要的,或者說是最重要的,結果很多傻逼企業老闆認為自己出去跟別的企業談合作談戰略布大局才是重要的,這是非常可笑的。你做這個產品,產品本身是最重要的。湊巧如果你會營銷,你就賺了。

關於團隊,有很多值得說的事

13,自己做企業,不是說每一個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就怕不知道自己的短板
14,招對人很重要,Jeff 來了,同行就知道你是做什麼的了
15,你做一個大項目,就不能找管理幾個人經驗的人來做主管
16,做對事很重要。全球最有錢的公司,上千個最好的工程師,但路子走錯了去做 Vista 依舊會失敗
17,要敢於否定自己,6 個人做 ROM 是件錯誤
18,老闆在核心業務上要有感覺,心裡要有數
19,團隊要穩定,這還是一個老生長談的問題

反正自己做企業的話,不是說每一個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就怕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比如說這塊你明明不靈,非要做這塊兒,你擅長的又找個不靠譜的來做。

一開始我們沒有招到對的人,招人很困難。最後招到 Jeff(錢晨)以後才解決了問題。

硬件起步大概是從 2013 年的六七月份開始,我們定義這個硬件產品是從春天開始的,三四月份的時候。啟動開始,買了設備、儀器,硬件工程師進來開始用螺絲刀搗鼓,當然我也看不懂。那個東西是去年七八月份開始動手的。所以現在已經接近完成了這個東西,不到一年的時間吧。做我們這樣一個精細複雜的東西,如果是八到十個月完成,在業內會被認為是非常快的。但是外界不懂,他們整天看貼牌機廠商,他們說,周鴻禕為什麼做手機,這個月說,下個月就上市了。我要做貼牌機也是這樣。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因為我們在媒體上動靜鬧得特別大,深圳那些廠商幾乎全找過我們,他們都以為我們要做貼牌機,然後他說,你選誰?我說我們不選誰,打算我們自己做手機。他們特別震驚,他們說,啊,你們還真做手機啊?我說,這叫什麼話,我們就是手機廠商,我們就做手機。他說哦,這我們倒是沒想到,以為你就是講個品牌故事,做個宣傳推廣,然後就賣了,賣明星機一樣。他認為是這樣的,我說我們不是,我們自己團隊做。他說,那你們會做嗎?後來我們說我們找的是錢晨,那圈裡面都知道嘛,他們就說,誤會了。

我們要做這個的時候,軟件產品、硬件產品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心裡全都有數。實際上沒開始做的時候我腦子裡這些畫面全都已經在了。但是技術實現我們確實沒有這些技術背景,原來我是一個英語培訓行業的,做過媒體性質的網站,所以前期技術方面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到處去找人,也找錯過人,然後過程中受了很多的罪。但萬幸的是,軟件的操作系統分兩種,一種是基於安卓來修改的,這時候底層的架構都是由 Google 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公司替你做完,你只是做一些表現型的東西,這會有一個好處就是即使你走錯了也是能回來的。它不像大型平台的開發,你寫一個安卓的操作系統出來,如果你找的不是一個地球上頂尖的架構工程師的話,如果路子走錯了,你往上堆上五萬人也解決不了。就像 Windows 做 Vista,把地球上最好的工程師,堆了幾千人,依然失敗。所以軟件行業的開發,如果架構做錯了,主導的人全局意識差,再怎麼堆人也是沒有用的。我們比較幸運的是底層的技術是 Google 做好的,而且是完全成立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做一些表面的東西話(就比較簡單)。

一個安卓操作系統的本質是什麼呢,是十幾個內建的 App 加一個底層結構再加一個 framework,把它協調起來這麼一個架構。

在這個基礎上去做的時候,我們比較幸運的是找了兩個比較不靠譜的工程師去寫某一個 App,一般是兩三個月是能完成一個基本的雛形,但是這兩三個月如果做錯了,你再找兩三個人再寫兩三個月還是能做出來。所以我們中間有過很艱難的試錯過程,但這個過程不會讓你的公司垮掉。但是如果是需要兩百個人同時協調工作,但是你的架構師和技術主管找錯了,那這二百個人的努力全部廢掉以後,這個世界是不會給你這個機會的。

因為前期沒有靠譜的主管,我們總共加起來,前期冤枉的時間至少有半年以上。

所以我們走到今天用了兩年,軟件成熟度在發貨以前才勉強達到一個穩定的水平,這完全是因為前期走錯了路而付出的成本。但是這沒有辦法,因為你在這個行業裡沒有任何資源嘛。

(ROM)那個時候也不一定都錯了,的確有一部分是錯了。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你不能用 6 個人去完成那個工作,那時候至少也需要 20、30 人,我們因為當時找的技術主管認為 6 個人夠,我們就用了 6 個人往前走,所以導致時間浪費了。我們浪費了寶貴的將近半年的時間,這個代價是特別慘重的,怎麼估量都不過分。

錢晨其實主管的是硬件,軟件他也一起帶,但是他主要管的還是硬件。軟件部分是去年 7 月份我們從台灣的人保科技招了一個主管,是一個台灣人,叫 Steven Cai,我們把他招進來以後,他自己是不做開發的,但是他是帶隊做開發,管過 100 多人的團隊。那個時候我們已經從科技公司裡招了專門的人力資源過來,開始高速的擴張。我們搬到這個樓的時候是 50 個人,現在已經是 260、270 人的樣子了。這是大概用 10 個月的時間實現的,所以這個時間還是特別快的。

起初呢幾個工程師跟我商量,只要湊齊兩三個人就開始一個 App,湊齊兩三個就一個 App,這樣的分工,這時候還是群龍無首的局面。我剛剛講,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做的是一個大型的系統,用這個方式做是一定會黃的。好在安卓是基於人家的底層技術去做一個一個的拆分,所以這樣的好處是某一個即使做錯做死了,再來一遍也就是兩三個月的時間,所以我們雖然也走了很多彎路,但也算是勉強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後來招了 Steven Cai 以後,因為他帶過大團隊,把任務分工做得很科學,效率馬上就上來了,然後基本上就走得比較穩健了。

軟硬件的頭目都有了,這是到了 2013 年七八月的時候。

實際上我們因為以設計風格而著稱,我們所有的競爭對手都來挖過我們的幾個設計總監,而且開的價錢都比我們高得多,這是我曾經擔心的一件事情,我就跟他們開玩笑,為什麼他們挖你都不走?他就說,哎呀,你也別太自戀了,我們也不是有多喜歡你。主要是那個公司根本就不注重設計,他出了錢,我做了出來,他也不識貨,何必呢?他覺得到我們這裡前途好,覺得會發財,另外我們老闆懂設計,溝通起來愉快。如果是一個煤老闆,說再加點紅的,再加點綠的,你又不能不聽老闆,但老闆是一個土老帽,也很疲勞。

我們其中一個 team 的總監,是在加拿大讀書回來的。在網上有很多設計稿,在英文的設計論壇上小有名氣的,他剛來我這裡的一個月,美國蘋果的人力資源總監天天來信來電話挖他,因為他跟蘋果有一個設計師風格比較像,那位設計師去創業了,他們就挖他去蘋果。絕大多數的 UI 設計師都以去蘋果打工為榮,所以我就擔心他走了,那邊天天打電話,打了兩個禮拜,他也把別人給拒了,我還挺高興的。我們團隊超穩固,創業公司人員流動很厲害,我們這兩年開除了一些不稱職的,還有一些試用期不合格的,算人員流失走掉的話,可能迄今為止所有從 0 到 260 多人的過程中可能不到 5 個人吧。非常穩定。我知道一個軟件工程師和一個 BSP 骨幹工程師都是因為離開北京,家搬到外面去了。

產品價值,這個才是做事情的核心

20,好東西人人愛
21,不要相信理工男就對好東西沒有感覺,跟所有人一樣,他用過好東西之後就不會再用差的了
22,不要低估小創新,100 多個人性化的小創新完全可以決定價值
23,核心的東西一定要自己做,能自己做的事,就不要用別人的
24,我們不太依賴什麼群眾智慧之類的東西,他們給你想到的主意你來實現和完成的時候充其量是讓他滿意的,而不是帶來驚喜的。
25,精英團隊如果做得足夠好,是可以給群眾帶來驚喜的
26,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 50% 是軟件交互。這個才會讓用戶對你產生粘性
27,不要相信焦點小組,自己團隊判斷總是會比調研要准
28,但有時候會出現偏差,喬布斯也會犯錯,比如……噢,原來女人不在意手機很大,因為本來就已經很大了

當然還是有很多的遺憾,但是基本上還是不錯的。我們是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因為工程師通常是對美感這些細膩的東西不是特別在意的,所以我們用了很長時間去說服工程師為什麼我們要把那麼多的時間精力用在那些動畫上,你比如說你可能玩過時鐘,要把動畫這個東西調得這麼優美和高級,我們把工程師逼得死去活來的。

它是這樣的,一個東西賣得貴還是便宜,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感受,品牌也是心理感受。所以如果你把鐘錶這些細節做得非常優雅,非常酷,文藝青年或者在乎生活品質的人就會覺得這個東西很值,他用慣了這個東西再用別的東西就覺得不習慣,生活品質下降了。但是科學家或者理工男是不太在意這些的,可是完成和實現這些功能又需要這些人,所以在做的時候,他們特別不接受。他們說我們在上家公司也做過這樣的時鐘 App,從來沒有人花這麼多時間去做這麼不靠譜的動畫,覺得我吃飽撐的,堅信我是腦袋有問題。然後我要花很多時間去哄他、說服他、騙他,等做到這個東西出來放在網上,一片叫好的時候,他們有點兒懵了。我們相當於是領著一幫性冷感的攝影師去拍一個床上鏡頭,而且是一個唯美的床上鏡頭,這個太他媽難了,所以當出來以後一片叫好的時候,他們也覺得好了,還在網上說,這個 App 是我寫的。

然後還有一個做這個的過程中,本來想在今年的演講過程中探討,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刪掉了:到底有沒有對美和藝術這些東西完全遲鈍的人。其實還是有的,但是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很多我們誤以為不在意美感的人,實際上當用過好東西再用差的時候就會不適應。

我們通常認為理工男不在意這些,但實際上大部分理工男用過好東西再用差東西也是受不了的。

(對錘子手機)不會失望的,只要用兩個星期,你是完全回不去 iPhone 的。因為我們在人性化細節方面至少有 100 多項走在蘋果前面。這些都是小創新,大家都說意義不大,但是量變導致質變在這裡也依然是成立的。你做的小的,體貼的人性化設計,3、5、8 個你可能說也就這樣,但是如果做到 100 個以上,你用熟了再回去,你會發現蘋果處處都是難用的。
原則上核心應用都應該自己做,我們現在沒自己做的都是沒有條件自己去做。

就是手機出廠的時候最基本的那 17、18 個東西,包括地圖。為什麼用高德呢,一是因為它優秀,技術成熟,二是我們要自己做的話,可能會做好幾年。後期我們可能會自己做,數據還是可能會調用某一個應用商的,但是表現形式和交互我們可能會自己來處理。

我們對所有第三方的 App 在交互上都是不滿意的。

(產品形態)差不多 40% 是我想的,這個行業也是特別依賴精英的,我們的產品總監朱蕭木在所有關鍵的亮點 feature 裡他想了 20%-30%。

這個團隊有 10 來個人吧。現在我主要做的工作是,我要在他們做一個比較好的 App 裡,加入 1-3 個亮點的設計,使這個 App 明顯優於其它的。這個主要是我和朱蕭木,以及產品團隊的一兩個骨幹分子做的。當然也有來自其它成員的好的點子。我們骨子裡是一個精英意識非常嚴重的團隊,我們不太依賴什麼群眾智慧之類的東西。我們的 App 和群眾產生互動的時候通常是補漏,我們想了一個很好的東西,但是有兩個漏洞,發出去以後有人替我們發現了,補一些漏洞。我們加一點改動進去就會完善。我們依賴群眾智慧是做這些東西,但是設計產品不是靠這些東西,因為他們給你想到的主意你來實現和完成的時候充其量是讓他滿意的,而不是帶來驚喜的。

(好奇心日報:庸眾的品味堪憂?)也不是這麼說。聽起來價值觀有問題,但本質上是這樣的。小米的團隊和蘋果比的話,蘋果是一個精英團隊,做出超越群眾期待的東西,小米是自己團隊很不錯,他解決了人機交互的一半基礎,另外的一半靠群眾智慧補足,最後的成品也是非常優秀的。但是他做到極致也就是讓群眾滿意,而不是讓群眾驚喜。精英團隊如果做得足夠好,是可以給群眾帶來驚喜的。這是數量級上的差異。

但是為什麼小米這麼成功?除了我們一半觀察到的東西以外,他軟件上的成功和易用性也是個特別巨大的東西。這個東西,其它廠商去抄小米的時候也是有嚴重門檻的。小米的性價比優勢,在傳統巨頭和它比的時候是守住的,小米的互聯網優勢也是守住的,真正讓小米和其它廠商競爭有巨大門檻的是軟件。軟件是一個特別巨大的問題,所有地球上的手機廠商,在小米之前只有蘋果解決了這個問題,小米解決了這個問題的一大半,仍然有遠遠優於他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覺得,我們可以把軟件做得像蘋果一樣,甚至更好。那這個是我們賴以成功的一半優勢。別人在看發佈會的時候看到的是我用感性的東西打動我的受眾,這是用外觀很漂亮的東西,我們在廣告和拍攝上也花了很多心思提升了它的逼格,我們通過與國際一流的團隊合作,實現更好的品質和話題效應等等。他們普遍看到了這個,但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 50% 是在軟件交互上。這個才是讓用戶對你產品產生粘性,以至於沒法更換平台的東西。如果你只是靠外觀漂亮讓群眾一看就很受刺激,花錢買單,是換不來你繼續買下一代的。

錢晨在手機圈裡是大佬級別,基本上我們要的硬件他是全能實現的。關鍵就是你怎麼定義這個產品,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討論產品,瞭解屏幕到底會有多大。我是討厭大屏幕的,我就喜歡 3.5 寸的。但是用了稍大一點以後回去也有一點難受,人的心理接受是需要一個時間的。我一點一點也在適應這個過程,但是我仍然不喜歡 5 寸,也許我明年就喜歡 5 寸了,但是我現在仍然喜歡 4.5 寸的比例。我就堅持要做 4.5 寸的 1080P。他們說,太冒險了,因為到今年這個時候我們所有競爭對手底線是 5 寸。

大的手機,第一,我就覺得笨重,傻,用著不舒服,但是你用一陣換回小的也難受,憋屈。你有沒有這個感受。我從 iPhone 4 到 iPhone 5 的時候完全沒有快感,但是回去的時候會感覺憋屈。本來砍掉屏幕一段,少兩個人名理論上是沒什麼效率問題的,但就覺得不舒服。還有看電子版的網頁本來可以一屏刷一下,但是突然發現少了四五行字,就會感覺很奇怪。還有我們之前的一個誤會是,喬布斯老說 3.5 寸是最佳單手比例,這個也是男人的自我中心。女人的手比男人普遍小一些,3.5 寸的 iPhone,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大量的女性是從單手操作的。只有男性才單手操作,並且認為這是黃金尺寸。所以周鴻禕還是誰,到大學搞調研的時候得到的結果看的目瞪口呆,就說我們以為屏幕變大,女人會比男人更反感,因為女人手比較小,但實際上大部分女生和女人是不介意手機變大的,是因為女人一直用雙手,沒有一個坎,對男人來講,這是一個巨大的坎。這些東西坐在屋子裡想是很容易誤判的,但是大部分時候我們也不太依賴調研的,自己團隊判斷總是會比調研要准,但有時候確實會出偏差。那個報告我們看完之後傻了。

粉絲有價值,但粉絲文化很低級

29,不要相信粉絲文化,粉絲文化很低級
30,當然不排斥由某個人群來帶動消費潮流
31,要關注那些帶來生活品質改善有價值的事
32,很多有錢人也會買很多粗糙的東西,很多窮人也會買很多精緻的東西
33,有粉絲意味著擴散的基礎比較好,但是擴散開還是靠產品本身

粉絲文化在我的產品裡是完全不重要的。粉絲文化轉換消費的時候必須單品極低,價格就 50 塊,100 塊,所以你看粉絲經濟帶來的消費都是唱片、書、碟、電影票。可是韓庚賣手機──我在中國跟韓庚的名氣比,屁都不是,我有 600 萬粉絲,人家可能有 6000 萬粉絲。而且他是娛樂明星,到哪一片尖叫、歡呼。可是為什麼韓庚做手機賣得很差?粉絲文化一定是單品價格非常低的,即使邁克爾·傑克遜在他的巔峰時代賣手機也賣不了幾部的。所以沒有人會是因為追星會去買一個他做的、或者是他代言的品牌的 3000 塊的東西,這是不可能的。韓庚在中國即使有 6 億粉絲,因為這個理由去買他手機的不會超過 6000 人。我跟別人比有粉絲的唯一好處,是你作為一個新興廠商,你的產品品牌傳播是從零起步,還是從六百萬起步。這個是有數量級和速度上的巨大差異的,僅此而已。支持我的那些人,很多都是自由派的知識分子,獨立思考的人,他絕對不會因為盲目崇拜我買我的手機。韓庚賣手機,網上有多少新聞報導?沒有多大動靜,就幾個娛樂版都沒法頭條,隨便發一條就完了。我做這個手機在網上有這麼大的動靜,可是我跟韓庚的知名度完全比不了啊,他知名度比我高太多了。人們把我這個產品理解成一個粉絲文化打造的品牌,這是百分之百的誤讀。

我們去接觸這個群體(時尚精英、文化精英和媒體精英群體)的時候,發現他們大部分時候都是特別特別喜歡的這款手機的,唯一不喜歡的是有些女性嫌這個手機稍微有點沉。這個我們是知道的,因為我們做這個的時候,前後都是玻璃,如果我們把後背做成廉價的塑料,就會很輕。這個差別很大。

人群不一樣。小米的用戶是不在意品質感受的人,不是說小米有什麼不好,就跟老去吃麥當勞的人是不在意是否健康的。人群需求不一樣,所以我們在外殼上花的錢是小米的好多倍。(開始演示)你看這個東西在工藝上這麼完美的一個做工是經歷不少功夫的,比如說這是我們的塑料,聚碳酸脂加了 30% 的玻璃纖維,做得特別堅固的殼體。做了這個粗砂的噴漆以後有接近金屬的質感,摸起來也是不太像塑料,特別硬。這個東西在噴漆的過程中,一旦凝固下來,本來完美的 90 度一定會形成肥邊現象(凸起來的弧度)。有很多人是不懂工藝的,但是在意生活品質。如果我的縫隙出現得比較大,或者有肥邊現象,他會不舒服,他不知道工藝,不懂,但會覺得不舒服。這些人會因為這件事選擇或不選擇一個商品。但對小米的用戶來講,他根本不在乎這個,就看內置,CPU 多高,內存多大,攝像頭多少,性價比多好,這個沒有任何的錯,我的意思是,我們對生活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不必然跟收入有關,很多有錢人也會買很多粗糙的東西,很多窮人也會買很多精緻的東西,我們對我們的人群在這方面是有非常苛刻的要求的。我們在這上面花了無數的心血。你知道從工程師實現上把光線和距離感應器放在一個洞裡(指手機上方的橫條)有多難,智能手機廠商,包括蘋果我覺得是不合格的。這裡有一點一橫,再加一個點,不用受什麼美學訓練都知道是非常糟糕的,蘋果都這麼糟糕,你看看他的競爭對手有多醜。三星在上面打滿了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洞,亂打一氣,三星的排列完全是工程驅動。工程師說,點在這裡比較舒服,那設計師說好,就放那。

(現在買手機的人)會有這樣的支持者,但這樣的情況不會特別多。它跟粉絲經濟單價不能高是一個道理,因為支持我而買我產品的人不會特別多,但是有一個好處,是從他們擴散到周邊的時候完全看產品好不好,比如說一個公司有 6 個人,其中有一個是我的鐵桿支持者,然後你就買了我的手機。買完了發現不好,你也不好意思跟同事講,你買完了你自己都不喜歡還有什麼可講的。你想的是,那就當我支持一回吧,不好用就算了,你不會買第二部,所以這樣的話產品是走不下去的。如果你覺得好,跟身邊的人來說,身邊的人覺得好,也就會擴散。所以我的價值觀和鐵桿支持者在這方面的影響表現在,擴散的基礎比較好,但是擴散開還是靠產品本身。

所有時間投入到工作當中,反覆確認真的是「所有」時間嗎?

34,不要怕開會,開會的問題在於溝通效率高
35,不放過任何一個思考的機會,並把思考結果記下來

這是我們軟件團隊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像全世界最快的搶拍功能,這些都是我們產品經理每天殫盡竭慮地每天去想的。

我們產品會議有的時候會持續 10 個小時。大家都說開會很討厭,看開什麼會,產品會就很興奮。除非我自己心境不對的時候,否則開產品會總是很愉快的。我不是每個產品會都參加,因為我還要忙管理工作和其它工作,所以我一般等產品經理們把一些主意都理得差不多了,我會要求他們用 PPT 把他們一頁一頁都擺出來,這樣提高我去參加會議的溝通效率。所以他們會在 PPT 裡把他們做的交互一步一步全擺出來。通常是這樣,我們要有一個邏輯框架上的一致性,這是產品經理的基本功。把這個理順了之後,單個功能是堆給產品經理去做的。他先出一個百分之七、八十的草稿出來,有時候會整個推翻,但大部分時候是基本成立的。在這個基礎上,比如說你是負責日曆的,你提出一個框架,另外七八個人探討這個的時候就會挑毛病和加功能,砍功能、加功能、挑毛病,改善邏輯交互,這樣一點點開,開到產品經理 80% 的時候就叫我去。我去的話會肯定一些,否決一些,再加上一些東西。到了這個東西第一次開完會之後,我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天天看,每天就去想這個東西。

我大部分的好主意是在早上上廁所的時候,或者是洗澡的時候想出來的。比如說我想做一個防水的配件掛在牆上,因為我洗澡時間比別人長,我就喜歡想著事兒不停地衝熱水,一般男的洗個澡 5 分鐘,我洗個澡 15-20 分鐘,沖熱水能想出很多好東西。我希望牆上有一個藍牙的配件,接到我的手機上,WiFi 或者是藍牙連接。因為我的衛生間和房間是連著的,所以藍牙也是能穿透的,WiFi 也是可以的。我就想,有什麼好點子我就按一下牆上的防水的麥克,對它說幾句話,它就會用語音傳到這裡生成一個錄音文件,同時在便簽裡用語音識別技術重新生成一個文本。文本可能會因為有水流聲出很多錯,那也是基本改一改就能用了。我很希望有這麼一個配件,但現在沒顧上已經在研發了。上廁所的時候好辦,你會拎著一個 Pad 或者手機上廁所,我大部分好主意都是在洗澡和上廁所的時候想出來的。一旦想到一個好主意,我就會一大早去上班,興沖沖地去找他們,我說有這麼一個想法,你們考慮一下可行性。會不會跟別的功能有邏輯衝突。不是說有點子就可以實施,他們會去想,想完了挑出幾個毛病,也有推翻的時候。如果有工程難度很高的,就放到下一代產品裡。也有很快就可以實現的,馬上就可以放上去。這樣的話,基本上早期的時候是每一個交互都是我帶著隊從零做起的,現在有一個相當不錯的產品團隊,他們會把前面工作都做好。

一定要記住,找最好的合作夥伴

36,VC 是聰明人扎堆?跟任何一個群體一樣,80% 的投資人都是笨蛋
37,「膽敢」跟富士康提各種要求
38,有人欺負你,記下來,勵志用,以後「挨個收拾」

外界說做 VC 的圈子是聰明人扎堆的,這我百分之百不同意。跟我這輩子見過的任何一個群體一樣,就是 20% 的精英帶著 80% 往前走。我見的投資人大概 80% 都是笨蛋。如果他聽不懂我這個 Case 的具體邏輯,我不認為是笨蛋。因為每個人接觸的項目和他瞭解的世界是有侷限性的。但是他甚至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這太愚蠢了,簡直是智力問題。我們見過一家知名的 VC,我給他講了 40 分鐘工業設計的重要性以及我們擅長這個,並且招來 Ammunition 這個事情,他聽了 40 分鐘之後,拿起手裡的三星手機,看了半天自己的。問邊上幾個助手,他說,難道會有人為了手機的外觀會買一款手機嗎?我當時就崩潰了。兩個助手很尷尬地笑了笑,他就很得意,轉過頭來跟我說,你看,沒有人會因為外觀設計去買一款手機。然後他說我們往下聊吧,我心想,我還跟你聊個屁,他媽就一弱智,不在意外觀設計這件事沒有任何錯,但是至少要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你看我永遠穿的很隨便很邋遢,一個運動褲,一年穿四季,但是我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人是在意服裝的。我在意穿著跟我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是兩個概念。絕大部分消費者買手機 50% 的動力就是外觀,我們都是視覺動物。他還問手下這個問題,你預設了立場,你的手下怎麼敢頂撞你呢?

上一輪的投資的股東幫我們介紹了一個金融顧問,他領著我去見了 50 多家 VC,用了 50 多天時間,並不是一天見一家,因為有些 VC 會談到兩輪甚至四輪,我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在公司做產品的時間至關重要,但是我大概整整 50 多天全脫產去見 VC。就是元旦前後 50 天,後來拖了一個星期,滿打滿算是兩個月的時間,絕大多數精力都浪費了。真的大部分都很笨,聽不懂,20% 聰明點的,能聽懂我背後的邏輯,但是真正內部推動的時候也很艱難。我的 Case 到最後討論的時候都會打架,特別激烈,一派認為絕對行,一派認為絕對不行。最後我們見過的 VC 實際上只有一家是投了的。這時候我就發現,你看我的短板是我搞不定那些搞投資的,我見過我的朋友拿著一個特別爛的項目把這些笨蛋說的紛紛投錢,然後賠掉。我自己去談的投資人只有一家,那還是我上一家的股東介紹給金融顧問,金融顧問又給介紹的。等到這幾家一投,好多傻逼又過來了,我們就不需要了,推掉了。我就發現這個圈子特別可笑,你覺得個個目光敏銳,看準一個 Case,過去幾年有個漂亮成績,其實好多都是跟風。有些 VC 笨得好幾年沒主投過一個項目,都是跟投。他們老闆跟一些知名的 VC 關係好,別人就帶著他玩了,這樣的話成績居然也不錯,但是你跟他談完全是浪費時間。

其它的老闆只抓融資、抓人力資源、抓大戰略,這兩個月他們會覺得是自己的分內工作,但是我是產品經理型的老闆,所以我特別心疼那兩個月。但是我很幸運的是,從下一輪開始我再也不用給這些笨蛋講故事了,對我來說是完全的大解脫。
有些人就是不理我們,我們是小廠商,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理跟不理是有區別的。我們有一些做供應鏈的去跟人家談,然後被人噁心一通回來了,說你們行不行啊,會講這種無理的話。聽完了挺生氣的。唐岩跟我說過,他之前創業的時候被很多 VC 羞辱過,然後他就記了一本小黑賬,就想著這些人我以後要挨個收拾。後來他的創業就成功了,我問他,小黑賬的人你準備什麼時候收拾?他說,唉,事兒成了你哪有心情收拾那些人啊?但是在過程中記錄一本小黑賬是很有勵志作用的。 唐岩的小黑賬已經銷毀了,我的還在,可以給你打氣。

工業設計中國落後日本和西方太久了, UI 設計和平面設計在中國這些年已經有很優秀的人才,這是一個很核心的原因。第二個原因是由於工業設計一年只做一款,所以你找一個外國的公司,中間的溝通成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UI設計是每天改來改去的,再加上中國的 UI 設計和西方比差距很小,但是中國的 ID 設計,所以在起步的時候,我們就沒想過找中國的任何一家工作室,瞄的都是世界最頂尖的。這是我們需要找到像 Ammunition 這樣的公司的核心原因。

我們的手機,特別是在白色機器上,都是完美的一點一橫,白色手機要晚三個月,因為工藝要求更苛刻,工廠也都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我們的手機外觀從上下到左右都在正確的位置上, 我們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接近設計稿,和最終實現幾乎沒有差異的。這全是時間和錢堆出來的,特別特別艱難。他們擺的時候,很多手機在中框上不是偏上就是偏下,兩個孔不是偏外就是偏內。我在發佈會上不斷秀那些渲染圖的原因是我們在這上面花費的精力是難以置信的。我把 USB 孔做到了合適的位置,如果做得有偏差,就會很難看,就像一個人兩個眼睛中間的縫特別大,所以從設計上是有一個黃金比例和位置的。所以完美地去實現一切就非常艱難,工程那邊就會不斷訴苦,說這個不能實現那個不能實現,最終我們都逼著他們實現了,這是我們把做結構的工程師逼得死去活來的過程,也是把富士康逼得死去活來的過程。很少有小企業,膽敢跟富士康提這個苛刻的要求,他只有接上百萬的單子才會絞盡腦汁去實現那麼難的技術。我們最終連哄帶騙帶求地讓他們實現了。

還有很多值得分享的艱難,教訓,悲觀時刻,和一些想不到的東西

39,做好最悲觀的打算
40,不要做虧心事,想騙過幾億的人,這個是不可能的
41,不管你覺得自己知識多高、多牛逼、多橫,很多也都是運氣成分

我們做過最悲觀的打算,要是一直解決不了技術的頭,我們就做貼牌機,就是深圳 OEM 廠商產的那些貼牌機。
貼牌機的話軟件體驗依然能夠做得非常好,但是軟硬件結合上就做不好了。另外硬件上的限制就挺多了,它是一個公版設計,公版設計你能對外面的殼做一些小改動。但是你不可能像現在一樣兩側都有鍵,三個實體鍵,包括外觀的對稱。我們當時做過最壞的打算是要做 OEM 的貼牌的。

我從英語培訓時代一直走到今天,每次出現公關事件都處理得非常好的原因,他們簡單地會理解成我處理公關危機的能力會比較強,其實技巧只是一小部分,一大半就是你沒做虧心事。如果你做了虧心事,想騙過幾億的人,這個是不可能的。如果發的照片是真的出了錯的話,最終會穿幫的,充其量是惡性還是中等惡性負面事件,技巧體現在這裡。但是骨子裡,我在網上跟人吵架從來不輸,他們也會簡單理解成吵架的技巧性很高。那只是皮毛,核心的原因是沒有做理虧的事情。但你必須承認公關技巧也重要,因為有些人沒做什麼虧心事,但是就倒霉了。我知道日本有一個化妝品說是含鉛還是含汞,就被打得劈頭蓋臉,後來我們看了很多詳細的調研報告,發現他們沒有做這些事。這些事情有些甚至都不是媒體黑它,是它純倒霉。他一個人發了,大家跟著一發,再怎麼都沒用了,消費者恐慌了,買了又退了。

是這樣的,不管你覺得自己知識多高、多牛逼、多橫,很多也都是運氣成分。就說我們硬件的頭兒吧,如果錢晨我沒有說服話,我沒有第二個錢晨可以選。我就只能做一個貼牌機。整個品質、格調會比現在下降一大截,但我認為生存不是問題。我只要賣一個貼牌機勉強活下來了,並且給圈內人造成了深刻印象,我再找一個硬件的領頭人依然是有可能的,但會比現在艱難和緩慢很多。我最後談妥了錢晨這件事,其實是有運氣成分的。因為錢晨被我們打動的一部分東西在我們看來是完全不重要的。特別有意思,他一開始看我們做的東西確實跟其它廠商不一樣,印象確實很深刻,就同意了。(開始演示)你看我們現在點一個 App 的話,在板塊凹陷的同時再頂上來,起初設計師一點它,這是立體翻轉打開的。但是那個帶來了很多小 bug,會讓人感到很煩,所以我們把這個取消了,放到下一代才做。一開始我演示給大家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炫,但是我用了大半年也就審美無感了。因為小 bug 很多,就選擇下一代放,結果錢晨很激動,說我就是因為這個才同意來你這兒的。他雖然是工程師的頭,但是有感性的一面。

你看這裡是有一個運氣成分。融資也是這樣的。起初在 2011 年底我打算轉型做電子產品,結果所有朋友都反對,覺得操作難、資金高、供應鏈難、搞不定,建議我不要做。找了一圈,包括我的同行和朋友,我以前的投資人,都反對,所以我到哪都拿不到錢。這個接近三、四個月吧,我就決定不做了。所以我一邊做英語培訓,我在想下一個項目。這個時候我接了一個天使投資人建議我做的商業網站和一個項目,準備做這個了,等到準備落實的時候,因為考慮到我沒有做過大型商業網站,所以我就找了我的朋友,陌陌科技的創始人唐岩,他是做過網易的總編的,所以我準備了兩頁紙去請教他。結果我們在咖啡廳聊了一晚上之後,下樓的時候我跟他說,我其實是想做手機的,他說,哎,那為什麼不做手機,要不上去再聊聊?我把我的想法說完了之後,他說我覺得挺靠譜的。他問我需要多少錢,我說可能 1000 萬美元才能起步,他說這個有點太大了,有困難。他問我,1000 萬美元一定要一步到位嗎?我說不是,只要 1000 萬人民幣,團隊就可以開工了。這個過程中,一個是我不斷造勢,另外一個是我們階段性地拿出 ROM 產品,大家覺得好,就有可能即便資本市場不投,也有可能科技巨頭投。解決錢的問題之後,我馬上註冊了公司,到去年 3 月 27 日發佈了 ROM,這個過程中,他幫我介紹了一些投資人。那個時候投資人就比較看好了。但是我可以從這裡看出,我在搞定投資人這方面是很笨拙的,到了 A 輪的時候我依然搞不定投資者。紫輝基金是投過唐岩的,他們投資的陌陌科技是紫輝基金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了,他們對唐岩的意見很重視,有唐岩給我背書,才有紫輝基金給我投。當然紫輝基金的老闆是喜歡數碼產品的,他對我們也很感興趣。我們上一輪的大股東和小股東都在幫我找錢,所以基本上是他們幫我搞定的,不是我搞定的。我搞不定投資人的。

對未來要有清晰的規劃,記得不用太在意對手

42,不用太在意對手
43,不要忘了初心,從「東半球最好用的智能手機」到做「全球最好用的手機」。

我們希望用未來兩到三年的時間積累足夠的資金、技術和專利,第三條對殺出國門很重要。這個行業是專利流氓的天下,大家都在把一個沒技術含量的東西註冊成專利以後互相打來打去,特別惡劣的規則遊戲,所以我們走出國門之前每天都在不停地註冊專利,我們在跟中國最大的專利機構做專利申請。我們已經外人不知道的情況下跟德國電信什麼的打起官司來了,這些東西一方面是註冊做的準備,另一方面是賺了足夠多的錢,在兩三年以後可能會花幾億美元買一些有專利的,或者經營不善的小公司,買它就是為了專利。我們掌握了足夠數量的核心專利之後,再殺到美國去,如果蘋果要告我們,三星要告我們,我們也可以告他,互相侵犯。這樣就可以上一個談判桌談,談完了互相授權。但我跟那些流氓的區別是我們是保護性的,不會去主動去打,你不打我就行了。這是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和錢去解決的,一旦解決了這個我完全不愁,到美國一樣用英語開發布會,搞定美國觀眾。

每一代版本升級都會有 100 多個新特性。你看我們的 ROM 發佈會之後,轉天 MIUI 就發佈了兩個一樣的新特性,他們的團隊很大,那些小特性說做就做了。當然我們的特性跟他們重複的也有很多,我是覺得你養著一個很聰明的團隊坐在那裡對著小屏幕殫盡竭慮地去想交互,想到一起的幾率是挺高的。有人問,萬一這些新特性他們全抄了怎麼辦?全抄了我也不怕,你看 iPhone 一直走到幾天,全世界都是抄他們的。老喬活著的時候 iPhone 不斷創新,你抄我的就抄我的,有什麼?150 個新特性你要把它抄全了,至少你也要一年的開發時間,那你一年抄完了,我 150 個新特性又都來了。我永遠領先。現在蘋果就沒有繼續創新了,老喬死這兩年多一直在原地踏步,那就馬上被趕超了。

我們的團隊坦率地講,創新能力是過剩的,而技術實現能力是偏弱的,因為人手不夠。但是前兩天剛開完發佈會,人力資源總監說,現在收到的簡歷品質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好奇心日報:不用太在意對手?)我們什麼時候會關注對手產品呢?學習、觀摩、研究,這是一種情況。還有我們做一個產品的交互打不開僵局了,這個時候我們會把小米和蘋果拿來看一下是怎麼做的。大部分時候是能找到這樣一個方向的,其它手機廠商看了也是白看,浪費時間。

(好奇心日報:之後的競爭對手會是誰?)就是蘋果。

來源:好奇心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90

蘋果、三星、小米,還有錘子 雪山

http://xueqiu.com/7071748265/29453727
我知道我這樣說看上去瘋了,但萬一(我是說萬一)錘子最後火了,這可能是火前最詳實的介紹錘子和羅永浩的帖子了。

在解釋我自己瘋了的想法之前,我想先解釋一下我眼中iPhone和三星為什麼會成功。

蘋果的思路,是精英思路,關注的是最牛的那群人。喬布斯深諳此道。也就是所謂的引爆點理論,首先搞定高端人群,精英人士。通過這些人影響周邊的人。首先要說明一點的是,大多數人實際上不知道自己需要買什麼,自己覺得什麼好,而是廠商通過各種方式告訴他們應該買什麼。很多買了iPhone的人並不是因為品味或者別的什麼原因,你甚至看到很多看上去沒什麼品味的人也買了蘋果。這些人大多數並不知道蘋果好在哪,他們的購買決策通常是由於跟風,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在買完一個漂亮的蘋果手機之後會在外面套上一個醜陋的殼子(我知道很多人是怕手機摔壞才用殼子的,但你肯定見過非常嚇人的手機殼)。

而三星的思路恰好不一樣。三星的手機硬件也差(外觀和工業設計,不是系統配置)、軟件也差、最好的配置得到的卻是卡頓的系統,而且還賣的特別貴,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麼爛的手機竟然賣的這麼好。三星的成功是產業鏈的成功,是定位的成功,是營銷的成功。在蘋果極度成功之後,和諾基亞一樣,不可避免的淪為了街機。這時候就會湧現出一批「渴望不同」的消費者,在他們心目中首先排除的就是街機iPhone,不管iPhone做得多麼精緻。但渴望不同的人通常又是自認為高端的,因此在與眾不同的同時也不能失了高端的身份,那麼在不瞭解手機、無法感知手機好壞的時候,他們用上了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一分錢一分貨。這種「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的心理讓拙劣並昂貴的三星有可乘之機,但這還不夠,通過宣傳,讓人認為自己和蘋果是一個級別的手機,通過渠道,讓人們更容易接觸到、購買到三星手機,通過與運營商的大力合作,多個因素促成了三星的成功。

還想再說下小米。這個市場很有意思,99%的利潤被蘋果和三星拿去了,除了這兩家,其他公司的所有產品幾乎全線虧損,尤其是移動通信行業的幾個大佬——摩托羅拉、索尼、LG、諾基亞。小米呢,走的也是硬件不掙錢的路線。小米談的是性價比、發燒、極客,他定位的並不是那些時間寶貴、追求效率的精英用戶,而是徹頭徹尾能花很多時間把玩手機、刷rom、root、換主題、找應用的低端客戶,他們的時間顯得沒那麼寶貴。這也是為什麼小米的搶購策略、飢渴營銷可以做的那麼成功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蘋果、三星這些手機不這麼做的原因。世界上精英總是少數,屌絲總佔多數,而小米本質上是個互聯網公司,通過搶佔移動互聯網入口實現流量的貨幣化從而變現,他們做的本質上和騰訊是同一件事,贏在了長尾。

最後說錘子,他的思路和三星、小米都不一樣,既不是通過廣告宣傳、渠道建設和定價策略贏得客戶,也不是通過性價比取勝,而是和走蘋果當年走過的路,先搞定媒體精英、文化精英、意見領袖這些人,在通過他們影響其他人。而不是像大多數人拍腦袋想像的那樣,什麼「粉絲經濟」。韓庚的粉絲比老羅多得多,但韓庚的手機卻只有極少數人買單,原因在於「粉絲經濟」只能賣一些便宜貨,什麼襯衫、水杯之類的,對於高達數千元的一項消費決定,指望「腦殘粉」發家致富是並不容易的一件事。很多人之所以這麼以為,只不過是覺得老羅作為一個英語教師(或者校長)轉型做和以前毫不相干的手機行業完全在「能力圈」之外,那麼他能依仗的是什麼呢?無非是一張會說相聲的嘴和600萬粉絲嘛。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老羅的工匠情結、完美主義傾向、又懂UI、互交、體驗和工業設計,審美又比較出色,還恰巧知道如何運營企業(沒和做設計的人接觸過你就很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公司設計出那麼糟糕的產品,不是設計師不行,而是老闆不行。不懂行的老闆會把出色的設計糟蹋的面目全非。尤其是,當手機這樣設計和工程、生產、成本嚴重背離的時候,絕大部分不懂設計的老闆都會犧牲掉設計,即使是最出色的設計團隊最後也只能設計出一坨狗屎。這個行業才是真正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行業),同時又是個營銷天才。大家開始對他口誅筆伐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太高調」「還沒拿出產品來」這種根本不是原因的原因,而現在判斷的關鍵,就是Smartisan T1這款產品是不是一款能打動精英的產品。再一次的,粉絲是毫無意義的,這部手機6天賣了6萬部,作為第一部手機據說是個還不錯的成績。但這不重要,除了精彩的發布會外,原本就有一大批死忠粉絲也是一個原因,這些銷量是不能說明任何問題的,如果韓庚做了一部這樣的手機,開了一場這樣的發布會,可能已經有60萬的銷量了。重要的是,這部手機能不能影響其他人,在那些在圈子中被認為很牛、比較牛、懂行的人手機到貨後,身邊的人怎麼看。因為絕大多數用戶,只要不是特別死忠的,是絕不會因為一場發佈會或幾條微博就輕易花3000塊選擇一款從未接觸過的手機(而且是一個創業小公司的第一款手機),只有看到實物以後才會決定。7月份產品陸續到貨之後,這一影響就會逐漸體現,8、9、10三個月的出貨量就是這部手機成功與否的寫照。

這裡還有一些羅永浩自己寫過的東西,以及錘子手機出了以後的兩篇採訪。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97

羅永浩錘子手機背後的15個資本大佬:唐岩是主推手

羅永浩錘
羅永浩自稱錘子手機估值超過十億。羅永浩能否成為「羅十億」,仍是個未知數。

2014年5月20日晚,是羅永浩離夢想最近的一刻。

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主會場上,身穿褐色休閒裝和銀白色球鞋的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對著台下超過5000名翹首以盼的聽眾講述著「錘子手機和他」的故事。

在背後幻燈大屏幕上,每公佈一個技術參數,台下擁躉的觀眾們都報以持久的歡呼和掌聲。你很難想像一場手機發佈會竟有如此盛況,甚至發佈會快結束的10點多,幾乎沒有人散場。

很快,羅永浩在微博上表示錘子手機在兩天內的預訂量已經達到了5萬台,完成了投資人期望值的1/10。

這一刻,羅永浩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的背後有一直支持他的天使投資人和創業小夥伴。

15個大佬股東砸出錘子手機

錘子手機的推出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故事。

據羅永浩回憶,早在2011年11月初,自己應邀去小米總部和雷軍會面。按照自己當初的本意,只是希望能和小米合作,但發現自己的一些理念和雷軍有衝突,遂萌發了自己做手機的想法。

當時據他自己測算,因為前期做硬件會非常燒錢的,他甚至不得不先擱置做手機的計劃,而是繞道先做一款ROM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其實是學習了小米的營銷模式。小米MIUI系統早於小米手機2年推出,在網絡上免費讓其他手機用戶安裝使用,在實現上百萬的裝機量後,整機才在2011年8月推向市場,一炮而紅。

用老羅自己的話說就是,「自己是沒錢分兩步做,做個ROM一千萬足夠了,但是你要讓我做一個手機出來,這個至少要一千萬美元以上才能啟動,要不然啟動都啟動不了。我當時就想實在不行,我就分兩步走。」

但即使是做ROM,前期啟動資金至少需要1000萬元。如何解決這1000萬元投資?

當時他想到了唐岩,陌陌科技CEO,「他是我朋友,我跟他說這個事的時候,他說我幫你想辦法,後來他就給我弄了900多萬元,然後就啟動了。」
「其實我投資羅永浩無關其他,只因他是我朋友。」唐岩對記者強調。

拿到了900萬元之後,錘子手機夢也正式啟程。

2012年4月8日,羅永浩在微博上表示將註冊公司開始做手機。緊接著5月28日,錘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註冊資本310萬。
在整個創業初期,唐岩對錘子手機的幫助可謂功不可沒。

「當時上海紫輝墨佰文化發展合夥企業(下稱紫輝墨佰文化)是有投資過我們的。」唐岩告記者,「在我的撮合下,老羅跟上海紫輝達成了共識,並向投資者承諾錘子手機上市之後,錘子手機將達到50萬的出貨量,如果達到100萬出貨量,可以說錘子給自己創造了奇蹟。」

紫輝墨佰文化負責投資錘子科技項目的,是執行合夥人鄭剛。2011年,鄭剛因為投資陌陌一戰成名。

除了唐岩,羅永浩一開始就集結了一群實力不凡的大佬股東。猿題庫CEO李勇、雪球財經CEO方三文、阿里巴巴18個創始人中的兩個——吳泳銘和盛一飛。

在錘子手機正式發佈前一個月,羅永浩又緊急做了一輪融資。耐人尋味的是,4月14日,羅永浩在微博上表示,「我們上個月底已完成B輪1億8000萬元的融資,投後錘子科技的估值是10億元多一點點,你可以叫我潘·羅十億了……」


工商資料顯示,今年4月初,錘子科技剛剛完成新一輪股東注資。錘子科技的股東從原來的8名,發展成15名股東。新股東包括和君諮詢合夥人鐵嶺、海通證券直投子公司海通開元、廣東云閣投資有限公司、蘇州和聚匯益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上海紫輝陌佰創投、蘇州和聚融益股權投資合夥企業。

因為工商資料並未披露B輪股東入股價格,B輪時錘子手機的估值也就無從而知。B輪之後,羅永浩能否成為「羅十億」,仍是個未知數。

粉絲支撐的營銷模式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從牛博網到老羅英語培訓學校,從「冰箱門」到研發錘子手機,羅永浩一直都採用非常極端的手段,搶奪受眾們眼球,如今他在微博上的粉絲已經超過600萬。

現在,老羅做起了手機,高調的羅氏營銷是否依然奏效?

從小米手機的營銷開始,粉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包括雷軍本人在小米成立之初,親自開微博在社交媒體上口碑宣傳,為了就是培養自己的粉絲,並靠他們進行口碑傳播。

以小米手機為例,據理財週報記者查詢資料顯示,小米論壇目前有1881萬註冊用戶,而在新浪微博上,雷軍的微博粉絲量更是接近千萬級,他們成為小米忠實的粉絲,每次小米開售產品,都會在很短時間內銷售完畢。在這背後,粉絲的力量不可小覷。

然而,同樣走粉絲營銷的錘子手機,但在2014年的錘子科技,它能仰仗的長處是什麼呢?

「羅氏營銷的核心,歸於羅永浩的意見領袖作用、微博上持續的營銷造勢以及在傳播策略上滿足媒體的需求。」易觀國際行業分析師李東總結。

李東認為,「買錘子手機的人一定是認同羅永浩價值觀的人,但這些粉絲也要明白,自己花的3000元裡一部分是付給手機本身的,另一部分則是為了追星。」

羅永浩的手機是不是專門給你的腦殘粉的?這是很多人的質疑。羅永浩否決了這一說法,「其實在我推出錘子手機之前,市場上已經有韓庚和崔健,通過不同的方式,這些娛樂圈的明星也藉著自己的名號推出了手機產品,但最終並未獲得成功。」


羅永浩認為真正基於粉絲經濟的產品不能超過人民幣200元,在音響、電影等市場,是很容易發動粉絲經濟效應的,但是在售價3000元的手機市場,這不是關鍵作用。

但他並不否認粉絲的作用,「粉絲的作用是前期推廣快。」羅永浩說。

但羅氏營銷,還是遭到了「宿敵」方舟子的攻擊。錘子手機發佈的第五天,方舟子在騰訊微博上@北京工商,舉報羅永浩的錘子科技對錘子手機進行的廣告宣傳違反了《廣告法》,請北京工商查處。方舟子稱,相關產品的網絡平面廣告中,使用了「最好的」、「頂級的」等說法,而《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

對於方舟子的舉報,羅永浩發了一條回應微博,「呵呵,開心,就算是蓄意安排,也不會有這麼好的效果。要愛你的敵人,祝福那些詛咒你的人」。


(來源:理財週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194

錘子手機產能不足背後:「倒羅派」和「挺羅派」熱議,贏的依舊是老羅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143854

7月5日晚間,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通過微博表示由於產能不足,錘子手機的發售量將受限制。錘子手機Smartisan T1發售首日的發貨量不會超過1000部。此前,羅永浩已經宣佈Smartisan T1最遲將於7月8日起陸續發貨,發售首日的出貨量不會超過1000部。羅永浩解釋,產能不足是因為手機「做工苛刻」,同時他也把產能和良品率原因指向生廠商富士康的不重視。

按照羅永浩之前給出的數據,Smartisan T1已經有超過20萬的消費者預定,以此計算,即使按照最理想的狀態一天發售1800部,實現全部發貨也需要超過3個月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16G版本跟32G版本將不會同時發貨,要看生廠商的生產計劃。這也就意味著,預定32G版本的用戶,可能在幾個月內都收不到自己的手機。而羅永浩還承認,有優先購買碼的客戶將優先拿到手機,而這部分客戶有接近8000人。

對於產能不足的原因,老羅在解釋產能問題時說,我們是個新廠商,產能爬坡還需要時間。給出的理由是因為錘子手機「做工苛刻」,進而導致生產線上的良品率降低,所以發貨量才會減少。

另一方面,他還暗指錘子手機的生產商富士康對錘子手機不夠重視,因此造成了錘子手機的產能不足。如果最初的十幾萬部錘子很快售罄,富士康將為之加開新的生產線。羅永浩對此頗有信心:「這簡直是一定的。」

羅永浩微博一發,引來眾多網友的熱議,口水聲一片。羅永浩生來就是個充滿爭議的人,每件事情都能引來其他人的論戰,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也冒出了「挺羅派」和「倒羅派」的口水大戰。

「倒羅派」簡單直接,等著看錘子手機笑話,也有一些行內人士,指出了羅永浩不誠實,簡單地將錘子產能不足的原因推給了富士康。

有微博網友稱:「我對羅永浩不滿的地方就是,他不是昨天才知道產能不足和良品率的問題。既然他想表現自己的誠懇與坦白,為什麼要憋到昨天才說?這和雷軍有什麼區別,又是產能不足,又是排隊,又是爬坡,又是每天幾百台。」

對於這樣的聲音,被業界調侃為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的羅永浩倒是表現得很泰然,在回覆微博時甚至表示,「不是說辭。人們通常會理解誠懇地說出自己的難處的人,但企業家很少這樣,所以我就顯得可貴一些。」

在羅永浩將很大一部分責任都推給了富士康這件事情上,也讓業內人士驚呼「看不懂,羅永浩在這點上表現得太不聰明了。他不該指責富士康,這種指責反映的不是富士康有問題,而是錘子被產業鏈棄之。

知乎用戶自稱是前三星通信研究院硬件工程師「董超」更是評論到:

1、先說日產1000部,最好1800部。要知道在研發階段為了生產研發用樣機的生產量也有每天2000左右,這都不算試生產!試生產階段更可以達到3000-5000部。目測富士康只給了一條SMD線一條PBA線一條Mainline線而且SMD用一個班PBA用一個班Mainline用一個班其他時間必須給主要機型。

為什麼只給這麼多?要麼是富士康嫌這個機型給的人工費太低,組裝難度大,虧本買賣不願意給生產線,也可能是老羅根本不想生產那麼快。

2、再說質量控制。老羅把出貨量低的原因歸結為良率太低。但是良品率低是研發不到位的最主要表現。研發流程就是提高良品率的過程。不注重研發而把良品率低歸結為「我們對產線要求高」絕對是說辭。老羅把良品率低的責任都推給了產線,要知道現代的生產線對於同一批產品的質量一致性控制的很好,檢測出的不良一般不是產線的問題,研發的問題更大。

儘管看衰「錘子手機」的網友和評論排山倒海,但羅永浩還是憑藉著自己的「情懷」的影響力,贏得了另外一群人的力挺。虎嗅網今天早些時候就發表了一篇名為《不妨給老羅和錘子們多一點時間》的文章,文中稱:

「我們已經高喊創新、鼓勵創新、包裝創新了很多年,但時至今日,似乎我們仍不解創新之真義,又或許我們只解其義,不解其行。」

「我們且不論羅永浩這等毫無手機製造經驗的創業者最終能達到什麼高度,錘子手機最終能走多遠,就算蘋果、三星這種已經成功的大企業,面對它們時有發生的創新之舉,也應該抱有鼓勵與認可的態度,這是最基礎的。」

「總而言之,創新需要寬容之水來澆灌,不妨給老羅和錘子們多一點時間。」
 

i黑馬覺得,這件事情就像詩裡寫的「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大家爭的,吵的是熱鬧,熱鬧都是老羅的。我們不要忘了,為什麼一個搞英語培訓的最後能夠轉型做手機?因為無論評價正負,他始終在人們關注的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12

產業鏈:老羅的錘子手機發售之後產能不足,被揭產業鏈掌控不足,這事對創業者有啥啟發?

http://ask.iheima.com/?/question/1149
'之前看到過一篇相關的文章,大概的給大家總結一下:
1、設計強迫症:由於羅永浩將外觀設計和手機內部結構設計外包分別給業界兩家頂尖的公司,而恰恰正是這兩方面設計產生了問題,再加之自身人員又缺乏協調和整合能力,造成了在後期手機良率和產能上遇到諸多問題。
2、是老羅指責和激怒富士康,結果就是廊坊富士康「撂挑子」,將代工廠轉移到北京富士康。悲劇的是,北京富士康生產線能力、熟練工人與廊坊富士康差距甚遠,錘子手機的量產時間將延長至10月初。

通過這兩點可以看出一是老羅初涉手機行業顯得經驗不足:老羅對手機的設計要求特別「逼格」,但是他卻將外觀設計和手機內部結構設計外包,而問題正好出在了這裡。二是成業營銷敗也營銷:雖然老羅用「情懷」成功的打響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但是指責和激怒富士康卻讓自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而其實老羅在給粉絲解釋的同時更應該維護好上下游的關係,這樣才能讓麻煩最小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94

說實話,我不能黑錘子,因為我還沒用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16/146800.html

i黑馬導讀:今年7月,羅永浩的Smartisan T1上市,隨後遭人不斷調侃,“東半球最有情懷的手機”也成了笑話,但這其中,究竟有多少人用過錘子手機呢?
 

 
“我沒有夢想,我就想著做事,做著做著,夢想自己會來”,帕爾哈提,那個感動了第三季中國好聲音的新疆漢子,在這個秋冬之際,給了我們這些創業者上了一課。
 
咨詢行業動輒商業模式、商業戰略,把很多本就迷茫的企業忽悠到各種溝渠之中。殊不知,商業模式和情懷一樣,不一定是設計出來的,往往是做著做著,它自己就來了。
 
馬化騰的騰訊QQ,在成為中國最大的即時交流平臺後面對投資人時坦承,“我不知道怎麽賺錢”;馬雲在西湖畔的小區住宅里面聚集十八羅漢暢想未來時,也沒想到阿里巴巴會讓他成為中國首富。
 
管理大師亨利·明茨伯格在“戰略手藝化”里說,“就像戰略可以被制定一樣,戰略也可以自己形成。”這有點像技藝精湛的工匠做紫砂壺,“就好像有神靈之手在托著他的手,一堆泥巴是自己長成那個完美的樣子,而不一定是工匠一開始在腦海定好的形狀。”
 
真正偉大的企業家,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社會進步帶來貢獻”,但結果是“賺了點錢”。
 
在我看來,先不要想神馬商業模式,在你的目標客群身上下功夫,你讓他們爽了,你自己就爽了。
 
就像Tom Hanks扮演的Forrest Gump一樣,堅持奔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70

【黑問專欄】錘子降價是正確的選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8/147254.html

i黑馬註:錘子手機降價,降價這一行為,本身是為錘子科技,以及老羅之前所犯的錯誤進行的買單。降價其實是Smartisan最後的殺手鐧,而且以如此大的幅度進行降價,也表明了錘子科技正面迎擊市場變化的決心。

\來源:黑問社區 
作者:於斌   (江蘇網絡電視臺財經評論員)
 
錘子科技今日對外宣布將對Smartisan T1手機進行價格調整,3G版16G容量的降為1980元,3G版32G容量的降為2080元,4G版32G容量的降為2480元。此前,錘子T1的16GB 3G版本售價為3000元,而32GB版本要3150元,4G的32GB版本售價為3500元。
 
老羅曾經說過:“我特別反感有的手機廠商在新品上市時定一個高價,之後很快又會降價的做法。我們的這個價格會一直堅持整個產品周期,除非下一代產品上市了,前一代需要清理庫存了,才有可能降價銷售。”
 
而此刻錘子手機降價30%,這基本宣告老羅舉雙手向市場向消費者投降。
 
一、錘子手機降價
 
(1)對於這些……
 
對於“錘黑”:我們“錘黑”打了半年的臉,都比不上老羅自己來的這一下狠。讓錘黑開心的事,真的笑,笑出聲。
 
對於“錘粉”:再鐵桿的錘粉,也得承認,錘子賣不動了;但凡還能撐也不會選擇這方法——突然降價1000多是非常非常傷害老用戶感情的事兒,特別是老羅親口說過:錘子手機不可能降價到2500以下。在一片罵聲和嘲諷中還能買錘子的人,一定是錘子的腦殘粉,也是最該被伺候好的人,最後換來這樣的結局,明年t2還指望這群人支持?
 
對於“老羅”:毫無疑問,老羅的信譽叕破產了;你看老羅英語學校、拍電影、網站全都是一個套路,剛出來高調的不行,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但是每次都有腦殘粉買單,情懷真是終極武器啊。
 
“腦殘粉的錢這塊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占領”——《偽·老羅語錄》
 
對於“錘子手機”:早該定位到1980,如果早早定到1980,錘子還是很值的。無他,一家新興公司不可能第一次做就做出一款「全球第二號用/東半球最好的手機」,不信你去看,國產手機牛逼如小米(小米1只能說還不錯,小米2才是真的經典機型)魅族(m8),也是經歷多少代才有資格去爭最好的國產手機。話說回來,連最好的國產手機都做不到,有什麽資格賣3000+?就憑老羅的情懷?
 
(2)降價是正確的
 
1、從近一段時間老羅的言論可以看出他為了錘子選擇了妥協,變得乖了、順從市場;
 
2、因為不是內部的人,只能猜測很有可能是錘子內部有人主導並推動了這次市場調價行為(說直接一點,不排除因為T1銷量不佳,投資人施壓導致);
 
3、老羅在當初發布T1時高估了品牌溢價,不符合市場價值需求,購買率遲遲不見頂,對企業乃至手機的流行度和銷量(數據面子)都有很負面的影響。
 
總結:一直以理想主義情懷主導的羅錘,終於向市場妥協了。這對錘子科技是利好的,對老羅本人也是一個經驗與啟示,一個企業究竟該由一個人來主導,還是由所有人主導,其結果是不同的。
 
(3)降價後的影響
 
1、我個人心里倒沒太大的感覺,但是換任何一個人來說,在短期剛剛購買T1後就面臨如此大的降價幅度,從心理上是無法接受的。錘子科技采用了近期購買退差價現金的方式,早期購買的用戶退抵用券的方式彌補用戶。這方法倒也說的過去,但這降價幅度確實太大,對已購買用戶是有一定程度的傷害;
 
2、銷量或許會比之前好,之前的T1品牌溢價被高估了,本身國內就是打價格戰的,再者用戶們成天說什麽UI好、屏幕好,但歸根結底價格是最最直接的主導因素。價格決定了大多數用戶的第一購買意向,因為你的定價決定了用戶內心消費的期望值,如果用戶覺得不值這麽多,即便他再怎麽喜歡老羅,再怎麽喜歡T1和SmOS,價格也會是普通消費者猶豫不決的主要因素;
 
3、錘子科技的降價,是對自身情懷的一次鞠躬低頭,也是自老羅對質王自如之後以降價的形式向市場低頭。此次降價會更大程度上為同價位的手機用戶提供更多選擇,為潛在購買T1的用戶提供了更低的購買門檻。畢竟錘子和蘋果不是一個級別,硬生生的往蘋果陣營靠是不理性的。而現在國內手機陣營里的華為中興小米魅族都緊隨其後,手機銷量飽和也會讓蛋糕越來越小。
 
總結:歸根結底是一次市場行為,對錘子科技和老羅是利好的也是正確的策略。否則現金流問題不說,你這數據上也掛不住。如果當初老羅能將T1的價格定在哪怕2K,嘴巴再收斂一些,恐怕也不至於被擠兌的那麽慘。
 
老羅學乖了,雖然嘴皮子上依然不服,可在市場面前,該收斂的也必須收斂。畢竟錘子不是蘋果,情懷可以有,但傲嬌和高溢價是需要極強的實力和極強的資本,在這一點上僅靠理想就是空想。
 
企業是要發展的,老羅變軌依然印證了他還沒有到一種極度偏執頑固的地步。穩定發展,放權收斂,做自己能做的、適合做的,而不是專註死磕拌嘴二十年。
 
二、錘子科技的錯誤
 
商業本身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或者情懷,而是一個縝密的系統工程。在一個企業當中,研發(設計),供應鏈,生產,市場營銷,銷售,以及售後是一個嚴絲合縫的整體。在商學院當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這六個環節必須要協調發展,根據自身企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商業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身。
 
而錘子科技所犯下的錯誤,則可能會成為一個典型的商學院案例,一個沒有評估自身整體實力,沒有量力而為的企業,單純的在設計和營銷上發力,忽視其他的價值鏈環節,最終會得到怎樣的下場。
 
三、沒能”量力而行“的設計導向
 
錘子科技犯下的一次錯誤,其實不在營銷上,而是盲目的效仿蘋果,堅持以設計(研發)為導向來定義產品,而忽略了自身的體量以及行業規模與經驗積累。
 
熟悉蘋果公司的人都知道,蘋果是行業內少有的以設計來驅動整個產品的公司。蘋果黑科技的來源,許多都來源於設計師的奇思妙想,而整個公司都能夠將自身的資源圍繞著這一奇思妙想進行調動。 而在Tim Cook進入蘋果,將蘋果的供應鏈問題理順之後,從研發設計到生產這一環節的障礙被陸續的打通。而且在蘋果手機形成規模效應之後,蘋果對於供應鏈和市場的掌控,能夠進退自如。([2011年五月報道,蘋果自購切割儀為iPhone 5造弧形玻璃屏) 從產品構思到最終產品發布能夠有三年的空間,並且有充足的資源來為嘗試失敗作為緩沖。
 
因此,蘋果的黑科技能夠順利的從紙面,變成一個個模具與零件,最後組裝成為一部部手機,並且借此統治電子消費品界,不僅僅歸功於蘋果的設計。而是由於蘋果的設計,供應鏈,生產商,市場營銷,零售,售後,每一個環節都已經成為行業翹楚,所有的環節都足夠強大,可以支持一個設計驅動的產品,最終以一個完美的形態傳遞到客戶手中。
 
老羅也想學習蘋果,然而他沒有第二個Tim Cook,他沒有蘋果對於供應鏈的掌控, 老羅為了設計心目中安卓系統的iPhone,請到了蘋果前設計總監Robert Bunner,而且在設計上做出了很多大膽的嘗試。然而這種設計獨大造成了一系列問題:
 
設計上和供應生產商難以對接, 外包的Robert Banner造成了設計師沒有從設計轉化為實物的經驗,另一方面後續生產時無法緊密的和原有設計師進行協同工作,試錯空間非常小。
 
錘子科技是第一次將圖紙上的內容做成電子消費品,對於中間可能遇到的風險,沒有明確的預期,對於遇到的問題,也很少有先例可以參照。老羅在創業前很有可能沒有意識到,一百多家供應商,每一個部件質量都必須有嚴格的控制,最終才能夠達成設計理念,而這是需要嚴格的經驗與積累的。
 
Smartisan的體量本身不足以對於供應鏈形成掌控能力。當遇到問題的時候無法優先給予解決。
 
市場留給錘子科技的時間只有一年。錘子科技沒有時間去細細的打磨自身的產品,因此最終將一個半成品推向了市場,流到了消費者當中,最終造成了負面的口碑評價
這四點原因,最終匯成了一股洪流,最終統一反映在了老羅在銷售“黃金前四月”時,卻因為供應鏈問題出現了銷售的斷檔,最終難以為繼。
 
當然,如果老羅本身不采取錯誤的營銷方式,Smartisan本身還有輾轉騰挪的余地,不會造成今天背水一戰的境地。
 
四、老羅的過度營銷
 
老羅在宣傳時,以自身理想中的設計為基準,發動扭曲現實立場,進行市場營銷。然而卻忽略了整個團隊的執行力。以及自身實際的設計執行水準。
 
如果說錘子手機的執行可以打 40-50分,設計藍圖本身可以打70-80分,那麽老羅一直試圖想要讓觀眾相信,考慮到這是一家小企業,這部手機應該打200分,能夠與之相比的只有iPhone。
 
在這里我不多做描述,僅僅羅列兩點:
 
老羅在自身宣傳當中,自稱:”我感覺再次被時代選中了“,而錘子科技在手機宣傳當中,也繼承了這一風格,稱T1 為“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
 
這兩句話,足以說明問題。
 
更為惡劣的是,老羅本身壟斷了Smartisan 的對外宣傳工作。去年在MiuiV5發布時,與小米的論戰,讓老羅發出命令,禁止團隊當中其他人代表錘子科技進行發聲。造成了老羅的營銷壟斷了受眾對於Smartisan形象的來源。即使團隊當中有不同的意見,由於老羅對於營銷的壟斷,團隊也無法對這些錯誤的營銷方式進行制衡,受眾也無法從多個角度對於Smartisan 以及錘子科技產生全面的感知,只能被動的將老羅與Smartisan的形象重合起來。
 
之後,老羅始終都在按照自身的夢想當中的Smartisan來進行營銷動作,在發動扭曲現實立場的路上走的越來越遠。同時,將夢想當中Smartisan與其他產品的不足之處相對比,不留情面的攻擊友商來獲得流量。一個外行人,如果單獨看老羅的微博,T1應該是現在國貨當中無論是銷量還是質量上都屬於鶴立雞群的一款手機。
 
然而與現實對比,忽略自身執行力,以及經驗和功底的欠缺,讓Smartisan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在銷量上都處在岌岌可危的邊緣。
 
前期的產能和品控的問題不說,品控問題在四個月之後,4G 和白色版本遲遲沒有推出,銷量難以為繼,錘子商店最火熱應用的下載量只有 9w, 比起Flyme 上動輒千萬,Miui商店過億的下載量,這個數字實在是顯得有些羞澀。
 
更為可怕的是,老羅手機的基本盤與發酵種子,相信情懷與誠信的那一批死忠用戶,也由於這種與現實反差太大的營銷,加之對於友商的刻薄攻擊,產生了一定的動搖。前一段時間的情懷乘以三,雖然是天貓所為,但是整個輿論鋪天蓋地質疑錘子科技,這本身就是老羅長期壟斷營銷渠道,過度營銷,透支信譽的苦果。當這些用戶從熱情的支持轉到冷靜的旁觀時,嘗試新品的前5%的用戶,無法吸引並且拉動更多的人時,Smartisan 的推廣路徑也就徹底的封閉了。
 
如果說設計主導,經驗缺乏,所造成的錯誤決策讓Smartisan本身傷痕累累,錯過了最佳的銷售時段。這種與自身管理水平不匹配的過度營銷,本身就是在為品牌美譽度掘墓。之前的的傷口在過度營銷的影響下不斷發酵與潰爛,刺激著自身的受眾。基本盤不斷的流失,最終體現在了4G版本的銷量上。
 
五、結語
 
降價這一行為本身,本身是為錘子科技,以及老羅之前所犯的錯誤進行的買單。降價其實是Smartisan最後的殺手鐧,而且以如此大的幅度進行降價,也表明了錘子科技正面迎擊市場變化的決心。
 
然而更加值得註意與研究學習的,其實是錘子科技在這次挫折之後的轉型。
 
老羅最近一系列檢討自身的微博,表示錘子科技的營銷方面將與過去的方式進行告別,自身將不再肆無忌憚的吹捧自身產品,以及貶低其他家產品。
 
而在這一次失敗之後,相信錘子科技也會吸取其中供應鏈與產能的教訓,更好的協調設計與生產之間的關系。
 
沒有企業是不會犯錯誤的,在犯錯誤之後,如何調整自身的方向,以及相對應的市場反應。無論最終失敗,還是成功,都值得後人進行思考與學習。
 
然而,對於錘子科技來說,消費者市場和資本市場是不等人的。
 
魅族科技推出了1799 4G版本的MX4,MX Pro也即將於11月上線,小米4 4G產能問題即將解決,MIUI的生態鏈即將形成閉環。中華酷聯也紛紛推出了自身的互聯網品牌,在2000這個價位激烈廝殺。
 
老羅在采訪當中也曾經透露,供應商以及投資者對於其相關指標有著硬性要求,一旦無法完成這些硬性要求,錘子科技之後的成長性,將不會被看好。
 
比起5月20日,錘子科技通向蘋果的大門,已經關上了不少,不知道今天錘子手機這一降價與轉型,能否扼住命運的咽喉。
 
最後,我不是黑老羅,我就是認真。
===============================================
央廣國際連線嘉賓,江蘇電視臺財經評論嘉賓,反錘聯盟發起人,微博號@互聯網分析師於斌,微信個人號117821818,公眾號jrxwzx、qiaozhong1206,歡迎交流互動。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上黑問專欄和作者交流~詳情請戳:
http://ask.iheima.com/?/article/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18

論錘子的降價——兼談初創企業的競爭戰略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8/147229.html

i黑馬:羅永浩和他的錘子手機無疑使昨天科技圈的頭條,錘子手機沒有預期的創造降價記錄的大降價,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情懷的討論已滿天飛。看雕爺對羅永浩,對錘子手機,對情懷的看法。

\今天一醒來,就被朋友圈瘋轉的錘子降價消息刷屏了。老羅不愧是一個人頂十家營銷公司啊,他隨便幹點什麽,都能引發轟動效應,隨地吐口痰引來的不是居委會大媽而是防暴警察,將自己品牌的手機降個價,都能使得朋友間談著談著就翻臉——就我所知,除了香港占中,這是極為少有的引燃朋友決裂的“站隊話題”。

 

不過,同為創業者,我心中一絲絲悲涼,畢竟這次錘子大幅降價不是什麽可資誇耀之事。老羅勇猛無雙,單打獨鬥從沒輸過,只有他挑別人的場子,自己的場子還沒被掀翻過——上次王自如黑了他一把,結果你們也知道,老羅迅速翻盤,通過視頻直播再次贏得這場戰役。

 

但問題仿佛就出在這里:老羅沒輸過任何一場“戰役”,但這場“戰爭”,怎麽卻越打越不順利呢?

 

我這時想起一個人,曾國藩,這位同學是另一種奇葩,一輩子親自打仗,幾乎就沒贏過,搞得三番五次在絕境中玩自殺,不是已經跳水了被下屬救起,就是劍都抹在脖子上了,援兵剛好趕到……後來搞得丫都迷信了,第一再不親自帶兵打仗,第二就算到了戰役現場,都遠遠退開幾十里,生怕自己有“晦氣”搞得手下將領打敗仗——可就這麽一個人,堅毅沈著,力挽狂瀾,最終打敗了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國——曾國藩一生幾乎沒打贏“戰役”,卻贏得整個“戰爭”。

 

所以我認為,搞清楚“戰爭”背後的“戰略邏輯”,比打贏一場“戰役”的“戰術手段”,更為重要。一城一地得失,影響心情,但不影響最終輸贏。可如果把戰略思想弄糊塗了,就仿佛日本偷襲珍珠港時,飛機起飛後,據說山本五十六淚流滿面,因為他知道這場偷襲戰役會成功,但沒用的,最終,將被美國奪走整場戰爭的勝利,將日本徹底埋進失敗的泥潭。

 

回到題目,我認為,分析錘子的“競爭戰略”,最方便的方法還是拿出老掉牙的“五力模型”——別小看這個邁克爾·波特在三十年前搞出來的東東,今天看來在諸多領域毫不過時(其實可能永遠不會過時),主要看你理解得是否深刻而已。

 

錘子所在領域,是今天競爭最為慘烈的智能手機行業,在“五力模型”中,分別受制於:1、供應商的議價能力;2、購買者的議價能力;3、現存的同行競爭程度;4、新進入者威脅;5、替代品威脅;好了,為了保持雕爺良好的睡眠記錄,我不打算把4、5兩點展開來講。因為第四點目前主要是雷軍的小米他們想的,比如你看,黃章的魅族用1799就成功打進了小米原先的地盤,成為“新進入者威脅”,老羅盤子太小,還談不上被威脅。至於第5點替代品,還得看我大蘋果的手表之類的表現,那是安卓手機全行業的噩夢,根據“智豬博弈”理論,自然有大肥豬去焦慮和抵抗,錘子做為小豬崽,也不必過分擔心。

 

好了,我們主要來看前三個“力”,對錘子的影響。

 

錘子首先遭到的難題,我們知道,其實就是第一個“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媽的,他們丫太強大,市場太熱,他們產能都跟不上,誰會降低“起訂量”來遷就錘子呢?所以你必須想清楚,要滿足跑量的需求,才能順利拿到供應商資源——而跑量,又必須和第2個“力”結合,即購買者的議價能力,現在市面上的手機選擇實在太多,每100元階梯價差,就足夠消費者另作判斷了,每500塊價差,幾乎都能差出一個階層了!

 

所以在這兩個“力”的牽引之下,錘子起初選擇的4G手機3500售價,未必是一個上佳選擇,因為太貴,所以消費人群肯定少,因為少,所以難以獲得供應商的全力支持。這兩點,互為因果。

 

而且還有最可怕的第三個“力”,現存競爭對手的影響力。蘋果就不用說了……反正已經成了“房間里的大象”,大家都假裝看不見就行了,我們只說安卓好了。問題是他媽的安卓陣營里,也有太多猛人了,小米、魅族、OPPO、一加、華為、三星、聯想、索尼……十根手指根本數不過來,個個也不是吃閑飯的,都很拼,而且,說難聽點,都有點“餓死駱駝比馬大”之感,哪個也不好欺負不是?

 

在我以前談錘子的那篇《錘子的機會》中,我曾隱約談過其實老羅有一次很好的機會……感興趣可以去翻看哈。這篇,我幹脆談得再具體些吧!我認為——人群定位,尤其立足於審美趣味、消費能力、年齡層、等等細分綜合下來的人群,然後再結合“企業自身能力”……還得加上,是競爭對手們尚未滿足、或者你賭他們就算看到了也一定做不好的,才是最有效的、你該去選擇的競爭戰略。

 

在我給出我認為錘子的有效策略之前,先拿我自己舉例。

 

這幾天陸續有人問我,“聽說58同城也在招募美甲師,他們也打算做上門美甲了,要和你的河貍家展開競爭,你怎麽說?”我說,“噢,我去年年底,打算開幹上門美甲前,就知道有山寨會抄襲呀,只不過我當初不知道是58同城而已。可我要是連怎麽防備山寨都沒想明白,我還配連續創業麽?”

 

當然,我承認58同城目前體量可比河貍家大多了,畢竟是美國上市公司,市值目前將近30億美金呢!但為何我卻一點不擔心呢?因為——哦,呵呵,因為O2O這件事,我選擇的是“美甲”,對,我刻意選擇的這個行業,58同城簡直一點機會都沒有,我在招募第一個美甲師前,就算過了。

 

有人現在該說了,雕爺,你丫就吹牛吧,其實你心里可擔心了,所謂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給自己壯膽唄。哈哈哈哈,你這麽說我也沒所謂,但咱們來看看案例:請問,58同城的招聘,已經算是做得最成功的類目了吧?而且也是58核心賺錢的主業之一,可問題是,看得懂我這篇文章的人,有一個人去58投過簡歷麽?

 

這就是有趣的地方了——我們雕爺牛腩招聘洗碗工,說實話,最好的招聘渠道就是58!因為58上的藍領工、小時工,確實又多又好。但就像我一直說的,最強的地方也就是最弱的,白領會和洗碗工在一個平臺投簡歷麽?抱歉,他們只會選擇51job、智聯招聘、前程無憂、中華英才網等專業白領招聘網站去投簡歷——所以我剛才說,能讀懂我這篇文章的人,幾乎沒一個到58投簡歷,如果真投了,我只能仰慕你,“兄弟,做為一個洗碗工,你可真上進呀!”

 

至於看完我文章後,能舉一反三的家夥,其實連51job和智聯等都不會投簡歷了,因為自有獵頭伺候,簡歷都不必自己動手,獵頭等著服務你,幫你賣一個好價錢呢。

 

懂了?這就是我說的“人群軸”。58是著名的低端同城信息網站,所囊括的人群一直以來是十分精準的,突然腦筋發熱,覺得自己能往上“邁進”了……哦,其實很危險的——誰會在京客隆超市里買愛馬仕包包呢?誰會在沙縣小吃店里點一份菲力牛排呢?同理,誰會在58同城那一大群保潔阿姨里挑一個美甲師呢?昨天還有個從58跳槽來河貍家的美甲師告訴我們培訓主管,“沒別的,就是覺得沒法忍受和保潔阿姨擠在一個屋里做培訓,好歹我也是有門手藝的呀,太侮辱人了。”

 

事實上,由於58的戰略混亂,連保潔阿姨領域都在陷入困境,阿姨幫、e家潔、阿姨來了、雲家政……統統拿到大額投資,越戰越勇還越大。58更剛剛認慫,因為在“代駕”領域打不過e代駕,幹脆投資入股了e代駕,你也知道,我前篇文章剛剛聊過,做為“行業軸”,代駕領域必然被滴滴和快的給瓜分,沒有第三名的活路……在各種商業邏輯完全不同的領域,58居然在多個戰線開戰,通通淺嘗即止,沒一個深挖,什麽都做、卻什麽都不精。完全不顧自身的“團隊基因”和“品牌背書能力”,在消耗著大量金錢、時間、和團隊的精力時,趕集網在悄悄的偷襲58的後院……

 

回題是岸。我要說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定要找出你的競爭對手們“基因”里就做不好、做不到的事!他們的品牌“背書”不出來的“承諾”。或者說,你想清楚,你的對手們,最擅長的那件事是啥,然後去做“硬幣的背面”。

 

那麽,錘子的對手們,哪件事做不好呢?而他們統統做不好的事,還恰恰是老羅和他的小夥伴兒們非常擅長的?!我要給出一個匪夷所思的答案嘍!大家請坐好,扶穩,答案是四個字——

 

“文藝憤青”。

 

你看,羅永浩不就是這四個字的註解麽?他的錘子我用了,很多方面見仁見智我保留意見,但我幾乎敢打包票,在文藝感方面,可以秒掉上述所有那些品牌的。那些品牌簡直太沒個性了……都想討好一切人,但沒一個做出半點個性。

 

而錘子這個名字和Logo,更是憤青的良好解讀,這個大家自行腦補,不必多談。而且,連錘子的精神圖騰我都想好了——切·格瓦拉呀!丫簡直是文藝憤青的祖師爺。

 

註意!“文藝憤青”這四個字,不應該公開說出來的,也不能印刷被看見,而是骨子里的,各種暗示即可,老羅文采挺好,可以想出更巧妙的Slogan……骨子里,是這個文藝憤青的調性即可。

 

今天看老羅接受采訪,說以後要少數話,不批評別人了……別!千萬別,你的“基本面”粉絲,愛的就是你憤青的那一面!罵得技巧一些就行,別不罵。

 

回到開頭,前兩個“力”,可以這麽解決:先把內核啥的都換掉,別用“最好的”,其實沒有太多人在乎那一堆堆的頂級參數,你只要做到流暢就夠了,用那誰誰誰家的MTK方案足矣……雖然我不懂,但我知道魅族MX4用這個方案,可以賣1799了,成本便宜,流暢完全能保障,反正都是一兩年的使用壽命,用所謂“最好的元器件方案”,反正過三五個月也過時,有多大意義麽?

 

到了消費者端,定價就可以1984了!多牛逼的價格方案,多文藝,多憤青,多喬布斯?!

 

還足足可以比魅族MX4多賺185元。

 

這三個“力”是如何用“文藝憤青”打通的呢?你要這麽理解:中國,說到底是個屌絲王國,中產階級有沒有?有,雕爺我就是專做中產階級生意的——可是,精油行業、Mall里的餐飲行業、美甲行業,都沒有蘋果存在呀!所以我如入無人之境……iPhone6雖貴,也才不過五千多元,中產階級都被蘋果端走啦。而您的手機行業又必須跑量,否則供應商鼻孔朝天,咋辦?還是得回到屌絲地盤,可是你也知道,屌絲最不願意承認自己屌絲,所以,必須給他們一個理直氣壯買你的“理由”,你看,小米就找了個好落腳點,“老子是發燒友”,其實,發燒你妹呀,只不過就是掩蓋你窮的一個理由罷了。

 

但,有一個“理由”實在太重要了!

 

在我看來,一加手機就吃虧在這個地方。一加手機雖然個性也缺乏,但平衡性做得實在太牛逼了!點滴細節幾乎無懈可擊,硬件做工好到令人發指……媽的,才1999元!可惜,就是沒能給屌絲們一個“好理由”,所以一直不溫不火,令人惋惜。

 

“文藝憤青”可真是一個好理由。你看豆瓣多少人?你看知乎多少人?你看天涯多少人?你看向往“窮遊”的多少人?無數無數的屌絲窮人,都在等著這個擊中內心的理由哇!

 

這個理由好就好在,和小米的“發燒”比,剛好是硬幣的另一面:

 

你追求跑分,我追求逼格;

你追求性價比,我追求文藝範兒;

你追求無窮無盡的桌面方案,我追求一心一意的偏執態度;

你追求理科宅男理解的“極致”,我追求文科傻妞向往的“姿勢”;

你拿著一代程序猿偶像雷軍的照片四處招搖,我拿著所有理想主義者的精神教父切格瓦拉的大頭像拍死你!

 

總之,我提及的這套競爭戰略,能夠開啟一整套思路,針對特定人群的突破,解決供應商、消費者、和競爭者之間“力”的化解。甚至比小米玩“性價比”理念更具延展優勢——一旦這個文藝憤青的姿勢被受眾認同,其實未來是可以賣更貴一點、高端一些的型號的。最終,還有機會回到老羅最喜歡的那個價格區間,去挑戰3500的國產機極限——但那時,有“底子”撐著,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語。

 

無論如何,希望老羅這次能挺住,繼續文藝,繼續憤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24

錘子做錯了什麽?羅永浩講述硬件創業不能犯的錯誤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7/148209.html

\躲過了霧霾,換來了萬里晴空,這對頗受爭議的錘子來講,不知道是不是一個好的兆頭。不過,對於羅永浩的粉絲而言,天氣、環境這些因素都不會影響他們對羅永浩的擁躉。

一位從上海來的粉絲就向新浪科技表示,之前原本已經定了17日的機票,即便延期到了12月,他仍然重新安排了時間,趕了過來。從現場的觀眾來看,男女比例大約在3:1,在新浪科技隨機采訪的觀眾中,多數都是上班族,換而言之,基本是受“老羅語錄”影響的80後。

下午1點鐘,這些觀眾已經擁擠在國家會議中心門外的演講宣傳背板前排隊留影,當然這其中也夾雜著倒賣門票的黃牛。在黃牛那里,這場演講的門票最高已經炒到了800元,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羅永浩個人品牌的影響力。

羅永浩深知自己個人的品牌影響力,但他也曾對新浪科技表示,他個人的影響力對於錘子並沒有起到很多積極的作用,希望通過弱化他個人的品牌來緩解錘子的壓力。基於這一想法,便有了今天《一個理想者的創業故事》的最後一次演講。

通過演講的全程不難發現,這次羅永浩的演講,不僅僅是羅永浩將個人品牌系列演講的終結,更是其品牌向錘子科技過渡的開始。

到底做錯了什麽

此前,錘子T1的16GB 3G版本售價為3000元,而32GB版本要3150元,4G的32GB版本售價為3500元。而後錘子經歷了降價,3G版16G容量的降為1980元,3G版32G容量的降為2080元,4G版32G容量的降為2480元。

從幅度上講,錘子一次性降價30%左右。逼錘子做出這一調整的是,錘子手機下降的出貨量,這一點羅永浩本人並未否認。他也承認,從5月份之後,錘子面臨了很多產品細節上的問題。

“實在等不了,一定支持你的T2”,這類的話在錘子發布3個月之後並不少見,用羅永浩自己在演講時的話,“每當看到這樣的話,心里都在滴血”,數碼新品的關註熱度通常只能維持 3 個月左右,有許多有換機需求的用戶,由於等貨的時間過長而選擇了其他品牌。

令羅永浩萬萬沒想到的是,拖累手機的不是T1這款產品,而是像集線器、附送的小螺絲刀等這類小東西的品控問題,影響了整體出貨。羅永浩透露,在最初的這3-4個月里,錘子T1的逃單率從最初預定的2%,上升到了近90%。

羅永浩認識到,對一個新品牌的首款產品來說,更廣泛的用戶基礎和更多的口碑傳播是極其重要的,而較長的供貨期並沒有讓更多的人體驗到產品,從而影響了產品上市早期的口碑傳播。

吃過了苦頭,羅永浩說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避免產能等諸多“家醜”暴露在鎂光燈之下,錘子在T2發布會時,將囤貨10萬以上再召開發布會。

為何好鬥

在錘子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後,羅永浩認為,媒體和輿論對於他個人以及錘子的評價開始發生了變化,“在做錘子之前,對於我個人的媒體輿論基本都是正面的,但做了錘子之後就不一樣了”。

在這次演講中,羅永浩表達他已經認識到了做企業家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的直接影響就是,羅永浩自己已經將個人的微博賬號的密碼,交給了媒體公關部門,每條他個人微博發出的內容都需要經過該部門的審核。

對此,羅永浩笑稱,“交出了微博,占用個人時間減少了,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真沒想到做手機還不能說話了”。

他在現場回顧了過往自己對一些媒體的口無遮攔而付出的代價,他自己對一些錘子負面的報道總結為,錘子與媒體之間缺乏足夠的溝通和相互的了解。

對於他本人的口無遮攔,羅永浩總結為“刻薄、好鬥”,他反思這與自己從小生活在東北有直接關系,羅永浩自稱,“從骨子里就是能為個人榮譽大打出手的人”。

白色T1發布

對於先遭供貨不足,後遭降價嘲笑的錘子,羅永浩依然“天生驕傲”的公布了T1從發售到現在的銷量,截止到12月5日晚,錘子T1賣出了122063部,在錘子的用戶中,39%由iPhone用戶轉化,17%由小米用戶轉化,13%由三星用戶轉化。

他還透露,在現有第三方渠道中,T1在天貓的好評是4.5分,京東的好評率是94%,並在天貓雙十一購物節中,在2000元以上的手機中排名第二,第一名是華為的Mate7。

同時在演講過程中,白色版T1首次公開亮相,羅永浩自稱這是一款“我見過的最好的白色手機”。白色版Smartisan T1手機於今日正式開始接受預訂,支持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 2 / 3 / 4G 網絡,內置 32GB 存儲空間,售價2480元。

白色版 Smartisan T1 手機將搭載最新升級的 Smartisan OS 1.3 操作系統,在 Smartisan OS 1.1 的基礎上新增功能 63 項,優化細節 46 項,修複系統漏洞若幹。此前購買了黑色版 Smartisan T1 手機的用戶,可以通過 OTA 的方式將手機升級至最新版系統。

對於T1整體的預期,羅永浩承認很難達到他自己50萬的水平,但還是能夠達到投資人20萬的要求。而對於T1只是一款“粉絲手機”時,羅永浩反駁道,“沒有一款兩三千塊的手機能賣到10萬臺以上”。

羅永浩強調媒體口中的“粉絲”包括現場觀眾,“他們不是我的粉絲,他們是某種信念、某種價值觀、某種思想、某種人生態度的粉絲,他們來到現場,是知道從我身上能看到這些東西”。

對於創業做錘子,羅永浩總結道,“如果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這是正派、體面、原則性和理想主義的成功:因為價值觀方面的原因,我們得到了太多不合一般商業邏輯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我們失敗,可以肯定,這是商業能力上的不成熟,跟我們沒有采取流氓手段獲益沒有絲毫關系,更談不上理想主義和情懷的失敗”。


【專欄】錘子系統引發蝴蝶效應:手機廠商破局應用商店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9/148262.html

i黑馬註:一位極具表演天賦的“理想主義者”,宣布告別舞臺、告別演講、甚至在微博禁聲,人生之悲莫過於此。


來源:黑問社區
作者:玄安


12月6日,羅永浩在國家會議中心進行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系列的第四場演講,羅永浩表示這將是其在公共場合做的最後一次個人演講。在此次演講中,羅永浩公布了兩款全新產品:白色錘子手機和Smartisan OS 1.3版本。

在Smartisan OS 1.3版本的系統更新提示中,共列出6大主要變化,其中最不重要的第6點卻吸引了我的關註——“應用商店引入騰訊應用寶”。表面上,錘子系統接入騰訊系應用商店,意在彌補其系統平臺的應用商店能力的不足。在我看來,正是Smartisan OS最不起眼的更新內容,卻極有可能引發國內應用商店市場的蝴蝶效應。

縱觀國內相對成熟的應用商店產品,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互聯網巨頭布局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戰略級產品,主要有百度手機助手(91助手、安卓市場)、騰訊應用寶、360手機助手、淘寶手機助手等;

第二類則為手機廠商的預裝自有應用商店,主要有小米應用商店、聯想樂商店、華為應用市場、中興應用商店、三星應用商店、錘子應用商店等,我暫時把運營商自營的應用商店歸在這一大類,涵蓋移動應用市場、聯通沃商店、天翼空間等。

第三類相對寬泛,即移動互聯網相關領域布局應用商店的產品,比如豌豆莢、安智市場、應用匯、蘇寧應用商店、機鋒市場、UC應用商店、亞馬遜應用商店等等,可謂不勝枚舉。

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EnfoDesk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移動應用分發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4年第3季度》報告顯示,2014年第3季度中國全渠道移動應用分發總量達286億次,百度系、360系和騰訊系三大應用分發平臺共占據86%的市場份額。

由此不難發現,3BT巨頭已基本形成對國內應用商店市場的壟斷態勢。有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國內應用商店的格局似乎恰好適用。雖然百度、騰訊、360三足鼎立、割據國內應用分發市場,但潛在的最大威脅很有可能是手機廠商的自有應用商店。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市場研究機構 DIGITIMES Research 對中國大陸地區智能手機供應鏈與相關業者的調查統計,2014年第三季度,華為、小米、聯想三大手機廠商出貨量分別為1,480萬支、1,350萬支與1,010萬支,分列前三。

即使百度、騰訊坐擁數億用戶,但面對手機廠商季度千萬級的出貨量數據仍不能小覷。對於手機廠商,自有應用商店的新用戶開拓幾乎為零,其出貨量數據就直接代表著用戶規模的增加。而互聯網企業則相反,拉新用戶仍需在市場營銷方面大力投入,單人拉新成本更是高的可怕。

用戶規模使手機廠商擁有了進攻應用分發市場的資本,而自有系統則鎖定了一部智能手機的最底層管理權限。不妨舉個簡單的例子,筆者有一部紅米note,用於測試使用,手機內裝有360手機助手、騰訊應用寶兩款應用商店。一次,某款應用有版本更新,但手助、應用寶均為提示,只有小米應用商店提示更新。分析後發現,原來MIUI系統的清理功能,點擊後會清理上述APP進程,進而阻斷其與服務器之間的交互,用戶只能通過設置“白名單”解除。

那麽問題來了,用戶大都是“小白”,這種情況怎麽選?我估計很多用戶都會選擇小米應用商店,只有少部分“忠粉”會認準一款應用商店。手機廠商定制ROM的優勢瞬間凸顯,底層ROM權限最高。如果說應用商店是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入口,那ROM無疑成為移動商店的入口。比權限、比底層,擁有獨立ROM的手機廠商絕對更具主導權,我也恍然明白為何小米越獄那般困難了……

目前國內手機廠商中,我相對看好小米。小米產品矩陣與蘋果最為相似,出貨量更是持續攀升。我曾相對片面的推測,小米若成為中國的蘋果,小米應用商店便可成為下一個APP Store,成為老牌應用商店的最大威脅。當然,這里我忽略了系統平臺、現實格局等必須的客觀條件,我想表達的核心則是,當某手機廠商份額量級達到某點時,便會導致應用分發市場格局質的變化。

面對手機廠商的潛在威脅,國內互聯網巨頭早已提前布局,騰訊更是先發制人。羅永浩的錘子Smartisan OS 1.3版接入騰訊應用寶,而三星也在使用類似的合作模式,其應用商店同樣接入應用寶。不得不說,騰訊的嗅覺更加敏銳,已提前布局手機自有應用商店這塊藍海市場。

羅永浩“最後一次個人演講”黯然落幕,蝴蝶效應卻在應用商店中逐漸顯現。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玄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