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要想通的問題 (零和遊戲) 止凡 Blog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12.html

有網友不認同短炒客只是在對賭的概念, 他認為升市時就一齊贏, 跌市時就一齊輸, 沒有你贏我輸的零和遊戲存在。但細心想清楚一個問題, 他們在市升市跌時, 到底贏什麼、輸什麼呢? 短線操作, 沒有買賣, 有贏輸嗎?

傳媒經常報導, 在大跌市時市場蒸發多少億, 這是真正損失了嗎? 在大升市時市場脹了多少億, 這又是真正賺到了嗎? 想清楚, 跌市蒸發的錢到了哪裡? 升市賺來的錢又從何而來? 升市時所有人的身家都在脹, 誰賠錢出來呢? 錢是從何來呢?

當然想不出來, 因為這只是市價, 沒有實質買賣是沒有意思的, 錢沒有賺到手, 也沒有真的蒸發了, 例如我有件寶物, 沒有人出價一億我是不會賣的, 因此我就說自己有一億身家, 現在這個世界經常跟人家計算身家就是這個意思, 窮人常計身家, 有錢人就只看資產, 每月現金流, 市價升升跌跌從不上心。

到買賣時, 真的做了成交, 大市只是零和, 你出錢我收錢, 大市在短時間內沒有太大經濟變化下, 價值是沒有變化的, 只有長時間下, 經濟成長才把價值帶進市場, 長線投資者就在買這些價值, 不是買人家賠出來的錢, 零和遊戲不是太好玩的, 何況減去手續費及佣金, 只能玩負和遊戲。

道理就好像賽馬, 你永遠不會贏馬會錢的, 他會把所有輸的彩票, 減去盈利及稅收, 才會把餘額賠出, 每隻馬的賠率就是這樣計算, 哪一隻馬跑出, 馬會都一定贏, 你贏的錢就只是輸錢的人口袋裡的錢, 如果你還不知道你正在玩一個負和遊戲, 請盡快離開這個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1

滬港通的啓示和終極策略決定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4.html
巴黎:

筆者為了滬港通兩地掛牌股票差價問題,搜索了一些過去全球兩地掛牌類似的經驗(包括ADR),事實是即使內含價值是相同,因為市場流通、期望外匯率丶持股人限制丶稅收丶納入納出指數丶資金成本丶市場氣氛⋯⋯不同等都會引致兩個不同價,硏究學者統稱為雜音:Noise,如果以為有不同價做短期arbitrage ,常會因雜音的持續引致損失,但當變成一地掛牌,兩價分離即會馬上消失。

綜合考慮下,筆者並不建議單純為短期套利:例如以為H股較A股低30%而買入H股。因為A股可能因為流通量低被人為抬高。

應該堅持用價值法的未來現金流的回報比率入市,擧一個例,如果你現在問建設銀行的PE是多小,較直接方法是把A股發行量95.9億XA價人民幣4·01元+H股發行量2404.2億xH價5.61➗1.246滙價求出市值再除以三年平均盈利人民幣1923億,=5.829倍,但因為PE的解釋是到底你投入的錢要多少年才能回本,這便會引到了第二和第三個的不同答案。

第二個是假如你是所有A股持有人,你總投資是95.9億x4.01=384.56億,獲得建行的份額是95.9/2500.1=3.828%,分享的盈利將是73.61億,PE會是5.22倍,第三個是若你持有所有H股,總投資是2404.2億x5.61➗1.246=人民幣10823億,在分享盈利是1849.39,PE就是5.88倍。

另一方面,本年派息一律為0·3元人民幣,假如是打算持有一年以上,股息稅A股明年會從10%減至5%,H股仍然為10%,稅後為A股人民幣0.285,H股為人民幣0.27。

假如一支股票以息率估值7%計,0·285現金入袋的股票應值4.07的話,0.27的入袋應只能值3.85。
假如一支股票以賺了錢再投資不分派去計估值,年回報73.61億盈利值384.56億或➗95.9股=4.01元的話,1849億盈利的再投資應只值9651億或➗2404.2應同樣地值4.01。

現在兩支股票既有部分派息,而稅率為前者較優,也有保留盈利再投資,後者H股的"內在價值應該就是在人民幣3.85至4.01間,它必須低於A股才能反映真正價值,因為長遠計,5%的股息稅引致每股年0.35%額外回報(7%x5%)的相距,足夠要把H股推下至兩者出現價差。

這是Ben Graham的說法。

筆者年小時有一個中學數學老師常考同學一個問題:兩個人,一個可以使用2、4、6丶8偶數無窮無盡的錢,叧一個是使用1丶3丶5、7⋯⋯奇數錢,那個較為有錢?

老師從沒有給答案,估唔到幾拾年後,我也唔識答。

不過建行的問題,筆者認為是較易答,對於一些享受不到那年0.35%的稅差,或外國投資者,或未實行滬港通的只能買H股,長期而言,他一定較有機會買入A股建行持有者窮一點。

雖然很多市場雜音,令到後者帳面財富看起來H股高於A股建行,筆者仍然相信一個聰明人投資的格言:

付出的是價格;穫得的是價值。

最後是以5月22日計,A股較H股有13%價差,連同筆者暫時賺了的5%+,若現在轉為A股,雖不夠一個月股息稅是15%,但份母是人民幣4的關系,繳稅後的Yield會是6.36%,仍然會高於份母是港幣5.61的股息回報的6%,最好的結果是H股年未唔上唔落,筆者總回報便有24%以上。數星期前筆者出了一篇輸在起步點之文鼓勵年輕人每年15%回報目標的複式力量,當時有朋友說看不出筆者的建行能。筆者同意他的觀點,而我的理由卻是任何股票也不能,而是買股票的人能,朋友應該留意每一個機會,例如這次,而絶不應小看自己。

至於神華、工行、交建等也應該是相同擧一反三問題:
朋友必須先要決定H股本身沒有滬港通會不會買,而不要單純因為差價買入不喜歡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21

滬港通的多重疑竇

2014-08-25  NCW
 
 

 

如何解決惡意佔用額度、稅務安排等問題,

尚待最終敲定

□ 財新記者 林金冰 特派香港記者 鄭斐 戴甜 文滬港通倒計時僅剩兩月不足,兩地券商紛紛摩拳擦掌備戰。此間各大券商頻頻展開路演活動,向基金公司、銀行、公司客戶等推介。

監管機構和交易所也屢次“碰頭” 。

8月中旬,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赴港,分別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與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會面。

溝通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諸如交易額度的使用及管理、相關稅務安排、內地券商墊資等,受到令監管部門、交易所和市場參與者關注。目前多數問題仍未有定論。

“考慮到國內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相對陌生,上交所特別要求券商開展投資者問卷調查,從不同維度、不同層次,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 ”國信證券相關負 責人告訴財新記者,準備工作包括交易規則、清算交收、技術開發等。

聚焦惡意 “占位”

熟悉滬港通業務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對監管機構而言,交易額度的使用和管理是最令人撓頭的問題。

一名內地大型券商人士向財新記者介紹,掛單就要佔用額度,無論成交與否。如果滬港通大量額度被佔用,就會造成投資者間的相互影響, “例如購買 工行(601398.SH/01398.HK)的客戶為了低買,以低價大額掛單,佔用額度後就有可能影響想要買騰訊(00700.

HK)股票的客戶” 。

對此,接近上交所的人士透露,當下討論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如何界定惡意佔用額度,目前的大原則是,市價的最佳五檔報價和在漲跌幅範圍內的限價報價會考慮到額度範圍。

上交所尚未最終確定日均額度餘額的計算方式,但根據港交所下發給券商的指引,每日的額度餘額= 每日額度 - 買盤訂單 +賣盤成交金額 +微調。當買 盤訂單被取消,買盤訂單被對方交易所拒絕,或買盤訂單以較佳價格執行時,每日額度餘額會有所增加。

廣證恒生策略分析師張廣文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預計,港股通初期額度的使用情況將較為踴躍,而滬股通初期額度的使用情況相對平穩。廣發證券預計,初期額度將會在開通後較短的時間內用完,但開閘即額滿的概率不大。

內地大型券商人士估計,初期額度使用量可能爆棚,未來的一個改革方向可能是,五檔報價以內的委托掛單作為額度計量,五檔以外的放開。

李小加則表示,額度的分配完全按買單時間先後排序,與買賣訂單大小無關。為防出現不公平“占位”情況,港交所將嚴格監控,儘量縮小買盤與最近成交盤之間的價差,從而防止不成交的買盤擠佔額度 ;而且不允許修改訂單——如果投資者需要修改已經發出的訂單,必先取消該訂單,再按屆時額度餘額情況發出新訂單、重新排隊。

另一個受到普遍關注的問題,關乎券商墊資。目前滬港通的交易機制,無論是港股的T+0還是 A 股的 T+1,對兩市都不成問題,但兩市資金交收時間不同,A 股為 T+1,港股為 T+2。內地券商人士擔心,錢券兌付問題將對兩市套利造成阻礙,即在 A 股賣出股票、到 H 股買入可行,反之就有時間間隔的問題。 “由此產生了券商墊資的問題。

有內地券商認為墊資成本太高。 ”他說。

“大型券商墊資應無問題,但對小券商而言,資金流動性會是個考驗。 ”某證券相關負責人認為,資金交收時間的問題正在討論中,若要實際做到兩市都是T+1, 券商需要思考如何提供幫助。

關於提供行情信息是另一個備受兩地市場參與者關注的問題,也關係投資者切身利益。

目前,A股提供的是五檔行情免費,即前五檔買盤和賣盤報價都能免費看到,十檔行情需要收費,而 H股只提供一檔行情,因此可能存在公平問題。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將通過購買 香港方面的實時行情及資訊,向開通滬港通的客戶第一時間提供符合內地投資者閱讀習慣的公告新聞等。

前述內地大型券商人士透露,兩市的停牌問題也在協調中。停牌在香港屬公司行為,在內地則是交易所行為,尚不能實現隨時停牌。

兩地券商關心的其他事項,還包括司法異地管轄權、分析師發表研究報告的限制、證監會的對外信息披露等。

稅務安排待厘清

對於投資 A 股,海外投資者始終有個擔憂,就是內地的資本管制。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自推出以來,關於它的退出及相關稅務安排至今尚未明確。

李小加8月6日公開表示,有關滬港通稅項及股票借貸等方面事宜仍在商討,將在正式推出前確定。港交所早前的資料顯示,滬港通稅務安排或將參考QFII。在7月底內地證監會的一場例會上,發言人表示相關細節將于近期出台。

自2003年試水以來,QFII 的相關稅務細則一直空白。 “稅務是海外金融機構投資 A 股時的一大顧慮。大家也希望內地的國稅總局能借滬港通這一契機,落實相關稅務政策。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稅務合伙人邢果欣,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稅法規定,豁免內地個人投資者投資 A 股的股權轉讓所得稅(capita gain tax) ,但股息收益在征稅範圍內,最高須徵20% 的個人所得稅。滬港通尚未明確的一點就是,股權轉讓所得稅的豁免,能否延伸至海外個人投資者。

邢果欣向財新記者介紹,對於海外機構投資者,如果內地稅法沒有明確豁免,A 股股權轉讓所得須繳10% 的企業所得稅。但若遵循香港、英美等雙邊稅收安排協定,且投資標的是非不動產的A 股投資,符合條件的 A 股股權轉讓所得可免征企業所得稅。通常海外機構投資者仍須繳10%的股息預提所得稅。

“海外基金投資 A 股的限制在於,若要將資金撤回海外,需要外匯管理局審批,而審批過程中需要出具稅務澄清憑證,即把可能存在的稅務責任履行完畢,但現在主管稅務局也不知如何開稅 務澄清憑證。 ”他補充道。

據邢果欣介紹,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海外基金提交一份臨時性撤回,即預先繳付股權轉讓所得稅與股息預提所得稅,但適用于雙邊稅收協定而豁免的股權轉讓所得除外。 “這也存在不確定性。

據我所知,用這個方法的海外基金屈指可數。 ”“滬港通下,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告訴財新記者。

“我們一直都在與國稅總局溝通,但 QFII 至今仍無詳細稅務安排,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無法想象的。 ”從事稅務工作多年的某四大會計師行高管向財新記者直言。

滬港通自宣佈以來,也有不少聲音討論對 QFII 和 QDII 的影響。目前QDII 額度相對寬鬆,多數機構未能全部使用,QFII額度需求則較為迫切。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向財新記者指出,滬港通對 QFII、QDII 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更多的是互為補充。滬港通主要針對 個人投資者,QFII、QDII 是以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為載體。

一名接近上交所的人士認為,滬港通是一個更高層次的開放措施。QFII和QDII 是額度控制的定向供給,滬港通則是不定向的。 “從制度層面看,滬港通是一個逐步實現資本賬戶開放的重要步驟,未來的可擴展性很強。 ”李小加稍早前曾表示,滬港通運行順利後,兩地監管機構將綜合考慮額度使用程度、運行情況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適當調整額度管理機制,甚至有可能逐步取消額度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01

思考的碎片--2-141113 滬港通的三個層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2v6x9.html

思考的碎片--2-141113 滬港通的三個層面

滬港通下周開通 

這是否是一個 game changer?

我還沒結論 觀察下再說

不過我會從三個層面觀察 滬港通的影響

1. 交易層面

交易層面 主要涉及交易習慣和國際接軌

比如上交所說T+0技術上沒問題 

時間上很蹊蹺

我看就是滬港通的影響

畢竟長期看還是要和國際接軌

T+0,做空,註冊制等等

短期看 這部分對交易所的影響最大​

2.估值層面

目前看 滬港通第一批還是老外基金

他們的估值和偏好 和國內主流還是有些許差異

比如他們對收益穩定性的追求超過 波動性

這個設計他們考核機制和資金成本

他們偏向 三點

1.高流通

2.低pe

3.高分紅

這里我多說幾句 05年QFII 進來各位還記得? 大家去看看他們進來時候買的六個票

我印象最深的是 福耀和中興通訊。

後來的表現?

從量的角度看 或許這點金額無法沖擊A股 幾十萬億的市值

不過別忘記

這是小鮮肉。。。

價格是邊際決定的

新鮮資金進來帶動股價上升 必然引起跟風

沒人會和趨勢做對。

起碼短期如此

長期看是A股改變香港及海外 還是 海外改變大陸 更多 這個還是一個疑問

天朝錢太多了

隨隨便便可以淹沒香港。。。

短期看這部分對A股的影響最大​

3. 人民幣國家化

這個更宏觀

昨天香港取消2萬元的兌換限制。

港交所 在宣布開通是 預計了下兩個步驟

1.提高金額

2.開通深港通 2015

這個是資本項下的開放

海外人民幣已經一萬億 甚至超過

那麽在這個確實下 逐步開放 有步驟的開放 看來是長期的趨勢

這個層面的step by step 一定會深刻改變中國股市 中國債市 中國資本市場 甚至中國經濟。

而且這里的機會幾乎無限 金額大 而且兩地的利率差 一定會引發洪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36

深港通的相同與不同: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成長股感興趣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9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12 13:45 編輯

深港通的相同與不同: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成長股感興趣嗎
作者:張憶東,翁湉

上周港股市場表現回顧:Risk Off/On模式切換

——2015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經歷Risk Off/On的模式快速切換。上周恒指在前兩個交易日大跌近400點後,後半周隨著外圍市場的強勢反彈而逆轉上行,周收盤23920點,上漲0.3%。恒生國企指數下跌1.3%。紅籌指數上漲1.5%。原油價格和美國經濟數據將成為短期市場繼續保持RiskOn模式及高beta資產上行的重要因素。

——行業方面,騰訊受成立互聯網銀行消息提振上周上漲12.8%,帶動資訊科技業上漲10.2%,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

——風格特征,恒生小型股有相對收益,上周上漲1.0%。

——恒指波動加大,恒指波幅指數上漲3.7%,收於18.2。

——美元兌港幣收於7.7525,港幣升值0.0032。



深港通開啟或指日可待

上周深交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深交所與港交所正在開展對深港通的研究,待方案成熟時將報請兩地監管部門審批。此前李克強總理在深圳考察時也提出滬港通後應有深港通。深港通開啟或指日可待。

——與滬港通相似的地方:(1)戰略上,符合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趨勢,將進一步吸引全球財富直接配置A股。同時,更多的互聯互通加大了A股今年加入MSCI指數的可能性。(2)隨著海外投資者占比的提升,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將更加多元化,價值股投資和成長股投資都將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未來A股和港股作為“中國故事”的代表,將不再割裂,而成為全球資金投資中國的“一體化配置”。

——與滬港通不同的地方:深交所有更多的成長股標的。僅以深證300為例,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掛牌的股票數目占比高達55%,在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等“新經濟”行業中的可選標的顯著多於滬港通目前開放的投資標的。相較於上證主要集中於銀行、保險等大型國企,海外投資者將有機會直接參與中國最有活力的一批民營企業龍頭。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成長股感興趣嗎?我們在此前的滬港通系列報告中指出,海外機構投資中國,旨在分享中國成長,更願意投資於景氣高又符合國家戰略投入的領域,尤其是 A股市場上一些富於中國特色且離岸市場稀缺標的。我們選取了25家海外最具代表性的大中華區基金(China region fund) 為樣本,包括了富達中國地區基金、馬修斯中國基金、怡富中國基金等,目前以投資港股為主,輔以部分臺股和一些美國掛牌的中概ADR。從他們的持倉情況來看,前兩大重倉股為騰訊和臺積電。與港股市場的權重分布對比,海外中國基金超配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和醫藥,低配金融、電信服務和材料。我們認為,在各行業上的配置比例差異體現了海外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和對中國不同行業的認可度。在投資風格不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這種偏向性也將延續到A股投資中來。深港通啟動後,全球投資者將能夠更有效率地在A 股中捕捉中國的成長機會。受益於“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轉型、行業增速快、行業空間大且離岸相對稀少的中國成長股,例如傳媒、軟件、電子、醫藥等,將受到更多的關註。



——阻礙更多海外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的重要因素:滬港通11月啟動以來,未激起海外投資者的極大參與熱情。迄今滬股通配額僅使用了27%,港股通僅使用了6%。許多海外投資者對於兩地互通項目的技術環節方面有所顧慮,尤其是托管平臺。歐洲主要監管機構盧森堡金融監管委員會對托管行的投資者利益保障持保留態度,導致全球基金總規模近10%的資金被擋門外。另外一個障礙來自於賣出股票時的“前端檢查”政策。目前監管當局要求滬港通的國際投資者在計劃拋售A股的當日必須在當地時間上午7:45分之前將擬出售的股票從托管行轉到券商賬戶。但是,許多基金公司有合規規定,不能在出售之前轉移這些股票。深港通能否在這兩點上有所改進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071

會員深度思考之:港股2015年最大的機會,談談深港通的邏輯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86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23 08:02 編輯

格隆匯會員深度思考之:港股2015年最大的機會,談談深港通的邏輯
作者:Tung


序:

新年伊始,格隆精心組織精選了諸多格隆匯核心會員的原創深度思考分享給大家。


前面陸續推出了(具體文章請至格隆匯網站(www.gelonghui.com)的會員深度思考區查閱):

I、陳建宇的“2015年最大投資機會,不是股票,不是債券,是石油”

II、廬陵書生的“股票投資的幾種正確思維方式”

III、Skywalker的“去投資,而不是在股海中沈浮”

IV、Joey的“聊聊股票的ABC”

V、三毛不在家的“簡單”

VI、左龍右貍的“盡責投資五步法”

VII、TUNG的“我的亂世求生記”

VIII、南海之夢的“股市的輪回”

IX、老漁的“港股底殘股投資策略”

X、Nova的“無法不被邊緣化的香港市場”。

今天我們推出第十一篇:TUNG的"港股2015年最大的機會,談談深港通邏輯"

關於TUNG,我們在春節後的第一期港股那點事就把他的“亂世求生記”作為春節賀禮分享給大家,他是這個市場上極少數對事件沖擊以及投資機會無比敏感,並能非常高效率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投資決策的實操型選手——在承擔並不算高的投資風險的前提下,他每年的收益率讓這個市場上絕大多數牛皮哄哄的人汗顏。

滬港通開通之初,香港的投資者原本殷切的期望北水南下,坐等被低估的港股窪地被填平,沒想到A股從此一騎絕塵,港股只能望洋興嘆,估值差異反而變得更大了,甚至讓人懷疑,港股被邊緣化是不是無法阻擋。原本以為AH股會是主戰場,結果漢能薄膜發電、阿里系的漲法讓人大呼看不懂,滬港通已經開始悄悄的改變港股的節操,接踵而來的深港通是否會讓港股的節操碎一地呢?

讀了Tung的這篇文章,相信困擾大家的很多問題也迎刃而解。格隆非常認可tung的分析:深港通完全不同於滬港通,極大可能給港股帶來確定的投資機會!高度重視並提前布局是聰明的選擇!



2015年最大的機會,談談深港通邏輯

格隆匯 TUNG


近半年AH市場冰火兩重天,熱火朝天的A股愈發顯得港股這潭死水的沈寂。盡管H股從所有指標上來看,都碾壓A股,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少增量資金的港股就是不漲,難道港股真有這麽不堪?風水輪流轉,而我卻認為這是今年最大的機會所在,如今的港股是萬事俱備,只欠深港通!半死不活的市場給了我們最佳的布局時間。至於理由且聽我慢慢道來。


滬港通正在偷跑!

香港市場去年期待了很久的滬港通,結果為他人做了嫁衣,資金北向紅紅火火,南向則冷冷清清。284只港股通標的,今年以來漲跌各半。但是!如果你剔除在A股能買到的港股,例如各種銀行保險券商AH股,余下屈指可數的一些概念性強,故事性感的港股通標的表現只能用亮瞎我的眼來形容!比如說漢能薄膜太陽能,阿里港股雙雄(阿里影業和阿里健康),複星國際,甚至連騰訊這樣的巨人都在不斷放著天量創著新高。


這說明A股資金不是不愛港股,而是港股通里面符合A股偏好的標的太少了,而深港通開通,這類性感的標的將是比比皆是(文章後半部分有深港通標的推薦)!資金在追逐這些稀缺的標的,追逐這些在A股市場買不到的票。這些票是有一些共性的:


其一,他們都有性感的故事和概念,例如漢能在央視的廣告,“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例如阿里影業是最正宗的馬雲概念股,趙薇概念股,互聯網影視第一股!例如複星國際,最有潛力複制巴菲的概念股,掌舵人是郭梁兩位大神。至於騰訊故事本身就足夠性感,而且性感之外還有不錯的業績。


其二,他們都有不大的流通盤,別看他們現在都有幾百幾千億的市值,在他們這輪上漲的初期,流通盤是非常小的!


去年滬港通開通的前夕,9月份的時候漢能的股價才不到1.3元,按30%流通盤來算,當時的流通市值就60億人民幣,就算如今股價最高去到過9塊錢,這時的流通盤也就400億人民幣。


阿里影業同樣也是30%流通盤,如果減去趙薇手上的10%,那麽就只有20%,按這輪影業上漲之初來算,流通盤不到50億人民幣。特別值得註意的是阿里影業開始飆升的時間點,剛好在他3月9日被調入港股通標的前夕!啟動點是2月27,這個時候其實大家已經知道他要被調入港股通了。


其三,這類股票在A股很難買到同類,幾乎都是獨一無二的!


最後的結論就是滬港通對港股並不是沒有影響,其實只要仔細梳理一下就不難發現,符合上述條件的港股通近期表現都是非常亮眼的。


港股的A股化!

說來慚愧,我自己也沒怎麽在上面的股票里面賺到錢!漢能一直對他都是嗤之以鼻,總想著看他股價崩塌的笑話,央視上面廣告都上了,可是產品在市面上還一件都找不到。阿里影業也差不多,沖著他美好的願景在1.5的時候買了一點,那時候剛剛300億港幣的市值我已經覺得非常誇張了!結果願景還遠沒達成,股價就一飛沖天。港股一直以來的慣例都是不見兔子不散鷹,不管故事多麽豐滿,不出業績股價要質變一般都是極其困難的,畢竟他是一個機構市場。常年混跡在港股的我怎麽也想不明白阿里影業上漲的邏輯,於是在2塊錢的時候就全部出清。要知道這種漲法在港股可是不常見的(當然港股的細價股除外),這些票可都是幾百上千億的市值啊!


最近一直在思考上面奇葩的現象,感覺小有斬獲,於是馬上來寫文章和大夥分享。其實我是陷入了思維定式,一直在用港股思維看這些標的,換個角度來看,這些是港股通標的,A股資金基本是可以自由買賣,這個就是A股啊!如果把他們當A股來看,那麽邏輯就全通了!A股總是這麽包容,只要你故事夠性感,業績可以放到十年後;只要你盤子夠小有人來玩,天花板就只能是天空;加上A股現在這樣體量,幾百上千億市值的公司,根本就不算事!


港股的節操正在被A股改變,這種感覺在這一周的時間里面尤為明顯。除了漢能阿里A股式的上漲,最主要的還是騰訊啊。周三騰訊出了業績,沒有超預期,剛剛到了大家預期的中位數而已,結果周四天量拉升,騰訊讓我知道了什麽叫港股也不缺錢,要知道往年騰訊還有著逢年報必砸坑的魔咒。


定價權的爭奪戰!

說到港股的A股化,換種說法就是定價權的爭奪戰。盡管香港回歸近20年,可是香港的資本市場一直就是外資機構的市場,資本的定價權重來就不在我們自己的手上,如今美國加息在即,外資開始觀望,港股死水一潭,毫無增量資金,正是我們奪取定價權最好的時機!如果說滬港通是引全球資本進入中國市場,那麽深港通一定是對港股的定向放水。深港通的好處,對港獲得定價權,對內則是手術刀,調A股中小盤創業板的最佳工具!傳言習大大馬上駕臨深交所,貌似這是滬港通沒有的待遇,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港股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水,而深港通則是高低窪最好的連通器。要知道在港股有著大量和A股中小盤創業板同類型的公司,卻只有5-15倍的PE。很多玩港股的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個票如果在a股,還不至少漲十倍!深港通就是來實現這個的,他能把港股變成“A股”,可以給港股重新定價!只要港股向A股人民展現出他的賺錢效應,那麽水自然會源源不斷的澆灌過來,這個在滬港通的一些個案中已經給出了答案。


鑒於要對港股放水和重新定價,我大膽猜測深港通的門檻將會較滬港通的50萬大幅降低,且深股通的標的將會非常廣泛,沒有明顯瑕疵的公司應該都可以進入。最近很多港股中小盤都有異動,我覺得就是有人聞風而動,來提前布局了,到時候里應外合,何愁股票不漲。


最後的邏輯總結,偷跑的滬港通預示了深港通必將有效,而且港股在A股化,按A股邏輯來看,那麽深港通開通以後大量的港股會被重新定價,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找小市值,夠性感,有業績,非老千的深港通標的,將會是今年最大的機會!


那麽下面就是選股的時間了。按上面的邏輯,我們來找找市值不大,故事夠性感,排除老千嫌疑的潛在深港通標的,如果有好的業績則更加完美了!


格隆匯最近深度分析過的“珍珠白菜系列”有幾家公司是符合我上面提到的標準的,再梳理一遍:


安捷利(1639)


目前公司總股本9.73億。大股東中國北方公司,持股占比37%。二股東歌爾聲學持股29.9%。中國北方公司是中國是做軍火的軍工企業,中國兵工集團和中國兵裝集團各持有50%中國北方公司的股份。(非老千,小市值)安捷利目前有兩塊主營業務:一是柔性電路板(FPC);二是柔性封裝基板(COF)。安捷利技術國內領先,且歌爾聲學入股賦予安捷利蘋果產業鏈概念,蘋果手表上市,可穿戴設備的爆發。(有概念,夠性感)公司目前市值15個億,估計pe5倍。(有業績)


中國電子(85)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hinaElectronics Corporation, 簡稱CEC)基本就是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的代名詞。作為國資委直屬的央企,CEC旗下目前控股的上市公司就多達16家,其中A股11家、港股5家(具體目錄,大家可以在CEC官方網站上查看)。(非老千,小市值)從2013年開始,市場上就流傳著關於CEC旗下資產重組的種種猜想。(重組概念,夠性感)公司這次把14年的業績基數做低,也意味著15年業績增長將非常有保障。4個億港幣左右的利潤——這個利潤,較2014年同比增長超過120%,對應公司目前估值只有9倍左右。(有業績)


綠色動力(1330)


香港上市第二家具備規模的國有垃圾發電運營商:綠色動力環保於 2014年6月1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共發行3.45億H股,發行價為3.45港元。上市後,公司成為香港市場中除光大國際之外第二家實際具備多年運營經驗及品牌的國有垃圾發電運營商。2005年以來,北京國資一直是綠色動力的控股股東,公司則是其四大產業中唯一的環保新能源戰略平臺,上市後北京國資依然保持控股大股東地位。(非老千,小市值,環保概念,夠性感)在不算任何超預期項目的情況下,2015年的利潤在2.5億人民幣左右,同比增長100%左右,按照4.36港元的股價,只有14倍的市盈率。如果汕頭,通州可以開工(大概率),2015年保守估計利潤有3億人民幣以上,對應0.29人民幣的EPS,目前股價僅僅對應12倍的PE,對比垃圾發電另一個國企龍頭光大國際(00257.HK)2015年22倍的市盈率。對應國內動則破百pe的a股環保股,那麽1330真是太便宜了!(有業績)


鑒於上面幾個標的在格隆匯都能找到詳細資料,所以我在這里也就寫的仔細一點。下面我再簡單的根據概念提一些我認為不錯的東西,細節方面則留給大家自己思考了。


阿里馬雲概念:阿里健康,阿里影業(已經漲瘋)。


天然氣概念:中集安瑞科(細分龍頭老大,不到百億市值,訂單滿滿,油價低迷,業績有保障)。


環保概念:相較於A股高高在上的環保股,港股可以說只要是環保就能買!綠色動力,北控水務,光大國際,中滔環保,京能清潔,興業太陽等等,其他還有好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騰訊概念:華南城,華彩(這兩個騰訊去年都入股了,目前騰訊都虧損30%以上)提到華彩,那麽彩票方面還有禦泰中彩。


醫藥概念:中國先鋒,東瑞制藥,中國動物(動物用藥)等等


非銀金融:時富金融(泛海系,全牌照,小市值)


大消費:李寧(已經開漲)


支付概念:高陽科技(比較看好這個)


按本文的邏輯來挖,現在港股是遍地黃金,以上的標的只是拋磚引玉!


今年最大的機會可能就在眼前,如果您剛剛錯過了漢能,又錯過了阿里,那麽您還能繼續錯過這些嗎?a股賺了的錢只要過一點來香港,港股就能飛上天!


最後給一個我自己偏好的組合吧:


安捷利1369,綠色動力1330,中國電子85,時富金融510,高陽科技818,中集安瑞科3899!


風險提示:深港通力度不及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603

受惠於滬深港通的科技龍頭 瞄準四大主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67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2 11:44 編輯

受惠於滬深港通的科技龍頭   瞄準四大主題


■ 港股科技板塊投資主題策略:支付、攝像頭、可穿戴設備、硬件品牌
■ 我們預計A股跟港股科技板塊的估值將會進一步縮小(目前中小型股和大型股的估值差距分別是226%和65%)
■ 建議買入被低估的行業龍頭,包括百富環球、TCL通訊、信利國際、東江集團


盡管近期股市上漲,港股科技公司仍存在大幅折讓
我們覆蓋的港股科技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個月平均上升27%,比恒生指數和MSCI高出12%及6%。由於港股估值比A股存在明顯折讓(119%),加上2015年下半年可能推出深港通,我們相信資金南流的勢頭在短期內將會持續。在最近上漲過後,我們分析了150多只在港股和A股上市的科技公司,香港的中小型科技股比A股同業仍然存在大幅折讓近226%,A/H大型股的估值差距為65%。

瞄準4大主題:支付、攝像頭、可穿戴設備、硬件品牌
我們相信滬/深港通將加快港股和A股投資主題的融合和估值差距的減少。我們預計資金南流將有利好新興行業板塊、中小型股以及高成長股,我們在H股中挑選了四大主題,專註於價值被低估的優質中小型股(市值低於25億美元)和具有稀缺性的行業龍頭,這些公司的估值比A股同業大幅折讓55%。

首選:百富環球、TCL通訊、信利國際、東江集團
百富環球是全球第三大EFT-POS終端機制造商,公司將受益於行業整合,非現金支付和移動支付的趨勢。TCL通訊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持續上升,我們認為現在估值偏低,市場還沒完全反映產品組合改善和可穿戴設備/應用/雲業務的價值。我們對存在折讓的龍頭企業重申買入評級,當中包括百富環球、TCL通訊、信利國際和東江集團。

2015年展望
我們預計隨著中國智能手機發展趨於穩定,移動支付滲透率加快,加上可穿戴設備/智能車/物聯網 (IoT)的迅速發展,香港上市的科技股在2015年將繼續跑贏大市。未來的催化劑包括Apple Watch/Apple Pay出貨量高於預期、推出可穿戴設備/物聯網產品和深港通的落實。

(來自招商證券香港)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14

龍源電力 (916) :受益滬港通的風電龍頭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24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30 13:37 編輯

龍源電力 (916) :受益滬港通的風電龍頭
作者:殷磊

一季度業績超市場預期,風速、火電、財務費用是亮點

指引2015年風電利用小時數同比增長2.5%,新增裝機同比增長25%

當前估值低於港股和海外同業,資金南下預計帶來估值提升機會


事件,投資策略及建議

一季度公司收入48.95億元,同比增長11.8%;歸屬股東凈利潤人民幣10.29億元,同比增長43.1%。風電發電量6,910,512兆瓦時,同比增長17.46%,火電發電量2,565,174兆瓦時,同比增長9.37%。

我們的解讀/我們的觀點


業績好於市場預期、運營數據良好:一季度公司凈利RMB10.3億,好於市場預期(市場預期2015全年凈利RMB35億),財務費用同比下降是一個亮點,另外一季度平均風速同比上升(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趨勢可以延續)。一季度火電業務凈利同比大幅增長46%,主要原因是去年因檢修利用小時數大幅下降,同時一季度煤價下降16%。

盈利預測調整:我們下調2015-2016年凈利預測0.9%、4.6%,但上調凈利潤率0.8、0.4個百分點:1)下調2015-2017年風電新增裝機17%、13%、8%,下調2015-2017年風電利用小時數2.4%、4.6%、0%,以使業務預測更加保守;2)公司2014年及2015年一季度財務費用控制良好,其中2015年一季度更同比下降11%,下調公司融資成本1.5個百分點至4.5%,反映當前降息周期以及公司利用多種融資工具降低融資成本。

估值與評級

我們的新DCF目標價HK$12.46(較前次目標價上升31%),隱含2015年P/E22x、2014年P/B2.4x,潛在漲幅22.4%。公司當前估值18x2015年P/E,低於歷史均值水平(20x),低於港股同業和國際同業;公司是國內最大、全球領先的風電運營商,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均領先同業;催化劑包括平均風速轉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出臺、海上風電啟動;公司以及港股風電運營板塊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具有稀缺性,預計迎來估值修複。

風險提示

平均風速不佳;新增裝機進度不達預期;限電率高於預期。










來源:招商證券香港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