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蘭州石化,公積金變身高福利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156

通過遠超政府標準的公積金發放,蘭州石化找到了為管理人員提供高福利的隱秘途徑。

這天是蛇年驚蟄,43歲的徐洋走在蘭州石化西固廠前住宅區裡。一牆之隔,蘭州石化和熱電廠的巨型煙囪冒著滾滾黑煙,幽靈般俯視著蜿蜒平靜的黃河,遠處高聳的黑壓壓山脈,整個天空都籠罩在一片灰色的蓋子下面。

這裡是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西固廠區,五十多年前,中國在蘭州西固佈局下蘭煉和蘭化(後合併為蘭州石化),孕育出最早的石化城市。

徐洋也曾自豪過,他在蘭州石化下屬公司工作了24年。不過這兩年他滿腹怨言,稱自己近年來給中國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寄了一千多封舉報信,炮轟蘭州石化內部各種不公,尤其質疑公司內部不平等的隱性福利分配——基層幹部遠超普通職工甚至超過國家最高限額數倍的住房公積金補貼。

徐洋提供的一份《蘭州石化黨委辦公室2011年度職工住房公積金明細賬》顯示,在名單上的52人中,蘭州石化2011年單位為其繳存公積金超過9萬元的有10人。這其中,企業為其繳存額最高的達到12萬元,加上自己繳存額,其公積金賬戶僅在2011年就多了16.7萬元。

針對此事,南方週末記者向中石油集團和甘肅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多次提出採訪請求,但均遭拒絕。

2013年3月6日,南方週末記者來到甘肅省住建廳。

該廳一位新聞發言人對南方週末記者稱,他是第一次接到關於公積金的舉報,較為震驚,但需要和省裡有關部門商量後再回應。

公司巨虧,福利不虧

蘭州石化在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742億元,卻巨虧48億元。蘭州石化公司總經理李家民在2013年2月份的內部會議上稱,虧損主要受「成品油價格不到位、化工市場低迷影響」,「剔除市場價格因素後實現盈利27億元」。

儘管企業巨虧,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內部基層幹部的福利分配。徐洋所在公司是蘭州石化下屬子公司,總共一百四十多人,在蘭州石化下屬十幾家子公司裡屬於小公司,一共有三個處級幹部和十多個科級幹部。徐洋提供給南方週末記者的一份公司在2009年公積金基數表顯示,該公司處級幹部月收入在2萬元左右,公積金每個月入賬四千多元;而普通職工月收入普遍在五六千元,公積金每月入賬在1500元上下。

一份標示著《甘肅省住房資金管理中心·蘭州石化住房公積金管理文件》顯示,蘭州石化執行多年的公積金制度,源於甘房改辦函2004年36號規定,企業自助部分為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18%,而個人繳存比例為7%,公積金月繳存額不封頂。

但在此後的2006年,根據建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住房公積金管理若干具體問題的指導意見》,甘肅省下達了《關於合理確定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的通知》,稱單位和職工繳存比例不應低於5%,原則上不高於12%,職工公積金每月繳存基數最高不得超過工作所在地區城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以前規定凡與本規定不一致的,應以本規定為準。

蘭州石化此後的公積金繳存辦法顯然有違此規定。2006年後他們仍以企業18%的額度繳存住房公積金,上不封頂。到了2012年,徐洋所在公司處級幹部的公積金每個月入賬已在7000塊錢左右,是上年度甘肅省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5倍。

南方週末記者拿到的《蘭州石化黨委辦公室2011年度職工住房公積金明細賬》顯示,2011年,蘭州石化為職工個人繳存公積金總額最高的達到12萬元,加上自己繳存額,其公積金賬戶僅在2011年就多了16.7萬元,平均每個月公積金約入賬1.4萬元。

2010年甘肅省職工月均工資2465.67元。依照國家「職工公積金每月繳存基數最高不得超過工作所在地區城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的規定,蘭州石化2011年職工公積金每月繳存基數不得超過7397元。這意味著蘭州石化的個人公積金繳存最高的個人,是蘭州最高繳存限額的兩倍,這家年年虧損的企業每個月為其多交了近7000元公積金。

高福利屬於高管

但在蘭州石化內部,大部分職工與公積金福利無緣。不少普通職工每個月公積金入賬才七八百塊。徐洋稱,在蘭州石化兩萬多員工裡,數千名科、處級幹部是蘭州石化公積金政策的受益者,而且企業內職工貧富差距在過去幾年呈擴大趨勢。

2008年以來,蘭州石化共團購過兩次商品住宅,一次是2008年以3200元/平方米團購雁京羅馬花園住房1175套,另外一次是2012年以6200元/平方米團購與雁京羅馬花園一街之隔的陽光怡園。

陽光怡園亦對外出售,項目周邊價格在7000元/平方米以上。資料顯示,陽光怡園的開發商為蘭州高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此前該公司是蘭州石化的下屬單位,專門分管公司房地產開發項目,2009年11月,劃轉到中石油下屬的服務公司中國華油集團公司。

儘管有多次團購商品房及保障房的優惠政策,但蘭州石化廠前高危區仍有三千多戶人家因為經濟原因,沒能搬出廠前老舊危房。

這樣窘迫的狀況和人們對中石油職工的印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很多中石油普通職工並沒有享受到太多的央企福利。以徐洋為例,每個月工資稅前7200元左右,稅後5800元左右,通過工資買房並不容易。

由於徐洋過去兩年堅持向國資委、中紀委和中石油集團舉報,中石油集團開始介入調查蘭州石化公積金超標問題。蘭州石化兩位處級幹部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在上級監管部門進去調查後,他們的公積金繳存比例開始下降,且被要求退回2010年以來企業多繳存基數,數額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

2013年春節前,中石油集團住房處和人事處的負責人來到西固,給徐洋做工作,讓他放棄舉報。人事處的一位主任對徐洋說,中國的公積金政策是帶著一身弊病誕生的,就甘肅省來說,超比例的單位不止蘭州石化,「雖然當中有違規,但任何一個國有企業,包括中石油的經營管理者,都應該向中央積極申請有利於自己的政策環境——你對我們的解釋滿意嗎?」

徐洋的回答是:「我不滿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09

膽大心細 跟著景氣循環抓住機會財外資金童化身高收益債高手 憑一招賺八成

2013-05-27  TWM
 
 

 

強調月配息、高利率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近幾年來成為台灣基金投資人的最愛。

不過,如果沒有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方法,僅貪圖其固定利息又自以為可保本,就貿然投資這類基金的話,會有蝕本的風險。

撰文‧謝富旭

郭先生,今年六十五歲,是事業有成的貿易公司老闆。把事業交棒給孩子後,就積極研究理財,尋找投資機會,為自己上半輩子奮鬥累積下來的資產尋求保值之道。豈料,他聽信銀行理專的話,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竟是開啟人生下半場一次災難的開始。

「我自認為不是貪心的人,每年報酬率有五%到六%就好,而且資產價格不要波動太大,不然會睡不著覺,就失去了退休理財首重安穩的意義了!」被財富管理銀行理專奉為VIP客戶的他侃侃而談。

退休族慘遭滑鐵盧

貪圖每月領利息 老本不到一年腰斬二○○七年時,理專向郭先生推薦高收益債券基金,讓他大為心動。「理專說,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每月都可領回現金當利息,換算成年利率高達七%以上,這種基金大多投資在公司債或新興市場政府債券,即使有倒債違約風險,但很低,機率不到五%,很適合我這種退休族。」郭先生當時心想:「年利率七%的話,等於每投資一百萬元,每月可領回近六千元(五八三三元),如果投資一千萬元的話,不就每月可領回近六萬元?」理專最後丟下的一句話,成為郭先生決定投資高收益債的關鍵:「現在是低利率時代,錢都往高利率的資產跑,要買要趁快、趁早。愈晚買,隨著愈多資金湧入高收益債市場,利率就會愈來愈低,每個月的配息就愈來愈少!」這一席話,讓郭先生拿出二千萬元退休老本,於○七年買進二檔高收益債券基金。

「理專沒騙我,剛開始每個月真的領到七%左右的利息!」然而,當「快樂收租公」不到一年,爆發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事件,即使每月收息仍有進帳,但郭先生投資在高收益債的淨值卻直直墜落,最慘時,甚至虧損三○%以上!

停損後淨值才彈升 比認賠還心痛「起初我說服我自己,運氣背嘛,好像買到地段差的房子,又遭逢不景氣,房價跌也是沒辦法的事,還好租得出去,每月都有『租金』(月配息)進帳。」但隨著郭先生高收益債淨值帳面虧損超過二○%,接著再擴大成三○%,甚至逼近四○%,「我愈想愈不對,畢竟高收益債不是看得到、摸得到、且可以住人的房子,而是一張張的『紙』啊,如果違約潮出現,變成壁紙怎麼辦?」這股心中深沉的恐懼,讓郭先生決定「壯士斷腕」進行停損,在○九年的春節前贖回所有的高收益債基金。「二千萬元的本金,最後拿回來剩一千多萬元,當時我還有一點慶幸,想說自己敢勇於停損算是滿有guts的!」豈知,金融海嘯期間暴跌的高收益債,隨著各國政府救市方案啟動,也跟著快速彈升。僅一年的時間,高收益債紛紛收復海嘯期間跌幅八成以上的失土。郭先生說:「眼睜睜看著基金贖回後,淨值快速彈升,比認賠七、八百萬元的時候還要痛苦!」

高手狠賺機會財

算利差找出進場點 四年獲利逾八成正當郭先生為自己錯誤的停損動作懊悔不已時,當時擔任匯豐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的蘇穀祥,正為自己逢低進場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如飆股般的漲勢雀躍不已。

「在快速反彈的某段期間,每天總是二%或三%地上漲,很令人難忘。」蘇穀祥於海嘯期間,聯博全球高收益基金淨值跌破三美元以下分數批資金單筆進場,並於今年三月分時淨值回到四.五美元以上全數贖回。「這四年多來,包含月配息,這檔基金讓我獲利起碼八○%以上!」他開心地說。

蘇穀祥在高收益債券基金大有斬獲,並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是至少做了二年以上的基金功課。礙於分析師身分,蘇穀祥無法投資股票,於是在個人理財上集中火力研究共同基金。

「其實,研究基金與研究股票大同小異,只不過,前者更簡單,資訊也更透明。」事實上,在海嘯前二年,蘇穀祥就針對自己有興趣投資的二、三十檔基金納入「追蹤名單」,由於從事裝潢工程的父親也投資聯博全球高收益,就把這檔列入重點名單。

以這檔基金而言,蘇穀祥不僅把歷年來每天基金的淨值數字貼在Excel表,還把每月配息金額、配息年化利率(可在基金公司網站抓取)一併蒐集起來。

他分析,「投資高收益債最重要的指標就是Spread(指高收益配息年化殖利率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間的利差,可在Yahoo Finance網站找到),這是衡量高收益債的最重要指標,Spread愈高,代表愈便宜;Spread愈低,代表高收益基金愈貴。」算出Spread還不夠,蘇穀祥徹底發揮他身為外資分析師的嚴謹性格,把這檔基金歷年來的Spread製作成historical pattern(歷史圖表分析)。

這個關鍵的投資功課讓他發現,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成立以來,Spread介於四%至一○%。「金融海嘯最危急時,這檔基金年殖利率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兩者間的Spread一度躥升近一○%,來到歷史以來的最高點,這明顯地告訴我們,該檔基金已經來到很便宜的價位,這時候不進場,更待何時?」投資高收益債,蘇穀祥很清楚地把它定位在賺「機會財」,而不是一般投資人企求的固定領月配息的「穩健永久財」,長期觀察台灣面板產業的他比喻:「買高收益債就像買華映或彩晶,或頂多像群創的公司債,這些公司財務基本面稱不上穩健,發行公司債當然要以較高的利率來吸引投資人認購,因為風險高的關係,怎麼可能只為了每月有配息,就把大部分老本拿來投資高收益債?」蘇穀祥決定把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全部贖回的原因則在於:「現在Spread已經下降到四%出頭,來到歷史的低檔位置,顯示高收益債已經太貴了。再者,只要用功一點,每年要找賺五%以上的機會,即使全球在股、債市已經有一大段漲幅下,也不難找,而且遠比高收益債的風險低許多。」依景氣循環股操作法則 見好就收去年七月自匯豐證券離職的蘇穀祥,以自有資金成立華祥創投,鎖定台灣生技股族群作為投入對象,僅半年多的時間,華祥創投的獲利已逾一倍。

不管是共同基金還是生技股,蘇穀祥強調,進行投資前一定要有清楚的策略定位。「投資生技股,我就把它定位成還是處於初升階段的產業趨勢財;高收益債基金,我就視為是機會財,有點像操作景氣循環股,要懂得逢低買進,見好就收。我目前基金部位較多的東協、泰國與印尼基金,就視為是賺總體經濟的長線趨勢財,投資要領是要懂得放長線釣大魚。」藝高人膽大可考慮進場 保守者慎入著有《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的暢銷理財作家蕭世斌指出,所謂「高收益債券基金」是指投資評等在Ba級以下債券的基金。依信評機構穆迪的債券分級系統,以債信的良窳,把債信區分為Aaa、Aa、A、Baa、Ba、B、Caa、Ca、C等級。評等Ba(含)以下的債券,皆屬「非投資等級」,即俗稱的高收益債。

蕭世斌指出,根據穆迪的歷史資料,在一九七○年至二○○八年間,Ba級債券每五年為一個時間區間的違約率高達八%,B級則高達二一%。「高收益債真的不適合想當包租公、包租婆心態的保守投資人投資,況且,只要整體違約率稍有上升,即使沒有違約的高收益債,也常常無端遭到池魚之殃。反而是藝高人膽大的投資人,才適合投資這種商品。」上述郭先生及蘇穀祥現身說法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們,高收益債券基金投資絕對不適合傻瓜投資術,千萬不要貪圖每月配息的小利,而讓自己的老本陷在你不知道的巨大風險之中。

蘇穀祥

出生:1968年

現職:華祥創投負責人

經歷:里昂證券、匯豐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

學歷:東吳大學經濟系

蘇穀祥用3步驟,找出最佳買賣點

步驟1

蒐集每個月高收益債基金殖利率與10年期美國公債的利差(Spread),繪成曲線圖。

步驟2

利差處於歷史相對高點(9%以上),代表很便宜,資金分數批單筆買進。

步驟3

利差處於歷史相對低點(4%以下),代表很昂貴,資金分數批單筆賣出。

破解高收益債的3大投資迷思迷思1.投資高收益債每月可領回利息,適合保守的退休族。

正解 高收益債主要投資財務不穩健的公司債,是風險相當高的投資。

迷思2 只要基金經理人很厲害,高收益債倒債的機率就很低,我投資的本金就不會被侵蝕掉。

正解 高收益債整體平均違約率若上升,其他沒有違約的高收益債也會跟著劇烈下跌,導致本金虧損。

迷思3 只要利率仍很低,投資高收益債風險就很低。

正解 即使利率很低,但全球景氣惡化,仍有可能使高收益債違約率上升。

台灣人瘋高收益債!

台灣人投資高收益債高達8000億元,占境內外基金投資總額的16.6%,目前仍有多檔熱烈募集中。

基金名 申請募集金額

安泰ING環球高收益 150億元聯博新興市場企業債 200億元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 150億元日盛全球新興債券 100億元華南永昌人民幣高收益債 未定

資料來源:各投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2

【案例】昔日膠卷帝國柯達東山再起:變身高端圖文印刷公司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1/56745.html

很多人為柯達的命運扼腕嘆息,但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個自然演進的過程,是社會進步帶來的必然結果。「恐龍很大,有一天一顆彗星掉了下來,大的恐龍都死了,只有從恐龍進化來的一隻飛向藍天的小鳥活了下來。」在柯達中國公司三樓寬闊的露天陽台上,王兵抬頭望瞭望遠處的天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是不是巨大的恐龍一直要活下去才叫成功?我認為柯達從恐龍進化為一隻鳥,變成一隻鳳凰,也是成功。」

王兵是柯達大中華區總裁,40歲出頭,板寸髮型,顯得幹練利落。有意思的是,他隨手帶著一本像書一樣大小的小黑包,包裡上面是一個本子,下面疊放著十多張各個企業的印刷包裝紙,說到相關話題時,他便從包裡翻出其中一張印刷包裝紙予以形象化說明,讓他看起來像是一位市場推銷員。而他也笑著點頭,「我就是柯達的推銷員。」

變身圖文印刷小巨人

嚴格地說,王兵算不上真正的柯達人。真正的柯達人應該是從事膠卷影像、經歷了柯達輝煌榮耀的人。不過近十年來隨著柯達的衰敗,這些人大多已離開。王兵於2005年6月15日隨加拿大印刷設備廠商克里奧公司被柯達收購而進入柯達,之前是克里奧公司負責亞太市場的銷售總監。

他沒有感受到作為柯達人輝煌的榮耀,相反從進入柯達大家庭到現在的8年間,正是柯達132年公司歷史上最艱難、最窘迫的時期,也是柯達起死回生嬗變的轉折時期。王兵從外部被併購到柯達8年來的種種感受和經歷,正是柯達轉型新業務的一個個體切面。

比王兵早兩年進入柯達的還有柯達現任CEO安東尼奧。安東尼奧2003年之前是惠普的噴墨打印機業務的負責人。受命於危難之中的安東尼奧,帶領柯達轉型。收購加拿大克里奧公司只是安東尼奧帶領柯達轉型數字圖文印刷的一個個案,這宗交易柯達出資高達9億多美元。

此外,安東尼奧還相繼完成了對Bobst公司、Unipixel公司、Timsons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印刷板材生產商柯達寶麗光等五六家公司與印刷油墨、板材、軟件等相關公司的收購和整合,構建起數字印刷領域完整的產業鏈。

王兵的職位則幾經變化。先是柯達亞太區的市場總監,之後升任為中國區總裁、總經理,再往後又出任柯達亞太區數碼印刷部門的總經理,今年5月1日重返中國市場,獲任大中華區總裁。

柯達印刷業務在中國市場開荒拓土,業績不俗。王兵說,目前年營業收入10億元,佔整個大中華區市場的15%,但佔高端產品5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柔性印刷版的銷售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

由於專業性太強,普通消費者很難理解何為數字印刷業務的高端產品。王兵從隨手攜帶的小公文包中取出一張國內某大型藥廠的包裝紙盒,向記者介紹,印刷廠一年需要生產該藥廠8億張藥品包裝盒紙,紙上印有條形碼標籤,藥廠和用戶可隨時隨地通過掃瞄儀或手機掃瞄,獲取這盒藥的真假、生產及裝箱時間等信息。如果低速印刷,沒有任何技術難度,難就難在高速印刷8億張,同時保證每個碼不打錯。「如果技術不行,高速印刷會導致輸出速度不夠快,或者打印出來不清晰,達不到錯碼率低於0.01%的要求。」王兵說,高速印刷的核心技術在於噴墨頭設備,中國企業目前還不具備生產噴墨頭的核心技術,柯達正是為印刷廠商提供這種高速印刷需要的噴墨頭和噴碼技術。

此外,柯達的這項高速打印技術還被廣泛應用到需求量急劇增長的快遞單上。柯達中國公司市場部顧經理稱,國內快遞公司百分之八九十的快遞單採用的是柯達印刷技術。一份快遞單5聯,5張單子都印有條形碼。全國每天有數億張快遞單使用,採用高速打印的印刷生產方式,條形碼印刷不容出錯,否則物流無法進行,包裹送不出去。

按照王兵的說法,柯達下一步重點推廣的印刷技術能夠做到按需印刷,用戶需要印多少就印多少。若果真如此,將引起一場印刷業的技術革命。傳統的圖書報刊印刷對於起印數量有嚴格要求,這是印刷廠商從盈虧成本與數量之間的關係考慮,比如有的印廠要求圖書印刷最少2500本、報紙最少10000張才能開印,由此也產生了大量庫存圖書報刊,造成了資源浪費。「柯達新的印刷技術不需要印刷版,就像噴頭碼一樣,一邊走一邊自動印。」他稱,這項新技術今後在中國廣泛應用後,用戶不受印刷數量的限制,比如最少也可以只印200張,理論上講可以把中國圖書報刊目前40%的庫存減少到10%。

王兵說,柯達今年全球的銷售收入在26億美元左右,稅前利潤約1.6億美元。預計5年後,銷售收入增長到45億美元,利潤4億多美元。而公開市場數據顯示,全球包裝市場規模到2015年預計為3000億美元,功能印刷的市場規模達到500億美元。「這是我們現在給財務分析師、給投資者講的故事,並用多種方式向他們證明這個故事是可信的。」王兵補充說。重新上市的柯達新股東包括私募投資公司黑石集團、對沖基金藍山資本,美國證監會文件顯示,這兩家股東在新柯達的持股都超過20%。

尋找有足夠多食物的叢林

難以想像,轉型期間陷入絕境的柯達最糟糕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我聽說,最困難的是有一天早晨醒來,柯達總部的賬上只有2萬美元。現金流幾乎斷了,那是很慘的。」王兵說,「當然這種情形不是常態,可能是因為前一天剛花費數億美元買進一家公司,而柯達自身某個資產出售一時沒有談妥,或正好趕上養老金、醫療保險金前一晚被劃走,這樣一個特定的青黃不接時期的某一天早晨。」

柯達雪崩式隕落始於2000年之後,當時的主營收入以30%的速度劇減,膠卷驟然賣不動,嚴重滯銷,因為消費者開始選用更酷的不需要膠卷的數碼相機拍照。僅僅10年時間,一個建立在膠卷產業上已有一個多世紀曆史的柯達王國被數碼迅速摧毀。有趣的是,摧毀柯達的數碼相機正是由柯達最早發明研製,以至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登的一篇文章稱,「傳說列寧曾經嘲笑資本家會賣給你吊死他的繩子」,「資本家經常會投資一些破壞他們自身業務的技術。柯達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一邊是主營收入以30%的速度遞減,不斷流血,資金鏈抽緊;另一邊是全球10多萬員工的工資以及當初輝煌時許諾支付給退休工人的高福利需要抽血——柯達有56000名退休工人,大多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柯達許諾給退休工人的高福利和醫療保障包括醫藥、牙科、人壽保險、生存保證金及其他福利待遇,總額接近12億美元。

自身債務危機和資金嚴重短缺的壓力,逼得搖搖欲墜的巨人柯達走上申請破產保護最後這條路。

王兵說,柯達進入破產保護期的有利之處在於,不管是柯達的股東還是債主,在18個月的保護期內,各方在法律的監管下達成協議清理資產,同時也給各方的談判和重組一個最後期限,避免陷入無休止的談判拉鋸戰中,為柯達重生贏得時間。

諸如上述對退休工人無法兌現的12億美元高福利承諾,柯達在被保護期內與企業退休人員委員會達成一攬子協議,終止之前的承諾,作為補償,柯達向企業退休人員委員會提供6.35億美元的無擔保債權。因此途徑,柯達了結了壓在身上支付給退休工人的高福利資金沉重負擔。

更大的問題在於,如何全力挽救柯達剩餘的價值?如何讓柯達死而復生?柯達分了兩步走。第一步,裁員、出售資產,止損換回現金。好在膠卷影像的資產雖然在縮水,但柯達擁有3萬多項專利技術和知識產權的資產,它們構成柯達引以為傲的領先科技成果,也是柯達最有價值的資產;第二步,確定突圍方向,膠卷的世界近乎消失,那麼重生後的柯達要往哪裡去?

不過,出售資產遇到的首要問題是,哪些資產是柯達戰略調整可以徹底放棄並出售的?哪些資產應予以保留作為今後突圍新業務的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柯達將畫廊授予Shutterfly,將OLED顯示技術轉讓給了三星,並將數碼影像專利組合出售給了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柯達還將其電影和紀錄片影像資產出售給英國一家退休基金管理公司。王兵說,「這家英國退休基金管理公司之前與柯達有業務往來,我們認為只欠它10多億美元,但它認為我們欠債數額更多,最後在破產保護法律下達成協議,我們把影像業務和文檔掃瞄資產賣給了這家英國退休基金管理公司。」

柯達出售的最大一塊資產當屬醫療影像部門,主要包括X光片和超聲波等業務。王兵說,在西方國家的醫療行業中,X光片受到核磁共振、CT的數字影像技術衝擊,當前醫療圖像領域新的領導者是GE、西門子、東芝。如果讓柯達現在再去投入醫療做核磁共振是個麻煩事,而如果收購GE、西門子又幾乎不可能,柯達決定將醫療影像部門資產和業務出售,最終賣出20多億美元的價格。

柯達當年的老對手、中國膠卷生產商樂凱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部門經理,向記者分析柯達轉型錯失了數碼相機的新興產業機會。「柯達雖然在1975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數碼相機,但柯達希望消費者繼續使用傳統相機繼而購買其毛利率達80%的膠卷,同時柯達也誤判了數碼發展的形勢,沒有預料到數碼相機的增長速度是幾何級的。歷史雖然不能重複,但回望歷史總能讓我們總結出一些有益的教訓。柯達如果當初抓住數碼相機的浪潮,足夠重視發展數碼相機,或許今天數碼相機的老大不是佳能,而是柯達。」

但王兵對此評論不屑一顧,他甚至慶幸柯達沒有轉型去投身數碼相機。「滿世界都是柯達造的數碼相機,又能怎麼樣?」他哈哈一笑,「就算當初柯達轉型把全部資金投向數碼相機,恐怕結局還是破產,搞不好更慘。全世界數碼相機加起來有多少營業收入?有多少利潤?柯達的數碼相機曾經做到北美市場第二位,但利潤率只有2%。利潤率如此之低,根本支撐不住柯達的生存需求。」

王兵的擔憂或者說柯達的擔憂,包含了一種西方企業轉型的智慧。之後發生的事實也證明,數碼相機只風光了幾年,很快被更酷的電子產品拍照手機取代。業內新近又傳出佳能決定不再生產卡片機的消息,將逐步淡出數碼相機行業。王兵頻頻反問記者,「未來數碼相機被手機取代,如果當初柯達轉型選擇數碼相機,難道現在柯達還要去做手機?柯達做手機能超過蘋果嗎?這條戰線拖到哪裡才算完?」

他的結論是,企業轉型要立足於自身的成本結構和知識產權結構,而不顧自身結構特點追趕時代潮流的轉型不會成功。

在他看來,如果能把柯達的轉型解讀透徹,就會發現,很多商業原理與通常人們的想法並不一樣。

王兵說,「柯達的轉型必須滿足幾個條件,首先要找到一個足夠大的行業進入,其次還要有足夠多的知識產權,不能像有些做加工的中國企業只能賺2%的加工費,還要有足夠大的利潤。總的來說,柯達要在這個有足夠多食物的叢林裡,努力再次長大為新行業的老大。」

循著這樣的轉型思路突圍,2005年新任CEO的安東尼奧在重新梳理柯達的專利技術和知識產權構成後,確定圖文印刷領域是柯達轉型的方向。

王兵說,印刷是材料科學和影像科學的最佳結合,也是全球前幾大行業之一。柯達做了100多年膠片,同時擁有色彩和精細化工的經驗和技術。轉型到圖文印刷領域,如果還需要其他的產品結構來豐富它的印刷叢林,柯達就會到外部買過來。實際上,柯達也正是在2005年到2007年間,接連買下四五家印刷行業技術前沿的不同產品公司,與柯達原來一家印刷相關公司,以及1萬多項保留下來的專利技術,重新整合資源,共同完成了柯達圖文印刷部門的組建。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柯達曾是那個時代的蘋果公司,消費者對柯達膠卷的喜愛程度甚至要超過現在的蘋果產品。柯達膠卷的銷量一度佔據全球70%以上的市場,這個比例一直保持到2000年前的100多年間,柯達都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但如今重生的柯達銷售收入只有區區26億美元,這樣規模的公司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比比皆是,並不突出,充其量是個有潛力的小巨人。新柯達會成為王兵眼中從恐龍進化來的金鳳凰嗎?會上演大眾所期待的天王巨星再度歸來嗎?至少目前還看不出。

柯達復活了,但所面對的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都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它是否能再現上一個柯達的輝煌,這個答案很值得人們去等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617

身高全靠遺傳,後天影響不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959

Wuttichai Suksara來自泰國,18歲就高達2.2米,他是全球最高的排球運動員,要穿56碼的鞋。(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6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身高全靠遺傳,後天影響不大?》)

最新研究表明,對人類身高有直接和間接作用的基因多達400個。身高幾乎完全是由遺傳決定的。如果說過去的研究只能解釋身高的十分之一的遺傳影響機制,那麽現在的研究可以解釋五分之一的身高遺傳機制了。

人的身高是生物學性狀之一,千百年來,人們認為身高的主要決定因素是遺傳、飲食和環境因素綜合形成的。但是,在人類認識了基因的作用後,開始認為基因在決定身高中占主要作用,於是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後,開始尋找與身高相關的基因,並且通過尋找這樣的基因,獲得了更多的身高基因與健康、疾病有關的信息和知識。

多基因作用

由美國和世界其他300個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對25萬人的基因組進行研究,於2014年10月初步完成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關於人類身高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項目,並且由美國最大的人體性狀遺傳研究協會(GIANT)公布了這項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發現,對人的身高有直接和間接作用的基因區域多達400個,之前研究人員認為,與人類身高相關的基因區域可能有200多個,但2014年發表的研究結果大大超出了之前的估計。這項研究是從253288個人的基因組中收集並分析數據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約200萬個常見基因變異,然後從這些基因中篩選出了697個與身高有關的基因(分布在424個基因區域),是當時與性狀特征和疾病有關的最大數目基因。

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博德(Broad)研究院的約珥·希爾施霍恩(Joel Hirschhorn)博士(也是GIANT協會主任)認為,根據研究結果,可以認為,人類的身高幾乎完全是由遺傳決定的。如果說過去的研究只能解釋身高的十分之一的遺傳影響機制,那麽現在的研究可以解釋五分之一的身高遺傳機制了。

早在2007年,這個研究組就在探索人類身高的遺傳作用時發現了第一個常見身高基因,而2014年發表的研究結果則表明,人類80%的身高突變來自於遺傳,即基因。而且,以往的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表明有許多基因影響了身高,這說明大多數遺傳來自常見遺傳突變,而不是稀有突變。但是,由於之前的研究規模不夠大,難以得出明確的結論,但現在能得出結論了。

在發現的與697個與身高有關的遺傳變異都定位在與生長有關的基因中,這與預期相符,但也有一些發現出乎意料。例如,現在證實了以前鑒定的許多基因與骨骼生長調控有關,但也發現有一些基因與兒童不明原因的骨骼異常生長綜合征有關。

例如,mTOR基因是眾所周知的與細胞生長相關基因,但是之前的研究並未將其與人體骨骼生長聯系在一起,現在發現它有這樣的作用。還有一些其他的基因參與了膠原蛋白(骨骼組成部分)和硫酸軟骨素(軟骨組成部分)的代謝,以及生長板中基因活性網絡,生長板(growth plates)是指長骨末端附近的生長組織區域。與骨骼生長有關的基因都決定或影響著身高。

進一步的認識

在2014年的研究結果發表後,希爾施霍恩等人又與加拿大蒙特利爾心臟病研究所、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和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員等近280個其他研究團隊合作完成了另一項更為深入的研究,研究結果於2017年2月1日在線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

這項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尋找低頻率發生和罕見發生變化的基因,這些基因變異直接改變蛋白功能,而且往往對身高具有更強大的影響。由於這些基因難以發現,以及它們編碼的蛋白功能的變化也難以測定,因此需要大量的統計學研究人員參與。

這次研究獲得了更多的人的基因,提供基因的誌願者人數達到七十多萬。同時,由於國際團隊的通力合作,研究人員對這些龐大人群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有更深入的發現,初步表明有83種以前未發現的基因在影響人的身高,盡管這些基因的變異是不常見的,但是它們對人的身高的影響比以前發現的基因都要強烈得多。例如,這些基因中的一些可以調節2厘米以上的身高,這種量化作用是從來沒有發現過的。此外,這項研究也發現了幾個以前未知的與身高相關的生物學通道的基因,它們都參與骨骼生長。

這次的研究取得更深入的結果的重要原因是采用不同於2014年研究的新的基因檢測技術。2014年的研究采用的是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這種研究方法是可以對大量人群的基因組進行快速掃描,以尋找和追蹤一種特定性狀的標誌物。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優勢是,善於發現常見的基因變異體,但是經測定,幾乎所有鑒定出的基因變異體改變身高不到1毫米。

另外,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也有弱點,最大的弱點是並不善於捕捉到不常見的但具有更大影響的基因變異體。而且,全基因組關聯研究追蹤到的基因變異體往往多數位於基因的蛋白編碼部分的外面,這就很難找出和確認它們影響到哪些基因。

研究人員對711428個成年人的基因進行外顯子芯片的檢測,開始時有46萬人參與研究,隨後約有25萬多人用於驗證前期的發現。最終,研究團隊鑒定出83個不常見的與成年人身高相關的變異體。在這83個與身高相關的基因變異體中有51個低頻率變異體(在不到5%的人中發現到),有32個罕見的變異體(在不到0.5%的人中發現到)。

通過這些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可以解釋27.4%的身高遺傳力(heritability),而2014年的研究結果能解釋五分之一的身高遺傳機制。24%的這些新發現的基因變異體對身高的影響超過1厘米,而且相比於常見的變異體一般產生的影響,它們產生的影響更大。但是,常見的基因變異體仍然控制著大部分的身高遺傳力。

另外,包括SUSD5、GLT8D2、LOXL4、FIBIN和SFRP4等在內的基因在以前並不知道與骨骼生長有關聯性,現在研究也證明了它們的確影響身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75

深圳最大舊改項目身高差:白石洲貨值2200億,綠景規模不足50億

白石洲舊改規劃(草案)正式公示的半年後,深交所和港交所聯合組織“走進港股通公司”的活動,其中一站是綠景中國地產(00095.HK,下稱“綠景中國”),一家以舊改見長的地產公司。

綠景中國年輕的董事會主席黃敬舒帶領著行政總裁唐壽春、執行董事鄧承英等管理層出席。在此前後,唐壽春等人的身影也閃現在其他大大小小的路演中。借殼上市三年,仍不被廣泛的投資者所了解、公司的市值和股價得不到提振,是綠景中國管理層焦慮的所在。

會上,投資者反複追問關於白石洲舊改的問題。綠景中國管理層在回答中用“巨無霸項目”來代替之。

心照不宣,又猶抱琵琶半遮面,白石洲項目之於綠景像一只將落未落的靴子。在未與原村民/業主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取得確認實施主體資格之前,來自項目內外的風仍可能改變靴子的方向。

機構已迫不及待地用NAV對之估值,白石洲項目的貨值約2200億元,如果綠景中國母公司綠景集團能吃下,再將其註入到綠景中國,無論是土儲水平、盈利水平還是股價都能得到提升。

關鍵是綠景集團在資金、開發、操盤能力方面能否順利拿下這個更新建面達348萬平方米的巨無霸項目。目前,綠景中國的總土地儲備也僅為400萬平方米左右。

白石洲一瞥 攝影/胡可

欲說還休白石洲

深圳白石洲片區北區,主幹道沙河大街人來人往,一座嶄新的建築物坐落街道一旁,潔白的墻體、綠色的裝飾方塊,與旁邊的老舊建築物形成鮮明對比。

這是白石洲城市更新辦公室,相比綠景中國管理層的欲說還休,鑲嵌在白石洲城市更新辦公室上的“綠景”LOGO顯然更幹脆。

事實上,綠景集團的官方網站上,早就有意無意地披露,2013年白石洲更新辦公室的城市更新計劃通過了南山區政府審批並上報深圳市國土資源委員會審核。

而至今,官方層面上,仍無文件證明白石洲舊改已屬於綠景集團。

深圳舊改流程複雜,僅是前期的立項流程就分為數個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制訂計劃申報、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審批、更新實施主體確認、實施計劃申報等多個節點。

2005年,深圳市政府確定沙河五村推倒重建。直到2017年6月,沙河街道沙河五村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草案)才正式公示。沙河五村即白石洲項目,更新單元用地面積48萬平方米,拆除用地面積46萬平方米,計容積率建築面積達348萬平方米。

而從規劃草案公示,到實施主體確認之間,還隔著確權、賠償談判、簽約等前期工作。

第一財經在2017年12月“走進港股通公司”的會議後采訪唐壽春,他表示:“白石洲項目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重點難點都解決了,節奏比想象中好,但是註入時間不便透露。”

白石洲城市更新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表示:“2016年時項目已經測繪了,最近啟動確權工作,什麽時候才能拆沒有時間表,但今年肯定拆不動。”

一名接近白石洲舊改項目的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今年6月上旬,白石洲舊改已經通過深圳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建築與環境藝術委員會(下稱“建環委”)的專項會。“通過建環委,意味著舊改項目各項指標的落地,包括其中住宅、商業以及各種配套設施的建面。順序是,2017年6月,規劃(草案)公示。近日才通過建環委的專項會,接著是正式規劃的發布,然後開發商再拿著指標去做拆賠談判。這是一個重要的節點,證明白石洲項目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

深圳一家同樣做舊改的房企報建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如果拆賠方案、簽約合同等資料齊全,一個月左右就能拿到實施主體資格。”但釘子戶一詞的存在,充分說明談判簽約工作之難。

白石洲一瞥 攝影/胡可

項目註入工作啟動在即

綠景中國與母公司綠景集團形成了一種聯動開發的關系。

簡言之,綠景集團負責舊改項目的前期開發工作,直至項目的不確定性消除、項目成熟後才會註入上市公司體系中。

母公司把項目孵化成熟、瑣碎的前期工作已完成,上市公司拿到手的便是一個漂亮的舊改項目,可當作招拍掛得到的地塊一樣開發,且在期末能得到漂亮的報表。

多家從事舊改業務的房企均采用這種方法,如華潤置地(01109.HK)與其母公司華潤集團。

據了解,綠景主要以遞延支付的方式來支付交易對價。母公司把項目註入上市公司後,上市公司可以應付賬款先掛賬,等項目開發、有現金流入後才逐步向母公司支付,大大減輕資金壓力。

今年3月,綠景中國的年報發布會上,唐壽春多次提醒投資者,“要註意公司2017年年報的表述,與以往有所不同。”

綠景2017年年報指出:“2018年,集團將推動與控股股東在土地資源方面的實質性聯動,對首批成熟的舊改項目計劃在適當時候正式啟動註資工作。”

不過第一財經翻閱綠景中國過往年報,2016年報中也出現相近的表述——“集團母公司的各個舊改項目按照規劃進程,預計於本年將有突破性的進展,本集團將與母公司有更緊密的聯動,以落實母公司各個舊改項目逐步註入。”

安信國際在研報中指出,對白石洲舊改的貨值預估為2200億元。

那麽資產註入將對應怎樣的價格?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斐凡告訴第一財經,“關鍵是看這塊資產如何註入綠景中國。價格屆時將由市場決定,上市公司有可能用現金、發行股票或其他方式支付資產代價。”

2015年6月,綠景中國收購大股東黃康境(黃敬舒之父)控制的綠景控股,代價為137.85億港元,便是通過發行新股+現金進行支付,作為綠景中國的主要股東之一,萬科便是在此時被引入。綠景控股是綠景經營房地產開發業務的主要經營實體,主要在深圳、珠三角其他城市從事物業開發工作。

綠景銷售規模不足50億

綠景中國是土生土長的深圳房企,開發過綠景香頌、綠景虹灣等數個知名項目,從事舊改,有外來資本大鱷無法企及的優勢。這種優勢也體現在佳兆業(01638.HK)等房企身上。

但同為在深圳做舊改起家的房企,綠景中國與佳兆業的成長路徑又殊為不同。綠景中國是一家與單個項目利潤、毛利率死磕到底的房企,這也導致公司的周轉率低、規模增長緩慢。

綠景中國在深圳福田的舊改項目紅樹灣壹號原定在2017年入市,但由於受到限價影響,這個項目遲遲未能面市,直接導致2017年綠景年收入、毛利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公司也無法完成45億的年銷售目標。

執行董事葉興安解釋,“紅樹灣壹號這種優質物業留待合適時候入市。雖然收入下降了,但是毛利率很漂亮,體現了公司的策略——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是規模最大化。”

2017年綠景中國的毛利率驚人,高達65.3%。過往年份中,2015年、2016年,綠景中國的毛利率分別是52.5%、50%。但行業中,能保住30%的毛利率已算出色。

那如何顧及周轉?唐壽春回答,“我們的項目很多,一旦有大的項目進去,馬上把地塊分拆成很多小地塊來開發,一樣是高周轉。”

但事實上綠景每年開發的項目較少,甚至單個項目入市遇阻或順利便能決定整個公司年度營運數據的去向。因此綠景中國每年的銷售金額和收入等經營數據起伏較大。

來自綠景中國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綠景中國的年銷售金額分別是:31.46億元、8.268億元和36.2億元。同期,公司年收入分別是12.1億元、45.9億元和29.68億元。

目前,綠景中國並沒有走向全國,僅在深圳、香港、珠海等少數幾個城市開發項目。第一財經追問,按照綠景的節奏,平均每年能拿幾個項目?

鄧承英表示:“沒有強行規定每年必須拿幾個舊改的,我們大股東(綠景集團)有很多資源是還沒有確定的。現在能公告出來的都是成熟的。上市以來,集團平均每年能獲取兩個舊改項目。”

目前,綠景中國土地儲備大約有400萬平方米,而綠景集團的土地儲備約有1200萬平方米。

鄧承英透露,“集團在東莞的土地儲備是最高的,有近500萬平方米,綠景集團是政府招商引資的企業之一。目前深圳已很少新增土地供應,隨著城市圈的發展,東莞的土地資源價值還將增加。”

NAV或能得到提升

不久前,唐壽春在一場路演活動上表示,公司面臨最大的困惑是上市不久,被人們不了解、不知道。

這種不被了解的困惑除了受上市時間影響外,應當也受公司開展的業務範圍、規模體量所影響。如今,白石洲項目或是打破投資者認知僵局之門。

安信國際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基於綠景中國目前400萬平方米的土儲,估算公司NAV 每股3.47 港元。考慮到白石洲項目和珠海東橋項目(110億元貨值)或可於1~2 年內註入,提升公司NAV 每股至9.39 港元,攤薄後再折讓,目標價能達3.4港元。

劉斐凡認為NAV的估值合理。“NAV本身就是對未來項目的判斷,如果資產註入上市公司便宜,公司的EPS(每股盈余)和Book Value(賬面價值)都會改變,股價也會發生相應變化。”

事實上,經過今年一季度的一輪上漲,6月8日,綠景中國報收3.05港元,已接近安信國際給出的目標價。

今年初,綠景中國啟動公司融資。2月7日,綠景中國分別向兩名投資者配售約1.33億股可換股優先股及1.33億股新股,集資約7.79億港元;2月8日,綠景中國再宣布,對外配股8000萬股,所得款凈額約為2.33億港元。5月10日,公司又宣布建議發行1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年利率為4%,於2023年到期,發行可換股債券所得款項凈額約為0.98億美元

據綠景中國公告,以上三筆融資基本用作一般企業用途及集團新物業項目撥資。鑒於白石洲舊改前期工作是綠景集團在主導,這兩筆融資大概率用於發展其他項目。結合綠景中國2017年年報,目前公司正在發展綠景美景、綠景黎光、香港流浮山等項目。

唐壽春此前表示,舊改前期大概需要3年。

距白石洲舊改開拆之日尚遠,居住其中者的生活並未因此發生明顯改變。日升月落,主導拆遷者應能更敏銳地感知變化。白石洲舊改對城市發展、城市功能的升級換代帶來的意義將超越單個公司發展和由此帶來的經濟價值,但這恰恰是市場本身關註白石洲舊改和綠景之因。

至於那被一條深南大道隔開的白石洲舊改項目南區,已經屬於另一家房企和另一個故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00

悠遊芊陌:身高99cm的偶像 蕭煒春

1 : GS(14)@2013-06-08 15:08:1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607/18287042

                  天生沒有四肢的著名演說家Nick Vujicic(力克.胡哲)訪港,他是小悠的頭號偶像,小粉絲差不多是帶着追星的心態出席他的講座。Nick是虔誠基督徒,對生命的熱誠很大部份來自信仰的忠誠,但套之於香港現今缺乏價值、信念和方向的社會,年輕人尤其感到失落與迷惘,Nick的故事和他發放出來的正能量,實在值得和大家一再分享。
一本《Life Without Limits》,小悠讀得滾瓜爛熟,但親眼看到只得一小截腳掌的Nick如何擺動身軀,在一張餐桌大小的講台上邊跳走邊侃侃而談,內心還是很震撼。Nick很會說故事,總愛拿自己細小的身材開玩笑。「我很喜歡用身體捉弄人,譬如有次坐車,車子在燈位前停下,旁邊車輛坐着一位女士,我看着她、她看着我。試想想,透過車窗,她只看到我的頭部。然後我站在座位上360度團團轉,她嚇得尖聲大叫,以為是我的頭在旋轉。」「我經常去學校演說,某次有個大約五歲的小朋友跑來,左望右望,然後很憐惜地問:『你為甚麼會變成這樣?』我說:因為我食煙太多。我知道,他長大後一定不敢食煙了……又有另一個幾歲大的孩子走來,盯着我看了很久後,只說了一句:『至少你還有個頭。』」
剛當了爸爸的Nick很喜歡小孩,「我的兒子四個月大了,身長66cm,只比99cm的我小一點,很快他就可以把爸爸抱入BB車內推着玩了。」他以前從不敢想像自己可以結婚生仔。「別的男孩子可以拖着女友或太太的手,我呢?」結果因為父母逼他完成大學學位,他被迫由澳洲轉往美國升學,才在那裏遇到他的天使。「因為愛,我們可以把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我告訴你,我拖不到太太的手,但可以牽着她的心。在現今世代,有多少丈夫能夠牽着妻子的心呢?」
Nick尤其希望透過自身的經歷,鼓勵年青一代要建構自己的價值與目標。「將來在我的葬禮上,我希望我的兒子能夠以我為榮,不是因為我做過的事,而是因為我就是我,我的價值不是來自四肢健全、不是因為家財萬貫,而是來自我自己。」定下了目標與價值後,重要是活出人生。「很多人會躲在電腦螢幕後指指點點,但如何實踐,其實更重要。」
散場後,小悠問我:「其實乜嘢係phocomelia(海豹肢症))?」Nick因此症而致出生時沒有四肢。「可能係基因有問題。」「即係好似我啲濕疹?」「類似吧。」小悠是嚴重濕疹患者,八、九歲開始,粗糙而紅腫的皮膚由手腳延至頭頸,嚴重程度是陌生人在街上看到她,總忍不住要給她介紹各種名醫偏方;同學會取笑她,好友的姊姊會叫妹妹疏遠她,只是因為「佢好醜樣。」對踏入青春期的少女而言,足以摧毁自信心。Nick的著作與YouTube上的演說,一直是她的心靈雞湯──即或不能夠改變樣貌身材,總可積極樂觀建構身邊的世界。孩子有時會缺乏信心,有時會感到自己樣樣不如人,當身心都被負能量操控着時,給他看看Nick Vujicic的故事吧。人生不設限,Nick本人就是一個活見證。
作者:蕭煒春([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94

腰圍超過身高一半折壽隨時短命20年

1 : GS(14)@2014-09-08 23:35:16

擁有一條「士啤胎」不但影響外表,更可能是短命的象徵!英國一項研究將腰圍(圖)和壽命的關係量化,假如30歲男士的腰圍超過了身高的一半,壽命會短1.7年至20.2年不等,視乎「士啤胎」多大。


倫敦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教授阿什韋爾(Margaret Ashwell),根據英國過去20年的醫療紀錄,分析出腰圍與身高比例對健康的影響。以身高5呎10吋的男性為例,最理想的腰圍是少於35吋,若然腰圍達身高60%(42吋),就會短命1.7年;若腰圍是身高的80%(56吋),就短命20.2年。至於5呎4吋高的女性,一旦腰圍達身高60%(38.4吋),會短命1.4年;若腰圍是身高的80%(51.2吋)則短命10.6年。阿什韋爾指由於腰部積聚了人體中心的脂肪,影響主要器官運作,引致心臟病和糖尿病。她期望研究能提供一條簡單及全球通用的健康公式,取代肌肉與脂肪不分的BMI指數。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8/188592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40

697基因變異影響身高

1 : GS(14)@2014-10-07 22:29:15



科學界過去已證明人的身高(圖)有80%取決於遺傳因素,科學家在最新的《自然基因學》雜誌發表報告,稱已找出697個基因變異會影響身高,有助治療與身高相關的疾病。國際科學家團隊比較逾25萬人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在424個區域中找出這697個主宰身高的基因密碼,超出過去所知的三倍,佔全部影響高度DNA的20%。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弗雷靈(Tim Frayling)指,研究為治療骨質疏鬆、癌症及心臟病等邁出重要一步,將來亦有望能找出兒童個子矮小的原因,助父母釋除憂慮。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07/188916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966

熊黛林返娘家老公gel洋蔥頭網民問「身高不夠頭髮來湊」

1 : GS(14)@2017-04-15 23:27:52

人妻熊黛林自從同郭可盈胞弟郭可頌結婚,一直恨生B,平日除咗工作,佢都樂做好太太,見佢微博不時貼出入廚相,有時就放閃po出同老公嘅合照晒恩愛,近日熊黛林返咗娘家南京!熊黛林昨午喺微博貼出合照,相中見熊黛林喺一間麵舖門口留影,原來佢同老公去咗食麵支持老友,未知係唔係熊黛林太肚餓,佢搞笑咁叫啲網民唔好問佢點解冇貼碗麵嘅相,「嘻嘻!我忘了,吃完了才想起來,桌子上只剩下幾個空碗了」。之但係有網民就將焦點放咗喺郭可頌嘅髮型上,見佢拍埋身高1.78米嘅熊黛林身邊,要gel高個髮型好似「洋蔥」咁,迎合熊黛林嘅身高,網民紛紛留言「身高不夠頭髮來湊」、「哈哈哈!你老公的髮型,我是服氣的」等。不過亦有人讚熊黛林同郭可頌好有夫妻相,更指企喺老公身邊嘅熊黛林幾靚,散發甜美嘅笑容,希望佢哋永遠幸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15/199907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643

唔止霸氣身高袁文傑拍過天王天后K歌MV

1 : GS(14)@2017-05-27 08:54:27

近日袁文傑突然彈起,其實以佢6呎2嘅身高好難冇霸氣。當年佢以模特兒出身,拍過唔少K歌MV,當中最出名嘅就有林子祥嘅《最愛是誰》、王菲嘅《巴黎塔尖》及《Miss You Night& Day》、黎明嘅《春夏秋冬》、劉德華嘅《離開你以後》同張學友嘅《思念》等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27/20035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