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月薪3萬也能在台北市買到好房子 2011 我的幸福馭屋術


2011-2-28  TWM




房價高漲,早已不是新聞,政府也多次祭出打房政策,但房價似乎仍居高不下。

在這樣的趨勢下,薪水族該如何作才能擁有一個自己的窩?

事實上,在高房價時代下,不論是購屋、換屋,甚至於用房子做為理財工具,只要掌握趨勢、用對方法,創造財富、擁有屬於自己幸福的窩,並非夢想。

多位薪水族分享他們購屋、換屋的幸福經驗,資深投資者告訴你看房、買房絕招,讓你也能聰明駕馭高房價。

撰 文.林心怡、梁任瑋 研究員.葉揚甲全台房價高漲,想購屋自住或投資的民眾﹁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既怕買錯、買貴,又怕等下去越貴越買不起,究竟該如何買屋才不會﹁捶心肝﹂? 薪水族如何在有限的薪水中擠出買房子的錢,多位買房達人以及暢銷書《黑心建商的告白》與《黑心投資客炒房告白》作者Sway告訴你,如何聰明買屋。

﹁ 先求有再求好、由外而內、再由小再換大。﹂這是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對有買屋自住需求者最常建議的三句順口溜。他認為,長線來看,台灣房地產都是多頭走 勢,有自住需求的,只要符合自我期望,隨時都是進場買進的好時機;而且買屋後有存錢﹁壓力﹂,是年輕人強迫儲蓄最好的方式,而這樣的觀念,也確確實實地反 映在換屋族尹皓的購屋模式裡。

換屋族尹皓

勤看屋、狠殺價 順利進駐理想區域﹁我終於搬到信義區了!﹂去年五月才順利在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買到房子的資訊業公關尹皓,終於完成﹁小屋換大屋﹂的夢想,從西門町八坪夾 層屋小套房,搬到夢寐以求的信義區十四坪二房公寓。事實證明,在高房價時代,月薪五萬多元的上班族,依舊有機會在當紅的台北市信義區買到心目中的﹁理想宅 ﹂。

﹁還記得當時這戶開價八百八十萬元的房子,我硬是殺價到七百五十萬元才出手買下,若以附近目前開價九百萬元來看,短短九個月,我的房子就增值了一百五十萬元!﹂尹皓掩不住喜悅的心情滔滔不絕地分享著。

家 住桃園的尹皓,大學畢業後,為了避開舟車勞頓的通勤生活,就選擇了月付八千元在台北市租屋,但精打細算的他,很快就發現,與其幫人養房不如自己買一戶。二 ○○○年,尹皓仍是一位年僅二十六歲,月薪二萬八千元的上班族,但他抱著省吃儉用存下的五十萬元,在西門町買下了總價二百多萬元,有挑高夾層的八坪小套 房,每月本利攤還八千元,他把省下的房租錢用來繳房貸。除了繳付房貸,每月還規畫扣繳八千元做基金投資,為了省錢,後來尹皓賣掉了汽車,改搭乘捷運、公車 等大眾交通工具;另外,由於大學時就有與共同租屋的同學,「集資」買食材做飯省錢的經驗,尹皓維持自己下廚煮的習慣,不得已外食時,一餐也盡量不超過五十 元。如此,每月可存下一萬元至一萬四千元不等,一年半下來,好不容易多存二十萬元繳房貸,將每月房貸負擔減輕五千元,他心想:﹁總有一天,我也要在黃金地 段,換一間至少二房的『黃金屋』!﹂十年後,隨著尹皓的工作收入日益增加,定時定額的基金投資,每年平均也都有三到四成不等的報酬率,於是,即使在台北市 房價居高不下的氛圍中,仍決定換屋。﹁理由很簡單,我想換大一點的房子,而且現在住的房子當年的每坪房價,和我買西門町小套房時其實差不多。但十年後,這 邊的房子一坪漲到五十萬元,我的小套房賣掉獲利不過六、七十萬元,價錢真的差很多!﹂因此這次換屋,尹皓一開始就鎖定在大安區、信義區,總價設定在八百萬 元以下正常的二房產品,﹁為了物色適合物件,我可是花了很長的時間,了解當地區域行情,並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密集看了超過三十間房子,才得以物色到這 間,一層一戶、幾乎零公設,且三面採光的稀有公寓。﹂說起這間鄰近捷運永春站,步行只要三分鐘的自用住宅,尹皓頗為自豪。

至於已婚的吳南 山,原本在台北市內湖區與父母同住三房二廳舊公寓,但隨著哥哥的小孩出生,家中成員變多,居住空間逐漸不敷使用,夫妻二人不得不在老家附近另覓住處。今年 三十七歲,月薪約莫五、六萬元的吳南山,一開始就設定要買總價千萬元以下的三房公寓,但是在高房價時代,吳南山還是以保值、自住兩相宜的觀點,作為房屋首 購的標準。

首購族吳南山

減少享受換幸福 保值、自住兩相宜經過三個月的密集看屋,吳南山終於在去年十一月,在距離捷運大湖公園站步行不到五分鐘的距離,以每坪二十九萬元買下了三十坪、總價八百七 十萬元的三房公寓。﹁這裡有學區、步行到鄰近的內溝溪清水公園只要十分鐘,加上鄰近捷運站,不但具保值性,也相當符合我們對買屋自住的期待。﹂。

吳 南山計算過,扣掉頭期款二百萬元,每月須支付本息攤還的房貸金額將近三萬元,幾乎是薪水的一半。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吳南山的太太幾個月前已經辭去工作,他 們家變成典型的單薪家庭,一份薪水,如何還買得起房子?令人好奇。﹁很多人會問,現在只有我在賺,負擔會不會很大?﹂吳南山透露,「其實在計畫買屋前,我 們夫妻日常開銷就很節省,每月花費大約五、六千元,最多不會超過一萬元!﹂這樣的數字的確讓人很驚訝。

﹁因為我們不外食、不買名牌奢侈品、 假日出遊的頻率少,也幾乎都不上館子的,平日休閒就到附近的公園走走,不用花一毛錢。﹂因此將多年來基金理財的錢贖回,再加上二人之前每月省下的薪水,剛 好足夠支付二百萬元頭期款,吳南山早已盤算好不會超過自己的負擔能力,﹁而且如果經濟情況允許的話,我還打算一有錢就先攤還房貸本金,其實購屋壓力,並不 像朋友想像中的那麼沉重!﹂因為對財務有規畫,吳南山對未來滿篤定的。

場景拉到高雄,從小在高雄長大、從事鋼鐵貿易的曾文衍,則是把買高雄房地產當作一項穩定的理財工具,是典型「憨憨地買、憨憨地賺」的「無尾熊型」投資人,投資房地產資歷長達十三年的他,目前名下有七間不動產,取得成本約七千萬元,市值已超過一億元。

因 為鋼鐵貿易只有二%、三%不高的利潤,因此曾文衍會將多餘資金轉入房地產,對抗通貨膨脹。曾文衍目前手頭上的七間房子,多數都是自用或家人居住,唯一一間 對外收租的中古屋,買進時每坪單價十萬元,每月以四萬元的租金,租給高雄外籍工程師,投報率近一○%,就像他的小金雞母。

房市理財曾文衍

以 自住為出發點 穩定理財更精打細算曾文衍一九九八年第一次投資房子,一開始是為了自住,父親介紹朋友的餘屋給他,地點在高雄火車站所在的三民區,一間三十坪公寓才八十萬 元,換算下來一坪二.七萬元,曾文衍覺得很便宜,一次就買五、六間,三年後轉手,一戶都賣兩、三百萬元。

「雖然有成功經驗,但我認為高雄房 市買賣賺價差的空間實在不大,不過,買屋抗通膨的理財方式,我仍然會持續進行。」曾文衍分析,高雄前一波餘屋去化得差不多了,但未來三年至少會新增一萬五 千戶供給量,多數甚至都還沒有完工,龐大的推案量,恐會拖累高雄豪宅房價漲勢。因此他現在買豪宅也有一套自己的原則,一切以自住的角度買屋理財,並不會盲 目地追高房價。

首先,曾文衍買屋更精打細算,也不會花大錢買房屋的景觀。例如去年曾文衍想換屋,很認真地考慮鼎宇建設在高雄美術館特區的豪 宅「美術之星」,並且每坪出價三十四萬元,但建商姿態高,沒有四十萬元不成交,他最後決定不買,轉向美術館第二排看屋,後來又選擇京城建設的「京城美術 館」。

曾文衍認為,買美術館第一排豪宅有景觀沒有錯,但是相對的也會被噪音干擾,尤其他常常早出晚歸,公園美景對他而言,並非最重要,他寧 願買第二排豪宅,不但房價省一半,生活品質也較高。此外,曾文衍堅持買通風、採光佳的房子,不碰大樓二、三、四樓層,因為常有排水管阻塞問題發生,也不碰 有西曬的房子,並重視風水問題,完全就是以自住的角度做房市理財。

二○一一年趨勢

業者持續看好多頭 但要觀察三二九買氣只是,房市是否還會持續走多?信義房屋總經理薛健平下了這樣的註解:「現在的房市就好比是一口灶,灶裡的柴火還很多,火怎麼會熄?」面 對房市未來行情,他認為,今年政府雖然還會繼續打房,且力道只會更強不會減弱,但就資金面、基本面來說,仍有利房地產景氣持續復甦;也就是說,台灣經濟基 本面好轉,對於未來房地產的買氣有正面加持,但是政府房市管制措施可能壓抑交易,可望造成階段性的盤整,預計今年房市交易量可能與去年持平,將難以隨著經 濟成長而放量。

薛健平認為,兩岸未來長期房市的發展,在經濟的成長下,將有不錯的基礎,但政府有必要減少市場的投機行為,避免房市脫軌失序。因此,他也贊同政府應該加大打擊投機的力道,並且開玩笑地說,自己是「央行總裁彭淮南的粉絲」。

展 望房價未來走勢,薛健平指出,即將登場的房市三二九檔期,包括預售與新成屋的推案價格,依然是牽動下半年房價走勢的觀察重點。例如,頂級豪宅市場就有每坪 開價三百萬元的建案要公開、消費者是否還能接受等,而隨著今年景氣走勢將在三、四月明朗化,他保守預估,今年全年買賣移轉件數不會暴增,與去年四十萬件差 不多。

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則認為,一一年房價持續飆漲有三項主要原因,第一,全世界處於有史以來最低、最長的低利率時期;第二,有 史以來最多的氾濫游資進入房市炒作,又以華僑、台商、港資為主要買方;第三,遺贈稅大幅調降至一○%,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租稅減幅,卻未相對提供產業投資機 會,導致資金大量流入股市、房市。

莊孟翰分析,這一波台北市、新北市部分地區,個案投資客比率高達五、六成,政府應盡速消弭這種非自用性的「虛擬需求」,投資人也應注意今年房地產持有成本會不斷增加,要留意政府是否會調高第二戶的房屋稅、地價稅,交易量萎縮,將會壓抑房價走勢。

此 外,政府打房雖然對資金有限的投資客多少有些影響,但對資金雄厚者來說,似乎力道有限。永慶房仲集團總經理廖本勝就指出,五年前開始,一些客戶看著房價逐 漸高漲,而會一直猶豫不決的投資者,目前大多已退場。現在市場出現的買方都是新面孔,他稱這群買方為「置產客」,他們不賺差價、不看報酬率、不求增值、不 出租,購買房屋純粹是為了避開遺產贈與稅,這些「置產客」不乏上市公司股東,因為分紅頗豐,因此「房市理財」成為他們資金最佳的避風港。

展望今年,廖本勝認為,沒有什麼特別的利空因素,一方面,明年要選總統,政策上會偏多,但「高房價是選票殺手」,政府也不可能讓市場太熱,他認為近期房市多空轉折觀察點是三二九檔期買氣,若預售市場仍有不錯反應,下半年市場會明朗化,反之則會高檔震盪。

至 於建商對未來則相對樂觀。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分析,五都升格後,地價翻升帶動房價效應下,台北市今年預售案不斷飆漲,尤其兩岸近期可望簽署「投保協議」 利多效應、五都升格蜜月期、新台幣升值資金行情及陸客自由行啟動,來自國際買盤加持,多方一致看好,一一年上半年將是房市最有表現的黃金時機。

不過,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則回歸房市基本面,今年他只看好都會區房地產市場,「房價要人多的地方才會漲」,要炒房不會到鄉下去炒,像中南部地方政府不斷釋出重劃區土地,但需求沒有增加,房價較難上漲。

在 購屋選擇上,台灣房屋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煊分析,台北市中心五個核心行政區捷運宅,過去因房價漲太多,漲勢鈍化,漲幅大都在一○%以下;反而是二線新北市 三環三線捷運路網概念成形後,具有補漲的優勢,根據台灣房屋調查,今年第一季捷運住宅漲幅約一一.三三%,前三名依序為,第一名中和線永安市場站,第二名 新店線大坪林站,第三名新店線新店市公所站。值得留意的是,台北市文山區過去房價漲幅不多,連帶這次的捷運宅也有落後補漲效應,漲幅也高達一七%。

建商信心足

五 都升格帶動房價 都會區仍夯邱太煊指出,台北市十五坪的捷運宅動輒一千萬元至一千三百萬元之間,一般以這樣的價位,買方寧可選擇新北市六百萬元至七五○萬元捷運宅,不僅可 以減少房貸支出,通勤時間也不會差太多。此外,北市有些捷運宅雖然很便利,但戶數多、投資客多,房價上漲空間也比較有限。

「對於首購自住的 人來說,只要勤看標的,現在也可以是購屋的好時機。」劉天仁強調,雖然台北市房價漲幅高,但租金漲幅卻較為遲緩,資金有限者不妨先租後買,但有自備款要買 來自己住的話,可朝市中心周圍的都會區,或北市捷運末段的區域開始找起,例如內湖區、文山區捷運附近仍有總價較低的產品。

購屋達人親授

高房價時代下的聰明買屋四招在高房價時代,購屋要更為謹慎,在這裡,暢銷書作者Sway,提供了聰明購屋四招,要讓讀者在高房價時代,也能聰明買好屋。

招式一:從熟悉的地段開始找起房市專家總會說,好地段是購屋的首要考量,但越是在高房價時代,Sway認為購屋自住者,更該考慮自己的實際生活需求。例如,首先考慮工作地點的距離,或從父母住所周邊地段的房子開始找起,再來就是盡量找離市中心較近的區域會越保值。

比 方說,現時買不起信義計畫區豪宅,可以先買周邊信義區吳興街、永吉路段上的舊公寓,一樣可以享受信義計畫區的便利生活機能;買不起新板特區,每坪開價動輒 七、八十萬元的新成屋,一樣也可以先買周邊的老公寓,﹁寧可住市區的小房子,也不要換郊區的大房子﹂,是Sway對於還在市中心工作的上班族買屋建議,﹁ 因為可能通勤幾個月後,你就會為每天需要來回二、三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大喊吃不消!﹂招式二: 定總價多找仲介購屋前,最好能先鎖定幾個你有興趣、符合你期待的區域,先設定總價預算的一.五倍,至各大房仲搜尋適合的標的。

Sway舉例,經過計算,你想買七百萬元的房子,就要先設定總價一○五○萬元的標的做篩選,並且針對有興趣的幾個區,開始研究當地市場行情,才不會被房仲視為門外漢,而硬是要把﹁難賣的物件﹂推銷給你。

在 中古屋行情判別上,通常只要附近有豪宅案、都更案要推,周邊老公寓或舊大樓都可望有一波比價效應。Sway說,可透過各家房仲網站,並從不同房仲業者那裡 了解市場行情,且最好能不經意間透露,還委託不少仲介在媒合看房子。在競爭者眾,為了有成交才能賺取服務費的心態下,房仲可望更積極,甚至以低於市價的行 情,幫忙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房子。

招式三: 掌握臨場看屋訣竅到了現場看屋,購屋者最好當場掌握幾個看屋重點。Sway舉例,例如房子的採光、通風是否良好?地板平整與否?社區管理是否符合需求?以 及屋子內外的建築品質、評估公設的實用性、建材的優劣,都是值得現場觀察的重點。另外,也最好不要買投資客太多的社區,因為轉租的住戶流動性太高,對居住 品質多少會有影響。

在周邊環境觀察上,包括周邊的棟距,以及前面的空地、公園的永久性與否與未來的用途等,﹁這些細節都關係到房子的景觀,會不會被未來的新建物遮住,或者直接影響到採光問題。﹂Sway說,這些因素不但會影響到你的居住品質,也可能影響到未來購屋的轉手性。

招式四:擬殺價策略

雖鮮少有房仲會向客戶透露賣方表價與底價,但根據Sway的觀察,一般來說,中古屋的定價方式通常是:屋主預設底價+房仲賣屋的仲介費(二%至四%)+兩成以上的議價空間。

而 對於中古屋的殺價技巧,Sway建議,可以先打聽買方的來頭,如果買方是自住客的話,可以殺總價的七五折,若是投資客,由於通常是以賺較高的價差為目的, 因此可以先從七折開始砍價後,再以﹁十萬元﹂為單價慢慢調整成交價位。例如換屋族尹皓,一開始就是先從總價的八百八十萬元砍了七五折,最後才順利殺價,以 總價七百五十萬元成交。

總之,再高的房價,還是會有自住購買的需求,專家們普遍建議,既然長線通膨趨勢不變,只要購屋眼光夠長遠,事前做好準備功夫與資金規畫,持續累積看屋專業與經驗,不要一味地躊躇不前,即使是一般上班族也有機會找到符合自己期待又可保值的黃金屋。

Sway現場看屋密技

—— 看屋時間掌握「38原則」「38原則」也就是下午3點是看屋的第一個好時機,尤其是夏天更為明顯,由於此時通常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刻,在看屋時,有沒有通 風、異味跟涼風都可觀察得出來,如果有嚴重西曬問題的房子,此時也可以明確地體驗一下自己有無承受此高溫的能耐,午後有雷陣雨水是否容易潑進來等。

再 來,最佳的看屋時點就是晚上8點了,此時是觀察房屋周邊是否有噪音,樓上鄰居素質好壞的絕佳時機,例如樓上是否傳出搬椅子聲音、鄰居傳來的8點檔電視劇聲 音等,來判斷隔音效果好不好?窗戶打開看看噪音是否無法忍受?並且在樓梯間上下走動,看有無鞋櫃與鞋子外放?從垃圾處理問題,觀察社區管理是否有一定的水 準等,都是自住購屋者一定得留意的細節。

尹皓

出生:1974年

現職:資訊業公關職務

購屋時間:2010年5月間購屋未來期待:2至3年後計畫換更大的三房產品

吳南山

出生:1973年

現職:出版業

購屋時間:去年底

購屋未來期待:盡可能及早清償房貸

曾文衍

出生:1973年

現職:聯合鋼鐵負責人

購屋時間:投資房地產長達13年,名下有7幢不動產,市值超過1億元購屋未來期待:以自住的角度做保守型的房市理財

Sway

出生:1975年

簡歷:土資系畢業,任職過建設公司、代銷公司業務員、地產記者,並且擁有不動產經紀人執照

捷運站周邊

仍 是大台北最被看好的標的忠孝新生 53.5 76.4 42.8% 大橋國小 34.6 44.6 28.9% 東 門 63.6 80.8 27.0% 古 亭 46.5 58.0 24.7% 南 港 36.9 43.2 17.1% 行天宮 43.6 50.4 15.6% 南港展覽館 37.4 42.5 13.6% 松江南京 46.3 52.1 12.5% 民權西路 41.7 46.5 11.5%

資料來源:永慶房仲集團

五 都未來有上漲潛力的區域——1年來的房價表現 單位:元/坪地區 2010/01 2010/02 2010/03 2010/04 2010/05 2010/06 2010/07 2010/08 2010/09 2010/10 2010/11 2010/12 2011/01 年漲幅%台北市 士林區 47.8 50.8 53.2 56.0 52.1 49.7 51.2 53.5 51.9 53.3 56.1 54.4 56.8 18.9% 內湖區 41.3 42.9 44.0 46.9 46.4 47.6 45.3 45.1 46.4 47.1 48.7 49.1 48.8 18.2% 新北市 汐止區 17.9 18.0 18.2 18.1 18.0 19.1 18.3 19.2 19.1 18.7 19.7 20.9 21.3 19.0% 林口區 14.6 15.0 13.9 13.7 15.0 14.0 14.2 14.7 16.3 16.1 16.6 17.1 17.2 17.8% 台中市 西屯區 10.2 10.6 8.8 9.2 10.3 9.6 12.2 11.8 11.0 11.6 12.6 12.0 11.8 15.7% 南 區 7.6 8.0 7.1 8.1 8.6 8.5 8.1 9.0 8.3 9.1 8.1 8.8 8.6 13.8% 台南市 北 區 5.8 5.6 5.4 5.3 5.5 5.2 5.7 6.2 6.6 6.7 7.1 6.9 6.8 17.2% 東 區 6.9 7.2 6.8 7.3 7.6 7.3 8.2 8.3 7.9 7.4 7.9 7.7 7.8 13.0% 高雄市 左營區 7.9 7.6 8.4 8.0 7.4 8.5 7.5 7.9 8.1 9.3 9.1 9.2 9.1 15.2% 鼓山區 10.7 10.9 10.3 9.6 9.9 10.9 11.5 11.3 11.5 12.4 11.7 11.8 12.1 13.1% 住宅統計為電梯大樓或華廈,不含1樓部分 資料來源:永慶房仲集團

林心怡、梁任瑋、葉揚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0

西進就業大調查:多數西進台灣人 熬不過兩年關鍵期誰能在中國生存?

2013-04-15  TWM 
 

 

為擺脫低薪苦勞困局,台灣年輕人越來越想去中國工作。

薪水翻倍、每年至少8%的經濟成長,這是大家追逐的中國夢,這個夢同樣也吸引全世界一流人才,使中國一級城市成為人才競爭最激烈的戰區。

台灣人才如何在中國職場生存?

撰文‧方德琳 攝影‧陳俊銘 研究員‧辛曉昀想去中國工作嗎?先測驗一下自己的忍耐度。

場景一:北京、上海。上午八點的地鐵裡擠滿上班人潮。左推右擠還得撞開別人才勉強上得了車。好不容易擠進車廂,人與人之間幾乎沒有距離,前後左右都被眾人夾擊。站穩後突然一陣反胃,車廂裡怎麼傳來一陣陣難聞的氣味?

場景二:上海。看到台灣的鮮芋仙,家鄉古早味,決定買一碗解鄉愁。一坐定發現一碗要價人民幣十八元,相當新台幣八十元,幾乎比台北貴一倍。到上海南京西路年輕人最愛的新元素餐廳,吃一客美式早餐約人民幣一百元,接近新台幣五百元。上海物價比你想像中貴!

場景三:上海、北京。排隊等買票,三不五時就有嬸嬸伯伯插隊,有的年輕父母不好意思,會先叫小孩來卡位。好不容易輪到你買票,突然左右兩邊又再伸出五隻手指搶先把錢遞進售票口。什麼是先來後到?這裡可沒有這樣的規矩!

閉著眼想一想,置身這樣場景,你,可以不生氣嗎?

台灣越來越多人想去中國工作,尤其是年輕人。

根據二○一二年《聯合報》調查中心調查,二十到二十九歲是最願意到中國工作的世代,總計有四成,比起一一年又高出八個百分點。而國內一○四人力銀行與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分別在去年與今年初調查新鮮人登陸工作意願,兩家都得到高達九成以上的結論。

一○四獵才顧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觀察,這兩年新鮮人登陸意願高,主要是因台灣年輕世代失業率高所導致。意願高的背後是迫於無奈的危機感,這也讓他替年輕人擔心,在非全然主動登陸的情況下,有多少人可以通過擠地鐵、被人插隊、物價高的生活考驗,「而且,這還只是最起碼的生活調適而已。」小綠、Carrie、Marie,這三位七年級生在一一年前後來到上海。每周末,幾位好友就約出來吃飯聊天,彼此吐吐一周來的怨氣。Marie透露,她想回台灣,「我來第一年就想回去。但我知道台灣工作也不好找。」所有親朋好友都不贊成她的決定,「他們認為,很多人想來未必能來,如果就這樣放棄回去,實在太可惜。」Marie說。

心理準備一:

與全亞洲競爭 卻拿比台灣還低的薪水不少到中國工作的年輕人,前兩年都有這樣進退兩難的心情。「頭兩年是很大的關卡,生活適應是最主要的壓力。等這階段過去後,還有文化適應融合等挑戰。」晉麗明提醒想去中國工作,必須要有心理準備才行。

在上海,我們見到另一位不到三十歲、台大商研所畢業的年輕人,他叫林佑勳。今年六月,他來中國即將滿兩年。當初懷抱破釜沉舟的心情到異地工作,現在的他,多了一份歷練成長後的苦澀。

林佑勳原本是台大社工系,但他不喜歡當社工;在當兵時,他努力準備商學研究所考試,希望可以轉到企業界工作。

那一年是○八年,全球經濟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金融風暴。

他記憶猶新,「當時整個氛圍很慘淡。」因為自己正努力要擠進去取得一席之地,卻沒想到台灣經濟體風雨飄搖,「心情沮喪又孤立。」他說。

在台灣看不到自己的未來,第一次,他開始有到國外工作的念頭。恰巧碩二時,強生中國(台灣簡稱嬌生)派人到台灣找儲備幹部,他很積極地抓住這個機會。

第一輪,林佑勳入選,台灣總計有七個人被安排到上海,進行三天兩夜的第二輪考試。「到了上海才知道,有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日本……二十多人一起競爭。」在這場與全亞洲優秀人才同台競技的擂台上,林佑勳是唯一被錄取的台灣人。

經過激烈競賽後,原本以為該有不錯薪資待遇,沒想到林佑勳拿到的薪水卻比台灣嬌生儲備幹部還低。「我曾向人資反映,至少也應該和台灣薪水一樣。但她態度是,如果你不要,會有別人願意接受這個條件。」為了節省開銷,林佑勳的住處位在閩行區的工業區內,月租金人民幣兩千五百元(約新台幣一萬二千元);同樣一房一廳的房型,住在市區內,則需要人民幣四千元,遠超過他所能負擔。

每天到公司上班,他必須擠半小時地鐵。「車廂裡每天都有人吵架,因為太擠了。還有一次,有乘客喝多,當場吐出來,我實在受不了一定要換到別的車廂;可是,坐在他兩旁位置的人都不動聲色,照樣坐在那裡,實在超強的!」林佑勳說。車廂裡的氣味,高八度的嘈雜聲,即使到這裡快兩年,他還是很不習慣。

在公司裡,林佑勳負責行銷,同一組裡七成同事是中國人、一成台灣人,其他來自香港、美國等地。

「你無法想像,這裡的人其實很缺創意刺激。」個性並非外向的林佑勳,已經主持過兩次公司尾牙晚會,「我只是把『超級比一比』拿來玩,連音樂都一樣,根本沒有什麼;結果全場High瘋了,還有中國同事對我說『這和春晚一樣精采』,有沒有很誇張?」他大笑說。

心理準備二:

謙虛、忠誠不是美德 你得敢要、敢邀功但來到上海,他也發現除了做事能力外,也要學習像中國人一樣會邀功。「中國同事的個性比較張揚、開放,你聽他們講話會被嚇到,很誇張;台灣人通常認為這是分內該做的,默默地做。」結果他發現,頂頭上司確實比較容易看見中國同事績效,「這是我還在調整學習的地方。」他說。

這兩年忍受孤獨、擠地鐵、難吃食物的辛苦代價,終於讓林佑勳累積向上跳升的經驗能力。目前,他手上已經有五、六個工作機會,其中陸資企業最願意給好條件,開出多五成的薪水挖角。算一算,總計這兩年薪水已經調三成,若決定跳槽,薪資就比一年多前調高將近一倍。

很多人說,上海是吃人的市場,兩年下來,林佑勳也開始懷疑究竟台灣人自傲的忠誠、負責,是不是一種奴性?

「以前我們被教導,謙虛是美德,這裡謙虛才不是美德;台灣講忠誠度,這裡人哪有忠誠度,每個人都很敢要,也很會跳槽。」這是很現實問題,前兩年拿低薪,不就是為了「先蹲後跳」,追逐薪水倍數成長?

外企在中國市場也很辛苦,難保有一天不會大裁員;而陸資企業,薪水比較高,也進入中國市場主流,但少了外資企業文化保護傘,代表要更快融入中國人的做事文化,他擔心會不會很快陣亡?

殘酷現實一:

以前「外派」福利好 現在當本地人聘雇即使現在同事大部分是中國人,林佑勳最常往來的朋友還是台灣人,「坦白說,這部分,我現在還沒有調整得很好。」原本他以為只要一直在外企工作就好,現在知道想法太天真,「十年後,我會在哪裡,突然沒把握了。」眼前的他,神情略微一沉,對是否要去陸企的關鍵決定,心中還沒有清楚答案。

也在東吳大學教書的晉麗明,常常遇到學生問他該不該到中國工作。他認為,這問題根本沒有選擇,因為台灣就業環境不利年輕人,走出去是唯一的出路。但他也知道,去中國工作有多艱難,「以前,大家都報導成功案例,其實大家不曉得這下面有多少人鎩羽而歸,屍骨無存。」他估計,五年內回台灣的比率絕對超過六成。

「如果沒有正確認識,來中國其實是死路一條。」兩岸職場專家黃至堯說,他是一○四人力銀行中國分公司前總監,目前是一勢企管顧問創辦人。他到上海快八年,看到從早期的高管,中階台幹,到現在基層的年輕上班族,台灣人才到中國工作的年齡越來越低,但相對來說,他們的條件也不如以往。

在二○○○年左右,台商要派一個人到中國工作,福利津貼至少要比台灣多一倍才能找到志願者;而中國外企聘用台灣人擔任高階主管也會用「外派」條件,機票、房屋津貼、配司機,都是很基本福利。

現在,外企聘用台灣人改成「local hire」(當地聘雇)條件,沒有機票補助;外企每三年簽一次約,之前還享有外籍人士聘雇條件的人,每續簽一次就少一些津貼。而台籍企業外派的幹部,至今最多也只比台灣薪資多兩成。

如果在上海、北京等一級城市,這多出來的兩成薪資其實沒有感覺,因為他們的物價已經比台北高。然而,被外派的台籍幹部尚且可能拿到多兩成薪資;而沒有經驗、沒有任何專業的年輕人,就根本沒有談判條件,甚至可能像林佑勳一樣拿到比台灣還低的薪資。

「我看那些早五年來的前輩,過得超好的!」在台籍企業裡擔任行銷的Carrie說。他們明顯感受越晚進入中國,條件越差,這也是年輕人西進中國的宿命。

殘酷現實二:

台灣人才無優勢 要在最短時間拿出績效早期去的台幹是主管,中國人都是部屬;現在年輕人去中國則要和中國人同台競爭,文化適應難度更高。

中國前三大人力網站智聯招聘市場總監陳嘉傑觀察,其實不只台灣人才,其他國家人才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都已不太明顯。這幾年,中國人出國機率變多,國際化的視野提升,加上中國「海歸」人才增加,都使得中國就業市場人才發生劇烈變化。

若真要論台灣人才還有哪些優勢,陳嘉傑認為,在尖端科技人才以及創意文化,或教育培訓產業領域,台灣人勉強還能領先。

如果沒有所謂的台灣優勢,那麼年輕人到中國要如何競爭?汎亞人力資源總監曾翊銘說:「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把績效展現出來。」他觀察,台灣人會做事,但是很難在高度競爭下搶先脫穎而出。「我們喜歡溫暖,講情義,狠度不夠。」晉麗明打比方說,中國人是為「脫貧」而競爭,台灣人沒有這樣的急迫感。要和他們同台較量,就不能想著憑「我是台灣人」競爭,而是要憑「績效」競爭。「既然決定從小池塘市場到大海來打拚,就要有抵抗大風大浪,甚至大海嘯的準備。」他說。

殘酷現實三:

前兩年別想高薪 且陣亡率也最高想到中國工作的上班族,不少人抱著「去試試看,賺一票再說。」但現在起薪不高,想領高薪就得像林佑勳一樣,得熬過前兩年才能開花結果。

根據本刊調查,曾在中國工作,目前已經回台灣的人中,有高達七成以上是在兩年內回來,陣亡率最高。前兩年不僅要適應有形的工作壓力,無形的生活品質也是很大的挑戰,而本刊的問卷調查顯示,前兩年就決定回台灣的主因是:不適應生活環境。

然而,「前兩年還在磨你的文化和專業,不可能拿高薪,所以兩年內回來其實是白忙一場。」晉麗明說。

在中國,薪資的爆發性成長發生在有兩、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黃至堯觀察,在台灣,工作二十年後的薪水能比初入職場時薪資高出四、五倍已經算很好;但在中國,工作二十年後薪資高十倍算普通,三十倍也常看到,這三十倍高薪,中國人就是靠不斷跳槽累積。「在中國,待兩年不離職是不正常的,會讓大家覺得你沒能力。」中國有句玩笑話說,「不用問人家是不是正在找工作,因為中國人隨時都在找工作。」陳嘉傑說,今年初中國的職缺數比去年增加兩倍,但是競爭更激烈,平均一個工作有十六個人搶,而在一線城市的競爭數居然高達三十人。「因為大家隨時隨地都想換工作。」他說。

殘酷現實四:

去中國工作沒退路 回台等於白忙一場如果兩年內不適應想回台灣怎麼辦?晉麗明說出一個殘酷的事實:「中國回台灣的職涯是中斷的。」一○四人力銀行曾經調查有外派台籍幹部的企業,高達七成以上並沒有規畫台幹回來的工作管道。

很多人以為中國經驗對回台找工作有幫助,事實上,中國經驗很難應用在台灣市場上。晉麗明舉例說,兩岸通路經銷商類型完全不同,在中國打通路經營經銷商的專業,很難移植到台灣來。

「三十歲以下的人,想去中國磨兩年經驗可以,畢竟回台年紀還輕,公司會看重你的獨立、耐挫力,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去澳洲打工一樣。」但三十歲以上的人應該要想清楚,回台退路並不寬廣。

目前在鼎新電腦人資處擔任總經理的林娟說,三月上旬,她到清華大學演講,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是:「畢業後,要如何才能去中國工作?」她感受,幾年前去中國工作,父母態度多半是:「小孩為何要去受苦?」現在父母的態度則是:「有沒有機會去中國?」兩岸此消彼長的發展形勢已很明顯。

到中國工作畢竟是很大的挑戰,除抱定背水一戰的決心外,妥善安排規畫可以降低陣亡率。綜合人資專家的意見,他們認為年輕人想去中國工作,可以這麼規畫:一,先到中國有工廠的台資企業,尋求被外派的機會。

像頂新康師傅、旺旺這種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企業更是較佳的選擇。一般台籍製造工廠都位在工業區內,工作環境很封閉,台幹二十四小時不關機,想要結交在地人脈,或進修學習都很困難,很難創造新的職場價值;如果是內需型企業,還可能接觸當地市場,有機會見識中國真正成長主流。

二,累積當地人脈,創造源源不絕的職場價值。

很多到中國工作的人,只抱定待在台企或外企工作,但其實會失去很多發展機會。畢竟,台企與外企受總公司策略影響,裁員或關廠都是存在的風險。創造自己在當地就業市場的價值,增加發展籌碼,其中結交當地人脈,是最重要的資產。

在工作平台上爭取接觸當地市場機會,或下班後進修、結識朋友,都是很好的策略。

三,把自己當在地人,積極融入當地文化。

結交人脈就得用對方的語言溝通。台灣用Skype,中國用QQ;台灣用Facebook,中國要新浪微博,這是最基本的工具。「把自己當在地人,看他們的報紙,看他們的電視,才有溝通的基礎。」林娟建議。

從中國改革開放後,台灣人到中國一批接著一批,物換星移,臉孔不同了,從闖天下的企業家;接著是被派駐高階管理人才、白領台幹;現在則是年輕清新的新生代。少了台籍企業的保護、少了公司給的管理位階,這些新生代必須抱著沒有退路的勇氣,和當地人平起平坐,同台競爭。

時代的巨輪不斷向前轉,面對全球化時代競爭,台灣新生代,加油!

越年輕 越想到中國工作各世代前往中國就業意願調查

2011年

(%) 2012年

(%)

20~29歲 32 40 30~39歲 35 38 40~49歲 33 26 資料來源:《聯合報》調查中心,2012年9月

2013年中國職場趨勢

趨勢1.職缺數倍增 但競爭更激烈2011 2012 2013 職缺數 20萬 25萬 50萬競爭指數 9.6 10.3 16 註:競爭指數為平均一個職缺有多少人求職趨勢2.一線城市競爭指數是二線城市的兩倍

一線城市 30.48

二線城市 15.8

三線城市 8.11

四線城市 2.38

註:一線城市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趨勢3.近年薪資增長放緩2009-2012年平均薪資對比

2009 4446

2010 5974

2011 6077

2012 6439

平均月薪資(人民幣)

中國月薪最高的前10個城市 單位:人民幣

上海 7112

深圳 6787

北京 5453

廣州 4917

杭州 4595

南京 4460

大連 4364

蘇州 4009

成都 3916

廈門 3819

資料來源:中國知名人力網站智聯招聘春季職場才情報告

台灣人西進就業大調查

他們去中國工作 為什麼回台灣? 單位:%前2年陣亡率最高,最大困擾為生活不適應Q在中國工作幾年?

5年以上,未滿10年 2.0

10年以上 0.7

2年以上,未滿5年 24.6

未滿2年 72.7

Q在中國工作最大的困擾是?

生活不適應 42.8

不習慣中國人做事方式 37.3 感覺台灣人被歧視 3.3 中國市場競爭太激烈,步調太快 5.3

沒有困擾 11.3

逾6成要加薪5成以上才願再西進Q若工作內容相同,中國須提供多高的薪資,才會再想去工作?

薪資差不多,我就想去工作 2.0

比台灣多2成 10.7

比台灣多2~5成 21.3 比台灣多5成~1倍 28.0 比台灣多一倍以上 34.7 再高也不會想過去 3.3 僅36%覺得中國經驗有助職涯發展Q中國經驗對你的職涯發展是?

有賺到幾年錢,但專業被學去後就沒有工作機會 40.0 路越走越寬,就業機會越來越多 36.0 中國工作沒有任何加分 24.0 還在中國的工作者 最大的困擾是? 單位:%工作2年後,最大困擾是中國人做事方式Q在中國工作幾年?

10年以上 2.7

未滿2年 34.7

2年以上,未滿5年 51.3 5年以上,未滿10年 11.3 Q在中國工作最大的困擾是?

不習慣中國人做事方式 48.0

生活不適應 21.3

中國市場競爭太激烈 16.0 感覺台灣人被歧視 8.7

沒有困擾 6.0

25%願意拿低薪回台灣工作Q未來台灣的工作薪資須高出多少,才願意回台灣?

薪資要高2成才會回台灣 13.3 已經想回台灣,只要有工作機會,薪資少一點也無所謂 24.7 薪資要和中國一樣才會想回台灣 42.0 薪資高5成~1倍才會回台灣 11.3 薪資高2~5成才會回台灣 8.7

5成有職涯發展危機感

Q對於未來的職涯發展,你的看法是?

趁機趕快賺錢,萬一價值被利用完,恐怕就沒這麼多機會 49.3 中國經驗一定會增加我未來就業機會 44.7

沒有特別看法 6.0

調查說明:《今周刊》委託104人力銀行調查中心,共回收300份有效問卷,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5.66%。

調查時間:2013年3月26日到4月2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51

大話科技:大數據!你能在色情行業裡做什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785.html

9月底,又有一檔美劇要播出了,描寫人類性解放的《性愛大師》。我掐指一算夜觀天象,就知道這美劇在我國一定可以火起來,我甚至都能猜到這美劇最多的一條評論是什麼內容,一定是「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讓我看這個?」

其實只有我們這種經過正統的愛國主義初中政治教育和生理衛生自習課的屌絲群體,才會對「性」這個字眼如此敏感,以致於當年,同宿舍兄弟直接讓我幫他借圖書館中所有帶「性」字的書籍,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嗯,最後我給他帶回來一本《無線電性能大全》。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嚷著創新,但是更多的是嘴上的忽悠功夫,隨便抓個人,都能聊幾句大數據云計算。但是作為盈利模式非常傳統的色情業,其實最近幾年有不少從數據挖掘中的創新掩藏在那活色生香的畫面之下,色情業有不少理念值得國內的IT精英們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來,讓我們看看師父們拍的小電影吧。

一.色情行業的數據挖掘

首先請允許我向一位真正的色情數據專家致敬,Jon Millward。其實說色情專家過於片面,他還做過分析500個死囚行刑前的最後一句話等分析,每一個都引人注目。但是在我看來,他用6個月的時間,潛心分析超過10000名的色情豔星及她們的12萬部作品,從而拿出了一份專業的數據報告,至少這份報告裡能扭轉很多人的固定思維,告訴他們,世界並非想像的那個樣子。佩服他的另外一個理由是,他能連續半年,每天都研究色情片卻沒有精盡人亡,好一個牛字了得。(提醒:作者為專業人士,請看官不要嘗試連續半年不停的看A片,由此帶來的生命危險概不負責)

他從世界上最大的成人數據庫IAFD.COM裡取10000名豔星的資料和她們的作品列表,然後從各種維度進行分析。真實數據分析之後的結果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並且影響到了部分色情拍攝公司的選角標準。只選出幾條,管中窺豹。

在很多人的潛在意識中,歐美的色情明星應該是金發碧眼豐乳肥臀的模樣,魔鬼身材皮膚白皙,狂野中帶著性感,風情中帶著誘惑。

  

但是實際上,10000名女豔星中,頭髮以棕色的最多,佔到了39.1%,其次才是金色32.7%,22.5%是黑色,5.3%是紅色。(處女座的劣根性在此時暴露無疑,我加了一下,發現還有0.4%沒有在統計顯示,難道是白發魔女?)。更變態的是,作者發現哪怕是32.7%的金發,裡面還有60%左右是後來染的……

而在罩杯問題上,雖然歐美豔星一向以高頭大馬著稱,但是排在第一位的罩杯是B,最常見的尺寸是34B。緊隨其後的是C,其次是D,然後才是DD(歐美標準,大約相當於F杯)。對不起,我實在沒有找到A罩杯的數據。

在年齡結構上,平均的入行年齡為22歲。但是職業生涯長短卻顯示了這是一個「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的競爭激烈的行業。在70年代,豔星的平均職業生涯男性為12年,女性為9年。而到了現在,男性平均僅4年,女性3年。所以在AVN獎(成人界的奧斯卡獎)中,能蟬聯的豔星基本沒有。

這同樣是一個需要腳踏實地勤奮工作的行業,因為演員賣力與否、演技高下,是很容易被雪亮眼睛的群眾發現的。所以最勤勞的男豔星湯姆拜倫一共拍了2549部色情片,睡了1127位女星。這很容易讓我想起了《大獨裁者》裡的經典鏡頭,他臥室的牆上,貼滿了和睡過明星的合影,裡面有梅根福克斯等一票女明星,最後連施瓦辛格都沒放過。

而最勤勞的女豔星則非尼娜-哈特林莫屬,只是由於男女有別,她只睡過199個男豔星,但是從1984年開始,她一共拍了938部作品,這也注定是一個傳奇啊!

前八卦色情專欄作家盧克·福特曾經在批評色情電影行業的時候,煽情的說:「大部分女孩成為豔星拍一個片子就會退出,因為這經歷會讓她感到可怕、尷尬、羞辱,她們會永遠記著這種痛苦,她們不會再有勇氣再拍一部。」這句話在谷歌中能搜到無數次引用,我甚至都能想像得到悲天憫人的《知音》如果看到這句話,一定會大筆一揮《誤入歧途的弱女子啊,遭人蹂躪走上豔星不歸路》。

但是真正從數據分析來看,只有10%到30%的女性會只拍一部作品就銷聲匿跡(並且你無法知道是她不願意拍了,還是沒人找她拍)。而53%的女性都拍了三部或者以上。也許退出僅僅是因為不喜歡,而絕不是所想的那樣屈辱和痛苦。

而在對作品的標題進行分析時,發現排名第一的關鍵詞是「TEEN「(青少年),有近2000部作品標題中包含這個詞。而排名第二的是」MILF「(熟女),排名第三的是」Wife「。無聊的喬恩又去抽查了100部包含熟女的電影,發現其中女主角平均年齡為33歲,7%的女星超過40歲,超過50歲的超過4%。一瞬間,我腦補的畫面卻是廉頗大人手持大刀,大喝一聲」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數據是死的,重要的是數據分析後的結果如何去使用。例如喬恩也從廣大的豔星群體中提取了一張豔星最受歡迎的大眾臉,再加上其他的特徵,以後星探們工作就會輕鬆很多,只用拿一張照片,蹲在街頭,看到一個棕髮B杯白人美女,就沖上去問:「你的肚臍到大腿之間是否紋有一隻蠍子?要有的話,你就完全符合超級豔星的標準,來,跟我們去拍電影吧。先給300人民幣現金試鏡費吧。沒現金沒事,這旁邊有ATM機」。

  

我甚至還去一個專門由成人數據庫延伸出來做豔星面部識別的網站,看一下有沒有人像芙蓉姐姐(不過看起來生成的都比原版的要漂亮)。網站建立於12年初,如果當初百度同學能多上點兒類似創新型色情網站,那麼PK大咖的應用去年年初就能火了。

二.由數據分析引發的創新之舉

如今,互聯網行業峰會如此之多如同過江之鯽,隨便找個會場坐下,估計不出一分鐘,就能聽到創新、大數據、云計算等幾個名詞。

而在世界範圍上,很少有色情網站界的人士參加這種行業峰會,去暢談大數據。原因也許是因為他們離錢太近,他們更關注每次從數據引發的創新能否帶來收益上的變化,而不是去當專家空談。我一直有個狹隘的不成熟的偏見,凡是在舞台上竄下跳,天天發軟文刷存在感的企業,往往是危機來臨的前兆。

1.數據幫助色情帝國轉型

由於傳統色情電影業務的下滑,加上盜版和互聯網上免費資源的侵蝕,很多成人公司開始拓展新的業務。其中轉型典型莫過於Hustler,最初的初衷是他們曾經發行過一部成人影片,工作人員在TW上無意發現很多人居然在問男主角的衣服是什麼牌子的,在哪裡可以買到。後來他們就引進了服裝生產線,開始生產Hustler品牌的個性時尚服飾。原本他們擔心自己成人製造商的口碑會影響銷路,但是數據監控發現他們位於好萊塢和紐約的實體店,60%的顧客是女性,其中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們之前是干什麼的,並且有不少好萊塢明星會主動穿著他們的衣服亮相。

這真是個好的產業延伸與拓展,一張DVD,脫衣服之前是Hustler的襯衫和短裙廣告,脫衣服之後是Hustler的色情影片。

2.數據帶來的性崗位就業

如同上文所說,整個色情影片行業已經走下坡路,但是老兵死去,總有新兵入伍。現在很多立志於從事這一行業的姑娘,更多的會選擇當裸聊女郎。就像你經常收到的QQ請求一般「一台電腦,一個攝像頭,足不出戶輕鬆創業!」

例如2012年AVN獎的獲得者Lily Carter就是兩年前在谷歌上搜索「如何成為一名色情明星」,從而開始走上了裸聊女郎的道路,接著由於表現突出,業績良好,就投身到了傳統的錄像影片界,一炮而紅,在2012年獲得了17項提名。她真幸運,要是在國內,肯定正在賣安利。

而專門立志於為全世界的性工作者找到滿意工作的網站SEXYJOBS.COM上,寫稿當天的提供裸聊女郎工作機會是61個,而招傳統群眾演員(指那些九流小影片裡的角色)的機會也不過208個。這個網站的市場總監表示在每年春季,在每天全部的2500個招聘中,裸聊女郎能佔到半數。

 

BTW,請那些喜歡語音激情聊天的同學最好能改變一下喜好,因為我看到了一份應聘語聊女郎的簡歷,不忍直視。

全球共有5%的用戶會訪問在線裸聊網站。裸聊網站Livejasmine.com並不算一流,但是在他們平台上的頂級裸聊女郎,一個月能掙到34000美元的提成,並且一個星期也有雙休。而在他們網站上,數據的應用更多的是體現在推薦系統上,他們彈出的小廣告一般會有3-6候選人,只要你去過一次,就能根據你的喜好、口味風格給你推薦不同類型不同價位的裸聊女郎。

正因為這種數據的應用,讓很多裸聊女郎能憑藉自己的本事掙錢,多勞多得,有創意就能脫穎而出,如何能讓用戶心甘情願的不停掏錢,這是一門更高深的學問,等待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分享。想成為頂級裸聊女郎,只會脫衣服,說兩句「官人我要」,肯定無法在這弱肉強食的叢林中生存下去。

3.數據帶來的產品與技術創新

在2012年,那本奇葩的小說《50 Shades of Grey》的流行,給很多歐美女性帶來了強烈的性解放衝動,據稱小說裡出現的情趣玩具隨著小說的發行而熱銷。我想應該如同當年那本《上海寶貝》給我帶來的文字衝擊。

所以,很多成人影片公司都檢測到了自己的客戶中,女性用戶的比重正在逐漸提升,看A片不僅僅只是男人的事情。但是只有New Sensations公司真正的利用上了數據,在新拍的影片中,更看重文藝性,而不是走獵奇和獸性的路子。他們說想拍出能讓女性主動邀請男人看的A片。

諸君可以想想看,女同學打電話說她有一道物理題不會做,想在夏日的午後邀請你到她家裡幫她補習。你義正詞嚴的說「你只要算上A車的加速度就可以了。」她又在電話那頭撒嬌說還有一道化學題不會做。你只得嘆了口氣,放下手中的漫畫書,騎車去了她家。

一進家門,你就驚訝的發現她居然只穿著一件背心,下面露出修長的大腿,你流著口水,一臉色相的問:「這是湖人隊奪冠時的紀念球衣嗎?」她笑而不語,端過來一杯水,杯底還有沒有融化的小藥片,她說是維生素C。你端坐在沙發上,她突然拉上了窗簾,整個屋子都黑了下來,然後她對你粲然一笑,打開了電視。畫面沒有聲音,只有一個藍屏滾動著一些英語,「FBI WARNING」。然後居然出現了一男一女正在做那個苟且的事情。

你的臉一下子紅了,女同學突然把你抱到懷裡。你氣憤的推開她,站起來大聲說:「你幹什麼?化學題呢?」

別以為這只是想像和意淫,現在很多色情網站的技術提供商和成人電影製作工作室PinkVisual就是因為創始人維瓦斯在和老公一起看色情片時,感動的淚流滿面,從而決定投身色情技術圈。

Pink Visual就是用數據來指導影片的拍攝和色情網站的優化,例如用戶的推薦/篩選的機制/不同的數據呈現,並且分析用戶的流失環節以及優化方案。

他們會對用戶的來源進行分析,然後調整帶寬分佈。他們發現通過WIFI訪問的用戶一般會比web用戶要求更高的視頻質量,從而更好的調整帶寬負載。而如果是iPad用戶,他們就會推送更加高清的視頻,因為設備的屏幕更大。

同樣,他們也發現,有些地區雖然帶來的流量超高,但是由於可支配收入和信用卡有時不是真實存在的,遊客佔據了大量的帶寬,卻帶不來收入。在某些情況下,就會封鎖某些國家以節省帶寬。不過看完了多篇報導,我並不知道他說的到底是哪個國家,真不要臉,看A片還想不掏錢。

而CAM4.COM則會在白天的時候,根據用戶量的情況,在低谷的時候推出大型多人表演來提升流量,進行數據監控。

4.數據帶來的線下產品創新

數據不但能指導線上運營,同時也能指導線下實物產品的研發與改進。例如做高端性玩具的LELO品牌,他們在做用戶調查的時候,發現購買自己性玩具和情趣內衣的用戶中,有46%的用戶有過SM的經歷,而其中具體項目排名中第二是滴蠟。所以他們就推出了30美元的滴蠟按摩油。可以作為蠟燭燃燒,滴到身上後,就成了按摩油。

產品一經推出,銷路很好。隨後LELO又推出了10美元的普通按摩油,數據顯示,很多買了滴蠟按摩油的用戶都會順手再買一個普通裝的。

三.創新之源

最近在各個文章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話是在任何一個行業潛心研究10000小時,都會成為專家。而創新也不僅僅是靈光一閃,點子拿來。在這個不缺創意缺實現的年代,想到什麼不重要,做出什麼才重要。

特別是在研究數據方面,歐美豔星流和日本女優流就有顯著的區別,歐美更多的是把色情行業當做商業來運作,更多的數據分析,更強的技術創新。而日本更多的是AV行業當做娛樂產業來運作,體現在更多的蘿莉幼齒,更多的清純人妻上。

例如哪怕僅僅把從1980年到現在的AV影片中,學生裝的樣式總結起來,我們就能清晰的看出服裝審美的變遷。當然,這對中國的校服現狀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ManWin,色情行業的帝國企業,全球排名第一的成人站就是他們控股,每個月能拿到大約16億瀏覽者的數據資料,當問到他們如何處理這些數據時,他們的COO表示「很簡單,去發現用戶喜歡什麼,然後我們去滿足他們。」

很多時候,數據就是這麼簡單,清清楚楚的放在那裡,任你蹂躪,但是如何用得漂亮,那就需要對數據對用戶的潛心研究。

最後,我清楚的知道這篇文字出來後,會對自己的名聲有怎樣的影響,但是請讓我強調一句「你們可以鄙視我的節操,但是請不要侮辱我的人格」,更不要留郵箱給我(給我發照片者除外)。

其實這篇文字,主要是從一個行業的角度深度的剖析了如何使用數據來創新,希望每一個看到這裡的朋友能先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工作,想想有沒有改進的餘地。而不是……去複製文章裡的網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22

擁抱科技 小鎮姑娘帶領BURBERRY締造三倍股價 艾倫慈能在蘋果重演「冷門」傳奇?


2013-10-28  TWM  
 

 

一位美國小鎮出身的女孩,沒有顯赫學歷,隻身到紐約闖天下,成為美國時尚品牌的副總裁,更讓英國百年品牌回春,現在,她被蘋果挖角挑戰年營業額五兆元的銷售業務,這位非主流派的女戰將,將如何再攀人生高峰?

一位美國印第安納州小鎮出身的女生,父親是小公司的老闆,母親是鎮上的兼職模特兒,大學畢業後買了一張單程車票,隻身到紐約闖天下,從小品牌助理做起,一路攀升成為美國時尚品牌的高階主管。

二○○六年,四十六歲的她再度隻身飛往倫敦,扭轉了曾經輝煌、卻老態龍鍾的英國時尚品牌BURBERRY,為百年老店注入科技與新潮的回春妙藥,讓股東的財富暴增了三倍,自己也以將近八億元新台幣的年薪,榮登「全英國最高薪水執行長」的寶座。

今年五十三歲的艾倫慈(Angela Ahrendts),正是這齣現代灰姑娘故事的女主角。然而,年薪八億元時尚新貴的成績只是「首部曲」;十月十五日,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宣布挖角艾倫慈,請她擔任蘋果「零售與線上通路資深副總裁」,肩負起年營業額新台幣五兆元的銷售重任!

庫克挖角 時尚人轉戰矽谷在全球的商業舞台上,女性企業領袖的地位與日俱增。在《財星雜誌》每年公布的「全球最具影響力商業女性」榜單上,擔任全球五百大執行長的女性人數年年增加,艾倫慈當然是這群執行長的領頭羊之一,但是她的成功,與絕大多數女性執行長又有顯著的不同。

在加入蘋果之前,艾倫慈三十年的工作生涯,都帶有「邊緣人」(an outsider)的另類色彩,只是她都能將邊緣人的劣勢,扭轉成工作上的助力,甚至超越主流核心族群。

BURBERRY(博柏利)創立於一八五六年,十九世紀時因為發明了耐穿、防水又透氣的布料,取代了厚重的橡膠雨衣而大受英國消費者歡迎;二十世紀初,英國的探險家穿著BURBERRY外套穿越南極大陸;一次世界大戰,英軍以BURBERRY風衣為軍裝,使得BURBERRY風衣成為英國、甚至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秋冬大衣。

在二十世紀的絕大多數時間裡,BURBERRY都是世界著名的高檔品牌,由黃駝色作底,灰、白、紅線條組成的方格,成為全世界消費者鑑識度最高的企業標記之一。然而,進入科技狂潮吹襲的九○年代,英國老紳士的企業品牌遭到科技新貴的拋棄,BURBERRY的招牌快速蒙塵。

到了新世紀的交口,BURBERRY為求生存任意授權,不只在中國、印度遭到大量低價品的仿冒,連英國老家都被品味低俗的不良少年族群CHAV攻占,BURBERRY方格被CHAV一族拿來放在棒球帽、低級車輛改造,甚至馬桶蓋上,淪為不良少年的象徵。

一張單程票 勇闖紐約

印第安納州小鎮出身的艾倫慈,原本和BURBERRY搭不上邊,她只是數以千萬計在美國小鎮長大、懷抱時尚夢想的少女之一,紐約的第五大道,是她們夢想的極點。

艾倫慈生長的小鎮人口只有兩千人,她念當地高中,大學念的也只是當地的波爾州立大學,沒有常春藤名校的光環;在大學畢業之前,紐約、舊金山、好萊塢只是她偶爾旅行拜訪的景點,陌生且無親無故的企業叢林。

但與大多數鄉下女生不同的是,她不只懷抱夢想,更勇敢向前衝。大學畢業那一天,艾倫慈買了一張單程車票,隻身從印第安納鄉下一路來到紐約,一開始做服飾業的助理,而後進入內衣大廠華爾納(WARNACO,擁有Calvin Klein等品牌)擔任採購;二十九歲時,加入服飾品牌Donna Karan的國際業務部門;到了三十八歲時,她已經是美國知名服飾品牌麗姿克萊朋(LIZ Claiborne)的副總裁了。

LIZ是美國七○年代經濟發展的代表作,創立第一年營業額兩百萬美元,兩年後成長十倍達二千三百萬美元;五年後股票上市;公司慶祝十周年生日的一九八六年,LIZ已經晉身為美國前五百大企業,年營業額十二億美元,短短十年之間,業績成長六百倍。

九六年,LIZ因創辦人離職而面臨空前危機,董事會找來新的執行長力挽狂瀾,三十八歲的艾倫慈跟著報到擔任救火隊員,主導公司所有二十多個服飾品牌的出路,有的轉售,有的整理,有的國際擴張,成功維持LIZ品牌與上市公司的業績,直到二○○六年離開。

艾倫慈在LIZ的成績被BURBERRY董事會相中,決定跨海聘請她出任執行長。當然,艾倫慈的任命在當時充滿了爭議,因為她是如假包換的美國經理人,熱忱、日夜工作、有專業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問題是,怎麼看都很難與巴黎、米蘭這些時尚之都的大師相提並論,對於時尚圈來說,她就是個外來的邊緣人。

美式作風 讓英國老牌回春艾倫慈知道如何穿出時尚,也不排斥五大酒莊的紅酒,只是,頂級時尚圈充滿了優雅的法語,必須用極端的故事來打造個人與品牌風格,人人都是離婚、同性戀,或是堅持同居的不婚族,艾倫慈簡直就是來自十九世紀農村的舊人類。她從未刻意模仿巴黎的時尚大師,也不介意他人鄙夷、看笑話的捉弄,她只是將全副心力都放在「扭轉」的工作上。

艾倫慈說,關鍵就在收回授權代理,例如被CHAV青少年拿去亂用的授權品項,她一上任就立刻回收減量;還有造成大量仿冒的海外代理,也痛下決心逐步回收。這個堅持獲得股東支持,每回收一個重大市場的代理權,公司的股價就有一波漲幅。

艾倫慈與創意總監貝里(Christopher Bailey)的合作,更是公司回春的重要關鍵。貝里比艾倫慈小十歲,同樣是英國鄉下約克夏長大的「邊緣人」,差別在於貝里的作風前衛。在兩人的合作下,BURBERRY即使最傳統的風衣系列,也大膽使用新的材質、色彩、合身窄版,成功在一百多年的傳統上,轉換成尖端流行的時尚創作。

艾倫慈讓公司營運翻紅的另一個關鍵,則是她義無反顧地擁抱尖端科技的決心。

BURBERRY發表當季服飾的伸展台上,永遠搭配了最尖端的多媒體科技;此外,從倫敦攝政王街的旗艦店,到中國烏魯木齊的新疆旗艦店,最新的聲光影音、觸控體驗,讓逛BURBERRY成為視覺科技的體驗之旅,艾倫慈用最尖端的科技,將這個老牌公司轉化成為無可挑戰的科技時尚殿堂。

擁抱科技 線上銷售業績旺艾倫慈不只堅持所有店面都要最頂尖的科技,公司內部管理也徹底科技化,Twitter、Facebook(臉書)是公司行銷活動的核心工具,她領先所有奢侈品牌發展線上銷售。

早在一○年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艾倫慈就公開推崇蘋果公司說:「蘋果是我的典範,這家公司有令人驚豔的設計能力,創造了全新的生活形態(lifestyle),我希望我們公司能向蘋果看齊。」艾倫慈藉由熱烈擁抱新科技讓BURBERRY徹頭徹尾轉變,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降到三十歲,臉書的粉絲數超過一千六百萬人,是所有時尚品牌公司的冠軍,線上銷售的比重也領先所有時尚品牌,今年春夏新品促銷影片,不到兩天就吸引了超過一百萬次的YouTube點閱數,最終連客戶的平均年齡都大幅下降,BURBERRY一五七年的傳統獲得保留,成功在新科技的沃土上長出了新的營收與利益。

轉戰到蘋果,對於艾倫慈是個全新的挑戰,BURBERRY在多年高速成長之後,營收才剛剛要突破新台幣一千億元,而蘋果已經是年營業額新台幣五兆元的超大型企業,艾倫慈擅長的授權、品牌、通路管理等,能夠帶給蘋果多大的助益,誰也說不出來。

對艾倫慈來說,正如同三十年前從印地安納州買的那張單程車票、也像七年前隻身從紐約到倫敦,這次她來到加州庫柏提諾的蘋果總部,同僚變成一整群科技怪傑,又是一次全新的開始。

不過我們知道,艾倫慈一點也不怕,她一樣喝著最喜愛的可口可樂,戴著方框眼鏡,沒日沒夜地工作,以「邊緣人」的姿態,大爆冷門、一步步向中央進攻。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安琪拉.艾倫慈

出生:1960年

現職:BURBERRY執行長、2014年任蘋果零售與線上通路資深副總裁經歷:Liz Claiborne副總裁學歷:美國波爾州立大學藝術學系

撰文‧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60

《破解主力》一位退役操盤手的告白 洞悉主力賺錢劇本 更能在台股趨吉避凶

2013-12-02  TWM
 
 

 

從小散戶、中實戶到專業操盤人歷練,縱橫股海四十二年的李宗男,不但練就一身技術分析的好本領,更熟稔主力操盤的形態。

散戶只要洞悉主力的「賺錢劇本」,不但可以大幅降低被套牢的風險,甚至跟著賺一波。

口述‧李宗男 整理‧林心怡台股雖然早已走過「四大天王」(雷伯龍、沈慶京、邱明宏、游淮銀)的「傳統主力」時期,進入外資、投信、自營商三大法人機構的「合法主力」年代,但波動的股價看板上,依然隨處可見主力的痕跡;他們可能是對公司股價有企圖心的大股東、外圍財主,或是有實力的大戶,這些操控盤面股價走勢的主力,可以帶你上天堂,更常常請你住套房。散戶投資人如何洞悉主力動向,趨吉避凶,以下是退役主力操盤手李宗男獨家親身分享的密技。

破解一:挑小型股

從明星產業下手 目標價設定整數關卡如何觀察一檔股票是否有主力介入,其實從技術面、籌碼面及成交量變化,就能洞悉主力操作手法與心態。主力在控盤前都會做好三項準備:一、挑股票,二、算籌碼,三、獲得公司派或外圍籌碼支持;然後再以「養、套、殺」等操作手法大賺一票。

主力青睞的股票大多為「小型股」,一旦搭上當紅明星產業,或出現業績亮麗、轉虧為盈的炒作題材,要拉抬股價也相對容易。此外,股本最好是低於二十億元,甚至十億元以下的公司。在籌碼方面,董監持股比率越高者,代表流通在外的股票不多,只要主力算好籌碼願意拉抬,或者獲得「公司派」支持,談好合作條件,免得被惡意倒貨或吃貨,自然很容易影響股價。

做好控盤前的準備工作後,主力就著手編排「賺錢劇本」,進入「建立持股」、「拉抬」、「洗盤」、「出貨」四階段循環,也就是俗稱「養、套、殺」的操盤手法。有的會經歷「兩個循環」,也就是吃貨、拉抬(帶量急拉)、震盪洗盤,再拉抬、再次震盪洗盤(盤頭)、再出貨。

一般來說,有主力介入的股票,目標價大多會設在「整數關卡」,短線主力可能逢尾數是五元、十元就獲利出場。有企圖心的主力目標價至少是「倍數」起跳,如知名主力介入股基因(胖達人幕後控股公司),從去年低檔大漲至今年高點,短短七個月,漲幅高達三.六倍;又如股性投機的合機,也曾受主力拉抬,自二○○三年十月底起漲,約七個月,股價就大漲二.八倍,都是經典案例。

破解二:拉抬作價

用艾略特波浪理論 操作倍數目標價在拉抬的過程中,有倍數目標價企圖的主力,還經常會以「艾略特波浪理論」來操作。

以○三年曾經有大咖主力炒作的股票合機為例,就是公司派與主力聯手作多的典型案例,由於合機董監持股向來高達三五%,股本僅二十四.○九億元,流通在外的籌碼並不算多,主力只要賦予「轉機」、「業績亮麗」等題材,是一檔不難炒作的標的。

當時合機接到台電「六輸工程」訂單,大股東打算賣二萬張股票獲利,當年股價十五元,每天成交量才幾百張,如果一次賣出,不但賣不完,還會重挫股價,無利可圖,因此公司派找來主力一起拉抬股價,才三個多月就大漲二.八倍。

從合機○三年十月二十九日至○四年五月十八日的日線圖來看(見圖例一),近似「艾略特波浪理論」走勢,其中,股價從十五元漲到最高四十二元附近,是第一波至第五波的上漲波,而a、b、c波的下跌波,則是從高點大跌至五月十八日的最低價十八元。然而,在股價炒作的過程中,事實上從K線、成交量變化就可以看出主力低檔吃貨,高檔出貨的跡象。

破解三:震盪洗盤吃貨

甩掉搭便車散戶 股價不破十日線至於要如何觀察一檔股票有主力介入?首先,看看有什麼類股最強,再從最強的族群找出強勢股,或三大法人新買進的股票,待股價整理一段時間後,有明顯帶量突破盤局,並出現K線「連三紅」的「紅三兵」時,可初步研判該檔股票有主力追捧,此時宜觀察股價位處的相對低檔還是高檔,再投資布局。

若是出現在股價底部翻揚區的「紅三兵」,代表該檔股票開始蠢蠢欲動,尤其三根都是收漲停板或接近漲停板的話,代表主力作多心態強烈,有機會是匹「大黑馬」。即使不是接近漲停板的紅三兵,只要每根紅K線收盤價一天比一天高,仍代表股價相對強勢,若搭配MACD由負轉正,KD值交叉向上,逢拉回都是介入的買點。

例如今年八月十二日,我以股價一七○元陸續布局的生技股智擎(見圖例二),就是典型的代表;相反地,若是在漲一段時間後出現的紅三兵,尤其出現「量大不漲」,就要提防主力拉高出貨了。

當然,主力股在股價大漲一段時間後,就會開始進入「洗盤」的階段。「洗盤」的手法通常有二種:一是「震盪洗盤」,主力高出低進,上下狹幅震盪,目的是要甩掉那些搭便車的投資客,以達吃貨的目的,通常即使出現巨量長黑,股價也少跌破十日線;二是「向上震盪洗盤」,但這種手法比較少見,因為主力成本會較高。總之,一旦洗盤籌碼收足後,主力就會拉高出貨。

然而最高明的主力出貨法,是在股價高檔架構平台的「震盪出貨法」,這種方式與洗盤手法類似,散戶投資人常會誤認主力在洗盤而逢低承接,結果慘遭套牢。在K線上會反覆出現紅黑棒,甚至有製造上攻的假象,但股價不會突破前高,因此當「高檔爆量收黑」或出現陰線的「十字線」、「留長上影線」的變盤徵兆,都是主力出貨的跡象。

破解四:高檔出貨

買單虛掛誘多 常以價跌量縮收場此外,其他研判主力「高檔出貨」的跡象,還有虛掛買單、股價利多不漲反跌、股價該漲不漲並與大盤背道而馳、量價背離,以及股價漲停後次日開低盤等五招。

其中「虛掛買單」就是從「前五檔買賣價揭露」中做觀察,例如當投資人發現掛單準備買進的張數每一檔都高達一、二千張,掛單準備賣出的張數卻不過五百張,看似買方氣焰旺,但幾分鐘後買單急縮,最後股價下跌作收,代表主力在作價時,採用「虛掛買單」方式「誘多」;也就是說,主力在心態上並非真心想要拉抬股價,而是一種拉高出貨或洗盤的姿態,最後也是「價跌量縮」收場。

以我之前波段操作的F-康聯(見圖例三)為例,今年九月十三日突然爆出四千七百多張的成交量,對照原本日均量頂多四百多張來看,當天的「爆量收紅」,頗有主力介入的味道;接下來連續出現「紅三兵」、成交量持續放大,搭配股價越墊越高,加上先前股價已盤整打底大半年來看,主力作多的企圖心明顯可見。

F-康聯是股本僅七億元的醫療控股公司,具備當紅的生技題材,完全符合主力最愛股本小、有話題性的炒作條件。F-康聯在九月十日傳出第三季盈餘衝高、單季EPS上看一.五元利多後,股價持續「價漲量增」,在主力籌碼追捧下,果然於九月十三日出大量並從七十六.七元大漲至八十三元後開始整理,直到十月二十二日又出現大量、突破整理平台,我才在八十五.一元加碼。

六天後,當股價「高檔爆量收黑,留長上影線」時,我研判為主力出貨量,以股價九十八.三元賣出,六天就獲利一成五。對照後來的股價下殺,證明先行獲利了結,保持資金靈活性相對安全。雖然F-康聯操作經驗也可能是「洗盤量」,但仍寧可先出場,等趨勢明確再布局,畢竟自前波低點算起漲幅達四成五,已是相對高檔區。

挑選這類有主力追捧的股票時,最好還是挑選有業績基本面支撐的股票,否則一旦線形出現「敗象」,就要停損出場不宜戀棧,這才是投資持盈保泰的不二法門。

看穿主力速成班 看K線、觀籌碼、搭強勢股順風車

從艾略特波浪理論嗅走勢

當台股多頭時,前五波為上漲走勢,後三波(abc)為下跌走勢,,一共八個波段。在上漲行情中,第一、三、五是上升波,第二、四為回檔波,在下跌的過程中,a、c為下跌波,b波為反彈整理波。

低檔見紅三兵,有主力吃貨觀察強勢股或三大法人新買進股票,股價整理一段時間後,有明顯帶量突破盤局,並出現K線「連三紅」的「紅三兵」時,可初步研判有主力追捧,宜觀察股價位於相對低檔還是高檔,再投資布局。

主力出貨5跡象

1.虛掛買單。

2.利多不斷,股價不漲反跌。

3.該漲不漲,與大盤背道而馳。

4.量價背離。

5.股價漲停後,次日開低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46

曾航:為什麼中國互聯網公司能在海外取勝?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75
在PC互聯網時代,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國際化基本是失敗的。百度曾經高調進軍日本搜索市場,但以失敗告終。阿里巴巴曾經聯合雅虎日本試圖進軍日本,也以失敗告終。騰訊的QQ業務一直沒有大規模的國際化。

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取得了顯著成果

1) 在2014年3月份Google Play的全球下載榜當中,獵豹移動的Clean master和CM security分列一二位
2) UC已經是印度市場第一大手機瀏覽器
3) 微信在海外已經有1到2億用戶
4) 久邦數碼(3G門戶)是去年全世界排名前3的APP發行商,並依靠在海外的業績成功在美國上市
5) 名片全能王在美國、日本、韓國三個市場都是App Store商務類應用第一
6) 上海的海外廣告平台艾維邑動在海外有著一年數億人民幣的收入
7) 觸寶輸入法通過華為、中興等手機廠商在美國市場、歐洲、俄羅斯、印尼等國家取得了很高的市場佔有率
8) 觸控科技維護的Cocos2d-x遊戲引擎在日本、韓國、美國市場都是排名第一或者第二的移動遊戲引擎
9) IGG在2013年10月份超過Zygna,成為美國區Google Play收入排名前10的企業,並依靠在海外的收入成功在香港上市
10) 博雅有70%的收入來自海外,並成功在香港上市

中國主要依靠海外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公司至少已經產生了5家上市或者擬上市公司:久邦數碼、獵豹移動、IGG、、博雅、艾維邑動

我們認為中國企業在移動互聯網全球化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中國的工程師紅利,中國一個工程師的價格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在硅谷聘用一個初級工程師的年薪約為10萬美金,而中國在2萬多

所以在移動互聯網的一些細分領域上中國企業的優勢明顯

1) Android工具類應用。工具APP的技術門檻不高,但是需要經常產品迭代,且Android需要多平台、多機型適配,需要大量人力,因此中國公司優勢明顯。所以中國的clean master、Go桌面、觸寶輸入法等都在海外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2) 快速COPY類的產品,例如遊戲。IGG的崛起就是快速COPY Supercell的COC,當COC遲遲不推出Android版本的時候,IGG率先COPY了這個產品並在許多國家發行Android版本,把這部分用戶洗走

3) 適合同時開多條產品線的產品,例如手機遊戲。中國公司可以用人海戰術同時開很多條產品線,這樣提升成功的概率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正形成一個抱團走出去的有利局面

1) 在運營商設備這個環節,中國的華為、中興在世界上有著很高的市場佔有率,他們不僅銷售電信設備,還幫許多國家的電信運營商搭建商業化平台

2) 全世界有50%的智能手機在中國製造,華為、中興、聯想、酷派這些手機走出去的同時,許多中國APP隨著他們一起預裝走向世界。例如觸寶輸入法就和華為、中興一起有預裝合作,銷售到海外,雙方有很靈活的合作方式,例如觸寶低價接受在海外的預裝,這些手機廠商則在中國國內幫忙推廣觸寶的其它應用。UC在印度市場的崛起也是和在聯想等手機廠商中的預裝有很大關係。

3) 中國的微信、GO桌面、Clean master等平台級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在海外崛起用戶量,又可以幫助其它中國應用推廣,例如金山的系列工具類App在海外的推廣就借助了GO系列產品

4) 這些平台級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的流量,又幫助中國的內容型產品,例如手機遊戲發行到海外,例如秦美人、亂鬥堂、我叫MT、城堡爭霸等遊戲都在海外有不錯的表現。

(以上內容摘自觸控科技戰略分析總監曾航在長城會GMIC大會上的演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38

敗走麥城的優衣庫:為何能在中國卷土重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09841.html

優衣庫進入中國並非一帆風順,早在之前,就曾在中國市場敗走麥城。然而今天,優衣庫是如何實現逆襲的?除去供應鏈反應快速、商品價廉物美等核心因素之外,最直觀的原因可能還是要回歸第一線店鋪。

國際服裝品牌優衣庫(UNIQLO)的母公司,日本迅銷(FastRetailing)集團將“經營要順應顧客的需求,創造顧客的需求”作為自己23條經營理念的第一條來貫徹落實。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迅銷集團的銷售額達1.1430萬億日元,同比增長23.1%,並在該公司歷史上首次超過1萬億日元。

曾在中國市場敗走麥城的優衣庫如何逆襲?除去供應鏈反應快速、商品價廉物美等核心因素之外,最直觀的原因可能還是要回歸第一線店鋪——從進門時店員熱情的問候,到櫥窗內塑料模特的展示方式和貨架上衣物的折疊、掛放展示,再到店內潛移默化的燈光和音樂,每一項都讓人覺得恰到好處,以這種最直接的方式激發起消費者的購物熱情。

精確的背後,是優衣庫經年累月的大量測算和反複的實踐與改進。沒有什麽細節是理所應當的,只是你還不了解藏在優衣庫店里的秘密罷了。

陳列

1.櫥窗

優衣庫的櫥窗陳列一直為業界所津津樂道。在夏天快要來臨時,在優衣庫中國上海淮海路旗艦店,櫥窗結合當季主題,用沙灘、陽光等元素進行布置,選擇的色彩多鮮艷明亮,道具如傘、遮陽帽等一應俱全,排列方式也是錯落有致。

所謂“快時尚”,不僅意味著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快,還有一項重要含義是引領潮流、提前教育消費者,在季節來臨之前就在櫥窗空間里展示下季的衣著搭配。

當然,這個工作量不可小覷。優衣庫淮海路旗艦店的塑料模特超過600個,其中300余個是可以旋轉的,並且櫥窗展示需要常換常新,周期一般不會超過1個半月。

在優衣庫,負責店鋪內陳列的主要是視覺營銷部門,貨架陳列由負責賣場布局的部門來主導。

每個月,總部的視覺營銷部門會向店鋪內的視覺營銷團隊下發整體的搭配指示,後者會根據指令實施具體的搭配。

2.次序

仔細回想一下,是什麽吸引你走進了優衣庫的店鋪?又是什麽讓你在店里逛下去?

如果說主題櫥窗說明優衣庫的商品陳列首先從店外就已開始,那麽陳列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入口。

一般情況下,快時尚品牌都會選擇將入口處做得開闊、視野好,而在衣物的選擇上則會將一部分熱賣的當季商品放置在門口的位置,先將顧客吸引進場。

進入賣場後,隨著路線規劃和品類分區的不同,消費者也就開始不自覺地走入了品牌的“布局”中。

值得註意的是,幾大快時尚品牌的陳列標準各有差異,例如ZARA采取的是主題式分區陳列,將不同風格的衣服和飾品聚集在同一個區,避免互相之間的“混搭”產生不和諧;而C&A則是根據不同的生活方式進行場景式分區,把工作、休閑、運動等各式場景與商品結合,便於目標明確的消費者購物。

優衣庫的店面規劃則體現了以“效率”為中心的原則。其主要采取的分區方式是“長通道+小格子”,最大化地利用了賣場空間,倉儲式的陳列既在視覺上形成了豐富的形象,又可強化其“自助購衣”的品牌定位。

當下,優衣庫店內的商品已經涵蓋了夏秋兩季,因此從入口、電梯口到賣場深處的“長通道”上,消費者看到的商品次序就是由夏裝至秋裝,由T恤、襯衫等上衣至褲裝。

而在顏色和花紋的排列上,優衣庫的陳列宗旨是由淺到深、從冷色系到暖色系進行排列,順序可以具體到“紅橙米黃綠藍紫”,按光譜順序從通道入口向後排列。花紋方面則是由單色系、波點至條紋陳列,這也是最符合購物行為的花色選擇方式。

有一種特殊的商品並不遵循這一原則,那就是裙裝或其他頗具時尚感、需要重點推薦的衣服。淮海路店的一位樓層店長告訴《好公司》,優衣庫的原則之一是“把有魅力的商品放在賣場深處,吸引顧客走進來”。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在收銀臺位置的選擇上:現在你知道服裝品牌們為什麽把收銀臺放在店鋪深處了吧?

3.陳列方式

走進任何一家優衣庫的店鋪,是不是遠遠地就會被一整面“T恤墻”抓住眼球?

優衣庫的PP(Point Of SalesPresentation,要點陳列)區,是人們進入店鋪後視線集中的區域,也是商品賣點的主要展示區。為了使PP區給人耳目一新、氣勢磅礴之感,優衣庫往往將其常規款的純色商品集中折疊、整齊劃一地放置在一起。

該區域的商品按照從上到下尺碼由小至大的順序進行排列,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件眾所周知的事。但,你知道展示架上每一摞T恤的數量嗎?

答案是:15件。沒錯,就是這麽精確,既恰當地填滿了貨架,又方便店員統計數量。

相比這些基本或經典款商品的陳列方式,表現藝術、音樂、電影、漫畫等流行文化的優衣庫UT(UNIQLO T-Shirt)由於以彩色圖案為主,陳列方式也多為掛放展示。

那麽,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優衣庫店內掛著陳列的衣服,隨時都可以拿到手上,個中秘訣在哪里?

根據人體自然規律和消費者行為研究,服裝行業存在著“黃金陳列線”的說法,具體是指與人水平視線基本平行、離地90-120厘米之間的的貨架陳列空間。

該區域通常位於貨架的第二、三層,是眼睛最容易看到、手最容易拿到商品的位置,所以也被視為最佳陳列位置。

優衣庫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將男性的“黃金陳列線”調整為85~140厘米,女性則為75~130厘米,把衣服的掛放高度控制在該範圍內,最大限度地貼近人體功能、減少不適感。

說完了掛放展示的高度,再來談談每件衣服的間距。在掛放重點商品如真絲連衣裙時,店員們會將衣服逐件分開約3厘米的寬度來進行掛置,相對稀疏的陳列不僅會帶來更為清爽的效果,也避免了該商品因展示而帶來的庫存壓力。

4.促銷工具

“促銷”這件事對於任何一家快時尚公司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大多數情況下品牌都會選擇一些並不紮眼的促銷工具進行輔助,稀釋消費者對“促銷”的敏感性。

在這方面,優衣庫的實踐可謂是靈活又不失章法。

在店內的POP(Point Of Purchase,賣點廣告)信息傳達上,優衣庫在每個品類分區都會放置關於產品介紹的背板,介紹材料、設計、版型、搭配、折扣等信息。這樣的做法不僅能讓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和自主地選擇商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自助式的倉儲購物賣場風格。更重要的是,這些背板可以安裝在任何的貨架或櫃臺上,並且可以靈活調整尺寸大小,在保證店面整潔的情況下又及時傳遞了促銷信息。

服務

從消費者走進店鋪到離開,優衣庫員工依次有四句服務用語。

入店時“歡迎光臨”,查詢產品情況時“請稍等”,查詢結束“讓您久等了”,離開則是“謝謝,歡迎再次光臨”。

這僅僅是最基本的規定,店員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加入更多人性化的服務。例如消費者進店時直接根據時間問候“早上好”、“中午好”;留意人們的信用卡簽名,在說“祝你購物愉快”之前加上對其的稱呼;甚至還會稱贊對方的商品,比如“這件衣服你買得真劃算”、“這是我們現在最暢銷的商品”。

很多時候,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服務細節卻是優衣庫“留住”消費者的核心。

另外,雖然優衣庫強調自助式購物,“店員不在消費者身邊給予建議,不影響顧客試衣體驗”,但這也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

上述優衣庫店長對《好公司》介紹,在三種特殊情況下,店員們會主動為對方提供幫助:當消費者在貨架面前停留超過3秒時、當其觸摸商品時,以及當他將該商品拿起來時。

“我們會在場內不斷巡回,看顧客是否需要幫助。如果他們說希望自己看的話,我們就立即讓到一旁。”

燈光、音樂

如果把店鋪比喻為一個人,那麽燈光和音樂對他的“性格”起著決定作用。

在優衣庫店鋪內,即便是白天也會是燈火通明,營造出寬敞明亮、整潔通透的購物環境;H&M店內光線設置的重點則是打在模特和核心展示區域,明暗度可適當調整,但總體原則是“需要燈光打亮店鋪的所有區域”;而在性格迥異的Abercrombie & Fitch店內,昏暗迷離的燈光、濃郁的香水味都在向人們昭示,這是個標準的“夜店咖”。

音樂方面,優衣庫的配樂多為簡單的節奏和旋律。但這些辨識度極高的背景音樂在某種程度上營造出一種“緊迫感”,容易使消費者產生快速購物(也可能是快速離開)的心理。

比較而言,H&M的背景音樂偏愛爵士和嘻哈風格,ZARA則直接將歐美熱門單曲搬到店內,後者甚至連音樂播放都完全由西班牙總部的電腦系統控制。

而有意思的是,雖然音樂大部分時候聽上去“一成不變”,但事實上優衣庫總部每個月都會為各分店發來新碟。

你聽出不同了嗎?


(編輯:余佳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53

中國還能在通縮門口抵抗多久?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56#lastpost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20 08:55 編輯

中國還能在通縮門口抵抗多久?——從9月CPI展開的跨時解釋和推理
作者: MFI團隊 江勛 李想 熊婷婷


現在,我們面臨一個問題,就是通縮是不是“狼來了”?

我們幾個月前曾論述說,中國理論上是要追求通縮的,但這有條件假設,即2014年內外部通脹都會起來。但在現實中,當通縮陰影在全球主流經濟體系統性蔓延(現在甚至也令美國開始擔憂起來),中國的持續緊縮政策就變得危險起來。7月以來,全球金融市場不斷醞釀了類似於歐債危機時期的恐慌,這對人民幣資產價格也形成了挑戰。

9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9月CPI和PPI;16日公布了9月的宏觀金融數據;9月17日,外媒報道稱央行將通過SLF向股份制銀行註資2000億元,但亦有說法稱是PSL,對此央行未予以確認。我們將這三件宏觀事件合並起來處理。

CPI進入1時代的邏輯性
9月份的各項數據恐怕都令人擔憂。價格水平上,CPI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1.6%;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1.8%。由於這份數據明顯的低於大家的預期,雖然我們的同行們已經做了充分的結構性分析,我們認為仍然還有一些重要的整體性邏輯需要引起市場重視。

CPI出現比較罕見的全面冷化狀態,從分項看,無論是核心CPI(扣除能源及食品)還是非核心CPI,表現均告萎靡。環比來看,吃喝拉撒玩中,只有供給上有約束的豬肉和成本剛性的服務產業價格有明顯上漲,其他如運輸和車用燃料受制於油價下跌、通信受制於創新性破壞均出現較大跌幅,而居住價格漲幅非常小,
值得註意的是其中租房價格只漲了0.3%,同比只有2.6%。如果我們觀察居住價格(包括租房及水電燃氣和裝修等居住費用)及租房價格的同比漲幅,進一步的展示了房地產投資的預期收益率已經見頂無疑。租房價格漲幅已持續而顯著地低於居住費用之漲幅。9月份居住費用的環比漲幅遠大於租房價格漲幅。

要註意的是,食品價格與非食品價格的拉動同步下跌已經持續兩個月,農村CPI漲幅低於城市CPI漲幅已經持續3個季度,且暫未看到回暖之勢。曾經屢試不爽前期亦頗為高層擔憂的豬周期,看起來中途夭折了,而且還帶來了不良影響。

如果我們把環比的CPI數據拉通來看,則可以看到更為顯著地變化:2012年以來,CPI環比的波動朝著接近於0-0.5這一地帶收斂。而此前,我們大體可以清晰的看到兩個旗形的波動周期。

這樣看上去,事情就比較嚴重了,是否我們已確鑿的進入一個緊縮周期了?

我們來分析下。從邏輯上講,CPI受到兩個短期變量的左右,一個是貨幣發行量,另一個是PPI。

從貨幣主義的立場看,所有通脹都是貨幣現象,從長期來看,貨幣供給增速同通貨膨脹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實證研究發現系數接近於1;但短期來講,貨幣供給對物價的沖擊式顯然,因為貨幣供應量有不同的定義,在不同的口徑之間,產生了短期波動長期回歸這樣辯證統一的關系。對中國這樣高儲蓄的國家,實際上對CPI的短周期影響最大的是M1,而不是M2,因為中國CPI的核心構成是消費品,而M1的核心部分也是居民和企業備應日常支出的存款,M2口徑則對資本品價格更有效。這樣,我們就看到了下圖:

實際上,M1—CPI—庫存,三個周期高度融合,只是M1向CPI傳導一般需要大約6-9個月的時間。理解了這個邏輯,我們就不至於對目前過低的數據大驚小怪。

M1在2012年年初見底,從2012年年中開啟的新的CPI—庫存周期。但是顯然,這一輪周期出現了此前從未出現的雙底結構,2014年1月份,MI又創下了1.2%的新低,那麽CPI理論上也會出現雙底結構。按照6-9個月的傳導期,8月份CPI漲幅1.9%,9月CPI漲幅1.6%,正好落在這一區間,10月份大概率也會低於2%。然後,物價會經歷一輪反彈,持續到明年7月份左右,然後重歸跌途。

但是9月的M1數據也很糟糕,僅增長4.6%,邏輯上,明年的物價水平依然不盡如人意。當然,這還需要觀察貨幣當局的救市力度。這里有兩種可能,一是如果當局仍然以定向寬松工具(如SLF)為主,那麽有70%概率中國經濟在經歷短期反彈之後,在明年三季度開始陷入通縮;如果當局連續兩次以上動用高能貨幣工具(降息或降低存款準備金),輔以更大力度的房地產和基建救市政策,那麽最好的結果就是滯漲。

這又並不僅僅取決於貨幣當局的施政意願,很大程度要取決於國際貨幣市場環境,如果美聯儲內部鴿派重新取得主導權,明確的延緩加息節奏,那麽中美尚有重新達成寬松性貨幣政策的協調機制——我們觀察到近期美聯儲的鴿派講話是異常的,中美兩國貨幣當局可能在嘗試重建一些互信。我們還觀察到IMF政策的戰略性轉向,在本屆秋季年會中,IMF正在修正本輪危機以來過度凱恩斯化的錯誤,轉向訴求各國的結構改革,這可能也會要求美國軟化其貨幣政策立場,以為全球改革之陣痛留下空間。當然,從根本上,這還要取決美國經濟後續擴張的動能。

PPI與CPI關系之變異
我們應進一步思考,也是被研究者們忽視的問題是,為何本輪CPI-庫存周期會出現雙底?為什麽本輪周期無論是物價還是實際經濟增長都如此疲軟?這樣的結構導致預期中作為經濟複蘇、商品牛市及債券熊市的2014年表現出迥異的形象。這是什麽導致的?

我們的答案是,受到更高級別的大周期的下行趨勢的壓制。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來研究影響CPI的另一要素,PPI。

由於PPI長期處於0以下,大家似已習慣。但9月同比下滑1.8%也的確令人不安。采掘、原材料等上遊行業PPI低迷的態勢沒有改觀,兩者同比跌幅達6.7%和2.7%,反映上遊行業的工業生產購進價格指數跌幅更大。

一般來說,CPI與PPI之間有一個傳導機制,而且一般是PPI向CPI傳導,傳導關系及時間差實際上反映的是經濟結構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使用CPI-PPI這一剪刀差去前瞻性的判斷經濟走勢,剪刀差見底通常意味著企業盈利見底。我們從下圖可以發現,過去十年,這一工具總體都是有效的,但是2010年之後就迥然不同了。

CPI-PPI這一剪刀差與GDP的前瞻關系不複存在。2012年年中以來的這一輪周期中,剪刀差持續維系在4個百分點左右高位遲遲不能回歸,且波動率非常之低,同樣GDP增速在7%-8%這一區間低位徘徊。這說明,雖然高位剪刀差賦予的利潤空間,對產能嚴重過剩的企業來說,刺激作用已經嚴重式微。這正是進入經濟從利潤表擴張轉向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顯著特征。

這樣,PPI向CPI的傳導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從正反饋模式切換到了負反饋模式。工業品價格上漲向下遊傳導時候,消費品價格在經過非常短暫的反彈後迅速施加向下的作用。

對此,如果我們理解為總需求不足。那顯然就需要進一步的凱恩斯式投資,但目前的困境可能正是2008-2010年過度刺激的後果,這顯然已是一個宏觀悖論。實際上,就我們的理解,凱恩斯主義本質上並非是一個總量需求工具,而是一個結構調整工具,但是政客們對此產生了普遍的功利性的誤解,濫用的結果無疑是加劇結構失衡。

PPI之所以不能再正常的向CPI傳導價格波動,原因是PPI與CPI的錯配,即產出結構與需求結構已嚴重不匹配,這一矛盾的實質是資本品嚴重過剩與消費品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矛盾的兩面統一於一個根源,即財富分配的嚴重畸形,資本利得過高,而其他生產要素(人、環境)利得過低。——這是近期政治向左轉,重提階級鬥爭的原因。

從經濟周期來看,2008年年底展開的新的朱格拉周期(生產設備周期),在透支性刺激之下,在2010年就已經創出了歷史高點,剩下的6年左右時間都處在漫長的調整期。對應於實體,我們看到的是,已經無法通過擴大內需來消化過剩產能,工業企業繼續擴大生產設備投資的動能消失。——這是2013年下半年來外交路線轉向“以空間換時間”的原因。
從更高級別周期考慮,自1998年開啟的庫茲涅茲周期(房地產周期),也與2013年見頂。

這樣,在兩個高級別周期的下行趨勢的高壓之下,出現了本輪CPI-庫存周期的雙底結構,及一系列疲軟不堪,若即若離的經濟數據。讓金融市場深感疲憊周折。在強調一次,8-9月經濟數據的惡化,只能被視為雙底結構的表現,而不是經濟周期反彈的結束。另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的是LPI(物流景氣指數)。
在雙底結構中,2014年從預期中的高點變成一個實際上的次低點。我們還要說,最糟糕的時間還沒有到來。高企的CPI-PPI剪刀差,實際上意味著經濟系統巨大的出清壓力。明年下半年,大概率我們將感受到它的威力。

實際利率問題及央行救市
實際上9月數據對我們沖擊最大的是實際利率問題。我們分別以1年期國債收益率-CPI,及1-2年期信貸類信托產品收益率-PPI,計算了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的實際利率。

近一年來,雖然個別利率品種下跌,名義收益率曲線已經像飛機場那樣平坦,但實際利率則一直在高位,尤其是居民部門的實際利率,9月顯著反彈,已經接近2002年及2009年年初的高點。這不能不引起我們註意。

實際情況要比上圖複雜,但這樣的實際利率結構,至少告訴我們如下三點:

   第一,無風險利率下降造就牛市的理論65%是錯誤的(對此,我們還會專文探討)。

   第二,實際利率高企,實際上意味著貨幣當局努力想挽留居民儲蓄,而不是推動貨幣脫媒,但即便如此,銀行仍然發生了流動性短缺,說明貨幣的衍生及流通機制存在很大隱患。

   第三,人民幣2014年的動蕩是一場預演,近期人民幣的強勢帶有避嫌屬性。明年的實際利率水平在趨勢上已經很難維系目前高位,當局毫無疑問已意識到通縮的威脅正在逼近。

從廣譜利率的角度看,當局通過銀行間市場的擴圍和直接幹預,確實能拉低利率尤其是貨幣市場利率,但這仍然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時間成本很高;二是從銀行間市場到實體經濟的傳導鏈條,仍然面臨著商業銀行逆向選擇的障礙。

因此,盡管9月17日,外媒報道稱央行將通過SLF向股份制銀行註資2000億元,從邏輯上,它可以視為前期5000億SLF效果不佳的加碼。但是我們認為這恐怕也是杯水車薪,難以改變貨幣供給真正的問題,放出去的貨幣仍然大量淤積在同業市場。我們寧願希望是2000億的PSL,只有這個工具目前可以改善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同時降低中長期利率。

不管怎樣,央行開始備戰通縮。央行抵抗中長經濟周期的下行高壓的效果,首先取決於動用工具的級別,如果貨幣政策效果不佳,那麽就必須再度擴張財政杠桿或加大地產及基建刺激政策。如果當局錯誤的將年底及明年上半年的CPI-庫存反彈理解為救市產生了效果而重新袖手旁觀,那麽明年下半年進入通縮的條件,就比較充足了。

讓我們再強調一次,中國救市的空間受制於於外圍貨幣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679

IDG熊曉鴿:希望下一個BAT能在中國上市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8/147804.html

在今日IDG舉辦的“共享經濟與O2O中的C2C”峰會上,IDG資本創始合夥熊曉鴿表示目前初創公司估值過高,這對創業者而言並不是件好事。同時,他表示期待中國股市上市的門檻能夠降低,未來能有類似BAT巨頭的公司能夠在中國股市上市。

\估值過高對創業者不利

目前在創投市場上,很多初創公司估值超過千萬美金,融資金額相比兩三年前也超出幾倍。熊曉鴿表示這對創業者而言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有可能導致創業者僅滿足於做媒體上的英雄,忽視對客戶和產品的體驗。“拿到錢並不意味著成功,在2007-2008年的互聯網泡沫中,很多估值比較高的創業公司很多最後都沒有成功。

對於初創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始終的目的是要定準客戶,當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最終沒有成型時,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功虧一簣的。投資泡沫或者高估值其實是投資產業中的供需不平的關系造成,這沒有什麽了不起,也不代表成功。創業者不要醉心於成為融資專家而不是管理專家,不要成為資本之間的博弈者。“這個行業成功者很多,失敗者更多。”

熊曉鴿表示,目前創投過熱的原因一是國外基金對於好的移動互聯網初創項目的競相追逐,二是很多PC互聯網巨頭為了布局移動互聯網,不惜重金購買除初創移動互聯網公司。

談到在資本過熱情況下IDG的投資策略,熊曉鴿表示,“還是看大的市場方向、項目的成長性、團隊做大的能力和模式創新性。”

希望下一個BAT能夠在中國股市上市

當談及對於目前移動互聯網的投資趨勢時,熊曉鴿表示,移動互聯網界未來是有可能誕生類似BAT的互聯網產業巨頭。“阿里巴巴在美國的上市其實意味著PC互聯網的高潮已過,下一輪的投資熱潮和資本熱潮應當集中在移動互聯網。整個移動互聯網的資本容量在不斷擴大,熊曉鴿舉例說在PC互聯網時代,IDG掌管的基金大概在1億美金左右,而現在這個數字是50億美金。

談及新興的初創企業的出路:是被BAT收購還是上市時。熊曉鴿表示,這兩種方式本質上差別並不大,上市還是兼並都是為了取得資金使企業繼續維持下去。中國的市場出現了BAT瘋狂收購創業公司的現象,這是因為國內資本市場退出渠道還很少。

熊曉鴿表示非常期待國內的股市有納斯達克的也機制,新興的初創企業即使在不盈利的情況下也能有機會上市。“我非常希望我們股市的門檻能夠降低,也非常期待下一個BAT上市地點是在國內。”


工會能在中國未來經濟社會中做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628.html

工會能在中國未來經濟社會中做什麽

第一財經日報 陳益刊 黃子彬 2015-11-12 06:00:00

中國勞動力市場在最近20年里發生了巨大變化,勞動合同日益靈活化和市場化。這一方面提升了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但另一方面也讓一部分工人在市場中成為弱勢群體。

中國勞動力市場在最近20年里發生了巨大變化,勞動合同日益靈活化和市場化。這一方面提升了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但另一方面也讓一部分工人在市場中成為弱勢群體。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姚洋與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鐘寧樺2013年發表在《勞動經濟學》雜誌上的論文,以這20年間勞動力市場的巨變為大背景,考察了中國工會制度的作用並探究了之後的發展策略。這篇題為《中國企業中的工會與工人的福利》的論文在2015年獲得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論文獎。鐘寧樺也成為該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

近期,《第一財經日報》采訪了鐘寧樺。他闡述了該論文主要的研究發現,即中國工會現階段的狀況,以及中國工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他看來,中國工會的未來,是進一步推動中國勞動力市場規範化和契約化,並努力尋找可以實現勞方和資方共贏的結合點。

堅持規範化與契約化

第一財經日報:你和姚老師為什麽選擇中國工會制度這個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呢?

鐘寧樺:度量工會對工人福利的作用是西方勞動經濟學領域一個非常經典的課題。要討論西方的勞動力市場,就肯定要估計西方工會的作用。

在中國,工會的力量確實沒有那麽大。我們的研究估計,中國工會對工人小時工資的提升作用在8%左右。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發現,我國工會在提高工人的輔助福利方面有著更明顯的作用,比如有工會的企業在養老和醫療保險的覆蓋率上要比沒有工會的企業高出近15%。

不過,我們的研究並不局限在對工會作用的估計,我們實際上是借著工會這個題目,梳理了近20年間我國勞動力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20年里,隨著我國大規模的國有企業改革,我國勞動力市場從“鐵飯碗”制度走向市場化。與此同時,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根據最近的統計,大概有2.7億農民工在城市工作,這兩件事徹底改變了城市里的雇傭關系。

比如,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勞動力市場呈現出很強的非正規化趨勢,也就是勞動雇傭關系缺乏正規合同的保護。隨著城市勞動力市場的競爭日益白熱化,工人的地位越來越低,侵害工人利益的事情也多起來。

我們就是在這個巨大的轉型背景下來討論工會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作用。

日報:現在中國工會的現狀和發達國家的工會有哪些重要的區別?

鐘寧樺:首先說說發達國家的工會。國外的文獻普遍認為,發達國家的工會力量太強大,導致勞動力市場均等化,也就是高技能的工人和低技能工人的收入趨同,勤勞的工人和懶惰的工人的收入趨同。工資的趨同化就會使得高技能、勤勞的人不願意努力工作,而同時助長低技能的勞動力更加偷懶。導致整個勞動力市場缺乏效率。

另一方面,工會力量太強大還會不斷推高最低工資或者使得本已很高的最低工資沒法降下來。比如我年初去荷蘭,聽說最低工資是2000歐元/月(約合12000元人民幣)。過高的最低工資扼殺了很多經濟機會。

然而,在中國,是另外一個局面,就像我前面說的對於勞動力的保護太弱,並導致了一部分工人尤其是低技能工人的實際收入被低估。而在中國當前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如果能增強工會的影響力和對於勞動力的保護力度,對整體經濟是有好處的。這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能夠改善經濟失衡的局面,並提升消費對於GDP的拉動作用。低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消費變動額和收入變動額之比)要比高收入者大。給富人100塊錢,可能70塊都被投到股市里去了,而如果給窮人100塊錢,那這其中的90塊可能都會被拿來消費。如果我們能增加低收入者的工資,那是有利於經濟向由消費拉動的方向轉型的。

第二方面,能夠維系社會穩定。在勞方和資方的矛盾中,工會可以起到一個緩沖器的作用。

第三方面,工資上升也是近期中國勞動力供給量發生變化的一個必然結果。近幾年,我國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開始下降,即撫養比在不斷上升,人口紅利在消失。當青壯年勞動力的供給越來越少的時候,工資的上漲是必然的。而在這一趨勢下,我國的工會可以有所作為,使得這一調整更加平穩。

我們認為,中國現在需要一個組織機構來推動勞動力市場更加規範地發展,並促進我國經濟向著更加和諧、平衡的結構轉型。而工會自然最有可能成為這樣一個機構。

其實,推動工會作用的提升也是國家整體戰略的一部分。我國2008年出臺了新《勞動合同法》,它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促進中國的勞動雇傭關系規範化和契約化。並且,在新《勞動合同法》中,增強了工會所能夠和應該起到的作用。

這部法律實際上給我國工會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作為”方式——就是借助於法律,有效地推進我國勞動力市場的規範化。

尋找共贏的方式

日報:接下來中國工會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怎樣的?

鐘寧樺:我國工會最重要的任務是在不同部門和群體里尋找共贏的方式。比如,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地區和行業層面的工會比企業層面的工會更有作用。行業層面的工會能夠在行業上制定一個統一的工資。通過統一工資,避免勞動力在各個公司間太頻繁變動,從而為企業節省開支。

日報:但是這樣會不會導致勞動力流動性下降,並使得資源配置被扭曲?

鐘寧樺:我國創造最多就業的企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它們往往競爭性非常強,而且這個行業中的企業同質化程度也很高。在這種情況下,降低勞動力的流動可能對工人和公司都有好處。因為工人熟悉公司和公司熟悉工人都需要很長的時間、花費不小的成本。

地區工會如果能夠在同一地區、同一行業中制定比較統一的工資標準,就能避免企業為了爭奪勞動力而發生的過度競爭,實現企業和工人的雙贏。這是地區和行業層面的工會能做的。

在國家層面,我認為中華全國總工會或許可以協調不同的部門,為一部分企業爭取更多的補貼或者稅收減免。

比如,現在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生存的負擔確實是很重的;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在外部需求下降、人民幣升值、房租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多種因素下,利潤空間大大降低了。你想要這些中小企業一邊保持就業人數,一邊又要提高工人的利益,這太難了。

全國層面的工會能不能在國家層面上爭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對於這些創造就業的企業,爭取給他們一些稅收優惠或者補貼?

最後,企業層面的工會應該盡量調和勞資矛盾,維護工人基本、合法的權益,並提高工人待遇,讓工人更願意努力為企業工作。根據經濟學上的效率工資假說,在不能完全監督工人勞動過程的情況下,如果把工資往上面稍微提一點點,工人們就有更強的動機去努力工作,以保全這份工作。這樣,他們更有可能會把自己“雪藏”的智力和努力發揮出來,從而實現勞方和資方的共贏。

總而言之,三個不同層面的工會需要尋找各自不同的策略,尋找多方共贏的方式。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