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友嘉回台發TDR 明年Q2掛牌 兩岸工具機廠龍頭看好經貿解凍,提前一年執行;整合大陸廠產值,將達100億元以上。


2009-11-26  THT





看好兩岸經貿關係解凍,兩岸最大全功能CNC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實業集團,決定提前一年回台上市,近日將送件申請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並訂明年第二季掛牌。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昨(25)日參加「2009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時表示,友嘉董事會近日將討論通過回台上市案,友嘉計劃整合大陸所有生產工廠,達到總產值100億元以上規模,並以「友嘉國際」名稱申請回台上市。

友嘉集團去年共生產5,800多台各式切削、成型工具機,光工具機的營業額就超過103億元,不但是華人地區最大的全功能CNC工具機製造集團,也是全球第二大立式加工中心機製造廠。

友嘉近幾年逐步發展成為控股集團,集團旗下主要工具機廠之一的杭州友佳,已在香港掛牌上市。杭州友佳上半年每股獲利達5.6元,全年有機會突破10元,是兩岸工具機廠中表現最佳者。

朱志洋之前曾表示要在二年內回台上市,不過看好兩岸經貿關係前景,決將上市時程提前一年。

今年邁入第30年的友嘉實業,最初以代理神戶製鋼建設機械為主要業務,目前在全球的關係企業已達52家,產品涵蓋工具機、電動工具、堆高機、建設機械、電梯設備、停車設備、氣動工具、印刷電路板和LCD TV、LCD顯示器等。

其中,台灣現有20家公司,包括股票上櫃的祥裕電子、友銓電子,以及友嘉實業、台灣麗偉、松穎機械、勝傑工業、眾程科技、日翔軟版、彩樂電子、友佳精工、岩田友嘉機械、友迦工業等。

近幾年,友嘉積極透過併購,不斷擴大集團版圖,同時深耕大陸,建立綿密的生產網路。今年完工投產的杭州友華,資本額3,000萬美元,主要生產大型龍門機,2.5萬坪廠房,月產能最高可達100台。

朱志洋 一年併購十大廠




友嘉實業集團今年卻逆勢加快拓展全球營運版圖,不到十個月,陸續併購歐洲十家大廠,集團由年初的42家暴增至52家,也讓業界見識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工具機業併購大王」旺盛的企圖心。

朱志洋不諱言,併購是擴大企業規模與力量的最佳模式,除提升採購、經營的效益,也可大幅節省成本。尤其金融海嘯重創全球工具機產業,許多大廠營運大幅滑落,是進場「撿便宜」的好時機。

近幾年,朱志洋陸續併購20餘家企業,代表作是併購工具機大廠台灣麗偉。89年,台灣麗偉爆發財務危機,當時公司虧損近12億元,陷入半停工狀態,朱志洋介入經營後,全面改善經營體質,去年營收已達35億元,獲利4億餘元。

朱志洋行事一向低調,併購十家歐洲大廠也是「鴨子划水」,不但媒體沒報導,業界知道的也不多,併購金額更是絕口不談。要不是昨天出席「兩岸精密機械產業回顧」座談會時發表專題演講透露他的布局,他併購的動作也不會曝光。

朱志洋透露,友嘉集團不但要在台灣上市,更計劃五年內整合大陸所有工具機生產基地,以總產值人民幣50億元規模掛牌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2

中國經貿部部長盧緒章是誰?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20.html
1978年11月航運業鉅子包玉剛爵士在當時中國經貿部部長盧緒章安排下秘密訪京與鄧小平會面。這次秘密會面比1979年4月6日港督麥理浩北上的摸底之旅還早。之後在香港前途問題尚未議定之際包Sir決定「棄舟登陸」的大方向,亦同時觸發日後包Sir同李超人同英資洋行之間的華洋大戰。

根據九龍倉(00004:HK)剛公佈2012年的業績,集團盈利港幣483.64億元,同比增長54.34%;扣除投資物業重估之核心盈利港幣136.12億元,同比增長113.72%;營業盈利港幣141.70億元,同比增長24.43%。期內海運大廈新租約續租,投資物業組合年結市值為港幣2,320.00億元,同比增長101.73%;其中海港城和時代廣場的合計市值約值(以每股九龍倉股份計算)港幣58.00元。

近年九龍倉(00004:HK)以兩大收租旗艦海港城和時代廣場為本,積極拓展中國國內房地產業務。以地產投資計,2012年香港和內地分佔分部資產82.91%和16.28%;以同期租金收入計,香港和內地分佔分部78.74%和8.92%。地產發展方面,香港和內地分佔分部21.58%和78.43%。值得留意以租金和地產發展營業盈利計,2012年國內地產投資和地產發展共佔港幣41.96億元,佔集團總額29.61%!僅數年間九龍倉(00004:HK)國內房地產業務迅速發展,2012年內地的應佔發展土地儲備增加50.00%至1,800百萬平方米。筆者相信九龍倉(00004:HK)國內房地產業務將會是其營業盈利增長亮點,替集團提供龐大現金流。
2011年九龍倉集團(00004:HK)宣佈3年來首次供股,每10股供1股,供股價港幣36.5元,集資淨額港幣99.8億元。之後不久又發行6,911萬股認購價港幣90元,集資港幣61.70億元。當年九龍倉集團(00004:HK)吸水進行「南水北調」開拓國內房地產的新策略現在正逐步進入收成期(見拙文《棄舟登陸話九倉》)。這批CB到期日為2014年6月7日,倘若九龍倉(00004:HK)國內房地產業務持續看俏,2014年前九龍倉集團(00004:HK)股價見港幣90元並非沒有可能(見拙文《九倉可換股債券值多少?》)。
資料補充,盧緒章是包Sir的姨表兄。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於1982年訪問北京,原以為可以替英商延續其在香港的經濟利益,可是被鄧伯伯一句要收回香港激到她在人民大會堂前跌倒。香港回歸祖國的前哨戰,早於1970年代已經開始。要回歸的,不但是主權、治權還有經濟權。當年的華洋大戰便是經濟權回歸的重要部份,其中包Sir同李超人在獅子銀行(00005:HK)倒戈下協助香港回歸祖國有功,令三者在之後強國崛起的歲月撈得盆滿鉢滿。基礎分析斷不能單看年報,還要摸通背後的政經人脈關係(請參看拙文《九龍倉系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42

經貿“雙輪”驅動變速

2013-11-11  NCW
 
 

 

在多邊和區域雙邊“雙輪驅動”的中國貿易戰略中,區域雙邊的“輪子”明顯

加快轉速

◎ 本刊記者 于海榮 文yuhairong.blog.caixin.com 將于本月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峰會,中歐雙方爭取正式宣佈啓動中歐投資協定(BIT)談判,此項共識在10月24日第四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上達成。同樣在10月下旬,第十輪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在美國華盛頓舉行,這是雙方採用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方式的首輪實質性談判。

目前,對國際經貿問題,中國官方的公開表態仍將多邊視為主渠道,但近期一系列舉動都顯示,在多邊和區域雙邊“ 雙輪驅動”的戰略中,區域雙邊的“輪子”明顯加快了轉速。

此前(9月30日), 中國政府正式宣佈參加有23個世貿組織(WTO)成員參與的服務貿易協定(TISA)談判。

自9月以來,包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內的多位高層官員屢次強調,要打造中國- 東盟自貿區升級版。

對外經貿大學WTO 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多邊貿易體系進展緩慢的同時,中國政府開始力推雙邊、區域貿易安排,除了順應區域合作升溫這一國際趨勢,也有再度以開放促改革的考量。

政府重新認識到對外開放的重要性、緊迫性固然值得肯定。屠新泉稱,樂見一切開放的成果, 但考慮到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區域、雙邊合作的推進要有章法。他說,應該先從周邊,如中國- 東盟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等入手,不宜急於參與一些並未達到要求的貿易安排。

順國際趨勢改變策略

中國此前的開放以融入多邊貿易體系為主,標誌性事件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由此產生的開放紅利,帶動了中國本世紀前十年的高速增長。

世易時移,2008年以來,多邊貿易體系遭遇巨大挑戰。多哈回合談判舉步維艱,幾度中止,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轉向區域、雙邊合作。

根據WTO 的統計, 截至2000年,向其通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有86 個,2007年達到159個,今年1月,這一數字飆升至546個,其中354個已實施。

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20個以上FTA,歐盟、墨西哥、智利、韓國、印度簽訂的FTA 涉及80個以上國家或地區。

亞洲開發銀行的統計也大致相似:亞洲地區的自貿協定從2002年的70個,增加到2013年1月的257個。相比而言,中國在這方面的進展並不快。截至目前,中國已簽署12個貿易協定,正在談判的有7個。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5月發佈的《新形勢下對外開放的戰略布局》測算稱,2011年美國、歐盟、韓國、墨西哥與其自由貿易協定伙伴的貿易額占比分別為37%、27%、35% 和73%,而中國這一比例為24%,剔除港澳台地區後僅為11%,與中國當前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完全不相符。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偉文對財新記者稱,對中國而言,在堅持多邊體系是主渠道的同時,也得順應大趨勢。

何偉文分析認為,現行多邊貿易規則是烏拉圭回合達成的,距今已近20 年。在這期間,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資全球化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國際經濟規則。由於多哈回合進展緩慢,新規則的制定平台已經轉向了區域和雙邊貿易安排。

參與區域、雙邊合作符合中國發展的需要。何偉文稱,從外部看,發達國家紛紛轉向區域貿易談判,中國如果不積極參與,不僅會失去參與新規則制定的機會,而且區域、雙邊貿易安排減少了參與方之間的壁壘,對未參與方會有貿易轉移,造成福利損失;從內部看,中國正在醞釀中的新一輪改革也需要開放來倒逼,“ 過去的經驗是開放後國內規則也要相應修改”。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中國國際事務研究中心主任巴里· 諾頓(Barry Naughton)也對財新記者表示,近期包括上海自貿區建設在內的一系列政策顯示,李克強相信,新的國際政策能夠幫助推動國內改革,他向國內的經濟參與者釋放出了一個信號,即中國將不得不面對來自外部的、不可控的變革壓力,不能只是抗拒改革,而是要順應改革趨勢。

區域、雙邊加速

今年以來,中國對區域、雙邊合作的態度明顯積極起來。中國先後與瑞士、冰島簽署自貿協定;中日韓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RCEP) 已正式展開談判;中韓自貿區結束模式談判,將進 入出價和要價談判階段;9月30日中國政府正式宣佈參加服務貿易協定談判;中國與東盟關於打造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的討論也熱度不減。

諸多進展中,最具信號意義的當屬中美雙邊投資協定步入實質階段,以及即將啓動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7月初結束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中,中國同意與美國進行投資協定的實質性談判。雙方同意,該投資協定將對包括准入環節的投資各個階段提供國民待遇,並以“ 負面清單”模式為談判基礎。這不僅意味著中國將繼續堅持對外開放,同時也會推動國內的外資管理體制、金融體制、司法體制行政審批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10月21日至25日,第十輪中美投資協定談判,也是進入實質性談判後舉行的首輪談判,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此前九輪談判初步討論了核心議題和雙方各自關注問題,以及對範本條款作出技術性澄清。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美資(不含美國通過自由港對華投資)金額16.0億美元,同比增長21.5% ;截至2013年6月底,美對華實際投入717.9億美元。同期中國企業在美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的流量和存量分別達到21.8億美元和115.9億美元,流量同比增速高達290%。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雙方的分歧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市場准入,即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問題;二是公平競爭問題,主要涉及中國國有企業及競爭中性問題;三是權益保障,主要涉及金融服務、稅收以及補償標準等問題。

即將啓動的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是《里斯本條約》將外國直接投資(FDI)劃歸歐盟管轄後,歐盟第一次獨立的投資協定談判,將統一現存26個歐盟成員與中國簽訂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

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De Gucht)表示,歐方希望以負面清單和准入前國民待遇原則基礎,與中國談判。

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但雙方投資量並不大。歐盟對外直接投資中,僅有2.1% 流向中國,中國對歐盟的投資也僅為歐盟FDI 的2.2%。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今年以來,中國對歐 投資增幅達到108.1%,僅次于美國。

歐盟希望,通過談判減少在華投資障礙從而增進雙邊投資;完善歐盟在華投資保護以及中國在歐投資保護;提高歐盟在華投資者待遇的法律確定性;改善歐盟對華投資的市場准入,解決強制合資企業等重要問題。

另一值得關注的信號,中國對TPP 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表示,像TPP、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等,中國都是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國際會議上正面提及TPP。

10月剛結束對北京訪問的美國駐亞太經合組織(APEC)資深官員王曉岷(Robert Wang), 近期對財新記者稱,中國對TPP 態度發生轉變,盡管沒有官員稱中國要加入TPP,但也沒再聽到類似一年前那種“TPP 是圍堵中國的政策”的負面說法。

何偉文也稱,中國過去對TPP 是有對立情緒的,現在則是一種包容的態度,目前國內的兩種主流意見,一是認為對TPP 要觀察、研究和交流;另一種則認為中國應該儘快加入。

爭議路徑選擇

中國應積極參與區域和雙邊經貿合作,已經成為共識,但在實現路徑上,研究者的觀點並不一致,主要分歧點在於,中國是否應該儘快加入TPP。

TPP 最早由新加坡、新西蘭、智利、文萊發起,2008年美國加入後成為主導,旨在打造“ 下一代貿易協定”。目前已有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2個成員,近期美國官員多次表態稱,預計談判將在今年結束。

與傳統的貿易協定主要集中在關稅 和非關稅壁壘等邊境上開放不同,TPP 更多地集中在邊境內,除了市場准入,還在勞工標準、環境保護、政府採購、國有企業競爭中性、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提出較高要求。

支持中國儘快加入TPP 的一方認為,TPP 代表了未來國際經濟新規則的發展方向,如果在新規則的制定過程中缺席,未來中國將再次陷入被動接受的境地,代價慘重。盡管中國目前可能與TPP 的要求有較大差距,但這正是中國未來改革的方向,可以將參加TPP 談 判作為提升自身實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過程。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金中夏主持的課題組,對TPP 成員和中國在不同議題上的態度賦值評分,認為中國參與TPP 談判的機會和空間是存在的。

從總體打分賦值來看,越南和馬來西亞在整體難度方面要大於中國或與中國相近,“中國應儘快提出加入TPP 談判”。

其研究認為,中國“ 最難接受”可能為農產品市場准入中的“ 大米”、知識產權領域的“ 互聯網自由與執行”以及環境與勞動條款中的“ 勞工標準”三個議題。在這些議題上,中國與其他國家形成意見同盟的可能性較高,比如日本在“ 大米”領域,越南、文萊、馬來西亞等國在“ 互聯網自由與執行”和“ 勞工標準”等議題的談判上都存在很大困難。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陳炳才也撰文稱, 由於TPP 的高標準,不僅中國不能完全適應,越南、馬來西亞也未必能適應,日本的農業也不能完全適應。因此,TPP 最終還是要在適應中提高。中國要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TPP,推動國內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只有參與其中,才能爭取談判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屠新泉並不贊同這一觀點。“ 中國現在很難加入TPP。” 他稱,TPP 談 判接近尾聲,現在加入已經來不及,另外,TPP 的很多要求並非開放問題,而是涉及國內改革,中國差距較大,需要時間趕上。“ 對外開放的推進要有章法,應該先從東盟、中日韓自貿區這些周邊國家入手”。

何偉文也認為,中國參與區域、雙邊一體化,應以產業鏈為基礎。目前亞洲、北美、歐洲全球三大產業鏈中,亞洲產業鏈的分工60% 以上集中在內部,對北美的依賴度只有9%。中國的對外貿易中,亞洲占據四成左右的份額,高于歐美市場30% 左右的比重,“ 中國的區域、雙邊合作應從周邊做起”。

暫時不加入TPP 並不意味著對其不關注。“ 無論是打造中國- 東盟自貿區升級版, 推進RCEP, 還是國內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都要認真研究TPP、TTIP,瞭解其動向,吸收其中符合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需要的前瞻性做法”。

近期上海自貿區和中美雙邊投資協 定談判中採用的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方式,即與TPP 一致,被視為國際投資規則發展的新趨勢。

目前亞太地區多種貿易協定同時推進。何偉文認為,由於中國與東盟、日韓的貿易額是美國與東盟、日韓貿易額的兩倍以上,且增速也高出不少,相對美國,中國的吸引力更高,如果能將周邊的貿易協定做好,未來亞洲貿易協定的整合中,TPP 和RCEP 應該是平等的,可以交流、合作、整合、共贏。

本刊特派紐約記者陳沁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93

中美經貿大戰 台灣科技業紅色警戒!

2014-08-11  TCW
 
 

 

在中國的美國外商,剛度過了一個難熬的黑色七月。因為「山姆大叔」與「毛澤東」開戰了。中美雙方,一場二十一世紀的貿易戰爭正在如火如荼上演。

七月二十三日,全美國市值最大、手上現金最多,現階段最能代表美國的龍頭企業,蘋果,公佈了第二季財報,大中華區iPhone營收暴增四八%,連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都以「好得離譜」形容大中華區的業績。

美企頻頻挨打高通吃天價罰單、蘋果三度被整

只是這個好消息,沒讓庫克高興太久,因為五天後,中國的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繼央視呼籲民眾少用蘋果手機,以免洩漏位置資訊後,再度棒打蘋果,強調蘋果的iOS系統留有「後門」,使用者的簡訊、通訊錄和照片等個人資料可能被蘋果存取。這則看似平常的報導,事實上,已經是中國官方七月以來第三次出手修理蘋果。

中國政府在大陸打擊美國企業的動作,已越來越明顯,不僅動作越來越大,目標也一個比一個大,對台灣的衝擊,也將越來越大。

七月下旬,美國的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傳出遭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認有壟斷事實,將可能付出逾十億美元、中國史上最大筆的壟斷罰金,並使高通可能改變一向倚重的授權金與權利金收入模式;四天後,軟體龍頭企業微軟位於北京、上海等四個營業場所,突然遭到中國工商總局近百名人員大動作的反壟斷調查。

中美雙方你來我往,越演越烈,在中國市場獲得空前成績的蘋果,似乎已經成為中國官方媒體鎖定的下一個獵物。

早在去年,美國政府監聽世界各國的「稜鏡計畫」被揭露後,具官方色彩的《中國經濟週刊》便撰文點名,美商科技業有「八大金剛」,包括高通、微軟、IBM、Google與蘋果等企業,指控他們在中國長驅直入,早已滲透各領域,影響資訊安全。

台商憂心受累中國撒手鐧若砍蘋果,供應鏈全遭殃

被點名的「八大金剛」中,高通與微軟,七月遭中共以反壟斷為名整肅,Google則早在二○一○年因不願配合內容審查而退出中國。以中國政府向來「打大不打小」的策略來看,剩下的企業當中,論營收規模、品牌知名度與影響性,最重要的就是蘋果。

中國政府可以怎麼樣「砍蘋果」呢?對出產終端消費品的蘋果而言,殺傷力最大的便是禁止銷售。若中國出此撒手鐧,不只蘋果重傷,台灣的供應鏈都會跟著遭殃,今年以來,iPhone6為台灣股市帶來的飆漲行情,很可能轉眼變急殺。

一位身為蘋果供應鏈的傳統產業第二代直言,蘋果產品在中國屬於炫富型消費,稅率再高,消費者還是會埋單,「只怕中國政府限制銷售數量。」

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認為,身為WTO會員國的中國,在自由貿易的架構下,中國雖然很難禁止進口、銷售蘋果產品,但可能性並不是零,「畢竟貿易戰爭有時候會擦槍走火。」只是中國此舉將損人不利己,「畢竟蘋果不怕生意減少,但中國必須怕就業機會減少。」

中國積怨已久不爽美國拿國安藉口,刁難陸企進門

不過,其實不需要出撒手鐧,中國政府也有許多非關稅障礙的手段可以對付外商。

中國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項兵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曾明言:「中國要找藉口不讓美國公司進來,可以有N個藉口!」

例如,二○一○年,中國官方媒體中央電視台曾以惠普電腦(HP)售後服務差勁為由,大打惠普電腦,導致惠普在中國市佔率快速下滑;中國政府近日也以國內金融機構過度倚賴IBM伺服器,恐影響金融安全為由,推動中國銀行捨棄使用IBM高階伺服器,改以中國品牌替代。

而事實上,中國政府也早已經採取許多動作來對付蘋果。先是去年,中央電視台以蘋果為首,炮打外商在中國提供的售後服務不如其他國家,當時蘋果明快的善後,庫克在網站上公佈致中國消費者的道歉信,並馬上修改售後服務政策,平息風波。

但中國政府新一波打蘋果動作逐漸升溫。七月初,先是蘋果狀告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訴訟敗訴,未來恐影響蘋果引以為傲的人工智慧系統Siri在中國的使用。七月中,中央電視台再一次出招,以iPhone的定位功能恐洩漏個人資訊,甚至影響國家安全為由,提倡中國民眾減少使用iPhone。

未來中國政府還會出哪些招,會不會「強摘蘋果」沒人能定論。但能確定的是,「山姆大叔」與「毛澤東」之間的貿易紛爭,隨著中國崛起,未來只會多,不會少。

項兵明白的表示,美國各大企業都想要中國的市場,但總將中國企業擋在美國門外,並不合理:「中國出了一個華為,美國天天就喊國家安全,噢,國家安全問題,那我們同樣的藉口可以對付思科(Cisco)、同樣的藉口可以對付微軟。」「你(美國)可以到我(中國)這來,我就不可以到你那去?這個是沒有道理的事。」

項兵的觀察,正是這次中美貿易大戰背後,中國不斷出手「修理」美國科技業的真正原因。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史惠慈分析,過去中國與各國的貿易爭端,總是被控訴一方,現在也學會這些技巧,做為貿易保護方法。同時隨著中國產業的崛起與興盛,要避免被箝制,就必須使用這些手段,「玩大家都在玩的遊戲」。

而且中美貿易逐漸升溫的緊張關係,其實早有跡可循。從前年一月,歐巴馬任內的第三份國情咨文,多次以強硬措詞提到與中國貿易相關話題,就能看出兩國之間的矛盾。

歐巴馬:「當對手不按規則行事時,我不會袖手旁觀,我們提出針對中國的貿易案几乎是上屆政府的兩倍。」他甚至提到,將責成與貿易相關的行政執法部門,專責調查與中國相關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強調:「不會將風能、太陽能或電池行業拱手讓給中國或德國。」如今看來都一一實現。

台灣淪夾心餅過去兩頭賺,現在卻受害、重傷

只是中美兩國的「貿易對抗遊戲」,現在不再只是兩國的事件,過去靠著「美國接單」、「大陸生產」,進而從中套利的台灣企業,卻成了最新的受害者。

七月二十五日,美國對中國太陽能產業的「雙反」(編按:反傾銷、反補貼)判決出爐,中國的太陽能產業,未來銷往美國將課以重稅,台灣同遭波及,重傷程度尤甚中國太陽能產業。

長期遊走兩岸、協助輔導台商的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直言:「中美較勁,台灣早已經被扯進去了。」

他指出,中美關係不好,台商最有感覺,「台商在大陸都開玩笑,大陸跟美國關係不好的時候,台灣最難過,一邊是爸爸、一邊是媽媽,吵架就拿小孩出氣。」一語道盡台商處在中美間當夾心餅乾的困境。

過去,台商悠遊中美間,接美國廠商訂單,在中國設廠生產,充分利用美國強勢經濟地位,與中國的低廉成本,累積自己的財富。數十年下來,養大了一眾電子代工與關鍵零組件廠,拚出了台灣經濟榮景。

但未來,中美之間逐漸築起的貿易高牆,恐怕讓台商無法再這樣簡單的遊走其中,太陽能的雙反判決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台灣的太陽能產業,除了自己以低價將太陽能電池銷美,又供應便宜的電池給中國太陽能模組廠,甚至在中國太陽能產業受美國課反傾銷與反補貼的重稅時,竊喜得利,看好中國太陽能將加碼購買台灣電池,形成美國廠商所指控,台灣電池、大陸模組的「逃稅組合」,如同台灣廠商「挾帶」中國廠商闖關,幫助中國規避重稅。

不料卻被美國認定,台灣以低於市場均價的價格將電池銷往美國,並且又銷售價格低廉電池給中國,協助中國規避重稅銷美,台灣廠商自己也成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眼中釘,許多台廠被課的反傾銷稅甚至比中國廠商重。

這次的太陽能判決,給了台灣當頭棒喝。而未來台商像這樣處在兩國之間「裡外不是人」的例子,隨著中美貿易戰升溫,只會越來越多。

自救「精明一點」自經區可能犯規,生產基地也該重佈局

當世界的遊戲規則改變,台灣人要做世界的生意、要加入這場遊戲,就得懂規則。

從過去,面板產業聲稱被韓國「請君入甕」,而遭到反壟斷調查與判決,到這次太陽能產業,業者原以為低價是競爭優勢,沒想到卻成為被課重稅的理由,甚至還被當成中國的「幫兇」。許多局面,都是台灣業者過去聞所未聞、想都沒想過的狀況。熟悉商業訴訟的源慶法律事務所所長徐堯慶認為,未來台廠不能再這樣「因為沒被燙過,就覺得好像不會出事。」

徐堯慶表示,以反傾銷為例,美國政府對傾銷的認定會隨著時代背景而改變,而且,美國對是否涉入傾銷的認定較為寬廣。例如台灣將來做自由經濟示範區,中國產品可能經由台灣加工出口,若以低價銷美,台灣廠商是否會因此也觸犯美國的反傾銷法令,就得特別小心,除了法務以外,還需要配合市場調查與財務專業,才能安心無虞。

除了得搞懂遊戲規則,劉芳榮與陳博志都認為,現在的時局,台商應該重新檢視生產分佈。陳博志表示:「中國跟很多人都有敵對關係,政策又不講理,說變就變,是風險高的市場。」

劉芳榮指出,台商依附中國,往往是「逐成本而居」的利潤考量,但當中美開始互相抵制,同時中國與其他開發中國家的人力與社會成本也逐漸提高,不如將生產基地遷回台灣,「現在去越南、去柬埔寨,那十年後呢?還有哪裡可以去?」

做世界的生意,一直是台灣這蕞爾小國的命運。未來,當我們身邊這位紅色巨人與「山姆大叔」、和越來越多國家揮拳相向時,台商們不僅得開始學會國際貿易法律的遊戲規則,更要懂得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給台灣面對中國的建議:「小心一點!精明一點!(carefully,and smartly)」

【延伸閱讀】美商在中國,黑色7月惡夢還沒結束——近2個月美國企業在中國爭議事件

●2014年7月8日蘋果敗訴,Siri專利爭輸中國廠蘋果公司控告上海智臻網路科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侵權,7月法院維持裁定中國廠商專利有效,蘋果敗訴

●7月24日高通吃癟,恐遭判史上最高壟斷金去年11月,中國手機聯盟向中國發改委指控高通涉嫌濫用無線通訊標準,7月傳被認定壟斷,恐付10億美元壟斷金

●7月28日微軟遭搜,9省市包抄4大據點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由北京、上海等9省市,對微軟在中國的4大據點搜索,隨後反壟斷局宣佈微軟公司涉壟斷行為立案

●8月4日賽門鐵克被禁,中國大夢完了?中國政府傳出將禁用美國的賽門鐵克與其他外國企業所開發的防毒軟體,改為提倡中國本土品牌

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從電商到智慧型手機,中國培育9個本地老大,單挑世界No.1——中國與外企大比拚

》社群媒體

●騰訊:中國市值最大網路公司市值:1,554億美元

●臉書:全球最大社群網站市值:1,911億美元

》電子商務

●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網路電子商務網站市值:N/A

●亞馬遜:美國最大電子商務公司市值:1,449億美元

》網路影音服務

●優酷土豆:中國最大網路影音串流廠商市值:35.7億美元

●Netflix:美國最大網路影音串流業者市值:254億美元

》網路搜尋

●百度:中國最大網路搜尋引擎市值:765億美元

●Google:全球最大搜尋引擎市值:3,854億美元

》智慧手機

●小米:中國市佔率第2名手機品牌市值:N/A

●蘋果: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市值:5,723億美元

》電動車

●比亞迪:中國最大電動車製造商市值:159.5億美元

●特斯拉: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市值:295億美元

》通訊晶片

●清華紫光:中國最大行動通訊晶片設計商市值:9.08億美元

●高通:全球行動通訊晶片龍頭市值:1,227億美元

》電機設備

●華為:全球電機設備龍頭市值:N/A

●西門子:全球電機設備大廠市值:1,024億美元(中國扶植的企業,絕大多數對上美國超強公司,但也有歐洲勁敵)

整理: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47

高鐵和矽谷 “加州熱度”升溫中美經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566.html

高鐵和矽谷 “加州熱度”升溫中美經貿

第一財經日報 下木 2015-09-18 06:00:00

目前,中國在美國能源領域投資主要分為兩個集群:化石燃料投資集群,主要集中在油氣儲存豐富的地區,如得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等。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上班的華人工程師經常開玩笑,飯桌上大家最愛談的兩件事情,一是跳槽去薪水更高的加州互聯網公司;第二就是回中國創業。兩件事情都令人眼紅。

這從微觀上證明,加州和中國之間的心理距離,在今天其實很近。在此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正式訪問前,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第十四屆“藍廳論壇”上發表演講稱,中美建交至今,雙邊貿易額已增至5551億美元,雙方各類投資達到1200億美元以上,中國企業在美國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已遍布美國45個州。

“中美友好的動力在人民,根基在人民。”據王毅介紹,中美兩國目前已結成43對友好省州和200多對友好城市。在此背景下,加州和中國的合作,這個全美國人口最多的州與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間的合作,見證著中美雙邊關系在省與州之間日趨緊密。

加州,對中國人而言,並不陌生。2013年6月7日至8日,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次面對面接觸和交流,就在加州的安納伯格莊園舉辦。也就是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上,中美雙方就新型大國關系達成共識。

此外,加州還是美國科技重鎮矽谷的所在地。在加州還能見到數不清的華人、中國留學生和遊客的面孔。

一直以來,中方願意同加州擴大經貿和相互投資規模,尤其在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技術三大重點合作領域。美國智庫在評論加州和中國的合作時有一個共識,即這種合作具有範本意義。

“催化”清潔能源

在清潔能源方面,加州一直是美國標準最嚴格、政策最激進、技術創新最先進的領先州。加州經營著頗具影響且規模巨大的清潔技術產業,還經常對美國政府在氣候問題上無所作為表示失望。

加州和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0年前阿諾德·施瓦辛格擔任州長的時候。早在2005年施瓦辛格擔任加州州長時,就把與中國在氣候和能源問題上的合作提到了議事日程。

當時權力顯赫的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和能源委員會與中國江蘇省簽訂了一項合作協議,為中國的公用事業單位相關人員提供培訓。“加州—江蘇”協定,一直被認為是“未來中美能源合作的範本”,但當時大部分的合作都是通過雙方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大學之間展開。

這種合作在過去10年間從民間逐漸過渡到了官方。

到了2013年9月,時任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的解振華與加州州長布朗在舊金山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開展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的系列合作。

發改委希望加州能加強與中國地方省市的合作,邀請加州產業界參與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尤其是在建築節能、環保產業、災害風險管理等方面和中方合作。從加州的角度說,作為美國的一個州來和中國發改委簽署諒解備忘錄,前所未有,可見協議的地位之重。

同時,加州也十分渴望中國資本能進入當地的清潔能源投資。

目前,中國在美國能源領域投資主要分為兩個集群:化石燃料投資集群,主要集中在油氣儲存豐富的地區,如得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等。另一個就是清潔能源投資集群,主要就集中在加利福尼亞。

中國與加州在清潔能源領域合作更深遠的意義是,既然在美國聯邦政府層面,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面臨重重政治阻力,那麽加州與中國及中國各省的合作,可以被視為一種催化劑、一種杠桿,以推動美國,甚至是全球的氣候變化政策。

“鋪路”基礎設施

中國與加州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這種催化和撬動意義當然也絕不局限於此。

雖然曾經有過這個世界上第一代現代意義上的交通設施,但是如今美國的“高齡”基礎設施由於年久失修都已經成了全世界的一個笑話。比如外國遊客心中高端大氣的“好萊塢”所在地加州洛杉磯,許多高速公路路面都已經開縫,公路旁幾十年歷史的電線桿都已經從頂銹到底,當地人都自嘲比第三世界還第三世界。

再比如已經拖得曠日持久的加州高鐵計劃。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布朗在第一次擔任加州州長時就提出了加州高鐵建設計劃。但是這個計劃一直拖了30多年,遭遇各種阻礙,主要障礙就是資金的缺乏。

直到2008年11月,該高鐵項目終於通過了民眾投票表決,可以利用州政府發行的近100億美元債券和部分聯邦撥款進行前期工作。等到今年1月這條高鐵終於在加州破土動工時,當年40多歲的布朗州長都快奔80了。

好消息是,據中央財辦副主任舒國增9月17日介紹,目前中美雙方已取得三項實質性重要成果,其中就包括美國西部快線高鐵項目。具體而言,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美國西部快線公司合資建設美國西部快線高速鐵路。中方聯合體在美國註冊成立的中國鐵路國際(美國)有限公司與美國西部快線公司13日在拉斯維加斯市簽署協議,雙方將組建合資公司,建設並經營“西部快線高速鐵路”。該高鐵從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到加州勝利谷和帕母代爾,最終到洛杉磯,全長370公里。預計工程於2016年9月底開工。

除了加州高鐵是美國首條高鐵以外,奧巴馬在2013年曾提出規劃建設共6個高鐵網絡,此外美國還有需要大規模翻新的地鐵市場。

“連接”互聯網技術

加州也是全美華裔人口分布最多的州。

隨著過去10年矽谷新一輪互聯網浪潮的興起,加州也已經成為在美中國留學生最向往的工作和居住地之一。返回中國創業的華人技術專家中也有許多來自加州。

除了科技人才層面上的流動外,大學等研究機構和企業也互動頻頻。

幾乎數得上來的加州頂級大學都和中國高校有合作,比如北大有斯坦福中心,清華有深圳伯克利學院。在產業結構上,有加州和深圳之間的軟硬件的對接範例。

最實在的還是砸下去的真金白銀。

美國研究公司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僅僅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投資人向美國科技初創企業投入的資金量已經達到了60億美元之多。這些投資對象大部分自然都在炙手可熱的加州矽谷。

在過去8年,中國相關企業對矽谷的投資即便在最高峰時候也只有15億美元。這意味著現在中國對加州科技產業的投資,僅僅一個季度就相當於以往4年的總和。

在中國資本流向矽谷的同時,矽谷公司也在組隊出海,瞄準中國市場。

今年就是一個標誌性年份,繼LinkedIn(領英)後,Airbnb也在中國本地風投資本的幫助下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正在風頭上的打車軟件Uber(優步)更是燒了數十億美元涉足中國市場。

美國自2008年經濟危機後踏上複蘇之路以來,原本寄予厚望的制造業回歸等戰略都顯效不大,最終還是依靠加州的互聯網科技支撐起了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同樣要轉型、要發展新興科技技術的中國,想要在科技產業跟上美國乃至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節奏,繞不過加州。而加州這些科技巨頭想要在全球實現增長戰略,也不可能繞過中國市場。

如果對互聯網技術產業的判斷是巨大的增長前景,那麽僅僅從這個角度講,中國和加州的合作現在還只是個起點,一切才剛剛開始。

 

【相關】

習近平訪美臨近 中國高鐵打“翻身仗”

伴隨習近平訪美的臨近,中美兩國企業間的各種大單正加快簽署,多項經貿大單可期,BAT、矽谷明星企業有望互動。

專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美國反對IMF份額改革方案是極大錯誤

在拉迪看來,中國的崛起並不一定意味著與美國之間會出現零和關系,而是伴隨著經濟力量的增強,中國自然會追求更多的話語權。

習近平親民路線訪美首站西雅圖 隨行企業家名單披露

據《第一財經日報》獲悉,此次中美企業家圓桌會議將於9月23日在西雅圖舉行,與會者包括15位美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和15位中國公司首席執行官。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76

不符合經濟效益印尼高鐵急喊卡 中日高鐵經貿戰略在東南亞觸礁



2015-09-28  TWM

中、日兩國宣稱興建高鐵有利交通,但對東南亞國家來說,舉債蓋高鐵,負擔太過龐大,且教育、醫療、興建道路的需求似乎更為迫切。中、日海外拓經貿的算盤,這次打錯了!

為了搶下印尼首座高鐵案,

興建總長九十三哩、連

貫雅加達與第三大城萬隆的鐵路,中國提出五十五億美元貸款的方案,分五十年償還。優渥條件當前,印尼豈有拒絕的理由。偏偏在九月四日,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一聲令下,高鐵案急踩煞車,回絕中國與日本的提案,改為興建成本少四成左右的中速鐵路。

據《彭博新聞》指出,高鐵案喊停,是因為政府認為「不符合經濟效益」。

舉 債龐大泰、緬也打退堂鼓佐科威的決定是對的。原訂高鐵案規畫八站,站距不長,時速難達標榜的三百到三五0公里。但更重要的是,印尼這次等於為基礎建設需求 龐大的國家上了一課,對亞洲的開發中國家更有示範作用,這是因為亞洲已成中國與日本的基建戰場,為了政經利益,積極搶奪高鐵案等大型工程,並提供高達數十 億美元的貸款金額。

但這些工程未必符合各國實際需求,客觀考量後願意果斷回絕,對開發中亞洲國家的經濟體質有長期益處。

中國與日本聲稱高鐵造價

雖高,長期下來仍舊值得,這樣的說法當然不無道理。日本高鐵去年剛滿五十周年,國民受惠良多,例如外地人能通勤到東京工作。中國高鐵未滿十年,近萬哩的總長度稱霸全球,目前主要幹線(如京滬高鐵)運能滿載,除了是搭飛機之外的交通選擇,亦連結原本偏遠的地方經濟。

但 正如經濟腳步放慢一樣,中國高鐵歷經近年快速成長之後,也出現減緩疲態,導致國營車廂製造商的產能過剩。自己消化不了就出口,也因此,中國近幾年積極對外 尋找相關客戶,獲利頻創紀錄。高鐵走出國門,在東南亞更具地緣政治和經濟的長期考量。君不見中國提議打造連接國內到東南亞數國的高鐵,想藉此前進各地港 口,亦希望取得原物料與低成本人力。日本深伯中國在亞洲坐大,見中國向哪個國家提案,也會提出標案競爭,戰局甚至延伸到加州。

對希望基建能物美價廉的

國家而言,中國與日本積極搶案,何嘗不是好消息。但問題是,中日的高鐵建設成本大多自行承擔,亞洲開發中國家卻必須對外貸款支付,甚王近百分之百舉債。有鑑於負擔龐大,泰國、緬甸等原訂與中國合作興建高鐵的國家,紛紛打退堂鼓。日本的高鐵算盤也打得辛苦,更在越南觸礁。

寮國改善醫療比蓋高鐵迫切舉例來說,寮國據傳可望與中國簽訂高鐵案,造價高達七十億美元,屆時將連通首都永珍與雲南昆明,中國更希望最終能經過曼谷,直通新加坡。

建 造金額約有五十億美元需要向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以寮國國內採礦權為抵押。五十億美元的數字是天價,相當於寮國國內生產毛額的六0%左右。國際貨幣基金 (International Monetart Fund)更曾在二0一三年針對此案提出警告,指出寮國外債會因此增王國內生產毛額的二一五%。寮國高鐵案的商業效益與營業成本目前仍是未知數。

開 發中國家該不該建高鐵,需求才是第一考量。拿車子來比喻高鐵,明明買福特就能因應未來幾年的需求,有必要借錢買特斯拉(Tesla)電動跑車嗎?再回到寮 國的例子,把錢花在興建道路、改善醫療與教育,遠比蓋高鐵迫切多了。這條高鐵建了,對中國的好處不在話下,起碼一開始就能加快貨物運輸,但對寮國這個開發 中國家而言,財政狀況卻只會更加不明朗。高鐵或許符合中國的需求,卻絕對不利寮國。

寮國如此,印尼亦然。

印尼折衷改建中速鐵路

所幸印尼找到折衷之道,決定改建中速鐵路,並開放給包括中日在內的國際廠商競標。

或許在這次事件之後,印尼未來幾年可望成為亞洲其他開發中國家的領頭羊,提醒大家應拋開地緣政治的心結,依實際需求決定基建工程的內容與籌資方武。即使沒能發揮拋磚引玉之效,印尼起碼也讓東南亞各國看到一點:拒絕,有時是政府的最佳利器,免得欠下一屁股債。

印尼高鐵案喊卡的經驗教東南亞各國一件事:拒絕,有時是好事,至少比欠下一屁股債好。

譯者 連育德

彭博觀點精選

全球發行量第一的財經專業媒體美商Bloomberg公司,獨家授權本刊精選摘譯專欄內容。透過《彭博》的獨特視野,帶您看透天下大事,掌握全球趨勢之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7

習近平中東之行 推進能源基建經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639.html

習近平中東之行 推進能源基建經貿

第一財經日報 王琳 2016-01-18 23:03:00

張明介紹,習近平主席此訪是今年中國外交的第一場重大行動,時逢中國同埃及建交60周年,也是同阿拉伯國家開啟外交關系60周年。

外交部副部長張明1月18日在吹風會上指出,中國將同沙特埃及伊朗三國進一步對接發展戰略,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便利化以及航天等高新領域合作。

張明介紹,習近平主席此訪是今年中國外交的第一場重大行動,時逢中國同埃及建交60周年,也是同阿拉伯國家開啟外交關系60周年。

談到訪問的三國,張明說,沙特、埃及、伊朗是中東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中國同三國都保持友好合作關系,政治互信日益加深,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各領域交流合作順利發展。

張明表示,習近平主席此訪旨在鞏固傳統友好,加強互利合作,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中東問題專家李紹先認為,中國與中東國家在能源、市場、安全以及戰略利益上,攸關度越來越高了。

中東是中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地區。沙特埃及伊朗均為中東大國,也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合作國家。

對接發展戰略是指中國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分別與沙特、埃及、伊朗本國的發展戰略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推進與落實,為中國分別與三國推進經貿合作提供了新的戰略動力和政策紅利。

發展戰略對接

沙特作為全球石油儲備與生產大國,在全球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增強工業化能力。

沙特正開始實施新的五年計劃,致力於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戰略,實現國家全面、平衡、協調發展。

對中國來說,沙特連續多年是中國在全球第一大原油供應國和在西亞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企業參與沙特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勞務、農業等多領域合作項目。

張明表示,沙特目前是中國在西亞北非地區的最大貿易國,中國也是沙特的最大貿易夥伴之一。

習近平在沙特《利雅得報》發表題為《做共同發展的好夥伴》的署名文章稱,如今,中國每進口6桶原油就有1桶來自沙特,沙特出口每收入7里亞爾就有1里亞爾來自中國。

張明表示,此訪是中國國家主席7年來首次訪沙,將對未來5至10年中沙關系和各領域合作進行整體規劃,推動雙邊關系再上新臺階。訪問期間,兩國將發表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習近平主席還將分別會見海灣合作委員會秘書長紮耶尼和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伊亞德,就進一步推進中國同海合會及伊斯蘭國家關系交換意見。

里程碑式訪問

張明表示,埃及是阿拉伯、非洲和伊斯蘭大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埃同為文明古國,雙方友好交往源遠流長。當前中埃關系發展勢頭良好。

埃及不僅是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沿線國家,同時作為非洲大國和阿拉伯國家的領導國之一,在中國與非洲國家合作、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

埃及駐華大使馬傑迪·阿米爾(Magdy Amer)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埃及不僅能受益於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還能受益於中非合作論壇約堡峰會確定的未來三年中非合作計劃。

習近平此次對埃及的訪問可謂是為外界期盼已久。埃及總統塞西2014年12月、2015年9月兩次訪華,塞西兩次訪華高度評價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並將其與埃及的新蘇伊士運河的開發、蘇伊士運河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規劃對接。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整理發現,擺脫經濟困境的埃及首要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包括蘇伊士運河拓寬及周邊區域的開發,周邊鐵路的建設,埃及國內及周邊公路的建設,海港的擴容升級,以及為克服電力短缺而進行的水電站火電站建設和天然氣系能源的開發。其中不少領域中國企業在相關行業領域都具有競爭優勢和領先的發展經驗。

此訪是中國最高領導人時隔12年再次訪埃,將全面規劃中埃關系未來發展,是一次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訪問。

阿米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習主席此次訪問埃及將是歷史性的訪問,深化兩國戰略合作,兩國政府和企業將簽署很多很多項目合作協議,非常值得期待,中埃經貿投資合作、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將達到新高度。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56

促進經貿 中拉需要繼續互順周期

在過去15年內,中國和拉丁美洲之間的貿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擴大,這得益於雙方的經貿供需互補和經濟周期互配。但過於依賴大宗商品貿易的特點也為傳統發展模式設限。

來自OECD的一個的數據是,在整個拉美對全球的出口結構中,大宗商品出口和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分別為41%和42%。但在拉美對中國的出口結構中,大宗商品出口占73%,而工業制成品出口僅占6%。在中國投資高漲時期,拉美抓住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快車;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動力由投資轉向消費,拉美也承受著中國經濟周期變換所帶來的短期陣痛。

圖為巴西礦山

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國土面積之和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人口之和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八分之一。如何促進雙方共同發展,或許答案在於重新抓住各自新的周期性機會。

對於拉美來說,中國的新經濟周期以供給側改革為主要特征。在整體經濟增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前提下,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從第二產業為主轉向第三產業為主,經濟動力也已從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這意味著,中國對拉美的大宗商品需求增速的放緩,但對拉美其他消費性商品的進口需求會增加,這對拉美來說是重要的周期性機會。

比如,在農產品方面,根據此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項統計,未來十年,中國對糖、禽肉和羊肉的人均消費將增長20%左右。與此同時,對魚肉、植物油、水果、蔬菜、奶和小牛肉等食品的需求將增長10%到20%左右。而農產品正是南美地區的優勢經濟板塊。

一些企業已經在提前布局這個機會。表面上看,中國的中糧集團在2014年順利控股荷蘭尼德拉(Nidera)51%股權所獲得的是一家歐洲公司。但其實尼德拉主要糧油資產集中在南美阿根廷、巴西等地區。這意味著,中糧其實是通過借力打力的方式,提前介入了拉美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的大潮中。

圖為阿根廷牧場

同中國產品貿易結構調整相對應的是,中國資本流動也出現了周期性的變化。

從2014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了資本凈輸出國,到了2015年,中國境內投資者累計實現對外投資7350.8億元人民幣。在中國所尋找的投資目的國的名單上,拉美已經是榜上有名。據OECD統計,自2010年以來,來自中國貸款已經高達940億美元,而彼時世界銀行、CAF-拉美發展銀行和美洲開發銀行在當地投放貸款的總和也只有156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資金彌補了金融危機後國際資本撤離拉美時所留下的缺口,而有效利用海外資金正是拉美為應對中等收入陷阱創造穩定金融環境的一劑良藥。

對於中國來說,也要抓住拉美經濟經濟發展的新周期變化。

一是拉美經濟的能源、道路等基礎設施“硬件”投資需求仍處於需求強勁的上揚周期。拉美的基礎設施還較為薄弱,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正好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強項。

在電網方面,中國最大、也是世界第一的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在拉美的投資項目接連開花。不僅已經獲得了巴西7家輸電公司及其輸電資產30年經營特許權,參與建設巴西第二大水電站——美麗山水電站的特高壓輸電項目。而且根據海外媒體報道,還在洽談收購巴西聖保羅工業集團(Camargo Correa SA)持有的巴西輸電企業 CPFL部分或者全部股份。在水電方面,全球最大的水電企業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通過出價23.8億巴西雷亞爾,獲得Jupia和Ilha Solteira水力發電站30年的運營權。在軌道交通方面,中國中車提供的車輛已經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行駛。在核電方面,中核集團已經拿下了阿根廷核電60億美元大單,並在今天,也就是6月30日對外宣布這個核電站明年春天就將開工。

圖為Ilha Solteira水電站

二是通信、互聯網等基礎設施“軟件”投資需求也處於上揚周期。在全球互聯網時代,軟件基礎設施建設蘊藏了巨大的機會。借助SNS社交網絡、移動支付、雲計算等移動互聯網技術,不僅可以降低整體經濟運行的信息成本,減少個人之間的信息鴻溝,還能通過搭建遍歷的數據信息後臺來降低商業經營成本,以幫助拉美龐大的非正規經濟逐漸正規化。

在電信基礎設施上,從2000年初開始,中國的華為、中興已經逐漸進入到拉美的基礎電信市場。在超過14個國家,華為已經成為該地區的電信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

在移動終端方面,根據yeahmobi的研究報告,2014年拉美地區 移動手機用戶達到4.39億,手機普及率72%,高於全球手機51%的覆蓋率;但是拉美地區智能手機普及率僅為24%,低於全球智能手機38.5%的普及率。這個發展的缺口正在吸引中國企業赴拉美投資。中國的小米、聯想、華為等都已經進入到了拉美市場。其中,哥斯達黎加媒體《共和國報》今年6月報道,中國手機逐漸占領了哥市場。目前,哥斯達黎加銷量前三的手機品牌均來自中國。

在互聯網經濟上,中國的三大互聯網巨頭都在經濟培育當地市場,將中國國內的互聯網經濟模式進一步移植到拉美。2014年10月,百度收購巴西最大本土團購網站Peixe Urbano,短短半年時間Peixe Urbano就擊敗Groupon成為巴西第一大團購網站。

三是拉美的工業經濟升級仍處於上行周期,正好對接中國的產能轉移。通過經貿合作區、自由貿易區、出口加工區和工業園區等模式,中國和來美之間在清潔能源、新型建材、石油化工、汽車、鋼鐵、農產品、港口物流、信息技術等八大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前景。

不過,同2010年滿眼是發展機會不同,如今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既關註機會,更關註風險。拉美的金融波動風險、勞工保護體制風險、政府更叠風險對於成長中的中國投資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短期辦法解決不了長期問題,所以中國企業應該沈下心設計好深耕拉美的長期規劃。

和拉美有緊密聯系的西班牙,其對拉投資就曾經歷多輪變化。西班牙對拉美的投資在上世紀90 年代中後期到2000 年期間的增長十分迅速, 曾一度達到拉美整體FDI 流入的25%。但從2000年開始,由於阿根廷經濟危機的影響,以及西班牙需要整合消化此前在拉美的並購以實現本土化,西班牙對拉美的直接投資出現下滑。這種投資低迷的狀況,一直持續到2006 年才開始恢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隨著西班牙國內經濟的不景氣,西班牙重新強化對拉美的投資,而拉美也成為西班牙主要海外收入的來源,西班牙和拉美的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入。一個例證是,位於歐洲銀行頂端的西班牙的BBVA銀行、桑坦德銀行不惜把經營網點植入到了拉美的廣大農村。深深紮根拉美經濟不僅這兩家西班牙銀行帶來了穩定的收入,龐大的網點設置也搭建了這兩家銀行未來向互聯網金融轉移的平臺。

作為跨國投資的後來者,中國可以從西班牙的拉美投資經歷中吸取經驗,以長期投資的冷靜心態來應對拉美市場的短期波動。同時,借助歐洲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全球產業調整機會,中國的資本可以通過並購借力歐洲,特別是通過已經在拉美有成熟體系的西班牙、葡萄牙等企業搭橋進入拉美,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上,中國的國家電網、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早已走上了這條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35

中非半年簽下500億美元經貿協議 並不等於官方投資告罄

自2015年12月中國宣布未來三年投入600億美元資金支持中非工業化、基礎設施、農業等十大合作以來,中國與非洲的經貿投資合作在強有力的融資支持下,在過去半年多時間里駛上了快車道。

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29日在中非合作論壇約堡峰會成果落實協調人會議開幕式上表示,去年12月份中非合作論壇約堡峰會閉幕以來,據不完全統計,中非雙方簽署的各類協議,共有243項合作協議,涉及總金額達507.25億美元。

這一數額已接近去年12月中方公布的600億美元支持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但並不意味著官方600億美元即將用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已簽署協議的很多資金來自民間,可以說,官方600億美元成為中非經貿投資合作的發酵劑和催化劑,正在帶動更多資金進入非洲。

600億美元撬動中非投資

“每個人都有充足的理由關心錢的事情。”在29日吹風會上,被問到507.25億美元與600億美元的關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笑著說。

張明表示,中非合作是多元的,既體現在政府層面,也體現在金融機構、私營部門和企業層面。中非合作的資金並沒有局限於這600億美元。

過去半年中非間簽署240多項合作協議,涉及總結500多億美元,張明認為,這些數據表明,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對中非合作就像催化劑一樣。已經促使中非合作在市場環境下,成功帶動市場資金,拉動各方面的投資,產生了一個乘數效應。

對此,張明介紹,這說明約堡峰會的成果(對中非經貿投資合作)已經起到了杠桿作用,促使轉型升級,撬動了市場這個無形的手來推動中非合作。

在507.25億美元的已簽署合作協議中,中國企業對非洲直接投資和商業貸款超過460億美元,占協議總金額的91%。

同時,這些協議中,還包含協調人會議前一天(7月28日)在中非經貿合作交流會上簽署的中非金融機構和中非企業間的40多項合作協議,總金額超過180億美元。

非洲多國部長來華取經

從12月驕陽似火的約翰內斯堡,到7月同樣燥熱的北京,中國與非洲國家合作的熱度絲毫未減。

中非合作論壇本身是部長級會議,2000年開始,每三年一次,2006年在北京舉辦了首次中非首腦峰會,2015年12月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了第二次首腦峰會。

為了落實約堡峰會的成果,中非合作論壇53個成員方首次舉行成果落實協調人會議,以回顧論壇峰會成果落實工作取得的進展,商討進一步落實峰會成果的計劃和思路。

雖然是在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內首次舉行協調人會議,但會議規格高、人氣旺。

張明介紹,中非合作論壇中除中方外的52個非方成員均踴躍參會,包括1位國家級領導人,55正部級,48位副部級。中非雙方有100多位部長級官員參會。

張明認為,這反映了中非特殊友好關系,反映了中非合作強勁發展勢頭。

約堡峰會以來,為了落實峰會成果,有30多個非洲國家專門成立了落實約堡峰會成果的內部協調機制。

南非國際關系對外合作部副總司長FOCAC南非協調人蘇克拉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與非洲之間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夥伴關系,是因為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歷過不發達和貧窮,有過與非洲相似的經歷,而中國從困境中走出成為今天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談到為什麽此次協調人會議有這麽多非洲部長來北京,蘇克拉爾說,非洲部長們不只是來北京開會,而是要看看北京和整個中國是如何在一代人的時間里就實現了轉變。非洲希望學習中國經驗,而中國也願意與非洲分享這些經驗。

在協調人會議結束的第二天,即7月30日,協調人們從北京前往蘇州,考察代表中國現代化工業化進程的蘇州工業園。如今,在非洲自身工業化需要和中國推動中非產能合作的雙重推動下,多個非洲國家都希望建立自己的工業園自貿區。

蘇克拉爾說,非洲很幸運有中國這麽一個經歷過一切有願意和非洲分享發展經驗的夥伴,這就是是中非夥伴關系能如此緊密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63

英國首相致函習近平稱加強經貿合作 未提核電站

據外交部網站15日消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沙馬會面。

昨天,王毅在北京應約會見沙馬時表示,中英關系近年來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習近平主席去年對英國的國事訪問推動雙邊關系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方願與英國新政府一道努力,堅持雙方確定的兩國關系大方向,進一步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繼續向前發展。中方歡迎特雷莎·梅首相9月來華出席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願同英方保持溝通協調,確保峰會取得圓滿成功。

沙馬表示,此次他來華傳遞的最重要信息是,英方高度重視英中合作,視中國為全球重要戰略夥伴。去年習近平主席對英國的國事訪問十分成功,具有里程碑意義。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以致函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表示期待出席九月在中國杭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英方支持中方成功舉辦峰會,期待加強與中方在經貿和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

王毅與沙馬會面

值得註意的是,梅在信中並未主動提及被其叫停的中資核電站項目。

上月底,剛剛上任的特蕾莎·梅因擔心中方投資帶來國家安全隱患,叫停了中國參與的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電站項目。原定於當地時間7月29日上午正式簽署合同,然而就在落筆敲定的11個小時前,英國方面宣布項目暫停,“推遲到秋季再做決定”。

2015年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有關方面達成了該項目的融資協議。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曾強調,欣克利角核電項目象征了英國以開放姿態接納海外投資。不過,梅新官上任三把火,卻幾乎把前任政績燒了個精光。延遲決定一出,讓去年由卡梅倫與習近平一手推動的中英關系“黃金時代”蒙塵。

最初,來自中國的回應普遍溫和、用詞謹慎。

中國外交部此前曾回應稱,該項目是中英法三方本著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精神達成的,一直得到英方和法方的大力支持。希望英方盡早作出決定,確保有關項目順利實施。

出資占總投資額1/3的中國廣核集團也強調,英國政府需要時間熟悉該項目,對此表示理解和尊重。

然而,隨著事態遲遲沒有進展,中方措辭越發嚴厲起來。

8月9日,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英國《金融時報》發文指出,中英關系正處在一個重要歷史時刻,希望英國繼續對中國保持開放;如果項目得不到新政府的批準,將會危及兩國關系。《金融時報》稱,這是中國向英國發出迄今最嚴厲的警告。

而在沙馬與王毅的會面中,沙馬也未主動提及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對香港 《南華早報》指出,鑒於欣克利角核電項目被視作中英關系“黃金時代”的象征,沙馬不可避免要談到這個問題。

“英國公投退歐後,新政府特別需要與中國展開深入合作。梅一方面需要給出恰當措辭確保中國對其仍有信心,另一方面需要安撫英國國內的擔憂。”崔洪建說。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龍靜表示,中國官員一定會與沙馬討論核電站問題,但沙馬一行還不足以完全解除兩國心結。

特蕾莎·梅(資料圖)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在沙馬啟程前往中國之前,英國政府官網援引沙馬的話稱:“中英關系穩健進步,對雙方助益良多。英國對商業活動保持開放,也是吸引國際投資者的勝地,當然包括中國。”

龍靜強調,退歐一事使得英國對中國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大為降低,“英國在歐洲事務中將不再扮演重要角色,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如果中國不得不在英國與歐洲二選一的話,歐洲無疑是首選。”

數據顯示,中英貿易目前處於歷史最高水平。自2010年以來,英國對中國出口增長了57%,而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英國第二大外資來源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