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瀕臨破產台商 竟能向蘋果索價600億?

2012-02-27  TCW




全球市值高達近四千七百億美元, 比美國政府還有錢的蘋果(Apple)公司,大概怎麼都沒想到,會因為一家瀕臨破產,由台商創辦的顯示器公司,讓iPad在中國被迫下架,甚至,連名字都 可能要換掉!

二月九日,河北省石家莊工商局,大動作抄查電子城和蘋果產品銷售門市,沒收侵犯商標權的蘋果iPad產品。《廣州日報》報導: 「iPad告急」英國廣播公司BBC則以斗大標題寫著:「蘋果iPad在中國銷售出貨受威脅」。連大型網路商店如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等銷售通道,也以減 少線上銷售比例和缺貨為由,開始把iPad下架。

這代表的是,一年賣出三百六十萬台iPad的中國市場,將可能在蘋果的全球版圖裡,暫時熄 火。

妙的是,一場看似「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法律戰背後,其實摻雜了中國八大銀行與官方等影武者,而且一切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布局。

小 蝦米的主角,是唯冠,曾是全球前五大顯示器廠商,但金融海嘯,讓唯冠負債約港幣十五億元,股票在香港停牌,創辦人楊榮山也宣告破產。「他是在絕境中也會想 辦法找活路的人,很aggressive(敢衝),」是一位同業對楊榮山的評價。

這次蘋果電腦產品因為涉及侵犯商標權而下架,根據揭露的訊 息顯示,唯冠早在二○○○年,就已經登記iPad商標,蘋果進入中國市場發現iPad商標已經在唯冠手裡,唯冠一路由一千萬美元開價到超過上億美元,讓雙 方陷入僵局。初審的判決中,蘋果敗訴,緊接著今年二月二十九日在高級人民法院開庭的二審,最終判決蘋果若仍敗訴,一切就成定局,蘋果如果不跟唯冠買名字, 就只能在中國改名!

表面看來是,手上的商標,意外成為唯冠死裡還生的救命丹。但,當本刊獨家專訪楊榮山,並訪問了解中國的法界專家後發現, 這不僅是個單純的法律訴訟,還是場高潮迭起的商戰。

初始:被設局!缺錢小公司被蘋果騙,賤賣商標

外界以為唯冠幸運。但楊榮山 卻喊冤,當年是為一個CRT(映像管)螢幕產品註冊iPad商標。「不是幸運,我們在一九九八年開始設計一系列iFamily產品,第一個產品叫做 iPad,它事實上是Internet Personal Access Device……。」

時間倒回二○○九年,「金融危機後,我們 (唯冠)陸續出現財務問題,」除了港幣上億元的壞帳,銀行也縮緊銀根。楊榮山回憶,當時突然有家英國公司IPADL(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來找唯冠台灣子公司,要買iPad商標。

「(他)問唯冠全球有哪些(iPad)商標,他當時要 買,再加上因為台灣也在(業務)收縮,台灣公司就把商標賣給他,」楊榮山說,回想過程,讓他直呼被「蘋果設局」。

「蘋果對我們整個都很熟 的,二○○三、○四年我們在歐洲就阻止他們申請iPod(因為跟iPad發音近似)。兩家公司糾葛三年,後來想,音響我們不做,放棄抗爭,有了過去 iPod不愉快經驗,他如果找我們,我們是根本不賣他的,他就設計了一個公司IPADL,成立新的,怕我們查到它背後跟蘋果有關係,用假名字跟我們談。」 而且這間紙上公司只設立七天,甚至唯冠委託律師的二審答辯狀中還指出,就連IPADL授權代表哈格里夫斯(Jonathan Hargreaves)也是假的,「在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

財務吃緊,唯冠以三萬五千英鎊(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四萬元)賣出了全球近十個 國家區域註冊的iPad商標。

知名公司為了保護未來新產品的名稱,類似蘋果這樣的手法並非罕見,「商場上應該可以意識到,i開頭的產品,誰 用最多,因為商標買賣一定是做商業使用,不會沒有目的來買,」熟悉商標專利的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馮博生說。

驚奇:留一手!蘋果大意,事 後才知漏買中國商標

然而,整個案件最有張力的點卻在此時出現。機關算盡的蘋果竟然沒發現,中國的商標,不在台灣唯冠名下,而是屬於唯冠深圳 子公司!「中國商標,我們基本上沒有要賣,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固守中國,」訪問當中,楊榮山強調了兩次。

結果,當蘋果在二○一○年一月發 表iPad後,才發現手上沒有中國商標,回頭找唯冠協商,而先前約八、九個商標開價三萬五千英鎊。這時,唯冠已知買家就是蘋果,一開口就要一千萬美元,蘋 果拒付,分別在深圳和香港狀告唯冠,並申請強制令,防止唯冠把商標轉移出去。

不論楊榮山是否有心偷留一手,還是合約的錯誤。這場原本只是單 純的商標官司,竟然又把中國八大銀行扯進來!唯冠的主要債權人,就是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等八大銀行。

被問到債權銀行是否有下指導棋?楊榮山 沒有正面回應,只說「(中國的銀行)他們是希望(商標)價值極大化……,公司立場有些話不方便說,(律師代表銀行發言)銀行也是默許的。」

反 擊:告御狀!聯合中國行政、司法體系反蘋果

二○一○年,擁有中國iPad商標權的唯冠被蘋果告後,卻拖了快一年才反告蘋果。內行人看來是高 招,因為,這似乎有等iPad鋪貨大賣以後,再依照iPad在中國銷量求償的謀略。

而且有了國有銀行當靠山,唯冠跟其他外商企業不同,他不 先上法院,而是先到北京告御狀,向北京主管商標工商部門投訴。「(商標權)行政執法是中國很特殊的部分,處罰的罰金是交給政府,」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 究中心副主任盧文祥指出。也就是說,那時瀕臨破產的唯冠,即使御狀告贏了,也拿不到半毛錢。

欠一屁股債的唯冠,選擇先讓政府受益,楊榮山打 的算盤是,「蘋果在中國很多的粉絲,對消費者和產業影響很大,要了解工商部門的想法。」

「中國行政與司法,雖然是兩個獨立系統,但中國基本 上是行政大、司法小的地方,選擇工商管理(投訴)速度快、威力大,先選擇行政,再走司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首席顧問袁建中指 出。

這場商戰,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中國的輿情,後來似乎偏向唯冠這一邊。去年九月中國五家環保組織共同發布一份報告,踢爆「毒蘋 果」,也就是蘋果中國供應鏈廠商造成的污染。三個月之後,深圳人民法院的判決出爐,駁回蘋果要求取得iPad商標的請求。

逆轉:開獅口!四 個字母,現在喊價二十億美元

一審勝訴後,各地工商部門出現查處下架行動。楊榮山自稱他的策略是「與時俱進」。現在等於行政與司法兩個體系都 在幫他,而唯冠律師投訴的工商局部門,也增加到三十多個省市。

眼看下架潮擴散,蘋果日前終於打破沉默,透過中國媒體重申,「多年前已買了唯 冠在全球的iPad商標,唯冠拒絕承認和履行涉及中國部分的協議,香港法院支持蘋果。」不過,香港法官雖同意發給蘋果正審前的強制令,防止唯冠把iPad 商標轉讓出去,但法院審判還未開始。

情勢對唯冠有利,《華爾街日報》報導,唯冠現在對蘋果開出的價碼是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 是當初三萬五千英鎊的三萬六千倍以上。

你可以說,楊榮山這位失意小商人挾官方力量的策略正確;但也可以說,中國官方這次透過唯冠判決案,對 美國市值最大企業,也表達出強勢的態度。

過去,國際總批評中國輕忽專利商標權。但這次,大陸判決速度跑在香港前面。一○年上半年,蘋果分別 在深圳和香港告唯冠的官司,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動,深圳判決已經出爐,香港卻連正審都還沒開始。甚至中國司法體系還自動加碼,原本唯冠只告蘋果供應鏈商,但 是,法院還追加蘋果中國總經銷商為第三人,唯冠委任的廣和律師事務所解讀,這意味著「中國市場上全部iPad產品的銷售,均構成對唯冠註冊商標的侵權。」

「行 政機關開始大動作來處理(沒收iPad),憑良心講,商標權屬紛爭,一般來講,行政機關是等權屬確定後才查扣,一審確定就開始做這些,確實比較強 勢……,」袁建中說。

「這個執行力度的確是比較大,正面來看,是中國執行智慧財產權保護有決心,」馮博生說。畢竟「名不見經傳的 case(案子)是不可能(處理這麼快)的,」盧文祥說。

你也可以說蘋果樹大招風,讓一個幾乎要破產的失意台商,能靠著一紙專利乘勢翻身。 但沒有今日中國對毒蘋果血汗工廠的複雜情緒、中美互動的微妙關係介入,這場商標戰爭,不可能有今日如戲劇般的發展。

【延伸閱讀】iPad在 中國,連踢三鐵板!──iPad商標戰大事紀

2000年唯冠:旗下台灣唯冠在全球近十國地區註冊iPad

2001年唯冠:旗 下深圳唯冠在中國註冊iPad

2009年蘋果︰成立IPADL公司,以三萬五千英鎊向台灣唯冠收購iPad全球商標

2010 年唯冠:五月因財務困難,股票在香港停牌蘋果:一月才發現中國iPad商標在深圳唯冠名下,在香港控告唯冠,禁止唯冠轉讓iPad商標;九月iPad在中 國上市(鐵板1:全球商標獨缺中國)

2011年唯冠:年初向北京商標局投訴蘋果,並申請延長iPad商標使用至二○二一年獲准;又把蘋果經 銷商告上法院蘋果:十二月深圳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蘋果敗訴(鐵板2:法院駁回商標請求)

2012年唯冠:二月各地下架iPad,唯冠控告蘋 果經銷商勝訴,又在上海控告蘋果中國總經銷,要求停售iPad蘋果:一月上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將於二月二十九日首次開庭(鐵板3:iPad在中國被下 架)

資料來源:香港高等法院非正審強制令、媒體報導整理:葉代芝

【延伸閱讀】中國只剩Apple Pad,還沒被註冊

中 國被喻為山寨大國,但你可能不知道,她也是商標大國。二○一○年,中國商標註冊達一百零七萬件,連續九年穩坐全球商標大國,中國做為未來「世界市場」,已 經是商標命名的兵家必爭之地。

這次iPad商標事件,又讓搶先註冊(搶註)風潮再起,如果蘋果不願出高價向唯冠買,選擇改名,目前第九類電 子產品,字母A到Z開頭的Pad,已被搶註一空,蘋果恐怕還是得出價買回。

或是蘋果可以參考gmail在歐洲改成google mail的例子,因為至截稿前為止,記者查尋中國商標網,Apple Pad的商標還沒有被註冊。

其實,不少台商也曾是搶註潮的受害者。最 知名例子就是永慶房屋,當初進軍中國時,因「永慶」已先被註冊了,只好用「台慶」,直到最近才改回本名。其他包括「MSI微星」、「台銀」及「台鹽生 技」,也都有類似的經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9

索價5億!? 殼股是如何練成的 中環現場

來源: http://xueqiu.com/9773230778/31801874


香港股市近日走勢,較TVB的劇情還要悶,尤其是死氣沈沈大價股,更讓人看著「眼火爆」。反而不時傳出「賣殼」的細價股,如初出道的新人表現拼命,縱是「霎眼嬌」,都讓人眼前一亮。

要當個香港上市公司主席,說易不易,話難不難。市傳現時主板殼價約4-5億港元,創業板殼價也要約3億港元。

非洲國家津巴布韋2008年發行新鈔票,新鈔面值是5億津巴布韋元,當時約值10美元。但這里講的是港元啦

所謂「殼」,其實就是上市公司地位。有時投資者為免經過上市的繁複審查、儲足三年的核實財表,就索性花點錢,收購現有上市公司控股權。其後再把業務轉換,就可過過上市公司主席的癮。

要稱得上「殼股」,首要市值要低。難道人家市值逾萬億的騰訊,會5億賣給你?就算5億讓你買到了,難道你會放棄微信金蛋?那就不是賣殼、是並購了(嘿嘿,5億收購騰訊,誰要摻一份? :P) 所以上市公司市值低過殼價,賣家才有意退位讓賢。


唉瘋殼一個,比殼股容易認得多了~

至於成為「殼股」的其他因素,我們今日來個笨笨速成班。

大股東無心戀戰
很多上市多年的小民企,一直都被資本市場當「透明人」般,若業務已無前景可言,大股東或老板無心戀戰,就可能會考慮賣盤賣殼,拿兩、三個億環遊世界(省點用也可以過一兩年的,是否關心老員工因而失業,就是良心問題了)。近月,本港不少老牌工業股,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被傳賣殼,炒個不亦樂乎。

身家清白
在超市買了個爛燈,最多丟掉不吃。花幾個億,才發現買來的上市公司,擁有一堆負債累累、法律訴訟纏身的業務,當這個主席也是不是太爽吧?雖則收購前可作盡職調查,但若殼股易手多次,要追查也不是容易的。

新上市公司通常一年後,就可轉售股權,身家清白的大家閨秀自然較吸引。

股權是否集中
道理如上,買殼一方收購大股東股權後,不會希望還有其他第二大股東、第三大股東、四姑奶、五姨丈等等等等,走出來呼天搶地,一哭二鬧三上吊分身家。

而且貨源愈集中,市面流通愈少,易主後炒作空間更大,未來再配股集資買玩具也更得心應手。

業務
很多時買方借殼上市的同時,也會集資收購若幹資產,加快完成變身過程。要是「殼股」原來的業務,跟即將要收購的業務一樣,就更理想。因為按港交所規定,若新股東要收購的資產規模太大,或者跟原有業務不一樣,就要如新股般申請上市,走一樣的程序,那對買家的吸引力就減。

有時港媒愛以「過山車」形容股價大起大跌,但小嘉說,殼股就如「跳樓機」。抽升時風光明媚,盡收眼簾,但急挫時也無重迷失(想想Gravity的劇情),全憑操控制桿的莊家話事。殼股本來就純屬概念,切忌傾家蕩產。小嘉心臟太小,負荷不來。



微信公眾號:centraliv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40

周二凌晨發佈 事先張揚賣奢華 18K金Apple Watch 索價3.5萬

1 : GS(14)@2015-03-08 12:43:17





黃金


盛傳蘋果在香港時間周二凌晨一時於美國三藩市舉行的「Spring forward」發佈會,公佈Apple Watch產品細節,設計高級副總裁艾夫(Jonathan Ive)事先張揚,18K金Apple Watch的包裝盒將參考傳統貴價腕錶,採用皮面及毛絨內櫳設計。盛傳皮錶帶版售價高達四千五百美元(約三萬五千港元),但本港手機店負責人認為,豪華版Apple Watch目標顧客為內地人,不會掀起太大炒風。



蘋果網站的資料顯示,Apple Watch將按不銹鋼、鋁金屬或18K金錶殼,以及磁石或圈扣式等錶帶設計,推出十八款普通版、十款運動版及六款18K金版本。艾夫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形容這是蘋果有史以來最個人化的產品,其中18K金版Apple Watch為貫徹手錶的豪華路線,錶盒表面將蓋上苯胺染色皮革,內裏則採用麂皮毛絨,更配備連接裝置,讓手錶放在上面無線充電。艾夫指錶盒設計以精緻為原則,「至少是一個環保的正確選擇,既容易搬動,又毋須在衣櫃內塞滿你從不使用的錶盒」。


玫瑰金

硬度為一般黃金兩倍


設計方面,18K金版Apple Watch設黃金及玫瑰金兩款錶殼,而由於採用的金,分子較緊密,所以硬度是一般黃金的兩倍;採用的鋼亦較一般鋼耐用四成;錶面會用藍寶石水晶,加強保護觸控屏幕。蘋果未有透露手錶價格,但外界盛傳普通及運動版最低由三百四十九美元(約二千七百港元)起,最貴的18K版則售約四千五百美元。本港手機店G-World Mobile店主劉志剛認為,Apple Watch始終不是必需品,而且價格偏貴,相信不會像iPhone般出現熾熱炒風,近日來店舖查詢的顧客亦不算多,但實際銷情仍要視乎手錶的功能及首批發售的國家才能定奪。


■網上流傳一張全金色Apple Watch的照片,標價最貴19,999美元(約15.5萬港元),但未見於蘋果官方網頁。互聯網

專家:目標是內地人


劉志剛估計18K金版的購買對象以內地人為主,相信一般蘋果迷及用家會傾向選擇較廉價的運動版或普通版本。而香港陀飛輪腕錶品牌萬希泉(MEMORIGIN)董事長沈慧林就表示,Apple Watch採用過往只有傳統機械錶才使用的K金物料,顯示有意走收藏路線,但高檔手錶的愛好者習慣同時收藏多枚手錶,因此即使客人對Apple Watch有興趣,也不會影響傳統高級機械錶的銷情。作為手錶收藏家,他只會因Apple Watch多新功能而有興趣選購普通版本,但會密切留意手錶開售後的市場反應,探討是否加入高檔智能手錶的戰團。英國《金融時報》/本報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08/190679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295

Apple Watch下月24號首賣 中港有份 最貴索價近13萬

1 : GS(14)@2015-03-11 08:18:16





■庫克親自簡介Apple Watch並公佈價錢。路透社


【本報訊】千呼萬喚,等了又等,美國蘋果公司智能手錶Apple Watch,終於再次在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手上正式發佈,最驚為天人的當然是價錢,最貴一款Apple Watch Edition竟開價近十三萬港元,認真誇張!不過平民們亦不用太擔心,最平的一款運動版入門價只是二千七百多港元,配合眾多功能算是合理。記者:韓繼聰



在蘋果去年九月發佈會Apple Watch已首次現身,介紹設計和功能。前天在三藩市舉行的最新發佈會,外界最關注售價和開售安排等細節。庫克對這款全新產品寄望甚殷,說「Apple Watch打開我們與科技關係的新一章」,基本上將智能手機的各種功能,帶到貼身的小小手錶中操作,「是我們創造的最個人化產品」。


■跟上年首曝光時不同,今次觀眾終可親自 佩戴及實試操作。韓繼聰攝


除千變萬化的數碼錶面供人選擇,Apple Watch分三十八和四十二毫米兩種大小,三十八款預設款式分三個檔次系列,豐儉由人。最高檔的天價Apple Watch Edition系列以18K金錶殼加藍寶石水晶錶面,最平的一款要七萬八千八百港元,配時尚圈扣錶帶的最貴一款,更賣十二萬九千八百港元。




講電話三小時沒電


不過最平的Apple Watch Sport運動版,用鋁殼加Ion-X玻璃面,細版只售二千七百二十八港元,大版賣三千零八十八港元,算是最合理。至於不銹鋼錶殼的普通版,二十款售價由四千二百八十八至八千五百八十八港元,比一般智能手錶稍貴,但以蘋果一向的高階進取定價來衡量,還尚算正路。手錶將於四月十日開始預售,並於二十四日正式發售,九個首輪發售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和中國。至於之前被傳不夠長的電池續航力,庫克派定心丸,指充一次電可用十八小時,基本上夠用一日。不過,蘋果在產品專頁底部一條有關電池的網址承認,若用手錶來講電話,電池用三小時就沒電。





發佈會亦重溫Apple Watch的各種功能,同時公佈更多配合應用程式的新功能,包括對應WeChat、Instagram、管理旅遊行程,甚至開酒店房門等實用功能,但大部份功能要配合iPhone5或以上手機才能用。一如往常,發佈會後設試玩區。實機試玩,Apple Watch功能完善,有齊接收和回覆提示訊息、運動健康測量、資訊查閱、自定錶面等功能,還有Apple自家的傳心跳、畫畫等,全部操作都順暢,連遙控相機的即時取景畫面連接也沒窒機情況,與iPhone配合得非常穩定。





現場亦有工作人員示範以Apple Watch作電話通話,無論發聲和收音效果都不俗。此外,觸屏和數碼錶冠的配合操作亦易學易用,試玩幾分鐘已完全掌握。在閉門測試中,筆者首見Apple Watch包裝,運動版以長型紙盒包裝,普通版用正方紙盒,Edition則特配絨盒,絨盒更同時是充電器,設計精美。不過Edition版除這錶盒和用料外,功能和外觀跟其他款完全一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1/190720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70

與官摸底傾唔掂數 收地賠償 鄉事索價高5倍

1 : GS(14)@2016-09-27 07:10:09

■姚松炎指若果鄉事不滿收地金額,應該公開叫價。



【橫洲黑幕】【本報訊】元朗橫洲公屋發展用地規模大縮水,據了解其中一個原因是鄉事與政府就收地賠償金額「傾唔掂數」,有原居民「獅子開大口」,收地賠償金額索價每平方呎3,000元,較政府賠償價高逾5倍。若以屏山鄉委會主席曾樹和經營的橫洲停車場中,約8.5公頃私人土地推算,收地賠償高達27.4億元,與地政總署現時收地政策只賠償4.24億元,相差多達23億元。記者:譚靜雯 陳建平



候任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昨在《城市論壇》中稱,據他了解,橫洲車場的持份者反對建公屋計劃,是認為政府收地賠償金額不足,他說有消息指有原居民曾開價,要求政府每平方呎收地賠償金額3,000元,「鄉事派話摸底時(政府提出嘅收地賠償)唔夠價」。



橫洲屬丙區農地

涉建屋計劃的橫洲棕地屬「丙區」農地,即遠離市區、不擬計劃發展的地域,按地政總署的收地賠償政策,現時「丙區」每平方呎官方收購價約463.5元,以曾樹和經營的橫洲停車場佔地約17公頃為例,當中約8.5公頃屬私人土地,若按政府標準收地價推算,賠償金額約4.24億元;若以原居民「開價」每呎3,000元計,收地賠償高達27.4億元,兩者相差多達約23億元。現時已經公開涉摸底的文件,及官員交代的摸底內容,均沒有提及收地賠償金額及準則,未知官鄉議價過程及個別地主有否參與。姚松炎稱,若果鄉事不滿收地金額,應該公開叫價,「我呼籲原居民同埋鄉議局可以企出嚟,清晰話畀市民聽,到底佢係要求政府乜條件,先肯將棕地攞出嚟」。他更加促出席論壇的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出價」,「大家介唔介意話畀我聽,其實新界原居民開乜價錢?」侯志強否認開天索價,指政府賠償金額有既定制度,鄉事難以主動開價,「原居民咁多次收地,都未曾同政府講過價錢,只係因應政府嘅(賠償)等級,因而去接受」。雖然侯稱難開價,但他在2014年底,談及當局擬收地建農業園時,強調要「甲級價」才賣地予政府。鄉事與政府就收地賠償拉鋸有迹可尋,2014年4月,有報道引述時任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稱,橫洲土地多已出租,「預期回收土地建屋會遭業界及土地持有人反對」,梁更加指「即使政府以最高補償額只有約800多元1呎左右收購……他認為政府並不容易與業權人談判成功」。《城市論壇》主持蘇敬恆昨表示,梁志祥、鄧慶業、曾樹和及鄧達善等多名曾與政府摸底的鄉事派人士,及發展局官員均拒絕應邀出席。當局昨未有回應橫洲收地賠償問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6/197820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56

居民反對分拆維修費索價4億 富安法團 突取消業主大會

1 : GS(14)@2016-11-21 23:53:12

【本報訊】近30年樓齡的馬鞍山富安花園爆出疑似天價外牆維修,屋苑法團將維修工程化整為零,無標示工程總造價,只標示每戶需付約2.3萬元至10萬元,若所有單位外牆維修,工程費高達近1億至4億元。法團原定昨午召開業主大會議決外牆維修安排,但前晚突然通知取消大會。逾200名居民昨於屋苑聚集,大部份業主反對拆件維修,又不滿法團倉卒取消會議,「肯定身有屎,未聽過有法團會無啦啦終止個會,都係擔心我哋投反對票」。
A記者:譚靜雯



富安花園共17座、近4,000戶,入伙約28年。近月屋苑業主立案法團正就外牆工程招標。日前全港業主反貪腐反圍標大聯盟發現,維修工程無標示總造價,又將工程拆件,只標示每戶需繳付約2.3萬元至10萬元。法團原於昨午召開業主大會,議決外牆維修安排,但前日傍晚法團突在屋苑張貼「取消業主周年大會延會」通告,指今次大會委任代表的文書標題上有錯誤,法團召開緊急會議及向諮詢律師意見後,為免引起進一步爭拗或訴訟,決定取消大會,改為下月11日再召開特別業主立案法團大會。法團又於屋苑內張貼大字報,指日前多間傳媒報道富安花園維修工程的新聞報道失實,保留追究權利。



■法團於屋苑貼大字報指關於工程的新聞報道失實,稱會保留追究權利。

街坊:佢哋肯定身有屎


逾200名居民昨於屋苑內聚集,擬出席大會的業主不滿法團倉卒取消會議。麥小姐斥法團不敢面對居民,「佢哋肯定身有屎先會咁,我未聽過有屋苑法團會無啦啦自己終止個會議」。她指自己單位的大廈外牆出現裂紋,更有滲漏情況出現,又指部份單位外牆相連,不贊成工程拆件維修,「如果你拆散做,今日呢度爛做呢度,三兩年後,又要夾錢,點解唔一次過做大維修,換晒啲喉,最好換埋鋁窗」。業主陳先生也批評法團突然取消大會做法鬼祟,「噚日5、6點先貼通告」,又指前晚突然有身穿黑衫、寫上「保安」兩字的外籍人士出現屋苑範圍,「從來未見過嗰啲人,好似想恐嚇我哋」。反圍標大聯盟召集人兼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昨於現場解答居民的疑問,他指業主普遍反對「化整為零」的外牆維修工程,呼籲下月11日親自出席業主大會。



業主心聲

Jessica「最近睇傳媒報道先了解個維修工程,都唔明點解斬件維修。」


黃先生「唔贊成拆件維修,冇理由呢到畀一筆、嗰度又畀一筆錢㗎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1/198406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69

啟德樓越賣越貴 挑戰市場承接力嘉匯1房索價585萬

1 : GS(14)@2017-02-12 13:50:13

■示範單位大廳以輕巧傢俬佈局,保留通道出入。



【新盤巡禮】啟德發展區私人住宅項目已經成為地價貴、呎價高的新一代市區地標,最新推出挑戰市場承接力的嘉匯,屬主打一及兩房戶的上車屋苑格局,首批180伙折實平均呎價17,589元,較上月發售的啟德1號2期首批呎價還要稍貴2.3%,如果今次市場繼續承受得起,區內另一首設開放式迷你戶的新盤天寰呎價水平只會更高,啟德發展區私人住宅邁向每方呎2萬元的標誌性癲價,可謂指日可待。記者:伍志輝攝影:黃耀興



嘉匯位處啟德1號2期東南面,相隔一條沐寧街,同樣採用高低座混合模式發展,規劃原意是加強通風效果及改善建築物之間的景觀,但嘉匯的低座物業被安排在兩組高座屏風樓之間,除了高樓壓頂的觀感問題,亦會有採光度不足可能。低座包括3、5、6及7座,標準樓層供應一至三房單位,頂層有三房及四房大戶,其中三個四房大宅平台附設露天按摩浴缸,雖然已被安排在內園方向,但高座中高層向內園單位一定可以清楚俯瞰這個低座頂層戶平台,享受露天風呂隨時被「睇全相」。嘉匯低座物業屬於貴價豪宅與上車單位夾雜的設計,其身價難以與大碼單位主導的啟德1號低座物業比較,每方呎突破3萬元的創癲價動力不強。而對樓層不高的低密度住宅有興趣的上車客,低座物業的一房及兩房戶可能是目標之選,不過首批180伙價單並不包括低座,需要有耐性等一等。

■露台面積22方呎,窄長形設計,只適宜站立賞景。

■浴室設西門子上置式洗衣機,屬於新盤少見配置。


首批180單位全為高座

嘉匯首批180個單位合數位於項目西北端的高座1及2座,折實售價最平的單位,俱屬向北或西北正對啟德1號高座大廈的選擇,而且都是1樓單位,望樓之餘亦直接承受前方沐寧街環境噪音影響。一房折實最平585.1萬元,兩房要776.8萬元,三房最低消費1,101.3萬元,這個樓價入場水平相信已經將大部份買家排除在外。物業1及2座以一及兩房戶為主,可以預期景觀質素不會有驚喜,另外兩幢高座為8及9座,位處項目的東南端,向南或東南單位前臨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遠方九龍灣一帶商業區建築物對景觀影響不大,預料嘉匯8及9座中高層向此方向單位可享開揚遠景,甚至是啟德遊輪碼頭特色景致,所以面積較大的三房戶亦集中在這個方向。不過,比較特別的是9座向正西的A室,為標準樓層最大碼的四房戶,這個方向正對旁邊保利置業住宅地盤,遠眺啟德河以西的另外6幅住宅地皮,遠景的可觀程度值得商榷。



■兩房戶設有獨立廚房,大廳地方得以盡用。

■廚房設曲尺形工作枱,鋅盆在窗前,佈局大路。



■大房具備9呎8吋闊衣櫃位,較新盤同類單位見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2/199253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89

《時代》母企擬賣盤 索價156億元

1 : GS(14)@2017-03-26 15:35:11

【本報綜合報道】彭博引述消息稱《時代》雜誌母企、時代企業(Time Inc.)將賣盤,代價逾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時代企業尋求整間公司出售,預料交易最快下周達成協議,亦不排除4月初才落實交易。報道指,時代企業競購者包括美國出版集團Meredith、Pamplona資本管理和Jahm Najafi組成財團,以及另外兩位競購者。美國出版集團Meredith競購時代企業呼聲最高,傳作價每股逾20美元,較前日收市價19.35美元溢價3.25%。Meredith於2013年同意向時代華納收購時代企業,交易最終告吹。2014年6月,時代華納把時代企業分拆上市。時代企業旗下出版刊物包括《時代》和《財富》雜誌,面對出版業激烈競爭,時代企業去年全年收入跌1%至30.8億美元,主因發行收入下降。公司發展網絡平台推動數碼廣告增長,廣告收入去年升3%至17.1億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6/19970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44

對華索價不息 美國再舞大棒

1 : GS(14)@2017-08-29 01:27:18

【明報專訊】中美貿易風波不斷,美國果真宣布對華啟動「301調查」。美國政府此舉,是為了應對國內政治壓力,還是通過對華施壓謀求更大利益?

特朗普就職美國總統7個月,接二連三威脅對華開打貿易戰。中方見招拆招,先是兩國元首海湖莊園會面,繼而「百日計劃」,如今又開始了「一年計劃」,兩國經貿官員談判不斷。期間儘管時有貿易摩擦發生,但大規模的貿易戰始終未能打起來。

「301調查」塵封多年再啟動

如今,「一年計劃」剛剛開始,美國突然開始調查中國政府在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創新等領域的實踐、政策和做法是否不合理或具歧視,以及是否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

美國意欲何為?上世紀1980、1990年代,美國曾頻繁對包括中國、日本在內的多個交易伙伴發起「301調查」。但世貿組織(WTO)成立後,美國更傾向於直接在世貿組織對其他國家提出貿易訴訟,很少再用「301調查」打擊貿易對手。

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美國步步緊逼。14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審查「中國貿易行為」。18日,美國貿易代表宣布正式對中國發起「301調查」。

貿易戰損人不利己

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調查結束後,美國貿易代表可以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包括撤銷貿易優惠、徵收報復關稅等。但根據法律程式,正式發起「301調查」後,美國將首先與中國政府進行磋商,調查程式可能長達1年。由於調查時間長,加之朝鮮、中東等地緣政治因素等影響,「301」條款的最後威脅啟用、兩國開打貿易戰的機會不大。

開打貿易戰,對中國而言,當然不是好事,那會導致出口受損、影響就業。對美國而言,因為對華貿易存在大量逆差,在貿易戰中的直接損失會小於中國。但貿易戰引發的連鎖反應,將讓美國承受巨大代價。

暫且不論屆時美國進出口企業的激烈反應,開打貿易戰、將廉價的中國商品拒之門外,會令美國消費者利益受損。他們將面臨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的衝擊。

限制中國廉價貨 恐刺激通脹

一旦引發通貨膨脹,美聯儲將被迫加快貨幣收縮步伐,國債利率攀升,屆時美國的經濟政策、政府運轉都有可能受到牽連。特朗普競選時承諾的新增就業機會兌現之前,原有就業崗位已受到威脅,可謂得不償失。

「301」條款最後威脅啟用的概率儘管不高,但它可以成為勒索中國的籌碼,同時緩解國內政治壓力。利用中國不願開打貿易戰的心理,美國可在兩國談判中索要更多的經貿好處、影響中國的經濟政策,甚至逼迫中國幫助其解決朝鮮核問題。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97&issue=201708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