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篇》月薪三萬大樓管理員 卻得年繳保費一一○萬? 保險業務員沒說出口的祕密

2011-9-5  TWM




這是一個真實案例,月收入三萬、 年收入不過三十六萬元的大樓管理員,因為被保險業務員欺騙,在不知情狀況下買了年繳七十七萬的投資型保單,光是醫療險一年就要三十萬元!

在 保險業務員包著糖衣的行銷話術下,該如何看穿那些業務員沒說、卻是你該知道的事?

撰文‧許瀞文

保險的功能,在 於降低風險發生所造成的傷害,但如果缺乏正確的投保知識、甚至是常識,純聽信業務員的話,保險反而會成為個人財務的風險來源。

這是一個活生 生的案例。蔡先生,今年六十三歲,工作是大樓管理員,月收入大約新台幣三萬元。

人生已經到了準備退休的最後階段,即使這輩子從來未曾大富大 貴,但辛苦半生打拚所累積的財富,應該也能讓他享受一個安穩無憂的退休生活。

然而,一個錯誤的轉換保單動作,蔡先生這個再尋常也不過的安穩 退休夢,差一點就全然翻盤。若非透過各種管道積極抗議,月薪三萬元的蔡先生恐將陷入年繳一一○萬元保費的惡夢。或者他可以選擇解約,那麼,已經繳出的七十 五萬元保費形同石沉大海,所有的保險也一夕歸零。

業務員說:過了六十歲,就很難買終身醫療險,趁現在快買!

業務員沒說:保費 便宜的一年期住院醫療險,其實就足夠!

「業務員找上門來,我想,多花一點錢補足未來的保障也好。」蔡先生解釋他差一點搞砸自己退休人生的起 點。個性保守,一向注重風險的他,原本就有不算少的保險額度。在兩家保險公司分別投保了壽險及投資型保單,此外,也陸續零星買了部分信用卡電銷保險。

一 年多前,他的壽險業務員告訴蔡先生,原本搭配壽險所投保的醫療險,保障期只到六十六歲,「過了六十五歲,就很難買到終身醫療險了,為了退休後的醫療保障, 不如趁現在加買終身醫療。」雖然成功加買,但畢竟是六十三歲的年齡,保費已經甚為昂貴,蔡先生加買終身醫療險的成本,是一年四萬一千五百元,並且,保額有 限,住院一日補助一千元,加護病房住院一日則補助二千元。

終身醫療險標榜繳費二十年保障終身,這對年輕人來說或許很划算,但對一個六十歲的 老年人來說,要繳費到八十歲才算完成終身保障,保障終身是否真有意義?

保險暢銷書作者劉鳳和指出,老年人、且又有醫療保險需求族群,不妨考 慮一年期醫療險,可以續保到七十五歲,而依照蔡先生年齡估算,內容相近的保障只需要年繳五千元左右保費,但這類保險業務員能抽佣太少,很少人願意賣。

很 多人買醫療險都是希望能補足健保不足之處,讓醫療品質能多一層保障。這個出發點沒錯,但是在投保之前,更要仔細計算你所繳的保費和保障內容,再考量自己荷 包是否真能負擔。

蔡先生加買的醫療險保障額度偏低,這給了另外一位保險業務員見縫插針的機會。這位業務員是蔡先生的熟識好友,當他煞有介事 地檢視了蔡先生的保單之後,狀似誠懇地給了蔡先生兩項建議,強力遊說他轉保。

業務員說:原本的醫療險保障少、金額又貴,換一家吧!

業 務員沒說:年紀偏高,不管換哪家保險公司都一樣!

「你看,加買的這張終身醫療險,保障太少保費又貴,絕對不能滿足退休後的需求,你解約吧! 讓我重新幫你規畫。」這是好友業務員給蔡先生的第一句建議,直接說中了蔡先生的心檻裡,「當時,我竟然還跟著附和,直說自己真笨。」雖然高齡者投保終身醫 療險的確不太划算,但是,幾乎所有專家都一致認為,如果眼前這位業務員一開口就急著要你把原本的保單解約,那麼,你多半可以請他閉嘴了。

國 際紐約人壽行銷部經理周麗卿表示,千萬不能隨意更動自己的保險,保單無所謂好不好,只是適合與不適合。

以蔡先生案例來看,因為年紀偏高,只 要是投保壽險、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等,保費都偏高、且保障也不會太多,不論哪家保險公司都相同,如果要有充足的保障,必須要付出更高額的保費。

安 聯人壽訓練培育部協理劉育群說得更直接:「不論什麼原因,如果有業務員請你把原本的保單解約,去買新公司的保單,那就更不能相信他。」他強調,保戶到一家 新保險公司資歷都要重新累積,不僅要重新體檢,且新保單也要經過等待期。

一般來說,醫療險等待期為三十天,癌症險為九十天,只要在等待期內 出險,保險公司是有權不理賠的,這是保戶解約轉保風險,不得不知。且有些業務員只要換一家保險公司就說新公司保單多好,舊公司多糟糕,遊說以前客戶解約轉 到新公司,這類型的業務員更不能相信他,因為新簽保單只有業務員拿到佣金,但保戶年紀也漸增,保費只會比以前更貴。

業務員說:舊有的投資型 保單都在虧損,給我代操一定賺!

業務員沒說:投資型保單換新,前五年費用重扣一次一五○%!

「你的投資型保單竟然都是虧損 的,看看我幫其他客戶規畫的投資型保單標的,帳上都在賺錢喔!不如你向我買投資型保單,我會像股票代操一樣幫你波段操作,賺波段比較快啦!」眼見蔡先生已 經有意解約原本的醫療險保單,好友業務員打蛇隨棍上,繼續建議投資型保單也要解約,在專家眼中,這是更狠的一招。

「首先,沒人能擔保投資一 定獲利,投資型保單也一樣。」周麗卿強調,如果有業務員打著「給我操作一定賺」的說詞,千萬不能相信他。

更糟的是,一旦將原有投資型保單解 約到新一家壽險公司重新開始,這也意味著前五年保單手續費要被重扣一次。

重扣的損失會有多慘重呢?投資型保單要收的費用包含營業預定費用 (前五年不能超過一五○%,第一年六○%,第二年四○%,第三年二五%,第四年一五%,第五年一○%,總計一五○%)、帳戶管理費(一個月一百元)、危險 保費(依照年齡計算,年齡越大收越多)等三大項。

帳戶管理費及危險保費負擔不重,最驚人的是營業預定費用,轉保後要被重扣一次,都是肥了業 務員、瘦了保戶。

這些費用該如何計算?以三十歲女性、保額一百萬元,年繳三萬六千元的投資型保單來算,第一年營業預定費用要繳兩萬一千六百 元,帳戶管理費是一千二百元,危險保費為六百六十五元,扣除這些費用後第一年實際投資基金只剩下一萬二千元左右。

業務員說:省麻煩,空白要 保書、保單簽收回條都先簽再說!

業務員沒說:簽名表示你已經認同,要翻盤難如登天!

兩大建議,把蔡先生過去所有的保險規畫都 說得一文不值,也讓蔡先生決定整頓自己所有的保單;只是,他不是自己著手研究,而是完全聽信好友兼業務員的建議。

「好朋友嘛!就完全相信他 了。」蔡先生直接跳到一般正常投保流程的最後階段,在「只談到會買醫療險、投資型保單後,我就開始簽名了。」蔡先生一口氣簽下了十張「空白要保書」,業務 員當時表示,這是為避免保單寫錯字又要重找蔡先生簽名,所以乾脆一次多簽幾張要保書。甚至在還沒拿到保單前,蔡先生就連保單簽收回條也一併簽字,業務員的 說法是:「先簽,我晚點會補給你。」接著,問題逐漸爆發。首先,業務員的確幫蔡先生買了足夠的醫療險和癌症險,但,「原本他跟我說年繳七萬六千元,但三個 月過去後,我又被扣了一次同樣金額的保費,這才發現七萬六千元是季繳金額。」蔡先生疑惑的打給業務員,但他這時卻完全沒誠意幫蔡先生處理,且到此時,蔡先 生連一張保單都沒拿到。

在蔡先生和好友撕破臉,向保險公司要到保單後才發現,他的投資型保單總保費高達一六○萬元,其中有八十五萬元是「單 筆」購買,剩下的部分,每年保費高達七十五萬元,這筆費用,恐怕比蔡先生兩年的總收入還多。

「前前後後,我被保險公司自動扣繳保費一八五萬 元,而接下來,我每年要繳一一○萬元的保費,乾脆拿走我的老命算了。」雖然決定和保險公司周旋到底,但在交涉的過程中,蔡先生始終處於弱勢,「每張保單都 有你的簽名,自動扣款申請書也有簽名,這是沒得談的。」這一句話,就讓蔡先生所有的抗議變成「無理力爭」。十張要保書上白紙黑字的親筆簽名,也就像是保險 公司萬無一失的護身符。

在交涉的過程也發現,當時為了「怕寫錯」而多簽名的要保書,原來一張都沒有寫錯,每張要保書都真的買了保單,而且分 別掛在好友業務員其他同事的名下。

業務員的黑心固然是事實,蔡先生的親筆簽名也不能否認,「你實在太笨了!」每一位聽到蔡先生抱怨的朋友, 都忍不住責備這位無助的老先生。總算,在透過不同管道向保險公司表達抗議之後,雙方得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結果。

「保險業務員平常接受的訓練, 除了專業,就是行銷話術,這代表一般民眾是在面對『專業話術』的推銷,當然容易被牽著鼻子走。」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邱正宏表示,一般民眾在買保險及挑選業 務員時,要掌握﹁三不三要﹂原則,並且堅定自己意志,就比較不容易被業務員的話術牽著走。所謂的﹁三不﹂,第一是不買人情保單,第二是不要買了保單想賺 錢,最後是不因保險便宜而買。﹁三要﹂則是要了解自己購買目的、要了解自己有多少預算、要找真正專業的人幫你規畫保單。只要在買保險前仔細想想﹁三不三要 ﹂,一定能降低風險。

投保前後,你該有的3大權益1. 保單10天審閱期:拿到保單後,保戶還有10天審閱期,在這10天內,若認為保障內容不合宜,想要再做調整都可以。

2. 要求看業務員登錄證:保險業務員都必須要考證照,銷售傳統壽險、投資型保險、外幣保單各要考不同證照,保戶可請業務員出示,或者到壽險公會查詢業務員資格 是否完整。

3. 保單掛不熟識業務員身上,要求到場認識:有些壽險業務員因為收入太高,會將部分保單掛給其他收入較少的同事,保戶也能要求掛名業務員必須一起親交保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6

人在中環 - CK 低手管理員 (2012年08月22日)

1 : GS(14)@2012-08-22 16:54:5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8060&d=1825
初升上管理職位的人,往往覺得工作變得很虛無,很不實在。最失敗的管理人,將自己的工作看成一個「獄卒」般,由朝到晚「監管」一班同事工作,不停查看他們有否偷懶,每分每秒只懂金睛火眼地盯住他們有否犯錯。下屬在他們的管理下,基本上是一班囚犯。別以為我說得誇張,事實上,許多自以為自己很盡責很賣力的中層管理人員,都犯著這個毛病。他們的下屬一個一個地離開,他們則無止境地埋怨「家陣班細嘅幾咁唔掂」,情況永遠都是個惡性循環,永不休止。
上週寫過,管理人對下屬總要有點「價值」,下屬才願意聽你的。你一定會問,甚麼才稱得上是「價值」?是否有牙力幫你向老闆爭取加人工,或在其他部們手上搶到更多資源,才算下屬眼中的所謂「價值」?我相這些通通都是。但我對這事的睇法比較模糊一點。中層管理人的基本責任,是要確保下屬能完成工作。在這個大前提下,下屬能「因為你」而工作變得相對愉快,你對他們就有價值了。講法看似簡單,但要做到這樣,有些人會幫下屬爭取許多不同福利,讓他們得到實惠而開心。有些人喜歡跟下屬打成一片,讓他們在辛苦工作中能有個傾訴的對象,幫他們舒口氣。有些經驗豐富的,選擇以一個「智者」姿態出現,幫同事解決許多小疑難,給予他們工作上的安全感。方法有許多款式,因人而異。
這些上司在工作上,也許不及下屬們熟練,但他們往往卻得人心,所謂「壓得住班細」,許多時都是如此。

週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61

【奇招救命】鱷魚吞膠樽鯁親管理員激嬲佢吐番出嚟

1 : GS(14)@2016-08-09 07:10:42

澳洲昆士蘭羅克漢普頓動物園飼養的一條鱷魚,吞下遊客拋入鱷魚池的膠樽後鯁喉,一名勇敢的管理員,竟毫無懼色走入籠內,刻意用木棒激怒鱷魚,目的就是讓牠吐出膠瓶。名為「上校」(The Colonel)的鱷魚吞下膠樽後,因為不適而脾氣變得焦躁,動物管理員占士(James)為了幫牠,先用棒敲打水面,令本來浸在水中的「上校」爬上池邊。占士見狀慢慢退後,再以棍騷擾「上校」的鼻,「上校」隨即大怒咆哮,膠樽亦得以被吐出來。動物園職員解釋,有訪客將兩個膠樽扔入「上校」的池內,結果牠吞下後鯁在喉嚨,隨時可致內臟撕裂、潰瘍、感染或阻塞死亡。動物園強調大部分訪客都很尊重動物,但小部人「做了不對的事」,令「上校」受苦,希望遊客如果見到有人作出不當行為,立即通知園方協助處理。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8/197276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972

花豹撲向管理員 醒目老虎出招勇救

1 : GS(14)@2016-08-17 08:01:21

網上流傳片段,墨西哥一名動物園管理員險被一隻豹從後突襲,要不是一隻老虎及時攔截,管理員可能已成豹子晚餐。片段所見,在墨西哥城「黑豹白虎」動物園工作的塞里奧(Eduardo Serio),正與一群獅子玩,卻不知身後一隻叫「Dharma」的豹已蠢蠢欲動,並看準時機朝着塞里奧衝過來,不料中途竟殺出老虎「Aztlan」。「Aztlan」出口力阻「Dharma」衝前,更把「Dharma」摔倒。「Aztlan」一路跟住「Dharma」到塞里奧身邊,似要確保「Dharma」不會施襲。這時,塞里奧輕拍「Aztlan」,感謝牠救命之恩。片段去年10月拍攝,最近在網上論壇Reddit瘋傳。不過,對「Aztlan」是否勇救管理員,網民意見不一,有人認為「Aztlan」哪有如此好心救人,其實牠與「Dharma」都同樣貪玩就真。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7/197398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226

數碼廣告:Facebook「朋友優先」新措施,專頁管理員非走不可?

1 : GS(14)@2018-01-22 05:52:32

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里蘭卡、哥倫比亞、危地馬拉、坡利維亞,大家對這六個國家有甚麼印象呢?都是「山旮旯」?但對Digital Marketing的業界朋友來說,這幾個都是Facebook做實驗的白老鼠,甚至是犧牲品。上年10月開始,Facebook把專頁的內容從News Feed抽起,放進另一條叫Explore的Feed。一夜之間,在該六個國家的Facebook專頁瀏覽數與互動數都大跌。上星期正當大家計劃「Have a Nice Weekend」。誰不知Mark Zuckerberg走出來跟大家說想回歸初心,以後專頁的內容在Facebook News Feed上會減少,因為要讓路給朋友及家人的內容(例如婚禮相、旅行相等)。一眾Marketer與專頁管理員心裏暗罵:「引了大家入場做內容,然後當你的場旺了,就一招回歸初心,踢我們出局。睇吓Facebook幾時死!」
Sorry,我覺得Facebook沒有那麼易死。於是可能會有人說:「佢唔死,咪係我死囉!」未必。Facebook這一回來個「朋友優先」的News Feed措施,為的就是讓用戶多看朋友的內容,希望賺回日漸流失的社交網絡特質:多互動。說不定多了互動之後,專頁也會受惠。但專頁管理員見到這新措施,第一時間的感覺當然不會好。不如我們看看Facebook的「山旮旯實驗」對該六個國家有多大影響,或者可以略略了解Facebook的新措施如何影響我們。數據分析公司Locowise在這六個國家的市場各用幾百個Facebook Page來作為樣本(https://goo.gl/4Fzfh7),得出附表的數字。基本上這些國家的互動量(即大家在Facebook帖子上的Like/ Comment/ Share)大減30%-50%。這個減幅見到都驚!而斯洛伐克傳媒Dennik N有個編輯Filip Struharik在測試開始之後的兩個月,同樣歸納了該國傳媒專頁的跌幅(https://goo.gl/6PQdZb):整體大減了52%(這跟Locowise的數字很接近)。這樣摔一跤,聽起來都痛。但是且慢……這不是世界末日,因為Filip Struharik告訴我們Interaction與Reach大跌其實也不會推倒他們的媒體。首先,那些甚麼Reach或Interaction,其實是Facebook「教」我們要如何衡量成績,但其實未必與你的Business有關。有時這些Social Metrics真的是None of your business。做Social Media,要認清自己的目標是甚麼。很多時,Like數不過是個過程。
Filip Struharik在12月中發佈他的報告。當時Mark Zuckerberg還未「回歸初心」,但Filip Struharik已經說有好的Influencer(大家可以當是我們日常說的KOL)分享他們的內容,隨時比專頁分享更有力。Facebook根本在上年已經把個人賬戶的比重提高了不少。現在既然Mark Zuckerberg都「打了開口牌」,那我們就更要切實去構思自己的Influencer策略。另外,他任職的Dennik N在Medium夠強大,所以Facebook對他們的影響就分薄了。這也說明了公司如果有多個Social Media/ Digital Presence,Facebook再回歸多幾次初心,影響也可以小一點。
Jansen Lu
https://www.facebook.com/janstechblog/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8/202775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1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