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改打達人牌 社區店拚生路

2011-1-31  TCW




Q:自營三十一年的家電行,近來 生意遭大型連鎖賣場和網路拍賣嚴重瓜分,獲利大幅下降,只能靠安裝和維修為生。但因自己年過半百,體力大不如前,無法像過去一樣,一天安裝四台冷氣,或背 著大冰箱爬上老公寓四樓,粗重的安裝工作只能仰賴一名年輕員工處理,人力嚴重不足。我如何在連鎖、網路通路夾殺下維持穩定獲利,同時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 (聲寶家電鄭店長提問)

A:做生意,講的是「衡外情,量己力」,也就是,要衡量市場的趨勢,並評估自己的實力。

你經營家電行時間長達三十一年,是這一行的資深店長,體力稍差雖然是不利因素,但是維修經驗豐富,加上長期建立的老客戶關係,卻是你的絕對優勢。

許 多家電用品因為維修不便,只要稍有故障就被丟棄,但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環保觀念,你若把這些舊家電修復,轉型成為社區的二手良品家電行,就像TOYOTA 經營二手車的業務一樣,售出的二手商品也同樣提供保固服務;鎖定租屋族或學生族群,建立品牌口碑,獲利率一定比賣新品高許多。甚至還可以考慮收一、兩個徒 弟,把維修家電的技術傳承下去。

把「安裝」和「維修」這兩項業務核心拆開來看,能搬運、會安裝的人比較多,這個部分你可以去找計時員工,或者和搬家公司異業合作,用按件計酬方式解決人力需求的問題。但要把家電產品拆開並修復,特別是像你這樣,擁有幾十年經驗和手藝的「達人級」師傅,卻是越來越少。

因此,就算沒打算將老店轉型專賣二手物品,日後若能承攬大型家電行的維修生意,也是不錯的業務方向。因為不會有一個在連鎖體系工作的上班族,擁有三十一年維修經驗,而網路拍賣者的維修能力更幾乎等於零。

傳統上,開店當老闆的思維,就是賣東西賺價差,但是某些開在社區裡或小商圈的單店,在大型連鎖賣場和網路拍賣逐漸成為主流通路的夾擊下,如果想的還只是如何進貨便宜、拚業績銷量,一定不可能存在經營優勢。

這時,你就必須改變心態,了解自己的長處,以及目前在市場上的賣點是什麼?例如,附帶維修服務的家電行、家具行、腳踏車店,清楚的定位自己是這一行的維修達人,不單單只是賣產品,更要賣服務,說不定會因此而開啟人生和事業的第二春。

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www.bwnet.com.tw/shopkeep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2

憨膽夫妻 搶食社區


2011-2-24  TWM




三年多前,長年在山裡等鳥、拍鳥的官建維失業,老婆林慧婷卻懷孕。為迎接新生命,二人開店,從分租半個店面做起,到頂下整個店面。

他們賣麵包、餐點,也賣手工餅乾、果醬。店內二大銷售幫手,一是社區的婆婆媽媽,一是網路的粉絲好友。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不斷,但當初的大肚婆證明自己為母則強;不習慣都市叢林生活的官建維雖仍不擅面對人群,但並肩作戰的心意始終不打折扣。

平凡無奇的下午,北市內湖捷運文德站附近有種離峰時刻的靜謐。公園旁的「TiMAMA烘焙廚房」坐了幾個抱嬰兒的年輕媽媽,時而起身走動,哄哄想睡的孩子;時而騰出一隻手,啜啜飄煙的熱茶。她們的神情動作閑適,不難看出這家淡雅清爽的餐廳對親子族群的友善。

綽號小提的老闆娘林慧婷,有雙深邃的眼眸,和一雙幾乎不曾停下來的手。她忙著填裝手工果醬,二歲多的小女兒在身旁搖搖晃晃。林慧婷說:「三年多前,先生失業,我卻發現懷孕了,當時真是憂喜參半。」

老公失業 挺大肚開店

林慧婷念的是家政科,曾任典藏藝術餐廳店長;先生官建維原本在中研院,擔任鳥類研究所約聘助理研究員,四處追尋貓頭鷹、蘭嶼角鴞、東方蜂鷹的蹤影。婚後,官建維的約聘工作結束,返回嘉義求職不順,讓大肚子的林慧婷興起創業念頭。

「我老公外號叫貓頭鷹,可以守在深山裡等鳥、拍鳥,但回到都市叢林,面對人群,立刻全身不對勁。當時他沒了田野調查工作,孩子又即將出生,我一定得未雨綢繆。」

林慧婷原打算回嘉義開餐廳,恰巧朋友有意分租現址一半店面,她便拿了四十萬元到內湖開店,草創期只賣咖啡和三明治;而官建維剛巧在嘉義找到工作,只能利用假日北上幫忙。

「一個人加一個工讀生的店,完全是校長兼撞鐘。」不管開店、煮餐、服務、洗刷,沒有一項能偷懶。

「這家店原本是朋友租來賣麵包,分租給我一半,買麵包的客人會過來喝咖啡,生意還可以。」然而與丈夫分隔兩地,又懷著身孕,身心俱疲幾度讓林慧婷萌生退意。

客人幫忙 洗碗又端餐

「還好這社區有許多媽媽客人,見我一個大肚婆開店,看不下去,常會主動進到廚房洗碗端餐。」林慧婷說。甚至幾次她睡過頭晚開門,還有客人等在門口,只為了確認她平安無事。

二 ○○九年初,官建維辭去工作,夫妻倆正式合力經營。二月底林慧婷生產,月子還沒坐完,隔壁的麵包店就說要頂讓。「他是二房東,他不做,我只有二條路:跟著 收掉,或全部頂下來。」林慧婷選擇第二條路,由公公資助五十萬元頂下,順勢將原名「小提咖啡」,更改為「TiMAMA烘焙廚房」。

門市擴大營業後,餐飲跟著多樣化,菜單陸續加入義大利麵、焗烤飯、隨季節變化的主廚特餐等。為了留住上門買麵包的客人,林慧婷特別向親戚批麵包,並加入她最拿手的手工果醬和烘焙產品,維持一半店面賣麵包、一半店面賣餐飲的風格。

但一家店兩頭忙,難免顧此失彼。盯住烘焙區,餐飲區就人仰馬翻。「我找了位留學法國的藍帶主廚,他很認真地推出北歐鮭魚排、菲力牛排、紅酒番茄燉豬臉頰肉等法國菜,因為用料高檔,平均價位在三百至六百元間。」

網友捧場 糕糖大熱銷

沒多久,有社區常客來當報馬仔,說上美容院洗頭,聽到有人聊天提到TiMAMA的餐很不錯,可是貴了點。

林 慧婷想想也對,TiMAMA想要社區芳鄰把它當成另一個廚房,一定得走平價路線。「我再次改變菜單,將價位拉回一百二十至四百元間,就是希望二人消費可在 五百元以內,一家四口一千元有找。」雖然因此與主廚理念不合,導致主廚換人,但林慧婷仍堅持走適合親子共享的中價位路線。

手工製品的主要通路則是網路,「過去我在部落格上寫旅遊,遇到節慶會主動寄送自製的鳳梨酥、核桃糕、手工果醬、茶醬、果乾給網友,開店後,這些人成了我的第一批客人。」

林慧婷估計,手工產品銷路八成以上來自網友和部落客介紹,「開店第一年中秋,光鳳梨酥就賣了二十幾萬元;今年過年銷量差了些,但連同核棗糕、牛軋糖,也賣了二十幾萬元。」

出租場地 吳念真上門

林慧婷走往地下室,「貓頭鷹很喜歡攝影,我們在店內辦過不少攝影課程,過去礙於場地,無法容納更多學員;因此去年我們狠下心,花了約三百萬元重新整修門面和地下室。」

原本堆滿大冰箱、雜物的地下室,現在成了清爽寬廣的聚會場所,辦過不少社區活動和網聚,就連知名導演吳念真、柯一正都曾是網聚來賓。

手工烘焙廚房也藏在地下室。廚房內,官建維正在熬煮以鳳梨、蘋果、柳丁為基底的水果茶醬,林慧婷拿過杓子輕輕攪拌,邊確認黏稠度邊說:「他從以前就很有耐心,可以蹲在草叢裡等鳥等上好幾個鐘頭。煮果醬需要三個小時,對別人來說可能是件苦差事,但他卻可慢慢熬。」

夫妻同心 業績翻一倍

林慧婷承認自己個性急,經常為了老公的溫吞罵人,不過三年下來,二人逐漸協調出分工模式,「山裡的那隻貓頭鷹,好像慢慢適應都市叢林了。」

面對老婆的詮釋,官建維推推眼鏡傻笑,看到拍攝鏡頭,不知所措地說:「白天的貓頭鷹不適合拍照。」然後,一溜煙逃出廚房,說是要送孩子到保母家。

林慧婷笑著搖頭,臉上滿是習以為常,「三年多前要不是憑著一顆『憨膽』,真的沒辦法支撐下去。」但辛苦有了代價,現在TiMAMA的業績比二年前足足成長一倍,員工也從最初的一個工讀生,增加到五個正職、五個工讀生。

「以前很多親友會擔心我們,但現在看到TiMAMA的樣子,應該會覺得貓頭鷹和我真的很努力。」她揮手向正要出門的小女兒和貓頭鷹道別,臉上有種為母則強的堅定。

營業資料

2011年2月

◎營收:80萬元

◎進貨:35萬元

◎人事:20萬元

◎房租:6萬元

◎水電瓦斯:5萬元

◎雜支:2萬元

◎淨利:12萬元

註:營收資料為記者估計。

開業資料

2008年10月

◎裝潢:35萬元

◎人事:4萬元

◎租金:2萬元

◎進貨:3萬元

◎總計:44萬元

◎電話:(02)8751-9609

成功關鍵

餐點用料新鮮,搭配當季蔬果入菜,口感清新;手工自製果醬、甜點及配合節慶生產的糖果等,用料實在、製程繁複,透過部落客和網友推銷,達到宣傳效果。 壹點意見

◎親和力足:具社區餐廳特色,熱心配合鄰里活動,門市擺設和氣氛都讓顧客有回家般的親切。

◎多設座位:雖增闢地下室,但主要門市仍嫌太小,座位常有不足現象,建議增設用餐位置。

◎加賣中餐:餐點以西餐為主,但吃慣中餐的台灣客人很難天天吃,建議增加中式口味,提供更多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6

社區醫院提高報銷比例 零售藥店生存維艱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42203.html

著新醫改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的擴大,以及醫保報銷比例的提高,過去「小病上藥店」的人們開始「小病進社區」,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過去靠「賣藥」為生的零售藥店開始面臨生存挑戰。

藥店難替藥房

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都已經放開醫保的「門診統籌」,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不僅可以享受住院報銷,到醫院門診看病也可以直接報銷了。但這一惠民政策的推廣,卻因為忽略了對零售藥店體系的考慮而導致零售藥店生存維艱。

7月初,《廣州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統籌辦法》出台,在社區醫院看病,只要在醫保覆蓋的醫療項目和藥品目錄內,看個小病花費100元可直接報銷75元。

這本來是惠民措施,但隨著新醫改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和報銷範圍的擴大,以及報銷比例的提高,過去「小病上藥店」的人們開始「小病進社區」,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過去靠「賣藥」為生的零售藥店開始面臨生存挑戰。

而據廣東藥店聯盟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廣東社會零售藥店整體收入降幅在10%~15%之間。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全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為2149家,下轄門店13.5萬多家,零售單體藥店25.3萬多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38.8萬多家。

在中國藥品市場的分佈格局中, 由於醫藥不分家和以藥養醫的體制,醫療機構銷售的藥品佔了七成,零售藥店只有三成。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藥店終端市場總規模達1761億元,增長率為15%,相對之前,增速放緩非常明顯;而2010年醫院終端市場總規模為 5283億元,增長21%,連續三年增長高於藥店終端。2010年,藥店終端在藥品終端市場佔比回落至25%,為近五年來的最低點。

廣東金康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浩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醫改政策中涉及到的醫療健康領域的方方面面幾乎見不到對零售藥店有所提及。「政策上不一視同仁,自然導致了零售藥店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

「零差率」衝擊藥店

正在實施的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院執行基本藥物「零差率」,凡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內的藥品,由國家發改委統一定價,地方政府執行地方中標價,取 消醫院15%藥品加成之後,基層醫院享受財政補貼。不過,銷售同種藥品的零售藥店卻享受不了這個待遇。「賣基本藥物,藥店不賺錢,還可能貼錢。」江西開心 人大藥房董事長梁永強告訴本報記者。

另外,根據現行的醫保報銷政策,即便醫保定點藥店能享受基本藥物「零差率」的財政補貼,病人在藥店刷醫保卡也僅僅是個人賬戶基金而不是統籌賬戶基 金。比如在廣州,病人在基層醫院買10塊錢的基本藥物,只需個人掏2.5元,但到醫保定點藥店買同樣的藥品,即便刷醫保卡基金也需要掏10元。

不久前,在一次行業論壇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說,目前,醫保定點藥店僅佔全國零售藥店總數的34%。「如果在未來,政府選擇了持續擴充醫保定點藥店的數量,選擇了充分發揮零售藥店在藥品供應方面的作用,也就是選擇了『便民』。」

而商務部市場秩序司藥品流通處處長王勝利則在近日「廣東藥店聯盟成立大會」上提出了他的看法:「藥店零售終端應該和基層醫療機構一樣享受醫保報銷費用,在那裡購藥享受同比例的報銷,至少大家有一個選擇,也有一種制衡。」

不過,從現實來看,放開零售藥店醫保報銷,解決社區醫院藥房與零售藥店競爭的問題,給零售藥店體系生產發展空間,這條路還很長。去年5月,商務部曾 在其公佈的《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社區醫療機構藥房和現在的零售藥店要一體化,有零售藥店的地 方,社區醫療機構不應再建藥房。」

但在今年5月5日正式公佈的《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原來「藥店代替藥房」的提法卻已經消失,只是提及「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和醫藥分開的逐步實施,鼓勵連鎖藥店積極承接醫療機構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

業內普遍認為,即便這一政策能順利落地,零售藥店依然面臨醫保報銷方面的劣勢。鄭浩濤認為,應該把醫保門診統籌基金的一部分放到醫保定點藥店來,讓參保人在醫院和藥店享受同樣的報銷政策,同時藥店行業也能得到新的發展空間。

中小連鎖藥店轉型刻不容緩

由於深受新醫改政策衝擊,現在零售藥店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梁永強向本報記者透露,除了海王星辰等大公司的毛利率還能保持在40%上,一般連鎖藥店的毛利率只有25%~30%。

同時,商務部「醫藥流通『十二五』規劃」也在積極推動零售藥店業的整合,王勝利向本報記者提及,「十二五」藥品零售行業連鎖百強的市場份額要達到60%以上,而現在只有39%。

在這樣的形勢下,國內零售藥店業呈現出兩種趨勢:大公司全國擴張或區域擴張,中小連鎖藥店區域結盟。

「現在連鎖藥店業大公司正在通過收購兼併繼續擴大,但對於一般的中小連鎖藥店而言轉型刻不容緩。」鄭浩濤認為,多元化經營是中小連鎖藥店轉型的必由之路。

而本報記者也注意到,近兩年中小連鎖藥店紛紛往多元化經營轉型,除藥品之外還開發了藥妝、保健食品等大健康品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3

O2O正在地域下沉,地方社區論壇將迎來新機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969.html

品途諮詢發現,最近有兩件事情和O2O的下一步發展趨勢扯得上關係:

第一件事是美團網於2013年5月30日晚新開通了14個三、四線城市的團購業務。包括團購在內的O2O企業雖然名義上覆蓋了很多城市,但在很長時期內它們都只是在北上廣深等少數幾個大城市爭風吃醋;大城市的很多商戶每日都得應付一撥又一撥的O2O企業,從團購到優惠券,從ERP到微博微信推廣,各類O2O企業早把北京、上海弄成了紅海市場。

第二件和O2O發展趨勢扯得上關係的是本地生活服務社區杭州十九樓在5月13日完成了6000萬元的戰略融資。對於大多數習慣於微博、微信的用戶來說,社區論壇在他們心目中早已淪為傳說。貓撲被迫從北京搬遷至南寧,天涯逐漸喪失產生大事件的能力,這些都可以當成論壇正在迅速衰落的證據。即便如此,目前依然有大量地方性網站和地方性社區論壇在堅強地活著。整體來看,這類網站從數量上要遠遠多於其他類型的網站,而且網站流量也並不低。以杭州19樓為例,其在Alexa上的排名為957位,在中國排名150位左右,比主流的團購網站流量都要高。

O2O行業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企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市場爭面子賺人場,但企業真正的盈利卻要靠三四線城市。從美團網發力三四線城市,可以看出O2O正在由大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下沉。而對於有位置屬性的O2O行業來說,地方性社區論壇長期關注當地市場,具有天然的優勢。隨著O2O在地域上逐漸下沉,並在行業上往細分領域深挖,本地社區論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O2O的發展呈地域下沉趨勢

北上廣深遠遠不是中國的全部,剛來中國的老外和長期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往往容易忽略這個客觀事實。中國互聯網最早在北上廣深發展起來,互聯網雖然能突破地域界限,卻不能改變地區差異。從發展階段來看,三四線城市的互聯網水平要遠遠落後於一線城市,這不僅僅是基礎設施上的差距,更多的是和三四線居民的觀念有關。典型的案例是大眾點評網成立超過了10年,現在也僅僅在30多個城市建立了分支機構;並不是因為大眾點評網天然是家慢公司,而是很多中小城市各方面的條件尚未達到大眾點評的要求,城市間的差異明顯導致O2O在城市間的複製不能實現,擴張步伐自然緩慢。

品途諮詢發現目前兩個方面的阻力正變成動力助推O2O發展呈下沉趨勢。一方面是在北上廣深等紅海市場遭遇增長天花板的O2O企業開始主動下沉,部分有先見之明的O2O企業甚至從一開始就選擇競爭力小的三四線城市。企業為獲得發展,需要不斷保持擴張步伐,一是可以向海外擴張,再則是向中小城市擴張;對於內向型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來說,後者是更容易的選擇。另一方面,目前三四線城市的互聯網水平和思想意識正在改觀,當地用戶對互聯網的應用開始超越QQ聊天和遊戲的範疇,對電子商務和生活服務O2O的需求在加大。立足於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獨立移動電商買賣寶年營收額接近10億就是明證。品途諮詢認為,從長遠的趨勢來看,中國的城鎮化正在迅速推進,地域間的差異會先尖銳後緩和,一些新型中小城市有望興起,先進的互聯網設施將迅速得到配套,具有先進思維的人也將會向這些城市流動,這能為O2O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廣闊的地域空間。

地方性社區論壇做O2O有獨特優勢

寬泛意義上的O2O就是線上為線下導流,從這個角度看,地方性社區論壇是O2O最早的表現形式之一。提供本地生活服務信息的地方性社區論壇出現在90年代末,如1995年開始先後成立的各高校BBS、1998年的暨陽社區、2000年成立的山東001論壇等這類社區論壇都要早於後來的分類信息網站、點評類網站和團購類網站。地方社區論壇分享本地的生活服務資訊,是早期本地生活服務信息最為集中的網絡形態,是生活服務O2O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不可否認近年來社區論壇有些勢微,由於缺乏創新、盈利模式單一,很多社區論壇都難以為繼。但同時需要看到的是,社區論壇依然是中國最主要的網站形態。品途諮詢發現,對於發展天然具有位置屬性的O2O來說,地方性社區論壇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地方性社區論壇長期深耕某一城市或地區,對當地市場的理解程度要遠遠好於全國性網站,當地人談當地商戶更容易成功和後期維護。其次,地方性社區論壇通過營造社區氛圍,使用戶能形成歸屬感,用戶黏性可以做得很好,而且用戶也確實有關注本地生活服務信息的強需求。最後,在網站引流越來越昂貴的今天,專業性的本地社區論壇往往能以最低的成本吸引並保留流量,能夠更輕鬆從容地開展O2O相關業務。

大趨勢和獨特優勢碰撞將產生火花

O2O正在往三四線城市下沉,地方社區論壇也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品途諮詢因此認為,地方性生活服務社區論壇將在O2O領域迎來發展的新機遇。目前,無論是三大巨頭阿里、騰訊和百度,還是大型團購網站美團、大眾點評和拉手網,它們都遠遠沒佔領住全部的三四線城市。和這些大平台相比,地方性社區論壇並不處於劣勢,實物商品交易通吃全國的邏輯在O2O領域不適用,O2O中後一個O(Offline)線下的整合能力至關重要。而且,目前巨頭和大網站的業務大多還集中在餐飲和票務等輕決策領域,在範圍更廣的O2O細分領域並無多大建樹,地方性社區論壇的運營者可以憑藉本地關係在重決策領域建立自己的門檻。

當然,品途諮詢認為地方性社區論壇更多只能是「小而美」地存在,它們在進行地域擴張時同樣面臨平台型網站的問題。對於數量龐雜的地方社區論壇,它們除了可以獨立做本地O2O市場外,也可以和大型O2O網站合作共同開拓當地市場,甚至有實力的社區論壇可以整合當地的O2O線下商戶資源,成為淘寶、微信等平台的當地代運營商。無論哪種方式,地方性社區論壇都可以憑藉自己的專業性和對當地市場的理解獲得發展。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地方社區論壇都能獲得發展,在社交化和移動化大背景下,有創新意識,能夠與時俱進的企業才有機會成功。目前,中國約有250個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未來幾年這樣的城市有望超過300個。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就具備非常大的市場空間,而目前O2O發展得不錯的城市數量僅有幾十個。龐大的市場空間等著大平台大網站去開拓,而地方社區論壇也肯定能從中獲得自己的發展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59

如何擁有引爆用戶貢獻內容的三板斧,不讓社區變為死亡之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052.html

【導讀】如果沒有用戶貢獻內容那平台就像死亡之城,毫無生機。創業公司要想打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平台,就必須緊緊抓住內容創造者,提供更好的機制或技術。

昨天的案例《對話王珂:PC是流量為王,手機是產品為王》,引發了不少人關於移動互聯網打法的吐槽。有刀友說:他說的的,1/3是干貨,1/3是錯的,1/3他自己也不知道是錯的。 宗旨,這是你不得不看的三句移動互聯網的狠話:1、手機不是試驗田,而是PK主戰場。2、凡是不以用戶體驗出發的手機APP都會成為耍流氓行為。3、移動電商的最大痛點是用戶的個性化難題,商戶的流量魔咒難題,不要考慮淘寶封殺與否,而要考慮能否深度搞定用戶與否!你夠狠嗎?

今天說說UGC。用戶貢獻內容(UGC)一直是個燙手山芋,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網易的跟帖文化,唱吧的分享極致。當然更多的是失敗案例,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坑裡,運營難度和壓力太大。但是,一個社區如果沒有UGC也是死亡之城。

如何引爆UGC的能量?看到一個國外一個創業顧問的經驗,很給力,能很好的回答這三個疑問,就擁有了引爆UGC能量的3板斧:

1、比起現有的平台,你的產品有沒有提供更好的機制或技術能讓用戶更好地創造內容?

2、平台上產生這些內容之後,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篩選內容機制?

3、除了自我表達外,平台上還有沒有別的激勵?

=======活躍之城的分割線

像Dribbble/Instagram/Vine等創意類內容平台都採用典型的UGC模式,但怎樣才能打造一個比較良好的用戶貢獻內容的系統引擎?Sangeet Paul Choudary是專欄作家,也當過一些創業公司的顧問,他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沒有用戶貢獻內容那平台就像死亡之城,毫無生機。內容創造者則是平台上很重要的角色,創業公司要打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平台就需要做好三件事:1. 弄清楚這個平台上的內容創造者的動機是什麼; 2. 製作一套體系和規則去迎合這樣的動機,給他們激勵;3. 儘可能地擴大內容貢獻者的數量。

從產品角度看,以下就是可幫助形成平台式思考的六個維度:

一、你的產品是只有工具還是只有社區,還是兩者皆有?或者說,你是提供易用的工具還是為這些內容創造者帶來觀眾?(是Tools還是Pipe?)

Tools: 如果工具好用的話,可降低生產內容的門檻,可幫助好作品的產生。比如 Instagram 就讓照片拍攝和處理變得簡單很多,而像 Vimeo 則為用戶提供了存儲高質量視頻的服務。

Pipe: 有些平台為內容創造者提供渠道,幫他們找到受眾。比如 Dribbble 上就匯聚了大量的設計師,大家就可互相瀏覽作品並討論。

Tools+Pipe: 最有競爭力的平台可能就是那些既提供工具也形成社區的。比如 Instagram 在提供好用濾鏡的同時也有了圖片為主的社交網絡,這也讓 Instagram 取勝了過去只提供工具而沒有社區的應用Hipstamatic。而最近 Hipstamatic 也推出復興之作Oggl,也是 Tools+pipe 模式,你可調用社區裡其他用戶的濾鏡來用於自己的照片。

在唱吧之前也有一些「手機 KTV」類的應用,但它們就是單純的工具,並沒有社區。做 Tools+Pipe 的唱吧的成長性就比其他玩家要好得多。

二、 比起現有的平台,你的產品有沒有提供更好的機制或技術能讓用戶更好地創造內容?

網絡服務的切換成本是相對較低的,用戶不會死認一個選擇。在這種情形下,能降低內容生產門檻的平台會更具吸引力。比如 Twitter 的模式就在降低內容生產門檻,現在發推的人比寫博客的人要高出好幾個量級。

Twitter 不僅是提供了易用的工具,它還在幫這些內容創造者找來觀眾,也就 Tools+pipe 的形式。Instagram 也是類似的。

三、平台上產生這些內容之後,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篩選內容機制?

在平台產出內容之後,內容策展和篩選就該發揮作用,畢竟你需要區分出哪些是很水的內容而哪些是干貨。一般內容篩選和策展有以下三種模式,而規模化的平台普遍都把這三種方式綜合利用:

靠算法:這種就是靠一定的規則和算法去做內容策展,比如所謂的熱門排行。但它也會給下面將提到的社會化策展和編輯推薦這兩種方式特定的權重。

社會化策展:這是現在幾乎所有平台都在使用的。平台會提供工具,讓用戶可以參與到內容篩選的過程中,比如可以轉發、標記、Like、贊以及投票等等。內容列表則是更深一層的內容策展,它可找到內容間的串線,比如知乎的收藏夾或是豆瓣裡的豆列。

編輯精選:雖然大家都希望整個系統能夠自動有序地運轉。但在產品早期,平台沒有太多內容貢獻者,整個系統沒跑起來,編輯力量是重要組成,承擔助推器的角色。

四、熱點榜有無清晰的規則,是否大家都有平等的機會登上熱榜?

在你開啟這個平台之前,最先要瞭解的就是用戶產生內容的動機。自我表達和曝光通常都是動機之一。但是,一個平台也得有策展和篩選機制去區分優質和平庸的內容,並且登上熱榜會帶來更大的曝光度。在這兩個因素存在的情況下,你得讓用戶知道這其中的規則是什麼,給大家平等的機會。

就像很多站長都會研究 SEO,為的就是能在搜索結果裡排個 」 好名次 「。但如果某個搜索體系裡它沒有明確規則的話,那用戶會對此困惑並不會再花時間去研究它。類似熱門榜裡就是呈現 」 獲得轉發最多 」 的內容就算是比較明確的規則。

五、除了自我表達外,平台上還有沒有別的激勵?

雖然說自我表達以及在平台上收穫社會資本 (如粉絲) 已經是很大的激勵,但是,如果一個平台還能提供其他的激勵那它就會更有競爭力。比如說創意設計類社區不少,但下面兩個就很有自己鮮明特色和競爭力:

Threadless: (內容貢獻者的)自我表達+(圍觀用戶的)社會化策展+潛在金錢收益。(它是一個T恤設計社區。如果你的圖案得票最高的話,就可把它印製成t恤並出售和參與分成。當然它現在的業務範圍已經擴展到別的商品類別了。)

Dribbble: 自我表達+社會化策展+可接觸到高質量的工作機會

六、 你能不能把普通用戶也轉化為內容創造者?

90-9-1 法則說明了內容貢獻者總是佔用戶群體裡的很小一部分。但是智能手機和產品體制設定其實都是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內容貢獻的有利因素。

一個可持續可規模化的平台它在早期就是要努力地找到那些內容貢獻者,有了內容之後會吸引 」 普通圍觀用戶 「。一旦這群用戶達到一定量級後,就得有重要的一步,即儘可能把這群人裡的一部分也轉換為內容貢獻者。如此下來才能有良性循環。

但話說回來,受眾和內容貢獻者間也是有雞 – 雞蛋問題。如果沒有聚集受眾,平台上用戶缺少交互,用戶貢獻內容的慾望也會變小。社區可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做起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17

【乾貨】本地社區杭州19樓怎樣做商業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925.html

來自杭州市產權交易所的消息顯示,5月7日,19樓與杭州聯創永溢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杭州永宣永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簽署了《聯合受讓協議》及《增資擴股協議》,受讓方以6000萬元人民幣總價向19樓增資。

這是中國社區類網站的又一起融資案例,也是中國區域性社區網站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融資。此前的2008年,19樓曾經成功引入天使投資。

19樓創始人、CEO林煜介紹說,「19樓一直專注於為網友提供本地生活交流服務,也是中國OTO業務模式領先的實踐者之一。此次成功融資,一方面說明資本市場非常看好19樓的模式和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有助於19樓深度開發OTO業務,為網友提供更優質的本地生活服務。」

作為中國最具規模與成長性的區域生活在線社區,19樓暗合了社交、本地和移動(SoLoMo)的互聯網發展大勢。繼成功引資後,6月25日,杭州十九樓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宣佈成成立,以股改為契機規範公司治理結構,19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資本市場助力與體制創新的雙重利好下,19樓會如何走向商業化?

產品定位:本地化生活消費經驗交流

打開電腦,網友「乖乖」習慣性地登錄19樓網站,作為一個標準的杭州土著,每天她都會在19樓上找自己關心的內容。對她來說「那些事就好像發生在我家隔壁」。今天,網站首屏的頭條引起了她的注意——《新手女司機又出事》,說的是桐廬女教師為了避讓路上的石頭而和大貨車相撞,當場遇難。

「真慘」,乖乖心裡嘀咕,她立馬聯想到了自己也是一個新手司機。隨後,她又在版主的新帖子《新手女司機最容易犯的N種錯》找到了共鳴。看了那麼多網友的類似經歷,她忍不住也跟貼,講述自己曾經在開車中,遇到油門和剎車分不清的緊張故事。

做完這些,乖乖突然想起來,今天上19樓有「正事」——幫兒子找暑期班。她打開親子樂園的「幼兒園論壇」,發了一個求助的帖子,把兒子的年齡、興趣特點以及家庭住址大致地說了一下。「下班前,應該能收到回覆」,乖乖心裡默念。

從讀大學起,乖乖就是19樓的忠實粉絲,相親、結婚、買房、裝修、育兒等,生活中的每一件大事幾乎都脫不開19樓的身影,這個定位為提供「本地化生活消費經驗交流」的網站,讓她在每一個生活需求的節點,都能在19樓其他網友的類似經驗中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對她而言,這就是一個「真實、豐富、溫暖的網上城市」。

在專門研究O2O模式的品途網研究總監黃淵普看來,「19樓通過深度挖掘本地生活,社區氛圍塑造得非常好」。

19樓市場部經理葉萌告訴《天下網商》記者,網站的內容以網友原創為主,運營專員在這裡主要是充當「編輯」的角色,其中一個工作就是「設置議題」,即根據網友們關心的話題,設置一個核心議題,這跟報紙的操作手法類似。然後,大家圍繞這個議題來分享經驗、貢獻智慧,這樣的帖子對於社區網站而言非常有價值。

黃淵普說,杭州19樓就是通過引導大眾生活服務的各類話題,聚集了大量的用戶,這讓19樓在所在城市中的影響力非常大。而在此基礎上,19樓對用戶進行一次次的垂直細分,從年齡和需求兩條路線入手,對人群不斷細分,深耕每個區域市場。並且在細分之後,再根據細分的人群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業務模式:切入垂直細分市場做社區商務OTO

「為細分人群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潛台詞,就是提供了「精準營銷」的可能性,而這也正是19樓的商業價值所在。據19樓董事副總裁汪震宇介紹,網站現有的營收,絕大部分是來自於互動廣告,其中70%來自於線上,30%來自於線下。

在杭州乃至整個浙江,準備籌辦婚事的新人們,幾乎無人不知19樓結婚採購大會(前身為「婚博會」)。2013年2月剛剛落幕的第七屆結婚採購大會,有超過3萬人次的新人前來參加,現場訂單超過16000個,三天成交1.5億元,現場為消費者節省採購成本近2000萬元。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達到了全國一流的同類展會標準。

「婚博會」的成功,帶有典型的19樓風格。網友將自己對結婚採購的需求在信息交互的社區裡呈現出來,從而逐漸形成一個自己的生態系統。而隨著用戶量和發帖量做大,商家們嗅到了「商機」——商家們看重的是影響力和精準度。而此時,19樓作為平台,將雙方的資源進行整合對接,並通過業務模式上的優化,以O2O(線上到線下)方式實現「婚博會」的落地。

葉萌告訴《天下網商》記者,19樓的目標客戶是本地商家和有意進入本地的品牌,這和19樓的目標用戶精準匹配。這份強有力的抓地能力,正是19樓多年來打造的核心競爭力。結婚採購大會、家居建材採購大會、室內設計互動傳媒大賽、親子嘉年華、媽咪課堂、辣媽服裝秀、美食狗仔隊、醜女大翻身……每天,用戶都能和商家們展開線上線下互動,並從中獲得極大便利。

在業內看來,本地化的社區能迎合廣告商的喜好,不外乎幾個原因:一是本地廣告主開始認可互聯網營銷價值,從傳統媒體轉移注意力,區域網絡廣告環境向好;二是社區與消費天生關聯,易產生現金流;三是本地社區吸納了以往無法利用傳統媒體營銷的中小企業甚至個人,深度挖掘了本地廣告的剩餘價值。

在19樓的「精準營銷」體系裡,首先,通過關注網友們的言論和問題,去挖掘用戶群體的真實需求,啟發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和市場創新;其次,社區將企業與用戶等市場主體的信息集中起來,方便雙方溝通,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再次,19樓的用戶群體區分明顯,不同論壇吸引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戶參與,從而形成一個個用戶群體;最後,企業在網絡社區中引導用戶的消費偏好和消費行為,發現自己的忠實用戶,並實現與用戶進行溝通的願望。

所以,在這個「以門戶帶動社區,以社區來充實門戶」的19樓模式裡,是融合SNS社交、新聞資訊、生活服務、用戶原創,以及地域和文化上的先天資源,從細分的垂直市場出發,走了一條「社區商務」的路線。

資本風向:看好專注本地社區生活服務模式

5月7日,19樓與杭州聯創永溢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杭州永宣永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簽署了《聯合受讓協議》及《增資擴股協議》,受讓方以6000萬元人民幣總價向19樓增資。

「19樓是互聯網公司裡,有遠見、低調務實、不急功近利的一類。這幾年來,它的用戶規模、盈利都在穩步增長。這也是我們喜歡的類型。」

杭州聯創負責人徐漢傑認為,19樓作為國內最大的城市生活社區網站、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化網絡媒體之一,創新了以區域性生活社區為發展定位、專注提供本地生活消費和情感交流服務的業務模式。這樣一種業務模式,在當下和未來的中國社會,都具有很大的用戶需求基礎和發展空間。

而在黃淵普看來,19樓能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地方生活服務社區,得益於三大因素:傳統媒體資源支持、核心團隊能力強、技術力量強。

傳統媒體資源支持,是19樓先天的優勢。在19樓的發展史上,其一度曾是《都市快報》的讀者互動區域,並因此迅速聚攏了一批粉絲。

但隨著自身用戶群體的發展和原創性的增強,網站逐步成長為能與快報比肩的、立足本地生活資訊類的標竿式媒體。在現在看來,這種媒體資源間的互動性,很好地解決了社區網站時效性弱、效率低的問題。

核心團隊能力強,杭州19樓的核心團隊出自報媒,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和把握,對都市人的心態,對消費信息的詮釋方法,對客戶心理的把握,都遠超出一般網站的能力。他們以傳統媒體的運作方式來抓熱點,分階段性地設置議題。比如高考要填志願,那麼,網站就會設置專題,請有這方面經歷的家長來分享經驗。同時,團隊還突破體制束縛大膽創新,在國有互聯網業界中,率先對骨幹實施股權激勵政策,將內部的能動性發揮到了最大程度。

在19樓,規模最大的團隊是產品和技術團隊,這使它有別於一般的地方性社區論壇。據葉萌介紹,網站30%的營收是用於產品開發。

19樓的後台更新、廣告產品,全部能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自主研發:2008年,19樓研發團隊開始重構傳統論壇的底層架構,使之具備了更強的承載性能和擴展性;2009年起,19樓嘗試著將BBS、SNS、博客、商業應用融為一體,開創了社會化網絡信息服務平台(SBS);2012年,19樓持續升級SBS平台,先後推出「信息採集和訂閱系統(花壇)」、「社會化商務分享系統(好店)」等社區新產品……

「在19樓的產品開發中,核心就是『用戶體驗』,像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獎項就是『用戶體驗精進獎』,每個月都要評。」汪震宇說。

融資戰略:產品升級與二三線城市擴張

「從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說,19樓的發展不算迅速。」汪震宇認同業界的這個評價。此次從創投融資6000萬,19樓將重點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股權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和更加市場化,以此來激發團隊的活力;做一些產品的升級和外部的戰略整合,包括一些地方站的併購和戰略投資。

從2009年開始,19樓即開始了城市擴張;2010年時19樓擴張到浙江省外。從2011年起,19樓對重慶購物狂、福州家園等地方網站進行了收購,覆蓋城市數量進一步增多。2012年7月,19樓提出二三線城市共同創業計劃,邀請相關方一起創建本地19樓,統一使用19樓域名及品牌。目前,包括莆田、義烏和南通在內的多家加盟模式的19樓地方站已開通。

汪震宇向《天下網商》記者舉了兩個地方站成功推進的模式。

嘉興19樓通過三年的運作,發展成了當地最有影響力的網站。其成功的要素,首先是用戶體驗切入好。

嘉興19樓立足當地,定位清晰。第一年就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年輕人的群體性活動,像廣場上放孔明燈、爬山、唱卡拉OK等。這些活動滿足了人們的交際需求;第二步,在交際活動基礎上加載了一些服務。譬如「相親」,國內大型的婚戀網站像百合等,它們都是收費網站,操作程序化,會員也是全國性的。但結婚的層面上,中國的人特點是喜歡「本地化」。

所以,嘉興19樓的「相親」服務解決了4個問題:免費的、可靠的、同城的及互動性的。其後,在「相親」發展成為核心業務後,網站又馬上在這個基礎上加載了其他業務,譬如裝修、買車、育兒、親子等等。

據瞭解,嘉興當地最具影響力的報紙《南湖晚報》,一年的廣告體量大約在4000萬元,而嘉興19樓今年大概就能突破500萬元。用不了多久,它就能發展成為當地最強的一個媒體,而不僅僅是網站。

如果說嘉興19樓的成功推進是在複製杭州模式,那麼重慶購物狂的成功則是將19樓的細分客戶屬性發揮到了極致。

「杭州的19樓女性用戶佔75%,重慶購物狂的女性用戶高達95%,是非常純淨的女性社區。」 汪震宇說,「網友彼此之間非常友善,互相鼓勵,很會分享。」

「重慶購物狂」網站創辦人是一對夫妻,他們熱愛互聯網,熱愛本地化的社區生活,社區基礎很好,積聚的網友都是一群愛生活、愛分享的人群,這和19樓的理念一致。

於是,19樓對其做了戰略投資,在兩年半的時間裡,為其提供產品技術和戰略指導,幫助他們更精準地定位,將這個「95%女性化社區」的「購物」屬性充分發揮,實現與商業的對接。

在汪震宇看來,19樓的城市發展策略中,有一個始終不變的「核心」:最大程度上追求「客戶體驗」的服務細節。

在19樓的共同創業計劃中,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主攻二三線城市。這在黃淵普看來,也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黃淵普曾經對國內團購網站做過深入研究,他在走訪中發現,像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雖然是生活消費類網站的必爭之地,但在這些城市,主要是賺得口碑、影響力和江湖地位,而真正想賺錢,就必須「沉下去」。以美團為例,在湘潭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經營業績竟然能達到1000萬,而像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所有團購網站也只做到4000萬的份額,其中,做得最好的大眾點評網也就佔到1000萬。

而汪震宇所提及的「嘉興19樓」的例子——一個三線城市一年就能創收500萬,似乎也印證了這個現象。

短板挑戰:盈利模式單一與擴張中的地域特性

根據5月份的實時數據,19樓在社區網站中排名第3,中國網站中排名89位,全球互聯網Alexa排名509位,全球互聯網Google排名643位。

對於這個日均PV超過3500萬的獨立網站而言,「1.2億元」營收在黃淵普看來「並不多」。

「從目前網站排名和流量來看,19樓的營收是偏少的。」黃淵普告訴《天下網商》記者,「當然,從好的方面來看,他們沒有為了商業利益去犧牲自己的社交屬性。」

從長遠的趨勢來看,中國的城鎮化正在迅速推進,一些新型中小城市有望興起,先進的互聯網設施將迅速得到配套,具有先進思維的人也將會向這些城市流動,這都為O2O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地域空間。

但黃淵普認為,19樓在異地擴張中,會遇到新的挑戰 :本地生活服務社區不能簡單複製。

「本地生活服務社區的地域特性很明顯,不同地方的人群有自己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特點。」黃淵普說。像化龍巷、小魚網、得意生活、西子湖畔,在當地城市都是具有絕對壟斷地位的生活服務平台。而放到更廣的層面來說,異地擴張還要面對垂直型網站、門戶網站地方社區,以及社交媒體對於本地生活消費領域的衝擊。

「現在是廣種薄收,需要迅速鋪開,在當地建立優勢。大家都在瘋狂地往下走,因為要爭奪同一批商戶,誰先佔得先機誰就有優勢。」黃淵普說。因此,通過收購進入當地市場會是個更好的辦法,所以,19樓未來還要承受更多資金面上的壓力,以及對不同社區論壇的整合壓力。

除了這些,黃淵普還認為,目前19樓的盈利模式過於單一。其收入絕大部分來自互動廣告,銷售分成和平台授權收入佔比還非常小,且沒有觸及商務交易的環節,尚未建立起社區電子商務。對於汪震宇所言「融資將優化產品」,黃淵普覺得,19樓有可能會在「商務交易」模式上有所突破,即未來在平台上給商戶開放更多的權限,來增強商戶與網友的信息交互,解決社交網站效率低的難題。

日前,常州化龍巷網站創始人錢鈺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660個地級市,就會有660個O2O地頭蛇》的文章,他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內,隨著O2O、社會化營銷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區域互聯網網站會越來越體現「接地氣」的優勢,只要堅持運營,並正確定位服務本質,本地網站一定會越來越體現出本地O2O王者的氣質。

對此,黃淵普並不認同。

他認為O2O的地域細分和行業細分勢在必行,以杭州19樓為代表的地方社區論壇面臨較好的發展前景;但更多會是以「小而美」的形態存在,它們在進行地域擴張時面臨複製難的問題。對於地方社區論壇來說,它們除了可以獨立做本地O2O市場外,也可以和大型O2O網站合作共同開拓當地市場,甚至有實力的社區論壇可以整合當地的O2O線下商戶資源,成為淘寶、微信等平台的當地代運營商。

「我看好地方社區論壇的前景,但不認為在這個板塊會出現大的巨頭。」黃淵普說。

而對於19樓的未來猜想,汪震宇保持了一貫的低調。他希望在中短期內,能讓19樓成為中國女性最喜歡用的本地社區,在相親、結婚、裝修、育兒、親子等方面,為她們提供本地生活經驗分享服務。

「重要的不是能否成為『巨頭』,而是能否為用戶創造出過硬的價值。」汪震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539

方三文撤掉所有雪球內容團隊:UGC社區完全讓機器替代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507.html

【導讀】雪球財經旗下的 i 美股大刀闊斧地撤掉了原有內容團隊,機器算法完全取代了原先的人工編輯機制。在產品技術化道路上一去不回頭的雪球如何繼續「滾」下去?

「滿足投資者需求的互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交流,產品社區功能;查詢,產品數據功能;交易,產品增值功能。而雪球選擇社區作為這種解決方案的切入點。」方三文如此解釋自己創辦的社交投資網站雪球。今年 6 月,雪球獲得了來自晨興資本、紅杉中國基金 1000 萬美元 B 輪投資

作者:諸神之黃昏

資訊站沒有了內容團隊

7 月 22 日,雪球財經旗下的美股資訊網站 i 美股 上線新版,網站頁面從原來的門戶型改成瀑布流型; i 美股頁面上的內容鏈接都指向雪球。i 美股和雪球原是雪球財經旗下不同定位的兩款產品。i 美股在 2010 年 5 月上線,而專注於投資者社交的雪球則到 2011 年底方才發佈。雪球的前期用戶積累不少來自於 i 美股的導入。

i 美股頁面的改變只是此次重大改版的表象。在這背後更為深刻的變化是,作為資訊網站的 i 美股徹底放棄了自己的內容生產(包括轉載和原創),原本負責 i 美股採編工作的內容團隊轉入新成立的 i 美股資產管理公司 。此後的日常內容更新將完全採用類似搜索引擎爬蟲的工作機制——由雪球機器人每天從指定的資訊網站上抓取新聞,按照一定的分詞規則分配到各支股票下面。這其中的一些熱點或者被用戶討論較多的新聞會被推薦到 i 美股的頁面上。也就是說,改版後的 i 美股其實就是雪球裡面美股相關內容的聚合。 

「讓機器替代人,用戶替代僱員。」這是方三文重複最多的一句話。在創辦雪球之前,方三文曾擔任《南方週末》頭版編輯、參與創辦《東方早報》、擔任過《南方都市報》編委以及網易副總編,可謂是一個標準的媒體人樣板。然而方三文落實到雪球的產品實踐卻與他過去豐富的傳統媒體從業經歷相去甚遠。像雪球這樣大刀闊斧地將內容的生產與推薦交給用戶和機器來完成,在國內各類 UGC 網站或社區 中尚屬首個。

雪球不靠人來推

如果說 Web1.0 是一個內容匱乏的時代(需要編輯或者專業人士來創造內容),那麼 Web2.0 就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 UGC 形式的湧現讓任何人都能成為內容的生產者。而隨著互聯網信息的飛速膨脹, Web2.0 的一個重大問題出現了:信息過載。在 Web1.0 時代,信息的生產和流通需要先經過編輯的審查和過濾。而在 Web2.0 時代,內容則是「先發佈後過濾」,而且實施過濾的機構由人轉變為機器算法。

然而由於現有技術所限,基於算法篩選的個性化內容推薦模式並不能很好地消除掉信息過載的問題。於是在基於語義搜索、數據挖掘和智能匹配的 Web3.0 完全個性化時代到來之前,諸多互聯網產品迎來了編輯力的回歸,進一步擴大內容編輯隊伍,並增大人工篩選的比例。這樣的情況在閱讀、電商、旅遊等領域尤為突出。 

UGC社區類產品的內容如何流動?

但不可否認的是,以人為核心的編輯方式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兩方面問題:

1. 專業性:人工編輯並不能確保一定具備比用戶更高的專業水平,而人的介入也等於對用戶生產的內容進行了價值判斷,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內容取捨的公正性;

2. 時效性:機器人或爬蟲可以不分晝夜不間斷地掃瞄和抓取整個互聯網上的信息,但人必須要休息,而且關注的範圍相比機器來說極為有限。

這兩個問題在以專業投資者為主的雪球裡表現得尤為明顯。「讓一群一個月拿幾千塊錢的編輯去指導一天就能虧幾百萬的投資者是極其荒謬的。」早在去年 8 月的極客公園活動 上,方三文就曾以新東方被渾水做空為例講述了雪球用戶在事件發生以及發酵過程中所進行的信息傳播、資料翻譯、行情分析等完全自動自發的行為。這是傳統編輯無論在傳播速度還是在專業解讀上都難以企及的。

權威倒下去,用戶站起來

培根說「知識即權力」,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掌握知識傳播渠道的人才真正擁有權力。早在中世紀的時候,教士的權力來自對聖經的解讀權。然而在古騰堡印刷術出現後,大眾能夠自行解讀聖經,教士的權力受到挑戰。現代社會同樣如此,我們平時閱讀的報刊、收看的電視,其實都是經由職業化的媒體工作者生產內容再加上編輯的重構才得以呈現。傳統媒體過去基於渠道壟斷而存在,如今被互聯網所顛破,任何有所見地的人都能通過互聯網平等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原有的金字塔形話語結構變得扁平化,意見領袖在高速的信息流通中不斷被樹立,同時不斷被消解。

其實在雪球裡面,傳統投資分析師的權威已經受到不小的挑戰。以往大牌機構的金牌分析師可以長久地壟斷話語權,左右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然而在雪球裡他的觀點卻並不一定得到其他用戶的支持。方三文自己也是雪球裡的活躍用戶,經常可以看到這個「不明真相的群眾 」樂此不疲地在跟別人打著嘴仗。 

「除了明顯違法犯罪信息和垃圾廣告,雪球不會對內容做任何審核。」這是雪球在審查社區內容時所遵循的原則。就像市場經濟依靠「看不見的手」來擔負市場調節的主要任務,具備專業知識的用戶擁有足夠的判斷力和自覺性來篩選出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所謂優質內容只是針對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言,評判內容是否具有價值的權力掌握在用戶而不是權威人士或是編輯手中。在以機器算法為基礎的充分信息流動狀態下,充當裁判員角色的編輯逐漸淡化乃至離場成為 UGC 網站未來變革的必然趨勢。

人的價值在哪裡

i 美股撤銷內容團隊是整個雪球產品技術化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去年被雅虎以 3000 萬美元收購的自動新聞摘要應用 Summly 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通過算法推薦內容所蘊藏的巨大價值。編輯力以前沒有、未來也不可能完全離開內容陣地,只不過是將重複和機械性的工作則交由更為高效的機器來完成而已。另外,UGC 的內容生產方式與脫離了裁判員機制的機器算法互為裨益,UGC 的價值挖掘和釋放不再受制於編輯的專業水平,這反過來也能夠促進更多優質內容的產出——人的價值在產品設計者以及內容生產者的創造力中得以體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33

關於社區銀行的思考. trustno1

http://xueqiu.com/7730004385/24887863
關於社區銀行的思考.
前天在路上開車,看到上海農商行打出來的標語,你下班,我營業,你身邊的金融便利店。當時就給這個slogan一震,這太抓用戶心理了,白領朝九晚五,去銀行辦個緊急的事情,都要請假,到了還要拿票排隊。但是昨天民生又放出做社區銀行的消息,讓我把這個slogan再仔細的想了一下,還是有一些不太對勁的地方。
首先這些社區銀行肯定不會是針對高淨值人群的,人家隨便拿張VIP卡就插隊把業務辦掉了。也不太可能是針對,退休老大媽或者低收入群體,他們有的是時間,在銀行網點裡吹空調打毛線排隊等業務。他們一定是針對,中青年工薪白領,但是想一想,這些人目前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和購買的金融產品,無非就是,支付,轉賬,存款,理財,連基金保險都很少買,而這些完全都可以在網絡或者ATM機上搞定,而且這群人也有這樣的能力,那麼他們有什麼必要去社區銀行辦理服務呢?
再深入的想下去,可以發現,只有有相對複雜的條款的金融產品,比如風險收益,對賭條款等等,才需要去銀行櫃面;而互聯網能夠解決的,絕大多數都是,標準化,制式化的產品。用@Pune的碎片哥 的話說,互聯網兜售的金融產品一定是都是digital的,而銀行櫃面兜售的產品一定是都是Analog的。
在利率市場化之前,由於國家管制了利率,同樣也兜底了風險,這使得銀行之間所開發的產品是無差別的標準化產品。在這種背景下,招商銀行搶先一步,通過早年掃大街,掃大樓的方式,利用互聯網搶佔了許多零售客戶。
在利率市場化之後,國家放棄利率管制,同樣也放棄了風險兜底,這將會使得銀行間的產品出現差異化,條款複雜化。從資產端來看,資產證券化的興起銀行的產品這一趨勢將不可避免。資產證券化,本身是將銀行間的間接融資業務中的出借方,直接散戶化了,因此誰能抓到更多的散戶客戶,誰的證券化的效率就越高。而資產證券化後的負債端產要比原來的定活存款複雜的多,比如2008年香港的迷你債券,Accumaltor,這類產品,顯然是無法在互聯網渠道分銷而必須是銀行櫃員和客戶面對面的交流。這兩個當然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從當前的理財產品的條款發展來看這一趨勢無法改變。誰能把銀行鋪到白領的家門口,誰就能抓到更多的散戶,誰能抓到更多的散戶,誰的資產證券化的效率就越高。

換一個角度看,馬蔚華這兩年,老是提互聯網會取代銀行,從利率市場化的角度看,互聯網的確會革掉招商的命。在利率市場化前,標準化,制式化的digital金融產品,受到國家的保護而保持一定的利潤,足以維持銀行龐大的業務開銷。利率市場化後,以前的標準化,制式化的digital金融產品毛利將被壓低,資產更輕的互聯網公司從事這樣的業務會更有效率,銀行則必須轉向銷售條款更為複雜,毛利更高的金融產品。誰的櫃面做的更細,更深入,誰就能推銷出更多的金融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33

紹興陽光網魏晉:如何做一個地方社區網站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009.html

04年開始創業,做地方性網站,一直做到今天。前三年還做了些其他事情,後面6年一直專注做地方社區,以前做過一個簡單總結,可點擊這裡查看。一路過來,折騰的東西夠多,犯的錯誤不計其數,一直想系統的做個總結,但總是思路太散,想寫的太多,無從下筆。最近網站準備改版,因為改動比較大,想想不能再耽擱了,能寫多少寫多少,與各位同行探討。

現在大家都知道做地方社區要專業,已經不是原來幾個人、幾桿槍能夠做的事了,記得寧哲網絡周寧老師以前有個總結,地方社區要做起來有三個條件:1、300萬;2、3年;3、一個成熟團隊。我自己體會,確實如此,而且現在微博、微信、QQ空間等移動端的衝擊,論壇整體在下滑,這裡面有個區分:原先很大一批逛論壇消遣的人跑到微博或微信上去了,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地方社區的優勢在於做消費,而交友聊天更適合移動端。

先從教訓開始講起吧。教訓太多,揀大的講。首先是定位。這個話題可謂老生常談,可惜談的再多,每天還是犯同樣的錯誤。一直以來,很多人問:陽光網是干什麼的?我支支吾吾半天,什麼綜合性網站、生活消費網站、地方門戶網站、我們是做***行業等等說法,其實每次都知道並沒有解釋清楚,我說我的,人家照樣不知道。用戶打開網頁,從上往下一拉,走人,現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很寶貴,你不能在最短時間內吸引住Ta的眼球,基本就沒戲。所以,已經做起來的網站有先天的人氣基礎,但是後來的網站越來越難做。對於上網而言,太多可替代的產品了,從時間的角度來講,是獨佔性的,上了其他的就沒時間來光顧你了。

在這種情況下,明確的定位最關鍵,能夠讓人在第一眼,15秒就知道你是干什麼的,對她有什麼好處?可以節約大量的品牌推廣成本。而定位模糊,沒有特色,再多的資源也會被分散、耗光。可惜我們在本身團隊不夠成熟(前期創業人員已流失,而且前期賺錢並非以互聯網為主業,大多是新人,才一兩年互聯網經驗)、對行業操作也不熟悉的條件下,一直想做大而全,在這上面耗費了4年的時間,幾百萬的投入,實在遺憾和痛心。

順便說一句,直到2009年,我一直入錯了圈子,直到10年我讓技術換了pw的系統,那時候通過pw的全國性地方社區論壇,我才開始進入到這個圈子裡面。那個時候對於螞蟻網(現已關閉)、大眾點評網、55bbs、還有深圳以前有個八界網等等倒是參考蠻多,眼界決定見識,這彎路現在回想起來確實走得比較冤枉,不過因為這些我對於SNS反而比較熟悉,後面這些年沒在這個上面付學費。

從09年開始我們行業化操作,一直都是貪大求全,本身對於行業操作手法不熟悉,又對行業本身的需求瞭解不夠,一下子上了三個行業:美食、時尚、婚嫁,那時候每個行業還只分一個人去做,搞了不到一年歇菜了,後來總結,兩個問題:

一個是行業選擇的問題,沒有選擇房產、家居、汽車金字塔尖的三個行業,而且像時尚這種行業,只要深入瞭解就會知道是很難做的,要想把規模和利潤做出來,不要說一個人,10個人都難;美食這種行業賺錢效率低,搞搞人氣而已;婚嫁行業做的還不錯,但是收入上不來,最後也停掉了(這是比較可惜的,當時純粹自己摸索,不瞭解行業操作的規律,其實當時做婚嫁行業路是走對了的,只是積累時間短了,沒有堅持到最後的果實)。

二是在公司尚不成熟的時候(當時總共才10多個人),應該是集中精力做一個行業,而非三個,根本原因還是對於行業操作的規律不瞭解,盲目樂觀。

去年到今年花了一年時間做家居行業,剛開始投了5個人,後來增加到7個,一年下來人工成本就是30多萬,但到現在為止,除了開了300多家「死」店外,基本沒什麼成效。所以,今天得好好總結下我對地方社區的理解和思考,也借此機會和大家做個探討,希望大家給我提些意見和建議。

可能有些偏理論化,希望大家有耐心看,都是我自己這些年實踐和思考的東西。我對地方社區運營的理解是:圍繞用戶需求,組織資源匹配。

任何產品或服務,價值都在於解決了某項需求。需求是根本,而解決的方案,其效率則體現商業價值,成本越低、效率越高,價值越大。互聯網之所以被投資看好,就在於信息複製的邊際成本趨近於0,成本和效率幾乎體現到極致。

地方社區解決的需求,都是已經存在的,比如我們現在做的相親、買房、買車、裝修、婚嫁等,這都是剛需,現在我們無非是用互聯網技術來解決而已。那麼,互聯網的成本優勢及效率體現在哪裡?

第一個問題:用互聯網解決傳統需求的核心價值(優勢)在哪?改變用戶習慣是件很難的事,除非有很大的利益驅動,否則別人為什麼要來你的網站解決?我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思考原則:就是不可替代性。

講一個我之前體會出來的東西。現在很多網站在做優惠券,我們07年到11年做了4年優惠券,我們每個月出一期優惠券集合,每家商家每個月收300塊錢左右,一年下來能收10來萬,後來到09年底我就非常堅決的要退出優惠券市場,因為那年我們開始籌備做商盟,跟當地一家還比較有名的餐館的老闆談,拉他加盟,談了兩個小時,最後他問了我一句:你的商盟也好,優惠券也好,你看解放路過去這麼多商家,我們早就自己在做了,我為什麼找你?我當時噎住沒說話,後來出來我就反思,然後我想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一件事情,別人自己也能做,找你做,無非你專業、能幫他省時間,但這樣你其實沒太大優勢,你很難做成一個牛逼的產品,你也沒什麼定價權,賺的是辛苦錢。要做就應該做別人做不了、替代不了的事,後來我分析出做媒體有價值,可惜那時候有了結論沒方法,又摸索了兩年直到碰到周老師,整體思路才真正清晰。

回到第一個問題,核心價值一定是不可替代的。舉個例子,商家黃頁是需求,但是替代性太強,如果在這個上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那就得不償失。做消費信息集散地也是需求,但價值不大,贏利也困難。我們現在每個網站都在做行業,但是有幾個真正思考過:我們到底在解決什麼需求,而這個需求是否是核心的,是否發揮了地方社區的優勢?我們知道蛇打七寸,非核心需求就像蛇的尾巴,雖然也是蛇的一部分,但畢竟不是核心。然而,在這一點上,我發現大家普遍缺乏深入的思考,可能現在大家活的還可以,粗放式運營足以應付,但我相信專業化、精細化的需求定位及轉化是未來運營的核心。

第二個問題是效率問題。核心需求(價值)明確後,就是組織資源匹配需求的問題了。這個組織資源的效率,即投入產出比如何?很簡單,如果300萬你是投互聯網還是投餐飲,投餐飲肯定比互聯網回收資金要塊,這是效率。同樣兩個需求,我們要衡量效率問題,才能做出更優的選擇。如果一個需求解決起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時間成本,要考慮劃不划算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收錢的問題。我有一個用戶要買車,我給他介紹過去了,我怎麼找4S店收費?這其實就涉及到產品了。不能光搞人氣,光解決需求,結果沒有合適的產品跟上去。前些年,我做互聯網的基本理念就是做人氣,想辦法搞活動、推廣,聚人氣,但是人來了不知道怎麼轉化,那時候並不知道行業轉化的方法,也沒有開始行業化操作,就一幫人在論壇裡面聊吃喝玩樂,氛圍是很好,但沒有商業價值。有一次我看到一句話可以很好地概況那時候的狀態:互聯網公司的負責人整天思考的是怎樣提高網站的流量,而不是怎樣賺錢;互聯網的負責人不認為自己是總經理,而是站長。

三個問題:1、核心價值在哪?2、效率;3、收錢。我覺得做地方社區,這三個問題是需要想通透的。

再來講講超市。超市是國外理念傳進來,中國原本只有雜貨舖和供銷社,其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都比較低,所以超市進來後99%都消失了,只剩小區附近一些夫妻店或者便利店。

超市有三個核心優勢雜貨舖沒法比:便捷、實惠、信任。統一入口,集中供應,還提供良好的的購物環境,推著購物車,一兩個小時就能解決全家一週或一月的生活用品,非常便捷;批量採購導致成本低,所以價格也比較實惠;大超市實力雄厚,投資大,不敢輕易砸口碑,所選貨物皆經過嚴格把關,次貨、劣貨、假貨不容易進來,消費者信任。

我覺得地方社區未來的發展方向或價值,就類似超市,是本地消費的入口,本質是渠道。兩者解決的需求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用實體店模式,一個是用網絡技術來解決。

1、便捷:因為信息複製及傳播的成本低,信息豐富,海量,可最大限度的滿足消費者獲取產品或服務信息的需求,而且有些產品可在線購買,不用出門,符合人越來越懶的天性。

2、信任:網絡的口碑分享,網友的自身體驗、經歷,比商家的一家之言更真實,再加上網站本身的公信力,綜合起來就是解決信任的問題。

3、實惠:典型的是團購。商家可以集中批發,降低時間、資源投入成本,通過網絡覆蓋更多受眾,直達消費者,也省卻中間成本,就相當於把省出來的成本讓利給消費者。這是實實在在的優惠,對網友、商家都是雙贏。

那這三個核心價值,傳統方式就不能替代嗎?最核心的又是什麼呢?

有一些外在因素需要考慮進來。

現在年輕一代更習慣於上網,使用電腦或手機,他們的活動場所更多轉到了網上,所以買賣也應該做到網上,這是趨勢,並非優勢。

所以,核心應在便捷和信任上。這兩者不可替代。

首先便捷,是互聯網的本質——信息,海量、快速、獲取方便,只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幾乎可以獲取任何想要的信息,這是傳統任何技術都替代不了的,報紙、電視、戶外、單頁等等都只能是暫時的,只有互聯網可以永久保存、快速檢索,並能容納海量信息。

其次信任。互聯網是口碑傳播最有效率的手段,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以極低的成本、覆蓋到最大範圍,再沒有比這更有效率了。這也是前面所講解決需求的成本和效率的問題。

而實惠屬於可替代優勢。可以通過技術、管理、運營等各個環節改進來實現,互聯網只是其中之一。

結論:網站運營應在便捷和信任上下工夫,產品要體現出便捷和信任。而實惠,只是輔助手段,並非核心。

剩下的問題,是如何體現優勢?

1)便捷:海量信息,如何組織?商家自助發佈?編輯採編?網友貢獻?網友如何獲取?分類檢索、搜索、編輯推薦?

2)信任:如何建立信任的機制?現在是用論壇模式、帖子形式解決,有無更好方案?

3)實惠:團購模式?其他?

做下拋磚引玉,希望聽聽大家的想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88

旅遊社區未死,門戶加社區或成突圍模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332.html

作為在線旅遊領域當中的一大元老,旅遊產品雖然依舊還是在線旅遊當中的重磅項目,但由於盈利能力比較弱,難以根據自有的用戶優勢拓展社區商業價值,身上的光環也就沒有那些OTA類的產品那麼耀眼,備受關注了。隨著攜程、藝龍的成功上市,去哪兒的上市步驟加緊,旅遊社區們的光環也更大程度的被一層陰霾籠罩,甚至還有傳言稱旅遊社區已經頻臨死亡了。對此,筆者以為旅遊社區未死,門戶加社區的發展模式或能夠在保持社區的用戶價值更少流失的情況下,以門戶為工具為產品創收。

旅遊社區陷入頻臨死亡的迷霧之中遭人看衰

遊記攻略是旅遊社區的重中之重,馬蜂窩、8264論壇、窮游網等社區對於獨家遊記攻略的重視程度都是非常之大的。作為旅遊社區的內容核心,遊記攻略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阻礙旅遊社區發展的一個因素。

有人認為旅遊社區的旅遊攻略太「重」,洋洋灑灑數千字的旅遊攻略帖子發佈之後,雖然發帖人個人的心情和感想都已經通過圖文結合的攻略,如若帖子個人口語化稍微嚴重一點,觀看者就因為個人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有些出入的緣故,無法將他們對於帖子的印象和帖子理想印象達成一致。

是否耐看還算是其次的,如果這些長篇幅的個人屬性極多的旅遊攻略在社區裡面傳播開來,還不能夠更大程度的滿足攻略閱讀者對於旅遊吃住行遊全面的信息需求的話,一則篇幅再長,文筆再怎麼流程,圖片再怎麼精彩的帖子都是難以自信的聲稱自己是一則精彩的旅遊攻略的。當這些大篇幅的攻略價值並不能被驢友們重視的時候,與閱讀者「無關」的攻略就顯得非常之重了。

除此之外,旅遊攻略信息中包含的數據太過雜亂,社區如果想以相應的數據基礎來幫助用戶在平台社區消費,減輕社區的盈利難度的話,是相當困難的。這樣的情況就造成了旅遊社區相比那些專業的OTA產品在數據上是完全無法比擬的。在當前在線旅遊產品的盈利方向大多數都停留在廣告和電子交易的情況下,這樣的弊端問題是阻礙著社區的發展的。

如此看來,旅遊社區本身所持有的內容優勢在商業價值變現能力不強的前提下,還將成為阻礙著社區產品變現的道路,這種自相殘殺的發展方式必將會加快把旅遊社區推到懸崖底部的速度。細細一想,無論是旅遊社區的攻略太「重」,還是數據整合難度大,他們的問題都在內容上。如果能夠從內容上進行改進,是否能夠初步的減輕這些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旅遊社區未死,門戶加社區或成突圍模式

地球最具智慧的生物是人類,人類使用得最多的物品也是由人類生產製造的。所有被人類製造出來的物品,無論他是否會受到程序自動化的多大影響,它始終都是一塊人性化產品。旅遊社區,作為在線旅遊市場當中一類出現時間較長的產品,最開始就是依靠高度的人性化內容而興起的。人性化資訊話題類產品有個弊端是難以生產出嚴謹專業化的內容,這樣的任務在互聯網中,一般都是交由門戶的專業頻道或者當今流行的科技博客這類專注高質量內容的產品完成。

不可否認的是,這類人性化的資訊話題類產品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入門檻比較低,獲取用戶的成本不太高,是比較容易形成規模化效應的。蘑菇街的陳琪在討論新產品模型的三個特性中曾提出三個特點:1、碎片化 2、組織 3、再組織。受到這個我非常認同觀點的影響,我發現國內的某些在線旅遊產品已經初步完成了這樣的轉型自救的路線。

我認為蘑菇街陳琪提出的碎片化 、組織 、再組織三大新社區特性如果要應用到旅遊社區的轉型之路當中中來的話, 最好的運維模式就是社區加門戶的模式。把碎片化內容的生產任務交給社區論壇,把一次旅途當中的景點簡介、吃、住、行、風俗人情信息都分別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小規模的內容集合。此後,再通過門戶專題的形式,把一個景點的各個小規模內容結合都給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全面也包含著一定數據的內容大集合出來。

微博的碎片化信息深受人們的喜愛,旅遊社區的碎片化內容如果在合適的運維模式引導下,將有機會打造出一個「垂直微博」出來。碎片化內容在完善全面信息的同時,還幫助產品運維方收集數據,最終和提供全面深度內容的門戶結合起來的話,門戶就能夠成為產品鏈的吸金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