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用現金流分析公司現狀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04

呼應hiking的網誌,在下又發表一下關於現金流的愚見:

例子1174太平洋恩利,04-06年業務現金流是嚴重的負數,不過由於公司確實有交利得稅,因此可以認為公司是賺錢的,因此要上報朝廷如數交稅, 不過收的都是欠單,冇錢到手,是收賬有問題,公司周轉唔靈,隨時執粒,當然股息都比唔起,於是04-06年連年借幾億巨款周轉,即係借錢派息,股東收到股 息,公司內部發生巨變也能輕易過骨,持續了3年,發新股,銀行貸款,母公司貸款三管齊下,終於捱到07年開始收到錢了,不過利息支出已經佔了現金流的一 半,遲早會捱唔住,於是今次發行17億債券籌錢.....公司的市值不及維他奶多,在恩利的市場地位來看是低估的,但由公司內容來看是高估的,當然不能排 除有朝一日可以收返d爛賬

例子669創科,05年業務現金流是利息支出的5倍,非常健康,因此可以慷慨派息,但06年業務現金流僅為利息支出的2倍,當年進取的派息派了另外 一半,結果公司冇野落肚,因此未能減債,所以07年的現金流如果不能大增就不能還債同保持派息,看來管理層發現了問題,因此特別使用了大量重組支出用來沖 減盈利,令業績看來核突d,於是就有大義名份減少派息以用於還債

例子345維他奶,最近幾年業務現金流一直有提高,又有老實交稅,而且存款收入比利息支出還多,因為看不出公司有什麼理由會出問題,因此公司的市盈率一直比較高

所以看現金流表等於同公司把脈,是看公司飲食習慣的主要途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6

用現金流分析公司現狀(續)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05

今次以8201中國消防作例子:

05上半     05下半     06上半      06下半      07上半      07下半

經營現金流   30204        92493     -92586        69055       -43809      138465

淨賬款          152758     128504     290357      259196      393944       309626

存貨                12796       52277       56091        63784        91568       128567

營業額          304467     525160     440144      529561      515316       630808

我們可以看出這段時間中消的收賬出現問題,05下半年存貨的異常增加,預示了公司有大量貨品滯銷(可惜我是事後發現的,未熟之過),因此下年的業績 自然慘不忍睹,由於公司入不敷支,於是停止了派息,不過可以發現公司的賬款也同時增大,即表示公司的貨品是雖說是賣出了卻寄放在中消一方,但是貨款收不 到,實際內容時中消貿易部門有20部進口消防車因為外國生產商未有中國的3C認証而不能入境,由於一部車值幾百萬,所以公司蟹了幾千萬乃至一億的營運資金

因此公司出現的問題是一個部門的問題,其他部門依然運作良好,而且值幾百萬的消防車,斷無不合格之理,唯一要面對的問題是怎樣疏通疏通和官府要拖幾耐(直至現在也未斷尾)

因此這段時間是一個買入良機,當時股價0.5x左右,我大手買了一些,以今天0.4x的股價來看我當然成了傻瓜,但是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而作決定買入時機在行為上是正確的---我那麼確信著

07年同樣出現負現金流,同樣是存貨和賬款大增,因此可以當作是和上年一樣的問題,今次的題材是大陸的窮鬼消防隊拖數冇錢比(這是當然的,阿媽係女 人一樣),大陸平時一向唔注視消防問題,撥款又少,不過奧運將至,阿爺打算求其都整頓一下,於是改革了消防標準,同加大消防撥款,前者令消防行業大地震, 好多消防公司因此執粒,中消也受影響,有2300萬的生產設備要廢棄,影響了生產(唯一海灣卻完全沒有影響,因為一開始產線就合格),後者令消防隊有錢找 數,於是下半年收返唔少貨款,而且還多了定單

因此這段時間又是一個買入良機,當時股價0.4x左右,於是我又大手買了一些

我的結論是現金流縮減是對公司不利,如果加上存貨上升就代表滯銷,如再加上賬款上升就來表有人賒帳,滯銷的公司可免則免,追欠帳的公司反而可以有所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7

神州租車關閉代駕業務 凸現監管尷尬現狀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18/2234209.shtml

經歷了2010風投之年蓬勃造勢的汽車租賃行業,今年卻遭遇了一次次嚴峻考驗。
繼牌照門檻提高之後,央視「3·15」晚會上,「代駕」業務被指為「灰色經營」,卻又「利潤頗高」的「非法業務」,這對目前平均毛利率在10%徘徊的汽車租賃業又是一記重拳。
昨日(3月17日),國內最大汽車租賃企業神州租車(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租車)在北京舉行媒體溝通會,宣佈從即日起全面停止旗下的代駕業務。
而遭遇315直接曝光的上海一嗨租車並未公開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一嗨租車北京、上海兩地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告知,北京的代駕業務3月初已全面停止,但上海及其他地區的代駕業務截至昨日依然可以正常預訂。
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由於市場需求客觀存在,汽車租賃企業短期內還很難大規模停止代駕租車業務。
合情不合法?
「『代駕租車』一定『合情不合法』嗎?這是標準答案嗎?」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一嗨租車總裁章瑞平反問道。
「代駕」是指在汽車租賃過程中,同時提供駕駛員的有償服務。目前,國內很多汽車租賃企業都在經營該業務。而從法律上,自駕租車被認為是一種財產租賃,從行業屬性上劃入汽車租賃業範疇;而代駕租車則被認為是一種客運經營,本質上應歸屬出租汽車業。
在神州租車的法律顧問國浩律師集團(北京)事務所馬東曉律師提供的文字資料中,記者看到,目前為止,有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山西、浙江、湖南、吉林、 廈門、西安、蘇州、瀋陽、大連、成都13個省市的《道路運輸管理條例》作出了明確規定:「汽車租賃經營者不得以提供駕駛服務等方式從事或變相從事道路運輸 經營活動。」此外,馬東曉表示,其他省市也有類似規定。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高級工程師、北京市運輸管理局專家委員會委員張一兵對《每日經濟新 聞》記者指出,在我國,帶司機汽車租賃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在國家標準《國民經濟分類》中,租賃業不包括帶操作人員的租賃,在道路運輸業中也不包括帶司機 汽車租賃;帶司機租賃實際上是一個沒有行業歸屬的新興行業。
代駕利潤較自駕租車更高
「自駕租車24小時只能租用一次,代駕一般以8~9小時為時限一單,每天可做3~4單,因此,自駕一天的收入與代駕相差3~4倍。」神州租車執行副總裁姚軍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代駕業務利潤空間較高,是因為代駕對車的利用率更高。
事實上,從盈利模式上看,代駕租車與客運相同,主要通過提供服務獲得利潤,收取承租人的費用包括利潤、車輛折舊、運營費用和車輛使用過程中發生的費用。
據姚軍紅介紹,神州租車的代駕客戶主要是要求個性、高端的小眾群體,以機場接送服務、禮儀用車等短期包車服務為主,且以外資企業居多。據央視報導,一嗨租車汽車代駕業務目前已佔到公司業務量一半以上。
姚軍紅認為,代駕的需求未來應該呈遞減趨勢,「在美國500萬輛汽車租賃規模中有95%以上的業務都是自駕」。
對於捨棄代駕業務將帶來的利潤損失,姚軍紅表示,神州租車現有的13000輛車隊規模,加上剛剛宣佈斥資30億元再購2.5萬輛的車隊將全部用於自駕業務,「同時,我們在長租業務上也剛剛起步,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拓展。」姚軍紅說。
代駕租車中外監管有別
目前國內外的帶司機汽車租賃多為汽車租賃服務的輔助業務,一般沒有專門從事這一業務的企業。目前認定的代駕非法風險,主要在於監管層面:只要在網上輸入姓名和電話,無需簽訂任何合同就可下訂單申辦代駕。這其中存在許多隱患,易引發法律糾紛。
張一兵告訴記者,由於帶司機汽車租賃屬於道路運輸行業,又具有租賃特性,因此多數國家對帶司機汽車租賃的管理有別於汽車租賃服務,傾向於客運行業的監管模式。
「比如倫敦、紐約規定承租人必須經過獲得批准的經營商的預約,才能租用帶司機的車輛,而且紐約規定帶司機車輛的載客不得超過20人,承租方不得在街旁搭乘帶司機的租賃車。」張一兵舉例。
「國內現狀是,各級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明確禁止帶司機汽車租賃,但又不承認其為包車客運業務,拒絕按照包車客運程序接受汽車租賃服務企業的客運經營申請, 或者經營申請審批的手續繁瑣,根本無法適應帶司機汽車租賃的需要。因此,帶司機汽車租賃一直處於非法經營狀況,屢屢與現行行業監管模式發生衝突。」張一兵 說,「如同Q幣等虛擬貨幣、網上支付等存在多年以後,有關部門才出台相關規定一樣,這種行業管理滯後於行業發展的狀況是可以理解。」
據記者瞭解,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調整帶司機汽車租賃的管理政策。比如,2008年1月深圳市交通局宣佈接受汽車租賃企業開展包車客運經營的申請,但僅限於深圳市內的大客車包車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2

如家,巨虧的現狀與可能的未來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951

      6月25日,如家連鎖酒店集團CEO孫堅匆匆飛往紐約。出發前一天,他還在大連,帶著一群加盟商參觀剛落成的新莫泰168酒店。


  紐約是一次緊張的釋疑之行。這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此前發佈了第一季度財報,虧損達到1.03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它還盈利3200多萬元。


  孫堅在紐約的日程一直排到7月中旬。最初的一週,他每天要開十個會,見大把的投資人,還要舉行路演,他要向華爾街解釋如家的現狀和未來。


  這是如家成立以來,首次面臨如此糟糕的數字。


  孫堅認為這個結果並不出乎意料。這筆虧損中的一半,約5320萬元來自莫泰品牌的直接虧損,「剩下的5000萬中有3000萬來自於收購莫泰所支付的 利息。」孫堅對《第一財經週刊》強調說。如家去年5月對莫泰的收購及其後的整合,牽扯了如家大部分的資源和精力,也直接導致了此次巨虧。


  對於如家來說,收購莫泰是一個為未來佈局的決定。莫泰是一個擁有144家直營店、137家特許經營店的大傢伙,當時由於過快擴張引起的管理混亂正面臨 連續虧損。但這樣的規模對於競爭集團中的任何一家都是具有吸引力的。中國的經濟型酒店行業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直處於快速增長階段。酒店數量已經從2005 年的522家上漲至2011年年末的7314家,八大酒店集團在行業裡的集中度從33%達到70%。


  如家也被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裹挾著向前走,通過不斷地併購和擴大市場份額來滿足投資人的胃口。如家在談判桌上堅持了半年時間,相繼PK掉了錦江之星、 7天、漢庭、宜必思等競爭對手,最終才在去年5月以4.7億美元的價格拿下莫泰。這也讓如家最終成了經濟型酒店行業裡不容撼動的老大—它的酒店數量突破 1000家,把第二名7天酒店集團甩在身後。對於資本市場來說,這是一個正向激勵。在成交之後10分鐘,孫堅就迫不及待地走進了發佈會現場,向媒體宣佈了 這一消息。


  但有關泡沫破裂的擔憂也一直不絕於耳。「實際上不是我們要去擴張,是市場推著我們在走。」7天連鎖酒店集團聯席董事長鄭南雁告訴《第一財經週刊》,「這些店總要開的,只是掛誰家招牌的問題。」


  隨著一二線市場的逐漸飽和,這個行業的未來呈現出兩個方向:推出升級產品,到三線以下城市去。盈蝶酒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CEO胡昇陽對《第一財經週 刊》說:「莫泰被收購之後,意味著中國經濟型酒店業靠規模來講故事的時代結束了,整個市場將不斷走向細分,接下來應該開始講效益的故事了。」


  孫堅希望用18到24個月的時間,把莫泰打造為一個更高端的品牌,這是產品升級的一個方向,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一品牌繼續擴張。


  但對於如家來說,這一切都要等到完成對莫泰的整合之後才能成立。


  整合莫泰的過程並非預想中的那樣順利。


  2011年十·一長假剛過,如家正式入主莫泰。在一次會議上,孫堅向所有人承諾,將保留莫泰的老員工。陸炳富仍然繼續擔任莫泰CEO一職,但接近他的 人士對《第一財經週刊》說,陸其實只負責一些過渡性工作,真正的實權掌握在莫泰副總裁高厚生手中—他此前是如家山東大區經理。


  如家進入莫泰後,首先做了幾件事。員工關愛工程是其中一項。過去,莫泰的員工宿舍擁擠狹小,如家便在每個酒店內辟出了幾個房間改做員工宿舍,員工的餐飲也比以往更加標準化,還成立了員工之家。


  與此同時,莫泰從10月起全面推行「新標準」。這個標準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如家快捷品牌的管理標準,事無鉅細,甚至規定了茶杯消毒池要標註上刻度,以便控制消毒水濃度。標準一直是如家引以為傲的資本。在業內,如家所創立的微觀管理規範一直被認為是行業標竿。


  但很快,莫泰內部就出現了一系列矛盾。


  莫泰是大店,它的單店房量幾乎都在200間到300間,甚至還有幾間大店達到400間到500間的規模,而如家快捷酒店的房量一般只有120間左右。如家的一些新規範在莫泰遭遇了一些匹配問題。


  李顰是莫泰上海一家店的店長,也是莫泰最早一批員工之一。新規範執行之後,她發現前台出現了超負荷運轉的現象。比如,過去洗衣服務流程是由打掃房間的 服務員收取之後統一交給洗衣公司;而現在則變成,服務員收取衣物後彙總到前台,由前台完成對洗衣公司的交接。類似的狀況還有很多,由於房量較大,莫泰前台 開始忙不過來。李顰曾經多次試圖向集團反映,但得到的答覆是:「我們如家做得過來,你們為什麼做不過來?」


  為了配合新標準的執行,如家在上海選了四五家莫泰,培訓了10個原來快捷品牌的骨幹作為運營經理,指導莫泰的改革。如家想讓這些從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骨幹發揮示範作用,但最終把人劃分成了兩個派別:莫泰的,如家的。


  官略原來是莫泰的一位大區經理。他回憶說,當時如家調派過來一位新城區經理上任後不久,就大手筆地換了一批店長,全部都是過去他在如家快捷的得力助 手。在一些老莫泰人看來,如家的人表現出一副「我來教你怎麼管理酒店」的高高在上的樣子,凡事更傾向於相信和照顧「自己人」。一次,官略手下的加盟店缺一 名店長,他向集團推薦的人選卻遲遲得不到批准。相反,集團不遠千里從甘肅調來了一名如家快捷品牌的店長。


  兩個月後,官略接到集團高層打來的電話,通知他第二天到莫泰位於上海天鑰橋路的總部大樓,聊聊同運營有關的事。此前,從沒有如家的人與他有過業務上的 探討以考察他的實際能力。一走進辦公室,官略就覺得事情不妙。過去一年都難得見面的同事—莫泰分佈在全國的10多個區域經理—全都被召集到這裡談話,每人 給半小時的時間。


  輪到他時,談話只持續了三分鐘就結束了。房間裡有陸炳富和如家集團的兩個人事。陸炳富告訴官略,因為集團需要,他可能會被調至另一個崗位,實際就等於降薪降職—從區域經理降為店長,並拿出一張合同讓他簽字。官略直接拒絕了,選擇了離開。


  事後他才知道,其實就在此前一天,莫泰總部幾乎所有部門的高管都遭遇了同樣的命運:要麼降職降薪,要麼離開。七八個部門總監中,只保留了安全總監和負責發薪水的勞資總監。如家給莫泰原運營總監提供的新職位是「安全助理」—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職位。

官略等區域經理們的離開直接引起了門店震動。「當時這個事情對我們所有人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李顰說,「有的員工甚至說要集體到公司去討說法。」


  這有些出乎如家的意料。原本還將繼續向下滲透到店長級別的人事調整計劃暫緩,孫堅立即召集這些莫泰的「長老們」開會,試圖挽留官略和他的同事們,並安撫民心。但官略最終還是選擇離開。


  孫堅稱,收購整合最難的並不是經營層面上的問題,而是改變一個人的意識,並最終將意識轉變為行動。他認為,對莫泰的人事調整是整合當中不可避免的一 步。「要打仗就要有懂得打仗的士兵。」孫堅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坦率地說,(莫泰)那些管理層年齡也比較大,最早做美林閣餐飲出身,基本上是不太懂酒 店管理的。」


  任何併購都會產生人事變動,但如家對莫泰原管理團隊的全盤否定卻顯得操之過急了。「莫泰的管理層不可能所有人都不懂酒店經營。」一位業內人士評價道,「一個品牌最核心的就是管理團隊,如家這麼做並不是上策。」


  緊接著,最讓李顰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去年12月,如家集團通知莫泰店長統一重新簽訂新合同,這個時候很多人的勞動合同尚未到期。這份被李顰稱為「像 手榴彈一樣」的新合同立即在莫泰引起新一輪的波動。在這個新的合同上,沒有具體工作職位,沒有工資,但規定店長必須要服從集團的工作安排,否則集團擁有解 除勞動關係的權力。當時由於事發突然,又恰逢春節前夕,許多人根本沒找好下家,只能跟李顰一樣無奈地選擇簽字。


  據《第一財經週刊》調查,如家此輪對莫泰的人事整合共分管理層、區域經理和店長三個層面進行。涉及莫泰管理層7至8人、城區經理7至8人,店長級別比 例將近15%至20%,如家接手的幾家莫泰人事調整尤其頻繁。全國範圍來看,從10月執行新標準開始,幾乎每週都有3到4個莫泰員工離職。莫泰的管理層離 職之後,如家調派了自己的人入主莫泰。


  人事動盪直接影響了今年一季度莫泰門店的銷售業績。有一段時間,門店裡很多人幾乎「無心工作」。一些事情也被擱置下來。官略離職前一天,還同一個加盟 商約好一起談進一步合作事宜。由於酒店節假日營銷一般都提前2到3個月預熱,在他的辦公室還堆滿了剛剛印刷好的傳單和手冊,還沒發放給門店為即將到來的春 節做準備。他一走,交接工作顯然也不可能提前做好,這些事情都要重頭做起。


  一二月原本就是酒店業的傳統淡季,但李顰所在的店在2012年1月春節期間的入住率特別慘淡,只有50%多,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8%。業績更差的還 有莫泰延安西路店,這家店在春節期間的入住率甚至跌到了20%左右。這家房間數達500多間的莫泰大店自從如家派來的城區經理掌控後,經營狀況一直不算理 想,接連更換了七八個店長。


  不過,如家還是想了一些辦法來穩住加盟商。莫泰和如家的加盟政策各異,但對於莫泰的加盟商,如家保持了既有政策不變,「老事老辦」。


  同時,新標準執行情況以及2011年經營利潤也並沒有被計入各店長去年的績效考核中。相反,布草計提(用於更換毛巾、床單等布草的費用)和維修計提, 在如家接手後已直接從考核中去除。這樣一來,門店就不用像過去那樣為了節約成本而耽誤了日常更新維護工作—這正是導致許多莫泰門店設施陳舊不堪、客戶體驗 差的根源所在。為了改善莫泰的客戶體驗、提升定位,如家至今已經投入了近1億元人民幣。「到6月底,近七成的莫泰酒店都更新了基本設施。」孫堅告訴《第一 財經週刊》。


  如家正在消化人事激烈調整帶來的震動。從今年3月起,李顰所在的門店入住率開始顯著提高,這要得益於如家打通了它和莫泰的預訂系統。新標準開始全面鋪開,如家對莫泰全國260多位在職店長分批進行集中培訓,到今年6月,全國第一輪培訓已經結束。


  李顰從3月開始一共經歷了兩次為期10天左右的封閉式培訓。培訓中間,集團運營、財務、人事部門的負責人輪流給這些莫泰店長們講課,培訓結束之後還要通過測試才能畢業。李顰努力拿到了一個「優秀學員」稱號。


  事情似乎開始進入正軌。


  在紐約路演時,孫堅屢次被投資者問起對莫泰的整合策略,他幾乎可以倒背如流。按照他的設想,整合的第一階段已經過去,雖然有一些插曲,但基本保證了平 穩過渡。接下來的9到15個月中,如家將執行以結果為導向的計劃,更加強調執行力。「畢竟我們前期的投入需要見到回報,我們希望儘早盡快儘可能好地向投資 者交代。」孫堅說。在他的計劃時間表裡,2013年下半年開始,莫泰的經營狀況會有較大起色,而到2014年莫泰會轉變為一個對股東有所貢獻的品牌。


  為了達成目標,如家還對莫泰的產品模型進行了創新。針對莫泰原有的大房量酒店,如家自今年5月以來進行了「雙品牌」試點。鄰近上海光大會展中心的莫泰168柳州路店成為第一家試點。


  200多間客房按照隔層,一半改裝成如家快捷品牌,一半還掛莫泰招牌,大堂裡分別設置了兩個前台。據店長謝大鑫介紹,如家為了這家酒店的升級改造,投 入了將近70萬元人民幣。「兩個品牌的客源還是有差異性的。如家如果滿房,我們會推薦客人入住莫泰。」謝大鑫告訴《第一財經週刊》。5月雙品牌營業以來, 這家店的入住率一直都保持在80%左右。7月初,另一家擁有300多間房間的莫泰168安遠路店也掛出了雙品牌,開始營業。


  對於如家而言,雙品牌不僅降低了大房量酒店的經營風險,也幫助如家覆蓋更多細分市場。莫泰的客源定位比如家時尚年輕,而且定價也更高一些。「現階段在 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品牌沒有議價能力,是很要命的。」胡昇陽說。由於快捷品牌的漲價空間始終有限,因此幾家經濟型酒店集團紛紛推出了升級品 牌,比如如家的和頤、漢庭的全季以及7天尚在籌劃中的Mini五星。升級產品的盈利能力決定著這些大集團的未來。


  全季由於同漢庭快捷品牌會員有10%的重合,因此近年來獲得了較快發展。尤其是去年漢庭CEO季琦開始全面接手全季的工作之後,重新設計了這個品牌, 實現了標準化。全季算是幾個升級品牌裡做得最好的,目前已經基本擺脫了經濟型酒店的影子,而價格只比後者高30%至50%,很有競爭力。2012年,全季 準備新開25至30家酒店。未來3年,僅在北京,全季就將增加20家。相比之下,如家的和頤品牌自2008年創立以來,似乎仍然處於試驗性階段,至今開業 運營的只有4家酒店。而在上海徐匯和頤酒店,原本近600元的門市價幾乎都在對折出售。


  莫泰的品牌定位介於如家與和頤之間,它的角色尤為關鍵,一旦整合順利,如家將形成三個產品組合聯動,多品牌格局也將變得更加穩固。


  為了提升莫泰品牌的定位,讓它能名副其實成為中流砥柱,如家自去年收購以來,花了大價錢請來德國設計師打造新莫泰,設計稿修改了三四遍才最終敲定。新 莫泰的風格會更加簡約清新,改變過去莫泰過於繁複花哨的問題。另外,老莫泰過於注重外立面和大堂,忽略了走廊和房間內部,給顧客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孫堅 希望新莫泰能很好地彌補這一問題。


  「現在已經有6家新莫泰在施工,明年會有20至30家新莫泰開業。」說起這個新產品,孫堅顯得躊躇滿志。「這個就是我們整合的第三階段,未來我們會用新產品新模型去拓展,同如家快捷品牌差異化。」


  據孫堅介紹,新莫泰將瞄準廣闊的淮河以北市場;頭兩家直營店已經在大連和瀋陽開業。


  時針撥回到5年前,瀋陽和大連這樣的二線城市也絕對不會是新酒店首發的地點。但是現在,經濟型酒店集團甚至把野心投注在更遠的三線以下城市了。以北 京、上海和廣州為代表的一線市場,乃至大連、瀋陽這樣的二線城市,布點已經十分密集,而且還面臨租金和人工成本的巨大壓?力。


  在北京天壇南門的一個小區裡,有一棟奇特的「酒店超市」。沿街長達八九十米的門臉就有三家經濟型酒店的招牌比肩聳立:如家快捷、速8和格林豪泰。裡面 的結構由於三家酒店變得錯綜複雜,宛如迷宮一般。速8佔據4層,如家佔據3層,格林豪泰則橫跨三層和四層兩層。速8店長官林朋說,這三家店是2008年擴 張最為激烈的時候開的。最早它們同屬於一個加盟商,但隨後其中的如家加盟店被轉手,格林豪泰則收歸直營。儘管在網絡評價上,住客對於這幾家店惡評不斷,甚 至有人發現格林豪泰的衣架竟然出現在速8房間裡。但據官林朋介紹,這幾家店的入住率仍然能維持在80%左右。


  根據盈蝶諮詢的統計,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上海、北京是全國經濟型酒店密度最高的兩大城市。其中,上海的客房總數已經超過了8.5萬間。但從2008年開始,由於行業競爭加劇和物業資源的稀缺,上海經濟型酒店的客房總數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一線區域市場飽和已成事實,雖然各品牌依靠差別定位活得還不錯,但其中也潛藏了很大的風險—一旦宏觀經濟環境變差,業績很快就會縮水。


  鄭南雁已經開始替7天酒店集團未雨綢繆了。同如家和漢庭不同,他並不急著做升級產品Mini五星。這是一個3至5年以後考慮都不遲的問題。「現在做單一品牌讓我們可以更高效地快速擴張。」鄭南雁告訴《第一財經週刊》。


  他所指的快速擴張當然是有關未來的第二個方向—三線以下城市。但那裡的市場並不是一片空白。區域性品牌近幾年也在迅速崛起。胡昇陽預言,新一輪併購潮將會在那裡發生。許多人已經在翹首期盼了。


  俞強是杭州魯家工藝家具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依靠早年為如家華東區多家酒店供應木材家具,成為了漢庭全季、7天、布丁酒店等眾多知名品牌酒店的供應商。


  近幾年,他發現不少內蒙古、遼寧、新疆、河南的區域性酒店品牌通過阿里巴巴網商平台找上門來,希望他能給自己的酒店做家具裝配。「他們有些人可能起初 也想加盟如家,但覺得加盟費太高不划算,乾脆就自己做,要求風格什麼的和如家差不多就行。」俞強說。現在,俞強手裡這40至50家區域性連鎖品牌加在一起 的訂單總量比如家大得多。


  河北驛家365酒店集團的發展路徑同俞強描述的類似。這個總部位於石家莊的酒店集團同時也是如家的一個加盟商。這家加盟店正是當年如家在河北開業的第一家酒店。


  其實,自2006年加盟伊始,驛家365就打算做自己的品牌,加盟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窺探如家是如何搭建管理模式的。在同錦江之星進行對比後,驛家 365決定選擇與如家相同的定位,但價格相對便宜20元至30元。至今,這一品牌在河北省已經有45家酒店開業,覆蓋河北所有地市,甚至還進入了9個縣級 城市。


  這是一個典型的樣本。區域品牌先通過加盟等方式部分模仿大品牌,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調整,之後趁著如家等大集團到來之前,在省內深耕,快速做大規模。


  2006年如家的成功上市對行業內的所有人都是個巨大的鼓舞。在廣西柳州,靠做通訊起家的程新華也在同一年成立了自己的連鎖酒店品牌城市快捷。那一年 年底,他組建了一個4人的「研發團隊」。在籌備的一年當中,他帶著手下跑遍了幾大城市的如家、漢庭和錦江之星,一間一間開房,量尺寸,看設施。不過看過之 後,他把「城市快捷」定位在比錦江之星略高的位置。「在中西部地區,人們對於酒店除了功能需求,可能還有『面子』這一類的情感需求和社會需求。」程新華 說。至今,城市快捷已經有開業酒店56家,另外35家在建,大多數分佈在廣西境內,少數輻射到了湖北、武漢這樣的周邊省市。


  隨著如家等大型酒店集團近幾年的快速下沉,交鋒也開始變得激烈起來。有一種觀點是,很多區域「山寨」品牌之所以迅速做大,為的是等待被大集團收購。


  孫堅對於它們幾乎不屑一顧。「它們沒有實力競爭,」他說,「(跟我們)根本不是一個量級,這就好比是民兵和正規軍打仗。」他不排除未來會「收編」一些 「零星游擊隊」。目前,有很多連鎖規模在10家左右的區域性品牌都在爭相與孫堅接觸,以圖賣個好價錢。如家最近也剛剛宣佈以近60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擁 有13家直營店的安徽e家快捷酒店。


  身為行業老大的如家的確擁有很多傲慢的資格。比如,同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如家有更為嚴格的管理體系。為多家經濟型酒店集團供應家具的俞強認為,如家在品質控制上態度很嚴謹,「尤其在家具的耐磨、防水、防火方面如家的要求相當高,而且標準明確統一,非常規範。」


  不過,驛家365市場部經理賈曉燕,並不覺得「正規軍」如家進軍河北,能夠發揮出特別的競爭優勢。截至2011年年底,如家已經在河北開出了57家店。「未來我們很有可能會跟他們打平手,畢竟我們有本土優勢。」賈曉燕稱。


  她所說的「本土優勢」也得到了7天聯席董事長鄭南雁的證實。「願望總是很美好的,我們也想在那些三四線城市多開直營店。但是在三四線城市拿到最好物業的都是當地的加盟商,它們有太多的邊際效應,人脈、信任感等等,這筆錢我們也只能讓它們去賺了。這就是中國的現狀。」


  區域品牌顯得更敏捷,拿物業信息比大集團快,哪棟樓前面要修路都能摸得清清楚楚。大集團則面臨著管理半徑過長的尷尬,選址要層層上報審批,最終還需要 CEO本人到現場親自拍板。「如家在河北可能就是設一個地方公司,裡頭只有10個人,而我們在河北周邊這一圈就有70多人。」賈曉燕說,「一個加盟商如果 要談合作,我們的老總一個電話就能面談。如果要見季琦或孫堅?大概得排隊等上一年。」


  如家的會員網絡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並不能有效覆蓋到省級以下市場。除了少量休閒遊客,光顧這些三線城市酒店的大都是本地客源。「我們的單店客源基本60%都在兩三公里範圍之內。」賈曉燕說。


  孫堅也許忽略了一點:當這些區域性品牌在某個省做到50家甚至100家這個規模的時候,它們可能不再是坐等收編的零散游擊隊了。據程新華估計,城市快捷在廣西比如家的利潤至少要高出5個百分點。對於如家來說,即便要「收編」,成本也可能會非常高昂。


  品牌升級和新市場的增量,是整個經濟型酒店行業未來的競爭核心。對於如家來說,眼下只能努力做好其中一個。「我們並不否認如家集團現階段確實把主要精 力放在對莫泰的整合上。」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中,面對分析師「整合莫泰是否影響到如家自身業務發展」的質疑,CFO顏惠萍回答說。而它的競爭對手7天 則打算狙擊這個分身乏術的巨人。2012年第一季度,如家新開59家店,7天憑藉著單一品牌的優勢,一口氣開出了100家店。「我們現在已經規劃到 6000家店,2014年肯定要超過2000家。」鄭南雁稱。


  而孫堅把未來8到10年的擴張目標定為5000家。相對於如家、7天這些公司的盈利整合能力,華爾街的投資人也許更信賴這個依然處在快速增長中的龐大市場。在紐約,孫堅從投資人的目光裡看到了希望,「他們的興趣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80

Disrupt創業大賽冠軍現狀:贏了只是開始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14/232456.html

2012年TechCrunch Disrupt大會本週漸入佳境,幾天後便將誕生新的「創業冠軍」。像TechCrunch Disrupt大會這樣的創業競賽雖然可以讓創業公司一夜成名,產生巨大的轟動效應,但這種效應能夠能給它們帶來長久益處嗎?

誠然,冠軍寶座可以讓創業公司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獲得TechCrunch Disrupt大會獎勵5萬美元,但參與這種競賽真能幫助它們取得成功嗎?創業公司贏得一次重要比賽的冠軍,就真的意味從此長盛不衰嗎?

若想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TechCrunch Disrupt大會最近四次創業競賽冠軍的表現,看一看它們現在的經營狀況,以及贏得創業比賽對它們意味著什麼吧。

ÜberConference

ÜberConference

2012年Disrupt大會紐約站冠軍:ÜberConference

簡介:音頻電話會議的時代並未一去不復返,誕生自創業公司孵化器Firespotter Labs的ÜberConference再次提升了這種電話會議的吸引力。這家創業公司改變了之前令人厭惡的登錄方式(如「能用短信把密碼發給我嗎?我的 手機開著呢!」),添加了可視化控件,讓你在持續數小時之久的電話會議期間,還能用鼠標和鍵盤從事一些有益的事情,讓音頻電話再次贏得用戶的歡迎。

現狀:在UberConfernce獲得TechCrunch Disrupt大會創業冠軍一個月後,Firespotter Labs即從知名風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和谷歌旗下風投基金Google Ventures處融資1500萬美元。該公司目前正在積極招募人才,主要是工程師。UberConfernce的iOS版、Android版和付費版不 久便將面世,可以通過其表現穩定的一系列功能來創收,而且前景看似一片光明。

Shaker

Shaker

2011年Disrupt大會舊金山站冠軍:Shaker

簡介:Shaker創始人認為,用戶將會在虛擬空間(如虛擬酒吧)裡流連忘返。如果你覺得Shaker與「第二 人生」(Second Life)有一些相似之處,那就對了,但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上的創業者和向Shaker投資1800萬美元的風投基金認為,Shaker的功能絕不僅僅侷限於聊天。

現狀:在大多數以「化身」存在的聊天室裡,用戶都是匿名的,他們也會很快從「社交探索」為最初目的,轉變為只是 玩一玩遊戲的玩家。Shaker還讓用戶無法以匿名的形式存在:將他們與Facebook賬戶捆綁,幫助他們結識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建立真正的關係。 一些贊助商(主要是樂隊)會給聊天室提供贊助,而Shaker也會充分發揮其優勢吸引用戶,讓他們結識除音樂以外的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

不過,Shaker暫時仍然就像一座「鬼域」。截至9月10日,Shaker的日曆上共有兩次重要活動:一次是「噴火戰鬥機」(Foo Fighters)樂隊的派對,獲得了226個回應,以及下週日的「Hangout」活動,獲得了37個回應。雖如此,Live Nation已與Shaker簽約,成為其推廣合作夥伴,這將有助於Shaker吸引大量用戶,實現真正的騰飛。

Getaround

Getaround

2011年Disrupt大會紐約站冠軍:Getaround

簡介:Getaround是一項個人化的租車服務。車主可以列出不使用自己汽車的時間,讓其他有需要的人按小時 租賃,後者可以最多發佈五條請求信息,最先得到答覆的便租到了車。租車價格包括租賃成本、背景調查費用和保險等。車主將按月收費,租賃者則能以最省錢的方 式用車,Getaround只收取中介費,同時又不需要自己買車經營。這種概念便創造出三贏局面。

現狀:迄今為止,Getaround的業務似乎仍處於增長。該公司已與數千位車主簽約,同時正在擴充團隊力量以 進軍新市場。Getaround最近還推出了一個名為「Getaway」的長期租賃服務,可讓有需要的人租車一週或更長的時間。但是,汽車租賃市場在成為 主流市服務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Qwiki

Qwiki

2010年Disrupt大會紐約站冠軍:Qwiki

簡介:Qwiki是一款靈活、便捷的在線應用,讓用戶可以在自己的瀏覽器中創建視頻演示文件。Qwiki界面非常簡單,甚至能讓一個「菜鳥」在短短五分鐘內製作完成一段十分流暢的視頻。

現狀:Qwiki堪稱是為學校幻燈片講座或時尚活動回顧量身打造,但正如部分人所指出的那樣,它迄今尚未變成其創始人當初承諾的那種革命性應用。到目前為止,Qwiki並未對其所處的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不過它近來同更多主流媒體建立的聯繫或許有助於改變這種狀況。

從以上的事例不難看出,即便是最熱門的創業公司,具備改變世界或獲利十億美元的實力都尚需時日。不過,起碼到目前為止,上述四個TechCrunch Disrupt大會的創業冠軍仍然在維持運營——並非每一家創業公司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與此同時,雖然有些創業公司募集了一些資金,可沒有一家具備改變世界的實力,或是為其創始人和投資者帶來巨額回報。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創業公司,它們雖沒有贏得過創業競賽,但表現卻超出獲得過這種比賽冠軍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30

陳磊:對天使投資行業的現狀的一點點思考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6145.html

9月份以來,從見證青年天使會的籌備到2013年1月5號,終於見證青年天使會的成立儀式,心情是頗為激動的。天使會的大腕薛蠻子,李開復,徐小平,蔡文勝亦有出席,同時表達了對組織未來的期待。

2012年恰逢TMT寒冬,過去的從業經歷使得我對整個天使投資行業有了一點點認識,夜深人靜的時候,索性寫出來,讓大家來拍磚。

一、目前天使投資行業的現狀及發展思考

1、天使機構化的顧慮

(1)財富能增值嗎

去年接觸相當多數量的私營企業家或個體老闆,苦於沒有投資渠道,聽說天使很火,動輒在幾年內賺十幾倍,幾十倍以上的,就問:把錢拿去做天使,能確保多少收益率和回報啊。

這事真難說,我覺得做天使的,大部分有理想主義情結,而有理想主義的人或許能創造奇蹟,可是創造奇蹟的概率我是回答不出來的,可能全在於運氣。所以用基金的方式去做天使,第一個受限的是募資不容易;第二個是資金盤子大不了,大了,那些錢你很難在一個合理期限內投完。

(2)投什麼靠譜,怎麼投

投熟人是加分的,投熟悉的領域是加分的。其他的我真說不清楚,我記得剛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自己還能說出個一二三來,現在我覺得都不容易,乾脆就不說了。

如果你背後有大量VC關係網絡,我覺得你可以選擇一個好的項目,不必強調創始人一定有退出渠道關係資源。如果你自己是剛入行不深的天使投資人,我建議你要投資背後有VC關係網絡的創業者。

(3)我能賣的出去嗎,誰是我的下家

賣是一種能力,營銷的能力。往往你需要和潛在接盤的VC有良好的互動,或形成一個圈子,他對你的人品,專業能力,專業判斷產生信任。所以我感覺好的天使機構,除了團隊有強的專業判斷能力外,也是善於關係建設和維護的。

2、加強退出渠道的建設

目前有個大的方向,就是人民幣會逐漸邁向國際化,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在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加強;另一方面,國內畸高的通貨膨脹率,估計唯有通過人民幣國際化輸出到國外,才有可能得以緩解。

那麼以後國內企業到國外上市,會變得更加簡單,雖然普遍來看,在國外的一些國家上市的收益率不高,中概念企業在海外市場飽受質疑,但是至少也是一條融資通路。以後退出渠道不僅僅有A股IPO,H股IPO,新三板,還有在澳洲的,法國的,新加坡等國家的資本市場退出渠道。

3、引導政府和民間資本,加強和完善創業投資生態圈的建設

天使階段尤其集中在孵化和初創期的,這麼高的投資風險,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些類似公益性質,這個時候,政府應該出面了,可以採取設立早期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加大力度扶持初創企業的發展。在這方面,我瞭解到寧波和成都市的政策是比較好的。

再一個,就是玩天使的人多了,VC也要多一點,否則那麼多的天使項目怎麼退啊,這個創投生態鏈上的蚱蜢佈局要合理,否則很容易失衡。

二、天使的「玩法」及「門檻」

目前做天使投資的,策略上大致分為二種:第一種是只投或主要投團隊能看得懂的項目,或專於某一領域,精耕細作,為每個項目提供儘量完善的增值服務,一年投很少項目。第二種,不限制行業,撒網式投資,只要項目感覺好,創業團隊不錯,我就投一部分。對於這種策略的投資,投資人最好要學會分擔風險,要和業內專業型天使或行業大佬聯合起來投資,注重行業內公共關係建設和維護。

青年天使會秘書長牛文文老師提到說:天使是沒有門檻的事業。誠然天使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有一顆願意幫助別人創業的心,又有閒錢就能做。而天使投資要想做的好,它的「門檻」卻比較高,就是打通從天使到VC上的人脈網絡,或者投資人精於某一個行業領域,或者乾脆就是某行業成功的創業者。

三、天使付出「血和淚」,還要有運氣

之所以有這麼些感慨,是因為過去兩年付出了很多「血和淚」,之前在機構裡面做天使投資的時候是摸著石頭過河,直到今天也一直在路上。

業內有一個知名的天使機構,名字就不說了,因為做的早,基本上在2011年把過去投的項目都退出去了,那自然是皆大歡喜。那是別人做的早,退出時間選擇也很明智。可是當你2011年開始做互聯網投資的時候,在當年你按高價投入了一些項目,在2012年,我估計你很可能不太好過,這有個時間點和運氣的問題。

雖然說冬天很冷,但是春天也快到了,堅持下,也許慢慢就能熬出來。

四、獲得資本的秘密,學會「賣」,把握營銷的本質

非常多的創業者問如何找天使投資人融資,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讓投資人信任你。信任是很難的,首先從陌生到熟悉,然後讓他相信你的人品,以及操作項目的能力。如果不認識投資人,最好找別人推薦。我們這個社會是人情社會,對於一般創業者而言,赤裸裸地靠項目去融資挺難,要找到人去幫助你,同時要學會經營自己的人脈。

五、下一個方向:互聯網和傳統領域的結合

我記得在會議開幕式上,李開復老師曾說互聯網新浪潮已縮短為5年1次,蔡文勝老師建議青年天使會從互聯網走到傳統領域,之前他在真格基金演講時候還提到過PC已死,互聯網行業已經全面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種種跡象表明,互聯網科技行業競爭十分激烈,行業更替迅速,投資這一類的項目風險往往是非常大的。但是互聯網行業,相較於傳統行業在經濟中的比重還是較低的,用互聯網的思路做營銷,做品牌傳播,做渠道,做產品設計,都是有可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43

中國富人資產海外轉移:現狀、趨勢與對策

2013-03-04   NCW
 
 

 

資產海外轉移的主要原因在於資產保值和增值、安全性和私密性需求、以養老和醫療為訴求的移民及子女教育要求、方便海外業務發展、 通過全球資產配置以對沖國內風險等,對此是宜“疏”還是宜“堵”?

◎ 黃河?彭泷陽 文中國富裕階層 / 高淨值人士(定義為不包括自住房產的可投資資產超過600 萬元以上的人士)向海外轉移資產近年已漸成趨勢。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和中國建設銀行(建行)過去兩年的調研,這類群體擁有33萬億元資產,已經轉移了約2.8萬億元,約相當于中國2011年GDP 的3%。2011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和社會衛生總支出也不過各為2.4萬億元。轉移的資產中,絕大部分是房產、債券和股票,實業投資僅占14%。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趨勢在明顯加快,兩三年內預計將翻番。這已經成為一個值得國家和各界關注的問題。

中國富裕階層向海外轉移資產的主要原因何在?如何看待這種趨勢?對此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海外資產轉移進行時

過去六年,BCG 每年都深入開展中國高淨值客戶的調研。2011和2012年,BCG 與建行合作,在全國範圍內獲得了具備廣泛代表性的4000多個私人銀行客戶(即高淨值客戶)的數據,並在2012年12月下旬發佈了《2012年中國財富報告》 。2012年高淨值人群加速向海外配置資產。在調研人群中,擁有海外資產者的占比達到28%,比2011年大幅提升了11個百分點。同時,資產規模越大的客戶使用海外金融服務(等同于向海外轉移部分資產)的比率越高。總可投資資產600萬 -5000萬元的高淨值客戶中有海外資產的比例為24%,資產 億元的這一比例提高到47%。

更 值 得 關 注 的 是, 資 產 在300 萬 -600萬元的入門級高淨值客戶也在加速轉移資產。他們擁有海外資產的比例在2011年幾乎為零,2012年卻增長到6%。資產在600萬 -5000萬元的群體這一比例則從11% 增長到24%。這一龐大的入門級基礎富裕群體的增長進一步推動提升了向海外轉移資產的總人群。

在尚未向海外轉移資產的人士中,有四分之一的人群表示在未來三年內肯定或有可能會這麼做。

對進行資產海外轉移人群的教育背景、職業和財產繼承情況的分析發現: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士中擁有海外資產 的比例較高。在海外大專和本科學歷人群中,海外資產的比例達45%,海外碩士及以上人群中此比例達58%,遠高于國內大專和本科學歷人群中24% 的比例。另外,專業投資人士、 專業人才(如律師和會計師等) 、演藝明星以及體育明星等自由職業者是投資海外比例較高的群體,海外資產分別達到40%、31% 和27%;而在富裕階層中占比56% 的企業主群體中,其海外資產比例達到24%。

財產繼承方面,完成財產和業務向子女轉移的富人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比例占43%,高于近期無財產繼承方面打算和安排群體22%的比例。

高淨值人士海外資產總量占這些客戶總可投資資產的比例約為14%-15%,對應約為2.8萬億元,相當于中國2011 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2.4萬億元(包括財政的1.5萬億元)的1.2倍,是中國2011年社會衛生總支出2.4萬億元(包括財政的0.7萬億元)的1.2倍。根據我們的計算,未來二年至三年,這一數值將翻番。

中國高淨值人群在海外資產的配置偏向于購置房產、債券和股票,而實業投資比例偏低。前三者合計占到海外投資總額的四分之三,其中房產占約42%,債券占約18%,股票占比約15%,投資到實業僅占約14%。房產和債券投資與他們資產保值增值的訴求高度一致。

從使用離岸金融並轉移資產的滲透率來看,廣東和四川等地區的滲透率超過40%,顯著高于全國25%的平均水平。

廣東、江蘇、北京和上海是離岸金融市場規模最大的地區。北京地區高淨值客戶的絕對數目最大,約為17.1萬元,但是其中使用離岸金融的比例低於其它發達省市,約32%。

在轉移資產的渠道方面,高淨值人士主要借助于國外金融機構投資(約26%)和國內中介機構(約22%)的方式,其他主要渠道包括國內金融機構(約17%)和家庭成員移民(約13%)等。

總可投資資產在3億元以上的客戶轉移財產的主要渠道分別是國外金融機構投資(約32%) 、國內中介機構(約18%) 、家庭成員移民轉移資產(約18%) 、國外中介機構(約12%) 、海外公司貿易形式(約10%)和國內金融機構(約10%) 。

在資產轉移到海外的過程中,高淨值人士主要受稅務、法律、投資環境和移民政策等困擾,其中對稅務政策不了解的占比約45%,對法律流程不了解的占比約40%,對投資環境政策不了解的占比約37%,對移民政策不了解的占比約32%。

約28% 的高淨值客戶已經開始向海外轉移資產,而且移民是他們最喜歡探討的話題——很多人已經將子女送出國,這與社會上其他調查的結論相符。

但從高淨值人士自己的國籍分佈統計,僅有6% 移民,絕大多數依然是中國大陸公民。主要原因有: 1. 通過子女配偶,可以實現資產配置或保障家人的生活品質; 2. 中國的富人日益成熟,中國巨大的事業發展機會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對他們有足夠的吸引力; 3. 隨著國內法制和稅收日漸健全,外籍身份在國內經營獲 取設立、稅收等優惠待遇平等化。這些因素都驗證了高淨值人士對中國仍有信心或存在難以割捨的聯繫。由於中國富人成功在中國,因此他們仍傾向于將中國作為未來發展的主場。

高淨值人士向海外轉移資產的主要目的在於:資產保值和增值(有此目的者占比約45%) 、確保資產安全性和私密性(約38%) 、以養老、醫療為訴求的移民和子女教育要求(約38%) ,還有方便海外業務發展(約31%)和進行全球配置以對沖國內風險(約28%)等,概括而言即信心、高端服務和全球資產配置。

與之相對應,在富裕階層海外資產轉移目的地的選擇上,中國香港、美國和加拿大成為主要集中地,這三地集中了高淨值客戶60% 的海外資產。中國香港、美國和加拿大占比分別為22%、21%和16%,緊隨其後的是瑞士(9%) 、新加坡(6%)和澳大利亞(5%) 。這三地同時也是海外移民的熱門目的地。當離岸中心同時也是良好的客戶定居地時,該目的地將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相較于歐美的離岸中心,亞太的香港和新加坡在文化和距離上更有優勢。

香港更是大陸高淨值家庭海外資產的最大集中地,距離近、語言互通是兩個重要因素。滿足高淨值人士在子女留學和移民方面的訴求,美國和加拿大成為中國海外財富第二、第三大集中地,但中國客戶對其法律和文化相對陌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客戶對資產配置的興趣。瑞士等歐洲離岸中心對中國客戶的吸引力較小,當地苛刻的移民政策使得國內客戶更傾向于北美。選擇瑞士的中國客戶更多的是出于資產私密性、安全性以及全球資產配置的考慮。

疏堵有道

不同國家和地區對高淨值人士資產海外轉移的態度和措施一般是 “疏”和“堵” 。就“疏”而言,主要可以增強富裕階層對本國政府保護合法私人資產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的信心,保障個人信息合法隱私權,多層次培育資產管理市場,優化國內稅收環境,提升多層次高質量社會保障和教育環境等。而海外常見的“堵”的舉措則包括:限制資產 轉移和對離岸理財產品進行更嚴格的審批,在全球範圍內對本國富裕階層離岸資產進行徹查和征稅,禁止在岸金融機構進行離岸銀行業務推介,限制離岸銀行的營銷和推廣活動以及加強外匯管制等。一般而言,每個國家或地區會根據實際情況及在國際上的實力和話語權兼顧“疏”和 “堵” 。比較有借鑒意義的是美國和台灣地區。

美國是超級大國,軟、硬件一流,不太需要更多的疏導。其居民向海外轉移資產的主要原因是合理避稅和逃稅。

美國對其他作為離岸中心的國家或地區以及離岸銀行而言有較大話語權,再加上近幾年國庫虧空、債台高築,該國正在逐漸強化 “堵”的措施,比如,從2010 年起美國政府加緊追查居民海外賬戶和海外資產的真實性和實際規模。

美國稅法規定,凡是在美國長期居住的人,在國外擁有5萬美元以上的資產,或者儲蓄在1萬美元以上都要向美國政府申報。這項法律早在1971年就有了,但以前並沒有嚴格地執行。按照美國海外賬戶稅收遵從法的要求,所有想在美國經營的外國銀行從2013年1月1日開始都必須向美國財政部提供客戶信息,否則就被視為與美國政府不合作。

美國已經成功迫使作為離岸中心之一的瑞士予以合作。

配合美國海外資產徹查和征稅這一強硬措施的是美國較完善的法律體系、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等扎實的基礎。特別是針對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中產階 級,如專業人士、金領等,美國相對較 完善合理的個人所得稅體系對抑制其資產海外配置衝動的效果比較顯著。

是否公平、能否真正起到社會財富合理分配的調節作用是個稅徵收的重要出發點。美國個稅體系的主要特點是:按家庭、按年度計算徵收。由於制度比較成熟、稅收機關征稅方便、徵收成本低以及征稅面廣等,因此能夠確保政府獲得正常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中產階級稅率並不高,這樣能夠保證他們對 資產保留國內沒有過多顧慮,抑制了其資產海外轉移的行為。我們可以通過與中國個稅體系的具體比較來予以說明:首先,中國實行的不是綜合所得稅制,而是分類所得稅制,以個人而不是以家庭為單位,將納稅人所得分成工資、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等11個類別,相當于有11種個人所得稅。分類稅制不能全面反映納稅人的真實應納稅所得的水平,容易造成應稅所得來源多、綜合收入高的納稅人(主要是企業主)不繳稅或少繳稅,而應稅所得來源少、收入相對集中的納稅人(主要是金領、白領和工薪階層等中產階級)多繳稅。

過於苛刻的個稅,不利於培養中產階級,而這一階層正是擴大內需、穩定社會的最重要的階層。

第二,對比個稅的關鍵是各個稅率的帶寬。中國帶寬過窄,造成中堅力量的階層更容易被課徵更高稅率,如中國年應納稅所得額在5.4萬元以下的人群,稅負不到10%,與美國年收入不超過5.6 萬元(人民幣)的納稅人稅率10%相當。

但超過這個界限後,由於中國稅率帶寬 過窄,超額累進稅率都遠超過美國水平。美國單個納稅申報人2013 年前超373650 美元(約232.8萬元,按6.23 匯 率折算)才適用35% 最高稅率,近期由於財政懸崖問題調整完個稅後,單個納稅申報人超40萬 美元(約249 萬元,按6.23 匯率折算)才適用39.6%最高稅率,考慮到美國一般是家庭聯合報稅並且有大量抵扣(如房貸、車貸、養育子女的費用和教育貸款等) ,即使加上有限的州稅,其實際稅負低於中國。

中國財政部一直沒有給出帶寬的依據,現在甚至還出現六個帶寬盲區,即收入在此區間內增收1元,要多交幾千至十幾萬稅款的技術性低級錯誤,也沒有披露納稅人在各個帶寬的分佈和中位值。這反映了制定個稅工作欠嚴謹,不僅可能有損形象,更不利於建立龐大的中產階級、擴大內需和穩定社會。中國今後個稅改革的重點不是起徵點,而是加大帶寬(不存在技術障礙) ,然後是按家庭為單位綜合報稅並抵扣(存在信息收集全面性準確性障礙,但逐步可行,並在現在擧動) 。個稅目前僅占總稅收的8%左右,國家沒有必要與民爭利。

中國台灣地區與大陸在富裕階層資 產海外轉移方面共性更多。一方面都是亞洲的華人文化;另一方面,台灣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富裕階層基於財產安全、保值增值、移民和子女教育等原因也進行了大規模資產海外轉移。對比台灣的做法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台灣對其他國家、地區或金融機構的話語權較弱,更多是依靠“疏”而非“堵”來解決富裕階層資產海外轉移問題。

“疏”的主要措施集中在稅收方面,以調低遺產稅和營業稅 (即公司所得稅) 為主。

鑒於中國香港、新加坡相繼在2006 年和2008 年取消了遺產稅 , 形成 “財富窪地”吸引亞洲各地富人的資產流入,台灣在2009 年初顯著降低了曾被視為“富人稅”而造成資產大量外流的遺產及贈與稅率,遺贈稅由最高邊際稅率50% 調降為單一稅率10%。此外,遺產稅免稅額由779萬新台幣(1元 = 4.65 新台幣)提高至1200萬新台幣、贈與稅免稅額由100萬新台幣提高至220萬新台幣,分期繳納由12期延長為18期。為營 造更好的實業發展環境,台灣在2010年5月將營業所得稅由20% 降至17%。降稅後,台灣的營業所得稅在亞洲四小龍中僅高于中國香港的16.5%。由於台灣地區約70% 的高淨值人士是企業家,營業稅的削減有助于引導他們更傾向于將公司保留在台灣而不是轉移到海外,同時還增加了就業機會。

其 “堵”的措施主要是對離岸銀行業務採取更嚴格的監管。例如,除非客戶主動提出需求,否則禁止在岸銀行工作人員向富裕階層推薦離岸財富管理產品;離岸銀行產品在台灣的銷售和咨詢必須經過審批,否則視為違法,會導致罰款甚至監禁;允許在海外購買相關產 品但無法享受稅收優惠;離岸銀行不允許在台灣對離岸銀行財富管理產品進行營銷和推廣等。其效果是,中國台灣富裕階層的海外資產開始向島內流入。與2007年私人領域資產流出3億美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8年 -2010年三年資產流入分別是214億、207 億和101億美元。

中國應如何應對?

結合國內外的經驗和目前的民情、輿情,我們建議以 “疏”為主,適當堵住非法所得的轉移。中國高淨值人士資產海外轉移的主要原因在於資產保值和增值、安全性和私密性需求、以養老和醫療為 訴求的移民及子女教育要求、方便海外業務發展、通過全球資產配置以對沖國內風險等,概括而言即信心、高端服務和全球配置。中國政府可以相應在以下

方面積極開展一些工作:

首先,積極推進憲法中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相關內容的落實,並及時向社會傳遞國家相關法規、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儘快消除當前人們對 資產安全性的後顧之憂,防止出現非理性、不正常的私人資產大規模海外轉移現象。這需要最高領導層在各種合適的場合多次重申憲法的相關內容以及中國是法治國家,任何政黨、組織、個人包括官員,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以增加大家對國家以及法治的信心。

同時,在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的前提下,確保高淨值人士個人信息的合法權益在嚴格的銀行保密條款保護之下,從而對客戶資產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提供更高保障。

其次,在以國家力量建立健全的全覆蓋的社會保障和醫保制度的同時,鼓勵商業保險和民間資本進入並大力發展國際水準的中高端養老和醫療服務,大力改革教育體制,切實免除高淨值人士在養老、醫療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後顧之憂,從而有效應對為尋求更好生活環境而移民海外的高淨值人士的訴求。

第三,積極推動金融市場建設和完善,特別是泛資產管理機構的多元化發展,如證券、基金、保險和綜合性的私人銀行業務等,拓寬並提升除房地產以外的國內資產保值、增值的多元化投資渠道,使富裕階層對資產保值、增值的訴求在國內有更多的實現渠道和手段。

第四,儘快解決個人所得稅法一些明顯不合理規定,如帶寬、技術錯誤等,特別是要儘快消除目前個稅以白領和高收入經理人、專業人士等金領為主要征稅對象,部分群體有較多避稅手段的現象,避免中堅力量階層出現大規模向海外轉移資產的想法和行為。通過減低中堅力量階層的稅負,努力形成“橄欖形”的良性收入分配結構,非常有助于擴大內需的量級,同時通過消費質量的提升,有助于推動國內相關產業升級。

第五,與主要海外資產轉移目的地政府、監管機構(如中國香港、美國、加拿大、瑞士等)以及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建立通暢的溝通和信息透明機制,從而有效瞭解中國富人海外資產情況並核查其合法性、完稅程度。這需要相關政府、機構大力配合,與中國綜合國力、經濟發展程度等關係密切。目前中國在溝通、落實方面的話語權還有待增強,短期內採取激進措施的條件還不成熟。

最後,在疏導工作沒有基本落實的情況下,簡單強調 “堵”不利於國家發展。一方面,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中國的外匯管制仍然是主要經濟體中最嚴格的,在疏導領域要做的事情很多;另一方面,鑒於目前的民情、輿情,現在強調 “堵” ,不利於團結社會各階層 實現“中國夢”的努力。

當然,應加強打擊明顯的不法所得向海外的轉移。去年年底至今不斷加強的反腐敗舉措,勢必造成腐敗分子加快其資產的海外轉移,應堅決打擊。

黃河是BCG 的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 彭泷陽是BCG 的項目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0

唐山市移動互聯網觀察:中國二三線城市移動互聯網的真實現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6231.html

唐山距離首都北京僅180公里,車程2小時。雖然相距不遠,卻有著與北京氛圍不同的移動互聯網世界。走訪唐山,從裕華道一條街到永通、日昌、手機連鎖,從運營商營業廳到蘇寧國美(微博)手機賣場,從貼膜維修小店到唐山百貨大樓,一個真實的移動互聯網世界漫捲開來。

在北京,有中關村的熙熙攘攘;在唐山,有裕華道的車水馬龍。在北京,有天橋路邊的貼膜、售殼小攤;在唐山,有面包車上的手機生意。相同的是,蘋果和三星都是最暢銷的手機品牌;QQ、微信、陌陌都是較為常見的聊天軟件。

在唐山,年輕人喜歡去裕華道「淘」手機,年長者則喜歡去百貨大樓等商場或手機連鎖。

裕華道上,「貼膜、維修、越獄、下載」一體式服務受到歡迎;在唐山市的一個小鎮,農民工手機成為一門大生意。

•手機篇

品牌:最受歡迎的手機品牌:蘋果和三星。

手機渠道:裕華道一條街(個體經銷商);運營商;永通、日昌、樂語、迪信通等手機連鎖;唐山百貨大樓(多家手機經銷商入駐);國美蘇寧賣場。

裕華道:唐山的「中關村」

裕華道,唐山市最繁華的手機一條街。

在這條街上,有上百家手機經銷商,氛圍頗似北京的中關村。與中關村大賣場不同的是,這裡的手機店沿街而立,背靠居民樓,一條龍排開。傍晚時分,店內是買手機匆匆的人群,店外有愜意的下象棋的老人。

裕華道是唐山年輕人買手機最主流的渠道。在這裡,既有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也有華為、聯想、小米、OPPO等國產品牌,也有不知名的品牌和山寨機,應有盡有。

年輕人喜歡來這裡「淘」手機,價格便宜,品類豐富,並不在意買水貨;而父母輩則喜歡去唐山百貨大樓或手機連鎖買行貨,希望品質得到保證。

在裕華道,還有一座知名的新舊手機交易市場:裕華通訊市場。由於工作日,裕華道的個體經銷商、永通、日昌、蘇寧、國美等地略顯冷清。但在裕華通訊市場,人流湧動,購買者多為40歲以上年齡的人群。這裡的手機主要以二手、仿貨、山寨手機為主。

在裕華道一條街,有這樣一番景象:

——兩年前,受歡迎的智能手機有蘋果、三星、摩托羅拉、HTC、諾基亞,現在最受歡迎的是蘋果和三星,最暢銷款為iPhone 5、iPhone 4S、三星7100和7102。

——小米手機在當地較受歡迎,被用戶和經銷商評價為「性價比高」。走訪中,兩位17、18歲的少年分別買了一部小米手機1S,價格1400元左右。一位經銷商除了賣小米手機正品(米2售價2500元左右),也銷售小米手機高仿機,售價600元-800元。

——經銷商反映,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HTC手機銷量下滑,逐漸退出第一陣營。一位經銷商分析,銷量不佳與其外觀、時尚度相關。不過,HTC蝴蝶(售價4700元左右)受到歡迎,曾一度斷貨。

——聯想、華為、步步高、朵唯也是經銷商重點推薦的手機品牌。

——在這條街上,也有一些並不常見的手機品牌。例如,一家經銷商說銷量最好的手機是MEEG米歌,促銷價999元;也有經銷商大力推薦歐新、知己等品牌。

——在裕華通訊市場,主要是二手、高仿、山寨手機。高仿蘋果、三星、小米,售價500-600元;其他不太知名的手機有大顯、知己、愛我、天時達等,600元-700元,生產地為深圳。

——一位聯通內部人士透露,在其銷售的合約機中,蘋果占60%,三星佔20%-30%,其餘為華為、酷派等品牌。

——裕華道上的維修店、貼膜店,一般都提供越獄、下載服務,越獄從30元-80元不等,Android手機刷機約40元,如果下載應用需加20元。

除了裕華道,運營商合約機、永通(河北手機連鎖)、日昌(唐山手機連鎖)也是唐山居民購買手機的主流渠道。而蘇寧、國美的手機區略顯冷清。在蘇寧遠洋城店,銷售商品以家電為主,手機區面積僅10平米,品類較少,價格相對較高。

一位手機連鎖店工作人員認為,裕華道手機價格雖低,但無法保證正品,不排除有翻新機。而這也是一些消費者的顧慮所在。

據唐山本地居民反映,由於近兩年智能手機的發展,本地居民越來越青睞運營商渠道的「買手機贈話費」形式,這對一些手機連鎖品牌也造成一定的衝擊。

•應用篇

常用應用:QQ、微信、QQ音樂、空間、微博、360手機衛士、UC瀏覽器、淘寶、百度地圖、陌陌。

常見的內置應用:QQ、微信、QQ遊戲、QQ瀏覽器、手機管家、應用寶、百度、百度輸入法、UC瀏覽器、有你短信、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搜狐云中店、愛讀掌閱、酷狗音樂、ireader、酷蛙斗地主。

手機聊天的世界:微信、QQ、陌陌

微信、QQ、陌陌,被當地譽為前三大聊天軟件。

走訪的經銷商、被調查的用戶中,微信皆是必備應用之一。一位手機維修商說:「最常用的軟件有QQ、微信,現在一批年輕人也開始使用陌陌。」

阿東、礬礬、阿君、阿宇是唐山一中國際部的高中生,阿東、礬礬、阿君讀高三,阿宇讀高二,四人皆是95後。

國際部是唐山一中的出國留學班。唐山一中對普通班學生的要求是不准佩戴手機,對國際部學生的要求則是「進校門需關機」。由於國際部氛圍較為寬鬆,這裡有著更為豐富的移動互聯網生活。

在某種程度上,國際部是唐山上流社會的代表。據一位老師介紹,唐山市擁有煤炭、鋼鐵、水泥、電力、陶瓷幾大行業,私營業主的比例較高,帶動了當地教育、餐飲、美容等行業的發展。

阿宇所在的班級一共25人,其中21部iPhone,包括iPhone 5,iPhone 4S、iPhone 4,4部三星,1部HTC(同時擁有iPhone)。國際部同學對蘋果的鍾愛是一個特例。在普通班,人數約60人,蘋果只佔十分之一,不少同學仍會使用初中畢業後買的諾基亞,很多女生選擇OPPO。

這些「高帥富」學生的移動互聯生活活躍且富有見地:

——微信已經非常普遍,在他們的同學中,使用率甚至超過了QQ。在他們看來,微信對信號要求不高,即使較弱的信號下也能收到消息;更簡潔,排除了很多干擾信息。

——前三大常用應用幾乎全部與QQ有關。除了QQ、微信,常用的相關應用還有QQ音樂、QQ空間。阿東是QQ綠鑽用戶,綁定QQ音樂後,可下載高品質的音樂。阿宇則認為,QQ音樂與QQ賬號互通,一鍵登錄,省去了註冊的麻煩。

——如果微博與微信只能選擇一個,他們會選擇微信。「朋友圈的保密性好,非好友看不到評論,可以保護隱私。」

——他們經常逛手機淘寶,並通過手機支付。但在淘寶上只會買小飾品,服飾仍會選擇線下商場,對線上的品質並不信任。

——在他們的同學中,《找你妹》這款遊戲很風靡。

小A是一位不到一週歲寶寶的媽媽,今年26歲,從事管理軟件設計工作,使用的手機是iPhone 4。小A常用的手機應用有30多個:由於設計工作,她會經常瀏覽花瓣網、照片工廠、每日壁紙雜誌;工作之餘,她會用手機購物,常用的手機客戶端有淘寶、天貓、噹噹,為了方便與淘寶店主溝通,她也下載了手機旺旺。

小A是騰訊產品的「粉絲」。最初,同類軟件她會下載幾款,體驗後選擇一款;現在她更多會在同類產品中選擇騰訊的產品,例如QQ音樂、微云。「因為騰訊的應用比較穩定。」她說,「用戶體驗上,騰訊和淘寶特別專業,360的用戶體驗也有進步。」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用戶會被應用的一些細小功能所「俘獲」。

例如,團購在唐山仍然風靡,小A選擇的是美團網手機客戶端,她看中的是美團的「篩選」功能,例如,可以篩選出4-5人餐,省去了人工篩選的麻煩。「一個細小的功能讓人覺得非常貼心、方便」。

阿東、礬礬、阿君、阿宇四人皆選擇的是有道詞典,除了品牌知名度,他們鍾愛於「照相」功能。但他們也並非完全滿意,原因是有道詞典的照相功能「反應慢、不準確」。

另外一款較為常見的應用是「我查查」。值得注意的是,參與調查者用「我查查」的目的並非比價,而是「瞭解價格」。小胖是一位銷售人員,他在購買禮物時會首先用「我查查」掃一掃價格。「很多客戶都裝了『我查查』。我會在買禮物時掃瞄價碼,做到對『我查查』上顯示的價格『心中有數』。」另外一位參與調查者同樣說,春節期間,習慣於用「我查查」對收到的禮品掃瞄一番。

作為寶寶媽媽,小A挖掘了很多記錄寶寶成長的應用,皆具備特色功能。例如,寶寶拍拍,每日為寶寶拍下照片,上傳後可在不同設備間登陸瀏覽;倒數日,記下特殊的日子後,會記錄距離這一天還有多少天;當這一天過去後,顯示出這件事已經過去多少天。

可以說,很多軟件的小功能,顯示出的是大智慧。

•運營商篇

主流流量:300M-500M。2G仍是主流,2G與3G用戶比例約4:1。

運營商份額:2G移動份額超60%,3G聯通市場份額約60%。

2G仍是主流 3G聯通領先

聯通營業廳排隊的顧客(騰訊科技配圖)

手機賣場最繁華的裕華道附近,分佈著電信、聯通、移動三大營業廳。

雖然是工作日,聯通營業廳依然忙碌,100多平米左右的大廳坐滿了排隊的人。由於人流較多,這裡採取排隊叫號的形式。

裕華道附近的移動營業廳約200平米,除了辦理手機業務,大部分面積用來展示合作的手機品牌,工作人員耐心為用戶講解買手機返話費的機型。

裕華道的電信營業廳相對面積相對較小,客戶人流相對較少。

話費套餐方面,運營商工作人員大多向愛上網的年輕人推薦300M-500M的上網流量套餐。例如,在聯通營業廳,3G A計劃為「上網+暢聊」套餐,66元包含300M流量;156元包含500M流量。電信3G上網套餐,49元包含200M流量,69元包含300M流量,129元600M流量。中國移動(微博)的全球通上網套餐中,88元包含300M流量,128元包含400M流量,158元包含450M流量,188元包含500M流量。

從整體看,2G仍是主流,2G與3G用戶比例約4:1。在裕華道上的個體「售卡」點,每家主打聯通的2G上網套餐,9元包含300M流量。在接受採訪的對象中,大多會在家中使用WiFi上網。

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透露,唐山固網(寬帶和固話)市場份額中,聯通超70%,電信超20%,移動+鐵通超5%。移動網方面,中移動是2G的霸主,市場份額超60%;聯通市場份額超20%,電信10%左右。但在3G上,聯通領先,市場份額約60%。

據悉,當地主流寬帶在4M以上。從2011年開始,小區進行光纖改造,目前80%的小區已經改造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99

醫改現狀---未來醫藥股投資策略剖析 小權

http://xueqiu.com/6413254712/23953989
感謝大家的關注!為兌現諾言,早上6點半爬起來整理昨日的資料,好讓大家週六日有個詳細的參考,文中某些觀點,並不是針對目前醫療情況作一個內幕解密,僅為提供投資分析方法,以對目前醫改政策作一個更收入剖析,以抓對未來的投資的方向,請大家留言時注意文明,尊重我們的醫護人員。本文僅作參考,不構成買賣建議。

採訪時間,2013年5月24日,對象:廣州三甲醫院心理科醫生,TITLE,主治醫生,7年從醫經驗,原為二甲醫院醫生,10年跳槽到廣州,簡稱三甲醫生,月收入稅後10000元;廣東某鄉鎮衛生院收費員,簡稱基層收費員,月收入1600元;某鄉鎮衛生院院長,簡稱基層院長,領導收入不詳;湖北省某縣級市二甲放射科醫生,7年從醫經驗,簡稱放射科醫生,月收入3500元。

一,請談下基藥使用情況。

答:1,三甲醫生:基藥?用得不多啊!但我們給病人開的藥,大部分都是醫保目錄裡面的,如果自費藥多,病人到最後會罵人的。作為醫生,我們也想把病人治好,畢竟還希望他下次再帶人過來看,都不想把名聲做臭啊!

2,基層收費員,現在基藥是零利潤銷售,以前做法就是藥物入庫後,統一加價15%出售,現在情況是,進價多少,就賣多少。

3,基層院長,基層醫院使用的藥,基本都是基藥目錄,實行零利潤銷售。國家有基本藥物目錄,地方政府會根據此大綱,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制定地方醫保目錄。

4,放射科醫生,我們醫院今年3月開始對基藥才實現零利潤銷售哦,以前沒有的。

總結:在基層醫院,基藥早已零利潤差價銷售,二甲醫院逐漸鋪開,三甲醫院目前還是採取加價銷售方式,但基藥零利潤銷售全面覆蓋是大勢所趨。

二,醫生收入如何保證:

答:1,三甲醫生,目前還是採取基本工資+診金提升+藥物提成為主要方法,呵呵,我不是領導,又不是某些專家教授,整天飛來飛去講課出席活動,只能拿點小錢啦。

2,基層收費員:取消藥物提成後,診金提高了,以前掛號費1元,診金1元,現在統一漲到10元,包含診金掛號費等,再者,就是材料費,譬如大輸液滴管,還有就是財政補貼,現在我們都拿財政工資。因為有醫保,還有藥物費用降低緣故,現在看病的人年年都在增加。

3,基層院長,沒問。

4,放射科醫生:你說醫改,目的是降低老百姓看病難,藥物貴問題,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藥物費用,我可以降低你,好,我增加你的檢查費用,譬如原來做X光就可以的,現在幫你弄個CT,自從3月起,實現基藥零利潤差價之後,我們放射科的工作量明顯增大了,醫生每次開單檢查,也有提升的,他們的收入,比我們還多。

   總結:廣州自2012年年初起也實現基藥零利潤銷售,基層醫院診金統一提升至10元,

   取消藥物收入這塊大頭後,對醫生的收入工作積極性,均是一個重大打擊,後面還有詳細分析的。

三,如何看待目前收入:

答:四位都表示明顯偏低!三甲醫生說,對醫生而言,收入是其中一部分,對學術名氣更重要,我們都希望在病人眼中是華佗,人人都要為兩餐,醫院是自負盈虧,醫生其實也是打工仔,我們也不稀罕那所謂的藥物提成,以後醫改能否這樣,我們醫生的掛號費統一為30元,然後我可以拿半個小時給你解釋病情,提高我們的醫療技術服務費所佔水平。藥物使用比例逐漸降低是個趨勢,譬如對癌症的治療,以前只是放療和化療,現在都使用射頻治療,這其中就是一個技術操作。

四,進口藥和國產藥的區別?

答:三甲醫生,兩者區別非常大的。進口藥無論從藥物的安全,不良反應,治療效果都要遠高於國產藥,作為醫生,我們也首推進口,希望病人吃得好,但也要考慮到醫保目錄,否則病人難以接受。

五,藥物通過何種渠道為醫生所接受?

答:三甲醫生,主要是學術推廣,包括學術會議還有協助你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我們的科主任,每年至少兩次出國機會,找幾個專家上台吹,然後下面坐一大幫醫生,有權威專家的推薦,而藥物實際效果又好,自然多人用啦。

六,新藥臨床試驗,醫生會怕麻煩嗎?

答:三甲醫生,主要是出名的三甲大醫院在做,醫生都喜歡這種事情的,試驗之前,和患者簽訂協議,包括告知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治療效果等,醫生可以獲得一筆啟動資金,同時還有機會在核心期刊刊登最新的科研文章,而試驗者因為可以免費享受治療機會,參與性也是很高的。

          採訪到此,我個人體會如下:

1,  藥物降價,是大勢所趨。因為新藥的研發,能更好提高疾病的治療手段,好像手機一樣,越出越先進,藥物也是如此。

2,  國產藥和進口藥的區別還是巨大,當然這需要時間去解決,我們看到,國內的藥廠都在努力研發新藥。

3,  進入基藥目錄的藥品,從量的使用,有了保證,但必須接受一個更殘酷的事實,降價。即使出現毒膠囊事件,從前幾日廣東省基藥招標目錄我們看到,商務標佔90%,技術標才佔10%,也無法逃避為低價中標事實,原因好簡單,地方政府需要對基藥投入大量政府補貼,當然越低越好。

4,  藥物銷售,是一條剪不斷,理還亂的環節。從出廠銷售到交付患者,當中要經過N條環節,包括政府關係,還有學術推廣,官員,醫生,統統要搞點。

5,  創新和學術推廣,是醫藥企業永恆的主題。一個企業無創新,注定要給行業淘汰,他只能生產感冒通,穿心蓮,維生素C這些一塊幾毛的廉價藥,而學術推廣,利用某些專家的名氣進行宣傳,是百戰百勝的方法。

6,  醫改,是一個三國戰。政府,希望花小錢辦大事。醫院,打開門就是做生意的,醫生也是吃人間煙火的。患者,藥費怎那麼貴,結果醫患關係越發緊張。中國人太多了,即使蛋糕很大,這麼多人分,結果到手就幾乎無了。醫改不是一兩天的事,這種混亂關係還將長期維持下去。從長遠分析,降低醫院對藥物依賴,提高醫生的技能收入,是個大勢所趨。

7,  在實行藥物零利潤差價,為低價中標政策影響下,資本市場其實早有反應。表現在醫藥股中已出現明顯走勢分化,有海思科這種猛牛,但沃華醫藥即使進入基藥目錄表現也是很慘淡。未來醫藥股選股難度將會越來越大,這是一個典型的政策行業,國家要解決看病貴,必須降低藥物的價格。一個藥品如果降價10%,他的銷量必須提升50%才能彌補利潤。2010年基藥目錄公佈,帶動如科倫藥業這種產品放量,但目前情況,即使進入醫保目錄也不樂觀,因為要面對激烈的價格戰。未來選股,應更多從研發,獨家品種,後備品種等下手,老百姓永遠都希望吃下去立即藥到病除的藥,錢不是問題,命最重要。

8,  長期看好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的個股,市場已給出了答案,和佳股份和迪安診斷。從放射科醫生談話我們也很清楚看到這種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99

銀行間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的現狀與回顧 衍生品定價研究

http://xueqiu.com/5094434048/24145184
貸款是銀行最重要的業務,其收益是銀行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由於發放貸款時能衍生大量存款,因此貸款也是銀行一般性存款的重要來源。銀行會想方設法地給合格的客戶發放貸款,一方面擴大的資產負債規模,提升銀行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可以獲得可觀的利差收入,促進收入的增長。但是如果一味的強調擴張貸款顯然會放鬆業務審查標準,這將導致貸款不良率的提升。四大行的重組,正是由於濫發貸款導致的壞賬居高不下,因此,逐漸成熟的監管機構也從各方面控制貸款風險,設置了各種紅線以防銀行過快,過多地發放貸款(例如存貸比,新增信貸規模限額等)。這實際上是在限制銀行的規模。對於任何一家銀行,都有把資產做大的衝動,因此,從「4萬億」時代開始,由於流動性氾濫,各類金融機構都在爭奪資產規模。在監管對流動性氾濫變得警覺之後,業務擴展變得艱難,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開始通過協議等方式規避監管。

銀信合作與同業代付

銀信合作是信貸資產轉讓的里程碑。銀信合作是指銀行理財資金購買資金信託,而該信託向企業發放信託貸款的行為,這種模式下,理財資金購買的信託屬於金融資產,信託發放信託貸款也是合規的,然而,接受貸款的企業,往往本身就是銀行的客戶。這樣通過信託的包裝,信貸資產搖身一變成為了金融資產,也從銀行表內進入了理財產品池。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得到了貸款,銀行理財產品有了投資渠道,信託也獲得了一筆不菲的通道業務收入。這種模式的爆髮式增長讓監管機構無法真實地獲取市場的信貸規模,風險監測更是無從談起,因此不久之後,銀監會便叫停了銀信合作。

銀信合作被叫停後不久,同業代付又橫空出世了。典型的模式是:A行客戶C有融資需求,A行受制於信貸規模或者其他監管原因無法發放貸款,而市場上有一家B行,擁有較多自有資金,A行便委託B行向C發放一筆資金的行為,這種模式下A行一般會向B行出具擔保函,而且會向C收取一定的費用。這筆交易,A行獲得了一筆介紹費,信貸規模也未受影響,B行獲得了企業支付的利息,但由於接受了A行的擔保,不計入信貸規模,會計上為同業應收款,C解決了融資需求。單筆業務來看,是銀行A、銀行B、客戶C三方共贏的結果,實際上是各方最大化市場上可貸資金的利用效率。然而在監管看來,這一切安排都有悖於當時央行要求資金面收緊的調控安排,於是,同業代付不久之後就偃旗息鼓了。

信託收益權買入

2011年開始,信託受益權買入返售業務開始興起,短時間內便成了信託,銀行的盛宴。而券商,基金在資管業務放開之後,也在這個業務中分得了一塊蛋糕。

為什麼說這是一場盛宴呢,因為這種業務,涉及到了三家以上的機構,形成了一個各類金融機構一起吃大餐的局面。典型模式是:企業E是A銀行的授信客戶,同樣,由於信貸規模限制,行業准入等各方面原因,A銀行無法向E發放貸款。

企業E說:「A大哥,給點錢吧」

A行說:「小e啊,哥也沒辦法啊,家裡看的嚴,給不了錢你啊」

這時候D行出現了「別擔心,我有錢可以給你,但是呢,老A,我們找個得信託給他放款,這樣成了金融資產之後我再買過來就不用入表了。但是呢,E是你小弟,我不認識,萬一到時候他不還錢我不就虧大發了?所以放款的時候你要給我出個回購,萬一他賴賬你得把這玩意兒買回去。」

A心裡一合計,這樣一來,不佔我的信貸規模,我還可以跟E收一筆費用,到期的時候E萬一掉鏈子了,反正有授信,火燒眉頭總不會不讓放貸款吧。A和D一拍即合,又找到了信託B。

信託B一看,兩位銀行的大爺來了,怎麼能不端茶倒水呢?這一聊下來,B發現,這合作空間大大的。但是B,敏銳地發現一個問題,「D爺爺,你有投資權限麼?」

一聽這話,銀行D心裡一下子沉入一塊大石「我是個分行啊,沒有投資權限,這塊肥肉難道要吐出來?」

信託B「且容我想想。。。。這樣吧,我們找C行,他每天備付金額都很大,信託成立當天,他把錢打給我,購買信託。D,你在C付款給我之後再付款給C,購買信託受益權,這樣不就是金融資產不涉及投資了?」銀行D和E聽完之後,都點頭稱是。

信託B找到了C行,介紹完這個業務模式,C行自然也是兩眼放光,想想一筆資金墊付幾個小時,就能獲得日0.1%的收益,按一年249個工作日,每日都有業務計算,就是24.9%的收益,如此一本萬利,又沒有風險的事兒,我不干誰幹。雖然C行也沒有投資權限,但是他擁有幾十億的備付,每日資金進出以百億計,一天內幾億的進出又有哪位神仙能夠發現呢?

於是,B成立信託計劃當日,C行將本金劃給信託計劃,D行向C行劃款受讓該筆信託計劃,信託確認所有資金都交割後,向融資人E發放信託貸款。同時,B和C簽訂了資金信託合同,B和E簽訂了信託貸款合同。銀行A,C,D簽訂信託受益權買入返售協議。這種模式下,B,C方作為通道不佔用資金獲得了一定的收益,D行出資金獲得了無風險的利息收入,A行凍結了對E的授信,獲得了相應的融資報酬,企業E也解決了融資需求。

回顧

信託收益權買入販售的模式是一個企業E出錢,各家機構分蛋糕的模式。一般來說,兜底的A行都會對E有足額授信,以解決到期可能出現的風險。然而,這種模式下,各方都沒有計入信貸規模,監管難以控制。而且,由於市場上項目的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A行,對企業是沒有授信的,卻對信託受益權承諾了回購。這樣,到期之後,一旦出現企業無法還款的情況,壞賬便在A行報表中體現,整個同業市場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而A行在市場上的信用,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筆者認為,這種模式,在不久之後也很有可能被監管機構盯上,繼而衰落。

金融行業就是機構與監管不停地捉迷藏的過程,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每一次監管劃出一條紅線,機構們都會集體小心翼翼地繞過這條紅線,然後大張旗鼓地穿上另一層外衣,大踏步地邁向下一條紅線。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銀行信貸資產轉讓本質就是一場捉迷藏的遊戲:銀行將資產轉出表外,但是給予對手方實際的兜底,這種模式並沒有跳出銀行承擔信貸風險的框框。一直以來,監管的思路也比較彆扭,發了很多錢,又不讓用,這不是讓人憋得慌麼。

比較而言,以對沖信貸風險為目的的衍生品,在成熟市場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他們的思路不是監管來控制整體業務量,而是讓整個市場評估判斷信以及分散貸資產的風險,從而對其進行定價、轉讓。這是一種有效分散風險,共獲收益的模式。其中涉及上百萬億的市場,值得國內從業者們去關注,探討,開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1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