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札記【438】喚醒你的財商潛能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5wl.html

@證券時報網    題記:《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T·清崎認為:很多時候金錢就是力量,同時金錢也是一種觀念。

http://www.sina.com.cn  20120910 01:59  證券時報網

  如果你去參加一場考試,卻對考試的內容一無所知,你是會充滿信心,還是會恐懼呢?答案每個人心理都清楚。考試前我們知道要充分準備,但投資理財之前,有多少人想過也要做好準備呢?

  投資理財的過程,可以看成是伴隨人生財富課題的考試,如果你不進行任何研究就貿然加入,那麼結果只有兩種:一是蒙對了選題,僥倖獲利;二是沒得到上天的眷顧,慘敗而歸。從概率上講,不準備就參加考試,蒙對一次的可能性很大,但每次都能蒙對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其實,投資理財本身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無非就是買入和賣出。然而,要想投資賺錢,你就還得琢磨應該買什麼,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怎麼買,怎麼賣,買和賣之間應該做什麼等等……這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從頭到尾,你必須得找到一個科學合理的邏輯,讓一個整體思路貫穿始終,而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商

  IQ(智商,代表智慧)反映人作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EQ(情商,代表控制情緒的能力)反映社會人的社會生存能力;而FQ(財商,代表管理金錢的能力)則是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智商能令你聰明,但不能使你成為富有的人;情商可幫助你尋找財富,賺取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唯獨財商才能為你保存這100萬元,並且在保存過程中實現增值。在現代社會,經濟及金錢現象無處不在,人們對金錢的態度、獲取和管理金錢的能力,對於人們生活的富足、幸福影響越來越大。換句話說,財商對於人們來說,其重要性可能將超過智商、情商。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T·清崎認為:很多時候金錢就是力量,同時金錢也是一種觀念。因此在投資前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做好投資的準備了嗎?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答案千萬別是只準備了錢而已(華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71

二十年光纖老公司 兼賣潛能開發光碟名嘴陳安之借殼卓越 葫蘆裡賣什麼藥?

2012-11-05  TWM




借殼上市在小股東眼裡,就像參加一段未知的旅程一樣,因為在面紗未揭開前,永遠不知道新經營者要做什麼。陳安之,一位「潛能開發大師」,最近入主一家台灣虧損連年的光纖公司,他究竟是要重振台灣光纖,還是另有打算?

撰文‧楊卓翰

他一登上舞台,底下上千名學員各個瘋狂歡呼。這是自稱「中國成功學首席培訓大師」陳安之在中國湖北「超級成功學」的演講,只見底下的聽眾眼神發亮,隨著陳安之一起跳躍、舞蹈。他的另外一個身分,是上市公司卓越成功的董事長。

要親眼見證這種狂熱可不便宜,一張演講門票得花人民幣上萬元。姑且不論聽了他的演講是否能成功,這高昂的演講費,是陳安之成功的一大來源。這位來自台灣的﹁大師﹂,最近還借殼台灣上市公司,賣光纖還兼賣潛能開發CD,這是怎麼一回事?

英特爾轉舵 卓越翻身夢碎在陳安之的網頁上,寫著「恭喜台北卓越成功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掛牌上市」。不過,這家「卓越成功」可沒有經過輔導上櫃,而是借殼一家上市以來年年虧損的光纖公司「卓越光纖」,直接改名。一夕之間,陳安之就成了上市公司老闆。

陳安之最早是在台灣活動,還出過一系列的成功學書籍。十多年前,他因連鎖店倒閉鬧出詐欺糾紛,雖獲不起訴處分,但他從此轉往中國發展。這十年來,他和中國 其他直銷業者合作,在中國開設無數家分校,為自己的成功學打出名號。但是,好景不常,「中國這幾年,對這種培訓業者越打越嚴。」大人物知識管理集團執行長 范揚松指出,像陳安之這樣的營利模式,常會鬧出各種糾紛,「他需要一個正派經營的形象。」於是,借殼上市變成陳安之最快的轉型手法。陳安之瞄準的,就是卓 越光纖這家○二年掛牌的公司。二十年前,創辦人向亨台成立卓越光纖,找到台灣光纖教父|| 聯合光纖董事長金世添資助,想要藉著自主研發和生產打出一片天。但一名業者指出:「台灣市場太小,又沒有穩定的出海口,加上中國強力競爭,光纖業者都被中 國打得很慘。」險惡的大環境,讓卓越光纖成了上市後每年虧錢的公司。

○八年,聯合光纖退出,將公司轉手賣給來自新加坡的創投公司黑馬資產管理︵Black Horse︶。從向亨台接手董事長的蔣重光,回憶起當時仍有一股激情,「那時我們是真的想要把公司做好。」英特爾當時正在推新的連接器技術「光峰 (Light Peak)」,傳送速率比現在的主流USB技術快上許多,而使用的媒介就是卓越專攻的裸光纖。

之後,卓越找來交大、成大等一流人才投入研究,成功打進英特爾的供應鏈。「但沒想到,英特爾卻變了卦,」與卓越合作的交大光電工程系教授鄒志偉說,「英特 爾覺得光纖的技術還不成熟,推出另一個Thunderbolt技術,媒介也捨棄光纖改成銅。」卓越翻身的希望,瞬間破滅。

陳安之轉型 借殼是最快方法英特爾的大轉舵,嚇跑了快進快出的創投。蔣重光說,去年九月,黑馬就在籌畫脫手。而面對自己坐不到三年的董座,他看得明白:「當初入主卓 越,老實講,就是因為便宜。」撈不到好處,黑馬樂得脫手,「畢竟,『殼』是很搶手嘛!」蔣重光坦然說。黑馬則未對此有回應。

今年四月,黑馬創投處分大部分持股,原本四席董事也變成一席,至於新董事長是誰?蔣重光亟欲撇清:「我沒聽說過、也沒見過這個人。我不知道他們做了什麼商量、我也不想知道。」蔣重光不想沾上邊的名字,就是卓越光纖新董事長陳安之。

陳安之在台灣借殼,是想重振光纖雄風,還是讓「成功學」在台灣借屍還魂?

這可以從他入主後的二項動作看出來。首先,卓越成功發言人彭懷恩表示:「公司新增了一項雲端廣告業務,主要是中國那邊網路的收入,在下一季的財報上就要認 列。」至於所謂的﹁雲端業務﹂是什麼呢?在成功新天地的網站上可以看到推銷的各種潛能開發商品。例如「超高頻潛能CD」,號稱是美國高科技產品,可以用潛 意識讓聽者成功。這一套四片CD,要價人民幣八八○元(約新台幣四千四百元)。

第二,就是離開科學園區。業者指出,新竹科學園區對營業項目管理很嚴格,因此卓越七月就在台北開設了分公司,彭懷恩說,是為了處理中國業務,地址就在「安 之國際開發公司」。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的分公司,有著金黃色的漆牆、羅馬華麗圓柱、掛滿國際名人照片,卻沒有任何辦公用具。唯一的員工穿著拖鞋,否認這裡 有開培訓課程,但在網路上還能看到宣傳,目前陳安之的「如何做個賺錢的總裁」演講影片,就在這裡播放。

這些業務會用什麼形式認列?彭懷恩留下一句耐人尋味的話:「這個……我們的會計師也很感興趣。」卓越成功只是資本市場的一例,公司的殼底下藏著什麼,投資人可得看清楚。

卓越成功(2496)

董事長:陳安之

總經理:蔣念祖

股本:3.61億元

主要業務:光纖、資訊軟體服務業

近三年營收

年度 營收

(億元) 稅後純益

(億元) EPS(元)

2010 0.9 -0.56 -1.55 2011 1.3 -0.62 -1.75

2012

(上半年) 0.9 -0.13 -0.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85

神經學角度:創業者該如何激發團隊潛能?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8/58313.html


人們總是期望自己獲得的報酬與付出的努力相匹配,但現實情況並不總是支持這種想法。人們的大腦,會如何彌補理想與現實的差異?

眾所周知,完成一項任務時付出的努力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對接下來獲得報酬的價值評估。然而,付出的努力究竟會被視為一種成本,還是本身有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學界一直眾說紛紜。我所在的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團隊設計了一項實驗任務,探索了這一被廣泛熱議的話題。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行為大腦研究》(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通過研究結果我們發現,為完成任務而付出努力可能提高人們對報酬的價值評估。這種行為可以被運用到企業管理實踐中,精明的管理者能通過給樂於挑戰自我的員工安排所需努力程度更高的工作來激勵他們——而他們的努力,會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令他們心滿意足的主觀價值。

在我們的實驗中,每位被試需要完成一定數目的加法、乘法運算任務。由於乘法運算相比加法運算更為複雜,人們完成乘法運算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更高。如果被試沒能成功完成任務,自然不能獲得相應的報酬;如果問題被順利解決,則無論剛剛完成的任務是加法還是乘法,被試都有50%的概率獲得10元報酬。研究者記錄下被試參與實驗全程的腦電(EEGs)數據。

實驗設計示意圖。被試需要完成所需努力程度不同的兩種任務。乘法運算代表高努力程度任務,加法運算代表低努力程度任務。每道計算題,他們需要在十秒內從三個選項中做出選擇。圖片來源:Q. Ma et al.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61 (2014) 1–7.

有兩種腦電成份(ERP Component)可以反映人們對於報酬評估的認知加工過程,分別是反饋相關負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和P300。反饋相關負波的波幅反映了人們的預測偏誤,以及人們對於結果的情感性評估,P300的波幅則反映了人們對於結果的動機性評估。

我們發現,人們付出努力完成乘法任務後,不僅十分關注任務完成情況,更關心成功完成任務後,最終有沒有獲得相應的報酬——換言之,如果成功完成乘法任務後獲得了報酬,人們會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如果沒有獲得應得的報酬,人們則會表現得十分沮喪而失落。與此相比,人們對於付出努力程度較低的加法任務可謂是有些漫不經心了,不僅並不在意任務的完成情況,成功完成任務後也不刻意追求獲得相應的酬勞,大有安之若素的態勢。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實驗結果並非源自被試參加實驗後的問卷調查,而是真實地反映在被試完成加法、乘法兩種任務後反饋相關負波、P300兩種腦電成份波幅的差異上。

事實上,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對這一發現做出了很好的解釋。當人們的信念與體驗之間存在差異時,人們試圖去減小這種差異。根據管理學的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人們期望自己最終獲得的報酬與付出努力程度相匹配。本研究中,被試最初持有的也是這樣的信念,然而,現實情況並不支持這一信念:無論被試成功完成了加法還是乘法,有50%概率獲得的都是同等數額的報酬。為了降低這種差異,人們會更加珍視成功完成乘法任務後獲得的報酬,增加對其的價值評估;儘管獲得的報酬數額未變,獲得報酬的主觀價值卻與付出的努力程度呈正比了。

其實,人們並不是只有在實驗室中才會賦予努力以內在價值,類似的情景在工作場景中每天都在上演。在高科技企業、跨國公司工作的白領們,並不樂意被分配的任務是簡單、機械的重複勞動;相反,他們樂於挑戰自我,完成那些更為複雜、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工作,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這一研究發現,似乎也成了老闆們的福音:要想讓手下的員工心甘情願的為你賣命,似乎並不一定要為其許諾高薪:給他們分配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吧,他們會更加努力,並且在努力工作中找到內在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161

不是冒險家、沒有領導特質怎麼辦? 善用這兩個方法 逼出你拿高薪的潛能

2015-04-27  TWM
 
 

 

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不同,即使天生不具冒險、領導等特質,仍舊可以透過行為的練習,或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位置,成為高薪一族。

撰文‧孫蓉萍

根據一○四資訊科技集團的高薪人才揭祕報告,高薪族的人格特質中,尤其顯著的是領導性、冒險性和企圖心。但多數人的疑問是:我的個性就不是這樣,那一輩子就注定要過得苦哈哈嗎?

面對這樣的疑慮,一○四人資學院營運長花梓馨的建議是,先別下定論,或許你的企圖心只是還未被發掘出來,不代表你沒有,所以第一步要「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方式之一是找幾位真正的好友,請他們說出你的優缺點。每個人看的面向不同,如果大家說到的某種特質都一樣,譬如:很雞婆,喜歡管閒事,那應該八九不離十,你就是有這樣的特質。

或許很多人以為的領導力就是發號施令,喜歡享受權力帶來的尊榮,但事實上,好管閒事也是領導力。所以多詢問別人意見,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

另一種方法則是直接做性格測驗,了解自己哪些特質比較突出。總之,正確了解自己是第一步,接下來才能針對自己的特質改造。

但若各方顯示,自己確實比較沒有冒險、企圖的性格,那該怎麼辦?

花梓馨指出,研究結果發現,人格特質其實有五○%取決於基因,超過六歲後,一個人的個性就很難改變。「但是,坊間許多心靈成長課程就是開啟你的認知,能自我覺察,進而透過後天的努力,從價值觀、動機、環境等其他影響的元素來改變行為,讓自己展現出有企圖、敢冒險等特質。」雖不能改變個性,但能改變行為。

激勵法》加強企圖心

訣竅:找名人座右銘,如柯P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勵自己例如,想讓自己有企圖心,可透過尋找動機與價值觀來加強。花梓馨就舉本身的例子說:「我本來不是一個有領導性格的人,但是一個部門交到我手中,下面有數十位員工,背後有數十個家庭,我想到要對這些家屬們負責,自然會想做好一個領導人,帶領團隊創造好的業績。」原來對花梓馨來說,他是一個很強調家庭價值的人,他從自己的價值觀找出與領導的連結,讓自己在從事領導工作時更有信念。

很多人對自己的價值觀還不清楚,但可試圖找出值得跟隨的座右銘。花梓馨說,「例如聽到柯P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深有同感,而受到激勵。儘管原本不是企圖心強烈的人,但因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於是成就動機就更高,旁人看來就是企圖心的展現。」做事的動機不一定都來自內心的信念與價值觀,有時候以物質犒賞為目標,也不失為有效的方法;像買房、出國旅遊,把這些目標具體形象化,督促自己衝業績,達到高績效也能鼓舞自己,展現出工作上的企圖心。

回顧法》發掘冒險性

訣竅:放大成功情緒,如回想人生最漂亮的一仗,讓自己更有信心先前南部黃花風鈴木「大爆花」,專家即指出原因是環境險峻。由於嚴重缺水,植物擔心乾枯而死,因此拚命開花、散播花粉來傳宗接代。人也潛力無窮,有時候把自己丟到壓力的環境,可以逼出自己的潛能。一○四人資學院業務經理陳秋鳳原本只是行政職,但為了突破瓶頸,轉當業務。

她回想剛當業務時,儘管還在受訓階段,三個月之後才開始背業績,但為了在受訓後立刻就有獎金收入,她在菜鳥階段時就展現企圖心,勤奮地打電話開發客戶,於是第二個月就進單,成功完成交易。

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副董事長暨總經理劉鏡清則從「七○—二○—一○學習法則」的角度,來分析高薪關鍵。他說:「一個人要自我提升,一○%來自訓練和閱讀;二○%來自人的督促,多半是老闆;最重要的七○%,則來自棘手的工作。所謂棘手的工作,通常是沒做過,以及從沒成功過的工作,這時候如果有冒險性、企圖心等特質,就會勇於嘗試,這種人也就容易成功。」很多人不想做棘手的工作,是因為他們只想待在舒適圈。有帶領IBM業務團隊經驗的劉鏡清觀察,不想離開舒適圈的人多半自信不夠。

如果眼前有一個機會,而你卻裹足不前,劉鏡清建議先回憶過去成功的經驗。「你可以先回想人生中,自己最成功、最引以為傲的事,可以是工作上的,例如打過最成功的一仗;也可以是生活上的,例如追到老婆。回想過去的成功,可能就會又充滿信心。棒球選手反覆看過去在球場上打球的影像,一方面是反省哪裡可以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其實也要回顧自己的英姿。」放大成功的情緒,可以讓自己找回自信的感覺。

把自己的特質發揮到極致 一樣能賺大錢拿高薪不容易,在目前的職場生態下確實對企圖心強、有冒險性格的人較有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匯豐銀行資深副總裁暨人力資源處負責人陶尊芷的觀察是:「就像許多名人說他小時候的個性和現在不一樣,人格特質只是參考,我們重視的是他現在展現的行為。」而且企業要找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才,而是「最適合」自己公司文化的人。每個行業、每家企業要求的特質不同,例如金融業特別看重操守,服務業要求熱情,找對自己的路也很重要。

儘管統計結果顯示,高薪者的共通點是有冒險性、企圖心等,但是順從性、謹慎性等特質發揮到極致,也可能有機會拿到高薪。

劉鏡清說:「有一位女會計師,她最大的優點就是順從、循規、謹慎,拜訪客戶的時候鉅細靡遺地記錄客戶的需求,下次碰面前做到客戶的要求,因此贏得客戶的信任,讓客戶指名要她配合,最後她還成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花梓馨特別提醒:「一個天生不積極樂觀的人,卻選擇當業務時,他可能是在『演』好一個業務。這樣做會有風險,就是長久下來容易覺得疲乏。這時候的解決方式是,在公私之間取得平衡,回到家後拿下面具,做真正的自己,否則會過得不快樂。」找到適合自己特質的行業,努力培養工作需要的職能,拿高薪絕非遙不可及。

花梓馨(104人資學院營運長)透過後天的努力,從價值觀、動機、環境等元素來改變行為,讓自己展現出有企圖、敢冒險等特質。

劉鏡清(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副董事長暨總經理)反省哪裡可以做得更好,回想成功經驗,可以讓自己找回自信的感覺。

陶尊芷(滙豐銀行資深副總裁暨人力資源處負責人)人格特質只是參考,更重要的是現在展現的行為。

企業要找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才,而是「最適合」自己公司文化的人。

人格特質簡易檢測表

題目 符合程度

(1~6分)

1. 愈重要的工作,我愈容易因緊張而影響表現。

2. 在團體中我喜歡主導事情的發展。

3. 我不喜歡和人比較或競爭。

4. 我能配合不同環境,改變我的做事方式。

5. 如果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我容易睡不好。

6. 在一群人當中,我習慣擔任意見領袖。

7. 我會先考慮過各種風險再做決定。

8. 能嘗試做別人做不到的事,就會讓我覺得興奮。

9. 到陌生環境,我需要比別人長的時間去習慣。

10. 我會做一些別人不敢做的決定。

填答

符合程度分為1~6分,1分是完全不符合、2分不符合、3分偏向不符合、4分偏向符合、5分符合、6分完全符合。

計分

(雙數題得分)-(單數題得分)+35=你的分數高薪者的得分平均在43分以上。

註:完整題目請上「104職業適性測驗」(網址:http://www.104.com.tw/area/freshman/mydirection)資料來源:104人資學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87

香港基建融資辦公室正式啟動 挖掘“一帶一路”巨大潛能

7月4日,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牽頭成立的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正式啟動。作為金管局架構的一部分,IFFO的職能包括提供資訊交流和經驗分享的平臺;提升基建投融資方面的技能和知識;推廣市場及產品發展,以及促進基建投融資活動。

今年5月,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透露,IFFO的籌備工作已到最後階段,這是香港配合“一帶一路”建設的務實行動,也是香港在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發揮“超級聯系人”角色、保持最大的人民幣離岸樞紐優勢的最新舉措。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嶽毅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稱“IFFO的成立恰逢其時”。“一帶一路”涵蓋約占全球60%的人口,但國內生產總值只占約30%,經濟及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基建投資需求巨大、空間廣闊。因此,嶽毅認為,IFFO平臺可以吸引大量企業的加入,促進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同時,也有助於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綜合優勢,為香港經濟註入新的活力。

IFFO推動“一帶一路”投融資發展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至今已走過兩年半的發展歷程。在這期間,“一帶一路”結下累累碩果——國際共識日益增多,金融支撐機制開始發揮作用,同時互聯互通網絡逐步成型,產能合作加快推進,此外經濟走廊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貿易投資大幅增長。

尤其是近一年多來,中國與沿線國家高層互訪頻繁,政府、議會、黨派、地方友好往來持續升溫。同時,關於“一帶一路”倡議達成了一系列共識,簽署了3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攜手求解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中巴經濟走廊啟動一攬子重大項目建設,中蒙俄等經濟走廊正抓緊開展規劃編制,推動合作項目對接。

今年1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順利開業,絲路基金和一系列多雙邊合作基金為“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提供資金支持,人民幣跨境交易規模不斷擴大。

嶽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短中期來看,“一帶一路”有助於推動基礎設施投資,提升亞洲地區的基建水平,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刺激亞太周邊國家內需及經貿往來,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擴大中國的產能容量。

而從中長期看,“一帶一路”基建網絡的形成,將打通中國西部地區通往歐亞大陸通道及印度洋口岸,建立穩定的能源供應體系,維護海運安全,同時推進中國與歐洲國家開展全方位的經濟及金融合作。

值得註意的是,“一帶一路”還有助於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進程。人民幣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計價、交易、結算以及投資合約貨幣,可有效降低各國進行投資與經貿往來的匯率風險,符合各方利益。

對於此次IFFO成立的實際意義,嶽毅認為,IFFO可以有效將資金提供者(如銀行、保險基金、私募基金、主權基金)、項目投資人(有意投資和營運大型基建的企業),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項目三方面訊息匯聚起來,促進更多資金投進“一帶一路”地區,推動基建發展。

“‘一帶一路’基建項目的投資年期一般較長,但項目營運期內可以產生較穩定的現金流和投資回報,不失為資金的好出路,市場上許多投資者都希望參與基建投融資。”嶽毅說道。

中企緊抓“一帶一路”機遇

對於渴望國際化發展的中資企業,“一帶一路”無疑提供了絕佳的跳板。可以期待,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到絲路沿線投資,而香港作為“一帶一路”政策的重要樞紐,也可以通過股權、債券相結合,直接融資、間接融資配合等方式,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全方位融資安排。

據悉,去年中國銀行完成“一帶一路”相關授信200億美元,未來三年將達到1000億美元。嶽毅表示,未來中國銀行將通過自設機構與兼並收購不斷完善網絡布局,實現絲路沿線國家機構覆蓋率50%以上。

對於中資企業如何更好地把握“一帶一路”機遇,嶽毅認為,企業可以優先選擇與中國貿易關系更為密切、政治環境較為穩定、跨境合作機制完善、產業互補性較高的國家為突破口,帶動投資更上一個新臺階。

此外,中資企業還需要嚴控風險,著眼長遠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緣政治複雜,宗教文化迥異,在發展階段、金融體系、商業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小差異,風險甄別難度較大。”嶽毅認為,中國企業在充分利用產業園區、科技園區、經貿合作區等高效運營各類資源要素的同時,也要盡量趨利避害,適應海外發展和國際競爭環境,構築企業核心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40

中國海外投資潛能巨大 專家建議科學預判投資成本與風險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持續升溫,中國資本成為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核心動能之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19日在“海外投資:全球視野與中國潛能”JIC投資沙龍上表示,關於海外投資,無論政府和企業目前都有巨大的潛能還有待於發揮,尤其是一帶一路潛能巨大。隨著中國的海外利益在上升,中國應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企業也應不斷把控風險,提高競爭能力。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對外投資規模持續放大,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342.2億美元,同比增長53.7%,較去年全年的1214.2億美元,增加12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全國吸引外資950.9億美元高出391.3億美元。

今年1-9月,中國企業共實施海外並購項目521個,實際交易金額674.4億美元,已超過了2015年全年總額,同時投資領域持續深化,包括產業轉型、創新驅動、消費升級,一帶一路等投資主題。

隨著中國的產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中國的海外並購也在發生變化。5到10年前中國的海外並購交易基本超過50%集中在石油礦產等自然資源領域,而最近的兩三年,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已經成為並購的主要目的,先進制造消費等產業的海外並購交易已經占到了2015年的50%以上。

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欣韻表示,國內增長潛力已接近飽和,中國的龍頭企業自然地將眼光投向具有先進技術和品牌市場容量大,法制健全的發達國家中的同行業領先公司。他建議企業抓住目前中國技術結構、產業結構、組織結構調整積極以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為主線進行投資,專註於先進制造、消費服務、醫療、環保、文化傳媒等幾個領域,行業產業進行系統性的投資和布局,同時整合全球的資源和市場,力圖成為中國核心關鍵產業的資源整合者。

上個月,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了《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下稱《公報》)。《公報》數據顯示,中國首次成為了資本凈輸出國。中國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創下了1456.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僅次於美國,躍居全球第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1.09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八,2015年末中國境外企業資產總額達4.37萬億美元。

中國建投集團常務副總裁顧建國表示,政府與市場的雙重推動下,中國資本頻頻出海,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產業的發展趨勢。但同時跨境投資中的複雜因素,也在考驗著每一個跨境並購的中國企業,機遇與風險並存。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9月22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數量規模迅速擴大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企業開展境外並購存在盲目性,少數企業境外並購面臨高債務的財務風險,還有些企業在海外並購時遇到國外安全審查的幹擾。

霍建國認為,海外投資當前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風險問題。外部風險主要是金融市場的風險,包括匯率風險、大宗商品市場風險包括及傳導出來的一些投資風險;內部風險最大的是用人風險。 目前中國企業適應國際投資環境、駕馭跨國企業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有待於提高。 提醒企業要深入去了解把握國際市場的行情,以及現在市場變化。

建投華科首席投資官、中建投資本董事長單學認為,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中存在的眾多困難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並購戰略不清、盡職調查專業能力不足、對並購規則不熟悉等方面。對海外企業管理經驗的缺乏和與並購標的所在國的文化差異也為並購後整合帶來了困難和障礙。

張欣韻表示,跨國公司的治理也充滿了挑戰,特別是對於普遍缺乏海外運營經驗的中國企業而言,許多中資企業一廂情願地認為保留管理層,就可以高枕無憂,就可以保持被收購標的運行的穩定,但蜜月期過後,文化差異、戰略執行、以及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的博弈,都會使公司治理充滿了挑戰。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投資者應做好預案,科學預判投資的成本與風險,全面了解投資環境,開辟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深入了解當地的經濟環境、社會現狀、政策法規、行業規定等。

他建議,必須要熟悉當地國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和法律方面具體的要求,比如有些國家對於環保、有些國家對於企業體制方面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必須要慎重考慮投資環境、投資政策,以及在簽訂協議之後,如何使協議真正落實到實處等。

9月30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商務部研究院共同發起的“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項目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了推介會,旨在提升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中國企業更好地與國際社會和諧共贏發展。

此項目的負責人、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處長張金城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倡導中國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回應國際社會,包括加入相關的國際倡議,讓企業標準和國際接軌,實現企業數據披露的更加透明化,從而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和國際接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67

CBNData年度洞察|大數據鎖定高頻用戶 網紅激活電商潛能

大數據產業發展至今,最大痛點,就是數據源之間難以建立彼此融通的機制。BAT之外的互聯網公司往往只專註於一個垂直領域,但垂直領域的公司往往只有“小數據”,而真正意義的跨界大數據才能更清晰地勾勒出或者充分說明用戶的行為。然而,沒有共識,難以共贏,互聯網公司數據之間天然的隔離性,使數據價值的共享成為一件困難的事。

“只有數據才能打破互聯網的信息孤島,而前提是要有人先打破數據的孤島。”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總經理黃磊認為,這正是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的使命,也是其搭建數據開放平臺的願景所在。一份聯合15家互聯網數據源的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將在CBNData主辦的“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發布,這被認為是國內最大規模的跨行業、跨公司、跨數據結構、跨數據產權的研究分析嘗試。報告將通過不同緯度數據的交叉分析,繪制出一幅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全景圖,探尋數據價值的大共享與大共贏,打破數據源價值共享之間的藩籬。

大數據的運用已經走進了商家。今年9月初,阿里巴巴帶領10位APASS(Alibaba Passport,阿里巴巴黑卡俱樂部)會員開展為期九天的意大利之旅。他們參觀了一家瑪莎拉蒂工廠,La Perla的旗艦內衣店和梅佐考羅那酒莊(Mezzacorona)運營的葡萄園。這場旅行有一部分在天貓App和優酷上直播。阿里巴巴稱,葡萄園之行吸引了40萬次瀏覽量,並且推動了相關產品的銷售。

APASS會員被阿里定義為中國互聯網的高端消費人群,要“萬里挑一”。他們是如何被“鎖定”的?

阿里巴巴花了幾個月時間,設置了多重指標,根據不同的權重,通過大數據平臺的複雜算法,才確認了APASS成員。淘寶數據顯示,APASS會員30%的購物行為是海淘,數據比天貓淘寶館的消費比例還高,並且在2014年天貓國際上線前就已經開始頻繁通過支付寶海淘。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馬歇爾·梅耶表示,APASS是“一種非常聰明的促銷方式,是一個很棒的宣傳噱頭”。

今年,阿里巴巴發布了一份《互聯網高端消費橙皮書》(下稱橙皮書),對APASS會員做了畫像。APASS會員由資深淘寶達人、新中產潮媽、商務精英、創一代四類人群組成,消費金額是互聯網消費額中位數的5.5倍以上。《橙皮書》分析認為,到2020年,網絡渠道將在零售領域占主導地位,規模達到1.6萬億美元,超過2014年澳大利亞全年GDP。這將為中國貢獻約0.9萬億美元,占比42%的消費增量。其中高達90%的增量將來自於移動端市場。

麥肯錫《世界城市:全球消費視野》報告曾指出,2030年中國勞動人口(15~59歲)消費額,將占到全球消費總額的12%。人均消費額將由當前的4800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10700美元。隨著收入的增長,中國消費者對“第一必需品”消費年增長率將為6%-7%,到2030年預計可達家庭支出的37%。

對於企業來說,沒有比找到高頻消費者更重要的事情。高頻消費者通過天貓App和優酷等互聯網平臺,將自己的消費心得、購物經驗分享給社會公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新的消費潮流、消費熱點,有可能因為分享的行為,瞬間成為“爆款”。

事實上,這種針對“特殊”人群的會員服務體系並非阿里巴巴獨有,亞馬遜也在中國推出了Prime會員服務,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包裹遞送速度的要求。

根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CIRP的統計顯示,Prime會員在亞馬遜網站上的平均花銷大於非會員的兩倍——會員平均每年消費1200美元,非會員僅500美元。會員服務將促使他們進一步增加消費。根據BI Intelligence的數據,2015年Prime會員給亞馬遜平臺貢獻了58%的GMV。

“APASS會員熱愛分享。”阿里巴巴客戶體驗和創新主管汪海說,“在我們的APASS會員地帶,每天都有大量會員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故事,如購物小貼士,炫耀一下他們購物單等等。許多APASS會員都是認證博客主。”

讓客戶持續消費正變得越來越關鍵。“止步不前是不行的,因為競爭對手正緊追不舍。”投資咨詢公司博達克中國(BDA China)創始人鄧肯·克拉克表示,“花點時間照顧揮金如土的購物者非常值得。”

阿里巴巴表示,APASS會員數量將在明年實現翻番。這是一個大膽的目標,但考慮到遠離實體店的富有消費者爆發性增長,該目標或許能夠實現。雖然電商目前僅占私人消費的15%,但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未來五年該數字將達到24%。

普華永道思特略合夥人徐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電子商務的增長驅動力正發生變化。過去的快速增長由新進網購人群驅動,來自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網購。而近期,網購人群的滲透率正逐漸成熟,電商的主要增長來源則成了錢包份額,即消費者在線上的消費比重提升。電商增長將更多由品類擴張等因素所驅動。”

特別是在電商新增用戶邊際效應遞減的背景下,挖掘存量用戶,讓存量用戶掏更多的錢花在電商上,或者進入其他領域的消費,是電商的未來之路。網紅促銷,也成為了一種分享和示範消費,激發了消費的潛在可能。

根據CBNData發布的《2016 中國電商紅人大數據報告》顯示,2016 年紅人產業產值(包括紅人相關的商品銷售額,營銷收入以及生態其他環節收入),預估接近 580 億元人民幣,將超過 2015 年中國電影總票房,也相當於國內最大連鎖百貨百聯集團 2015 年全年銷售額。

這屆“雙11”結合大數據分析,新增了內容導向營銷:通過後臺大數據,監測出熱門產品,從11 月 1 日到 11 日每天安排直播,篩選優質達人對產品進行預熱宣傳。這些達人,包括KOL、媒體、自媒體等接入到阿里系統內的內容合作夥伴。

這些達人接入阿里系統後,可以直接從賣家處獲得訂單,並為產品撰寫文案或進行直播,從中賺取傭金。這些內容,最後構成了“淘寶頭條”、“淘寶直播”這些欄目里的信息。為了鼓勵大家多接單,阿里在幾個月前舉辦了一場 500 多名達人參與的“雙 11”達人動員大會。

幾個月前,一條關於YSL星辰口紅的軟文在朋友圈中傳播,再一次展現了內容營銷強大傳播速度。對於網紅、達人等內容制造者而言,如何持續生產有趣、帶動大流量的內容,是每日的工作之重。

“最初女裝市場有很多不同玩法,這些玩法在整個生態起伏勢頭不一樣,網紅在所有玩法表現中最優秀。”施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內容和商品是不可割裂的兩個元素。“傳統品牌不輸出內容,但是對於網紅而言,她們每天輸出有價值的內容。”緹蘇電商創始人施傑說道。

對於網紅電商來說,衣服、護膚品、箱包等就是最好的“吸粉”內容,而本身的衣著品味、個性定位就是賣點。在淘寶上,不乏張大奕、雪梨等粉絲上百甚至上千萬的電商博主。

一方面,這些博主通過微博等社交平臺維護所定位形象,用互動等方式來吸引維持粉絲數量;另一方面,淘寶等電商平臺是這些粉絲數量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出口。網紅每次上新往往能從社交平臺帶來更多新鮮流量,最終在淘寶中轉化為成交量。

達晨創投消費行業投資負責人高洪慶告訴記者,自帶超級IP的網紅,必須具有自帶流量的特點,這就要求其具有不斷產生足夠引發熱點內容的能力。

事實上,網絡紅人、達人等內容制造者在努力將消費價值體現最大化。張勇曾經將“網紅經濟”稱為“新的經濟現象”,依靠個體影響聚集粉絲,產生商業機會。

數據互通互聯是否還能夠創造更多可能的商業價值?

CBNData即將給出答案。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將在北京舉辦 2016第一財經數據盛典。盛典上將會正式發布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標誌著CBNData搭建起一個開放的平臺,通過合作鏈條,把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利益訴求的互聯網公司聯系在一起,邀請全行業人士見證數據價值共享所創造出的無限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72

第一財經 CEO周健工對話Alphabet 董事長施密特: AI的潛能在哪兒

“中國的BAT有上億用戶群,如果他們用我們的TensorFlow,可以運轉得更好,預測用戶、更快地服務用戶。”

在AlphaGo和柯潔首場人機大戰的第二天,當被第一財經CEO周健工問及如何對比中國BAT和Alphabet AI的優勢時,Alphabet執行董事長施密特這樣回答,還不忘給自家產品TensorFlow打一回廣告。

在施密特眼里,中國是互聯網的中心。而之所以進行AlphaGo和柯潔的比賽,是希望通過柯潔去看看AlphaGo的潛能,從第一場的結果來看,差距也非常小。

一個小插曲是,在3個月前的RSA安全大會上,施密特曾承認自己錯了,誤判了人工智能。過去他對人工智能持一定的懷疑態度,直到後來他意識到AI對全球經濟和Alphabet完成自己的使命至關重要。

“我80年代就研究了人工智能,但很多嘗試失敗了,我也放棄了,80年代末,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發明出來並且很快升級,今天的方法20年前的電腦是不能有的,正式因為今天的電腦有了這個能力,才讓點子成真,今天的TPU二代采用浮點運算,非常強大和很準確的提升,這是智能時代的開始。”他對周健工說。

他還調侃道,如果自己是一個22歲的年輕人,首先會希望到DeepMind、TPU這樣大的業務和方向中提升自己,接受挑戰,然後利用學到的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到更多實際方案和問題中。

施密特認為,人工智能的創新速度甚至是呈指數級的。比如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的出現,機器可以實現自我學習,開始加快叠代。

具體到應用領域,施密特認為最大的影響是翻譯,“這是我這輩子都沒想到過的事實。”此外,當電腦有了視覺,電腦可以推理,就會發生質變。

當被問到最看好的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時,施密特的答案是醫療健康。

“醫療領域需要大量培訓數據,生理健康數據太充分了,有治病率和死亡率等。技術可以促進人健康,生理學和藥物學未來5年將給人類巨大貢獻。”

他舉例說,iPhone和安卓的出現不過才十年,人們現在很難想象離開手機如何生活。”

至於人工智能的未來以及和人類的關系,他不認為會造成大規模失業和威脅。

他認為,未來AI的發展,可能的方式是人類+人工智能的結合——機器更聰明,成為人有力的助手。例如,一個化學家,可能沒法窮盡所有的論文,但可以通過與一個相應的機器模型的對話、問問題,解決時間,提升科研能力。

提到失業問題時,施密特拿“撫養比”來舉例,老齡化和人口壽命變長讓每個人負擔的“撫養”任務變得更重,但之所以經濟還能持續發展,是人工智能等帶來的賦能。

當談到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時,施密特談到了目前爭奪人工智能話語權的競爭。在他看來,無論是亞馬遜的 Echo 還是其他公司,都在利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使用人工智能、建立通用語言。所以目前在人機交互、機機交互方面現在競爭也非常激烈,而且這樣的競爭也肯定在中國發生。

對於AI會不會被少數精英和巨頭公司掌握,從而造成社會不公平和壟斷的負面擔憂,施密特認為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他認為,AI像手機一樣會讓每個人受益,很多創業公司也會利用AI成長為新的巨頭。“中美創業者很多,他們可以連續叠代。這是智能時代,還有更多公司有待出生,如無人駕駛,醫療,智能交通和分布式智能雲。當我們使用tensorflow在各行各業應用時,可以不斷推陳出新。”

第一財經CEO周健工與Alphabet執行董事長施密特主要對話內容:

周健工:作為IT領域最重要的思想家,您的想法對我們影響深遠。您如何看待昨天這場比賽?

施密特:柯潔準備充分,他借鑒了AlphaGo的打法,也在想辦法打敗AlphaGo。

周健工:AI現在大熱,引發很多人思考,那麽AI技術將如何影響生活?

施密特:最大的影響是翻譯,這是不得了的成就,這是我這輩子都沒想到過的事實。此外,當電腦有了視覺,電腦可以推理,就會發生質變。

周健工:AlphaGo背後有很多應用領域、產品和服務,哪個領域潛力最大?

施密特:健康潛力最大,醫療領域需要大量培訓數據,其生理健康數據太充分了,有治病率和死亡率等。技術可以促進人健康,生理學和藥物學未來五年將給人類巨大貢獻。

周健工:技術進步如何帶來AI,AI會帶我們去哪?

施密特:最大變化就是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讓我們可以讓系統相互學習,可以指數級地進步。

周健工:為什麽您曾經錯判了AI的重要性?

施密特:我80年代就研究了人工智能,但很多嘗試失敗了,我也放棄了,80年代末,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發明出來,很快升級,今天的方法20年前的電腦是不能有的,技術是使能,因為今天的電腦有了這個能力,才讓點子成真,今天的TPU二代采用浮點運算,非常強大和很準確的提升,這是智能時代的開始。

周健工:數據爆炸如何應對,知識碎片化時代讓我們不得不用AI技術嗎?

施密特:化學生物學這些領域很複雜,如果化學家和AI合作,當化學家睡覺時,AI可以建議他做哪些研究,就像美國化學家和中國化學家不斷切換閱讀,24小時運轉一樣。

周健工:Alphabet是AI為先的公司,中國有BAT,這些公司都有未來大計,Alphabet AI有哪些戰略優勢?

施密特:BAT有上億用戶群,他們如果用我們的tensorflow可以運轉更好,預測用戶、更快服務用戶、自我加速並可以不斷提高。亞馬遜蘋果FB也用我們的系統。我們有自己的產品,亞馬遜也有Echo,競爭可以推進發展,中國也一樣。

周健工:AI對未來不是平均分配的,矽谷精英們可以靠他一夜成名,那麽美國中產階級註意到這個技術了嗎?AI會走進尋常百姓家嗎?

施密特:Alphabet能走進尋常百姓家,百度也是,只要技術打造在開放環境中,就可以走進尋常百姓家。它可以推動每個人的交易速度,中國那麽多人上網,每個人都是受益者。當然不平等也存在,但不是技術產生的。我們關註如何讓消費者受益,手機被發明後,剛開始很貴,但越來越便宜,這是革命。未來社會老齡化,撫養比降低了,我們可以用機器人助力人。

周健工:我們擔憂壟斷,美國有五大巨頭,中國有BAT,他們有很多數據、人才和強大的計算基礎架構,接下來會去向何方?如果基於AI的社會,會不會五大巨頭和BAT獨統天下?

施密特:我不同意。中美創業者很多,他們可以連續叠代。這是智能時代,還有更多公司有待出生,如無人駕駛,醫療,智能交通和分布式智能雲。當我們使用tensorflow在各行各業應用時,可以不斷推陳出新。

周健工:Deepmind和普通公司不一樣,他的創新戰略是什麽?

施密特:Deepmind很獨特,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集合於此,開發出強人工智能,讓人更聰明,賺更多錢,從而應用到更多領域。當強大的東西到來時,你肯定會賺錢,你就知道如何讓用戶訂閱,廣告分發。Deepmind也會針對這個開發。

周健工:您對大學生有何建議?

施密特:如果我今天22歲,我會做計算機科學,在Deepmind公司工作,去做大事,因為這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會給世界帶來積極正面,讓每個人智能,一邊賺錢一邊解決問題。中國是人工智能領軍國家,很多大學都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37

社論:放開手腳,激發科技人才潛能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

在28日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在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他在講話中強調要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指出要“全面聚集人才”,“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讓海內外科研人員和各界英才,感受到中國“重才”、“引才”的熱忱。

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科技事業取得了卓越成就,在許多領域由跟跑到並跑甚至已經開始領跑,這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後對人才的重視。

但也應該看到,我國科技體制改革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這其中,因為體制方面的束縛,科技人才沒有能夠充分發揮最大潛能是一個重要方面。

束縛科技人才的方面很多。比如,在選拔人才方面的唯學歷論、唯論文論、唯資歷論等;在科研機構中的行政化現象,科學家不像科學家,更像官員,使得他們承擔了許多科研之外的繁瑣事務;在科技成果的產出和分配機制方面,科研人員的付出與回報不匹配,從而影響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等。

正如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的那樣,“中國要強盛、要複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而要實現這一點,最根本的就是解放科技人才的生產力,最大程度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只有放開了科技人才的手腳方可成大事。

首先,“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激發科技人才潛力的重要方面。沒有一個科技領域的頂尖人才開始就是頂尖人才的,但慧眼識珠者可以發現他們的潛力並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

2015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這是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文件,這其中就包括改進人才評價方式、制定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升人才評價的科學性等方面。

應該看到,近年來科技領域在選人用人方面已經取得很大進步。在很多高科技領域都有年輕人的身影,30歲之前成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已不鮮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氛圍已經初步形成。

其次,要創造環境讓科技人才專心做他們應該做的事兒。很多包括院士在內的頂尖科技人才社會事務繁多,有的地方政府要聘請他們做顧問,以壯門面;有的企業要請他們來講講課,以顯示自己是高科技。另外,名目繁多的評審評價、科研經費的分配等讓他們應接不暇。

這起碼需要兩個方面的“自律”。一是社會各層面的“自律”。對科技人才的尊重首先要尊重科技人才的工作時間,這既是對科技人才本身的尊重,也是對國家利益的尊重;二是科技人才對自己也要“自律”,今後要通過改革,改變以靜態評價結果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簽的做法,在其位不謀其事的人最終會離開這個聖潔的殿堂。

再者,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要完善科技獎勵制度,讓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這點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優秀科技創新人才的回報應該與他們的成果的價值相匹配。

其實,在上述“方案”中就已經明確,“制定在全國加快推行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的辦法,對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的企業,放寬股權獎勵、股權出售對企業設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但這一條執行起來還存在“障礙”。有的企業賦予了科研機構股權,並要求將股權具體落實到科研人員個人,但因為種種原因很難落實。政策方面不明晰的障礙仍然存在。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總之,只有放開了科技人才的手腳方可成大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13

寫交易日誌 可發展自我投資潛能 黃國英

1 : GS(14)@2015-07-28 12:02:38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4248
市況難測,交易員作戰大半日後,飽受煎熬,最希望的當然是將一切暫且拋諸腦後,只願休息。但通常被放棄的,都是「重要但不緊急」、長線才見功效之事,例如最能令操作進步的交易日誌,就是一例。

據交易員教練斯坦伯格所講,在很多投資機構中,老手教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交易日誌。此舉的重點,在於提供一個簡單快捷的途徑,去了解自己做了甚麼,以及為何那樣做。持之以恒,交易日誌會成為一項有力的學習工具,不過不論是全職還是業餘,能夠堅持的交易員少之又少。相對於眼下的激戰,個人發展看起來永遠不夠急迫,往往被愈推愈後。



交易員往往十分孤獨,能下決定只有自己,交易日誌能將與自己的溝通妥善組織起來。

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可惜。雖然現時電腦科技極端進步,尋常的家用機和軟件,已經可以儲存、尋找和分析交易相關的數據紀錄,但仍然取代不了以文字記下當時的思維模式、心理狀態。據一些研究指出,一個人的語言,最能反映其情緒。交易日誌可以讓自己(或教練等觀察者)了解當時的狀態。比方說抗逆力強的交易員,用詞多是與行動相關,例如做了甚麼、在做甚麼等等。相反,表現較差者,日誌中開口埋口都是自己的感受,例如因賺錢狂喜、因虧損困倦等。

寫交易日誌的另一用途,是有療癒的效果。醫學報告曾記載,當病人清楚寫下因各種病徵而來的壓力,病徵本身反而有趨緩的迹象。病人對己身的病症,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同理,書寫除了可以幫助交易員記錄當時認為的現實,紓緩壓力,還可以提供一個機會,讓交易員從另一個角度觀看(自以為的)現實,或許可以得出更加正面的想法和做法。

斯坦伯格由此引伸出一個交易員的壞習慣,就是只在虧損的日子,才去寫交易日誌,巨細無遺地記述慘況。交易日誌既記錄交易員當時認為的現實,長遠也塑造交易員的觀念。一如早前於619期所述,只聚焦於做錯了甚麼、有甚麼困難,而不從最佳操作流程的方向思考,很難有所推進。斯坦伯格認為交易員應該公允地同時記錄成功的交易,包括做對了甚麼、當時是如何做的,和從中學到甚麼等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交易員不會對寫交易日誌,產生與虧損相關的負面聯想。而且平衡勝敗的交易日誌,更有利於鼓舞操作的士氣,和從中得出比較有用的資訊。

交易其實是相當孤獨的行為。當然可以與不同的人交流,但到了最後,能下決定的只有自己,最常溝通的對象,最終也只餘下自己。交易日誌正好能將與自己的溝通妥善組織起來,變得具體。處理得宜,久而久之,便能變成自己心理上的一面鏡子,準確地反映出我們現在情況,也揭示出之後可以發展的潛力。至於寫交易日誌的要點,容後再作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