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海油的三個教訓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0247&time=2011-07-16&cl=115&page=all

中海油為何屢屢捲入漩渦?渤海灣漏油事件的啟示是:中國現在這套「公眾缺位」的危機管理制度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
陳衛東

 

  渤海漏油事件又一次把中海油推到了媒體漩渦的中心,這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在我的印象中,每一次媒體輿論對中海油暴風雨般的洗禮總與中國企業改革的重大階段、中國社會的進步緊密相聯。

2011年7月11日,消油船使用吸油拖纜在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C平台緊張作業。鄧衛華/新華社


白天鵝為何賣不出好價錢

  第一次是1999年9月,中海油有限公司經過近一年重組,在衛留成總經理的率領下,雄心勃勃地向海外資本市場進軍,開啟了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境外 上市,深化改革的大幕,甚至可以說是開啟了特大型資源壟斷央企進軍海外資本市場的新時代。結果出人意外,10月5日,醞釀已久的中海油海外上市進程,在上 市前的55小時突然中止,帶領豪華陣容在美國路演的總經理衛留成把自己關在飯店房間內失聲痛哭。

  在紐約最豪華的飯店裡,他突然感到對這裡的環境極度不適,「我搞不清為什麼,也不清楚下一步如何應對」。攜17億桶當量淨探明油氣儲 量,1500名員工和桶油成本躋身世界最低石油公司行列的優秀「硬資產」,再加上擁有對中國海洋石油的壟斷權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構等「軟資產」,用衛留 成的話來說,中海油「不是醜小鴨,它本來就是只白天鵝」,為什麼這麼好的白天鵝就賣不出個好價錢呢?

  根本原因在於相互的認知不對稱,我們對境外資本市場的認知不充分,境外投資人對國企、對壟斷型央企的認知也很不足。後來有媒體分析到,當時衛留 成認為最大的優勢是海洋石油壟斷的專營權,而投資人則認為那是最大的風險。衛留成一遍一遍地講專營權的優勢和保障,甚至讓政府有關部門出具書面保證,投資 人還是一遍一遍地問相同的問題。

  中海油遭遇滑鐵盧,國內認為是最不可能失敗的公司失敗了,報導分析一時鋪天蓋地,衛留成被評為當月「最失敗的總經理」。中海油,尤其是衛留成本 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中止上市後他沒有從美國回總部北京,而是在深圳停留了半個月,除了冷靜總結,也是不願意馬上面對總部員工、政府官員和北京的熟人。中 海油作為先鋒試水資本市場是衛留成爭來的,現在沒有成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收穫是巨大的,不僅中海油路演團隊深刻地理解了資本市場的本質,國內同行, 政府官員包括主要領導和百姓們都從這次失敗中學習了很多,對自己對資本市場都冷靜了很多。隨後中石油、中石化上市的成功不能說沒有這次失敗的功勞。

優尼科裡的石油與政治

  第二次把中海油推進媒體漩渦的是2005年併購美國優尼科公司失敗,儘管事件已經過去了六年,時不時人們還能從不同的渠道、場合,聽到、看到對 事件的解讀。中海油第五任總經理傅成玉被評為了當年的CCTV經濟人物,中海油也由此成為世界知名石油公司。中國民眾則由於這次併購的失敗清醒了許多,自 由競爭並不完全自由,市場經濟也並不完美。

  此事對美國的震動一點都不比中國小。優尼科只是美國排名第九的石油公司,資產大部分在美國本土之外,本土石油產量僅為美國本土石油總產量的1%。儘管如此,部分美國政客和部分利益集團仍不惜動用一切手段,以保障美國安全等等理由阻止了中海油對優尼科公司的收購。

  法國著名地緣政治專家菲利普·賽比耶-洛佩茲在其《石油地緣政治》一書中評論說:「這一事件充分說明,在石油市場上有時候連自由主義和法律條文 都無計可施。在華盛頓主宰美國事務的部分政治家眼裡,石油是與國防同等敏感的領域。正是在這種思維邏輯的指導下,一些本因主宰石油市場運行規律的經濟和財 政因素,有時不得不讓位於地緣政治的考量。」

  中海油的決策者們在決定競購時不會一點都不知道石油與政治的關係,但肯定沒有失敗後認識得那麼具體和深刻。時至今日,我不知道當時決策者的主要 動機是什麼,但併購團隊做了所有應該做的事,不完美,但盡力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寧可相信在這背後是有大智慧的。在此後幾乎所有併購項目中,中海油成 熟了很多,沒有了那種暴發戶似的志在必得、100%控股的豪氣,更多的是參股互利共有共贏的實際。從失敗中學習,使自己走得更踏實更長遠,也許這種失敗比 偶然的成功更有價值。

漏油事件:上級、股東與公眾

  第三次,也就是上個月初渤海灣的漏油事件,又一次把中海油推進了媒體輿論的漩渦。漏油本身,從技術層面上講極為罕見。中海油管理層把目前對事故 原因的判斷已無保留地向政府和公眾充分報告了,截至7月9日,據中國政府和兩家油公司的報告,所有浮油都被清理乾淨(截至發稿前,蓬萊19-3油田鑽井平 台的B平台附近又發現一條薄油膜 ——編者注),媒體的不滿主要集中在為何石油洩漏近一個月才向公眾說明?

  蓬萊19-3油田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海上油田。渤海灣周邊有中國最活躍的環渤海經濟圈,同時渤海也是中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半封閉海,自淨能力很差。

  蓬萊19-3油田的作業者康菲石油公司是美國第三大石油公司,世界排名第六。合作夥伴中海油中國三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發展速度管理效率和經營效果都名列央企前列。漏油事故發生近一個月,在媒體報導後,康菲和中海油才向公眾說明情況,引起眾怒可以理解。

  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社會多元化了,經濟多元必然導致利益群體的多元,進而導致意見多元和媒體的多元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微博等網絡手段普及 到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中國傳統的整體性社會正逐步向現代的公民社會演變。公眾對社會管理參與感日益增強,而中國目前社會管理的觀念和制度還基本停留在 20年前的狀態。

  我相信油公司和相關政府部門都沒有「瞞報」的動機和行為,康菲石油公司將漏油情況「第一時間」通報給了主管部門——國家海洋局,國家海洋局也按 照相關的法律法規,「第一時間」將監測結果通報了國家應急管理機構、國務院有關管理部門,環渤海的山東、河北、天津、遼寧三省一市人民政府。

  誰都「沒有瞞報」,為什麼公眾就被不明不白地瞞了一個月?新華網記者有如下分析:「的確,依照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現行法規,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向有 關主管部門報告,就不算『瞞報』。根據香港、美國資本市場的規定,也許企業還沒有觸及必須披露重大事項的紅線。然而,我們聽到的都是『對上級負責』『對股 東負責』,就是沒聽到『對公眾負責』。近年來,在多次重大公共事件中我們都看到:把向主管部門『內部報告』,等同於向公眾公開披露。這種『內部運作』的陳 舊思維,與現代公共事件處置理念相去甚遠。」

  企業沒有及時向社會通報,是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政府部門沒有及時向社會通報,是行政方式的落後。該記者接著發問:「也許國內某些國企及其主管部 門還可以說『意識滯後』,可是此次事故的作業方康菲公司是一家美國公司,墨西哥灣漏油事故殷鑑不遠,它怎麼也『忘記』了公開透明的國際慣例呢?」也許不是 康菲「忘記」了,而是在中國現行的制度下,康菲不知道該「如何」做。這更說明,我們現在這套「公眾缺位」的危機管理制度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

  上述這三次把中海油推進媒體漩渦中心的重大事件折射了過去12年中國企業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與進步,同時也反映社會管理制度改革落後與社會進步 的事實。企業與人一樣,不出錯是不可能的,好的企業是學習能力強的企業,同樣的錯不能犯第二次,社會也一樣。事實說明中國大多數企業是有學習能力和願意學 習的企業,如果政府和社會的學習能力遠遠落後於企業的話,不僅企業的發展會受到拖累,公眾的權益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作者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1

巴克萊:美國頁巖油的成本“生死線”在哪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89

上周華爾街見聞提到,摩根士丹利估計開采美國頁巖油的平均盈虧保本價格是每桶76-77美元。巴克萊近日報告預計,每桶美國WTI原油價格如果跌至80美元,大多數頁巖油生產商都還能達到已公布的明年產量目標。如果明年全年持續此價格,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產油區要設定新的保本產量標準,以抵消現有油井盈利下滑的影響。

上述巴克萊報告預計,若持續上述低價,明年保本產量調整的範圍還很小,後年會大得多。17-25%的盈利下滑將導致頁巖油生產商大幅削減資本支出。此前巴克萊預計,明年下半年油價會在每桶80美元基礎上反彈。但如果下半年油價不漲反跌,跌至每桶70美元,美國半數已證實儲量和概算儲量的致密油開采都將面臨挑戰。

“致密油”(tight oil)也被稱為輕質致密油,是在生產頁巖氣的地帶利用水平鉆井和多段水力壓裂來生產的成熟石油。

巴克萊認為,上述每桶70美元油價近期(六個月內)的影響很小,可明年下半年與後年就會出現更多的保本產量下調,導致明年全年新增日產量減少約10萬桶。而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地區合計每日產量增加約150萬桶,日產量減少約10萬桶只是九牛一毛。除非OPEC成員國減少供應,或者市場需求回升,否則油價下行壓力仍會增加。

全球能源研究與咨詢機構Wood Mackenzie預計,如油價跌至每桶70美元,到2017年,80%的新致密油保本產量會設為每日280萬桶,相當於未來三年新增鉆井日產量80萬桶,每日新增產量減少20萬桶。

WTI,石油,油價,頁巖油,美國

對上述圖表中的術語,巴克萊提出要註意以下三點:

1、Wood Mackenzie的“半周期”(half cycle)成本曲線僅代表一口油井的新增產量,並非一個項目的新增生產水平。而能源企業評估新增開采項目的可行性,用的是包括其他費用的“全周期”成本。

2、成本曲線不能解釋現有生產可能怎樣反應。這方面巴克萊采用了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年度能源展望數據。EIA預計,如油價維持在每桶70美元,到2017年,年度新增日產量將達到63萬桶,年度減少規模均攤約為每日18萬桶。

3、服務成本預計會下降,這將是決定供應致密油保本價格的另一重要因素。油田的服務相關成本今後幾年會進一步減少,這意味著年度成本曲線可能每桶平均降低5美元。

OPEC國家產油商的生產成本很低,在沙特甚至只有每桶4美元。在油價處於低價位時期,致密油生產商可能首批受到影響。

由於產油企業的市值、套期保值率和石油產量各不相同,他們對低油價的反應可能也截然不同。巴克萊預計,如油價跌至每桶80美元,中小盤股代表的石油生產商明年盈利將減少17%。如跌至每桶70美元,減幅將達到25%。這類企業明年可能削減資本支出,減少鉆探計劃。現有油井不會受影響。

以上提到的摩根士丹利預測也指出,油價持續處於低位將導致能源企業大幅削減支出。一旦出現這種被分析師稱為“資本支出懸崖”(capex cliff)的情形,整個美國經濟都會受影響。

下面可見巴克萊預計將首批削減鉆探相關資本支出的企業。

WTI,石油,油價,頁巖油,美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71

巴克萊:美國頁巖油的成本“生死線”在哪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89

上周華爾街見聞提到,摩根士丹利估計開采美國頁巖油的平均盈虧保本價格是每桶76-77美元。巴克萊近日報告預計,每桶美國WTI原油價格如果跌至80美元,大多數頁巖油生產商都還能達到已公布的明年產量目標。如果明年全年持續此價格,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產油區要設定新的保本產量標準,以抵消現有油井盈利下滑的影響。

上述巴克萊報告預計,若持續上述低價,明年保本產量調整的範圍還很小,後年會大得多。17-25%的盈利下滑將導致頁巖油生產商大幅削減資本支出。此前巴克萊預計,明年下半年油價會在每桶80美元基礎上反彈。但如果下半年油價不漲反跌,跌至每桶70美元,美國半數已證實儲量和概算儲量的致密油開采都將面臨挑戰。

“致密油”(tight oil)也被稱為輕質致密油,是在生產頁巖氣的地帶利用水平鉆井和多段水力壓裂來生產的成熟石油。

巴克萊認為,上述每桶70美元油價近期(六個月內)的影響很小,可明年下半年與後年就會出現更多的保本產量下調,導致明年全年新增日產量減少約10萬桶。而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地區合計每日產量增加約150萬桶,日產量減少約10萬桶只是九牛一毛。除非OPEC成員國減少供應,或者市場需求回升,否則油價下行壓力仍會增加。

全球能源研究與咨詢機構Wood Mackenzie預計,如油價跌至每桶70美元,到2017年,80%的新致密油保本產量會設為每日280萬桶,相當於未來三年新增鉆井日產量80萬桶,每日新增產量減少20萬桶。

WTI,石油,油價,頁巖油,美國

對上述圖表中的術語,巴克萊提出要註意以下三點:

1、Wood Mackenzie的“半周期”(half cycle)成本曲線僅代表一口油井的新增產量,並非一個項目的新增生產水平。而能源企業評估新增開采項目的可行性,用的是包括其他費用的“全周期”成本。

2、成本曲線不能解釋現有生產可能怎樣反應。這方面巴克萊采用了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年度能源展望數據。EIA預計,如油價維持在每桶70美元,到2017年,年度新增日產量將達到63萬桶,年度減少規模均攤約為每日18萬桶。

3、服務成本預計會下降,這將是決定供應致密油保本價格的另一重要因素。油田的服務相關成本今後幾年會進一步減少,這意味著年度成本曲線可能每桶平均降低5美元。

OPEC國家產油商的生產成本很低,在沙特甚至只有每桶4美元。在油價處於低價位時期,致密油生產商可能首批受到影響。

由於產油企業的市值、套期保值率和石油產量各不相同,他們對低油價的反應可能也截然不同。巴克萊預計,如油價跌至每桶80美元,中小盤股代表的石油生產商明年盈利將減少17%。如跌至每桶70美元,減幅將達到25%。這類企業明年可能削減資本支出,減少鉆探計劃。現有油井不會受影響。

以上提到的摩根士丹利預測也指出,油價持續處於低位將導致能源企業大幅削減支出。一旦出現這種被分析師稱為“資本支出懸崖”(capex cliff)的情形,整個美國經濟都會受影響。

下面可見巴克萊預計將首批削減鉆探相關資本支出的企業。

WTI,石油,油價,頁巖油,美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71

大股東尹衍樑:要把路上燒油的都消滅

2015-04-06  TCW
 
 

 

神秘的睿能Gogoro電動機車,首度在台亮相了!三月的倒數第二天,這輛今年初於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亮相,被譽為機車界的iPhone、兩輪版特斯拉(Tesla)的電動機車,首座全球展示據點,在台北信義計畫區亮相。

「電池買現成,其他全都重新設計!」設計出色,創CES展最多得獎紀錄

這次,來勢洶洶。「不只台灣,我們還要用授權方式,把Gogoro推到印尼、越南等市場。」Gogoro大股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親口對《商業周刊》記者描述未來盤算,甚至,他發下豪語要從兩輪推向四輪,「要把路上燒油的東西都消滅掉!」

它募集的資金更創下台灣新創公司新紀錄。有了尹衍樑、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等股東加持,到去年十月為止Gogoro已累計籌募一億五千萬美元巨資(約合新台幣四十七億元)。

這家公司很神秘,打從成立三年多來,從不與機車上下游、電動車同業互動,他們比照蘋果保密規格,「從一張白紙上整個全新做出來的,除了電池是買現成的,其他全都重新設計。」尹衍樑說。

一直到今年初才在CES展一炮而紅。展示攤位特地安排在特斯拉旁,由創辦人陸學森,頂著一顆與尹衍樑一樣的大光頭,酷酷的介紹自家產品。結果,一舉在展覽中拿下十七座媒體票選獎項,是CES開展來獲獎最多的新創公司。

團隊成員沒有機車製造、行銷背景,大多來自手機業界,由曾參與鑽石機、微軟第一代XBox設計的宏達電前創意長陸學森、前技術長泰勒(Matt Taylor)兩人攜手創辦公司,延攬前諾基亞(Nokia)台灣總經理程宗楷出任營運副總,黑莓機大中華區資深總監彭明義擔任行銷副總。在台灣土生土長打造出的電動機車,憑什麼能贏得媲美iPhone的響亮稱號?

成大機械系教授、台灣電能馬達第一把交椅蔡明祺,半年前受政府邀請參觀Gogoro。結果,原本被邀去看看能否幫忙的他,看了直說:「根本不用我幫忙,他們技術都發展得差不多了,真的很訝異!」

原因揭曉,原來台大、成大、交大研究電動馬達的優秀學生都被陸學森延攬了,「我自己的學生也在那裡上班,我統統不知道,真是保密到家。」他說。

蔡明祺分析,其實,台灣的技術早就足夠應付電動機車設計製造需求,缺乏的是整體性規畫。Gogoro是用極為創新的方式,以龐大資金為後盾,將成熟技術「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營運模式,完全跳脫過去電動機車的推廣方式。

換句話說,這與特斯拉塑造出富豪們趨之若鶩的跑車,顛覆大眾對電動汽車跑不快、跑不遠的印象,是類似的道理。「(Gogoro產品)比既有的IC(晶片)業或傳統機電業手上產品高一到兩個檔次。」行政院長毛治國稱讚,這將供應鏈水準往上拉拔,是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很好的範例。

「不用十分鐘就能換裝!」時尚人性,找行銷好手賣機車界iPhone

到底創新在哪裡?簡言之,陸學森用四大策略顛覆電動機車行業:

第一,不只是代步車,把電動機車當精品設計製造。可以甩尾使輪胎冒煙,可以如iPhone般時尚人性。

一提起電動機車,總讓人聯想起阿公出門的代步車、歐巴桑的買菜車。跑不快、外型也不怎麼樣。不過,陸學森一反機車業做法,不找業務,反而找來媒體行銷好手,透過文案、宣傳影片,秀出讓輪胎熱到冒煙的甩尾、漂亮的過彎壓車,行銷策略很時尚。

不只如此,尹衍樑得意的說,外界還不知道Gogoro有許多實用而且時尚的附件,例如,有籃球架讓籃球玩家可以帶球四處跑,也有後方的菜籃子讓主婦買菜,而且車殼能如手機般換裝,「不用十分鐘就能換好,今天心情好換紅色,憂鬱換藍色。」他說。

經濟部工業局金屬機電組組長沈維正分析,Gogoro號稱續航力可達一百公里遠,過去電動機車平均只能行駛四十五公里左右,Gogoro續航力若真的達百公里,和原本汽油機車習慣不會差太多,將有機會幫助電動機車倍數成長。

第二,陸學森領軍工業設計團隊,從頭設計所有零組件,簡化維修與減輕重量。他不找機車產業鏈,而找汽車上游廠商合作,重新摸索出最適用的工法。採用鋁合金車架,更耐撞;煞車直接整合進輪框,更好拆;前輪避震設計自飛機起落架,更平穩。少掉雜七雜八零件,所有維修都可在幾分鐘內就完成,根本不須與現有的機車行合作。

過去國內曾發生數起電動機車電池爆炸事件,Gogoro則直接採用與特斯拉同等級的高規格松下(Panasonic)電池芯,搭配自家專利防爆設計。尹衍樑解釋,採用陶瓷、碳纖分隔每顆電池芯,「縱使用鋸子從中間鋸斷,也不會燒起來,」他說,松下更已承諾給Gogoro兩年電池供應及專賣權。

第三,推出機車業破壞式創新的交換電池服務,與加油站、超商合作,設立電池交換站。不設體積龐大、設備昂貴充電站。賣車不賣電池,而且電動機車不設插頭,沒電?到加油站花六秒換顆電池就可以了。

換句話說,交換電池如繳電話費,讓你買機車綁約每個月電池顆數,就像買手機綁約買通話費一樣,未來零元機車也將不是夢。「這才是產業最大的創新,完全跳脫機車營運模式!」蔡明祺分析,賣車不賣電池,車價不含電池的成本,可將價位壓低,稅也課得較少,降低購車門檻。

「靠近加油站,電池燈就亮起來!」大數據分析,用手機訂電池、檢查毛病

尹衍樑描繪未來的營運方式,將可透過手機得知目前電力存量,上網連結到附近的加油站預定電池,「十分鐘後你來提,一定有電池,你一靠近加油站,幫你準備的電池燈就亮起來,別人拔不出來。」

第四,大量應用數位科技,全車安裝八十顆感應器記錄使用行為。由陸學森延攬來的手機業人才操刀,將使用方式App化、物聯網化、做大數據(Big Data)管理。

尹衍樑形容,除了用手機操控機車、換操作音效、設定燈光節能模式,當使用者把用光的電池插回充電站時,馬上能讀出車輛有沒有毛病、哪個燈不亮。而且製造工廠全線電腦化,哪位裝配線工人拿什麼工具鎖哪一顆螺絲,電腦全都記錄下來,將完整組裝履歷結合起來做大數據分析。

這個令大家極為好奇的產品,最快今年夏天上市,Gogoro尚未公開定價與電池綁約方案。交通部則證實,Gogoro早在二月份就送件申請機車車型查驗,據指出,車型不只目前已發布的那一款。

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指出,Gogoro早在去年年中就提出在加油站設電池交換站的規畫,目前雙方洽商已到尾聲,很快就能簽約。目前的計畫將於五月份上路,屆時大台北地區五十六個加油站都將設有Gogoro的電池交換站。

不過,Gogoro雖然看起來實力雄厚,但未來挑戰一點也不小。因為,國內外都曾有電池交換的失敗經驗。

以色列公司Better Place是全球推動電動汽車交換電池最知名的業者,吸引了大批矽谷資金,後來卻以倒閉收場,Gogoro難道不會重蹈覆轍?蔡明祺分析,汽車電流大、電池體積大,換電池難度高、風險也高;相對的,機車電流不大,安全性優於汽車,成功機會大大增加。

但二○一三年底在新北市試行的機車電池交換計畫,成果也不怎麼樣。

「我們試辦的內容跟Gogoro想做的很類似。」環保署機車電池交換示範運行計畫主持人黃斐慧指出,在運行十七個月的結果是,民眾使用習慣很難改變,仍有高達八成的人希望開放在家裡自行充電。

也參與這項計畫的鄭丞宏分析,使用交換電池的電動機車每公里能源成本約在一.二元到一.三元,由於油價下跌,硬是比汽油機車高出三成費用,消費者接受度是關鍵。「而且,一般認為鋰電池壽命約為四年,」他說,若是把成本高昂的電池折舊算進來,業者要想獲利,試辦結果顯示不太樂觀。

通勤族通常在上下班時才有空去換電池,鄭丞宏說,想想如果同時有成千上萬輛車要交換電池,最現實的問題是:加油站充飽的電池夠多嗎?他推估,每賣出一輛車,就要多預備三組電池供交換,業者所費不貲。

「全世界電動車的燃料成本都高於汽油,」Gogoro行銷副總彭明義強調,油價不會一直在低檔,而電動車有更好的使用者體驗與理念,費用高不是問題,他也證實,正與政府洽商能否適用優惠電價。他說,有了大數據的協助,Gogoro每賣出五輛車,預估只要多準備一組電池供交換,就足敷使用。算一算,電池備料比例竟只有同業的十五分之一!

目前中華汽車在全台電動機車市占逾七成,總經理劉興臺指出,中華車為此已經燒了九億多元還沒回本,消費者總覺得電動車容易壞、怕出門沒電,「推廣難度真的很高!」

「我就是壓寶這個天才!」政府力挺,整廠輸出還要搶攻四輪

「Gogoro想成功,政府的角色一定要進來。」蔡明祺強調。事實上,特斯拉若少了美國政府的貸款、補助,現在仍將賠本經營。外界估計,Gogoro營運須預備的電池與電池交換站,就足以將資本額燒光。

Gogoro顯然已經擄獲了政府高官們的芳心。三月二十五日,行政院長毛治國帶了約三十多位媒體記者,大動作拜訪Gogoro。他甚至為Gogoro背書說,台灣非汽車大國,出口電動汽車沒有說服力,但台灣有龐大的機車市場、成熟的產業鏈與相關技術,出口電動機車很有利基。若Gogoro能在台灣立足,外銷潛力非常大。

尹衍樑對挑戰並不擔心,「我就是壓寶(陸學森)這個天才!」他腦中滿是拓展的藍圖,他說,台灣站穩腳步後,未來將用整廠授權輸出的方式,把Gogoro推廣到印尼、越南,二輪成功後要往四輪推進。

他更透露了規畫中的四輪車長相:很像BMW(寶馬)早期的三輪車,車門從正前方開啟,可乘坐兩人,停車只須占用半個停車格,安裝四顆Gogoro電池就能上路。

而陸學森的野心更大,「我的目標,是要徹底改變人們使用能源的方式。」他說,期待Gogoro電池可以像一甲子前AA(三號)電池發明後,成為攜帶式電子產品通用的電池規格,不只汽車,伺服器等各式產品都能擺脫電線。

特斯拉在創造了車壇奇蹟後,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被喻為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接班人。陸學森的Gogoro有沒有辦法顛覆機車市場規則,成為下一個馬斯克?大家都在看。

【延伸閱讀】Gogoro,搶當兩輪版的特斯拉—Gogoro機車與特斯拉跑車比較

Gogoro機車˙第一款車交貨:預計2015年˙續航力:約100公里,電動機車同業的2倍(續航力領先同業,媲美特斯拉)˙電池:Panasonic電池芯+自家專利(簽約拿下2年專賣權)˙充電:完全採電池交換,第一階段在大台北地區至少設56個交換站˙行銷訴求:讓電動機車也能飆車甩尾,跳脫中高齡人士慢速使用印象

特斯拉跑車˙第一款車交貨:2008年˙續航力:約400公里,電動車同業的2倍˙電池:Panasonic電池芯+自家專利˙充電:廣設充電站,目前全球已有409座充電站˙行銷訴求:將電動汽車塑造為有錢人的酷炫跑車,擺脫續航力不足印象

資料來源:各公司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45

半瓶油的故事



大師不說教,只說故事。其中,我很喜歡以下這一個。

有一天,一位媽媽叫大兒子去買油,他爽快答應了。回家路上,走呀走,一不小心,竟在河邊絆倒,半瓶油都倒進河裡去了。大兒子很傷心,心想:「半瓶油,就這樣沒有了。」

媽媽叫二兒子再去,二兒子也爽快答應了。回家路上,走呀走,一不小心,也在河邊絆倒了。二兒子捧著剩下的半瓶油,臉上泛起安心的微笑,心想:「太好了,沒淹死,還搶救了半瓶油!」

許多人以為,禪修就是為了令我們學懂,不做大兒子,只做二兒子。半瓶油,也像半杯水,視乎你覺得是半空,抑或半滿。

但是,大師說,這是誤解。如果禪修只為教人調節期望,凡事阿Q,自欺欺人,其實沒有甚麼了不起。禪修講的,其實是第三兒子的故事。

這一次,媽媽叫三兒子去買油,三兒子也爽快答應了。回家路上,走呀走,一不小心,在河邊絆倒了。他捧著剩下的半瓶油,臉上泛起安心的微笑,心想:「太好了,沒淹死,還搶救了半瓶油!」然後,他深呼吸一下,腦袋一轉,眼珠一閃,對自己說:「待我今晚出城打工,幹兩小時,賺的錢,就夠買回失掉的半瓶油了。」

這,才是禪修的最終目標。大兒子不接受現實,放縱自己在傷心中沉溺。二兒子接受現實,但沒有解決問題。只有三兒子,既不沉溺,也不妥協,默默地身體力行,在殘破的現實中再出發,一步步改善現況。

純粹叫人順其自然,看開點,睇化點。那,不是禪修,只是逃避。禪修是踏實而刻苦、積極而耐心的旅程,不管高低起跌,都好好去活每一天。既往不究,努力就夠。(禪修行/十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77

省油的燈


如果特朗普言出必行,將寬鬆政策打入十八層地獄的話,印鈔、量寬邦主伯南完剩餘價值,只會進一步下降。

經濟學人今期封面社論,警示強美元及高息政策下,未有好結果之前,可能先嚐苦果。

的而且確,十年債息短短不足一個月一抽見兩厘半,美元拒絕下跌,影響乃非局限於資金流出區內那麼簡單,牽涉是「全球美元短缺」一個大命題,有興趣研究詳情可查詢國際結算銀行網頁刊載相關論文

伯南克剩餘價值在於量寬QE,稍為網上搜尋伯南克演講收費的話,平均每場收費二十至四十萬美元不等,比希拉莉可能更高,肯定高於小布殊總統,當日海嘯期間戰友紐約聯儲銀行蓋特納,每場收費相當於伯南克下限,擺明,金融海嘯後力挽狂欄於既倒,的確創造昔日當局者的金錢前途效應。

伯南克應財新邀請到內地,當年QE政策製造熱錢、水銀瀉地式流入中國,四萬億再加熱錢流入,後遺症未完,但風水輪流,伯南克今日對答,問題已調轉為如何阻止資金外流。

或者基於禮貌,伯老對人民幣政策及人行穩定匯率推許有嘉,有別當日接受國會質詢時說法,觀乎伯老對改善資金外流最有力主張,正正就是近日熱話討論之一,中國倒不如減慢人民幣國際化?

問題又來了,人民幣國際化會否等同於人民幣加速貶值?
如果答案屬於肯定的話,似乎流於一派離岸市場拖累在岸官價等分析,再者,承認兩者相關的話,變相亦等同將資本帳開放及資本不能管制兩者混為一談。

下星期,深港通一通,標誌著資本帳開放,但本星期內地先不鼓勵海外併購、繼而買金、兌換、匯錢通通要限,定義上卻是資本管制。

同兩年前一遍盛況、市場充滿期待比較,今次深港通開通,股市不單大跌三百點「贈慶」,沉靜程度、幾乎令股民都忘記開通呢件事。

開通前夕遇著人民幣貶值、阿爺落閘限制資本,最多人問係深港通是否走資渠道?

答案是YES AND NO. 稍為認真研究內地經常帳項目,會發現滬港通屬下南向及北向資金流,其實在國家資本帳上,是歸類屬於、資金流入流出,換言之,南向規模日大,代表外儲減少規模會增加。

互聯互通設計聰明之處,在於一個循環封閉系統,股分買入後除非一直長揸,否則賣出後仍然會兌換返做人仔,理論上做到「原銀奉還」。

但內地大媽都唔係「省油既燈」,資金買入後,其實只要股分之間換馬,就可以做到資產保值。

高盛就發現,南向額度變化,其實同人民幣貶值幅度有好大關連,正正反映、內地居民缺乏海外投資渠道既困局。

但講到底,中國即使入籃亦從來沒有承諾,不就居民及企業兌換不予限制。

減慢國際化就等於有助減慢資金流走?
「賓卡」反而相信,內地企業、內地居民自身國際化意慾,才是資金外流最大關鍵。

中國不能阻止企業及居民、因為貶值預期而調資境外的想法,中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規劃精密,但千算萬算,仍然沒法辦到幾個用人民幣作為單位的具代表性產品。

小加沒有為國捐軀,但捐出港交所大量資源收購LME,為的是打造幾個商品人民幣計價,更多投資者使用,更普及,持有人民幣就變得必需。

奈何,內地太多利益關係,中國貨幣國際化僅僅單腳緩步,走資成因,稍為放大的話,部委及既得利益團體通通有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