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飲食籽】毋忘冬菇進化史

1 : GS(14)@2015-06-01 22:34:53

二○一五年黃大仙竹園邨的兩座冬菇亭,與二○○六年新舊對比強烈。



【飲食籽:識飲惜食】拆毀,翻新,活化。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俗稱「冬菇亭」的熟食亭,曾隨公共屋邨而生。她曾經興旺,曾經沒落,承載着一段香港時空特有的歷史。因噪音及衞生問題,九十年代房屋署停止興建新冬菇亭,部份被改建用途。經領匯接手後,冬菇亭相繼翻新,相比起其他大型建設,這些改變似乎微不足道,但她是「屋邨友」總有過的生活體驗,見證昔日街頭飲食文化。她絕不比任何一幢歷史建築物的文物價值遜色。



二○○六年黃大仙竹園邨冬菇亭。


走進大埔富善邨,會發現一個有趣畫面──在同一空間出現兩個新舊冬菇亭,帶來強烈對比,見證其「進化史」。舊式冬菇亭在一九八六年隨屋邨落成,維持一貫草根特色,一亭四檔,紙皮石亭頂,只有啡色及透明帳篷遮風擋雨;新冬菇亭則在六年前由商戶自費翻新,領匯會提供適當指引及審批圖則。雖在外仍是冬菇模樣,但已換作灰色琉璃瓦頂,落地玻璃,把以往四格打通成一個舖位,客人坐在仿皮梳化卡座,涼涼冷氣送爽,與一般茶餐廳格局無異。



翻新工程複雜 煙囪淪為裝飾

變身後的冬菇亭是出自設計師文樹基(Man)手筆,除此之外,他還設計屯門友愛邨的冬菇亭。「冬菇亭原有設計看似簡單,但翻新難度不少,由於食肆不再領有大牌檔牌照,便要符合一般食肆的規定,像抽氣系統、消防條例等。」不願上鏡的Man說。他花了數個月時間設計,特意在外圍採用落地玻璃,維持原有開揚感覺,整個工程花費約二百萬元。「假設以四方盒為考慮,要讓冬菇亭每一面看起來有趣,以凸顯光線透明感。因要符合食環署要求,其中一面須為密封式廚房,是美中不足之處。」冬菇亭的中間排氣位,經改建後已沒有實際功能,商戶須重新鋪置排氣喉,同時要在傾斜的屋頂裝上冷氣,便須巧妙配合現有格局。「我們特意設計天花梯級效果,可內藏風喉,又能避開橫樑,盡量善用空間。」值得一提是,設計分為室內及室外地方,室外增設露天茶座,刻意保留冬菇亭其中一個特色。



大埔富善邨現有的平面圖,舊冬菇亭(右面)仍保持一亭四檔,新冬菇亭則已打通成一檔。在同一地方新舊冬菇亭並立。









灰色琉璃瓦頂,氣窗已密封,只作裝飾用途。

冷氣,冷風輕送,外面三十多度高溫也不怕。

設有露天茶座及室內冷氣位置,任君選擇。







紙皮石亭頂,另有帳篷擴展空間。

風扇陣,另有多座牛角扇,吹走暑氣。

客人須坐在戶外位置,體驗四時節氣。



逾千萬打造 變身豪華大牌檔

要數投資額最高之一是位於大圍美林邨,一列三座的冬菇亭,二○○八年由怡苑飲食集團承租九年,當年斥資逾千萬元改裝。不但有日式琉璃瓦屋頂、維多利亞時代復古鐵閘、LED環保燈、活動天幕等,最特別是中央煙囪位置,除了用作採光外,在七呎高樓底,掛上矜貴水晶燈,堪稱「豪華大牌檔」之最。怡苑董事總經理羅偉光說:「翻新後,可滿足客人需求,追上時代步伐,保持競爭力。所以我們加設冷氣、洗手間及其他裝飾,環境改善,但食物和價錢卻與大牌檔相差無幾。」不過,卻出現小插曲。在二○○八年北京奧運,原本安排奧運馬術選手到訪參觀此地,被傳媒揭發其活動天幕違規僭建,最後不得不清拆,意興闌珊下,數年前便索性轉租予其他商戶。「當初搭建活動天幕,原意是避免食客日曬雨淋,因應所需。其他冬菇亭也有搭建活動上蓋,不過政府卻沒有處理。對於新經營者,太多條例限制,商戶難以經營,哪有人還願意投資?」向領匯查詢,他們以書面回覆指:「有關提升項目因應物業本身情況,改善設施及設計,包括加強電力供應、翻新牆身及亭頂、重整亭內佈局等,以達到優化物業環境目的。」



沙田美林邨冬菇亭內的三寶小廚,極高樓底,原有的中間煙囪位置掛了水晶燈。

當年商戶斥資逾千萬元改裝美林邨冬菇亭,務求打造成豪華大牌檔。



民間紀錄 怕失去舊精神面貌

在活化過程中,最難莫過於如何在新舊之間取得平衡。中大建築系副教授鄭炳鴻說,「隨時代轉變,翻新冬菇亭是無可厚非。冬菇亭原屬功能性建築,為邨內居民提供一日三餐之便,是草根地道文化,若刻意執太正,反而失卻精神面貌。」為了保留集體回憶,八十後業餘攝影師梁瑋鑫(William),在facebook開設專頁「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紀錄多年來冬菇亭的變化。他在沙田長大,沙角邨冬菇亭是他平日的開餐勝地。「以前返學前在粥檔買鬆糕做早餐,消夜買乳鴿加餸,日常生活經常接觸到冬菇亭,細心留意,她有很多有趣地方,如透過加建擴展營業空間,充滿民間智慧。」雖然帶來噪音及衞生問題,但他說仍有保留價值。「在香港好難得仍有這種大牌檔風味,她有自己的生存制度,最重要是找到平衡點,和居民互相遷就。經翻新後的冬菇亭,雖有冷氣,又坐得舒服,但始終失去昔日的生活風味,總是沒趣。」



梁瑋鑫對屋邨有情意結,紀錄多年來冬菇亭的變化。

梁瑋鑫攝影作品@沙田沙角邨



後記:

自九十年代始,冬菇亭便走上不同命運,被改建用途,被翻新,被空置。〈冬菇亭故事〉一連三期,過去走訪十多個冬菇亭,雖正值炎炎夏日,讓我最深刻的不是粉飾得簇新、有冷氣送爽的硬件軀殼,而是當我喝完熱湯後,滿頭大汗,被牛角扇吹走熱氣的這一番舒暢感。她具有獨特個性,各呈首本好滋味,並非毫無特色的連鎖店可比。不知不覺間,這種風格特異的食檔,正逐漸消逝。趁還在,好珍惜!



已消失的她們



沙田秦石邨一九八四年落成、在邨內只有一個冬菇亭,已改建為涼亭,老人家最愛坐內乘涼,捉棋耍樂。

沙田隆亨邨共三座的冬菇亭,只有一座仍有大牌檔,其餘則空置及已改建成便利店。

上水彩園邨早於九十年代中拆卸並改建為美食廣場,但使用十多年後,在二○一一年領匯為彩園商場翻新而再次改建,現時原址已改建為休憩地方,經常充斥水貨客。





屯門安定邨位於停車場旁的冬菇亭,在九十年代中已改建成安定商場的新翼。地下為有冷氣設施的美食廣場,以上數層為商場,領匯近年再翻新安定商場。

觀塘順利邨原本邨內的戲院因使用率偏低而在二○○二年拆卸,並重建一座設有冷氣的美食中心,原冬菇亭租戶遷入,至二○一○年拆卸,原有位置興建了乏人問津的小型舞台。



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劉永發、鄧鴻欣編輯:謝慧珊美術:吳子豪部份圖片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及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30/191651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633

70後宅女毋忘首堂政治課

1 : GS(14)@2016-06-01 11:16:56

黃雅文的世界,從來七彩繽紛,愛煞童話創作的她,89年時正好17歲,就讀中四。人生第一次大遊行,第一次看到老師抹眼淚,第一次見證集體突然死亡,第一次看到日與夜,原來可以是地獄與天堂之別。「朝早嘅廣場,係藍天白雲同七彩帳幕,到晚上,只見一片漆黑、火光熊熊。」年輕與死亡,理想與破滅,不想記起,27年過去,但可以真正遺忘嗎?



每周剪報寫感想


70後的黃雅文,就像我們身邊沉默的大多數,有點宅,害怕振臂高呼各類口號。她說,27年前的自己,是平凡中學生,就是今日,不再年輕,瞻前顧後的性格,仍改不了。八九民運,每星期剪報、寫感想,課室上掛着「李鵬禽獸」,電視機上盡是死傷枕藉的畫面,是人生第一堂政治課。「咁多年,去過維園兩次,都係因為有人出嚟講,六四毋須要悼念。」由跟在遊行隊伍中人嗌我嗌,到時日遠去,沉默下來。27年前的慘劇,看似與生活再無關係,其實卻不。「雜誌有個小欄目講通識題目,評論鄧小平功過,能不提六四嗎?」在她心中,要真正和解,不是爭取虛妄的平反,而是切實還原歷史真相。「訪問前好忐忑,但仍感謝你到訪,讓我想起好多。」生活營營役役,一些事一些人,忘了忘不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1/196359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35

《冇愁報》延續毋忘精神

1 : GS(14)@2016-06-06 02:58:13

【本報訊】六四屠城後10年,他們才陸續來到世上。這群中學生不僅沒將六四視作久遠的故事,更善用學生身份,自發搜集資料,製作校報講解六四始末,冀身邊同齡人延續毋忘六四精神。中四學生李樂軒去年加入學校公民教育組,今年負責製作校報《冇愁報》,秉承傳統於六四前,向同學派發講述六四內容的新一期校報。該報雖沒採訪各界人士,僅將網上、報章資料等內容集合,但李樂軒認為學生一手一腳製作,有助同學認識事件,「學生都鍾意速食文化,我哋整《冇愁報》,簡單啲容易啲畀人了解」。中四的鄧瑋妍亦指,雖未親身經歷過六四,但以同齡人身份舉辦六四活動,較只由老師推廣有好處,「大家會反思,都係求學時期,點解我哋會做呢樣嘢呢?」



今年加論「建設民主中國」

六四,對他們來說是歷史,卻沒有遙遠的距離感。鄧瑋妍直言六四對其影響深遠,六四後內地言論自由嚴重收緊,「如果蓋住呢啲真相冇人提,香港就可能好似中國咁,冇人知咩事」。李樂軒亦認為六四與本港息息相關,內地民主情況直接威脅本港言論自由,「呢啲都好影響住我哋生活!」他續稱,今年該報加插學聯與支聯會就「建設民主中國」的爭議。李樂軒指,家人向來熱衷社會事務,故自小學起已參與六四晚會,但他深明這並非同代人的普遍情況,「問同學六四係乜,佢哋答唔出」。他希望更多同學了解及思考六四的影響。鄧瑋妍則指,參與舉辦六四活動後,自己亦深化對六四了解,期望同學將悼念六四的訊息傳播開去。除了製作校報,他們會於六四前的上課日,播放《自由花》、《媽媽我沒有做錯》等歌曲,又會將黑底白字的「毋忘六四」橫額放在操場讓同學簽名,讓未能參與六四集會的同學感受悼念氣氛。為該校公民教育組提供意見的通識科老師張銳輝稱,部份學生未了解六四事件前,會抱唔關我事心態,但當他們認識事件後,即使未曾經歷過亦會受觸動,「唔係要同學接受一個立場,係希望認識咗,將來點思考立場會闊啲」。■記者蕭洛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2/196378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861

【蘋果照相機】毋忘初衷

1 : GS(14)@2016-09-29 07:56:20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攝影師每日以相機拍下千百萬張照片,將一些大家看似熟悉的東西,以用不同的觀點與角度,讓你重新細看。【蘋果照相機】為大家呈現新聞重要時刻,以細膩照片,分享鏡頭背後的甜酸苦樂。蘋果攝記fb:http://bit.ly/1OlyZxX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9/197856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499

會計師公會盼選委毋忘業界需求

1 : GS(14)@2017-01-05 07:58:24

【本報訊】特首選舉3月舉行,會計界「轉風向」由非建制派全取30席選委,年內又迎來核數師監管改革草案提交立法會。惹火議題浪接浪,新任會計師公會會長陳美寶希望與業界保持溝通,但就承認暫未與特首選委接觸,冀對方投票時除政治考量,亦毋忘業界需求。今屆泛民陣營「民主300+」、以及打正旗號反梁的龔耀輝名單合共全取30席,相較上屆只得9席,風向明顯有變。陳美寶相信選委清楚業界期望,希望能選出理解會計界需求的特首,但承認未與選委接觸。「民主進步會計師」派出21人,全數當選,其召集人李淑儀表示願意與公會及特首參選人溝通,但至今與公會接觸僅限於參選時公會提供位置予所有參選人懸掛海報。李坦承業界議題非首要考量,「呢一票睇得更廣泛,唔單止業界,仲有普羅市民利益」。獨立審計監管改革亦為今年會計界焦點。政府建議改革,將處分上市公司核數師的權力,由公會移交至已擁有調查權的財務匯報局,會計界對財匯局集調查、處分權於一身極有保留,又認為核數師不應負擔財匯局經費。改革諮詢展開至今近3年,草案終有望今年提交立法會,陳美寶成為「守尾門」的公會會長,她指感受到政府明白業界關注,認同設獨立審計監管是好事,但調查、處分時是否有效率更重要。公會行政總裁丁偉銓承認與政府在部份細節(如財匯局經費)上仍有分歧,又直言自我監管模式無礙香港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唔覺得錯得好緊要,但亦唔想予人話柄,話香港落後」。公會為處理監管改革,成立專責工作小組,成員代表90%以上的上市公司核數師,「次次傾到冇人問問題先散會」,並非閉門造車,希望最後草案能「過得自己、過得人」。陳美寶畢業後先後在畢馬威、羅兵咸「學師」,1999年離開自立門戶,創辦陳美寶會計師事務所,至去年中與致同合併,轉任致同副管理合伙人。對於去年時聞會計師行經營受壓、年輕會計師對前景尤欠信心,陳美寶表示深明核數工作屢屢要趕死線,「明白工作會攰,Meet deadline好辛苦」,但能在限期前完成工作,反而是彰顯專業精神,建議同行發展業餘興趣減壓,她又相信管理層會「會用盡方法留人」,以免人才流失。記者:黃翹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3/198848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83

【有骨氣靠自己】癱而不廢包山王照爬獅子山毋忘初衷

1 : GS(14)@2017-01-14 07:54:34

志偉嘅囝囝十足爸爸一樣咁活躍!



「呢一樣嘢可能好多daddy都做到,但係呢一樣嘢,到我個仔依家4歲幾喇,我都仲未做到。我係好想第一個動作就做到呢一樣野,抱住個仔企起身,轉幾個圈。」黎志偉,曾經係一名全職運動員;2008年更以10秒極速爬上長洲太平清醮嘅包山頂,成為「包山王」。自認係運動都啱嘅志偉,亦係首位奪得亞洲極限運動錦標賽冠軍嘅香港人。不過好不幸,一場交通意外,令佢從此連企都企唔到:「5年前喺屯門公路遇上咗一個交通意外,導致到我嗰個脊椎第11節第12節嘅神經線撕裂晒,斷開晒,完全一個半身癱瘓人士。」



爬獅子山當日,正正就係意外的5周年(受訪者提供圖片)

訪問當日,志偉即場示範只靠雙手去攀石

點解個天要咁玩我?發生不幸事,我哋最鍾意問個天;但係志偉冇諗過呢個問題,佢只係諗到當時懷住8個月新孕嘅太太同埋即將出世嘅小生命:「我有好頹,當其時真係好似一個廢人一樣。以前我成日爬得好高,睇嘅嘢基本上都係喺人地頭頂嘅,依家係坐住喺輪椅,甚至乎講嘢都抬高個頭同人哋講。正正當其時就係我太太都有左8個月嘅新孕,當其時唯一一個生存動力就係好想見到個仔。」一個小生命嘅來臨,令志偉決定唔再頹!佢開始做番運動,Boxing﹑劍撃﹑攀石……甚至只靠一雙手去爬上獅子山山頂。



志偉憑住堅持同鬥志,終於成功登上獅子山山頂!(受訪者提供圖片)

雖然下半身癱瘓,但志偉冇放棄運動,連boxing都玩埋(受訪者提供圖片)

「我爬獅子山就正正係交通意外5周年,成個過程係難處理o架,亦都有諗過不停問自己嘩咁辛苦做咩呢搞呢壇嘢?但又諗到起碼都有30幾40人去撐我,支持呢件事,咁就真係認認真真去做靚啲件事。」呢次壯舉,終於感動到外國廠商,願意出售機械腳,但經費最少要2﹑3百萬港幣。唔少熱心網民都好想幫助志偉企番起身,發起眾籌。不過志偉決定要繼續靠自己:「捐款或者眾籌,我都唔係第一個考慮。雖然係半身癱瘓啫..但係其實都仲有少少能力嘅,咁我就唔想就咁樣接受人哋啲捐款,幫我完成企番起身一個個人嘅心願。」靠自己講talk同出書,鼓勵到人又幫自己,或者呢種鬥志就係香港人。獅子山精神係咩?黎志偉話:「點解我要爬獅子山呢?想提提大家,乜嘢叫做獅子山精神。新獅子山精神係代表無論外在環境因素點樣影響都好,其實你都要毋忘初衷,排除萬難,做番自己做人嘅嘢,或者係活出你人生嘅態度。」採訪:植詠珊(Cathy)攝影:Kaman﹑Meng剪接:Roy編審:Kaman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13/198948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524

毋忘真普選初衷 民陣遊行反欽點千人參與  警兩度舉黃旗

1 : GS(14)@2017-03-26 15:28:44

■民陣昨日發起遊行,反對小圈子選舉,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等多個泛民政黨參與。何頴賢攝



【特首決戰】【本報訊】民陣昨日發起遊行,反對特首小圈子選舉,大會宣佈約有1,000人出席。民陣召集人區諾軒承認遊行人數比預期少,但強調主要的泛民政黨都有出席,證明泛民選委縱然有「含淚」投曾俊華的策略派,亦有堅持投白票的原則派,但對於爭取真普選、反對小圈子選舉的初衷仍然不變。記者:周婷 袁楚雙民陣遊行隊伍昨日下午由銅鑼灣東角道出發,遊行至灣仔稅務大樓。是次遊行並沒有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隊伍出發前,警方於東角道最少兩次高舉黃旗,警告遊行人士正參與非法集結,但隊伍在警告下如期出發。民陣、關注基層團體成員遊行後在灣仔稅務大樓外集會及留守,至今早民陣將主辦另一場遊行,反對小圈子選舉。



■有遊行人士舉起「不要林鄭」標語。李家皓攝

多個政黨響應

區諾軒解釋,警察多個協會早前舉行支援七警集會,亦沒有申請不反對通知書,認為市民有權和平集會、毋須警方批准,他們昨日是以行動體現「公民不服從」。他透露,遊行期間遭警方多次口頭警告,他願意承受相關刑責,已有被捕的心理準備。區又表示,目前形勢林鄭月娥仍有很大機會當選,而一旦林鄭當選、民陣未計劃任何具體行動。昨日遊行獲多個泛民政黨響應,包括民主黨、公民黨、工黨、社民連、民協及小麗民主教室等。已表明會於今日選舉中投白票的社民連梁國雄透露,多次被不同人勸說「唔好嘥張票」,昨日亦有市民罵他自己無法入閘而投白票是「無恥」,梁國雄表明,投白票是為了向選民及雨傘運動中爭取真普選的市民負責,自己不會用原則換選票,無懼「票債票償」。民主黨7名立法會議員,以及公民黨手握的25票分別表明「all-in」曾俊華,其中公民黨梁家傑、民主黨許智峯等昨日亦有出席遊行。許智峯說,有人質疑他已身為選委、手中已有一票,但他強調「有票嘅選委都要反(小圈子選舉)」,又指目前候選人中沒有一人代表到他自己;重申一天未爭取到民意授權的選舉制度,港人仍要繼續活在專制政權魔爪下。



■警方於東角道最少兩次高舉黃旗。何頴賢攝

籲泛民要團結


社工學聯會長李裕茂則表示,中共干預選舉,只要出聲便可欽點特首,但「好多市民可能被蒙在鼓裏,相信緊呢個制度」,參與遊行是為了讓大家認清,特首的產生制度直接影響未來民生施政,對每一個市民息息相關。李又指,對選舉制度的畸形而無法聚焦討論感到失望,令遊行變成「無辦法中嘅辦法。」對於遊行人數少,區諾軒認為人數不重要,另一關鍵是想修補泛民陣營中「撕裂」。他說今次籌備遊行,自己也「唔易搵到企位」,寄語泛民中人對不同政見的人「唔好鬧爆」,更不應撕裂,否則是「對唔住雨傘運動嘅朋友」;亦希望泛民能在選舉後檢討路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26/199702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34

花絮:球迷毋忘張耀麟

1 : GS(14)@2017-06-10 13:09:57

喺「香港力量」打氣區有一張寫有「15」嘅手繪橫額(圖),豪哥本身着4號,但為紀念03年因車禍喪生嘅好友、港腳張耀麟,就改為着15號。因此橫額上除咗有陳偉豪嘅英文簡稱外,亦有張嘅英文簡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ports/art/20170608/200483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010

病情處終末期 毋忘為愛妻爭取自由劉曉波盼出國治療 中共拒絕 稱「轉運過程不安全」

1 : GS(14)@2017-07-09 12:10:45

■病情嚴峻的劉曉波昨躺在病床,接受中、美、德三方專家會診。互聯網



【本報訊】癌病纏身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目前仍在瀋陽醫院救治,命懸一線。美國、德國兩名專家昨獲准赴瀋陽為劉會診。院方昨午連發4份通報,繼續「包辦」披露診治結果,代專家稱劉的肝癌已處終末期。劉曉波當場用英文向外國專家提出出國治病意願,但當局借專家之名否定。劉的友人直指,劉曉波是希望愛妻劉霞免再受苦,利用最後的機會為愛妻爭取自由。記者:曾昭坪


■劉曉波堅持出國治療,欲助妻子劉霞脫離中共軟禁。

昨午1時多,數名外國專家及駐華外交官等,抵達收治劉曉波的瀋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逗留近3小時後,拿着數袋醫院資料離開。隨後院方在6小時內在官網連發4份通報,稱應劉曉波家屬要求,當日下午2時全國專家組邀請來自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外科系主任Markus W. Büchler,和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療系教授Joseph M. Herman,到該院為劉曉波病情會診。通報稱,會診由北京協和醫院毛一雷教授主持,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曄雄教授等參加;又稱美、德專家「充份肯定全國專家組治療方案與措施」,「病人迄今為止接受了高水平治療」。但劉的癌細胞已全身多處轉移且有大量腹水,病情嚴重,肝癌已處終末期,並指可對劉再做磁力共振評估肝臟狀況後,再決定是否可用門脈癌栓介入和放射治療等緩解病情,再試用免疫治療法。


意識清醒 稱首選赴德

通報指,專家認為目前劉曉波應「繼續營養支持、止痛和一般支持治療等,盡可能提高病人生存質量」。資料顯示,Joseph M. Herman為放射腫瘤學專家,20多年來發表論文數量逾250篇;Markus W. Büchler則是外科手術權威,擅長器官移植手術,曾獲多個外國研究獎項。內地著名記者高瑜昨晚在社交網站透露,劉曉波在會診期間意識清醒,可作順暢交流,不時以英語與外國專家溝通,並稱他當時向專家強烈要求希望出國治療,首選是德國,美國亦願意前往,在旁的妻子劉霞和她的弟弟劉暉都表示同意,並懇切希望當局能批准劉出國。不過院方一則題為「美德專家稱劉曉波到國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通報卻稱,在昨會診過程中「美國和德國專家提出患者希望出國治療,中國專家提出:『患者轉運過程不安全,你們還有甚麼治療辦法可以做得更好?』美國和德國專家回答:『我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你們已經做得非常好。』」。通報又稱「劉曉波目前進食困難」。


家屬抵院 禁聯絡外界

國際特赦組織研究員潘嘉偉昨向法新社表示,當局決定讓外國專家協助治療劉曉波,意味當局決心不讓其出國。而劉曉波夫婦好友、作家野渡昨向《蘋果》稱,劉曉波如此堅持出國,「最主要是讓劉霞自由,這沒有甚麼難猜的」。廣州中山大學退休教授艾曉明昨也在社交網站留言:「儘管他正徘徊在通向死亡的不歸路,但今天他的心還在跳動,他的靈魂嚮往着自由!」此外,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昨稱,劉曉波兄長劉曉光夫婦及弟弟劉曉暄夫婦昨日已見到劉曉波;不過當局警告他們不能跟外界聯絡,不能與記者會面,全程更遭監視。至今劉曉波及其家人均未能直接對外發聲,只有當局「包辦代言」。潘嘉偉昨指,當局至今仍不允劉曉波的友人探望,說明當局對其本人及家屬的限制是何其嚴緊;他又指外國專家應已被封口,不准對外透露劉曉波病情,「他們可能會以涉病人私隱等理由迴避問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9/200837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82

RubberBand 獨立發展毋忘港人港味 2017/08/08

1 : GS(14)@2017-08-18 07:12:40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 ... A%E6%B8%AF%E5%91%B3

2017/08/08

(左至右)阿偉、6號、泥鯭

RubberBand自04年成立至今,一直堅持打造充滿香港本土味道作品,由《發現號》,為非洲居港移民寫的《細街盃》,以至勉勵DSE考生的《天光了》及EP《呢度》,都是我城生活最貼地的寫照。8月12日,RubberBand四子將參與在西九文化區舉行的《wow and flutter THE WEEKEND本地薑週末》演出,繼續唱出港人港味。

RubberBand出道13年,歷經金牌大風及寰亞唱片等不同公司的洗練,去年中他們毅然決定獨立發展,公司就以象徵RubberBand的R Flat(Flat是音樂符號#,樂譜上的標記就是b)命名,標誌他們踏入事業發展的全新階段。

似髮型師吸客過檔

現時他們已全力製作新歌,希望能趕及在演出當晚登場。「之前我們的大碟以A至G字順序推出,現在我們也在籌備最新H字頭大碟,預計新歌推出時間會橫跨今年和明年。這次我們也會嘗試新概念,全碟收錄八首歌,我們四個人每人做兩首,超級負責任。例如我可以在負責的兩首歌中表達多些想法,三位隊友就可以配合。」6號說。身旁的泥鯭也深表認同︰「一直以來co-produce的方式,會令隊友犧牲了自己的想法,這次我們嘗試每人負責監製兩首歌,在創作上也會更有發揮。」

由資源充裕的大公司過渡至獨立運作,RubberBand認為是好的開始,也能汲取過往在大公司的經驗,靈活運用。「公司由我們四人及兩位負責行政的朋友幫忙,規模小的好處是無論大家有甚麼想法,也能即時交流,要做決定也可以很靈巧,很快有答案。以前在大公司雖然有資源,但始終很多事情無法由我們控制。去年我們準備獨立時,也有些中小型唱片公司和我們談合作,不過我覺得現階段還是完全自主較適合我們。」6號說。

泥鯭則認為現時很多工序都碎片化,反而覺得在大公司也未必得到支援。「我們在大公司十年,也了解他們的運作。大公司始終較臃腫,例如排期宣傳也要花上好一段時間編排,現在我們想幾時宣傳都得。在大公司也學會了怎樣處理版權及管理收入,這些經驗都很有用。Fans也是由大公司時期開始儲下來的,我們之前就像Salon髮型師,當儲了一定客源,獨立開店的話也能令客人過檔跟隨。」

成員離隊帶來衝擊

一路走來,RubberBand也曾經歷高低起伏。阿偉坦言初時對樂隊的前途不太肯定,但一直很享受和兄弟們一同創作演出的過程。泥鯭則認為開始時大家太樂觀︰「我們辭掉工作,全情投入,可幸很快pick up到,也能維持生計。對我來說,最艱難時期是去年準備獨立時,那時未完全脫離舊公司,不可以太活躍,但又不能不活躍。」6號則表示前隊員藝琛離隊帶來頗大衝擊。「突然發現自己的崗位好像模糊不清,我只負責唱歌,並無負責樂器,在樂隊中好像好廢。曾想過樂隊路向是否應仿效我們很喜歡的Red Hot Chili Peppers,後來得到資深客席樂手如Patrick Lui等幫忙,我就再沒擔憂了。」

場地︰HOW

撰文︰宣柏健

攝影︰梁細權

編輯︰黃寶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