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它用縮時攝影相機,切入全球沒人做的市場 營收三億小廠 變台股超額認購王

2015-01-14  TCW

縮時攝影想一機搞定,現在全球只有邑錡做得到,這讓它EPS僅約兩元,掛牌卻能凍結市場資金一百五十億元。

年底IPO熱潮中,超過十家來自半導體、電子、餐飲與醫材等各領域的企業趕著上市櫃。

其中的超額認購王,卻是在十二月二十九日掛牌上櫃,營收僅有約三億元、全年EPS(每股盈餘)約兩元的小公司──邑錡。

它不是這波掛牌熱中的營收王,專攻縮時攝影(詳見小辭典)相機的邑錡,為什麼吸引超額認購達一千三百三十七倍,凍結資金一百五十億元?

其實,依算術邏輯來看,邑錡的超額認購並不令人意外。

以邑錡轉上櫃前最後一天的興櫃股價約一百二十元,對照掛牌價每股七十六元來看,投資人只要中籤,若無意外,每張股票至少可賺約四萬元,是年底這波掛牌熱潮 中,掛牌價與興櫃價價差最高的一支股票。再加上,邑錡此次僅提供一千六百張股票用做抽籤,自然容易形成高倍數超額認購。

每股盈餘僅兩元,掛牌價高達七十六元,本益比約三十八倍,研究光學類股的凱基證券分析師柯良蔚表示,這樣定價並不低。

邑錡敢定如此高價,除了其股本小,它最大的利基,是切入連iPhone與GoPro也都投入的利基市場——縮時攝影相機。

自創品牌,客戶逼出來的

邑錡是目前全球唯一能「一機搞定」,不須外接硬體,也不須再經過軟體後製的縮時攝影相機製造商。

但邑錡走上這條「全球唯一」的路,其實是被客戶給逼出來,在夾縫求生存的結果。

以工業設計代工起家的邑錡總經理陳世哲,八年前受友人請託,接手經營、「入殼」當時負債的邑錡。

陳世哲曾經營工業設計公司,知道若僅有設計代工,成長性十分有限,為了迅速讓營運上軌道,決定雙軌並行,在代工外,也創立自有品牌。「台灣公司要能長久,除了代工,一定要轉型,國外公司能做品牌,我為什麼不可以?」

但像鴻海信誓旦旦不做自有品牌的筆電與手機,台積電強調不自主設計生產晶片,就怕與客戶打對台,訂單將不保。

當時包括微軟、華碩與日本的鏡頭大廠Hoya等國際級企業都是陳世哲的客戶,代工範疇從筆電、手機到光學產品都有。他坦承,要找到一個完全不會與客戶競爭的品項,「等於是大海撈針,很難。」

經過數個月的討論,決定結合公司過去代工經驗,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光學產品」與「低功耗技術」中找交集,同時既不與現有客戶競爭。於是六年前,誕生了邑錡的首款產品,專門以縮時攝影記錄植物生長過程的「花園監控相機」(Garden Watch Cam)。

「當初老實講,市場多大都不清楚,等於我創造一個市場,完全沒有(研調)數字……去國外參展,都還是參加園藝展,旁邊攤位都在賣自動灑水系統。」陳世哲自嘲。

這樣一個利基到沒有任何國際廠商投入的市場,卻意外讓陳世哲闖出一片天。

它的產品,倫敦街頭也用

不斷參展,並委託經銷商主攻歐美市場後,開始有客戶幾千台、幾千台的訂購,陳世哲追問才發現,原來客人將縮時攝影相機拿去做工地監工用,記錄施工進度,也讓他陸續開發專為工地設計的不同機型。甚至英國的政府部門也採購五百多台相機,架在倫敦街頭上,記錄交通情形。

邑錡的產品在每秒自動拍攝一張照片的情況下,能連續拍攝至少四天、超過三十萬張照片都不斷電,續航力比動態攝影的GoPro高出許多。

資本額僅一億七千萬元的邑錡,電源管理技術能勝過當初有鴻海等大廠投資的GoPro,靠的是將許多研發委外,如將軟體開發外包給印度、介面設計委外給中國、電子機構件委外美國,公司內部的研發團隊則擔負統整功能。

該公司二○一五年營收雖比前年成長四成,但因市場小,仍僅約三億元,稅後淨利挑戰三千萬元,不如想像中驚人。

未來,邑錡要面對的挑戰,是市場逐漸長大後,國際大廠若也切入縮時攝影相機領域,該如何持續保有競爭力。同時,手機也能有縮時攝影功能後,到底有沒有這麼多專業的縮時攝影需求,仍是個問號。

同樣開發、製造利基型相機的Memora共同創辦人葛如鈞認為,縮時攝影未來如果能結合智慧辨識、人臉辨識等功能,技術往上升級,才能讓更多人「需要」這類產品,拓寬市場。

邑錡的故事讓大家看到,小國寡民的台灣,或許沒辦法在主流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做世界第一,但只要找到定位,仍有可能當全球「唯一」。

撰文者 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