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尚福林:銀行業向民資全面開放 可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763.html

尚福林:銀行業向民資全面開放 可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第一財經日報 楊柳晗 2015-06-26 18:22:00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也就是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品類齊全、渠道多樣,可供民間資本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6月26日,銀監會發布《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積極支持民間資本與其他資本按同等條件進入銀行業,不斷提高銀行業市場準入透明度,加強對各地民營銀行發起設立工作的指導和服務。

意見稱,要通過存量改造,鼓勵民間資本入股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增資擴股、股權受讓、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進入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高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等。

與此同時,銀監會主席尚福林6月2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也就是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品類齊全、渠道多樣,可供民間資本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民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渠道已全部打開

尚福林認為,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對於進一步健全我國銀行體系、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尚福林還表示,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普遍存在融資鏈條較長、融資成本較高、融資風險較大的問題。近年來銀行業采取了不少措施,努力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這一問題仍然存在。有序發展小型銀行,是解決這一金融服務短板的改革措施之一。發展民營銀行,是希望利用其來自民間、熟悉民企、貼近民眾的天然特點,能夠補充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不足,進而逐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至於民營資本入股銀行金融機構的渠道,尚福林總結稱,民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四大渠道,分別是:一是由民營企業自主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有自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二是民營資本與主發起銀行共同設立村鎮銀行,剩余風險主要由主發起銀行承擔;三是參與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重組改制,幫助化解了存量金融風險;四是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入股。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家境內外上市銀行中,境內外民間資本持有股份價值約2.2萬億元,約占上市銀行總市值的25%。從參股的機構數量和占比上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1%;城市商業銀行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6%。民間資本在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股比超過50%的已經有100多家,占總家數的70%左右。

此外,意見還確定了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五項原則,分別為:有承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有辦好銀行的資質條件和抗風險能力;有股東接受監管的協議條款;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戰略;有合法可行的恢複和處置計劃。

民營銀行成熟一家 設立一家

據尚福林透露,目前已有關於設立民營銀行的40多個申請。對於依法受理的申請,自受理之日起4個月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比現有法定“6個月”的批籌時限縮減2個月。

至於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支持民營銀行發展,銀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指導,重點輔導具有設立民營銀行意向的省份進一步研究完善籌建方案,依法審核,成熟一家、設立一家。二是支持民營銀行發揮市場化優勢,確立科學發展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經營方針,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協調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促進民營銀行健康發展的配套支持政策。四是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現有監管制度,出臺監管辦法,結合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同時,意見會還將積極做好民營銀行監管工作,銀監會表示,要堅持全程監管、堅持創新監管和協同監管。

對於全程監管,銀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將加強審慎監管,制定民營銀行監管制度框架,健全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嚴格市場準入,構築風險防範的第一道防線;加強事中、事後監督和風險排查,加強對重大風險的早期識別和預警;提高監管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避免出現監管真空,防止監管套利。

銀監會同時還稱,監管部門將深入研究民營銀行的業務特點和發展趨勢,堅持“鼓勵與規範並重,創新與防險並舉”的監管原則,以提高民營銀行綜合競爭力為基本導向,加強監管引領,創新監管手段,不斷豐富監管工具箱,適時評估和改進監管安排;簡化監管流程,提高監管透明度;優化監管資源,突出屬地銀監局聯動監管,更好貼近民營銀行發展的新要求,探索建立既適應民營銀行發展實踐又符合國際慣例的有效監管機制。

銀監會還指出,在強化監管的同時,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加強溝通協調,加快推進有利於民營銀行發展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相關金融創新的制度研究與機制完善,同時不斷完善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盡量減少個別金融機構經營失敗對金融市場的沖擊,切實促進民營銀行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30

制造業向房地產轉型?社科院學者稱“轉錯方向”

19日,在尋找內生動力、振興東北經濟暨新經濟發展系列論壇上,中國社科院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稱,“十幾二十年前,國內城市都在講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後來幾乎是年年講、月月講,但結果總的來說非常差。要麽是沒有轉、要麽就是轉錯了。”

倪鵬飛認為,轉型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包括經濟轉型、社會轉型和制度轉型,經濟的轉型受制度和城市的轉型制約。目前特別強調這三個轉型同步進行。城市的發展就跟人的發展一樣,到了一個階段達到一個水平,接下來還要不斷的上升,那麽轉型實際上就是發展形式和方式的轉化。“如果有停留的話,可能危機就要到來了。”

對於轉型的動力,他說,這包括外部的壓力,比如競爭、成本的倒逼。“如果不轉型,可能外部逼迫著要轉,不轉不行。”還有就是內部的利益驅動,如果轉型能夠獲得更大利益,就會主動尋求轉型。不過,目前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有一種相反的力量,而且這個相反的力量作用非常大、非常明顯,使得轉型變得比較艱難。

對於轉型的阻力,概括來講有三個。

一是資源詛咒,指的是資源條件好的區域,總是依賴資源,不願意轉型,或者說轉型的動力受到抑制;二是後發劣勢,指的是處在發展的末端,什麽情況都非常不利,結果就導致了惡性循環;三是先發劣勢,指的是一些區域或者城市,在某一個方面或者在總體上成功了,就會將這種模式固定下來,不願意再改變。因為改變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且會損害到既得利益者群體,也就使得他們不願意轉型。

倪鵬飛總結說,綜合來看,阻力對某一個城市,甚至對全世界來看,都是非常大的問題。因此,轉型不是一個非常輕松的事情。

其實,在談論轉型的過程中,存在轉型徘徊的情況。

倪鵬飛提到,十幾二十年前,國內城市都在講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後來幾乎是年年講、月月講,但結果總的來說非常差。他說,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城市,以及沿海城市,在過去談轉型講得非常多,但是到目前,公認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成功的還沒有,老工業城市轉型成功的也不多,沿海城市轉型現在公認成功的案例就深圳一個。“這麽大的一個國家,我們喊了這麽多年,從區域、城市的角度觀察,成功的卻寥寥無幾,原因可能就是前面提及的阻力。”

如果說,有些城市受阻力影響而沒有轉,那麽另外一些城市則是轉型轉錯了方向。

倪鵬飛說,十幾年前,我本來還對東部沿海有些地區的制造業、高科技產業寄予厚望,希望他們的民營企業能夠在若幹年後進入世界500強,結果他們轉錯了,有一些制造業、高科技產業本來做得非常好,但是沒有向轉型升級的方向發展,反而看到房地產形勢好也跟風去做房地產,出現制造業的房地產化的情況。

那該如何進行轉型呢?他提到,非常重要的是,要用開放來帶動,引進外部的資源、要素,外部的市場競爭。之所以這樣,在於過去資源型城市是一種封閉性的轉型,在城市里邊內部循環,難以保證格局。形勢差了談轉型,形勢好了就不提了,房地產、煤炭都是如此。

值得關註的是,市場化的制度轉型才是整個產業轉型、經濟轉型的根本支撐。他認為,要轉型,企業必須要有轉的動力,能夠獲得明顯利益,否則政府的規劃、戰略做的再好,要是不接地氣的話,就會跟企業沒有任何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266

常州建人工智能孵化器 實現制造業向“智造”升級

制造業發達的常州,希望通過引入更多國際先進水平的人工智能產業,實現產業由“制造”向“智造”升級。

5月17日,一座“內修外引”的人工智能國際孵化器在江蘇常州舉行開業典禮。孵化器以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作為發展方向,旨在加快區域科技創新步伐,集聚高端科技人才,孵化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產業。

這一孵化器是“龍城英才計劃”從深圳引入的,由愛爾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常州市高新科技園區於2016年8月共同成立。

常州愛爾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左國剛稱,考慮到機器人產業是一個複雜的先進技術、設計、制造、運維的大系統集成,全球除了美國、日本有成熟的產業體系,其它國家都處在相同的低水準起跑線上。為此,孵化器針對人才、技術、資金設計了內修外引的“章魚模式”。

在人才方面,孵化器邀請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在常州設立機器人研究所,利用遠程視頻辦公系統為常州的機器人開發提供系統設計及人才;在技術方面,邀請軍工企業北京中科航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航天院非涉軍秘專家成立“軍民融合航天航空產業設備研究所”(簡稱“研究所”)入駐常州,利用“軍轉民”為常州的機器人開發提供核心設備技術支撐。

值得關註的是,研究所的設立,將極大的填補常州地區在機器人產業高精尖技術方面的空白。據了解,圍繞研究所的技術方向,孵化器將組建智能醫護、智能倉儲、航空物流、智能泊車及高端機器人研制等5個場景實驗室。

此外,孵化器還邀請美國康星科技入駐,通過投資換技術,在常州複制建設麻省理工學院“獵豹機器人”實驗室,為機器人開發提供先進的儀器儀表及開發設備;在資金方面,孵化器與聯想之星達成戰略性合作關系,共同發起5000萬元的種子基金,為入孵企業和項目提供金融保障;在孵化模式上,孵化器還將采用“持股孵化、大膽試錯”的全新模式,為企業提供定增、收購、並購等多樣化的退出機制。

當前,江蘇省明確將常州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常州也為此確立了“建設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的發展目標,重點推進“制造+智能”,加快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在重點行業和企業中應用,打造一批智慧工廠。

在發布會上,常州高新區區委書記周斌稱,常州是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較早、創業氛圍濃厚的地區之一,制造業是高新區的優勢,依托制造業,未來高新區要加快培育軌道交通、智能數控和機器人、節能環保等產業鏈,最終形成可輻射、可互動的“8+N”產業鏈發展格局規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74

推進制造業向高端化轉型,這類人才最稀缺

在知識產權等生產要素成為新工業革命競爭焦點的同時,制造和數字融合型人才將成為我國制造業的稀缺資源。

6月6日,在江蘇江陰舉行的2018年中國企業家年會中國制造業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室主任、研究員王曉明表示,在新工業革命時期,知識性生產要素的爭奪將日趨激烈,勞動力成本的重要性下降,知識型員工、品牌、標準制訂、競爭規則、知識產權等成為競爭的焦點,商業模式創新的作用更加突出。

王曉明特別提到人才是爭奪的一種重要戰略性資源,“未來的5G和雲服務到位之後,可能更加短缺的是人才,我們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的人才不缺乏,但是制造和數字融合的人才非常缺乏,這就需要通過國家的角度、地方的角度和企業的角度,全方位地來推進企業和行業的數字化的轉型。”

目前,我國制造業必須依靠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業向高端化轉型。“傳統制造企業必須把握好信息化和智能化帶來的新發展機遇,堅定走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裝備融合的發展道路。”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董事長任元林在峰會上呼籲,要加快推進綠色智能制造發展步伐。

任元林提出,要結合企業的生產特點,逐步做到關鍵優先崗位由機器人替代,優化物質采購供應鏈,使我們的生產周期、產品質量和成本管控能力盡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董事長劉家平從臨港產業區長期建設實踐角度出發談道,智能制造代表生產方式的轉變,是生產技術理念的革新,同時,智能制造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隨著自主創新能力、基礎配套能力、關鍵領域產品質量可靠性的提升。

“目前,我們在智能制造、自主制造方面,表面上看是核心技術支撐的生產制造能力不足造成的,但從深層次看是包括配套、制度、文化在內的系統性支撐不足,改變起來也要是系統性的。”劉家平說。

關於提升制造業發展,制造業國際聯盟執行主席、愛波瑞集團董事長王洪艷提出,推進最基礎的精益制造和精益管理,實現全價值鏈管理非常重要,“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其實也沒有那麽複雜,抓住最根本的精益管理,事實上可以釋放我們在內部管理上浪費的紅利。如果你能堅持精益管理三年,至少你的利潤能釋放出5%,這都是錢。”

任元林也提出,要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這里面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好是根本,“揚子江能夠在民營船廠嚴峻的發展形勢下挺得住並實現逆勢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企業始終保持低於40%的資產負債率,同時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始終保持在1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