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最近有点烦!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20/139592.html


最近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有点烦。

  因为这位福建首富遇到了大麻烦,而且祸不单行。他重金投资的紫金矿业陷入“环保门”;而他花10亿元挖来的CEO唐骏则身陷“学历门”。

  虽然陈发树很有钱,但是他非常低调,搞百富榜的胡润一直都找不到机会和他面谈。不过这位在2009年胡润百富榜中以250亿元人民币列个人财富第15位的福建首富,却因为和最近几次热门话题关系密切而获得了极高的曝光率。

  直至今日,依然身在幕后的陈发树还是不发一言。

  外界则传言纷纷,有人说这位以“用人不疑”出名的老总,也忍不住当着唐骏的面摔了茶杯,严厉训斥这个花大价钱请来的CEO,并考虑炒他鱿鱼。还有人说他已经打算从紫金矿业中抽身而去,毕竟钱已经赚得够多了。

  有人曾说,闽商,这个“闽”字,圈起来是条虫,放出去会成为一条龙。放手大干了数十年之后,陈发树确实相当成功。不过经历了此前逃税、悔捐等风波之后,如今又遇到现在的麻烦事,无论结局如何,这位首富最近的心情,估计不会太好。

  清门户

  和弟弟各走各路

  实际上,因为紫金矿业出名之前,陈发树一直在福州经营华都百货(新华都前身)。

  1997年,陈发树主导了一场“清理门户运动”。

  当时,陈发树经营华都百货已过两年。虽然公司发展得很好,但那时内部问题不少。最突出的问题便是裙带式管理——从采购,到中层领导,大都由陈发树的安溪老乡任职,甚至送货的司机,都能与陈发树攀上亲戚关系。

  陈发树意识到了这一危机,尽管很棘手,但他还是大刀阔斧地对公司架构和管理进行一次整顿。这一举措在华都百货内部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人人自危,亲戚们纷纷找到陈发树哭诉,但毫无效果。

  “要听师傅们的”,陈发树当时说。

  肃清门户后,一批非陈发树家族的职员得到提升,走到前台。

  一年后,陈发树和一起创业的弟弟陈晋江发生严重分歧,两人分道扬镳,华都一拆为二。弟弟陈晋江驻守原址,扯起“大华都”的旗子,哥哥陈发树则打出“新华都”的招牌。陈晋江向房地产业进军,最终资金链断裂, 2002年,陈晋江宣告破产,大华都被好又多接管。

  对此,福建连锁商业协会秘书长杨建英说:“陈氏兄弟分家,陈发树是因祸得福。”

  知情人称,陈发树用人不疑。当他的下属周文贵、刘晓初、叶芦生分别把新华都旗下的零售、矿产、旅游产业打理得有声有色时,陈发树逐渐退居幕后。

  2007年,陈发树以180亿元个人财富位居胡润百富榜第29位,成为福建首富;胡润几度试着约访陈发树,都以失败告终。

  陈发树变得异常低调,他甚至不再给自己配秘书,新华都董事龚严冰是最后一任。对于他的低调,龚严冰称:“首先是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玖龙纸业的张茵成为中国女首富,结果惹来不少麻烦。”

  赌一把 入股紫金矿业套现42亿

  陈发树真正出名,是因为参股中国第一大金矿企业——紫金矿业。

  2003年紫金矿业在香港上市,陈发树作为最大自然人股东,身家超过10亿港元。

  2000年,紫金矿业改制,陈发树通过新华都集团出资4800万元现金,拿到了33%的股份,成为紫金矿业的第二大股东。

  现在很多人都羡慕陈发树超前的眼光。但据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称,陈发树是由于福建省政府出面“打招呼”,才最终决定入股计划改制但又少人问津的紫金矿业。

  当时,陈发树还对一位手下说,“就当是赌一把了”。

  一赌定春秋。

  2002年开始,国际黄金价格进入上升通道,2002年初每盎司黄金价格为270美元,6年后的2008年3月,这一价格冲破了1000美元。

  2007年底,紫金矿业回归A股市场。陈发树手上的紫金矿业股票市值超过100亿元。

去年4月,紫金矿业限售股份解禁,陈发树马上“迫不及待”地抛售。

  2009年4月,陈发树套现约13亿元。2009年5月,又套现约14亿元。2009年7月,再度套现约15亿元。 通过三次大规模的集中套现,仅半年时间,陈发树就从A股市场套取现金高达42亿元。

  虽然陈发树个人已经不在紫金矿业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但他的新华都,依然还是紫金矿业的二股东。紫金矿业内部高层透露,平日陈发树本人并不参与紫金矿业的具体管理。

  紫金矿业为陈发树赚了很多钱。不过现在这个金饭碗也出了麻烦。

  7月3日,福建省杭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污水渗漏事故。约有9100立方米的含铜酸水外渗引发汀江流域污染。福建有关部门认定此次污染属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该工厂随后停工。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厂长林文贤等人被刑事拘留。

  但就在7月16日夜,该厂3号中转应急污水池再次发生泄漏,500立方米污水排入汀江。

  眼下,紫金矿业的股价已经跌至5元左右,而且股票紧急停牌。对于每年从紫金矿业的投资中获益上亿的陈发树来说,这实在不是个好消息。

  挖唐骏 10亿元天价来跟我干

  不过虽然一直低调,陈发树还是时有惊人之举。

  2008年,陈发树,宣布开出10亿元的天价转会费,挖来号称“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唐骏,请其担任新华都集团的总裁。

  越跳槽,身价越高,唐骏因此被称为“打工皇帝”。唐骏曾说,最初他并不喜欢这个绰号,但仔细想想,绰号中有“皇帝”二字,慢慢也就接受了。

  有人说,陈发树懂得赚钱,也舍得花钱。他高价力邀唐骏加盟,其实是出于对新华都发展前景的担忧。新华都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找到更多的赢利点。

  正式投奔新华都时,唐骏也为陈发树画了一张“美丽的大饼”:“未来3~5年内将推动旗下5家公司上市,以圆老板陈发树进富豪榜前三名之梦。”之后他又表示,“已经为新华都做了5年规划,要从16亿元发展到100亿元”。

  在唐骏的“辅佐”下,2009年5月,陈发树以2.35亿美元从百威英博手中购得青啤7.01%的股权,坐上第三大股东位置。4个月后,陈发树又支出22亿元收购了云南白药6581万股股份,成为云南白药的二当家。至此,新华都在国内消费领域全方位出击。

  唐骏说,在新华都集团,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与陈发树一起物色好的投资项目、做品牌营销和运作慈善基金。

  不过,最近风光无限的唐骏也因为方舟子的质疑陷入“学历门”,而他此后“骗过所有人就是成功”的言辞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有传言称,因为此事,陈发树在高层会议上怒摔茶杯,并准备与唐骏解约。唐骏随即跳出来否认此事,但不少股民并不买账,他们希望唐骏能快点请辞,及时拯救公司,并号召股东索赔。

  大麻烦 两大“法宝”何去何从

  面对现在的两大麻烦,陈发树似乎还沉得住气,一直没有任何表示。

  屈指算来,唐骏豪言壮语时的五年期限已经过去了两年,新华都旗下却还没有新增一家上市企业,2008年上市时曾暴涨136.1%的新华都,每年的每股收益也在呈逐年递减之势。

  2009年,新华都集团从紫金矿业分红达1.5亿元。这只会下金蛋的鸡一旦受伤,对于陈发树的打击将是双重的。

  在屡陷“逃税”、“悔捐”争议之后,低调的陈发树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或许,他正在思考,这两大“法宝”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6

最近的投资风格,以及一个感想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me27.html

最近的投资比较顺,回顾这一段历程发现所选股票完全没有遵循老巴对公司质量的要求。

为什么呢?因为高质量公司的价格难以感动我。

 

于是,我转向低pe公司,期望找到风险较低的品种。这期间,我感悟到的一个最大的感想,就是市场涨得越高,剩余的低pe公司中问题越多。因为整个市场较低 时,有许多低pe公司不是因为自己发展前景不好,而仅仅是因为市场整体不好。这时,如果我们对个股前景一无所知,但是选一组低pe个股,很可能捞到好的。

但是,随着市场高涨,那些不涨的剩余的低pe公司最终会越来越少,这些剩余公司出问题的概率就大多了(当然也有尚未发掘的珍珠)。

这些剩余的低pe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前景不好,如美国双反对钢管、铝材的影响,棉花价格上升对纺织与oem服装厂的影响,如果你用预估的盈利考察其pe,实际上不低。我现在对此类公司至少要等到报表出来,大幅下跌才考虑。

 

由于市场较高,再加上上述原因,我实在不太敢随便投一个低pe公司,但我也不投高pe公司。这时,我转向了一个策略,就是尽可能了解这些低pe公司的前 景,比如,从澳门赌场数据以及柬埔寨游客人数增长,推测金界的预估盈利。从瑞士行业协会发布的对各地出口数据以及香港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了解香港和中国钟 表珠宝销售数据,寻找一些尚在低pe(指预估的pe)的公司,如果公司管理层没问题,我会进入。

 

最后悔的是没有早一些注意瑞士钟表协会每月发布的数据,否则投资收益会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36

关于巴菲特最近10年持有的可口可乐不涨的一个看法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mt7n.html

最近看了央视对巴菲特的一个访谈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Nc4R97UxWk/

 

其中,但斌提到“1998年到2008年可乐从当年最高的70美元到今天的约49美元11年下跌了30%,对于可乐这样的股票在它价格高估时,是否还要坚持长期投资?”这也是我的一个疑问。

可巴菲特回答似乎不着边际,他说“我喜欢股票下跌”。

 

如何理解,我个人感觉,巴菲特的回答有深意。

为什么喜欢下跌?合乎逻辑的推论就是“下跌到合理价位后可以再加仓”,而巴菲特有加仓的备用金。我想,这就是巴菲特对最优质公司的态度,他可能不抛出,但 跌多了会加仓(也许涨高了也可能减一些,但是底仓基本不变,这是我的推测)。这样即使股票总体看10年不涨,但他仍然可以在波动中获利。(只有优质公司才 能这样操作,如果公司彻底变坏,这样做会死得很惨。)

 

这个案例引发我的思考:

必须有备用金能够在出现历史性大跌机遇时投入。巴菲特有保险公司以及控股企业为他随时提供备用金。如果没有备用金,股票下跌绝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事情。而大多数基金缺乏随时可以获取的备用金,散户更加不必说了(他们往往在需要投入时退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15

原创:最近走访深圳3318的情况报告 爱丽舍二一七的财富之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a9deb0100njfb.html

  在去樟木头看房之后,事先经香港的一位投资者朋友联系好,按计划前去3318的主要分公司,也就是母公司深圳波顿香料公司看看。由于是事先联系,公司方面 还是比较重视的,为方便我们不至于走错路,派来一辆车到我们居住的蛇口南山接上我们,因此,早上九点多,我们上了车,驾驶员就先征求我们意见,是否先顺路 去新项目工地实地考察一下?这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当然求之不得了,于是,就先直奔项目工地。

        新工地在深圳北郊,占地面积很大,在建的几座厂房 面积也很大。在我们还没见到过原先的厂区之前,一般的概念中,这样的规模早已是司空见惯。因为我所去探访过的即使是在港上市的创业板公司 ,也远远不亚于A股市场中的那些企业规模,比如2005年的威海威高 、寿光墨龙(在建),2007年的 邹平群星纸业、2008年的莒南阜丰,都是规模很大,远超我们的想象,尤其是阜丰,可以把味精像化肥那样来生产,可以说是非常吃惊 的。 对3318而言,3000多吨的产量,即使扩充到8000多吨,应该还是可以想象,尽管去年项目开工时我就通过新闻知道,这个项目也是深圳市未来产业创新 的重头项目,还是比较符合预先估计,规模可不小。几年前外资流通股东炒高该股,先后两次2006年7月以3.15元增发3656万普通股、2007年7月 以5.20元增发3733万股票(2005年12月首发9000万股,价1.18元,募资1个亿)送钱给3318 ,也许就是提前在幻想今天。当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奶粉碳酸氢铵事件时,外资们的割肉本领也很令人叹为观止,我就是在那时以1.37元买到 这家面临亏损的公司股票的。  

      时隔只有一年多,为何外资股东们前后会有那么大的反差 ,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以人性的贪婪来解释,恐惧还不至于,毕竟那不是自己的钱,我相信;无奈却是最有可能,面对巨额赎回,只能如此,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一直以为,外资大行们多数时间眼光是非常独到的,短时间愿意以那么高的价格去大量增发 ,表明这家企业一定有独特的市场竞争能力,因为公司信息不太透明 ,外界包括我也只能大概在估测。一年前就想去山东滕州去外围看看其收购的滕州悟通香料,被公司告知因年报公布在即,按港交所规定不能接待,所以罢了。这次在新的项目在紧锣密鼓建设之际(中报曾充满信心说下半年投产),我来则正恰逢其时。

      主人介绍说,项目延误的原因是施工工地意外地遇到了地下电缆,现在已经解决。我看到:新建的几处车间已经完成框架和外墙;另一处有很深地基、面积很大的建 筑正在完成地基工程,吊塔已经竖立,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我以为这就是新闻里计划修建的香精香料科技研发大楼,公司未来竞争力之所在,但陪同的人否定了这个 看起来很合理的猜测,指着西面一片空地说,研发大楼还没建,也不知道是否确实,年报应该会有正确的表述。来回奔跑的重型水泥搅拌车在工地上扬起很大的灰 尘,工地还没有修建一条完整的厂区道路,但我相信,帐上不太缺钱的3318在明年中期建成新的项目并完成老厂搬迁是可能的,新产能是老产能的一倍还多,这 值得期待。                                         

        看完新项目工地,来到公司所在地波顿香料,与早先我所设想的差不多,一眼看见这家信息原先不太透明的公司,就像珠三角及深圳早期发展起来的公司一样,紧凑 而高大的生产厂房和科研办公楼靠得很近,院落也比较狭小,除了停放的办公车辆以外,公司的运货车辆调头都比较困难。接待我们的是公司办公室张主任,一个非 常热情和坦诚的人。我们谈了来意,并且讯问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张主任即带领我们参观公司的办公研发大楼,几乎每层楼都看遍了,尤其是四、五、六层的众多实 验室,调香室,实地观看让我们对香精香料的研发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科研人员都在按班工作,各种调香原料瓶多的数不胜数,我们只能根据常识判断归类、 保密措施、人员精神面貌以及一些细节能够反映公司管理水平的方面,对专业我们几乎一窍不通,问了半天,才能大概地了解到一些分类的区别和专用用途。不过即 使这样,通过实地观看,也能体会到3318的1000多种不同香精香料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能够研究并辨识调香t出来,的确要有很强的研发队伍、不一般的 管理水平和事业第一位的精神。在香烟香料调香实验室,我看到三位调香师在对着空中喷云吐雾;而隔壁,也许就是食品香料调香室,或者是日化香精调香实验室, 各种香味要能够渗透人们的嗅觉器官,有个准确地的定味,绝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联想到我有一次喝孩子爱喝而剩下的康师傅水蜜桃饮料,真是很绝,那种蜜桃 顶尖的浓香味道怎么能用化学试剂仿造出来?这是我印象中喝过的最相像的香味,当然,在南京时,有朋友告诫我,不要去吃那满街的挂牌原味老鸡汤馆,或者非常 火爆的鸡汤面馆,因为有个大户就是开这个的,告知好友,都是加了增香剂的。现在我知道了,香精香料公司就是在客户有了开发新产品新香型的需求,就会找香料 公司合作研发新香型,比如现在的熏衣草、蜜柚香型等等,我在威海买韩国的香皂,那些香型千奇百怪,不过特别好闻,暗香扑鼻,甚至还有可以代替搓澡的香皂。 在3318的产品展厅里,听到介绍说果粒橙那使得橙粒悬浮在饮料中的就是3318为厂家研制的专利。

     看到在公司三楼展厅的展柜中的展品,我很吃惊。那些日化产品,无论是国产还是合资品牌,都是在超市中很热销的,比如很贵的海飞丝、沙宣,普通的蓝月亮、雕 牌、汰渍,在我家中都常用。但我看3318的财报中,日化香精却是最不赚钱的;对食品香料而言,安全性能要求甚高,在我所看到的食品样品中,南方的如饼 干、蛋糕居多,除了方便面,八宝粥一般我不爱吃,也就没什么印象,但财报中食品增香剂是最有前景且毛利率最高;饮料中的香精香料也属食品,看来最多的还是 这一类香型的研制开发是公司的重要部分。最近我看到央视中专家的评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添加剂会有很大发展,如果按照国家标准,并且严格要求 使用,对人体健康没有坏处,有利于丰富食品种类和口味,但超标使用,就像一般奶茶市场上那样,实际是对人健康的损害。如牛肉香精、麻油香精、奶茶香精、一 滴香之类,我在3318没有看到有这类产品,经了解,公司实际上也是与合作方客户有定单后才生产。

      这又带来一个问题,虽然公司在中国、或者说在华南,在这个行业几乎是第一品牌,但争取客户的订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香精香料行业调制的技术门槛被少 数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控,人员的流失或者调香技术配方的失密都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竞争对手,因此,调香技术的时间和经验门槛很难带来定价权。正是在这一点 上,3318虽然是行业大佬,毛利率很高,却一直做得很累,有点依赖于客户,毛利额和发展空间受制于自己产地的狭小,又没有像华宝国际那样从战略上引进大 客户做自己的股东,客观上影响了实际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现在第一个问题将在明年得到解决,一个现代化的具有中国一流水平的香精香料研发生产基地将建成,客 观上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但第二个至关重要的解决长期稳定客户的问题即将摆在眼前。由于没有见到公司的老板,没办法交流,也就不知到底细,不好妄加猜测。 就在那天,又有一家知名大公司来到3318考察公司,商谈技术和业务订单合作的事宜。

      不过,在公司大门口看到的各个时期的牌匾非常多,范围也相当广,说明这家公司是一个管理比较好、诚信度较高、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好公司。特别重要的是,由于 行业的特点,公司的劳资和谐关系做得很不错,是深圳市的典型单位。中午,张主任邀请我们在食堂吃饭,其实看一家企业,食堂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我们欣然 接受。不大的员工餐厅即使就四百多员工也要分成三班分别分时吃饭,我注意到,中午的伙食标准不低,还有水果,据说员工自己也要交部分30%饭钱,体现出管 理上的水准很平衡,员工队伍也看上去不错。从食堂门口的运输车辆来来往往看得出,公司下半年的效益不会差,职工对年终奖金的预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猜测得到 公司的全年效益状况。访问结束,公司又用车把我们送回蛇口,就这当口,我们在不经意中又多了解了侧面东西。

      以现股价2元计,13倍PE仍属于合理,去除外部突发因素影响的三年平均PE在11倍。每股净资产1.52元,PB1.3倍,以毛利率32%而计,属于偏低阶段。以额外资金在建项目初 约估计四个亿,能增加多少利润尚属未知数,若以保守估量,投产后毛利率降低7个百分点至25%,销售额增加60%仍可达到10个亿,净利率即使10%,净 利润可达1亿,当然这是以规模扩大,不变成本少增为前提。由于股本不会随之扩大变动,2011年下半年动态市盈率可降至8,处于非常安全投资区域。实际 上,公司每年派发给股东的红利均在0.07元左右,2元股价也就是3.5%的净股利,没有顾及资本波动收益和未来的成长性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70

最近一些小麻煩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html

手上應付緊兩單官司。一單人告我,另一單我告人。

人告我果單,我查實睇黎睇去都睇唔明佢想告我公司d乜。告我既係我其中一個客仔,佢既故 仔大概係話,我同佢做買賣既過程之中,我地有某種延誤,導致佢有好大既金錢損失芸芸。類似既官司,我以前都打過好幾次,其實要證明我地真係有延誤,並唔容 易。仲要證明果個所謂延誤,係真真正正影響到佢而引致佢所講既損失,就更加有難度。base on以前既經驗,我對呢單官司既信心,其實幾大既。問題係,上親法庭其實要預備既時間都幾多,做生意,時間應該係用黎搵錢,而唔係浪費響d咁既東西之上。 至於延誤既問題,我check返公司既mail server同電話紀錄,我班同事原來老早就嘗試搵佢,又email又電話又寄信又sms,不過條友好似著左草咁乜call都唔接,根本連個人都聯絡唔 到, 咁做交易,唔遲就有鬼啦。

希望當佢既律師,見到我地send過去既evidence之後,會勸佢個client庭外和解就好。 呢一單,講真其實唔怕輸,怕既只係浪費左我既時間。

我告人果單,係被我告既果間公司,響簽完合約之後,完全冇俾解釋同理由之下,忽然唔肯履行合約內容。之不過,呢單野好麻煩。

麻煩既原因,唔係我手上既evidence唔夠,而係對手,太強,太疊水。

接 我呢單case既律師,comment係咁既:「CK ,我地手上既evidence係對我地有利既,而且亦都好齊。單從法律觀點去講,我會話你既贏面好大。不過,你既對手,係響香港幾間少數坐擁『霸權』既大 機構之一,佢地如果真係要同你周旋,你要有心理準備,會有好得人驚既訴訟費用要俾。就算最終你贏都好,過程當中你所承受既財政壓力,你要心裡有數先得。否 則,半路中途發覺財政上頂唔住,局住放棄的話,到時你可能仲傷。」

呢個我當然明。當日小弟屋企搞到幾乎要破產,咪就係正正因為同樣既事情 囉。CK老豆當年被大財團老屈,條氣唔順之下,傾盡家財同人打官司,官司一打就七年。由地方法院一路上到高院,其間來來回回,請既大狀一個貴過一個 。打消耗戰係大財團慣常對待中小企既法律手段,我領教過啦。七年既精神折磨,換黎既係一屁股債。好不容易屋企先響呢一個惡夢當中回復過黎。點知當日發生響 CK老豆身上既,今日作為兒子既小弟,同樣遇到。

條氣順唔順?梗係唔順啦。冇打算響呢一刻就投降,不過我更加唔願意重蹈覆轍。

拍檔望見我地手上兩單官司,加上最近生意上所遇到既種種困局,忽然話:「唉,呢期四面受敵呀老友…我地要唔要搵人睇睇office風水呀…」

要囉查實,我覺得。

祝大家有個愉快既週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9

比亞迪,最近比較煩

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1109/27402.aspx

銷量連續6個月下滑,財報慘淡,功勛高管離職,史上最大力度的裁員風暴……過去光環圍繞的明星車企比亞迪如今正遇到一場大麻煩。

72_2

目前比亞迪「被優化」的人員很大一部分是2010年招進來的應屆畢業生,這也在比亞迪內部產生了一個「史上最悲催的10屆」的說法。而那些非銷售的比亞迪員工也擔心裁員的大刀有一天會落到自己頭上。

記者_ 沈玎     攝影_孫海

剛過去的這個八月,比亞迪被兩條微博給引爆了。一條來自於網友「雅魯藏」的裁員爆料,一條來自於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夏治冰的辭職。

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這家正被糟糕的財報和慘淡的業績所纏繞的汽車公司,突然又要同時面對銷售公司靈魂人物的離職和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風暴。

比亞迪有點麻煩。

夏治冰請辭

8月5日晚上21點36分,夏治冰在微博上這樣寫道:「累了。辭去在比亞迪的一切職務……」在發出這條消息時,公眾所熟知的夏治冰的身份,還是比亞迪股份公司副總裁、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

現在,趙冉(化名)回想起來,其實在7月底的A3網管理層培訓會上,告別的跡像已經顯露。當時夏治冰唱了兩首歌,其中一首是《死了都要愛》。很多人沒注意夏治冰在演唱之後,還說了一番感人的話。當時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夏總」的歌唱得不錯。

「這是比亞迪公司第一次面對功勛高管的離職。」趙冉說,在比亞迪公司內部,這就像是一個不祥的徵兆。因為自公司成立以來,沒有一位功勛高管離職,這 一直是比亞迪賴以為豪的一種精神圖騰。在比亞迪工作超過4年的趙冉,和他的很多同事一樣,都把夏看做是比亞迪汽車板塊的靈魂人物,扮演著近似於老闆王傳福 一樣的決策者的角色。

13年前,夏治冰因何與比亞迪結緣,這個故事就像是比亞迪的企業文化一樣,很多員工都耳熟能詳—1998年,求賢若渴的王傳福帶著招聘隊伍,去了北 大。面試之後,王傳福專門請學生吃了頓大餐。官方版本這樣描述:在飯桌上,夏治冰被比亞迪的規劃和宏圖所感染,被「王總的個人魅力」打動,於是毅然投奔比 亞迪。這一投就是13年。

夏治冰曾坦露自己在比亞迪壓力最大的兩件事。其一是2003年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進軍汽車行業。

「有兩年時間,銷售完全不知道要做的是什麼,不知道要去哪裡找經銷商,不知道敲開經銷商的門後要和他們說什麼。」

夏治冰也像模像樣地搞過一些媒體活動,當地的嘉賓領導在念稿子時,時常將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汽車品牌唸錯,有人念「比迪汽車」,也有人念「比迪亞」。

隨後,F3就誕生了。曾有一位不願具名的著名設計師直言:「模仿抄襲不會讓比亞迪走得太遠。就像考試作弊一樣。考試作弊能夠讓一個學生走多遠?」而 一位合資汽車公司的中方負責人卻反駁道:「技術、創新是國家和憤青們最一廂情願的事情。就做企業來講,技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市場的敏感度、把握度。比 亞迪在這方面做得太完美了。」

飽受爭議的F3最終在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奪得單一車型銷售冠軍,夏治冰也就此成為國內汽車市場摧城拔寨、創造神話的傳奇人物。

另一個讓夏治冰備感壓力的事件,是2010年的經銷商退網危機。後來在比亞迪內部反思此事件時,總結了這些原因:「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所有的人只 報喜不報憂,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市場誤判;前端銷售人員出於個人利益,惡性競爭;不同區域不同的銷售政策;飛速建網,卻罔顧網絡質量;對經銷商採取了殺雞取 卵的銷售政策。

夏治冰更是深深自責:「由於我個人的急功近利,誤導了公司及銷售團隊。我定的策略對商家苛刻。我要求過高,團隊壓力過大後管理渠道用力太猛。傷害了經銷商朋友。於此致歉!」

2010年,宣佈退網的比亞迪經銷商多達308家,整體經銷商退網比例高達22.63%。經銷商網絡失控,也被外界視為夏治冰離職的重要因素。

在微博上,夏治冰這樣解釋自己的離職原因:「八年前接手銷售團隊時,銷量少。說把大家帶到累計四十萬輛時我離開。後來公司沒批。到上個月我們已跨過了一百六十萬輛。公司去年7月以來的一年困難時期已過去……身體也得調養,所以此月道別。」

「夏總辭職的真正原因,我不得而知,或者真如他自己所說,僅僅是因為累了。」趙冉對於夏治冰的突然請辭,最大的感觸就是意外。他並沒有想到,這件事卻預示著在幾個星期之後,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爆發的,更讓他感到錯愕的裁員風暴。

72_1

深圳坪山比亞迪總部的六角大樓。因為業績下滑,自8月以來,這裡一直醞釀著比亞迪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裁員風暴。

裁員70%

8月29日,網友「雅魯藏」在微博爆料:「比亞迪汽車銷售所有營銷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前全部尋找生路,就這麼突然被辭職了,突然想到了夏總離開的原因。」

隨後,更多的微博佐證了比亞迪裁員的消息,網友「DemoniacBoy」以比亞迪內部員工的口吻稱:「去年11月比亞迪銷售公司有5000多人,到今年3月剩下3102人,現在只有2000多人了……昨天晚上得知,營銷六個部,全部被咔嚓掉了。」

「現在裁員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因為我們從來不說『裁人』,而是『優化』。從銷售公司,把你調去車間。很多人接受不了,只能辭職。」對於趙冉來說,讓他看不懂的是新總經理侯雁的「出爾反爾」。

在媒體面前,侯雁是個「新人」,而在比亞迪內部,侯雁其實是一個1996年就進入比亞迪的「老人」。這位生於1973年的青島人,在比亞迪從一個小銷售員做起,歷任生產工作、項目經理、分管渠道等多個職位……

夏治冰離職之後,在比亞迪汽車召開的一場媒體會上,履新的侯雁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他的接任看起來頗為匆忙,在與記者交換的名片上,還依然寫著此前的職位—比亞迪汽車產業群生產經營計劃處總經理。

為了穩定軍心,侯雁上任之後當即宣佈了三個「不變」—銷售團隊不變、銷售策略不變、銷售渠道不變。不過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切都變了。

「在公司內部,有一些『陰謀論者』認為,比亞迪需要調整,但銷售隊伍的搭建與銷售政策的制定等,都帶有夏治冰的色彩。所以,夏治冰的離職是為這種調整掃清了障礙。」趙冉告訴記者,「另有一些稍帶些人情味的猜想,覺得夏總的離職,是因為不忍做出如此大範圍的裁員決定。」

但不管怎樣,動盪的氣氛還是席捲了銷售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早上來到辦公室,看到很多同事眼角帶著淚水,彼此見面也是默默低頭走路,感覺很多東西突然變味了。」2009年進入比亞迪的小王有些傷感。

據小王透露,「這幾天,經常會有人被叫去談話,一般都是各個科室指標排名靠後的人員。談話表示該人員不能在銷售工作,但可以調到其他事業部去。一般情況下是調去總裝車間,有專業背景的可以去做技術工作。」

根據公司政策,此次內部調整,涉及的部門除了銷售公司,還有比亞迪第十一事業部(公交、大巴事業部)及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

一位自稱是比亞迪被裁員工的網友在微博上稱,「比亞迪這次主要是裁汽車銷售營銷部,裁員目標是把2700人的銷售公司裁到800人,第一步先裁到1600人,把準備裁掉的區域經理和科員安排到11部做車間工人。」

率先在微博爆料的「雅魯藏」更是表示,「被精簡員工的四條出路:一個月時間自己找工作;去十一事業部車間;走內部招聘;一個月找不到工作又不願意去車間的自生自滅。」

在深圳坪山的比亞迪總部,僅從工服上就很容易區分員工的身份:深藍色的是車間工人,淺藍色的則是在六角大樓上班的管理層。

「年前已經有不少淺藍色的人,最後換上了深藍色的工作服。這些管理人員做不慣銲接這樣的技術工作,有些甚至還被工人們嘲笑。」趙冉說。

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面,不斷有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的員工,發郵件到各大媒體爆料,「我收到裁員通知是在8月29日下午三點半左右,公司給的解釋就是 說營銷部門全部解散了,和網上說的差不多,裁員規模在65%到75%左右」;「我們部門撤銷的全是科員,科長就降職為科員,領導也是大批量調動、閒置或者 降級任用」……

昔日的員工,現在紛紛自揭東家傷疤以求保住工作,這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是莫大的諷刺。為了防止事情進一步擴大,比亞迪公司後來索性關閉了所有的外網權限。

「確實有人員工作崗位方面的調整,但具體調整人數沒有確定。公司並沒有裁員,而是例行公司多年的輪崗制,優勝劣汰。」8月31日,比亞迪方面對記者 做出了這樣的回覆。同一天,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侯雁簽發了《關於汽車銷售各營銷部人員配置及區域劃分調整的通知》,這被認為是比亞迪管理架構趨於扁平化 的開始。

「原來比亞迪把全國市場劃分為6大戰區,裁員之後,戰區的概念就沒有了,現在的架構差不多回到2009年初甚至2008年的架構,即大量收縮。」小王表示。對此,比亞迪公關部的人回應記者稱「具體調整細節將在9月公佈」。

2009年和2010年,是比亞迪的招聘高峰年,分別擴招了1000名和1700名左右的應屆畢業生。到目前為止「被優化」的人員很大一部分是2010年公司擴招的應屆畢業生,這也在比亞迪公司內部產生了一個「史上最悲催的10屆」的說法。

「由於大部分員工是自動離職,所以這些辭職員工沒有任何補償。」小王告訴記者。

9月1日,一位2010屆的被「優化」員工,這樣寫道:「比亞迪,請你勇敢地對被你裁掉的員工說,你們被炒魷魚了,而不是你被優化了……」

神話褪色

現在,趙冉還時常想起曾經的好日子。在他剛入職比亞迪後不久,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助推了王傳福一手締造的神話。

實際上,在發生危機之前,比亞迪一直重視校園招聘,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始終是比亞迪的生力軍。小王曾經對在比亞迪的工作感到很滿足,「在這裡我們一畢業就可以住樓房,而且是單人間,還可以零首付買車,每個月都有車補和電話補貼。」

如果把比亞迪汽車事業部當做一個汽車企業來看,它似乎並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但如果把它放在比亞迪集團的背景下看,則會發現它擁有超強的製造業基因和新能源技術的耀眼光芒,更有夏治冰帶來的令人咋舌的「千店計劃」雄偉藍圖。

2008、2009年趙冉做區域經理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每天都充滿精神,即便半夜2點才睡是常態,第二天一早,他仍能精神抖擻地身著西裝,背上筆記本電腦,在8:30之前出門。

那時,趙冉每天都會有很多事,他要參與各種各樣的會議,有時是為了招聘,有時要琢磨派哪位老員工去新開的二級店做店長,有時是為了商討在汽車交易市場如何搶到一個好商舖,有時則是要做新的客戶滿意度培訓……

忙也有忙的好處,比如跟自己的大多數同學相比,趙冉的收入就不錯,雖然比不上中石油或外企,但至少比亞迪也是家大公司。而王傳福在2007年放出的 「2015年中國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的狠話,也成為了一個無法複製的,讓小汽車公司迅速成為主流談資的成功營銷。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能在電視上 看到比亞迪的新車廣告。

2009年年底,比亞迪通過設立4張銷售網絡和低門檻准入制,構建了遍佈全國的1000餘家經銷商,國內任何一家汽車公司都難以望其項背。再加上數量龐大的二級店、直營店,比亞迪已經擁有了類似工商銀行的網點覆蓋。

但是後遺症在2010年初夏出現。由於壓貨和渠道內鬥,經銷商經營虧損導致的退網事件把比亞迪推到了風口浪尖。夏治冰將部分原因歸為熱錢,「這些 『熱錢游資型經銷商』一旦發現不符合預期往往火急退網。當然我們也犯了錯,這樣的經銷商我們不應該貪多。以前蘿蔔快了不洗泥,經銷商資格審計不嚴,這是我 們的教訓。」

2010年9月27日在深圳,夏治冰在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向所有經銷商三度鞠躬道歉,承諾實施營銷新政。

不過,銷售業績卻像決堤的洪水。中汽協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比亞迪是連續6個月銷售下滑的國內車企,銷量僅為22.58萬輛,下滑22%。如果下半年不挽回銷量頹勢,比亞迪很難完成全年銷售57萬輛至60萬輛的目標。

8月22日,不合時宜出爐的比亞迪中報,又再次讓這家公司淹沒在質疑聲中。財報顯示, 2011年上半年,比亞迪營業利潤3.28億元,同比下降87.55%;市場佔有率也從去年的6.34%下降到了4.69%。

目前,比亞迪H股的股價已經從2009年10月23日最高價的85.50港元,下跌到今年8月30日的15.46港元。這個成績,甚至拖累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美名。

雖然尚未收到勸退通知,但趙冉和小王在比亞迪的未來,已經被蒙上了陰影。2009年經濟危機時,比亞迪曾毫不留情地將西安工廠的員工砍掉了一半之多。他們很擔心這個前車之鑑會輪到自己,事實是現在的比亞迪也確實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裁員。

對於這家曾經「野蠻生長」,如今卻正在「野蠻自救」的公司,業界的態度複雜。趙冉說他更喜歡汽車觀察人士程遠說的一句話,「比亞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他們已經認識到了。在這關鍵時刻,希望大家要幫它一把,而不能落井下石,因為自主品牌的發展,太不容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6

談一談最近我比較青睞的能源類股票 盈杉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ee3fe0100v1sf.html

天能動力和超威動力

嚴格說不是能源類的公司,但是也算相關吧,兩家都是做電池的,以後電動汽車的應用是大方向,或者叫做新能源汽車吧,這樣叫比較符合潮流。除了動力電池外,還有儲能電池也是另外一種應用。 天能和超威今年的業績肯定很不錯,比去年增長很多。未來如何就要看汽車方面的應用和推廣程度了。關於這兩個公司我寫過好多了,可以參照我其他文章。目前估值的話,天能動態pe目前是5-6倍吧。

 

永暉焦煤

永暉焦煤是最大的蒙古焦煤進口商,同時也是澳大利亞海運焦煤進口商。雖然短期來看焦煤受到鋼鐵行業低迷的影響,焦煤價格會有所回落。但是長期來看中國焦煤 還是嚴重不足,很依賴於進口。所以永暉的焦煤進口生意還是可以長期做,而且可以做的很大很好。永暉和上游焦煤供應方,以及中日韓等地的鋼廠都有長期協議, 上下游都非常穩定。

蒙古進口倒中國的焦煤利潤是很高的,而永暉在焦煤的物流運輸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下圖為永暉的在建項目(來自於2011年中報)

 

谈一谈最近我比较青睐的能源类股票

永暉是次新股,他在10年10月以每股3.7發行了9.9億股,等於說融資了將近37億港幣。並於11年4月發行了年息8。5%的5億美元優先票據,2016年到期,截止2011年6月,永暉有現金57.63億港元,38億港元的負債,就是優先票據,資產負債率53%。

永暉利用財務槓桿進一步加大物流投資和收購上游優質煤炭資源。下面是11年11月1號的公告,

永暉焦煤發佈公告稱,公司與日本丸紅株式會社成立合資公司,以收購多倫多上市,於加拿大亞伯達註冊的焦煤生產商Grande Cache Coal,每股出價現金10加元(約78港元),較目標公司股份收市價溢價70%,現金代價總額9.83億加元(約77億港元)。   永暉焦煤及日本丸紅分別持有合營公司60%及40%的股權,並分別就上述收購出資5.899億加元(約46億港元)及3.933億加元(約31億港元)。收購完成後,公司將獲得2.2萬公頃的礦場經營面積,攬入總量達3.46億噸的礦藏資源。

今年永暉的年目標是進口800萬噸蒙古煤,400萬噸海運煤,合計1200萬噸的目標。如果完成目標的話,今年利潤估計能達到18-20億港元左右,業績同比增長在70%-80%。 目前股價計算2011年pe為5左右. 明年永暉運輸和洗煤的產能進一步擴大,並且有了加拿大自有的焦煤成本進一步降低,未來利潤可以保持持續增長。

 

崑崙能源

中石油子公司,目前經營原油開採和天然氣分銷業務。從過去中石油對崑崙能源的整合來看,中石油對崑崙能源定位是中石油的天然氣上市平台,未來中石油會持續把天然氣相關資產整合注入崑崙能源,比如沒上市的崑崙燃氣就是很可能被注入崑崙能源的。 而我個人對於國內未來的天然氣發展市場是相當看好的,而中國的天然氣不管是哪個燃氣公司,歸根結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中石油,而中石油的天然氣未來將都會在崑崙能源的資產裡。關於崑崙能源的整合可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ee3fe0100v1sb.html

根據發改委的指引,中國天然氣佔初級能源的比例,將由2010年的3.9%增加至2015年的8.3%,年複合增長率達19%。而崑崙能源(00135)被母公司中石油(00857)定位為發展天然氣業務的上市旗艦,預期未來將繼續獲得注入優質資產,以圓其2015年達至500億元至1,000億元營業額的發展目標。

從過去對中石油資產的收購來看,收購價格基本上還是比較厚道的,基本上收購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所以未來的崑崙能源可以通過自身增長和外延式擴張持續增長。

也許從靜態pe來看崑崙能源估值只能說是合理,並不便宜,但是從未來的資產注入,以及中國廣闊的天然氣市場空間,以及天然氣消費增速來看,目前價格一點都不貴。至少在業內他是沒有競爭對手,是壟斷者,他有很強的確定性,看好中國的天然氣業務,崑崙能源準沒錯。

 

 

中國燃氣和華潤燃氣

業務是差不多的,中國燃氣比華潤燃氣多了LNG業務。而普通燃氣業務華潤的平均毛利率有30%,中國燃氣只有20%左右,可見央企就是不一樣,連燃氣的進貨成本都比人家低,呵呵,不過別 拽,崑崙系的毛利只會更高,中石油才是王道啊,你們都要跟我來買。話歸正傳,燃氣未來的發展肯定是看好,至於買什麼公司呢?華潤燃氣持續收購母公司資產, 中國燃氣也有自己的擴張,公司肯定是華潤燃氣實力更強,畢竟母公司是大央企。而中國燃氣今年利空不斷,但是從估值角度,中國燃氣便宜很多,可以說只有華潤 的一半價格吧,所以我買的中國燃氣比華潤燃氣多,便宜才是硬道理,對吧,呵呵。短期來看上漲空間肯定是中國燃氣能漲的更多,長期開看就不知道了。對於一個 發展潛力很大的公用事業股,其實這樣的價格買入也還是合算的,至少沒什麼風險。畢竟某個城市的燃氣特許經營權拿到了,這裡就是你的地盤了,沒人和你競爭, 這和其他行業大不同。 目前還是各大燃氣公司爭奪地盤的時代。崑崙燃氣,中國燃氣,華潤燃氣,港華燃氣,新奧能源,還有各地的一些公司,比如上海的申能,河北的新天綠色能源,這 和啤酒行業何其相像啊。 至於為什麼看好燃氣呢?因為1,目前很多城市的開通率還不高,內涵發展空間很大,外延式的收購也同時進行,所以增長可以很快。 2 就是沒人跟你競爭。3就是除了普通燃氣業務以外,LNG和CNG業務也是利潤增長點。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燃氣走在前面,畢竟他們都在發展,而華潤燃氣只 是經營普通的燃氣業務。中國燃氣未來增長潛力很大,當然目前普通燃氣業務的毛利率最高,華潤集中資金在做普通燃氣業務的收購,也是提高資產效率的表現。所 以兩者見仁見智吧。

華潤燃氣剛剛在10月份私有化了鄭燃,11月份又有新的舉動了

路透香港11月2日電---中國城市燃氣供應商--華潤燃氣控股有限公司(1193.HK: 行情)週三稱,其全資附屬公司華潤燃氣與天津燃氣訂立合營合約,建議成立合營公司,投資總額為60億元人民幣.

 該合營公司將主要在天津市從事投資、建設及經營城市燃氣管道、銷售及分銷燃氣、提供燃氣相關設備、裝置及配套服務,以及燃氣設施維修及維護.

 "本集團深信,透過與天津燃氣成立合營公司,將可即時打進當地市場,以及最終打進大天津濱海區."華潤燃氣控股執行董事王添根在公告中稱.

 公告並稱,建議合營公司的註冊資本為50億元人民幣,其中49%由華潤燃氣以現金注資,51%由天津燃氣向合營公司轉讓其注入資產的所有權權益的方式注資.

 待訂立獨立資產轉讓協議後,將會把天津燃氣有關於天津的管道天然氣業務的其他資產,包括管道燃氣設備及分銷設施以及從事燃氣業務的公司的股權,轉讓予合營公司.

燃氣行業的圈地行動進行時!

 

梁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8

道夢空間——最近兩年日記中記錄的一些夢境碎片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681

讀多蘿西婭《成為作家》一書中,她說,每天早上爬起來,沒洗臉沒刷牙、頭腦一片空白的時候嘗試寫作,會是一種很曼妙的體驗,另外試著記錄自己的夢,哪怕只能記起很少的碎片。

我於是翻出來最近兩年的日記裡,我記錄過的自己的一些夢境。很搞,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好多夢都是財經色彩的。摘錄一些到這裡和大家分享,文字全是當時的日記片段,沒經過任何修改:

2010年3月3日

2日與張茵一起午餐,她的坦誠超出我的預期。我告訴了張茵一件真實的事。去年一天我寫一篇關於她的文章,查了不少資料,尤其對她的丈夫、玖龍副董事 長兼行政總裁劉名中的任何資料,都仔細研究。結果那天晚上睡覺,我夢見了與劉名中聊天,不過他臨時有事,非常匆忙地上了車,我大喊:你的手機號呢?劉名中 在車玻上寫了11個數字,136….就在這個時候,夢醒了,我依稀記得這串數字,正好床頭有筆,我迷迷糊糊地一邊回憶,一邊寫到了紙上。然後接著睡去。早 上起來,我看到床頭紙上的電話號碼,撥過去。這是歸屬地為珠海的號碼,遺憾的是,停機了。

這件事聽起來很荒唐。但卻是真實的事。最近三年我一直在財經人物這一方向上寫作、耕耘,有時真像走火入魔了一樣。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2010年5月12日 

昨晚夢到曹德旺幫我約蔡衍明了。這已經是第N次夢到我寫過的財經人物了。以前進入夢鄉的還是劉名中,唐萬新等人。我是不是應該嘗試寫財經小說呢。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這幾天,我做過幾次很奇怪的夢。記憶清晰的有兩次。一次是我又飛起來了,與以往的的「飛天之夢」中我必須先跑步啟動、再飛上天空不同的是,這一次的 飛天,是始終在飛,飛得很高,很穩。第二個夢,似乎是在美國,我到了一個叫什麼什麼堡的城市,不過奇怪的是,我在夢裡看到了我河南農村老家的房子。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這是早上8:50,我剛起床。晚上我做了一個夢,我又飛起來了,我夢到了老家,我在空中到處飛,夢到了疼我的姥姥的去世(她已經於2002年秋去世 了),好多親戚在一起,參觀村裡面全部封起來但還沒有拆的老房子,大家上樓,我飛著,雖然飛得不是太高,但是一直在飛。還有個小朋友好像也學會了我的飛 法,但他的技術不是太穩定。後來,我發現自己好像也可以隱身,我看得見這個世界,人們卻看不到我。我手拿匕首、凶器,殺了一些人,這些人,有的本來就是作 惡多端的,有的是我的仇人(我哪兒有什麼仇人呢)。我的飛,和隱身,使我能夠很快逃離現場,然後飛到別處去。我好像還會變魔術,我把凶器,扔到一些並不兇 手的人群當中,這些人,其實也是惡人,雖然這個惡,也是先前的惡,但我想讓他們當替罪羊,懲罰他們,反正他們是惡人,我把凶器扔到他們當中,他們一開始看 到的,是變化後的凶器,直到他們拿起來,才看到凶器現出原形,他們在劫難逃。

我其實一直是很擔心的,我擔心握過的凶器,有我的指紋。我也擔心,我殺了一些準備悔過自新的人。其實想想看,這個世界怎麼會有這麼多惡人呢。是我太 過失望了,心裡陰暗了,還是本來如此。我甚至夢到了一開始,我有的各項本領,都是學來的,而學習過程是殘酷的,危險的,同隊的人拿著長長的匕首在一起,我 擔心他們會殺我,我想逃,但逃不掉。有一次想逃,被同隊的人追過來,他們也拿著匕首,長長的匕首,周圍其它人看到,以為是黑社會內訌,但隊友對周圍的人 說,沒事,我們在拍電影,收工吧。

2010年9月8日

9月7日早上醒來,我記起來晚上做過的兩個夢,一個是,我和沈浩波談雜誌的事,基本上談好了,正如今天的情形,真可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另一個夢 很搞笑,我夢見我和幾個同事,其中包括肖華,開了同一輛車。我坐在第二排,蹊蹺的是,方向盤把在我手中,第一排的兩個座位是乘客。肖華坐第一排的其中一個 座位。我一邊開車,她一邊坐穩,不過在系安全帶的時候,往後一甩,把我的方向盤給扣住了,導致不能自由轉動,差點造成車禍。危險!夢裡的這個場景,白天想 起來,實在是太有趣也太形象了。這難道是冥冥中的一種暗示?

2010年11月9日

在歐洲這幾天幾乎天天做夢。昨晚夢到浙江的一家資源類企業出了事,需要找人救火,需要朋友們的建議。他們找到了我。

這個時候,我被電話驚醒了。接到一個電話,果真是浙江企業—–橫店集團新聞中心主任施衛東。他說好久沒聯繫了,最近他們要做個出版物產品,想讓我給他提些建議。我半迷糊地說,「老施,沒問題。」

2011年3月15日

昨天夢到高一時的語文老師,他站在講台上,說喜歡對詩詞,然後寫了兩個短句共八個字,上半句我記不清了,下半句是「伶俐是你」,然後我醒了。上午的 時候,找到林州市一中的電話,打過去,中午的時候找到他,他竟然還記得我,說我當年年齡最小、學習最好。哈。慚愧。他是1971年出生的,現在40歲了。 教我的時候是1996年,他25歲,剛分到林州一中。15年過去了,時間過得真是快。夢是一個有趣的事情。我去年還有一次夢到大學同學王傑彬。早上配來的 時候我給他打電話,聊得還不錯,後來他給我發短信,說「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這哥們有些屈才,當年很有思想的,去圖書館借書,好多時候是哲學書,思想性 的,比如何新的書。他說自己的理想是當國家總理。後來考研不順,兩年都沒考上。回了縣城,幫家裡做些生意。他說他現在還沒有結婚,我覺得他可能看不上週圍 的姑娘。

2011年5月16日

賀大卓,多勤奮多積極的兄弟,每天都會給我電話,溝通採訪進展,為了給宗慶後打電話,他不斷換號碼,甚至新買了一個手機號,一直打到凌晨兩點多鐘。 結果導致我5月15日晚上做夢都夢見宗慶後,在一個像學生宿舍一樣的大通鋪房間裡,大家都快睡了,宗慶後才回來,然後好多人圍著他問問題,我和他融著有點 遠,跑過去問,他就給我講,娃哈哈要上市,為什麼,甚至券商名字都告訴我了。

問:娃哈哈上市是主動融資意願使然嗎。宗慶後:完全是券商推動。問:飲料業務現金流應該不錯啊。宗慶後:是的,但集團下面地產業務的負責人不這樣 想。問:券商是哪家?宗慶後:華泰聯合…正在這時,#夢#醒了。我不但夢到了首富IPO,他還在我的夢裡說了這麼多,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9

巴菲特最近一年投資一百多家報紙:理智還是情感?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7p2.html

巴菲特最近一年投資一百多家報紙:理智還是情感?
作者 劉建位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 : 2012-07-07

新聞的最主要來源一直是報紙,而最近很多報紙自己成了最大的新聞,自己撐不下去了。根據美國國會的報業研究報告,從2008年到2010年,全美有8家主 要報紙宣佈破產,數十家城市報紙關門,有些報紙不得不停止印刷版轉型為網絡出版,只有報沒有紙。原因很簡單,網絡現在成了人們瀏覽新聞的主要來源,導致報 紙的廣告收入大幅度減少。

這個時候,巴菲特卻大舉收購報紙:伯克希爾公司過去35年僅擁有一家日報,就是1977年收購的《布法羅新聞報》。2011年12月份他買下家鄉的《奧馬 哈世界先驅報》。今年5月,他宣佈注資1.42億美元給Media General公司旗下63家報紙,現在又買下了「Bryan-College Station Eagle」和《韋科先驅論壇報》。今年一季度,巴菲特還買入了擁有48家中小型地區報紙的Lee Enterprises (LEE)公司210萬美元。總體來看,最近不到一年巴菲特就投資了115家報紙。

在報紙行業一片蕭條一片悲歌中,巴菲特卻逆勢大量買入100多家報紙,是情感,還是理智?

毫無疑問,從13歲開始送報的巴菲特對報紙有著非常深厚的情感,但這位最成功的投資大師始終非常強調理性,20年前他就預言到報紙的衰落,但是最近報紙收購價格的大跌,使報紙投資的性價比大幅提高,進入了巴菲特投資的安全區。

第一,巴菲特對報紙的情感:不做投資就做記者。

巴菲特說:「我一生都熱愛報紙,將來也會一直熱愛。」他曾經說過,這輩子他不做投資的話,就會做記者。

巴菲特的人生第一桶金,來自於送報紙。他12歲就開始送報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要送500份報紙。結果這個中學生每個月賺的錢比他的老師還要多。

巴菲特的投資第一桶金,也來自於報紙。1973年,巴菲特買入《華盛頓郵報》102萬美元,一直持有到現在,長達40年, 2004年底市值增加到16.98億美元,30年的投資利潤為16.87億美元,賺了160倍。

巴菲特投資最主要的消息來源,是報紙,他每天要看5份報紙。他甚至特意讓郵遞員晚上就把《華爾街日報》給他送到家裡,他有時竟然會等報紙等到半夜也不睡覺。

第二,巴菲特20年前的預言:報紙走向衰落。

20年前,在1991年度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分析了傳媒企業的經濟特權從強到弱的轉變:

「由於零售業經營模式的轉變加上廣告與娛樂的可選擇數量激增,傳媒企業的經濟競爭力過去一直非常強大,現在卻持續受到嚴重的侵蝕。」

「事實是,報紙、電視與雜誌這些傳媒企業,在其經濟行為上開始變得類似於普通企業,而不再是經濟特權企業。讓我們快速地看一下,把經濟特權企業與一般企業 區別開來的特點是什麼,不過請記住,很多業務介於二者之間,所以最恰當的描述應該是較弱的經濟特權企業或是強大的普通企業。」

「一種經濟特權來自於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的一種產品或服務:( 1)客戶確實需要或期望得到;( 2)客戶認為沒有與其非常近似的替代品;( 3)不受政府的價格管制。產品或服務具有以上三個特點,就會體現為公司具有定期對產品與服務進行攻擊性定價的能力,從而能夠獲得更高的投入資本收益率。而 且,經濟特權能夠容忍錯誤不當的管理。不適合的經理人雖然會降低經濟特權的盈利能力,但是並不會造成致命的損害。」

「與經濟特權企業相反,『普通企業』想要獲得遠遠高出平均收益率水平的盈利,只有成為低成本經營者,或者是趕上市場非常緊俏供給嚴重不足的好時候。但是這 種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通常不會持續很久。通過超一流的管理,一家公司可能持續保持低成本經營者的地位相當長的時間,但是即使是如此,還是持續不斷在面臨競 爭對手攻擊的可能性。普通企業,不同於經濟特權企業,會被糟糕的管理徹底毀掉。」

「直到最近,傳媒企業還擁有經濟特權企業的三個特點,因此還能夠既進行攻擊性的定價,又能容忍寬鬆的管理。可是,現在的消費者尋找資訊與娛樂(他們的主要 興趣是後者)時,對於資訊與娛樂的來源可以享受到極為寬泛的多種選擇。不幸的是,消費者的需求並不會隨著新的供給巨幅增長而相應擴大:兩億五美國人,還是 五個億眼球,一天還是只有24 小時,需求不可能再增加了。結果只能是,資訊與娛樂供應商之間的競爭變得更激烈,市場因此分割成碎片,傳媒行業因此喪失了一部分經濟特權企業的競爭力,盡 管遠遠不是全部。」

第三,巴菲特最近3年的突然改變:從堅決不買報紙到大量收購報紙。

在2009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表示:「對於美國大多數報紙,我們不會以任何價位來收購它們。」

過了3年,巴菲特卻開始大量收購報紙。從堅決不買,到大量購買,是什麼讓巴菲特做出如此大的改變?

原來不買的原因很簡單,報紙競爭優勢大幅減弱,導致其估值大幅下降。巴菲特20年前就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傳媒行業的經濟特權由強變弱,馬上直接影響到傳媒企業的短期盈利,但對傳媒企業的內在價值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對短期盈利的影響。而過去同樣是一塊錢的收 益,股票買方對於傳媒企業的一塊錢收益的估值遠遠高於鋼鐵企業,是因為他們預期傳媒企業的收益將會持續增長(而股東不需要為收益增長再額外投入更多的資本 ),而鋼鐵企業的盈利明顯屬於那些圍繞正常盈利水平上下波動的企業類型。」

「可是,現在市場對於傳媒企業的盈利預期也轉向圍繞正常盈利水平上下波動的企業類型。正如我們前面所舉的簡單例子描述的那樣,盈利預期的修正必然會導致估值的巨大變化。」

巴菲特現在大量收購報紙,不是僅僅出於情感,而是理性。因為最近10年傳媒企業的價格大幅下跌,很多傳媒股跌到只有原來股價的十分之一,遠遠超過其內在價 值的下跌,投資吸引力變得大多了。巴菲特投資的《華盛頓郵報》從2007年至今5年跌幅過半。《紐約時報》從2007年至今5年跌幅超過70%。巴菲特這 次收購其63家報紙的Media General公司的股價只有5年前的1/10。Lee公司股價只有5年前的1/20。

而且我們要注意,巴菲特集中收購的不是全國性大報,而是社區性中小報紙。

巴菲特的投資邏輯是社區性報紙具有更加穩定的經濟特權:「儘管從我收購水牛城日報以來報紙的基本面出現了巨大變化,但我相信那些集中報導他們所在社區新聞的報紙將有一個很好的未來……沒有人會在閱讀一個有關他們自己或者他們的鄰居的故事時中途停下來。」

「未來幾年伯克希爾可能將會收購更多的報紙。我們偏愛那些喜歡具有強烈社區意識的小鎮報紙或城市報紙,類似於我們即將運營的這26家報紙。如果市民對他們 所在的社區漠不關心,他們最終也不會關心所在社區的報紙。一般說來,對社區事務的興趣大小與人口規模成反比,而與社區人口居住年數成正比。於是,我們將集 中關注屬於歷史悠久社區的小型和中型報紙。」

金融危機後,美國報業持續低迷至今。但地方報的情況似乎比全國性大報要好一些。根據全美報業協會的統計,2011年,全國性報紙和地方性零售報紙的廣告收 入分別是38億美元和119億美元,比2006年分別下跌50%和46%。地方性報紙的廣告收入相比高得多,收入下降速度也更低一些。社區性報紙的客戶黏 性更強,忠誠度更高,這是巴菲特只收購地區性報紙的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巴菲特說他收購報紙是為了長期持有,因此巴菲特的做法並不一定適合於那些只想要幾年甚至更短的投資者:「我不相信它們會一直虧損下去,我不會糟蹋股東的錢。」

巴菲特在接受《華盛頓郵報》的採訪時說他投資報紙不是出於情感而是理性:「我投資報紙並非是由於心腸軟而做出的商業決策,這些報紙投資將來也不會為伯克希 爾公司貢獻多少利潤。如果這是一種生產小飾品的公司,我絕對不會投資。儘管我們從旗下報業資產所獲得的利潤,將會只是我們從伯靈頓鐵路那裡獲得的利潤的很 小一部分而已,但從投資收益率的財務角度來看,這當然不是一個愚蠢的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84

日本移動互聯網考察連載之四:DoCoMo最近怎麼樣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929.html

從去年到今年,筆者曾和野村綜研的團隊一起拜訪了多位NTT DoCoMo的高層。最直觀的的感受是,這家公司仍然不願意放棄過去的輝煌,堅持自己過去的垂直整合模式,並在此思路下一直不願意對蘋果低頭。

DoCoMo將Android的本地定製開發發揮到了極致,並把Android和手機信用卡、移動醫療、老人手機、語音自動翻譯、物聯網、地震預報等本地服務結合起來。由於iPhone是給美國人設計的手機,因此在一些需要操作系統底層配合的本地移動互聯網服務方面,本地運營商的優勢又顯現出來。

由於篇幅問題,關於DoCoMo的故事今天只能簡單給大家連載一少部分。如果想看更多的故事,歡迎關注本連載結束後出版的新書,那裡有近兩萬字的關於DoCoMo的故事。

沿著NTT DoCoMo總部大樓那排巨大的落地窗往外望去,日本的國會大樓近在咫尺,這裡既是日本政治的核心地帶,也同樣是日本移動互聯網界的中心。

員工穿著整齊的西裝、戴著紅色吊牌井然有序地在大樓裡進進出出,小心翼翼地擔心自己在電梯裡發出任何聲響。

10年前,這裡曾是全球移動互聯網從業者的朝聖地,就好像今天硅谷蘋果總部的地位一樣。

曾經在2003年到此參觀拜訪的大眾點評副總裁龍偉(當初供職於掌上靈通)回憶道,當時的NTT DoCoMo如日中天,參觀室通常都會準備各種語言的宣傳資料,員工名片上印有當時還很時髦的二維碼,實驗室裡有各種當時看起來還很「科幻」的研發產品,比如,一直到今天都還沒有在中國普及的手機錢包產品,讓各路參觀者興奮不已。

當時,NTT DoCoMo像一個巨無霸操控著日本移動互聯網,在巔峰時其市值曾經突破4000億美元,一度成為日本資本市場上的股王,NTT DoCoMo當時在日本移動互聯網上做出的創新一度在全球成為人們爭相學習的對象。

這家日本第一大運營商在世界移動互聯網歷史上的地位格外顯赫。早在2001年,NTT DoCoMo就在日本運營了全世界第一張商用3G網絡。此後,由DoCoMo開創的i-mode移動互聯網經營模式更是被全球多個國家的運營商爭相效仿——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學生便是中國移動。

不過幾年前,蘋果的iPhone像旋風一樣席捲了全球,蘋果一舉取代運營商成為移動互聯網新的龍頭,全世界的運營商都紛紛向蘋果俯首稱臣,接受蘋果十分苛刻的條件,並甘願冒著被「管道化」的危險。

全世界只有兩個主要運營商堅持不引進iPhone,一個是中國移動,另外一個就是一直被中國移動視為「老師」的日本第一大運營商NTT DoCoMo。

幾年下來,NTT DoCoMo一直頑強地依靠自身的努力對抗著蘋果的侵蝕,最終,它能夠成功嗎?DoCoMo對抗管道化的經驗教訓,會給中國的運營商帶來哪些啟發?

NTT DoCoMo拒絕引進iPhone之謎

直到2008年iPhone登陸日本前最後一刻,NTT DoCoMo仍然在和日本另一大運營商軟銀爭奪iPhone在日本的銷售權。

但最終,DoCoMo面對蘋果「蠻橫」的需求,退出了談判。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引述NTT集團前管理人員的說,「蘋果開出了答應DoCoMo銷售iPhone的條件,要求DoCoMo開放NTT實驗室的所有專利。我們不可能做到這一點。」NTT研究所是日本最大的研究機構,研究所如何對待所擁有的技術,甚至可以影響整個國家的競爭力。所以即使iPhone在全球市場受到如此大的關注,也不可能換取到NTT公開所有專利。

除此之外,雙方還在iPhone的銷量、價格等方面存在分歧。但這些,還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DoCoMo在2011年11月發表了到2015年的中期經營計劃,宣佈了向「綜合服務企業」的轉型目標。該公司計劃到2015年,新業務的銷售額擴大2.5倍至1兆日元。以兼併和收購為主軸,培育8個領域:媒體,醫療保健,環境,金融,電子商務等。

這個計劃仍然強調了運營商對產業鏈的控制權,因此這一計劃的大部分只能通過可以定製的Android系統才能實現。而蘋果詳細規定了iPhone上安裝的軟件和服務,運營商的自由度很低,如果導入iPhone,NTT中期經營計劃中所描繪的體系就崩潰了。

值得一提的是,NTT DoCoMo一直沒有放棄過在日本引入iPhone的努力,但由於蘋果條件苛刻,成功引進iPhone的難度非常大。

DoCoMo當時的總裁兼CEO山田隆持說,「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引進iPhone的希望」,但蘋果一般要求運營商承諾非常大的銷量,「如果引進iPhone導致我們產品的大部分市場份額被它佔有,那麼這將是一個我們很難消化的結果。」

蘋果衝擊波

在2008年軟銀開始在日本銷售iPhone之前,運營商是這片移動通信市場上毫無疑問的霸主。

1999年2月,NTT DoCoMo推出了後來影響全球移動互聯網的i-mode服務模式。正是這項業務,使得日本移動互聯網發展到頂峰,並成為全世界爭相頂禮膜拜的對象。在鼎盛時期,i-mode的用戶數甚至超過了美國在線(AOL),被歐美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在i-mode推出後,NTT DoCoMo一躍成為全球IT產業的明星公司,其股票開始飛漲。那時候,財大氣粗的DoCoMo在全球大肆收購,出資98億美元收購了AT&T16%的股份。

在亞洲,NTT DoCoMo投入巨資持有了香港和記電信公司24.1%股份,持有台灣遠傳電信公司4.7%股份,持有菲律賓運營商Long Distance Telephone 14.1%股份。

在歐洲,NTT DoCoMo先後和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希臘、荷蘭等國的運營商展開合作,在當地推出i-mode服務。

在i-mode誕生的時代,人們對手機的定義還是簡單的打電話、發短信功能,手機完全被定義為一種通信工具。

所謂的i-mode,簡而言之就是讓用戶能夠在手機中享受各種豐富的手機上網服務,包括收發郵件、收看新聞資訊、接受氣象信息、轉賬查詢、訂火車票機票服務、網上購物等,這些服務以手機上網數據流量結算,價格較低。

從商業模式上來說,i-mode是由運營商(DoCoMo)搭建了一套生態體系,大批的內容提供商(CP)到其平台上來提供服務,然後運營商和CP收入分成(九一分,CP拿9,運營商拿1)。

i-mode在本質上和蘋果的App Store商業模式非常接近——都由一個行業主導者負責手機終端、平台搭建、銷售渠道、收費結算,唯一的不同是,在日本,移動互聯網產業的主導者是運營商,而在美國是蘋果。

這套體系在日本很好地運轉了多年,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讓日本成為全球移動互聯網最發達的市場,日本的手機支付、手機音樂、手機遊戲、手機閱讀、手機廣告等領域,都一度在全球遙遙領先。

但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此後在用戶體驗上比日本本土的功能手機有了較大的提升。和日本的功能手機相比,美國式的智能手機可以讓用戶很方便地下載互聯網上非常豐富的手機應用,使得智能手機的用途大大拓寬。

實際上,作為一套本世紀初開發的技術體系,DoCoMo的i-mode體系到了07、08年左右已經顯得有些落後,一位開發者曾向筆者形容道,相比起i-mode那套老舊的開發體系,在iOS和Android上開發簡直是一種享受。

2008年開始,軟銀開始正式在日本銷售iPhone,到了2012年,iPhone已經成為了日本市場名副其實的手機霸主。

根據IDC的統計,2012年iPhone在日本全年整個手機市場上的份額達到了23.3%,第一次奪得冠軍。之後分別是富士通18.0%、夏普14.0%、索尼8.4%、京瓷8.0%。

如果只算智能手機,iPhone的份額則高達33.1%,是第二名富士通16.5%的整整兩倍,優勢極為明顯。位列三到五位的分別是夏普12.2%、索尼11.8%、三星9.3%。

2012年下半年,iPhone5正式在日本開始銷售,軟銀和KDDI兩大運營商的iPhone5廣告開始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鋪天蓋地地打出。

對於日本唯一一家沒有銷售iPhone的運營商來說,DoCoMo的壓力開始增大。

NTT DoCoMo於2013年1月30日發佈了其2012財年前三季度(2012年4~12月)財報(美國會計準則)。銷售額為同比增加6.2%至3.3707萬億日元,營業利潤為同比減少5.6%至7021億日元,呈現「增收減益」狀態。導致DoCoMo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DoCoMo促銷費用的大幅上升,以及DoCoMo云服務等新領域的投資。

與此同時,2012年9月起軟銀和KDDI開始在日本銷售iPhone5後,DoCoMo的MNP(帶號轉網)轉入超過轉出的數量為53.4萬人,創下歷史最低紀錄。純增用戶數也只有20.15萬人。

NTT DoCoMo的反擊:去電信化

沒有銷售iPhone,並不代表NTT DoCoMo準備坐以待斃。事實上,NTT DoCoMo正在由一家單純的運營商,向一家綜合型公司轉型。

有著日本移動互聯網之父之稱的NTT DoCoMo前i-mode業務創始人榎啟一在接受筆者採訪時指出,運營商的管道化已經不可避免,但人們的手機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不離身,圍繞著手機的各種業務,運營商還有很多機會。

他向筆者舉例談道,日本鐵路公司(JR)最初也只是一個簡單的鐵路公司,但是後來做了房地產、商業街等多樣化的業務。

「我和日本鐵路公司(JR)的人聊天,JR本來是運輸人和貨物的。在乘坐東京-大阪新幹線的2個小時中,顧客這段時間無法下車的,也就是說鐵路公司這段時間在火車上賣任何商品都可以獲得收入。手機也和火車類似,人們一天到晚手機不離身,理論上你在手機周邊賣什麼都可以賺錢。」 榎啟一指出。

實際上,這種提法很像中國電信最近提出來的「去電信化」的思路,即運營商不再是單純的運營商,要向電信周邊的產業去擴展。

從2010年開始,NTT DoCoMo就提出要向金融及結算業務、多媒體業務、商業服務、醫療與健康服務、物聯網、集成與平台化業務、環保服務、安全安保服務這八大領域去擴張。

NTT DoCoMo負責戰略的取締役常務執行董事吉澤和弘指出,相比谷歌等互聯網公司,運營商是有許多優勢的——其中最重要的優勢便是運營商手上掌握著別人都沒有的用戶行為數據,這些數據可以支持運營商向周邊許多產業去發展。

在這樣的思路下,NTT DoCoMo收購了三井住友銀行34%的股份,從而進軍金融業,並開始發行手機信用卡。

NTT DoCoMo還和歐姆龍合資成立了一家移動醫療方面的公司。打算通過DoCoMo的云服務統一管理從智能手機和健康儀器(脂肪計及血壓計等)獲得的數據,與Radishbo-ya公司的健康食材及DoCoMo保險等已有商品和服務組合,提供給客戶。

此外,NTT DoCoMo也和日本麥當勞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這家公司通過精準挖掘用戶行為信息而向用戶提供精準的手機麥當勞優惠券,獲得了相當的成功。

筆者多次前往日本採訪,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是NTT DoCoMo開發了大量適合日本本國國民使用的應用服務,大大提升了日本國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NTT DoCoMo和富士通聯合推出的老人手機,在日本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台——日本是一個嚴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這些老人手機的功能很適合日本的老年人。此後,DoCoMo也推出了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機,這些是蘋果這樣的國外廠商很難提供的服務。

NTT DoCoMo推出的手機錢包業務,同樣也很適合本國國民。因為日本的貨幣單位較大,因此使用現金支付常常面臨著找零的麻煩。NTT DoCoMo將近場支付功能植入到其定製手機當中,多年來已經在日本普及開來——而在日本銷售的蘋果iPhone並沒有手機支付的功能。

DoCoMo的服務大都基於其自己的云計算平台,吉澤和弘指出,作為運營商來說是有自己的網絡的,並且可以掌握網絡的速度,還有網絡的延遲狀況等等,這些和谷歌等互聯公司相比是一個優勢。

現在,DoCoMo正在圍繞電信行業,打造一個巨大的生活圈,涵蓋人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DoCoMo希望這些業務加起來,能大大提升其綜合收入。

服務方面,語音服務Shabette Concier和d視頻等表現出色。截止到2013年初,Shabette Concier的安裝數量超過了700萬,利用數量已突破2.8億次。d視頻的簽約數也增加到了370萬件。

不過,由於DoCoMo的業務線拉得太長,公司的執行力是否能夠跟上,是其接下來需要面臨的挑戰。

此外,和軟銀不同的是,DoCoMo似乎很喜歡思考自己有什麼,自己要做什麼,但是至於這些東西是不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則提的較少。

不管怎樣,運營商和蘋果的賽跑,仍然沒有最終分出勝負。在這場賽跑中,誰能走到最後,對全球的消費者來說,這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命題。

如果大家看的過癮,明天我們繼續給大家連載一篇對NTT DoCoMo負責制定戰略高層吉澤和弘的深入採訪,我相信中國移動一直在關注著DoCoMo的一舉一動,DoCoMo既是中國移動的老師,也是中國的鏡鑑。運營商最終的命運歸宿,將是什麼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