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太陽能製造:「從灰燼中爬出來」 政策性復甦?結構性復甦?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568

國內市場啟動得過快了,沉睡的產能並沒有被真正淘汰,就再度被喚醒。此輪光伏市場復甦是政策性復甦,而非結構性復甦,現在判斷是否真正復甦還為時尚早。

「絕望和希望交織的日子」

剛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程胥榮戰戰兢兢,驚魂未定。

過去十八個月,由於虧損擴大和信貸違約,全國性「大躍進」過後的中國太陽能製造企業經歷了一場「生命的暗夜」——「死亡」和「瀕臨死亡」的經歷造訪了多家公司,從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組件製造商尚德電力到數以千計的中小企業,皆未能倖免,一些經營不佳的公司甚至「死過不止一回」。

程胥榮把過去的十八個月稱為「絕望和希望交織的日子」:尚德、賽維、超日等大企業一個個倒下,自己這家只有150MW(兆瓦)規模的公司資金鏈也兩度瀕臨斷裂;企業操盤者被債主窮追猛打,又去窮追猛打欠債的客戶;撐不下去的同行一個個出局,很多人消失了就再也沒見過;金融機構談虎色變,地方政府有心無力,仍止不住太陽能製造業在虧損中滑向深淵……

如今,各種信號都在顯示太陽能製造業正重新走向復甦,太陽能業者的好日子又要回來了。2013年下半年,上市的光伏企業紛紛迎來扭虧拐點,結束了長達二十多個月的虧損狀態,「生產線滿產忙不過來」。股市上,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光伏股紛紛告別個位數的股價,強力上漲,股價最高的大全新能源已經重新衝回40美元大關。

幾乎所有人都把「功績」算在了2013年中央政府對太陽能行業力挽狂瀾式的拯救政策上。從兩任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到國務院、發改委、財政部、國家電網、國家開發銀行各部委機構出台的數個刺激性政策,再到浙江、江蘇等各地出台的地方性扶持辦法,從重要程度上來說,2013年的一系列政策「猛藥」被業內比作太陽能領域的「四萬億」。

2014年1月6日,一份德意志銀行的最新報告點燃了更多樂觀者的激情,德意志銀行認為,全球即將進入「第二次太陽能淘金熱」,與5年前的第一次淘金潮不同,這次淘金潮的主要受利益者為系統開發商,並預計2014年全球太陽能需求將達46GW(吉瓦)。

從上一輪淘金熱中存活下來的程胥榮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投資了4億元,經歷過生死,「從灰燼中爬出來」的人現在再做光伏,「會跟2010年時的瘋狂不一樣,會更懂得這個新興行業」。

但是,果真完全如此嗎?

低調復產的陷阱

在此之前的18個月,這些江浙鄉鎮裡的中小企業廠區裡往往一片寂靜,南方週末記者看到的,只有緊鎖的大門、漆黑的車間和食堂裡被遣散的工人沒有來得及帶走的搪瓷碗。

寂靜正在成為過去時。如今,大量的中小企業開始招兵買馬,準備春節後重新開張。

「很多企業都在調試生產線,為年後的復產做最後衝刺。」浙江中小光伏企業聯盟會長羅之彤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估計2014年復產的產能能達到5吉瓦。

二手設備市場的火爆也能證明市場的恢復。從事二手光伏設備生意的周海文最近的電話沒有斷過,「企業都在拚命找二手設備,國產層壓機價格從2013年初的10萬元一台已經漲到60萬-70萬元一台。」周海文說,最近很多企業稱跑幾個省都買不到貨,他最近甚至跑到韓國和歐洲去找已淘汰的設備賣給國內。

過去18個月,在這個行業跌倒的不僅是民營企業。2014年1月2日,天威四川硅業破產;1月6日,中海油因持續虧損,宣佈退出新能源業務;2013年一年,BP、西門子、通用電氣等跨國公司,都紛紛宣佈退出光伏業務。

巨頭們止虧的策略是斷臂退出,但商人程胥榮還是希望能把4億元賺回來,為此他重新調試了生產線,重新計算了每個生產環節的成本和損耗,並做了擴產的決定,將產能從現在的150兆瓦擴張到300兆瓦。「復甦的速度超出想像地快。」程胥榮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如今二三線光伏企業的信心滿滿和重新擴產,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危險的,甚至有人擔心會引發又一次危機。工信部電子信息所副所長王世江就認為,國內市場啟動得過快了,沉睡的產能並沒有被真正淘汰,就再度被喚醒。

儘管擴產,但與過去不同的是,經歷過產能過剩危機的光伏企業更加謹慎且低調了。「過去熱衷於宣佈擴產和簽訂大單,現在什麼事都不喜歡太透明了。」江蘇一家著名光伏企業的高管說,「包括成本也不再那麼透明。」

對浙江省太陽能協會秘書長沈福鑫來說,企業的低調造成的另一種影響,是全行業的真實情況更難被掌握,如果說上一輪光伏大躍進對政府部門的反思是行業管理能力的話,現在的隱蔽性則更高。

「稱王稱霸」還是堅持「小而精」

2013年12月19日,穿一雙黑布鞋上台的上海電力董事長王運丹正在中國光伏行業電站交易及金融峰會上發表演講,作為光伏行業的新進入者,王運丹說,他希望上海電力能在光伏上「做大做強」,隨即他停了停,立即改口說,「做好做強」。

經歷過上一輪危機洗禮,復甦後的企業對「做大」的態度開始發生實質性改變。最直接的原因來自於尚德和賽維這兩個「全球最大」和「亞洲最大」企業的倒下。

「在上一輪光伏熱潮中,一切皆圍繞規模和成本。但如今,行業不再熱衷於稱王稱霸,不再認為大就是好,也不再熱衷於排座次了。」上述江蘇光伏企業的高管說,行業恢復了新的平衡。

同時,人們對於「小企業」的看法也在發生改變。2013年12月31日,工信部根據較早前制定的《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公佈了光伏製造業109家准入企業名單,引發了不小的討論。按照工信部制定的准入條件,200兆瓦以下電池組件企業屬於淘汰的範疇,但對浙江和廣東兩個以中小型光伏企業為主的省份來說,浙江80%以上的企業都不符合工信部標準。

一個頗為有趣的事實是,就在新標準公佈之前,浙江省在總結應對上一輪光伏危機的經驗時還提到,相對於其他省份,浙江光伏企業在這輪危機中表現較好,正是因為選擇了「小而精」的獨特發展道路。而工信部的新標準,則直接將上述中小企業推入淘汰之列。

這引發了一場關於製造企業的「大小之辯」。批評者稱,《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淘汰落後產能」,並不等於「淘汰中小企業」,工信部的政策難免有「簡單粗暴」理解國務院政策之嫌,誰能說中小企業就是落後產能呢?

工信部電子信息所副所長王世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該政策並非排斥中小企業,相對於國際標準該標準已經比較低。他同時也指出,大量中小企業充斥市場不一定是好事,「比如做紡織業的企業,會有足夠多的研發投入嗎?」王世江說,市場充斥太多中小企業,只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把大企業拖垮。王還透露,國開行等金融機構也希望國家能有一個標準來擇優,「否則他們也不知道該貸款給誰」。

儘管工信部表示該規範條件並非強制性政策,但未能列入准入名單的企業,在獲得銀行貸款方面將會面臨困難。據瞭解,一些中小企業面臨市場復甦的看漲預期,正考慮通過兼併或繼續擴產來應對新政。

地方政府並未吸取教訓

上一輪光伏熱潮的諸多反思中,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成為業界共識,地方政府是否吸取了教訓?

在江蘇省鎮江市國資委副主任譚浩俊看來,地方政府「的確謹慎小心了很多」,他同時也表示,實際情況是,地方政府對發展光伏產業的熱情仍然很濃,仍然將發展光伏作為地方重要的產業之一。新一輪快速擴張幾乎是必然的。

「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設、房地產等受到政策控制的情況下,一定會積極尋找新投資增長點,而光伏行業復甦,必然會再次將投資的目光指向這一行業,再度發生危機的可能也很大。」譚浩俊說。

王世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政府對經濟不能干預太多的教訓已經被較充分吸取,但現實中,完全交給市場也不行。」王世江說,政府已經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具體引導的方式還在摸索。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如今,儘管行業整合時日已久,但中東部地區涉足光伏較深的地方政府尚在忙於「善後」,遠未能從泥沼中走出來,更遑論在新一輪發展中吸取教訓。

而對於西部渴望吸引投資的地方政府而言,他們並不太在意東部地方政府在光伏上栽過的跟頭。新疆鄯善縣發改委主任陳偉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儘管目前有大量企業到西部建設光伏電站,但現在當地發展的重點仍是製造業,他們歡迎內地生存困難的光伏製造企業轉移到西部,西部有靈活的方式給予企業優惠。

對於這輪製造業復甦的未來,樂觀者並不多見。正泰太陽能副總裁陸川更傾向於認為,此輪復甦是政策性復甦,而非結構性復甦。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的相關領導則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現在判斷復甦還為時尚早。

2010年初,遭受了金融危機重創的光伏行業迎來了強勁復甦,彼時,處於復甦中期的人們一邊對未來抱有信心,一邊仍對前景心存懷疑,就像巴菲特描述金融危機後人們心有餘悸的狀態一樣,他說,「現在人們再看到焰火,會擔心那是核彈爆炸,可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應採訪對象要求,程胥榮、周海文皆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18

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方案通過 政策性銀行改革提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57

央行副行長劉士余25日指出,昨日國務院剛通過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總體方案,下一步,政策性金融性機構的改革方案將相繼出臺,金融市場創新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也將相繼出臺。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農發行下一步改革將重新鎖定在“強化其政策性職能定位”上,未來業務定位,要鎖定在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信貸領域。

2011年8月,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啟動改革工作。在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順利完成並成功上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深化之後,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改革就一直被認為是下一步深化金融機構改革的重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此後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提速被提上日程。 

央行旗下的《金融時報》今年年初專訪農業發展銀行行長鄭暉時,其提到改革的大方向:

改革將重點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合理界定業務範圍,突出政策性功能定位,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對現有業務進行科學分類,實行分賬管理、分類核算。二是建立資本約束機制,對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按不同的資本充足率補充資本金,實施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審慎監管;建立消化政策性財務掛賬的新機制,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三是借鑒國外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通行做法,遵循現代公司制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四是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實行差別化監管,完善績效考評機制。五是明確財稅、貨幣扶持政策,體現國家支持“三農”的政策意圖。六是修訂農發行章程,經國務院批準後作為外部監管和內部約束的依據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90

美國中期選舉(三)---中期選舉後美國可能的政策性變化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7uc.html



(中期選舉後,政策性的重要變化會在哪方面呢?更保守,更具攻擊性?)

美國政策變化,第一個肯定就是中東。

沙特這里,什葉派的人民不少,所以伊朗特工的能力應該不差。其實我一直都懷疑,上次砍美國人的頭的同學,不是伊斯蘭國的。應該是在英國的基地組織的同學,投誠到伊斯蘭國。然後用伊斯蘭國的名義,砍美國人腦袋,導致美國打擊伊斯蘭國。最大受益人,是敘利亞基地。

美國政策改變,就是奧巴馬和以色列關系不好。所以修複與以色列關系是首要。第二個就是解決伊斯蘭國坐大的問題。第三個就是如何解決敘利亞的問題。

你現在伊斯蘭國和敘利亞政府,采取分而不鬥的法子,導致美國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無法同時解決。你解決伊斯蘭國,就必須和敘利亞政府做同盟,這是一個死局。

另外就是因為伊拉克的事實分裂,你就無法排除伊朗勢力對伊拉克大部分國土,尤其是從巴格達開始向南和向東,都是伊朗勢力範圍了。當然這個地方的能源,基本上就是中國人的天下了。現在基本上所有西方石油公司,都會跑來找中石油合夥混了。

其實,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勢力進了伊拉克南部,事實上是在波斯灣這里,為雙方提供了一個安全因素。畢竟西方對伊斯蘭兩派,通常是拉一派,打一派,挑動內鬥;中國是采取,讓兩邊都坐下來,大家好言好語,好商好量。

(註:剛剛新聞泄露,奧巴馬寫了一封私人信函,給伊朗最高宗教領袖,討論解決伊朗核問題,並合作打擊伊斯蘭國。國會又開始咆哮了,呵呵。)

 

(兩黨扯皮不會扯淡到外交及國防上的~有底線的。)

外交是總統管的,主要影響的就是中東政策。猶太勢力在國會比較大,而奧巴馬和他的外交團隊跟以色列有很多罵戰,所以他們的中東政策被攻擊得很厲害。

現在美國在伊斯蘭國上面和中國需要合作,中國支持美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動武,美國支持中國在南疆反恐。至於阿富汗方面,可能也有些合作,因為美國不敢全部撤軍,而中國不願意貿然出兵,打疆獨組織的特種部隊除外。所以可能美國跟中國開發,回點本。

 

(一個挖坑,一個填上,全球GDP就出來了。)

這次美國GDP3.5%,有0.5%是伊斯蘭國的同學貢獻的。

 

(美國又扶持起來一個本拉登。)

伊斯蘭國不是本拉登,他們覺得本拉登是溫和派,是投降派。

 

(問下IS的問題,聽說這群人在意識形態上很牛?要搞真理大討論,奪取可蘭經的解釋權?)

其實不是,他們的主要力量是伊拉克的遜尼派,骨幹是薩達姆的社會黨和軍隊的軍官。因為敘利亞的遜尼派也反了,所以他們也團結了部分敘利亞的力量。目前你看到的“激進”面貌,其實是文宣,用來團結全世界的激進分子,並依賴這些人,到西方國家內部搞恐怖聖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25

相比降準 政策性銀行才是刺激之所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77

相比降準 政策性銀行才是刺激之所在
作者:汪濤


本文根據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汪濤理事關於政策性銀行的重要性分析。

相比降準,政策性銀行才是刺激之所在

央行昨日再度降準100個基點被市場視為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寬松政策之一。雖然降準的確可以增加流動性供給,但我們認為降準的首要目標是對沖外匯占款收縮、保證基礎貨幣適度增長。換言之,降準的確是寬松措施,但並非刺激政策。相比降準,我們認為更值得關註的是決策層決定為政策性銀行註資並提供流動性支持、以擴大其信貸投放規模,這恐怕才是近期最重要的刺激措施。

政策性銀行有望成為穩增長的利器

李克強總理4月17日在國家開發銀行的考察及近期的政策動向為我們初步揭開了政策組合中的重要一環:為穩增長,決策層希望通過政策性銀行放貸支持基建投資、增加公共品的供給,而央行將為政策銀行提供流動性、甚至直接註資。鑒於一季度經濟數據疲弱,我們此前預測決策層將加大基建投資力度、並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擴大政策性銀行放貸規模和降準便是一套組合拳。

我國通常會通過推進基建及政府相關投資來支持經濟增長,但不同於以往,當前企業部門投資意願疲弱。在平臺融資受限、地方政府融資難度加大,決策層希望避免信貸全面擴張和杠桿率進一步攀升,中央政府不希望大幅擴張財政赤字的種種制約下,這一次決策層應如何支持經濟增長?答案是更大程度地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決策層可以增加對政策性銀行的流動性支持、甚至直接註資,進而鼓勵其對棚改、水利、鐵路及其他基建領域提供信貸支持。

央行將擴大向國開行發放PSL規模

國務院最近通過了對國開行、進出口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方案。根據該方案,國開行將回歸“開發性金融定位”、在市場機制下從事政策性業務,而不再追求此前的商業化定位。國開行總資產超過10萬億元(約合1.6萬億美元)、總貸款超過8萬億元(占銀行體系總貸款的比重約10%、占GDP比重約13%),是我國最大的政策性銀行。這一改革方案意味著作為其主要資金來源的國開債將擁有國家信用、風險權重為零。作為改革方案的一部分,決策層將為國開行註資,註資方可能包括財政部、央行,註資後國開行的政策性地位將大大增強。

此外,李克強總理明確提出將擴大向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發放抵押補充貸款(PSL)規模,以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鐵路等重大項目盡快落地。約一年前,媒體曾報道國開行以貸款為抵押從央行獲得了1萬億的PSL額度、利率為4.5%。但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相關科目的變動較小、難尋1萬億的蹤跡,表明PSL的實際投放規模可能小於1萬億。決策層可能對上一輪PSL效果比較滿意、再加上目前債券市場收益率降幅有限,因此可能計劃讓央行直接為國開行提供流動性支持。我們認為新一輪PSL利率可能接近國債利率(3~3.5%),期限可能為3-5年,規模可能擴大至1.5萬億以上。

這一措施創新性地結合了貨幣和財政政策。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國開行進行擬財政支持,而無需大幅提高財政赤字、或依靠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從商業銀行無節制地借貸;另一方面,央行可以通過對國開行定向寬松來為能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再平衡的重點項目提供信貸支持,而不必像2009年那樣大幅降準降息。

影響幾何?

我們認為為國開行提供PSL可以帶來以下效果:

1. 直接增加信貸投放、支持基建投資。一季度國開行發放貸款4099億,已接近去年上半年4740億的水平。新一輪PSL將助力國開行為重點政府項目提供更大力度的信貸支持,彌補地方政府收入乏力、地方平臺融資收緊所導致的融資缺口。我們預計今年國開行新增貸款規模可能達1.5萬億(將近去年的兩倍)、資產規模可能增長30%,從而幫助支撐20%左右的基建投資增速。穩健的基建投資進而將緩和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持續下滑,幫助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我們所預計的13%的增長。

2. 補充基礎貨幣供給。雖然央行創造PSL的初衷僅為了實施定向寬松,但與再貸款或其他流動性投放工具類似,PSL也能夠投放基礎貨幣(參見《PSL的虛與實》),區別僅僅在於前者通過商業銀行放貸,而後者通過政策性銀行為基建和政府投資項目提供低成本信貸。與其他基礎貨幣投放方式類似,在基建項目獲得國開行的貸款後,貨幣信貸同樣會在銀行體系內不斷派生放大。為國開行提供1.5萬億PSL的效果相當於降準2次以上,可以有效補充當前受制於外匯流出的基礎貨幣供給。央行一季度外匯資產顯著收縮了2521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7879億的大幅增加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基礎貨幣增速面臨的壓力。

3. 引導貨幣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通過國開行增加基建投資可以緩和地方政府在影子銀行體系和債券市場上的融資需求、從而避免推高債券收益率;且隨著國開行貸款轉化為商業銀行存款,銀行放貸能力也將有所增強、在銀行間市場資金拆借需求也會有所降低。因此,PSL有望助推貨幣市場利率下行。

但是,擴大對國開行發放PSL規模仍無法避免杠桿率進一步攀升。國開行發放的貸款依然是貸款,與一般貸款的區別僅是成本較低、債務負擔更可持續。此外,除非央行通過其他渠道調整流動性投放規模、保持穩定的貨幣供給,並/或通過控制貸款額度保持穩定的信貸增長、收緊影子銀行監管或繼續動用貸存比限制,否則基礎貨幣增速加快仍會推動銀行放貸加速增長。不過,考慮到現階段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仍是避免貨幣條件被動收緊,短期內超額寬松一些似乎也並無壞處。

我們當前的預測已經考慮了二三季度經濟增長在穩增長政策發力(包含PSL及其他寬松措施)的推動下環比好轉。這些寬松政策雖有助於緩和、但無法完全扭轉房地產持續下滑和企業部門投資乏力的拖累。因此,我們維持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1%、全年增長6.8%的預測不變。

(汪濤/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05

國開行副行長李吉平:政策性銀行將在可持續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542.html

國開行副行長李吉平:政策性銀行將在可持續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10-23 14:09:00

10月23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保爾森基金會可持續性年會2015”在北京舉行,年會主題為可持續的經濟轉型。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融資問題,成為一個重要的討論議題。

由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楊燕青主持的“可持續的未來:商業投資與合作”分論壇上,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李吉平表示,中國國情下,解決融資發展,兩頭都要走,不能偏激,不能由過去單純靠財政,轉到今天完全商業性。還是要走政府主導的,通過市場方式,來解決資金的融資問題。在他看來,國家開發性金融的概念就是在政府和市場之間發揮作用,政策性銀行將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中扮演重要角色。

“探討可持續的經濟轉型問題,不可忽視的是構建綠色金融的主題。一方面,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面臨生態形勢很嚴峻,去年,我們國家74個主要城市,只有8個城市空氣達標;75%城市的水資源超標;19%的公共土地面積超標。另外我們生態建設資金也有重大缺口。“李吉平指出。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測算,在資金需求總量上,“十三五”期間,按照落實現有已經制定的環境規劃、計劃和標準的“低方案”,中國在工業汙染治理、環境修複、可持續能源、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與資源節約五大領域的綠色融資需求為14.6萬億元;若基於環境無退化原則的“高方案”,則資金需求高達30萬億元。

李吉平表示:“近五年的用於治理空氣汙染的就要1.7萬億以上,財政供應的程度最多10%~15%的樣子。實現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包括能源的持續發展,不可不構建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

那麽,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體系將如何構建?李吉平指出,可以把財政、金融、稅收融為一體,打造全方位綠色金融體系,釋放市場能量。具體他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由政府和大型金融機構合作設立政性策導向的綠色金融基金,以經營和適當獲利的原則,為商業性的綠色基金提供融資支持。

再一個,由政府和大型金融機構合資設立股份制的商業化運作的合作機制,政府提供優惠的政策支持,由國內的銀行、保險等機構聯合設立專業化、商業化基金。

此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加快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政府投融資平臺,積極推動財政體制改革,為政府提供穩定的政策收入來源渠道,提高政府在現有分稅制體系中的分享比重,發揮政府對綠色金融的支持。

最後,還考慮整合目前政府的綠色金融和建設基金來源渠道,發展資金的來源,包括產業化貸款等都用於支持發展。

“中國國情下 解決融資發展,兩頭都要走,不能偏激,不能由過去單純靠財政,轉到今天完全商業性,我覺得中國還是要走政府主導的,市場方式的,來解決資金的融資問題,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一個好方法,但是在中國現在的條件下,有一個逐步運用的過程。”李吉平在論壇上說。

國家開發銀行最新改革定位為政策性開發銀行,在這一過程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李吉平指出,開發性金融的概念是指在政府和市場之間發揮作用。通過融資規劃和政府合作,整合資源,連接市場和政府,建設信用和金融的問題。他認為,將來通過國家的、財政的、中央的、地方的、市場的、商業金融等多種渠道,足以解決可持續發展道路中的資金需求問題。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48

首家政策性信貸擔保公司花落農口:“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704.html

日前,由財政部會同農業部、銀監會組建的國家農業信貸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農擔聯盟”)成立,擬分三年形成約150億元的資本金規模。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全國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都將參股聯盟公司。

國家農擔聯盟相關負責人24日表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3家省級機構完成工商註冊,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省級農擔機構的組建工作,聯盟公司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不會受省級機構參股因素的影響。

這位負責人表示,國家農擔聯盟是第一家全國性的政策性信貸擔保公司,它不以盈利為目的,在堅持自身信用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實行政策性主導、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

他表示,“不以盈利為目的”體現的是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的政策屬性,即通過政策支持,降低銀行農業貸款成本和風險,在政策要求範圍內放大農業信貸擔保倍數,實現銀擔合作共贏、財政金融協同支持農業發展的良好局面。“市場化運作”是指以市場化手段分散各地農業信貸擔保風險,並形成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

關於二者的平衡和風險防控問題,可通過建立政策性和可持續性並重的業務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來實現。一是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制定嚴格規範的業務操作規程和工作標準,建立符合審慎經營原則的擔保評審、決策程序、合規審查、風險防控、代償追償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二是加強經營風險控制,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三是根據經營管理需要,設立擔保業務評估審查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協助管理層開展聯盟日常運營管理。

國家農擔聯盟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農擔聯盟不直接開展農業信貸擔保業務,主要針對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等服務,支持和鼓勵地方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適當降低擔保費率,逐步降低農民貸款門檻、擴大貸款覆蓋面。擔保業務由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承擔,擔保對象為主要糧食作物的適度規模生產經營者,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

談及國家農擔聯盟成立的原因,這位負責人表示,各地在組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過程中紛紛提出,希望在國家層面盡快啟動成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聯盟,為省級機構的農業信貸擔保業務提供再擔保,並提供業務指導和規範指引,建立風險補償和風險救助機制等。

成立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公司,是為省級機構分險增信,統一擔保業務標準、強化系統風險控制、建立起完整的擔保再擔保組織機構體系,從而更好發揮擔保的經濟助推器功能和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作用,將更多金融活水引入農業農村發展領域,解決農業發展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糧食結構調整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國家農擔聯盟相關負責人還透露,全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組建工作正在積極有序推進,力爭用3年的時間建立健全覆蓋全國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框架。主要包括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和市、縣農業信貸擔保。

聯盟公司在運營過程中,對全國所有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都將一視同仁,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下一步全國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都將參股聯盟公司,聯盟公司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不會受省級機構參股因素的影響。

記者了解到,農村農業發展對金融的需求是旺盛的,央行2015年3月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4)》顯示,截至2014年末,涉農貸款(本外幣)余額23.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28.1%。按照可比口徑,2007年創立涉農貸款統計以來,涉農貸款累計增長285.9%,七年間年均增速為21.7%。

此前,財政部表示,建立由財政支持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既是引導推動金融資本投入農業,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常態下創新財政支農方式,放大財政支農政策效應,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舉措,不僅有利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而且對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也具有積極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21

上海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落地 首期募資5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696.html

解決上海市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再添新路徑。

2016年6月2日,“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下稱“政策性擔保基金”)正式落地。據了解,該基金首期籌集資金為50億元,總體籌集規模將達到100億元。該政策性擔保基金將激活商業銀行的作用,利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扶持具有較高成長性的中小微企業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未來該基金在風險分擔機制上,商業銀行和政府將采取2:8比例,並省去原擔保平臺的區縣審核環節,創新性地推出“批量擔保”業務。

政策性擔保基金成立的當天,基金管理中心即與6家商業銀行、4家同業擔保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並與3家企業簽訂了貸款擔保意向協議。

首期50總規模100

“首期資金來源共分兩級。”上海市財政局局長宋依佳表示,50億元首期資金體量中,45億元來自於市、區縣兩級政府,另外5億元來自於部分商業銀行等機構。

宋依佳進一步指出,首期基金主要為處於成長期的科技型、創新性、創業型、吸納就業型、節能環保型和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四新”和“三農”等領域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性擔保、再擔保服務。

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兩步走”戰略,下一步要視擔保基金業務的開展情況,逐步“增資擴股”,力爭達到100億元。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指出,過去上海也曾推出多項舉措推進政策性融資擔保前進,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首要問題即是規模不夠大。“規模不夠大,表明支持舉措不夠大,更重要的是功能作用的發揮就面臨很多制約。”屠光紹進一步表示,除規模不夠大外還存在政策的針對性問題以及較繁複的操作流程問題。

據悉,上海在建立和發展政策性擔保體系方面一直在推進相關舉措,1999年設立了總量為4萬億的融資擔保財政專項資金,同時與國家首家政策性擔保機構中國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下稱“中投保”)合作成立了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此外,上海各個區縣也分別設立了政策性擔保機構,政府也曾註資給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助力其發展。但是仍然與上海中小微企業尤其是科技型創新企業的發展需求,特別是上海致力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需求相距甚遠。此次政策性擔保基金總體規模較高,更大意義上是通過商業銀行不斷括大受益企業的覆蓋面。

“加快形成以‘兩個全覆蓋’為重點的融資擔保合作網絡。”屠光紹指出,所謂“兩個覆蓋”一方面是進一步擴大銀行合作範圍,加快實現重點商業銀行的全覆蓋;另一方面則是加強與本市各類國家級、市級、區縣級科技創新和產業園區的合作,從而實現重點園區的全覆蓋。

放開風險分擔比例

此次政策性擔保基金在服務上海中小微企業的過程中無論是操作流程還是風險分擔機制都采取了較多創新性的做法。

對此,宋依佳指出,創新舉措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省去原擔保平臺的區縣審核環節,並推出“批量擔保”特色業務,對單戶授信額度在300萬以下,單筆不超過200萬的企業由合作銀行推薦,經基金管理中心作形式審核後,即可辦理擔保手續。第二,對“重點支持”類中小微企業,其單戶最高貸款額度可由原擔保平臺的10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第三,針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短、小、頻、急”的特點,基金以做“信用保證”擔保業務為主,取消了基金管理中心辦理反擔保措施的環節,不需要企業再提供反擔保。

“根據原先文件的規定,對於區縣來說,放貸時間劃分為500萬以上和500萬以下不同的界限,500萬以下的貸款最快也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未來區縣審核環節省去將極大提高效率。”上海市徐匯區財政局副局長董文曜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同樣擁有此感慨的還有上海至正道化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海良。“政府的財政部門對放貸程序不是特別熟悉,未來銀行可以和企業直接對接,流程大幅簡化。”侯海良說。

此外,更大的亮點表現在進一步放開了風險分擔比例,其中商業銀行承擔20%,擔保基金承擔80%。“通過政策性擔保基金全新的風險分擔機制設計,來撬動更多的商業銀行參與,發揮商業銀行的作用。”屠光紹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優化風險分擔比例的同時,政策性擔保基金還加大了業務創新力度,即聯手各類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開展聯保、分保和再擔保業務,開展“投、貸、保”聯動。

上海銀行中小企業部總經理朱會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6年4月份,銀監會指定上海銀行做為首批投貸聯動試點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股權+債權”的綜合金融服務。“此次政策性擔保基金的成立進一步豐富了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手段,使服務對象得以下沈。”朱會沖稱,在傳統模式下輕資產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由於沒有抵押物,因此銀行有較多顧慮,政策性擔保基金推出後,基金分擔了一部分風險,商業銀行願意進一步提高這類客戶的覆蓋面。

“政策性擔保基金的基金倍數理想的數字在5-10倍。”董文曜稱,基金放大的倍數越高代表著受益面越廣,但是不同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不同,需要貸款的特點也不相同,因此需要一個過程。

政策性、公益性定位

屠光紹指出,政策性擔保基金的核心功能定位在於堅持“政策性、公益性、非營利性”。“政策性擔保基金體現在政策性,而政策性就是體現在非營利性上面。”屠光紹指出,過去政策性擔保體系“不能賠錢,甚至要賺錢”的理念影響了這一體系功能的發揮。

“哪怕最後不盈利,甚至極端來講,全部的政策性擔保基金全部用來承擔風險了也可以,最重要的是中小微企業收益。”屠光紹說。《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為了落實政策性擔保基金的“政策性、非營利性”的功能定位,未來將建立一套符合該基金運作特點的績效考核體系,不把盈利、非盈利作為考核目標。

政策性擔保基金的核心點之一即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作用,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去發展直接擔保業務,而是通過商業銀行利用自己的風控體系,建立完整的運作機制。未來基金管理中心與商業銀行將定制一套合作機制。

宋依佳指出,政策性擔保基金正式運作以後,未來將進一步建立和商業銀行、商業性擔保機構和園區的合作機制,以及體現規範化管理要求的基金內控機制、符合政策性擔保基金運作特點的績效考核機制等三類機制。

經過多環節的創新,未來可預期中小企業的擔保費率、融資成本將會進一步下調。“希望未來能夠和銀行基準費率相同。”侯海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40

專家建言“一帶一路”融資:要降低政策性金融資金成本

近兩年來,絲路基金、亞投行、金磚銀行等金融機構相繼成立並投入運營,但“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資金缺口仍需完善。

日前,在國辦信息公開辦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聯合舉辦第28次文津圓桌研討會上,參會專家建議,要支持政策性金融機構建立多元、穩定和低成本的本外幣資金籌集渠道,以便更好地發揮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作用。

“一帶一路”融資機制仍需改進

基礎設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瓶頸,基礎設施先行不僅是貿易暢通的根本保障,也是“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今年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訪蒙古並出席第十一屆亞歐首腦會議就提出,要加強中蒙在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推動“一帶一路”與“草原之路”對接,為經濟增長註入新動力。

對於跨境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機制,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稱,長期以來存在缺陷,其中一個是對外投資主體依然缺位。他說,內外市場化的力量仍然不夠,內部市場的資金成本高,外部資本市場則由於國內管束比較嚴格,也沒法有效發揮作用。

民營企業融資的難也飽受詬病。山東臨沂天元建設集團海外公司總經理劉乃柱說,這是目前民企面臨的最大問題。“一去談項目,對方就是要優惠貸款。” 神州長城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助理周潤凱也認為,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的融資機制仍需改進。他說,工程履約保函額度太小了,導致公司在海外開展業務總是不夠用,尤其是在融資優惠政策方面,銀行對國企跟民企區別對待。劉乃柱補充說,很多民企做得很大、信譽很好,但很難拿到免擔保、免抵押的純信用額度,企業自身融資難度很大。

周潤凱建議,應該對一些優秀民營企業或行業龍頭企業設立“一帶一路”融資配套優惠政策標準,達到這個標準,就可以享受“一帶一路”融資優惠政策,這樣有利於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又能推動民營企業在海外業務的迅速發展,這樣自然會帶動產業鏈上的很多小型企業走出去。

此外,國內融資成本比較高也成為主要問題之一。

中國進出口銀行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雷鹹成稱,一般來講,基礎設施需要的是金額大、周期長、低成本的資金。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信貸資金看起來成本較低,但和國際上比還是偏高,因為發達國家都是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比如日本。這導致有時我們能成功支持的是發達國家覺得風險比較大,不願意支持的項目。

至於優惠貸款管理方面,雷鹹成認為,與國際上相比,還需要有一些改進。他說,優惠貸款需要走很多審批程序,對資金運用方向、利率、期限都有限制性規定,“一帶一路”國家和我們談項目都希望要優惠貸款,但我們很多都支持不了。這就需要優化融資渠道和手段,提高融資效率,防範風險。

雷鹹成建議,要降低融資成本特別是政策性金融資金成本。支持政策性金融機構建立多元、穩定和低成本的本外幣資金籌集渠道,以便更好地發揮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作用。對於國家優惠貸款的管理辦法應該做一些修改和調整,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規模要適當擴大,利率要做相應調整,審批程序要盡量簡化和優化。

另外,他認為,中國現在需要真正的政策性投資基金,由國家財政給予風險補償,讓基金更加註重社會效益。因為“一帶一路”國家的項目大都資本金不足,需要這樣的投資基金來支持,然後再到銀行融資,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貸款,而且融資成本也不高,風險還小。還有,當前外貿形勢嚴峻,出口企業不僅需要融資支持,也需要資本金的支持。應該借鑒目前國家支持穩增長、調結構而建立的專項建設基金的運作方式,建立專門支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專項建設資金。

需加強“一帶一路”政治、經濟戰略統籌

除了融資機制方面的問題,曹紅輝認為,我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還是缺乏統籌,不僅與國外政府和企業缺乏統籌,且與國內各部門也缺乏統籌,政商之間缺乏統籌。當前,各個機構、各個部門、各個地方政府出臺了各種版本的“一帶一路”方案,內容相互重疊,這就需要理順關系。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辦公室主任陳歡表示,“一帶一路”要本著“雙贏”或“多贏”原則,不論是在國家層面還是在企業層面。如果只體現中國戰略或利益意圖,或企業抱著消化國內過剩產能,搶占資源與市場的心態,從長遠看,是行不通的,也不利於我國的大戰略布局。

此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自身也面臨轉型。

雷鹹成提到,以前企業走出去都是搞工程承包,建完就走人。但這些項目所在國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本身管理和運營能力都很差。我們需要幫助他們搞好運營,即便沒有精力,也應幫著做未來經營方案。這個目前企業是做得不夠的,跟不上他們基礎設施發展的需要。不過,曹紅輝說,企業尤其是國企動力不足,民企又實力不濟。我們的企業在成熟的市場中待習慣了,自身的能力建設不足,對外部那種不成熟的市場和法制環境不適應。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相均泳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都是硬骨頭,仍然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需要我們企業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實踐,不斷去創新,並進行持續的總結、評價和推廣,但是目前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沒有相應的評估機制。

明確“一帶一路”戰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盡管存在融資機制、協調組織方面的問題,但是對“一帶一路”戰略及其實施,曹紅輝認為,要進行一個整體性評估和戰略性評估,以確認戰略方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後再具體說問題和解決辦法。

他說,首先,必須明確,“一帶一路”不僅在經濟上是有合理性的,而且在政治、文明交流等戰略層面,也是正確的事情,必須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其次,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充滿艱巨性、複雜性的挑戰,是長期的宏觀戰略,即打造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制造業中心,構建歐亞大陸新政治、經濟、文化格局。這是改變整個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大事。最後,應該讓整個社會都參與到“一帶一路”的運作和發聲的過程中。否則,會招致國外地緣政治企圖的質疑。

陳歡也認為,應該認識到“一帶一路”中政治、商業戰略的不同。政商還是要分離,政治上就是要有比較清晰的戰略,對一些問題要形成國家決策層面上的統一思路。

至於融資機制和企業資質認定,他說,首先,屬於國家戰略的,國家應出錢,或國家與企業(包括受援國國家或企業)共同出錢;屬於企業商業行為的,就由企業自己幹,不能什麽都讓國家包辦,這個要分清楚。其次,應當承認,我們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社會責任還很不到位。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對走出去的企業一定要從企業文化到產品質量嚴格把關,其中,企業文化是關鍵。

當然,在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需要處理好政策性、開發性、商業性金融的關系。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所副所長蔔永祥表示,對於政策性金融就是國家兜底,財政照單全收,主要發達國家都設有對外援助機構,這些機構對外提供國際援助,支持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體現自己的國際義務。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於“一帶一路”建設也需要發揮對外援助機構的作用,當然,定向支持誰和支持多少要心中有數,實現對外援助的戰略目標。

至於開發性金融,他說,首先要有開拓性、創造性的進入某些目前其他機構不願意做、沒有回報的領域,並充當酵母,帶動商業性金融進入,把該領域盤活、做大。開發性金融不需要多大資金,但是可以吸引來商業性金融的大錢。資金量的重頭還是商業性金融。無論如何,要講究回報和財務的可持續性,不做虧本買賣。

曹紅輝建議,要設立開發性金融機制。雖然有言論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制不健全、市場不規範、治理不完善。那麽怎麽辦呢?總不能等它都完善了再去呀。為此,應該在境外欠發達地區,建設開發性的金融機制,主動與當地政府、企業溝通合作,共同把市場培育、建設起來,推行開放性金融的國際實踐。在欠發達地區,不可能吃現成的。而且這方面,中國也有著三十多年的經驗,比如,以往這個項目賠錢,但是那個項目賺錢,把它們打包起來全部都做就可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82

營改增促政策性減收 8月財政收入增速創年內新低

受營改增政策性減收等因素的影響,8月財政收入增速創年內新低。

9月13日,財政部網站披露了8月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894億元,同比增長1.7%,這主要是受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政策性減收效應進一步顯現、去年同月相關收入基數較高等影響。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原營業稅納稅人改繳增值稅,收入在增值稅科目中反映,體現為增值稅增收、營業稅減收。數據也顯示,8月份國內增值稅3225億元,同比增長49.5%。其中,改征增值稅1157億元,同比增長3.8倍。同時,營業稅53億元(為清理補繳的尾款),同比下降95.7%。

考慮收入在項目間轉移因素,將改征增值稅與營業稅合並計算的話,8月這兩項收入合計同比下降17.6%,其中,新納入試點的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等降幅都超過20%。

這是自5月1日營改增全面推開後連續3個月大幅下降,而且降幅明顯擴大。7月改征增值稅與營業稅兩項收入合計同比下降10.9%,而8月同比下降17.6%。財政部稱,這主要是政策性減收進一步體現以及前期清繳營業稅減少了部分後期收入來源等影響。

受營改增影響,以增值稅為計稅依據的城市維護建設稅也維持負增長。

8月份收入呈現負增長的稅種還有國內消費稅、出口退稅、印花稅、資源稅等。

不過,受當月一般貿易進口增長(15.9%)帶動,8月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關稅轉負為正,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

財政部稱,今年後幾個月,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政策性減收效應進一步顯現等影響,財政收入形勢不容樂觀。各級財政部門要密切關註經濟形勢變化,加強財政運行監測分析,做好預研預判,並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收入平穩增長。

在積極財政政策背景下,盡管財政收入低增長,但8月財政支出仍維持兩位數增長。

8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87億元,同比增長10.3%。1-8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6120億元,同比增長12.7%。

在基礎設施領域財政支出加碼,保持高速增長。

1-8月,從具體支出項目來看,城鄉社區支出12396億元,增長30.6%,住房保障支出4015億元,增長30.1%,農林水支出10526億元,增長16.4%。這些領域增速超過了全國財政支出平均增速。

值得註意的是,1-8月,債務付息支出3252億元,增長高達37.2%。

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也保持較高增速。

1-8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25478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0057億元,同比增長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50

廣東500億政策性基金落地:10倍杠桿撬動社會資本

廣東省政府迄今為止投資規模最大的政策性基金珠西基金正式落地。

9月29日,第一財經記者從廣東省地方投融資平臺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粵財控股”)了解到,粵財控股已經分別與廣東的四個地市珠海、佛山、江門及順德完成了四只區域子基金的簽約,並與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珠西基金首批投資項目代表——廣新海工項目的簽約。

據了解,珠西基金采取“1+3”運作模式,即1只母基金+3子基金,而此次落地的正是3只子基金之一。

近年來,大批地方政府性投資基金相繼成立,其采取單獨出資或與社會資本共同出資的方式,以市場化運作,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相關產業發展,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粵財控股一位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下一步將以點帶面推動珠西基金在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和韶關市全面覆蓋,並依托地方政府資源和各合作機構的網絡資源,繼續挖掘優質項目。

撬動10倍杠桿

據了解,珠西基金總規模達500億元,粵財控股旗下的廣東粵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粵財基金”)為基金管理方。該基金采用“1+3”的母子基金架構,母基金由粵財控股與粵財基金共同發起設立,規模51億元,珠西母基金將再組建與政府合作的區域子基金、與金融資本合作的金融合作子基金,及與創投機構合作的創投子基金。

此次簽約的項目隸屬於金融合作子基金,粵財控股一位內部人士介紹,通過這種層層放大的模式,珠西基金以“政府、資本、市場”為紐帶,打造起一個省、地市、市場三方聯動的投資生態圈,最大程度地撬動了社會資本,將力爭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實現10倍以上的杠桿撬動。

“通過這種模式,既實現了各方的互利共贏,也做到了風險共擔,讓資金能真正進入實體經濟。”他說。

粵財控股人士同時表示,下一步將以點帶面推動珠西基金在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和韶關市全面覆蓋,並依托地方政府資源和各合作機構的網絡資源,繼續挖掘優質項目。

“我們目前已對接或盡調了廣新海工、廣青科技、明陽風電、和佳醫療、南風股份、風華高科、廣東鴻圖、王氏航空、華隧公司等15個項目,同時還在洽談與多家公司設立產業基金或並購基金。”他說。

上述粵財控股人士介紹稱,未來,珠西基金將遵循“儲備一批、盡調一批、談判一批、落地一批”的原則分批推進項目投資落地,加快與落戶企業商定融資方案,爭取年內進行投資。

讓了解的人找項目

事實上,近年來,一大批政府引導基金的設立,不僅提升了政府資金使用效率,還引導撬動了大量社會資本投資創新領域,不過,政府引導基金也存在運營管理僵化、長期無法形成有效投資、資金閑置浪費甚至虧損等問題。

對此,上述粵財控股人士表示:“500億的大基金只靠一家機構是難以保證投放的。現在珠西基金通過這種模式讓最了解產業情況的人找項目,最了解金融市場的機構進行投資,輔以省、市、區三級政府部門的政策資源,將政策性與市場性進行了充分結合。”

以“江門市先進制造產業發展基金”為例,該基金既是珠西基金成立的首只區域子基金,又是江門市政府投資設立的先進制造產業的母基金,由珠西母基金、江門市財政共同出資組建,通過設立子基金實現了40億元的總規模。

該基金采取雙GP管理模式,由江門市融盛投資有限公司和粵財基金共同運營,圍繞江門市重點產業布局,以配合政府招商引資和做大做強當地骨幹企業為主線,集中投資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制造、船舶和特種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裝備、清潔能源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衛星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領域。

為體現政府投資基金的政策性扶持作用,江門基金還明確了讓利機制,將歸屬江門市出資部分的收益全部讓利,歸屬珠西母基金的收益讓渡50%。江門基金模式的率先突破促進了佛山、珠海及順德三地區域基金的加快組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