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二五系列 – 地區經濟圈與產業群聚效應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36609

十二五規劃中, 各行情各地方都有一大埋聲稱利好政策, 好像地區經濟就有有重慶兩江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福建、中部崛起地區、振興東北地區、還有我最看好的新彊。各行業的林林種種更是多到看死人, 究竟應如何解讀?

 

.

我自己的方法是為各個政策排下一個先後次序, 我的priority 如下, 大家可以參考下, 也可以不同意第一件事, 是看中央打算投放多少錢下來。比如說新彊, budget 2萬億, 我相信你不會找到另一個更「落本」的政策. 排第二的應該是建公共房屋, 數字應在5000億之內, 但補助金額當然是遠比這個小。雖然我不相信那些公共房屋會是廉租屋, 只會是賣給某些人士的平價房屋, 但金額應相當大, 對建材會相當有利; 又說水利吧, 水利必定消耗大量水泥, 傳聞中的海水西調入彊工程說明了中央做工程的氣魄, 南水北調計劃等也應對中西水泥需求大大提振。排第二的是國策時限, 時限一年的下鄉工程和5-10年的建設工程一定有分別。我的先後次序表排第三的國策的層次高度, 即是說, 2個國策起衝突時, 哪個要六讓路, 遇上經濟國際形勢有變時, 哪個會下馬。比如說, 新彊項目直接影響領土完整, S 級國策, 肯定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寸步不讓。保持糧食穩定這些應可算是A 級國策. 很多行業國策只是BCDE級國策。S級國策是任何中央領導人和地方政府都要全力以負的, A級國策是不敢陽奉陰違, 要認定哪些是A級國策, 簡單得很, 就是所有和地方首長前途掛釣的政策, 如省委書記要達到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他們就會胡亂限電, 現在省長市長要落實米袋子菜藍子, 你看成效多快。由此亦可推論出, 地方政策比行業政策易執行, 除非是某些節能減排淘汰的行業政策。

.

第四是支持的形式, 之前講過, 形式有3, 創造需求、補貼和稅務優惠。創造需求可以是鼓勵某些產品的宣傳, 可以是禁止低質產品繼續銷售而造成的substitute effect, 也可是政府造成的群聚效應(下文會詳述) , 補貼除了可以是XX下鄉之外, 也可以是低地價補貼, 或暗中對社保之類的成本「鬆章」。站在企業的惠及情度方面說, 以創造需求為最強, 稅務優惠為最弱, 可是偏偏大部份地方性優惠、行業計劃都只行提供稅務優惠。老老實實, 我要是只求炒概念的話, 看圖算了, 為什麼要做要花這麼多時間心機做功課? 做完功課選出來的股, 就是要又有盈利增長, 又有概念的, 這樣才可以雙重爆炸。如果我選出來的股只是受惠525%15%的稅務優惠, 老實說, 我是會相當失望的。由於只提供稅務優惠的政策金額不會大, 也不會有長時限, 基本上我看到支持形式是稅務優惠就不看下去。

 

.

論地方政策, 我認為有一點要留意。各個地方都要搞政策, 都要搞惠民措施, 現在又不準高價賣地,又不準搞城投借新錢, 哪裡來這麼多資金去支持個別國策? 要知道, 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一個政策的關鍵, 如果政策太違反他們的利益, 執行的積極性當然要低些。還有, 每個地方的稅務優惠都差不多, 到底我信哪一個? 難道一有政策的地區都全買嗎?

.

我認為, 每個搞地區支持的地方, 都會有稅務優惠, 但有些東西是比稅務優惠更重要的, 叫做群聚效應。比如我要去買電腦, 我會去黃金商場, 貪那裡鋪頭多, 選擇多, 易格價。結果就是那裡每一間鋪分到的「盲頭烏蠅」客會比我家樓下的電腦鋪多。又說廣東, 人人都知道廣東工業難做, 但為什麼他們還在, 不搬去別的地方? 就是因為有群聚效應, 找上游下游幫手的距離、時間、運費、出差費、出差時間(必須承認,有些員工是不肯常常離家太遠的)為公司帶來大大的方便,缺少了這些,公司便做不下去。要說的還有很多,我覺得,由於各式各樣原因,例如文化差異,口音不正,和以上各種,其實大部份mid-cap 的市場部、銷售部人員都不能覆蓋全國,只能覆蓋公司所在的一個有效半徑,而每個行業的有效半徑都不同。你想想,如果一個地方政府可以為一個產業創造出群聚效應,威力是相當強勁的。廠多了,自然上游下游都搬過來,或選擇在附近擴產。生意多了(創造需求),成本又減少(運費及各類overhead),運輸距離減少,交貨時間縮短,技工學校可能又會肯專門為這些行業提供所需的人才以備擴充,這些東西對公司的價值,肯定要遠遠超每年10%的稅務優惠。

.

有什麼可以引致一個地方成功由一兩個value point 發展到一個value chain ?我覺得3類東西最關鍵, 一是地域所在和物流成本, 二是是否有充足的勞動力, 三是領導招商引資的個人魅力。不易估, 最好不要估, 只要找有什麼地方已做到, 不要找什麼地方將會做到。我認為四川、重慶等地是一個比較熱門的選擇。

.

物流成本, 現在講內需, 在華中四通八達的地方會有優惠, 但由於水運成本便宜得多, 你看看三峽工程蓄水175之後, 可由重慶行萬噸大船到上海, 運費大跌比三峽未通前大跌70%, 以前川地出入口靠陸路, 現在把這些都集中在重慶再把貨車裝上大船, 沿江而下, 到站就直接駛走, 多方便。記得去年提過的東盟自由貿易區嗎? 大家一起免關稅, 跟據海關資料, 東盟的進口加出口1-10月是2354億美元, 增加42%, (歐盟是3883億美元, 增長33%, 美國是3213億美元, 增加30%) 數字其實已不少, 還在高速增長中, 我認為四川會是食到東盟自貿區的一個不錯選擇, 因為泰國、馬來西佔得不少。

.

勞動力就更者簡單, 四川和河南都是勞動力出口大省, 富士康就因為此選了河南。以前民工都到沿海, 現在發現家鄉機會多, 外面生活成本貴, 要回鄉。大量便宜的勞動力, 是地方政府吸引產業的絕招。重慶自薄熙來上任以來, 動作多多, 最出名的當然是打黑, 第二影響深遠的是說要為20%的市民建公共房屋, 錢就由不斷引入的各種汽車(吉利、通用、江淮、福特…) 電腦、機械產業帶來的稅收支持。其實還有一個hidden agenda, 就是農民土地流轉。「十二五規劃」中第11:「完 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 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城鄉平等的要 素交換關係,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徵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 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講白點就是說四川及重慶為試點的一系列政策, 給農民提供多點租出農地的機會, 很多農地自己耕作已經賺得不多,反而租給人還有好處, 地方政府不斷派出官員去教育農民, 幫助調解, 減低出租的交易費用, 利用村委的人際關係能力和「村內民主化」的群眾壓力, 令一大塊地不要被幾粒「釘子戶」卡住變得零零零碎碎, 這樣大片地就可用農機耕作, 不懂做其他工作的「釘子戶」可選擇受雇於承租的農業集團, 也可以向農業集團收貴租, 自己用平租去租回其他用不到農機既「豬頭骨」地, 都可算是一家便宜幾家著既政策。由於農地收租越來越好賺, 自己動手落田的人減少, 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又越來越多, 造成良性循環。

.

我認為重慶的機電業已經形成了群聚效應, 在將來的幾長會長期受惠, 我自己持有一點重慶機電。除了以上, 還有別的原因, 勞動力成本向上、機械不斷代替人手是大趨勢。通漲期, 我認為鋼鐵的成本最可控, 因為行業訂價能力最弱, 所以實在買了不少用鋼做成本的東西。  

.

後記: 中央宣佈明年建1000萬套經濟房, 計一計數, 09年大旺年銷售面積9.3億平米, 就當100平米一套, 即係930萬套, 即係話明年既內房會好大鑊, 建材會大好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3

這張圖看見250兆新經濟圈來了!

2015-01-22  TCW
 
 

 

新台幣二百五十兆元的超級經濟圈,即將在二○一五年上路!

它涵蓋了三大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包括TPP、RCEP、AEC。由這三大FTA經濟圈形成的三大經濟圈,扣除重疊的國家,出口貿易額加總達七兆九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五十兆元),占全球出口貿易的四二%,其經濟產值、總人口數,更逼近全球六成。

面對這前所未見、新形態的超級經濟圈,台灣能置身事外嗎?

當然不行。因為台灣對它們的出口,占總出口的七五%,意即有四分之三的外匯收入來自它們。

這三大經濟圈中,TPP對台灣最重要,且「今年十月可能簽署」,中華經濟研究院WTO研究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說。兩個原因:一、美國去年期中選舉,支持自由貿易的共和黨贏得大勝,掌握參眾兩院,國會支持TPP機率提高;二、TPP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主導推動,他二○一六年任期屆滿,TPP完成簽署是他任期目標之一,按時辰回推,今年十月簽署機率很高。

RCEP、AEC也在今年可能有新動作。RCEP的進度跟著AEC走,AEC是東協十國彼此市場開放的經濟共同體,最新進度是預計今年底生效,明年簽署,AEC一旦完成,涵蓋AEC的RCEP會緊跟在AEC之後完成,因此,最快明年,AEC、RCEP都將啟動。

台灣第四次全球化,變又快又猛

台灣加入這三大FTA的可能性,以TPP最高,RCEP、AEC都很困難。因為TPP由美國主導,中國沒有加入,較無政治因素干擾。RCEP由中國主導,台灣不容易以一個國家身分加入,AEC也必須中國點頭才行。

不過,台灣加入TPP最大的挑戰,來自開放國內市場,例如農業、汽車業的開放,都是加入必須付出的代價。

台灣一九九○年代起,外貿經歷三次全球化:西進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雙邊FTA(例如美韓、歐韓FTA)。而今年起,無論台灣能不能加入三大區域FTA,這些新超級經濟體挾著台灣出口七五%的磁吸效應,仍將推動台灣企業經歷第四次全球化。

過去三次全球化,淘洗掉不少企業,也讓一些企業更強大。第四次全球化來得又急、又猛,威脅與機會也再度湧至眼前。

【延伸閱讀】

主宰全球貿易額250兆元(扣除重複計算)

●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對台地位最關鍵,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

預計2015年 簽訂

1.貿易額:約新台幣138兆元(全球占比22.98%)

2.總GDP:約新台幣886兆元(全球占比38%)

3.成員國:澳洲、加拿大、日本、美國、馬來西亞、紐西蘭、新加坡、越南、汶萊、墨西哥、秘魯、智利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與台貿易額最高,又稱「東協10+6」

預計2016年 生效

1.貿易額:約新台幣171兆元(全球占比28.47%)

2.總GDP:約新台幣691兆元(全球占比29%)

3.成員國:印尼、柬埔寨、新加坡、泰國、菲律賓、汶萊、越南、馬來西亞、緬甸、寮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洲、紐西蘭

●AEC東協經濟共同體

衝擊台灣就業最大,目標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預計2015年 生效

1.貿易額:約新台幣40兆元(全球占比6.75%)

2.總GDP:約新台幣77兆元(全球占比3.3%)

3.成員國:印尼、柬埔寨、新加坡、泰國、菲律賓、汶萊、越南、馬來西亞、緬甸、寮國

註1:貿易額統計時間為2013年,是指出口額的總和

註2:從世界範圍來看,一國的出口就是另一國的進口,為避免重複計算,一般用各國出口額的總和,來表示國際貿易的規模

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 整理:趙維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16

長征路 新故事|廣西打造紅色旅遊經濟圈 助地方脫貧

發生在廣西東北部灌陽縣境內的新圩阻擊戰是“紅軍入桂第一仗”,而湘江戰役雖是紅軍長征路上傷亡最大的一場戰役,卻也是紅軍突破封鎖線、粉碎國民黨圍殲企圖的一次重大勝利。

日前,由中宣部組織的全國重點媒體“重走長征路”記者團一行,來到廣西灌陽、興安、龍勝三縣,探訪紅軍長征瑤苗民族政策確定地遺址、新圩阻擊戰舊址、突破湘江渡口、湘江戰役紀念公園、華江標語樓、老山界紅軍長征紀念館等,緬懷紅軍先烈,見證當地經濟發展。

建設中的新圩阻擊戰陳列館即將對外開放

三萬紅軍血染湘江

1931年至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北上、第六軍團西征和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征,曾先後三次經過灌陽,在縣內的時間共有17天,足跡遍及400多個村屯,6000多名紅軍將士長眠於灌陽。

在灌陽縣新圩鎮和睦村下立灣屯北約500米處,有一口特殊的井——“酒海井”。“井”天然形成,如盛酒容器,井口寬約2米,上小下大,下有一條地下暗河相通,深不見底。“酒海”在灌陽是酒壇子的意思,因為這口井形似酒壇,故取名“酒海井”。1934年11月,新圩阻擊戰時,由於戰鬥形勢緊迫,紅五師撤防時,來不及將設在新圩下立灣臨時救護所里的100多重傷員轉移,被敵人殘忍地丟到酒海井里,全部壯烈犧牲。

不止於新圩阻擊戰,紅軍長征經過桂北時的湘江戰役,更是中央紅軍突破敵人設置的五道封鎖線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1934年11月下旬,敵人依托湘江天險,以重兵布下了第四道封鎖線,調集中央軍、湘軍、桂軍、粵軍25個師、近30萬人馬,在湘江以東的興安、全州、灌陽之間精心設置了一個“鐵三角口袋陣”。從當年11月27日腳山阻擊戰打響到12月2日紅一軍團少共國際師成功渡過湘江的6天時間里,紅軍在新圩阻擊戰、光華鋪阻擊戰、腳山阻擊戰、紅34師後衛阻擊戰戰場以及屏山渡渡口、大坪渡渡口、鳳凰嘴渡口、界首渡口四大渡口搶渡中,共犧牲3萬多名將士。

最終,紅軍浴血奮戰,突破敵軍重圍,渡過湘江。因此役慘烈,傷亡巨大,當地人發誓“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與此同時,紅軍政治部還在廣西發布了首個民族工作文件,並成為黨的民族政策具體落實的重要藍本。1934年11月,中央紅軍右翼來到廣西灌陽縣文市鎮玉溪村,制定的《關於瑤苗族工作的原則指示》印發至各軍團。《原則指示》闡述了執行正確民族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民族平等、民族自決,在瑤民中發展黨組織等思想。

85年過去了,“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紅軍和瑤民是一家人”等標語仍斑駁可見。年逾八旬的玉溪村村民文庚有說,紅軍在這里駐留了5天,當時他才剛出生不久,後來多是聽父輩們講述這段歷史,“說得最多的就是紅軍到這里如何對群眾好。”

打造紅色旅遊經濟圈

廣西紅色文化濃厚,紅軍在此留下了極為珍貴的紅色遺址、紅色文物,播下了革命的種子。目前,曾留下紅軍足跡的灌陽、興安、龍勝三縣正積極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在規劃與保護並重的原則下,逐漸形成紅色旅遊經濟圈,做好“紅”文章。

灌陽縣委書記陸桂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該縣抓好遺址保護修繕與文物史料收集,計劃投資1.5億元,打造以楓樹腳主戰場遺址修複、楊柳井紅三軍團第五師指揮所修繕、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園擴建為主的“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舊址系列紅色旅遊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4000多萬元。

在新圩阻擊戰主戰場的前沿陣地——灌陽鎮楓樹腳屯,正在建設中的新圩阻擊戰陳列館外形是一枚五角星,由六位紅軍將士形象組成的主題雕塑矗立在一旁。當前該陳列館正在進行展館內的展廳設計,即將對外開放。

興安縣引水入村,打造靈渠全域生態旅遊新品牌。圖為觀賞體驗式旅遊項目“靈渠接親”

龍坪村30歲以下的姑娘小夥兒,80%都不再出外打工,留在家鄉發展旅遊業,開客棧、餐館,賺的不比城里少。

在紅軍曾戰鬥過的地方,興安縣嚴關鎮江西坪村則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通過引水入村,對獨具特色的地域風情、人文歷史元素進行深度挖掘、保護開發,打造了以靈渠人家“三米驛站”為代表的靈渠全域生態旅遊新品牌。

村民鄭建明告訴記者,村里原先坑窪不平的泥土路變成了石板路,原先臭氣難聞的旱廁、臭水塘被改造成了風光秀美的池塘。看著家鄉面貌煥然一新,鄭建明決定不再外出打工,返鄉與親友合夥開了一間以特色餐飲為主打的農家樂。

“每個周末、節假日都有很多遊客過來。現在一個月大概能有一到兩萬的利潤,分到我也有五六千,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鄭建明說,2015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7000元,已脫去貧困的帽子,奔向小康生活。

第一財經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旅發委獲悉,根據普查統計,全區各類紅色旅遊資源單體共有370多處以上,根據各區域所依托的旅遊資源各不相同,廣西將重點建設8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28個自治區紅色旅遊精品景區。而這些紅色景區,將由廣西重點規劃的鄧小平足跡之旅、重走紅軍長征路等七大紅色旅遊線路串聯起來,形成各有特色的精品線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41

廣東新招聚力共贏:打造深莞惠經濟圈協同發展試驗區

近日,深莞惠經濟圈(3+2)黨政主要領導在一次聯席會議上提出,參照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關做法,規劃建設一個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促進三地協同發展。

當地區域經濟觀察人士分析,深圳將參與分成該試驗區的生產總值和稅收的增量部分,這意味著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的模式將不等同於由深圳全面主導的深汕合作模式。此外,深莞惠合作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從過去的經濟合作區到深莞惠都市圈的區域全面合作。

深圳將按比例分成增量部分

4月21日,深莞惠經濟圈(3+2)黨政主要領導第十一次聯席會議在河源市召開,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河源五市黨政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共聚一堂,共同謀劃區域一體化新發展。

為進一步促進深莞惠三地協同發展,助推珠三角打造世界級城市群,上述會議提出在深莞惠經濟圈(3+2)合作機制上,參照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關做法,推動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規劃建設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試驗區地區生產總值、稅收存量歸當地所有,增量部分由三地政府在協商基礎上按比例分成,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接下來,深圳、東莞、惠州將積極探索創新合作機制、合作模式,明確試驗區選址、發展定位、空間布局、主導產業等因素。

值得註意的一點是,上述會議提出要參照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關做法。這意味著什麽?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對第一記者分析,參照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關做法並不等同於采用深汕特別合作區模式。“打造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是三地政府在聯席會議上的意向性說法,並沒有進入到政策的規範程序,僅相當於提了個建議。而深汕特別合作區是廣東省政府已經做出的決定。”

他補充道:“深汕模式的核心是深圳主管合作區,汕尾市配合,合作區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交給深圳主管,該區域的發展列入深圳市國民經濟規劃。”

而此次,三地聯席會議上提出,試驗區地區生產總值、稅收存量歸當地所有,增量部分由三地政府在協商基礎上按比例分成,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宋丁認為,這意味著深圳只是分享該區域增值的部分。“比如說,如果試驗區今年的生產總值是100萬元(人民幣,下同),明年的生產總值是110萬元,那麽其中100萬元就是存量,10萬元就是增量。深圳能參與按比例分成的只是10萬元這部分”。

由經濟合作區到都市圈的區域全面合作

無論如何,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的提出,意味著三地合作將進入新的階段。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鐘雄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深莞惠的合作最早始於珠三角規劃綱要,從概念到行動,基本已經走過十年的時間。

具體來說,深莞惠的合作是從初期的環境治理,到基礎設施對接等逐步過渡,到今天提出要發展成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試驗區的提出,標誌著深莞惠合作由過去的經濟合作區逐步演變成深莞惠都市圈的區域全面合作。

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的由來和合作動力是什麽? 曹鐘雄說,首先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在次區域方面的深度合作和時間。中央層面將粵港澳大灣區納入國家戰略,為深莞惠的合作打開了政策通道。其次,深莞惠三地都逐步由過去各自的開放區、高新區、城市中心區的開發轉向城市邊緣區域的開發。三地的經濟勢能均到了一定高度,特別是深圳和東莞,具備了輻射帶動全域開發的實力。

深圳要成為全球城市這一戰略定位也促成了試驗區的推出。曹鐘雄說:“深圳要位居全球城市前列,那麽就需要進一步拓展都市經濟的腹地,也需要城市群作支撐。沒有世界級的城市群,就沒有世界級的城市。

未來,深莞惠需要如何合作,以推動試驗區的發展?對於三地的發展又將帶來哪些影響?曹鐘雄認為,首先要在產業上建立產業梯度,避免過去的單打獨鬥。三地需要形成各自的產業特色,具體來說就是,深圳更應聚焦科技創新,東莞需要在科技轉化和創新合作方面進行發力,惠州則需要在協同創新、加強科技轉換和應用、發力智能制造等方面為深莞惠城市群向更大經濟圈層和城市圈層集聚勢能。

曹鐘雄補充道:“三地需要在更高層面、更廣緯度去加強合作,形成合力,集聚世界級的科技、產業和城市基礎設施。未來,在深莞惠可能會形成若幹個合作型城市。但也需要註意的是,三地需要真正的同心協力,在試驗區聚三地之力引進和布局超大的、更大的產業平臺和重大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