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E「掮客」們的利益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1/xOMDAwMDIzMTYxOA.html


你知道PE基金人士,如何找項目嗎?

很多比較傳統的企業,地處二三線城市,老闆不太懂PE基金,他們的上下游也不懂,他們不會向PE基金毛遂自薦,那他們是如何進入PE基金的視野?

答案是,有相當部分是PE掮客的傑作。

北京一位PE人士何翔(化名)告訴記者。「我認識很多PE『掮客』,律師、會計師、銀行人士、個人。自從創業板開了後,人數特別多。有時如果項目很好,我們就會去看;就算是這個項目我們做不了,我也會介紹給其它基金。」

一位PE掮客全盤向記者介紹了他做業務的秘密路徑,其中涉及種種「潛規則」,如從專業人士處獲取企業信息,顧問費返點給PE基金人士等等。

種種專業人士、個人掮客和PE基金人士,編成了一張關係網,關係網中的人各有利益訴求,他們的做法不一定合法,可謂「遊走在政策或職業道德邊緣」,但客觀的結果就是大大增進了PE基金和企業之間的信息流通。

見縫插針的個人掮客

在專門做PE掮客之前,盧永軍(化名)是個「金融」掮客。他幫人轉讓過大宗股票,也幫人買過債券——他活躍在一切非公開的金融市場,找到買家,找到賣家,給雙方牽線,收介紹費,適當給買家賣家「回扣」,然後走人。

「債券世道好的時候,一二級市場會有10-30個BP(1BP為0.01個百分點)的差價,個別券甚至到50個BP。多家機構都想要時,債券的承銷團把券賣給誰呢?部分會優先給大機構,但總不能因為你是工行或平安保險,每次都把債賣給你吧。」

這種時候,就是盧永軍大顯身手的時刻。他會聯繫承銷團人士,幫買家買債券,買家一般是中小機構,從買家手裡拿介紹費,再返點給券商承銷團。

做PE掮客,和上述邏輯一脈相承。盧永軍直言,金融圈很多都是審批制,這樣產生了不少稀缺資源,稀缺資源的需求供給不平衡,於是就有了可操作的餘地,於是就有了他們。他說:「你看,買賣寶馬、奔馳就不要人牽線。」

盧永軍認識很多金融圈和中間機構人士。一般來說,pre-IPO項目的信息來自券商人士,較早期項目的信息則來自銀行人士和律師。一個企業,就是通過這些渠道,進入盧永軍的視線之內,變成他眼中的「項目」。

「我一年要看100多個項目,10來個可以深談,有合作意向的是三五家,最終談成的可能也就一兩家。」

有了「項目」,盧永軍開始找錢,這時他會廣撒英雄帖,再跟答覆者深談。按行規,談成後,由PE基金方給他1-3個點的顧問費,即融資額的1%-3%。

盧永軍抱怨:「80%的國有基金不願意付顧問費,但其他人還是願意付的。顧問費也不是我獨拿,我還要再分給我的上下家。」所謂上家,即提供給他企業信息的人和企業的人,下家則是PE基金的人。

一 位外資基金人士向記者坦承:「如果是PE掮客介紹的項目,我會付給它顧問費,這也是行業規矩。甚至於,我們會跟代表我們這方的掮客,簽正式的顧問合同。而 掮客返點給基金的人,也是行業潛規則,多家基金都是這樣,有的甚至就是合夥人拿返點。基金LP對此睜隻眼閉隻眼,只要你不是當場被抓就行。」

盧永軍最喜歡的投資方,不是機構,而是個人,即一些有意向投幾百萬的「大戶」。

「個人要投的錢如果不到企業融資額的20%時,企業有點看不上,不想要這錢。這時,我會出面,把幾個『大戶』的錢集合起來成立一個基金,再投給企業。」

這時,盧永軍拿的可不止是1-3個點的顧問費,而是以後贏利的20%作為基金管理費。由於個人投資者較機構投資者不那麼能承擔風險,所以盧永軍拿給這些大戶的項目,往往更為優質,且多為pre-IPO。

盧 永軍手中現在有一個非常優質的「項目」,該公司預計在上海主板上市,今年將報申報材料,報表好看不說,還承諾如果三年不上市將回購。他好不容易拿到 2000萬的額度,卻遲遲沒有找好下家。這一次,他沒有找其他機構,而是一心找個人投資者另成立PE基金來進入,在他看來,這麼優質的項目,只賺顧問費太 可惜,賺基金管理費才是正途。

1-3個點的顧問費,並沒有多大的吸引力;贏利20%的基金管理費,卻是極大的誘惑。記者認識的一位PE人士,已經從以前工作的基金辭職,自己單干。他最樂於的就是找到好項目,再找到錢成立基金。

他告訴記者:「反正一個基金公司可以有很多只基金,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為一個項目,成立一隻基金,這只基金叫某某煤炭基金。下個項目時就叫某某醫藥基金。如果項目實在是好,我還可以再自己跟投一些。」

而另一位外資基金的人士,告訴記者,有人拉他出來單干,就是先找項目,再到江浙找大戶投資,中間收管理費。他說:「我考慮了下,但還是沒去。」

專業人士兼做PE掮客

問題是,現在還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好項目嗎?

在何翔看來,很難有。「我認識很多掮客,從人數上說,像會計師、律師、銀行人士做掮客的,遠比個人掮客多。在PE大熱,掮客遍地開花之前,最開始做掮客的是券商人士。」

一個企業,在成立初期就要聘請會計師、律師,在融資時則要找銀行,而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碰到對它的情況大致瞭解的專業人士。這些專業人士,有可能會把他們眼中的好公司,介紹給像何翔這樣的PE人士。

而這些專業人士做掮客時,利益訴求又各不相同。

何翔介紹:「保薦人、項目負責人都會向基金的人介紹pre-IPO的項目。以前都是拿1個點的顧問費,創業板成立後才升到3個點。這個顧問費是他們獨拿。有的券商投行高層,會把內部斃掉的一些項目,轉手給海外基金。」

「一 般來說,銀行高層如行長,他們看重的是維繫客戶,有時企業不合乎貸款要求,他們會介紹給我們。如果企業本身資質好,能融到資並做大,肯定會對這個銀行有相 當的忠誠度。但銀行基層工作人員就看重利益上的回報。前幾年PE沒這麼熱時,銀行工作人員會把不能放貸的公司資料,轉賣給民間信貸公司,一單也是幾千 塊。」

何翔說:「律師、會計師介紹的的確是好項目,最後我們談成了,自然要找律師幫我們做盡職調查;如果沒有談成,我也欠他一個人情,以後在別的項目上找他就行。會計師複雜點,有時它們本身就是企業的審計,不能再幫我們審計,那我們會在別的項目上找他們,或者找他們來調賬。」

所謂調賬,就是很多企業的賬目非常混亂,要融資前,企業需要把賬目做規範化,這時需要找專門的會計師甚至是調賬公司來操作。

而一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人士告訴記者:「我們跟PE機構維持著良好的關係,有時可以出來打打零工,在淡季時花幾天時間幫他們做做盡職調查或者去公司理理賬,一般一單就是幾千塊。」

但說到幫企業和PE基金牽線時,上述四大人士表示:「有時會計師做這個,更多的考慮是自己的職業前景。有人可能想轉投行做金融,有人則是想去企業當財務經理——四大的人又懂財務又能幫忙調賬,如果還能幫企業融資,企業為何不用他們?」

一位外資律所的律師,曾為多家基金做過設立的法律工作,跟多位PE人士關係良好。他告訴記者:「律師給企業和PE牽線的很多,其實就是兩邊都認識,互相介紹下。這樣可以更好維護跟PE之間的關係,多拿一些單子。」

專業人士和PE之間的合作,更像是一個關係網,專業人士這麼做的目的各有不同。何翔和上述四大人士都直言,這種介紹有時是違背職業道德的,但業界就是這麼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79

重組掮客生意忙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0/100355243_all.html

 死而不僵的上市公司,對眾多有上市意願但又不達標準的公司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左右騰挪的重組掮客在其中的角色必不可少。

  這類重組掮客或是資本大鱷,或是背景雄厚的皮包公司,提前介入行將朽木的ST殼公司,引入一些真正的實業公司完成重組之後變現退場。

  這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局面,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可以保殼,實業主可以實現借殼上市增值,掮客也可以大賺一筆。

  不過,為了保殼而降低重組標準的上市企業,往往以犧牲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為代價;而二級市場上屢禁不絕、一茬接一茬的內幕交易行為,也傷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重組空手道

  在證券交易中,掮客是交易所經紀人與場外證券商的中介,可以說是第二經紀人。掮客一般不自設鋪號,「惟持口舌腰腳」,溝通於買者和賣者之間。他們對雙方的買賣不負盈虧責任,只要買賣成交,即可按一定比例收取佣金。

  在現代資本市場,重組掮客的模式多種多樣,境內外均十分常見。高級者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或私募股權基金,一般以產業重組為基礎而做資產整合;一些中小掮客主要是慫恿一些中國企業到境外上市,其間還要粉飾財務甚至做虛假信息,以期獲得更多的融資之後提成。

  在A股市場,由於大量ST股的存在,每年都有一批企業為了保殼而謀求重組,擁有內幕信息的掮客在其中大肆騰挪,借用他人的資金,借用他人的資產,打包重組上市公司,之後迅速退出,亦成一景。

  典型案例是S*ST光明(000587.SZ)重組為ST金葉的案例。

  位於東北伊春的S*ST光明一直是歷史上的問題公司,盈利能力不強。近年由於管理層和當地政府之間的利益爭奪,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被捕等因素,S*ST光明多年徘徊在退市邊緣。

  2011年6月4日,停牌一年半的S*ST光明發佈股改說明書,稱將採取「資產對價+資本公積金轉增」的組合方式進行股改對價支付,折算流通股股東每10股獲得20股。

  其中,深圳九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九五投資)將3.8億元現金及全資子公司金葉珠寶100%的股權捐贈與上市公司,以3.8億元現金形成的資本公積金在股改對價安排中轉增股本,以金葉珠寶形成上市公司新的經營性資產。

  九五投資在這宗交易中,顯然是個資本運作的平台,因為九五投資本身並無任何資產與現金,但是九五投資手中有S*ST光明這個乾淨殼資源的重組權。

  九五投資一方面找到東莞市金葉珠寶有限公司(下稱金葉珠寶)董事長王志偉拿出旗下3.09億元的淨資產,另一方面拉來深圳市利明泰股權投資基金 有限公司(下稱利明泰)出資3.8億元現金,雙方均成為九五投資的股東,分別持有九五投資20.18%、44.09%的股份,然後以九五投資的名義,把金 葉珠寶的資產和利明泰的資金轉贈S*ST光明,同時獲得S*ST光明的轉增股本最終取得其控股權,實現完美的借殼上市。

  至此,九五投資持有上市公司1.66億股,佔總股本的29.95%,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金葉珠寶也完成了借殼上市的終極目標。

  2011年12月30日,ST金葉公告稱,利明泰將所持的九五投資44.09%的股權以4.36億元轉讓給王志偉、萬強和道豐投資。

  轉讓之後,九五投資的股東變成上海道豐投資(16.03%)、王志偉(40.16%)、朱要文(32.39%)、萬強(11.42%)持有股權,利明泰獲利全身而退。

  從賬面來看,利明泰在2011年4月花費2645.4萬元,購買九五投資原股東王吉舟的44.09%的股權加上利明泰向九五投資出資的3.8億元,利明泰的投資成本約為4.06億元,短短八個月之後,獲利3000萬元。

  2012年2月7日,ST金葉的收盤價約為11元,九五投資持有的1.66億股價值約為18億元,而投資的成本不過注入的3.8億元現金和淨資產為3.09億元的東莞金葉珠寶公司,市值為成本的3倍。

被動掮客

  與ST金葉的控股股東九五投資不同,有的重組人原本希望把自己的資產裝入上市公司實現借殼上市的目的,但由於種種原因,重組不成功,即變身掮客,拉來新的重組方接盤,為自己抬轎子,最終套現走人。

  這類重組掮客往往與上市公司甚至地方政府關係密切,同聲同氣,在引進新的投資者過程中,推波助瀾,期盼手中的股權升值變現,而眾多中小投資人則反覆經歷二級市場股價的暴漲暴跌。

  *ST嘉瑞(000156.SZ)和*ST九發(600180.SH)都是這類被反覆轉手的殼公司。

  *ST嘉瑞曾經是鼎盛時期的「鴻儀系」的重要成員。「鴻儀系」旗下曾一度控制著四家上市公司及泰陽證券等資產。包括ST張家界 (000430.SZ)、亞華種業(000918.SZ)、國光瓷業(600286.SH)、*ST嘉瑞等。然而在2005年前後,「鴻儀系」崩盤,其掌 控的上市公司分崩離析,*ST嘉瑞曾一度被外界譽為「鴻儀系提款機」之一,被侵佔的資金高達5億多元。

  而「鴻儀系」出事後,債務危機下的*ST嘉瑞獲得的還款也只是杯水車薪。因連續三年虧損,2006年*ST嘉瑞被暫停上市,2007年2月*ST嘉瑞曾經向深交所提出恢復上市申請,但一直未果。

  「鴻儀系」實際控人鄢彩宏通過旗下洪江市大有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為*ST嘉瑞第一大股東,持有*ST嘉瑞約1780萬股股份。這些股份通過自然人徐穎豐代持,鄢與徐之間簽署了委託投資協議,這部分市值也高達2.21億元。

  為了能使得手中的股票升值,「鴻儀系」多次主導重組,引入大股東。

  *ST嘉瑞曾於2009年11月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將通過增發股票收購天潤置地100%股權,轉型房地產業並恢復上市。但上述方案最終因不符合房地產調控而作罷。

  2011年8月19日,身披IPTV、三網融合等概念的浙江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下稱華數傳媒)公告稱將通過借殼*ST嘉瑞上市。

  但目前*ST嘉瑞的重組方案仍在補正申請材料過程中,一旦完成重組,「鴻儀系」即可快速脫身。

  而在*ST九發多達四次的重組過程中,多家重組方進進出出,獲利頗豐。

  *ST九發於1998年6月25日募集設立,主營業務為食用菌及相關產品養殖、加工、銷售,由於經營不善及關聯方佔款,2008年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

  2008年9月,煙台中院裁定準許上市公司進行重整。

  四撥重組方先後進入*ST九發,包括煙台賽尚莊典裝飾裝潢有限公司(下稱煙台賽尚)、中銀信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銀信)、浙江新世界房地產集團(下稱浙江新世界)以及鄭州瑞茂通(下稱瑞茂通)先後進出。

  煙台賽尚向九發股份提供不少於3.3億元的經營性資產,代正大物貿向九發股份償還債務3.3億元,償還債務的具體資產為紫宸投資評估值為3.3 億元的100%股權,不過這部分股權在過戶到*ST九發名下後,2010年4月中介機構對該股權重新評估後的估值已驟降至1.67億元。

  2008年12月,九發股份引入新的重組方中銀信,中銀信以1.35億元的代價,受讓九發股份7500萬股股票,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9.88%,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但到了2011年5月,中銀信先後向浙江新世界、沈仁榮及姜德鵬轉讓3740萬股、2500萬股和1260萬股上市公司股份,轉讓價格每股5.067元。

  這次轉讓,中銀信變現3.8億元,2年半時間獲利2.45億元。

  據知情人士稱,浙江新世界以及後兩名自然人都屬同一控制人,轉給自然人,只是出於自然人鎖定期較短。

  浙江新世界房地產集團一度希望能夠將旗下房地產業務裝入上市公司,不過由於房地產調控政策,地產企業上市受限,其借殼夢想最終破滅。

  2011年12月末,浙江新世界入主*ST九發七個月左右,瑞茂通公告入主。根據重組方案,瑞茂通向上市公司注入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煤炭供應鏈 管理業務資產,並向九發股份無償注入3.3億元的資產代正大物貿向九發股份償還3.3億元債務,注入資產超過3.3億元的部分將由*ST九發發行股份購 買。

  該3.3億元對應的資產為瑞茂通持有的江蘇晉和、徐州怡豐、邳州豐源各11.045%的股權,剩餘瑞茂通所持有的江蘇晉和、徐州怡豐、邳州豐源各88.955%的股權由*ST九發發行股份購買。

  經*ST九發和瑞茂通協商並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中確認,擬發行股份購買的資產的定價為26.58億元,每股協商定價4.3元,方案公佈是在2011年12月28日,而停牌前的2011年7月,股價大概在10元左右。

  這一協議定價模式引發了大量投資者的反對,認為侵害了投資者的權益。

  不過2011年12月24日,煙台中院的民事調解書裁定,由於紫宸投資100%股權存在問題,因此裁定*ST九發可以選擇其他重組方。

  根據有關規定,只有重組方在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時被寫入重整計劃且寫入法院民事裁定書中的,才可以享受協議定價的政策。

  截至2010年底,*ST九發總資產1.7億元,擬注入資產的淨資產是7.3億元,評估成30億元左右,評估增值率為309.72%。其中注入26.58億元,相當於上市公司總資產15倍多。

  這部分資產由*ST九發向瑞茂通定向發行6.18億股股份,瑞茂通持股比例為71.12%,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一方面將股價打折,一方面增值擬注入資產,*ST九發的小股東受損失嚴重。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該優惠的價格是多協商的結果,山東省政府方面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地方政府的遊說下,證券監管部門的領導簽字認可。

  水漲船高,被動掮客浙江新世界也獲利頗豐。按照浙江新世界每股5.067元的成本計算,至2012年2月6日,*ST九發漲停,收盤8元,從2011年5月至今,賬面盈利已經超過2.2億元。

堵住違規

  對於市場上形形色色、主動被動的重組掮客,業界評價不一,有人認為只要不違法違規,賺點辛苦錢也是理所應當,但是在重組過程中,往往產生大量的牟利環節。

  被重組方的控股股東及高管利用上市公司資產牟利主要是在資產處置環節,將置出上市公司的資產低估或者債務高估等行為可能產生即期牟利;將上市公司培育好的項目,在即將產生巨大收益時以低價或者表面公允價置出,則可能產生未來牟利。

  在2000年時國退民進時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從國企轉變為民企時大量地方政府官員從中獲利,優質資產被地方政府賤賣給利益關聯方,上市公司殼資源被低對價甚至零對價收購。

  在*ST九發重組過程中,新的重組方正是憑藉與地方政府的關係,將重組計劃寫入法院的民事裁定書中,從而享受到了優惠的協議重組價格。

  銀廣夏破產重整的小股東代理律師郭建平認為,重整和重組是兩個階段的事情,重組階段屬於公司經營範疇,法院本不應該參與過深。

  「這其實就是司法和行政在打架。」郭建平表示。

  在郭看來,司法就是破產重整,解決債務問題,解決破產原因,使得企業將來的經營有一個基礎,至於將來公司如何運轉,應由公司股東大會決定。

  另一名律師也表示,協議定價是證監會的一個通知,重組方被寫入民事裁定書通常是不妥當的,因為重組行為是行政審批行為,存在不確定性,重組失敗後是否可以繼續重組在目前法律框架內無解,證監會及最高院今後出台的規範也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2012年1月19日,中國發佈了《〈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與配套融資相關規定的決定〉的問題與解答》(下稱問答)。

  問答稱,重組經營實體是指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經營實體應當是依法設立且合法存續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且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三年以上,但經國務院批准的除外。如涉及多個經營實體,則須在同一控制下持續經營三年以上。

  「這實際上是堵住了事業單位借殼上市,規定經營實體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公司,且持續經營三年,那麼事業單位只能改制後三年才能上市,也堵住了拼湊資產重組的模式。」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對於淨利潤,問答強調,最近兩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2000萬元,淨利潤指標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為原則確定。這徹底打破了那些依靠政府補貼等非經常性損益而保殼的ST公司的幻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1

資金掮客自爆灰色交易鏈 離岸「高利貸」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3/2OMDcwXzQxMjE2OQ.html

早上在香港中環的商業大樓辦公室與境內企業家談融資,下午跑到投資銀行與律師事務所瞭解融資安排進展,晚上坐在電腦前敲定最終的融資合同條款,這是一家管理規模約在3億-4億美元的香港本地對沖基金經理張明(化名)過去12個月的工作節奏。

他 投身的,是一項貌似低投入、高回報的草根融資業務——先以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利率(1%-2%)拆入離岸人民幣,再以年利率約30%-40%貸給 急需資金周轉的境內企業,在扣除相關手續費用後,每筆貸款能給他帶來約20%-25%的年化投資回報率,遠高於香港當地人民幣存款利息。

只是,相比離岸人民幣直投境內企業(RQFII)及投資點心債券等合規路徑,他深知這項業務處於監管之外。身處灰色地帶的代價之一,是張明時常遭遇國際投機大鱷在離岸人民幣市場興風作浪的衝擊,「能存活下來很不容易。」張明感慨。

離岸人民幣已構成一個逐步壯大的隱性人民幣信貸市場,隨著規模逐步擴大,越來越多離岸人民幣正考慮借助灰色手段向境內企業投放高利貸,如何加強監管疏導,已迫在眉睫。

1、人民幣回流放貸淘金

由張明與周邊對沖基金同行經手的離岸人民幣境內放貸規模超過10億元,主要以銀行外保內貸的路徑操作,「每筆貸款能產生近20%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大家都不會錯過淘金機會。」

目前張明的主要工作,是向境內接受貸款的企業提供整套資金流轉與規避監管的解決方案。

起初,他主要協助境內企業在香港設立紅籌架構,並以境內經營實體公司的股權作為抵押,操作離岸人民幣貸款業務;資金劃撥則以借道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將對沖基金的美元資金頭寸以貿易名義換為離岸人民幣並貸給境內企業。

在與境外銀行多次溝通後,他無意間找到了資金劃撥的新灰色路徑——通過銀行外保內貸業務,也能向境內企業提供「貸款」。只是張明不再採用對沖基金美元頭寸作為外保內貸保證金,而是通過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市場或銀行槓桿融資,拆入離岸人民幣頭寸。

在張明看來,這好比空手套白狼,等於對沖基金拿別人的錢貸給企業,賺取中間的高額利差。外保內貸的貸款操作相當便捷,只需境內接受貸款的企業在香港一家外資行開設一個離岸賬戶與境內賬戶。雖然兩個賬戶的資金按相關法規無法流轉,但實際上卻能通過貸款方式互相「流通」。

「這類業務沒有政策支持,但相關法規也沒有禁止。多數參與境內放貸的香港對沖基金都在玩擦邊球,拿出基金10%資產參與境內企業3-6個月期限短期貸款融資,運氣好則用於企業應急付款等。」他說。

偶爾,張明會遭遇境外銀行關於反洗錢調查的詢問。對此他已做好兩手準備,一是每份外保內貸合同都附上一份跨境貿易合同,以凸顯資金劃撥具有貿易背景,二是部分貸款合同都是尋找相關律師嘗試設計離岸信託投資架構,規避相關部門的金融監管。

離岸人民幣境內放貸生意場,很快云集了一批形形色色的境外對沖基金與投資諮詢機構。

「每 筆貸款能產生近20%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大家都不會錯過淘金機會。有些對沖基金乾脆打著不良債權投資的名義參與進來。」張明說。所謂的不良債權投資,並不 是投行手裡的企業信貸壞賬,而是將資金投給急需資金周轉的各類企業。通常單筆不良債權投資約5倍槓桿融資,運氣好時投資回報率超50%。

「說白了,就是低息拆入離岸人民幣頭寸,高息貸給境內企業賺利差。」 張明說。

目前,由他與周邊對沖基金同行經手的離岸人民幣境內放貸規模超過10億元,主要以銀行外保內貸的路徑操作。但更多隱性「境內放貸」,則藏匿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背後。

儘管境內時常發生民營企業因無力償還民間借貸跑路的傳聞,但張明的貸款壞賬率沒有超過2%,這讓他頗為得意。相比境內民間借貸主要看人情關係,香港對沖基金有一套量化企業家道德風險與企業經營風險的簡單方法。

較 普遍的做法是,部分對沖基金專門委派財務人員前往境內企業緊盯其財務報表與日常業務資金往來,隨時將一次性還款改成按月還款等,以降低貸款風險敞口。較時 髦的,則是部分打著不良債權投資旗號的對沖基金自己研發一種「預期損失機制」,按借款人違約概率、信用額度損失時「控制風險敞口」、擔保貸款抵押品(主要 是房地產、應收賬款、與設備等)損失率估算等方面進行測算,以確定自身可承受的貸款損失額度,再確定是否提高貸款利率;個別對沖基金還將行為心理學納入企 業家道德風險監控,通過定期面談及財務報表隨機抽查,查看企業家是否拿錢去賭博或從事其他高風險投資。

每週五,張明也有一項固定工作,即和內地合作律師開電話會議討論境內貸款企業是否出現償債風險,有無必要及早凍結企業相關資產,「我們採用信貸額度風險控制,通常貸款額度不會超過企業一年期經營性現金流或預期淨利潤。」

在張明眼裡,上述風險控制手法只能降低貸款企業的償債危機,一旦遇到系統性風險,多數拆入離岸人民幣參與境內放貸的對沖基金都會「扛不住」。

2、匯率倒掛「黑天鵝」

然而,「黑天鵝」來得相當迅猛,並迅速引發一輪境內購買美元(購匯)、境外拋售美元(售匯)的套利潮湧。

去年第四季起,香港NDF市場即期人民幣匯率忽然低於境內人民幣匯率的倒掛現象,讓張明領教了系統性風險的威力。

「當時有三個國內企業的離岸人民幣貸款項目陷入停滯。」張明說,業務停滯的原因是,香港當地銀行告訴他除非有美元頭寸擔保質押,否則難以再拆出離岸人民幣頭寸,「他們告訴我,銀行手裡的離岸人民幣頭寸也不多。」

這足以打破張明對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長久預期——在多數對沖基金眼裡,由於全球資本看好中國經濟,香港離岸人民幣會比境內即時人民幣匯率市場存在長期穩定的溢價區間,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發生大規模回流及離岸人民幣匯率低於境內匯價,應當屬於黑天鵝事件。

然而,「黑天鵝」來得相當迅猛,並迅速引發一輪境內購買美元(購匯)、境外拋售美元(售匯)的套利潮湧。

離岸人民幣加速回流境內的背後,不乏國際投機大鱷設局沽空人民幣的身影。其主要手法是投機機構先利用離岸市場籌資等方式,大規模押注該國貨幣大幅升值或資產價格上漲,並在遠期合約設立沽空頭寸「對沖」,一旦沽空頭寸臨近交割,會大規模集中拋售沽空金融資產。

讓張明未想到的是,國內貸款企業也參與這項套利活動。上述企業將本應歸還貸款的人民幣在境內先結匯換取美元頭寸,匯入香港賬戶,並於去年四季度在香港高價賣出換取更多人民幣,再歸還貸款,賺取境內外人民幣的匯率價差。

去年10月初,香港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人民幣購售額度項下的美元額度首度告罄。這迫使張明等基金經理只能向美國或加拿大銀行尋求美元頭寸融資(用於置換離岸人民幣頭寸),融資成本普遍高達同期LIBOR+4%-5%。

「融資成本偏高了,尤其是四季度境內銀根寬鬆,原本找我們有些境內企業把貸款年利率壓在25%以下,單筆放貸利潤所剩不多了。」張明說。

去 年12月初,他開始計劃向境內貿易商拆借離岸人民幣融資。他的判斷是,去年四季度起香港NDF市場人民幣匯率續跌,不少出口貿易商在跨境轉賬(將人民幣轉 回內地)前,會提高購買離岸廉價人民幣的力度。由於轉賬換取發票需要時間,他想利用時間差,向貿易商拆借短期離岸人民幣頭寸,用於向境內企業放款。

但理想未必能照進現實。事實上,多數進口貿易商傾向通過清算銀行使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轉換通道,在某些符合條件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以更高的在岸人民幣價格(境內人民幣即期匯率)買進美元頭寸。

去年四季度張明沒能做成一單,直到今年1月離岸人民幣匯率較境內重回溢價區間,他才終於向香港銀行拆入足額人民幣頭寸,做成了一單。

今年1月香港財資市場公會公佈包括渣打銀行在內的三家銀行離岸人民幣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從3個月期的2.6%到一年期3.1%不等,均遠高於離岸人民幣清算銀行0.629%基準利率,這意味著張明等對沖基金籌集離岸人民幣頭寸的融資成本已大幅提高。

在張明看來,上述「黑天鵝事件」教訓深刻,「我們必須打破香港離岸人民幣單邊溢價與離岸人民幣規模增加的幻想,隨時留意國際投機機構利用跨境資本流動逆轉(即去年四季度離岸人民幣忽然大規模回流境內),設局沽空人民幣的衝擊。金融市場的搏殺,永遠是大魚吃小魚。」

不過,在上述外匯交易員看來,如何疏導境外閒置人民幣資金合規合法投資境內金融資產,是離岸人民幣資金抵禦系統性風險亟需的保護傘。

3、陽光化願景

只有陽光化操作,才能把打擦邊球的機構納入國家金融安全的保護網,避免遭受國際投機者在離岸人民幣市場興風作浪的衝擊。

「按相關規定,目前跨國企業通過跨境貿易結算所得的人民幣頭寸不能用於境內資本項下的投資,頂多只能收取銀行存款利息。」一家跨國企業財務人員透露,但個別跨國企業卻不甘寂寞——在境內投資無門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借助各類套利模型伺機賺取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匯差收益。

去年11月30日-12月9日境內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連續八個交易日觸及跌停,跨國企業反向沽空境內人民幣「功不可沒」。

「按相關規定,跨國企業通過跨境貿易結算所得的人民幣頭寸是不能用於境內資本項下的投資,頂多只能收取銀行存款利息。」一家跨國企業財務人員透露,但個別跨國企業卻不甘寂寞——在境內投資無門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借助各類套利模型伺機賺取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匯差收益。

「目 前圍繞離岸與境內人民幣即時匯率的價差套利投資,理論上行得通。」美盛環球資產管理公司中國區零售業務部主管曾劭科介紹說,通常跨國企業需要分別在內地與 香港分別開設人民幣賬戶,兩個賬戶能由一家跨國公司管理團隊管理,在境內即期人民幣市場與香港NDF市場反相操作(一方買入,一方賣出),就能賺取匯差收 益。

「期間跨國企業積極沽空境內人民幣,主要採取境內購買美元同時沽空人民幣、境外拋售美元逢低買進人民幣的對沖投資模式。」上述財務人員透露。

相比QDLP政策或將「引導」跨國企業境內閒置人民幣合規流向境外金融市場,如何讓離岸人民幣有效參與境內企業投融資,需要更多政策扶持。

2 月中旬,由上海國際集團發起的國內最大規模境外投資型人民幣基金賽領國際投資基金(Sail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下稱「賽領基金」)宣佈首期募資120億元人民幣,而基金總募資額將達500億元,並將通過母子基金、投貸結合及發行債券等 方式將總投資規模放大至1500億元。

知情人士透露,不排除上海國際集團在境外再發起一隻人民幣基金,向境外離岸人民幣持有者募資,並在項目投資等方面,與賽領基金形成類似平行基金的投資模式。由此打通離岸人民幣通過賽領基金參與境內企業海外投資併購的投融資綜合服務。

「這 和我們現有的離岸人民幣參與境內企業貸款業務相似。」張明說,離岸人民幣要合規參與境內企業投融資業務,仍面臨多種障礙。包括,如何將跨境貿易結算出來的 離岸人民幣從貿易項轉入資本項,參與境內企業投融資;其次是境內外人民幣投資同一個國內企業項目時,如何區分兩者資金類型與監管各自資金流向;最後則是反 洗錢的監管。

目前,張明偶爾協助部分境內企業實現雙重套利,即幫助他們利用境內人民幣存款作為擔保向境外銀行申請美元貸款,再通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流入境內,放大資金融資槓桿。

「這 似乎存在洗錢性質,在引進離岸人民幣時,審查資金來源是否合法合規,或許是引導離岸人民幣合規參與境內企業投融資業務的重點監管內容。」但張明更關心的 是,境外中小型對沖基金參與境內企業投融資業務,何時能取得陽光化操作資格,「只有陽光化操作,才能把自己納入國家金融安全的保護網,避免遭受國際投機機 構在離岸人民幣市場興風作浪的衝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1

殼身價大漲,轉手收益過億 「殼掮客」瞄準香港創業板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6/2ONDA2XzU3OTE2OA.html

隨著內地各種融資平台的收緊,一群香港「殼」掮客,瞄準了期待上市融資的內地企業。

根據中國證監會最新公佈的數據,目前,在審待發公司共有792家,此外兩市還有91家過會待發公司,上市排隊的公司數量超過800家。同時,一位中資券商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許多希望上市融資的內地企業紛紛到香港尋找「買殼上市」的方法,尋求境外融資之路。

12月6日,香港創業板公司聯夢活力(8100.HK)落實向騰訊(0700.HK)及IDG旗下多間公司,以總代價超過5.48億港元,購入Apperience的50.5%股權。Apperience將以聯夢活力為殼,以「借殼上市」形式,將Apperience股權注入聯夢活力中。

「相比主板的殼,創業板的殼價格更便宜,因此,許多內地中小企更青睞選擇創業板的殼。目前,香港創業板已經成為『殼區』。」據上述市場部負責人介紹,因而,市場上一多了些物色和培養優質殼的企業。

另一方面,由於香港創業板成交量不大,融資功能不好,目前許多創業板企業也需要「另謀出路」,而「賣殼」是好方法之一。12月6日,香港創業板日成交量僅為2.39億港元。

另外, 艾迪企業上市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主席許夏雄亦告訴記者,最近,每個月平均都會有2個或以上企業向其咨訊借殼上市的事。但許夏雄認為,「借殼上市」中間蘊藏著許多財務和法律的風險,即便是培養殼的企業也可能惹上麻煩。投資者和希望購買殼的企業需要在充分瞭解並衡量風險的情況下,才能做出買殼的決定。

超高收益

培養一個殼能賺多少錢?

上述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培養一個公司項目上香港創業板的顯性成本大概是2000萬至3000萬港元。「2010年的時候,一個創業板殼的價格大概是1.2億港元,目前大概是1.8億港元左右。」

用一兩年的時間和兩三千萬港元的資金,一轉手,淨利潤高達1.5億港元,這筆生意看起來不錯。

許夏雄說,如果一家企業是以「買殼」為目的去上市,不符合港交所《上市規則》對上市的監管。按規定,港交所會要求擬上市公司提供財務報表,而申請人在上市前兩個財政年度淨現金流入合計不能少於2000萬港元,並在上市前24個月內,擁有活躍的單一核心主營業務交易記錄,公司在業務建設方面有實質進展等條件。當然,上市條件不僅限於上述,創業板上市需通過整套上市審批流程。

「一般選殼至少是兩方或以上的合作。」一位幫助企業「借殼上市」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我們會首先和一些有融資需要,但是企業體量和概念並不太大的企業接觸。它們一般有融資需求,但是沒法在主板上市,又擔心在創業板沒法融到足夠的資金。上市是一筆需花費大量資金的交易,因此,我們會為這些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做兩手準備:如果融大量資金,自然皆大歡喜;若不能,則幫助將該企業的上市地位打包成殼賣出去。」因此,「培養殼」常常是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並非所有企業都能符合被選擇作為培養殼的對象。許夏雄說,殼必須乾淨,才能賣個好價錢。目前,創業板的殼價格在幾百萬至2億港元不等。被培養的殼需要股權集中,產權清晰且法律糾紛少等。

掮客運作鏈條

通常情況下,等待買家購買並非一個「守株待兔」的過程,殼掮客,是其中較為關鍵的一環。

張曉(化名)是一名內地LED照明企業生產商A的負責人,該公司目前仍維持正常的生產運營和訂單接收,但長遠來看,企業的擴張需要融資。在內地融資方式有限的情況下,他找到了香港一位幫助企業「借殼上市」的李軍(化名)。李軍在香港找到了另一家做A公司利用其在境外設立的企業對B公司提出控股權收購。但香港法律規定,在企業「借殼上市」後兩年時間內,不可改變被收購公司的核心業務,亦不可將收購方的資產注入。

李軍告訴記者,這時,他幫助A公司將所有的業務訂單都交給B公司做,並由B公司接收企業盈利,大概一兩年後,B公司即可以達到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條件,並將其轉至主板上市,增發融資。「該方式開闢了一條上市融資的新方式,並無須經過收購過程。」他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94

澳門風雲第二季:掮客的黃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766

註:圖片為澳門賭場“威尼斯商人”內景提起賭城澳門,如果你想到的是黑幫火拼,那麽你已經out了,如今的賭場競爭已經不再用手槍了,現在賭場拼的是私人專機、豪車和信貸服務。這是一場令人難過的“戰爭”,因為對手是自己曾經的朋友。一直以來,有一群人活躍在客戶與賭場之間,也就是所謂的掮客,不要小看了這些掮客,他們並不受雇於任何一方,他們有自己的公司,這是一個行業。他們從大陸尋找客戶並一路護送到澳門參與賭博,還為客戶提供無息貸款。如今,賭場也開始向客戶提供貸款,他們想要將掮客擠出這個行業。去年澳門博彩業以452億美元的總收入而傲視全球賭博市場,這一數字幾乎是拉斯維加斯賭博業收入的七倍。而澳門賭場收入的三分之二來自於高端客戶,這些貴賓大多數是大陸人。來自大陸的客戶一般不會攜帶大量的現金,這是由於中國法律規定在穿越澳門和大陸的邊界時攜帶的現金不能超過20000人民幣(約合3300美元),銀行卡取現限額為每日最高10000元人民幣。這對於那些一擲千金的賭客來說實在是太少了,在澳門,只有那些拿著100萬美元進賭場的顧客才可以叫貴賓。掮客的一項主要服務就是向這些大陸來的貴賓提供貸款。據來自彭博的數據,掮客去年賺取了130億美元,約占賭場總收入的29%,政府還要征收39%的稅,這樣一來,留給賭場的利潤就相當小了。米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MGM China Holdings Ltd.)的行政總裁Grant Bowie 說,“沒有中介參與的直接貴賓能夠讓我們的利潤得到相當大的提升”。德意誌銀行分析師Karen Tang表示,賭場通常的做法是將貴賓廳租給掮客,而如果由賭場自己來提供全套的賭博服務,賭場的利潤能夠提高10%~15%,有些估計甚至認為利潤能夠提高50%。2000年,外國賭場運營商剛加入澳門賭場時,他們還不了解客戶的情況,只好“屈尊”與掮客合作。通過十多年的運營,他們已經對主要客戶的情況了如指掌:客戶有沒有離岸賬戶,在海外有多少資產,一但掌握了這些信息,踢開掮客的日子就不遠了。何鴻燊家族曾控制澳門博彩業長達40年之久,2000年開始,澳門引入了5家新的賭場運營商:金沙中國、米高梅中國、銀河娛樂、永利澳門和新濠博亞,自此,澳門博彩業一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如今,澳門除了吸引富人的博彩業外,還有供中產階級消費的購物中心和精彩的表演。澳門目前有35家賭場,更多的賭場、購物中心和賓館還在建設之中。水療中心、音樂會、劇院、高級餐廳和家庭友好的娛樂也為澳門帶來了不少遊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93

現金貸的牌照江湖:政商掮客橫行,花式要錢,報價千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23/166138.shtml

現金貸的牌照江湖:政商掮客橫行,花式要錢,報價千萬
一本財經 一本財經

現金貸的牌照江湖:政商掮客橫行,花式要錢,報價千萬

野蠻生長之後,就是行業的洗牌與重塑。

來源 | 一本財經

文 | 零和  洛桑  墨菲

11月21日晚,一紙《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刷屏。

剛剛上市不久的諸多互金股票,應聲下跌,盤前趣店跌30%,拍拍貸、融360、宜人貸盤前均有10%左右跌幅。

行業人都將這視為監管的強信號,“一切才剛剛開始”。

實際上,在一年前,牌照江湖就已風起雲湧,掮客橫行。那時候,一張牌照,800萬至1500萬,用於疏通關系。

而牌照被叫停後,掮客們又開始籌劃,將牌照變成通道,給現金貸公司掛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牌照江湖幾時休?

01 牌照叫停

昨天晚上,某現金貸公司通宵達旦,高層緊急會議,開到了淩晨兩點。

因為監管的一紙通知,讓他們心懸高空。

073554034524

相應的監管文件

通知稱:近年來,有些地區陸續批設了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或允許小額貸款公司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部分機構開展的“現金貸”業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並要求從11月21日起,全面禁止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

“我們運作了半年的互聯網小貸牌照,還有一周即將公示,我們正在籌備開業。”公司的負責人吳新宇稱。

而這一批和他們一起準備公示的牌照,一共是4家。

“最終是放,還是不放?”吳新宇和當地金融辦緊急溝通到半夜,未果。

吳新宇只差最後的臨門一腳,很多公司的牌照也運作到了中後期,但同樣難逃胎死腹中的命運。

多家現金貸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通知太突然,此前毫無風聲。

截止目前,市面上一共批複了254張互聯網小貸牌照。“實際正在走流程,即將公示的牌照還有幾十張。”吳新宇稱。

而這次牌照收緊,很多業內人士稱來自“趣店風波”。

實際上,早在2016年5月和12月,趣店就在江西申請到兩張互聯網小貸牌照。

“是圈內價格最高的,一個10億,一個9億。”多位業內人士稱。

073554462355

趣店兩家全資控股的公司持有牌照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1月,江西省金融辦就發表了關於調整補充《江西省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監管指引》有關規定的通知。

通知稱:之前一部分市、縣一味把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政策當做招商引資的工具,對牌照的審核過於放松,審批不嚴,引入的都是互聯網金融平臺,致使個別經驗不規範、涉及校園網貸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在我省設立網絡小貸公司,在全國造成不利影響。

073555776143

“直接點名了校園貸,擺明了這個通知就是針對趣店發的。”某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稱,“是因為趣店在江西拿到牌照後,引發了省金融辦的不滿,迅速要求提高牌照的門檻。”

在通知中,直接要求將網絡小貸公司的註冊資本下限由2億提高至5億,並開始嚴控牌照。

073554122218

事件遠沒到結束之時。

此後,趣店上市,卷入更強烈的輿論風暴中,不少媒體提出了“趣店為何能持牌經營”的質疑。

“監管層開始規範行業,第一步,就是先停止牌照亂發的現狀。”某監管人士稱,“這而一切,只是剛剛開始。”

02 牌照江湖

實際上,牌照的地下生意,已悄然運作了一年之久,混亂程度遠超想象。

早在2010年,阿里在浙江成立了第一家網絡小貸公司,並拿到了相應牌照。

就此,互聯網小貸牌照登上歷史舞臺,並在2016年消費金融崛起後,開始了全面爆發,催火了各地的牌照生意。

申請牌照需要一些硬性門檻,各地的門檻略有不同。

比如:註冊資金3億以上,註冊時間3年以上,資產負債率不高於70%等等指標。

而如果股東有上市公司或國資背景,將優先考慮。

某地區的牌照門檻要求

“幾乎所有大的現金貸公司,都參與了搶牌照大戰。”吳新宇稱。

剛開始,很多“不懂事”的公司,只是按部就班,按前後順序排隊。結果他們很快就會發現,這樣排一萬年,都不可能拿到牌照。

此時,各地湧現了大量的牌照“掮客”。

“我們搞定一張牌照的價格,從800萬到1500萬不等。”牌照掮客全鑫稱,而這個錢,就是用來打點各個部門的“疏通費”。

“並沒有那麽容易,金融辦的辦事員、金融辦的領導,分管金融的副市長,這些一個都不能少。”全鑫稱。

但實際上落到掮客腰包的錢也不少,“居間費200萬”。

全鑫遊走在各個地區部門,已見過相關人員各種“花式”要錢法。

“見得最多的,是找自己信賴的人,開一家公司,往里頭轉錢。”全鑫稱,“還有一些謹慎的,直接找一些朋友,去申請牌照的公司上班,以工資和獎金的形式將錢返給對方,這是最安全的,毫無漏洞。”

“當然還有一些負責人是不要錢的,他們會要求擁有這些現金貸公司的股份,最高開價甚至到了10%,這實際上是更有遠見的做法,因為現金貸利潤高,每年的分紅都不低。”全鑫稱。

但全鑫指出,這些掮客中,也有一些“騙子”,想“揩現金貸公司的油”。

市面上突然冒出各路人馬,都聲稱能搞定牌照。

“我見過不下20個掮客,人人都說關系硬,但根本無法判斷。”吳新宇稱,因為現金貸行業剛剛興起,幾乎前期沒有運作成功的案例。

而他們開始變得精明,挑選標準越來越高。

“要求先給錢或定金的,這種就不考慮了。”吳新宇稱,但他們會同時對接幾個掮客,確保“東方不亮西方亮”。

牌照江湖一度變成了“拼爹大賽”,大家都找了人,就看誰的關系硬了。

在今年下半年,風聲越發緊,甚至有消息傳出,未來行業可能是“持牌經營”,更加劇了牌照大戰。

“大家都成立了一個政府關系部,實際上就是牌照部門,專門去運作牌照。”吳新宇稱。

但批複流程長,疏通關系複雜,很多企業等不及,開始動了“買牌照”之心。

也有一些牌照動了銷售之意,對外報價3000到5000萬。

“看起來比自己申請要貴很多,但實際算下來,成本相差無幾。”吳新宇稱。

原因是,申請牌照需要註冊資金3億或5億,需要實繳,從開始註冊到開業,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這筆錢,就算走過橋資金,先實繳再取出來,也需要數千萬。”吳新宇算過,和申請的成本相差無幾。

牌照生意正在紅火之時,一切正在運作,正在一路奔來的牌照,隨著一紙通知,都被生生切斷……

03 各有生路

“我們正在商量購買的牌照,對方稱不能再買賣了。”某現金貸公司的牌照負責人稱,原因很簡單,牌照現在是稀缺資源,未來肯定更貴,奇貨可居。

另一方面,買方也會猶豫,監管是否會清理“存量牌照”,以後是否還有效,怎麽使用,都是一個問題。

一些回到了相互觀望的起點。但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牌照掮客們依然沒有放棄這片市場。

陳思琪其實提前就聽到了風聲,他本來正在幫一家公司出售牌照,叫價4600萬,後來轉換思路,直接入股持牌的網絡小貸公司,占股30%。

他要做通道業務,專門給沒有牌照的公司進行掛靠使用。

昨天監管通知下來後,他趕緊在朋友圈做了廣告。

陳思琪的收費標準是千分之2.5到千分之5。

按照每個月放款1億來算,最高收取金額是50萬。“這對於現金貸公司來說,只是毛毛雨。”陳思琪稱。

目前,來談業務的人已“踏破門檻”,可以預見未來一年內,牌照的掛靠和尋租,將成為最火的生意。

而另一方面,一些現金貸公司準備讓有牌照的公司入股。

“這樣也算變相拿到了牌照。”吳新宇稱。

04 剛剛開始

雖然是一紙通知,但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

就在這則通知流出半天前,也有消息稱芝麻信用分和現金貸平臺終止合作。

昨天上午,某現金貸平臺的商務總監劉強突然接到了通知,芝麻信用要停止合作。

而被接口被停的,遠不止劉強一家,就連頭部的大公司,都接到了切斷接口的通知。

而此前,芝麻信用是現金貸平臺的深度盟友,甚至成為很多初創平臺的重要放款指標。

“很多平臺將芝麻信用作為第一道風控門檻。”劉強稱,“因為價格便宜,芝麻信用官方價格是查詢一次4分錢,其他數據公司查詢一次5毛到1塊。”

在芝麻信用官網上,註明金融行業合作方需要提供相應的資質文件。

芝麻信用官網,顯示的可準入的行業及資質證明文件

“準入標準已於上周一更新,硬性要求是持牌機構。”芝麻信用的客服人員稱,“比如消費金融機構,必須是銀行、持牌機構才能接入芝麻信用。”

在制度上一視同仁,會不定期抽查以前接入的企業,對於沒有資質的企業會終止服務。

芝麻信用將步步排查,直至將所有“非正規軍”清洗出局。

“很大原因,是和監管保持步調。”多位業內人士猜測芝麻信用分“劃清界限”的用意。

而就在這個消息出來不久後,就有大數據公司聲稱,可以“借道”——大數據公司可以先接芝麻信用分,再給對方提供二次接口。

“但芝麻信用會定期抽查,一旦被發現,就會終止合作。”劉強稱,合作也沒那麽容易。

現金貸行業幾乎感覺到各種壓力的逼近,一些都是風雨欲來的征兆。

近期,微信公眾號封停多個貸款超市,部分銀行暫停第三方支付代扣服務,應用商城對貸款app審核變嚴格……

而諸多數據接口和風控產品也紛紛停用。

但故事還沒有結束。昨日晚上,盤前趣店跌30%,收盤時變成跌3.83%,而剛上市的拍拍貸收盤時下跌14.01%,融360下跌10.81%。

“昨天晚上簡直是血腥一夜,一片血紅。”行業從業者稱。股票飄紅,人人自危,這是一個行業的風雨飄搖夜……

行業未來的命運會如何?

從P2P到校園貸,從大數據行業整治到ICO叫停,我們對這一幕已經不再陌生,他們似乎都在運行著相同的軌跡。

野蠻生長之後,就是行業的洗牌與重塑。

但也未必是壞事,提高門檻,擋住居心不良和急功近利的闖入者,也許才可“行業自凈”。

互聯網金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32

撲爾敏暴漲再現《喬家大院》高粱霸盤場面:供應商蹊蹺斷貨,掮客橫行

撲爾敏,主要用於過敏性鼻炎、皮膚黏膜過敏,以及緩解流淚、打噴嚏等感冒癥狀,這樣一款原料藥,原本每公斤價格尚在兩三百元徘徊。去年下半年時,市場逐漸出現斷貨跡象;今年8月份以前,市面上每公斤價格已被爆炒到上萬元。

掮客橫行

“撲爾敏不單單是大幅上漲,是漲了還買不到貨。”在第一財經記者的采訪中,不止一位藥企人士如是反映。

成齊(化名)是一家上市藥企的采購負責人。據他回憶,有一年多時間,很難從市場中買到貨。“去年市場出現這個苗頭時,我們企業還有些儲備的。到了去年11月份,已經沒有人可以給你正常報價了。”

之後愈演愈烈的行情超出成齊的想象。與公司合作多年的生產廠家一時也基本失聯了。“8月7日之前,找我們的人很多,但我們想找的人卻聯系不上。”成齊口中的“這些找我們的人”,有山東的、有四川的、有湖南的。成齊透露,這些人反複跟他談一些類似的合作方案。

“身為大企業,我們是很反感從中間商那邊拿貨的。他們會琢磨你們企業用什麽原料藥,然後提出一系列的捆綁要求。譬如你買不到貨了,他就說你可以跟他們買,但你要跟他買別的東西,但別的東西價格又特別貴;或者另外一種要求,他會提出,你終端的藥品,漲價賣出去,他們讓其他人買不到貨,就你家可以生產,但他們要跟你談制劑分成。”成齊說。

另有其他藥企人士王和(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般的采購行規,采購時要提供資質。本來是一筆很簡單的買賣,雙方符合要求了,就可以進行了,但現在供貨的一方,花樣繁多。“你買的時候,他們會要求你去找誰誰誰。買的過程,有可能給你開出一個很高的價格;也有可能會跟你談制劑分成,即要求你制劑廠家每賣一片制劑產品時,要返多少費用給他們,跟專利費差不多。針對各家企業的營銷政策不太一樣。如果制劑企業規模大一點的話,供貨方提出的要求可能相對會低一點。”

對於藥企而言,撲爾敏原料藥成本上漲後,進而壓縮制劑原本低薄的利潤空間。

“原料藥的問題,導致我們無法完成一些生產指標。我們也跟公司董事長匯報過,我們生產的這個制劑是基本藥物,利潤很低,還不如把手里儲備的一點原料藥賣出去掙的錢多。很多企業走投無路下跑來跟我們借原料,我們又不是銷售方,也不能隨隨便便借出去。我們董事長亦很堅持,認為企業還是要承擔社會責任,要維持這個制劑的生產。我們也擔心,後續會不會再買不到原料藥了。”成齊說道。

原料藥價格上漲後,帶來的是連鎖效應。“我們除了撲爾敏相關的制劑品種外,還有其他類似的品種;但對於一些品種少的企業,一旦原料藥價格漲價,就舉步維艱。企業也不能虧本生產。有些制劑,是中標產品,也無法隨便漲價。”王和表示。

巧合的生產線改造與進口經銷商易主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查詢的信息顯示,國內有6家企業擁有撲爾敏原料批文,分別是萬全萬特制藥(廈門)有限公司、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河南九勢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河南九制”)、沈陽新地藥業有限公司(下稱“沈陽新地”)、北京太洋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下稱“現代哈森”)。另外,還有一個進口原料批文,由印度企業SupriyaLifescienceLtd.(印度塞博利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印度塞博利亞”)持有。

其中,現代哈森是A股上市公司現代制藥(600420.SH)旗下的控股子公司。現代制藥證券部相關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現代哈森一直有從事撲爾敏生產,但僅僅接受人家委托加工,並不直接對外銷售。“生產規模也不大,只賺取中間差價。”

去年12月份,沈陽新地因涉嫌嚴重違反藥品管理法等相關規定,被遼寧省食藥監局收回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證書》,並進行立案調查。

現代哈森和沈陽新地排除之後,有能力供應撲爾敏的企業已經屈指可數。

據第一財經記者從不同渠道了解到的信息,國內整個撲爾敏市場總量,大概在200噸左右,進口方面占到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剩余的是國產,其中又以河南九制為主,其一年產量可以達到150噸。

河南九制官網顯示,公司撲爾敏原料藥占全國市場份額85%以上。

有多家藥企原來是找河南九制采購撲爾敏。有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們以前都是跟河南九制拿的,但撲爾敏暴漲期間拿不到,廠家一度失聯。廠家失聯之後,企業反而收到各種中間商電話,提供的合作方案類似,要麽要制劑分成,要麽要擡價等等。另外藥企人士透露,有時打過去,有可能會被廠家推給其他代理商。

河南九制相關人士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原料藥價格暴漲,是外面不法商販在故意炒作。我們的供貨價,量大的,有600多元一公斤的,也有800多元一公斤的。今年的供貨價有些波動,因為我們生產線要改造,加上環保原因,成本增加了,但總體波動不是太大。到11月份,我們的GMP就要到期了。如果生產線不改造,有可能會導致停產。”

河南九制要改造生產線,撲爾敏供應緊張;巧合的是,進口渠道提供撲爾敏也發生了大變化。

有藥企人士透露,沈陽新地藥業被查前後,進口撲爾敏的獨家代理權也出現易主。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打聽了解到,印度塞博利亞撲爾敏的獨家代理權,從原來的上海滬源醫藥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滬源”)換到了湖南爾康醫藥經營有限公司(下稱“爾康醫藥”),後者是A股上市公司爾康制藥(300267.SZ)旗下全資子公司。

“從去年開始,我們就不再代理進口撲爾敏了。不代理是因為供貨商要提高價格,而當時國內銷售價很低,整體利潤也很薄。每公斤撲爾敏價格在200元左右。”上海滬源相關人士說。

爾康制藥董秘羅瑯通過委托人給第一財經記者發來的信息稱,爾康醫藥是依法建立的藥品批發企業,經營範圍包括原料藥、成品藥等的銷售及自營和代理各類產品及技術的進出口等。“爾康醫藥於2018年2月取得印度塞博利亞公司撲爾敏原料藥(進出口藥品註冊證號H20171053)的國內經銷代理權,於5月份完成首批貨物的進口通關手續。”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進口化學藥品通關檢驗有關事項的公告(2018年第12號)》規定,自2018年4月26日起,對進口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的進口檢驗工作進行較大調整,由原來的逐批強制檢驗變更為進口時不再檢驗,加強對進口藥品的市場監督抽檢並嚴格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公司本著對人民群眾用藥安全負責的態度,為了解該進口原料藥的質量情況,主動將其抽樣送至具有藥品檢驗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全檢。公司於7月下旬收到檢驗合格的報告,至此該進口原料藥才達到可使用的狀態。”羅瑯進一步補充道。

從爾康制藥反饋的情況來看,2018年2月到今年7月下旬,進口渠道供應撲爾敏是停擺的,同期河南九制在改造生產線,太多的巧合湊到了一起。

供應意外恢複

在公眾關註撲爾敏價格暴漲後,供應局面為之一變。

“不知道是否受制於輿論壓力,8月7日那天起,供貨方說可以供一些貨給我們了。價格可以在千元以內,但提供的量,還是難以滿足正常生產。”有藥企人士透露。

8月7日當天,生產廠家河南九制在官網張貼供貨通知函稱,“我公司現有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藥庫存8505kg,即日起各客戶可根據實際需求酌量采購。供貨價格每公斤800元左右。”

之後,8月10日,河南九制在官網進一步公告稱,公司根據現有庫存和客戶近年采購數量,能夠保障撲爾敏原料的正常供應。作為撲爾敏原料主要生產企業,公司已對GMP改造計劃調整,爭取在9月中旬以前恢複生產。

8月10日當天,河南九制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現在有8500公斤庫存,根據發貨情況,發貨價從780元到830元不等。

值得註意的是,也在8月7日同一天,除了生產廠家河南九制外,遠在湖南的爾康醫藥在公司官網上公告了撲爾敏原料藥供應信息。“湖南爾康醫藥經營有限公司現有國產和進口的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原料藥優惠向市場供應,價格不超過人民幣600元/公斤,歡迎廣大客戶咨詢采購。”這則供應公告寥寥數語,卻引來市場關註。

“因8月初‘撲爾敏價格暴漲’傳聞的影響,公司為維護市場秩序,防止國內市場恐慌情緒蔓延,以每公斤800元左右迅速向市場發布供應進口撲爾敏原料藥的信息。”羅瑯對第一財經記者這樣解釋。

除了進口撲爾敏外,爾康醫藥國產撲爾敏源自何方?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之際,羅瑯尚未作出回複。

“8月份之前,我們面向的銷售方,有藥企,有經銷商;市場價格恐慌之後,8月份之後,改為只賣給藥企。前期爾康醫藥跟我們也進了一點貨。具體進了多少貨,我這邊還不了解。我們跟他們合作快一年時間。但現在,我們也沒有跟那邊合作了。”上述河南九制方面則這樣表示。

“撲爾敏這個原料藥,就好像做菜用的胡椒粉一樣,每個藥都是用量非常少。因為利潤不高、環保壓力又大,很多企業不屑於生產。生產企業少了,而現在,要重新達到規模生產,又需要一定時間。有人利用這個時間差,把撲爾敏原料藥價格炒起來。”成齊認為。

“眼看馬上要到流感季節,企業要進入備貨時期。如果大面積企業出現停產,後果也不堪設想。我們也希望能夠盡快恢複正常供應,安心生產。”成齊說。

原料藥問題頻出,處罰力度難阻壟斷運作

撲爾敏的價格異常僅僅是近期原料藥暴漲的縮影。苯酚、肌苷等原料藥也傳出大幅上漲消息。“多個品種都漲了,現在漲幾十倍的已不足為奇了。”藥企人士貝健(化名)表示。

關於原料藥的價格問題,市場爭議由來已久。

數據顯示,我國的成品藥有1500種原料藥,其中50種原料藥只有一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種原料藥只有兩家企業可以生產,40種原料藥只有三家企業可以生產。生產企業少,這給壟斷者提供了遊刃有余的可能。

一位藥企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國內規模大一點的原料藥企業都有自己的營銷隊伍。對於一些“重點被關心”品種,就會通過一些合規合理的方式,如通過由經銷商或者自己來控制。“有些品種會被選中做局。而這樣操作的都不是固定的中間商,有些是新註冊的。原料藥控制的手法都是很經典的,就好像影視劇《喬家大院》里演的做高粱霸盤。作為藥企,我們只能被動等別人找我們開價。”

廣東一位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企業是否構成市場壟斷條件,要同時取決於兩方面因素,一是市場份額是否集中;二是價格是否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譬如已經占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的同時,你的生產成本已很低了,你還是以極高的價格出售,有可能會構成壟斷。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要綜合考慮它的研發成本、產品投入周期、價格形成機制、國外價格情況等各方面因素。”

在過去,原料藥行業接連因涉嫌壟斷遭到國家有關部門懲罰的情況出現。

去年2月份,國家工商總局對壟斷水楊酸甲酯原料藥的武漢新興精英醫藥有限公司(下稱“武漢新興”)開出220.92萬元的罰單;去年7月份,國家發改委又對濫用異煙肼原料藥市場地位的浙江新賽科藥業有限公司(下稱“新賽科”)、天津漢德威藥業有限公司兩家公司開出合計44.39萬元的罰單。這些被處罰的案例,也還原了壟斷者的一些經典操作手法。

在水楊酸甲酯原料藥的案例中,中間商武漢新興借助運作獨家代理權的方式控制市場。在異煙肼原料藥案例中,生產企業新賽科與濰坊隆舜和醫藥有限公司(下稱“隆舜和公司”)簽訂獨家包銷協議,僅向隆舜和公司及其指定的制劑企業、商業公司出售異煙肼原料藥,而拒絕向其他制劑企業出售異煙肼原料藥,從而達到濫用市場地位。

北京鼎臣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比原料藥壟斷獲得的暴利,國家在原料藥壟斷上處罰力度還遠遠不夠。“有些商業企業專門以壟斷原料藥獲得巨額利益,而且這種模式已相當普遍化。也出現一些情況,有些商業公司投入連2億不到,卻在一年內有可能獲得了20多倍的壟斷收入。”

為了規範原料藥價格,國家接連出臺相關調控措施,如去年11月份,國家發改委發布《短缺藥品和原料藥經營者價格行為指南》,明確規定了《價格法》所禁止行為。緊接著,去年12月份,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原料藥、藥用輔料及藥包材與藥品制劑共同審批審批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關於原料藥的單獨審評審批規定變為了與制劑關聯審批。這意味著原料藥不再同成品制劑一樣,要單獨核發批準文號,而藥企可以單獨找原料藥企業。

有藥企人士表示,原料藥審評審批制度改變可以說真正解決了原料藥壟斷問題,但短期難改原料藥生產企業總體偏少等局面,該意見要真正落地還有漫長的時間要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75

周顯﹕遊艇掮客 買REITs坐艇

1 : GS(14)@2016-05-07 23:22:3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前幾天,一位資深大狀朋友約我到機場富豪酒店的中餐廳紅軒吃飯吹水,一到,便知中伏了﹕在場全是「西人」,我最討厭就是英文台了,要知道,本人說廣東話時,談笑風生,天下無敵,但自從20幾年前打過一年西人工,當公關,日日又要寫又要講,辭職之後,從此便沒講過英吉利語了,真的是生疏到極點,講起上來好羞家。

不過,既已來到,也就硬着頭皮了。這伙人原是高級遊艇的掮客,我說﹕「我本來想同Thomas買一艘Navetta 58,不過後來碰上股災,就不了了之了。」

一位西人說﹕「Navetta是Fiat車的檔次……」好像好看不起我。

另一位西人則說﹕「Thomas是唐人,手頭好多唐人大客,我們西人好難同他競爭。」

第三位西人說﹕「在香港,如果你唔識阿Thomas,證明你有錢極有限,他幾乎壟斷了大部分的遊艇生意。」

資產價格折讓股 必然搵笨

然後,第一位西人問我﹕「我以前也是炒股票的,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REITs常常會有價格折讓?」

我回答說﹕「現在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你擁有一個太古城單位,另一個是有一家公司,控有10個太古城單位,但你卻擁有10%的公司股份。以上兩個,你會選哪一個?」

大家當然都選了第一個,我笑說﹕「這就是原因了!因為人人都想直接控有資產,所以凡是間接控有的資產,都要有折讓價。」

記得當年我教「周顯股票課程」,一位叫「Rex」的學生,用概念化的言語去作解釋﹕「因為一家公司的管理權是值錢的,這些價格折讓,便是到了管理權的身上。」

我對那些西人說﹕「所以,千萬別相信資產價格折讓的股票,必然搵笨。」

西人苦笑說﹕「可惜我已經買了,還坐緊艇!」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6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