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对话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我们没时间等待TD自然成熟,因为它是竞争市场!”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7/HTML_CNTBN9QVC5D7.html


【核心提示:尽管王建宙坦承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中移动“TD三期组网进程不会推迟,(在今年年末)全国将有70%的城市覆盖TD网络”。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更主动。”】

大象能否快跑?

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商,面对着金融危机、电信重组、3G发牌、手机用户普及率接近饱和、新竞争对手加入等诸多不利因素,过去一年来,外界不断如此追问中移动。

“我们会保持冷静,用业绩来说话。故事是否动听没关系,最终效益才是最关键的衡量指标。”7月15日上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简称“中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北京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媒体采访时透露。这是今年“两会”之后,王建宙首次面对媒体的专访。

在这段缄默期内,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先后展开3G试商用,并已发动全面的市场营销攻势,中移动也在完成TD二期网络建设之后,于7月13日结束了TD三期的招标工作。

“我可以确认,TD三期组网进程不会推迟,(在今年年末)全国将有70%的城市覆盖TD网络。”王说。

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王建宙不仅在思考,更在行动。他推动TD开疆辟野,不仅在国内,更把目标放到了国际市场。

“我们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他坦承,与其他国内3G标准相比,TD需要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更主动。”

主动的一个表现,便是为了解决终端薄弱的问题,作为行业老大的中移动首次与产业链上下游厂商联合研发TD。

而王建宙更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将中国自主创新的TD标准尽快实现国际化——这家已经在全球资本市场出尽风头的公司,正雄心勃勃地打算在产业环境建设和技术研发上树立起领先者的标杆。

他表示,从自己上半年在日韩等市场的观察,“T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既有设备商也有运营商(在考虑应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目前终端是TD最薄弱环节

《21世纪》:从去年4月1日中移动开始3G试商用到现在有1年多。当时,我们看到TD的网络还很不完善,现在这个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王 建宙:网络的质量是推出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在我看来,从实验室到组大网,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而从组实验网到组商用网,从你自己做测试到别人花钱来买服务,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现在,中移动已经完成了这两个重要的转折。之所以说完成,是因为TD已经按照商用网络的要求完成了优化。

目前,TD网络质量已经有全面的提升。就在两个月前,我和同事到乌鲁木齐,从下飞机就打开了两个手机的视频通话,到宾馆一共走了30公里,电话一直都没有中断。

《21世纪》:按计划今年底要完成三期TD网络建设,但直到本月,三期TD网络招标还在进行,建网时间会否因此推迟?

王建宙:不会推迟。就在本周一,我们已完成招标,进入网络建设阶段,共有中兴、华为、大唐、诺基亚西门子、烽火、普天、新邮通、爱立信8家厂商中标。完成三期200个城市建设后,TD网络将覆盖我国70%的城市。

《21世纪》:除了网络质量,终端也一直是TD的短板,这方面目前有无改善?

王建宙:终端目前仍是TD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不过终端研发和制造已经有很大突破。

我们一直希望有大批质量好价格合理的TD终端。很多人问我,你们希望有多少用户,我说只要有好的终端,用户就能大规模提升,所以我觉得只要终端做到,用户数字就会非常乐观。

新的终端会不断面市。中移动与终端厂商的联合研发也在进行中,从今年底开始就会有定位高端的旗舰互联网手机和千元低价手机产品出来。

联合研发是中移动为TD首次进行的举措,因为经济危机,很多厂商都削减了投资,所以我们通过联合研发基金支持他们发展TD,一期已向12家手机和芯片厂商提供6亿元基金。原来我们担心这个规模够不够大,但实际对新产品研发的带动效果很明显,而且大的国际品牌,包括诺基亚等都对此表现积极。

没有时间等待TD自然成熟

《21世纪》:虽然网络质量和终端研发都有进展,但与其他标准相比,TD的成熟度仍有一定差距,你们将如何追赶?

王建宙:的确,与其他3G标准相比,TD最大的困难在于成熟度。欧洲、日本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建立了3G网络,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解决任何网络早期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TD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因为我们是一个竞争的市场,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主动加快它的成熟。

在这方面,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比如我们已经与大部分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对TD的支持,同时中移动也投入大量资源全力发展TD,而TD的下一代演进也在工信部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展开。

《21世纪》:你谈到下一代演进,这是否意味着3G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

王建宙:不会,下一代演进的应用初期,作用都会是无线数据传送,而不是打电话,未来2G、3G的网络和终端会长时间存在和使用。

而且,通过对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中国有望在国际的新一代通讯技术中处于领先而不是跟随的地位,从而带动本土产业链的企业。目前,相关研发进展顺利,明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就会建立一个演示网络。

《21世纪》:但是,如果要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标准必须要得到国际厂商的大规模认可才有意义,但现在TD的网络仍基本局限在国内吧?

王建宙:T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不久前,日本厂商邀请我参加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介绍中移动发展TD的经验,在会上我发现SOFTBANK等日本运营商和其他厂商的CEO都对TD及其演进很感兴趣。在韩国我也看到类似情况。

他们都在关注TD什么呢?据我的交流和观察,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当地的厂商希望推出TD产品,但这些产品需要拿到中国测试,所以计划在当地建立小规模的试验网,这样就只需要在当地进行测试。这样的情况,日本在GSM时代就有同样的先例。

另一种是运营小灵通网络的运营商,现在需要找一个网络的演进方向,这些厂商正积极探讨将PHS网络转为TD及其演进技术的可能性。目前,日本最大的小灵通运营商WELCOMA,就正在与我讨论有没有可能将它的小灵通网络过渡到TD上来。

这意味着,TD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而且既有设备商也有运营商,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今年用户补贴预算再提高40亿

《21世纪》:今年以来,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中移动在市场策略上还比较保守,这是为什么?

王建宙:这是我们对新的市场格局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以前,移动通信市场只有两家,现在增加到三家,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中移动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同时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不应该做的就不会去做。而且我们市场范围还很大,还有很大的潜力,蓝海依旧存在。所以中移动还是坚持从蓝海去获取新的用户和应用。

比如上网本。普通用户不关心标准和技术,只关心有什么应用。说到应用,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移动互联网加速了3G的进程,3G终端也正在实现PC和手机的功能融合。上网本就是融合的新产品,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关键结合点,为用户带来很好的应用体验,我们希望通过它把3G的应用推动起来。

《21世纪》:但从此前的销售情况来看,上网本的销售规模并不大,过去3个月中只销售了10多万台?

王建宙: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厂家供应还不够,二是上网本的市场规模有限,无法实现几百上千万的数量级,3G未来的市场主要还是要靠手机。数据卡、上网本的推广是为了让用户了解3G,更重要的是了解应用后,推动3G手机的销售。

《21世纪》:从7月底开始,各地将结束TD社会化测试,将测试用户的手机话费余额清零。测试用户是否会因此而大规模退网?

王建宙:结束社会化测试对TD不会有大的影响。

首先,测试及试商用用户的规模并不大,即使退网也不会影响TD的后续发展。而且,我们也希望这些用户能转为TD的正式用户,所以各省都向TD用户提供补贴等优惠。以前我们每年的补贴预算是80亿,今年提高到了120亿,其中有近一半都会用到TD促销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2

我们的钱将不值钱 吴晓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77cc60100dxqk.html


你和我,我们,在未来的一年半里,很可能将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通货膨胀。换句话说,我们的钱将变得不值钱。



这一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东西太少了,而是钱发得太多了。发钱的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

先说中国,我为你算一笔帐,从去年11月开始,中国的银行发了飙地增发贷款,11月新增4769亿元,12月7400亿元,2009年1月9000亿元, 创下历史性新高,2月1·07万亿元,再创新高,3月1·89万亿元,又创新高,4月5918亿元,5月6700亿元。这么算一下,过去的7个月里,贷款 新增总额约为6·3万亿元。以今年的放贷规模计算,前5个月已经达到5·1万亿元,超过了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宣布的“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的预算,超过 的规模还是挺夸张的。从现在的景象看,积极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在短期内更改,根据计算,绝大多数的专家认为,本年度的新增贷款总额将突破8万亿元,很可 能逼近10万亿元。

8万亿元或者10万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的数据呢?200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30万亿元,按保八的既定目标,2009年的GDP应该在33万亿元左右,那么,新增贷款量居然就占去了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这样的数据,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



更要命的是,新放出来的贷款都去了哪里呢?从现在的态势看,主要去了两个地方,一是喂了“铁公基”――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二是去了资本市场。这两个地方,再怎么花枝繁茂,都不可能直接的拉动民生产业和家庭消费。所以,吹起来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大大的泡沫。

再简单的说说美国,这个国家的“流氓”本色已经显露了出来。在金融危机和实体产业危机――特别是底特律的汽车业集体陷入泥潭之后,美联储现在的办法也是拼 了命的向银行新发贷款,用《华尔街日报》的话说,是坐在直升飞机上向下洒美钞。美元贬值对美国来说有三个好处,一是激活内需,二是扩大产品出口,三是抵销 国债,中国的外汇储备有2万亿美元,几乎都以美元结算,其中美国国债就将近7000亿美元,它贬值百分之十,就等于好客的中国人民送给美国人民2000亿 美元。从国家竞争角度来看,对冲美元贬值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民币也贬值,你贬我也贬,看谁贬得过谁。

这样一来,我们老百姓的钱包就紧张了。其实,在很多地方涨声已经响起了。,全世界似乎都在欢呼泡沫的生成,而没有人警告,这将是下一场灾害的开始。美国的事,我们管不了,关于中国,我们则必须思考:我们是否在以改革的方式走出困境,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其实是在用一个更大泡沫掩盖一切,在把危机让后推延。 写到这里,你会不耐烦地说,别罗嗦了,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呢?标准的答案是,没有办法。你的一生总会碰到五次以上的通货膨胀,这回算是一次。如果硬要凑几条,如下: 第一,最好的办法是大大的采购大米、猪肉和蔬菜,挖个地窖把它们藏起来,不过,你有那么大的地,也不用担心物价涨了。 第二,买黄金,保值是一定的,增值与否我不知道。 第三,冲进股市,不过它是个赌场,生命安全自己保重。 第四,如果还没买房子,快点下手吧,迟了,就不快乐了。 “当信心失效的时候,恐惧将会成为生产力。”半年前我在一篇专栏里这样写过的,现在读来,心脏还是乱跳不已。【发在《新周刊》上的专栏】进入三月以来,原材料开始涨价,对此政学两界欢呼不已,在很多场合,这都被看成是经济回暖的重大指标。而只有做企业的人知道自己的苦,一位正在长江商学院读书的纺织公司老板对我说,过去三个月,棉花涨了四成,有色金属中的铜已经从去年的2·2万元/吨涨到了4万元/吨,而 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却上不去,PPI还是一个负数,现在电要涨了,石油要涨了,优惠税收取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我对他说,应该让教授们马上开课,告诉大 家,如果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出现通货滞胀,应该如何活下来。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食用油、水产品的价格也已经在悄然上涨。而各地的地产价格更是“扶摇上青 天”,去年流拍的土地现在能够以翻番的价格成交,官员说起这些事情来自然是喜形于色,苦的人是谁,自己心里知道。

我们的钱将不值钱 你和我,我们,在未来的一年半里,很可能将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通货膨胀。换句话说,我们的钱将变得不值钱。 这一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东西太少了,而是钱发得太多了。发钱的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 先说中国,我为你算一笔帐,从去年11月开始,中国的银行发了飙地增发贷款,11月新增4769亿元,12月7400亿元,2009年1月9000亿元, 创下历史性新高,2月1·07万亿元,再创新高,3月1·89万亿元,又创新高,4月5918亿元,5月6700亿元。这么算一下,过去的7个月里,贷款 新增总额约为6·3万亿元。以今年的放贷规模计算,前5个月已经达到5·1万亿元,超过了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宣布的“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的预算,超过 的规模还是挺夸张的。从现在的景象看,积极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在短期内更改,根据计算,绝大多数的专家认为,本年度的新增贷款总额将突破8万亿元,很可 能逼近10万亿元。 8万亿元或者10万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的数据呢?200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30万亿元,按保八的既定目标,2009年的GDP应该在 33万亿元左右,那么,新增贷款量居然就占去了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这样的数据,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 更要命的是,新放出来的贷款都去了哪里呢?从现在的态势看,主要去了两个地方,一是喂了“铁公基”――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二是去了资本市场。这两个地 方,再怎么花枝繁茂,都不可能直接的拉动民生产业和家庭消费。所以,吹起来的,很可能就是一我 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全世界似乎都在欢呼泡沫的生成,而没有人警告,这将是下一场灾害的开始。美国的事,我们管不了,关于中国,我们则必须思考: 我们是否在以改革的方式走出困境,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其实是在用一个更大泡沫掩盖一切,在把危机让后推延。

写到这里,你会不耐烦地说,别罗嗦了,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呢?标准的答案是,没有办法。你的一生总会碰到五次以上的通货膨胀,这回算是一次。如果硬要凑几条,如下:



第一,最好的办法是大大的采购大米、猪肉和蔬菜,挖个地窖把它们藏起来,不过,你有那么大的地,也不用担心物价涨了。

第二,买黄金,保值是一定的,增值与否我不知道。

第三,冲进股市,不过它是个赌场,生命安全自己保重。

,全世界似乎都在欢呼泡沫的生成,而没有人警告,这将是下一场灾害的开始。美国的事,我们管不了,关于中国,我们则必须思考:我们是否在以改革的方式走出困境,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其实是在用一个更大泡沫掩盖一切,在把危机让后推延。 写到这里,你会不耐烦地说,别罗嗦了,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呢?标准的答案是,没有办法。你的一生总会碰到五次以上的通货膨胀,这回算是一次。如果硬要凑几条,如下: 第一,最好的办法是大大的采购大米、猪肉和蔬菜,挖个地窖把它们藏起来,不过,你有那么大的地,也不用担心物价涨了。 第二,买黄金,保值是一定的,增值与否我不知道。 第三,冲进股市,不过它是个赌场,生命安全自己保重。 第四,如果还没买房子,快点下手吧,迟了,就不快乐了。 “当信心失效的时候,恐惧将会成为生产力。”半年前我在一篇专栏里这样写过的,现在读来,心脏还是乱跳不已。【发在《新周刊》上的专栏】

第四,如果还没买房子,快点下手吧,迟了,就不快乐了。

“当信心失效的时候,恐惧将会成为生产力。”半年前我在一篇专栏里这样写过的,现在读来,心脏还是乱跳不已。【发在《新周刊》上的专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7

巴菲特給我們的幾點啟示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html


From : WSJ

每隔幾年﹐都有批評者說巴菲特(Warren Buffett)寶刀已老。

他們說﹐巴菲特年歲太老﹐作派也太老。他再也不能把握形勢﹐這一次他是錯了。

巴菲特在週一接受電視採訪網絡泡沫期間﹐他們這麼說他﹐嘲笑他拒絕加入盛宴。去年﹐這種聲音又一次浮現。

道指跌破七千點的時候﹐人們認為巴菲特是過早、過於大膽地利用了危機。2008年秋季﹐巴菲特在高盛(Goldman Sachs)和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押下大額賭注﹐並呼籲公眾大量購買股票。

現在﹐輪到批評家們啞口無言了。

上週六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發佈報告﹐顯示去年其淨利潤激增61%﹐達到每股5,193元﹐賬面價值躍升20%﹐達到紀錄高位。該公司A類股去年接近跌破70,000美元﹐如今已回升至120,000美元。

在通用和高盛身上下的賭注表現如何?目前為止已經掙了數十億美元。另外﹐任何人只要在2008年10月份聽從巴菲特的建議投資了股市﹐就算是通過一只簡單的指數型基金﹐其投資也漲了大約25%。

當然這也不是稀罕事。任何人只要在1965年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爾公司一只10,000美元的股票﹐今天就擁有大約8,000萬美元的財富。

巴菲特是怎麼做到的?上週六的致股東信中﹐他向新投資者解釋了他的信條:

保持流動性充足。他寫道﹐我們決不會對陌生人的好意產生依賴﹐我們對自己事務的安排﹐一定會讓我們極有可能面臨的任何現金要求在我們的流動性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另外﹐這種流動性還將被我們所投的多家、多樣化的公司所產生的利潤流不斷刷新。

大家都拋時我買進。巴菲特寫道﹐在過去兩年的混亂中﹐我們把大量資金用起來﹔這段時間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極佳時期﹐因為恐慌氣氛是他們的最好朋友……重大機遇難得一見﹐當天上掉金時﹐要拿一個大桶而不是頂針去接。

大家都買時我不買。巴菲特寫道﹐那些只在評論家都很樂觀時才投資的人﹐最後都是用極高的代價去買一種沒有意義的安慰。從他這句話推導﹐顯然是要有耐心。如果人人都在買進時你做到了按兵不動﹐那麼只有在人人都拋售時你才能買進。

價值﹐價值﹐價值。巴菲特寫道﹐投資中最重要的是你為了什麼而給一家公司投錢──通過在股市中購買它的一個小部分──以及這家公司在未來一二十年會掙多少。

別被高增長故事愚弄。巴菲特提醒投資者說﹐他和伯克希爾副董事長芒格(Charlie Munger)不投那些“我們不能評估其未來的公司”﹐不管它們的產品可能多麼讓人興奮。

多數在1910年賭押汽車業、1930年賭飛機或在1950年下注於電視機生產商的投資者﹐到頭來輸得一無所有﹐儘管這些產品確實改變了世界。“急劇增長”並不一定帶來高利潤率和高額資本回報。喂﹐有沒有人下注於中國?

理解你所持有的東西。巴菲特寫道﹐根據媒體或分析師評論進行買賣的投資者不適合於我們。

防守好於進攻。巴菲特寫道﹐雖然我們在某些市場上揚的年頭裡落後於標普指數﹐但在標普指數下跌的11個年頭裡﹐我們的表現一直好過這一指數﹔換句話說﹐我們的防守一直好於進攻﹐這種情況可能會繼續下去。在動盪年代﹐巴菲特的這些建議都是符合時宜的。

Brett Arend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67

未来几年上海是我们的发展重点 潘石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9dbbf0100h8m6.html 未来几年上海是我们的发展重点



SOHO中国的股息收益率高达5.6%

 

  《新京报》张家齐:请问潘总,SOHO中国2009年业绩您是否满意?您认为公告数字中有哪些亮点?

  潘石屹:去年我们公司的业绩很好,创下了历史上最好销售业绩,共完成销售额136.8亿元,位列北京房地产销售第一名,几乎是第二名的两倍。我们公司2009年的净利润达到33亿元,是2008年的7倍多,这个增长远远高于行业增长平均水平。

 

  《北京晨报》王丽娅:SOHO中国2009年创下了公司最好的业绩,您认为给股东的回馈是否会令股东满意?

  潘石屹:SOHO中国的进步,离不开广大股东的支持,我们给股东的派息是很丰厚的。公司董事会建议今年支付每股人民币2毛钱的股息,如果基于3月9日的收盘价,股息收益率高达5.6%。

 

  《财经》张杰:您如何评价2009年SOHO中国的发展策略?

  潘石屹: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很多经验丰富的开发商都没有想到。SOHO中国在09年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犯盲目拿地的错误。
我们是一家专业建房子的公司,今年我们依然会遵循稳健节制的原则,根据市场情况随时灵活调整策略,使公司始终处在有利位置,能应对市场变化的风险。


 

未来几年上海是我们的发展重点

 

SOHO中国未来三年还有450亿元可售物业

 

  观点地产新媒体 陈小丽:潘总是不是瞄准了上海市场?

  潘石屹:未来几年,上海将成为SOHO中国的发展重点。过去这半年,我每个月至少要去一趟上海。上海和 整个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成熟的区域,大量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但上海目前的办公环境主要是为国际企业和大型企业准备的,SOHO的产品正好可以弥补这个 不足。2010年我们的重点仍将放在商业地产项目,为广大的中国中小企业服务。

  去年,我们收购了SOHO东海广场,正式进入上海市场,这是SOHO中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SOHO东海广场的出租率由30%提 高到82.5%,还实现了33%的销售额。过去,我们的客户主要来自北方,但SOHO东海广场90%是新客户,来自长江三角洲的占到70%,可以说,这次 进入上海市场是SOHO中国发展的重大契机。
 

地产中国网 余钟斌: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SOHO中国在2010年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潘石屹:SOHO中国目前有120亿现金和180亿的银行授信额度,未来三年可售物业价值达到450亿 元。SOHO今年仍将继续以稳健的态度面对市场,不冒进,不保守。我们的策略是:如果市场继续向好,我们就加快销售,如果市场不好,我们会谨慎进货,始终 保持进退自如的良好平衡状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9

财务分析可以避免我们想当然 宁静致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0h869.html


港股有很多看起来不错的公司,财务数据和公司的外在表象似乎不大匹配。定性分析的竞争优势或者产品的市场表象,似乎和定量的财务分析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 差别提示我们保持谨慎,避免出错,我宁愿相信数据,而不是直觉,减少出错。

例如2007年前关注凤凰卫视,两年下来,这个公司很少给我们惊喜。一般的表现。公司市值98亿,似乎不高。但从财务数据看,却也只值这个钱,34倍已经 不值得买一个历史表现一般的公司。

汇源果汁,产品似乎不错,我经常买,而经营状况却很差,也是很大的反差。


中兴通讯,是我非常熟悉的公司,确实非常好,很赚钱,可惜这个公司的治理一塌糊涂,主营收入是华为的1/3,利润是华为的1/10,资产收益率太低了。其 实我还是很想买这个公司的股票,有可能它一夜转好,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还好,这个公司实在是太赚钱了,即使输送了很多利益,投资者还是赚了一点小 钱。不过它每年都融资实在是太黑了。

骏威汽车,广州本田的汽车确实也很讨我喜欢,周围的朋友同事近期买车的爆发式增长,可是这个公司业绩竟然负增长8%,主营收入增长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按 15倍的PE,也不值得购买,汽车行业的刺激性政策可能提前预支了未来的增长,保持谨慎。即使是所谓的整体上市也没有起到增厚每股收益的作用,投机的作用 不大。

以前在A股买过同仁堂,真是大名鼎鼎啊,似乎有护城河,百年老店,强大竞争优势,实际上这是一种伪竞争优势,营销不当,导致业绩大幅度下滑,而业绩回升却 非常之缓慢,在A股的同仁堂上赚钱,至少在过去几年中都是失败的。香港的同仁堂科技,业绩的增长比同仁堂股份好一点,但是也是缓慢增长,不要为它的名气支 付太多。同仁堂科技(市值27亿,18.8倍,主营/净利增长均为8%,毛利47%,净利14%,19亿资产,16亿权益,现金4亿,存货出现大幅度增加 0.6亿,从过去业绩看,也是一个典型的缓慢增长型企业,从它简单少数的几个产品看,很难想象它有大幅度上升的空间)

王朝酒业,才27亿的市值,20倍的消费股似乎让人神往。21亿资产,18亿权益,现金9亿,基本无负债,PE=20倍,可以经营不善,品牌弱了,市场份 额丢了,09年竟然主营收入下降。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这种竞争之下的地位会越来越弱,20倍的估值,对比它的经营能力和过去的市场表现,很难让我心动。 王朝想要咸鱼翻身还是比较难的。对于咸鱼,最好认为它永远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59

我们的痛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0338.html


记者李娟


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富士康九连跳”的消息,我用iPhone手机和她沟通,并把这一消息传到该去的地 方,借助iPhone出色的上网功能和良好的操作界面,我顺利地处理了这一新闻。但在退出iPhone的那一刻,一种莫名的罪恶感挥之不去:也许我手里的 这部iPhone就是在深圳那家企业生产的,那一个个从楼上跳下去的鲜活生命,他们曾经留在流水线上的工作印记或许就被封在这部冰冷的手机里。

这部过去5年内已经卖了6000多万部的全球最酷手机的商标是苹果,虽然它和美国苹果公司的其他产品一样,由中国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生产。但苹果公司 2009年的利润是90亿美元,员工却只有1.8万人。而富士康国际2009年利润为3900万美元,员工人数是11万(此为上市公司数据)。

苹果委托富士康加工的产品,能获得约45%~55%的市场毛利,当然,它需支付品牌和市场营销费用等等。富士康获得的只是其售价6%的加工费,它用 这6%支付场地、仓储、运输、水电、人工、管理等开支。其实,在富士康还没开工之前,这个全球分工游戏就决定了富士康必须以低成本优势才能分到全球产业链 上“制造”这杯羹。富士康模式是我们的痛,也是我们的现实。

贴牌到底是机遇还是陷阱,这是中国经济界一直在争论的话题。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中国生产着世界贸易市场8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一半以上的 手机,70%以上的服装机械,50%以上的服装,70%以上的玩具、袜子、眼镜,80%以上的电子钟表,40%的化纤,一半以上的鞋和床上用品,三分之一 的家具以及大部分的小五金。全球三分之一的货轮在运送中国生产的商品,中国需要的能源、粮食及工业原料,所以中国还生产了世界35%的煤炭、50%左右的 水泥和钢铁。

但这种惊人的生产能力,在消耗了大量能源、创造了天量GDP的同时,却没有带来另一个我们想看到的结果:让参与全球分工的工人也都变得富裕。也就是 说,中国工人的劳动让国家已经变得富有,还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工人本身并没有分到应得的回报。这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吗?当然,现实地 讲,贴牌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阶段。全球化趋势下的经济细分,确实让贴牌成为中国迅速扩大经济总量的一种不错的选择。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已经贴了20 年,我们可以一直贴下去吗?我们愿意一直贴下去吗?我们能够永远以“成本优势”去“招揽生意”吗?

经济学家罗默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学”认为,一般商品的生产,随着规模的扩大,收益终要递减。唯有知识的生产是例外。罗默认为,现代社会里,国民财 富增长的最大动力不再是资源和人口的增长,而是知识的增长。按这一理论,贴牌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种模式更加可怕之处在于,它让我们在国际领域失去产业主 动性的同时,却逐渐让对手变得强大,而这反过来进一步挤压我们未来的产业生存空间。它带来的另一个负面效应是,在中国人还没真正变富的时候,却已在世界范 围成为贸易上的众矢之的,中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投诉的最大受害国。

在缺少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建立自己在产业领域的优势、获取与国际企业平等对话的筹码?这是眼下中国必须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其实,有时在 经济学上看上去无解的命题,只要站得再高一些,站得再远一些,可能就不难找到答案,这涉及选择发展模式时所应遵循的价值观:是一切以利润为核心,还是以人 的价值为导向?是在致力于为众多外来投资者创造巨额利润,还是在为中国探索一条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世界并没有只留给中国这一条路,我们付出的代价已经太 多。也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需要回到原点重新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6

阿布達比:我們才是晶圓老二!

2001-05-24  商業周刊





今年開始,另一場晶圓雙雄的競賽 即將開打。

四月二十七日,台積電第一季的法說會上,戰雲密布,一開場,台積電研究發展資深副總經理蔣尚義,就花了半小時時間,用英文仔細 解釋台積電和對手陣營技術的高下優劣。

「這場技術大戰,誰最後會吹響勝利的號角?」法說會最後,高盛分析師呂東風提問。蔣尚義預言,對手 的技術將會從市場上消失,他甚至指出時間點,「就從二○(奈米)、二二(奈米)這一代開始,」展現勢在必得的企圖心。

今年第一季,台積電 在全球晶圓代工的市占率近四成五,帳上隨時有五十億美元的現金可動用,誰有本事跟台積電打晶圓代工的技術大戰?

答案不在竹科的聯電,而是 在八小時航程外,中東阿拉伯半島上的阿布達比。

成立才一年 全球晶圓已快超越聯電

前年底,在阿布達比國家投資成立的 ATIC(Advanced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mpany,高科技投資公司)主導下,先買下原本屬於超微(AMD)的晶圓廠,成立晶圓代工廠全球晶圓(Globalfoundries),再購併特 許半導體(Chartered Semiconductor)。憑著龐大資金奧援,ATIC只花了一年時間,就讓全球晶圓站穩全球第三名。

根 據研究公司顧能(Gartner)的報告,去年,聯電的全球市占率只小贏對手○‧四個百分點。市場研究機構Daiwa forecast預估,今年開始,全球晶圓在十二吋晶圓廠的產能將首度超越聯電。

最快三年內 拿下全球三成市占率

台積電 董事長張忠謀去年預言,一場慘烈、燒錢的「史達林格勒大戰」已經到來。

ATIC執行長阿賈米(Ibrahim Ajami),正是張忠謀口中「德軍」的指揮官,他是全球晶圓龐大資金的提供者。日前,他接受《商業周刊》獨家越洋專訪,揭開阿布達比進軍晶圓代工的神秘 面紗。

「單看高階製程,現在我們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晶圓廠。」阿賈米說。他的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拿下五十億美元的市場,如果成真,全球 晶圓的市占率將從一三%成長為三○%。

阿布達比為何看中晶圓代工產業?「現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轉捩點上。」他認為,整合全球的供應鏈將 變得更重要,「這件事的複雜程度,正改變晶圓代工產業的本質,這些也是現有公司所不會的事。」

「全球晶圓真正的利基,就在於它不是台積 電。」《電子時報》副主任黃銘章觀察,他們的策略是抓住歐美大廠擔心台積電一家獨大的恐懼,盡力抓住每一個台積電無法滿足的市場。

和聯電 的策略不同,全球晶圓想盡辦法要跟台積電走出不一樣的路。

直攻一線客戶 設廠、技術都走不同的路

台積電的晶圓廠集中在台 灣,全球晶圓就在歐洲、亞洲、美洲都設立晶圓廠,台積電用A技術開發先進製程,全球晶圓就用B技術打市場。台積電認為晶圓群聚效應可以降低成本,全球晶圓 就說服客戶,台灣多地震,要分散風險,也因此,購併聯電,根本就不在ATIC購併計畫中。

阿賈米直言批評,「全球半導體產業,只依靠一家 公司(指台積電),我相信,這是不健康的!」

全球晶圓在阿賈米的指導下,今年開始展開猛烈攻勢。去年全球晶圓只有超微一個客戶,今年,他 們的客戶數已增為一百五十個。超微占全球晶圓的營收比重,由一○○%降為二五%,台積電的大客戶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都 已和全球晶圓建立合作關係。

在台積電最自豪的高階製程上,全球晶圓公開表示,高階的四○奈米製程,全球晶圓的量產速度已超過對手,下一步 還將在最先進的二八奈米製程取得領先。全球晶圓官方網站也列出七項證據高分貝反駁台積電,認為台積電的論點「過於簡化」。

在阿布達比的金 援下,全球晶圓今年將投資二十億到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三十億到九百五十億元),這個數字是聯電今年投資金額的一‧六倍,未來五年他們將大幅擴張產 能。

阿賈米沒說的是,全球晶圓的團隊原本專為超微生產處理器,雖然能生產高難度的處理器,卻不見得能像台積電頻繁變化生產流程,服務大大 小小的客戶,「在這方面,台積電的生產能力,比英特爾(Intel)還強。」一位IC設計公司高階主管觀察。

為此,全球晶圓只瞄準訂單量 大的大客戶,投入大量金錢,想盡辦法和台積電爭奪先進製程的技術優勢。全球晶圓的策略,不是當台積電的備胎,而是當一線客戶的優先選擇。全球晶圓已和 IBM、東芝(Toshiba)等七大半導體公司建立聯盟,聯合非台積電勢力,爭奪晶圓代工市場主導權。

台積電也已經築起高牆抵擋,這次 法說會中,台積電宣布,準備將八吋廠轉型做功能導向的IC,同時興建更大的晶圓廠,都是要降低成本,和全球晶圓一搏。

決戰二八奈米製程 殺低成本,展開燒錢大戰

這場慘烈的燒錢大戰,為的就是競逐擴充產能,以利降低成本。「成本」正是這場戰役將鹿死誰手的關鍵。

「二 八奈米製程將是關鍵。」黃銘章觀察,這將是繪圖晶片和手持式通訊晶片未來主流製程,贏家將拿到高成長的先進製程市場。

一位半導體產業高階 主管觀察,對全球晶圓來說,成本過高是先天不利的挑戰,但在獲勝之前,台積電必須苦守陣地,才能力保市占率和獲利。從今年開始,全球晶圓也將取代聯電,成 為和台積電爭奪晶圓代工市占率的最大對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05

李焜耀:我們不認罪!

2010-6-21   商業周刊





「我們不認罪。」

為 了這句話,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要打的,是一場輸贏之間,代價零,或三百億元的戰爭。

六月十一日,美國司法部針對二○○一年至二○○六年面板供 應商聯手操控價格的反托拉斯案,正式對友達光電副董事長陳炫彬、總經理陳來助、前執行副總暨現任佳世達總經理熊暉等六名經理人起訴。

在起訴 後第四天,李焜耀和熊暉,一起出席佳世達股東會;股東會出奇順利,不到半個小時內就結束議程。

小股東同聲鼓掌,大喊著,「李董、熊總加油! 不要讓外國人唱衰我們。」在這群小股東中,有許多是陪著李焜耀,走過西門子和內線交易風暴,一路挺李焜耀至今。面對小股東的鼓勵,李焜耀表情堅定,他說, 一切都已準備就緒,即使將面對可能長達兩年的冗長訴訟,友達也要力爭到底。

熊暉表示,「我們是第一家公司進入正式的法律程序。」到目前為 止,全球總共七間面板廠認罪,全部是在檢調提起告訴期間,就妥協採取認罪協商。

豪賭:一旦敗訴,將賠三百億元

這是另一場豪賭 嗎?

贏了,友達將回沖去年提列的三億美元罰款與訴訟準備金;一旦最後刑事、民事都敗訴,台新投顧估計友達的賠償金可能高達原求償金額的三 倍,也就是九億美元,近新台幣三百億元,李焜耀「硬頸」的個性,讓友達選擇了一條別人不走的路。

在美國司法部提起告訴的第一時間,友達發表 了一份聲明,措辭活脫脫就是李焜耀的口氣和意志,「當一般組織或公司面臨罪行指控時,通常都嘗試去歸罪於某人,甚至是歸罪於自己的經理人或員工。儘管其他 組織或公司都可能如此處理,然而這並不是友達經營企業的方式,友達目前也不選擇此途徑。」

過去,一向被認為傲氣十足、身段很硬的李焜耀,歷 經西門子案後,身邊的人都感覺到,KY(李焜耀英文名)變了,變得有耐性、也更願意傾聽;在今年的股東會上,因佳世達認列友達虧損,李焜耀誠懇的對股東 說,「很對不起。」

但是,如果任何人要挑戰他的人格和名聲,李焜耀那種不低頭的個性,又立刻展露無遺。

一位佳世達的高階主管 說,早在二○○六年,美國司法部開始調查這件事情時,李焜耀第一時間就和所有主管當面確認,真的沒有做非法的事情,「KY和HB(陳炫彬)他們幾個個性都 很像,很重視名聲,一旦你要挑戰他們有沒有違法,他們就會奮起抵抗。」

算盤:司法程序後,可避掉黑箱

但是,這一次,李焜耀有 十足的信心,決定訴訟到底,不是下險棋。

這份信心是來自於,一旦整件事情進入了正式的法律程序,所有資訊都必須攤在陽光下,屆時原告和被告 都必須提出證據,在公開的法庭上,由陪審團和法官根據事實來判斷是否有犯罪的意圖和行為成立。

「在這之前,彼此的攻防都還是黑箱作業。」在 適當的時候,友達會拿出所有的證據,透過法律程序讓真相公開,熊暉表示,「這個案子我們有太多有利的證據,適當時候我們絕對會攤出來,我們有相當大的信心 會打贏這場(官司)。」

「我們認為我們是沒有罪的,而去認罪,反而是不誠實的。」熊暉說這句話時,李焜耀不住的點頭。

眾達國 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指出,企業界常常會問,大家僅僅是討論價格,並不是要「操控價格」;但是,美國的反托拉斯法根本就認為,業界之間連「談論價 格」都不應該。

有利:檢方尚未舉證有受害者

因此,現階段對友達最困難之處,在於友達必須證明自己與業界之間雖然有彼此溝通的 行為,但是完全沒有操控價格的意圖。

然而,法律界有一句俗諺,「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一旦舉證義務落到友達身上,友達的處境就相對不 利。

然而,佳世達法務長黃恩旭表示,今天,檢方必須要先舉證,友達「有殺人」(確實有操控價格的行為,且有受害者),等到這個舉證成立,才 會輪到友達舉證,自己是出於「正當防衛」(為了促進經濟和科技發展等原因,所以業界應水平溝通),黃恩旭認為,「現在連友達有沒有殺人這一點都還沒成 立。」因此,舉證的義務仍在檢方身上。

「其實,這一天我們也等待很久了。」李焜耀說,早在四年前,美國司法部開始調查時,友達就已做好心理 準備。在被調查的隔年,友達立刻啟動「B計畫」,將當時的總經理陳炫彬升任副董事長,然後由資深副總陳來助接掌總經理,就是擔心「萬一」陳炫彬陷入反托拉 斯官司,甚至面臨牢獄之災時,公司的營運仍不受影響。

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熊暉說,一旦官司勝訴,先前提列的百億元準備金都會沖銷 回來,「我們是用我們的生命在保護股東的錢。」李焜耀堅持,對的事情,應該據理力爭。

或許就像友達所說,這個小蝦米對大鯨魚的角力,除了法 律意義,更有一份堅信公理的價值,值得他們奮戰到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17

真功夫高管:我们不需要调整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6/wOMDAwMDE4NzEwOA.html


7月15日,针对“排骨门”事件,真功夫财务总监兼副总裁洪人刚和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张帆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21 世纪》:你如何看待真功夫原料排骨存在的各种问题?

洪人刚:大部分报道仅仅是引述了真功夫品检环节的过程文件,恰恰反映了真功夫严格控制采 购、加工与出品等流程,及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并立即采取跨部门解决的行动。

张帆:每份真功夫的报告都明确地表明了拒收、报废等处理措施。但 是,目前的报道没有提到任何我们对这些原料采取的处理措施。

《21世纪》:你们的采购、检验程序是怎么样的?

洪人刚:首先选 用行业内有较高资质的供应商;其次,我们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该标准参考国家相关行业标准,部分内容甚至高于国标。所有原料进货实施抽检验货,出具质量报 告,针对检验过程中的不合格品予以扩大抽样及当场退货;生产加工环节,一旦发觉原料品质问题,首先按公司品保流程,截住不合格原料,同时追溯供应商责任, 予以追究相关赔偿。后勤成品出货给餐厅前,还有一道成品检验程序。

《21世纪》:在目前情况下,真功夫对供应商的管理模式有无变化?

洪 人刚:我们认为目前不需要调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89

学习让我们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一部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9dbbf0100kw59.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