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黄氏核心人士:陈晓做什么 我们也会做什么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5/1529698.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国美电器公布的中报业绩,让国美现任董事会和管理层颇为满意,但在黄光裕方面看来,却是一份备受质疑的业绩报告。
“陈晓完全避重就轻,业绩情况数据粉饰得太严重了,应该与苏宁对比才准确。”黄氏家族核心人士昨日(8月24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离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过大股东已经按照原先的规划积极 “备战”。“陈晓做什么,我们也会去做什么。”该人士表示,目前对于大股东方面来说,需更深入地同投资机构沟通,以争取更多主动权。
昨日,网易财经报道引用黄光裕家族发言人的话称,除了黄光裕个人的永不动用基金,黄光裕家族已经出售建国大饭店来回笼现金,国美商都也是在售状态,同时还得到潮汕老乡以及其他商业伙伴的借款支持,“现在资金额还不方便对外透露,不过我们已经做到心底比较有把握。”
昨日晚间,核心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黄光裕家族出售建国大饭店是去年的事,国美商都也是去年就已经挂牌出售。不过,该人士拒绝透露出售建国大饭店的具体收入。
大股东指管理层“粉饰业绩”
国美电器上半年业绩可谓靓丽,收入248.73亿元,同比增长21.55%;净利润9.62亿元,同比增长65.86%。“应该说,陈晓在这方面(半年报)下了不少工夫,但是其中的硬伤非常明显。”上述核心人士表示。
该人士指出,要考量业绩的好坏,应该横向比较,同时也需要和长期的表现做一个比较。2009年上半年是国美受到金融危机和黄光裕事件影响下,表现最差的时期,因此应该和2008年同期比较。
该人士指出,同竞争对手苏宁电器相比,国美的业绩可以说是相当“难看”。苏宁电器2010上半年净利增56%,达20亿元,在净增加134家门店(包括 47家县镇店)后,2010年上半年收入总额同比增长32%,达360亿元;同店销售额同比增加23%,净利润同比增加56%。
“2008年中期,苏宁收入仅为国美整体(包括国美上市、非上市、大中)的70.09%;但现在已达国美整体收入的96.37%。利润上,国美只有9.62亿元,苏宁已达20亿元。”上述人士指出,董事会刻意强调收入增长数据恰恰回避了最关键的市场份额对比。
“他们在财报发布会上,一直强调单店盈利水平,但这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呢?是不断地关掉店面。”该人士指出,经过近一年多的大量关店,国美在二级市场的先发优势已经尽失。对于双寡头格局的家电连锁来说,有些区域一旦退出,被竞争对手进驻就很难再有机会。
不过,国美方面对于大股东评价非常不认可。“2008年上半年是国美经营比较正常的一个阶段,而现在国美正处在恢复期当中,这样的比较是不合理的。”一位接近国美高层的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国美电器副总裁也在8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苏宁在近两年的确是高速发展,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
前述接近国美高层的人士认为,“黄光裕入狱,让国美面对极大的困难,为了应对资金困难,国美必须选择收缩战略,这是客观事实,当时国美索要考虑的不是去和苏宁争市场,而是要想办法让企业活下来”。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就是,苏宁的平效是在降低的,但是国美的平效在上升,国美这半年的业绩有质的增长”,该人士补充道。
发展规划或成“筹码”
截至目前,国美大股东和董事会均在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规则争取自己的最大权益,而国美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是双方争取“选票”的关键“筹码”。
显然国美董事会一方已经做好了准备。国美最新发布的五年规划显示,国美电器未来5年将实现门店翻番,即新开700家门店,这部分需要资金7亿~21亿元;建设11个全国和区域性物流基地,总投资将在22亿~55亿元。
同时,国美电器还计划全国改造400家现有门店,总投资4亿元,同时建设11家自有超级旗舰店的投资达到26.5亿元。记者粗略统计,在上述计划中,至 少涉及80亿元资金。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国美需要保有约40亿元左右的流动资金,“这就意味着国美在未来5年之内还需要募集资金40亿元, 再加上一部分可转债的赎回,未来国美还会有很大的资金压力”。
对于国美这个宏伟的发展规划,有业内专家表示并不认同。
有业内人士 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5年时间太长,“这个计划看起来非常好,但是从规划到落地中间还有很多步骤要做,变化和不确定性会有很多,国美管理层在这个时候推 出五年规划,更多的是在策略层面来考虑。从零售行业的通常规划来看,企业一般不会进行太长时间的规划,苏宁一般只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规划,而百思买的规划最 多也就是一个财年,这种漂亮的计划更多的是在对投资者的一种争取。”
“陈晓这样做就是为增发铺路。”上述黄系核心人士指出,大股东目前手里的300多家未上市的门店一直希望可以注入上市公司,但是陈晓给的条件是只能现金收购,而不能以划股权的方式。种种迹象表明,陈晓一直在做的就是希望通过增发稀释大股东的股权,让大股东出局。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按照相关规定,个人股份超过35%,则意味着要发起收购要约,即必须具备将公司全部买下的能力。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以正当理由向管理当局申请豁免,但这对于黄光裕来说,又有一定难度。因此,黄光裕只能增持2%左右的股份。
机构态度将是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双方来说,机构的态度非常重要。据国美方面透露,陈晓等人前往摩根大通香港总部,召开分析师电话会议。此后几日,陈晓等人将开始进行机构路演,为特别股东大会拉票。
“对于大股东黄光裕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争取更多投资机构的支持。”上述黄系人士指出,接下来大股东方面也将到各地路演,争取机构的支持,“陈晓做什么,我们就会做什么!”据他透露,大股东方面也拟定了国美未来发展的规划,该规划将于一周内对外公布。
有资本人士指出,对于机构来说,唯一看重的依然是投资收益。如果黄光裕败走股东大会,如果黄光裕收回“国美电器”的商标权,陈晓管理层需要面对的是千家 失去商标权的上市公司门店,黄光裕所掌控的300多家门店如期注入上市公司的计划很有可能成为“泡影”,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
半年报业绩刺激下 国美股票成交升温
从昨日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投资者似乎认可了国美董事会交出的成绩单。
国美电器在昨日复牌低开后迅速冲高,之后保持高位震荡,午后涨幅扩大,报收2.44港元,涨幅达到3.39%。成交总额也创下了近几日的新高,为6.98亿港元。
业内著名并购专家冀书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认为,昨日国美股价大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直观地看,国美董事会交出的成绩单还是比较好 的,所以在二级市场得到了一部分投资者的认可。其次,游资和投机资金的炒作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股权之争本身就会刺激股价异常波动,在国美这么敏感的 时刻,对黄光裕方面和国美董事会方面认可的游资都有,他们也在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操作,使利益最大化。
此前有消息传出,黄光裕家族已经募集到20亿元援助资金,主要用作应对陈晓为首的董事会可能做出的增发计划。业内人士分析,即便国美电器不增发,20亿元资金也可以在二级市场增持,以提高股权。
冀书鹏对此表示,按照常理,昨日接盘的大笔买卖可能是对国美董事会更为认可的游资,不会是支持黄光裕方面的资金,股票大涨是对国美管理层的认可,黄光裕方面不会为国美董事会做嫁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2

A8电媒音乐:我们正在创立唱片业发行的新规则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3/2MMDAwMDE5NzE2MQ.html

见习记者 潘青萍/文

2009年,A8音乐实现全年7.07亿元的营业额,2010年上半年营收3.6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3%。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旗下音乐网平台30万的音乐曲库,6000首的月平均歌曲上传量,6.5万首原创歌曲,以及1.6万活跃音乐创作人的基础之上。

目前,刘晓松的A8电媒音乐已成为中国数字音乐的领头羊。

2000年创立A8音乐的前身——华动飞天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展SP(电信增值服务)业务时,当时的刘晓松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公司会走上数字音乐这条路。

2008年,A8音乐在港股上市,即募集到1.73亿港元资金,成为中国首只以音乐概念股上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唱片业不景气的当下,刘晓松带着A8音乐为原创音乐找到了另一条出口。

刘晓松认为A8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创立了唱片业发行的新规则,“未来的音乐一定是电子化的,由于成本高和盗版影响,传统的CD模式音乐发行大部分是亏损的,A8这种电子音乐模式,会取代传统的唱片公司成为主流的唱片发行商。”

初创时期:移动增值服务起家

A8 音乐并非刘晓松的初次创业。在此之前,他曾有过自己的第一个公司——信力德系统有限公司。舍弃了清华博士学位的刘晓松狠狠地抓住了这次创业机会,凭借着对 信力德公司的妥善经营,在上世纪90年代,他已具备了千万身家。初次创业,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更让他收获了信心。

之后,他 将信力德公司转让出去,并到美国进行了考察。“当时是1999年,国内互联网才刚刚全面兴起,而美国的宽带已经非常普及,手机也有非常多的应用,我当时就 意识到,未来十年,电信公司传统的语音业务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结合的数字业务则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0年5月,华动飞天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这家公司就是A8音乐的前身。公司主要运营基于互联网的手机PIM(个人信息管理)业务,专注做SP(移动增值业务)。

随后国内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让华动飞天迎来了高速的发展。之后3年,华动飞天先后与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CCTV-MTV音乐盛典、百事中国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种渠道拓展无限增值服务,利用短信、彩信等业务,成为国内的大型SP之一。

然 而,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说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刘晓松曾表示:“在移动梦网出来前我们觉得移动增值业务非常有前途。”2000年12月,中国移动就已正式推 出了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梦网”业务,虽然SP的利润十分可观,但无线互联网行业的收入水平并不稳定,在运营商背后运作的华动飞天并没有机会进入行业金字塔 的塔尖。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晓松发现了彩铃业务的巨大发展空间。当时华动飞天在深圳当地的报纸上登了一个很小的广告,告知提供手机下载铃声,结果当天就有26万人次下载。于是,琳琅满目的铃声下载成了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向数字音乐公司转型

“做 SP时我们的业务增长很快,连续十四个月实现20%的增长,但是越是这样越觉得心慌,因为在整个无线增值的价值链中SP最缺乏核心竞争力,要想基业长青战 略转型势在必行。但SP的转型有其局限性,于是跟内容结合,不仅做一个发行平台、销售平台,而是新内容的原创平台就成为我们选择的方向。而做音乐是考虑到 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电媒音乐必将是大势所趋等原因决定切入的。”尽管公司的长期发展,刘晓松决定转型。

2004年,华动飞天推出了自己的原创音乐互动平台(UGC),并正式更名为A8音乐,开始转型为数字音乐公司,通过在网上推广原创音乐和发行音乐作品,获得mp3下载和铃声下载的收益,并与原创作者分成。

然而,公司的转型并不容易,原因主要来自于员工的阻力,“A8转型的时候很多员工都不理解,因为在音乐方面都不在行,他们不想干,这个怎么办,那我一句话,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或者你就离开。”

由于很多业务部门跟音乐没有关系,一旦转型一些员工就没了用武之地。这次转型过程员工流失约15%。

但在确定转型后,A8音乐的路子也走得更坚定,并且获得了新加坡TDF资本、英特尔投资、JAFCO亚洲、三菱UFJ证券以及IDG五家风险投资商共2000万美元的投资,为公司手机音乐业务发展募集到了资金。

接下来,A8音乐开始扩大自己的步伐,率先和华纳、环球、索尼、BMG和百代五大唱片公司签约,获得对方正版音乐的网上下载代理权,掌握了庞大的电子音乐内容。

2005年,A8音乐与多普达携手,推出了无线音乐门户客户端A8 BOX;2006年,率先在中国提供互联网“正版音乐服务”;2007年,发起“原创中国音乐基地工程计划”。至此,A8音乐已经完全走上了一条以音乐创 作、音乐制作和数字发行为核心的原创音乐产业链的道路。在2007年,A8音乐的净利润是5500万元。

双重压力下逆势上市

2008年,在信息产业等部门对SP行业的监管趋紧,以及移动运营商自身对SP深度参与的双重压力下,内地的SP市场持续降温。

在这个大背景下,2008年6月12日,A8音乐在香港逆势上市,从而备受关注。这次港股上市创造了多项纪录:香港第一只数字音乐概念股;内地第一个以数字音乐概念上市的公司;上市创造的128倍超额认购是H股今年以来新股最高超额认购。

上市募集到1.73亿港元的资金,也成为A8音乐持续为业绩做出诸多突破的底牌。A8音乐将其投入到了潜在收购、提升互动平台、进一步开发A8音乐在线系统和3G技术业务整合这四个领域。

随 后,内地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正式宣布加盟A8音乐,担任其音乐艺术战略顾问,亲自为以A8音乐平台实现自我价值的优秀创作人做指导,也提高了A8在原创音乐 领域的声誉。而在刘晓松的计划中,“原创音乐基地产业园将提供原创音乐平台,任何有音乐才华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一展身手”。

在不可阻挡 的发展趋势之下,A8音乐收益创历史新高,2008年全年达7亿元,较2007年飙升了147%。其中,音乐相关业务收益占总收益的70%达4.95亿 元,原创音乐收益较2007年增长了270%至1.83亿元。2009年净利润为1.02亿元,较08年增长27%。

后转型时期:B2C模式——从运营商背后走出来

目前,A8音乐已经成为我国数字音乐领域的领头羊。然而,A8音乐2010年的中期财报却不容乐观,截止2010年6月30止6个月,收入约3.58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23%;净利润人民币201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55%。

该财报表示,今年初,由于手机用户投诉相关移动增值服务的产品宣传误导及缺乏收费提示,移动增值服务的监管举措增加,拖累盈利下跌。

由此可知,A8音乐的非音乐业务仍然占据总收益的相当大比重。A8音乐表示,为对应盈利下跌,公司一方面已扩大与国际手机厂商的合作,期待营业额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已精简了移动增值服务30%的人手。

2009年,A8音乐将所有音乐及相关业务整合为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音乐云”业务,是一种B2C的业务模式。A8音乐将此作为集团的一个长期战略,旨在通过为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的集中空间来存储自己的音乐,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透过任何设备检索或收听音乐。

刘晓松认为:“A8音乐的长期发展策略是要建立一套B2C的业务模式并直接拥有自己的客户群。通过音乐云及A8 Box综合娱乐平台,集团将向用户提供以音乐和音乐相关产品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

刘晓松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A8音乐要以内容为王。内容做得好就是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特别想看、特别想听。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才是内容赢了,才能使产业发展起来。”

目 前,A8音乐仍处在后转型期,在新业务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年初推出的手机软件“开心听”,现已拥有近2千万手机用户。但A8音乐称,这个手机软件完全是 免费的,公司并未从上面盈利。“以前都是躲在运营商背后做个人收费业务,而目前公司更注重发展音乐云的用户体验及功能,短期目标为吸纳忠实用户,希望未来 与运营商合作的同时,自己也可以直接接触客户。我们在新产品的研发上也吃过亏,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可借鉴的不多。”

据了解,音乐云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将不会带来收益。面对移动增值服务行业竞争加剧、政策监管趋严,A8音乐将要如何在后转型期中实现中期财报里所承诺的改善公司营业额和利润,并使音乐云策略成为中国最出色以及最受欢迎的音乐服务,我们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11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滚雪球》札记 范卫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lls8.html

作者:范卫锋

 

    1、巴菲特还住在家乡奥马哈的那套老房子里,这成为其节俭人生观的招牌动作。不过,原来他有5套房子,但只在其中两套居住。

 

    2、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传奇广为人知,鲜为人知的是,可口可乐的前总经理唐纳德•基奥一家,在50多年前就是巴菲特家的街坊邻居。巴菲特当年初出茅庐搞投资,去过基奥家几次,屡次降低“投资门槛”拉委托资金,但最后仍然被拒绝。

 

   3、我一直认为,巴菲特对于媒体的情有独钟,如他对《华盛顿邮报》的著名战例,不光是出于投资价值的估算,他对于政治一向热衷。《滚雪球》印证了我的想 法。他的父亲上大学时就主修新闻,后来是在爷爷的坚持下,才“放弃了高脑力、低收入的新闻行业”,转而销售保险,开始了家族的金融生涯。巴菲特家族与传媒 世家就此擦肩而过。

 

   4、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史上最坚决的抄底爱好者。现在看来,这是有遗传的,不管是基因还是文化遗传。在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中,巴菲特父亲打工的银行倒 闭了,比失业更惨的是,他的钱也存在这家银行里,而两个孩子(包括1930年8月30日出生的沃伦•巴菲特)正嗷嗷待哺。

 

    这个时候,父亲作了一项绝不逊色于儿子的勇敢决策:他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在全世界没有人想买股票的时候(此时距离市场的底部还有七八年!)。随后,尽 管美国天灾人祸不断,罗斯福的当选又让他深恶痛绝,但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日渐走上轨道,巴菲特一家的生活在大萧条中奇迹般地日益改善。范卫锋相信,这一段 成功地“过早抄底”的家庭经历,根深蒂固地、从童年时期建立了巴菲特在绝境中的乐观主义信仰。

 

   5、人们一直竭力从巴菲特的童年中,找出日后成为股神的线索。但在我看来,这种努力基本告于失败,仅有一些的案例也过于牵强附会。比如,巴菲特从小喜欢收 集瓶盖,当然包括他后来投资的可口可乐公司的瓶盖,可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他放弃了收集过瓶盖的其他公司(包括百事可乐等N家汽水公司)呢?

 

   6、现在我周围的朋友之所以热衷股票,往往是因为打工不如意,生意更不好做。但巴菲特在专业投资之前的青少年时期,已经是个成功的个体户。童年时期的送报 卖口香糖之类,可以不算。14岁时,他已经靠课余小经营,赚到1000美元(1944年),15岁时,他投资了父亲的建材公司,还用自己赚的1200美 元,买了40英亩的农场。(5年后,他以两倍的价格卖掉了这个农场)17岁时,身家5000美元(相当于现在5万多美元)

 

   7、大多数股民炒股十几年仍未见过中金公司的CEO,但巴菲特10岁时就和父亲拜访过西德尼•温伯格——华尔街历史名人,当时高盛的掌舵者。西德尼在巴菲 特出门时拥抱了他,问“你最喜欢哪只股票,沃伦?”巴菲特一辈子都记得这句话。在这次拥抱68年之后(2008年),他在金融危机中出手投资/援助高盛。 如同可口可乐的瓶盖、少年时送《华盛顿邮报》,巴菲特与投资对象的关系,常常能够追溯到几十年之前。

 

   8、巴菲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其政治风格和儿子在投资圈内一样:孤狼主义。不在政治/投资的人际圈中过份拉帮结派,以政治/投资理念(而非人际关系)决定投票/股票的选择。

 

  9、巴菲特属于典型的蔫坏小孩。不善运动——乒乓球除外;不善泡妞——连姐姐都不乐意带他玩,因为嫌他太土;不善交际——在读了戴尔•卡内基的书之后有所 改善,时常去百货商店偷东西,专门去抛空老师喜爱的AT&T股票。这种青春期的挫败曾造就无数伟人/恶人,而巴菲特把全部的青春期动力用于一个领 域:赚钱。

 

    10、PIMCO(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旗帜人物比尔•格罗斯,当年上学时精研赌术,据说是靠赌博赚钱读完大学。巴菲特与众多投 资大师一样,年轻时对赛马颇有心得,并和朋友写出自己的马经《稳健之选》。他利用父亲的国会议员“特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父亲帮他从国会图书馆,把几 百本赛马预测的书全部借出来。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道路和一般人类似,都曾琢磨旁门左道,热衷奇门遁甲,只不过他在30岁以前已经走完这条歧路,而很多人 在这个年龄刚开始入市。

 

   11、打算效仿巴菲特在大学里做生意、赌马的学生务必注意,尽管巴菲特不爱埋头苦读,但成绩不坏。他的同学回忆,“在会计课上,导师还没有把200个学生的考卷发完,他就已经站起来交卷了——尽管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打鼓和唱歌上”。这一点和比尔•盖茨类似。

 

       12、巴菲特曾经泡妞无数,但屡战屡败,他惟一一个成功追求的女孩,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苏珊。从传记来看,与其说巴菲特追到了苏珊,不如说他用巴菲特式的耐心“耗”到了苏珊。 

 

       在社交场合,他的话题永远是股票和政治——在大萧条过后不久的年代里,股票可不是一个好话题。作为国会众议员(论级别,相当于咱的中央委员)儿子的身份, 并没有给他的情场生涯帮什么忙。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确颇有古罗马之风。例如,巴菲特父亲在华盛顿当“大官”期间,他在老家的公司被合伙人霸占了,这种事, 不太可能发生在中国、日本或者任何一个亚洲国家吧?

 

       13、巴菲特的父亲是共和党议员,不幸遇到了罗斯福上台后连续20年的***党统治。(在有史以来美国经济最重大的底部),他们深信***党将把美国经济 拉入深渊,美元终将变成废纸,于是买农场、买金项链、甚至买食品储存……听起来似曾相识?没错,2008年到09年,类似的论调同样充塞坊间。

 

       14、巴菲特亦曾痴迷于技术分析,加尔菲德•德鲁关于零股交易法的书,他读了三遍,还研读爱德华兹和麦基的书。直到发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才相信自己找到了“真理”。

 

    范卫锋当年最早接触股票时,苦心攻读最力的是丁圣元翻译的那两本巨著,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还有一本是史蒂夫•尼森的《日本蜡烛图分析》。 技术分析这东西,给你研究市场心理的一些工具,在天气预报上,属于“看云识天气”;在医术上,充其量是“望闻”,还算不上是“问切”。

 

15、巴菲特第一次去参加股东会的公司,叫马歇尔•韦尔斯公司。它是当时北美很有名望的最大的五金批发企业,这家公司如果将利润分红,每股可分62美元, 而当时它股价只有200美元。买了它,相当于买一只利率高达31%的债券。大萧条过后,美国股市这样的股票不少,格雷厄姆的公司当时也投资了该股票。人是 经验的动物,见过大萧条之后股票当垃圾的岁月,难怪格雷厄姆在50年代以后,几乎找不到他认为能买的股票了。

 

    16、凡是对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巴菲特在拜访GEICO后不到48小时,抛售了自己投资组合中75%的股票,重仓买了GEICO(300股)。这是很违背格雷厄姆的分散投资理念的。

 

    当时GEICO是8倍的市盈率,其他保险公司的市盈率比它高。很多保险业分析师认为巴菲特疯了:GEICO只是一家市场份额不到1%的小公司。价值投资的 教条主义者们要注意了,全世界价值投资的掌门人,第一次的经典战役,是投资一家规模很小、管理优秀的成长型股票。格雷厄姆经常提醒他,这公司的股票太高 了。的确,牛市是属于年轻人的,大萧条之后的牛市尤其如此。

 

    17、巴菲特视之如父亲和教宗的格雷厄姆,对于金钱远不如巴菲特热衷。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完全是两种人。巴菲特走的是平民路线的反精英文化,而格雷厄姆是人 中龙凤的精英主义,他用法语阅读雨果、用德语阅读歌德、用希腊语看荷马、用拉丁文看维吉尔,喜欢写剧本,创作十四行诗是他的乐趣,在几个笔记本上写满了他 的发明设想。除了不停变换的红颜知己以外,他对于凡间俗人俗事毫无兴趣。做他的学生、客户是一件幸福的事,做他的短暂情人也不错,但做他的太太就未免痛 苦。

 

    范卫锋觉得,格雷厄姆之所以在50年代中期关闭了他的基金公司,一方面是觉得市场已经超越了1929年的高点,有点恐高症,或者说,他已经看不懂眼前的市 场,激流勇退;另一方面,艺术和美女的乐趣,对他来说远远大于赚钱。对这位在大萧条及其余波中度过主要投资生涯的投资学术宗师,也许人生大于投资。

 

18、在名与利之间,格雷厄姆显然更重视前者。他居然把自己打算投资的目标股票,直接写入教材、在课堂讲授,不怕别人免费跟风(这对于基金管理者是极为不利的),甚至还有点以此为乐。而他的徒弟巴菲特则对其投资绝对保密,连客户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管中窥豹。

 

    19、在格雷厄姆公司20年经营期里,它的年收益率比市场高出2.5%。熟悉基金史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20、巴菲特的岳父,和他家算是世交。他惟一的这次泡妞成功,多多少少沾了共和党家族的光。巴菲特父亲惟一一次失败的国会议员再竞选活动,就是其岳父当年一手策划的。

 

    21、从《滚雪球》的细节来看,很难说巴菲特的妻子苏珊,是否曾经“爱”过巴菲特。这取决于大家对于爱情的定义。

 

    22、巴菲特从不借钱炒股?这是个历史的谣传。21岁时,他父亲协助他从奥马哈国家银行贷了5千美元,这相当于他当时净资产的1/4。

 

    23、巴菲特一边做投资,一边在奥马哈大学教夜校,讲股票。这既是巴菲特家族传教士传统的延续,也是他推销自己的阵地。当年中共起家,也是大办夜校。在课堂上,人们要比晚餐闲聊时更容易被你“教育”。

 

    24、范卫锋感觉,巴菲特父亲在政治上颇有清流之风,有点“拗相公”的脾气。1952年,他拒绝支持党内明星艾森豪威尔,因此与共和党闹翻,牺牲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巴菲特日后的投资风格,俨如其父的政治风格。

 

    25、范卫锋觉得,如果说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马克思,巴菲特无疑是列宁的角色。没有列宁,马克思也就是欧洲N多哲学家之一,他的理论永远无法得到现实的检验;但好处在于,也因此无法被“证伪”。

 

    巴菲特做格雷厄姆手下时,做过一桩套利交易。但他比套利走得更远,自己下注于股票的单向未来走势,而不是锁定利润,这一单生意看出他们俩位一生的区别。尽管巴菲特后来早已自成一派,但他始终不“改旗易帜”,坚持高举格雷厄姆理论的红旗,这是他的人生智慧。

 

    26、格雷厄姆颇有堂•吉诃德式的骑士风范,他不会去拜访公司管理层,因为他认为这意味着努力去获取内幕消息,即使合法,也胜之不武。他只用公开消息和其 他投资者竞争。没错,内幕消息,时下基金界美其名曰“调研”,这是在法律边缘游走的艺术,正是价值投资界的马克思不耻的手法。

 

    27、格雷厄姆激流勇退之后,巴菲特谢绝了接班的机会,自立门户。1955年底,25岁的巴菲特杀回奥马哈小镇。当时,他有17.4万美元,每年的生活费 是1.2万美元。自从他怀揣9800美元上哥伦比亚大学以来,截至1955年,每年的资金增长率都超过61%。1956年5月1日,巴菲特联合公司成 立,20世纪最大的雪球正式开滚。

 

    28、巴菲特的第一批“客户”,主要是亲戚、发小、世交、挚友。在那个年代,离开纽约和波士顿搞金融、堂堂研究生去做个体户、有了钱不买房喜欢租房住,都 是凡人所不为的。1956年时,证券业并不显赫。苏珊对人介绍丈夫是“证券分析师”时,别人有时候以为是检查防盗报警器的。证券的英文security 也有“安全保卫”的意思。

 

29、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帮助,绝不仅限于思想与精神。他退隐江湖后,介绍了很多重要的客户给巴菲特。全国价值投资精神领袖的推荐和传人地位,对于创业期 的巴菲特意义不言而喻。格雷厄姆激流勇退,将品牌和客户资源传给弟子,这是师父的智慧;巴菲特青出于蓝,却坚持高举旗帜不动摇,只争实利不求虚名,这是徒 弟的智慧,都不简单。

 

  30、巴菲特的私募基金开张第一年,跑赢市场4个百分点。他干过一桩漂亮的投资,购买总部在奥马哈的一家保险公司的股票,这公司当时没上市,属于一级半市 场。1919年各地农民买入成本是100美元,50年代时,有一个家族开始以每股30元吃进,而当时该公司每股盈利是29美元(1倍的市盈率)。巴菲特发 现大有油水,派人开车去全国找农民收购,一路把价格拉到了100美元——3倍的市盈率。

 

  31、巴菲特也曾做过庄,在邮市。他曾做庄4美分的蓝鹰邮票,一共收集了60多万张,控盘了,共花了2.5万美元。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笔大数目,结果 一败涂地。范卫锋认识一些人,只知“物为稀为贵”,殊不知,除了极少数孤品珍品之外,长期而言,惟有能够带来未来现金流的“物”,才能“贵”。

 

  32、如果没有芒格的出现,巴菲特不会有今天。芒格家世比巴菲特显赫。据说,在奥马哈,芒格家族的人总是在客厅受到款待,而巴菲特家族总是在后门递送货物 (开杂货店的)。芒格早年不幸,第一次婚姻在8年后宣告失败,儿子8岁时患白血病,他看着儿子一天天衰弱死去。他和巴菲特属于一见如故,相较于各自的妻 子,显然他们俩之间相知更深。巴菲特与芒格的友谊,我们一般只能在武侠小说中见到。

 

  33、中国人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是:巴菲特的投资之路,能不能在中国复制?有一件事,巴菲特从起步阶段就一直做,那就是收购股票——进入董事会——改组公司——赢利。讫今为止,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流通股东、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成功干过这些?

 

  34、巴菲特筹集资金的分水岭,是1960年。在此以前,是他找别人投资;此后,是别人找他投资。1960年起,他的资金门槛提高到8000美元。接受别 人的委托资金变成帮忙,雪球开始真正向下滚起来了。1959年,跑赢市场6个百分点;1960年,跑赢29个百分点,资产价值达到190万美元。

 

   35、在1960年的客户资源大跃进后,1961年巴菲特的回报率是46%,跑赢道琼斯指数24个百分点。仅仅6年,他管理资产规模达720万美元,超过了他老师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个人身家正式超过100万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了。

 

   36、范卫锋也曾想过一个问题,查理•芒格作为智慧上与巴菲特比肩的搭档,为何比巴菲特“穷”这么多?现在看来,答案可能与他们早年的道路有关。1963 年,芒格也已经在做投资,然而和巴菲特比,他有几大劣势:一、当时他才筹到了30万美元,与当时的巴菲特比,起点太低;二,他很早就有了一大堆孩子,另 外,早年离过婚除过权,死过白血病的儿子,这些对于本钱都是大伤元气的。巴菲特说,“没有任何累赘地早点起步是很大的优势”,1955年从格雷厄姆那里打 工归来时,巴菲特身上已经有17万多美元,而芒格的本钱一直都很缺。年轻时候的本钱太重要了,范卫锋每每见身边的年轻人,沉溺于虚荣消费,就为其感到可 惜。三、芒格当时还在做着他的律师事务所生意,而巴菲特不在任何其他事情上浪费时间。专注是有代价的,它意味着放弃很多机会,但不专注的机会成本更大。也 许正因为这些劣势,为了奋起直追,芒格比巴菲特更愿意借钱投资,也进而承受着更大的风险。

 

    37、在认识芒格以前,巴菲特是格雷厄姆原教旨主义者,更关注的是雪茄烟蒂,是一家公司的关闭清算价值。芒格提醒了他,应该更注意公司的存活发展价值,思考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东西:品牌、管理、未来。熟知巴菲特的人知道,这些后来成为他投资思想的核心。

 

    38、范卫锋感觉,以巴菲特的智商,一开始他不可能不知道定性分析的重要,关键是他的信仰。格雷厄姆深受大萧条的影响,信奉梭伦的名言,“除非结束,否则 没有任何人的生活可以被认为幸福的生活”;父亲霍华德,始终在为美元一文不值的那一天做着准备(后来在遗产分配时,他都为此给子女留好了后路)。

 

    39、30岁以后,巴菲特有几个变化。范卫锋相信,它们的发生互为因果,绝非时间的巧合。比如,和芒格结交、从坚定的共和党世家转为***党人、投资风格 的变化、接受费雪的成长股理念。这说明,这段时间,他的信仰发生了重大变化。信仰,而不是那些报表分析、图形分析、数据分析的“术”,造就了以后的巴菲 特,也让你我千万投资者走上不同的道路。

 

  40、巴菲特的学习力非一般人可比,芒格夸他是“学习机器”。范卫锋见过很多投资人聪明绝顶,可惜没有胸襟去海纳百川,终究成就有限。巴菲特从一个叫赫布•沃尔夫的人那里吸取了智慧,说此人“如果有人在新泽西的哈肯萨克洗个澡,他能告诉你这对美国自来水厂收入的影响。”

 

   沃尔夫告诉巴菲特,“沃伦,如果你在一个黄金堆里找一根黄金做的针,那么找这根针就不是更好的选择。”今时今日,仍然有大把聪明绝顶的投资者,在做这种蠢事。随便打开几份研究报告,就能看到一堆拿来着放大镜找“黄金针”的家伙。

 

  42、1963~1964年,巴菲特有一个至今广为流传的投资案例,是他投资史上的里程碑。美国运通被一个商品交易商所骗,骗子用海水冒充豆油得逞。事发 后,美国运通股价腰斩,正好赶上肯尼迪遇刺市场大跌,别人撒丫子跑,巴菲特思考数月,押下重注。好公司、坏运气、低价格、长期持有,一招鲜,吃遍天。

 

  43、在美国运通投资案期间,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在癌症中去世。一败涂地的政客,往往被此病纠缠。巴菲特让父亲把他从遗嘱中删除,将遗产让给其他亲人(巴 氏爱财,让之有道)。不过,在父亲生前,巴菲特始终没有告诉父亲——自己已经决心“叛变”成为一个***党人。巴菲特和索罗斯为何都是坚定的***党人, 而不是传统的“富人党”共和党,这值得我等投资者深思。

 

  44、尽管丧父之痛令巴菲特深受打击,头发凋零,但他仍然和妻子苏珊吵了一架——怪她在霍华德的棺材上花了太多的钱。若不是他的“阿堵物”富甲天下,范卫锋倒真觉得他颇有几份魏晋风度,略具庄子陶潜的深刻。

 

  45、巴菲特的公司举世皆知,叫伯克希尔•哈撒韦,现价9万美元/股,几个月前还是15万美元/股。对这公司的投资,是格雷厄姆“雪茄烟蒂”理念的代表作,却是一次著名的失败。

 

  46、伯•哈公司历史悠久,100多年前成立,后来的几代掌门人都雄心勃勃,殚精竭虑,可惜“海潮比游泳选手更重要”,一度辉煌之后,转而江河日下。巴菲 特进入之后,奇迹并没有出现。那种管理层痛定思痛,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奇迹,常常只在报告文学、小说影视中才有。伯•哈的纺织主业始终没有振兴,至于它今天 的业务,那是巴菲特另辟天地的产物,和原来的伯•哈并无关系。巴菲特后来坦承,“如果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可能我的情况会更好”。

 

  范卫锋有时候想,清兵入关后的南明政权,就是典型的政治雪茄烟蒂。郑成功、张煌言、李定国、黄宗羲……那个时代的无数精英都想拿起来抽一抽,全都身死国 亡。当时的满清政权,政治市盈率极度“泡沫”,撞上狗屎运入了山海关,想用几十万满人统治几千万汉人,但泡沫一旦接轨现金流,就有希望做实,努尔哈赤皇太 极的成长股,终于变成了康乾的蓝筹股。

 

  47、在上世纪60年代,民权、反战风起云涌,欧洲日本美国全在闹西方版的“***”。美国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尽管苏珊的救世情结极浓,巴 菲特却不为所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思赚钱术。尽管已经投身***党,他不会自己去做社会活动,甚至不想捐钱。如果没有最近的“裸捐”壮举,我想巴菲 特身后的名声很不乐观。

 

  他当时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是核战争——极可能也是出于投资理由。他把《反战宣言》中的“记住你的人性,而忘记其他”放在案头。范卫锋相信,对人类的信仰,是成功投资的真正基础。

 

48、1966年2月9日,道琼斯指数突破1000点。在那个年代,一千点的道指,相当于现在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万点的上证指数。这一年,巴菲特发现手头有4000多万美元现金,找不到足够多的可投资的烟蒂。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钱比机会多。

 

  这时,他开始出售两年前投资在美国运通的股票,股价已经翻倍——不过,按很多人印象中的牛市标准来说,两年翻倍顶多算是差强人意。和60年代沸腾岁月中的明星人物相比,巴菲特已经颇有“未老先衰”的形象,这种牛市中的尴尬后来屡屡上演。

 

  49、巴菲特的父亲给子女留下的遗产是农场,那是为大崩溃预留的避难所。巴菲特却将它卖了买股票。范卫锋想,有人肯定要问,巴菲特已经很有钱,增加那点股票意义何在?不过,也可以反问:既然他已经如此有钱,保留农场意义何在?

 

  50、用三流的价钱买二流的公司、用四流的价钱买三流的公司,这就是60年代初巴菲特玩的游戏。当时他在格雷厄姆的“烟蒂”论、菲利普•费雪和查理•芒格 的“大生意”之间举棋不定。“这有些像新教改革期间的情况,第一天我听从马丁•路德的,第二天我听教皇的。格雷厄姆当然是教皇。”

 

  51、巴菲特入主伯•哈以后,曾分过一次红,每股派10美分,结果后悔莫及——每一颗子弹都很珍贵。从此,他不再“犯这样的错误”。8个月后,他发行交换利率为7.5%的公司债,股东们可以用股票来换。通过这种方式,清洗掉希望得到现金的股东,只留下忠实同盟。

 

  52、巴菲特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后陷入沼泽,解套的方法是寻找一匹宝马把自己拉出来,这匹马是奥马哈的一家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国民赔偿公司以昂 贵的价格为不寻常的人保险——马戏团的表演者、驯狮园、明星身体某些部分,大概像我们偶尔听过的贝克汉姆的脚、某女明星的美臀之类。没有糟糕的风险,只有 糟糕的费率,这是该公司掌门人的信条。

 

  53、范卫锋觉得,巴菲特号称“奥马哈圣人”,绝不只是因为他居住于此。他的早期客户大多来自奥马哈,而其早期的成功投资案例,也有不少来自奥马哈。投资本土市场、本土市场,的确可以提高命中概率,而投资就是寻找高概率赌局的游戏。

 

  有人入市不久,就大搞投资组合,自选股好几页,还跑到国外去隔山买牛,长期胜算很难保证,因为远离自己能力圈的投资是危险的,“窝里横”是大有哲学根据 的。即使是能力圈不断增长的学习机器巴菲特,也是逐步、谨慎地走向全国、走向全球。你的能力圈在哪里?如何扩大能力圈?这是投资者的重要问题。

 

  55、1967年,巴菲特给合伙人写了一封信,将其投资业绩的目标,从以前的每年超过市场10个百分点,下降为超过市场5个点(或只挣9%的回报),并且 劝告投资者:你们如果有更好的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确实有投资者撤出了——但巴菲特年底揭盅,那年收益跑赢了市场36个百分点。

 

  《滚雪球》的作者施洛德•艾丽斯认为,巴菲特是在借此测试客户对他的信任,范卫锋倒是觉得未必,这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巴菲特应该是真的认为市场 已高,泡沫膨胀,烟蒂的屁股越来越短了。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巴菲特继1966年跑赢市场36个点之后,1967年再次跑赢市场17个点。但他心里明白: 这些超额利润是泡沫所赐,是其他的“大傻瓜”送来的钱。若非如此推理,接下来他的关门清盘之举,就变得不可思议。

 

  56、众所周知,巴菲特不投资科技股。众所不知的是,IT界两大黑马,英特尔与微软,都与巴菲特颇有渊源。60年代时,盖茨还是个小孩,此处先讲英特尔。

 

  当年巴菲特结交了一位好友,鲍伯•诺伊斯----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当时诺伊斯在仙童公司工作。熟悉硅谷史的人知道,仙童是硅谷的天才孵化 器,AMD和英特尔等都是仙童人马出去创立的。尽管巴菲特很欣赏诺伊斯,但他并没有投资身边诞生的这家伟大企业——英特尔。安全边际,对于巴菲特来讲,绝 不只是说说而已。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划个圈,离开这个圈就有危险;严守安全边际和能力圈、不受外界诱惑的巴菲特如果去取经,一定比唐僧省心。

 

  57、1968年1月,巴菲特召集格雷厄姆的信徒们开了一个会。当时的情形和90年代后期颇为类似,沸腾的市场让格雷厄姆信徒们感到孤独。范卫锋想,也许是当时巴菲特修为还未达化境,还需要和同志们聚在精神领袖的大旗之下,抱团取暖。

 

  58、巴菲特曾经数次想甩掉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个包袱,但一直未遂。也许因为曾有过甩包袱引发的社会事件,让他十年怕草绳;也许是天性使然,他对于裁员、 重整这种事,做起来始终不如那些秃鹫投资者、并购大鳄们,始终有心理障碍。范卫锋猜想,“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家企业10年,那就连10分钟也不要拥有它”这 句巴氏名言里,也许两成出于对甩包袱难度的认识。

 

  59、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巴菲特居然曾想把这个包袱甩给芒格,这实在是价值投资史的大幽默。经过三天的商谈,芒格没有上当。巴菲特烦恼已久、急着甩掉的累赘,查理•芒格怎么会接下来呢?

 

  60、尚未搭档做“连体双胞胎”的巴菲特和芒格,当年做过多次一致行动人,其中一家是蓝带印花公司。这公司是印制商场赠券印花的,商场先给它钱,它再印出 印花,最后再让消费者用赠券换奖品。因此,总是存在一批提前收到、尚未支付的资金,这正是巴菲特青眼有加的东西:浮存金。

 

  巴菲特头一次尝到浮存金的甜头,是他和老师对GEICO的投资。后来他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对银行的投资,将浮存金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用别人的钱、未 来的钱做安全的投资,是巴氏秘技。范卫锋看过不少投资人物的历史传记,不少人的投资收益率都高于巴菲特,但他们在财富榜上的排名离巴菲特很远,原因之一正 在于此。

 

  61、巴菲特虽然没有走他父亲的从政道路,但对于新闻业情有独钟----新闻也是“大政治”。说实在话,他在新闻业的投资回报率并不卓越。1969年,巴 菲特拿下《奥马哈太阳报》时,他自己估计的年均回报率是8%,远低于他对其他项目的预期收益门槛,换句话说,他在传媒业的投资是有机会成本的。陈升在《关 于男人》中唱道,“没有玩具的孩子最落寞,而没有梦的男人是什么”。能够让巴菲特这样的财迷忍受“低”收益率的,只有梦想。

 

  62、范卫锋发现,巴菲特曾经得过一次普利策新闻奖——至少在本质上得过。当年他40来岁解散合伙公司后,弄到了一条新闻线索,先告诉自己投资的《华盛顿 月刊》,结果人家嗤之以鼻。他只得转向旗下影响较小的地方报《奥马哈太阳报》。当时有一家叫儿童城的慈善组织,巴菲特的父亲曾帮助过该机构,该机构声名大 噪以后,和我们听过的许多故事一样,捐款水漫金山,却只对受捐对象进行“滴灌”。

 

  于斯役中,巴菲特亲自披挂上阵,指挥一批记者在奥马哈城四处调查搜证。后来,从他的独特能力圈中找到了突破口,拿到了税收申报单这一铁证,颇有点像8年前《财经》杂志的《银广夏陷阱》中的海关单据。1973年,《奥马哈太阳报》因为该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

 

63、60年代的沸腾牛市,让格雷厄姆的嫡传弟子巴菲特感到困惑。1969年底,39岁的巴菲特宣布将退休,并关闭合伙公司。客户纷纷郁闷,其妻苏珊大喜,以为可以琴瑟相和享受人生。她不知道,雪球在奔腾而下的途中,是无暇停下欣赏沿途风景的。

 

  64、当年格雷厄姆引退时,把客户介绍给弟子。巴菲特此次“退休”,也把客户推荐给两位老友:桑迪•戈特斯曼、比尔•鲁安。比尔•鲁安可能不太有名,但红 杉基金的名字应该听过,他是红杉的创始人。巴菲特和高科技业那些大佬,其实渊源很深,比如盖茨、诺伊斯、比尔•鲁安、安迪•格罗夫……

 

  时下俗人,将高科技业风险投资排除在“价值投资”之外,范卫锋觉得很荒谬。巴菲特不投高科技,是因为他知道这在其能力圈之外,觉得押注的赢面太小而已。说红杉、KPCB他们不是价值投资,如同川菜师傅认为杭菜师傅做的不是中国菜。

 

  65、60年代,巴菲特和芒格在零售业投资上损失折将。芒格对零售业有句断语,“零售业是非常棘手的生意,实际上,每一家连锁店最终都会陷入麻烦并很难调 整。此20年里占优势的零售商,不一定在彼20年里同样有优势”。范卫锋觉得,这句话和巴菲特那句“不要买带轮子的股票”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如果听 众只盯着下一季季报,或者只关注下一根日K线,这些道理是听不懂的。

 

  巴菲特从中悟出另一些教训。“时间是极好的生意的朋友,是普通生意的敌人。也许你认为这个原理很明显,不过我必须也艰难的方式学会。”“以合理的价格买一个好公司,要远远好于以一个好的价格买合理的公司。好的骑师骑在好马身上,而不是骑在劣马身上才能发挥出色。”

 

67、1969年秋,即将“退休”的巴菲特在《福布斯》杂志露脸,文章标题叫《奥马哈如何击败华尔街》。如果1957给他1万美元,12年后价值26万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

 

  68、然而,巴菲特个人的财富增长,比客户快得多得多。他不光从投资本身中赚钱,更重要的是向客户收费、用收费再投资。仅从1966年开始的三年内,他的身家涨了4倍,达到2650万美元。

 

69、范卫锋发觉,巴菲特1969年这次“退休”,其实和投资的关系并不大,他并没有清仓反而在增持伯克希尔等股票。菲特舞剑,意在沛公。巴菲特12年前 出道时,嘴上没毛,人微言轻,合伙公司的人物、权力架构中,应该有不少无奈的权宜妥协之举。1969年时,他羽翼已丰,从者如云,可以按自己的游戏规则来 玩了。所以,范卫锋觉得,巴菲特1969年的“退居二线”,实则是“以退为进”,可称为巴菲特版的“延安整风”,估计顺便改变了一些公司行业的配置,伯克 希尔的中央***根据地地位,从此确立。

 

  有的客户拿了现金走人,有人留下来继续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等股票。这次“退休”让动摇分子离去,留下的是打算走二万五千里的铁杆粉丝。截至1970年 底,通过继续增持,巴菲特夫妇在伯克希尔的股份,从原来的18%猛增到36%。芒格曾说,巴菲特是“贪得无厌的收购者”,像洛克菲勒一样,在缔造商业帝国 之初,大刀阔斧地扫清了任何挡路者。

 

  70、巴菲特确实在1969年宣布解散公司“退休”,但是,并不是卖掉所有股票清仓离场,顶多是进行了一些具体调整。范卫锋注意到,这一点至今被很多媒体书籍、评论人士以讹传讹,他们常常把这次“退休”说成是巴菲特清仓离场。

 

  关闭公司时,合伙公司所持有的是一大堆银行、纺织公司、报纸、保险公司的股票,现在巴菲特切开馅饼,让合伙人选择要现金还是要里头的股票。

 

71、1971年,巴菲特另一猎物喜诗糖果进入视野。喜诗成立于1921年,当时50岁,“喜诗品质”在加州很有点名头——巴太太苏珊也是它的拥趸。喜诗 开价卖3000万美元,但其资产仅值500万美元。如果按照格雷厄姆的标准,完全不能入其法眼。经历过大萧条的格雷厄姆,不相信品牌这些“虚”的,更关注 公司清算时有啥家当。

 

   不过,巴菲特和芒格此时已隐然自立门户,范卫锋称它为格雷厄姆教派的“巴氏修正主义”。“巴氏修正主义”认为,投资喜诗,相当于买了利率9%的债券(以当 时的收益情况算),而且这个利息还可能不断增加。范卫锋认为,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核心之一,就是把股票当成利息可能不断增长的债券。

 

  72、与妻子苏珊相反,巴菲特很不喜欢买房子,认为买房纯属浪费金钱。的确,几十年来,听过很多股票投资者进福布斯富豪榜、很多盖房的开发商也进了榜,可是,你听过几个买房子的进入福布斯榜?

 

  73、“水门事件”,正是《华盛顿邮报》的杰作。该报纸与执政的共和党政府斗得天翻地覆,亲尼克松势力对它施压,华邮股价跌了一半多。华邮的董事长正好这 时去世,巴菲特立即抓住机会,全部吃近他名下的5万股,并不断增持。为了让华邮的女主人凯瑟琳•格雷厄姆(与巴菲特的老师没啥亲属关系)放心,巴菲特告诉 她:华邮的股权结构设计,保证了他不可能夺到控制权。同时,他还和凯瑟琳协议,保证没有她的同意,不再购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范卫锋相信,巴菲特后来的投 资成功,还和他的“与人为善”投资风格有关,老头估计没读过《道德经》,却隐然深得其真髓。

 

  74、巴菲特模仿的偶像,不仅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格雷厄姆,还有他不常提及的人物:格登•华莱士。华莱士的作为,如今看来并不稀奇:构建“俄罗斯套娃”式的公司帝国,层层相互持股,掌舵者站在股权迷宫的枢纽处,操纵全局。

 

  巴菲特在70年代初“退休”之后,重组公司的股权架构,构建了华莱士式的架构。伯克希尔•哈撒韦、多元零售公司、蓝带印花公司、国民赔偿公司,成为一张复 杂的蛛网。因为动静有点大,还带来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场调查。公司治理结构?在巴菲特这里,这个词的意思和教科书上的不太一样。

 

  75、华莱士式的帝国,当年德隆也搞过,为何失败了?范卫锋认为,德隆之败,并非败在所谓的股价操纵。德隆与巴菲特的关键区别,至少有两点:

 

  一,德隆没有找到巴菲特式的保险业现金流,保险公司从投保者手上融到钱,偿还期往往在N年之后,德隆的融资期限太短、成本过高;二,德隆投的那些项目,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和巴菲特的差距很大,还对付不了融资的成本,水平和运气都不太行。

 

  76、尽管作风低调,但巴菲特其实是公关大师。在六、七十年代,上《福布斯》杂志、在超级畅销书《超级货币》里以大侠形象出现、进入《华盛顿邮报》董事会,都令他光芒绽放。生意大到一定程度,光有钱还是不够的,作为国会众议员的儿子,巴菲特深知此理。

 

  77、与许多书籍误传他“成功逃顶”不同,在1973~1974年的熊市中,巴菲特并未幸免。《滚雪球》一书并没有列出明确的损失数字,但从书中描述判 断,他的账面身家损失在三分之一以上,而芒格的不损失不小于50%。他胜在有保险业的现金流,可以不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更重要的可以越跌越买,化危为 机。套五年,巴菲特套得起,可是阁下呢?你旗下有保险公司吗?

 

78、范卫锋认为,虽然巴菲特创业在50年代,起飞在60年代,飞黄腾达在八、九十年代,但是,决定他一生成就的却是70年代。

 

  用中共党史来比喻的话,师从格雷厄姆是留洋生们去西方“取经”的阶段,创业是建党打旗子,60年代崭露头角是搞暴动、建***根据地,70年代他退休后重 整伯克希尔•哈撒韦体系,以保险业的强大现金流,以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烟蒂”价格,购买菲利普•费雪的股票,正是放弃中央***根据地、长征去陕北以 后,七八年苦心经营,尽管表面上不显山露水,却悄悄地奠定夺取天下的实力和布局,三战而天下定。

 

  1974年底,巴菲特接受《福布斯》采访,作出了一个著名判断:像一个性欲旺盛的男人,闯进了女儿国。范卫锋以前读过的另外版本,是“一个腰缠万贯的乡下小伙子,头一次来到城里的豪华夜总会。”可能后者更为形象。

 

  巴菲特认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以本杰明•格雷厄姆所青睐的“烟蒂”股票价格,购买菲利普•费雪的股票。”《福布斯》没有刊出巴菲特这句话,觉得 这种过于深奥的东西读者弄不懂。然而,这句话却是巴菲特荣登首富的关键所在。范卫锋忠告读者,你可以忘记我这几十篇《你所不知道的巴菲特〈滚雪球〉札记》 中的所有其他内容,忘记一切有关价值投资理论的繁琐细节,只要记住这句话,已经足够。

 

  79、1970年之后的5年,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者们的无聊岁月,股价令他们失望,但巴菲特仍然痴迷地收藏它的股票。他让母亲将股票廉价卖给姐妹们 ——并非因为不孝——因为这是难得的逃避遗产税的机会。“这是我母亲一直想做的,直到那时才是最好的时机。那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一招了,再也不会 发生了,那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80、《华盛顿邮报》的女主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在70年代是巴菲特的社交引路人。巴菲特既不会说法语,也不会跳舞,甚至不知道龙虾怎么吃。然而,巴菲特 与众之同之处,正在于虽然他不会说法语,也不会跳舞,甚至不知道龙虾怎么吃,仍然乐于做凯瑟琳的“社交跟屁虫”,他关注的始终是比法语、跳舞、龙虾更实质 的东西。

 

  81、巴菲特的财富基因,并没有遗传到下一代。他们很年轻时,就开始抛售老爸视如珍宝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用于改善生活品质,或者尝试自己的浪漫梦 想。70年代,“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的女儿苏茜,卖掉大半股票买了公寓和保时捷——年轻人的奢侈消费是他父亲的大忌;好动的儿子霍伊套现部分股票,搞了 巴菲特挖掘公司,开着挖土机帮别人挖下室。毫无疑问,这三个子女全都受母亲苏珊的影响更深。

 

   范卫锋觉得,巴菲特从未认真地想过子承父业(他曾经试着培养彼得,但那时已经太晚,彼得痴迷于音乐,对接班兴味索然),他对三个子女的教育并不成功,学习 巴菲特,这点别学。相比之下,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的教育,比他成功得多。当然,这是从一个投资者的身份去想。也许在其他人看来,做一个有钱的快乐凡 人,比一生为了做大数字而奋斗的巴菲特,要有趣得多。

 

  从家族的角度来说,巴菲特是个成功的儿子,但却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失败的丈夫。史书上会有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但不会有“巴菲特家族”。那个经典的幽默对话,是他的失败教育的注解:“你是谁?”“我是你的儿子,爸爸。”

 

   82、对巴菲特的人生价值观最不认同的,当然是她的妻子苏珊。她对把巴菲特从钱眼里挖出来已经绝望,开始寻求自己的浪漫梦想。她和网球教练(男性)到处游 逛,更要命的是,当年差点与她上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被父亲强行阻止,让巴菲特趁虚而入的那位恋人米尔顿,也和她恢复联系,人们经常能够在公共场合看到 他们出入。毫无疑问,几年之后的分居伏笔已经埋下。可是,巴菲特仍然忙着滚雪球,对于身边的风景、亲人的失望,无心、无暇顾及。

 

83、巴菲特和恩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交集,首推GEICO公司。(参见范卫锋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滚雪球》札记之五)就是这家传奇的GEICO,从70年代初的60多元/股,跌到1976年的2元/股。这种雪崩式跌幅,与美国如今的金融股有一拼。

 

  巴菲特早就青睐GEICO,但一直在等待“安全边际”,1976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有部电影《兵临城下》,里头那个苏联狙击手瓦西里,他的决窍不仅是枪法好,还有善于等待。“我像块石头似的,一动也不动”,如《孙子兵法》里讲的“不动如山”。

 

   84、一个老话题: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是什么关系?长期投资,到底应该有多长?GEICO最坚定的拥趸本杰明•格雷厄姆,曾经当过GEICO董事会主席, 似乎是一路套下来,在2美元时仍然继续持有,前CEO洛里默•戴维森(此人对于巴菲特早期投资启蒙有贡献)也是一股没卖。GEICO创始人的儿子小里奥• 古德温,最后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他的儿子则死于用药过量,被疑是自杀。长期投资做成这个结局,恐怕应该好好反思。

 

  85、大众传媒和流行书籍,往往用剪辑过的数据误导人。那些耳熟能详的长期投资辉煌案例,往往是拿股票顶峰时的涨幅在说事。沙特王子阿尔瓦立德,91年开 始投资花旗,站在2007年往回看,是英雄;前几天花旗跌破2元(有兴趣的读者,参见范卫锋中东巴菲特与正版巴菲特,孰胜?),王子快从英雄变回狗熊矣。 AIG周五股价更是跌到0.54元,去年还在六、七十元,昔日的道指成分股沦落如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87、1976年的GEICO寻求再融资,四处碰壁,寻找再保险受人冷眼,监管层给它发出病危通知书,它的处境比现在的AIG危险很多,AIG差不多已经 到了“大到倒不起”的程度,而GEICO挟持的“人质”还没有多到这个份上。这时,巴菲特来了,巴菲特的趁火打劫与雪中送炭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而这成为 他时时复制的盈利模式。

 

  88、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古特弗伦德的帮助下,GEICO抓住了救命稻草。古特弗伦德的大名,相信读过华尔街史的人都不会陌生,特别是那本《说谎者的扑克 牌》让他“名”扬四海。当然,这次GEICO保卫战的成功,首先有一个基本的前提:1976年后,没有重现30年代的大萧条,苦撑几年就开始了美国20年 的黄金时代,否则,巴菲特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30

我們從來不用低價搶單!

2010-12-27 TCM




晨星半導體正式掛牌上市,未來的財務透明度,將與聯發科看齊。

過去四年,晨星購併英、法手機團隊,設立上千人手機研發團隊,晨星董事長梁公偉接受《商業周刊》專訪說,晨星手機晶片產品二○一○年正式進入市場,甚至搶下聯發科的頭號山寨大客戶天宇朗通。

今年開始,晨星跨入手機晶片,挑戰營收比自己大兩倍的聯發科,是否能上演二○○九年,晨星電視晶片超越聯發科的戲碼?

梁公偉暢談晨星與聯發科的競爭,同時隨著股本越來越大,晨星也不再是當年可以任意印股票激勵員工的小公司,必須接受股東的監督,晨星該怎麼調整步調,重新定位自己和聯發科的差異?面對外界質疑,晨星又如何解釋?以下為專訪紀要。

談競爭對手 我們是客製化,對方是標準化

《商 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晨星如何與聯發科競爭? 梁公偉答(以下簡稱答):我會說產品上市的速度,客戶的服務……,應該講說,(晨星)是創造客戶差異化導向的一家公司,怎麼樣去提供服務,即時服務,創造 差異化。你看聯發科,它在手機市場,它不一定要差異化,而是怎樣去標準化,這裡面就有差別,因為這樣你對客戶的方法就會不一樣。

問:所以你們看到對手是比較標準化的作業模式?答:我們倒不是刻意看到,而是慢慢感覺到,可能從他們在跟客戶的互動上有一點差別。

問:外界說你們是低價搶單?答:我們從來不用低價搶單!

問:你剛說聯發科用降價跟你們競爭?答:(笑)它不一定是跟我們競爭,也許是其他的競爭對手,它需要降價……,(笑)不過,的確,它現在應該是price leader(價格制定者)。

問:既然不走低價,那要如何做出區隔? 答:我想我們會用創造差異化這個角度,因為手機差異化的決勝點還是在多媒體應用,不是在通話品質,很多產業裡面,很多都是跟多媒體相關的,所以這方面晨星的經驗都是滿夠的。

問: 聯發科是標準化,晨星是客製化? 答:我們當然不可能每一個都(按客戶需求)照著做,沒有那麼多資源,只是我們另外一個好處是,我有辦法歸納不同客戶需求,我不可能每樣都是設計一個,但是 我可以歸納出一、兩樣晶片,然後它的cost/performance(性價比)是最佳的,我們的對手是沒有這種能力。我們對市場的敏感度夠,到最後,電 視晶片我們是這樣在做,到最後對手是在後面抄我們。我們對客戶的需求有足夠的敏感度。

問:你們兩家現在算是全面開戰嗎?兩家的產品線似乎越來越接近? 答:對。基本上來說,這市場的規模大,能夠支持我們成長的動力,所以也不是故意它做什麼我就做什麼,而是自然而然大家就會集中在這個市場。

問: 跟聯發科在手機如何差異化? 答:中高端這邊有一些差異化,如果講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的話,裡面是有一些相關的技術,其中一個技術叫作NFC,可以手機付費,這個東西會越來 越普及,大陸市場開始在接受這些東西,全球幾大品牌,我們也看到在手機裡面開始在用這樣的東西,對我們來講這會是一個機會。

談市占目標 在手機市場,拿下兩成不是太難

問:手機部門過去一年有何具體進展? 答:我想我們主要是建立一個客戶群,這一點我們有做到。客戶我們不是來者不拒,而是要建立長期性的、策略性的,然後講說,是一個具有品質的客戶群。

問:在手機晶片,你的對手獨占了整個市場,你的目標是什麼? 答:(沉默五秒)嗯,我們內部都會設一些目標啦,我覺得以它的size,一個player在裡面(指手機市場),得到某種程度的百分比,應該是達得到的。

問:明年市占率上看兩成? 答:我想兩成應該不是太難的目標,不要講時間點,兩成應該不是太難,如果以這麼一個市場來看。

問: 你們明年也準備推3G晶片? 答:是要看大家的創意(笑),不管是新的產品模式,或是營運模式,3G應該是這樣的model,其實本身量還是有限啦!2.75G還是大家征戰比較多的市 場,3G就是一個新的模式……,那個量都很小,所以你要怎麼創造一個好的模式、一個新的量,我覺得大家明年都在看這個東西。

我們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沒有減少的退路,我們新的市場、新的產品線,我現在基本上幾乎是零,不管做了多少都算是增加,那等於是彼消我長,我增加,代表我的對手減少,它本來就很大,沒辦法再增加。

問:晨星董監的持股,真的不到一%? 答:那是一個錯誤的數字,你仔細看公開說明書,我的部分之外還要加上我的家屬,加上之後,是四點多,快接近五%,這樣看比較準。

問:四個創辦人持股加起來是多少? 答:我們四個人的數字,每個人都長不大一樣,我們彼此不大過問你怎麼處理那些股票,出於對彼此的尊重,不會問說你到底怎麼處理的。

談企業透明 已有規範,未來會定期報告

問: 為什麼有創辦人在上市前賣股,離開公司? 答:史德立轉任顧問是個人健康因素,加上他家裡的因素,他贈與,不是賣股,他是出身於牧師家庭,因為父親有一個慈善公益團體(所以贈與股票)。容天行是副 總,數位信號比較特別的IP是他在負責。Steve(指楊偉毅)就是看一些比較key tech(關鍵技術),像手機之類的。

問:過去外界對晨星的批評就是不透明,未來晨星不透明的問題還會存在嗎? 答:已經有一些規範,定期什麼時候要報告什麼東西,這些是我們一定要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2

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周期 陈超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2-12/100224879.html

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潮可能在2012年-2013年出现,高端制造业应占先机
陈超

  对于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最为显著者,有“三大周期”:一是短周期“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又称库存周期,一般在2年-3年;二是中周期“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又称设备投资周期。1979年至今,中国经济共经历了三次这样的周期,平均长约9年-10年;三是由政府换届推动投资而产生的政治投资周期,长度与政府届期一致,为5年。三大周期的叠加,基本可拟合中国经济1979年至今30年间的经济运行态势。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库存周期的上升期、政治投资周期与设备投资周期的交界期。首先,从中国物流采购协会的PMI原 材料库存指数看,2009年一季度是原材料库存水平的低点,企业家对经济情景的悲观看法达到顶点。随着“4万亿”财政刺激方案的推出,企业开始主动持续增 加原材料库存。至2010年中,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企业增加原材料库存意愿再度下降,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宏观调控的 放松,企业又开始主动增加原材料库存。目前来看,这一库存周期仍处于上升期。

  其次,从政治周期角度看,换届几乎都伴随着固定投资的高点,如1993年和2003年的大换届。而在1998年和2008年小换届,受外部金融 危机的冲击,1998年出现阶段性小高点,而2008年的投资高点推迟到了2009年才出现。因此,下一高点可能出现在2013年。

  再者,对设备投资周期而言,目前已处于新老周期的临界点。

  一是截至2010年三季度,上市公司的资本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已达到了历史低位,仅8%左右,与1998年-1999年的水平相近。制造业表现得更为显著,目前不到8%。

  二是企业折旧率的变化状况。从折旧样本来看,即使考虑到发达地区向中部转移情况,全国范围内的存量资本增速都降到了一个低位,制造业资本支出用于设备更新的动力将会日趋强烈。

  三是2010年四季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对4000多户企业的调查表明,近50%的企业提出“设备投资”是2011年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水平已经达到近年的历史新高。

  基于这些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2011年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设备投资周期的临界点。但在2009年以来流动性过剩与现阶段高通胀的背景下, 严格的信贷控制十分必要,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短期内难以马上启动,经济也不致于过热。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保持温和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的 大规模启动有可能等至2012年-2013年。

  从1979年以来的三轮“朱格拉周期”看,每一轮周期都诞生了数个蓬勃发展的热点行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食品饮料到90年代的纺织服装和家电,再到2000年后的房地产业和互联网等。主导热点行业轮动与兴衰的,是居民和企业有效需求的不断更新与升级。

  值此周期更替之际,笔者深信,未来数年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新一轮周期的起点势必伴随着制造业的全面复苏。

  另一方面,中国已步入重工业化的末期,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扩张瓶颈和可持续发展三重约束下,发展高端制造业有助于缓解上述矛盾。此外,后危 机时期,主要工业国家反思其增长模式,回归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升级已成为潮流。与之相比,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规模较小,制造 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也较弱,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快发展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把先进制造业打造成为国家核心竞争优势。

  作者为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4

他不帶路 我們自己也可以走

2011-2-14  TCW




蘋果公司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因為健康問題再度離開工作崗位,這將是今年二月二十三日,蘋果年度股東會上,最熱門的話題。

表面上看來,這不過是一家美國公司的內部經營問題,卻對遠在太平洋彼端的台灣科技業,帶來兩個省思。

其一,賈伯斯這樣的天才型領導人,固然可以憑一己之力,把公司帶往高峰,如同鴻海的郭台銘、台積電張忠謀。但領導人終究是「人」,終究會因為健康或年紀的因素離開,這時候該如何安排交棒,讓企業可以永續經營?

其二,是衝擊台灣的科技代工產業鏈。過去十年,在賈伯斯「i」系列產品席捲全球,台灣逐漸從依靠微軟、英特爾體系轉而依賴蘋果訂單,鴻海、廣達兩大營收破兆公司更有三分之一來自蘋果訂單,失去了這個充滿創新能力的領航者,台灣的代工業者該如何適應這變化?

宏?硍偎帠郈鴗H施振榮是台灣科技界的品牌教父,也是第一個成功傳承、交班的科技業領導者,在他的集團接班架構下,宏?硌斃頇陞?球第二大筆記型電腦品 牌。《商業周刊》特別專訪施振榮,從他的眼光來解讀賈伯斯三度因病告假,對台灣科技產業帶來的影響與衝擊,以下是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歷史上似乎很少有一個企業像蘋果一樣,領導人與公司命運如此息息相關,您如何看待這件事?

接班不能靠個人,要建立組織架構

施振榮答(以下簡稱答):蘋果今天的成功,當然完完全全是跟賈伯斯在一起,他有獨到的敏感度與洞察力,可以把消費者要的元素,從最方便客戶應用的角度去整 合,然後體現出來。講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學問(笑),一般工程師要整合這個不是問題,功能可以存在,但就是……不好用!他是第一個率先思考到這個點。

問:失去了賈伯斯的蘋果會如何?會不會就失去了他的成功與魅力?

答:不能期待每個接棒的領導人要跟前面一樣,複製人都不見得一樣(笑),因為客觀環境完全不同。但不一樣是不是更差?也不見得。(也許)在那個基礎可以做得更好。你不能假設新的領導人不會有另一個模式出來,再創造他的高峰。

問:賈伯斯因病辭去執行長一職,當天蘋果盤中股價馬上跌了六%,您認為一家上市公司執行長需要公開他的健康狀況嗎?

答:美國投資人(或媒體)都會期望公司公開所有的資訊,但對一個領導人來說,他要想的是整個share holder(股東),他比我們更關心對歷史的負責。你怎麼知道他是否有安排?揭露與不揭露是怎麼思考的?他一定有他的看法,那我們為什麼要替他操勞呢? (笑)他自有他的想法嘛!我們應該要尊重他。

問:從賈伯斯的例子,您如何看待領導人身體健康與接班的問題?

答:這個問題,不是問題啦!不管健不健康,遲早都是要面對的。

問:台灣幾家大公司如鴻海、台積電,似乎一直很難把棒子交出去,蘋果的例子有無可以借鏡或思考的地方?

答:(沉思五秒)這個有機運的問題,就算最理想的接班人,如果遇到客觀環境不好,那又有什麼用?我的感覺就是盡力而為啦,沒有什麼所謂理想不理想。

與其說接班人,不如說有一個接班的架構。如果只有一個人很強,他上去了,結果整個公司垮掉了,那樣也不行。所以為什麼我把整個公司分成三個人來接班,一個 一定不能永續,風險比較大,而且接班一定不穩,每天都搞政變,這樣不是很累嗎?所以要思考的是接班的態勢,而不是接班人。

問:所以領導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一個環境,讓接班人可以順利的承擔起整個企業?

答:甚至於要做到一旦(接班人)出狀況,整個公司還不會垮掉。這是企業文化的問題、人才積極的問題、機制的問題。領導不是靠一個人。如果他三頭六臂,可是公司還是二二六六(台語,指公司經營不扎實)也沒用,所以要交棒的還是整個架構。

沒蘋果訂單,鴻海、廣達也能成長

問:但如果少了他,台灣的科技產業該怎麼辦?

答:對台灣來講不重要。我們有這個基礎(指蘋果帶起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風潮),利用他現在的legacy(貢獻),他現在建立的基礎,我們自己去打天下。

他原本在前面lead(帶頭),有lead會更好,不lead,我們用另外一個模式,使他所開創出來的局面,以台灣的力量找更多的合作夥伴,造福人類更多,有什麼好煩惱?(兩手一攤)

平板電腦(指其他品牌的量)一定遠大於iPad……,他已經開了一條路,台灣未來有人lead會有效,台灣的高科技如果不是Wintel就沒有今天,這兩 年如果沒有Apple不會這麼繁榮。沾到Apple邊的公司就比較有利,但是,這已經是我們有的基礎,他不帶路,我們自己也可以走路啊!

問:如果少了賈伯斯,鴻海、廣達這兩家公司的爆發性成長會不會因此降低?

答:現在是「產業」有接班人,不是「蘋果」有接班人,而且力量比蘋果更大!你看平板電腦有一百多家要接班……,謝謝蘋果開了一條路(雙手合十),這條路不是他的啊,是大家一起來(笑)。

問:所以您看好台灣代工業,可以在蘋果開創的基礎上走出一條新的路?

答:實際上,甚至於包含鴻海與廣達,因為已經建立了這個基礎,即使沒有蘋果的訂單帶動他,但他所建立起來的條件,還是有機會建立一個新的生態。

問:所以,這對台灣來說反而是個機會?

台灣搞半天,就是在等接棒這一天

答:台灣的機會,就是不斷的變化!因為別人跟不上這個變化,台灣的彈性、速度,剛好符合高科技不斷變化的客觀環境。我常常講,好的時候我們掌握得快,不好的時候我們逃得快(笑)。

問:總結來說,蘋果開創了一條路後,反倒讓台灣業者坐享其成?

答:美國沒有辦法接這個棒啊!台灣就不客氣的接下來。我們過去所累積的規模與技術能力,總有一天連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都可以接下來。我們搞了半天還不就是在等這一天!(全場大笑)大陸是世界最大市場,我們打的仗就是氣夠長就好啦。

現在美國人掌握這一切,是因為他掌握了世界最大市場(指美國)。沒有聰明才智的問題,這是客觀環境,貼近消費者。而我們現在一直在往前走,再過二、三十年,當中國成為世界最大市場的時候,我們就有那個能力,也來lead全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0

高朋CEO:「我們是創業公司」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yMMDAwMDIyMzAyMg.html

這一次,應該不是技術人員的「誤操作」。

2月28日,團購網站高朋網正式上線。與此前外界猜測其由團購鼻祖Goupon與騰訊各佔50%股權合資不同,高朋網在其網站上首次公佈,其由Groupon、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和云鋒基金共同出資。但各方的具體出資比例與金額並未透露。

騰 訊產業共贏基金於今年1月剛成立,預計投資規模50億元人民幣,專門指向互聯網領域內優質公司的投資。云峰基金較早前成立,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 云、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等共同發起設立,在首期1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中,美元和人民幣基金各佔一半。騰訊公 司也是云峰基金首期基金的出資方之一。

「之前外界的一切傳言都有誤,各方之間的一切合作都在繼續中,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當天,高朋網CEO歐陽云在電話中對本報記者表示。

歐陽云來自騰訊,高朋網上線當天,他向公司內部發佈郵件透露,籌備一個月時間內員工規模已達300人,並特別強調,儘管高朋網有團購鼻祖的基因,被眾目注視、寄予厚望,但要牢記,「高朋是一家創業公司」。

「我們不是Goupon在中國的公司,這點必須澄清。」歐陽云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高朋網三家出資方的來頭很大,但是資金充裕只是很小一部分問題,「我們的公司很多東西都需要從頭做起,無論是團隊還是本土市場,所以我們就是一個創業公司」。

在十幾天前,高朋網曾短暫上線,很快就被撤下線。業界曾廣泛認為,此舉顯示騰訊與Goupon在高朋運營上仍有不同意見。

記 者對比前後上線的兩個網站發現,高朋網的ICP證已經由之前的京ICP11111號,換成了粵B2-20100347。後者與騰訊旗下小遊戲網站 3366.com一致。目前,高朋網上顯示的具體運營公司名稱是「深圳市世紀天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天游)。根據文化部的公開信息,這家公司於去年 4月28日獲得了《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經營範圍是「利用互聯網經營遊戲產品」。高朋網公佈的聯繫地址「深圳市南山區高新南一路飛亞達科技大廈」,也正 是騰訊原深圳總部的所在地。

一位高朋網內部人士對記者稱,Groupon、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和云鋒基金三方出資的合資公司,截至目前還沒有正式獲得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因此正式的合資公司名稱還未公佈。

對於合資公司尚未獲得營業執照,記者未能從高朋網方面獲得證實。但歐陽云向記者證實,深圳天游的確只是高朋網的運營公司和ICP牌照持有者,「合資公司會在適當的時候發佈」。

據接近高朋網的人士透露,約在兩週前「高朋網」被騰訊方面緊急撤下之後,負責Groupon海外市場拓展的德國Groupon My City Deal公司總經理Oliver Samwer飛往北京,與歐陽云緊急磋商。

Groupon My City Deal公司2009年3月被美國團購巨頭Groupon買下,目前成為Groupon海外市場拓展的主要執行方。

根據此後發布的一份公司內部郵件,德國方面認為雙方之間的合作沒有什麼問題,但認為在中國市場開拓的效率太低。

2月28日上線的高朋網仍然只提供用戶郵件註冊,正式的團購服務仍未開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3

我們去大陸,就像在國外賣中國菜

 

2011-3-21  TCM




華南金控副董事長、華銀董事長林 明成,是目前公股行庫中任期最長的銀行董事長,對台灣銀行業十年浮沉,感受深刻。他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強調,台灣銀行業現在握有大中華發展、升息 和體質改善三大優勢,「未來黃金的十年,應該是在金融業。」以下是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過去三、四年,很多外商銀行已經插旗大陸市場,台灣銀行業的機會在哪裡?

對台商……我們比外資、陸資跟港資更清楚

林明成答(以下簡稱答):華南的香港分行是台資銀行裡面最早的第一家,這二十年來,台商到大陸投資加起來將近五萬家,與我們往來的有一萬五千家。還沒登陸 前,他們都經過香港、再經過海外分行(OBU),來做業務的結算,已經占了總行業務裡面二十個百分點左右。

登陸最大的利基點,是台商的母公司跟我們有多年往來,我們對他們的認識,比外資、陸資跟港資更清楚,很多信用調查、額度調撥,都可以共用,彈性很大;這是 我們跟外資、港資、陸資銀行不一樣的地方。

其次,台資銀行的利率不會比別人拿得更多,並且服務又周到。這種情況,就像到一個國家,那?堻ㄛO做一些外國菜,就是沒有中國菜,可是一大堆的中國人在那 邊,我們今天有一家中國菜到那邊,你想想看他們會不會來啊?應該會來吧!所以我對台灣銀行業登陸前景一片看好。

問:相較於彰化銀行的分行設在昆山,第一銀行設在上海,為何華南銀行要將第一家登陸分行設在珠三角流域的深圳?

答:從競爭角度來看,的確因為有台灣銀行業過度競爭的前車之鑑,所以我們避開長江三角洲,選擇珠江三角洲的深圳。

再看台商發展面,五萬家(指大陸台商)其中約兩萬家左右在珠江三角洲,其中深圳中小企業最多,過去華南銀行香港分行一萬五千個客戶群,大多數集中在珠江三 角洲一帶,加上深圳辦事處在成立分行之前,已經待了七、八年,潛在客戶將近有一千七百家左右,等於我們掌握了將近兩萬台商。

根據這兩點,未來我們在業務面的設定是,深圳分行做以人民幣為主的業務,香港分行承做外幣為主、人民幣為輔的業務,兩個分行相互交叉來服務台商。

問:分行成立後的目標第一年要衝獲利,第二年以後的策略?

答:第二年一方面衝人民幣存款,把放款量衝大,第二個就是跟大陸的銀行有好的往來,拆借才會順利。所以我們對大陸的大型國有銀行、商業銀行簽MOU,未來 還會簽兩、三家。

國有銀行之外,同時布局城市銀行,與福建海峽銀行簽有合作協議。會選福建,理由跟深圳一樣,台商很多,廈門有台商企業三千三百家,福州也有三千家左右。我 們打算從點到面,先從廣東再到福建慢慢擴張,人力資源調度也比較容易。

再拉高到整個區域來看,銀行現在都是規畫整個大中華經濟區,大陸能夠成長,台灣也相對能成長;並且利率,也從谷底漸漸往上升;風險控管方面,我們歷經這十 年來各種的風暴,已經經驗很多,可以做一個優質的風控的銀行。在這幾個要素之下呢,未來黃金的十年,應該是在金融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8

植物大戰殭屍:我們是一個慢公司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3NMDAwMDIzNTg3Ng.html

想在人人網上玩中文版的植物大戰殭屍麼?請耐心等待。

「我們習慣慢了,改變是很難的。」詹姆斯·格偉茨曼(James Gwertzman)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他六年前加入公司,目前是寶開(Popcap)遊戲公司副總裁,負責公司亞太地區的業務。

植物大戰殭屍是寶開公司推出的一款遊戲。遊戲中,可怕的殭屍即將入侵,玩家通過栽種植物把殭屍堵截在入侵途中。玩家可以栽種不同品種的植物,還可切換植物的不同功能,目標一致——保護草坪。

植物大戰殭屍遊戲在2009年5月5日起售,9天之內,通過iPhone下載量超過30萬次,寶開公司獲利超過100萬美元,創造了蘋果應用商店的銷售記錄。

更多的中國用戶因為植物大戰殭屍遊戲知道了寶開遊戲公司,該公司2000年在美國西雅圖成立,經過十年發展,他們在網頁、PC機、麥金塔系統、iOS、Xbox、Playstation等平台陸續推出30多款遊戲。

目前,寶開遊戲擁有近250名遊戲開發人員,分佈在三藩市、芝加哥、溫哥華、都柏林等遊戲研發基地。

慢慢扣開中國門

「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慢的模式:集中力量,花幾年時間,開發一款高質量遊戲,推向市場,任務完成。」

詹姆斯透露,植物大戰殭屍遊戲在中國的下載量已經超過4000萬,很快,中國用戶就可以在iPhone上下載中文版的植物大戰殭屍了。

這一切與寶開遊戲的中國戰略密不可分,上海寶開軟件有限公司是寶開亞洲遊戲業務的總部,目前擁有85名員工,分為中國組和亞洲組,中國組承擔本土化業務,包括市場營銷、社區維護、客戶反饋以及本地化功能的開發,亞洲組擁有一個工作室,開發新的遊戲。

4年前,詹姆斯隻身一人來到中國,他發覺,中國移動遊戲市場很難做。當然,非智能手機是市場的主流,在移動設備上做遊戲似乎是不可能的。

「iPhone改變了一切。」詹姆斯說,蘋果應用商店使遊戲與玩家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未曾有過的接近」,玩家直接購買,並可以即時反饋。

世界是鏈接的,而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詹姆斯開始招兵買馬。此時,在大洋彼岸,寶開遊戲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上的嘗試,一舉成功。

寶石迷陣是植物大戰殭屍之外,寶開的另一款遊戲,受到玩家多年的熱捧。寶石迷陣於2008年12月登陸Facebook,命名為「寶石迷陣:閃電風暴」。遊戲是免費的,用戶可以通過添加「購買神奇力量」的付費選項,獲得功能,公司則由此獲利。

2010年4月,寶石迷陣:閃電風暴開始實行付費下載,現在,該遊戲是Facebook遊戲應用排行榜的前20名,擁有1200萬活躍用戶。

顯然,寶開希望,這樣的成功在中國能夠複製。2010年8月,已在中國準備了四年的寶開終於出手,宣佈與中國社交網絡人人網的合作,並將在年底推出社交遊戲,收費方式與寶石迷陣在Facebook上的方法一致。

可是,截至2011年4月28日,寶開在人人網上並沒發佈任何新遊戲。

面對記者的問題,詹姆斯笑著摸摸自己的絡腮鬍子,說:「告訴你個秘密吧。不上線我就不刮鬍子了。」

這也是他對中國上海開發團隊的應許。

遊戲已經進入到內測階段,但是,始終不能達到公司的滿意。寶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遊戲正式上線前,首先,由內部至少30名員工進行內測,如果通不過,就取消上線。詹姆斯「鬍子的應許」之後,上海開發團隊陸續有20個人也開始不刮鬍子了。

雖然進度比較緩慢,但是,詹姆斯認為,遊戲的社交化是必然的,「遊戲從誕生之日起就是社會化的東西,紙牌、麻將都是如此。」因此,與人人網的合作寶開依然非常重視。

目前,寶開最大的市場是美國和英國,中國是亞洲市場中最大的。針對中國市場,寶開開發了很多本土化的產品。例如,針對聯想公司的樂Pad,它的屏幕與 iPad的4:3不同,使用了16:9的設計,因此,遊戲的設計、研發和製作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慢的模式:集中力量,花幾年時間,開發一款高質量遊戲,推向市場,任務完成。」詹姆斯說,對比推出了憤怒的小鳥遊戲的芬蘭公司,寶開在遊戲周邊衍生品開發上是相對落後的。

創新商業模式:買前先玩玩

創始人約翰曾對媒體說,我們創業時,Facebook甚至還沒有誕生,iPhone也不存在。但我們適應、改變並且克服了我們所遭遇的一切。

上述在Facebook上大放異彩的寶石迷陣(Bejeweled)是寶開的第一款遊戲。可惜,當時生不逢時,2000年前後,那一輪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寶開和它的寶石迷陣受到重創。

三位公司創始人覺得,是時候銷售遊戲使用權了。但如何使玩家付費呢?

購買之前先試玩——拯救了寶開。

具體做法是,讓玩家在網頁上免費試玩簡易的版本,然後,吸引他們付費購買關卡、可以保存進度的完整版本。

想法聽起來不錯,可是與之前的合作方式有衝突,他們想盡辦法說服雅虎、MSN等網站。

「讓玩家仍然可以在他們的網站上玩免費版本,然後,還可以花20美元下載更好的版本。我們那時跟託管網站的銷售額五五分成。」約翰說,這樣的做法在當時是一種商業創新。

提供下載版本之前,他們每個月可以從網站收入6000美元,推出後的第一個月,他們就獲利3.5萬美元。

創新使寶石迷陣大獲成功,自此,奠定了寶開獨特銷售模式的基礎。

今天的寶開遊戲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遊戲公司之一,而它的故事也像眾多互聯網故事一樣發生在一間又小又破的公寓裡。

三個年輕人一邊吃著意式超大號臘腸套餐,一邊聊天,談起回家探親時,看到一款單人紙牌遊戲。

「雖然沒有動畫、沒有圖形,可是我認為它很酷。」寶開公司創始人約翰·維奇(John Vechey)在自述文章中說。

此前,約翰在普度大學讀書,在這間大學裡他認識了布萊恩·菲特(Brian Fiete)。他倆有一位中國用戶熟悉的校友,名叫鄧稼先。

除了編程,約翰其他成績都很差,GPA僅1.67分,而布萊恩則不同,每次都是第一名。成績迥異並沒有影響兩個年輕人為了共同熱愛的事情走到一起,他們一起開發了一款名為ARC的在線遊戲。

ARC上線沒多久,一個ID是 Warpig的玩家登錄遊戲,發來消息:「我們聊聊吧。」ID的真名是傑森·卡珀卡(Jason Kapalka),他供職於一家遊戲公司,想獲得ARC的授權,而傑森就是日後寶開遊戲的另一個聯合創始人。

這家自稱「慢公司」的遊戲企業去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創始人約翰曾對媒體說,我們創業時,Facebook甚至還沒有誕生,iPhone也不存在。但我們適應、改變並且克服了我們所遭遇的一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9

[转载]“我们是上帝的乌托邦!”——从人性论看投资者的能力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mv9.html

“我们是上帝的乌托邦!”
从人性论看投资者的能力圈
刘军宁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老子《道德经》

 

    有个人站在一条狗旁边。一个陌生人走近他问道:“你的狗咬人吗?” 这个人说:“不咬。”那个陌生人伸出手想拍拍那条狗,结果反而被那条狗咬了一口。受惊的陌生人质问道:“你说过你的狗不咬人!”这个人答到:“这不是我的狗。”

Robert P. Miles

 

保守主义:从人性论到投资者的能力圈

   

    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投资哲学是追求投资智慧的学问。投资是一种智力密集的活动,准确地说是智慧密集的活动。智慧短缺,投资不可能成功。最重要的智慧往 往都是以否定的形式(律令)出现的。守住你的能力圈(不要逾越你的能力圈)就是公认的最重要的投资智慧之一。而最大的投资智慧,就是在于如何知道什么对象 是你不该投资的。
 
   保守主义强调,人类作为有限的存在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其内在的局限性。人性和人的基本况境是不变的。按照保守主义的看法,人在本性是有限的存在,人是理性 的,但是其能力是有限的。与上帝不同,没有一个人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对人而言,无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合理的。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全知,他不就成了上帝 了吗?这是不可以的。无知对每个个体来说,是无法完全克服的。一个人知道的越多,知道自己的无知也就越多。比如说,我知道投资哲学里有很多东西我都知道。 而对不知道投资哲学的人而言,他根本就不知道投资哲学是他的未知之域。每个人的知识都有无知与有知的界分,能力圈就是在这个界分上出现的。因此,每个人的 能力都局限在特定的范围之内,每个人都有其难以逾越的能力圈。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保守主义认为,理性能力是人为了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选择正确手段的能力,是人类用智力理解和应付现实的有限能力。换句话说,理性是行动者在其知识和智慧范 围内掌握最有效的手段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理性的人对事物所作的评判,并不是基于他本人那种不经分析的冲动、成见和癖性,而是基于他对所有能有助于形成深 思熟虑的判决的证据所作的审慎的判断。保守的投资者者正是这样一种人。
 
   保守主义者看来,人类所有的知识并不构成一个整体。所以,知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总和。对人类来说,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未知的领域永远存在,知识是扩 展和演化的。我们知识的局限性不是科学和理性所能克服的,它们的作用恰恰在于使我们认清这种局限。没有人能够、而且也没有必要去了解和掌握全部的知识,人 所能掌握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人的真正智慧,不仅在于意识到自己已经知道多少,而且更在于意识到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知识范围的局限性。   
 
   与动物不一样,人被认为是有理性能力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禀赋的动物,因此他会力求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有时甚至会为自 己不合理的行为也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人性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如果投资时理性占了上风,投资者就会尽可能地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事;如果情绪 占了上风,或者不够理性,投资者就会忘掉或无视自己的能力圈的边界,非理性的投资也由此发生。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的忠告是:投资应该是一种最理性的行为,如 果超出了投资者的理解能力就不要投资,只做自己完全了解的事。
 
   被称为二十世纪英国最有思想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奥克肖特指出:“保守就是宁要熟悉的东西不要未知的东西,宁要试过的东西不要未试的东西,宁要有限的东西 不要无限的东西,宁要切近的东西不要遥远的东西。”保守主义投资哲学家提出了投资者的能力圈理论。《保守的投资者夜夜安枕》的作者菲利普·费舍在《寻常的 公司与不寻常的利润》一书中指出:智力、知识与经验联合起来构成投资者的常识和判断力。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其能力圈都是有边界范围的,不可能无边无 际。这是保守主义投资家提出来的。能力圈的概念也由此产生。费舍创造了这个理论,巴菲特推广了这个理论。
 
   能力圈是人的理性化能力的一个具体体现。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很情绪化的动物。按能力去投资是理性化的投资。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超出能力圈的便是非理性化的投资。
 
   不论一个人多么聪明,他都应该守在其能力圈之内。在这个能力圈,投资者享有专门的知识和特长。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投资者应该守住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 是不是价值投资的第一原则还有很多争论,不论是不是第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安全边际是一种风险控制手段。在采取何种手段控制风险前,投资者先要确定 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的作用在于锁定正确的投资对象,安全边际的作用在于避免为正确的投资对象支付高价。能力圈与安全边际是保守投资者的左膀右臂!

 

你怎么知道你知道?

   

   虽然关于能力圈的理论简单明确,但是要确定并恪守住自己的能力圈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确定自己的能力圈就十分困难。没有一个人在人生的一开始 就有能力圈。每个人的能力圈都是在从后来的生活经验、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个人爱好中逐步形成,而且会随着个体的经历、经验、知识、爱好的变化而有所变 化。况且,一个人很容易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很难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最大的智慧就是在于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大多数的投资错误,都是以为自己知道,认为该 投资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实际却不然。所以保守主义投资哲学不仅要求投资者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行事,而且在划定自己的能力圈应该非常保守,宁可划小些,不可 盲目乐观激进妄为,绝不能抱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极端自负心态。所以,自己对自己的所知,要格外诚实,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和勘探,要非常保守,而 不是激进。
 
   投资大师常常告诉我们:所谓“能力圈”,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和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永远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投资,不管你的能力圈有多小。坚持自己 能够理解的范围,只做自己理解的企业。在投资外扩展你的能力圈,在投资中守住你的能力圈。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行业,你有两个选择:学会了解,或者回避投资。 如果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还处在学习过程中,也请不要涉足。
 
   一些介绍能力圈理论的投资书也常常说,如果你理解一个公司,理解其业务、其产品及其所属的行业,那么这个公司就能你的能力圈之内。然而,什么叫理解?在现 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些公司和行业,都熟知一些商品,我们就能自认为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在我们的能力圈之内吗?答案恐怕不是那么肯定。我们最多可 以说,略有了解、熟悉该品牌或产品的性能。即便是能看懂企业的商务模式,看懂财报、了解企业战略都还不足以称得上是理解。投资意义上的“理解”所要求的比 这些多得多。作为能力圈意义上的理解,我同意这样一种界定:所谓的理解是,是指投资者有能力看清作为潜在投资对象的公司其十到二十年的未来。如果投资者有 十足的把握和证据表明他能看得清该企业在十到二十年之后的未来,那就可以说,该投资者理解其所可能投资的公司。因而,该公司也在其能力圈范围之内。比如, 我完全不知道苹果公司在十到二十年之后畅销的产品是什么。所以,不论我现在对iPad、iPhone和Mac Pro多熟悉,不论苹果公司多卓越,其产品多优异,苹果公司仍然在我的能力圈之外。看懂一个企业的现在,预测未来一两年的收益或者增长,与看清楚未来十年 企业的状况,完全是不同的视角和眼光。那时的公司不仅应该活的很好,其所带来的投资回报会让你非常满意。不要说一般的外部投资者,即便是行业内的专家、企 业家大多也是看不清楚十年后的情况。保守的投资者通常在其能力圈的范围内选择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与行业。
 
   所以,看懂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看清其发展战略,读懂其财务报表,这些都不足以表明该公司在你的能力圈之内,“能力圈”是投资者建立在自己的专长、经验和 智慧基础上的洞察力的作用范围,这种洞察力能够帮助投资者准确判断出潜在投资对象是否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能力圈的边界,就是这种洞察力的“有效射程”。如 果在有效射程内,没有合适的猎物出现,保守的投资者通常选择耐心地等待,而不是向有效射程之外的目标开火!
 
   能力圈原则的副产品是减少了投资的次数,也就减少了犯错误的机会,像巴菲特欣赏的棒球手泰德·威廉那样,通过只击能力圈内的球来击出更多的好球。坚守能力 圈的原则需要有纪律与耐心的品格。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说,“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当有人对你说,某某时的资本市场遍地是金子的时 候,你更要小心,因为许多金子落在的能力圈之外。要能够克制自己不去捡能力圈之外的钱,哪怕它散落得遍地都是。守住能力圈还有一个隐蔽的好处,就是能够有 效地避免成为见钱就捡的机会主义者。而机会主义是保守主义价值投资的大敌。投资就像本文一开始所说的那个逗狗的故事。在逗狗之前,要确定你是否真的了解这 条狗,否则就不要动手。这是本文一开始那位不明真相的逗狗人给我们留下的教训。他以为他理解了这只狗,其实他并未弄懂这条狗。
 
   人在本性上不仅有其有限的一面,每个人的人性中也都有追求无限的一面。这是也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对许多人来说,对知识与财富的追求,对权力与利益的追 求,甚至对卓越与不朽的追求都是没有止境的。人的梦想与欲望也是没有止境的。如有可能,人们甚至想目睹产生宇宙的那个大爆炸的现场。人性中追求无限的一面 则意味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能力圈的不可遏制的冲动。就是说,超越能力圈的事是注定要经常发生的。
 
   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是人类的通病。有成就的投资者更容易犯这种错误。然而,人是追求超越性的动物,而且这种超越性正是存在于人的有限性之中。因此,对现有 能力圈的超越也是任何投资者身上不可遏制的冲动。在投资领域,每个人都终将面临这样一种难题:他的能力越强、能力圈越大,边界就相应地越模糊。越有能力 圈,就越想冲出能力圈,逾越能力圈可能性就越大。伟大的投资者就是不断地与这种冲动作斗争,并常常落败。投资大师们越告诫别人要守住能力圈,他自己就越想 突破。神对凡人充满期望,期待投资者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每个人都守住自己能力圈的世界,是上帝期待出现的理想国。从这种意义上讲,诚如德国作家安德雷斯 (Stefan Andres )所言:我们都是上帝的乌托邦!(We are God's Utopia!)

 

 

Sohu Finance Syndicat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