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和黃成也電訊敗也電訊 林本利

2010-9-16  NM




滙豐銀行及和記黃埔是香港的老牌企業,歷史超過130年。兩間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都積極拓展香港以外的業務,股價節節上升,每年投資回報超過30%。但兩間公司的海外投資最終都慘淡收場,要繼續依賴香港的業務,才能夠保持盈利。

和記洋行創辦於1860年,而黃埔船塢則在1863年成立。1969年,和記收購黃埔船塢;到1978年兩間公司正式合併成和記黃埔(和黃)。一年後,李嘉誠控制的長實成功收購滙豐銀行持有的和黃股權。1981年1月,李氏開始出任和黃董事局主席。

李 氏入主和黃後,大力發展地產業務,將旗下的船塢和貨倉地皮用作發展住宅物業,賺得豐厚利潤。1985年,李氏透過和黃成功收購置地持有的35%港燈股權; 之後將港燈的電廠用地發展住宅物業,為集團賺得數以百億元計的收入。除了發展地產業務外,和黃亦積極發展港口、電訊、零售、能源及其他基建業務,以及積極 拓展海外及內地市場。

1986年時,和黃集團的稅後溢利是22億元,香港業務經營溢利是14億元,佔集團溢利64%。到1997年,集團的 溢利上升至123億元,香港業務的經營溢利是52億元,比重降至約42%。和黃經典之作自然是在1993年以84億元購入英國電訊公司Orange的股 權,在1999年以1,180億元出售,賺取過千億元的利潤。當年和黃集團的溢利是1,179億元,香港業務的經營溢利是63億元,只佔集團整體利潤的 5%。

 

和黃錄得過千億元利潤,股價大幅颷升至超過150元,大股東和公司高層好不威風。當時特區政府未經公開競投,將數碼 港土地批給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惹來公眾及其他地產商的不滿。李氏不時向傳媒表示,香港投資環境太政治化,故決定擱置投資計劃,甚至不排除減少在港的投 資。又說本地業務佔和黃集團的比重很低(單指1999年),港燈對集團的貢獻十分有限。李氏的言論,很明顯是暗示和黃所賺的利潤,不是靠壟斷香港市場賺得 來,而是靠眼光獨到,大部分是在香港以外賺回來的。

自此之後,和黃果然大舉投資海外市場,以過千億元投得歐洲多個國家的3G電訊牌照,又再 投入過千億元興建網絡。當科網泡沫爆破後,不少電訊公司負債纍纍,對3G前景不敢樂觀時,和黃又人棄我取,不斷以高價購入合作伙伴的股權,令集團的負債節 節上升,從1999年約1,000億元,上升至現在超過3,000億元。

自2002年起,和黃在3G業務方面錄得巨額虧損(未計利息及稅 項),至今總數接近1,600億元,早已把之前出售Orange的利潤輸清。2004及2005年兩個財政年度,更錄得每日平均虧損1億元的紀錄。和黃要 不斷出售其他業務,或者將電訊業務重組又重組,去套現和製造特殊溢利,用來填補3G業務的虧損。

自2001年起,過去十年,和黃十分依賴香 港業務所賺得的經營溢利,去支撐着整個集團。香港業務佔集團溢利的比重,不時超過60%,甚至超過100%(因未扣利息支出及稅項)。和黃實要感激全港市 民和企業,承擔高昂的電費、碼頭處理費、樓價、租金和超市價格,去幫助和黃解決3G投資失誤所產生的財務問題。

雖然和黃的溢利已下跌至1997年的水平,每年只得百多億元,股價從高位下挫六成,回到1996年的水平;但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卻依然可以每年收取過億元的酬金。這對公司小股東及香港人又是否公平呢?

(按:本文內容參考馮邦彥《香港英資財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49

成也女人敗也女人街市偉玩完

2012-8-16  NM




被襲後個多月的奧瑪仕(959) 股東街市偉——吳文新,上週傳出遭人殺害的死訊,唯他急急向外宣稱是對家的陰謀,由於他在自己地頭的新世紀酒店內被襲,現時對公司上下皆抱極大疑心,更吹 雞召開奧瑪仕股東會,踢走八名現任董事,圖清剿舊愛陳美歡的勢力,由自己及女兒坐正。街市偉的反擊看似來勢洶洶,更登報懸紅一千萬緝兇。奧瑪仕的背後,其 實交織着街市偉與陳美歡的恩怨情仇; 二人曾拍住上搵大錢;但二人好賭成性,弄至一屁股賭債,加上發現一對龍鳳胎非親生骨肉,弄至反目成仇,連街市偉的底蘊亦暴露出來,江湖人士也慨嘆:「街市 偉真係無晒面!」

「咦?乜新世紀仲有開咩?前排唔係話執笠o架咩?新聞話股東拗撬嘛,我已經成個星期無載過客去新世紀喇。」記者於上週六在澳門搭的士到位於氹仔的新世紀酒 店時,的士司機說,新世紀已瀕臨「執笠」邊緣。但於酒店內佔地三層的希臘神話賭場依然人氣單薄,二百多張賭枱中,只有不足五分一有人,部分賭枱更用布鋪 起,連布上亦已積塵。「十幾年前個場真係好旺o架,入面逼滿晒人,我自己都成日嚟賭,不過我而家都係鍾意去威尼斯人多啲,呢度啲裝修好舊喇,遲早執笠。呢 度個老闆俾人打到入山頂醫院度瞓,我睇都幾難搞。」在酒店門前等候接駁巴士的女士說。於新世紀酒店內被打至重傷的街市偉,現仍在休養。據知,他的傷勢頗嚴 重,膝蓋被打碎,雙手包紮着繃帶。由於他懷疑有手足對自己不忠心,上月中以奧瑪仕(959)大股東身份,要求召開股東大會,動議罷免八名現任董事,包括陳 美歡的姨甥女李詠詩。並委任自己及女兒吳惠儀等五名「自己友」為新董事,股東大會料於九月十二日召開。其後「陳美歡派系」的獨立非執董吳丁杰亦於上月底以 質疑董事能力為由,要求奧瑪仕即時停牌。

搭棚吸水 互相利用

雖然街市偉與陳美歡如今勢不兩立,但新世紀酒店、希臘神話賭場,以及一度備受股民瘋狂追捧的奧瑪仕,卻是二人關係如膠似漆時,合力搭建的吸水工具。九十年 代街市偉仍與「大家姐」司徒玉蓮相好時,已與陳美歡暗中交往,就連新世紀酒店亦靠陳美歡出手奪得。澳門酒店投資有限公司於九十年代興建新世紀酒店,其後酒 店欠債高達十一億,成為中國銀行的銀主盤。當時,有名葉姓商人有意收購新世紀酒店,並獲得何鴻燊的支持,除了容許葉經營賭業,也拿出一億元來作為持有酒店 股一成的股本,其時有四名江湖中人向葉姓商人提出,不用葉姓商人出錢,讓他們四人分佔新世紀酒店五成半股份,葉佔三成半,何鴻燊佔一成,事後葉姓商人的朋 友——陽明山莊發展商黃週旋則建議葉姓商人持六成,讓何鴻燊佔四成,並由何鴻燊的誠興銀行貸款,以保障自己有更多的利益。但葉姓商人認為早已向四名兄弟承 諾,並無改變主意,但事有蹺蹊,這四名江湖兄弟把股份湊合;並打算成立一間公司持有五成五股份,變相新世紀酒店由這四人做「大」,四人身邊的馬仔說燊哥今 次支持,主要靠四人中的「光哥」面子,此說令葉不高興,因而終止合作,才讓街市偉乘虛而入。

街市偉的三個女人

司徒玉蓮(約65歲)前夫屬香港警司級人員,八十年代與街市偉在何鴻燊麾下,攜手搞賭廳及疊碼生意,憑藉司徒玉蓮的人事關係,街市偉在賭業上扶搖直上;她 的江湖味道較重,性格高傲自負。九十年代初,前國家副主席王震的秘書唐敏,帶司徒玉蓮往北京一酒店開賭,但遇上高官願賭不服輸,反過來把來自澳門的司徒玉 蓮馬仔扣查並控告非法開賭,司徒玉蓮親自上京講數並要求釋放其馬仔,自行攬上身並遭扣查,事件令江湖人士對她十分敬重。即使街市偉與陳美歡搭上後,司徒玉 蓮只淡然離開,並無不快。

陳美歡(約50歲)祖籍台山,早年到美國賭場當荷官,持有美國護照,後來在澳門認識街市偉,在美國及澳門賭場打工期間,認識了一些國內高幹子弟,九十年代 協助街市偉取得原屬中銀銀主盤的新世紀酒店來經營,並誕下一對龍鳳胎,最初令街市偉十分欣喜;今年二月驗DNA才發現非親生骨肉。

馮小慧(約30歲)屬街市偉的秘書,已婚,有丈夫。她原是廣州的劍術運動員,後移民到美國,持有美國護照,後與丈夫返回澳門工作。是次街市偉遇襲,馮小慧同場亦遭毆傷,須坐輪椅,當時有消息指街市偉遇襲源於陳美歡醋意大發。現時,馮小慧夫婦仍得街市偉信任,陪伴在側。

搭通天地線

曾於美國賭場當荷官的陳美歡,與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的女兒劉超英相識,陳美歡透過劉超英,與當時總參二部部長姬勝德疏通,由姬勝德寫文件向時任中國銀 行行長王雪冰,指要協助收購新世紀酒店,才令中銀廣東省分行行長,把酒店出售予街市偉的銀信控股,事後街市偉曾找葉姓商人合作,但對方斷言拒絕。記者致電 向這葉姓商人求證,他只說:「過去的事,不想再提。」剛被罷免董事的奧瑪仕董事張南中,以前正是葉的伙記。陳美歡可說是繼司徒玉蓮後,街市偉在事業上的另 一位女人,「街市偉都算係粗中有細,幾個女人幫佢上位。」一名江湖人暗笑說。九十年代,陳美歡與街市偉合力經營新世紀酒店,但女方作風低調,應酬交際時亦 與街市偉保持距離,至九九年,她懷上一對龍鳳胎,令街市偉欣喜若狂,一直對這對「骨肉」非常疼錫,「有時細路仔打電話來,街市偉一副慈父口脗跟他們傾 偈。」曾跟隨街市偉的人透露。

奧瑪仕掀賭股狂潮

這對龍鳳胎出世後,澳門因開放賭權,賭業出現新機遇,街市偉的事業更上一層樓。街市偉自立門戶之前,曾是何鴻燊手下猛將,將賭場的貴賓廳搞得有聲有色,故 新世紀酒店亦與持有賭牌的澳博合作,經營賭場。其後街市偉於二○○四年斥資約七億,以古希臘神話作主題,為新世紀進行大裝修,並將賭場命名為希臘神話娛樂 場,當時陳美歡亦以負責人的身份接待傳媒,儼如酒店女主人。雄心壯志的街市偉與陳美歡,抓緊濠賭股浪潮在股市豪賭,大賺一筆,借殼上市的奧瑪仕頓成香港股 壇焦點。街市偉與當時為奧瑪仕執行董事李榮彬稔熟,於是透過發行十二億可換股票據,認購希臘神話股權,將希臘神話娛樂場「唧」入原本經營液晶顯示屏生產生 意的奧瑪仕,令其搖身一變成為濠賭股。

始創魔術票據

當時有關收購的消息一出,市場已熱炒奧瑪仕,股價由0.04元炒至最高位4.1元,炒風熾熱得陷入瘋狂狀態,奧瑪仕更於二○○四年十一月一度漲至停牌,不 少股壇中人都因炒奧瑪仕而發達,包括被控洗黑錢的伯明翰班主楊家誠。街市偉對奧瑪仕的表現十分興奮,首次感受到上市原來可以如此過癮,經常叫旗下的疊碼仔 買其股票,並拍心口說:「買啦,輸咗我賠俾你!」同時間,街市偉與陳美歡已經設下絕世好橋,透過大量發行可換股票據,將奧瑪仕變成「印鈔機」。市場一直稱 可換股票據為「魔術票據」,票據持有人可以低於市價換取當時已發行股本5%股票,只要轉手於市場上散貨,便可賺取差價;由於每次兌換,都會令股本增加,持 有人可換取的股數亦會相應增加,可謂愈換愈多,故被稱為「魔術票據」。「嗰陣街市偉一無錢就去兌換票據、行使價一毫子,股價做緊個幾,佢都唔知幾過癮。」 知情人士透露。

疊碼仔炒燶股

街市偉身邊的人,上上下下齊炒奧瑪仕,股份交投量極大,二○○六年四月十一日,更以近六億四千萬元成交額,壓倒大笨象滙豐(005),成為當日成交量最高 之股份。但後來因為多次兌換票據,公司不斷發新股,令奧瑪仕股價插水,不少疊馬仔亦因炒賣奧瑪仕而損手爛腳。街市偉在濠賭股水尾,於二○○七年透過配股集 資二十億,開設一間名叫Ace High的公司,公司本來由澳門前警察司馬文打骰,後交予陳美歡管理,業務是貸款予中介公司,即「疊碼仔」。但這班疊碼仔,因為炒賣奧瑪仕股票輸錢,索性 賴賬以抵銷股票上的損失,據知情人士透露,單是這間Ace High,就欠下公司二十三至二十四億元。奧瑪仕無法全數收回疊碼仔的貸款,令債務日增。今年的中期業績更顯示,奧瑪仕純利倒退七成一至六千萬元,而流動 負債增加,超過流動資產近一千萬元,令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成疑。事實上,核數師已經連續三年在年報中表示保留意見,質疑公司的經營能力。

好賭成性貌合神離

一直以來,街市偉對陳美歡極為信任,將新世紀的業務交由陳管理之餘,亦將股份轉到其名下。但隨着奧瑪仕股場失利、賭場生意走下坡,加上二人非常爛賭,「佢 哋在賭場名義上係櫈腳,但輸咗都要找數o架,街市偉一晚可以輸幾億元百家樂。」知情者說。因此二人欠下不少街數,陳美歡開始盤算在街市偉身上撈一筆。一○ 年,陳美歡把五十五個希臘神話內的VIP房重新裝修,並聘請歐洲大學生設計壁畫,聲稱花了七億元,並於十月底董事會,通過要求奧瑪仕發行新股給她以作還 債,此舉令奧瑪仕於希臘神話的持股量,由49.9%降至24.8%,當時奧瑪仕董事劉子盈簽署同意,但後來又指以為是簽到簿,此舉惹起街市偉的疑心,認定 劉子盈為陳美歡的心腹,合謀打上市公司主意。後來經多番爭拗,決定成立Greek Mythology Holdings Ltd(GM),部署分拆希臘神話上市再次吸水。如GM可於兩年內上市,陳美歡可透過出售手上的GM股份套現,否則奧瑪仕須向陳償還七億現金,回復奧瑪仕 在希臘神話49.9%之持股比例。但濠賭股在金融市場已失去吸引力,加上街市偉的軍師楊家誠因洗黑錢被拘控,上市遲遲搞不成,日漸水緊的街市偉亦無所不用 其極地吸水,連內地政府的社保基金亦不放過。去年中,街市偉被指經一位名為Jackie Yeung的女賭客介紹,與新加坡的白宮資本合作,容許基金公司在他旗下娛樂場開設賭廳,吸水達三億港元,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來自基金支票是新加坡發 展銀行,但原來有一億元來自內地的社保基金,觸動北京政府神經,但街市偉至今極力否認,且大呻無辜。基金入股泡湯,街市偉叫奧瑪仕董事劉子盈出面,從「民 間集資」,交收文件皆由劉子盈簽名,一個月利息高達3%至6%,吸納了不少來自大陸及澳門人士的資金,總數達二十至三十億,但後來未能如期繳付利息而引起 存款者不滿,但街市偉並向外稱:「佢(劉子盈)簽字,佢嘅事。」

街市偉籌碼盡失

最終令二人反枱的,是今年二月,街市偉發現自己「戴綠帽」。由於陳美歡誕下的龍鳳胎患有遺傳性深近視,但街市偉及陳美歡皆視力正常,令街市偉起疑,後來驗 DNA結果發現,龍鳳胎並非他親生,令街市偉震怒。其後二人的衝突開始浮面,於報刊上登聲明就希臘神話的股權問題展開隔空罵戰。繼而發生街市偉被毆再懸紅 一千萬緝兇等事件。然而生意歸生意。惡形惡相的街市偉似乎來勢洶洶,但翻查權益披露,卻發現他已將八成奧瑪仕股份已抵押予中東基金G Captial,據聞餘下兩成亦押予何鴻燊。一旦無力還債,街市偉便會失去大股東之名,恐怕翻身無望。上週,澳博亦向希臘神話收回四十張賭枱,據知希臘神 話出現資金緊絀,員工下月能否如期出糧也成疑。街市偉與陳美歡自收購新世紀酒店,從中協助的人,包括總參二部部長姬勝德,因收受巨額賄賂而被判死緩,中行 行長王雪冰亦因收受他人利益而判有期徒刑,如今街市偉與陳美歡反目,男方被毆打,女方逃亡,可謂顏面無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57

三星危機文化解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wenhua/232014.html

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危機文化曾經是三星崛起的關鍵因素,憑藉時刻存在的危機感和自上而下的指揮結構,三星迅速崛起為全球收入最高的科技公司。然而,隨著創新逐漸受到壓制,這種文化反而成為了這家韓國巨頭的發展障礙。

以下為文章全文:

危機相伴

在1997年的一本書中,三星董事長李健熙寫道,一家成功的公司需要具備「高度的危機感」,才能一直展望未來,才能對變化做出反應——即使身處順境也不例外。

正是這一信條推動三星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科技公司——它的電視機、智能手機和存儲芯片銷量在業內無人能敵——並成為一眾中國企業在探索韓國成功奧秘時繞不過的研究對象。

然而,在上月宣判的美國專利訴訟中,這家韓國巨頭卻因為被陪審團認定侵犯蘋果iPhone的關鍵功能被判賠償10億多美元。在此之後,三星自上而下的指揮結構和決策流程便被批阻礙創新。

曾幾何時,正是這種機制幫助三星對市場趨勢迅速做出反應,並作出大舉投資芯片和顯示屏的大膽決策。然而,對於急需從「快速模仿者」轉型為創新者的三星而言,這或許不再是最佳模式。

在三星內部,哪裡有設計師感覺被忽視、被壓制,哪裡就有變革的呼聲。

這種「持續危機」模式的確成績不菲,幫助三星三芯片、電視機和顯示器等領域趕超日本的索尼、夏普和松下,還終結了諾基亞十餘年的手機行業霸權,甚至在智能手機市場超越蘋果。

但與此同時,三星也因為生產「山寨」產品,導致聲譽受損。

天壤之別

根據三星提交給美國法院的一封內部備忘錄,三星移動部門主管申宗均2010年2月對員工說:「這是一場設計危機。」彼時的三星正在設計第一款Galaxy手機,以應對iPhone的洶湧勢頭。

「有影響力的外部人物都看好iPhone,他們認為『三星在打瞌睡』。」申宗鈞說,「一直以來,我們都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諾基亞身上,所有的努力都集中於『翻蓋』、『直板』和『滑蓋』元素。但我們的用戶體驗與不期而至的蘋果iPhone對比時,卻存在天壤之別。」

據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三星設計師透露,危機感和緊迫感促使三星的設計師和工程師採用了最符合iPhone外觀和感覺的理念。

「設計師有很多獨特而有創意的理念,但卻必須受到最高決策者的認可。問題在於,他們都沉迷於蘋果的設計,根本不滿意這些理念。」該設計師說。

這位設計師還補充道:「我認為無論在哪裡,最高管理者都應當尊重首席設計師的決定,但在三星,他們卻凌駕於設計師之上,對最終設計決策指手畫腳。這限制了我們的能力。為了不再侷限於優秀的跟隨者,三星需要更加水平化的文化,還要放權給設計師。」

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三星高管則反對這種說法,他表示,三星目前正在通過激勵和獎金推動內部創新,而李健熙本人也對新的技術和設計很感興趣。

典型事例

三星頭重腳輕的指揮結構在最近的一件事情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知情人士透露,就在GalaxySIII手機今年5月發佈的前兩週,三星副董事長崔志成下令廢棄50萬個藍色的手機外殼,原因他對銀色的細條不滿。

經過多次調整後,崔志成在產品發佈前10天最終批准了設計方案,但卻導致初期的供應鏈遭遇瓶頸,約有200萬部手機發貨延遲。

與之類似,提交給美國法院的文件顯示,崔志成一年前到訪三星美國電信部門時,當地的管理者擔心缺乏能夠打動他的項目。「整體計劃都不錯,但我們缺乏能夠令崔志成驚呼的創意。總體來說,他對我們能否擊敗蘋果缺乏信心。」

三星快速響應的理念與蘋果大相逕庭。在蘋果供職了17年的設計師克里斯托弗·斯金格(ChristopherStringer)對美國法院表示,蘋果在全球約有16位「瘋子」設計師,他們經常會圍著餐桌探討公司的產品設計。

相比而言,三星的設計部門與其他部門非常相似:裡面擺放著各種隔間,牆上還貼著創始家族的格言:「與客戶同在」,「創造產品,貢獻人類」,以及「挑戰世界,創造未來」。

「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等級森嚴的文化,根本無助於啟發創意。」上述設計師補充道,「我認為這不是三星獨有的問題,而是韓國社會的普遍問題。三星正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但仍然很看重『自上而下』的模式。或許我們需要的是硅谷那樣的創新環境。」

文化變革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三星以反應迅速而著稱。該公司的移動設備生命週期越來越短——大約每6個月就會推出一款新品。在上週三的發布會上,三星意外推出了採用微軟最新一代移動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甚至比諾基亞還早了幾天。

「無論面臨什麼障礙,三星都將繼續提供卓越、新穎、獨特的產品,在業內脫穎而出。」三星移動主管申宗鈞在IFA消費電子展上說。

申宗鈞還盛讚該公司「勤勉而典型」的優秀員工,也就是所謂的「三星人」。他們都是在1990年代訓練出來的,當時採用了一本名為《新三星管理》的教科書,裡面總結了李健熙的各種言論和他的危機感。

李健熙1987年從他的父親、三星創始人手中接過董事長職位。他在2008年被控挪用公款和偷稅漏稅後卸任,但2年後,他獲得了總統特赦,並重新執 掌三星帥印。當時,他還發表了這樣一段話:「我們處於真正的危機之中。全球頂級企業都在步履蹣跚,我不知道三星會怎樣。如今代表三星的多數產品和業務都將 在10年後消失。我們應該再次啟程,不能浪費時間了。」

那年夏天,蘋果iPhone的崛起令三星電信業務利潤慘遭腰斬。但該公司還是憑藉Galaxy系列手機迅速恢復,並在此後連破年度利潤記錄。該公司今年的利潤可能超過220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45%。

但從某種程度上講,三星的危機文化正在逐漸消失。「他們不再讓大家保持靈活和警覺,但如果你在三星工作的時間超過5年,恐怕早就聽夠了這種話,認為這不過是又一次循環而已。你早就習慣了這些事情。」一名三星芯片開發者說。

即使古稀之年的億萬富豪李健熙也在慢慢變得柔和起來。據知情人士透露,在聽到蘋果勝訴的消息後,李健熙只是說了一句:「好好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75

Pimco:成也QE,敗也QE(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913

要問債市的耀眼明星Pimco有何投資秘訣?可能真正的秘訣不在於模型或者策略,而是傍上了美聯儲的大腿。Bill Gross領導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在過去幾年中一直表現搶眼。據路透社的分析,Pimco輝煌的業績和美聯儲的行動關係甚密。

在2011年下半年,就在金融市場裡圍繞美聯儲是否會開展第三輪量化寬鬆進行激辯的時候,Pimco就開始有些迫不及待地加倉了。據路透消息,僅在2011年第三季度,Pimco的旗艦基金Total Return Fund——也是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就將其持有的抵押支持債券(MBS)翻了一番,達到800億美元。

有意思的是,就在Pimco大規模增倉MBS的時,美聯儲突然宣佈開始購買更多的機構抵押支持債券(agency-MBS)。通過將之前到期的MBS本金進行再投資,每月將購買差不多300億美元的此類證券。於是MBS價格應聲而漲。

2011-2012年,Pimco開始享受持有MBS帶來的豐厚回報。而且當2012年9月美聯儲最終宣佈實施QE3的時候,Pimco的Total Return基金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盈利。

Pimco的「押注中獎」過程是這樣的:

2008年12月,美聯儲「僱傭」Pimco還有其他三家華爾街巨頭,實施購買海量MBS的行為,以保持低利率,刺激美國經濟。

在之後的幾年中,Pimco一直追加購買MBS, 買的比其他三家多得多。

於是,Pimco在2009年和2012年,當美聯儲大手筆購買MBS的時候;據路透預計,旗艦基金Total Return的總收益為100億美元(不包括淨投資)。

Pimco的行為找不到任何違法或者不當之舉。Pimco表示,並未讓與美聯儲有關係的員工參與這些投資,並且他們的債券購買是在美聯儲計劃出台之前就開始了。而美聯儲表示它對企業的交易有嚴格管理。

那麼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路透分析了過去五年Pimco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超過14000筆的交易,結果顯示Pimco在agency-MBS市場上一直緊隨美聯儲的行動。 Gross和其他高管把他們的成功歸功於美聯儲的透明度、Pimco對於購買資產時間點的把握以及宏觀經濟分析。正如Gross2009年在自家網站上寫到的一樣,「預測情況,然後(聯儲)買什麼我們就買什麼,並且總是第一個這麼做。」

但通過分析 Total Return基金的持倉和美聯儲行動,可以發現Pimco的成功還有其他的增強因素:其基金規模,Pimco完美地利用了美聯儲的干預計劃,以及Pimco和美聯儲的密切關係。

2007年,Pimco僱傭格林斯潘作為其顧問。公司重要人物El-Erian是紐約聯儲顧問委員會的委員。Pimco全球策略顧問,經濟學家Richard Clarida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相交30年,而且據報導曾在2011年競選過美聯儲理事會的席位。

在美聯儲僱傭的四家幫助購買MBS的企業中,相比高盛、貝萊德和Wellington,Pimco對此展現了極大的信心並購買了大量MBS。比如,在2009年3月,據晨星數據,Total Return基金91%的資產都是機構抵押支持債券。這一水平遠超其他任何同類基金,在同一時期。業界基準,Barclays U.S. Aggregate Bond 指數,當時的機構MBS佔總資產的比重為38.7%。

2009年,在Pimco的網站上,Gross說,Pimco的目的是「與政府合作。」在今年2月的一次採訪中,他說,「預期美聯儲要做什麼是個很好的策略,當他們這麼做時候與他們合作……所以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美聯儲的計劃中,這麼做是完全允許的。美聯儲允許Pimco和其他三家企業繼續交易機構MBS,同時他們還有一些員工被借調到美聯儲。雖說企業和美聯儲簽署了協議禁止員工討論他們的工作。

美聯儲龐大的購買計劃在支撐美國經濟復甦的同時,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創造了資產泡沫。比如追求高回報的投資者把錢投到次級汽車貸款。一些金融家們從幾乎和五年前一樣的次級債券中獲利。對Pimco來說,問題不是經濟或者市場扭曲,相反,它可能是一種利益衝突——Pimco在為美聯儲「工作」的同時也要為自己的投資者服務。

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最為嚴重的時期,當時美聯儲最初宣佈的量化寬鬆時期是幾個月,Pimco就十分看好機構MBS。Pimco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本公司開始重視MBS的時候,早於任何Pimco的人受僱於美聯儲,也早於美聯儲宣佈購買機構MBS。

雷曼兄弟破產後,美聯儲宣佈支持經濟的方案,其中一項措施是將購買機構MBS的量提高到5000億美元。

獨立研究機構Graham Fisher的主管Rosner說,美聯儲本可以避免任何利益衝突表面化,如果它利用自己的交易員。但是美聯儲從未購買過如此多的機構MBS,因此它決定尋求幫助,於是找到了Pimco、高盛、貝萊德和Wellington。之後,2009年1月開始,他們設立好程序開始為美聯儲購買機構MBS。

Pimco任命其明星交易員Dan Hyman幫助掌控公司在美聯儲計劃中的角色。工作地點設置在加州紐波特海岸,Pimco的總部。據知情人士透露,Pimco的團隊會與其他三家公司以及美聯儲進行日常會議溝通。在電話會議中,小組會討論購買何種MBS以及時間。

高盛和貝萊德都表示與美聯儲的合作是嚴格保密的,有單獨的團隊進行工作,並且有「嚴格有效的政策和流程」預防可能的利益衝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48

Pimco:成也QE,敗也QE(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914
Pimco為何要重金押注MBS?

相比其他同行來說,Pimco的規模和美聯儲的計劃相當匹配。Total Return基金旗下管理有2511億美元,讓其他的主動管理債券基金相形見絀。第二大的主動管理中期債券基金DoubleLine Total Return,只有354億美元。

要想從抵押債券市場微小的價格波動中獲利,Pimco就要下很大賭注。為此,Pimco利用了規模龐大但知者甚少的機構MBS衍生品市場,或者稱為TBA市場,持有的頭寸比其他同樣為美聯儲提供幫助的公司高出許多倍。

並且美聯儲唯一可以購買大量的機構MBS的途徑就是通過TBA市場。TBA市場上的合同規則比較寬泛,這讓TBA市場相比其他抵押債券市場,有更高的流動性和深度,可以讓參與者交易巨量證券。

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增加原先5000億購買量的目標至1.25萬億,這對Pimco是個大日子:Total Return基金的回報異常高,達到1.32%。

之後Pimco穩步增持TBA市場的持倉20多倍,從2008年6月的20億美元,到2009年3月底變為430億美元。當時Total Return的總機構MBS敞口達到總資產的91%,為1320億美元。

2009年全年,Pimco的Total Return基金總回報率為13.83%。這是該基金十年來回報率最高的一年。

機構MBS在其中有多少貢獻並不明確,但在Pimco於09年9月給投資者的報告和晨星分析師Eric Jacobson的報告中都提到機構MBS對基金回報率有重大貢獻。

2010年11月,美聯儲宣佈第二輪量化寬鬆,購買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證券。

這次Pimco在規模更大的債市上的表現就沒有機構MBS上那麼好了。

2011年年初,當美聯儲即將結束QE2時,Total Return基金賣出了其持有的長期國債,據Pimco數據。但它誤解了市場動向。由於歐債危機和投資者湧入美債尋求避險,美債大幅飆升。市場一時間對QE3的議論火熱。

Pimco再次開始購買抵押債券。2011年9月21日,當Pimco持有的TBA證券達到500億美元時,美聯儲出人意料的宣佈將原來投資的機構MBS和其它債券的本息進行再投資。這意味著給了Pimco個順風車,每月抵押債券購買量提升至300億美元。

到2012年3月,Total Return基金的機構MBS投資佔到基金總持倉的一半。

實際上,從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Pimco再次展現了對機構MBS的異常的信心。據晨星數據,在主動管理中期債券基金前20強中,購買機構MBS最多的三支基金都是Pimco旗下的。

去年宣佈開始QE3之後,Pimco的好日子繼續。Gross說,在投資委員會會議上,"有很多的笑容,但沒擊掌相慶。"

 Total Return基金的抵押債券持倉價值再次上揚。到2012年年底,Total Return基金的回報率達到10.36%,超過巴克萊基準指數6個百分點。2012年的回報率還得益於在國債和企業債上的明智投資。

Pimco今年的掙扎同樣是因為對債市判斷失誤。今年5月和6月債市遭到大規模拋售。Gross在其最近的文章中寫道,"一個拋售會引起更多拋售,在國債市場也是如此。"

伯南克在5月和6月暗示結束QE,引起債市劇烈波動,投資者尋求在美聯儲之前拋掉債券。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5月1日的1.61%飆升至6月底的2.52%。據晨星數據,僅6月一個月,投資者就從Total Return撤走了96億美元,創下單月最高記錄。據Pimco網站數據,該基金今年到現在下跌2個百分點。

Pimco仍鎖定大量收益在機構MBS上。Gross說,"當你有利潤時是不會破產的。我們已經向美聯儲賣了大量機構抵押債券……這基本上就是我們打算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49

【敗局】ESPRIT一年關店38家:成也批發,敗也批發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11
2014年3月的一個傍晚,華燈初上,我來到位於深圳羅湖區的華潤萬象城,瞭解服裝零售業行情。

在眾多服裝品牌中,我曾一度對ESPRIT這個品牌抱有好感,但久聞它經營不善,這次萬象城之行,便希望一探究竟,然而單單在這座購物中心尋找它的店舖,就費了不少功夫。

H&M顯眼的logo首先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家成立於1947年的瑞典公司,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服裝零售商,自從2007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門店,截止2013年末,它在中國大陸門店數量已達到146家。很多城市的購物中心,H&M都成為吸引客流的熱門店舖,而深圳萬象城也不例外。

萬象街和書城路交接的丁字路口是深圳人流最密集的地段之一,沃爾瑪、深圳書城以及附近大大小小的商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匯聚於此,H&M萬象城店就設在這裡。臨街的鋪面,分為三層,約莫數百平米的樣子,負一層和一層是男裝,二層女裝及童裝,店內旋轉樓梯直接通往萬象城二層,這種帶有入口功能的設計,為H&M導入了大量顧客駐足消費。

相比H&M的張揚和高調,來自日本的「快時尚」品牌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則內斂許多。

優衣庫早在2002年便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在華耕耘12年之久,但發力卻是近些年的事情,僅2013年一年,優衣庫便開設了82家新店,接近過去11年所開設門店總量的二分之一,從而使得中國門店數量暴增至257家。優衣庫萬象城店位於四層,延續其一貫的裝修風格,空間開闊,佈局井井有條,收銀台前排隊結賬的消費者眾多,生意並不亞於位置更好的H&M。

稍顯小眾的無印良品正在中國變得炙手可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2013年,進入中國8年的無印良品開張了35家店舖,門店總數達到100家。消費能力、審美觀念日益進步的市民階層開始接受這種簡潔、內斂的日式風格,從而為其在華業績增長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位於深圳萬象城三樓的無印良品門店便是一個縮影。排隊試衣的顧客絡繹不絕,男女老少皆有,令試衣區顯得侷促不堪,不得不分派專門的店員維持秩序,看來無印良品還需要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

經過多番尋找,終於在深圳萬象城三樓一個冷清的角落,我發現了ESPRIT的蹤影。

令人失望的是,這個不足70平米的店舖,門可羅雀,店員態度冰冷,有如上個世紀國營商店的售貨員一般倨傲,內部裝修之單板,服裝品類之稀少,款式之陳舊,幾乎與街頭外貿小店無異。

要知道,在世紀之交的那幾年,ESPRIT這個品牌曾一度引領大眾時尚,其當時在中國市場的受歡迎程度,毫不遜色於H&M,ZARA、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快時尚」品牌如今的火爆。

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了ESPRIT的跌落?而這個「領頭羊掉隊」的故事又有何啟示意義?


ESPRIT前身是美國舊金山的一家製衣公司,以香港遠東有限公司為採購代理商,這家公司的老闆邢李源,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女星林青霞的丈夫。香港遠東公司在1980年代初開始在亞洲批發ESPRIT服裝,並在亞洲不少城市開設了零售店。1993年,該公司旗下思捷亞洲在香港上市,4年後收購ESPRIT歐洲業務,並更名為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

1997年,思捷環球與華潤集團合資組建華潤思捷,在中國大陸開展ESPRIT品牌服裝的零售業務,第一年便取得58%的業績增長,巔峰時期一度在全國近百個城市擁有數百家直營店和加盟店。當時ESPRIT號召力之大,「任何一個購物中心招商,如果沒有它開店,別人都不會進去」。

十年間,缺乏競爭者的ESPRIT幸運地在中國市場賺了很多錢,但危機也在與日俱增。

隨著H&M,ZARA、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聲譽鵲起,ESPRIT的內部問題也暴露無遺。

ESPRIT可謂「成也批發,敗也批發」。批發模式具有風險小、輕資產的優點,那些具備強大號召力的服裝品牌,往往無須自建渠道,依靠各級批發商即可實現迅速擴張。這正是ESPRIT快速崛起的關鍵。但也正是因為過於倚重批發業務,以至於忽視了供應鏈建設。

批發業務增加了價值鏈的中間環節,這帶來兩個直接的後果:一是部分利潤分流到批發商的口袋,從而抬高商品售價,二是阻礙了生產商與消費者的溝通聯繫,導致生產商對市場缺乏敏感。這也是為何ESPRIT服裝被人詬病「價格居高不下、款式萬年不變」的原因。

批發業務大量存在,拉長了訂單週期。即便ESPRIT的訂貨會從一年2次,提高到一月1次,但是受制於供應鏈,每次訂貨會的提前時間長達3個月,而ZARA則不到1個月。

供應鏈短板使得ESPRIT無法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更無力及時推出順應消費潮流的產品,從而導致系統性的滯後。據曾經負責ESPRIT在華業務的當事人回憶,ESPRIT的供應鏈成本比韓國服裝品牌「依戀」貴30%左右,更不要說與H&M,ZARA、優衣庫同台競技了。

客戶是一切生意的源泉,也是價值鏈的起點,企業通過與客戶達成交易來獲得商業價值和經營利潤。對待顧客的態度和理念,決定了一家企業的戰略、生意模式和組織文化,乃至市場表現。

企業多麼貼近顧客、貼近一線、貼近市場,就多麼貼近成功。這一點在競爭激烈的服裝零售業表露無遺。H&M,優衣庫等品牌成功的關鍵,便是源自對目標客戶的精準定位,對客戶需求的敏銳捕捉和快速反應。相反,對市場變化的漠視,對客戶需求的無動於衷,最終也會被市場和顧客淘汰。

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銷售網絡多麼發達,不過是一個連接企業與消費者,達成交易行為的通道,以為建立了看似強大的銷售網絡就把握住客戶端口便大錯特錯了。即便亞馬遜,如果沒有一套精準分析消費者需求的算法,其網絡平台和物流系統也會淪為擺設。

令人失望的是,ESPRIT的運營方思捷環球似乎只是把中國市場當做一門可有可無的生意,而不是必爭之地。ESPRIT過去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令思捷環球日益自滿,從設計師到管理層,均對中國市場、中國消費者缺乏必要的瞭解。ESPRIT運營總部位於德國,設計部門則設在香港。「那些管理者在遙遠的德國指揮中國市場」,「設計師坐在香港的辦公樓裡懶洋洋地喝咖啡」,在當時負責ESPRIT在華業務的華潤創業高管看來,這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2009年12月,華潤集團以38.8億港元,將所持華潤思捷51%股權全數賣給合資方思捷環球。第二年,ESPRIT業務一蹶不振,思捷環球業績暴跌98%,從此陷入漫長的虧損泥潭。

最新的消息是,思捷環球2014年前3月銷售額下降9.9%,過去一年,它關閉了38家大陸門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389

優衣庫:成也供應商敗也供應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570451.html

優衣庫:成也供應商敗也供應商?

第一財經周刊林仲旻2015-01-31 09:33:00

成本永遠都是品牌選擇供應商的一大標準。如何調和中國日益增長的勞動力成本,與服裝品牌需要的更低采購價格之間的矛盾,是供應商們的一大難題。

香港民間團體發布了一篇調查報告稱,位於廣東的兩家優衣庫供應商存在著超時勞動等問題

(原標題:優衣庫辦不到的)

優衣庫正面臨一場品牌危機:它的供應商出現了問題。

1月11日,香港民間團體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以下簡稱SACOM)發布了一篇調查報告:位於廣東的兩家優衣庫供應商存在著超時勞動等問題。

報告指出,為優衣庫提供商品縫制的工廠—東莞通威服裝有限公司的燙衣工人每天需要燙600至700件襯衫,每件襯衫的燙衣費只有0.29元;為優衣庫提供面料的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則要求部分工人簽署《自願加班申請表》,該表列明加班時數為119.5小時,違反了《中國勞動法》關於“工人每月加班不得超過36小時”的規定。

除此之外,兩家工廠還存在廠房溫度奇高、汙水滿地、設備不安全、通風系統惡劣、空氣中布滿塵埃和化學品氣味刺鼻等工作環境問題。

僅僅是這樣一個NGO報告,並不足以對優衣庫品牌形成大危機,但它們越來越多地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成本壓力激增,這種低技術含量的加工制造業已經很難在不做手腳的情況下很好地活下去。

其實,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品牌公司基本都有一套監督代工廠管理的完善流程標準,並會指派員工或者聘請第三方公司進行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驗廠審核。工廠的工作環境、宿舍食堂的條件屬於硬件範疇,是否聘請童工、是否替工人繳社保以及是否有超時工作等現象,則屬於軟件的考察範圍。

而在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2014年的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也提到,如果定期審核不合格的話,C級評價的合作夥伴會在半年內再次被審核,如果仍不達標,半年後還有一次審核機會,依然不達標,則會被取消合作關系。而D級評價的供應商在首次審核不達標的情況下必須在1個月內接受重新審核,不合格則再無第二次機會。

代工廠可能也面臨艱難處境。“現在國內大一些的服裝代工廠在硬件方面都沒有什麽問題,主要還是軟件方面無法達到品牌商的要求。”從事服裝外貿行業多年的孫濤對《第一財經周刊》說。他的公司會幫助中國的服裝供應商承接國際品牌的加工訂單,並有多次和品牌商一起驗廠的經歷。

據孫濤透露,針對品牌公司的檢查,已經有一批專門幫助工廠做虛假證明的公司。它們會完整地制作工人的名單,並將他們上下班的打卡時間和收入一一對應,做出一份能夠瞞過驗廠人員的資料。

就連品牌商在驗廠時找員工進行一對一談話的調查方式,也有應對方式:工廠或者提供虛假資料的第三方公司會先找工人,告訴他們談話應該進行的方向,以及一旦告知品牌方真實情況之後會出現的利害關系。

“加班這件事情不是違背工人意誌的,紡織行業都是計件工資制,所以他們的收入是和勞動時間直接掛鉤的,”孫濤認為,“如果按照品牌商對於勞動工時的要求,那麽很多工廠都要倒閉了。”

成本永遠都是品牌選擇供應商的一大標準。如何調和中國日益增長的勞動力成本,與服裝品牌需要的更低采購價格之間的矛盾,是供應商們的一大難題。

“目前中國服裝供應商的一個工人的月薪大約是600至700美元,越南是120至200美元不等,孟加拉國更是只有100美元。”孫濤說。

在服裝加工行業,中國的供應商們已經漸失優勢,90後的工人更願意去較為輕松的電子行業,而這一行業還有“錯一罰十”的不成文規定:一家工廠接的一筆單子可能只有5%的利潤,但是一旦出現遲交訂單或者質量問題,就會出現30%至50%的扣款。

在SACOM的網站上,除了優衣庫,A&F、H&M、Levi's、Gap、耐克、瑪莎百貨等國際大牌也都赫然在列。

SACOM的報告發布當天,迅銷集團就確認了報告內容屬實,並在4天後的後續聲明中公布了對這兩家供應商的具體整改建議。“此前對於合作工廠勞動環境監測時雖然的確檢查出一些問題,但部分問題未有得到改善確屬事實。迅銷集團將繼續致力確保問題獲得改善。”迅銷集團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而面對日益增長的成本,迅銷集團和它的供應商此前也曾開展會議,討論如何培育技術、改善流程、提升員工技能等。“日本企業還是有把供應商當作合作夥伴的傳統,幫助供應商改善內部流程的。”孫濤說。優衣庫和中國代工廠一般會簽訂長期合作的合同,結成某種戰略夥伴關系。

然而,值得註意的是,訴求低價且時尚的這一快時尚品牌,出於進一步降低成本和風險的原因,也在逐漸減弱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SACOM的報告發布不久後,有消息稱,迅銷集團今年1月已開始在印度工廠生產“優衣庫”休閑服,第一批服裝將於3月在日本上市。

中國服裝加工行業的優勢在於產業鏈比較集中。除了成衣加工,在面料和輔料的原材料供應上也較為完善。很多在東南亞加工的衣服的面輔料依然需要從中國進口,這就會減慢生產速度,不利於衣服快速上架。

“如果東南亞的服裝全產業鏈在這兩年快速建立起來的話,中國的服裝代工廠即使遷徙到了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也會很快失去優勢,”孫濤說,“服裝代工行業是一個低技術低門檻的行業,它一定會轉向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

在Zara,H&M的門店中,制作商標上,產地已經從中國轉變為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國家了。

據日本媒體報道,2013年優衣庫中國制造的比例已從2008年的90%下降到70%,未來計劃在中國以外的國家生產1/3的產品—盡管優衣庫表示不會減少中國供應商數量,但隨著其人力成本逐漸提高,以及由此引發的一些管理風險,或許會加快這一進程。

對於供應商們來說,優衣庫等品牌的轉移才是它們最頭痛的問題。

(應采訪對象要求,孫濤為化名。)

編輯:明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67

暴風科技市值蒸發200億背後:成也機構毀也機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2222.html

暴風科技市值蒸發200億背後:成也機構毀也機構

一財網 郭璐慶 趙星巍 2015-07-29 22:51:00

34個漲停後,今年3月下旬上市的暴風科技從最高的每股327.01元重挫至144.6元,在連續戲劇般的暴漲暴跌背後,在這一幕戲劇般的暴漲暴跌中誰扮演了主角?

那些成就了你的,到最後也能毀滅你。

34個漲停後,今年3月下旬上市的暴風科技(300431.SZ)從最高的每股327.01元重挫至144.6元,在連續戲劇般的暴漲暴跌背後,在這一幕戲劇般的暴漲暴跌中誰扮演了主角?剛剛出爐的中報數據揭開了這一謎底: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32家公募基金和3家券商集合理財合計持有暴風科技633.43萬股,持倉市值約為19.5億元。不難看到,在二季度的這波行情中,重倉的公募基金成為最大的贏家,在一些基金公司中也出現了抱團持倉的現象。

7月13日複牌後,暴風科技5個交易日連續跌停,窄幅震蕩幾日後繼續2個跌停。一位在二季度將暴風科技作為重倉股的基金經理稱,目前並不看好這一品種。不過,還有一些基金經理曾試圖在股價狂跌時試圖護盤,但無奈頹勢已成,放棄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上漲1760%的背後推手

3月24日上市的暴風科技趕上了好時候。其時行情如火如荼,加之屬於“互聯網+”熱門題材,暴風科技創下連續29個漲停後接著5個漲停板的記錄,中間打開漲停板的那一日,暴風的漲幅是5.89%。

統計顯示,上市至今暴風科技登上龍虎榜的次數為41次,其中4月份有7次,5月份有18次,6月份有4次,7月至今有9次。

4月29日,通過營業部買入暴風科技2.97億元,到6月8日,買入金額均在1億元以上,最高時合計買入金額達到10.3億元,當日龍虎榜上買入金額排名前五中有4個席位均是機構席位,6月10日同樣如此。

本報記者也註意到,在5月13日之前的19次龍虎榜上,通過營業部的凈買入均為正,凈買入最高出現在5月4日,當日凈買入金額為2.84億元。

機構對暴風科技的“圍獵”從二季度正式開始。

截至一季度末,暴風科技中投資者的機構包括社保基金、工商銀行、華泰與華福證券以及10余家基金公司,他們也是為數不多的有幸中簽者。

到了二季度,這些機構股東幾乎全部撤出,新的機構投資者入場。這一次,機構投資者的持股量從36萬股激增至633萬股,占流通股比例也從1.2%增加至21.11%。

顯然,公募在二季度成為暴風科技1757.25%漲幅的一大重要推力。

據統計,二季度中包括博時、廣發、泰達宏利等至少19家公募的32只基金對暴風科技展開追逐,其中廣發的三只基金合計持股約131萬股,博時的兩只產品合計持股約84.7萬股,農銀匯理持有63.5萬股,泰達宏利價值優化成長也持有66.5萬股。

對同一家上市公司的偏好反應在基金公司中,就是一些公募旗下的數只產品、不同基金經理對同一個品種達成了同樣的認可——集中且大量地持有,這在暴風科技中也有較為充分的體現。

例如,民生加銀的6只產品均持有暴風科技,合計持股為43.2萬股。旗下的民生加銀優選持有的暴風科技占基金凈值比例是4.99%,其在6月11日達到基金凈值最高的1.789後,在這輪的系統性暴跌中凈值也跌破了1。

“寵兒”遭棄

風雲突變,二季度的“寵兒”暴風科技在最近的一個月卻成了機構眼中的雞肋。

7月13日暴風科技複牌,開盤毫無懸念的趴在了跌停板。從當日的龍虎榜可以看到,前五大賣出席位中,前面四個席位均是機構專用。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7月14日和7月20日,公募等買方機構從此前的多頭轉眼間變為了空頭。

7月13日以來,暴風科技9次登上龍虎榜,通過營業部的凈買入金額均為負,凈賣出最大發生在20日,當日凈賣出金額為3.05億元。

不過,同樣有一些機構試圖力挽於狂瀾,試圖護盤止跌。暴跌開始後,龍虎榜顯示買入金額榜上機構席位出現了5次,但護盤力度不大,這五次買入金額合計大約為1.1億元。

13日,招商證券出了一份研報表示暴風科技目標價看到400-430元,理由是上市公司與深圳手勢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投資意向,將通過增資5100萬元獲得“手勢科技”新設立公司的51%股權,正式介入互聯網演藝平臺運營領域,此外半年度擬每10股轉增12股。

然而這番公告並沒有作用,腰斬的股價也給招商一記悶棍。14個交易日來,暴風科技市值損失高達195.5億元,按照29日的收盤價,意味著暴風又回到了5月5日連續29日個漲停的時候。不過問題是,在不確定的市場行情中,暴風能否再回到300多元?

這恐怕也是基金經理的擔憂。若放在正常行情下,很難想象,基金經理對同一個品種的偏好程度會在短短的時間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現在不怎麽看好暴風,上半年牛市的時候有機會,現在趨勢不明朗,表現也就很一般。”北京一家排名前三分之一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該基金經理管理的一只產品的二季報顯示,暴風科技是其第一重倉股。

在今年5月中旬時,也有一位80後基金經理推薦了暴風科技,當時暴風的市值約為300億,他當時認為看到1000億沒有問題。

但兩個月後,他的觀點也發生了180度的逆轉。29日下午,記者問他是否保留兩個月前的觀點時,他堅決地予以了否定。

“暴風科技不推薦,因為它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市場風格了。你看今天就沒有漲。我覺得其他品種的機會會更大。暴風的問題主要是股價太高了,估值也(高的)沒法看。5月份的觀點和現在不一樣,因為市場也大不一樣。”該80後基金經理說。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12

成也蘋果,敗也蘋果:“17”被App Store下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9/152204.shtml

i黑馬訊 9月29日消息  火爆整個亞洲的現象級應用“17”今日被蘋果手機應用商店App Store下架。此前,“17”App已經在亞洲多個地區的App Store免費排行榜奪得榜首位置。

這次被蘋果官方下架,“17”方面並未給出解釋,不過大致可以根據網上梳理的17App發展路徑發現部分端倪。

6月5日iOS版上線

7月21日修正嚴重bug後開始在臺灣地區登頂(前一天數據為總榜1000)

7月23日安卓版上線

8月22日被Google Play下架

8月28日男童直播妹妹洗澡

9月1日新版UI上線。在馬蘭西亞等東南亞地區走紅

9月3日男女直播做愛過程

9月16日馬蘭西亞App Store免費榜第一

9月18日舉辦幫“17”用戶去世界各地與粉絲直播活動,首站美國

9月22日美國App Store免費榜第一

9月25日中國App Store免費榜第一

不難發現,17被下架並不是首次發生,而在其火爆之前也幾次與淫穢色情內容相關。根據部分用戶的截屏,的確存在用戶傳播涉嫌色情的現象。因此很可能是因為這方面的問題導致app store將其無理由強制下架。

rfaM-fxifmki9574136

“17”App是一款誕生於臺灣的圖片加視頻社交類應用平臺,呈現形式包括自拍、短視頻、直播等。普通用戶能夠進行視頻直播,直播吸引過來的流量能夠獲得分成收益。根據“17”App的投資人透露,“17”的主要商業模式比較接近YouTube,靠廣告帶來營收,再讓熱門的用戶提成。

根據“17”的規則,用戶直播沒有門檻,任何用戶都可參與,平均 1000 人觀看就能拿到1元分紅,累積100 美元能夠提取。這種直播加分紅的方式類似於YY的直播,但相比之下,門檻更低,能夠分成的門檻也更低。據了解,“17”目前有 220 萬用戶,黃立成預計半年突破千萬人,日活躍用戶為70至90 萬人。

不過“17”的火爆大多被解釋為“性”、“窺探欲”,和菜頭曾說過,“性是網絡第一生產力,無聊是網絡第二生產力,免費是網絡第三生產力。三力結合,基本上可以解釋一切網絡熱點事件。” “17”的火爆基本上也適用這條解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502

成也英國 敗在香港

世上任何一位行將卸任的官員都希望可以close chapter with honor,看曾蔭權的形勢卻似乎打算close chapter with horror。
 
曾先生的職銜是「行政長官」,所以他真的以為自己只負責「行政」,手板眼見功夫,毋須用腦,只聽吩咐。從前叫「港督」,職權明顯完全不同。「督」就是督促、督導、監督的意思,比「行政」高級很多。曾蔭權讀得書多,語文能力很強,自然能參透什麼是自己的「分內事」。
 
不難想像,當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批評香港公務員聽慣了英國老闆的話,回歸後卻不懂當家作主兼缺乏長遠規劃能力,曾蔭權一定深感無辜。見工的時候,老爺沒有講明「行政長官」需要用腦,如今又改口話要用腦,要規劃,要當家作主,一時一樣,即是擺明屈我!好,等我反駁你!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人要學好做主人翁、港人治港。」這就是曾蔭權的「反駁」。他花了四天時間左度右度,思前想後,終於決定不回應王光亞的批評,改為「扮回應」。難得他在大庭廣眾說出這種九唔搭八的廢話而不會臉紅,而且連那幾句廢話也無法好好記住,寫在貓紙上照稿讀,更莫說連照稿讀也口窒窒,一臉心虛,神情閃縮。Obviously,連他自己也不信自己所說的話。
 
面皮夠厚實在也是一種生存之道。無論王光亞批評什麼,無論全港市民罵他什麼,曾特首都能像電影《賭俠》的主角那樣,不斷對自己說: 「你睇我唔到,我睇你唔到……」然後自己果然變透明了。
 
那天我一邊喝咖啡一邊看電視新聞,看見曾蔭權在論壇上大談領袖的八大條件。他說領袖必須「講得出做得到」、有遠見、有誠信,害我差點打翻了咖啡。他有什麼遠見? 「六大產業」還是「傳奇東亞運」?然後他說: 「我學懂的道理是不能孤軍作戰。你需要一個好的團隊,沒有好班子的領袖是難以成功的。」我當下明白了為何他無法成功。曾先生還在演說結尾時重申,明年6 月30 日任期屆滿前「絕不會鬆懈下來,否則我便有違我剛才所說的領袖要素」。我決定關掉電視機。
 
有人罵王光亞發表這番言論是「干預」香港,損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blah bla h blah。財政預算案宣布「注資六千元到強積金戶口」,這麼弱智的措施難道是中央想出來的嗎?是中央下令香港高官在家裏僭建嗎?停車熄匙搞到一鑊粥,又是中央的構思嗎?全中國有34 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 個省、5 個自治區、4 個直轄市、兩個特別行政區,阿爺自顧不暇。如果你說中央從來沒有干預香港的政制,再天真再傻的人也不會相信吧,但香港一般的民生瑣事,難道全都是中央下旨?香港人會不會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呢?
 
香港今天的民生事務一塌糊塗,樓市畸形、貧富懸殊、空氣污濁……這些都是香港官員職責範圍之內應該做好的事,但他們卻沒有做好。無論王光亞發表言論是否一種「干預」,沒有人能否認他說出了事實──我們的而且確由一群腦麻痹、沒遠見、沒承擔的「家丁」領導,他們時刻都在等待主子發號施令。
 
曾蔭權作勢「反駁」王光亞的時候,強調中央也曾讚揚香港公務員,那有什麼出奇?香港公務員效率向來很高,你要公務員買郵票、訂A4 紙,他們都辦得妥妥貼貼。 王光亞說的是「不懂得做boss」的人,公務員的職責不是做boss,而是執行指令。所以他的言論不可能打擊公務員士氣,只打擊了曾蔭權的士氣。
 
一個敗家仔終日伸手問阿媽要錢,然後離家出走,結果一事無成流落街頭,死死地氣回來要阿媽打救。阿媽說「爭氣啦衰仔」,你就話阿媽打擊你的士氣,這就是廣東話所謂的「發爛渣」。
 
王光亞說「成也英國,敗也英國」,將罪行歸咎於英國,已經為香港官員搭了一道下台階。莫怪我Daisy 又來踢爆, 「成也英國,敗在香港」才是實情!撫心自問,英國人跟我們非親非故,沒有義務把一片爛地發展成金融中心。英國佬在殖民,難道跟香港人有親? 「成也英國」已經非常難得,難道在交回殖民地後還要管你們的公務員培訓?英國人把一個殖民地管理得井井有條,留給我們一套完善的司法制度,我只能說,英國人盜亦有道。香港官員不爭氣,與英國無關。
 
如果真要賴的話,我會賴香港沒有普選,以致無法用手上的一票來驅逐曾蔭權。儘管一人一票選舉特首也無法保證此人上任後的表現,但自己的眼光,自己的選擇,是好是醜都心甘命抵。只要市民手上有票,即使這次選錯了人,下次還是有機會再選賢能,總好過現在死路一條。打開報章,天天看那幾個「疑似候選人」和他們的助選團隔空開戰,而這些候選人甚至連自己會否「獲批准」成為候選人也未知道,天天等上面開綠燈。我不知這算是什麼樣的「選舉」,而這樣的「選舉」還會繼續選出多少個曾蔭權。
   
有句話叫「低處未算低」,touch wood 講句,有朝一日我們可能會非常懷念曾蔭權,正如現在也有網友呼籲董建華復出一樣。試想想,要聽足十年用「口窒窒」的方式讀出「用詞不當」的施政報告,都幾難受。
 
既然市民現在無法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反正死路一條,我寧願支持董建華復出當下任行政長官。事到如今,董先生是我唯一信得過的人,因為我至少知道他可以差到什麼地步,心裏總算有個底,策劃逃生措施也比較方便。那該如何安排董先生復出呢?這方面確實需要一點政治智慧,那就讓小妹來獻個計吧,先安排「友好傳媒」扮偷拍到董先生跑步,題為「我對腳已經好番晒!」,同時宣布參選特首。文革時期,毛主席就曾在長江暢泳以顯示自己身體健康,然後把照片刊在《人民日報》頭版,董先生跑步有異曲同工之妙。傳媒追問董先生是否復出參選時,他可以笑回答「早晨早晨!」,靜待民意醞釀發酵。董先生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位列國家領導人,地位崇高。由國家領導人擔任香港特首,絕對可以提升香港的地位。
假如下任特首不是董建華而是另選新人,則無從捉摸了。捉不到他的路數,要事先制定逃生方法也就更困難了。雖然有人說,放心吧,很難會有人差過董建華了,香港最壞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那我又要問──什麼是「最」?
 
在「壞」的領域裏從來不存在「最」,正如在「好」的領域裏同樣用不上「最」字,人生是因為這樣才值得豪邁地賭一場。當初曾蔭權接任特首的時候不也威風凜凜嗎?當日他榮升特首時吹的國歌口哨猶在耳畔,今天看見他的民望,才明白民望原來真的就如浮雲啊。 (撰文:王迪詩/逢星期六刊於《信報》http://world-of-dais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