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国人的买房情结 吴晓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77cc60100jwru.html


这是发在FTC上的专栏。“中国商人对任意征收的恐惧始终挥之不去”--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的这句话让人很无奈,用在今天,或许也是 适合的。



 

标题:中国人的买房情结

 



 

房地产难题,在今天困扰了中国。上自政府,下到八零后,莫不为之烦恼。个中原因可谓千头万绪,今天只说一条,那就是工商资本的投机化。

我当年搞田野调查,到了徽南农村,看到无数高檐大宅,富丽辉煌,无比惊诧。在震惊之余,我却被一个问题给缠绕住了:这些大宅子的主人当年都是在淮扬一带显 赫非常的盐商、茶商,贩盐卖茶在明清两代是最为暴利的产业――因为需要政府的牌照,相当于专卖的性质,那么为什么,这些盐商茶商不把钱拿去扩大再生产,却 要把银子运回偏僻的老家,盖这些好看不中用的大宅子,买一大块产出效率很低的红壤地?有人解释说,这是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传统,是显耀乡里的宗族思想在作 怪。我不以为然,说来商人都是没国界的,只要有钱赚,连国家都未必认,何况乡里了。



又有一回,重读《史记》,我被司马迁的土地观给迷住了。在中国的史家中,司马公是最重视商业的一位,在《史记》中有专门的《货殖列传》讲到先秦和汉初的几 个大商贾,后来史家的历代史书中都有《食货志》,可是几乎已经看不到商贾的名字了,一代不如一代,用在这个例子上非常恰当。司马迁把“富裕”分成三种,本 富、末富和奸富,本富就是靠农田致富,末富就是以工商致富,所谓“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可是司马公接着又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 商,刺绢文不如移市门。”

这就奇怪了。既然农田为“本富”,可是为什么赚钱却比不上“末富”,如果大家都去追求“本富”,不是明摆着会吃大亏乎?好,接着司马公给出了第三个结论 ――这也可以被看成是“理财建议”,他说,“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跑到商海中尽情扑腾,大把赚钱,然后回头 去买房子和田地,用房子和田地把赚来的钱牢牢守住。

 

现在很多人不就是这么干的吗?中国的房价不就是这样被炒起来的吗?民众的烦恼不正是因此而生 吗?



然而,批判归批判,事实却比冰还冷。历史学家李剑农在《先秦两汉经济史稿》中说,“司马迁之观念如是,秦汉间大多数人士之观念亦如是,甚至于由秦汉以至于 今日,中国大多数人之理念,尚未能大异于是也。因此一切士农工商的活动,最后以取得大量土地而成富为目的。”李先生写这段文字是在1950年代中期,又半 个世纪过去了,规律还是规律。

人们肯定还会问,为什么大家从高赢利的工商业赚了钱,偏偏要再转投到低赢利的土地中呢?司马迁其实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我来点破最后的秘密吧:因为中国的治国者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他们最早明白工商业比农业更能敛聚财富,所以早早的就把这些产业收归国有化。这个有多早 呢?说出来吓你一跳,早在公元前770年,齐国的管仲就把盐业和铁业收归国营化,那时候,欧洲的铁器还没有普及,美洲还在猎人头玩。从此以后,秦汉唐宋明 清民国,只要是能赚钱的工商业,国家无不收归国营,从盐铁,到茶酒,到漕运,到对外贸易,到矿山铁路,到银行电信,现在,我们还有一个部门叫国资委,专管 此事。



当国家把工商业控制住后,私人资本在其中的角色就很微妙了,人人都知道那里的钱比农业多,可是谁也不敢往大里玩,因为千年以来的教训告诉大家,你搞得稍微 大一点,一定会与“国家利益”冲突,一博弈,要么灭家要么抄产。我曾经算过一个数字,以用途最为广泛的铁器工坊为例,从先秦到晚清,最大规模的私人企业不 过千人,2000年间规模几乎没有扩大过。

法国的年鉴派史家布罗代尔在他的著作中就曾经写道,无论中国还是伊斯兰教社会,政府的权力太大了,使富有的非统治者不能享有任何真正的安全。因而,最成功 的商人面临的一个永恒的问题是――在哪里再投资他们的利润。他最后说,“中国商人对任意征收的恐惧始终挥之不去”。

正因此,司马迁的第三段话就如幽灵般的出现了:大凡在工商业中赚了钱的,马上转身去购买土地,是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这是发在FTC上的专栏。“中国商人对任意征收的恐惧始终挥之不去”--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的这句话让人很无奈,用在今天,或许也是适合的。 标题:中国人的买房情结 房地产难题,在今天困扰了中国。上自政府,下到八零后,莫不为之烦恼。个中原因可谓千头万绪,今天只说一条,那就是工商资本的投机化。 我当年搞田野调查,到了徽南农村,看到无数高檐大宅,富丽辉煌,无比惊诧。在震惊之余,我却被一个问题给缠绕住了:这些大宅子的主人当年都是在淮扬一带显 赫非常的盐商、茶商,贩盐卖茶在明清两代是最为暴利的产业――因为需要政府的牌照,相当于专卖的性质,那么为什么,这些盐商茶商不把钱拿去扩大再生产,却 要把银子运回偏僻的老家,盖这些好看不中用的大宅子,买一大块产出效率很低的红壤地?有人解释说,这是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传统,是显耀乡里的宗族思想在作 怪。我不以为然,说来商人都是没国界的,只要有钱赚,连国家都未必认,何况乡里了。 又有一回,重读《史记》,我被司马迁的土地观给迷住了。在中国的史家中,司马公是最重视商业的一位,在《史记》中有专门的《货殖列传》讲到先秦和汉初的几 个大商贾,后来史家的历代史书中都有《食货志》,可是几乎已经看不到商贾的名字了,一代不如一代,用在这个例子上非常恰当。司马迁把“富裕”分成三种,本 富、末富和奸富,本富就是靠农田致富,末富就是以工商致富,所谓“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可是司马公接着又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 商,刺绢文不如移市门。” 这就奇怪了。既然农田为“本富”,可是为什么赚钱却比不上“末富”,如果大家都去追求“本富”,不是明摆着会吃大亏乎?好,接着司马公给出了第三个结论 ――这也可以被看成是“理财建议”,

言论至此,读者应该明白,在千年中国,土地其实不是由泥巴构成的,它是一种“类货币”,是资产阶层逃避政府力量的一个避险性工具。

回头说到今天,中国房价为什么日见日高?除了城市化运动、地方财政被土地绑架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正是,近年以来,大量工商业资本汹汹涌进地产 业,企业家阶层因“国进民退”对实业产生厌倦,投机心理大增。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房产税的征收或是加大土地供应量,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解决之道何在?那就是以市场化的改革,活跃工商业经济,让工商资本留在工商领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80

巴菲特訪中 意外挑動仇富情結

2010-10-04  TCM  
 

 

九月二十九日,美國富豪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與比爾‧蓋茲(Bill Gates)聯袂訪中,在北京舉行了一場慈善晚會,成為全世界媒體追逐報導的焦點。然而,早在兩人抵達中國前,中國輿論已經為此事展開一場論戰。因為兩位富豪來訪,主要目的是宣傳「慈善事業」,而這一點,卻觸動中國社會敏感的仇富情結,更凸顯中國慈善事業軟硬體基礎建設不足的問題。

從去年三月開始,巴菲特和蓋茲就在籌畫一個非常有野心的計畫:希望美國的超級富豪們能承諾在此生或死後,捐出至少財產的一半為慈善事業所用。

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在兩人的奔走下,今年八月展現初步結果:四十位美國富豪,包括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創辦人透納(Ted Turner)等,都公開承諾加入這個名為「捐款承諾」(Giving Pledge)的計畫。

富人怎麼回應?宗慶后、馬雲都婉拒赴宴

但正因這個活動辦得太成功、太響亮,當巴菲特和蓋茲宣布要邀請中國富豪參加北京慈善晚會後,有媒體把這場餐會影射為「鴻門宴」,猜測兩位富豪是否要挾美國經驗來中國「勸捐」?誰是被勸捐對象,也成中國媒體追逐焦點。

事涉敏感,二○一○年《富比世》富豪排行的中國第一名、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抬出「時間衝突」的理由,婉拒巴菲特和蓋茲的慈善晚會邀請,「你們不要誤會啊,我可不是怕被勸捐,我只是沒時間,」宗慶后說。阿里巴巴總裁馬雲則強調,捐錢其實很容易,他要把錢用在創造就業、改善環境上,也就是間接表示不參加。

因為引起的風波太大,巴菲特和蓋茲只好在九月十四日親自滅火,透過《新華社》發表書面聲明指出,慈善餐會的目的並非勸捐,而是為了「學習、傾聽」,了解中國慈善事業的實際狀況。

為何這件看似單純的事,會引起軒然大波?

中國社會現況?貧富不均嚴重,專家憂心

首先,兩人來訪所引發的「勸捐」臆測,已挑動中國社會中敏感的仇富神經,連鳳凰衛視都特別在九月七日《時事辯論會》節目上,探討「蓋茲中國慈善宴是在挑動社會仇富情緒?」

根據二○○九年的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中國衡量貧富差距指標的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四為貧富差距的「紅線」,超過則為嚴重)高達○‧四一五,比同樣迅速崛起的印度的○‧三六八高出許多。世界銀行估計的中國吉尼係數更高達危險的○‧四七。多位中國學者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都曾警告中國貧富不均的嚴重性。

一場富豪雲集的慈善宴,把這個中國最不願碰觸的問題,再度搬上檯面。

不只不均,中國一般人也普遍對有錢人的財富來源感到懷疑。著名中國民營企業家孫大午就在《中國經營報》上,發表一篇名為〈巴菲特應找中國貪官捐款〉的文章指出,巴菲特立意雖好,卻不符合中國民情。

孫大午認為,美國企業家的財富,大都是陽光化的,他們在市場經濟下,接受社會的公平待遇,是社會的受惠者,之後才是社會的捐助者。

但中國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企業家「大都存在原罪,甚至是現罪。這些企業家所擁有的財產,是官道來的、黑道來的,他們流血流汗,好不容易掙來這些資產,要他們捐回去是非常困難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受邀參加餐會的中國富豪,立刻陷入兩難:如果參加,就是承認自己是富豪,那麼財富來源有沒有合法、合理性?要捐還是不捐?如果不參加,那是否間接承認自己財富來源不合法?是否會被貼上不願意回饋社會的標籤?

響應捐款結果?陳光標「裸捐」,被批作秀

不妨看一下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公司董事長陳光標的例子。為了回應巴菲特和蓋茲的「捐款承諾」活動,他在九月初高調宣布,不同於美國富豪們只捐出一半財產,他將在死後捐出全部財產,號稱「裸捐」。然而此言一出,卻引起大量撻伐,批評陳光標作秀。

更有中國媒體指出,巴菲特和蓋茲是用私人的財富捐款,但陳光標過去的捐款,都是用公司的利潤捐贈,不但不符合股東利益,更有炒作之嫌。這個例子呈現了中國社會對富人捐款的矛盾情結:不捐,會被認為小氣;捐了,合理合法性,必定被用放大鏡檢視。

另一方面,巴菲特和蓋茲來訪,也凸顯中國在慈善事業的軟硬體不足。要做慈善事業,並不只是捐款而已,錢捐出來之後的運用,牽涉到大量的專業和經營管理,才是困難的開始。

這也就是為什麼巴菲特一生眼光精準獨到,但要捐錢的時候,還是選擇相信專業,把錢交給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這也是馬雲在此次勸捐風波中,會有感而發的說,「其實捐出去,真的挺難的,我覺得,我交給誰的錢,他能管得好嗎?」

在美國,慈善捐款和相關事業已發展得很完整,不只非營利組織管理進步、法令完善,甚至還有專門評等非營利組織的機構,做為有錢人捐款時參考、更有專門網站報導各類慈善事業最新動態和發展。而中國要做到這些,還有漫漫長路要走。或許這些「軟經驗」,才正是巴菲特和蓋茲訪中,真正值得推銷、交流的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72

中國投資界的「巴氏情結」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1106/t3660682.htm

  在中國,儘管號稱追隨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者眾,但遺憾的是,不管是物美商業還是大楊創世,在中國目前幾乎所有的「巴氏概念」行情中,反映出來的不是中國投資人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實踐,恰恰是一種背道而馳的遺棄。

  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年復一年重複著,參與者始終熱情不減,「對美國經濟前景保持樂觀」、「美元下跌不是大問題」、「不看好黃金投資前景」人人都抱著「朝聖」的心態,用股東大會這5個小時的寶貴時間,親耳聆聽巴菲特的金玉良言,從中獲得投資靈感乃至人生啟迪。
在羅傑·洛溫斯坦(Roger Lowenstein)撰寫的《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一書中,已14次高居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榜首的比爾·蓋茨在序言中坦言:「他的笑話令人捧 腹,他的飲食—一大堆漢堡和可樂—妙不可言。簡而言之,我是個巴菲特迷。」其實,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巴迷」遍及全球金融和實業領域,乃至世界的每個角 落。
中國投資界的「巴氏情結」也頗深。段永平、趙丹陽、但斌等眾多投資界的名人都可算是巴菲特的忠實信徒,而沒那麼高調、暗自傾慕的「巴迷」 更是數不勝數。網易財經2007年曾推出過一個專題策劃—「尋找中國的巴菲特」,段永平、林園、但國慶、但斌、朱平等知名投資人士均出現其中。在卓越網搜 索以「巴菲特」為關鍵字的書籍,可以找到國外有關巴菲特的傳記、投資哲學的原版書、中譯本以及國內解讀巴菲特的各類書籍多達300多種。

  熱炒巴氏股
  巴菲特投資中國的第一單可追溯至2003年,其斥資約38億港元買入中石油 (00857.HK)23億餘股,其後於2007年開始分批出清。據巴菲特所言,中石油的出售價介於160至200美元之間,總共獲利達35.5億美元 (約277億港元),5年投資回報率約達629%。這一投資案例如重磅炸彈在中國投資界炸開了鍋,也讓中國的投資人首次近距離領略「股神」風采。
隨後的2008年,巴菲特再次出手中國概念股,以每股8港元、總金額約18億港元的價格認購2.25億股比亞迪(01211.HK)新發股份,約佔比亞 迪該次配售後10%的股份。此後比亞迪股價上漲近七倍,巴菲特一年間即有了13億美元的賬面盈利。迄今,比亞迪仍在伯克希爾的持股名單上,並儼然成為巴菲 特的投資重點,即使比亞迪業績下滑,股價大跌也沒有阻止巴菲特繼續持有的決心。在2011年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股東入場證上印刷的三個標誌,從上到下 分別是奈特捷的飛機、北伯林頓鐵路公司的火車和比亞迪的E6商務車。2010年,巴菲特和他的搭檔查理·芒格(Charles Thomas Munger)還專程來中國參加比亞迪組織的「第100萬輛汽車銷售慶典」、「比亞迪新車發佈」、「比亞迪與南方電網簽約」等一系列商業活動,巴菲特所到 之處均受到熱捧,比亞迪股價在巴菲特到訪期間的2010年9月28日大漲逾4%,「巴氏效應」顯露無疑。
受「巴氏情結」影響的另一家上市公司 是大楊創世(600233)。據媒體報導,該公司董事長李桂蓮於2007年10月在大連與巴菲特結識,並為其定製西裝,後來,李桂蓮更收到巴菲特的親筆回 信,2010年還受邀參加了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只是這樣一些事,通過媒體報導的渲染,就讓大楊創世籠罩在了巴菲特的光環之下。大楊創世2009年度股東 大會上,投資者紛紛表達了對公司是否會與巴菲特合作的關注,李桂蓮表示,「這已經不是最關鍵的問題,當然也不排除以後合作的可能性。關鍵是巴菲特作為一個 非常特殊的符號,對大楊創世的品牌作了最好的註釋,也是對中國製造的極度認可;其所帶來的邊際效應非常巨大,引來了國內外眾多產業資本和高端消費群體的關 注。」儘管「巴菲特投資大楊創世」最終或將被確認為是一場鬧劇,但期間該公司的股票卻紮紮實實地演繹了一段「概念」行情。
巴菲特在中國的號召 力已經遠遠不侷限於證券投資界,更深入各個領域。2010年,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在中國發起的著名的「巴比晚宴」上,出席的嘉賓中不僅有李彥宏、曹德旺、 陳麗華、陳發樹、王傳福、郭廣昌、張朝陽、馬云等在富人榜和慈善榜排名靠前的富豪,還有民政部部長李立國等政府官員、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前中國人壽總經 理楊超、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等約50人。

  組團親赴股東大會
  近年來,伯克希爾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上,來自中國的投資者隊伍日漸龐大。過去,只有零星的私募基金經理參與,而現在,動輒是券商、基金等機構組團出席。參與巴菲特股東大會,面對面傾聽巴菲特和芒格傳經布道,似乎已成為國內投資者學習國際先進經驗的重要一課。
參加了2011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後,興業全球基金副總經理楊衛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巴菲特股東大會不僅是場投資人的『饕餮盛宴』,而且讓投資人 學習到社會責任感和真誠的為人處世態度。股東大會現場的震撼力超出自己的想像,走下神壇的「股神」在現場機智、詼諧的問答令人折服,其真誠對人處世的態度 值得中國投資人和公司管理層學習和借鑑。」

  競標慈善午餐會
  從2000年開始,巴菲特就開始在全 世界範圍內拍賣與他共進午餐的機會,拍賣所得全部捐給舊金山的慈善組織格萊德基金會。2006年,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以62.01萬美元拍得與巴菲特共進 午餐的機會,這也是中國投資界第一人。時隔兩年後的2008年,赤子之心中國成長投資基金創辦人趙丹陽又以211萬美元的當時歷史最高價,拍得巴菲特午餐 會入場券。在與巴菲特暢談近4小時後,趙丹陽曾表示,「出這筆錢買到與投資大師面對面交流投資經驗的機會絕對值得」(附圖)。


相比段永平,趙丹陽更為高調,事前便有媒體大肆渲染報導,事後更演繹出趙丹陽與巴菲特午餐對 話內容的諸多版本,其中之一便是趙丹陽曾向巴菲特推薦物美商業(08277.HK)。這則消息的真實性和巴菲特如何回應姑且不論,但午餐之後,物美商業搖 身一變成了巴菲特概念股,股價扶搖直上卻是不爭的事實。據統計,自午餐會當日起連續4個交易日,物美商業連續大漲,累計漲幅近24%。截至2009年一季 度,趙丹陽持有物美商業6595.05萬股,以2009年6月29日其收盤價10.18港元計算,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趙丹陽就收穫了近1.3億港元的賬 面盈利,遠遠值回午餐會的支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3

快播王欣的「盒子」情結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8/3MNDEzXzUwMDQ3MA.html

2006年前後,盛大「盒子」戰略僅一年多試水就戛然而止,但作為當年「盒子」產品的技術負責人,王欣的盒子情結卻縈繞不去。

「我確實是有點盒子情結。」8月14日,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快播」)執行董事長王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盛大盒子出師未捷的根本原因不在監管,而是沒有抓住用戶需求,「是在錯誤的時間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現在智能手機的爆發,終於讓王欣找到了一個切入點——快播大屏幕。這個大小、形狀如U盤的硬件能在不需傳統HDMI連接線下,讓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中的視頻、圖片、遊戲等內容顯示在電視、投影儀等大屏幕設備上。

某種程度上,這與外界猜測未來蘋果電視機可能採用iPhone、iPad等做遙控器的路徑殊途同歸。「我們也不害怕別人來山寨,」王欣說:「因為快播大屏幕不打算在硬件上賺錢。」

蘋果Apple TV影子

一直以來,不少IT、通信公司都在尋求能在手機、電視、電腦甚至白電等不同產品間互聯互通的技術和產品,並為此提出不同的實現路徑和產業標準,如閃聯、英特爾數字家庭、思科的統一通信等。

而在用戶體驗上,頗為人稱道的則屬蘋果的Apple TV。這個定價99美元的機頂盒可以讓用戶在電視上觀看部分網絡視頻,目前該產品已發展到第三代,蘋果公司為此制定了名為「AirPlay」的傳輸標準。

「電 視機已成了一個越來越不受待見的東西,相反,人們對智能手機的喜愛則到瘋狂程度。」王欣認為,智能化方面目前手機遠遠走在電視前面。不過,他同時認為,屏 幕尺寸相對更大的電視機仍是一個不錯的顯示屏,而要發揮這個大屏幕的功能,就要找到一種能把它與智能手機打通的產品。

現在很多手機廠商和電視機廠商想到的這個中介是HDMI線,但有形的線纜阻礙了用戶體驗,用戶不能隨意走動。通過Wi-Fi無線連接的方式,快播大屏幕能實現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與電視之間的內容分享。「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就是那根HDMI線。」王欣說。

同時,由於快播大屏幕內置了AP(Access Point,無線接入點)模塊,用戶手機上的本地內容可以在不需要Wi-Fi的情況下顯示到電視機、投影等設備上。這主要是考慮到目前一些地方Wi-Fi普及程度不足的因素。

「消 費電子要適應中國國情。」王欣對記者表示,即使未來蘋果電視也通過AirPlay實現類似功能,快播大屏幕仍有市場空間,這是因為:首先,蘋果用戶群只會 覆蓋一部分高端用戶,更大市場在於二八原則決定的長尾部分;其次從過往的經驗來看,蘋果產品的互聯互通僅限於自己的「i」體系內,無法擴展到其他品牌的智 能手機和電視機。

在技術標準上,由於快播大屏幕不僅支持自行研發的SmartPlay標準,也同時兼容蘋果AirPlay,以及由微軟、英特爾等發起的DLNA協議,能支持市面上的重點應用內容和絕大部分智能手機、電視機等硬件。

王欣表示,目前快播大屏幕已經出了樣機,正分批寄給產業鏈各環節的用戶進行測試,「已經達到上市銷售標準,但我們還是希望通過實驗室之外的測試,不斷把可能出現的問題找出來」。為此,快播公司還啟動了一項邀請1萬名智能手機用戶成為測試員的活動。

不靠硬件賺錢

儘 管快播大屏幕外形小至普通U盤,但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拆解快播大屏幕的硬件構成,其主要元器件包括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雙通 道Wi-Fi模塊、512M內存、4G或8G不等的SD卡。「除了沒有觸摸屏,其就幾乎相當於一部智能手機的配置了。」王欣說。

一位業內人士猜測,僅從元器件構成來看,該產品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成本應該不會低於300元。王欣不願透露快播大屏幕成本,對未來產品正式上市後的售價,也稱目前還沒有最後確定。

「在中國市場,我傾向於微利銷售,只要能覆蓋住成本加運費即可。」王欣對記者表示,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快播大屏幕不應靠硬件賺錢,「要讓大家用得起」。為此,快播大屏幕未來在渠道上打算採取電子商務的形式。

至 於盈利模式,則應在增值服務上下功夫。目前,快播正與一些教育類應用開發商接觸。王欣舉了一個例子,以往幼兒教育類應用無法實現多屏互動,其互動環節只能 預先設定好,比如在一段教學後讓小孩回答問題,只能在隔幾秒後說「太棒了,你答對了」,至於小孩到底答沒答則不知道。快播公司可以將自己的 SmartPlay協議標準授權給開發商,實現真正的教學互動,並與開發商進行收入分成。

王欣認為,對大屏幕的電視機來說,重點應用除家庭教育類,還有就是遊戲。這方面,快播此前幾年累積的快播播放器和快玩遊戲平台可以派上用場。

快 播公司在2007年創立時最先開發的就是視頻播放器。由於採用點對點技術,並將在線點播、視頻下載、本地播放等融合起來,快播播放器目前積累了超過2億用 戶。同時其技術開放、建站成本低,得到大量中小站長的使用。在中國網絡視頻市場,當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由於版權、帶寬等巨量投入而陷入虧損窘境的情況 下,快播公司依靠提供視頻播放技術,很早就實現了收支平衡。

依靠快播播放器積累大量用戶資源後,快播公司切入遊戲市場,其快玩遊戲平台目前有近400萬活躍用戶,同時在線用戶超百萬。

據王欣透露,快播公司目前擁有員工400多名,今年營收預計3億元人民幣,這些收入主要來自於快播以及快玩,「已連續三年盈利,不管想在國內還是國外上市,都達到標準了」。

「播放器、遊戲、多屏是快播的鐵三角。」王欣說,這是在多年前就確定了的,目前這三塊業務也正構成了快播公司的三個事業部。對於快播大屏幕所在的多屏事業部來說,播放器和遊戲的積累,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內容應用,並由此獲得新的盈利點。

在快播公司的規劃中,未來這三塊業務之間也會考慮實現賬號系統、支付等方面的打通和統一。

王欣說,也正是由於在上述三個方面的同時佈局,快播公司不擔心別人的模仿競爭,「從硬件來說,沒有什麼東西別人山寨不了,但別人很難同時在三個領域進行跟隨」。

撇清「涉黃」傳聞

由 於快播播放器採取開放技術的發展模式,大量中小站長借助其搭建起視頻播放平台,魚龍混雜下,其中部分站長為追求流量和盈利,存在涉嫌發佈黃色內容的情況。 這也讓快播公司時不時遭受「涉黃」的質疑,外界甚至把快播後來與大型視頻網站的合作及涉足遊戲業務,視為「洗白」之舉。

「我們本就沒黑過,何來洗白之說?」王欣表示,技術是中立的,而快播播放器只提供了一種視頻播放的技術,在這一點上,與瀏覽器等性質一樣,「用戶打開涉黃網站也要用到瀏覽器,為什麼沒有人指責瀏覽器也涉黃?」

王欣說,不管是在視頻播放、遊戲還是未來的多屏業務領域,快播一貫原則為只做技術和平台,不涉足內容,「與內容開發商的關係是合作關係,至於涉黃網站,我們也想把它找出來」。

為撇清外界對其「涉黃」傳聞的質疑,快播公司正採取獎勵手段,鼓勵網民舉報涉黃網站,其在收到並核實舉報信息後,會對相關站點採取技術措施,令其視頻無法用快播播放器進行播放。與此同時,快播還組建了一個內部團隊,專責在互聯網上搜找利用快播播放器搭建的涉黃站點。

「目前每天通過這兩個渠道發現並解決的站點接近300個。」王欣說。據其透露,儘管財務上已符合IPO條件,但目前資本市場整體萎靡,快播並沒明確上市計劃。據記者瞭解,快播公司在創立之初獲得了來自曾李青和周鴻禕的天使投資,其A輪融資則來自賽富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51

企業家的「兒子情結」:億萬家財誰來繼承?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082.html

導讀:像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他們把百億身家傳給了女兒,但還有不少企業家有「兒子」情節,自己億萬家財不能流外人田。

生兒子榮,生女兒嫌

《甄嬛傳》《美人心計》等常見的宮廷爭寵戲,再得寵的妃子,沒有兒子,最後也必須是悲劇收場。在中國部分農村,農耕生產方式決定,男孩被認為可養家和傳遞香火。結果就是,一個農村孕婦,如果確認懷的是女兒,面臨的是流產或者將嬰兒拋棄。

你以為這種封建和落後的糟粕,現在已經絕跡?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你什麼才是真相。

I黑馬作者的閨蜜在一家專門提供pre-ipo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工作,說得一口好英語,讀得各種大財報,身材高挑各種美好,勝任各種高端大氣的洋場合。這位完美女人,唯一懼怕的就是結婚,男友是她公司的一個頭目,也算是高富帥,但是其家鄉是福建,有生兒子榮,生女兒嫌的傳統,閨蜜怕遭遇生破肚子也生不出兒子,難免被婆家趕出家門的命運。

曾經有一個靠女人養的男人,寫了一本書,叫做《女人不狠地位不穩》,但在重男輕女物種群裡,任你再狠,生不出兒子,地位永遠不穩。兒子已成為某一部分女人安身立命的硬通貨,包括企業家的夫人。

沒兒子,諾大的家產誰來繼承?

某企業趙姓老大,人稱趙董,坐擁上億產業。發家的時候,名門出身的老婆出了不少力,算是得力的糟糠之妻,可是最大的遺憾——沒兒子繼承偌大家業,唯有一個12歲的女兒,眼見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紀,能造兒子的機會也愈見減少,遂與妻子的關係日漸緊張。一次公司團建活動,與心思活絡的女下屬小A,終於擦出的了火花,滾了一夜床單。

該女下屬畢業於帝都某藝術類院校,常年致力於研究裸妝技巧和小煙熏以及勾引男人的十個小知識等冷門學科,畢業後租了個1500元/月的次臥,且是跟不愛洗澡的女同學一起合租,拿著3500元的月薪,每天逛淘寶,吃雞蛋灌餅。人生事業基本沒什麼指望。

真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古人誠不欺我,小A懷孕了,通過關係,B超檢查是男孩。麟兒誕下後,半年扶正,目前已經擁有自己的小公司,北京的小房產。趙董對外說,我和我的前妻仍然是最瞭解彼此的人,是好朋友,我也愛我的女兒。但他沒有把後半句說完。

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企業家群體裡也頗為有市場。傳言稱,某互聯網大佬,身家超百億,一直盼兒子,妻子為此連生了幾個女兒,都生怕了。最近聽聞終於喜得兒子,至於是不是正妻所生,i黑馬沒打聽出來。I黑馬還聽聞有一個別大佬為了要兒子,連試管嬰兒這樣的非常前沿的措施都採取了。

當然,國內把諾大家產傳給女兒的也不少,比如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他們都沒兒子,都把百億身家傳給了女兒。他們實在值得敬佩。可能他們想明白了,有兒子又怎樣,中國有句老古話叫「富不過三代」,如果家業傳給一個敗家子,敗得更快。要讓「企業」這個兒子活得長一點,有活力一點,建立一個不因創始人在或不在都能健康發展的企業制度可能更重要。

那些躺著中槍的大老闆們

以前科舉只收男子,耕田也是男人在行。現在不一樣了,女人也能上大學,遇到綜合素質超群的,打造一番自己事業的也不少,哪怕沒事業心,學小A這種攀高枝,也不失為光耀門楣的出路(註:黑馬哥不提倡這種價值觀,建議大家學黑馬哥這樣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但是當代男孩安身立命顯然要比女孩難得多,考不上大學,沒背景,沒綜合素質,就只能去搬磚了。所以重男輕女的觀點,在有些地方正在弱化,但在某些地方,幾乎是鐵板一塊,成為育齡婦女的緊箍咒。

I黑馬簡單盤點一下,哪些地方的老闆/創始人比較喜歡「生兒子」,好方便年輕女孩找創業者當潛力股或物色創業者當「鑽石王老五」的時候,避免如上文趙董前妻的遭遇,一場空。

1、廣東。之所以把這個排在第一名,是因為他們有潮汕,潮汕出大富豪路人皆知。比如李嘉誠、黃光浴、馬化騰等,10億元以下的富豪不計其數。他們同樣出名的,是深入骨髓的重男輕女觀念,去各大論壇搜一搜,你就知道。潮汕人坐沙發,貨真價實。搭訕潮汕大佬的時候,想要轉正的外圍女,務必掂量一下自己的肚皮。

2、福建。尤其是閩南,屌絲小編當年還住宿舍的時候,就聽室友講起她媽媽生了三個女兒後,為生兒子逃避計劃生育,挺著大肚一路逃竄到深圳差點偷渡去香港的故事。福建知名企業家有安踏創始人丁志忠,福耀創始人曹德旺等。請勿對號入座。

3、山西,陝西。兩處放在一起,是因為名字就很難區分。看過喬家大院的,就知道那個地方男人就是天。蔣勤勤扮演的女主,本來也是能叱咤風雲的人物,最後遇到男主陳建斌,就默默在家生娃帶孩子了。山西多出煤老闆,陝西人很有才。但都免不了渴望有個兒子的夢想。地域代表企業家有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凡客創始人陳年等。請勿對號入座。

4、山東、河北、河南。我大中原地區,基本受儒家思想浸染。廣大農村地區媳婦不上桌的陋習依然存在。所以女兒繼承家業應該也是對於其傳統觀念的考驗吧。地域代表企業家有海爾CEO張瑞敏、雙匯創始人張俊傑。請勿對號入座

5、江蘇、浙江。小編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在浙江老闆手下打工,老闆80後,畢業於人民大學,娶了一個美國留學回來的白富美,經營一家食品類B2C網站。一切正常。除了追求生兒子,所幸的是,白富美第二胎順利生了兒子,全家歡喜。地域代表企業家有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蘇寧云商創始兒女張近東。請勿對號入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37

反轉與動量情結 水沐森林

http://xueqiu.com/8146291235/25996213
作者:陳傑

一、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反轉」和「動量」的情結

在股票投資中,表現極好的行業和表現極差的行業都更容易受到大家的關注,因為對於這些行業,大家要不然就是有「反轉情結」,要不然就是有「動量情結」。

反轉情結:表現很好的行業,大家總關心什麼時候「盛極而衰」,比如今年很強的傳媒和TMT行業,很多人說:「明年總牛不起來了吧!」,而表現很差的行業,大家又總經不住「拐點」的誘惑,比如今年表現很差的一些煤炭和有色股,總有人會幻想:「明年會不會鹹魚翻身呢?」。

動量情結:還有另外一部分投資者,他們對「拐點」沒興趣,反而特別喜歡強勢行業,不創新高的不買,堅信「強者恆強」;而弱勢行業,比如今年的很多傳統行業,他們認為是大勢已去,發誓「永遠不碰」。

「反轉策略」和「動量策略」,這是兩種完全相反的行業配置思路,市場上對於這兩種策略的優劣也爭論不休。我們這期「流言終結者」便帶大家去尋找真相。

二、歷史統計結果:表現好的行業第二年「反轉效應」較強,表現差的行業第二年「動量效應」較強

我們選擇84個申萬二級行業作為考察樣本,這些行業的指數起點是2000年,因此到現在一共有13年的觀察期。我們觀察這些行業在每年的漲幅排名,按照排名的高低把這些行業分為四類:「極好」、「較好」、「極差」、「較差」。

查看原图
統計結果一:第一年表現極好的行業在第二年表現較差的概率大。在過去13年中,第一年漲幅前十名的行業,在第二年繼續排名前十的概率只有13.8%,排名前三十的概率為33.1%,因此可見第一年表現好的行業在第二年的「動量效應」較弱;而這些第一年漲幅前十的行業,在第二年排名後十的概率有14.6%,排名後三十的概率則高達40%。

統計結果二:第一年表現極差的行業在第二年繼續表現較差的概率大。在過去13年中,第一年漲幅後十名的行業,在第二年「逆襲」到前十名的概率只有10.8%,排名上升到前三十的概率也只有23.8%,因此可見弱勢行業的「反轉效應」較弱;這些第一年漲幅後十名的行業,在第二年繼續排名後十的概率有20.8%,而排名後三十的概率則高達50%。

一句話結論:好的變差容易,差的變好難;差的變更差容易,好的變更好難。當然,由於以上回溯中,概率最高也只有50%,統計特徵還不算非常顯著,因此我們接下來會將繼續從行業的角度去理解「反轉效應」和「動量效應」。
查看原图
三、歷史上發生「反轉效應」的行業多是週期品和服務業,和大周期波動密切相關

2000年以來,有6個週期性行業、4個服務性行業、2個TMT行業曾經發生過「第一年漲幅後十,第二年漲幅前十」的「正反轉」;有9個週期性行業、9個服務性行業、4個TMT行業和1個消費品行業發生過「第一年漲幅前十,第二年漲幅後十」的「負反轉」。

這個結果的啟示是:

(1)  歷史上有「反轉效應」的多是與宏觀週期波動密切相關的週期品和生產性服務業;

(2)  幾乎沒有消費品行業在歷史上發生過「反轉效應」;

(3)  發生「負反轉」的行業要比發生「正反轉」的行業多得多,由好變差易,由差變好難。

查看原图
四、歷史上發生「正動量效應」的行業多是週期品和消費品,有「負動量效應」的多是TMT行業,這與過去的大時代背景密切相關

不要以為今年表現很好的行業,第二年一定就表現不好,歷史上曾有14個行業發生過連續2年以上位居漲幅前十的「正動量效應」。從行業屬性來看,能有「正動量」的大部分是週期性行業和消費品行業;

不要以為今年表現很差的行業,第二年就一定會翻身,歷史上曾有17個行業發生過連續2年以上漲幅排名墊底(後十名)的「負動量效應」,而從行業屬性來看,這些倒霉的行業大部分都是TMT板塊的。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統計結果,我們認為還是與過去的大時代背景相關,因為週期性行業能有「正動量」的時期基本都是在2001-2007年內,當時週期性行業正受益於「增量經濟模式」而出現盈利的持續性改善。

而消費品行業能有「正動量」的時期都是在2005-2010年內,當時消費品行業也由於享受國民收入提高和消費升級而出現盈利的結構性改善;而2000年以來,TMT行業的ROE始終大幅低於週期品和消費品,盈利還未發生過結構性改善,因此也就容易產生連續表現很差的情況。

查看原图
五、大的時代背景正在發生切換,「反轉效應」和「動量效應」也會有新的演繹

大的時代背景正在發生切換——從「增量經濟」模式轉向「存量經濟」模式。這意味著:

(1)基於大週期波動的「反轉效應」可能減弱,應更關注基於行業自身調整的「反轉效應」。在「存量經濟」的大時代背景下,市場對於週期性行業的景氣拐點存在兩個擔心:一是擔心向上彈性不夠,二是擔心盈利改善持續性不強,「上去了還會下去」,這導致基於大週期波動的週期品「反轉效應」可能減弱。市場反而會更加關心那些與大周期波動相關度不大,而通過自身調整或在事件催化劑下實現景氣反轉的行業。

(2)有正動量的行業將是那些能在存量中掘金的行業。過去十三年,能有「正動量」(連續兩年排名前十)的都是受益於「增量經濟」的行業。而未來一旦經濟增長模式從「增量經濟」轉向「存量經濟」,那麼有「正動量」的將是那些能從存量中掘進的行業。

我們認為四大方向可能產生有「正動量」的行業:後端市場、長尾消費、存量替代、提高集中度。我們在前期的報告中曾經對這四大方向以及相應的受益行業做出過深入闡述,詳細內容敬請關注報告《深挖存量:行業比較的2.0時代》(2013-9-9)。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表現強勢的傳媒和TMT行業雖然在最近出現了明顯的回調,但是由於這些行業仍是「長尾消費」的主要受益者,因此不排除這兩大領域中某些子行業在明年再次表現強勢的可能。

查看原图
六、運用「反轉」和「動量」策略在實戰中的經驗:反思我們曾經犯過的錯誤

在我們前幾年的行業比較工作中,也經常會得出某個行業「底部反轉」、「盛極而衰」、「強者恆強」、 「弱者恆弱」的結論。其中成功的案例我們一定會在各種報告中反覆「炫耀」。但其實失敗的案例也曾有過,只是顧及顏面,少有提及。

現在反思下來,其實往往從失敗的案例中更能得出寶貴的經驗,從而減少我們下次犯錯的概率。因此,以下我們將把過去幾年運用「反轉思維」或「動量思維」在實戰中曾經犯下的一些錯誤以及犯錯的原因做一個總結,希望大家能從中得出有益的啟發:

(1)「反轉思維」犯錯:2011年底判斷電力設備將股價反轉。——結果2012年電力設備景氣進一步惡化,股價漲幅排名繼續墊底。

教訓:對於重資產行業,受經營槓桿影響很大,因此不能僅將價差作為判斷景氣拐點的依據,其實「量」的變化更為重要。

(2)「反轉思維」犯錯:2012年下半年判斷電力股價反轉。——結果電力股在去年6月有過短暫上漲後,持續表現平淡,並未強勢反轉。

教訓:如果有一個長期無法證偽的負面因素壓制,短期盈利對股價的傳導將大打折扣;「存量經濟」的新模式下,投資者對於週期回升的幅度始終持懷疑態度。

(3)「反轉」和「動量」的糾結:2013年初對醫藥和零售的二選一時,最終選擇了零售。——結果醫藥後期表現遠好於零售。

教訓:對弱勢行業不要輕易抱有 「博反轉」的心態,反而要更加擔心「弱者恆弱」;不要過於被估值束縛手腳,還要考慮宏觀和市場大環境變化對股市風格的影響。

(4)「動量思維」犯錯:2011年二季度看好水泥股能維持強勢。——結果2011年4月以後水泥股持續下跌了一年多。

教訓:存量經濟模式下,週期品能實現「正動量」的概率會大大降低;須界定供給的收縮形式,究竟是靠產能永久性下降,還是產能未減,僅僅是靠「價格聯盟」;要當心景氣高點行業的「估值陷阱」。(廣發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42

師父的「新加坡情結」 八戒港股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838ff0102vt8w.html

  卓越領導人李光耀的逝世,令新加坡這個傳奇小國再次曝光在世界舞臺之上。李光耀先生的務實主義,令新加坡在50年間成為亞洲首富(人均收入);他本人的卓越遠見、鐵腕膽識、嚴謹堅持都深深地烙印在新加坡的發展道路上。在這里,我就不複述新加坡的成就了,我想說是,我的師父在投資行為上,原來也有著深深的“新加坡情結”,非常有趣,值得分享一下。

 

  師父有同學長居新加坡,近年幾乎每年都會在新加坡小住一周,每次回來都顯得身心舒暢、神采飛揚,對這個花園城市更是贊不絕口:綠樹成蔭、整齊幹凈、布局合理、動靜皆宜;師父也有好幾個新加坡籍的朋友,而且經常一同出遊,相處甚歡;他對新加坡人做事的認真嚴謹、細致入微也是十分稱道的。久而久之,因為對新加坡的欣賞和好感,師父的投資也帶有新加坡的元素在里面了,他自己戲稱是“新加坡情結”。今日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師父近幾年的三大重倉投資915、1061、2868。

 

  師父是在2009年6月大手建倉林麥集團(915)的,這間曾經在2002年獲〈福布斯〉雜誌評為全球最佳100家小型企業的上市公司由於金融風暴和投資失誤,由最高價的3.7元跌到最低價0.08元,師父買入的平均價格約0.38元,當時公司市值僅僅2.5億港幣。當時我問師父,為何大量購入這間蚊型公司的股票,不怕管理層“老千”嗎?而且流動性差,您買那麽多,將來怎麽出貨?師父的回答很簡單:“(915)的大股東王先生是新加坡人,母公司全威國際也曾經在新加坡上市(2007年私有化),我相信他們;另一方面,這家公司多年來派息非常穩定,我一邊收股息,一邊慢慢等待它業務複蘇或者賣殼”。這就是師父的第一次的“新加坡情結”。果然不出預料,(915)過去六年累計派發股息0.32元,平均每年0.053元,以0.38元的建倉價格計算,每年平均股息率14%;今年一月,原大股東王先生賣殼,現在(915)的大股東換成了周先生,股價也漲到1.82元。以除息後成本0.06元計算,(915)過去六年累計上漲接近30倍!盡管師父的(915)已經賣完了,但是他對此股還是津津樂道:本少利大,股息豐厚,穩定安心!

 

  億勝生物制藥(1061)是由新加坡嚴名熾家族於1992年在珠海市創辦的生物科技公司,並於2001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嚴先生一直持有(1061)的控制性股權。該公司過去二十年一直是專註研發重組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生物技術,並生產眼科、外科修複藥品。去年,該公司獲得輝瑞集團授予眼科藥品的中國獨家代理權,從而奠定其邁向大型生物科技公司的基礎。師父投資於(1061)的邏輯也是新加坡元素:第一,集團規模雖然細小,但是由新加坡人創辦和管理,賬務清晰、研發認真,其業績過去五年都有穩定的增長(平均約25%);第二,李光耀先生早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積極推動新加坡發展生物制藥技術,無奈新加坡是一個總人口只有五百萬的小國,醫藥市場規模很小,發展生物技術效益不佳。但是,如果新加坡先進的生物技術配合中國龐大的醫藥市場,效益也許非常驚人!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師父在2013年9月份開始大手買入(1061)的股票,並重倉持有至今。不過,此股的流動性也是很差的,將來又如何退出呢? 師父輕描淡寫地說:“等待輝瑞入股吧。”

 

  師父第三次出現“新加坡情結”是在今年一月份,大手買入H股首創置業(2868),現在是第一重倉股。明明是北京市政府擁有的國有企業H股,(2868)何來新加坡元素?師父說,新加坡政府透過淡馬錫長期持有(2868)約1.65億H股,占總股本8%,是第二大股東。淡馬錫素以精明嚴謹著稱,它入股中國的國有企業,有助於抗衡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盲目擴張的弊端,在企業發展和公司管治方面也可以給首創很好的策略建議。

(2868)長期堅持規範30%的派息比率,是善待小股東的好公司,該公司在2014年和2015年1-2份都取得售樓收益快速增長的好成績,在國內低迷的房地產市場的確難得。師父認為,這家中小規模的內房股在努力地向大型房地產商進發,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政策助力之下,(2868)取得成功的幾率非常大,他願意長線投資於此股。當然,高股息也是師父主要的考慮因素之一,以他的成本價3.5元計算,扣稅(H股股息稅)之後的股息率達到8%,的確是不錯收益。

 

  師父是靠炒作香港股市的小型股起家的,而且直到現在,他都堅持投資小型冷門股票。小型股的股性具有爆炸力,但是信息透明度低、公司治理差,令投資於小型股的風險也相當大。師父正是了解新加坡精神----“規模雖少,但做事務實、認真、守法、穩健”,加以利用,尋找出低風險、有潛力、帶有新加坡股東和管理層的小型股,長線投資,伴隨他們成長壯大!!

 

這就是師父的“新加坡情結”,祝大家投資順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92

私募設立公募再添一例 大佬解構“公募情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954.html

私募設立公募再添一例 大佬解構“公募情結”

一財網 趙星巍 2015-12-15 21:20:00

不少陽光私募快速成長,不僅管理規模實現突破,人才和硬件也都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在此背景下,不少私募機構開始將公司發展目標投向公募領域。

2015年上半年波瀾壯闊的大牛市使資產管理行業一度欣欣向榮,而2014年3月剛得到“正名”的陽光私募無疑成為最大的一類受益者。不少陽光私募快速成長,不僅管理規模實現突破,人才和硬件也都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在此背景下,不少私募機構開始將公司發展目標投向公募領域。

證監會近日公布的信息顯示,掌管歌斐資產和以諾教育的譚文清和殷哲以自然人持股的方式提交了設立歌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請,繼上海知名私募凱石益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凱石投資”),以及大型債券型私募北京鵬揚投資管理公司(下稱“鵬揚投資”)之後,私募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名單或再添一例。

在業內人士看來,私募機構進軍公募領域,將大資管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得益於激勵更為市場化的特點,大型私募機構開展公募業務優勢明顯;但同時也需要嚴格做好合規風控,杜絕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

“私募設立公募”或再添一例

格上理財研究員蘇晴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目前私募基金開展公募業務有三種申請模式:第一種是私募基金公司直接申請開展公募業務,但這對私募機構的規模、人力、硬件等要求較高;第二種是私募機構作為股東發起設立公募基金公司,審批流程和條件與現有公募基金公司設立基本一致;第三種是私募基金通過股權收購,成為現有公募基金的股東。此種情況下,私募基金公司可以享受公募現成的團隊和渠道資源,節約後臺建設的時間成本。

歌斐資產、凱石投資和鵬楊投資均采用的是第二種模式,即作為股東發起設立公募基金公司。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采用自然人持股的方式,由陳繼武持股96%、李琛持股4%;鵬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則由楊愛斌持股55%、上海華石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5%。

此番擴容的“新兵”,歌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兩位擬任股東也都是自然人,譚文清和殷哲分別持股51%和49%。而第三種模式的典型案例則是在年初,上海景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資7000萬元,成為長安基金的股東。

在業內人士看來,私募基金無論以哪種方式開展公募業務,都會給公司業務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首先可以拓寬發行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三方平臺的投資制約;其次由於公募業務可向大眾宣傳推廣,便於提高私募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另外由於公募基金投資門檻低,進軍公募有利於公司做大管理規模。”格上理財研究員梁曉丹向記者分析稱。

“公募牌照價值雖然以後會繼續貶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一定時間內依舊會存在價值。”凱石投資的投資總監仇彥英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募基金在部分業務上依然具有政策優勢,如基金互認;此外,一些海外基金本身的風控合規要求也首先考慮選擇公募基金開展合作。“我們拿到牌照之後,一方面就是有牌照效應,原本不能做的業務就放開了;另一個就是增加credibility(可信度),開展海外業務時也更加方便。”仇彥英說。

私募大佬的“公募情結”

實際上,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證監會頒布新《基金法》、《資管機構設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以來,私募想要進軍公募已經沒有政策限制。但在此前兩年提起申請者寥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陽光私募整體規模偏小,公司人才及硬件方面實力較弱。

“去年3月備案制的實施給陽光私募正名,加上今年上半年的大牛市,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一些規模比較大的私募,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在營銷和後臺運營方面都有很強的能力。”上海愛方投資總經理莊正告訴本報記者,這類實力雄厚的私募做公募比較順理成章,甚至會比一些非資管背景出身的公募更有優勢。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已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高達21821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0853只。其中私募證券管理人總共9632家,規模超過50億元的陽光私募達54家,備案基金12407只,和1月底的數據相比分別增加了281%和183%。

從規模數據來看,備案私募基金認繳規模4.89萬億元,實繳規模4.04萬億元。其中,證券類私募認繳規模1.90萬億,較年初的0.85萬億增加了124%。

值得註意的是,行業整體的快速發展、私募機構自身實力的增強或使“私募拿公募牌照”成為行業趨勢,但顯然並不是所有機構都有能力企及。“公募業務涉及更廣泛的投資者,受到監管等各方面的要求更為嚴苛,開展公募業務的私募機構需要更好的控制風險、配置更多的人員、披露更多的信息,也是需要一定的公募基金經驗做支持的。”梁曉丹表示。

而記者註意到,目前提起公募設立申請的負責人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公募出身。如凱石投資董事長陳繼武曾擔任富國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而鵬揚投資的掌門人楊愛斌也曾擔任華夏基金固定收益總監一職。“公募情結還是很重要的,我骨子里是做公募出身的,李琛是管公募銷售的,也是公募出身。”陳繼武向記者坦言。

如何嚴防利益輸送

私募拿公募牌照雄心勃勃,但與此同時,大資管行業的另一個現象則是,行業人才不斷流失倒逼著公募改革。以中歐基金為代表的不少公募基金正在進行事業部制改革,那麽兩者相比,私募開展公募業務的優勢何在?

“公募基金最大的問題就是激勵問題,中歐基金業績還不錯,因為激勵放開了。而私募管理人本身的激勵也更加靈活,也能夠直接給到公募基金經理更為市場化的激勵。”莊正告訴記者,相比目前公募的股權激勵模式,自然人直接控股基金公司會更有吸引力。

陳繼武向記者介紹,凱石基金在股權結構上較以往公募有所創新,公司將實行準合夥人制度,把股份給核心投研和經營團隊,實行自然人持股。“這樣的機制其實和事業部制差不多,區別在於其他公募基金核心團隊只有20%的股份,但我們這里整個經營班子是100%的股份,都在我們手里,沒有其他人。” 陳繼武說。

除了激勵機制更加市場化,也有市場人士表示從產品角度出發,私募做公募如果能適當加入絕對收益的理念,將會在風險控制方面更加有優勢。“二級市場投資者更多需要發展的是能夠控制風險的能力,公募基金做相對收益厲害但是做絕對收益很差。”莊正便向記者表示稱,公募近年來也發了一些絕對收益產品,但整體波動性還是很大,在風險控制方面或不如私募優勢明顯。

盡管私募做公募業務有明顯優勢,但另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投資理念存在根本差異的兩個團隊存在於同一家公司,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或更易滋生。“確實可能會存在利益輸送,因為很簡單,私募的業績提成高,用公募的錢去擡私募的轎子。發一個億的私募,如果做得好,10個億的公募都趕不上,確實存在這種問題。”莊正說。

“老鼠倉、內幕交易、利益輸送這三條紅線千萬不能碰。”據莊正介紹,目前的監管規定是借鑒公募基金的專戶業務,把私募產品吸納進來,分開運行,嚴格實施防火墻制度。“人員隔離、物力隔離,辦公場所隔離。監管部門對公募及私募的監管方式存在差異,私募開展公募業務必須要做好合規風控。”莊正說。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31

對話爾冬升:其實我沒有“三少爺情結”,倒是有很深的“徐克情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1/160127.shtml

對話爾冬升:其實我沒有“三少爺情結”,倒是有很深的“徐克情結”
每經影視 每經影視

對話爾冬升:其實我沒有“三少爺情結”,倒是有很深的“徐克情結”

要說情結,我倒是有“徐克情結”。他是我非常尊敬的導演。之前有幾次都沒有合作成,我跟他說過如果到三次沒有合作,以後就不要合作了,咱們就單純做朋友吧。所以這次還是爭取到了和徐克的合作,我還是很開心的。

本文系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丁舟洋。

那是種很痛快的時代,快意恩仇,敢愛敢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古龍小說《三少爺的劍》的開篇。“我寫的就是那個江湖,和那個江湖里的人。”

1977年,香港邵氏兄弟將《三少爺的劍》搬上大銀幕,江湖大俠“神劍山莊三少爺”的故事,激起了無數70、80後年少時的“武俠夢”。主演“三少爺”的,是出身電影世家的“公子”——年僅19歲的爾冬升。因為這部電影,爾冬升一戰成名。

52cf3da_副本

▲1977年,爾冬升主演的武俠片《三少爺的劍》海報

而爾冬升更多的被現在觀眾們記住的,是他的導演身份。演了十年的古裝“大俠”,爾冬升在上世紀80年代末轉型導演。《新不了情》《旺角黑夜》《門徒》……到去年上映的《我不是路人甲》,都出自他手,他也數度捧起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金杯。

時隔近40年,爾冬升再度與《三少爺的劍》結緣。由他執導,由徐克監制,由博納影業集團出品的這部武俠電影,上映再即。很多看著“爾冬升版三少爺”長大的觀眾們,溫暖的懷舊感油然而生。

但令人意外的是,讓大家記憶猶新的“三少爺”爾冬升本人,卻稱自己並沒有太深的“三少爺情結”。再拍《三少爺的劍》,倒是更因為爾冬升的“徐克情結”。

9627d7e

▲爾冬升接受每經影視采訪(每經影視攝影)

坐在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對面,關於他的電影、關於他也曾有過也不知何時會再度陷入的困惑和迷茫、關於中國電影行業的盛世與隱憂……爾冬升沒有一絲矯情與閃爍,通通坦然道出。

就像是江湖里的真正大俠,身懷絕技、千帆過盡,卻又通透豁達、謙和赤誠。

1.徐克情結

“我本來以為自己就是個完美主義,認識爾導之後才意識到我不算完美主義,他才是完美主義。”《三少爺的劍》主演江一燕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說,“每個人都被他罵過。”

addc2a2

▲新版《三少爺的劍》江一燕造型高冷

在爾冬升的要求下,即便是當天沒有戲份的明星,也必須來到拍攝現場。這種紮實的老派港片作風,在現下浮躁的影視圈里,實在難得。

每經影視:您個人偏好關註底層人物命運的現實主義電影題材。您也曾經說,當武俠片演員的時候並不開心。那又是為什麽,您會願意把當時覺得“不爽”且又不是現實題材的《三少爺的劍》拿出來拍?

爾冬升:我剛剛入行的時候,就碰到了香港武俠片的潮流。我是中學畢業入行的,我當年也是新潮青年,本來想搞樂隊,我是拿吉他的,結果卻拿起了“劍”。因為我那時候年紀很小,進了邵氏公司,去了一個“老人”的世界,所以那段時間並不是很享受。

至於我做導演拍寫實片,也是成長的過程,這是個人的興趣問題。這次這個故事其實也是把一些現代人的感情放在了里面,我不覺得它是一個古裝片。我一直覺得人可能過去三千年就是科技進步了,其實人性是一樣的,人性就是這樣。

每經影視:其實您對自己在77版的《三少爺的劍》中的表現並不滿意?

爾冬升: 我以前那個版是不行的,因為當年我才19歲,是一個小孩在演戲裝大人。他怎麽能懂得“三少爺”想隱退江湖的那種心境呢。

2bd9355

▲1977年版《三少爺的劍》中爾冬升一臉稚氣

我這次拍完《三少爺的劍》有點後悔的就是,提醒了大家我的年齡,而且提醒我自己已經是一個歷史人物了(笑)。

其實我那部77年的《三少爺》拍完之後只我看過一次。很多演員是有心理障礙的,不能看自己演的戲,比如劉青雲也是跟我一樣的,看到自己的戲馬上換臺,我不知道為什麽有這個心態。

所以,其實現在這版並沒有受到三十多年前那一版的影響。我們連上一版的劇本都沒有看,就重新再做一次,跟那部戲沒有什麽關聯。

每經影視:能不能談一下和徐克的合作?

爾冬升:很多人問我,重拍《三少爺的劍》是不是自己的“情結”。其實我個人還真沒有什麽“三少爺”情結。2000年的時候,覺得古龍先生寫的這個故事適合拍電影,當時是想由徐克來導演,我來監制。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也沒拍成。

38645e3

▲徐克在電影《三少爺的劍》首映紅毯活動上亮相(東方IC/圖)

要說情結,我倒是有“徐克情結”。他是我非常尊敬的導演。之前有幾次都沒有合作成,我跟他說過如果到三次沒有合作,以後就不要合作了,咱們就單純做朋友吧。所以這次還是爭取到了和徐克的合作,我還是很開心的。

2.變與不變

但對於這樣一部跨越時代的武俠戲在面對觀眾之際,爾冬升還是有忐忑。要說什麽時候什麽樣類型的電影會更有市場,爾冬升直言,“真的看不清。中國電影市場變化和發展太快。我還是只能按我自己的創作方式來。”

每經影視:新舊兩個版本的《三少爺的劍》相隔了將近40年,現在來講中國這樣的武俠電影發展到什麽階段?

爾冬升:我都很難分析的。我跟很多朋友都說,現在都沒有專家的。以前我對於自己的工作,都不會往前想太長的,我就安排9個月以內的工作,可能比較合適。因為一年半以後的事情誰也都不知道。

00e9c4f

▲新版《三少爺的劍》三少爺飾演者林更新

那現在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我認為看3個月都看不透,最多看6個月,這個變化太大了。

每經影視:制作您此前並不擅長的3D電影,困難嗎?

爾冬升:這是一部真正的3D拍攝電影,不是之後的2D轉3D。對於我這種對新數碼科技不太感興趣的人來說,需要克服很多難題。在這方面,徐克幫了我很大的忙,我很感謝他。

而且我做了以後才知道,拍這種大型武俠3D電影太費精力了。因為它的後期比拍攝還難,籌備就很難了,要半年多時間,拍攝要6個月,後期要弄兩年。

0e349e8

▲新版《三少爺的劍》“燕十三”何潤東綠水湖悲愴棄劍

在中國的電影行業現狀下,我覺得我們已經盡力了。這部電影制作總成本1億元左右,演員片酬占比還不到20%。已經是非常正常的比例了。

從行業發展來講,如果還是照原來一樣全部把錢砸到請明星上,那其實在整個質量上是很糟糕的,這個大家都知道。現在是由於沒有辦法,太多的熱錢進來,很多人有虛榮的成分在里面。現在已經在調整了,雖然好一點了,但我還是希望它快點調整,要不然的話很危險。

每經影視:近十年來我們看到大量的香港電影人“北上”,您也是,一半時間都在北京了。您怎麽看這種趨勢?尤其今年有一種香港電影人在內地大爆發的感覺。

爾冬升: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去年是資本市場在內地電影行業的大爆發之年。很多年輕的香港導演、內地導演都在研究市場,我跟他們說,我們群里都不談這些,只談劇本。我們還是先把劇本弄好,做我們的專業把戲拍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交給發行公司、投資公司。因為我們就是創作者。

5fc0dcf

▲新版《三少爺的劍》百花林終極對決

我也相信觀眾是進步很快的,內地電影市場還是會轉回正常,這一點我自己是不擔心的。可能因為中國市場太大了,每個事情出來就呈現很爆發,所以大家很緊張。

在我個人來說,按照我們自己的方法繼續拍就可以了。

爾冬升 徐克 電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24

擺脫速度情結,商務部未定明年外貿增速目標

12月26日開幕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透露出一個重要信號:2017年進出口增速目標未定。

在聽完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的工作報告之後,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鋼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小範圍參會媒體解讀說,在當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面臨與以往不同且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邏輯中,如何認識、把握和引領商務領域“新常態”,需要擺脫速度情結,內貿流通與消費中自主可控性較強,保持中高速應有保障;但在開放型經濟領域,世界經濟外部性影響無法掌控,因此,要“客觀對待,不可能一廂情願”。

高虎城在會議上表示,2017年商務工作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全力做好商務領域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各項業務平穩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對外:兵來將擋

不設立具體進出口目標,是面對不確定外部環境的被動選擇。

2016年3月,高虎城曾公開表示,國際貿易持續低迷,全球主要31個經濟體1、2月的進出口都是下滑。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做出定量指標,因此在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做出定性而不是定量的指標。

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包括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爆發,這也引發了全球對於貿易保護主義的擔憂。

每天直面各類貿易摩擦糾紛,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用“山雨欲來風滿樓”來對第一財經記者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說,特朗普提出的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等言論,各國缺乏新的增長動力,都讓人擔心,明年形勢更加嚴峻。在他看來,明年針對中國的鋼鐵過剩產能還是熱點;而隨著中國向高端產業升級,一些高端產品出口也可能面臨貿易摩擦問題。

他也表示,在外部壓力下,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與各個貿易夥伴是互利共贏的關系。而事實也證明,凡是一國使用貿易措施限制一個產品進口,由於成本上升,該產品下遊競爭力會降低,造成兩相傷害的後果。

對外貿易司副司長支陸遜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特朗普上臺以後的貿易政策,可能會對中國產生一定的影響。相信政策基本面沒有變化,明年中國外貿還將持續回穩增長。

根據世貿組織統計,2016年世貿成員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月均數量達到2009年以來的最高點,我國已連續21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近期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調查針對中國。2016年全年(截至12月21日)共27個國家(地區)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17起,平均每3天一起案件,涉案金額總計139.8億美元,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同比上升了34.5%和71.5%。

商務部11月初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下稱《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複雜嚴峻,相對2015年9月以後的月度進出口基數普遍較高,四季度進出口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

不過,《報告》預計,2016年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2017年中國外貿占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雙向投資提量提質

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除了進出口降幅逐漸收窄,回穩向好,中國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的量質齊升也是值得關註的動向。

李鋼認為,今年值得關註的是,進出口實現回穩向好,前11個月進出口下降1.2%,降幅收窄6.6個百分點,同時走勢逐季回穩。

而更引人關註的是,根據最新披露的數據,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318億元人民幣(折合137.9億美元)。預計全年實際吸收外資(不含金融領域)約7850億元人民幣(折合1260億美元),連續25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前11個月,服務業實際吸收外資增長8%,占比70.1%,提高2.6個百分點。對外投資快速增長。前11個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增長55.3%。預計全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12萬億元。

根據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提供的資料可以看出,中國吸引外資,已經從過去的粗放型轉向高精尖領域。1~11月,計算機應用服務業、分銷服務業、企業管理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123%、44%和52.1%。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88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7.7%。制造業中,醫藥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65.3%和16.6%。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54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

服務業較為發達的北京市披露的數據也能佐證這一趨勢。北京市商務委員會閆立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服務業占北京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81%,比去年底提高1.3個百分點。1~11月,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123.2億美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94.7%。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對第一財經說,應該提醒外資企業的是,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效益開始顯現。今年前三個季度,消費占GDP的貢獻率達到71%。在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人對高品質的商品需求旺盛。他希望,外國投資企業能夠在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方面做一些研究。

“中國互聯網人口達到7.1億,2020年,(中國)農村電商交易將達到8000億元。農村的消費升級,外商投資企業面臨巨大商機。”唐文弘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