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州租車關閉代駕業務 凸現監管尷尬現狀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18/2234209.shtml

經歷了2010風投之年蓬勃造勢的汽車租賃行業,今年卻遭遇了一次次嚴峻考驗。
繼牌照門檻提高之後,央視「3·15」晚會上,「代駕」業務被指為「灰色經營」,卻又「利潤頗高」的「非法業務」,這對目前平均毛利率在10%徘徊的汽車租賃業又是一記重拳。
昨日(3月17日),國內最大汽車租賃企業神州租車(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租車)在北京舉行媒體溝通會,宣佈從即日起全面停止旗下的代駕業務。
而遭遇315直接曝光的上海一嗨租車並未公開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一嗨租車北京、上海兩地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告知,北京的代駕業務3月初已全面停止,但上海及其他地區的代駕業務截至昨日依然可以正常預訂。
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由於市場需求客觀存在,汽車租賃企業短期內還很難大規模停止代駕租車業務。
合情不合法?
「『代駕租車』一定『合情不合法』嗎?這是標準答案嗎?」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一嗨租車總裁章瑞平反問道。
「代駕」是指在汽車租賃過程中,同時提供駕駛員的有償服務。目前,國內很多汽車租賃企業都在經營該業務。而從法律上,自駕租車被認為是一種財產租賃,從行業屬性上劃入汽車租賃業範疇;而代駕租車則被認為是一種客運經營,本質上應歸屬出租汽車業。
在神州租車的法律顧問國浩律師集團(北京)事務所馬東曉律師提供的文字資料中,記者看到,目前為止,有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山西、浙江、湖南、吉林、 廈門、西安、蘇州、瀋陽、大連、成都13個省市的《道路運輸管理條例》作出了明確規定:「汽車租賃經營者不得以提供駕駛服務等方式從事或變相從事道路運輸 經營活動。」此外,馬東曉表示,其他省市也有類似規定。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高級工程師、北京市運輸管理局專家委員會委員張一兵對《每日經濟新 聞》記者指出,在我國,帶司機汽車租賃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在國家標準《國民經濟分類》中,租賃業不包括帶操作人員的租賃,在道路運輸業中也不包括帶司機 汽車租賃;帶司機租賃實際上是一個沒有行業歸屬的新興行業。
代駕利潤較自駕租車更高
「自駕租車24小時只能租用一次,代駕一般以8~9小時為時限一單,每天可做3~4單,因此,自駕一天的收入與代駕相差3~4倍。」神州租車執行副總裁姚軍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代駕業務利潤空間較高,是因為代駕對車的利用率更高。
事實上,從盈利模式上看,代駕租車與客運相同,主要通過提供服務獲得利潤,收取承租人的費用包括利潤、車輛折舊、運營費用和車輛使用過程中發生的費用。
據姚軍紅介紹,神州租車的代駕客戶主要是要求個性、高端的小眾群體,以機場接送服務、禮儀用車等短期包車服務為主,且以外資企業居多。據央視報導,一嗨租車汽車代駕業務目前已佔到公司業務量一半以上。
姚軍紅認為,代駕的需求未來應該呈遞減趨勢,「在美國500萬輛汽車租賃規模中有95%以上的業務都是自駕」。
對於捨棄代駕業務將帶來的利潤損失,姚軍紅表示,神州租車現有的13000輛車隊規模,加上剛剛宣佈斥資30億元再購2.5萬輛的車隊將全部用於自駕業務,「同時,我們在長租業務上也剛剛起步,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拓展。」姚軍紅說。
代駕租車中外監管有別
目前國內外的帶司機汽車租賃多為汽車租賃服務的輔助業務,一般沒有專門從事這一業務的企業。目前認定的代駕非法風險,主要在於監管層面:只要在網上輸入姓名和電話,無需簽訂任何合同就可下訂單申辦代駕。這其中存在許多隱患,易引發法律糾紛。
張一兵告訴記者,由於帶司機汽車租賃屬於道路運輸行業,又具有租賃特性,因此多數國家對帶司機汽車租賃的管理有別於汽車租賃服務,傾向於客運行業的監管模式。
「比如倫敦、紐約規定承租人必須經過獲得批准的經營商的預約,才能租用帶司機的車輛,而且紐約規定帶司機車輛的載客不得超過20人,承租方不得在街旁搭乘帶司機的租賃車。」張一兵舉例。
「國內現狀是,各級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明確禁止帶司機汽車租賃,但又不承認其為包車客運業務,拒絕按照包車客運程序接受汽車租賃服務企業的客運經營申請, 或者經營申請審批的手續繁瑣,根本無法適應帶司機汽車租賃的需要。因此,帶司機汽車租賃一直處於非法經營狀況,屢屢與現行行業監管模式發生衝突。」張一兵 說,「如同Q幣等虛擬貨幣、網上支付等存在多年以後,有關部門才出台相關規定一樣,這種行業管理滯後於行業發展的狀況是可以理解。」
據記者瞭解,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調整帶司機汽車租賃的管理政策。比如,2008年1月深圳市交通局宣佈接受汽車租賃企業開展包車客運經營的申請,但僅限於深圳市內的大客車包車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2

58註資e代駕 線下代駕行業的改造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30/147332.html

i黑馬:近一個月O2O 領域的投資不勝枚舉,一位投資人對巴人甚至表示,目前的O2O項目基本已被占光,所留機會已然不多。而在年初58同城曾宣布將拿出10億美金來布局O2O領域,此後最引媒體關註的一次投資出現在最近58同城2000萬美金領投e代駕,而在這起資本事件背後,兩家實則避免了一場慘烈的線下燒錢大戰,而由此也標誌著線下門檻真正成為了O2O創業的最大壁壘。一位58同城內部人士對巴人表示,目前58同城的代駕業務已經並入至e代駕中,未來雙方不排除進一步出現資本及業務合作。近日,e代駕CEO楊家軍為媒體解讀了在58註資前e代駕的發展里程及註資幕後的故事。

\ 首先,投資背後是代駕行業的悄然變革。

  1、代駕從“業務”變為“行業”

楊家軍坦言在進入代駕行業時曾預計北京的代駕市場僅有日均2000單的規模,彼時沒人能說清這一行業到底能產生多大的市場。e代駕給出的數據顯示,目前,僅該平臺上註冊活躍的代駕司機就已達到4萬人,而這一數字的基礎是e代駕對於司機70%的淘汰率,僅北京的訂單量也已上漲了十幾倍。

隨著消費水平的逐漸升高和駕駛人群的正不斷擴大,更多消費人群從不敢開車去喝酒變為開車去喝酒然後找代駕。楊家軍表示,未來,e代駕在穩固目前102個城市的基礎之上,將開始拓展縣級市業務進一步擴大產品範圍。

2、酒後代駕市場正在催生“代駕”市場

這是楊家軍眼中未來e代駕的發展方向之一,消費人群目前提起代駕的第一反應是“酒後代駕”,而事實上,代駕市場正在逐步擴大,在平臺中已出現了長途代駕、代駕接送等需求,未來e代駕將嘗試滿足這些消費需求,而第一步將是實現在代駕時間上的全覆蓋,從目前主要推廣集中在晚間的酒後代駕,延伸至全天候代駕服務。

3、移動互聯正重構線下勞務市場

有人曾擔心一旦滴滴、快的等體量較大的產品進入到代駕市場,勢必會沖擊到e代駕的地位。楊家軍表示,事實上,e代駕的核心工作是用移動互聯網重構線下勞務市場,而非與“出行”領域產品競爭。

巴人頗為認同楊家軍的觀點,包括e代駕、e家潔等產品本質上都是對線下勞務市場的整合,在“去中介化”的基礎上對線下勞動力進行直接整合,未來,相信這類產品將逐漸延伸至各個勞務領域。而這類產品往往會創造某些“自由職業”市場,楊表示,其定位自身產品便是給予“自由職業”的概念,雖然不排除有用戶將代駕當作全職工作看待,但對用戶碎片化時間的利用仍將是產品未來的方向。

其次,投資背後反應了O2O線下門檻飆升

  1、雙方曾欲砸錢競爭。

在被曝出雙方資本融合之前,兩家都曾“攢錢”開啟線下大戰,楊家軍坦言當時的e代駕已籌集一筆資金準備對抗58同城的競爭。而兩家也由此經歷了從合作到競爭再到合作的過程。此前,e代駕曾接入58同城的代駕平臺,這造成了58同城代駕業務量的飆升,而此後58看準市場機會欲甩開e代駕獨立進入該領域,兩家也險些爆發線下燒錢大戰,重演打車app悲劇。

2、地推成了O2O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無論從一開始的團購還是後來的打車App,再到後來的家政、代駕、外賣等市場,地推都是各家企業不得不重視的問題,擁有一支可靠的線下地推團隊已經成了當下O2O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此前巴人曾撰文認為巨頭做O2O的問題正式極度缺乏落地能力,所以出現了將O2O業務“逐級分發”的情況。從市場上看,擁有一支百人規模的地推團隊已是全國級O2O產品的標準配置。

楊家軍表示,e代駕的地推同時也借助的技術的力量,引入了一套“智能地推系統”,楊對巴人表示,該系統主要為了提升地推效率,該系統可用來在地推人員對店面推廣後記錄已經被推廣的店面相關信息,未來,該系統或將成為分發地推任務的平臺。

最後,巴人想說,隨著O2O逐漸出現垂直巨頭產品,線下能力將成O2O平臺產品創業的最大門檻,甚至可以說這類機會已基本消失。從代駕領域的爆發不難看出,O2O產品在挖掘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在逐漸整合人們碎片化的時間,並由此創造行業價值。

本文經品途網授權轉載


滴滴代駕正式上線 司機再也不用擔心返程問題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466.html

滴滴代駕正式上線 司機再也不用擔心返程問題了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07-28 16:14:00

滴滴快的代駕事業部總經理付強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滴滴要做一個全場景的代駕,推出基於代駕司機人力服務場景外延的業務,例如代駕洗車、代接送人等服務。

在快車、順風車之後,滴滴終於把醞釀已久的代駕業務推到臺前,7月28日,滴滴代駕宣布正式上線。

3個多月前,滴滴快的要做代駕的消息最終是由一則人事任命通知確定的。當時滴滴快的宣布,原快的打車副總裁付強將出任新集團代駕事業部總經理,全面負責即將上線的代駕業務。

這也是滴滴快的合並之後第一次對外正式公布的重要人事任命。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當前的代駕應用基本上是通過GPS確定乘客和司機的位置,以地圖的形式展現附近代駕司機信息。乘客可根據司機駕齡、代駕次數、距離遠近等條件選擇合適的司機下單,與之對應,司機可在另一端接單。代駕平臺會從代駕費用中抽取20%左右作為信息服務費用。

而滴滴代駕采取了“起步價+公里費”的計費方式,不同時段的起步價均包含了10公里以內和超出10公里後,收取固定的里程費。以北京為例,早上6點至晚上22點的起步價為36元,里程費為20元。

這一市場的前景似乎相當誘人。

有統計數據顯示,以韓國為例,5000萬人口的韓國目前註冊的代駕司機超過30萬人,每年所創造的產值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相比而言,中國汽車擁有量已超1.3億,但代駕司機僅在10萬左右,市場還遠未飽和。

只不過,代駕,特別是酒後代駕業務並不是新興的市場。此前已發展多年的傳統代駕模式往往一個代駕老板招上幾個司機,跟幾個酒店談好關系,跟酒店服務員說,有人叫酒後代駕就打這個電話,這個電話也許是司機電話,也許是老板自己的電話。

2014年10月,由於58同城投資e代駕,代駕市場的格局已經有所改變。

按照e代駕方面公布的信息,58同城去年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獲得e代駕7.8%的普通股。交易結束後,58同城在e代駕不擁有董事席位,但可以指派一名觀察員。

而這背後,早在去年4月份,58同城就推出過自有產品58代駕通。其“38元的起步價、不收取司機傭金”等差異化戰略當時被業界解讀為將矛頭對準e代駕。但e代駕與58代駕業務合並之後,58同城承諾不再從事代駕業務。

在滴滴方面宣布布局代駕一個月後,e代駕在2015年5月5日正式對外宣布完成D輪融資,本輪融資額度為1億美元。而這一筆融資被業內解讀成為了應對滴滴代駕的競爭。

對於剛上線的代駕業務,滴滴快的代駕事業部總經理付強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滴滴要做一個全場景的代駕,推出基於代駕司機人力服務場景外延的業務,例如代駕洗車、代接送人等服務。

按照滴滴方面透露的信息,自今年6月中旬開始接受司機信息註冊,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00萬司機在滴滴代駕的平臺上註冊了信息。凡是通過滴滴代駕接單的司機,在正式接單之前都需經過嚴格的面試、路考、培訓與筆試,並學習軟件使用流程與服務規範。

為了幫助司機解決返程的問題,滴滴代駕開發了“結伴返程”功能。司機在結束訂單後,開啟該功能就可以快速找到周圍的同伴,相約返程、分攤車費。此外,滴滴快的方面表示滴滴代駕將在代駕需求旺盛的城市率先嘗試“夜行巴士”服務,為滴滴代駕司機免費提供出行便利。

在滴滴快的公司董事長兼CEO程維看來,滴滴在準備代駕的過程中,最大的優勢是滴滴平臺上的司機。

而滴滴快的合並後在移動出行領域的戰略布局已經逐漸清晰。目前,原有的出租車、專車、快車業務,再加上順風車和本次推出的代駕服務,滴滴快的已經展現出打造一個一站式移動出行平臺的野心。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e代駕保衛戰打響,老兵能否掐死新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30/151751.shtml

自從滴滴宣布進入代駕市場之後,原有的霸主e代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威脅。這種擔憂並不乏依據,隨著易到和Uber的式微,滴滴與快的在聯姻之後儼然成為了出行市場的霸主。根據滴滴快的最新公布的數據,其新一輪融資達到20億美元,現金儲備高達35億美元,如此龐大的體量讓人們對e代駕的處境捏了一把汗。

天生愛打架

7月28日,懷胎四月、擁有著不安分血統的滴滴代駕終於出生了,與它另外五個“葫蘆娃兄弟”,共同瓜分出行市場的大半江山。二十天後,滴滴代駕宣布已覆蓋全國80個城市,註冊司機過百萬。

這個數據遭到了e代駕CTO李偉的質疑,“原來騰訊想做拍拍,為什麽做不起來,這是因為供需平衡的問題。你可以有百萬的商戶,就比如我們e代駕當然也可以做百萬司機,可是你有沒有這麽多訂單呢?沒有這麽多訂單司機就會流失,這是雙邊網絡的事情。滴滴說他有一百萬的司機,要保證一百萬司機存活,簡單估算他一天得燒兩個億,那得有多少錢可以燒,這是現實的問題。” 李偉分析,滴滴代駕號稱的百萬司機,是把滴滴專車和快車的司機算上了。

第一代駕創始人蒲俊傑則認為,剛滿月的滴滴代駕之所以能迎頭趕上深耕多年的e代駕,是因為充足的資金和前期的技術積累。“滴滴在做專車快車服務的時候,已經把基本的代理系統和機構、以及每個城市的招募體系建立起來了,它可以拿錢去砸一段時間的免費代駕,這就是錢砸出來的。”第一代駕今年3月份因為資本沒能跟上,最終宣布關閉。

百萬司機的確有些恐怖。作為代駕市場的老大哥,e代駕深耕了四年,對外公布的數據是覆蓋200個城市,15萬司機。剛滿月的滴滴代價則宣布擁有百萬司機,盡管真實性存疑,但不難看出,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滴滴代駕,天生具備與e代駕抗衡的能力。

毫不意外,雙方迫不及待開始了正面沖突。滴滴代駕上線當天,推出首單免費優惠政策,100元封頂。三天後,e代駕跟進,宣布投入1億元打造“舉杯星期三”,200元以內代駕費用全免,不限次數。

雙方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數字的戰爭。“舉杯星期三”結束後的第一周,e代駕對外宣布當天峰值達到40萬單,而滴滴代駕公布的峰值訂單為50萬單。“這個數據不好評價,但是這里面的水份挺大的,因為我們做代駕這麽久了,還是比較了解的。”e代駕CTO李偉對創業家記者表示。在收費標準方面,滴滴代駕的等候費和超10公里後費用計算上與e代價相同,在不同時間段上均比e代駕低了3元。

更為實際的擔心或許來自司機資源的爭奪。根據e代駕的規則,禁止司機入駐其他代駕平臺,“核心司機資源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李偉說。

事實上,按照目前中國1.2億至1.5億的有駕照用戶估算,不管是e代駕公布的司機數量還是滴滴的司機數量,都只是一個零頭,司機增長的空間巨大。然而能夠做好代駕服務的司機卻並非隨處都是。“你是一個司機和你是一個代駕司機的差距還是蠻大的。”李偉表示,短時間內擴充訂單量,擴招司機容易導致司機質量參差不齊。一個典型情況是車型複雜,比如手剎可能在左邊,檔位可能是旋鈕,並不是每一個司機對這些細節了如指掌。“試想一下,你叫了代駕之後,司機上車後半天找不到手剎或者檔位,你不會開始擔心嗎?”李偉對e代駕多年培育的司機相當自信,這些司機的硬性要求是駕齡在5年以上。這也被認為是e代駕與滴滴代駕抗衡的門檻所在。

不過,代駕平臺與司機似乎並不是一個天生牢固的關系,面對財大氣粗的滴滴,是否會帶來挖墻腳的擔憂?李偉沒有正面回應。他舉了個e代駕與58掐架的例子。58同城推出代駕業務之後也曾挖e代駕司機,而結果是58戰略投資e代駕,原有業務接入e代駕。“老司機過去了,幹兩天就回來了。”李偉說,司機最重要的事情除了賺錢,還希望能舒服的賺錢。而如何服務好司機,讓他們舒服的賺錢,在代駕行業幹了四年之久的e代駕似乎自信滿滿。

蒲俊傑則似乎更加信奉砸錢對於平臺的重要性,“拿錢去換空間,空間換時間,時間再換錢。代駕最終比拼的是資本。”

滴滴拓疆,e代駕深耕

滴滴公司自今年5月份以來,短短三個月時間,相繼推出了快車、順風車、巴士以及剛滿月的代駕業務,在互聯網圈內,表現得異常野蠻和兇猛。據滴滴代駕負責人付強介紹,代駕業務年底計劃擴展到100個城市。

面對滴滴的咄咄逼人之勢,e代駕一方面緊急應戰,砸1億元搞補貼大戰,在地鐵、電梯間廣告瘋狂刷臉;另一方面開始往縱深構建壁壘。

e代駕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運行體系。一是司機的招募和培訓;二是司機調度系統,解決如何接到訂單;三是派單體系,平臺收到用戶的訂單後如何最高效地分配給司機。這些系統保證了用戶下單和司機接單的實現。

只是擁有這些基礎的東西顯然不足以抵抗外部強敵,俘獲司機和用戶的芳心需要更多的考慮。

一位快車司機告訴《創業家》記者,在加入快車隊伍前,他已經做了幾個月代駕司機,每天也能接到兩三單,不過特別累,反複奔波,送車主回家之後,司機自己回家往往成了難題。

e代駕的做法是推出夜間代駕返程的APP應用“KK用車”。當代駕司機在夜間出行的時,可通過KK註冊車輛順利返程,KK用車也被細分出了KK拼車和KK巴士,前者主要是用小車將周圍的代駕司機從郊區接回,後者是為了提高司機的移動速度。當然,滴滴代駕也意識到了這方面問題的存在,開發了“結伴返程”功能,幫助司機解決返程難題。

代駕本身還存在一個特有的風險,在代駕過程中磕碰時有發生,而車不屬於司機,中間存在賠償問題困擾著行業發展。第一代駕曾發生過一個案例,司機將客戶的勞斯萊斯磕碰了一下,定損高達30萬元,經過平臺與車主協商,將費用降到了十萬,最終平臺出大頭,司機出了小頭。當前的通常做法是投保,e代駕的保險保障體系主要包括兩部分:針對用戶和車輛安全的代駕責任險和針對代駕司機的代駕司機意外險,這些保障需要司機付出的是每個訂單上額外扣除2元保險費。

除了服務,e代駕也對司機行為進行了限制,專門設置“代駕分”體系,效仿駕照的扣分制度,闖紅燈、多收費、不展示計價器、不穿工服都會扣分,扣完12分必須重新學習,重考不過解除合約。

另一方面是對刷單現象的把控,e代駕對司機的手機進行統一定制,與工號綁定,不能在其它手機上登陸。平臺方可以從司機的工作手機上獲取更多的行為數據,包括什麽時間接單,什麽時候就位,司機和用戶的通話記錄等等控制刷單行為。

“刷單本質上不是那麽難解決的問題,更多是公司價值觀的問題,你的目標到底為了訂單還是其他目的。”李偉認為,刷單行為的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平臺的放縱。

當前,無論是滴滴代駕還是e代駕,大部分訂單來自酒後代駕服務,然而相比於其它出行市場,酒後代駕又是一個低頻小眾的需求。滴滴可以通過其它業務支撐和導流,e代駕顯然不甘心蜷縮於這一細分領域。

“雖然我們做e代駕,我們並不僅僅服務於代駕。”與滴滴在不同品類間的迅速擴張不同,e代駕喜歡在同一個產業鏈條中低調掘井。據李偉透露,他們已經開始提供保養、維修、洗車等服務,將代駕司機的服務時間從夜間延伸至白天。“代駕的最主要功能被看成為數據采集,包括用戶車型、車牌號碼等信息,我們通過大數據采集一些潛在的信息,進一步對我們車主的過往服務做一些事情,這是我們大數據采集的目的,希望有利於代駕的服務,但不光是代駕這個服務。”e代駕最終目的是想通過其它業務的擴充得以鞏固代駕市場的霸主地位。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神州專車與e代駕確認合並 細節或於15日公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6950.html

神州專車與e代駕確認合並 細節或於15日公布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0-14 13:50:00

14日,淩晨,e代駕負責人對外公布了雙方合並的消息,而並非此前盛傳的神州專車收購e代駕。雙方具體合作細節或將在15日對外公布。

據央廣網報道,業內盛傳的“e代駕與神州專車合並”消息在14日淩晨被確認。14日,淩晨,e代駕負責人對外公布了雙方合並的消息,而並非此前盛傳的神州專車收購e代駕。雙方具體合作細節或將在15日對外公布。

據知情人士透露,神州專車與e代駕合並之後,雙方會利用各自的優勢,在業務領域開展合作。神州專車的運營主體優車科技截至今年6月30日從神州租車(HK:00699)租賃車輛1.61萬輛,擁有司機4萬名。但是神州專車認為,目前的司機數量不能滿足業務需求。e代駕剛好在司機數量方面具有優勢,其擁有的20萬名司機在中國的298個城市開通了代駕業務。

目前,專車市場三分天下,嘀嘀出行、Uber和神州專車獨霸市場,與此同時,e代駕發展相對滯緩。易觀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滴滴出行、Uber和神州專車市場占比分別為82.3%、14.9%、10.7%。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神州專車戰略投資e代駕是雙方需求正好互補的結果。一方面,出於互聯網專車市場神州專車、滴滴快的和Uber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另一方面,滴滴快的在今年7月份推出代駕業務以來,e代駕的業務也受到挑戰。雙方用戶群體整體素質偏高,能夠互補,如開展合作,將增加對手的競爭成本,將是雙贏之舉。

此前,e代駕和神州專車先後發布海報稱將於15日舉辦活動,引發猜測。e代駕發布的海報內容為“與誰做兄弟 10月15日,北京見”,而神州發布的海報內容為“10月15日 我來娶你”,隨後,嘀嘀出行新浪官方微博發文“祝幸福”,此微博隨後被神州專車和e代駕轉發,雙方的配文也相同,“謝謝啊,穩穩滴滴幸福”。

編輯:余佳瑩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吊足胃口後 神州專車與e代駕宣布達成戰略合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5/152367.shtml

699749030@chatroom_1444888828346_77

i黑馬訊(汪晨) 10月15日消息,神州專車和e代駕今日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將在業務和資本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但在資本的具體合作形式上,雙方並沒有具體提及。對此,神州專車董事長陸正耀表示:“受制於法律法規流程等關系,具體的資本合作會在合適時間點披露,但是一定會在資本程度上進行深度合作,並且金額不小。

在發布會上,二者表示:雙方將打通會員體系,聯合其高端用戶資源進行合作;同時二者將深度開放API接口,並共享司機隊伍,發起“高端司機培育計劃”。陸正耀表示,雙方將用半年到9個月的時間敲定具體合作細節。

e代駕CEO楊家軍對於當前出行行業的激烈競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認為這個行業沒有競爭是不健康的,但我們不認為跟對手的競爭是一個高頻打低頻,贏者通吃的市場。競爭要回到本質,不是流量為王、資本為王,只有持續地為用戶創造價值,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神州專車方面特別提到:“在除順風車、快車以外的真正的中高端市場,神州專車日訂單規模已位居行業第一。”同時e代駕宣布,其已擁有20名合作代駕司機,並在298個城市開通了代駕服務。

出行行業在當下已進入成熟發展期,各方的市場份額接近穩定。但借著近期愈加猛烈的合並潮,此次合作雙方在發布會前狠狠地炒作了一把。10月13日,神州專車和e代駕分別發布了1張海報,公布將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舉辦發布會,神州的口號為“我來娶你”,e代駕的口號為“與誰做兄弟”。之後傳來各路消息,包含雙方戰略合作、神州專車收購或並購e代駕等,其中僅一條來源不明的合並消息就讓各家媒體爭相報道,加大了輿論對雙方的關註度。

目前,神州專車和e代駕在各自領域均面臨滴滴出行業務擴張的擠壓。神州專車受到滴滴出行快車、專車業務以及Uber快速擴張的沖擊,屈居市場第三位;e代駕則在今年4月受到了滴滴代駕的擠壓,市場人群面臨分流。有分析人士認為,e代駕與神州專車的戰略合作就是受滴滴出行代駕業務的影響而做出的。

同時,神州專車及e代駕在今年均進行了大額融資。神州專車在7月和9月分別融資2.5億美元和5.5億美元,而e代駕在今年5月也已融資1億美元。另有消息稱此次合作為雙方共同投資者——華平投資撮合而成,其在8月神州專車的B輪融資中加入,並在5月e代駕的D輪投資中進行領投。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10日,交通部發布網約車辦法征求意見稿,而神州專車方面當即宣告歡迎,可見其對官方監管的渴望程度,彼時神州專車方面表示:“神州專車自成立以來,嚴格遵守交通部今年1月8日對“專車”發展的指導精神,堅持“專業車輛、專業司機”的B2C發展模式,所有車輛均來源於租賃公司,全部司機都經過細致篩選、認真培訓和嚴格管理。”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汪晨,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e代駕發布新logo 進軍汽車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29/152561.shtml

導讀 : e代駕推e車管家,進入汽車後市場,其服務將包括代上牌、車輛保養、二手車評估、新車試駕、違章查詢、理賠代辦、美容洗車、代驗車等八項內容。

 

屏幕快照 2015-10-29 下午3.19.21

i黑馬訊 (周路平)10月29日消息,今日,e代駕在成立4周年之際舉辦品牌戰略發布會,宣布采用全新的品牌LOGO,同時成立車後事業部,推出“e車管家”,進軍汽車後服務市場。

發布新logo,長相似北京地鐵

e代駕成立於2011年,這次發布會正值四周年,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標識。e代駕CEO楊家軍表示,在這個以變化為不變的互聯網時代,e代駕也必須重新思考,跟隨需求,時刻改變,因此決定要再一次超越自己。

不過,眼尖的網友發現,e代駕的新logo長得很像北京地鐵的標識,都是外面一個未閉合的圓,里面一個類似於“e”的字母,不過開口相反,顏色也略微有些不同。

在楊家軍看來,此次e代駕更換新LOGO是一次極為重要的蛻變,品牌升級意味著更多。“我們要突破自己,再次跨越,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與體驗,給用戶提供了一個專業、安全、可信任的代駕體驗。其次在服務上將完善標準化的服務體系以及全面的客戶安全保障體系,提高品牌滲透率和知名度,加強用戶對e代駕品牌的認知。”

推“e車管家”  進軍汽車後

在e代駕品牌戰略發布會上,除了發布全新的品牌標識之外,e代駕還正式推出全新的品牌“e車管家”,並成立車後事業部,進軍汽車後服務市場。

根據其公布的業務圖,e車管家的服務將包括代上牌、車輛保養、二手車評估、新車試駕、違章查詢、理賠代辦、美容洗車、代驗車等八項內容。

e代駕進入汽車後市場,將幫助汽車主機廠、汽車經銷商集團、4S店和平臺運營商與車主之間建立線上線下的聯系,讓服務過程透明化,促進信任度。而從平臺的角度,“e車管家”可以讓汽車後市場合作夥伴的產品與服務更好的落地,最終實現服務O2O閉環。

據悉,e代駕業務已經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98個城市,擁有20萬名合作司機,單日高峰訂單超過40萬。根據e代駕公布的數據顯示,e代駕在代駕市場的份額占比76.5%,而滴滴代駕的份額則為14.1%。


e代駕大裁員!創始人自述:我經歷了過山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analysis/2015/1114/152796.shtml

導讀 : 互聯網O2O服務平臺e代駕開始進行大幅度裁員,主要涉及技術和BD(商務拓展)等崗位。目前,e代駕CEO楊家軍已經證實此事。

i黑馬 楊博丞、周路平、汪晨 11月14日報道

今日有爆料稱,互聯網O2O服務平臺e代駕開始進行大幅度裁員,主要涉及技術和BD(商務拓展)等崗位,裁員比例達到30%。下午,e代駕發布聲明,確認了裁員事實,並且e代駕CEO楊家軍也已經證實,並稱將盡最大努力補償。對此,他表示裁員是因為部分機構臃腫,崗位重疊,效率低下。

楊家軍在內部信中表示,人員激增是公司管理上的一個失誤,錯誤的最大責任人是自己,“在一年內大量招人大量減人這是極不負責的行為,我為自己的錯誤向大家真誠道歉。對於不得不離開的同事,我們將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補償大家,同時也聯系我們合作緊密的獵頭夥伴和創業公司在第一時間內幫大家找到合適的職位。”

對此,好貸網創始人李明順點評稱,人員的急速增減確實是一個大忌,企業管理的挑戰很大,除非業務持續不斷的快速上一個又一個高度,團隊的契合需要時間的積累,否則風險很高。

但除了人員激增的原因,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制約e代駕的發展呢?

早早入局,收獲先機,融資1億多美元

“e代駕的優勢之一就是入局很早,他搶占了市場的先機。”曾做過“第一代駕”的蒲俊傑向i黑馬表示,有了市場先機,後面的代駕品牌在沒有雄厚資金的幫助下,較難超過e代駕。

公開資料顯示,e代駕App於2011年10月上線,並在2012年3月獲得經緯中國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可以說是最早入局的創業公司。

彼時,楊家軍、黃斌和孫景川經過試錯,選定酒後代駕作為他們的創業領域。這是個垂直到近乎沒有規模的行業。當年的北京一天只有不到兩萬單酒後代駕。假設全國市場是北京的4倍,以客單價平均200元計算,這個市場規模一年也才20億左右。

但他們仨相信這個數字是被落後的生產模式所壓抑的數字。

為了獲取對傳統行業的經驗積累,據其投資人透露,黃斌跑到代駕公司歷練了半年左右。隨後,他們仨針對行業痛點設計了繁複的代駕規則,並以“App+IT系統”運營“司機+消費者”。為了讓酒後代駕變成人們的剛需,e代駕以“專職+兼職”的地推系統,通過在酒店、夜店等地遍灑牙簽盒、煙灰缸等物,生生在3年內把e代駕的日訂單量推到了5萬。

e代駕對傳統付服務業的“理解→再定義→複制到移動互聯網工具上”的能力之強,黃斌、孫景川、楊家軍作為創始人特有的“我們就這一條命”的決勝之心,均令58同城甘拜下風。

而e代駕的時間優勢讓他在運營方面有了些積累。從公開資料來看,e代駕主要有三種運行體系。一是司機的招募和培訓;二是司機調度系統;三是派單體系。而為了減少代駕過程中的磕碰帶來的賠付風險,e代駕也和保險公司合作,提供代駕責任險和代駕司機意外險,用戶所付出的只是多出的2元保費。

除了運營方面的積累,資金方面e代駕也獲得了優勢,在今年10月和神州專車戰略合作之前,e代駕已經融資5輪,C輪和D輪分別獲得了2500萬美元和1億美元,經緯中國、光速安振、華平投資等機構分別參與其中。

資金所能帶來的就是市場推廣方面的優勢,這讓e代駕能夠用補貼、資金砸市場。盡管市場後期出現了許多代駕領域的創業公司,但都沒能敵過e代駕,包括58同城。2014年,58同城向e代駕投資2000萬美元,並將自己的代駕業務並入e代駕。此時,e代駕儼然成為代駕市場的老大,其宣稱占據了80%的代駕市場份額。

同時,e代駕也打起了汽車後市場的主意。e代駕CTO李偉曾對i黑馬透露,他們已經開始提供保養、維修、洗車等服務,將代駕司機的服務時間從夜間延伸至白天。李偉當時還提到:“代駕的最主要功能被看成為數據采集,包括用戶車型、車牌號碼等信息,這是我們大數據采集的目的,希望有利於但不光是代駕這個服務。”

但e代駕萬萬沒想到的是,滴滴在步伐穩當後,切入了這塊市場。

代駕市場現金流少,壁壘低,巨頭易滲入

2015年7月28日,滴滴代駕出生,與它另外五個“葫蘆娃兄弟”,共同瓜分出行市場的大半江山。二十天後,滴滴代駕就宣布已覆蓋全國80個城市,註冊司機過百萬,而e代駕方面此前公布的司機數量只有20萬左右。

細細想來,代駕市場乃至e代駕自身並沒有非常高的競爭壁壘。

e代駕創始人楊家軍曾接受i黑馬采訪,他表示,“當初一直在考慮移動互聯網會對哪些行業做出改變。我們覺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車的普及,這需求是剛需。”但汽車本身的應用場景就非常多,代駕、洗車、保養、購買、配件等,每一個應用場景切出來都是一個細分市場,而代駕領域本身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難以帶來大量現金流。

e代駕是基於地理位置的代駕O2O公司,使用人群主要是白領、金領等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用戶群體。代駕的應用場景多數是在應酬、酒後方便及時叫代駕,並且多數代駕者是在晚間喝酒後才產生的需求。這樣的使用場景,使得代駕市場有了人群較少、頻次較低的市場特點。

另外,代駕領域的客單價並不高。e代駕在北京、上海的價格最高只到99元,而在杭州這樣的二線城市只有59元。而在客單價不高且頻次低的情況下,公司的現金流就比較少,再加上融資資金的缺乏,e代駕顯然難以打過資金雄厚的滴滴代駕。

121111

e代駕官網公布的北京地區價格

同時,代駕業務和出行業務重合度非常高。

前面提到,e代駕的業務體系有三個:一是司機的招募和培訓;二是司機調度系統;三是派單體系。而這三點,滴滴出行都有,對於滴滴這個出行領域的大塊頭來說,切入代駕業務幾乎是手到擒來。

e代駕的出路在哪?

面對滴滴的咄咄逼人之勢,e代駕也開始緊急應戰。他們狂砸1億元搞補貼大戰,在地鐵、電梯間廣告瘋狂刷臉。除此之外,他們也在尋求其他出路。

10月15日,神州專車和e代駕達成戰略合作,將在業務和資本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彼時e代駕CEO楊家軍還表示:“我們不認為跟對手的競爭是一個高頻打低頻,贏者通吃的市場。”10月29日,e代駕還宣布推出“e車管家”,進軍汽車後服務市場。其公布的服務,“將”包括代上牌、車輛保養、二手車評估、新車試駕、違章查詢、理賠代辦、美容洗車、代驗車等八項內容。

但汽車後服務市場並不是想進就能進的。盡管手握大量汽車數據以及司機用戶,但要在汽車後服務打動用戶,也需要大量擴張和大量招人。況且,洗車、保養等易切入的領域當下已有大量創業者停業,而維修、購買等領域也太複雜,且需要大量投入和經驗積累。在資本寒冬的情形下,要想快速轉型,幾乎難於上青天。

另外,e代駕與神州專車的合作目前並沒有進入實質性階段。彼時在戰略合作發布會上,神州專車的董事長陸正耀表示:“受制於法律法規流程等關系,具體的資本合作會在合適時間點披露,但是一定會在資本程度上進行深度合作,並且金額不小。”發布會上所發布的信息,也都帶有“將”、“會”等延後性字眼。因此,神州專車還只是“遠水”,暫時無法解“近渴”。

那麽,未來對於“e代駕”來說,還有哪些機會能夠把握?“第一代駕”創始人蒲俊傑表示,e代駕還能夠趁滴滴出行未上市的時機,率先沖上股市,再次獲得先機。但這似乎比神州專車的“水”更加地遠,且難度更大。而當下最輕松的解決方式,似乎也只有合並這條路了。

接下來,e代駕的“楊家將”們在這凜冬下,將面臨巨大的生存考驗。未來的路如何走?就靠他們來選擇了。

201511141091447489739171

e代駕CEO 楊家軍

以下是楊家軍內部信全文:

e代駕的創業初心就是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我們始終堅信只有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贏得客戶的信任,公司才有可能獲得收益,進入良性循環,一直以來我們也正是這樣做的。然而,2015年,面對競爭,我們招聘上突飛猛進,從年初到現在我們的人員增加了四倍多!今天競爭進入了持久的階段,我們猛然意識到人員激增是我們公司管理上的一個失誤。我們的人員結構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臃腫,很多崗位重疊,架構層級過多,效率低下,人浮於事的現象在公司內部日益凸顯。

2015年O2O行業經歷了從瘋狂到理性的過山車般的過程,今天我們極速回歸公司價值本質是當務之急,也是鞏固競爭勝果的不二之道。為了提高效率,我在此不得不沈重地向大家宣布,公司將較大規模人員優化。每一個進入公司的同事都是我看過簡歷且親自審批的,我發自肺腑地為優秀的人才能加入我們一起成就一片事業而高興,但今天我不得不將其中的一部分送走,我萬般不願也無言以對。

這個錯誤的最大責任人當然是我,在一年內大量招人大量減人這是極不負責的行為,我為自己的錯誤向大家真誠道歉。對於不得不離開的同事,我們將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補償大家,同時也聯系我們合作緊密的獵頭夥伴和創業公司在第一時間內幫大家找到合適的職位。我們始終牢記你們中的每一位對公司的貢獻,一有機會我們將迎請你的回歸。

公司發展註定不是一帆風順的,e代駕現在尤其如此。減員增效必然帶來所有員工短期內的不適應無論是工作上還是情感上,我們也唯有像鳳凰涅槃那樣,將自己勇敢地投入烈火中,方能脫胎換骨獲得永生。我們有勇氣迎接競爭,也要有勇氣重塑自己。我們的代駕業務依然堅固,我們的車管家在奮力前行,只要我們上下同心,在這個時點我們能率先變陣且輕裝上陣,力出市場一孔,我相信我們正贏在了更高征程的起點上。

再次感謝每一個小e夥伴!

CEO楊家軍

2015年11月14日


e代駕CEO確認裁員30%以上,難道是神州專車惹的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6/152809.shtml

導讀 : e代駕2015可謂命運多舛,市場份額遭遇滴滴代駕反超之後,花大價錢請明星代言,試圖從營銷扳回一局,但此後和Uber合並未果,退而求其次和神州專車合並,已經喪失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11月14日消息,有傳聞國內代駕O2O平臺e代駕已經開始裁員,主要涉及技術和BD等崗位。對此,e代駕CEO楊家軍發布內部郵件,確認裁員一事,內部員工稱裁員高達30%比例。車事兒兄表示,慢公司的e代駕,2015年可謂命運多舛,代駕市場份額遭遇滴滴代駕反超之後,花大價錢請明星代言,試圖從營銷角度扳回一局,但此後和Uber合並未果,退而求其次尋求和神州專車合並,已經喪失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似乎其發展前景堪憂。

     e代駕裁員30%得到CEO確認

今天下午,楊家軍確認了裁員事實,並表示,從2015年初到現在,公司人員增速過快,導致部分機構臃腫,崗位重疊,效率低下。為提高效率,e代駕目前主動進行部分人員優化。但在匿名社交網站有認爆料稱,該公司包括Android開發等技術人員也遭到裁員,裁員比例高達30%以上!

e代駕楊家軍確認裁員事實

內部員工爆料裁員幅度高達30%,包括技術崗位都在裁員範圍內

      e代駕和創始人楊家軍都是何許人也

據車事兒兄了解,e代駕是國內較早從事代駕O2O的創業公司,產品於2011年10月上線,2012年獲得經緯中國數百萬元種子投資,隨後又獲得光速資本、經緯中國等投資,2014年10月,e代駕宣布獲新一輪25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逾2.5億美金。其中58同城以2000萬美金領投,上一輪投資方經緯創投、光速創投跟投。2015年10月,e代駕宣布和神州專車合並。

e代駕創始人兼CEO楊家軍,此前是國企大唐電信集團的CTO,管理經驗可謂非常豐富。

      起了大早趕晚集,e代駕為何沈淪?

2015年雖代駕O2O市場瘋狂擴展,特別是遭遇資本寒冬後,其此前動用明星代言,試圖抱Uber大腿等“大躍進”方式,成為了其目前前景堪憂的重要原因,車事兒兄分析其遭遇目前窘境原因如下:

1.慢公司文化令市場份額不斷蠶食,滴滴代駕入局

2015年7月前,代駕O2O行業一片祥和寧靜,因為當時e代駕無愧代駕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占據了約90%的市場份額。而e代駕也憑借其以往建立的優勢,順利拿到D輪1億美元的融資。但是e代駕似乎給人感覺是慢公司的文化,從2011年10月產品上線以來,其發展模式非常緩慢,此前因為代駕O2O領域未有大量競爭對手進入,也令其有些盲目自大。

但是這種好日子在2015年發生了變化。隨著滴滴7月正式推出代駕業務,憑借其巨大的平臺流量優勢和手握50億美金的巨額融資,一時間滴滴勢如破竹,據稱e代駕市場份額直接被搶去四成。而此次裁員大部分是BD,e代駕失去了市場份額,已經無力回天,幹脆直接裁掉城市商務經理也是情理當中。

2.新業務遇到阻礙,轉型太慢

2015年10月29日e代駕宣布成立車後事業部,推“e車管家”,進軍汽車後服務市場,並采用新的品牌LOGO。

按照正常的邏輯,擴張新業務增加人員都來不及,怎麽會突然裁員呢?只能說明“e車管家”這個後市場服務確實問題頗多:

第一是戰略地位並不突出,其實這個戰略擴展早在去年就應該開始,因為當時在代駕行業基本屬於壟斷地位,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但是沒有及時的選擇戰略擴展,像其他業務進軍。而滴滴打車在合並後憑借流量的優勢,及時推出專車業務,從而步步為營,所向披靡,最後蠶食到代駕業務。現在就算推出,後市場業務已經基本上大局已定,最多只能算一個戰略補償。

第二汽車O2O後市場這塊業務擴展受阻。眾所周知,汽車後市場可已經從一塊香餑餑變成了一塊硬骨頭。之前最大的洗車O2O平臺e洗車在3個月燒完2億美金後現在CEO出走,而功夫洗車,雲洗車也紛紛關門大吉。已經瀕臨倒閉。而養護市場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業內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博湃養車關停多所城市,一度被盛傳投資方撤資,而典典養車則從養車將業務重點直接轉型到汽車保險這塊。所以e代駕想要進行這塊風雨飄搖的業務似乎並不明朗。

3.上錯花轎嫁錯郎,錯失Uber無奈選擇神州

10月14日,在經歷一段海報猜測後神州專車宣布和e代駕宣布戰略合作。

但是這恰恰是e代駕步入深淵的開始。因為神州專車除了提供錢,雙方在業務層面上的合作意義並不大。根據機構統計6月份的專車市場份額,神州專車車只占到0.8%的市場份額,無法為e代駕帶來想要的用戶、流量和平臺資源的支撐。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些比錢更加重要。

神州本身在專車業務上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現在給到e代駕的戰略投資估計錢也不多,兩哥們其實已經都下水了。但是不選擇神州應該抱團誰呢?

其實e代駕本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Uber。早在8月百度地圖跟新8.5版本無縫對接e代駕,更是高調的把代駕服務入口提前,由此百度進入代駕市場。而此前百度參加了Uber中國的12億美金的投資中。代駕的老大和專車的老二,如果雙方合作也是情理之中,而且阻擊滴滴也很有希望。

可惜最後雙方合作並沒有成功,作為這件事最大的得利者無疑是滴滴出行,而神州估計要哭暈在廁所里。弱國無外交,看來在O2O行業也成立。無奈e代駕上錯花轎嫁錯郎了。

4.花費大量現金請代言人卻並不專註改善產品

2015年7月10日,e代駕宣布邀請黃曉明和宋丹丹兩位明星做代言,e代駕市場副總裁柳柳表示,希望以代言人品牌推廣為契機,通過立體化的市場推廣體系將e代駕帶給更多的用戶,帶來更加方便快捷的代駕服務體驗。

據稱,e代駕邀請這兩位代言人的價格不菲,據說高達8位數,而作為一家成立僅僅四年的創業公司,並不以改善產品為最大目標,而卻把錢花在邀請代言人上,這似乎與創業者緊衣縮食的精神不符。正是這種把錢沒花在刀刃上的做法,似乎也註定了e代駕如今在產品上被後來者趕上,甚至超越的命運。

無論如何,希望這個互聯網寒冬大家都好好的熬過去。


e代駕CEO確認裁員30%以上,難道是神州專車惹的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6/152809.shtml

導讀 : e代駕2015可謂命運多舛,市場份額遭遇滴滴代駕反超之後,花大價錢請明星代言,試圖從營銷扳回一局,但此後和Uber合並未果,退而求其次和神州專車合並,已經喪失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11月14日消息,有傳聞國內代駕O2O平臺e代駕已經開始裁員,主要涉及技術和BD等崗位。對此,e代駕CEO楊家軍發布內部郵件,確認裁員一事,內部員工稱裁員高達30%比例。車事兒兄表示,慢公司的e代駕,2015年可謂命運多舛,代駕市場份額遭遇滴滴代駕反超之後,花大價錢請明星代言,試圖從營銷角度扳回一局,但此後和Uber合並未果,退而求其次尋求和神州專車合並,已經喪失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似乎其發展前景堪憂。

     e代駕裁員30%得到CEO確認

今天下午,楊家軍確認了裁員事實,並表示,從2015年初到現在,公司人員增速過快,導致部分機構臃腫,崗位重疊,效率低下。為提高效率,e代駕目前主動進行部分人員優化。但在匿名社交網站有認爆料稱,該公司包括Android開發等技術人員也遭到裁員,裁員比例高達30%以上!

e代駕楊家軍確認裁員事實

內部員工爆料裁員幅度高達30%,包括技術崗位都在裁員範圍內

      e代駕和創始人楊家軍都是何許人也

據車事兒兄了解,e代駕是國內較早從事代駕O2O的創業公司,產品於2011年10月上線,2012年獲得經緯中國數百萬元種子投資,隨後又獲得光速資本、經緯中國等投資,2014年10月,e代駕宣布獲新一輪25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逾2.5億美金。其中58同城以2000萬美金領投,上一輪投資方經緯創投、光速創投跟投。2015年10月,e代駕宣布和神州專車合並。

e代駕創始人兼CEO楊家軍,此前是國企大唐電信集團的CTO,管理經驗可謂非常豐富。

      起了大早趕晚集,e代駕為何沈淪?

2015年雖代駕O2O市場瘋狂擴展,特別是遭遇資本寒冬後,其此前動用明星代言,試圖抱Uber大腿等“大躍進”方式,成為了其目前前景堪憂的重要原因,車事兒兄分析其遭遇目前窘境原因如下:

1.慢公司文化令市場份額不斷蠶食,滴滴代駕入局

2015年7月前,代駕O2O行業一片祥和寧靜,因為當時e代駕無愧代駕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占據了約90%的市場份額。而e代駕也憑借其以往建立的優勢,順利拿到D輪1億美元的融資。但是e代駕似乎給人感覺是慢公司的文化,從2011年10月產品上線以來,其發展模式非常緩慢,此前因為代駕O2O領域未有大量競爭對手進入,也令其有些盲目自大。

但是這種好日子在2015年發生了變化。隨著滴滴7月正式推出代駕業務,憑借其巨大的平臺流量優勢和手握50億美金的巨額融資,一時間滴滴勢如破竹,據稱e代駕市場份額直接被搶去四成。而此次裁員大部分是BD,e代駕失去了市場份額,已經無力回天,幹脆直接裁掉城市商務經理也是情理當中。

2.新業務遇到阻礙,轉型太慢

2015年10月29日e代駕宣布成立車後事業部,推“e車管家”,進軍汽車後服務市場,並采用新的品牌LOGO。

按照正常的邏輯,擴張新業務增加人員都來不及,怎麽會突然裁員呢?只能說明“e車管家”這個後市場服務確實問題頗多:

第一是戰略地位並不突出,其實這個戰略擴展早在去年就應該開始,因為當時在代駕行業基本屬於壟斷地位,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但是沒有及時的選擇戰略擴展,像其他業務進軍。而滴滴打車在合並後憑借流量的優勢,及時推出專車業務,從而步步為營,所向披靡,最後蠶食到代駕業務。現在就算推出,後市場業務已經基本上大局已定,最多只能算一個戰略補償。

第二汽車O2O後市場這塊業務擴展受阻。眾所周知,汽車後市場可已經從一塊香餑餑變成了一塊硬骨頭。之前最大的洗車O2O平臺e洗車在3個月燒完2億美金後現在CEO出走,而功夫洗車,雲洗車也紛紛關門大吉。已經瀕臨倒閉。而養護市場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業內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博湃養車關停多所城市,一度被盛傳投資方撤資,而典典養車則從養車將業務重點直接轉型到汽車保險這塊。所以e代駕想要進行這塊風雨飄搖的業務似乎並不明朗。

3.上錯花轎嫁錯郎,錯失Uber無奈選擇神州

10月14日,在經歷一段海報猜測後神州專車宣布和e代駕宣布戰略合作。

但是這恰恰是e代駕步入深淵的開始。因為神州專車除了提供錢,雙方在業務層面上的合作意義並不大。根據機構統計6月份的專車市場份額,神州專車車只占到0.8%的市場份額,無法為e代駕帶來想要的用戶、流量和平臺資源的支撐。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些比錢更加重要。

神州本身在專車業務上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現在給到e代駕的戰略投資估計錢也不多,兩哥們其實已經都下水了。但是不選擇神州應該抱團誰呢?

其實e代駕本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Uber。早在8月百度地圖跟新8.5版本無縫對接e代駕,更是高調的把代駕服務入口提前,由此百度進入代駕市場。而此前百度參加了Uber中國的12億美金的投資中。代駕的老大和專車的老二,如果雙方合作也是情理之中,而且阻擊滴滴也很有希望。

可惜最後雙方合作並沒有成功,作為這件事最大的得利者無疑是滴滴出行,而神州估計要哭暈在廁所里。弱國無外交,看來在O2O行業也成立。無奈e代駕上錯花轎嫁錯郎了。

4.花費大量現金請代言人卻並不專註改善產品

2015年7月10日,e代駕宣布邀請黃曉明和宋丹丹兩位明星做代言,e代駕市場副總裁柳柳表示,希望以代言人品牌推廣為契機,通過立體化的市場推廣體系將e代駕帶給更多的用戶,帶來更加方便快捷的代駕服務體驗。

據稱,e代駕邀請這兩位代言人的價格不菲,據說高達8位數,而作為一家成立僅僅四年的創業公司,並不以改善產品為最大目標,而卻把錢花在邀請代言人上,這似乎與創業者緊衣縮食的精神不符。正是這種把錢沒花在刀刃上的做法,似乎也註定了e代駕如今在產品上被後來者趕上,甚至超越的命運。

無論如何,希望這個互聯網寒冬大家都好好的熬過去。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