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炳叔悄悄創業6個月總結 炳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c28e840102e27s.html
炳叔,自2012年1月1日,辭去ZOL.com.cn中關村在線的工作,停播已經做了3年共計656期視頻節目的《天下IT》,

悄悄創業,至今已有6個月。

【結論已定】

根本不能算創業,基本還是打醬油。

6個月的時間,炳叔想過28種創意,真正付諸行動的只有一個,圖聘網。現狀是,網站訪問不了。

【收穫如下】

1.  正版意識增強了:

自從創業之後,下意識地更重口碑,於是,侯小強送我的Bambook,我看的盜版就越來越少了,認認真真地付了521.95的現金。

(創業苦悶多,YY來解憂,你懂的。)

2.  付費意願提高了:

誰創業都是想賺別人的錢,可如今中國互聯網,廣告是主流,服務付費是非主流,就為了以後自己的收費環境更好,也該支持別人的收費嘗試。

(新浪微博會員,炳叔買了一年的服務,120元。)

3.  成本意識敏感了:

想了好幾個iOS上APP的創意,為了體驗學習別人的經驗,原準備放棄那個老土阿爾卡特手機買個iPhone4S換個聯通3G號。結果,選擇了用家裡閒置的iPod Touch。

(WiFi上網是不需要額外花錢的,閒著的東西也是沉默成本啊。)

4.  知道誰是真不靠譜了:

不落魄,不求人;不求人,不知真。

誰沒幾個三拍朋友啊?拍胸脯保證,拍大腿推脫,拍屁股閃人。

(吹牛逼的人一遇到創業者求助,100%露餡。)

5.  更尊重別人的選擇了:

創業即失業。炳叔只剩下一個管理手下了,兒子。

初二的兒子暑假不想被家長領著看山看水看熱鬧,就想宅在家裡玩網遊。

我便又給他買了一台DELL Alienware X51,7999.00。

這樣他就有兩台X51,奶奶家放一台,媽媽家放一台,想在那玩都行。

(我能不上班,他敢不上學嗎?唉,從了人家吧。)

6.  糾結又來了:

讓太太一個人養家,還是不落忍。

我是繼續玩票創業呢?還是回頭打工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7

股東會花絮》養生鍋堪稱極品 五十元禮券成大宗 股東會紀念品發放家數、價值悄悄縮水

2012-6-25  TWM




股東會旺季即將邁入尾聲,今年最夯的股東會紀念品是什麼?公司大老闆又如何透過股東會,對自家小股東信心喊話?︽今周刊︾幫你網羅今年股東會的花絮。

撰文‧葉揚甲

「套句分析師最常用的話,今年領取股東會紀念品的情形還真是旺季不旺。」某股務代理機構內部人員私下表示,除經濟走下坡外,導致今年不若以往熱絡的最大因素,業者一致認為,還是深受證所稅影響。

零股換贈品 省錢抗通膨然而,日子再苦,還是得過。只是須先釐清,賺取資本利得與領取股東會贈品根本是兩回事,別攪和在一塊。「進場目的不同,操作方法自然會有所區別。」今年一口氣用零股敲進八百多檔股票的偉士牌(網路部落客)試圖解釋著。

在金融業擔任內勤的平凡上班族偉士牌,前幾年偶然在台北市華陰街某代發股東會贈品處,竟然發現有超過八成公司的贈品領取資格並無特殊限制;換句話說,就算只有一股,也能拿到贈品,非常物超所值。

例如,偉士牌認為今年最划算之一的紀念品||大同吹風機,就是他以一股不到十元(大同股價今年多數時間位於十元之下)的投入成本換得,類似的好康還真的不少。因此與其擔心通膨,不如讓錢做更有效的運用。「時機歹歹,尤其需要這類省錢小撇步。」偉士牌分享他的心得。

今年股東會贈送紀念品的公司達四六六家,與去年四九二家相比,在數量上略遜一籌;若再看得仔細點,還會發現贈品價值其實都悄悄地「縮水」。今年有董監改選,並傳出經營權之爭的中石化,贈送市價五百元左右的養生鍋,就堪稱今年眾多紀念品中的「極品」。

對於這種恰逢董監改選年,有兩派爭奪經營權的公司,偉士牌認為,拿到好贈品的機率很高。令他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二○一○年時的黑松,不同陣營加開臨時股東會 都有送紀念品,等於那年小股東就從黑松領取兩次紀念品,「兩派人馬相爭,股東或可坐收漁翁之利。」但要注意是否須逾千股才具資格。

這次四百多家公司的紀念品中,有超過八十家公司發放超商禮券。有趣的是,贈送禮券金額一百元的公司,竟同時包含股價逾二五○元的聯發科及股價不到三元的天 瀚;兩檔股票價格天差地別、紀念品卻等值,讓IC設計龍頭「發哥」的股東頗感無奈,所幸,還有每股現金股利九元可以期待。

此外,有更多公司僅發放全家禮券五十元,連買一杯全家五十五元「特大熱拿(鐵)」都還要補差額,「只能說禮券雖稱實用,但真的滿失望的。」若是請紀念品代 領達人換的話更慘,因為代領費用一般行情為三十元,扣完實領二十元,連一杯便利商店的「小熱美(式)」咖啡都買不到。

根據股務代理業者透露,其實不僅證所稅牽涉到人頭戶問題,股東會紀念品也存在灰色地帶。傳聞就有獨自一人使用兩百多個人頭戶,如此一來,即便只是領取五十元禮券,最後可多達一萬元;就算是實體贈品,轉賣同樣是一筆很補的零用金。

經營者信心喊話待檢驗

另外,像米、麵條,或偉詮電別出心裁的雲林莿桐蒜頭,牙膏、洗碗精或香皂組等,這類民生必需品不無小補;而生技類公司像葡萄王、合一及中天都送上自家產品,給股東身體進補。

比較有意思的聯電,繼去年送出兔子造形的毛毯後,今年亦發放拉拉熊側背包延續可愛路線,股東詢問度頗高。至於同集團的公司傾向於發放一樣的紀念品,譬如潤泰集團皆是短襯衫,東元集團則是摩斯漢堡兌換券。

事實上,公司發放贈品的原意,是藉以提高股東出席股東會的意願,換成股東的角度而言,若排除為紀念品而買零股目的,股東最在意的事情,終究是表彰公司競爭 力的股價表現,絕非紀念品三、五十元的差別。因此,一年一度小股東能直接與大老闆面對面的股東會,絕對是檢視公司經營階層最好的機會。

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在今年友達股東會,因大幅虧損而對股東直言「不好意思」,他隨後表示面板當前是好買點;而甘願穿拖鞋涉水趕赴股東會場的宏達電董 事長王雪紅,雖然三十五分鐘即結束議程,但她在宏達電十五周年慶時,允諾以個人身分加碼公司股票,且會是「令大家驚訝的數字」。此舉意義與用公司現金買回 庫藏股截然不同。

大同集團董事長林蔚山則在股東會時,矢言公司股價要在年底前或明年初站回十元票面價值,但依目前六.三三元計算,大同股價還必須漲六成。

董事長當然可以在股東會上信心喊話,但假使目標在可見的未來無法達成,不管面板買點是否浮現?王雪紅是否加碼?大同是否會在半年內漲六成?甚或其他經營者的允諾,其實都是小股東後續追蹤的重點。

一家不懂檢討失敗,又總是拋出達不到目標的公司,對投資人來說,最後大概真的只剩下領取紀念品的價值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76

台灣券商還在上海苦等 陸資卻開後門登台 中國券商大鱷 悄悄轉進台灣資本市場

2012-8-6  TWM

全球里昂證券將換上新招牌,新老闆正是中國證券業老大中信證券!無論你接不接受,中資券商已經準備拿著鑰匙,直接開門走入台灣資本市場,這場勢不可擋的潮流,台北股市將如何接招?

撰文‧劉俞青

在全球資本快速流動的當下,兩岸之間的金融防火牆形同虛設,一隻來自於對岸的超級巨鱷,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繞過第三地悄悄轉進台灣資本市場。它有何意圖?金管會能夠馴服這隻鱷魚嗎?

七月二十三日一早,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著名商業大樓的香港商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接到媒體的採訪電話,詢問有關中國最大證券商中信證券以十二.五億美元全資購併港商里昂證券的問題時,只能以低調的語氣回覆說:「No comments!(沒有評論)」其實,台灣媒體對這則訊息的掌握慢了好幾天。早在七月二十日港股收盤後,中信證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及東方匯理企業 與投資銀行(為里昂母公司法國農業信貸集團Credit Agricole SA的投資銀行部門)即發布重訊,表示收購里昂證券一九.九%的股權交易,並向東方匯理法方授出選擇權,讓中信證券國際收購里昂證券剩餘的八○.一%股 權。

然而,這個消息在資本市場並未以正面看待。七月二十三日一早,中信證H股即以大跌近五%開盤,顯示投資人對中信證高額溢價購併里昂證券一事,並不看好。

陸央企背景券商來台 創首例不過,無論市場如何看待這場交易,對所有台灣投資人而言,這將是第一樁具有中國央企背景、也是大陸最大證券公司的中信證券,迂迴踏上台灣市場的揭幕曲。

中信證券的母公司是中國中信集團,這可不是一般的中資企業,而是一家具有高度政治樣板意味的統戰企業。它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的公司,換句話說,也是中國市場從封閉走向開放、對外界招商引資的窗口,第一家允許私人持股的中央企業。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的主導下,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新路線。

隔年的一月十七日,鄧小平就在人民大會堂的福建廳,約見了當時上海榮家大家長榮毅仁等五人。這次的會晤,同時也確立了由榮毅仁主導成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即中信集團前身)的想法。

同年七月,中共通過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並向一部分海外華人及香港企業募資,設立這家由榮毅仁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的中信公司,一直到榮毅仁於一九九三年三月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之前,他都是這家企業的實質負責人。

後來,中信集團還在香港購併了一家小型地產公司,並更名為中信泰富,榮毅仁的兒子榮智健隨即進入這家公司,也開啟了中信泰富在香港呼風喚雨的新頁。

儘管在三年前,榮家因故被迫退出中信集團,但外界始終相信,榮家與中信之間,仍有千絲萬縷難以切割清楚的關係。

除了中信,榮家也是上海銀行的最大股東,上海銀行至今仍是唯一兩岸三地都有據點的銀行,因此,這次中信證券買下里昂,也被擴大解讀為與台灣關係密切的上海榮家,曲折轉進台灣資本市場的終南捷徑。

兩岸中信往來密切 淵源頗深幾乎與榮家同時,前任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王震的兒子王軍,也已進入中信集團接班行列,在榮毅仁離開之後,於一九九三年接任總經理,並於一九九五年接任董事長,直到二○○六年六月卸任。

王軍與台灣商界的往來就更密切了,許多關於王軍的傳聞雖然難以證實,但市場資深人士都了解其真實性。包括早在兩岸「戒急用忍」時期,王軍即已好幾次透過管 道來台密訪,並與台灣中信辜家多有往來,業界聞名由辜家舉辦的「海峽盃」高爾夫球賽,已經辦了二十多年,而王軍幾乎是每年必到的常客。

一九九七年成立的香港凱基證券,更被市場傳說是兩岸的「中信集團」合資之作,雖然始終未能得到雙方證實,但足可證明與辜家交情之友好。

前幾年,台灣的中信證更名為凱基證券,也不無「讓名」向中信證表示善意的味道。

無論是在榮家執政時期,或是王軍時代,都證明了一件事,就是中信集團與台灣金融市場的淵源之深;也因此,此次中信證購併里昂證券之後,一如之前聯想購併IBM電腦部門就等於取得在台市場一樣,未來中信證券將透過里昂證券的在台機構,直接參與台灣資本市場的各種操盤。

目前,香港商里昂證券在台灣公司登記資本額為二億二千萬元,在台北股市的市占率大約一.一五%,影響力不算大;但未來,一旦招牌換成中信證券,是不是因此吸引許多大陸台商,甚至是有大陸背景的「外資」在此下單,值得觀察。

這一回,無論金管會同不同意,中資券商已經直接拿著鑰匙開門走進台灣資本市場,而且,走進來的,還是一家血統最純正、最具指標意涵的券商;相對台資券商還在對岸苦守寒窯等待破冰的一天,這場兩岸券商的競合大賽,中國已經鳴槍跨出穩健的一步。

中信證券

負責人:王東明

資本額:110.16億元人民幣總資產:1482.8億元人民幣

市場地位:

全中國第一大證券商

資本市場:

2003年6月上海A股掛牌2011年10月香港H股掛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68

熱鬧鬧的P2P和靜悄悄的眾籌模式 江南憤青

http://xueqiu.com/5564897980/23727917
相比P2P模式在中國的遍地開花而言,其實眾籌模式屬於雷聲大,雨聲小的格局,我國P2P在過去一兩年的大爆發,肯定讓西方那幾個P2P的創始人們,無法想像,而且這個趨勢還在不斷愈演愈烈之中,每年成交金額都在不斷飛速攀升。

上次PROSPER相關人員來上海的時候,我跟他們交流這個話題,他們也感到很納悶,覺得不可思議,我跟他們說了為什麼中國的P2P能發展到這麼快,我提了兩個核心點,他們很快明白了是為什麼,但是卻不能理解為什麼可以這麼做。或許在美國的法律體系裡,這兩個核心點都意味著可能面臨極高的刑事處罰的可能吧。

這兩個核心點是什麼呢?第一個核心點是本金擔保,事實上,國內目前幾乎所有的P2P都提供了本金擔保這個服務,包括拍拍貸,其實也是提供了本金擔保計劃的,這個本金擔保,無論是網站自己提供本金擔保還是相關關聯方提供本金擔保,都使得中國的P2P跟國外的P2P產生了本質上的區別,本金擔保使得運營方成為了交易不可或缺的媒介,使得本來屬於雙向自行交易成為了運營方一手主導的交易,隔絕了兩個交易主體之間的信息關聯,本來應該屬於直接融資的P2P的概念,又演變成了間接融資,風險不斷的堆積在中間方。同時,產生了運營方也對投資人產生了各種責任和義務,而且,最終會因為這些責任和義務而讓P2P運營方,隨時面臨資金流出的可能性。從而對後續投資人造成投資損失。

第二個核心點是什麼呢?虛假標的物,我覺得這個其實是已經上升到了詐騙範疇,很多P2P網站,設置了很多不存在的標的物,然後用來吸引資金投標,資金到了這些標的之後,通過各種途徑,成為了網站的資金池,網站再用來進行別的投資,相當於就是低成本的吸引資金,然後借給更高收益的借款人,賺取中間的利差,如果網站的各項投資都順利還行,一旦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個高成本堆積起來的資金池,就會很麻煩,一般都是兩個結局,第一個結局就是不斷的借新債來還舊債,但是因為有較高的利息在,所以就不斷的需要擴大規模,這個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網站規模會不斷的擴充,並不是業務發展的結果,而是需要不斷的借更多的錢的道理。第二個結局就是關門捲款。本質上江浙地區的高利貸一般都是這個玩法的。無非P2P披上了創新的外衣罷了。

這兩個核心點,讓P2P規模快速不斷的做大,做大的背後其實是什麼呢?其實並不是P2P金融創新的結果,而其實是典型的集資行為披上了金融創新的外衣罷了,通過保本,保收益以及建立資金池的方式,讓這個規模不斷擴大。跟金融創新本身是沒有太大的關係的。我跟的P2P保守估計金額應該不低於500億人民幣了,如果現實點估計破千億應該是有的。

通過上述兩種方式,所謂P2P,其實壓根就是個笑話罷了。商業邏輯模式就很簡單,無非就是網站擔保借了筆錢,放貸而已,而P2P的本質是什麼?P2P的本質是撮合借貸雙方達成交易,而不是介入到裡面去做擔保,甚至通過虛假借款人去借進來在放貸款。

結合我國《關於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中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定,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中國式P2P是典型的非法集資的特徵,符合了非法集資構成的三大要件,第一未經審批,第二是保本保收益,第三則是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宣傳並且吸收資金。

當然這裡提的是中國式P2P,回到P2P的本意來看,P2P如果恪守真實標的物信息公開,然後平台提供服務不接觸資金,等要件來看,那麼還是可以定義為金融創新的,但是這樣的P2P,在中國這樣浮躁的金融市場上,幾乎不具備可以存在的任何條件。

因為大家都在擔保,你不擔保就沒人來你這裡玩,大家都在建虛假標的物的資金池,你不建,你就沒法跟人比。這樣的P2P市場,不經歷一次兩次大的風險地震,我看短期內,中國P2P無非就是非法集資的溫床罷了。出事是必然的,遲早而已。

再回過頭來看眾籌模式,由於P2P投入小,出效益快,自然而言,眾籌模式也就備受冷落,眾籌模式對項目信息公開的非常細緻,商業模式也要求非常清晰,才有可能在市場進行募集,而且因為是股權性質,不保本不保收益,因此相對募集難度都會加大,更重要的是由於項目標的要求清晰,使得虛假標的物很容易被識別,不容易通過設置虛假標的物來套取資金,從而使得眾籌模式的運營方,只能通過眾籌項目的收益裡進行提現,而眾所周知,股權類項目的收益週期非常漫長,同時成功率也很低,這種情況下,眾籌模式更類似有點創投概念,就基於大量投資之後的小量成功的模式,實際上的運營難度是很大的,更適合進行公益項目的運作或者是文藝青年們聚集的模式,商業模式上來看,眾籌模式需要的是較長時間的醞釀和培育,需要靜得下心來慢慢的沉澱和培養,然後獲得較高的收益。而這種情況在中國普遍浮躁的金融環境裡,是不太有這樣的人能靜下心來做這樣的事情的。眾籌模式到目前沒有特別出名的也就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所以,很多人認為眾籌模式在中國是因為很多政策性問題才無法發展起來,我是不認同的,要說非法集資的問題,前面說了,P2P的非法集資遠比眾籌模式來的嚴重的多,拍拍貸上一筆四十萬的借款,保本保收益,投資人有上千人之多。按照我國的非法集資要件的話,早就構成了非法集資,這樣操作都可行的話,那麼我國的「點名時間」網站上的項目,不保本,不保收益,接受大家捐助,也就更不存在所謂的政策性風險了。

所以,回到最後,我個人感覺眾籌模式在中國開展難度大,首推金融市場整體浮躁,大家先想的是圈錢,對於無法圈錢的事情,基本不願意去做,其次是什麼呢?也很關鍵,就是投資人教育,我國的投資人把P2P作為了一種理財產品進行配置,但是又不願意承擔相應的風險,所以都希望選擇保本保收益的產品,而在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P2P雖然會有一些標的物介紹,但是都不對外進行公佈,使得投資人更多關注點都放在收益率上,而不關心,這個項目到底好還是不好,他們缺乏判斷項目的能力,很多時候也不願意去做這樣的判斷。對於眾籌模式的不保本行為,他們缺乏天然的興趣,所以眾籌模式在這樣的投資環境裡其實際難度是較大的。更多只能在一些週期較短的創意類項目裡進行實施,無法推廣到更多的小微企業層面。而事實上,我們看國外很多網站,不但在小微企業層面運作,甚至都已經做到了大企業範疇。

我自己對眾籌模式其實是有所期待的,相比於P2P的氾濫,監管較難而言,眾籌模式反倒更容易監管,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會相對更小,基於對眾籌項目的充分判斷分析基礎上的股權投資,比純粹依據對P2P網站的信任而做的非理性借貸而言,眾籌模式要更有現實意義。

利用眾籌模式,可以進行公益項目的投資,也可以進行一些早期天使項目的投資,國內外都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因為是股權投資行為,因此對風險的判斷和項目的預期都是其個人投資決策的基礎,所以,不但可以培養獨立的投資人體系,也能通過投資人的判斷,改善融資方的商業模式和產品體驗,有助於形成兩性的互動。美國的眾籌網有好多項目都是演變到最後成為了在線產品預認同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C2B,就是融資方跟投資方在線不斷的對一款產品進行互動,交互開發,最後針對在線的眾多投資人特定銷售的模式,不但完善了產品設計,還直接實現了產品銷售。我國的點名時間也有類似的案例。

從理論上來看,眾籌網對於推動社會創新、資源整合都是有現實意義的。美國奧巴馬簽署的《創業公司融資法案》 針對這種模式也進行初步的法律界定。也是致力於推動創新和保護這種理念和思維。

當然眾籌模式回到最後也只是互聯網金融體系的一個分支而已,要賦予其太大的意義也不現實,在解決特定領域的融資方面,有其歷史意義,尤其在小微金融層面,我個人感覺甚至可能要高於P2P,因為眾籌模式在理論上實現了風險和收益相對對稱的核心要點,創業失敗率高,因此必然要通過股權的方式實現相對較高的收益,而不是類似債權模式,收益相對有限,風險卻相對較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93

杭州:誰在悄悄退場 「馬年第一降」之後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105

杭州樓市正在為過去過度的樂觀和瘋狂付出代價。投資客退場,房貸收緊,樓盤滯銷。還有媒體指出杭州商住房庫存可能超過44萬套。

不少開發商正在轉向或退場。就連地產大佬綠城,也開始做經濟適用房代建了。「大家的心態就是儘量清盤。」黃衛華說。

44萬庫存房?

「這一個禮拜都沒賣出十套房。」杭州一家大型樓盤的銷售經理這樣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銷售不暢現在成了普遍現象。」

僅僅在幾個月前,這還是一個擁有著「日光盤」驕人成績的城市。但馬年剛過,過去開盤人滿為患的場面,就如前塵往事般遙遠了。杭州透明售房網的數據顯示,上一週,杭州主城區只成交了354套,就連沉寂多年的樓盤促銷電話都突然多了起來。

「幾乎可以說陷入停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賈生華說。

引發這股風潮的,是轟動一時的杭州「馬年房價第一降」。2月18日,位於杭州城北橋西板塊的德信·北海公園樓盤率先宣佈降價3000元/平方米,引得區域的天鴻香榭裡也跟風應戰,七十多名憤怒的老業主拉著橫幅衝進售樓處,把沙盤砸了個稀巴爛。

「當時售樓人員賣房時當我是上帝,現在他們卻說買了我們的房子是你倒霉!」一位現場抗議的業主說。

3月15日,「崩盤論」興起。一篇《杭州房產降價調查天量庫存或引爆商住房降價潮》的報導撩動著人們敏感的神經。這篇報導指出,杭州的商戶型庫存已超過44萬套。

但它很快遭到了中共杭州市委機關報《杭州日報》的反擊。題為《謠言為什麼總是糾纏杭州樓市》的評論,引用杭州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官方網站的數據批駁說,「44萬套商住房庫存」是個「滿嘴跑火車」的假數據。截至3月16日,杭州可售商業性質房源庫存量僅約為4萬套。

不過,事實本身或許已無意義。它「引發了外界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狀況的擔憂,並導致週一地產股下挫」。——《華爾街日報》這一斷語或許代表了大多數國人的心聲。

「非常不妙」,據傳是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預測2014年樓市的評語,一夜過後,開始盛行。

而在杭州房產界的微信朋友圈裡,像是一個巨大的隱喻,人們突然瘋狂轉發起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篇舊文,題目正是:「杭州:飄忽不定」。

溫州人走了

不過,風波過後。降價潮並未如想像中如期而至。在開發商們看來,「崩盤論」,更像是屌絲們一廂情願的臆測。

「這兩個樓盤的降價都不具有典型意義。」一位杭州本土開發商的副總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業內的理解看,它更像是一種經營策略。

「德信的北海公園降價,是因為它已是尾盤銷售,如此操作,本身並無異常。」他指出,降價清盤的操作手法,在業內並不鮮見。「它降價的幅度稍大些,可能是因為最近新增了很多項目,迫切需要騰出資金和人手來運營。」

而跟風降價的天鴻香榭裡,則被視為是借了東風。「城北橋西板塊樓盤很多,競爭激烈,天鴻香榭裡並無品牌,原先的價格並無優勢,死撐不動,只能等死。」對於這樣無法承受巨大融資成本的開發商而言,降價回籠資金,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它有迫不得已的元素,但也在可以理解的範圍內」。

不過,賈生華的分析有些不同,「降價的問題,確實不是想像的那樣,不可能不約而同地統一下降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但「總的供求關係,確實在2014年發生了逆轉」。

他分析,杭州的房產存量在增加,人們的預期在下降,都在期待價格下降的餘地,觀望情緒十分濃厚。

斷臂求生不願,剜肉飼虎不甘,徘徊中,開發商和購房者,都選擇了集體觀望。

疲軟與觀望,正是業內對杭州樓市最大的觀感。「這和2014年宏觀經濟的影響直接相關。」賈生華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一位地產基金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兩年,實體經濟不好,溫州、台州客人越來越少,加上地產投資收益越來越少,杭州樓市正失去過去購房最重要的推動者群體。

在過去,杭州樓市的每一次瘋漲,都被視為溫州、台州客人帶動的鯰魚效應,「杭州人都喜歡跟風,看到溫州人搶購,都會跟著買」。

但現在,投資性購房幾乎已經絕跡。過去衝鋒陷陣的溫州炒房團,在溫州的經濟危機中,早已自顧不暇。

缺乏了豪氣的溫州、台州客人,杭州的開盤現場,當年「賣白菜」般的搶購場景,只能「此情可待成追憶」。

短期來看,宏觀經濟回轉,政策放鬆的可能性不大。在「這種形勢下,打折、促銷、讓利,都將成為開發商正常的市場反應。」賈生華提醒說,但他反覆強調,整體崩盤目前肯定不會出現。

浙江財經大學不動產研究所副所長黃衛華的觀點與此接近。「十八屆三中的政策影響,讓杭州房價繼續暴漲已無可能,漲的可能都很小。住宅受預期影響,價格將會穩中有降。」

開發商顯然已經感到壓力。南方週末記者詢價包括萬科在內的多家房企在售樓盤,雖然形式不一,但他們大多表示,比起過去,現在都有接近一千元左右的優惠。

更令人擔心的

對於樓市,銀行家們總會顯得比別人更早一步。

「銀行是個風向標。」賈生華開玩笑說,哪裡形勢不好,銀行就會在哪個行業釜底抽薪。「他們只會錦上添花,可從不會雪中送炭。」

釜底抽薪已經開始。在房地產市場上,整體市場的資金鏈已經非常緊張。地產基金的經理們正頻頻出動,等待著最佳的出手時機。

開發貸款已基本不放,能獲得的只剩寥寥幾家。知情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現在幾乎商業銀行都已經實行名單化管理,「只有認可的公司才會放」。而這些公司,往往都被限定在國內銷售五十強以內。

而既往售房的按揭款,現在的辦理速度也慢了不少。從今年一開始,銀行的按揭貸款就一直放得很慢。

「開發商賣出房,常常只收了個首付,餘款都沒法拿到,往往只回了一半錢。」該知情人說,「中等開發商拿不到開發貸,一旦銷售不暢,接下來的資金成本壓力將持續放大。」很多開發商,很明顯撐不下去。

不過,比起杭州的住宅市場,更令人擔心的是杭州的寫字樓市場。要求匿名的一位地產基金高管提醒南方週末記者注意,按照目前杭州寫字樓市場供應存量,達到預售條件的存量房,按照過去幾年銷售的速度,還可以銷5年。

「個別地塊的寫字樓將出現危機。」對黃衛華的判斷,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同意。

寫字樓若崩盤,最早可能集中在蕭山區的錢江世紀城。「它正處於危險的狀態」,知情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年蕭山區推出錢江世紀城,曾以很便宜的價格,推地給企業造總部大樓。一些實體企業搖身一變,成了寫字樓的開發商。「這些企業如果資金充足尚可,如果處在資金高槓桿的狀態,恐怕將在接下來死得很慘。」

一位要求匿名的地產基金總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不久前,曾有一家企業前來洽談合作,這一樓盤,已經達到預售條件,但到現在,一套都沒有賣出。

清盤離場?

擠出泡沫、看空投資性需求……這種階段性的調整,在業內看來,對整個行業的市場健康,無疑是件好事。

「杭州的樓市二十年來,一直都是看漲,從來沒停掉。現在的杭州房價,只是在回歸到比較理性的角度。」黃衛華解釋。

市場調整,或許已是眾望所歸。除了政府、購房者,「即使是理性的開發商自己,也不一定希望房價一直升上去。」賈生華說。一個跡像是,早在此輪風波前,瘋狂的杭州樓市,早已開始悄悄退場。

黃衛華注意到,杭州的一些開發商,現在正開始有意識、有計劃地轉向。以杭城本土的房地產大佬「綠城集團」為例,這幾年,昔日高高在上、只做高端房產的綠城,姿態已降得很低。「現在他們連經濟適用房代建都做了。」

這兩年來,綠城集團的佈局和結構在做相應調整。「現在宋衛平的更多精力,已經放在旅遊房產、休閒養老地產上了。」知情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綠城為了轉型,甚至開始設立農業部,進軍高端農業,開始挖掘內部業主的消費潛力。

這無疑是理性判斷的產物。大家都在未雨綢繆。多位杭州房產業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經歷了2011和2012年的危機風波後,本土的開發商在做土地投資時,已變得十分謹慎。也因此,在這一輪風潮中,做好了充分資金儲備的本土開發商,將會挺得更久一些。

「這兩年在杭州拿地的,大多是外來的大開發商。」一位業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急於擴張,對局部市場缺乏準確的判斷,往往會顯得更大膽一些。

接下來,「個別企業、個別項目,應該會承受壓力。」賈生華說,但也是為過去投資決策過度樂觀、不夠慎重付出的必要代價。

濱江集團的經營策略,或許是反例的最好見證。這幾年,濱江開發的樓盤,「戶型設計、價量都更務實一些,這幾年,他們主要依託品牌,走批發效應。」黃衛華說。

「大家現在的心態,就是儘量清盤,儘早把項目做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72

32歲上班族 憑甚麼10年存出一千萬 存錢高手 悄悄在做的9個好習慣

2014-09-08  TWM
 
 

 

四十歲變有錢,是許多人的夢想。

從大學畢業開始,每個人都在累積第一桶金,十年後就可見分曉!

貧與富之間,差別就在於存錢高手們養成好習慣並持之以恆,讓他們能在黃金十年內,打造千萬元身價。

撰文‧鄧麗萍、歐陽善玲

研究員‧孫蓉萍

同一家公司的上班族,薪水與職級差不多,但是十年後,有人富、有人窮,為什麼?答案是,贏家們把握踏入職場的黃金十年,靠著努力工作及兼差、節儉和投資理財,資產比別人多一千萬元。

三十二歲的小偉,私立大學畢業,自認不夠聰明,也不是名校出身,但有別於一般社會刻板印象,這位七年級生,從大學時代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抱著「英雄不怕出身低」的想法,常告訴自己:只要比別人更拚、更早起步,最後結果就不會比人家差。

身材略顯福泰的小偉,雖然理財觀念很早熟,但白裡透紅的臉龐,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小一些。「大學畢業前,我的戶頭存款已有七十萬元。這些錢,是我假日早上兼家教,平日晚上在3C賣場當介紹員,偶爾在朋友公司幫忙,一點一滴存下來的。」他說,每月家裡原本就會給零用錢,自己賺的部分,就能全部入帳,一個月平均存下二萬到三萬元並不難。

小偉打從心底認為,財富多寡是這個社會評價一個人最直接、最現實的方式,要讓人看得起,就要趁年輕、有體力的時候,厚實自己的資產。而兼差,是他累積千萬元身價的第一步。

「一邊念書,同時又兼二、三份差,賺錢速度雖然快,但也超級累,課業多少也受到影響;記得有一年的暑修,考試前一晚還打工到半夜。當我睡眼惺忪、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教室時,同學們都覺得我很扯。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有點誇張。」

危機意識比別人強

念書時,他比同學早一步知道「人脈就是錢脈」大學時代,小偉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外打工,與同儕相比,視野大不同。「兼差多,認識的人也多;我很用心經營人際關係,在朋友介紹、幫助下,賺錢機會愈來愈多。後來才知道,原來人脈就是錢脈。」剛開始,小偉在一家美商3C公司擔任產品介紹員,時薪一五○元。之後透過這個工作,得知3C產品批發管道,他便以低於市價兩成左右的價格,購入電視、相機等產品,再轉手賣給熟識的中南部網路店家,一來一回就能賺到一二%。像這樣批貨、轉銷售的中盤商角色,小偉也愈來愈上手。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他投入台北電子商場大本營:光華商場。這份工作對他而言,早已駕輕就熟。「我的本薪兩萬五千元,加上業績獎金,一個月大概可領四萬元;又因為我念的是資訊科技,先前對3C產品、通路還算熟悉,所以本業之外我又開始兼差,自己批貨做一些小買賣,或提供軟體、銷售服務給需要的人。像這樣額外接案子,一年光是兼差進帳就有六十萬元,比本業還高。」小偉不用當兵,工作第一年就存下六十萬元,加上大學打工累積的資金,二十三歲就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利用這一百萬元,他開始學習「用錢賺錢」的技巧,讓累積財富的方式,進階到股市。

賺錢欲望比別人高

工作後,他把閒錢投入股市「用錢賺錢」「那段時間,我看了很多技術線形方面的書,但實際操作結果小賺小賠,對提升資產沒太大幫助;後來還因聽信明牌賠掉二十多萬元。」從小賺小賠到穩健操作,小偉在股市經驗中學到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能年年穩定賺錢的公司,完全不碰。」即使因此錯過一些飆漲三至六倍的股票,他仍不貪婪,並歸納出三種股票投資最穩當的方法:分別是高殖利率股、危機入市股,及對公司消息把握度高的個股。

他分享,有些公司每年收益穩定,配息水準也不錯,股價愈跌,現金殖利率愈高,買了絕對不吃虧;長期來看,股價也會反映公司獲利,不用擔心賺到股息、賠掉價差。還有一些好公司,遇到倒楣事的時候,股價不理性重挫,也可趁機介入,事後來看都是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

「像二○○八年金融海嘯,聯發科股價最低跌到一七七元,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初沒買到一八○元以下的聯發科,是股市最大遺憾。也因為這樣,後來我設定了一個波動區間,只要聯發科跌破二八○元就買進,突破三七九元就賣出,這樣幾年操作下來,我投入股市的資金就翻了一倍,不斷複製成功模式,果然是投資硬道理。」過去幾年,小偉透過穩定的高殖利率股票、危機入市原則,鎖定股價一度超跌的聯發科、可成,等到股價反彈至合理價位,他不貪心、及時停利出場;這樣反覆操作下,他自己的本金,加上父母資助的錢作為資本,只要看準時機就出手,資產累積速度也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快。

如今,小偉準備結婚,在新北市汐止買下總價一五二○萬元的房子,手上現金還有四四○萬元,扣掉家人資助的四百萬元、房貸二五○萬元,淨資產已達一千三百多萬元。這也意味著,從大學時代至今,小偉在黃金十年內,為自己累積了千萬元身價。

小偉無疑是人生勝利組的其中一員,因為在低薪化、貧富差距擴大的台灣社會裡,能夠累積千萬元資產的年輕人,其實是鳳毛麟角。根據《今周刊》針對二十六歲至四十五歲台灣人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在四十歲之前達到淨資產一千萬元的人,僅八.三%!

國人理財能力大躍進

存到第一桶金的人,較三年前增加事實上,《今周刊》調查發現,高達八二.六%的受訪者,回答對現在的財富狀況表示不滿意;但近五成受訪者,只有五十萬元的投資理財部位;更有一八%受訪者沒錢可投資,苦無翻身機會。

如今上班族薪資普遍偏低,年輕一代重視生活品質,玩樂與美食的支出偏高,使得很多人成了月光族,既沒存到錢,也不相信自己有機會變富有。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近三年來經濟景氣欠佳,國人反而更加積極理財,財富狀況比以前來得好。

《今周刊》早在二○一一年就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進行「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如今,隔了三年,本刊再次調查,發現二○一四年有五一.一%的受訪者,尚未存到一百萬元,比起一一年的六七.一%,比重已降低了十六個百分點。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迺鋒分析,「過去三年,經濟景氣欠佳,反而激發台灣人更加積極理財。」在世新大學教了十年「理財與生活」通識課程,郭迺鋒發現,金融海嘯後景氣變差,理財觀念反而變得健康,父母主動要求子女記帳,學生們也較認真看待理財這件事。不僅如此,過去三、四年來,全球股市從谷底回升,加上房地產價格持續飆漲,也使得存到第一桶金的人比三年前增加。

身價千萬的人都怎麼存錢?

「投資理財」是主要致富途徑,其次為努力工作調查也發現,三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十年時間內會達到希望的財富目標。然而,要如何才能像小偉一樣,在短短十年內就擁有一千萬元的資產?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指出,單靠固定薪水想存一千萬元,不可能!他舉例,若十年要存一千萬元,假設只靠薪水,就算能存一半,年薪至少要有二百萬元才能達陣。「事實上,近年來,國人的致富途徑,主要靠房地產和股票投資。」主持「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的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公司經理董彥欣,把受訪者的淨資產和致富管道交叉分析,發現到一個有趣現象:淨資產在一千萬元以上的受訪者,逾三五%認為「學習投資理財」是致富最有效的途徑,其次才是「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薪資」(占三一.一%)。

這說明了,貧與富的分水嶺,關鍵在於有沒有投資理財計畫與行動!小偉並非特例,只是比一般人更拚,更願意學習理財。

早熟的理財觀念、兼差賺得比本業多、投資高殖利率股票等,這些都是小偉持之以恆的好習慣,因此在四十歲前便累積了逾千萬元資產。《今周刊》採訪多位專家以及存錢高手,歸納九個存錢好習慣,上班族只要學起來,就有機會和他們一樣,累積千萬元身價。

打造3份收入,他32歲身價逾千萬——小偉資產累計變化18~21歲 70萬元 大學4年打工存款22~25歲 310萬元 薪水結餘 光華商場銷售員40萬元.兼差 3C產品批發220萬元.投資股票虧損20萬元26~28歲 710萬元 薪水結餘 日商公司銷售員50萬元.兼差3C產品販售50萬元與友合資經營3C賣場50萬元.投資股票獲利300萬元 投資朋友公司失利賠50萬元29~30歲780萬元 薪水結餘 房仲50萬元.兼差3C產品販售30萬元.投資股票獲利110萬元 投資成立新公司失利賠120萬元31~32歲 1310萬元 .薪水結餘: 網路購物公司業務30萬元.投資: 投資房地產50萬元、 股票結清入帳50萬元.家人資助:400萬元

好習慣1

編列年度預算書

詳列每月收入、投資、儲蓄目標,依規畫執行首先,替自己理財,就像經營一家公司,要先編列「年度預算書」,學會為自己的生活定出財務總目標,包括每月生活收入、支出與計畫追求的儲蓄目標,建立自己的投資地圖,清楚所在位置與終點站,才不會迷失於人性的弱點當中。

「把自己或家庭看成是一家公司,並以經營公司的方式來管理財富。」郭迺鋒指出,看重自己,以財務大臣的心態打理資產,是打造黃金十年、累積千萬元財富的第一招。

有「賺錢之神」稱號的已故經濟評論家邱永漢,對小孩的金錢教育曾有驚人之舉。他發零用錢的方式,是一次發整整一年份,目的就是讓小孩當自己的財務長、學會管錢。剛開始,小孩一下子就花完了,才發現大事不妙,反而體會到「這樣下去不行」,自己主動產生學習理財的動機。

養成編列預算書、規畫如何賺錢和花錢的習慣,既能培養強烈的賺錢欲望和企圖心,可以激發出潛在的爆發力,並且更能左右你的行為,是成為存錢高手的前提或必備條件。

國人財務狀況變好了!

── 《今周刊》國人貧富調查3年前後對比存到100萬元者多16%改變1 存到100萬元者多16%2011年有67.1%的人尚未存到100萬元,2014年則有51.1%,降低了16個百分點。

改變2 處於負債的比重降低3%2011年有21.8%受訪者的淨資產(總資產扣除負債)處於負債狀況,2014年則是18%,降低了3.8個百分點。

好習慣2

每月對帳

分析自我消費形態,從大錢到小錢都要在乎想掌握資產的累積速度,必須養成每月對帳的習慣、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包括收入與支出的結餘、投資的賺賠等。雖然對帳的動作看似無趣,但日本理財作家中谷彰宏在《不愛錢,你有事嗎?48個變身有錢人的招財行為學》一書中指出,「對錢的事情一板一眼,就能讓散漫的人生轉變為豐富的人生。」對帳的習慣要從小處著眼,中谷彰宏發現,很多人在餐廳或飯店消費時,幾乎都不會仔細核對帳單上的消費明細,然而,帳單當然會有出錯的時候,必須確認帳單明細,「無論帳單的金額多少,只要察覺有誤,就要立即反映。」這個動作在於檢驗你對金錢的態度是否慎重。不論小錢或大錢都要在乎,這是邁向有錢的重要習慣。

從消費小錢到投資的大錢,都要定時檢視,除了分析自己的消費形態,檢討自己是否有多餘的消費之外,還要檢討自己的投資績效,學會調整投資組合、執行停損等。

好習慣3

強迫自己多存五千元

每月投資二萬元,三年半就能存到百萬元同樣投資報酬率八%的基金,假設每月投入一萬元,約六年五個月才能存到一百萬元;若能提高儲蓄,每月存一萬五千元,四年六個月就能存到;如果每月存二萬元,只要三年六個月就能存到,等於每月多存五千元,比別人快一年存到第一桶金。

每月二萬元怎麼來?二十三歲的護理師羅玄微靠著兼差及省吃儉用,每月存下二萬至三萬元,大學畢業兩年多就已存到人生第一桶金,她的目標是在三十五歲前存到一千萬元。「以前工作壓力大,常靠著大吃大喝排解壓力;像吃自助餐時,完全沒有價錢概念,想吃就夾,最高紀錄一頓要花將近兩百元,真的很驚人。」定下存款目標後,羅玄微對日常花費也開始錙銖必較;最重要是,趁早存到一百萬元後,不但能提升財富自信,更可因此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量入為出,產生正向循環。

「地瓜葉一把只要十元,高麗菜一顆六十元,買回家自己煮,一魚一肉、兩道菜就能吃得很飽,煮一次可吃二到三餐,平均下來一餐也不過六十元;還有,以前會花幾百元買上衣,穿沒幾次就不想再穿。這種被我歸為『消耗品』的東西,我都接收朋友送的二手貨,再也不用花錢買,現在的衣服、鞋子多到穿不完。」每月多投入1萬 比別人快7年 存到1千萬(每月投資) █ 理財目標:100萬元 █ 理財目標:1000萬元1萬元 6.5年 26年1.5萬元4.6年 21.6年2萬元 3.6年 18.7年註:以每月投資金額,定時定額投資年報酬率8%基金,試算達到理財目標所需時間

好習慣4

每月買年化報酬率8%基金以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培養敏感度再加碼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的好處,在於避免看錯進場時機、選錯個股的風險。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若能每月投入三、五千元、利用基金布局全球市場,也是以小額資金學習投資理財很好的管道。如果能從中挑選出每年皆可提供六%至八%的基金標的,長期來看,就能達到小錢滾出大財富的目標。

以過去三年,國內核備的境內外基金來看,年化報酬率超過八%的基金,包括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摩根環球醫療科技等。不過,投資人宜隨時掌握趨勢變化,瞄準時機轉向最具潛力的產業,才能選對長期「保八」的基金。

投資人可以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掌握全球股市的節奏,以及產業景氣脈動;隨著投資敏感度提高,再逐步加碼投資部位,並隨時調整投資配置,如此便能以擴大投資本金方式,加速累積財富的速度。

8檔連續3年

年化報酬率

高於8%的基金

基金名稱 2013年 2012年 2011年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 64.27 26.81 9.60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 61.0422.12 12.91 德盛德利全球生物科技 39.62 24.57 10.99 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 37.28 14.80 8.89 瑞萬通博美國價值股票 27.26 15.47 8.06 摩根士丹利環球品牌 19.23 13.21 8.32 天達環球特許品牌 16.3915.83 8.37 ING(L)食品飲料投資 11.02 8.47 9.76 註:年化報酬率(%)以新台幣計算 資料來源:晨星基金評比公司

好習慣5

每年買現金殖利率6%股票長線布局,利息比定存多三倍投資最怕不確定性,若能確保收益,就能大幅提升資產累積速度。對上班族來說,買進長期獲利、配息穩定的高股息標的,是股市投資相對可行的作法。

以過去五年平均現金殖利率在六%以上、公司平均配息率在六成以上,且連續五年沒有虧損、今年可扣抵稅率在二○%以上的公司來看,包括豐藝、威健、競國等皆符合資格。

長線布局持有高殖利率股,可望取得比定存利息多三倍的收益,最適合想穩健累積財富的投資人。但要注意,高殖利率股最怕賺到股息、賠掉價差,因此篩選標的須以本業獲利能力和長期獲利表現為主,不能只看公司配息條件,忽略營運成績。

若不想押注在單一個股,投資人也可考慮投資「台灣高股息ETF」(○○五六),這是從台股市值前一五○大公司中,以「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排序,篩選出現金殖利率最高的三十檔個股為成分股;歷年來現金股息殖利率平均有六%以上,且幾乎都能填息,想避免選股困擾的投資人也可留意。

10檔現金殖

利率高於

6%的股票

公司 2009~2013平均

現金殖利率(%)

豐 藝 8.22

威 健 8.14

競 國 6.74

敦陽科 6.73

同 亨 6.67

新 產 6.54

全國電 6.28

宇 瞻 6.28

海韻電 6.20

崇 越 6.09

註:篩選條件包括①過去5年平均現金殖利率6%以上;②過去5年平均配息率在60%以上;③過去5年EPS都大於0;④2014年可扣抵稅率在20%以上

資料來源:CMoney

好習慣6

把現金變成資產

與其花掉或放在銀行,不如拿來買房投資手上有閒錢的時候,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該如何花掉它,但存錢高手盤算的卻是:如何能將現金變成資產。

知名財經作家張真卿指出,現金如流水,常常不是花掉、就是放在銀行被通膨吃掉;但資產不同,不但可保值,還有升值空間。因此,當你拿到分紅、獎金時,應該思考如何把這些現金投入可增值的資產。

張真卿建議,將現金變成資產,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買房。一般人常把買房當作負債,「買不如租」觀念大行其道。但他建議,四十歲前至少要有一戶不動產,出租、自住皆宜。

「不應將房貸看成負債,而是資產,只要房價上漲,個人淨資產就能跟著增加。但要注意,若以自住為前提,就要考量居住環境,隨時都可進場;若以投資為目的,就要先做足功課,評估景氣位置再決定,不必急著出手。」張真卿提醒。

好習慣7

換季採買省七成

別失心瘋狂買「限時特賣」,換季時更便宜「錢就是要花在刀口上。」從沒沒無聞的廣告製片,變成家喻戶曉的「全聯先生」,邱彥翔私底下也是個很「摳」的人,他的消費哲學就是「慢一點,就省一點」。他認為,在換季時才下手購買,折扣達三.八折,加上買千送百等回饋金,同樣的東西,足足省下七成。

邱彥翔認為,資訊產品推陳出新,但折價也很快,等熱潮過了再買,比較划算。像他用的手機,剛推出時要三萬多元,他等了差不多三年,只花五千元就買到了,而且還很新。

邱彥翔接拍超過六十支全聯廣告,加上代言價碼飆漲,估計年收入數百萬元,但他仍是過著「一塊錢也要計較」的儉樸生活,比如車子要加油時,他會找有自助加油的,因為每公升可以省下○.八元;為省停車費,他寧願走遠路,停在不用收費的馬路黃線或巷子裡的停車位。

「我不敢說自己買得最便宜,但是買之前,我一定會做功課。」邱彥翔認為,抱著「想買、隨時都能買得到」的心態,讓他不會被「限時特賣」促銷模式,或商品包裝所誘惑,就不會急於想買下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好習慣8

兼差多賺二五%月薪

創造兩份收入,增加每月進帳一般公司編列損益表,會將本業及業外收入分得清清楚楚;張真卿認為,個人也應編列損益表,將收入分為本業及業外兩部分,再衡量如何創造收益。

「本業就是正職,業外就是兼差所得;要提升本業收入,可藉由跳槽或爭取升職等方式為自己加薪。至於兼差所得,最好能結合現有專業、人脈或技能,在上班以外的時間,進一步創造收入。利用房屋租金或其他理財工具提升每月進帳,也是不錯方式。」護理師羅玄微三年存一桶金,兼差幫了大忙。原本她在一家大型綜合醫院急診室服務,月薪約四萬多元;後來轉到一家小型診所,每天上班時間固定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由於工作負擔不會太重,她早上八點到十二點,又去產後護理中心兼差,幫小寶寶洗澡、餵奶。

像這樣結合本身護理專業,利用本業加業外收入雙管齊下方式,羅玄微每月收入較之前增加一萬多元;以兼差後整體收入五萬多元計算,每月等於幫自己多存了一萬多元,相當於原來月薪的二五%。

好習慣9

提升判斷價格能力

多看數字,當買賣機會來臨時,就能出好價錢存錢高手平日養成的好習慣是,培養「出價力」。所謂出價力,是指能夠判斷合理價格的能力。要具有這種能力,必須養成情報蒐集的習慣,透過長期的觀察和追蹤,對價格波動往往比別人更有感受力,當交易買賣的機會來時,就能夠馬上出價,搶到便宜貨。

郭迺鋒舉例說,即使不打算買房,但只要經過房仲公司門口,他會瀏覽廣告單,感受房價的漲跌,當機會來時隨時能出手。

同樣的,買股票時,投資贏家們都會追蹤營收數字、法人進出和股價走勢,甚至寫投資日誌,讓自己對股價更有感覺。

投資達人、職業軍人李律理的投資日誌,記錄重點有兩個,第一是每天的重大事件,第二是自己有興趣的產業,最近發生什麼大事。但這不單是流水帳,更重要是在旁邊加上自己的觀察與看法,然後再與事實相互印證,提升對市場的敏感度,由於對股價敏銳,不論買或賣都可以掌握好的價格。因此,年僅三十歲就累積到六百萬元的資產。(詳見一一六頁)多數人以為,四十歲前要存到千萬元,在當前社會低薪結構下,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實,只要養成九個好習慣,愈早做到,就能愈快躋身財富贏家行列!

即使僅僅做到其中的六、七個好習慣,還是能讓財富隨著時間正向累積,在人生的黃金十年內,更靠近千萬資產的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93

全球最狂野的貨幣貶值正悄悄進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30

venezuelan-bolivars

全球幅度最大的貨幣貶值正在悄悄進行,以致於人們可能一不留神就會忽略它。

彭博社報道稱,巴克萊估計,委內瑞拉強迫企業比去年多付出61%以上的玻利瓦爾才能從政府競拍中獲得美元。

盡管官方匯率為6.3,但從6月初至今,若企業要換取1美元,有時需要支付12玻利瓦爾。個人和非必需品進口商需要支付的本幣更多,約為50玻利瓦爾。

華爾街見聞此前介紹過,委內瑞拉實施高度中央控制的匯率系統,政府通過一個叫做Sicad的拍賣系統定量向市場供應美元。

下周,委內瑞拉將有18億美元主權債務將逾期,包括今日到期的15億美元國債。10月3日,該國政府外匯儲備減少了18億美元,剩余外儲跌至200億美元的11年最低水平。

委內瑞拉正試圖緩解長期性美元短缺。因常年且持續增加的政府管控,該國美元極度短缺,致使國內物資奇缺,連廁紙都要連夜排隊購買。

與此同時,該國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Nicolas Maduro)可能不願意官方匯率下跌,這引發市場擔憂該國通脹或持續攀升,物資匱乏或將加重。而糟糕的國內經濟形勢曾在今年早些時候引發國民抗議,有人因此喪生。

Stone Harbor Investment Partners LP資金管理者Jim Craige對彭博社表示:“他們沒有大張旗鼓,在報紙上到處宣揚他們在引導貨幣貶值。但是,這正是他們事實上在做的事情。6.3的官方匯率根本不切合實際。”(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09

【專欄】全面放水不如悄悄寬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90

本文作者為民生證券研究院管清友、張媛、朱振鑫、牟雲磊、李奇霖。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民生宏觀解讀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屢屢向市場釋放重要的政策信號。去年一、二季度強調同業風險,6月爆了發史無前例的“錢荒”;去年三、四季度強調金融機構降杠桿,債券市場血流成河;今年一季度強調差額準備金動態調整和發揮信貸對經濟結構優化的促進作用,針對小微、三農的定向降準和定向再貸款/PSL如期而至;今年二季度強調降低融資成本,兩月註資MLF規模為7693億。

是否會降準、降息是本次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最關註的問題。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座談會上,多數經濟學家均建議降準、降息,以刺激疲弱不堪的經濟。在貨幣寬松的預期下,銀行間市場的債券收益率均大幅度下行。但在詳細對比歷次報告之後,僅僅從本篇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來看,基於以下四點原因,我們認為央行年內似乎並無降準、降息之意。

【原因1】總量“放水”可能帶來嚴重後遺癥

防範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相比於二季度的報告,央行新增“一些老問題、老矛盾始終存在、一些地區為追求增長高耗能產業等又有擡頭、在軟約束和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的環境下要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推升通脹和債務水平”的表述。

實現充分就業的難度下降意味著貨幣全面寬松的意願在下降。一方面,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逐步下降,2013年減少規模約70萬人,且往後年份該年齡段人口規模下降呈遞增趨勢,這意味著更低的經濟增長即可實現新增就業1000萬人的政府目標。另一方面,勞動力供給下降,低端勞動力成本上漲推動服務類價格相對工業品更快速地上升,服務業相對勞動報酬上升使得第三產業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

老問題、老矛盾始終存在。中國經濟轉型面臨最大困境是無法割舍的資產價格泡沫化和公共部門負債擴張。一方面,總量寬松推升房價將刺激更大規模的新增房地產供給,在人口紅利拐點和新增城鎮人口數量減少的背景下,易形成“大國空巢”的危險局面。另一方面,總量寬松驅動公共部門加杠桿,若盈利能力仍無實質改善,將導致其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

全面寬松在未來恐將推高融資成本,反而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如果總量寬松政策延續,政府主導經濟資源配置依舊,國企低效卻可以獲得廉價信貸配給的預算軟約束問題沒有根本改變,債務收益不匹配就會致使未來的債務大爆炸和規模更為龐大的僵屍企業,反而令未來實體經濟融資難上加難。這正是新增社會融資總量和人民幣貸款屢創新高,但融資難問題反而愈演愈烈的原因。

全面寬松需要確認的條件是企業運用債務杠桿效率能夠提高。如果企業新增杠桿能夠還本付息,其所有者權益上升,資產負債率將趨於下降。考慮到私營部門在去杠桿,且信貸資金偏好公共部門,如果國企和地方政府能夠提高杠桿運用效率(或者其投資沖動被徹底抑制),那麽貨幣全面寬松是完全可行的。

在此之前,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定向寬松。一方面,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企運營效率的效果尚待觀察;另一方面,43號文和反腐是否能系統性抑制地方政府投資沖動仍需檢驗。在此之前,既需要通過再貸款或PSL依托國開行的財政二部角色促使中央加杠桿托底經濟,也需要通過定向寬松支持小微、三農,防範金融機構風險偏好收縮對其過於劇烈的沖擊。

 

【原因2】肯定了M2回落的正面意義

報告在專欄中認為近期M2增速放緩是經濟結構調整、表外融資收縮、部分軟約束部門擴張放緩以及監管措施強化的反映。但央行強調更多的是M2收縮下的積極變化:首先,同業業務收縮有利於堵塞金融體系漏洞、也有利於抑制全社會杠桿水平過快上升;其次,第三產業在經濟中的占比上升,對資金的需求會有所下降;最後,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趨於下降,向高風險和軟約束部門的融資減少有利於推動結構調整、優化金融配置。

此外,央行對M2增速過快仍有擔憂。一方面,目前M2增速較名義GDP增速高出四個多百分點,明顯超出2000-2013年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M2/GDP在200%左右,在存量貨幣池子已經很大的情況下,這樣的貨幣供給並不算慢。與財政支出不同,貨幣投放後並不會消失,而是會形成存量積累繼續在經濟運行中發揮作用,關鍵是要提高貨幣周轉的效率,否則存量貨幣會越積越多,長期看會對通脹乃至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從報告來看,M2增速不達預期不再是支撐降準、降息的理論依據。央行在專欄中更強調M2收縮的積極效應,且對M2目前增速仍保有過快的擔憂。我們認為除非經濟出現大幅失速或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導致總量貨幣過快收縮,否則央行並無動力行使全面寬松擡高M2增速。

【原因3】低通脹不是總量“放水”的理由

同二季度一樣央行強調“受供給面變化,勞動力、服務業價格存在潛在上行壓力等因素影響,物價對需求擴張仍是比較敏感的”。但相二季度,央行新增了“盡管通脹數字較低,經過前期較快上漲,物價絕對水平不低,居民對物價的感受仍較強,物價預期還不很穩定”的表述。

一方面,要看到CPI的壓力集中於供給端。食品項壓力集中於潛在的豬周期,非食品項壓力在於勞動力供給的收縮導致低端勞動力成本上漲。全年CPI低位徘徊的原因是總需求不足,或者說總需求的收縮相對於總供給更快。但總供給端的收縮意味著通脹對需求擴張是敏感的。因此,CPI雖然低位,但卻是潛在的籠中虎,這制約了政策走向全面刺激的空間。

另一方面,物價絕對數不低,同比雖放緩但物價的增幅並不弱。9月CPI同比上漲1.6%,升幅不及預期,且升幅為四年半以來最低水平,這強化了市場對央行通過總量寬松對抗通縮的預期。但央行強調“盡管通脹數字較低,但經過前期較快上漲,物價絕對水平不低”,該表述弱化了通脹“1”時代貨幣就會全面寬松的可能性。

【原因4】強調貨幣政策的“中性適度”和“靈活”

在下階段貨幣政策表述中,三季度報告和二季度比,刪除了“預見性”,增加“靈活性”和“根據基本面變化”的表述,顯示目前對降準、降息央行內部並沒有共識。貨幣政策仍是邊走邊看,在經濟基本面仍在合理區間的情況下,不會輕易降準、降息。此外,我們認為經濟短期最惡化的時刻正在過去,如果之前在經濟最差的時候都沒有全面寬松,現在全面寬松就更不合邏輯了。

一方面,短期來看,房地產下行對經濟最大的拖累已過。10月以來,隨著限貸松動細則落地,房貸利率折扣明顯增多,房貸利率已在繼續回落,房地產銷售短期企穩回升的跡象明顯,房地產銷售企穩短期將有助於改善銀行風險偏好,可能會略微減緩對私營部門的信用收縮,更貴的抵押品也將刺激信用創造。

另一方面,政府實施穩增長的力度明顯增強。國慶後的第一個常務會議,李克強總理強調年內在水利、環保、信息網絡等領域再開工一批重大項目。此外,10月以來,發改委所批複的機場、鐵路項目共達到了6900余億元,所批複項目涉及的金額遠大於歷年同期,政府穩增長意圖明顯。

最後,央行特別強調貨幣環境要“中性適度”,從央行首次在報告中披露的MLF來看,MLF投放流動性的規模為9月5000億+10月2693億,僅僅從規模上看,已大於一輪降準。考慮到政府穩增長力度增強,繼續降準、降息恐將偏離貨幣環境適度的目標。

但保持適度和靈活的基調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會收緊,我們認為當前貨幣政策仍處於寬松區間。9月末的超儲率上升至2.3%,較6月環比上漲0.6%,反映出央行釋放的基礎貨幣並未有效作用於實體,銀行風險偏好回落使得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受阻。在此背景下,9月貸款利率雖較上月下降,但仍高於二季度水平,且上浮比率上升,顯示實體融資成本持續高位,仍需寬松貨幣環境支持。

總體看,央行雖對全面降準、降息仍有所忌諱,但貨幣寬松周期並未走完,定向寬松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仍是未來主要著力點,考慮到銀行風險偏好收縮,央行將加致力於降低流動性停留在基礎貨幣停留的時滯。未來可能采取的操作包括繼續推行PSL、MLF等定向工具,下調PSL、MLF利率,不排除推出更長期限的流動性寬松工具的可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63

國儲局悄悄大舉購銅以支撐銅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09

100546562-copper-rods-gettyp.530x298

在銅價處於多年低位之時,國儲局可能一直在悄悄地大舉買入,防止銅價創新低。

華爾街日報引述交易商和分析師稱,國儲局自1月以來已經購買了大約50萬噸銅,力度空前,其在每噸6500美元附近的價位為銅價提供支撐。

自2012年年初以來,因全球最大銅消費國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銅價一路下跌。今年3月14日,銅價觸及6386美元的四年低點。

上述報道提到,國儲局大多是在這天之後買入的。銅價自那以後開始走高,但中國隨後對青島港交易商涉嫌用銅等金屬作為抵押品進行騙貸一事進行調查,使價格再次受到沖擊。然而交易員稱,國儲局買盤之後使銅價在6500美元/噸獲得支撐。

花旗的金屬研究負責人David Wilson對其提到,在3-4月份時,國儲局曾購買了23萬噸銅。

現在LME三個月期銅報價在6700美元附近,今年已經跌了8.5%,從2012年算起已經跌了20%。

海關數據還顯示,10月中國銅進口飆升至40萬噸。但目前尚不清楚國儲局購入的數量是否包含在海關數據之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33

人民幣暴跌猜想:央媽“悄悄”借道投放人民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05

本周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下挫225點,昨日早盤再度暴跌300點,與今年三月份人民幣貶值時央行引導中間價走軟不同,最近央行已經連續多日上調中間價,那人民幣為何仍會突然暴跌呢?

有機構認為,這與央行目前尷尬的處境有關。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央行降息後市場利率不降反升,大量資金湧入股市,不少經濟學家均認為,如果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無疑會給本已火爆的股市火上澆油,如果不采取行動,融資成本依然高企,實體經濟將繼續承壓。

兩難之下,民生宏觀稱,投放外匯占款可能會成為央媽的選擇。這種做法有兩個優點:

首先,不像降準降息動靜那麽大,不至於為市場情緒火上澆油;

其次,推動人民幣適度貶值還可以對沖近期美元指數的強勢上行,壓低實際有效匯率,支撐一下後繼乏力的出口。

海通證券也提到,在匯率處於管制、外匯儲備依然龐大、外貿順差創紀錄的情況下,匯率變動背後反映的是監管層的意圖。其猜測央行繞道外匯市場“悄悄”投放人民幣。

對當前國內的流動性而言,短期資金偏緊源於股市暴漲,央行通過傳統公開市場、準備金率等工具投放貨幣投鼠忌器,因而我們猜測央行繞道外匯市場投放人民幣,因而人民幣的出售導致了匯率的短期貶值。而這一行為的好處在於既給市場提供了流動性,又不至於產生央行進一步放松的預期,防止刺激金融泡沫的產生。

而人民幣中間價的逆勢升值,民生認為也是央行有意上調,目的是不讓人民幣過度貶值,引發市場動蕩,同時又為投放外匯占款留出空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